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皮下脂肪萎缩内有毛是什么原因

对《猪皮下脂肪内寄生囊尾蚴一例》一文的意见--《中国兽医科技》1986年08期
对《猪皮下脂肪内寄生囊尾蚴一例》一文的意见
【摘要】:正 1984年第2期《兽医科技杂志》摘登了“猪皮下脂肪内寄生囊尾蚴病一例”一文,该文作者强调:“特别是在皮下脂肪内亦见到有囊尾蚴寄生,这是书刊中没有记载的寄生部位”。我认为这种提法是不正确的。 《兽医卫生检验》一书中介绍:猪囊尾蚴主要寄生于臀肌、股部内侧肌、腰肌、肩胛外侧肌、咬肌、舌肌以及膈肌和心肌,重症的可见于食道、肺、肝、胃大弯、淋巴结和皮下脂肪中,个别的也见于大脑—脑实质或硬脑脑下,甚至蹄部筋腱处。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1984年第2期《兽医科技杂志》摘登了“猪皮下脂肪内寄生囊尾蚴病一例”一文,该文作者强调: “特别是在皮下脂肪内亦见到有囊尾蚴寄生,这是书刊中没有记载的寄生部位”。我认为这种提法是不正确的。 ●:兽医卫生检验》一书中介绍:猪囊尾蚴主要寄生于臀肌、股部内侧肌、腰肌、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计浩;[J];江苏农业科学;1980年04期
李仲连;;[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80年03期
范本伦;[J];中国兽医科技;1982年12期
郝斌,牟仁仆;[J];海洋科学;1984年02期
蔡长海,候保国;[J];中国兽医科技;1984年02期
姜悦平,刘继荣,刘长书,过家玉;[J];中国兽医科技;1984年11期
张峰山;[J];畜牧与兽医;1984年02期
刘继君,赵振和;[J];黑龙江畜牧兽医;1984年01期
韩宇,程利平,朱墨林;[J];黑龙江畜牧兽医;1984年04期
刘宝全;[J];黑龙江畜牧兽医;198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艳君;杨淑芳;胡迎新;付婷霞;;[A];中国动物学会第六届全国青年寄生虫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许翠兰;;[A];第五届东南亚地区医学美容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孙向卫;王凯慧;;[A];中国动物学会第八次全国寄生虫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余招锋;于三科;才学鹏;张志芳;景志忠;贾万忠;;[A];全国首届动物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李庆章;高学军;郝艳红;;[A];动物生理生化学分会第八次学术会议暨全国反刍动物营养生理生化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冉江波;张其中;;[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鱼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摘要汇编[C];2004年
景志忠;才学鹏;;[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A];2005年寄生虫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孙树汉;郭瀛军;李德安;张毅;颜宏利;高远舰;何晓文;王开宇;张术;;[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张克斌;陈志瑾;申晓冬;饶贤才;;[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刚;[N];大众科技报;2000年
李玉成;[N];健康报;2000年
邓惠宗;[N];四川科技报;2000年
肖鑫;[N];光明日报;2001年
李颖;[N];河南科技报;2001年
常祖光;[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1年
李增科;[N];青海日报;2001年
马玉胜;[N];中国畜牧报;2003年
温长路;[N];健康报;2003年
金永来;[N];江苏科技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永杰;[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景志忠;[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万永继;[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高远舰;[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冰;[D];东北农业大学;2001年
宋曼殳;[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杨洁;[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生学明;[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裴冬丽;[D];河南大学;2005年
刘强波;[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高翔;[D];四川大学;2005年
黄晶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内容搜索:
您的位置:﹥﹥
识别假猪耳朵:耳尖有毛 日 16:19  来源:新快报  字体: 【
猪耳朵是下酒菜佳选,但你吃过人造猪耳么?怎么识别呢?
从菜市场买回的猪耳朵,食用时感觉味道不对,湖南湘潭市民黄先生将其拿到专业部门进行检测,结果让他大吃一惊:猪耳朵竟然是假的。经专业部门检测发现,假猪耳朵没有正常猪肉的纤维结构,没有脂肪颗粒,猪皮上的毛则是以假乱真的人造物质。
“猪耳”味道很淡没有肉味
黄先生说,10月下旬,他在雨湖区南岭南路菜市场上买了1公斤多猪耳朵,共25元。买回家后,他吃了一次猪耳朵,“感觉味道撇淡的,没有肉味,就没有再吃。”
黄先生说,按照正常的价格,一只猪耳朵差不多要10元左右,然而他买的猪耳朵是12元一斤,两斤多就有10多只猪耳朵。
记者打开黄先生带来的装着猪耳朵的袋子,一股类似化肥的刺鼻味道冲了出来,里面是黄白色的猪耳朵。黄先生一边撕开猪耳朵,一边说:“我怀疑是用明胶和塑料做成的。”
摊主辩称“假的双倍返还”
10月30日,黄先生将自己买的猪耳朵送到了湘潭市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检测人员发现送检的猪耳朵可以剥开,再一细看,没有正常猪肉的纤维结构,没有脂 肪颗粒,“正常的猪耳朵肉不可能撕开,且有软骨和皮下脂肪。”随后,检测人员拿着一小块猪耳朵在酒精炉上用火烤时,空气中可以闻到一股石膏、碱的气味。
假猪耳朵:耳尖有毛
“这只猪耳朵是假的,人造的,组织纹理明显不对,皮下没有血管组织。至于猪皮上的毛,是造假者故意造毛在上面,有真实感,但实际上不是毛,是人造物质。”
11月1日凌晨2时,黄先生向砂子岭工商所举报,称卖给他假猪耳朵的经销商已到达南岭南路菜市场,并摆好了摊位。当执法人员赶到现场时,确实发现地上有 几处销售黄白色的猪耳朵,以及猪肉、猪脚、猪皮等相关产品,但摊主声称他销售的猪耳朵“100%是真的,假的双倍返还。”执法人员随即带走了部分样品进行 检测。目前,工商部门已经开始调查假猪耳朵事件。有摊贩称,鉴别是否是假猪耳朵,主要看猪耳尖是否有毛。为此,他们在卤制时,都把猪耳尖上的毛留着。
· 11-01 16:40· 10-24 15:04· 09-21 16:28· 09-01 08:06· 07-28 10:52· 04-18 15:06· 03-28 16:19
鲁ICP备号 滨州网警
滨州传媒集团主办 版权所有
山东新闻办公室新闻备案
地址:滨州市黄河五路358号 邮编:256603猪不同部位皮下脂肪的基因组表达谱差异--《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猪不同部位皮下脂肪的基因组表达谱差异
【摘要】:
脂肪的沉积不仅影响猪肉品质,决定猪肉的经济价值,而且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为了研究影响脂肪沉积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采用包含44,000个探针的Agilent的猪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了瘦肉型的长白猪和脂肪型的荣昌猪在7月龄时背部皮下脂肪外层,背部皮下脂肪内层以及腹部皮下脂肪中基因组层次上的基因表达谱变化。猪基因组芯片分析的主要结果如下:
(1)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ANOVA)方法分别检测了品种间,性别间和组织间不同因素间的差异表达:得到了不同因素比较间的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是不同比较因素条件下猪脂肪沉积能力差异的分子机制。
(2)对基因进行自组织图映射(SOM)和对样本进行层级聚类(HCL)的PCA映射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被聚类为9类,涉及到脂质运输,胆固醇代谢和脂肪酸的合成等过程。样本内基因的表达模式在品种内更趋向一致,品种效应对脂肪组织中基因表达模式的影响要大于性别和组织效应,但母猪腹部皮下脂肪组织中表达模式有别于此规律而独聚一类。
(3)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差异基因在长白猪样本中的表达水平高于荣昌猪样本中的表达水平,提示这可能是两猪种脂肪沉积能力表型巨大差异的基础。
(4)基于GO功能分类的基因分组检验(GCT)结果显示:在品种内,组织内,性别间共找到基因变异程度达显著和极显著(PErminel0.05和0.01)的与脂肪代谢,能量代谢,细胞增殖和分化以及生长相关的GO分类10个;性别内,组织内,品种间有23个;品种内,性别内,组织间有34个,综合性别效应的品种间和综合品种效应的性别间分别有27个和3个。这些基因分组的差异可能在脂肪沉积能力差异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5)基因集合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基因在包括Insulin signaling pathway, Glycolysis/ Gluconeogenesis和Citrate cycle (TCA cycle)在内的多个与脂肪和能量代谢有关的pathway中发生显著富集,并得到了这些pathway在各检验项中发挥调控作用的方向性(上调或下调)。通过Leading edge analysis发现多个在不同pathway中高频出现的对调控脂肪沉积可能有重要作用的潜在的基因。也许这些基因的表达差异以及pathway层次上表达变化正是长白猪和荣昌猪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产类型的猪种在脂肪沉积能力的表型指标上巨大差异的分子基础。
(6)染色体富集分析显示:与脂肪沉积能力相关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第1,2,3,4,6,7,9,13,14号染色体,说明调控脂肪代谢的基因主要活跃在这些染色体中,寻找影响脂肪沉积相关的分子标记应重点放在这些染色体上。
(7)可靠性评估结果显示:本次实验基因芯片内的最大变异系数为8.66%,最小变异系数仅为3.13%;芯片检测的实验样本生物学重复变异系数均在10%以内,长白猪和荣昌猪的生物学重复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5.75%和4.83%。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显示,两种不同的实验技术结果在不同品种脂肪组织表达谱中均为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在长白猪和荣昌猪中分别平均为0.773和0.760,最高分别为0.950和0.974。表明本研究结果准确可靠,所得结果能够真实准确的反映出试验样本中基因的表达变化规律。
总之,本课题筛选出了对猪脂肪沉积可能有重大影响和重要调控作用的基因以及有较大研究价值的pathway,初步揭示了不同猪种脂肪沉积能力差异的分子基础。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S828.91【目录】:
高频词对照表8
样本符号对照表8-9
脂肪酸名称对照表9-10
ABSTRACT12-14
第一章 引言14-17
1 选题背景及意义14-15
2 研究目的15-16
参考文献16-17
第二章 文献综述17-35
1 脂肪组织沉积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18-23
1.1 脂肪组织的形成和发育18
1.2 脂肪组织的类型和分布18-19
1.3 脂肪组织的功能19-20
1.4 脂肪沉积的调控机制20-22
1.5 猪脂肪沉积的特点22-23
2 表达谱基因芯片技术23-28
2.1 表达谱基因芯片23-24
2.2 表达谱基因芯片的分类和技术流程24-25
2.3 表达谱基因芯片的优点25
2.4 表达谱基因芯片在基因组学中的应用25-27
2.5 表达谱基因芯片存在的问题27-28
2.6 全基因组表达谱基因芯片28
3 基因芯片研究猪脂肪表达谱的概况28-30
参考文献30-35
第三章 荣昌猪和长白猪脂肪沉积性状的比较研究35-57
2 材料与方法35-40
2.1 试验群体35
2.2 样本采集和性状指标测定35-39
2.3 实验的主要仪器及试剂39-40
3 数据分析40-41
4 结果与分析41-53
4.1 猪肥胖指数的测定结果41
4.2 胴体性状指标的分析41-43
4.3 ELISA指标分析43-48
4.4 脂肪酸组成的差异48-53
5 讨论53-56
5.1 两猪种生长性能差异53-54
5.2 两猪种细胞因子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差异54-56
参考文献56-57
第四章 利用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研究影响猪脂肪沉积基因的表达谱57-72
2 材料与方法57-65
2.1 试验材料57
2.2 实验中主要仪器和试剂57-59
2.3 实验方法59-64
2.4 数据预处理和标准化64-65
3 实验结果分析65-69
3.1 Total RNA的甲醛变性琼脂糖电泳结果65-66
3.2 RNA池的bioanalyzer2100电泳结果66
3.3 猪全基因组芯片扫描结果66-67
3.4 标准化结果67-69
4 讨论69-71
4.1 芯片类型的选择69
4.2 实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69-70
4.3 缺失值估计70-71
参考文献71-72
第五章 差异表达分析,表达模式识别和数据降维72-94
1 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表达模式识别和数据降维72-74
1.1 猪基因组芯片探针注释文件的重注解72-73
1.2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T检验和ANOVA73
1.3 表达模式识别—基因的自组织映射(SOM)和样本的层级聚类(HCL)73-74
1.4 主成分分析(PCA)74
2 结果与分析74-84
2.1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T检验和ANOVA74-82
2.2 基因差异表达的ANOVA82-84
3 差异基因的表达模式识别——自组织映射和主成分映射84-89
3.1 差异基因的自组织映射和主成分映射84-86
3.2 样本的层级聚类的分割和主成分映射86-88
3.3 主成分分析(PCA)88-89
4 讨论89-92
4.1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89-90
4.2 聚类分析及主成分验证90
4.3 主成分分析90-92
参考文献92-94
第六章 表达谱基因芯片数据的生物学功能发掘94-125
1 前言94-95
1.1 基因分组检验(Gene class test,GCT)分析94
1.2 基因集合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94
1.3 染色体富集分析(Chromosome co-localization analysis,CCLA)94-95
2 分析策略95-96
2.1 GCT分析95
2.2 基因集合富集分析95-96
2.3 染色体富集分析96
3 结果与分析96-116
3.1 差异表达基因的GCT分析96-106
3.2 基因集合富集分析(GSEA)106-114
3.3 染色体富集分析114-116
4 讨论116-121
4.1 基因分组检验(GCT)分析116-117
4.2 基因集合富集分析(GSEA)117-119
4.3 染色体富集分析119-121
参考文献121-125
第七章 基因芯片数据可靠性的验证125-133
1 材料与方法125-127
1.1 芯片实验自身的质控125
1.2 荧光定量PCR验证125-127
2 结果与分析127-131
2.1 芯片实验片内和样本的变异系数127-128
2.2 荧光定量PCR与芯片检测结果的相关性128-131
3 讨论131-132
参考文献132-133
结论与展望133-135
1 结论133-134
2 下一步要进行的工作134-135
致谢135-136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136-13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春枚;[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明洲;李学伟;帅素容;朱砺;刘海峰;王金勇;蒋忠荣;滕晓坤;;[J];动物学报;2008年03期
李瑶,陈菊祥,裘敏燕,应康,陈沁,符薇,王品,沈娴,谢毅,毛裕民;[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9期
伍亚舟,张彦琦,黄明辉,杨梦苏,曾志雄,易东;[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7期
王芳;牛冬;余旭平;傅衍;;[J];动物医学进展;2009年04期
熊远著;[J];中国工程科学;2000年09期
李明洲;朱砺;李学伟;帅素容;滕晓坤;肖华胜;李强;陈磊;郭玉姣;王金勇;;[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8年08期
王永煜,张幼怡;[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3年02期
周一然,宋建国;[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4年08期
谈效俊;张永新;钱敏平;张幼怡;邓明华;;[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7年06期
颜新春,汪以真,许梓荣;[J];饲料研究;200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小冬;[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张瑾;[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方焯;[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蔡立军;[D];湖南大学;2007年
邱浪波;[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李明洲;[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孙如平;[D];复旦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敖琳;曾志雄;方志俊;胡冉;高利宏;杨梦苏;曹佳;;[J];癌变.畸变.突变;2006年02期
敖琳;高利宏;胡冉;曾志雄;方志俊;曹佳;杨梦苏;;[J];癌变.畸变.突变;2006年02期
高利宏;敖林;胡冉;刘晋;曹佳;;[J];癌变.畸变.突变;2006年02期
吴义景,周芬,吴娟;[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2期
王章建;高伟;杨宝;常泓;;[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汪雪红;焦清局;常盼盼;黄继风;;[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9期
何孔泉,陈杰,陈伟华;[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何孔泉,周玉刚,张训海;[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王修竹;刘自伟;齐阳;鲍竞;;[J];兵工自动化;2006年07期
伍亚舟;张玲;易东;刘岭;;[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红薇;颜冬冬;郭美霞;王秋霞;李园;曹坳程;;[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李雨;;[A];第6届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佟建明;董晓芳;荣岳光;;[A];家禽营养与饲料科技进展——第二届全国家禽营养与饲料科技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马丽娟;王卓;胡晋红;;[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赵丽萍;高其康;陈亮;王新超;姚明哲;;[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经荣斌;;[A];养猪三十年记——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养猪30年文集()[C];2010年
张钧;黄培江;刘玲英;李玉生;李日宏;;[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养猪业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梅书棋;彭先文;孙华;李良华;宋忠旭;武华玉;;[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养猪业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赵潇溟;王玉萍;杨康鹃;;[A];遗传学进步促进粮食安全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卢勇;李群;李妍;朱冠楠;;[A];中国《活兽慈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光辉;[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徐兆华;[D];浙江大学;2010年
陈朝晖;[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杜瑞平;[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邢凤;[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俞晓军;[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林栋;[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郭懿;[D];复旦大学;2009年
党晓卫;[D];郑州大学;2010年
邱莫寒;[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月兴;[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黄文辉;[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刘远;[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王国栋;[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陈伟;[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王宪龙;[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孙鸿燕;[D];吉林大学;2011年
赵郅;[D];吉林大学;2011年
张凤霞;[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张如贝;[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凤花,王琳,胡丽华;[J];临床检验杂志;2005年05期
张艳君;朱志峰;陆融;徐琼;石琳熙;简序;刘俊燕;姚智;;[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7年05期
苏小茜;张清政;姜枫;曾养志;;[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8年05期
赵文静;徐洁;包秋华;陈永福;张和平;;[J];微生物学通报;2010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罕星;朱晓彤;束刚;高萍;高淑静;张常明;江青艳;陈瑶生;;[J];动物学报;2007年01期
易东,杨梦苏,李辉智,黄明辉,王文昌;[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易东,杨梦苏,李辉智,黄明辉,王文昌;[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王海花,黄素珍;[J];动物医学进展;2003年04期
,史忠植;[J];电子学报;2002年05期
李颖新,阮晓钢;[J];电子学报;2005年04期
崔宝瑚;;[J];国外畜牧科技;1982年04期
张晓梅;[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1年04期
魏彩虹;[J];甘肃畜牧兽医;1997年04期
段铭,梁鸿雁,高宏伟;[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长绿;[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诗兵;黄卫红;周中艳;;[J];当代畜牧;2009年05期
李诗兵;黄卫红;周中艳;;[J];四川畜牧兽医;2009年05期
宋薇;官久强;帅素容;;[J];畜禽业;2008年07期
李龙;王宏辉;刘锁珠;李瑜鑫;;[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年07期
苗志国;李国旺;谢红兵;;[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周中华;;[J];中国家禽;1992年05期
胡殿金,赵刚,王景顺,蔡玉环,何勇,杜瑞文,金显星;[J];黑龙江畜牧兽医;1988年11期
;[J];中国农村科技;2000年08期
张毅,向钊,朱丹;[J];中国畜牧兽医;2004年05期
杨庆章;秦鹏春;徐昭积;;[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8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伍婷;袁章琴;汪以真;;[A];第六次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李莉;朱晓彤;束刚;高萍;江青艳;谭党红;;[A];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第五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胡景威;单安山;李锋;张圆圆;李耀华;;[A];第六次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束刚;冯嘉颖;余凯凡;朱晓彤;高萍;江青艳;张永亮;;[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陈文;黄艳群;孙桂荣;韩瑞丽;田亚东;康相涛;;[A];中国家禽业——机遇与挑战——第十三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郝婧宇;卢庆萍;张宏福;;[A];第六次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周杰;赵茹茜;朱祖康;陈杰;陆天水;;[A];动物生理生化学分会第八次学术会议暨全国反刍动物营养生理生化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李静;何祖勇;陈瑶生;;[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王远孝;张莉莉;卢永胜;卜祥斌;王恬;;[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张晓伟;郭会军;李强;;[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河南科技报;2004年
秦时;[N];陕西科技报;2002年
谢钢;[N];重庆日报;2000年
陈征微;[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邓力;[N];农民日报;2001年
广东省板岭原种猪场
王敬军;[N];中国畜牧报;2002年
;[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年
阿娜;[N];保健时报;2005年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儿科教授 陈干生;[N];保健时报;2010年
杭州市种猪试验场
占应祥;[N];中国畜牧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顾以韧;[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蔡兆伟;[D];浙江大学;2011年
李明洲;[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张艳芳;[D];浙江大学;2010年
马喜山;[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崔成;[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王雷杰;[D];浙江大学;2009年
赵拴平;[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王方;[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陈学峰;[D];武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庆海;[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张晶;[D];河南农业大学;2012年
巫英燕;[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杨渊;[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苏正林;[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李洋;[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赵洪波;[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李祥;[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蒋峥;[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郝震锋;[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谈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及应对对策
查看: 2253|
评论: |来自: 畜牧人文库
摘要: 摘要: 断奶仔猪腹泻,是影响猪场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引起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很多,断奶应激、消化系统不完善、酶活低、免疫力下降、感染疾病、日粮不适合等,解决办法有改善设施和内外环境条件。
  摘要: 断奶仔猪腹泻,是影响猪场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引起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很多,断奶应激、消化系统不完善、酶活低、免疫力下降、感染疾病、日粮不适合等,解决办法有改善设施和内外环境条件、断奶前后保健、解决日粮三性(抗原性、消化性、酸碱性)以及功能性添加剂应用。
  关键词:断奶仔猪腹泻;原因;解决办法
  1、引言
  一个养殖场(户)的效益来源于每年出栏生猪头数及其销售价格。每头母猪年产窝数、每窝产健仔数、以及乳猪、保育猪、生长猪、育肥猪的各期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决定每年出栏头数。近年随着养殖水平的不断进步,以上各种生产性能都有很大成度提高,但和国外生产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纠其原因,主要表现在母猪产仔率和乳猪成活率两个方面,而影响乳猪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断奶仔猪腹泻,据统计断奶后第一周腹泻率为66%,第二周44%,第三周31%,第四周8%,越过死亡线的仔猪总体重下降三分之一,其经济损失十分惊人;荷兰ELSt-Wahle等报道,荷兰每年仔猪断奶后因腹泻和诱发其它疾病死亡而造成的损失估计达20-25百万荷兰盾。另据本人在猪场工作时的实际观察与统计,断奶猪腹泻一天,育肥天数增加4天,料肉比增加0.05.因腹泻损坏肠粘膜,降低肠粘膜细胞的吸收能力,使消化率降低,生长速度减慢,影响生猪出栏,使成本大幅增加。所以解决断奶仔猪腹泻,是提高猪场(户)效益的关键。
  2、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
  2.1应激
  应激因素有日粮变化应激:从母乳到固体日粮;环境变化应激:从产房到保育房;心理应激:离开母亲,孤单害怕。应激时,机体必须动员大量能量来对付应激源的刺激,而使机体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降低,导致断奶仔猪抗病力下降、生理失调、小肠绒毛膜缩短、隐窝加深,肠绒毛上皮成熟细胞数量减少,造成吸收面积下降,形成腹泻。
  2.2消化系统不完善
  仔猪的消化器官随日龄的增长而增长,断奶仔猪日龄小,消化道体积小,功能发育不成熟(如:初生时胃的重量约4-8克,仅为成年猪的1%左右,直到约50公斤体重时才接近成年猪的重量,其它消化器官变化规律类似),对断奶日粮中的谷物日粮消化率非常低。因母乳的主要成份是乳脂、乳蛋白和乳糖,消化吸收率高,而日粮的主要成份是淀粉、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淀粉、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中的非淀粉多糖以及抗营养因子消化吸收率低,断奶仔猪胃肠道短时间内不能适应这种变化,未被消化的营养物质进入大肠,为大肠杆菌迅速繁殖提供营养源,造成腹泻或死亡。
  2.3酶系统变化
  新生仔猪有消化母乳的能力,其消化道中乳糖酶、脂肪酶和蛋白酶含量较高,这些酶活性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而增长,但28天断奶后,各种酶的活性持续降低,一周内降低到断奶前的三分之一,恢复需要2周或更长的一段时间,尤其是对应断奶后日粮急需的淀粉酶、胃蛋白酶、胰酶断奶后严重不足,只有断奶前的30%-60%,严重影响日粮中蛋白、淀粉和脂肪的消化,使营养物质积聚消化道后段发酵,引起腹泻。
  2.4肠道酸碱环境变化
  仔猪断奶后胃内盐酸分泌量下降,PH值升高,而胃蛋白酶消化的最佳PH值为2.0-3.5,同时盐酸参与胃蛋白酶源的激活和阻止细菌由胃进入肠道,所以胃内盐酸分泌量下降造成断奶仔猪消化能力下降,肠道内细菌含量增多,引起腹泻。
  2.5细菌病毒感染
  断奶仔猪由于年龄小,抵抗不良环境能力差,从母体获得的各种抗体水平下降,易感染圆环病毒、轮状病毒、伤寒、水肿病和流行性腹泻等疾病,造成腹泻、生长抑制甚至死亡。
  2. 6免疫力下降
  断奶仔猪的高度应激,会影响到仔猪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状态和行为状态,因动物受到应激源的刺激后,体内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导致胸腺、脾脏和淋巴组织萎缩,使嗜酸性白细胞和T、B淋巴细胞的产生、分化及其活性受阻,血液吞噬活性减弱,体内抗体水平低下,从而拟制了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减弱,易感传染病、流行病和寄生虫病,引起腹泻。
  2. 7肠道菌群失调
  仔猪胃肠道内微生物区系随年龄增长有一定变化,但只要仔猪处于健康状态,各部分菌群达到平衡,但仔猪断奶阶段,正是肠道微生物区系中菌群种类和数量易变化的阶段,此时微生物区系很脆弱,易发生微生物区系平衡失调。如断奶仔猪由于消化、生理功能尚未健全、不适应植物性高蛋白饲料,引起胃肠道机能紊乱,造成部分未消化吸收营养物质进入肠道;又如仔猪胃内PH&4时,有利于蛋白质消化,使大量病原菌失活,然而断奶仔猪由于乳糖消失,乳酸来源中止,PH值上升,使蛋白质不能被有效消化吸收,肠道中存在大量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和其它营养物质,营养过剩导致肠道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菌群区失调,从而为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增殖,附着和高毒创造了条件,最终诱发断奶仔猪腹泻。2. 8环境温度低、湿度高和卫生条件差
  断奶仔猪体表面积大,皮肤薄(皮下脂肪少),被毛稀疏,散热快,隔热能力差;再加上大脑皮层发育不建全,对各系统机能的协调能力差,导致仔猪体温调节机制不健全,易受冷、热应激的影响,尤其是冷应激对断奶仔猪影响更严重,最易诱发腹泻。同时湿度高、卫生条件差为病原微生物提供有机营养源和适宜的生存条件,如果圈舍通风条件差,消毒措施不到位,导致断奶仔猪腹泻。
  2. 9日粮三性(消化性、酸碱性、抗原性)不符合断奶仔猪特殊要求
  以上断奶仔猪腹泻原因说明仔猪腹泻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单一因素、复合因素都可促使腹泻,但在所有因素中营养因素占主导地位。日粮中的抗营养因子极易引起肠道过敏,导致胃肠粘膜脱落,形成用抗生素难以控制的腹泻。断奶仔猪日粮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来源于豆粕、膨化大豆等植物蛋白饲料,大豆中存在抗营养的蛋白质因子和非蛋白质因子(贺英等1996),蛋白质因子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该因子降低胰蛋白酶活性,影响蛋白消化;大豆凝集素,该物质分子量大,难完整吸收进入血液,引起红细胞凝聚,进而干扰畜禽正常的防御系统,诱发腹泻疾病。非蛋白质因子有:植酸,它能结合微量矿物质行成不容物,也能是部分酶失去活性,影响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尿酶,尿酶活性过高,抑制蛋白酶活性,影响消化;酚类化合物,该物质可与蛋白质、赖氨酸、含硫氨基酸结合,降低蛋白质利用率,引起消化性腹泻;胃肠胀气因子,豆类中存在棉子糖和水苏糖,由于肠道缺乏半乳糖苷酶,不能消化这些低聚糖,结果这些物质进入结肠被细菌发酵,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氢、少量甲烷,引起肠道胀气,导致腹疼、腹泻;抗原物质,大豆蛋白中的抗原有四种:α-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γ-伴大豆球蛋白。已证实,引起断奶仔猪过敏反应的主要抗原是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它们的作用机制是大豆抗原主要导致血浆蛋白质漏入肠腔、绒毛萎缩和腺窝增生等肠道损伤,形成仔猪肠道短暂过敏,进而引起腹泻;第二因日粮的系酸力过高(日粮中的豆粕、磷酸氢钙、石粉系酸力都很高),造成仔猪胃肠道PH值过高,拟制胃蛋白酶活性,降低消化率,诱发腹泻。因此解决日粮的消化性、酸碱性和抗原性是解决断奶仔猪营养性腹泻的关键。
  3、应对对策
  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错综复杂, 如何解决断奶仔猪腹泻,是一项复杂而持久的工作,针对以上原因应采取以下对策:
  3.1改善设施
  采用离地饲养,产房用产床,保育舍用保育床,解决地面潮湿和微生物污染;
  3.2保温
  冬季采用红外灯、暖风、地道火、电热板等方式保证断奶仔猪休息位置的温度在26-28度之间,小规模养殖户可采取封窗、封圈,地面铺地板或垫料等辅助措施保暖;
  3.3保持卫生
  饲养员喂完料后,要不间断清扫保育床上的粪便,夏季排粪道每天冲洗1-2次,冬季每周冲洗2次;
  3.4保健
  断奶前3天和断奶后一周日粮中添加抗生素和复合维生素,如果是颗粒料,将药物溶解后用小喷壶喷洒翻匀;断奶后一周饮水中加入(任选一项);电解多维葡萄糖,补充能量,保护胃肠黏膜完整;糖盐水(5%的白糖和1%的盐),调整体液;益生素和口服补液盐,保护肠道有益菌群,维护体内电解质平衡;草莓饮料水,增加饮水量,促进采食;柠檬酸水,降低胃肠道PH值,激活胃蛋白酶源。
  3.5减少应激
  断奶后一周做到不换圈、不换料、不换饲养员、不免疫,不去势、不驱虫、同时做到不在天气突变时断奶;
  3.6早补料
  早补料能促进仔猪胃肠道发育,近早适应固体植物性饲料,同时使免疫系统产生免疫耐受力。若断奶前能采食大量补料,则断奶后不致发生对日粮蛋白过度的敏感反应,尤其对于4-5周龄断奶的仔猪,但对于3周龄前断奶的仔猪补饲,由于采食量小,非但产生不了免疫耐受性,反而加剧腹泻。据研究,断奶前每头仔猪至少采食500-600克饲料才能使消化系统产生耐受性反应,3周龄前断奶仔猪无需补饲,采取突然断奶并降低断奶后日粮蛋白质水平,其效果优于补饲;
  3.7配制高质量断奶日粮
  断奶仔猪日粮配制的关键技术在于解决日粮的消化性、酸碱性和抗原性,目前解决日粮“三性”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3.7.1采用乳清粉、血浆蛋白粉、蛋黄粉、白鱼粉、脱脂奶粉等高消化率日粮,以上原料来源于动物,其蛋白质、脂肪和乳糖的分子量大小类似母乳,易吸收。但使用时必须选用知名厂家的高质量产品,否则存在同源污染问题;
  3.7.2用酶制剂
  由于断奶仔猪内源酶激活受限,要提高日粮消化率,必须添加外源酶。因为酶是体内各种生化反应的催化剂,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都必须依赖酶的作用,具有活性的多种酶第一能有效地将饲料中一些分子多聚体分解成小片段营养物质,供其它消化酶进一步消化;第二破坏细胞壁,消除抗营养因子,改善消化机能,改变消化部位。日粮中的水溶性非淀粉多糖使食糜水份增加,粘度增大,排空速度减慢,促使后肠微生物发酵,降低养分利用率,外源酶添加能减小食糜粘度,使某些物质的消化场所由盲肠转移到小肠,提高消化吸收率,还能改善消化道内环境,如平衡内源酶的分泌,减少肠粘膜细胞的脱落,减少维持需要,降低肠道过敏度,减少腹泻;第三激活内源酶的分泌,提高消化酶浓度,加速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提高仔猪新陈代谢速度,降低腹泻率;
  3.7.3用谷氨酰胺
  谷氨酰胺被认为是一种条件必需氨基酸,是体内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营养免疫调节,具有免疫增强效应。谷氨酰胺在分解过程中作为一种必需的营养素,能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分解代谢,对炎症和感染做出最佳反应,同时谷氨酰胺能给肠黏膜上皮细胞提供必需的营养,促进肠黏膜上皮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改善肠黏膜屏障的结构和功能,阻止仔猪断奶所致的肠绒毛萎缩,腺窝加深,增加仔猪消化道吸收面积,提高消化能力,使肠道从高分泌状态转化为吸收状态,减少仔猪腹泻;
  3.7.4用酸化剂
  改变日粮酸碱性比较安全和有效的办法是使用酸化剂,酸化剂有无机酸、有机酸和复合酸化剂。有实验证明,断奶仔猪日粮用复合酸化剂较单一酸化剂好,添加适宜复合酸化剂能有效提高断奶仔猪血液的酸碱平衡能力、降低胃内容物的pH值、提高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等的活性,促进消化,提高日粮干物质和蛋白质的消化率,添加酸化剂还能促进断奶仔猪胃消化机能的提前成熟和降低仔猪料中的pH值和酸的结合力,同时酸化能提高胃肠内乳酸菌等有益菌的数量,降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梭菌等有害菌的比例,并能使断奶仔猪小肠隐窝深度变浅、后期小肠绒毛高度升高,仔猪表现腹泻减少、生长加快和饲料转化率改善;
  3.7.5用经过处理的植物蛋白
  3.7.5.1发酵豆粕
  发酵豆粕指利用有益微生物发酵低值豆粕,去除多种抗营养因子,同时产生微生物蛋白质,丰富并平衡豆粕中的蛋白质营养水平,最终改善豆粕的营养品质。发酵豆粕含益生素、酶制剂、肽等功能成分,具有极低抗原、零寡糖、植物细胞壁100%破解等特点,吸收利用良好,可解决断奶仔猪应激,控制营养性下痢,是一种可提供营养保健的特殊高蛋白产品3.7.5.2大豆浓缩蛋白
  该产品是以大豆为原料,经过粉碎、去皮、浸提、分离、洗涤、干燥等加工工艺,去除大豆中的油脂、低分子可溶性非蛋白组分(主要是可溶性糖、灰分、醇溶蛋白和各种气味物质等)后所得到的大豆深加工产品。加工后消除了寡聚糖类胀气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和皂甙等抗营养因子,营养素消化率有很大程度提高,用于仔猪日粮中可防止下痢。
  3.7.6用小肽
  近年来许多科学研究表明,小肽在营养代谢中占据重要地位,幼龄动物要获得最佳生产性能,必须在日粮中使用一定量的完整小肽,因为小肽能被动物胃肠道完整吸收,动物对小肽的吸收不仅具有速度快、耗能低、不易饱和等特点,而且可以消除游离氨基酸之间的吸收竟争。小肽对猪的营养主要体现在:促进蛋白质合成,提高猪体免疫力,以小肽形式供给蛋白质,可显著提高蛋白质利用率及菌体蛋白合成速度,增强抗病力;促进矿物质吸收,有资料报道,位于五元或六元环络合物中心的金属离子可通过小肠绒毛刷状缘,以小肽形式被吸收;避免不同氨基酸间吸收竟争,提高氨基酸利用率,断奶仔猪日粮添加小肽,可大幅度提高日粮消化率,降低腹泻率(王恬等2003).
  3.7.7用益生素
  益生素由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酵母菌组成,富含丰富的消化酶、大量的双歧因子和免疫活性物质,可合成泛酸、叶酸、B族维生素和未知生长因子(王桂瑛等2004).其主要功能有:
  3.7.7.1显著降低肠道中的大肠杆菌数,使肠道微生物重新形成更有利于动物体的微生态平衡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3.7.7.2抑制病原菌,有益菌可产生乳酸、挥发性脂肪酸和蛋白多肽类拮抗物质,降低肠道PH值,从而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并对致病性微生物产生拮抗作用,有助于动物特别是幼小动物营养物质的消化,尤其是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3.7.7.3具有营养消化作用,有益菌能产生多种消化酶,有助于肠道内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能降解某些果胶、羧甲基纤维素、多聚半乳糖醛酸等复杂植物性碳水化合物;
  3.7.7.4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芽孢杆菌能够促进肠道相关淋巴组织,有助于维持这些淋巴组织处于高度的“准备状态”,同时使免疫器官的发育增快,提高抗体水平,提高脾脏T、B淋巴细胞的比例,使T、B淋巴细胞数量增多,降低脾粘连细胞,提高动物体体液和细胞免疫水平;
  3.7.7.5提供营养物质,有益菌可以产生B族维生素、脂肪酸、氨基酸等,促进动物生长,提高机体抗病力;
  3.7.7.6形成生物屏障,有益菌可以黏附肠上皮细胞,形成生物膜,防止病原菌定位转移,促进消化道修复,防止肠道过敏性腹泻;
  3.7.7.7降低舍内氨气、臭味,改善养殖环境,降低发病率,改善仔猪腹泻。
  3.7.8用寡糖
  寡糖分普通寡糖和功能性寡糖。普通寡糖有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功能性寡糖有果寡糖、低聚木糖、大豆低聚糖、壳寡糖等。它们本身不能被机体消化吸收,但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寡糖作为非消化性低聚糖,是一种优于抗生素、具有益生素活性的新型饲料添加剂(石宝明等2004).在动物机体营养上的作用主要有:
  3.7.8.1作为机体肠道内有益寄生菌的营养基质,促进健康微生物菌群形成。寡糖由于其分子间结合位置及结合类型的特殊性,使它不被单胃动物自身分泌的消化酶吸收,它进入肠道后段可作为营养物质被肠道内固定的有益菌消化利用,使有益菌大量增生,同时寡糖产生的酸性物质可降低整个肠道的PH值,从而抑制有害菌群的生长,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3.7.8.2结合吸收外源性病原菌。许多病原菌的细胞表面含有键合碳水化合物的蛋白质,称为外源凝集素。它可与消化道细胞受体结合,使其附着在消化道粘膜表面,导致病原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后直接作用或产生毒素而导致病变。若选用合适的寡糖,使之与外原凝集素结合,破坏细胞的识别,使病原菌不能吸附到肠壁上,而是随寡糖通过肠道,不被内源酶分解,从而减少动物发病;
  3.7.8.3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提高动物免疫力。寡糖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是通过充当免疫刺激的辅助因子来发挥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应答能力,增加动物体液及细胞免疫能力。所以日粮添加少量寡糖,能改善动物机体的健康状态,提高机体抗病潜力,减少腹泻,增加生产性能(王亚军等1999).
  3.8治疗
  断奶仔猪腹泻,很少是单一原因引起,治疗用药必需考虑抗菌、抗病毒和补液。为减少抓捕和打针应激,应选用复合药物或长效药物,腹泻断奶仔猪死亡的原因是机体脱水,治疗时要通过口腔或腹腔补口服补液盐,维持机体电解质平衡,防止脱水。
  综上所述,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及机理复杂多面,解决办法必须多层面且具有针对性,以上对策缺一,都会诱发腹泻,应引起养殖者的高度重视。(作者:王春霞& &郭建来&&徐红蕊& &河南海润实业总公司 河南 郑州 450045)
来自于:畜牧人文库
  参考文献:
  [1]贺英,霍贵成。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及其对单胃动物的影响。饲料博览,):15-17
  [2]王恬,傅永明,吕俊龙,等。小肽营养素对奶仔猪生产性能及小肠发育的影响。畜牧与兽医,2003(6):4-7
  [3]王桂瑛,刘燕。益生素的研究及应用进展。饲料博览,2004,(6):4-6
  [4]石宝明,单安山。寡聚糖在饲料中的研究与应用。中国饲料,-23
  [5]王亚军,吴天星,戴贤君,等。果寡糖及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饲料工业,):21-23
  本文内容由 yisiyi 提供
刚表态过的朋友 ()
大豆产业协会副会长刘登高:中国大豆或再减刘永好:企业要“吃软饭”、“戴绿帽”、“国际扩张 中粮集团考虑上市青岛男子双汇火腿肠吃出头发索赔1万 厂家:断尾会引起猪尾巴的神经结构发生变化
江苏万瑞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青贮饲料是反刍动物重要的饲料来...
水质控制和水质管理是水产养殖过...
仔猪腹泻(下痢)是消化道功能紊乱...
俗话说:“未病先防,预防重于治...
嗨!您好:
欢迎来到 畜牧人网站。
我是论坛服务小精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皮下脂肪萎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