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谁有水利开工报告资料摸版发一下

|||筑龙社区专业门户艺术设计工程技术机电设备造价与管理资料中心|
-->水利资料——生涯必备标签&&&&姓名身份、兴趣爱好、专业什么的,统统可以说哦~&&&看不清楚&
33条回复&&7774次阅读&&&&
&&发表于&&|&
水电:潜力巨大的绿色能源
水电是目前人类唯一能够大规模商业化开发利用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在许多发达国家,水电的比例达到90%以上;而在我国,这一比例仅为20%……亟待开发的电力半边天在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能源的供应无疑是关键问题之一。预测到2010年,全国电力装机将达9.5亿千瓦左右,年发电量达4.3万亿千瓦小时左右,2050年可能达16亿千瓦。众所周知,我国一次能源以煤为主体,如果4.3万亿千瓦小时的电能全赖燃煤供应,则年需原煤约21.5亿吨,不仅在资源、采掘、运输上将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引起的环境污染也无法想像。就在我国能源吃紧的同时,大量的水能却白白地奔流入海。经过最近的大复查,较可靠的数字是:我国大陆部分水电的理论蕴藏容量为6.944亿千瓦(按8760运行小时计),年发电量6.0829万亿千瓦小时,其中技术可开发容量为5.416亿千瓦,年发电量为2.474万亿千瓦小时,列世界之冠。将近2.5万亿千瓦小时的发电量,在4.3万亿千瓦小时的电力总需求中占据了一半多。而目前,我国水电在电力供应中只占24%。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力学所所长郭军在本刊主办的“中国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高层论坛”上发言指出,世界上修建的45000座大坝,主要分布在140个国家,全世界以水电为主要能源供应的有24个国家,水电比例达到90%以上,主要是挪威、巴西等国家,美国为82%,日本为84%,加拿大为65%,德国为73%。两院院士潘家铮认为,了解中国面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两大难题的严重程度后,就能较好地理解大力开发水电的必要性。水电的突出特点就是再生与清洁:只要太阳不熄灭,水能就能年年重生。水电不排放废气、废渣、废水,不排放二氧化碳。在国际权威性会议或论坛上,不论是1992年里约日内卢各国首脑会议通过的可持续发展全球行动计划(21世纪议程),或是2002年约翰内斯堡峰会上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文件,或是2003年京都全球水论坛上,都明确地把水电列入可再生能源之列。不仅如此,水电实际上是目前人类唯一能够大规模商业化开发利用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当然我们应该不遗余力地研究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其它可再生清洁能源,但在可见的时期内其成本较高,数量有限,而中国恰恰拥有举世无双的水电资源,不考虑利用,就难以理解了。我国的水电不仅开发潜力巨大,而且水电具有火电所不具备的特点――再生性。如果2.474万亿千瓦小时的水能全部利用(实际上当然做不到),相当于每年可替代12.4亿吨原煤,或6.2亿吨原油。利用100年就是1240亿吨原煤或620亿吨原油,利用200年就是2480亿吨原煤或1240亿吨原油,远远超过我国目前已精确查明的剩余可采矿藏,何况水电还有提高电能质量、安全和大量综合利用效益。从以上分析可知,国家制定的电力发展政策:“大力发展水电,优化发展火电,适当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新能源”,把水电排在第一位是深思熟虑后制订的一贯政策,是十分正确的。对中国来说,开发水电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必然选择。电网离不开水电原能源部黄毅诚部长有一句名言:电网离不开水电,水电离不开电网,概括了水电对电网的重要性――1992年,宁波一台60万千瓦的燃煤锅炉发生爆炸,不仅造成了电力缺口,而且影响到当地电网的正常运行。危急时刻,同一电网内的新安江水电站紧急启动,这个装机容量为63万千瓦的水电站从启动到带满负荷仅仅用了几分钟的时间,很快填补了火电停产引起的电力缺口。这一突发事故集中体现了水电在调峰方面的独特优势。调峰是指电网调整负荷,在用电需求增大时增加发电量,反之则减少发电量。从原理上讲,任何发电装置都是可以从0到100%调整负荷的,但是调整的代价差异很大。据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水电专家康世荣介绍,火电和核电都是采用热机(主要是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采用停运部分机组的方式调整发电量比较困难。因为蒸汽轮机开机和停机过程复杂,长达数十小时,无法适应主要是昼夜周期的调峰任务。而且开停机过程浪费能源很多,频繁开停机对设备寿命也有不良影响,大大降低经济效益。如果用低负荷运行来调峰,则意味着降低发电效率,而降低发电效率也就意味着经济效益恶化,单位发电量的污染增加。因此在电网运行中要采用峰谷电价、蓄能装置等手段来调峰,尽量减少火电厂的负荷波动。由于水电有开停机方便的优点,在有水电和火电供电的电网中,调峰的任务历来是由水电承担的。丰满水电站多年来就承担了东北电网的调峰任务。这就是水电的实际发电量总是小于装机容量与时间的乘积的原因,看起来像是设备能力的浪费,实际上产生了巨大的外部效益。每逢汛期水电量大,此时适值迎峰度夏,正可充分利用,而由火电、气电、抽水蓄能等承担峰荷。火电机组可安排检修、贮煤;枯水期水电出力少,可以担任峰荷和安全备用,并安排维修,由火电、核电等担任基荷。通过电网的优化调度,可使各种电源各得其所,水火互补,还可取得错峰效益。电网越大,越有利于灵活科学调度。地理上的分布不均问题,也可通过电网的加强、扩大直到全国联网得
&&发表于&&|&
水力资源开发利大于弊(沈强)
我国水力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在能源平衡和能源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上一次大规模的全国水利资源普查工作,完成于1977~1980年,当时编制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资源普查成果》,为我国水电开发和能源建设布局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和指导性作用。20多年来,原有的成果已经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我国水力资源的状况,不能满足西部大开发和加快水电开发的要求。从2000年开始,根据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计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水利资源复查的通知》的要求,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具体组织实施,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负责协调水利系统水力复查的有关工作,国家启动了全国水力资源的复查工作。这次复查成果按照分省(市、自治区)及分流域汇编,圈套报告共计40卷。这次复查,基本查清了我国可能开发的水力资源及其分布、经济可开发量和开发情况,对国家制定好能源和电力发展规划以及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我国能源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和重大成果。水力资源总量丰富,分布不均根据本次全国水力资源复查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总经理李菊根介绍,本次复查工作复查了我国大陆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在1万千瓦及以上的河流共3886条,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年电量为60829亿千瓦时,平均功率为69440万千瓦;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54164万千瓦,年发电量24740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40180万千瓦,年发电量17534亿千瓦时。截至2004年底,已开发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年发电量3310亿千瓦时。本次水力资源复查成果与1980年的普查成果对比,理论蕴藏量略有增加,技术可开发量和已建、在建开发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现理论蕴藏量和技术可开发量按装机容量分别增加了6.7%和43.1%,按发电量分别增加了6.7%和28.6%。李菊根介绍,我国水力资源的特点,除总量丰富,居世界首位外,还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水力资源在地域分布上极不平衡,总体来看,西部多、东部少,水力资源相对集中在西南地区,而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的东部地区水力资源量极小,因此,西部水力资源开发除了西部电力市场自身需求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考虑东部市场,实行水电的“西电东送”战略。――大多数河流年内、年际径流分布不均,丰、枯季节流量相差较大,需要建设调节性能好的水库,对径流进行调节,缓解水电供应的丰枯矛盾,提高水电的总体供电质量。――水力资源集中于大江大河,有利于集中开发和规模外送。水力资源主要富集于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乌江、长江上游、南盘江红水河、黄河上游、湘西、闽浙赣、东北、黄河北干流以及怒江等水电基地,其总装机容量约占全国技术可开发量的51%,占经济可开发量的60%。另外,目前全国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量最丰富的三省(区)的排序为:四川第一、西藏第二、云南第三,其技术可开发量装机容量分别为12004万千瓦、11000.4万千瓦和10193.9万千瓦,分别占全国技术可开发量的22%、20%和19%。全国江河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量排序前三位为:长江流域25627.3万千瓦,雅鲁藏布江流域6785万千瓦,黄河流域3734.3万千瓦,分别占全国技术可开发量的47%、13%和7%。必须坚持优先发展水电的方针我国常规能源资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力资源,其中水力资源为可再生能源,按照使用100年计算,我国的常规能源探明总储量约8450亿t标准煤(技术可开发),探明剩余可采总储量为1590亿t标准煤(经济可开发),分别约占世界总量的2.6%和11.5%。在探明总储量的构成中,原煤占85.1%,水力资源占11.9%,原油占2.7%,天然气占0.3%。其中能源剩余可采总储量的构成为,原煤51.4%,水力资源44.6%,原油2.9%,天然气1.1%。目前,我国常规能源以煤炭和水力资源为主,水力资源仅次于煤炭,居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水力资源按200年计算其资源储量,我国水力资源剩余可开采量在常规能源构成中则超过60%。由此可见水力资源在我国能源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国民经济必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电力需求也将持续较快增长。据初步预测,到201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3万亿千瓦时,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7亿千瓦;到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4.5万亿千瓦时,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9.5亿千瓦。从我国能源资源特点来看,优先发展水电是必须坚持的能源发展方针。本次复查报告指出,今后至2020年,我国每年新增装机容量约30000MW,如果单纯依靠增加煤电,则在煤炭供应、运输和环保方面都难以承受。为此,国家将优化电源结构、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相互协调的原则,采取大力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积极发展核电、适当建设天然气电站,加快新能源发展步伐的
&&发表于&&|&
长江水污染趋势及对策分析权威部门的最新监测分析表明,目前,长江水质已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专家分析认为,必须尽快加强长江水质保护,遏制水质恶化趋势,否则将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长江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涉及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贵州、甘肃、湖北、湖南、江西、陕西、河南、广西、广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19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分为金沙江石鼓以上、金沙江石鼓以下、岷沱江、嘉陵江、乌江、宜宾至宜昌、洞庭湖水系、汉江、鄱阳湖水系、宜昌至湖口、湖口以下干流、太湖水系12个水资源二级区。 长江水利委员会最新发布的《长江流域水资源公报》和独家提供给本社记者的《维护健康长江报告》显示,虽然目前长江干流水质总体还好,但干支流主要城市近岸水域污染严重,干流约有600公里岸边污染带,多分布于沿江重要城市;饮用水源地部分受到有毒有机物的影响,部分地区有超标现象;沿江城市的多处主要取水口难以保证稳定达到水质标准;主要湖泊富营养化趋势未得到有效控制,巢湖和滇池富营养化治理效果不明显,鄱阳湖和洞庭湖也在向富营养化发展。 长江水文局对2004年度长江流域内的37447公里河长进行的监测评价表明,长江水质总体保持良好,水质较好的一、二、三类水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72.5%。 但长江水文局副局长王俊教授提醒说,长江流域劣于三类水的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比例,已由上一年度的22.5%,上升至本年度的27.5%。其中,四类水河长2611公里,占7%;五类水河长1886公里,占5%;劣于五类水河长5817公里,占15.5%。 最新统计表明,流域省界断面水质劣于三类水的比例由上世纪末的两成上升到目前的接近一半,省界断面水体水质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2004年,长江流域的58个主要省界断面水体,水质较差的断面数已占到评价断面数的46.6%。长江流域省际界面的河流水质主要由流域机构进行监测,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长江水质的现状及变化趋势。 另外,长江流域主要湖泊的富营养化状况依然严峻。长江水文局对流域内的淀山湖、太湖、西湖、巢湖、甘棠湖、鄱阳湖、邛海、滇池、泸沽湖、程海等10个湖泊进行的监测评价发现,已有6个湖泊处于富营养状态。国家重点治理的太湖、滇池及巢湖的水质状况尚无大的改观,太湖、滇池仍处于富营养状态,巢湖的东半湖处于中营养状态、西半湖则处于富营养状态。 最新公布的《长江流域水资源公报》显示:2004年度长江废污水排放总量为288.1亿吨(不含火电厂直流式冷却水和矿坑排水248.2亿吨),比上年度增加14.8亿吨,增幅5.4%。1999年,长江流域的废污水排放量仅为202.4亿吨(不含火电厂直流式冷却水和矿坑排水166.66亿吨)。而在20世纪70年代末,长江流域的年废污水排放量仅为95亿吨,80年代末为150亿吨/年。 国务院领导已多次指出,对长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要及早规划和部署,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力度,集中解决造成水污染的突出问题,遏制生态环境和水质恶化的趋势。如不从现在起就采取有力的综合治理措施,积重难返,将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专家认为,长江水资源保护的总体目标应设定为: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为基本方针,防止水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障长江水资源永续利用,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要达到这一目标,需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规划工作,奠定保护基础。 过去有关部门和区域编制的一些关于长江水资源保护方面的专业规划之间缺乏衔接,已难以满足当前水资源保护形势要求,需要尽快制定长江水资源保护总体规划,从实现资源、人口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高度,对水资源保护以及水生态保护进行总体安排。 当前对长江水质污染的治理各部门都要以国家利益为重,改变过去在治理流域污染时“通力不合作”的状况。具体而言,应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组织水利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部、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共同完成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实施水资源保护工程,涉及到的各部门都要结合各自职责,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开展工作,确保工程措施逐一落到实处。 第二,在规划的基础上划分水功能区,提供防治污染的技术支撑。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原局长翁立达教授分析说,每一条河流的不同区域因水流、河床等条件不同,有着不同的水环境承载能力,同一个水体在不同的水文情势下其水环境承载能力也不一样。因此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诸多因素,将河流合理划成若干个区域,根据每个区不同的功能要求确定各自的水质目标,按照每个区不同的水量科学计算出水环境承载能力。再根据每个区域的纳污能力和污染排放现状,结合考虑工农业发展、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需要,既照顾社会经济产业布局的现状,更要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布局,来制定排污的削减量,以保证该区域水质达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目前,长江水利委员会已完成长江片水功能区划的报告并通过专家审查
&&发表于&&|&
三峡工程与环境保护
谢谢主席,各位大家下午好!我的题目比较窄,我仅仅讲三峡工程,但是我对水电也是赞成的,我学水电、干水电,而且干得世界级水电,我深深体会到水电的好处,所以我是赞成的。 我的题目叫三峡工程与环境保护,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当然也是中国最大的,很多都是喜欢拿三峡说事,但是对于三峡真正的情况也可能不一定了解得非常全面,当然也有一些了解很全面的。我参加三峡工程建设今年正好20年,在三峡工程开工以前就已经参与,所以我想从我自己的感受,我自己了解的三峡工程的情况给大家做一个介绍。一、 三峡工程在生态环境方面论证时期所做的一些工作的结论应该说三峡工程论证经历非常长的时期,最早提出三峡工程建设设想是孙中山在1919年,所以过去有一位非常知名外国人士讲过一句话,中国人建设三峡工程差不多用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进行思考,还是非常非常慎重的,整个三峡工程论证和决策的过程,应该说也充分遵循科学与民主的过程。当然真正展开三峡工程设计规划论证工作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周总理亲自挂帅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具体负责三峡工程勘察设计论证工作,这个单位有一万多名工程师。当时对环境方面一些问题研、回水影响、人类活动等。七十年代开始三峡工程论证设计更加深化之后,在环境和生态研究方面,国内外前后有四十多个大专院校参与,其中的工作。过去国家一些重大技术攻关里头多次多个项目把三峡工程生态环境问题列入到重大攻关项目当中。86年重新进行论证的时候,生态环境方面的专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14个重大专题之一,最后中科院对三峡工程做了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影响报告书,92年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查。三峡工程环境评价体系当中,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社会公众所关心的问题等一系列做了全面的评估。评估的结论应该说也是非常客观和公正,我们现在做严格按照这个来做的。目前,长江中上游,乃至整个长江流域,局部地区生态与环境有所改善,大部分地区恶化趋势未能有效控制,即使不建三峡工程,也有综合治理的紧迫性。三峡工程会对生态与环境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涉及的因素众多,地域广阔,时间长久。所涉及的问题相互渗透,关系复杂,利益交织。三峡对生态与欢迎应该的失控分布不均匀,影响的时间自工程准备期开始,一直延续很长时间,有些影响如施工影响只在一定时期发生作用,有些影响如泥沙余悸则长期存在,具有积累性。不同时段受影响因子强度不同。年内各月影响与水库水位调控密切关联。在空间分布上,有利影响主要在中游,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三峡工程引起生态与环境问题给予足够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给予较充足投资并认真落实。存在不利影响大多可以减少最低程度。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只要对不利影响,从政策上、从工程措施上,从监管管理上以及从科研和投资等方面采取得力措施,并切实执行。最后的结论是三峡工程利大于弊,建比不建有利,早建比晚建有利,建议早做决策。这是全国各个行业,四百多名专家参与论证的结果。二、 三峡工程有利的方面或者是三峡工程环境方面的效益第一,可以防洪,非常有效控制洪水,刚才前面几位专家都讲了,中国是非常典型的东南季风气候,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长江从宜宾到武汉也是地上河,过去两千年的统计不到十年发一次洪灾,98年洪灾大家还是记忆犹新。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巨大的调节库容,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第一位是防洪,防洪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非常必要的措施。第二,三峡工程在季度之内对长江的水进行调节,长江水库增加下泻的流量,第一改善行业,第二对于长江口来讲,水小的时候就小一下,水量大的就大一些,改善长江口是有利的,水电是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三峡工程每年发的电相当于减少五千万吨煤,一千万吨的二氧化碳和两百万的二氧化硫。中国的历史就是治河的历史,洪水不治无法使国得到安定。也就是说没有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在论证的时候,其它方面都还是可以替代的,唯独防洪不可替代的,三峡工程部修建的话,在洪水控制方面我们没有有效的手段,江汉地区人与自然无法做到和谐相处。三峡工程修建对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库区应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三峡工程对环境不利影响方面,第一影响库区水面太高,土地和织物淹没。水质方面也有利有弊,有一定的分歧,有可能有弊。另外对下游河床冲刷,有利有弊,下游河床对于行洪是有利的。淹没一些历史和文化的遗迹,回游鱼类有影响,对一些已经是潜在不稳定的边坡可能会促发湖泊。三峡在洪水期蓄期的时候把一部分水流下来,到枯的时候再充分利用,过去农村秋季的时候把粮食留下来放到冬天或者第二年青黄不接的时候我用,修水库也是一样的,把水量大的时候留下来,把没有水的时候我再用。三峡水库流经这里的水量来说是很小的数字,总体的影响应该说是可以预料,不会很大的。这一张图的比较就是说,这是在宜昌这个地方,建坝以前最大流量和最小流量,这
&&发表于&&|&
建设节约型社会,加大病险水库治理力度 “充分发挥现有水工程的效益,是实现我国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需要,同时也可避免开发建设新的水工程对环境等带来的不利影响。”11月1日,大坝安全与堤坝隐患探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水利部总工程师刘宁向大会报告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有水坝8万多座,总数居全球之首。这些水坝的安全现状如何,如何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刘宁都做了解答。 现状:水库病险率高达36% 刘宁说,目前全国病险水库大约有3万座,占水库总数的36%,其中大型水库的病险率接近30%,小型水库的病险率更高。在大中型病险水库中,其下游有大城市、铁路枢纽或重要设施的危险水库43座(其中大型35座,中型8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2年底,全国降等与报废的小型水库累计达4846座,而且,随着水库运行年限的增加,还有一些水库需要进行降等报废。 在刘宁看来,水库病害主要表现为:水库大坝防洪能力低;水库抗震标准不够;白蚁危害严重;坝体存在安全隐患;水库泄洪能力不足,溢洪道、泄洪涵闸冲刷严重,闸门与启闭机不配套、设备陈旧、老化锈蚀;水库管理设施简陋陈旧,缺少甚至根本没有观测设备等等。 病险水库是如何形成的呢?刘宁总结了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调两个方面的原因。据介绍,我国大型水库的75%、中型水库的67%、小型水库的90%建成于1957年至1977年间,这些工程“三边”工程多,设计质量差,还过分强调了“多快好省”等等;同时,我国大部分水工程都已运行了几十年,设备的老化失修非常严重,急需更新改造。 刘宁介绍说,从历史上看,水库失事有可能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和财产的巨大损失。1963年海河流域南系发生大洪水,刘家台水库(中型)大坝溃决,下游900多人死亡;东川口水库(中型)大坝溃决,下游500多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60亿元。1975年洪汝河、沙颍河、唐白河发生大洪水,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田岗等两座中型及58座小型水库溃坝,1100万人受灾,数万人惨遭灭顶;近年来,发生险情的多为中小型水库,危险性也非常大。 潜力:治理病险水库带来综合收益 刘宁在报告中提到,节约型社会要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水、节能、节材、节地,以尽可能少的消耗获得最大的收益。 刘宁强调,我国适宜建设水工程的比较资源优势有限,水工程运行日久,如果不采取必要的维护、除险加固措施,则必然会被搁置,或不能正常运行,或发生毁坏,带来巨大损失。 据统计,现已查明的病险水库如果不进行必要的除险加固,则会减少防洪总库容150亿立方米,减少兴利总库容120亿立方米,减少供水能力170亿立方米,减少灌溉面积200万公顷。这,还没有计算其原已占有的地缘、生态和环境资源,以及为了建设该工程所付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代价。 “水工程的除险加固和病害治理,具有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同时也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刘宁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大型和重点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后,可恢复防洪库容约54.6亿立方米,恢复兴利库容约67.44亿立方米,年增城镇供水43.36亿立方米。 刘宁说,如果水库发生毁损,除去直接损失外,由于其占有的地缘资源生态与社会环境的不可恢复性,并非像想象的推倒重来那么容易,必须异地寻求重建,导致新的环境破坏,实际上这往往是难能可行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固修复病险水工程,重新发挥工程的作用和效益,实现工程的再生利用,是环境友好的最佳选择”,刘宁说。 行动:治理工作成效很大 刘宁指出,我国积极开展水工程的治理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水工程进行修补、处理、加固、改造,尽力消除水工程的安全隐患,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大水之后,国家先后分两批将3345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列入中央补助计划,累计投入158亿元补助了1217座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第一批1346座病险水库中已开工926座;第二批1999座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于2003年底启动,已开工94座,计划在3~4年内全部完成。 我国还加强了水工程隐患监测、探测、治理和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刘宁介绍说,目前,在一般水库大坝进行安全监测的项目中,变形监测、渗流监测、应力监测已逐步趋向于自动化、智能化。同时,除积极利用传统隐患检测、病险治理和修复技术外,还积极研究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如:无损监测和地下检测技术;水下修复材料及修补工艺等等。 未来:积极探索多渠道筹资方式 “要研究多渠道筹资方式,积极探索民营资本、外资等资金的利用方式,弥补水工程病害治理资金上的不足,加大病害水工程的治理力度。”刘宁在报告中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据刘宁介绍,目前许多病险水库工程迟迟得不到处理、修补和加固,就是因为资金的不到位。“在为数众多的病险水工程中,能够得到中央专项补贴进行除险加固的毕竟是少数”,刘宁解释说。 刘宁还为未来的水利科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工程力学三大难题之一的材料与结构破坏过程机理的研究是一个多
&&发表于&&|&
河道管理范围内非防洪工程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探讨(贾春亮 郑明辉)
摘 要:黄河流域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加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客观产物,也是河道主管机构监查管理的一项非常重要内容。本文对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非防洪工程 建设项目 存在问题 建议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黄河流域建设步伐的加快,环渤海经济圈的纵深发展,迫切需要缩短黄河两岸的距离,加强两岸的经济交流和沟通,因此,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加成为客观需要和现实。然而,在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比如行政干预、水行政执法能力弱化、运营中易失管等问题,是当前河道主管部门面临需要解决的重要工作。1 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现状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大多涉及桥梁、电缆线、油管道、水管线等基础设施,资料审查、管理较混乱,施工过程监管困难,验收后运行管理缺位等等。其中一些重点项目施工、运营过程中,在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下,河道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有时也只是走走过场而已。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河道内建设项目的逐渐增多,靠过去的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依法治河的管理需要。特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颁行实施以后,要求河道主管部门在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查、审批、验收、运营等各个环节都要依照法定程序进行。针对这一状况,为提高对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依法管理水平, 河道主管部门纷纷采取措施,强化资料审查、转报的管理,明确河道管理部门各自的职责,加强河道巡查力度,使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但是仍存在着一些不现象。2 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2.1 行政干预问题在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的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往往是国家投资、地方政府集资或招商引资来的重点项目,比如黄河公路大桥、公铁两用大桥等。项目建设单位往往认为自己有地方政府的支持,河道主管机关在巡查过程中发现违章、违规问题进行制止时,建设单位就会直接找地方领导,反映建设项目工期紧、任务重、困难多,需要当地政府出面协调,地方政府出于对建设项目的重视,就会搞一些建设项目协调会,其实质就是变相的行政干预水行政执法。有时还组织各相关单位的负责人进行“统一调度”,甚至直接以行政命令的形式,责成相关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的工作。有时还要求河道主管单位替建设单位完成本应该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材料,使一些问题本末倒置;有时还会出现一些项目边报手续边建或未批先建的现象。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往往导致河道主管机关对建设项目管理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2.2 建设项目的资料申报问题《黄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是河道内建设项目资料申报、项目审批的直接依据,也是河务部门对项目初审的重要依据。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该办法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提供相应的资料,而且,其所报材料的优劣程度、齐全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该项目的初审、上报、转报、批复以及取得建设项目同意书和施工许可证的时间。河道内建设项目一般都是大型的建设项目,从立项、审查、上报、审批到工程建设、竣工、验收、运营,往往历经的时间较长,所需申报资料比较多、繁杂,然而,建设单位所提供的资料有时很难满足黄河部门防洪和工程管理的需要,有的也不符合《黄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的要求,而且建设单位往往是应付黄河部门,能省就省,能简就简。其中涉及黄河防洪工程观测、抛护、压堤、占用防洪工程及附属物赔偿等协议一拖再拖,费用也是一压再压,由于一些项目是地方首长形象工程,常常出现地方不正当的行政干预,使黄河部门管理能力弱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2.3 建设项目的施工监查与水行政执法强制执行能力问题建设项目从立项迁占开始,河务部门就开始了对其进行监查,但在实际的巡查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制止时,施工单位往往是当面答复的非常好,可是当监查人员离开后,他们就会进行不法施工。当黄河主管部门对其进行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和水行政处罚通知书后,建设方就会找地方政府,以工期紧为借口称不得不如此施工,行政干预就不可避免,致使水行政执行能力受到影响,给黄河水行政执法工作带来阻碍。此外,河道内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常常出现的违章、违规现象,比如未批先建、不按审批规定的内容建设等等,由于水政人力、物力有限,交通工具少,监查难以面面俱到,出现缺位,不法现象常常形成事实后才被发现,水行政执法显得非常被动和无奈。由于国务院整顿制服,水政服装在清查之列,并且黄河水利公安一直没有解决授衔问题,实际上是名存实亡。“一文一武”为黄河保驾护航的问题,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水利执法的力度也变得十分弱化。2.4 项目时所涉及的问题由于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大都是涉及交通、通讯、管道等基础设施的项目,往往时间长、任务重、工期紧,地方政府为追求早使用
&&发表于&&|&
闸坝与生态 闸坝建设与生态保护问题,已经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正确处理闸坝与生态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着重就此谈几点认识。一、闸坝功能及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本文所述闸坝主要指平原地区的闸坝,其主要功能包括防洪排涝、拒咸蓄淡、灌溉供水、通航养殖、景观娱乐、生态保护等方面。鉴于本文聚焦闸坝与生态之关系,关于闸坝功能只在此点到为止,下面不再论述。闸坝可能对生态产生的不利影响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1.引起河湖形态变化,河道淤积,导致潮汐变形,河口淤塞,这些都使河流的行蓄洪能力降低;2.导致水流流速趋缓,河道径流减少,水体自净能力降低,水体污染加剧;3.阻断鱼类洄游通道,从而导致鱼类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退化;4.造成土地淹没、移民搬迁、土地次生盐碱化、崩岸塌岸等问题。本文主要讨论前三种影响。先列举几个典型例证说明闸坝对生态产生的不利影响。1.淮河闸坝。淮河流域现有水闸5400余座,这些闸坝的存在破坏了水系的连通性,导致淮河纳污能力大幅度下降。为了保证灌溉等经济用水,淮河流域大多数闸坝在整个枯水期基本关闭,排入河道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在闸坝前大量集聚,当汛期首次开闸泄洪时,这些被称作“死亡之水”的高浓度污水集中下泄,极易造成突发污染事故,致使淮河干流沿线城镇供水中断、洪泽湖等水域鱼虾大量死亡。这种因污水团集中下泄而出现的大面积污染事故在、年相继发生,主流媒体都曾作过报道。以致于2004年10月国务院在蚌埠召开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现场会上,有些与会者指责闸坝过多为导致淮河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这种说法为水利工作者所难以接受,但确有其一定的道理和依据。下面一例即可为证。2.三峡建坝蓄水。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提交的三峡库区纳污能力和限制污染物排放总量计算结果(见表1,其中只列出2种主要污染物指标COD和NH3-N),库区水体的纳污能力随着三峡水库蓄水位升高而不断降低。蓄水前,三峡库区水体的自净能力较强,纳污能力大于现状污染物排放量,水质能够满足水功能区的相应要求。但随着蓄水位的增高,水流流速降低,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纳污能力变弱,当蓄水位为135m时,三峡库区水体能容纳的COD(化学需氧量)就已小于现状排污量;而当蓄水位达175m时,三峡库区水体能容纳的NH3-N(氨氮)也小于现状排污量。这充分说明,尽管闸坝本身并不产生污染物,但闸坝会降低水体自净能力,从而使污染问题凸显,好比人体抵抗力下降后容易得病一样。三峡库区的水质监测表明,三峡工程蓄水以来,一些支流和库湾多次出现“水华”,且出现频率呈增加趋势。一道大坝即可产生如此影响,淮河流域5400余水闸会加剧淮河污染也就可以理解了。注:表中正体表示纳污能力大于现状排污量,斜体表示纳污能力小于现状排污量3.海河挡潮闸。根据海河水利委员会的资料,海河河口建挡潮闸(也包括河道整治的其他措施的综合作用)后,出现了以下情况:一是淤积严重。海河建闸以来闸下淤积量累计已达2200多万m3,河床淤积高达4.7m,河宽由250m缩窄至100m,过水断面缩小了85%,河口泄流能力从2100m3/s降到800m3/s,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800m3/s的泄流能力还是在不断疏浚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的。为此,海河河口处不得已专门建了疏浚码头,配备了疏浚船队。二是污染物积聚,水质常年劣于V类,近岸海域5种主要水产贝类中,有机物检出率高达50%~100%;三是鱼类群落日趋小型化,质量下降,中华绒鳌蟹几乎绝迹,扇贝资源急剧下降。4.太湖进出河道建闸。太湖水系由太湖和周围的水网组成。近些年随着水利建设的加强,水网和河道的连通性越来越小。据太湖流域管理局提供的资料,明代与太湖相通的河道有320条,至上世纪60年代,有的被封堵,有的被淤塞,还剩240条;建环湖大堤之前总共还有225个口门,环湖大堤建设时封堵了54处,建了126座闸坝,现在真正敞开的口门只剩下45个,水系的连通性受到严重破坏。正因如此,上世纪90年代前后,也即环湖大堤建设前后,太湖湖水置换周期从建堤之前的281天增加到309天,自净能力降低,水质受到影响。进出口河道的淤积、人工堵塞及建闸等使太湖洪水外泄能力较上世纪50年代下降了1/3。5.江苏盐城市沿海挡潮闸。上世纪50~70年代,盐城市沿海兴建海堤,同时建设了35座挡潮闸。这些挡潮闸常年关闭,只在排涝或换水时偶尔开启。根据建闸后的观测,有的河道如竹港,建闸第二年就被淤死;自1994年来,射阳河、新洋港、黄沙港、斗龙港合计年均淤积1022万m3;感潮河道河口建闸还导致了内河螃蟹、鳗鱼、鲈鱼灭绝,其它淡水水产资源锐减。二、消除或减小闸坝不利影响的举措如前所述,闸坝在发挥功能的同时,确实会对生态与环境造成一些不利影响。但是应该看到,通过采取一些对策和措施,这些不利影响是可以减小甚至基本消除的。1.对已建闸坝的调度运行方式进行相应调整,以兼顾生态目标,是相对简单而且行之有效的一种措施。以下所举实例可作为佐证。淮河水污染
&&发表于&&|&
论大型水电建设项目的民主化决策
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逐步形成和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型水电建设项目的民主化决策,无疑是中国能源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涉及到千家万户、影响到国家和人民长治久安的重大方略。 一、 建国以来大型水电项目民主化决策回顾中国是一个人均能源和人均水资源都十分匮乏的国家,历史上水旱灾害频繁,历朝历代上至朝廷皇帝,下至黎民百姓,无不把“治水”水利作为生存要务,并且为此作出了世世代代的努力:大禹治水家喻户晓、李冰筑堰妇孺皆知、黄河长江堤防绵延万里、京杭大运河至今樯橹驰骋……。由于历史和科技的局限,大型水电工程在我国1949年以前基本上是空白,但是出于抵御洪涝灾害的需要,在苏北和鲁南解放区已开始进行由人民政府组织的水利工程建设,并由此开启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民主化决策的先河。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黄淮”两河治理极为重视,对发展水电事业倾注了极大热情。在20世纪50年代先后兴建了包括梅山、佛子岭、黄坛口、新安江、三门峡等在内的一大批各型水利水电工程。在60年代进行了福建古田溪、四川龙溪河、云南以礼河、贵州猫跳河等中小河流水电梯级开发;70~80年代初期相继建设了甘肃刘家峡、湖北丹江口、四川龚嘴、青海龙羊峡,特别是万里长江第一坝的葛洲坝等百万千瓦级的大型和特大型水电工程,为我国的水电事业在新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段时期,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的民主化决策大体上具有以下特点:1. 工程项目立项目的明确,理由充分,很多项目直接来自当地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工程建设得到当地人民群众和有关地区政府、部门、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强力支持;2. 地方政府军政首长、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在进行项目决策时,非常尊重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倡导现场实地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坚持领导干部、人民群众、专业技术人员“三结合”。3. 强调“全国一盘棋”的全局意识和“服从大局”观念,以此指导协调工程上下游和库区内外的关系,并得到各地域党政领导、人民群众的坚决拥护和贯彻执行。4. 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科技水平限制,大型水电工程决策较多考虑政治经济因素,较少考虑人文、自然、环境影响等因素;如在三门峡工程决策过程中,对泥沙问题估计不足,对水文水势的中长期影响未作深入研究,对黄万里教授等人的反对意见重视研究不够,过于相信苏联专家;在治理黄河方略上存在“急功近利,毕其功于一役”的脱离实际、轻视科学的“左”顷指导思想。5. 在决策程序上,缺乏民主化决策基础,违反经济建设基本规律,不重视大型水电项目总体规划和前期勘探设计工作,工程建设实行“三边”(即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建设移民工作存在简单化、命令化倾向,特别是缺乏大型水电项目的决策程序法律法规,使决策程序“无法可依”,存在明显的“人治”历史痕迹。总起来说,在这个特殊的历史年代,由于政治上、体制上的原因,我国大型水电工程项目决策和几乎所有经济建设领域一样,缺乏民主化决策基础,在决策程序、决策内容、决策管理方面,缺乏科学、统一、系统的指导意见,在整体上呈现无序状态和“人治”主义;局部发生过少数项目决策失误和具体工作方面的不少偏差。二、 改革开放以后大型水电建设项目的民主化决策有了长足进展党和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大型水电建设项目的民主化决策有了重大进步。在进行水电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大型水电项目逐步建立了民主决策机制,重视和加强了水电建设的河流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进行河流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时,开始强调和重视水电专业以外的社会、经济、人文、环保、文物等方面专家学者的意见。国家有关部门分别于、1998年进行了三次规模浩大的全国水电资源普查,在此基础上,对重要和主要河流流域进行了流域综合规划和水电专业规划。在这些规划中,已对涉及决策必须的各种条件如自然地理、水文气象、工程地质、社会、经济、人文、环境、文物、淹没、移民、地震影响等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初步调查,调查过程中听取流域范围内党政领导、基层群众、工矿企业、社会团体及各界知名人士的意见;听取和引用社科界、自然科学界各专业学者专家数十年的观点建议和科研成果,为具体工程项目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保证。如在年,以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原国家计委副主任林华、水规总院院长罗西北领衔,有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中国水电工程学会、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和相关省市主管部门、相关规划设计单位的包括水电、水利、能源、电力、化工、冶金、农业、经济、生态等各专业专家学者和记者参加的大型联合考察团,先后对黄河上游、乌江、澜沧江中下游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综合考察和调研;这些考察和调研活动,打破了过去行业、部门“各自为政”的界限,充分听取了来自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以及各行各业专家学者的意见,博采众议,广纳群言,为相关省市政府和中央部门进行水电开发决策、批准河流水
&&发表于&&|&
小型水泵的选择与使用方法
摘要: 近年,我国农用水泵的社会保有量大幅度增长,尤其是以潜水泵、自吸泵等为代表的小型农用水泵,由于价格低、易操作等优点深受广大用户青睐。但是,由于小型水泵的生产厂家众多,技术力量良莠不齐,致使产品质量优劣悬殊。再加上操作、使用不当等因素,使为数不少的用户产生了新的烦恼,甚至经济上出现了不少的损失。据统计,目前我国农用水泵每年生产数量的一半用来更换报废产品。因此,如何选择到一台经久耐用、称心如意的水泵和怎样延长水泵的寿命就成为广大用户十分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 小型水泵 选择 使用方法 近年,我国农用水泵的社会保有量大幅度增长,尤其是以潜水泵、自吸泵等为代表的小型农用水泵,由于价格低、易操作等优点深受广大用户青睐。但是,由于小型水泵的生产厂家众多,技术力量良莠不齐,致使产品质量优劣悬殊。再加上操作、使用不当等因素,使为数不少的用户产生了新的烦恼,甚至经济上出现了不少的损失。据统计,目前我国农用水泵每年生产数量的一半用来更换报废产品。因此,如何选择到一台经久耐用、称心如意的水泵和怎样延长水泵的寿命就成为广大用户十分关心的问题。 一、选择标准化水泵1、何谓标准化水泵标准化水泵就是国家根据ISO的要求,制定、推行的最新型号的水泵。其主要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性能优、易操作、寿命长、能耗低等。它代表着当前水泵行业的最新潮流。 2、如何选择水泵用户选择水泵时,最好是到农机部门认可的销售点,一定要认清生产厂家。建议优先考虑购买充水式潜水电泵,并且看清牌号和产品质量合格证。千万不能购买“三无”(即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生产许可证)产品,否则出现了问题,用户将束手无策。3、什么牌水泵好作为用户,由于受到专业知识的局限,很难定夺,最好的方法是咨询水泵方面的行家。如果实在无人咨询,不妨去咨询一些老的水泵用户,尤其是那些与自己使用条件相近者,买这些用户信得过、质量可靠而又比较成熟的产品,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同时,应根据当地的电源情况来决定用单相泵或三相泵。 二、选择满足扬程要求的水泵1、水泵扬程选择所谓扬程是指所需扬程,而并不是提水高度,明确这一点对选择水泵尤为重要。水泵扬程大约为提水高度的1.15~1.20倍。如某水源到用水处的垂直高度20米,其所需扬程大约为23~24米。选择水泵时应使水泵铭牌上的扬程最好与所需扬程接近,这样的情况下,水泵的效率最高,使用会更经济。但并不是一定要求绝对相等,一般偏差只要不超过20%,水泵都能在较节能的情况下工作。2、铭牌扬程多大为好选择铭牌上扬程远远小于所需扬程的一台水泵,往往会不能满足用户的愿望,即便是能抽上水来,水量也会小得可怜,甚至会变成一台无用武之地的“闲泵”。是否购买的水泵扬程越高越好?其实不然。高扬程的泵用于低扬程,便会出现流量过大,导致电机超载,若长时间运行,电机温度升高,绕组绝缘层便会逐渐老化,甚至烧毁电机。 三、选择合适流量的水泵水泵的流量,即出水量,一般不宜选得过大,否则,会增加购买水泵的费用。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用户自家吃水用的自吸式水泵,流量就应尽量选小一些的;如用户灌溉用的潜水泵,就可适当选择流量大一些的。 四、使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正确掌握使用方法是延长水泵寿命、减少经济损失的重要因素。1、对于潜水泵启动前应做一些必要的检查:泵轴的转动情况是否正常,有无卡死现象;叶轮的位置是否正常;电缆线和电缆插头有无破裂、擦伤和折断现象等。运行中要注意观察电压的变化情况,一般控制在额定电压的±5%范围以内。另外,水泵在水中的位置十分重要,应尽可能选在水量充沛、无淤泥、水质好的地方,垂直悬吊在水中,不允许横放,以免陷入泥中或被悬浮物堵塞水泵进口,而导致出水量锐减甚至抽不上水来。 2、对于自吸泵应尽可能放置在通风较好的地方运行,以利于快速散热,降低电机温度。否则,长时间运行,极易烧毁电机。如某农户在使用自吸泵时,由于没有拿掉覆盖在电机上塑料薄膜,致使电机过热,烧坏了线圈。另外,在启动前,一定要检查泵体内的存水量,否则,不仅影响自吸性能,而且易烧毁轴封部件。在正常情况下,水泵启动后3~5分钟即应出水,否则应立即停机检查。3、水泵维修当水泵一旦出现了故障,切忌自己动手拆卸。因为自己拆卸时,一是不知故障在何处而造成盲目地乱拆一通;二是无专用工具而往往损害了本来完好的零部件。最好的办法是到有经验、有规模的维修点维修,并及时更换“超龄”零部件及某些易损件。正常情况下,水泵每半年应维修一次,杜绝带“病”工作。 4、非使用期存放在非使用期,应及时将水泵提离水源,并排空泵内积水,尤其在寒冷的冬季。然后将其放置干燥处,有条件的用户也可以在水泵的重点部位涂上黄油,在轴承内加上润滑油,以防零部件锈蚀。另外,水泵的非使用期,并非越长越好。如果长时间不使用,不但极易锈蚀零部件,还会减少水泵的使用寿命。
&&发表于&&|&
浅谈小水电建设项目的初设审查
水能资源作为一种洁净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有着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高度一致的特点。近几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全国各地水电开发建设热情高涨,水电事业的发展,对促进农村与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水电无序开发现象,出现了一些“四无”水电站(无立项、无设计、无验收、无管理),不仅造成水能资源的严重浪费,更有的还无偿占用农田水利设施,与农业灌溉争水,损害了农民利益,引起了群众纠纷、上访事件,还造成事故隐患,严重危及公共安全。造成“四无”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问题所在是职能部门和投资者对不按基本建设程序建设的“四无”水电站可能带来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下面就谈谈笔者对水电站基本建设程序中“初设审查”的认识。一、初设审查的法规依据: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建设条例》和《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初步设计任务应选择有相应资格的设计单位承担,依照有关国家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的工作深度进行编制;编制好的初步设计文件须由项目法人组织审查后,按国家现行规定权限向主管部门申报审批。各级项目审批机关要严格把好建设前期工作质量关,对前期工作达不到规定要求和工作深度的项目不得审批;未经审查批准或审查不合格的设计文件不得使用。二、初设审查的作用:初设审查制度是实现政府对设计质量监管的一个有效手段,是政府强制实施限定在以强制性条文为主的一项技术性审查,是基本建设程序的重要环节。通过审查可将设计文件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在工程施工之前发现并及时纠正,还可对原设计方案、技术标准的选择进行推敲,提出合理化建议,优化和改进设计方案,避免技术环节缺陷。确保设计文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确保工程设计不损害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确保工程设计质量不危及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建立设计审查制度也是国际惯例,能够促进勘察设计技术质量水平的提高,真正起到保护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目的。实践证明,通过设计审查对有效避免安全隐患和质量事故的发生,成效十分显著。审查工作的开展,也使勘察设计单位和勘察设计人员贯彻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自觉性逐步提高,约束了建设单位一些不的市场行为。三、初设审查的有关规定:初步设计是设计单位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有关设计资料,对设计对象进行通盘研究,阐明拟建工程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规定项目的各项基本技术参数和总概算,依照有关初步设计编制规定进行编制的。 小水电开发建设项目的初设审查是在立项和前置审批完成后,主体工程开工审批前进行的。项目法人在申请审批时需提供的材料一般要求有:由有相应资质部门编制的工程项目初设文件;立项批文;流域综合规划同意书和防洪规划同意书的审批材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水土保持方案和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审批材料。初步设计文件报批前,一般须由建设业主委托有相应资格的工程咨询机构或组织行业各方面的专家,对初设文件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咨询论证。设计单位单位根据咨询论证意见,对初设文件进行补充、修改、优化。经建设业主组织审查后,按规定权限报相应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申报初步设计文件时,材料不齐的不予审查,审查未通过的不予批准。初步设计文件经批准后,主要内容不得随意修改、变更,并作为项目建设实施的技术文件基础。如有重要修改、变更,须经原审批机关复审同意。 四、初步设计文件审批时应着重考虑的几个问题:1、看初步设计文件是否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和防洪规划。2、是否按照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技术标准的要求,编制环境保护篇章(含水土保持内容),并依据经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水土保持方案,在环境保护篇章中落实防治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防治、生态破坏措施以及环境保护设施的投资概算。3、工程项目是否会对其他原用水单位及周边环境造成影响。4、工程枢纽布置、大坝、厂房、机组选型等关键设计是否合理,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5、工程的安全性和水能资源利用情况。五、投资者的认识误区:一些投资者认为不按基本建设程序开发建设水电站,可以节省投资,有的甚至为贪图便于,连设计都请个人设计。实践证明实,未按基本建设程序开发建设水电站,由于工程设计的不合理性而造成的投资浪费,往往远大于按基本建设程序办理有关手续的所需费用,设计中的失误还可能影响电站效益,造成事故隐患,危及公共安全。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是主审部门组织有关单位的人员和专家, 审查其是否符合国家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内容进行的审查。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设计审查既是为国家“把关”,同时对初步设计的方案是否切合实际、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等进行审查,又是优化设计的过程。一个好的设计方案,不仅能使水能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发表于&今天 16:37&&&&&&0条回复
发表于&今天 09:21&&&&&&0条回复
发表于&&&&&&&1条回复
发表于&&&&&&&3条回复
发表于&&&&&&&0条回复
最新回复网友
删除类型:
&广告/SPAM&恶意灌水&违规内容&文不对题&重复发帖
还可以输入&120&字
还可以输入&120&字
他一定是哪里做的不够好,别替他瞒着了,告诉我们吧~
$(".zhul_sy_rightBox").popupbox({geturl:ucenterDomain+"openjson/getpopupbox",format:"bigright",cssClass:"zhul_info_rightbox",waithtml:' '});
$().zlidol({geturl:weiboDomain+"userinfo/jsonidol?action=idol"})
})(jQuer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利工程开工审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