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藏战略和跨越式发展的关系

“科教兴省”:推进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访省科技厅厅长卢连大
记者:省八次党代会对今后五年全省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强调“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全面实施“科教兴省”等四大战略。请问您对此有何认识? 卢连大:省八次党代会,是新世纪我省召开的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王云坤同志的《报告》,是指导我省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报告》提出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这是省委在深刻分析我省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后,对全省以思想大解放推动经济大发展的具体要求。在发展观念和思路上,要打破因循守旧的思维定势,摒弃计划经济、小农经济的观念和做法,以世界眼光、开放思维来谋划经济发展的路子。在发展动力上,要切实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把科技进步作为最重要的推动力。特别是《报告》提出全面实施“科教兴省”等四大战略,这是“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和经济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战略举措,是解决新的发展阶段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的根本大计。 记者:我省...&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一项制度的好坏,关键看群众欢不欢迎,能不能给群众带来实惠,能不能经受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实践证明,科技特派员这一制度创新,为农村科技体制改革找到了切入点,把科技资源导入农村,有效解决了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受到了基层欢迎、院校关注和领导肯定,为促进我省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特派员制度充分体现中央和省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是科技系统和广大科技人员转变工作作风、弘扬实干精神、深入基层服务发展的重要体现。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成功实践,也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以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解“四不”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启示一:科技工作必须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科技特派员制度之所以取得成功,之所以得到广大农民欢迎,是因为它始终坚持为“三农”建设服务,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把服务农村、服务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样,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发挥科技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当先锋”“打头阵”的作用...&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日,省科技厅厅长李文卿一行来我院考察调研,视察了生物研究所、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磁性器件研究所及传感技术研究所,听取了我院关于省级项目申报、重点实验室平台建设及科研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情况汇报,并与院属各研究所的科研和管理人员进行了座谈。李文卿厅长对我院近年科技事业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下一步工作提了新的要求:1、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整合现有科技资源;2、...&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未来发展的主导战略,走具备湖南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努力建设创新型湖南,张春贤同志在党代会报告中,把自主创新提到了如此高度,为我们描绘了湖南科技创新的未来蓝图。作为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一员,我既感到振奋和高兴,同时也觉得责任重大。”11月8日,刚刚走出省第九次党代会开幕式会场的省科技厅厅长王柯敏如是说。建设创新型湖南,必须以新型工业化为先导。王柯敏认为,湖南的省情是人口多、财力弱,成果多、产业弱,人均资源少、资源环境压力大。因此必须选择低投入、低成本、低风险、高产出的发展路径,探索低成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创新之路,关键就是要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果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的贡献率。那么,如何依靠自主创新低成本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王柯敏认为,要着力于突出两“新”,狠抓两个“配套”,实现三个“带动”。具体来说,突出两“新”首先是突出在高技术领域抓“新”产业培育。通过组织实施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岳勇,男大学化学系, 岳勇同志简介,博士,1956年1月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1981年毕业于吉林1984年和1990年在该校分别获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副所长。1988年11月任湖北省20()2年3月任省科技厅厅长,中共物无科委副主任,1999年任省科技厅副厅长,湖北省委委员,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岳勇同志主要从事无机催化材料、功能材料的水热合成、晶体结构、化性能的研究;核磁共振波谱学及其在沸石分子筛剂机超粉末材料、玻璃和陶瓷等固体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快离子导体材料、核磁共振成像应用等工作。1982年以来,岳勇同志共参加或负责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课题的研究工作。 岳勇同志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年被授予中国科学院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孽”_19%年获中国物理学会波谱专业委员会“王天眷波语...&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一场军事战役的胜负,常常在烽火或信号弹升起之前就己取决,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常常在其制定科技及社会可持续战略时就已定夺。福建省2月上旬召开的全省科技工作会议,提出了“瞄准全胜战略需求,瞄准科技制高点,加强关键技术集成与创新,加强应用研究与产业化,加强人才高地建设,充分调动部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努力增加科技投人,突出重点,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撑”的科技工作思路,记者为此专访了福建省科技厅厅长叶双瑜。 记者:您是学历史的,后来又获得了经济学的硕士学位,曾担任过省政府办公厅主任和福州大学党委书记,人们评价您如今在科技厅厅长的岗位上,工作如鱼得水,您能否谈谈开展本省的科技领导工作与学会融会历史、经济的知识有何辫证关系? 叶双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充分洞悉、了解自身的发展历史,才能更好地剖析、把握现在,更好地筹划、绘就未来。比如我国科学家开展我国西部生态环境演变的研究,通过研究青藏高原隆起的历史,探询西部过去的500...&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孟德利出席并讲话|自治区|我区_凤凰资讯
孟德利出席并讲话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会议指出,一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教育援藏部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帮助我区实施科技兴藏和人才强区战略,为推进我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出谋划策,在提高我区人才培养、教育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原标题:孟德利出席并讲话本报拉萨8月15日讯(记者 王雨霏) 13日下午,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人民大学座谈并签署新一轮合作备忘录。自治区副主席孟德利出席并讲话。会议指出,一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教育援藏部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帮助我区实施科技兴藏和人才强区战略,为推进我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出谋划策,在提高我区人才培养、教育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会议要求,各相关单位要一如既往地重视和支持中国人民大学的教育援藏工作,合作双方要多沟通、多联系、多走动,找准联系合作的重点和途径,继续深入做好对口援藏工作,确保备忘录确定的各项内容落到实处,让双方在密切合作的过程中实现共赢。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对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与该校的合作表示感谢。双方新一轮合作备忘录明确了今后5年双方合作的新任务新目标。他表示,一定抓好落实,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多作贡献。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2984550
播放数:1608620
播放数:1422217
播放数:198652
48小时点击排行【doc】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进我区高校科学研究工作高校,工作,大学,推..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doc】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进我区高校科学研究工作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加入收藏
【法规名称】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的通知
【颁布部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法规文号】藏政发〔2007〕2号
【颁布日期】
【实施日期】
【是否有效】
【效力级别】规范性文件
【批准部门】
【批准日期】
【失效日期】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的通知
藏政发〔2007〕2号
各行署、拉萨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  《西藏自治区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一月五日
西藏自治区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
  未来15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推进我区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全面分析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基本趋势以及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科学技术需求的基础上,根据《西藏自治区“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的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  进入新世纪,全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现代产业建设开始起步,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正在从加快发展走向跨越式发展,从基本稳定走向长治久安,为我区新时期的发展和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仍属于我国欠发达地区,为了缩小与全国的发展差距,需要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培育跨越式发展的持续动力。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新时期是我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前进的关键时期,是从加快发展向跨越式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是经济发展从投资拉动型向投资拉动与科技驱动并重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重要意义,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藏和人才强区战略,全面提升我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科技管理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为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基础  我区科技工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科教兴藏战略,坚持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成果产业化“三线并举”,以“引进、消化、吸收、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为重点,努力提高服务“三农”、服务产业水平,整体科技得到长足发展。  1.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截止2005年底,全区有国有独立科研机构33所,民营科研机构9所,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140个,科研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具有高原特色的科研和推广体系。科技三项经费从2001年的1634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3534万元,年均增长18%以上,投入到农牧业领域的科研经费占经费总额的50%以上。2005年科技对农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2.1%。“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国家和自治区重点科研项目473项,取得了一批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科研成果,其中1项获国家级奖励,62项获自治区级奖励。  2.农牧业科技取得新成效  始终把特色农牧业发展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取得了一批具有区内、国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科技为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发挥明显的推动作用。建设了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西藏农作物原种繁育场、麦类作物和油菜原种扩大繁育基地和杂粮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在全区不同生态区域建立了37个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点,重点推广了20余项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这些农业科技园区和示范基地已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农牧民致富的龙头。  3.特色产业科技发展迅速  到2005年底,我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5家,实现年产值7.99亿元,年纳税额达到9938万元,比2001年分别增长26.8%和98.8%。重点支持铜矿、锂盐、民族手工业等的技术升级,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培育出奇正藏药、西藏药业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虫草头孢胶囊、诺迪康胶囊、重组人脑利钠肽、拉萨啤酒等一批品牌产品。“十五”期间,相继实施了“科学之光”、“阿里光明”和“送电到乡”等光电推广计划,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总容量居全国第一。太阳能的利用,在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与能力建设初见成效  科技厅所属科研机构试行的机制改革初见成效。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加强了基层科技工作,改善了基层科技条件。科技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人才引进与科技培训工作不断加强,科研队伍与科技管理队伍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建立了西藏大型综合数据库、藏医药数据库、科技人才数据库,开发了西藏地理信息系统、四江流域地理信息系统、藏文农村实用技术信息系统、综合科技信息网等一批科技信息服务系统。  5.科普工作与法规建设取得新成效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科普宣传。组织科技人员编写各类农牧业实用技术手册和藏文科普读物,制作科普录像、科普图画。每年定期举办“科普一条街”、“科技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区现有国家和自治区级星火学校16所、自治区级星火培训基地2个,国家和自治区级星火密集区2个、星火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单位9家。部分乡镇成立了农村科普协会或农牧业技术协会,加强了农村科普网络建设。全区每年举办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班上百期,农村科普率达50%以上。  自治区颁布了《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办法》和《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办法》,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作出了《关于实施科教兴藏战略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和《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加快科技进步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决定》,修订了《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励办法》,初步建立了具有西藏特色的科技政策法规体系。优化了科技发展的政策环境。  6.科技援藏与科技交流渠道不断拓宽  召开了全国第二次科技援藏工作座谈会,科技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援藏工作的若干意见》(国科发计字〔号),建立了科技援藏的长效机制。全区共获得科技援藏项目318项,资金14845万元。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在藏医药现代化、高原特色生物资源开发、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始了实质性合作。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羊八井宇宙射线观测、珠峰自然保护、“四江流域”生态与环境保护、拉鲁湿地保护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  全社会的科技意识淡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不到位,科技投入不足,渠道单一,科技人才缺乏,特别是拔尖人才、领衔人才缺乏,科技资源分散,科技创新支撑条件不足,科技与经济建设结合不够紧密,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引领作用不明显。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引创结合、重点突破、夯实基础、支撑发展”的方针,紧紧围绕“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经济发展战略,立足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色,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科技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推广能力,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发展道路,为实现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必须坚持“拿来主义”,结合西藏实际,大力研究推广“傻瓜技术”,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强化市场导向,加速成果转化、创新体制机制、体现以人为本,加强合作开放、提高创新能力的总体原则。  1.坚持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  我区科学技术总体实力在全国处于很低的水平,需要全面提高。在发展过程中,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科技发展现状,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突出特色,以实现全面发展、重点突破的目标。  2.坚持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  制定科技发展规划,既要保证有一定数量的、短期内能够产生较大经济效益的适用技术的引进、吸收、培育和发展,又必须着眼于长远发展、长远效益的科技项目的研究,以增强科技发展的后劲。  3.坚持引进与科技创新相结合  在引进先进适用技术的同时,注重科技创新,加强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农牧业科技发展与其他产业科技发展相结合,应用技术研究与基础科学研究相结合。  4.坚持科学普及与促进协调发展相结合  在提升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创新的同时,加强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劳动者的科技素质,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和科技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一)年发展目标  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成果转化和适用技术的引进,初步建立具有西藏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推广与科学技术普及体系、科技管理体系、科技服务体系;总体科技实力有显著提高,某些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科学技术成为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  科技体系建设方面,整合科技资源,促进产、学、研结合,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体制;深化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体制,完善项目评审和招投标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利用内地科技优势,联合组建科技研发与技术推广机构。  在科技进步综合目标方面,多种途径提高科技进步对全区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为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做出贡献;到201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有显著提高,培植和扶持30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8%,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0%。  在科技攻关发展目标方面,继续在动植物品种选育与特色农畜产品加工、高原生物资源开发、藏医与藏药开发、新能源利用、重要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等重点领域组织联合攻关,力争在上述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到2010年,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藏药新药3~5种,特色农作物品种3~4个,优良畜禽品种2~3个,力争3~5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  在科技能力建设目标方面,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逐步建立结构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科技人才年增长率继续保持4.5%,2010年全区科技人才总量达到5000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000人,农业技术人员2000人,科学研究人员600人。加强各级科技管理机构和科研院所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建设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示范中心,逐步完善技术推广、资源共享和研究开发三大平台;努力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使80%的农牧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  (二)年发展目标  逐步建立和发展以企业、科研单位和高校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创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创业的社会环境,建立一定数量的素质高、信誉好、面向市场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一批特色优势显著、国内外有影响的科技研发与技术推广机构。  2020年全区科技人员总量达到8000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0000人、农业技术人员5000人、科学研究人员2000人。逐步调整人才结构,培养一批区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进一步加强各级科技管理机构和科研院所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技术推广、资源共享、科技研发三大平台。全社会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有很大提高。  科技创新能力有较大提高,到2020年,在特色农牧业、特色生物资源、藏医与藏药开发、新能源利用、重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重点领域取得30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  科学技术对全区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显著提高,其中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科技综合实力上一个新台阶。  四、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确定高原特色农牧业、生物资源、藏医与藏药、新能源、优势矿产资源、传统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水资源、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自然灾害预防、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信息化与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等12个重点领域、48个优先主题。  (一)高原特色农牧业  高原特色农牧业科技近年来有了巨大进步,紧紧围绕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农牧民增收,开展了农作物品种选育、畜种改良和20多种实用新技术的引进、创新与示范推广工作,农作物单产、总产和畜牧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对促进农牧区发展、提高农牧民收入、保障我区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依然存在生产科技含量低、产业化发展水平及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制约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思路:  紧紧围绕第一产业上水平的要求,加强农牧业技术集成和配套,突破主要农畜品种改良和高效生产、动植物疫病控制的关键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发展特色农牧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延长农牧业产业链,提高产业化水平和综合效益;加速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大幅度提升产业技术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推动科技富民强县等科技工程,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撑。  优先主题:  1.特色农畜品种选育与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研究  强化生物技术育种与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重点开展青稞、油菜、马铃薯、荞麦、牦牛、绒山羊、藏系绵羊等优质高产高效农畜品种的选育、改良和繁育技术研究;利用生物技术,培育综合性状优良、适应高原环境的特色农畜新品种;研发特色作物与畜禽的遗传资源保护技术与规模化、集约化种养殖技术;高原特色经济林木的选育,非木质品森林资源的研究开发。  2.农畜产品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开发  研究开发以青稞、牦牛等为原料的特色食品;研究青稞、牦牛的产品加工技术、副产品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和生态型储运技术等;开展动植物安全生产与食品安全诊断和保障研究。  3.生态农业综合技术体系研究  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农牧业、循环型农牧业的系统结构与关键技术研究;开展设施农牧业关键技术与管理措施研究;开展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开展以无公害蔬菜、特色果树和花卉等为主的栽培技术研究。  4.区域农牧业结构调整与特色产业发展研究、示范、推广  开展农牧业区域布局与特色产业带发展、作物种植结构调整、集约化耕作制度研究;开展饲草饲料生产加工研究,重点开展牛、羊、猪、禽高效养殖饲料研制;开展城郊、农区与草原畜牧业结构调整研究,重点开展以北繁南育和特色种畜开发为核心的农牧结合研究,引进开发农区畜牧业丰产增效新途径与新技术、牦牛舍饲半舍饲技术。  5.农牧业科技示范工程建设  实施农牧业科技产业化示范工程,加大星火计划实施和科技特派员选派力度,将农牧业科技发展与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牧民脱贫致富和科技富民强县工程结合起来,完善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推广一批适用性强的农牧业生产新技术。  (二)高原特色生物资源  我区是全国生物种类最丰富的省区之一,生物多样性优势十分明显。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我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挑战;特色资源的蕴藏量、分布情况、资源更新等基础数据缺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研究成果储备不足;特色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法和措施研究不够,运作模式简单,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制约了我区高原特色生物产业的发展。  发展思路:  立足高原特色生物资源优势,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并重,重点突破;依靠现代生物技术,逐步建立以特色生物资源保护、研究、开发和利用为主的创新体系和产业链;开展特有物种的研究与原产地保护,使其研究与知识产权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高原特色生物资源研发基地,使生物资源产业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优先主题:  6.高原特色生物资源普查与种质资源库建设  充分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开展特色生物资源本底调查,结合特色资源产业发展进行产业化发展潜力分析,建立特色生物种质资源库和生物资源类型、分布、生产力、生态与经济性状、濒危状态、产业化潜力等信息库。  7.高原特色生物基础与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利用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方法和技术,研究特色生物特征与特性、遗传规律、发育机理等;利用生物技术开展特色生物资源研究的集成创新和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改造提升,开展特色生物资源人工繁育、驯化技术及产品开发与产业化的关键技术研究等。  8.珍稀濒危生物资源保护技术研究  探索特色生物资源、珍稀濒危生物资源保护模式,开展珍稀濒危生物资源的原产地保护、异地保护与人工抚育技术研究。  9.高原生物多样性分布规律、形成机制及动态研究  研究青藏高原生物地带性分布规律、形成机制、种子分布生态学、地下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联系,关键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及原因。  (三)藏医与藏药  我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孕育了种类丰富、疗效独特的藏药材,发展藏药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藏医药科学研究力量薄弱、研究手段落后,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差,高素质人才缺乏,藏药基础理论研究薄弱,藏药材及成品标准化程度低,藏药材资源蕴藏量不明,部分藏药材濒临灭绝等,制约了藏药产业化发展。  发展思路:  按照“继承创新、跨越发展”的思路,建立现代化藏药科研、藏药材种植、加工、藏药生产、流通和管理体系,使藏药生产走上标准化、规范化轨道;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藏药科技产业;重视高原病、地方病、疑难病发生机理的研究,开发新药品种;加强藏药产业化基地建设,改造传统藏药生产工艺,进行现有藏药二次开发和新剂型研制,促进传统藏医藏药的现代化。  优先主题:  10.藏医药理论的传承与发展  重点开展藏医药文献的抢救、挖掘、整理,特别是对具有代表意义的著名藏医经典文献的整理和修订,收集整理藏医药老专家秘方、藏药古方和散落于民间的藏药验方,建立藏医药文献数据库;在文献整理的同时,针对藏药资源混杂,同物异名及同名异物现象严重的现状,组织相关的科技力量对藏药资源进行系统考证,并建立相应的藏药材鉴别标准。  11.高原病、地方病与疑难病的发生机理和防治研究  重点开展高原病、地方病与疑难病的发生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研究开发针对性强的高原病防治药物与治疗手段,探索利用藏医药防治疑难病的原理和方法,开展藏医临床疗效标准研究,结合现代医学,开展疑难病的发生机理和防治研究。  12.藏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  重点开展药材资源的调查及动态监测、最大可持续利用、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研究,开展珍稀藏药材野生抚育、人工繁育及规范化种植研究,建立藏药材的人工快繁技术体系。  13.藏药材标准研究  针对藏药资源混杂、同物异名及同名异物现象严重的现状,选择重要的藏药材,集中力量开展相关的标准化研究,采用各种可能的现代技术手段和方法,建立相关基本标准或对已有藏药材标准进行修订和提升,通过积累资料和数据,逐步完成藏药材标准体系的构建,加快推进生物质能利用技术进步。  14.藏药药用机理及成品标准化研究  重点开展藏药特殊药用机理和传统藏药配制原理研究,开展藏药成品生产的标准化研究,建立藏药成品标准化体系。  15.传统藏药剂型改造与藏药新药开发  借鉴中药以及其他药物理论和生产工艺技术,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设备,重点开展藏药生产工艺技术改进和传统藏药的剂型改造、传统藏药产品开发、藏药新品种开发与临床试验研究。  (四)新能源  我区新能源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居全国首位,随着能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新能源的研究开发将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但是,由于新能源研究开发能力不足、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能源技术和产品,丰富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能源科技队伍建设明显滞后,太阳能与风能等新能源利用处于发展初期,发电成本远高于常规能源发电成本;从事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企业生产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原材料和产品国产化程度低;新能源产品缺乏系统的行业技术规范,产品质量标准、质量检测和监督体系不完善。  发展思路:  实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联合攻关和产业化研究,加大新能源在西藏广大农牧区的推广利用。大力开展太阳能与风能的互补利用和多元化利用,建立符合我区实际、有利于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使新能源研究发展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引进,特别是适应高原环境的新能源技术、材料和设备的研发、引进;加速新能源科研成果的转化,组织实施规模化示范和推广,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优先主题:  16.太阳能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与推广  以太阳能资源利用技术及其产品开发为重点,加强城市建设和农牧区安居工程建设中的太阳能利用,加强适应高原环境条件的太阳能设备、材料的研究,探索大规模太阳能并网发电技术,引进、开发、推广设施农牧业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  17.生物质能技术研发与推广  以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快发展。研究生物质能开发潜力及开发途径,引进、培育适合于高原环境的能源作物,研究、推广以沼气为主的农村生物质能利用技术。选择有发展潜力的生物质能技术进行试点和示范,实现技术产业化,形成原料、供应、产品加工、市场开拓和相关服务体系的完整产业链。  18.其它能源技术与复合能源技术的开发与推广  开展风力资源普查,研究开发风光互补电站、太阳能-地源热泵、光伏水泵、太阳能-沼气、地热能等复合能源技术,逐步建设具有高原特色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  19.重大水电工程前期研究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联合区外有关单位,开展大江大河流域水电开发前期研究,重点开展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资源开发潜力、水电站的合理布局与开发时序、水电开发的生态及社会经济效应研究。  (五)优势矿产资源  我区矿产资源丰富,位于全国前十位的优势矿产有铬、铜、硼、锂等18种,金、铅锌、钼、锑、富铁以及矿泉水等矿产也都具有广阔的勘查前景。但目前地质勘查工作滞后,开采的矿种不足30种,已建的矿山规模小,产值较低。此外,现有矿山多以开采销售商品富矿为主,开采方法简单、手段落后,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现象较为普遍。仅有的几座小型选矿厂也因工艺落后、经营粗放、综合回收水平低等原因,无法凸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发展思路:  运用新方法、新技术对物化探、遥感、地质矿产勘查资料以及科研成果的重要信息进行综合集成研究与开发,明确找矿方向,科学部署矿产资源的勘查;对重要成矿带内优势矿种的资源总量、潜在经济价值进行科学预测,为建设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的矿产资源生产基地提供决策依据;重视技术引进和开发,提高矿产资源初加工水平,特别是西藏有色金属和盐湖矿产资源加工水平,提高矿产资源的附加值;建立完善的矿产资源和地质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把我区建成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开发基地、矿产资源储备基地和高原矿山地质环境建设基地。  优先主题:  20.优势矿产资源综合评估与开发战略研究  开展西藏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评估,分析西藏矿产资源对于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的战略意义,重点研究青藏铁路运行后西藏与内地矿产资源互补开发的可行性和途径。  21.高新技术在地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加强引进物探、化探等新技术和新方法,开展重点成矿带的矿产资源快速定位预测及优选勘查靶区研究和成矿规律的研究。提高岩矿测试分析能力,拓展分析领域。进行优势矿产资源勘查综合评价及其成矿理论研究。  22.矿产资源开发方法与技术的综合集成研究  重点开展高海拔缺氧地区矿产资源开采新技术、环境友好型矿产开发技术与工艺流程的研究,提高资源开采效率。  23.矿产资源加工技术研究  引进与开发矿产资源的初加工技术,对矿产资源的初级产品开发技术和综合利用技术进行重点攻关,研究与开发伴生矿及尾矿中有用元素的分离提取技术。  (六)传统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  目前,我区工业规模过小,传统工业技术水平落后,高新技术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工业产值和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始终没能成为主导产业;企业自主创新与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能力不足,单位产值能耗高、资源利用率低、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科技发展难以满足传统产业结构改造、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  发展思路:  注重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技术升级,扩大产业规模。大力培植和扶持具有西藏特色的民营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技术升级;加强科技成果产业化,在特色生物资源、特色农牧业、新能源、新材料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为核心、以高新产业示范园为基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优先主题:  24.传统特色建筑材料的挖掘与新材料引进  围绕我区城镇化发展与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需求,挖掘西藏传统建筑材料与工艺,引进、开发适合高原环境的新型材料和建筑工艺。  25.民族手工业发展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发  引进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民族特色手工业,加强轻工业技术改造与新产品研究开发,提升民族服饰、藏毯、皮革、酿酒、食品等轻工业的技术水平,开发特色工业产品。  26.特色生物产业与食品工业技术的研究、引进与开发  以生物资源的研究为重点,推动西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野生生物资源人工种、养技术研究与基地建设,进一步开发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特色工业产品,提高出口创汇能力。  27.高新技术产业化及科技孵化器建设  引进开发适合我区的高新产业技术,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建设若干以高原特色资源为基础的高科技产业孵化器。  (七)旅游业  我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是自治区六大特色支柱产业之一。从整体来看,旅游业发展与丰富的旅游资源极不相称,产业规模较小、档次较低,开发滞后,科技支撑不足,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处于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  发展思路:  积极推进旅游领域的科学技术发展,为提高行业管理水平提供有力科技保障,使科技成为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催化剂,促进现代化旅游产业体系的建立;积极开展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高旅游行业管理水平,提升旅游品位,开发富有民族特色、文化蕴含丰富、市场效益好的旅游产品。  优先主题:  28.旅游环境容量评价  研究高原特色旅游承载能力与调控策略,从景区、景点层面综合评估典型线路和区域的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交通、接待条件等对旅游环境容量的影响与调控对策。  29.旅游业发展的科技与文化产品开发  研究、开发科技型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产品技术含量,开发旅游业发展应急系统,特别是应用高原地球环境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资源保护、旅游环境改善。  30.旅游业发展对社会经济影响与对策研究  研究旅游业发展对西藏经济结构、社会文化的影响,探索应对措施,重视对于自然景观、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等旅游资源的综合保护和合理开发研究。  (八)水资源  我区的河流年平均径流量为4394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6.5%,亚洲的著名河流都源于青藏高原。水资源总量、水能蕴藏量、亩均水资源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四项指标居全国第一。水资源不但对西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重大,而且对周边地区也有重大影响,是我国未来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核心地区。但水资源具有时空分布不均匀的特点,而且水资源利用效率很低,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不到1%,远低于全国18%的平均水平。  发展思路:  科学评估我区水资源的开发潜力,研究制定适宜于高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水资源综合利用方案,引进、开发、推广高原农业与草场节水灌溉技术,开展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水资源的物理与化学特征分析,为水资源产业发展提供科学基础。  优先主题:  31.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开展江河上游高原湿地与湖泊水体水资源保护技术研究,重点开展主要河流、湖泊及其它重要水源地水资源与水环境动态变化的监测,分析评价水资源与水环境变化的影响,开展城镇水质变化监测与治理对策研究。探索适于高原条件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与综合利用体系,建立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开展地下水资源保护以及地热、温泉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引进、开发水资源产业技术。  32.水土保持监测与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建立土壤侵蚀监测网络,开展水土流失遥感调查;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工程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措施、耕作技术措施研究,探索适合于西藏条件的综合治理技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33.农牧业用水与节水技术  以引进、开发缺水地区农牧业节水灌溉技术为重点,开展太阳能提灌、滴灌、渗灌等农牧业水资源利用技术研究。  (九)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我区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物种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保障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因库。目前生态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草地退化,土地荒漠化、沙漠化,水土流失,湿地、湖泊与冰川萎缩等。  发展思路:  围绕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需求和生态环境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定位,通过若干重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项目的实施,强化科技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的作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围绕草地、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以及农业综合开发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生态问题发生、发展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生物安全防范技术措施等,建成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科学评估体系;研究、建立高原特定条件下生态恢复的理论体系;开发、引进生态恢复与建设的技术模式和生态产业技术,为减缓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优先主题:  34.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效应与对策研究  重点围绕农牧业、特色生物资源开发、优势矿产资源开发、水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研究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效应,通过研究与示范,建立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开展生态环境修复集成技术研究。  35.重点建设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与对策研究  围绕大型交通网络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等重点建设工程的开展,进行重点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研究。  36.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技术研究  以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前提,开展草地、森林、湿地、湖泊生态系统退化的自然与人为因素研究,确定不同胁迫下退化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与恢复目标,开展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安全影响机理与机制、自然保护区规范化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安全支撑技术研究,引进、开发不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技术。  37.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与高原生态屏障建设研究  围绕我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重点开展河流、湖泊水环境保护,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防治的生物技术、农业技术、工程技术与化学技术,高寒、高海拔地区污染治理应用技术,以及濒危物种保护的人工辅助繁育技术研究;城镇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村镇建设,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作用机制与建设研究。  38.生态环境容量评估与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研究  科学评估西藏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以及对于全国、东亚乃至全球的意义,测算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容量,建立适合于我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补偿机制。  (十)自然灾害预警  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是我区主要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分布广。目前与灾害监测、预警相关的基础信息积累与集成、信息共享与网络化连通、信息化灾情评估与救灾能力等还比较薄弱,难以实现灾害预防、灾害应急与灾害治理的快速反应。  发展思路:  充分利用遥感、遥测、信息网络、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对各类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监测、预警、评估与决策,最大限度地减轻各类灾害带来的损失。建立相关政策法规等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灾减灾、监测预警体系。  优先主题:  39.主要气象灾害预报技术  引进现代气象监测与预报技术,利用综合信息技术开展雪灾、干旱、洪涝等严重危害农牧民生产与生活的气象灾害发生规律、监测与预报技术的研究。  40.主要地质灾害防治预警技术  开展泥石流、滑坡、沙害、地震等地质灾害发生规律、空间分布、危害程度与综合预警的关键技术研究。  41.主要灾害预警与应急系统开发  在对主要灾害发生规律与预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的灾害预报、监测、评估、救灾决策等预警与应急系统,全面提高抗灾能力。  (十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综合研究  我区生态环境脆弱,高原特殊环境下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面临诸多科技问题亟待解决;全区人口居住分散、科学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科技保障体系不健全、科技人才匮乏,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不足;全社会的生存、发展、社会和智力支持系统在全国居于落后地位。  发展思路:  围绕我区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体制、文化、经济结构、科技支撑等各个方面探索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政策措施,探索具有区域资源特色、产业特色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模式;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传统文化的研究保护。  优先主题:  42.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综合研究  开展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建立人与自然协调的区域发展模式。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研究、区域发展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43.科技能力建设研究  围绕全面提高科技能力的目标,开展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与试点;开展科技创新体系、成果转化体系、科技管理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科技评价体系研究,科技人才建设、科技型产业培育、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研究。  44.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  建立完备的、由文字和声像资料构成的“西藏自治区文化遗产档案”,实现对传统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引进国内外成熟的历史文化建筑与城市整体风貌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开发适应西藏特殊文化与自然环境的文化遗产保护技术。  (十二)信息化与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  目前,我区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与东部地区比较存在巨大差距,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求。突出表现在: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能力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信息资源匮乏。服务业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总体技术含量不高,劳动生产率较低,存在结构性缺陷。  发展思路:  加强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以信息化带动传统行业的改造和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保障系统信息化、政务信息化、产业信息化、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提高全区信息化整体水平。发展现代服务业,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  优先主题:  45.信息化环境建设研究  研究西藏各类多源信息资源的分类、编码、元数据与数据库集成技术、共享机制;研究建立西藏信息化的基本框架体系、技术支撑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藏文计算机软件开发应用与标准研究。  46.信息化技术应用研究  重点研究以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为核心的西藏特色信息化关键技术,建立农牧业、藏医药、旅游等特色产业信息化技术应用体系,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水平。  47.综合决策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  研究构建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综合决策信息系统的框架体系,重点开展西藏长治久安综合信息、自治区党政决策信息、公共信息和综合科技信息共享系统以及数字西藏等关键技术研究。  48.现代服务业科技体系建设  在现代物流、数字媒体、数字教育、数字医疗、数字社区、数字旅游、电子金融服务等领域设立示范工程并加强应用推广,培育一批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打造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建立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引领和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  五、重大研究专项  为促进优势资源开发、特色产业发展和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设置以下7个重大研究专项并长期重点支持:  (一)农畜品种选育技术研究  (二)特色生物资源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三)藏药现代化研究  (四)新能源技术研究  (五)高海拔条件下特色矿产资源初加工技术研究  (六)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保护技术研究  (七)农畜产品质量标准化研究  六、科技能力与基础平台建设  (一)科技发展体系建设  面向需求整合科技资源,提升研发与技术推广实力;实行人事、分配、财务等制度改革,增强科研机构活力;鼓励产学研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建立和发展以企业、科研单位和高校为主体,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西藏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完善科技政策法规,优化科技资源配置,逐步建立结构合理、科学、高效的科技管理体系,建立完善技术推广、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等科技服务体系。  (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我区科技人才队伍现状与未来需求,着力调整人才队伍结构,提高科研人员比重。加强农林牧业、教育、医疗卫生等传统行业和地质矿产、加工制造、生物医药、信息传媒、民族手工业等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依靠强院、大所、高校的力量,加强区内外协作,大力培养当地人才,引进急需人才,通过骨干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支符合我区支柱产业发展需求的科研开发队伍。创办“异地孵化器”、网络“虚拟科研机构”等。  (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组建跨领域、跨部门、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研究、试验示范、技术推广与成果转化基地,建立完善的资源共享机制,合理布局科技力量,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建设并完善研究开发、资源共享、成果转化三大平台,增强我区自主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和资源共享水平。  1.科研开发平台建设  以现有骨干科研单位为依托,联合区内外相关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组建高原特色农牧业、高原生物、藏医药、新能源、地矿测试、信息现代化和高原生态环境科学研究开发7个中心。  (1)高原特色农牧业研究开发中心  整合现有科技资源,以自治区农牧科学院为依托,建立高原特色农牧业研究开发中心。示范与科技教育有机结合,开展藏系畜种改良与遗传研究、特色优质农作物品种选育、特色种植业与养殖业技术研究示范、产品加工技术示范等。  (2)高原特色生物研究开发中心  整合现有科技资源,以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为依托,联合相关院所共同组建以研究、开发、保护为一体的高原特色生物资源研发中心。开展高原特色生物资源的调查及成份分析,珍稀生物资源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特色生物保健品研究开发,新食品、添加剂、生物农药、食用菌等研究开发;特色珍稀野生动物的习性、生态、繁殖规律、保护技术等研究。  (3)藏医药研究开发中心  整合现有科技资源,以自治区藏医药研究院为依托,组建藏医药研究开发中心。联合攻关高原病、地方病与疑难病发生机理和治疗措施,研究制订藏医药临床疗效标准,开展藏药材及成品标准、传统藏药剂型改造、新药开发、珍稀濒危藏药材的野生抚育、人工栽培及规范化种植的关键技术研究,藏医临床疗效标准传统藏药的临床药效学、天文历算和藏医药学研究。  (4)新能源研究开发中心  整合现有科技资源,以自治区能源研究示范中心为依托,联合区外相关科研单位,组建新能源研究开发中心。进行适应高原环境条件的大型太阳能光伏电站技术、新型户用光伏系统、风力发电设施以及太阳能热利用技术、能源组合应用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  (5)地矿测试研究开发中心  整合资源,以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中心实验室和地矿测试研究实验室为依托,组建地矿测试研究开发中心。向社会提供具有公信度的检测数据;开展地学基础研究、盐湖矿产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特色矿产的选矿试验、微生物冶金试验、环境监测和保护的应用技术研究。解决我区资源开发、矿物加工、环境保护等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6)信息现代化研究中心  整合信息技术资源,以自治区科技信息研究所为依托,组建信息现代化研究中心。开展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的收集加工、资源集成共享;建立快速畅通的科技信息网络系统和安全保障体系;开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标准建设和顶层设计;开展网络、软件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建立信息化应用的技术服务与技术支撑体系。  (7)高原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以自治区环境科学研究所为依托,联合区内外相关科研机构,组建高原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开展大气监测、江河湖泊水质监测、高原地表生态覆盖变化监测和全区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对突发性污染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调查评估;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生态环境监测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生物多样性保育等研究。  2.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建立面向全区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网络及电子信息、科技人才网络协作平台建设6个资源共享系统。  (1)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系统  统筹规划部门、地方、中央在藏单位的相关研究实验资源,营造开放、共享的研究实验环境,组建跨领域、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研究实验基地,提高重点领域的科学仪器装备水平。  (2)自然科技资源共享系统  搜集并保护动物、植物种质资源、应用微生物菌种,建立我区特有动植物标本和种质资源库,建立西藏动植物网络虚拟展馆。  (3)科学数据共享系统  抢救濒临丢失的重要科学数据、历史资料,实现数字化。建立科学数据共享管理的统一框架。对科技计划项目的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和建库。形成全区科学数据分级分类共享服务体系。  (4)科技文献资源共享系统  扩充、集成科技文献资源,加强专利、工艺、标准、科技报告等文献资源的建设。建设数字化科技文献资源库,实现科技文献网络系统的对接和共享,逐步建立完善我区科技文献资源保障和服务体系。  (5)网络及电子信息资源共享系统  建立和完善科技信息网络,对现有的科技信息管理服务网络进行提升和改造,形成上联科技部、下联各地(市)县、横联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的多层次、分布式科技信息管理服务网络体系。  (6)科技人才网络协作平台  利用现行网络技术,在建立我区人才库的基础上,与国家(中科院、行业院所)专家库建立“专用通道”。根据需要,建立网络协作机制和网络虚拟专家组,完成课题和项目的基础或理论工作。  3.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1)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依托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立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中心,重点围绕成熟适用技术进行转化示范;开展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结合“村村通”工程,选择试点,逐步推动农牧民信息服务系统的建立,及时解决农牧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科技问题。  (2)工业成果转化中心  依托西藏(成都)科技孵化器,联合区内外科研机构及高科技企业建立工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重点围绕生物资源、藏药新产品开发、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技术开发等,培育和壮大第二产业。  七、保障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全区科技大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决定》,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扩大科技交流与合作领域,狠抓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大力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以科技中介机构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健全科技决策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和完善科技评价制度和科技信用制度,强化过程监管和决策公开化,建立社会化科技评价体系。改革科技成果奖励制度,增强政府科技奖励的导向作用,注重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创新人才的奖励。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设立科技奖励。  (二)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在投入中的主导作用。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形成政府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政府财政科技三项费投入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建立和完善科技创业投资、科技经费管理和科技创业补偿机制,鼓励发展科技创业投资机构。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政府财政投入主要用于支持市场机制不能有效解决的应用基础研究、社会公益性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及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等公共科技活动。  (三)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夯实智力支撑基础。树立大科技、大开放、大人才观念,重点抓好以重大科技项目首席专家为核心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及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培养;完善自治区级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管理制度和相关政策,实施“杰出青年科学研究计划”,重视中青年科技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培养。重视人才引进和人才使用,坚持以项目引人才,以人才带项目,形成人才与项目的良性互动,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藏创新创业;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探索知识和管理要素参与分配的形式。加强科研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弘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术氛围。逐步改革现行职称制度,由科研机构自主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和职务结构比例。  (四)扩大科技对外开放领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  大力吸纳国内外科技资源积极参与区域性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创新活动,支持建立中外合资、合作研究机构。扶持建设国内外科技合作基地,实现技术引进和智力引进相结合,积极开拓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新途径。加强科技援藏和对口科技合作。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完善有利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政策法规体系,发展知识产权经济。健全专利资助制度,实施企业专利服务行动,发展专利中介服务机构,完善专利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技术标准工作基础和研究投入,推动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五)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贯彻《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办法》,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切实加强科普场馆等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建设和管理好西藏科技馆、西藏自然博物馆。建立科研机构、大学定期向社会公众开放制度。在大中小学和全社会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和教育,增强全民科技意识,不断提高全民科学技术素质。大力培养科普人才。把科学技术普及纳入各级各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促进协作。鼓励经营性科普文化产业发展,制定优惠政策,形成科普事业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推进公益性科普事业体制机制改革,提高服务质量。  
?
?
?
?
?
?
企法通会员服务
中小企业法律顾问服务解决方案
全部领域细分的精英律师团队提供服务
全国无地域呼叫律师即时响应咨询
全面满足企业日常法律事务需求
全年仅2000元顾问费的超值服务价格
合同撰写系统
在线委托法律服务
委托撰写合同
委托审核合同
您可以委托觅法网为您撰写合同,专业人士构成的团队服务,保证您的合同权益和安全。
律师委托服务
细分需求 聚合竞价 监督服务
服务需求专业分析 服务律师可供选择
服务领域专业细分 服务质量全程监督
觅法网承诺:委托觅法网提供同一律所的同一律师服务,觅法网为您优惠5%。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人和脉道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687号 京ICP备号-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