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有米其林餐厅吗急需的活动地址谁有啊?

来源:世界 责任编辑:黄洁敏
同一天发布
Nov 28th 2012 , 03:29PM
Nov 28th 2012 , 01:30PM
Nov 28th 2012 , 01:20PM
Nov 28th 2012 , 01:15PM
  每个人,都有过恶梦的经历吧,谁都不会因为一场恶梦而真的从此抗拒睡眠。而且,没有谁真正会对他人的恶梦感兴趣,耿耿于怀的,只能是自己。你这场恶梦,当个警钟就行了――莫言
Mar 24th 2015 , 02:19PM
Mar 11th 2015 , 06:02PM
Feb 6th 2015 , 11:16AM
Dec 9th 2014 , 05:22PM
Dec 8th 2014 , 01:45PM米其林:员工是公司的伙伴
&11:25 浏览:543次 来源:互联网&作者:佚名
&&关键字:米其林:员工是公司的伙伴&&其林&&米其&&伙伴 眼镜
热点直击:
  员工是什么?公司的资本、资源,还是成本?在米其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sp总监齐晓峰眼里,这些都不是。%26米其林把每个员工看作人的个体,尊重员工是我们信奉的价值观。在米其林,员工是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26   sp的含义是the strategic personnel,即战略人力资源</a。将员视为伙伴,米其林通过sp部门来完成。据齐晓峰介绍,与大部分公司不同,在米其林,hr部门被sp部门取代了。除了一般公司人力资源的日常事务外,这个部门掌握着未来三至十年米其林公司的发展方向、公司发展过程中对人的需求,从而主动寻找资源,配备公司未来的发展需要。同时,因为米其林提倡尊重人的文化,公司并不挖角,而是因地制宜,靠系统内部培养人员,满足每个员工的职业发展需要。  截至目前,米其林中国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全部都是依靠内部晋升走上今天的岗位,而公司的员工流失率也还不到市场平均水平的一半。   职业生涯经理是纽带   米其林中国是如何让员工与公司结为战略合作伙伴的?   每年九月米其林都会做第二年和未来三年的计划,一些大的投资计划每年也会回顾一次。我作为sp部门的代表会参加这些会议,参与决策的制定。   比如公司在中国的某个城市拓展生产能力,准备把米其林全球设备的生产程序安装到中国。我作为sp负责人会参与到项目当中,我会知道立项的时间、总投资数额、设备安装时间、应该生产什么样的轮胎、需要什么样的人、这些人控制什么规格的产品等等。我将这些信息告诉给职业生涯经理,要求他们清楚现在的员工里面谁最合适新项目的要求,这些人需要怎样的培训过程。公司会结合员工的现状安排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   职业生涯经理是怎样的职位?   职业生涯经理是sp部门的员工,他们分布在米其林全球分支的各个地方。   一个员工来到米其林公司,有两个人会对他的职业生涯发展产生很大影响,一个是他的直接主管,一个是他的职业生涯经理。每个员工,不论职位高低,在米其林都会有一位职业生涯经理跟踪他们的发展。基于他们对个人、职业、培训和工作机会的了解,职业生涯经理承担着在员工个人发展与公司业务需求间寻求最佳匹配的责任,可谓米其林人才系统的中枢环节。在米其林,每300个白领会有一位专职的职业生涯经理,每500个蓝领会有一位专职的职业生涯经理。   直接主管与员工之间是短期或者中期的关系,而职业生涯经理是长期的关系。米其林的招聘体系是为员终身的职业生涯准备的,所以职业生涯经理一直会陪伴着这名员工,并且他要了解员工三年、五年、十年以后的职业生涯梦想,根据公司未来业务发展需求,按照已有员工的期望和能力为他设计职业生涯路线。   米其林有一位员工刚到公司时是技术销售代表。经过与职业生涯经理的沟通以后,他接受了管理员工方面的培训,成为管理8到10人的区域销售经理,后来他又相继成为中国区销售代表培训部负责人、市场营销员、销代表经理等。这当中他去海外参加了米其林家庭融入活动,了解了米其林的家庭和公司历史。经过集团销售市场的综合培训,2007年年初他会成为公司中国区销售和市场方面的职业生涯经理。   职业生涯经理和直接主管对某个员工的想法如果有冲突怎么办?   员工的直接主管负责员工目前的职业培训,职业生涯经理为员工未来的职业发展负责。职业生涯经理和主管一起做岗位的后备人员的计划,哪个工作需要谁,为了未来的工作某人需要什么培训,职业生涯经理要跟主管商量:在目前的群体当中,哪个人可以替代目前的这个人?   另外,我们会充分考虑员工本身的想法。在米其林公司,没有任何一个主管拥有某个员工,员工是公司的签约者。如果职业生涯经理的意见是对的,员工表达的也是同样的期望值,即使主管觉得这个人干得很好,不希望他走,他也不会被强行留住,公司只会尊重员工的选择。   职业生涯经理都是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员工的呢?   新员工在加入米其林的前三年,我们要求职业生涯经理会跟他每年做一次面谈。三年之后,当经理对员工已经有很深的了解,我们要求他每两年必须跟员工谈一次。当然这个过程中如果公司或者员工有任何需求,经理要随时准备抽出时间和员工进行沟通。   另外,职业生涯经理会通过一些渠道进一步了解员工的工作,比如他们会密切关注每年员工的绩效管理结果;我们还有一个程序叫职业生涯发展回顾,简称pdr(periodic development review),部门经理和员工一起做未来的规划,分析他的强项和弱项等,这也是职业生涯经理要关注的;公司每年还有两次继任计划的安排,也是职业生涯经理和该员工的直接主管一起进行。   通过沟通,sp部门也会知道哪些人会有更大的潜力成为未来内部提升的首选,从而能够主动开发内部资源,适应公司发展要求,而不是被动的服务提供者。   不间断的培训是保障   我注意到米其林北京这个二层楼的办公室,一层全部是培训室。公司有没有考虑过培养成本的问题?   按照企业文化、产业不同,每家企业会有不同的用人方法。米其林是一个尊重员工的企业文化,我们对不会挖竞争对手的人,怕竞争对手的人来应聘公司公开招聘的岗位,我们也不会用。   至于培训成本的问题,市场上直接招聘成本也许更低,但市场招聘的人不一定能够胜任米其林的要求。技术含量的特殊性使得我们任职的一些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至少需要三年甚至六年的培养才能胜任,市场上没有完全符合米其林要求的人才的。无论对于员工还是公司来说,人才培训都是一种保障。   米其林这么重视培训,人才招聘的标准都有哪些?   首先招聘的时候,职业生涯经理会给他面试。他不仅要考虑到该应聘者目前的技能和将要从事岗位的匹配,还要考虑这个员工未来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潜力,他自己对人生未来发展的目标的设想,结合公司将来能否满足这一员工未来成长需求,然后才做出最终招聘的决定。   为了让他对米其林公司一百多年的企业文化充分了解,招聘进来以后,用人部门和培训部门会给他做两天的入职引导,介绍企业的历史、公司的价值观、人力资源政策等等,并引荐他的同事,让他对工作环境有所熟悉。如果是销售和市场部的新员工,还会有产品知识的介绍,会带领他拜访客户,跟相关的工作部门接触,他还会参加本岗位上岗之前的培训;如果是工厂员工,他要在了解到所有的生产程序后才可以开始工作。   为了让员工适应米其林的环境,公司有一个%26哥们系统%26。无论是生产部门还是办公室的每个新员工都会在相关部门找到一个%26哥们%26,在他工作第一个月内对他进行指导,帮助他熟悉公司。sp部门会给每个%26哥们%26一个预算,支持他们进行简单的活动,新员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会感到无助或者陌生。   能否介绍一下员工在米其林公司如何成长起来的?   举一个例子。一个普通的工程师进入米其林后先会参加半年的培训,培训之后会有大约三年的在职培训,这三年内他会对轮胎行业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之后他会面临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朝着更专业的方向发展,可以成为设备专家或者产品专家;另一个是从懂得技术知识向管理方面发展,可以做车间的技术主管,带领生产一线的团队,再下一步就会成为制造经理,这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   公司的发展渠道有很多,我们会充分考虑员工的潜力和公司的需要相匹配。我们前台的一位员工,现在已经成为财务部的会计。另外工厂的工人如果有潜力,会把他调出来培训做车间工程师。在米其林,培训为职业发展服务,培训是手段,职业生涯是目的。每个员工进入公司以后,公司会根据他的特点以及工种需求培训,每一年每个员工都有机会参加更多培训,这种培训是永远不间断的。   变革中见真情   米其林视员工为伙伴,公司变革时这种情谊是否依然存在?   当然。重要的是公司的文化和员工的价值观有认同度,即使公司发生变革,大家也都会理解。   比如说北京目前是中国区销售及市场总部,但一些服务性部门都在上海,沟通上有些不便的地方。于是我们决定将一些部门搬到北京,让职业生涯经理们与受到影响的员工沟通,跟他们说清原因,问他们是否愿意随部门一起搬家,根据情况对人员做重新的调整和安排。   外部环境总在不断变化,我们的原则是要在非常透明的环境下跟大家说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变化,怎样做以及可能的结果。伙伴关系的维系需要一个坦诚的氛围。   米其林曾经与国内企业进行过并购重组,而且照单全收了另一家企业的员工。公司如何解决并购中企业文化融合的问题的?在这个过程中,被并购公司员工是否也被看作%26伙伴%26呢?   并购中最重要的是价值观的融合,挑战很大。米其林在上海的新公司建立以后,95%的中方员工中,约有90%来自原来的国有企业。   我们的观念是给所有人一个机会。刚开始的时候,有的员工有抵触情绪,对新公司没有信任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急于在新公司中实施职业生涯管理系统,也没有实施阶段性职业发展流程评估和年度评估。   为了消除员工的抵触情绪,新公司给管理人员提供了很多培训机会,让他们用足够的时间理解米其林的文化。我们将技术人员送去海外,让他们看米其林最先进的工厂是什么样子的。这些人回来以后就像点点星火,把所见所闻传递给新公司里的其他人。我们引进了很多外方专家,把尊重员工和客户的理念带给员工。   除了价值观的沟通外,交流中更多的是一种工作方式的影响。米其林有自己的
【】 【发表评论】
的新闻·····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米其林:员工是公司的伙伴 没有任何评论
&·&&·&&·&&·&&·&&·&&·&&·&&·&&·&
··············
··············
··············
··············在米其林的日子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没想好文章的题目,也许是因为自己不知道要说什么,或是因为自己要说的太多。其实,我只是想在即将离开公司的时候把自己的心情记下来。从2007年10月到今天,时间走过了两年零六个月。这段日子对我来说是难忘的,我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的工作,从一个一个的项目中学习着如何做好媒体公关,也学习着如何对待身边的同事,领导,和朋友。按照计划,米其林北京的办公室将使用到日,之后将迁至上海市的新办公地址。
2007年10月,在考虑了很久之后,我决定离开宝马,加入米其林中国公关部,继续自己在汽车行业的脚步。在整车和零部件之间,我选择了后者。在大团队和小团队之间,我同样选择了后者。在自己职业生涯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希望得到更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换取更多的经验。我加入米其林的另一个原因是这里的工作环境。团队的氛围能给人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同时,部门之间也有着不错的配合。
比起整车,汽车零部件在宣传上有着自己的特色,在刚来到公司的时候,自己也不清楚该如何开展工作,而且在专业知识方面也有着很大的欠缺,轮胎大家都知道,可是要想跟别人就轮胎这个话题聊上一会,还真是需要好好的学习专业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如何能跟一个普通消费者把轮胎这种看似毫无技术含量的东西讲明白,讲生动。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我参加了公司安排的所有技术培训,希望能够尽可能快的了解这个黑乎乎,圆乎乎,散发着橡胶味的东西。而且,在与媒体打交道的过程中我还发现,轮胎作为零部件并不像整车那样受到媒体的关注,但是凡事既有利,又有弊。毕竟有的时候没有太多的媒体关注也是一种好事,产品,甚至品牌出现媒体危机的可能性也比整车行业小得多。
同事对待我很好,都很宽容。我还记得最初到公司被安排做米其林卡客车轮胎产品线的媒体宣传,当时的品牌经理梁首军给了我很多帮助,不仅为我介绍产品和市场,还花时间为我介绍团队的情况和之前的一些组织媒体活动的经验。应该说,当时的我是摸着石头过河。除此之外,我的领导jason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在他的帮助下,我的文字能力有了不小的提高,还记得在公司写第一篇新闻稿,因为对市场的不了解,文章在内容和结构方面有着很多问题,他不光给了我修改的意见,还借机会谈了很多他在写作方面的心得和经验。直到现在,我还保留着那篇他改过的草稿,在写东西的时候经常会拿出来看看。
有人跟我讲,公司不鼓励员工加班。这点上我深有体会。在刚到公司的时候,我经常需要在下班后多读一些东西,拓展自己的知识。每天下午6点整,会准时听到办公室里电脑关机,拉抽屉,锁抽屉的声音。几乎同一时间,你会看到办公室另一侧同事们下班轻松的步伐。
2008年一年,我一直都在做卡客车轮胎的媒体宣传工作。面对的媒体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商用车行业媒体,数量不多,全国一共也就十来家,每次做活动大家总能见面,慢慢的我们都成了彼此熟悉的面孔。卡客车的媒体活动数量不少,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但是从活动的规模上来说并不大。我有时候会想自己做这样的活动能不能积累经验,能不能在以后的工作上帮到自己。后来我明白了,不论活动大小,只要是自己用心的去准备,细心的去安排就总能学到东西,有所收获。
在那些活动上,我写了第一篇新闻稿,第一篇讲话稿,第一次担当了主持人,翻译。2008年5月,我第一次带媒体出国参观米其林在克莱蒙.费朗的总部,自己也有机会近距离了解米其林的文化,有幸,我们见到了全球负责卡客车轮胎市场的总裁,并采访了他。当时,国内正沉浸在汶川地震的悲伤里,现在我还清楚的记得,我们随行的所有人在巴黎街头手拉手,为地震中遇难的人默哀。
随着项目越来越多,我对业务部门以及他们的需求也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我和同事的配合越来越顺利,大家之间有了很好的信任,我觉得这是一种成就,是一种动力,我真心地感谢他们对我的信任和对我工作的支持。
2009年,我的工作有所调整,被安排负责轿车轮胎的媒体宣传工作。平时主要的工作包括媒体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媒体合作的计划和执行,还有就是新产品上市的媒体发布会。轿车轮胎和卡客车轮胎在宣传上有一些不同。前者属于b2c,后者属于b2b。相比较而言,轿车轮胎的业务更依赖于通过媒体对消费者及市场进行沟通,引导和教育。米其林在中国十分重视替换轮胎的市场,因此媒体宣传对消费者的购买选择会起到十分直接的影响。从媒体数量来讲,轿车轮胎宣传需要了解和沟通的媒体比卡客车要多很多,除了全国汽车类型的媒体外,还包括商业类新闻媒体,各大城市都市报,以及北京上海等地的生活时尚类媒体。
因为之前工作的原因,我对乘用车领域的媒体环境和特点有着更多的了解,除了日常工作之外,我有选择的跟几家有影响力的媒体进行了合作,其中包括汽车杂志,也包括城市都市报纸。这种合作的特点在于我们可以一改媒体直接对产品评价的传统形式,取而代之的是邀请读者参与米其林产品的体验活动,将轮胎真正的安装到读者自己的爱车上,让他们在每日的驾驶中去感受产品的特点以及由此带来的在驾乘质量上的提高。之后,按照约定,我们会将这种消费者的体验报告先由编辑加工,之后以专栏的形式发表在媒体上。有一点我和媒体的朋友们想法一样,就是读者对产品发表的看法在消费者当中拥有更高的可信性和影响力。这一点可以使媒体报道具有更好的效果,媒体自身也从读者中得到更多的支持。
除此之外,在2009年我做了几个比较重要的项目,学会了不少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5月份,米其林一款面向于高端舒适型轿车的轮胎上市,从3月开始选择公关公司,敲定活动方案到后期活动的组织以及五月杭州活动现场的安排我都一直参与其中。在这个过程中,我提高了时间的计划性和管理能力,提高了成本控制和讨价还价的能力,项目涉及到的公司内外部的人很多,因此工作中也学到了该如何配合他人,又该如何赢得他人的支持。此外,我还理解到,项目中大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部门,各岗位都不可能完全独立的去完成工作,需要的是互相配合的精神和相互协作的意愿。五月份,通过大家充分的准备,项目顺利完成,全国媒体齐聚杭州,感受了米其林新产品的魅力。作为公关部门衡量项目回报的一个指标,此次产品发布活动的媒体报道的广告价值创下了历史的新高。当时还记得我们部门的老大说等到广告价值超过10个million时候要开香槟庆祝。我很欣慰这个项目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取得了成功,同时我也发自内心的感谢领导给予自己的支持和充分的信任。这些都让自己找到了更多的信心和动力。&
这个项目结束不久,传播部又跟公关公司共同策划了米其林“为了明天,绿化你的旅程”儿童环保课堂全国巡讲活动。从2009年9月到2010年1月,我们把环保课堂带进了全国10个城市的小学校里,来自于全国的知名儿童环保教育专家让孩子们懂得了环保的重要性和他们自身可以担当的环保责任。活动中,米其林作为资金的提供方和活动的组织方没有进行过多的商业宣传,出现在孩子们和记者面前的仅仅是那个可爱的必比登轮胎人形象。
这个项目因为是路演,时间上对项目组的挑战很大,虽然说在每个地方活动的基本形式都一样,但还是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困难,每所学校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的时候我们甚至找不到合适的教室或者集体合影的地点。学校作为活动的参与方也经常有各种各样的要求,不过大都可以理解。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这样的活动,虽说环保是主题,但还是涉嫌商业用途。学校一般不跟企业直接搞这样的东西,这时候作为活动的推动方,企业需要跟具有教育背景且权威的机构合作,来打通这些关系。这个项目我们的合作伙伴-中华环保基金会就是隶属于国家环保部下面的一家具有全国教育背景的机构。全国各个地区的环保宣传教育中心在这次活动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争取到了很多学校的支持与配合。
如果说人生需要丰富多彩的话,我想这次公司组织的环保活动就很好的丰富我的人生经历。对于一个主要负责产品,技术的公关人员来说,能够参与到这样一个环保活动中是一件令人幸福的事情。都是花时间,花精力做项目,我在这个项目中收获到的跟以往任何项目都不同,除了媒体报道之外,我收获的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感,一种在为环保和儿童教育努力后带来的快乐。毕竟,我曾经做过一名教师,面对孩子们天真,无知的面容和他们表现出的求知欲我的内心有着强烈的触动。除了为媒体带去精彩的活动,为公司带去高品质的报道,为领导带去满意的结果,自己能够创造的附加价值好像并不多,而这次儿童环保活动就有着更多的价值,因为我们的努力为他们带去了环保的知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热爱环境的种子。说这话的时候我真的不是在忽悠,虽然听起来有点像为企业做宣传。
2009年7月,公司正式向北京的员工们沟通了搬家到上海的消息。在那一刻,我还没有想清楚自己面对这样的变化要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从事业的角度上看,我也许应该继续留在公司,到上海去工作,经过两年多的积累,也许这意味这更多的空间和机会。而且,目前的工作的环境和工作氛围我都比较习惯,这种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平衡也是我一直看重的。我不求一时轰轰烈烈的事业,只追求一种生活状态上的平和,也许这说明我没有强烈的事业心。
这么大的变化,我需要和家人商量,结果是我爱人,我母亲,我姥姥,这三个我生活中格外重要的人都认为我可以在北京继续自己的事业,去上海可能在生活上会遇到一些问题,当然我知道,他们这样的想法源自于他们对我的关心,可能还有对我自理能力的担心。
别人可以帮助自己分析,但是不能代替自己做出选择,更不能代替自己面对选择之后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我最终选择留在北京,暂时终止与米其林的劳动关系。对我来说,我选择留在家人身边,也许此时此刻的我还不能接受离开家人独自生活,也许永远也不能接受。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尽相同,我的经历让我懂得家庭对一个人的重要,家人的幸福和健康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可以放下一份工作,但是我放不下照顾家人的角色,换句话讲,这也许是我生活的一个理由。
留下意味着选择家庭,但不意味着不继续自己的事业。对于公关,我还有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对于汽车,我还有着发自内心的兴趣。有了这两点我认为就足够了,接下来的就是需要量体裁衣,把握机会,为自己再选择下一份工作,也许是做好准备,等待下个机会选择自己,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一直认为找工作是一种缘分,既是缘分就需要两厢情愿。你在选择他,他也在选择你。职场上也不是没有向左走,向右走的事情发生。我只希望自己能有好运。
公司在2009年末就已经得到员工的反馈。我的选择部门很早就已经知道了,在合同到期之前,我还有半年的时间。面对这半年的工作,我希望能像以前一样兢兢业业的干好。但是,对于公司我没有太高的期望。面试新的员工,做出新的人事调整将是公司接下来重点考虑的事情。新的一年我会负责什么工作,做什么项目,有什么培训,这些在每年年初自己都会关心的话题在2010年似乎不那么急需被回答。毕竟我在做满半年之后将会离开公司,在这个阶段如何培养这名员工应该不是公司首要考虑的事情。
从务实的角度来说,公司只需考虑如何处理好员工离职的事宜。但是在我们部门,我却感到了很多的不同。从我在去年7月份做出不去上海的选择之后,部门仍然安排我负责了一些比较重要的项目。其中包括今年2月份中国汽车媒体参加总部在西班牙举办的新产品发布会,还有之后5月份这个产品在国内的发布及试乘试驾活动。对于我而言,这些项目是很好的机会,即帮助我拓宽了眼界,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任何一个项目都是一个挑战,都需要人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这同时又是一个机会,一个锻炼自己,为未来更重要的岗位准备自己的机会。我很庆幸自己能在即将离开公司的时候得到这样的机会,更感谢领导对自己的关心与支持。
米其林 PILOT SPORT 3
2月初,在经过充分的准备之后,由10名汽车媒体代表组成的中国记者团出发前往了法国巴黎,后乘坐由总部特别安排的商务包机前往位于西班牙南部的阿尔梅里亚(ALMERIA)。
那里拥有米其林在欧洲的一个重要测试中心,全年负责米其林轿车轮胎和工程车轮胎的测试与研发。这个地方紧邻地中海,气候舒适,十分适合度假。有趣的是,这个地方全年平均降雨只有三天,而在我们出席活动的两天里却赶上了大雨,无奈所有轮胎的干地测试也都只有在湿地进行了。
虽然天气条件不是很好,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到整个新产品体验活动的顺利进行,工作人员的组织十分专业,不同测试项目设计的十分合理,记者在活动中有十分充足的试驾时间,通过与工程师的交流,每个人对新产品的特性有了很好的理解。
在参加完西班牙的活动之后,我们一行13人又乘包机回到了巴黎,在那里我们又逗留了两天,一起在巴黎这座浪漫的城市里观光游览。在距离春节还有一两天的时候,我们搭乘法航回到了北京。接下来就是过大年了。
米其林在欧洲还有另外一个测试中心,位于法国中部拉都(LADOUX),2008年我曾陪同一些商用车媒体到那里参观,了解米其林商用车轮胎的产品开发理念和测试流程。加上这次西班牙的活动,我有幸去过了米其林在欧洲的两大测试中心,这些活动加深了我对米其林的了解,同时拓展了在工作方面的眼界,有了很多向他人学习的机会。
媒体海外活动结束之后,公司开始筹备新产品在国内的上市,作为媒体宣传的负责人,我开始了新的项目,跟之前海外活动相比,产品在国内的上市涉及的方面更多,涉及的人员更多,规模大。从三月份开始,我们着手制定媒体宣传的整个方案,对于产品在上市前,上市中,和上市后的不同阶段都设计了十分可行的媒体宣传手段。项目在方案制定和执行阶段的复杂程度超出了公司内部的能力范围,作为米其林的御用公关公司,罗德的同事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在方案的设计上给出了一些很好的想法,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也给予了很重要的支持。因此,我很感谢他们。
5月10日,在飞机晚点三个小时后,我来到珠海,天上下着小雨。5月11日,接待第一组媒体,晚上召开新闻发布会,5月12日,天气晴朗,我们同媒体一起在珠海赛车场感受着米其林新一代运动轮胎带来的激情。下午回到酒店,接待第二组媒体,晚上照旧进行发布会,整个过程还算顺利。第二天,我们同样又来到了赛车场,在进行完媒体试驾活动后结束了此次活动。在珠海,有很多媒体朋友听说我即将离开公司都很关心,问我接下来的去向,希望能继续保持联系,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他们中的有些人不仅是我工作中的伙伴,也是生活里的朋友。
按照安排,在赛道活动结束后,我要跟媒体一同乘大巴前往机场,搭乘航班回家,在那时,我要跟同事告别。午饭后,我和广州的同事还有领导依旧像往常一样照顾媒体,似乎没有任何要告别的样子。也许大家都在有意的避开这个话题,直到要上大巴的那一刻,我先和广州的同事互道珍重,那时,我看到她的眼圈红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也让我感到心里酸酸的,我拍了拍她的肩膀,劝她不要哭,其实我的心里跟她一样,眼泪也在眼眶里。看到这,领导走过来,说要送我上车,他没有说太多,只是感谢我为这个项目的努力,希望能找到工作,保持联系。我点点头,情绪有点激动,我们彼此拥抱表示告别,我感觉自己的眼眶里充满了眼泪,因为当时的环境,我还是控制着自己的情绪,我向他们挥了挥手,跳上了大巴。我看着他们两个上了另外一辆车,之后车马上开走了。我坐在车里,过了很久心情才又平静下来。就这样,在工作的环境下,我跟同事告别了,也告别了工作两年半的公司。这一切来得是这么快,这么的让人措手不及。
祝愿传播部的每位同事都拥有更辉煌的事业,更加精彩的生活,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与信任。相见既是有缘,我感谢这段缘分,祝愿友谊长存。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有米其林餐厅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