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老年人补品有哪些的生活现状,最好采用以下哪些调查方法

固镇调查: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存状况-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空巢,老人,生存,状况-中安在线-教育
 当前位置:
固镇调查: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存状况
日16时56分
  ――基于安徽省固镇县三村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从而产生了大量的空巢老人。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存状况进行了客观的描叙和评价,并提出了相对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 空巢老人 生存状况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力度也越来越大,人口城镇化步伐逐步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是农民工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打工者数量还在以每年超过500万人的速度向前推进,其中70%以上是男性一方外出。
  农村年轻人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和土地,跨省流动越来越多,并且,他们离开父母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时空距离的增大,使得子女外迁的农村老人成为空巢老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有65岁及其以上老年空巢家庭1561.64万户,占65岁及其以上有老年人家庭户的22.83%;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2339.73万人,占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26.51%。其中,老年空巢家庭户1117.90万户,占老年空巢家庭户总数的71.58%,农村空巢家庭老人1632.90万人,占空巢老人的69.79%。
  2006年下半年以来,媒体上流行的说法是,农村“留守老人”大约为1800万人。与城市空巢老人相比,农村空巢老人由于其经济水平的低下和社会保障的缺乏更具有脆弱性。在人口老龄化和社会转型的双重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诸多问题日益凸现。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大量农民的生活,也会影响整个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正日益成为“社会结构中的公众议题”,而非“环境中个人的困扰” 。因此,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存状况如何?又如何改善这些空巢老人的生存状况就成为笔者的调研议题。
  一、调查地点与研究方法
  固镇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北平原南端,北顾徐州,南临蚌埠,自北向南有沱河、浍河、解河、北淝河四条河流,京沪铁路纵贯南北,公路、水路四通八达,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楚汉相争在这里决战,垓下古战场依稀可辨,演出了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的悲剧。1965年划宿县、灵壁、五河、怀远四县的边缘交界部分建县,现辖18个乡镇,404个行政村,面积1450平方公里,耕地113万亩,总人口62.52万,其中农业人口55.28万,农民人均占地近1.82亩,居全省之首,素有“淮北粮仓”之美誉。笔者在固镇县选择了三个经济水平不同的村子,即Y村、N村和D村。Y村离县城最远,经济发展水平也是三村中最差的。村中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劳动力很多,Y村村长认为外出打工的占全村劳动力的90%左右。N村处于固镇的西南方,离县城只有不到10公里的路程。很多村民经常种点蔬菜拿到城里去卖,也会利用农闲,去城里打点短工,白天出去,晚上回来。N村出外长时间打工的人并不很多,在三村中居中。D村属于城关镇,当然离县城中心最近。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D村比其他的村更有优势。村民除了种地以外,还可以从事各种副业,有在化肥厂做生产的、做搬运工的、开小三轮的等。同时,征地较多,很多村民手中也有点征地补偿金。D村收入来源多样化,相比较Y村和N村来说是最富有的,同时也是外出打工人数最少的。
  笔者主要使用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是一种“相对于‘量化研究’的归类” ,即是“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型访谈、参与型和非参与型观察、文献分析、个案调查等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分析方式以归纳法为主,在当时当地收集第一手资料,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他们行为的意义和对事物的看法,然后在这一基础上建立假设和理论,通过证伪法和相关检验等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检验;研究者本人是主要的研究工具,其个人背景以及和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必须加以考虑;研究过程是研究结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必须详细加以记载和报道。”在调查过程中,在具体的收集资料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了参与观察法、深度访谈法。1.深度访谈法。在与访谈对象的关系建立并确定深度访谈的对象后,采取了半结构式的访谈方法。在三村共有20个访谈对象,笔者在Y村访谈了8位空巢老人,在N村对9个空巢老人做了访谈。由于青壮年外出打工并不多,因此D村的空巢老人很少,所以只对3位空巢老人做了访谈。由于质性研究强调与访谈对象在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情景下的对话会受到双方对问题理解的主观限制,因此对于一些需要在意义层面拓展的问题,以及访谈内容不清楚的地方,笔者对2个访谈对象做过回访。2.参与观察法。在Y村是入户调查,自然也使用了参与观察法,观察空巢老人的居住环境等。在N村调查时,主要是站在村中心的马路上,进行偶遇抽样,所以根本无法进入调查对象的生活环境。在D村空巢老人很少,而且居住得特别散,所以对村里3位空巢老人的访谈都是由村主任事先安排好在村委会的办公室完成访谈,也没有入户调查。
  二、调查发现及结论
  1.农村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
  (1)性别。调查的空巢老人中有13名男性,占总调查人数的65%。有7名女性,占35%。
  (2)年龄分布。调查的20个空巢老人中,年纪最小是60岁,最大的是84岁,平均年龄为69.35岁;60―75岁的15个,75岁以上的高龄空巢老人是5个。
  (3)文化程度。调查访问的20个空巢老人中,没读过书的有11人,小学文化程度有3个,初中文化程度的有4个,念过私塾的有2个。
  2.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
  生存状况指维系人的生命所具备的条件,它是衡量人的生活质量的主要标准,包括健康状况、物质条件、精神需求等方面。本文主要从劳动和经济负担、生活和疾病照顾以及情感寄托三方面来反映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存状况。
  (1)劳动和经济负担较重。
  儿女外出打工,空巢老人成了家里的顶梁柱。靠打工“致富”的子女并没有提供给父母充足的经济支持以至于大部分老人还要靠劳动来维持生计。许多农村空巢老人只要还有劳动能力,就还是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来养活自己。虽然外出务工的收入高于种地收入,外出务工的子女对老人的经济支持却往往很有限。很多外出务工子女打工所得的收入仅够维持自己的生活,有的甚至连自己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在访谈的20位空巢老人中只有两个高龄老人是完全依赖子女支持,其他的都是继续从事劳动,按一个老人的说法就是:“等实在动不了了,俺就靠他们(儿女)。”
  个案10:陈某,81岁,男,没有读过书,老伴几年前就去世了。现有3个闺女和1个儿子。大闺女已经出嫁,“家庭条件还可以,但是比较馊(小气)。”大闺女一年回来几次,但一年平均下来可能只就给老人60-70块钱。老人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来自于二闺女。二闺女在许县(固镇县邻近的一个县)教高中,只要学校放假就会来看望老人,一提到二闺女,老人流露出自豪的神情。二闺女每次来从来没有空着手来看望,总是会买一些食品、肉类、衣服等,过年也会给一些现金。据老人推算,二闺女一年要在老人身上花费800-1000元左右。三闺女的儿子和媳妇都在深圳打工,所以也过去帮助照顾孙子,有几年没有回来了。逢年过节也会寄300-400块钱给老人。老人在经济来源上主要依赖于三个女儿。老人原来有2个儿子,大儿子因病去世,小儿子住在另外一个自然村。小儿子经常利用农闲时候去县城打短工。虽然离得近,但一年到头很难得过来看老人,都是老人等到弹尽粮绝时去找儿子要粮食吃。邻居们说:“他儿子害怕老人找他要钱,所以干脆就不见面。”
  个案11:张某,女,84岁,没读过书,老伴在10多年前就去世了。老人祖籍是山东的,后逃荒到安徽固镇,经人介绍,与N村的一个村民结为夫妇。老人只有一个儿子,儿子和媳妇都在浙江义乌回收垃圾,把四个孩子都带在身边。在老家也就只有老人一个人孤单在家。种不了地就把地转给别人了,一年下来别人也就随便给点粮食。吃菜、看病等消费全靠儿子一年寄300-400块钱。老人的生活非常清苦,在儿子没有回来给老人置备时,家里除了盐以外没有油、酱、醋等其它的烹饪配料。长期是吃点馍,再吃几口腌白菜。由于腿脚不方便,有时连馍都吃不上。
  另外,空巢老人还要负责全家人的农业劳动,因为主要劳动力都去了城市,这样农活的大部分又落在了不能算作劳动力或只能算作半个劳动力的老人身上,加重了老人的劳动强度。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土地转租还远没有成为普遍现象,土地流转市场也很不完善,土地流转主要都是自发的且没有土地租金。子女外出打工也没有通过促进土地流转来减轻家庭耕种面积,空巢老人不得不用较多的时间来从事生产劳动和家务。而且,不少外出打工的子女将孩子交给父母照看,孙辈日常生活花费的负担也自然落到了老人肩上。这也是目前比较普遍的年轻一代“啃老”现象的突出表现。留守儿童不仅增加了老人的生活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经济负担。
  个案1:刘某,男,65岁,小学三年级文化,现在与老伴、以及小儿子的孩子在一起生活。有3个儿子,三个儿子都在外打工,大儿子在杭州,小儿子在苏州打工。小儿子的孩子跟着他过日子,小孙子读小学一年级,小儿子每年会邮寄2000多快钱给他,当然,这钱主要是给自己孩子读书、吃零食、买衣服等之用。虽说老人不需额外负担小孩的各种费用,但小孙子吃喝拉撒都需要老人照料,而且“特别能缠人,每天不是要跟着俺,就是要跟着她奶奶,做事都不方便。”其它两个儿子基本上也不给老人钱,几个儿子出外打工后,家里的土地就是老俩口种,总共种了11.4亩地。
  个案8:刘某,63岁,没读过书。有2个儿子和2个女儿。大儿子和媳妇在固镇县城打工,并在县城租了房子,把孩子放在村里由老人照顾。老人不仅要照顾4岁多的小孙子还要耕种10多亩地。不过,大儿子经常回来可以帮助老人料理土地,儿女们走后给老人留下了12亩地,老人的劳动负担很重。小儿子远在福建打工,还没结婚,挣的钱只够自己花,一直没有给老人寄过钱。儿子们没有出钱给老人养老,老人就通过辛苦耕种这12亩地来维持生活。
  (2)生活与疾病照料缺乏。
  我国农村大多数老人一直是由家庭提供其养老保障的,而子女外出的必然结果是老人需要照料时子女的缺位。农村留守老人健康状况较差,劳动负担重。在留守老人的照料中,无人照料或者无配偶照料占相当比重。空巢家庭老人一旦患病,则既没有儿女在身边照顾生活起居,也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请保姆进行日常生活的照料。与此同时,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能获得相对稳定的经济支持以化解疾病风险和恢复身体健康。因此,空巢老人都面临着各种老年病的威胁,他们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受到极大影响。孤身老人在家中暴病却无人救助的情况,在三村中也是时有发生。
  个案10:陈某,81岁,男,没有读过书,老伴几年前就去世了。现有3个闺女和1个儿子。老人原来有2个儿子,大儿子因病去世,小儿子住在另外一个自然村。小儿子经常利用农闲时候去县城打短工。老人身体并不太好,无法依靠儿子照顾,主要依赖左右邻居时不时地照顾。但一旦邻居不来,老人只能自己照顾自己。有一次突发急病,老人躺在床上,无法动弹,一直呼救,但没人听见。老人过一小阵子就大声呼救,后来,邻居到院子里上厕所,听见了老人的喊声,就马上叫人老人送到医院。老人的二闺女请假来照顾老人,儿子和媳妇很少过来。老人要不是邻居发现了,不然就可能死在家里而无人知道。
  个案11:张某长期一个人在家,无人照顾。前段时间正碰上下大雪,老人在离大门不远的厨房烧水时,一不小心滑了一跤,把右腿摔伤,躺在雪地里无法动弹,老人不断呼救。由于雪下得很大,外面行人很少,根本没人听见救命。后来一个住在老人家旁边的村会计刚好路过,听见了老人的喊声,连忙找了几个人把老人送到村中诊所。到发现为止,老人已在雪地里躺了近两个小时,身上有了一层厚厚的积雪。村干部打电话把其儿子叫了回来,等儿子回来时,老人基本上又能生活自理了。儿子把所欠的医药费付清后,又回了浙江。在老人摔伤的十多天中,村干部和邻居有时候过来照料一下,但不可能每天都来,老人就有时两天都没吃上饭。乡村医生都是上门提供服务,帮老人吊水。医生也不能常时间守在老人身边,每次吊完水后,都是老人自己把针管拔掉。老人回想起摔伤的那段日子,不寒而栗。
  邻居在老人照料中帮助有限。不可能像家人一样与其吃住在一起,能够及时发现老人的需求,邻居的帮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基层组织对空巢老人帮助照料乏力。只有个案11中的张某得到过村会计陈某的帮助,而且老人受伤就是陈某发现并把其送到诊所的。陈某时不时地会到老人家里看看,老人要借钱或者做重活就去找他。
  笔者:您儿子不在您身边,当您需要帮助时,谁能帮您?
  张某:俺就找村干部。
  笔者:村干部能帮您吗?
  张某(笑):俺就找他(老人用手指着陪我访谈的村会计陈某)。
  后来才知道张某与陈某还是五服之内的亲戚。如果撇开亲戚这层关系,那么村干部对空巢老人的照顾是很缺乏的。其他的空巢老人没有提及过曾得到过村干部的帮助。
  另外,妇女传统上是农村老人的主要照料者。在那些男性劳动力大量外出的村里,养老重担进一步落在了妇女,尤其是中年妇女的肩上。她们不仅要参加社会生产活动,而且要承担抚养下一代和照顾老人的双重重担,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奔忙,她们很难给予老人细致入微的照料。并且,调查发现,外出民工的性别差异正在缩小。一个村干部介绍:“原来很多留守妇女在家,现在很多趁年轻也跑到外面打工去了。打工来钱快。”近年来,妇女的就业机会迅速增加了,外流成为农村妇女脱离农业生产部门的一个主渠道。由于妇女在传统上是老年人的照料者,在那些青年和中年妇女大量外流的村里,必然导致家庭养老中传统照料者结构的再安排。
  (3)子女外出导致空巢老人的孤独感增强。
  子女是农村老人精神上的最大慰藉,而子女外出在精神上对老人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很多外出务工者与老人的联系不够,这很容易引起老人的孤独感。陈某(个案2)家里没有电话,要是儿子不回来,老人无法跟儿子联系,“儿子虽然并不很孝顺,但还是很想念他们,想也没用。”老人很想与儿子通通电话,但条件并不允许。
  个案3:王某,女,68岁,没读过书。有6个女儿和1个儿子。儿子37岁那年,因为喝酒过度而死亡,老人一提这个唯一的儿子就很伤心。儿子死后,媳妇由于年轻,很快就改嫁了。儿子留下三个孩子,孩子要念初中,所以都要到县城里去读书。为了照顾三个孙子女,老伴就独身在县城租了房子,照料三个孩子的起居。周末带着孩子回乡下,随便干农活。媳妇改嫁后并没有带走一个孩子,但是孩子们的花费,她会承担一部分,据老人推算,可能也就是一半,原因是“后嫁的这个男人不太好。”那么还有一半的费用都是由两位老人支付的。老人在村里开了一家小卖部,卖点小东西。在访谈时,小卖部的电话响了,老人去接电话时,村民告诉笔者有可能是她女儿。果然,是她三女儿,三女儿就在南京打工,本来打算今年回家过年的,但由于暴风雪的原因,三女儿无法回家,女儿打电话回来主要是告诉老人,自己不能回家过年了。女儿与老人说了几句话就匆忙挂掉了电话。老人本来满心喜欢等待女儿回来过年,听说不能回来了,一脸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6个女儿要么出嫁了,要么就在外打工,一年到头难得回家一趟,女儿们也是一个多月来次电话,电话是女儿凑钱给老人买的。老人用电话专门是接听,从来不打出去,老人说:“有时很想和她们拉拉(聊天),但电话费太贵了,我只能接。想和女儿多拉拉,但她们也得花钱,又要花时间。所以没事,她们也并不打电话来。”村里人有时会聚在小卖部聊天,老人从来不会因为人多影响生意而不高兴,反而,这个时候很高兴。众人在一起聊天可以暂时忘记孤独。
  农村“空巢老人”的物质生活条件比城市“空巢老人”犹有不及。许多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老年病,但拮据的经济状况使他们多数都在强忍病痛的折磨,甚至根本无暇顾及精神上的孤独与落寞。在农村,大部分老人对人生不再有什么计划,从自己干不动的那一天起,便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许多在生命边缘挣扎的老人精神上的需要似乎被淡化了,他们最迫切需要的是解决吃的问题以及健康问题。然而,就在这些物质需求的掩盖之下,农村老人同样也期待着与家人一起享受夕阳的时光,期待着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期待着社会的关怀和关注。年轻有文化的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老人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再加之农活多家务忙,也没有时间开展文化娱乐活动,除了聊天、看电视、赶场外,也就没有别的消遣办法了。在调查中发现,老人看电视的并不多。大部分空巢老人家里有电视,但并没有多大的使用率。陈某(个案2)有一台老式电视,是很多年前女儿给买的,老人晚上也并不看电视,“电费太贵,电视看不起。”天黑了就早早的睡觉了。老人闲着没事就去马路旁站站,凑凑热闹。空巢老人的最大消遣方式就是拉呱(聊天)。20个老人中只有2个老人平时会看书报杂志,这种娱乐方式不仅需要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而且也需要闲暇和经济收入。几乎没有人参加过村里组织的老年活动,村里也没有组织过类似的活动。调查中发现三个村庄都没有文化娱乐活动设施,几乎所有的村委会都没有考虑到老年人有这方面的需求。
  通过访谈,笔者得出几个结论:1.子女外出打工增加了空巢老人的劳动负担和生活负担;2.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缺乏保障。在有劳动能力时依靠自己养老,而没有劳动能力时,要依附于子女,养老状况就要取决于子女的经济条件和孝心程度。因此,老人的经济保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要使空巢老人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建立;3.亲友网络和农村基层组织对空巢老人的照料并不能到位,子女外出使得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缺位。老伴尚在的,可以相互照顾,但独身一人生活的空巢老人只能依赖自己;4.空巢老人的精神世界空虚,娱乐形式单一,如何解决空巢老人的情感需求是仅次于经济和照顾的又一重大难题。
  三、思考与建议
  农村空巢老人现象是伴随着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区域间转移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可能是好几代外出务工家庭不得不承受的代价。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劳务经济的发展,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空巢老人的规模可能还将进一步扩大。如果他们的生存环境依然得不到改善,必将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最终制约我国农村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因此,如何解决这一弱势群体养老问题,我们建议:
  (一)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作用
  在农村社会化养老机制尚未形成之前,传统式家庭化养老仍是农村养老的唯一形式。要在中国广袤的农村或者说普遍贫穷的农村中要建立起惠及每个农村老人的养老保险,有相当大的难度。但要建立起能让农村老人完全脱离子女,单纯依赖社会养老保障就能过上体面的生活的保障体系目前在中国是没有能力的。家庭养老的作用依然不可小觑。只是现代意义上的“家庭养老”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是指纯粹由家庭来赡养老人,政府与社会并不有所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家庭养老”是指在大力张扬孝道文化的情景中,在政府尽其所能提供低标准养老保险的基础上,由子女来管理老人的吃(做)、住(起居)及其他生活照料,提供精神慰籍。老人有社会养老保险金再加上个人储蓄,经济上相对会独立些,在家庭中地位也会适度提高,有助于家庭正常养老功能的实现。家庭养老观念不仅要依靠子女在情感上的自觉维护、孝心的内化而且还有赖于法律的强制保障,从而使家庭养老伦理道德的软性约束与法律的刚性约束结合起来。政府需要要从法律、政策上予以规范、强制,譬如通过立法制定一个空巢老人(同样适合所有农村老人)的最低赡养标准,真正做到“老有所养”。
  (二)广泛开展社区养老
  建立整散结合组织形式的社区(乡村)养老模式:一、“整”是把特别困难空巢家庭老人集合起来,统一供养,而“散”则是让一般空巢老人散居在家庭中,但都是社区养老中成员,享受基础待遇。二、管理上,实行半行政化的社会管理组织模式,以村或组为单位建立详细的成员档案,一年更新一次。同时实行针对性管理,即各项养老政策措施可根据不同类型空巢老人开展,如针对年龄较低的老人的养老保险积累,再比如农忙时统一思想组织机械或年青劳动力帮忙解决一般空巢家庭老人农业负担过重问题,针对困难空巢家庭老人财政补贴支持,提供医疗、生活照顾等方面的服务。综合性管理是指一些普遍的一般性政策和服务管理对两种类型老人都适合的,比如在与子女家庭关系上,签订养老协议等。三、建立互助会,由村委会组织管理,地方政府资金支持。互助会中有活动能力的老人可以轮流照顾空巢老人及协助生病老人的子女,互助会的成员相互之间都可以得到照顾,每个成员可以去帮助其他老人,当他遇到困难如生病时也可以得到其他老人的照料。那些准老年人或相对健康的老年人的陆续加入会不断增强互助会的互助能力,使互助会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互助会除了提供各种生活照料,还可以组织开展各种老年活动,组织大家在一块聊聊天、下下棋、读读报、听听广播等。
  (三)逐步建立农村养老制度,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生活保障
  首先是扩大农村低保范围,让农村75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都参加进来,从经济上保证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其次是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对农村轻壮年劳动力每年个人出一部分钱,然后各级政府补助一部分,筹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
  (四)完善农村新合作医疗制度
  农村空巢老人大多数身体虚弱,小病不断,门诊费用大。按照目前新农合规定,只有住院才能报销,且报销比例较低。因此要在逐步提高住院费报销比例的同时,对60岁以上的农村参保老人门诊费给出报销标准,以减轻这部分弱势群体医疗费用。
  (五)积极鼓励打工青年回归创业
  大多数青年打工返乡后就用打工赚来的钱盖房、娶媳妇,而没有把这些钱变为资本投资于生产部门,没有使货币变为资本实现价值的增值。应积极鼓励打工青年回归创业,这样既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就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工作,可以减少空巢老人的数量,有力推动新农村建设。(黄佳豪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06级社会学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是发展社会学与社会保障)
  注:根据“为受访者隐”的原则,具体地点与受访者都做了技术上的匿名处理。
  本文所指的空巢老人是指60岁以上的,单独居住或与老伴一起生活、身边没有子女和他人照料的老年人。低龄老人指60―75岁的老人,高龄老人指75岁以上的老人。在本研究中,空巢老人并不包括那些五保户。
  村中心的马路是村民集中的地方,当笔者和村会计去的时候,马路上已经站了一堆村民,有老人、妇女和孩子。村会计根据笔者对调查对象――空巢老人的定义,从中选择了一些对象做调查。同时,不断有其他的老年村民经过,村会计认为是空巢老人的,就把他喊到一边来让笔者访谈。在访谈中,笔者对这些老人是否符合调查资格进行了确认。
  参考文献
  C•赖特•米尔斯著,陈强张永强译,2001,《社会学的想象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陈向明, 1998,《旅居者和“外国人”――留美中国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长沙朗南教育出版社
  陈向明,2000,《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陈兰兰,《贫困地区农村空巢老人社区养老探讨――以枣阳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为例》,http://www./shxw/zxwz/t58.htm
  《固镇县志》(1992年)
  《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刻不容缓》,/Article_Show.asp?ArticleID=4059
  《新农村建设中的留守人口与社会制度》,中国网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编,2002,《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
  唐钧,《我国究竟有多少农村“留守家庭”?》,北京青年报()
  胡幼慧,1996,《质性研究――理论、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实例》,台湾:巨流图书公司
   相关新闻
中国安徽在线教育网站(中安教育网)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证 030106号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
核心提示:当我们在关注农民工问题,关注“80后”成长历程,关注经济发展、城市变革时,我们的目光是否错过了他们?他们是外出打工子女的父母,是在城市中打拼的“70后”、“80后”的双亲,是数目不断增长的庞大群体;他们在城乡各处静静地生活,数着日子盼儿女回家,守着电话等儿女的问候;因为孤单,面临着很多问题
  当我们在关注农民工问题,关注“80后”成长历程,关注经济发展、城市变革时,我们的目光是否错过了他们?他们是外出打工子女的父母,是在城市中打拼的“70后”、“80后”的双亲,是数目不断增长的庞大群体;他们在城乡各处静静地生活,数着日子盼儿女回家,守着电话等儿女的问候;因为孤单,面临着很多问题:生活无人照料、病痛不能及时妥善治疗、抑郁烦闷的情绪无法排遣……空巢老人生存现状已成为我们无法避开的社会命题。
  空巢老人苦楚知多少?
  所谓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空巢老人即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独自生活的老年人。生活不便、精神寂寞、病痛折磨……空巢老人冷暖往往只有自己知道。
  1、无人照料,生活不易
  2004年3月,75岁的中科院院士、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的陈中伟教授,在上海独居的家中意外坠楼不幸去世。
  87岁的许大爷独居在北京石景山的一个小区,今年冬天连续的大雪让许大爷家里“断粮”了,老人无法外出买菜,到了深夜,刚刚忙完工作的外孙才给老人送来了食物。家住北京五棵松的王奶奶家中供暖出现问题后久等未能解决,无奈中只能抱着暖水袋躲在被窝里,给儿子打去求助电话。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我国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3,其中不乏众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学学会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城乡空巢老人调研,通过抽样调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觉生活无人照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对他们来说,吃饭、洗澡、做简单家务已成为生活的最大困境。
  如果说,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够艰难克服,那么在遭遇突发状况甚至发生意外时,空巢老人常无招架之力,难免产生发生在陈教授、许大爷这样独居空巢老人身上的悲剧。
  2、精神寂寞,郁郁寡欢
  “人老了还能有什么盼头呀,瞎过呗!”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悲凉心态。据报道,今年年初,在山东济南,一周内有三位空巢老人自杀;福州的一位空巢老人因为太想儿女,屡次轻生,在今年重阳节时跳楼自杀。
  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据北京、上海、武汉、厦门等多个地方对城乡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调查显示:心情暗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杀。
  上海老龄办、宁波老龄办入户调查显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与人交流、老有所乐、老有所用。南京鼓楼区对空巢老人的活动需求调查显示:希望子女多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成为众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多组织老年公益活动、创办老年活动室则成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诉求。
  3、疾病困扰,就医困难
  浙江衢州的空巢老人柳大爷曾因高血压两次昏倒在家,“一个人在家,最怕的就是生病。”柳大爷常说。
  北京、厦门、延吉等多个地区关于“空巢老人”身体状况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超过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据福建省城乡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显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为无人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
  空巢老人面对病痛常面临三大“无助”困境:急病突发无人知晓、慢性疾病无人照料、医疗费用过高无法承担。疾病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尤为明显。以湖北省农村空巢老人为对象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就医方便的仅占40.7%;面对疾病,有55.6%的受访老人选择“简单治疗”,16.2%的老人会选择“间歇性治疗”,仅21.8%的老人采用“正规治疗”,另有6.4%会“放弃治疗”。上海市老龄办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进行调研时发现,超过90%的空巢老人选择需要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常规体检、定时上门护理、应急救助等等。
  到底有多少空巢老人?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据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明年将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宁波老龄办调查表明,宁波空巢老人家庭已占老年人家庭的35%,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80%以上。
首页上一页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百岁老人们都经历过生活艰苦的岁月,年轻时很少吃精白米面,如今即使生活条件改善了,喜欢吃粗粮的习惯没有变。
茶虽然有一定的功能作用,但对老年人而言,饮茶需讲究一定的原则。例如,饮茶不宜过浓,浓茶所含咖啡因往往过量,造成心动过速、心律不齐
生活质量提高了,平均寿命逐年增加,想要保持这状态,老年人就要懂得如何进行健康养生,别让健康的身体因为不正确的保健措施而受到伤害。
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担柴上街卖,阿嫂出街着花鞋,…… []
在市民越来越关心食品安全的背景下,有机蔬菜走俏市…… []
俗话说:“困春夏乏秋打盹,还要冬眠。”很多乡亲都…… []
随着天气回暖,南方地区开始进入阴雨绵绵的回南天,…… []
传统观念认为,宝宝辅食首选蛋黄,但现在很多儿科专…… []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源于中国,且唯中国…… []
39育儿联手世纪开元网推出独家定制礼品及免费照片冲…… []
因嫌患有老年痴呆的丈夫在住院期间大吵大闹,老伴连某竟一时冲动用枕头将其捂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老年人口现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