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科学世界揭秘人类滞空时间最长的纸飞机是哪一期

(1)珍妮纺纱机(或珍妮机) (1分)&电器领域((1分,字写错不得分)(2)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操作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1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1分)(评分说明:若没答出“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则不能得分)(3)洋务运动(1分)(4)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1分)(评分说明:学生答出两项成果中的任意一项可得1分,其它答案符合主要题意,也可给分)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点燃了机器发明和使用的“星星之火”的事件,考查的实际上就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被称为发明大王的科学家是爱迪生,其研究集中在电器领域。(2)工业革命使生产技术发生的变化是: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人类进入“电气时代”。(3)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知识,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侵华战争,而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的事件是洋务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因此本题的答案是:洋务运动。(4)本题考查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识,我国紧紧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的主要成就有: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读图题
17-18世纪欧洲发生了许多重火的变化。主要表现在①启蒙运动&&&②自然科学领域取得许多成就,牛顿力学体系形成,达尔文进化论诞生&③法国火革命&  &④工业革命开始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改错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兰西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深刻影响了历史发展进程。材料一: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人权宣言》(1)材料一所表达的思想原则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8分)材料二:拿破仑曾经说过:“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们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2)材料二中,拿破仑所说的“一样东西”指的是什么?(3分)(3)有人说:拿破仑成功完全是“时势造英雄”,与个人的能力没有关系。也有人说,拿破仑是完全凭自己的本事成功的,是“英雄造时势”。简要谈谈你的看法。(4分)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改错题
某校九年级(2)班为了迎接科技节的到来,正在设计探究方案,欢迎大家献计献策。(一)明确主题:该班级确定了他们研究的主要为科技革命的成就。请你将图中有关信息的字母序号填入以下横线。(3分)工业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二)材料分析:结合上图归纳,工业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中走在发展前列的国家。(3分)(三)活动小结两次科技革命分别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5分)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改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51年,英国皇家学会悬赏征求“发明一架出色的、能同时纺6根棉纱或麻线而只需一人照管的机器。”在这一号召下,许多人开始了精心的研制。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和科学技术领域出现了研究、探索和发明创造的新热潮。材料三: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新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在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材料四: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根据材料回答:(1)材料一中的“能同时纺6根棉纱或麻线而只需一人照管的机器”是由谁首先研制成功的?(1分)他把研制出的成果命名为什么?(1分) (2)材料二中的“新热潮”历史上称为什么?(1分)其核心是什么(1分)(3)材料三所阐述的“革命”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是什么?(1分) (4)结合材料四谈谈你对科技革命的认识。(不可抄袭原材料作为答案,2分)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读图题
詹姆士?布恩是一位生活在18世纪40—90年代极富经营头脑的英国某织布厂厂主,1785年后,他把工厂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地方。詹姆士?布恩搬迁工厂是因为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B.瓦特改良蒸汽机 C.火车、轮船的出现D.内燃机的发明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读图题
下图反映了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的三大发展趋势,图示中的括号内不应填A.美国南北战争B.俄国1861年改革C.日本明治维新D.中国洋务运动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改错题
读史有感(10分)科技革命使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世界面貌。(1)第一次科技革命首先开始于哪里?它使人类进入到什么时代?(2分)(2)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有哪些发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请举两例)(2分)(3)随着科技的进步,坦克、毒气等武器首次在战场上使用,使战争更加残酷。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哪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1分)(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核武器(原子弹)首次被美国使用,给日本带来巨大灾难,请你说出在原子能、计算机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是哪次科技革命?(1分)这次科技革命有什么特点?(2分)(5)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地震后导致的福岛核泄漏事件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如何利用科学技术的思考。结合上述内容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读图题
右图是《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变化的柱状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资产阶级革命 B.殖民战争C.工业化进程 D.第一次世界大战揭秘人类为什么不能永生 - 科学探索 - 奥秘世界
揭秘人类为什么不能永生
来源: &&&评论:
衰老:非和自己过不去
除非意外死亡,大多数人在死之前,都要经过一段漫长的、白发苍苍、动作迟缓的衰老期。事实上,人的一生就是从出生到死亡的衰老过程。
虽然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但在进化生物学家看来,衰老还真是一个不好解释的现象。为什么这么说呢?想想看,从一个简单的受精卵发育成你我他这么精巧复杂的身体,生命是自然界创造的多么伟大的奇迹啊!可是,自然界创造生命都轻松完成了,维护生命怎么反倒力不从心,任由生命衰老、死亡了呢?
维护一件现成的作品,总比从无到有创造新的作品来得容易吧?所以大自然的这项工作似乎有&虎头蛇尾&之嫌。进化生物学家是不相信大自然做事会如此毛糙的,所以他们要想方设法解释,衰老现象应该有其合理的一面。
从生理上讲,衰老是一个器官老化的过程。人的器官用久了总要老化,就像机器用久了,零部件要磨损一样。至于器官为什么会老化,可以从更微观的层面得到解释:器官的老化实际上是各种无法修复的分子和细胞损伤长期累积的结果。比如说,我们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遭受破坏--DNA突变、蛋白质受损、细胞膜氧化等等。当我们衰老的时候,身上的很多器官已经&伤痕累累&了。
于是,有人从进化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人类的细胞为什么一定要衰老?为什么没有进化出永葆青春的本领来呢?假如我们能够永远活着,&你好我好大家好&,大自然母亲就没必要白手起家创造新的生命了,这从经济的角度看,岂不是更划算吗?生物一定要衰老,一定要毁灭自己,真让人匪夷所思。
生殖细胞可以永生
其实前面的问题提的不是十分确切,因为并非我们身上所有的细胞都必定会衰老。比如说,即便在你死之后,你的极少数细胞也依然活着一&前提是你必须有孩子。每存活一个孩子,实际上你就有一个细胞(精子或者卵细胞)逃脱了死亡的命运。只要你的孩子再生孩子,香火不断,那你的这些细胞就获得了某种形式上的永生。
假如你是男性,那么你身上携带Y染色体的精子跟你100代之前的父系祖先或者100代之后的子孙携带Y染色体的精子,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是完全一样的。即使考虑基因突变,Y染色体上的重要基因也都保留了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精子其实已经获得了永生。
不过对于大量的体细胞(非生殖细胞),不管愿意与否,它们的命运却注定要跟着我们一起完蛋。当我们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我们身上大多数体细胞依然还会存活好几分钟。在这期间,它们会想方设法从周围获得氧气,当这点残留的氧气用完了,它们也就因缺氧而无可奈何地告别这个世界了。
如此看来,一个更确切的提法是:为什么进化没有让我们所有的体细胞都像精子和卯细胞那样,有机会永生呢?
其实,不仅我们身上的某些生殖细胞能获得永生的机会,自然界中一些有着无性生殖本领的生物也能永葆青春。
比方说,淡水水螅就具有超强的生存能力。它们不会衰老,随着年龄的增大,死亡率不会升高,繁殖能力也不会下降。即使身体被切成几段,它们也可以从一小段身体开始,重新长出完整的身体来。
水螅能够永葆青春的在于:它身上的每一个细胞既是体细胞,也是生殖细胞。而对于我们大多数高等动物,细胞的生殖功能和日常的生理功能是完全分开的。在长期的进化中,我们已经分化出了许多专职细胞,如神经细胞、肌细胞等等。这种分工使我们的生存获得了巨大的优势。今天我们之所以能以高等动物的目光傲视水螅这种低等生物,理由也就在这里。
高级动物的生殖细胞能够永生,低级动物身上具有生殖功能的体细胞也具有永生的本领。从现象上看,只有那些具有生殖功能的细胞才有永葆青春的权利。而在高级动物身上,由于细胞的分工,体细胞已经丧失了生殖功能,于是它们再也与永生无缘了。人的躯体绝大部分是由体细胞组成的,所以我们的衰老和死亡也就不可避免了。
相关新闻:
08/13 18:35
08/09 20:56
08/08 17:22
08/08 17:10
07/31 18:18
04/05 09:06
02/22 10:17
10/29 15:25
09/05 18:15
08/08 08:58
12/15 19:23
12/07 18:25
11/30 19:44
10/26 15:56
10/26 15:49
06/18 10:23
04/22 16:29
02/20 18:43
02/13 15:52
11/01 15:24
09/01 16:09
09/01 15:45
08/06 10:04
08/01 18:20
07/09 19:04C解析:“目空一切”的意思是“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是个贬义词,而在这个句子中用来形容大雁飞行时专心致志的样子,是褒义词。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初一语文
第一学期期中试卷(一)
  不必说□□的菜畦,□□的石井栏,□□的皂荚树,□□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肥胖的黄蜂□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a.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b.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c.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1.按原文填写第一段文字中的空格处的词语。
2.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①轻捷:________ ②缠络:________
③臃肿:________ ④牵连:________
3.上一题中的四个词语,按词性可分为________类;________和________为________词,________和________为________词。
4.从文中找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
①粗糙—— ②矮小——
③瘦削—— ④笨重——
5.对第一段文字描写事物的顺序理解不当的是
A.“不必说”是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
B.“也不必说”是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
C.“单是”是按照由动物到植物的顺序。
D.“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三层总体上是由植物到动物到静物的顺序。
6.第一段文字景物描写突出了各自的特征,下面理解不当的是
A.描写植物时,着力突出它的颜色、形状。
B.描写动物时,着力突出它的声音、形态。
C.描写石井栏时,着力突出它的光泽。
D.描写植物时,有的既着力突出它的颜色、形状,又着力突出了它的滋味。
7.下列四句中修辞方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句是
A.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B.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C.何首乌藤和木莲缠络着。
D.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8.用“‖”在文中划分层次,并各用一句话概括层意。
第一层: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
9.第一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在结构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摘出能概括下半段内容的中心词。
作用:________
中心词:________
10.第一段景物描写,融入了“我”丰富的感情,理解正确的是
A.“我”对那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无限依恋。
B.“我”对美丽的大自然景色的无比热爱。
C.“我”对恬淡的田园生活的深切喜爱。
D.“我”对百草园的高低错落,美妙非凡的景物布局的热情赞叹。
E.“我”对那段生活感到的无限趣味。
11.第二段文字中空格a.b.c处的恰当的词语是
12.三个“也许是”表现了“我”的某种心理、感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猜疑、好奇,非常惬意。
B.猜测、不解,无可奈何。
C.自由、活泼,无忧无虑。
D.疑问、兴奋,恋恋不舍。
13.两个“Ade”所表达的感情是
A.与园中的动物、植物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依恋难舍。
B.与园中的动物、植物告别时的愉快心情。
C.对园中的动物、植物的深情的安慰。
D.对园中的动物、植物的无限的怜悯。
14.第二段文字着重记叙的内容是
A.“我”告别自由自在的百草园生活,就要到书塾去读书前的具体活动的情景。
B.“我”与自由自在的百草园生活告别时的具体过程。
C.“我”告别自由自在的百草园生活,就要到书塾去读书前的心理活动。
D.“我”对自由自在的百草园生活的最后一笔的描写。
15.第二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中所起到的作用理解最全面的是
A.收束上文,结束了对百草园的记叙与描写。
B.引起下文,进入对三味书屋生活的记叙与描写。
C.承上启下,既总结了上文,又巧妙地引出下文。
D.既照应前文,又领起下文,完成了全文内容空间位置的转换。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人教课标八年级版 学年 第14期 总第170期 人教课标版
比较阅读课文和选文,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夷水注 佷①山北溪
  夷水又迳②宜都北,东入大江,有泾渭之比,亦谓之佷山北溪。水所经皆石山,略无土岸。其水虚映,俯视游鱼如乘空也。浅处多五色石,冬夏激素飞清,傍多茂木空岫,静夜听之,恒有清响。百鸟翔禽,哀鸟相和。巡颓浪③者,不觉疲而忘归矣。
  [注释]①佷:读音为h7n。②迳:通“经”,经过。③颓浪:向下奔流的水波。
1.结合文意,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绝:_______________
漱:__________________
略无:________________
恒: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水虚映,俯视游鱼如乘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两篇文章都是先写________,再写________。《三峡》中山的特点是________,《佷山北溪》中山的特点是________。
4.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你感知到其中吸引人的原因了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人教课标八年级版 学年 第13期 总第169期 人教课标版
文/黄思苑
  ①之所以钟爱扇子,是因为一种深沉的中国文化的结。
  ②扇子后面,有许多故事、许多人、许多种不同的生活。我想起一些古画,画中的士大夫们气定神闲,静坐着对弈或品茶。旁边是几个年方及笄(j9,古代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的小丫鬟,打着长柄的薄如蝉翼的扇子,那是一种贵族的作派吧;又有历代深闺中的女子,摇着轻罗小扇,扑花中蝴蝶,捉月下流萤;她们在临水的阁楼上,从雕花的窗里探出头来,也是一把轻盈的明月般的团扇,半遮着曼妙的容颜或斜倚腮边衬出明眸皓齿的二八年华;又或在茶楼酒肆,风流才子将折扇潇洒一挥,谈诗论酒,或将折扇一合,打躬作揖——扇,是风流年少不可缺的行头。
  ③扇常常被作为爱情的信物。古代女子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寄托在自己贴身的物件上。汉朝班婕妤作《怨歌行》:“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圆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qi8s@,藏物的竹器)中,恩情中道绝。”这不仅是后妃对君恩短如朝露的感慨,也是在男尊女卑、一夫多妻的社会里对执著爱情的渴望。东晋时的桃叶,对不计名位、深情爱恋她的书法家王献之,写下《团扇歌》:“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与郎却耽暑,相忆莫相忘。”那是对爱人朴素而深情的盟约啊。再有一个秦淮河边的李香君,她的斑斑血迹在侯方域相赠的扇子上染就朵朵桃花。“桃花扇底送南朝”,这把扇子,映射出个人的际遇和历史的沧桑。
  ④多姿多彩的扇面,有用精密的丝绸所做,有用雪白的绢纱缝制,有用洁白、玄色或泥金的纸糊就,是一片铁画银钩,或是青山绿水、虫鱼鸟兽、花草树木、仙人、仕女、孩童……在小小的方寸之间,有着一个丰富的世界。富贵平庸之人爱工笔画的花卉仕女,散淡之人爱泼墨山水,端方之士景仰圣贤画像,高洁之士提诗以明志:小小一方扇,其人的审美情趣和境界可窥一斑。
  ⑤另一种的洒脱、幽默或辛酸也关联着扇子。诸葛亮羽扇纶巾,谈笑风生。轻轻挥动洁白的羽毛扇就挥来了东风,挥来满船的箭,也挥来蜀国的一分江山。汉钟离坦胸露腹,摇着一把芭蕉扇,怡然自得,大俗即大雅。济颠和尚背插着一把破蒲扇,腰悬酒葫芦,似醉亦醒。恐怕,扇子已经成为他们形象的一个特征,彼此不能分离了。传说中的唐伯虎放荡不羁,流连美色,现实中的他却是落魄而不得志。看他的《秋风纨扇图》,那种孤高落寞、无人赏识、自觉不合时宜又不肯俯就的情绪通过秋风里的纨扇和悲戚的美人表露无疑……
(选自北大名师论坛)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作揖(  )   纨(  )素
可窥(  )一斑 不羁(  )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明眸皓齿:________________
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语言特色及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介绍了有关扇子的哪些内容?文中的哪个词语可以概括作者对扇子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在结构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心段与中心句的运用。请说说开头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七年级 语文版 学年 第5期 总第161期 语文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题。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使安西________
(2)客舍__________
(3)更尽__________
(4)故人__________
2.诗的前两句向读者交代了哪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渭 城 朝 雨 浥 轻 尘,客 舍 青 青 柳 色 新。
4.诗的后两句侧重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淮上与友人别》都属于送别诗,但所表达的朋友之间的感情各有侧重点,请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力提升指导丛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 2006年初中语文总复习(下册)
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下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嶂高山,皆生寒树;________,________;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根据原文,填写“____”上所缺的句子。
解释加粗的词语。
(1)从流飘荡
(2)任意东西
(3)水皆缥碧
(4)急湍甚箭
下面各组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奇山异水 渔人甚异之
猛浪若奔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负势竞上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一百许里 杂然相许
下面加粗字中与“蝉则千转不穷”中的“转”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困于心,衡于虑
故患有所不辟也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本文描写富春江的秋景,“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是作者泛舟游览的全程。
本文采用“总——分——总”式的结构。第一段总写“自富阳至桐庐”的美景,第二段依次描写“异水”、“奇山”,再用抒情作结。
写“异水”,分作两层,前一层写流势缓慢处,第二层写流势湍急处。
写“奇山”,首先奇在山的整体形象上,其次奇在它的情趣上,有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使人感到山间处处勃发着生机。
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就本文内容或写法谈谈你个人的一些看法。(选择一方面谈即可,50字左右)《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
中国电视先锋榜
CCTV频道排行榜
卫视频道排行榜
CCTV栏目排行榜
卫视栏目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滞空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