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荷兰猪牙用什么视频剪辑工具哪个好用

商务礼俗--和外国朋友打交道么?一百多个国家的礼仪耶!
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商务礼俗--和外国朋友打交道么?一百多个国家的礼仪耶!
商务礼俗--和外国朋友打交道么?一百多个国家的礼仪耶!
作者:&&&&转贴自:&&&&点击数:713
乌拉圭东岸共和国(The Oriental Republic of Uruguay), 简称乌拉圭。位于南美洲的东南部。由于它位于乌拉圭河的东岸,人们就把这块土地叫做“东岸”,所以这个国家的全名叫做“乌拉圭东岸共和国”。
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因其境内风光秀丽,旅游业发达,故有“遍地牛羊的国家”、“南美洲的瑞士”之称。人口290万。82%居民信奉基督教。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首都蒙得维的亚(Montevideo),有居民130万,是南太平洋上的主要港口,是通向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的南美心脏地带的门户之一。货币为乌拉圭新比索。
日乌拉圭正式独立,现政府为总统制。正、副总统均民选。任期5年。国会分参众两院,均民选,任期5年。日与我国建交。
当地商务礼俗随时宜穿保守式样西装,会政府及私人机构,必须先订约会。他们喜欢谈论体育,特别是足球。商务活动时,持有西班牙文对照的名片。使用有西班牙文对照的商品说明书,将大有助益。销售姿态宜低,勿图施加压力,同其他许多小市场经济国家一样,许多进口商经手商品繁杂,以致效益甚差。好的代理、经销商很难找,因为他们大多要求独家代理。商界招待、宴请多在夜间在大饭店进行。如应邀到乌拉圭家中做客,可先给女主人送一些花或巧克力。乌拉圭商人和阿根廷商人相近。相当有礼、正式、细心而友好。乌拉圭人在饮食上习惯吃欧式西菜,以吃牛、羊肉和猪肉为主。
乌拉圭人,绝大部分是欧洲移民的后裔,其中以西班牙人的后裔最多。乌拉圭不是一个热带拉丁美洲国家,没有丛林。
事实上,乌拉圭素有“南美小瑞士”之称,二次大战以前,欧美富豪多在此建造度假别墅。拉普拉他河岸边的沙滩,是吸引游人的避暑胜地。
乌拉圭商人的工作时间长,完全不像一般拉丁美洲人。
到乌拉圭从事商务活动,5-11月最宜往访。圣诞节前后两周及复活节前后1周不宜。1-4月多休假。蒙得维的亚饮水安全,其他地方只宜饮瓶装水。海关免税香烟200支,或雪茄烟50支,或烟草半磅。外币入境申请,出境时可如数携出。计程车小费10%。
澳大利亚联邦(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简称澳大利亚。它位于南半球,介于西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国名来源于拉丁文australis,意即“南方的”。澳大利亚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牧羊之国”、“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岛大陆”、“南方大陆”、“古老土地上的年轻国家”、“淘金圣地”等别称。面积768万平方公里。人口1600万,白种人约占99%。居民中信奉基督教(新教)者占总人口的55%、罗马天主教占27%。澳大利亚为英联邦成员国,英国女王为澳大利亚国家元首。1788年英国在悉尼开始建立殖民地据点,作为英国罪犯流放地。至19世纪末,英国先后在澳大利亚建立了6个殖民地。1901年组成澳大利亚联邦,成为英国的自治领。
澳大利亚人时间观念很强,会见必须事先联系并准时赴约。他们待人接物都很随便。如果你应邀到澳大利亚人家做客,可以给主人带瓶葡萄酒。最好给女主人带上一束鲜花。
在悉尼和墨尔本宜随时宜穿西装。在布里斯班,当地商人惯穿衬衫、打领带、穿短裤。不过,初次见面时,仍不妨穿西装。拜访商界或政府办公室,须预先约会。很多生意是在酒吧中做成的。如果你提议喝一杯,通常由你付账,不可各自付账,除非事先说好。
澳大利亚人在饮食上习惯以吃英式西菜为主,其口味喜清淡,忌食辣味菜肴,有的人还不吃酸味的食品,他们的菜肴一般以烤、焖、烩的烹饪方法居多。他们在就餐时,大都喜爱将各种调味品放在餐桌上,任其自由选用调味,而且调味品要多。澳大利亚的食品素以丰盛和量大而著称,尤其对动物蛋白的需要量。他们通常爱喝牛奶、喜食牛羊肉、精猪肉、鸡、鸭、鱼、鸡蛋、乳制品及新鲜蔬菜。他们爱喝咖啡,吃水果。
澳大利亚人有个绝对无法通融的习惯:那就是每周日上午,一定到教堂(教堂数以千计)听道。澳大利亚人自古至今,一直严守“周日做礼拜”的习惯。一般欧美人士, 周日一清早就去打高尔夫球,有时候,还利用打球的时候,大谈生意。亿万元的合约,往往在场上就“一言为定”了。可是你想在澳洲人身上来这一招,保证不管用。因此,要避免在周日上午约他们出来打球。
澳大利亚颇具独特的风情习俗。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澳大利亚的冬夏正好与位于北半球的我国颠倒。隆冬季节从北京去澳大利亚悉尼,那里却正是阳光灼人的盛夏。若到西澳还会遇到摄氏40-50度的酷暑。澳大利亚人房屋建筑的朝向也和我国相反,我国俗话说:“有钱不住朝北房”,但这句语在澳大利亚不适用。在澳大利亚,只有朝北的房屋,才冬暖夏凉。
商务活动最好于3-11月去访。12月至次2月为休假期。圣诞节及复活节前后一周不宜去访。
澳洲人沉着者居多,且都不喜欢生活环境搅乱。但是,因居民是不同国籍的后裔,而有微妙的差异。比如,和英国后裔商人进餐,而在餐中提起生意时,他们是不会理你的。相反,美国后裔商人,就可以边吃边谈生意,而且,还会谈得很起劲。此外,遇有商谈时,对方出来接谈的人,一定都是有决定权的人。因此,我方也应该派出同样的、具有决定权的人。否则他们会不高兴,甚至不理你。这是因为他们很重视办事效率,不愿把时间浪费在不能决策的空谈上。同样,在商务谈判时,不喜欢先打开高价,再慢慢减价,尽力避免在讨价还价上浪费时间,与澳厂商谈生意时,对方在价格上往往不太计较,但对产品质量要求相当严格,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对方将不客气的提出索赔。
澳大利亚的商务活动大多在小酒店进行。要仔细记住那一顿饭由谁付钱,付钱过于积极或忘记付钱,都是不好的。澳大利亚员工下班时间一到,就会即刻离开办公室。经理阶层的人对工作很热心,待人不拘泥。不过,不要以为一起喝过酒,生意就好做了。
在澳大利亚,人们相见时喜欢热情握手,彼此以名相称。澳大利亚人喜欢和陌生人交谈,特别是在酒吧,总会有人过来主动和你聊天。互相介绍后或在一起喝杯酒后,陌生人就成了朋友。
新西兰(New Zealand)是南太平洋上的岛国,扼南太平洋的海空交通要冲。面积26.9万平方公里。人口320万。其中90%是英国移民的后裔,当地的土著毛利人有25万多。80%的人信仰基督教。全国通用英语,毛利人使用本民族语言。首都惠灵顿(Wellington)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和重要海港。
新西兰有“世界边缘的国家”、“畜牧之国”、“牧羊之国”、“白云之乡”之称。
1350年毛利人到此定居。1777年英国开始移民。1840年沦为英殖民地。1947年宣告独立。新西兰为英联邦成员国。
英国女王为新西兰的国家元首。新西兰现政府为君主立宪,责任内阁制。总督代表英国女王驻新西兰。多数党组成内阁,党的领导人即为总理。日与我国建交。
新西兰气候温和,花木繁茂,绿草如茵,牛羊遍地,自19世纪初从澳大利亚和英国引进种羊以来,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举世闻名的“畜牧之国”和“农牧业王国”。
现在,新西兰人均拥羊40只、牛3头,人均牛羊头数居世界第1位。按新西兰的商业习惯,交易基于公平的原则。这里做生易不讨价还价,一旦提出一个价格就不能再变更。如果对方询及交货日期、品质、付款条件时,生意大概就成交了。如此认定大致不会错。不分青红皂白见人就送见面礼的习惯,在这里未必管用,要予注意。生意谈成之后,为了表示谢意,可以宴请有关人士,这样做不但效果最佳,而且对方也很高兴。
新西兰人说他们是一个不干涉主义的国家,绝不说人家的坏话。对朋友的政治立场、宗教信仰等,都不闻不问。通常在星期五晚上和朋友相约到酒店(即Pub),一面喝啤酒,一面聊天,这使他们感到兴趣盎然,主要的话题是运动,私人事情大都避免触及。
新西兰商务礼俗,随时宜穿着保守式样的西装。拜访商界或政府办公厅大多须预约。新西兰的商界气息被认为接近伦敦,保守刻板,与澳大利亚不同。在新西兰,凡是当地能生产制造的产品,都不准进口。
新西兰是一个犯罪甚少的安全国家,别人对它的评价很高。不过,这些年来大都市里犯罪案件日渐增加,故要小心防患。当地旅馆为数不多,在观光旅游季节,7~8月, 12月至次年3月期间要提早订房。如果无法找到旅馆投宿时,可以投宿到一家人可共住的汽车旅馆(MoTEL)。
出入境注意事项,生的东西一律禁止带入。一般而言,海关对食品的检查相当严格,经过热处理及真空包装的食物(例如鳗鱼、甘纳豆等),则可以自由携带。海关规定,免税香烟200支或雪茄50支,或烟草半磅。新币限携出入10元,外币不限,入境时申报数额,出境时可携回。
新西兰主要交通工具:计程车与公共汽车两种。商务和旅游观光人士最好搭坐计程车。计程车司机都很亲切,可以不必给小费。旅社、饭店也不另加服务费或税金。
在食物和饮水方面、牛肉、羊肉、鱼、蔬菜、水果等不也丰富而且新鲜。饮水也安全。
新西兰人的风情习俗很有特色。他们有独特的象征,视几维鸟为珍贵动物,在其国徽和硬币上都有几维鸟作标志。
新西兰人的生活质量一般都比较高,通常对衣、食、住、行都比较讲究。他们大都喜爱户外运动,除喜爱赛马外,还特别喜爱橄榄球,在新西兰,毛利人仍保留着浓郁的传统习俗。他们大都信奉原始的多神教,还相信灵魂不灭,尊奉祖先的精灵。每遇重大的活动,他们便照例要到河里去做祈祷,而且还要相互泼水,以此表示宗教仪式上的纯洁,他们有一种传统的礼节:当遇到尊贵的客人时,他们要行“碰鼻礼”,即双方要鼻尖碰鼻尖二三次,然后再分手离去。据说,按照其风俗,碰鼻子的时间超长,就说明礼遇越高,越受欢迎。
新西兰人在饮食上习惯吃英式西菜,其口味喜清淡。一般都爱喝咖啡、红茶,爱吃水果,尤其喜食一种叫“几维果”的名贵水果。
新西兰人见面和分手时都握手。和妇女相见时,要等对方先伸出手来再握。商务活动最好事先订约,客人要先到一会儿,以示礼貌,客商通常喜欢请外来主顾到自己住的饭店或旅馆吃午饭,会谈一般是在当地人的办公室里进行。如应邀到新西兰人家里吃饭,可以带一盒巧克力或一瓶威土忌作为礼物。礼品不要太多或太贵重。
斐济(Fiji)是南太平洋美拉尼西亚群岛东南部的岛国,由800多个岛屿组成,被誉为“南太平洋上的明珠”。面积1.8万平方公里,人口80多万,目前印度族人所占的比例超过了斐济族人,所以有人把斐济称为“太平洋上的小印度”。英语为官方语言,斐济语和印地语亦通行。
首都苏瓦,是南太平洋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交通中心。日独立,日与我国建交。
货币斐济元。1986年国内生产总额为13500亿斐济元,平均国民所得约折合1642美元,
斐济是个农业国,主要的天然资源除金矿外,均为农产品。主要的农产品为糖、可可、咖啡、椰子及畜产品等,其中以糖生产对斐济经济贡献最大,素有”糖罐”之称。
斐济风光秀丽,气候宜人,近十几年来旅游业有较大的发展。每年外国旅游者入境近20万人,旅游业收入1.5亿多美元,占经济收入的第二位。斐济小麦全靠进口,大米一半需进口。
由于斐济的印度人占49%,且在政治上受排挤而大多从商,因此,与斐济进行贸易,应具有与印度人交易之耐性。尤其在南太平洋岛中斐济为较大的市场。
斐济的风情习俗颇具特色。由于斐济地处子午线上,子午线将其正好一分为二,因此斐济的东部就变成了西部,而西部却成了东部。根据国际经度会议决定,国际日期变更线就在太平洋的这个地区。于是,有趣的情景吸引着旅游者。当人们从西入东穿过这条子午线时,就要失掉一天;相反,从东往西就可多得一天。因而,想多玩一天的游客都喜欢在岛上西行。
斐济人热情好客,并保留古老的传统习俗,斐济族属美拉尼西亚人种,身材高大,体格健美,皮肤黑,头发卷曲而厚密。他们还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无论是什么人,只要你是第一次来到这个国家作客,那末他们都要以主人身份为客人举行一种传统的欢迎仪式。主人便为客人表演热情、欢快的斐济民族歌舞。
斐济人习惯过“红花节”。斐济人常爱用红花戴在头上或放在家中作饰物,并且在很多商品广告上也习惯用红花作图案,他们在每年的8月过“红花节”,为时7天。
在斐济的印度族人仍保留着不少其传统的习俗。他们大都信奉印度教,严格遵守印度教规。如每年要封斋一次,为期3天。把牛奉为“神”,尤其把母牛视为“圣牛”,老死不能宰杀,忌食牛肉,也忌用牛皮制品。忌用左手或双手接物或取手,认为左手是不洁净的。每天早餐前习惯要洗淋浴澡,认为不洗澡就吃是不洁净的,等等。
斐济人在食上一般习惯以米饭、面食为主食,多数爱吃英式西菜。在口味上,一般喜爱清淡。印度人还喜爱食以咖喱制的辣味的菜肴。他们喜爱吃的副食品,一般有羊肉、精猪肉等。印度族人一般爱吃素食,忌酒。斐济人在饮料上,一般爱喝酒、咖啡、红茶以及冰镇的软饮料,尤其喜爱用“亚库那”。
进斐济人家里时要脱鞋。斐济人打招呼时相视一笑并挑一下眉毛。外来人可以和他们握手。对斐济人来说,按时赴约或不按时赴约都无关紧要。斐济人喜欢客人的礼物。到斐济人家中做客,通常要喝一杯含有卡丽胡的卡丽酒,拒绝喝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的侮辱。
斐济邮局规定不准投寄弹簧刀、旧衣服。
西萨摩亚独立国(The Independent State of Western Samoa),简称西萨摩亚,位于太平洋中部,波利尼西亚群岛西部。面积2890平方公里。
西萨摩亚因位于萨摩亚西部而得名,有“可可国”的美称。由于该国处于太平洋火山地震上,火山不断,地震频繁,各岛都是火山喷发的产物,因此有“火山群岛”之称。另外,由于波利尼西亚各岛的居民,是从东南亚移居到些的,萨摩亚是他们最初集中的场所,后来才陆续散布到其他岛屿去,因此,这里还有“波利尼西亚的心脏和摇篮”之称。
人口16万,萨摩亚人占90%。萨摩亚语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1899年萨摩亚群岛分为东、西两部分,英国把当时由它占领的西萨摩亚给德国。1914年被新西兰占领。1920年起为新西兰委任统治,1946年改为托管地。日宣告独立。
首都阿皮亚。政府所在地和商业中心均集中在阿皮亚市。人口3.5万,为太平洋重要港口之一。阿皮亚是一座美丽的热带城市。在阿皮亚还有一个“中国镇”。
阿皮亚人都穿一种叫做“拉瓦拉瓦”的围裙。这种围裙色彩鲜艳。妇女发边都插一朵鲜花,未婚妇女插在左边,已婚的插在右边。男人有纹身习惯,它是艺术装饰,又是社会地位的标志。
西萨摩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是每个家庭共同工作,分享食物。每个家庭有一位家长管理全家的财产,照顾家庭成员的利益,并且参加村里的会议。人们之间相互恭敬,礼貌相待。岛上居民信奉基督教,严格奉行星期礼拜,每个村庄都有教堂,教堂可以支配一切。每逢礼拜日,教堂发出的音乐与海风交响在一起,使人有一种虚无飘渺之感。在西萨摩亚,每天傍晚,教徒们还以家庭为单位聚集在一起做晚祷告, 这时村子里一片寂静,一切外人不得进入。
西萨摩亚人热情开朗,每当琴师弹起乐器,人们就会围成一圈。
西萨摩亚华桥华裔的数量不少,大约每40个人中就有1个是中国血统人。1903年,每一批中国人被德国殖民者运到西萨摩亚当苦工,从事可可、香蕉等种植业。由于中国人吃苦耐劳,受到西萨摩亚人的欢迎。目前,华侨主要聚居在海滨大街相垂直的法爱阿大街,那里有许多华侨开设的商店。华侨大多数来自广东和福建。
在西萨摩亚,业务会谈开始时,出席的人要一本正经地相互介绍。在当地人家里做客时,主人要为客人席子,客人盘腿而坐,用手抓饭,但他们也为客人准备别的餐具。
在当地,“卡瓦”传统仪式非常神圣,如果主人请你喝“卡瓦”酒,你应先把杯子举到面前,向地上撒几滴,然后再喝。
汤加王国(the kingdom of Tonga),简称汤加,位于太平洋西南部。面积699平方公里,人口10万,主要是波利尼亚族汤加人,居民信奉基督教。通用汤加语和英语。世界上许多国家,人们都不希望身体过胖,尤其是妇女,更希望身材苗条适中,不少人还为身体太胖而烦恼,千方百计减轻体重。而汤加人却大不相同,人们都喜欢肥胖,以肥为美,盼着肥胖,把肥胖作为美的标准,身体越胖越美。无论男女老幼,都是如此,特别标致的妇女必须肥胖,脖子要短,腰身不能细,否则就得用布一圈一圈缠起来,加以掩饰。据统计,汤加的男人平均身高1.8米,平均体重82公斤,女人平均身高1.6米,平均体重73公斤。汤加人为什么认为越胖越美呢?这是有历史原因的。汤加的国王是通过33家贵族统治全国的。每年,各地子民要向贵族进贡最好吃的食物,贵族们再选其中最好的奉献给国王。因此,汤加的历代国王能吃遍全国最好的食物,身体极胖,例如,现任国王法阿一图普四世。体重在140公斤以上,最重时200公斤。由于国王长得胖,在国王统治下的10万子民也群起效法,于是,在汤加,肥胖就成了美的标志,越胖越时髦,越胖越漂亮。汤加人不爱运动,食量很大,吃饭时一句话不说,只管享用。久而久之,汤加就成了一个具有自己独特风俗――以肥胖为美的王国了,有“胖子之国”的美称。
目前,汤加是太平洋上唯一的王国,又是大洋洲一个历史悠久的王国,现今的陶法阿豪王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以前。1773年,英国航海家库克发现了这个国。汤加经历过几十年的部族战争,1845年,陶法阿豪统一了全国,号称图普一世。这个王朝一直延续到今日。当时,陶法阿豪接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信仰基督教。当基督教传入时,将星期日定为宗教安息日,时到今日,对这个规矩仍然严守不渝。这一天,居民只准许在他们自己的产地上剪树蓠。一旦越出家以外工作,便被认为是违法。在汤加,星期日袒胸露背到外,也被信为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现令的国王图普4世,是在1965年继承其母――汤加女王萨洛特图普之王位的。这位女王是在40年代登上汤加王位的,据说,她才干超人,治国有方。在女王的统治下,这个古老的小王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岛上居民无不安居。但是在当时,汤加这个小国还不大为世人所知,于是,女王大搞庆祝,不但庆祝自己当政时期的业绩,同时也是为了提高本国的声望,她发行了一种特殊的金币,上面铸刻着自己的画像,还发行了一种上面印着自己肖像的邮票,有趣的是她别出心裁,打破了邮票传统的方形格式,独树一帜地制成圆形,十分引人注目。女王发行的这种金币和圆形邮票,引起了当时的货币收藏家和集邮爱好者的极大兴趣。
汤加曾经历了的殖民地阶段。欧洲人17世纪开始来到汤加,先是1616年荷兰人,后来是英国人也来到这里。19世纪末,英国、美国和德国三国把汤加作为争夺对象。1900年英国宣布汤加是它的保护国,实际上成为它的殖民地。二次大战期间,美国和新西兰的军队,在汤加建立补给基地,由于汤加人民坚持了长期不懈的斗争,终于在日获得独立,宣布成立君主立宪国。
首都努库阿洛法,是一个海港城市。市内皇宫是座三层楼的建筑物,建于1867年,除屋顶为红色外,全部都是白色,这是汤加最大最漂亮的维多利亚式建筑。这座宫远看颇象一幢古老的海滨别墅,显得宁静。努库阿洛法郊外,还有一座名叫“哈安蒙胧加” 的三石塔,是这座皇宫的拱门,它是古代汤加人用大型独木舟从瓦里斯岛运来的大石头建造的。据说,这座建筑物于公元1200年,还有一处文物是重40吨的大块石头制成的“日历”,这块“日历”顶端刻着一年中最长的天和最短的一天的日期,并且有太阳生起时的标记。
汤加不少岛上有外国人的“避静村”,因为这里的工厂很少,被认为隔绝人世,是世界上少有的没有污染的国家。在这里有一种其他地方很少见的计程车――三轮机车,这是汤加人特有交通工具。这里人民的生活富有田园风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到夜晚,很难见到电灯光。
货币:潘加Pa’anga(T$)
汤加经济以农业为主,全国有一半人口从事农业。这个国家天时地利很好,150多座岛屿上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由珊瑚礁和火山灰风化后形成的泥土,土质十分肥沃,椰子、香蕉和薯类是主要的农作物,人称“香蕉园”。当地人喜欢吃涩口的青香蕉,一旦黄,就不值钱了,所以,汤加的香蕉越黄就越便宜。
汤加人民纯朴善良,城市和农村充满着田园般的宁静,那些从喧哗的都市涌到这来的西方游客,一踏上岛国,就会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呵,真是天堂啊!”
汤加人侍客热情,到汤加人家中做客,女主人把亲自制作的花环戴到客人脖子上以表示欢迎。前来作陪的客人,都穿着树皮布做的裙子,这种树皮柔软美观,是汤加及西南太平洋地区的特产。很多女客头上插着香气袭人的花,腰间还围上一种纺得很精细的腰席,以示隆重。
在汤加的街头,不少妇女摆摊。汤加人和客人见面时握手并说问候的话。汤加人相称用名而不用姓,当地人请客时虽然也为主人准备刀叉,但他们自己人习惯于用手抓着吃。
向远方来的客人奉献用卡瓦树根制作的液汁,也曾经是这里盛行的礼仪。卡瓦是一种胡椒科矮木的树根,将根晒干后用石头捣碎,溶于水中的液汁被称为卡瓦。在这个岛国,同斐济一样,饮卡瓦酒时曾伴有礼节严谨的神圣仪式。在冠婚葬祭及欢送式迎宾妆宾客时,这是不可少的仪式。
汤加国旗旗地为红色,靠旗边的一边上边为白色小长方形,其中有一个红十字,十字表示这个王国人民信奉基督教。红色的十字象征基督徒所洒下的鲜血。
在汤加,只有好朋友互访时才必须带礼品。汤加认为鲜花不可以当作礼品。
巴布亚新几内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the Papua New Guinea),位于澳大利亚北方,伊里安岛的东半部。面积46.1平方公里。
巴布亚新几内亚因巴布亚岛、新几内亚岛得名。因这里的岛屿上出产世界上十分稀有的极乐鸟,所以有“极乐鸟之乡”之称。由于气候湿润,多沼泽,非常适合于鳄鱼的生长,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鳄鱼养殖业相当发达,是世界上唯一还有许多品种和相当数量鳄鱼的国家,所以又享有“世界鳄鱼之都”。全国已经建立了300多个鳄鱼养殖场,饲养了近2万条鳄鱼。巴布亚新几内亚位于赤道南边,属热带气候,多高温,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有“阳光之地”的美名。
人口370万,当地居民占98%,全国有1000多个部族。官方语言为英语,皮钦语及莫图语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正式场合使用英语。
首都为莫尔斯比港。
日独立,日同我国建交。
巴布亚新几内亚人,婚恋生活非常自由。依照当地的习俗,男女之间当产生相爱之情并需要互相倾诉时,不允许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男女双方各自吹起一种竹制乐器,那时缓时急,时高时低的优美乐曲,便是他们的心声。当地人认为,只有猪才是最珍贵的礼品,赠猪数量的多寡,要以女子的相貌为标准。姿态超群的女子,通常可得到7-8头猪的聘礼。当地受过文化教育的人,实行一夫一妻制,结婚仪式在教堂举行。
新几内亚人,一向信奉平等的原则,即使在足球训练中是如此。当地的学校规定,对学生进行足球训练,双方必须成平局,不能有优劣之分,只有在正式的比赛时才例外。
新几内亚世代居往着高地部族。按照祖制,该部族的男孩长到6岁后,就必须离开母亲,搬到成年男人集体居住的地方,过着严格的集体生活。成年男子们对这些男孩子进行狩猎、制作箭等训练。男子应集居生活,有助于原始集体劳动,保卫本村的正常生活。
新几内亚的土著人,以艳装为荣。他们经常把羽毛和猪牙装饰在头上,并在颈上套一个项圈。所独特的是,项圈上穿有一片片竹片,每一片分别代表一头猪,有多少就表示本人有多少头猪。
巴布亚新几内亚居民,除城镇少数人之外,男子都光着上身,女子坦胸露背,无分老少,常年如此。高地部族是个善良而勇敢的民族,富于勇敢善战的精神。
所罗门群岛
所罗群岛(the Solomon Islands),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面的太平洋上。面积2.7万平方公里。所罗门群岛分布在太平洋的地震火山带上,全国有34座火山,6个大岛都是火山岛。
所罗门群岛的火山虽多,但是没有东邻瓦努阿图的火山活动频繁,也不及西边的布维尔和俾斯麦群岛的火山喷发剧烈,对当地居民的定居和生产并不产生严重的影响,加上地震通常也不强烈,所以有“幸运之岛”之称。
人口27万人,94%为亚美拉尼西亚人。主要宗教为基督教,英语为官方语言。黑皮肤、卷头发的美拉尼西亚人,身材高大,深褐色皮肤、头发比较直的波利尼西亚人,这两个民族的混血人为今天所罗门群岛的居民。
首都霍尼亚拉,在瓜达尔卡纳尔北岸。这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经是太平洋战争中几次最大血战地点之一。美军和日军为了争夺登陆地,在这个的岛的沿海平原进行过激烈的拼杀。这场战争,有3万多的日本兵和美国兵战死在这个的丛林里。“霍尼亚拉”是当地的土语,意思是“西南风劲吹的地方”,因为这里一年四季都吹西南风。人口约2万。霍尼亚拉市到处是青葱翠绿的树木和彩色缤纷的花草。
据圣经旧约神话中记载,所罗门国王平均每三年出海远航一次,每次归来总是金银满舱,1568年西班牙人驻秘鲁和智利总督的侄子德纳等人在一次远航中,首先发现所罗群岛中的最大瓜达尔卡纳尔和其他一些岛屿。他们登上海岛时,看到土著居民都佩着金光闪闪的黄金物,满以为他们找到了圣经故事中所罗王的黄金宝库,于是德纳给这里取名为所罗门。1893年沦为英国“保护地”,称英属所罗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一度被日本占领,1976年1月实行内部自治。日宣告独立。
所罗门的经贸统计,1985年平均国民所得为502美元,1986年通货为16.5%。该国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可耕地面积占全国地面积的25-30%,发展农业的潜力很大,主要的农产品包括薯类、 椰子、油棕、可可、香蕉和香料等,其中椰子肉、可可、木村、鱼类及棕榈油等的出口,即占总出口额的94%。
所罗门群岛的海滩,是观光之地。观光客络绎不绝来到所罗门,主要是参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遗迹。这里,木材、和藤类资源相当丰富,有待开发。
近年来,所罗门群岛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内地居民大批向沿海地区迁移。因为沿海地区交通方便,也便于耕种和捕鱼。由于沿海地区人口增加很快,人们就在浅水海湾从珊瑚礁和沙滩为基础,建立许多人工岛。全国人工最大的马菜塔岛上的一些地区,目前已经成为游览地区之一。
瑙鲁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Naure),简称瑙鲁。它位于太平洋中西部,是密克罗尼西亚群中的一个小岛。东经166度56分和南纬0度31分的交点大致落在瑙鲁岛的中部。瑙鲁在赤道以南公53公里,因此,称之为太平洋上的中部。瑙鲁的国旗,也形象地标明着这种地理上的特点,即在深蓝色的长方形国旗上,中部横镶一条象征赤道的金色条带,并于条带的左下方缀有一颗十二角白星以表示瑙鲁早期聚居的十二个部落。
世界上立岛为国的不少,而最小的国要算瑙鲁了。瑙鲁呈椭圆形,周长约19公里,它的整个面积有22平方公里。瑙鲁的农业有蔬菜、香蕉、菠萝和热带水果等。
瑙鲁现有人口约9000人。瑙鲁人具有波利尼西亚人的特征,体格健壮,头发浓黑,皮肤棕色,男子身高平均在1.7米以上,女子稍矮一些。他们热情好客,善长捕捉和训练“导航鸟”。岛上居民擅种椰子树、水产养殖。
1798年英国“猎人”号船长约翰,岛上居民和房屋颇多,岛上的居民生活悠然自得,因此称之为意为“Pleasant”,意为舒适岛。1888年德国占领该后,取消了舒适岛的命名,恢复了当地名瑙鲁这一称呼。从飞机上俯视瑙鲁只能见到一个椭圆形的小圆点,故有人叫它“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大头钉”。这个国家太小,因此还有“无土之邦”的称号。这个国家的各种消息都是口头辗转相传,没有广播,没有电视如台,更没有报刊,因此,又被称为“没有新闻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波及到瑙鲁,1942月8年,日本占领了瑙鲁。日瑙鲁宣布独立。
令人奇怪的是,这个国家不设首都。只设有一个行政管理中心,设在岛国西南沿海的亚伦。这个城市有一家商店、一个邮局和一家有十个床位的旅馆。居民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通用瑙鲁语和英语。
瑙鲁出产热带水果、家畜和鱼。它以盛产磷酸盐闻名于世。国民经济主要依靠出口盐。
瑙鲁磷矿的开采,始于1907年,迄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瑙鲁独立后,政府从英国人手中收回工业的所有权利,渐渐由穷变富。最近一些年,瑙鲁每年开采100万吨以上,收入1亿2千多万美元,人均1.5万多美元,达到了石油富国和发达国家的水平。
瑙鲁有客货船多艘,行于澳大利亚、太平洋岛屿,日本和美国西海岸之间,空中运输可往返于澳大利亚、日本、太平洋各岛屿之间。
马绍尔群岛
马绍尔群岛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Marshall Islands),简称马绍尔群岛,位于西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群岛最东部加罗林群岛的东头,是一个风光秀丽的岛国。
马绍尔群岛陆地面积180平方公里,分布在茫茫海域。人口约有5万,主要为密克罗尼西亚人种。主要集中在首都马朱罗和夸贾林上。马绍尔群岛居民的生活方式、习俗以及社会结构与其他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的人基本相似。在马绍尔群岛,男子长到15-16岁,女子在婚嫁时,都要进行礼仪,即男子必须剃光额发,女子必须进行剃眉、染齿、结发等仪式,表示已到了思春期。在当地,酋长的女儿举行思春仪式时,酋长管辖下的人民都要携食物、鲜花、席子等东西集到庆贺的场所。青年人在礁湖附近的小屋内接受巫人的洗礼,然后全身涂上芳香的椰子油,再到海滨祛邪,象征着祛除不祥,大吉大利。之后,两三周内,闭居于小屋,严格服斋戒。白天绑紧伸直的双脚,身体不动,处于安静状态;夜间身体横卧在席上。同时,岛上的女孩子们相继食宿在邻室,一直相伴到仪式结束。仪式一结束,就大办宴席。当夜,由氏族中的长者散发花蕾进行狂欢。
马绍尔语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信仰基督教。首都马朱罗。
马绍尔群岛位于热带,年平均气温27度。地势平坦,居民主要从事渔业和种植业。
马绍尔群岛1529年最先为西班牙航海家所发现。但该与外界接触不多,只是美国捕鲸者常年到那里去找食物和水。美国传教士于19世纪60年代成批抵达马绍尔群岛。1886年马绍尔群成为德国的保护领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占领了该岛,1921年日本获得由国际联盟委托管理权。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美国攻占,1947年7月联合国将马绍尔群岛交美军委托管理,成为美国太平洋岛屿托管地的一部分。1951年由美国海军改为民政管理。
1965年以来,马绍尔群岛要求自治的呼声日益高涨。日,马绍尔群岛宪法正式生效,成立立宪政府。1982年5月与美国答订了《自由联系条约》。1986年5月,联合国托管理事会终止托管。1986年1月,该条约获美国会批准,同年10月21日正式生效,马绍尔群岛共和国从此诞生。根据条约,马绍尔群岛成为享有内政和外交自主权的国家,但防务仍由美国负责。
马绍尔群岛的军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与日本曾在此进行过激烈的战斗。年,美国在群岛西北部的比基尼和埃克威托克两面三岛上进行过数十次核试验。夸贾林上设有美国的导弹军事基地。马绍尔岛上有卫星通讯设备。首都有可供波音707、727和737飞机起降的机场。马绍尔群岛航空公司有定期飞往国内十个岛屿和邻近的南太平洋岛国。国内各主要岛屿之间均有客轮定期往来。首都马朱罗有深水码头。马绍尔群岛的新闻、教育、卫生设施也比较完善。有电台和电视台、中小学、医院等。
马绍尔群岛共和国1990年11月和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这个国家具有许多太平洋居民特有的风俗习惯。如马绍尔群岛的土著居民,有纹身习俗。在纹身时,必须举行隆重的祭神仪式。他们认为,纹身是神圣的行为,因为它是由两位纹身之神――里奥第和兰尼第传下来的。在举行纹身、仪式时,人们捧着祭祀品,唱着祈祷歌,跳着敬神舞,其场面非常热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dr剪切工具怎么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