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法国国王要杀和尚弗朗西斯之死

弗朗西斯?福山:政治之必需
  第三波的民主化,时人对自由民主制前景的担忧;左右两派憧憬政府的消亡,发展中国家却在身受该憧憬之实现;我们视各式机构为理所当然,但对其来龙去脉,却一无所知。
  1970年到2010年的40年间,世界上民主国家的数量历经一次高涨。1973年,世界151个国家中,被《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 ,评估为自由国家的,仅占45个。《自由之家》是一家非政府机构,每年就世界各国的公民权和政治权,提供量化的评选。(1) 该年,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腊是独裁政权;苏联和其东欧卫星国仍显得强大和凝聚;中国正卷入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一群腐败的&终身总裁&正在非洲巩固他们的统治;大部分拉丁美洲处于军人独裁之中。到了下一代,人们则亲眼目睹巨大的政治变化。民主制和市场导向的经济,在中东阿拉伯之外的世界各地蓬勃兴起。20世纪90年代後期,约有120个国家&&占世界独立国家总数的60%&&成为民主制。(2) 这一变化,即是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讲述的第三波民主化。自由民主制作为首选,已成为21世纪初普遍接受的政治环境。(3)
  潜行于体制变化之下,是一项巨大的社会转型。世界上一度消极的千百万民众,组织起来,参与他们各自社会的政治生活,其结果是大幅转向民主制。此次社会大动员,背後有众多因素:广为普及的教育,使民众意识到自我和周遭的政治环境;信息技术,使思想和知识得到迅速传播;廉价的旅行和通讯,让民众得以运用他们的脚来参与选举,如果他们对政府不满;经济繁荣,诱发民众渴望获得更齐全的保障。
  第三波在20世纪90年代後达到顶峰。21世纪第一个10年则出现&民主衰退&。参与第三波民主化的国家中,约有五分之一,不是回复到威权主义,就是看到它们的民主机构遭受严重的侵蚀。(4) 《自由之家》提及,2009年是世界自由程度连续下跌的第四年,这是1973年创建以来的首次。(5)
  政治焦虑
  21世纪第二个10年初,民主制的病状以若干形式呈现。第一种焦虑,取得民主进展的某些国家出现彻底的逆转,如俄罗斯,委内瑞拉和伊朗。它们的民选领袖忙于拆除各式民主机构。他们操纵选举,关闭或鲸吞独立的电视和报纸,取缔反对派的活动。自由民主不仅仅是在选举中获得多数,而由一套复杂的机构所组成,通过法律和平衡,来限制和调节权力的行使。很多国家,虽然正式接受民主的合法性,却在系统性地取消对行政权力的制衡,系统性地发起对法律的侵蚀。
  其次,那些似乎走出专制的国家,却陷入政论家托马斯&凯罗塞斯(Thomas Carothers)所称谓的&灰色地带&,既非完全的专制,也非货真价实的民主。(6) 许多前苏联的继承国家,如中亚的哈萨克和乌兹别克,正是如此。1989年柏林墙倒塌之後有个普遍的假设:几乎所有的国家将过渡成民主制,而民主实践中的种种挫折,将随时间的推移而获得逐一克服。凯罗塞斯指出,该&过渡模式&的假设是靠不住的,很多专制的精英阶层,无意建立将削弱他们自身权力的民主机构。
  第三种焦虑,无关乎政治制度能否变得民主化,或保持民主化,而关乎它们能否提供民众所需要的基本服务。拥有民主机构这一事实,并不表明其治国成绩的优劣。未克履行民主所允诺的好处,可能是民主制度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乌克兰就是一个范例。2004年,它给世人带来惊奇,成千上万的民众涌向基辅的独立广场,抗议总统选举的不公。这一系列的抗议被称为橙色革命,引发新一轮的选举,导致改革家维克多&尤先科当上总统。然而一旦当权,橙色联盟一无是处,尤先科又辜负支持者们的期望。政府内部争吵不已,无法应付乌克兰的严重腐败,在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其治理下的国民经济陷入崩溃。2010年初,当选为新总统的是维克托&亚努科维奇。而2004年被指控操纵选票、企图窃取选举成果、从而触发橙色革命的,恰是此人。
  困扰民主国家的,还有许多其它的治理失误。众所周知,拉丁美洲是世界上贫富最悬殊的地区。那里,阶级等级往往等同于族裔。其民粹领袖的上升,如委内瑞拉的乌戈&查韦斯和玻利维亚的埃沃&莫拉莱斯,与其h是不稳定的原因,倒不如h是不均的症状。很多人感到,他们名义上是公民,但在现实社会中却横遭排挤。持久的贫穷,经常滋生其它社会功能的失调,如结夥成帮、毒品交易、老百姓的不安全感。在哥伦比亚、墨西哥和萨尔瓦多,有组织的犯罪活动,威胁着国家本身和其基本机构。未能有效地处理这些麻烦,便破坏了民主制的合法性。
  另一范例是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它一直维持颇为成功的民主制&&考虑到其贫穷程度、其种族和宗教的多元、其幅员人口的广袤,此成就更为惊人。(如以更长远的历史眼光,来看待印度的政治发展,将会减少我们的惊异。这是本书第10至12 章的主题。)但印度的民主,就像香肠的制作,看得越近,其吸引力便降得越多。举例,几乎三分之一的印度立法委员,现正遭受各式的犯罪起诉,有些甚至是重罪,像谋杀和强奸。印度政治家经常采纳公开的政治交易,以政治恩惠来交换选票。印度民主的难缠烂搅,令政府在重大的基础设施投资上,很难做出决策。众多印度的城市里,在漂亮耀眼的高科技中心旁,往往可见非洲式的贫穷。
  印度民主明显的混乱和腐败,经常与中国快速和有效的决策,形成强烈对比。中国统治者不受法治或民主职责的牵制:如想建造大水坝,拆除旧居以造高速公路或机场,实施即时的经济刺激,他们的速度远远超过印度的。
  政治焦虑的第四种与经济有关。现代全球性的资本主义,证明是高效率的。其所创造的财富,远远超越生活在1800年前任何人的梦想。自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几乎翻成四倍。(7) 由于贸易和投资的开放政策,亚洲人口的大部已挤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但全球性资本主义,仍未找到避免大幅波动的良方,尤其是金融业。金融危机定期折磨全球的经济增长,20世纪90年代初是欧洲,年是亚洲,年是俄罗斯和巴西,2001年是阿根廷。可说是罪有应得,此种危机最终在年击中全球性资本主义的老窝&&美国。为促进持续的增长,自由的市场很有必要,但它不善于自动调节,特别在涉及银行和其它大型金融机构时。制度的不稳定,最终仍属政治上的失败,即未能在国家和国际层次上,提供恰当的管制。(8)
  这些经济危机的累积,未必减弱把市场经济和全球化当作引擎的信心。中国、印度、巴西和其它所谓的新兴市场国家,凭藉对全球性资本主义的参与,在经济上继续表现良好。但显而易见,发明恰当的管制以驯服资本主义的大幅波动,这一政治工作尚未完成。
  政治衰败
  就民主前景而言,上述的情形涉及到另一种紧急但又常被忽略的焦虑。政治机构的发展,通常是缓慢和痛苦的,必须经历漫长的时期。人类社会一直在努力组织自己,以征服他们所处的环境。政治制度一旦无法适应不断演变的环境时,政治衰败便会发生。社会机构的生存自有规律。人类是循规蹈矩的生物,生来就倾向于遵从身边的社会规则,并以超越的意义和价值,来加固那些规则。周围环境改变时,便会出现新的挑战。现存的机构与即时的需求,便会产生断裂。既得利益者会起而捍卫现存机构,来反对任何基本的变化。
  美国政治机构,很可能正面临有关其适应能力的重要挑战。美国的制度基于这样一种信念:集中的政治力量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构成了朝不虑夕的危险。因此,美国宪法设有广泛的相互制衡,使政府的某些部门,得以防范其它部门行使暴政。这个制度迄今为止表现良好,只是因为在历史关键时刻,当强大政府是不可& 或缺时,其政治领导最终能达成共识,取得胜利。
  很不幸,没有机制上的保障能确保, 美国制度既防范暴政,又在必需时顺利行使其国家权威,就像规划中的。後者首先取决于,对政治目的达成社会共识。这恰是最近几年,美国政治生活中所缺乏的。美国现面对一系列的巨大挑战,大部分与其长期的财政困境有关。过去的一代,美国人把钱花在自己身上,而没有缴纳足够税款。宽松的信贷,家庭和政府双方的超支,更是雪上加霜。长期的财政亏空和外国负债,威胁美国在世人眼中的国力根基。其它国家如中国,其地位则获得相对拔高。(9)
  这些挑战,如采取痛苦和适时的行动,其中没有一项是无法克服的。美国的政治制度,本应促进共识的形成,现反在加剧挑战的艰巨。国会两极分化,令法案的通过变得异常困难。国会中最保守的民主党人,仍比最开明的共和党人,更为自由派,这是现代史中的首次。以10% 或更少的选票而赢得的国会议员席位,19世纪末仍有将近200名,持续下降至21世纪初,仅剩50馀名。此类席位,往往是两党争夺的主要对象。两大政党在意识形态上,变得更加物以类聚。慎重的辩论,日益退化减少。(10) 这种分裂,在历史上并非史无前例。但在过去,强势的总统得以驾驭此类分裂。而近来,则未见强势的总统。
  美国政治的未来,不仅依赖政治,而且依赖社会。国会的两极化,反映了一大趋势:即美国的邻里和地区正在日益同类化。美国人选择在何处居住,从而在意识形态上自我排队。(11) 跟志趣相投的人共处,这一倾向因媒体而获得增强。交流途径的多样化,反而减弱了公民的共享经历。(12)
  国会的左右两极化,还有既得利益团体的成长和力量, 都在影响美国政治制度应付财政挑战的的能力。工会、农产企业、药公司、银行和一大批有组织的游说团,经常对可能损害他们经济利益的法案,行使有效的否决权。民主国家里,公民保护自己的利益是完全合理的,也属预计之中。但到了一定程度,此类保权将沦作索求特权,或迫使社会陷入困境,因为每人的利益都变得神圣不可侵犯。这解释了左右两派高涨的民粹主义愤怒,这种愤怒又进一步推动两极化,更反映出社会现实与国家原则的不协调。
  美国人抱怨,美国受制于精英们和利益团体。这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之间,收入和财富的不均在与日俱增。(13) 不均本身,不是美国政治文化中的大问题。美国强调机会的均等,而非结果的均等。如人们相信,通过努力工作,他们和他们的孩子仍有公平机会获得成功,而富人是按规则取得成功的,那么这样的制度仍是合法的。
  然而事实上,美国世代流动性的比率大大低于众多美国人所相信的,甚至低于传统上被认为是僵化和等级分明的其它发达国家。(14) 日积月累,精英们得以钻政治制度的空子,来保护自己的地位。他们向海外转移财产以避税,透过精英机构的优惠途径,将优势传送给下一代。该伎俩的大部, 在的金融危机期间暴露无遗。人们痛苦地发现,金融服务业的报酬与其对经济的实际贡献,没有直接关联。该行业使用其相当大的政治力量,在前10年想方设法,废除有关的管制和监督。金融危机发生後,它仍在继续抵御新的管制。经济学家西蒙&约翰逊(Simon Johnson)指出,美国金融寡头的力量,无异于新兴市场国家中类似团体的,如俄罗斯或印尼。(15)
  没有自动机制,可使政治制度适应不断变动的情形。顺应不良的故事,即政治衰败的现象,会在本书的後半部得到详细介绍。埃及的马木留克王朝没有较早采纳枪械,以应对上升的外部威胁,这不是必须发生的。最终击败他们的奥斯曼帝国,不就是这样作了。中国明朝皇帝没向老百姓徵收足够的税金,以支撑一支强大的抗满御国军队,这也不是无可避免的。两件案例中的症结,都是现存机构的巨大惯性。
  一个社会如不能通过机构上的认真改革,来应对重大的财政危机,就像法兰西国王在1557年《筹款大聚会》(Grand Parti)失败後所作的,它就会倾向于采纳各种短见的补救,最终却消蚀腐化自己的机构。这些补救,屈服于各式各样的既得利益者和利益团体,即法国社会中有财有势的人。国家预算的不平衡,导致破产和国家本身的非法化,这一历史过程以法国大革命告终。
  美国的道德和财政危机,还没到达法兰西王国的地步。危险的是,其处境将会继续恶化,直到某种强大的力量,彻地打破这现存失灵机构的均衡。
  无政府幻想
  我们对未来的很多焦虑,如俄罗斯的退向专制、印度的腐败、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衰亡、当代美国政治中的既得利益团体,可用一条共同线索串起:那就是如何建立和维持有效的政治机构,虽强大,但遵守规则,又承担责任。这么明了的观点,看去像是任何4年级小学生都认可的。然而,想得更深一步,这又是很多聪明人迄今尚没弄清的。
  让我们以第三波的退潮和21世纪初世界上发生的民主衰退开始。我认为,我们对民主传播的失败感到失望,其原由不在思想这个层次。思想对政治秩序是非常重要的。政府被公认拥有合法性,可凝聚人心,使民众臣服其权威。柏林墙的倒塌标记共产主义的破产,它曾是民主制的主要竞争者。自由民主制因此而成为最广泛接受的政府形式,得以快速蔓延。
  时至今日,这仍是事实。用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的话说,民主制仍是&首选&:&民主尚未普遍实践,甚至没被普遍接受。但在世界舆论中,民主制已获基本正确的地位。& (16) 世界上很少人公开钦佩:弗拉底米尔&普丁的汽油民族主义、乌戈&查韦斯的&21世纪社会主义&、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的伊斯兰共和国。没有重要的国际机构,认可民主制以外的任何东西,为公平合理的统治形式。中国迅速的经济增长,刺激了他人的忌妒和兴趣。但其专制资本主义的模式,不易解释清楚,更不容其它发展中国家轻易模仿。现代自由民主制享有如此的威望,以至今日的专制政客,为了合法,也必须上演选举,宁可躲在幕後操纵媒体。事实上,不但极权主义从地球上消失,连专制政客也往往假扮成民主人士,来称颂民主制。
  民主的失败,与其h是在概念上,倒不如h是在执行中。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极欲住在这样的社会:其政府既负责又有效,民众需要的服务,能获得及时和高效的满足。但没几个政府能真正做到这两点,因为很多国家的机构是衰弱、腐败、缺乏能力、或根本不存在的。世界上的抗议者和民主倡导者,不管是南非和韩国的,还是罗马尼亚和乌克兰的,他们的激情足以带来&政权更替&,使专制政府蜕变成民主制。但如没有漫长、昂贵、艰苦和困难的过程,来建设相关的机构,民主制是无法成功的。
  有一种奇妙的想法,对政治机构的重要性视而不见,这几年来影响多人。他们憧憬超越政治的世界,这种憧憬,不专属于左派或右派,各有自己的版本。共产主义之父卡尔&马克思曾著名地预测,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和废除私人财产後的&国家消亡&。自19世纪的无政府主义者以来,左翼革命家们认为,摧毁旧的权力机构即已足够,没认真思考何以代之,这项传统延续至今。反全球化的作家们,如迈克尔& 哈特(Michael Hardt) 和安东尼奥&那格立 (Antonio Negri),建议削减国家主权,代之以互联的&群体&(Multitude),以废除经济上的不公平。(17)
| 来源日期:2011年 | 责任编辑:王科力
对本文发表看法,请电邮:,部分评论会被选进读者来信栏目并获赠图书一套。
【把文章分享到
------分隔线----------------------------
就政府这一概念而言,要靠近中国的政府,必须回到人们对这一概念的真实运用场景中去感...
读了您的文章 《知识产权的终结》 ,我有几点困惑,现在好像不仅仅中国,世界各地甚至...
在一些地方,发展无疑被设定为至高无上的原则,一切抵挡者都将被毫不留情地强力推倒。...
摘要:立法、行政与司法三权分立理论目前仍是现代代议制民主的基...
基于国家社会关系的视角 摘要: 社会管理始终与社会的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注定了...
【摘要】辛亥革命南北议和的结果是清帝逊位,以禅让模式终结当时统治中国的清帝国。清...弗朗索瓦一世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弗朗索瓦一世
弗朗索瓦一世 (),又译作法兰西斯一世。即位前通常称昂古莱姆的弗朗索瓦 ,继位后人称骑士国王,在中最后败给了如日中天的皇帝。在国内,他被视为开明的君主,多情的男子和文艺的庇护者,是法国历史上最著名也最受爱戴的国王之一(1515年—1547年在位)。在他时期,法国繁荣的文化达到了一个高潮。别&&&&名法兰西斯一世国&&&&籍法兰西出生地夏朗德地区的逝世日期日职&&&&业国王信&&&&仰基督教
弗朗索瓦一世(Fran&ois I (日—日),十六1515年的弗朗索瓦一世世纪上半叶的法国国王。由于他的统治,刚刚形成的法国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全面发展,逐渐成为西欧最典型的君主专制政体。
法兰西斯的父亲是法王的曾孙昂古莱姆的查理,母亲是萨伏依公爵腓力二世的女儿路易丝。他生于夏郎德地区的科尼亚克(干邑镇)。法兰西斯幼年丧父,母亲独自挑起抚养、教育孩子的重担。据说法兰西斯十分敬爱自己的母亲,无论什么时候总是跪着对她说话,而他母亲梦寐以求的是儿子能成为法兰西的最高统治者。法兰西斯的前两位国王(在位)和他的叔伯兄弟(在位)均无嗣,当1515年路易十二去世后,作为后裔的弗朗索瓦便继承了王位。由他开始的王室也可称为昂古莱姆王朝。
他和国王及皇帝是同时代人,而查理五世正是他一生都在面对的可怕对手。昂古莱姆的弗朗索瓦,即弗朗索瓦一世在年轻时代取代了的查理,即查理五世成为的继承者法兰西的克洛德的未婚夫,结果确保了布列塔尼成为法国而不是的领地,也确保了他与的终生敌对。1515年,弗朗索瓦一世在加冕为法国国王。十五世纪末叶,在经历了漫长的分裂割据局面之后,法兰西民族形成,并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法兰西斯即位时,资本主义生产已经萌芽,一个经济繁荣的时期开始了。发达的经济为法国的对外侵略创造了条件。弗朗索瓦一世的对外政策是与前两位国王一脉相承的。十五世纪末至十六世纪初,法国为了巩固它在地中海的贸易地位,为了满足封建贵族向外占据土地,掠夺财富的欲望,采取了侵略意大利的政策。1494年,查理八世首先发动了,路易十二则继续其前任的军事行动。由于意大利境内联合起来的各小国在西班牙国王和德意志皇帝的支持下奋力抵抗,法军不得不撤离意大利,法国的侵略计划未能得逞。法兰西斯和查理五世1540年1月进入巴黎[1]意大利战争并未因路易十二的去世而中止,相反,从小爱好比武、冒险,被称之为大胆而勇敢的“骑士国王”,年方20的弗朗索瓦一世一心想夺回1513年路易十二丢失的米兰。在把王国交由母后摄政后,他便率军横跨,出征意大利。在取得胜利,又被法国侵占。
然而,战争仍未结束。在竞选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时,已经统治着西班牙、尼德兰、南意大利的西班牙国王在1519年当选,号称查理五世。这样,查理既有帝国皇帝的号召力,又有从荷兰和整个美洲来的源源不断地经济补充,实力空前强大,的领土从三面包围了法国,对法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查理五世不仅想把法国的军队从意大利驱逐出去,而且企图多占其祖母丢失的领地。1521年,意大利战争终于重新燃起。
在法兰西斯统治时期,反对查理五世的战争共进行了四次(7—29,2—44)。1521年交战一开始,法国便失去了米兰。1523年,英军入侵法国北方,法国陆军统帅叛乱,形势对法国极为不利。日,法军在大败,弗朗索瓦一世被俘。他给母后的信中悲叹自己的厄运,声称自己“除了荣誉和生命已一无所有”。被押送到马德里后,他又被迫签订了马德里条约,才得以释放。条约规定勃艮第归查理五世所有,法国放弃对意大利领土的要求。弗朗索瓦一世并不打算履行诺言,1527年,战争重又爆发。他首先让高等法院否定条约,因为他们是在压力之下签署的。气的查理五世公开叫嚷以骑士的名义和他单挑,他也没敢应战,这让他在骑士国王的称号变的一文不值。弗朗索瓦一世想利用外交手段联合意大利各邦。他先后同反对神圣罗马皇帝的教皇,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米兰等国的诸侯结成联盟,。他与意大利最有权势的罗马教皇克雷芒七世交涉,后者出身于意大利豪门美第奇家族,该家族拥有佛罗伦萨和的统治权。他们成功的缔结了一门政治婚姻——法国王太子亨利·德·昂古莱姆和美第奇家族的凯瑟琳。女方的父亲是意大利权贵洛伦佐,母亲是法国公主玛德莱娜。这桩婚姻是法国王室和意大利联姻的开始,而则对后来的法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查理五世1527年再度攻入意大利,前锋军队焚掠了罗马,把教皇关在天神堡里面,只是后来听从劝告,才使教皇避免了更大的羞辱,此后,教皇在这场战争中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根据1529年签订了康布雷和约,法国声明放弃了意大利的一切权利,但保住了勃艮第。弗朗西斯一世(左)和苏莱曼大帝(右)提香[2]在和平暂时恢复的阶段,弗朗索瓦一世针对神圣罗马皇帝一心想在全欧建立基督教统治的企图,他和英王亨利八世以及德意志的新教诸侯结成联盟,并于1535年和土耳其苏丹订立同盟,从苏丹那里得到了对法国极为有利的“治外法权”。他和东方以及和新教结成联盟的外交政策使日后他在同查理五世的交战中获益匪浅。当然,这也让他在基督教世界声名狼藉,无数人都在诅咒这个新月和百合花的渎圣同盟。在1544年,当查理五世的军队侵入法国,逼近巴黎时,一方面,法国沦陷区的居民奋起反击,保卫国土,使查理五世的军队不能前进;另一方面,由于德国新教诸侯在国内准备举行起义反对查理五世,土耳其军队则在匈牙利境内向前推进,威胁着维也纳的安全,迫使查理五世放弃了在法国的军事行动,于1544年和弗朗索瓦一世在克列比城签订和约。在最后关头保卫了领土的完整。1524年,弗朗索瓦一世帮助里昂市民资助乔万尼·达·维拉扎诺的南美洲探险队。他恐怕是出自与查理五世竞争的目的。在这次探险中,维拉扎诺宣布为法国王室的领地。1534年,弗朗索瓦一世派遣雅克·卡提埃去魁北克流域探险,据说那里藏有神秘的财富。弗朗索瓦一世被认为是法国第一位式的君主。在他的统治之下,人们看到法国的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年轻的弗朗索瓦在1515年登上王位之时,他算得上是法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一位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国王。他的两位前任,和花费了极大的精力企图用武力征服意大利,然而却丝毫没有看到这片文艺复兴发源之地所发出来的智慧之光。这两位君主只是在简单模仿几个世纪以来法国国王们一直在做的事情:扩展土地,加强王权。他们因而被认为是最后两位“中世纪式”的法国君主。不过他们的成绩为法国即将吹起的文艺复兴之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查理八世与路易十二在意大利接连不断地攻城略地时期,法国人和意大利人在一种特殊的条件下发生了密切接触。随着这种接触的加深,源于意大利的一些新思想传播到了法国。弗朗索瓦一世正是在这个特殊历史时期接受的教育。于是他的一些家庭教师,例如拉丁语教师德斯莫兰,便不可避免地向他灌输了一些新颖的思考方式。弗朗索瓦一世的母亲也是一个文艺复兴式艺术的爱好者,她把这种兴趣传给了她的儿子。
当然不能说弗朗索瓦接受的是最先进的人文主义教育;他的大多数教师从未接受文艺复兴的影响。不过可以认为,他比之前的任何国王都更向人文主义靠近。到他即位时,文艺复兴的影响就真的在法国生根了。
弗朗索瓦一世极力支持这种新变化;他成了一些艺术品的最大主顾。他是与他同时代的许多艺术家的支持者和保护人,包括(达·芬奇在弗朗索瓦一世怀中去世)。弗朗索瓦一世鼓励所有艺术家来法国居住和创作,结果像安德里亚·德尔·萨托和列奥纳多·达·芬奇这样的伟人也接受了他的邀请。当达·芬奇在法国作一些小油画的时候,他带来了他的一些最伟大的作品,其中就包括蒙娜丽莎。其他为弗朗索瓦一世雇用的大画家有本内文托·切里尼、罗索和普利马提乔,他们为弗朗索瓦的行宫增添了许多辉煌的装饰。弗朗索瓦一世在意大利雇佣了一帮人专门为他收购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巨匠如米开朗基罗、提香以及拉斐尔的作品,再把它们运回法国。这些人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尽管把达·芬奇的壁画最后的晚餐搬到法国去的疯狂计划未能实现。在弗朗索瓦一世即位之初,法国宫廷里只有少量出名的油画,而且一尊雕像也没有。今天在卢浮宫里人们见到的那许许多多的法国王室的收藏实际上是从弗朗索瓦一世时代才开始的。
弗朗索瓦一世也积极鼓励文学的发展。他号召臣民多读书;并且他自己还尝试着写诗。他建立了于1530年建立了王室学院,用于专门研究、和,并任命法国人文主义者纪尧姆·巴德为首席作家。
弗朗索瓦一世对建筑有浓厚兴趣,开始了一系列野心勃勃的土木工程,向建筑业投入了大量资金。他续建法国王室一直在修造的安布瓦城堡,并且开始对进行翻修。他常常带着自己的设计草图去向达·芬奇请教。由他开工建设的建筑物包括极具文艺复兴风格的,这栋建筑有可能出自达·芬奇的设计。弗朗索瓦一世的另一伟大贡献是,他把卢浮宫从一座要塞式的建筑变成了今天人们所见的艺术。他的伟大贡献还有,在1530年左右,弗朗索瓦一世决定将市郊的行苑扩建为大宫殿,由两位大师画家和普里马蒂乔主持内部装饰,还有法国画家古尚、及雕塑家等人参与设计。他们的努力使宫风格十分独特,因而被视为一种流派,即枫丹白露派。
弗朗索瓦一世生前爱在人民群众前露面,无论冬夏,无论健康好坏,他不知疲倦地巡行整个法兰西,对欢迎他的人们总要说上一句,“我的朋友们,我忠实的朋友们”,以表示热情。晚年时,他得了热病,但在垂死前,还躺在担架上周游在一个一个间。日,骑士国王死于拉波莱脱。弗朗索瓦一世在位时,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世袭逐渐衰落下去,资产阶级和新兴贵族崛起,但是高级显贵,如王室旁系、大领主家族等仍然在经济和政治上拥有雄厚的实力。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政治上还较软弱,经济上尚未成熟,需要王权的扶助,因此他们支持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而旧贵族虽然也寄希望于国王恢复旧日贵族的特权,但这必然导致王权的削弱,国王对他们贪得无厌的要求往往不可能有求必应。封建显贵既要保住他们在地方上的实权,又企图使王权受他们支配,国王的政策总是遭到他们的反对。所以,弗朗索瓦一世时期的君主专制政体尚具有不稳定性,他所推行的中央集权的政策往往要决定于当时各阶级力量对比的具体情况。尽管如此,热衷于权威的弗朗索瓦一世仍采取了种种措施,使王权大大加强。弗朗索瓦一世对工业和贸易实行保护的政策,主要是保护关税税率,以限制西班牙、意大利、弗兰德尔等地的工业品输入国内。他又与土耳其签订了“特惠条约”,使法国商人在土耳其利文特享有垄断贸易的特权。为了满足对外战争和富裕阶层挥霍的要求,金属的需求大大增长,因而采矿业发展了。为了便利物资的运输,国家开凿并挖深运河,修筑公路和桥梁,取消某些郡内关卡,确保商人的安全,使度量衡趋于统一,全国市场因而得以发展。经济繁荣使国家富裕起来,王室金库的收入也随之丰厚,中央王权的加强有了较坚实的物质基础。一世在司法上的重要改革使国王的司法权限扩大了。1539年颁布的维勒科特莱法令要求全国各省所有法院的司法文件都必须用法语撰写,不得再用拉丁文或方言拟稿。此外,以往由教会法庭审理的俗人的民事诉讼都改由国王法庭审理。
弗朗索瓦一世把统治的最高权力集中于御前会议,国家重大事件都由国王和少数亲信决定。对于高等法院非常珍视的在登记国王敕令前的“进谏”权,弗朗索瓦一世并不重视,高等法院提出的修正意见,国王完全有权加以否定,因为他认为立法权只应属于他。1527年,巴黎高等法院主席曾向出席会议的国王宣称:“您是在法律之上的,法律和命令都不能强迫您,根本没有一种权力可以强迫您去做什么。”正是弗朗索瓦一世,首次在国王文件的末尾写上“此乃朕意”的话,以后便相沿成为历代帝王诏书的用语,这充分说明国王的权力是绝对的,一切决定于他个人的意志。足够的财源使弗朗索瓦一世有可能建立一支由职业兵组成的、忠于国王的庞大的常备军,也有可能加强中央行政机关,如御前会议、巴黎高等法院、中央各财政机关等。国王掌握着军队,并依靠这些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机关,完全摆脱了等级代表制度的约束。因此在法兰西斯执政期间,三级会议始终未召开,地方三级会议有的也被取消,即使保留下来的地方会议,权力也受到很大限制。国王向各郡派遣监督官,以控制地方。监督官权力很大,人人都必须服从他们,但他们只听命于国王,这限制了出身显贵的各郡郡守的权力。
王权的加强还表现在国王领地几乎扩张到整个王国。布列塔尼公爵领地,由于路易十二和领地的女继承人的婚姻,以及弗朗索瓦一世和安娜的女儿克洛德的婚姻,而彻底并入国王领地。波旁族的领地也因1523年波旁的叛变而被没收了。至此,法国领土上就几乎不再存在能对王权产生严重威胁的半独立的大领主势力了。
另一个促使王权加强的因素是弗朗索瓦一世于1516年和罗马教皇签订了波伦亚宗教协议。协议使法国获得教会自主,弗朗索瓦一世得到了任命法国高级神职人员的权利,虽然这要有罗马教皇的批准,但国王可以把职位恩赐给他的亲信,也可使需要替补的宗教职位长期空缺,而把他们的收入据为己有。就这样,国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统治教会的权力,而且控制了教会的部分财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弗朗索瓦一世最终使国王的权威凌驾于一切之上,控制了地方行政、封建领主、教会、等级代表机构,甚至巴黎高等法院。君主专制制度大大加强。
在国内政策上,弗朗索瓦一世还对法国运动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意大利战争使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文化传入法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法国很容易接受这种新的文化潮流。这位酷爱文学和艺术的国王鼓励艺术和科学的发展,宫廷一时成了文艺复兴时期新文化的中心。国王的姊姊玛格丽特就是一位积极参加人文主义运动的诗人,在她周围集结着一批人文主义的文学家、诗人和艺术家。国王本人不仅是该国人文主义者拉伯雷的保护者,还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达·芬奇,本维努托·杰里尼等有交往,并曾把他们请到巴黎。他的一项最值得称颂的措施是于1530年创办了一所世俗的人文主义大学“法兰西学院”。它的任务是传播人文主义的科学。国王热衷于新的建筑艺术,即把古希腊罗马的建筑术和具有法国民族传统的建筑术结合起来,在他统治时期,建造了西南部以及尚波尔、枫丹白露、布洛瓦等城堡。法兰西斯的对内政策并不都是值得称道的,随心所欲的国王所推行的财政政策就给法国社会带来了灾难。为了支付战争和宫廷的费用,原有的税收已完全不够用,为此,他采取了临时措施。一是发放公债,即由资产阶级向国家贷款。1522年,巴黎市政府发行了第一次公债,以后,其他一些城市相继效法。公债利息由政府支付。国王认为这种借款方法非常方便,借款数目便日益增多。二是推广了以往已经存在的鬻卖官职的做法。弗朗索瓦一世于1523年设置了一个专门机构,负责公开出售官职。为解决财政拮据的问题,他甚至设了许多新的官职。买到官职的人不仅可领取薪俸,索取贿赂,而且可享有各种特权和提高社会地位。然而由于冗职的增加,国家机构臃肿,贪污贿赂盛行。三是实行包征间接税制度,即包税人预先把规定的税额一次向国库交清,然后再向纳税人收回,这些人大都是大银行家,他们不仅控制了国库,而且还可向纳税人牟取暴利。
这些措施增加了国家收入,贵族和资产阶级更富了,然而却加重了广大人民的负担,因为除了包税人的直接盘剥以外,公债的利息,官吏的薪俸都从国家预算中支付,而国家预算的来源主要是城乡劳动人民的税收。当时法国是欧洲国税最重的国家。不少农民在地租、债务、赋税的重压下,只得出卖纳贡地,农村中出现了赤贫阶层,抗税运动时有发生。城市中的工场手工业者是靠工资来源维持生活的雇佣工人。由于价格革命,物价飞涨,工人的实际工资价值下降,又加上税收的负担,境遇十分悲惨。集中劳动使他们有可能秘密地组织帮工联合会以维护自身的利益。年,巴黎和里昂的印刷工人曾举行大罢工。弗朗索瓦一世对劳动群众的反抗采取残酷镇压的手段。1539年的维勒科特莱法令还明文规定工人不得成立自己的组织。
弗朗索瓦一世的宗教政策也极为残忍。他曾被文艺复兴思想所吸引,又受到主张教会改革,并把很多新教徒置于自己保护之下的姊姊玛格丽特的影响,此外,出于外交上的需要,他曾和德国新教诸侯联合起来反对查理五世和教皇,因此最初他对各种新思想并不加以制止,容许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然而随着宗教改革的思想越来越普及和深入,法兰西斯对新教徒的态度也逐渐改变。固因他已控制了法国的教会,不必象德国新教诸侯那样地反对罗马,得罪教皇,更由于他成了教会的实际首领,而新教徒在当时又被认为是共和主义者,所以新教徒对天主教会的猛烈抨击,使他认为他们想倾覆政府,夺取王权。于是他决心对异教徒实行残酷迫害。仅1535年,被烧死的新教徒达35人,被逮捕的有300多个。1540年,宗教裁判在法国实施。当时一些著名的激进的人文主义者,如语言学家埃·多雷因参加宗教改革而被处火刑,有些逃亡国外,有些托庇于主张对新教徒和自由思想代表采取宽容态度的玛格丽特。宗教迫害政策并未达到扑灭异教的目的,相反,宗教改革更加发展起来,最后被主张分立主义的地方贵族所利用,借以反对中央集权。因而宗教分裂是十六世纪下半叶法国君主专制制度出现危机的潜在原因之一[3]。弗朗索瓦一世的战争野心从未成功,政治生涯也少有惊人建树。他对艺术的热心有时也显得过于奢侈。弗朗索瓦的岳父和前任路易十二在晚年时曾对自己的继承人可能会“把一切都弄糟”表示担忧。路易十二给法国留下了一笔不小的财富:地方封建领主的割据现象基本被消灭,经济蒸蒸日上并且预算平衡。而弗朗索瓦一世在继续加强法国的王权时却大大损害了法国的经济。大兴土木是巨额浪费的重要因素,与哈布斯堡王朝的斗争更是一个毁灭财政的陷阱。结果弗朗索瓦一世便企图通过征税来解决问题:对农民征收的赋税增加了一倍,盐税更是上升到原来的三倍,导致人民怨声载道。弗朗索瓦一世还发明了一些其他途径获得收入:变卖王冠珠宝,出卖王室领地。为了快速得到回报,弗朗索瓦又开始出卖官职,成为这一毒害法国政治的慢性毒药的始作俑者。客观地说,弗朗索瓦一世是一个有功绩也有错误的国王,他在发展文化和提高法国国际地位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这些成就是以法国的经济健康为代价的。
弗朗索瓦一世于1547年在朗布伊埃城堡去世。他被安葬在圣德尼修道院,与他第一个妻子法兰西的克洛德葬在一起。他的次子继承了王位。包括、在内的许多文豪和剧作家的作品中都出现过弗朗索瓦一世的形象。第一个妻子:的克洛德( 布列塔尼女公爵),1514年5月 18日结婚
第二个妻子:奥地利的埃利诺 ,日结婚1.路易丝 (日—日)
2.夏洛特 (日—日)
3.弗朗索瓦 (日—日)
4.(日—日)
5.法兰西的玛德琳 (日—日),与苏格兰国王结婚
6.夏尔 (日—日)
7.玛格丽特 (日—日)《法兰西斯一世肖像》弗朗索瓦一世类别:木板油画
作者:让·克鲁埃
创作时间:1535年
尺寸:96×74cm画上的法王法兰西斯一世穿着豪华,仪态潇洒,尤其是他的两只手,作成骑士般的风度(法王被号称“骑士国王”)。华丽的绸缎大袍加强了形象的华贵气度。色彩较精细,衣服的绸缎质感画得很出色,银灰色调子上又添深紫、深黄、深蓝,衣服上的光泽给人以一种寒冷感。法王长着一对细小的眼睛,斜视画外,尖尖的下巴颏,使他的长相与身上的宽袍极不协调。表情更显得奸诈有余,仁厚不足。据历史记载,百姓对这位国王没有好感。他有多种绰号:阴谋家、沽名钓誉之徒、登徒子、野心家等等,不一而足。画家着力于现实主义的描绘,形象的真实性格自然跃于画上。让·克鲁埃生于年。有关他的生平史料很有限。对他的一些作品,迄今仍有争议(这幅画也属争议范围)。因他的父亲也是著名的宫廷画家,故这幅画的作者常被称为让·小克鲁埃。他从 1516年起来到图尔,1529年到巴黎,担任了法王法兰西斯一世的宫廷画师。这一幅肖像是在他任职期间画的(不同意这一说法的学者认为此画是由枫丹白露画派中一位画家所作,但反对此说的多数学者仍认为这幅肖像具有让·克鲁埃的艺术特征)。
让·克鲁埃约死于1540年(又一说1541年)。此画作于年间。是作于板上的油画。约96×74厘米大。现藏巴黎卢浮宫。法国文艺复兴时期,一般说,比欧洲其他国家更晚些。它是在意大利诸国的文化影响下, 直至15世纪中叶才姗姗而来。而且它在文艺上所负的任务也与意大利等国不同,早期的法国文艺主要是力求摆脱哥特式艺术的神秘主义影响,正视为西欧诸国早已觉悟了的现实主义艺术的价值。1494年,法国向意大利多次发动军事远征,给法国带来莫大的利益。法王查理八世以及后来的法朗西斯一世先后为法国的中央集权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由于法国是统一的民族国家,从中世纪市民阶层中形成的新兴资产阶级,还未能达到与封建王朝抗衡的地步。因此法国从15世纪至16世纪初,在文学艺术上所反映的文艺复兴观念中,一个中心思想就是歌颂王权与统一。在艺术上,出现了诸如建筑家比埃尔·勒斯拉(巴黎卢浮宫的庭院与一部分厢房的设计者)、菲·德洛姆、雕塑家让·古戎、日尔曼·彼隆、画家让·富盖、让·克鲁埃与弗朗梭瓦·克鲁埃等名噪一时的大艺术家。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所反映的宗教改革运动,是一种极不统一的文化意识潮流:有的是代表法国乡村与城市平民的利益来反抗封建教会;有的仅表现了某一地区城市资产阶级与少数显贵的要求;其间还夹杂着反对进步的社会力量。如此复杂的宗教改革,最后不能不遭致失败。天主教却仍保持着其领导地位。究其实,法国的文艺复兴,除了部分地与宗教改革有联系外,很大程度上是确立人的理性价值,它有助于推动古代文化与学识的研究。至16世纪,法国的王宫艺术基本上体现了意大利风格主义的倾向,竭尽装饰之能事。16世纪30年代,法国出现的枫丹白露画派就是这种风格主义在法国的翻版(法王聘请了许多意大利艺术家入法国宫廷,达·芬奇就在法王手下度过了他一生最后的三年)。这里的一幅肖像画《法兰西斯一世》就是这一时期法国最著名的肖像画大师之一让·克鲁埃的一件代表作。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灭法国国王要杀和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