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体育锻炼中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语策略有哪些

课题负责人:
学校单位:
馨佳苑幼儿园
课题组成员:
预计最终成果:
预计完成时间:
《主题背景下小班幼儿情境性运动环境的创设与实践的研究》
编辑:管理员?馨佳苑幼儿园
点击:1062
《主题背景下小班幼儿情境性运动环境的创设与实践的研究》
馨佳苑幼儿园& 张凤&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纲要》健康领域的“指导要点”中也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可见,在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对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幼儿园越来越注重幼儿的体育活动,并将增强幼儿体能作为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对于幼儿运动研究也逐渐增多,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广泛。如南京理工大学幼儿园《幼儿园体育活动游戏化的探索与实践》是以提高体育活动的游戏性为重点,让幼儿身心更全面地发展;上中路幼儿园是上海市体育特色幼儿园,多年来对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研究,教师们在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上海在二期课改后,产生了幼儿园课程四大板块之一《运动》教材,在此基础上,许多幼儿园在研究如何在课程实施中落实二期课改的精神,又思考如何在主题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运动素质、开发幼儿的运动潜能。上海园南幼儿园是以运动课程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二期课改的区级基地园,曾在自制运动器械、创设运动环境、创编运动游戏方面积累了初步的实践经验。
二、我们研究的突破口:
如今大家都比较重视小班幼儿的情境运动设置,研究小班情境性运动的较多,因为小班幼儿年龄较小,适合情境性、趣味性、游戏性的运动,但是我发现所有的研究与小班学习活动主题相关的没有,小班主题活动是娃娃家、小兔乖乖、小司机、小医生、苹果和桔子等,小班主题都是较为简单、接近幼儿生活的。对于我园来说,是一所新开办的幼儿园,新教师在我园一线教师岗位上的比例是75%,其中还有些新教师是非学前教育的,她们在有效开展幼儿的户外运动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惑,对于如何开展户外运动,包括形式、内容、环境创设等方面都比较茫然。基于幼儿园的特殊情况,我们将开展课题《主题背景下小班幼儿情境性运动环境创设与实践的研究》,通过课题正确把握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动作发展,结合主题活动、区域环境、运动器械、材料等方面创设一定的情境,有效地开展小班幼儿的户外体育运动,提高小班幼儿的运动兴趣,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
(一)已有经验:
1、情境性运动环境概念界定:情境性运动环境是幼儿园运动活动的一种较为新型的组织形式,它是根据健康领域的目标、内容与要求,在运动内创设若干情景,投放不同的运动器具,在一定的情景下激发幼儿参与运动的兴趣,在情景中完成任务的同时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情景运动的创设既要让幼儿在运动中体验快乐,让幼儿在游戏中锻炼体能,有利于充分调动幼儿自主运动的欲望。这样不仅仅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主题的运动现象而是让幼儿做运动的主人,这样幼儿也不会感到有什么压力,能轻松、愉快地参与活动,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2、熟悉小班主题活动
我们老师都非常熟悉小班的主题活动,在梳理小班小班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尝试做一些与主题相关的运动情境,活动后发现效果较好,例如在小班“小医生”主题活动中创设情境运动《小小救护员》,教师将活动贯穿于幼儿营救受伤的小动物过程中,幼儿扮演小小救护员,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走过独木桥(平衡木)、跳过小河(绳子)、绕过小树林(自制小树)等将受伤的小动物救回来。这样幼儿很自然的进入活动,并投入的去充当角色并在其中主动锻炼。幼儿走、跑、跳、绕这些动作都得以练习。除此之外,活动中老师还结合游戏情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幼儿由被动模仿变为主动探索,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使幼儿的体力活动与智力活动有机结合,教学目标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完成了。
3、了解学习情境性运动的作用,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情境性运动对幼儿的作用:
(1)情境性运动提高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率,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情景式体育活动的展开大大提高了孩子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2)情境性运动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和交往能力,进一步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思维力。
(3)情境性运动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有利于增强幼儿体质。
(4)情境性运动能够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让幼儿体验运动的快乐,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老师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勇于克服困难、帮助幼儿树立自信,使幼儿在各种情景式体育活动中真正得到锻炼与发展,从而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使幼儿的体质得到有效地增强。
4、知道情境性运动材料投放的要点:材料提供要注意安全、卫生、便于幼儿取放;材料提供要注意趣味性和丰富性,要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材料提供注意及时更换,否则幼儿的兴趣就会降低;材料提供有层次性,如有高结构材料,有底结构材料,还有一些自制材料:如用牛奶箱做的背包,废旧报纸做的纸球、纸棒,用废旧布料做的沙包、沙袋等。
(二)接下来的研究任务:
1、主题背景下小班幼儿情境性运动中环境创设的方法:在组织情境性运动中教师注重设计一些游戏性、趣味性的情境,通过扮演角色等活动,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创造一个轻松的心理氛围,从而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通过实践尝试,选择最适合幼儿运动的方法:
(1)角色扮演法:小班主题都是较为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如《娃娃家》主题,就可以让宝宝扮演爸爸妈妈或是宝宝,创设过家家的游戏情境,从而让幼儿感受到游戏的快,体验角色扮演带来的快乐。
(2)情境体验法:小班主题《小司机》,老师可以设置在马路上的游戏情境,幼儿当小司机,体验小司机应该注意遵守交通规则,如看交通信号灯,红灯停车,绿灯行车,看到行人按喇叭,不乱穿马路,活动可以使孩子们懂得在现实生活中不能乱穿马路,要做一个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小公民。
(3)趣味模仿法:小班主题《苹果和桔子》,我们老师可以创设果子熟了的情境,幼儿模仿农民伯伯摘果子、装果子、运果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身体动作,在情感上同时也能够体验农民伯伯的辛苦。
2、主题背景下小班幼儿情境性运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指导幼儿的策略很重要,直接影响到幼儿运动的质量,所以我们预设了一些指导策略,并通过老师指导幼儿运动的实践来验证策略的有效性。预设策略:
(1)任务驱动策略:
(2)目标引导策略:
(3)设置角色策略:
为了探索适宜幼儿运动的情境,有效的指导方法,我们明确了接下来的研究重点,放在运动中的情境性环境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上,注重为幼儿营造良好开放式的运动环境,改变以往单纯注重幼儿运动技能的做法,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更多自主运动的空间,在与环境中的人或物互动过程中培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达到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幼儿智力、能力与创造力发展、良好品质形成的目的,使幼儿身心得到活泼健康的发展。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郑艺.《运动& 快乐& 健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上海市课程指南》[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上海市教研室--《运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上海市宝山教育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转载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团结路29号 电话:86(21) 传真:86(21)
主题背景下小班幼儿情境性运动环境的创设与实践的研究优化农村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研究方案)
& 设为首页
优化农村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研究方案)
10:27:34&文章来源:长兴县雉城镇长桥中心幼儿园&作者:长兴县雉城镇长桥中心幼儿园课题组&(阅读次数:)
●本课题系长兴县201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关注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积极地开展户外体育活动,不仅能给幼儿带来欢乐的情绪,更有助于提高幼儿运动能力,有效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
回顾孩子的日常活动让我们看到:现在的孩子大都是在“溺爱”中成长的,父母及爷爷奶奶整天“抱”着不肯松手。加上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这就造成了在家庭育儿上出现重智育轻体育、重保育轻锻炼的现象。
我们知道: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内容之一,纵观我园户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实际现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常常偏重有形的、使用运动器械的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而运动质量却不高。加上教师对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有的认为班级人数很多,教师不好组织,往往出来活动只是出于一种形式;有的认为体育活动容易出事故,还是少开展为宜。造成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计划上,而真正的实际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却得不到保证。因此,我们要将户外体育活动放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位置,确保在园孩子每天二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其中有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不断优化我们农村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以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1.南京政治学院幼儿园的研究表明:从幼儿发展来看,参与晨间活动的人数明显增加,运动兴趣高涨,运动能力明显增强,走、跑、跳、投等基本动作的发展明显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也明显提高,他们活泼健康、乐观积极、团结互助、不怕困难、敢于竞争、愿意和同伴合作。幼儿园户外运动时间充足,运动气氛高涨,孩子们个个喜爱运动、会运动,快乐运动。从幼儿园发展来看,通过课题的研究,带动了幼儿园的全体教师都来关注幼儿的健康,幼儿园逐步形成了以健康领域为主的办园特色,教师的心理素质也得到了优化。
2.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阐述:人的多元智能中,身体运动智能的发展将会使幼儿的身体素质得到一定提高,促使幼儿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动作全面发展,智能得到开发,性格得到陶冶,使孩子成长得更聪明、活泼、健壮;发展他们在人类生活中应有的各种基本活动(走、跑、跳、平衡、协调性、灵活敏捷性、跨越障碍物、钻、投掷力),在肢体活动中发展他们的多元智能,为将来参加学习、走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3近几年来,各教育者非常注重户外体育活动中的活动内容、组织形式以及教师的指导策略等方面的研究,也发表了论文,但类似从优化层面上就户外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并立足于农村幼儿园方面的研究还没有系统的阐述。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实践研究,提高全园幼儿的运动水平和技能,使孩子在“体”这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2.通过实践研究,实现体育活动的本土化、生活化、游戏化,初步形成一套具有我园特色的户外体育游戏课程。
四、课题研究内容
1.优化户外体育活动环境创设的研究
(1)文化环境创设的研究。(如:主题墙、文化长廊等)
(2)运动环境创设的研究。(如:运动场地、运动区角的创设等)
(3)心理环境创设的研究。(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快乐、喜爱运动的心理环境)
2.优化户外体育活动器械研发的研究
(1)教师自制户外体育活动器械。
(2)利用家长资源制作户外体育活动器械。
(3)利用社区资源制作户外体育活动器械。
3.优化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
(1)挖掘活动内容的研究。
(2)创新活动形式、活动方法的研究。
五、研究对象、时间、方法
(一)研究对象
雉城镇长桥中心幼儿园全体幼儿。
(二)研究时间
2010年11月――2011年11月。
(三)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探究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环境创设的科学化、自然化以及其内容的丰富性、教师科学指导的策略、师幼互动策略,并根据我园实际,
六、课题研究步骤和人员分工
(一)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2月):收集开展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研究用的资料,制定研究方案,组织课题成员进行学习研究。
(1)观察了解现状,分析原因
①观察教师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归纳存在的不足和原因,寻找有效策略。
②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家长看待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
③归纳掌握小、中、大班幼儿的活动量和运动特点。
(2)学习和研究相关优化体育活动的措施
①强调成员学习《纲要》(解读)以及《从理念到行为》中关于健康领域的论述,使教师自身对”健康”树立正确的理念。
②利用家园联系、家长会等途径提高家长对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了解,充分认识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③从实际出发,分阶段制定体育活动的目标和计划。
(3)查阅资料,分享意见,确立课题研究方案
①针对现状、根据课题目标,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课题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②加强提高长桥幼儿园教师的科研素质。组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查阅相关资料,园领导定期对组员进行理论指导,保障课题有序开展。
③定期有组织召开课题例会,各年龄段负责人做好资料的收集和记录工作。
(4)营造户外体育活动环境氛围,激发对户外体育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户外体育常规及安全意识
①进行户外体育活动的环境创设,走廊、楼梯等处布置以“运动天地”为主题的区域,丰富幼儿对体育活动的了解,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②各班根据自定的户外体育活动计划,循序渐进地达成培养目标,及时反思和总结。
③结合幼儿已有经验,在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在活动中学会自我保护。
2.实施阶段:(2011年3月――2011年10月):全面实施课题实践研究,组织教师进行实施计划,及时积累研究资料,不断总结和完善。 &
第一阶段:优化户外体育活动器械的研发
教师层面:根据各年段的特点,教学内容的需要,就地取材,将一些废旧的塑料瓶、饮料罐改装或组合,使之成为成品类器械。
家长层面:充分挖掘家长的一切可利用资源,丰富活动器械,如:开展亲子制作活动,有效实施家园共育。
社区层面:利用社区资源丰富创新运动器械。
第二阶段:优化教师的指导策略
(1)户外活动内容的研究。
①利用本土资源,借鉴民间游戏,运用器械,体现一物多玩。
②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有效利用各种运动器械,凸显各阶段特点,促进幼儿体能发展。
(2)活动形式、活动方法的研究。
每个阶段制定分层目标计划,充分利用各类器械,开展竞赛游戏,体现一物一玩、一物多玩、多物一玩。
(3)做好资料的记载及积累,在实施过程中及时调整和修改。
(4)组内成员定期进行讨论,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惑及新问题的出现。
(5)组内成员通过反思不断总结和完善本课题研究。
3.总结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11月)
(1)收集和总结课题相关的论文等附件。
(2)课题组教师撰写有关专题论文及结题报告。
(3)整理和汇编结题材料,迎接课题结题验收。
(二)课题组成员分工:
负责人: 叶利利& &&中班班主任,组织、策划课题的实施,撰写课题报告。
成员: 徐& 芳&& &园长,负责协调课题开展的全面工作。
成员: 周小琴& &&中班班主任,具体做好课题的落实工作。
成员: 周红倩& &&大班班主任,收集资料,协作做好课题研究。
成员:黄敏 &&小班班主任,收集资料,协作做好课题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长桥中心幼儿园是浙江省二级幼儿园,于2002年幼儿园独立开始,就非常重视科研兴园工作。近年来,幼儿园在教育改革、教育科研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县级课题《利用农村自然物,对幼儿进行锻炼》、《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研究》、《幼儿成长档案袋的评价与研究》、《幼儿早期阅读的实践与研究》等研究报告分别在县级以上获奖。
2.为了优化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我园在户外活动的场地扩建、软化、器械增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中心学校十分也重视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将原先小学的操场提供给我园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对该课题的规范有效进行提供了物质上的保证。
我园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情景较好,但在材料投放方面比较单一,不能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
附:课题方案点评
雉城镇长桥中心幼儿园课题组承担的《优化农村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从方案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1.立足本色,精心选题
我们知道,课题的选题,可以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选题,从教学工作面临的问题选题,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选题。本课题的选择就是来源于学校工作,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内容之一。多年来,长桥幼儿园一直致力于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方面的探索,做了许多前期的研究工作。也初步有了自己办园的打算,打算将户外体育活动作为自己幼儿园的办园特色,因此,申报了这个幼儿园的大课题进行研究。“培养幼儿对体育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因此本课题着眼于幼儿的运动能力提高,关注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十分有意义。
2.方案完整,内容翔实
一个课题方案,包括的内容有“研究的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措施和步骤、条件分析等”。本方案在结构上非常完整,从幼儿园的现状分析出发,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充分说明了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目标既有实践育人目标:培养孩子的运动水平和技能;也有理论层面:形成一套园本课程的。围绕目标,设计了三方面的研究内容:户外体育活动环境创设的研究;户外体育活动器械的研发;教师指导策略的优化。研究内容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既有硬的――环境创设,也有软的――教师指导策略。所以,研究内容体现得有层次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一般的课题方案中,可能也有,但是往往是网上一收索,把从网上浏览到的许多东西洋洋洒洒地写上,而对本课题的指导作用不大,不考虑本课题将要在综述基础上研究什么,而本课题对相关研究的课题和理论进行分析,并与本课题进行比较,分析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确定本课题的研究的切入点,把握研究的重点。
3.实施操作,计划具体
课题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计划是否具体、细致。本课题在实施中的三大阶段都做了计划,第一阶段的重点做好环境的创设,第二实施阶段,分为器械研发和策略优化两个阶段,特别是指导策略的优化,从内容的优化,活动形式、活动方法的优化等作了精心计划,使研究有规可循,每一个阶段有事可做。
几点建议:
1.让目标更集中一些
户外体育活动的研究内容比较多、大,在一年的时间中去完成,可能比较困难,因此,可以将这些研究的内容进行分解,在两到三年中完成,每一年侧重一个内容,达成一个目标,这样,可能更利于研究的深入、细致。
2.让思路更清晰一些
&&& 方案中每个阶段都有一些措施,但是有些措施还是笼统。实施阶段中,所涉及到的措施,都是过程性的措施,缺少研究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如:优化器材的研发,只是从教师、家长和社区三个层面打算开发,至于就地取材开发哪些器材,利用哪些器材开展哪些活动,还缺少设计。又如“优化教师的指导策略”中,关于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方法的研究,还可以细化,如内容中,除了借鉴民间游戏,还可以根据教师自创的器材,创新游戏,创新些什么游戏,大、中、小班如何开展活动,教师如何指导活动的开展、如何关注幼儿的年龄和个体差异、活动中考虑器材如何投放等都还没有设计。
3.让方法更有针对性一些
一个课题,要形成特色,有亮点,必须在方法上进行创新。户外体育活动的优化,既然是优化,就要有与众不同的东西。
&&相关文章您现在的位置:&&>>&&>>&&>>&&>>&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
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
分类:&& 更新:&& 阅读:&&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
&&& 【摘要】在幼儿园各类游戏中建构游戏因其操作性强、再现生活场景、易发挥创造想象而深受广大幼儿的喜欢。其不仅能丰富幼儿感知和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还能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幼儿个性的和谐全面发展。在建构游戏中,教师自身的言行、对幼儿的态度等会直接影响幼儿的交往态度、合作技能的习得以及活动的成功与否。本文重点探讨开展建构游戏过程中,教师从建构游戏的价值出发,分析不同阶段幼儿建构游戏特点,从游戏前准备积累经验、到游戏中的观察、引导、支持;游戏后评价提升,通过有效策略的介入指导,推动游戏发展。&&& 【关键词】建构游戏 ;教师指导;指导策略&&& 一、问题与现状&&& 自《幼儿园工作纲要》颁布以来,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在幼儿园被广泛接受。各幼儿园都能根据自身的条件开设游戏场地、提供游戏材料。但往往缺乏对游戏开展的深入指导。在建构游戏活动中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投放的建构材料不能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小中大班缺少层次性;教师对不同年龄班幼儿所能达到的建构目标不清楚;教师缺乏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在游戏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能观察到幼儿建构兴趣,发现幼儿在游戏中存在的困惑问题,意识到要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引导,但是由于对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知识储备的不够,对幼儿当前行为表现的分析判断不正确导致不能采取有效地适宜的指导。围绕以上的问题,本文从建构游戏特有的教育价值、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积累、环境创设、观察反思出发寻找有效地解决策略,帮助教师获得指导建构游戏的方法。&&& 二、研究目标&&& 依据《纲要》和《细则》,在明确幼儿建构游戏教育价值的基础上研究建构游戏教师指导的有效策略,在提高幼儿建构游戏质量的同时全面提高教师的游戏指导能力。&&&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 结合《纲要》、《细则》对幼儿园建构游戏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进一步明确建构游戏的教育价值和特点,为建构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二)行动研究&&& 本研究整体上属于行动研究的范畴,即研究者参与实践过程,以在研究过程中和通过研究过程并研究变革。本研究遵循学习--实践--反思--学习--实践的研究思路。首先,研究者梳理建构游戏的教育价值,明确教师指导的主要内容。其次,依据指导内容进行教学实践,探索教师指导的基本策略,并将指导策略在实践中进行修正和完善,最终形成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指导策略。&&& 四、 研究结论&&& (一)依据游戏价值,明确指导内容&&& 幼儿园的建构游戏是幼儿按照一定的计划或目的来自制、操作建构物体或材料,使之呈现出一定的型式或结构的活动。它是以表征思维为基础、以"建构物"为主要表征手段的象征性游戏活动。建构游戏明显的特征是幼儿通过建造"建构物"来反映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印象。&&& 建构材料种类繁多、质地多样、可随意变换、反复创建的积木、积塑、泥沙及生活中随处可得的废旧物品等均可拿来使用。幼儿在对这些材料进行搭建(排列、组合、接插、镶嵌、拼搭、垒高等)的过程中,实现自己搭建的需求及愿望,体验自己与同伴共同搭建的快乐感、成功感。它不仅能丰富幼儿的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更能促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儿个性的和谐发展。&&& 从建构游戏教育价值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材料的运用、建构形式、主题目的性、情绪专注力、社会性水平、创造表现力、游戏常规这些内容均可作为教师指导建构游戏的内容。 &&& (二)分析年龄特点,获得指导依据&&& 皮亚杰认为,既然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具有规律性,教育就必须按其规律来组织。他指出"一切理智的原料并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儿童都能吸收的,我们应考虑到每个阶段的特殊兴趣和需要"。而作为教师,其主要的问题只是去发现符合于每个阶段有些什么知识,然后用有关年龄段的心理结构所能吸收的方式把它传授给学生。同样教师只有掌握了幼儿建构游戏发展的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建构游戏的水平与特点,才能以此为据来确定适宜的指导内容和指导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由于年龄差别,在建构游戏中各年龄班幼儿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又有所不同。小班主要是为幼儿提供简单、鲜艳、易拼插的中大型建构材料,能够认识材料,叫出名称,并认识建造材料的大小、颜色和形状,学会延长、铺平、盖顶、拼插、围合、垒高,能有兴趣的地运用它们建造物体;中班为幼儿提供中小型建构材料,幼儿应会选择和利用建构材料,运用组合、拼插、排序、对称等结构技能及平衡、配色等结构知识进行建构,能和同伴一起共同建造某一主题;大班幼儿要学会能使用辅助材料装饰建筑物并和同伴合作建造,所建造的物体结构更加复杂、精细、匀称,并有一定的创造性,在主体建构活动中,对环境有一定的布局能力,能参与同伴间的商量、分工与组合的合作过程。&&& (三)把握游戏环节,寻求指导方法&&& 1. 游戏前---丰富经验& 创设环境&&& (1)生活经验是建构游戏的基础&&& 幼儿建构内容是在认知基础上对周围环境、物体的再现和创造,幼儿对周围生活中的物体和建筑有较细致的观察和了解,有丰富而深刻的印象,是开展建构游戏的基础。生活经验是幼儿建构游戏的基础,当建构游戏的主题确定后,就应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丰富幼儿的有关经验,这样才能保证幼儿能玩得起来。&&& 因此,教师可依据班级搭建目标和主题通过参观、欣赏、收集资料等各种形式加深幼儿对搭建内容的了解。例如,大班幼儿提出搭建"奥运场馆"的主题,教师在征求幼儿和家长的意见后,可组织开展一次亲子活动"参观奥林匹克公园"。活动前提前布置任务,一起上网查找公园布局、设计游览路线,参观中组织幼儿现场绘画鸟巢、水立方、玲珑塔。参观活动使幼儿获得了对运动场馆的直观印象,在随后的搭建活动中,幼儿不仅能自己动手再现几个主要建筑的外形特征,还能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布局几个场馆的位置。家庭生活、旅游度假、网络传媒等多种形式都能够拓展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对周围生活中物体形象的知识经验,经验积累越深厚,幼儿搭建的内容越丰富。&&& (2)环境材料是支撑游戏开展的条件&&&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建构区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与材料的互动来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丰富多样的材料不仅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材料的投放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体现目的性、丰富性、可塑性、层次性。&&& 在投放材料时,教师要基于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特点对班级幼儿近期和远期培养目标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和把握,以本班幼儿的阶段游戏目标为主要依据,有针对性地选择、配备、投放各种建构材料,使材料与游戏目标和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相匹配,力求使材料能够满足幼儿当下的发展需要。《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幼儿喜欢的动画内容,小班幼儿从给小动物搭家延伸到要搭羊村和狼堡。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树枝做的栅栏和各种各样的屋顶,幼儿自己带来了"喜羊羊"和"灰太郎",擅长美术的家长为建构区绘画了背景。适宜的材料、充满情趣的环境调动了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每天孩子们都在忙着搭建坚固的羊村、奇形怪状的狼堡。教师选择、投放建构材料紧紧需要跟随幼儿活动的开展,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不断地充实和更换材料,充分考虑材料的目的性、丰富性、层次性和有效性,使材料不断满足幼儿游戏发展的需要。 &&& 2. 游戏中的指导-观察& 合作& 支持引领&&& 皮亚杰曾经指出:"在游戏中,儿童是自我主宰世界。"教师在游戏中以引导者的身份介入,更多体现的是教师的隐性指导。一般来说,人们认为,成人参与幼儿的游戏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和功能:(1)支持幼儿游戏;(2)密切师幼情感;(3)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对游戏适当的指导可以保证儿童从他们自己当前的经验中学习和获得知识技能。"(janet R Moyles,1989) 教师通过参与和观察幼儿的游戏,发现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和需要并以此为基础来建构的课程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教学策略。因此,教师干预的目的在于维持和扩展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活动内容。&&& (1)细致观察,捕捉介入有效时机&&& 观察是教师"干预"的基础和基本的指导方法。通过观察幼儿的建构行为及利用建构物开展象征性游戏,教师可以对幼儿已有的经验进行评价。通过这种评价确定幼儿所需要的帮助,教师计划自己下一步应该采取的指导行动以扩展幼儿的经验和思维。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脑袋去"思考",只"看"不"想"等于什么也没有"看到"。教师要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为什么"的思考,以理解幼儿的搭建行动,然后分析:是否干预?采用什么方式干预?例如,在小班后期搭建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小汽车,启发幼儿搭建公路和立交桥。一段时间里,教师发现幼儿搭立交桥不是直接用立柱上搭长条积木延长的方法,而是先连成一条公路然后上面再摆立柱,立柱之上在搭长条积木连接。在教师以往的带班经验中还没有过这样搭建的情况。为什么孩子会这么玩呢?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通过与幼儿交谈了解到,前期搭房子的过程中打地基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感性经验,所以出于使立交桥更稳固的考量,孩子们也想到了先在下面摆好一长排再立桥墩。找到原因后,教师首先尊重幼儿的想法和行为,肯定他们这样的建构作品。同时带他们去参观中班哥哥姐姐的搭建作品,还收集了许多立交桥各种角度的图片投放在环境里,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感官经验。两天后班里的立交桥有了新变化,没有地基也很稳固,桥墩不但有积木还有替代的材料,立交桥之间有了连接和简单的穿插。游戏的逐步深入和幼儿搭建技能的逐步提高是在教师细致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准确判断和巧妙提供帮助得以实现的。&&& (2)共同游戏,支持获得成功体验&&& 马卡连柯曾这样谈到过:如果我只是教导、要求和限制,那我就会成为一种外部力量,而不能成为一种儿童的力量。我必须和儿童们一起游戏。这就是要求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应参与到游戏中去,机智地引导游戏进程和协调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系。小班幼儿在玩"给小动物盖房子"游戏时,教师引导他们思考房子是什么样?房子里住谁?门要留在哪儿?小班幼儿搭建水平低,经验少。但喜欢模仿、喜欢和教师共同游戏。教师就与孩子一起游戏,你建一个,我盖一个。只要是孩子们想得到的,说出来的,教师都让他们尝试着搭建出来,尽管有的四不像,但只要是幼儿做出来的,教师都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搭建,在过程中尝试搭高、围拢、盖顶的方法。目的只有一个----满足他们的成就[1]&&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网友同时还浏览了:
户外及体育活动专题相关子栏目
&&&&&&&&&&&&&&&&&&&&&&&&&&&&
本站最新幼儿教育
&&&&&&&&&&&&&&&
本站推荐幼儿教育
&&&&&&&&&&&&
网友热评幼儿教育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实习单位指导教师意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