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的人适合练八极拳实战吗

沧州孟村回族八极拳现状调查报告&|&发布日期:&|&nbsp浏览()人次&|&&|&&]张进
王淑宁  河北省沧州市所辖的孟村回族自治县以武术而闻名。孟村回族自治县,从日建立,是河北省回族主要聚居区之一。回族,是孟村回族自治县实行区域自治的主体民族。孟村回族自治县境内面积为三百八十七平方公里,辖四镇两乡126个行政村,共居住着18.9万人口,其中回族4.7万,占县内总人口的24%,他们分布 在二十个回族村庄和二十二个回汉杂居村。该县东面、南面与盐山县毗连,西面与南皮、沧县接壤,背面和东北面与渤海沿岸的黄骅、海兴县为邻。地势平坦,平均海拔九米左右,地处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一、关于孟村回族及八极拳
  随着中国普通民众公民意识和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开始逐渐成为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焦点。物质文化遗产虽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文明,共同体现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人文性,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却更多的体现与蕴含着一个民族所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一个国家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所以说保护和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使我们每个人责无旁贷,也是一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是事情。我们于日至7月31日,就沧州孟村回族八极拳的保护、发展与传承等方面的情况对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回族武术进行了典型调查,并且关注孟村当地人是怎样看待武术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一) 沧州回族。
  回回进入沧州可追溯至元时。其时有&回回人遍天下今近而京城,远而诸路,其寺(清真寺)万余& [1].。而沧州回族的迁入主流主要还是来自明初两次大的移民:一次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六月,徙山后(今张家口至辽阳一带)民三万五千户于内地,又徙沙漠遗民三万二千户屯田北平& [2].;再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是&靖难之役&后&以实空地&的移民,&皆明初由江南迁徙而来& [3] ,沧州一些县市的部分回族家谱也证实了这一点,其祖多迁自晋、鲁、苏、浙、沪、皖、鄂等地。其后或经商、或官居、或逃生、或投亲等不一而足,陆续有回回进入沧州。经世代繁衍,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今天沧州回族的分布格局。
  (二)沧州回族武术。
  沧州回族武术历史悠久。明初,沧州回族由最初迁入到逐渐发展, 人们已形成了对武术由陌生到认同的转变过程。习武之风日盛, 家庭武术开展广泛。到了清朝,八极拳、查拳、滑拳已相继传入, 弹腿创立。至此, 沧州回族武术文化的主要门类已基本形成。 拳社林立, 武术普及程度加强, 出现了一批相当成就的武术家并且回族武术已开始向外传播。及至民国,各门之拳械、套路经不断改进, 日臻完善,沧州回族武术传至全国大部分省区。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沧州回族武术迈出国门, 走向世界。沧州回汉武术摒弃门户之见,门派之间公开交流。现在沧州回族武术普及已成规模, 村有拳社, 校有武课。 武术的多功能价值被人们逐渐认识。
  沧州回族武术,同其他文化一样,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武术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沧州回族武术内容丰富,为各族人民所喜爱。它们都是在吸收其他民族武术精华的基础上,将中华武术各门各派融会贯通,结合穆斯林的社会生活实践和风俗习惯,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钻研和实践,逐步形成、丰富、完备和发展起来的[4]。
  本次调研地点是在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该地区盛行武术,主要以回族八极拳为主,2007年,孟村八极拳被评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本次是对沧州回族武术八极拳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相关概念的解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对策等的调查研究,对于八极拳传承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八极拳的发展
  (一)八极拳的概况。
  孟村是中国传统武术拳种&&开门八极拳的发祥地,至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八极拳至清末民初进入鼎盛时期,这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武术家和武术技击家。黄四海、李树文、霍殿阁等先后被清廷聘请为紫禁城带刀护卫或镖师。国民政府国术馆成立后,八极拳被列为该校的必修课,孟村籍拳师马英图、韩华臣等成为该校中坚,由他们根据八极拳技创编的擒敌拳,至今还应用于中国军队中。新中国成立后,八极拳被国家体委列为武术全国正式比赛项目。国家体委副主任徐才先后四次来孟村考察八极拳[5]。
  (二)八极拳的发展现状。
  自1998年起,八极拳被中国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审定为中国传统武术十大优秀拳种之一,编纂了八极拳国家规定套路一书,在全国率先推广。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沧州回族武术已经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孟村先后接待了日本、美国、韩国、加拿大、法国、瑞士、比利时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武术团体和爱好者。以吴连枝为代表的数名八极拳传人先后数十次应邀赴日本、韩国、比利时、意大利等国讲学。优秀的八极拳传人刘秀萍、常玉刚等先后多次在全国重大武术比赛中摘金夺银。孟村于1991年被国家旅游局定为河北省八条对外开放旅游专线之一,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体育局曾多次拨款,希望孟村修建一所集武术教学与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八极拳国际培训中心,但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所致,未见其果。自1994年以来,中央电视台一套、四套、五套、七套、八套、九套、十套节目及英国、韩国、台湾、香港和国内部分省、市的电视台,数十次来孟村采访,制作专题节目。2007年、2008年央视五套还专门就《武林大会》来孟村录制节目,扩大了孟村及孟村八极拳的对外影响。2007年孟村八极拳被国家文化部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元月,经八极拳传人吴连枝先生积极努力,投资250万元的孟村八极拳国际培训中心在县城西侧的西林场处建成。目前八极拳已远播于国内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和亚、欧、美洲的十几个国家,其习练人数逾六十万人之多[6]。
  (三)武术的流传方式。
  由于武术的技术主要是在民间,在下层社会中流传,而这些人基本上又是属于那些&没有条件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的广大人民群众&,所以流传时主要依靠的就是身传口授。民俗学家在对民俗进行分类时,不同的学者分类的标准和方法有许多不同,但都有&口承语言民俗&这么一类,有的学者称为&口碑&,有的学者称为&民间成语&,有的学者称为&故事、歌谣和谚语&,提法各不相同,但内容则是一致的,即以口头传承的方式在民间多年流传的民俗遗产。武术虽然是技术性很强的文化遗产,但是它主要是依靠师徒手把手地授受,即&身传&,同时其流传同样还依靠&口授&,这些&口授&的内容就主要形成了&拳谚&和一些在民间手抄流传的&拳谱&,没有或很少有较为完整的、系统的文字资料,这是武术作为俗文化而存在的一个重要标志。这就给武术的流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也使得武术由于其自身的原因而造成了资料的更加缺乏。
  正因为&不娴文字&,才&法法口传&,这正是前人在传授武术技术时的苦衷。所以才有了&文章家莫或留意于小技,而精于枪者大抵无文&这样一句话。&身传口授&是武术在流传的过程中师徒传授过程中的基本形式,当然这种情况也使武术在流传中更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从积极的方面考虑,也就为武术在民间的更加多元地发展留下了更大的空间[7]。
  三、习武方式的多样性
  (一)正规武校的传授。
  武术学校是武术的育才机构,它是历史的产物,是一种社会需要的产物,是现行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武术学校的发展有三个原因,首先,人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有能力送子女到武术学校学习;其次,国家政策的宽松,允许私立学校的承办,才使得武校的发展成为可能;再次,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希望通过武术防御他人的侵犯,这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所不能提供的,所以武术学校成了基础教育的补充,也是武术学校生源广泛的主要原因[8]。
  在孟村有很多武术学校,其中比较出名的是东河武术学校和八极拳国际培训中心。传统的观点可能认为武术学校的学生只会练点武,基本上是文盲的武术学生,或是认为不爱学习或是学习不好的孩子才被送去武术学校学习,希望孩子通过其他途径也可以进入大学。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东河武术学校是一所公费文武双修小学,虽然是武术学校但还是以文化课为主。这所学校的师资力量都和其他学校没有差别,在保证上好文化课的前提下,每天有一定的时间来学习武术,使学生文化、技术两不误。学生每天早晨、晚上进行武术训练,实行军事化封闭式管理,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通过武术不仅使孩子们体格健壮,对于孩子们的升学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国家二级运动员可以在高考中增加20分,据孟村体育局常局长介绍,武术的段位是比较好考的,只要坚持连续练上几年的人,基本上都可以考取国家二级运动员,这样以来,孩子在考大学的时候不需要很高的文化课成绩就可以考取好大学。仅孟村体育局局长常玉刚先生的八极拳弟子当中,就先后有14人考入了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院和河北体院传统体育系(武术专业),还有3人留学国外攻读硕、博学位。有两人留院校执教相关专业。
  而八极拳国际培训中心,是一所高档次、高标准、国际化的武术人才培训基地。随着师资队伍的建设、配套设施完善和后期扩建工程的进展,中心将以培养造就国际、国内高素质专业武术人才,实行正规化、标准化文武化的教育,并将以此为龙头,打破地域界限,不断开辟建立新网点,以集团形式,促进&拳社变武馆,武馆变学校&,拉动八极拳事业和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八极拳国际培训中心的建立,标志着八极拳事业的发展,已经越过了过去孟村人引以自豪的&乡乡有武馆,村村有拳社&的历史,开始进入&文武兼学,德艺双馨,以高档教育,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新阶段。八极拳国际培训中心的学员相对来说都是年龄较大或者已有固定工作的人,为了武术这一特殊爱好,慕名来到八极拳国际培训中心。他们当中有些是因为工作和学习的原因,只在假期时间来到八极拳培训中心进行学习,有的则是常年在此习武。
  (二)家庭传授。
  孟村八极拳的发展也是近几年的事情,在早些年的时候八极拳是传内不传外,也就是说只有家族里的成员才有资格学习,对于外人来说学习八极拳是不可能的事情。笔者在调查的时候,对当地的一些民众进行采访,他们是这样说的&我们当地人也是近几年才知道孟村有个八极拳,前些年根本不知道有这个东西。后来什么东西都讲究个对外开放,八极拳也为了有更好的生存空间,也开始收外姓的弟子了。&除此之外,笔者还对孟村艺术中心广场上晨练的民众进行了采访,笔者看到一个女孩手中拿着一根竹棍,正在练习棍法,他的父亲在一旁指导她练习。趁女孩练习的功夫,我们对其父亲进行了采访:
  问:您女儿从多大开始练武?
  答:从小就开始练,一直到现在,今年刚考上研究生,她在学校也坚持每天练。
  问:她练得是什么拳呢?
  答:我们是回族人,练的八极拳,但是八极拳不都是回族人练,孟村好多汉人也开始练了。
  问:您教孩子练武的目的是什么呢?她从小跟谁学武术呢?
  答:现在不是提倡全民健身吗,主要是强身健体,从小跟她母亲学武,孩子的母亲全家都是习武的,特别是孩子她姨,叫刘秀萍在全国武术比赛中拿过冠军,在这个氛围之下习武成了孩子的业余爱好。
  问:您对孩子习武有什么期望吗?
  答:希望一代代的传下去,不求她在这方面有多高的成就,就希望她把武术当做一个爱好,锻炼出一个好身体就行了。
  在我们的问卷调查和采访中我们发现沧州回族尚武风气是个人习武的主要原因,强身健体、响应国家号召的全民健身则成为个人习武的主要目的。在我们的采访对象中有一部分年岁大的老年人说:过去我们习武因为年代不好,学点武艺以防身,现在主要是为了练个好身体。从我们的个案调查和调查的数据统计来看,武术环境对于人们形成习武动机至关重要。他们之所以习学武术, 乡里武风、家庭等环境因素有很大的影响,再者武风强否与个体习武数量成正比,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且武风强否也是一代代武术文化积累的结果。而且在不同时期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其受影响的程度也在发生变化[9]。
  (三)民间自发性传授。
  现在的人们花大量的时间工作、学习再加上武校武馆高昂的费用,人们在时间和金钱上不能得到协调,对武术的发展与传播造成很大的困扰。所以民间自发性的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武术成为主要的习武方式。早晨五半点到七点就成了最好的习武时间,既不耽误工作和学习,又有利于身体健康。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得知,教练每天早晨五点半至七点在艺术中心广场教孩子们习武,几十年如一日并且不收取任何费用。这些教练并不是专业从事武术教学工作的,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在我们的采访对象中,有的是银行的职员;有的是体育局的干部;还有的就是农民。在采访过程中,我的报告人(汉族,男,40岁左右,教练)解释道:
  当年我的老师就是这样不收取任何费用教我练武的,到了我这一代也要向我的老师一样不收取费用传授给下一代,并且我也有自己的工作,有固定的收入,不需要向家长们再收取学费。再说了,我们教孩子们练武术,身体锻炼好了,还能把武术传下去,一举两得的事情,再有一个就是将来孩子出个门也不怕受欺负。
  从教练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质朴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这些教练们的无私奉献成就了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他们别无他求,为的就是使武术代代相传,并通过历代人的相传使中华武术走的更远、走得更好。
  除此之外,当孩子们跟着教练习武的时候,笔者还对孩子们的家长进行了访问。报告人(回族,女,35岁左右,孩子家长):
  其实孩子练这个挺辛苦的,但是孩子喜欢就一直让他练下去,教练也很伟大,一分钱也不收,一年年的陪着孩子们一块练。要是有个什么比赛的,还带着孩子们一起去,也算是出门长长见识,孩子们也挺争气,每次都能拿成绩回来。
  说到此处另外一个家长(回族,男,35岁左右,孩子家长)也很激动的和我们说道:
  是啊,我们孟村人都爱好这个,把孩子送来学八极拳,身体好,一年年的连个感冒都不得。
  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过去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安定,且回回民族又处于受歧视的状态,出于自我保护的与原因,人们习武主要是为了不受欺负,再加上沧州人尚武,对武术有特殊的感情,希望武术得到后人的继承也是一个主要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平等,少数民族成为了国家的主人,习武的目的也由原来的不受欺负转变为强身健体,但是传承并发扬武术的精神并没有改变。
  当笔者问到如果教练向家长们收取一定的费用是否还会继续送孩子来练武,家长们肯定的说只要孩子喜欢就会让他学下去。孟村人尚武,对武术的特殊情节在与他们交谈的字里行间就可以深深的感受到。也许这些让人深受启发和感动的话语,就是孟村人对武术特殊感情的最好表现。
  四、习武与习文的关系
  在此次调研的前期准备工作中,我们获悉部分沧州回族有重武轻文的现象,即把孩子从小送去习武,对习武没有天分的孩子才送去学习文化。对于该现象在沧州回族中是否属实?是否具有普遍性?我们带着疑问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武术在孟村人心中的地位。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运动风格和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优秀的传统武术不仅体现了我们民族高超的身体技能和创造成果的精粹性、丰富性,还关联着我们的情感,习俗、个性和精神思想。沧州历史上是武术之乡,孟村又是八极拳发祥地,受地域文化现象影响,习武的人较多。当我们来到&武术之乡&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后,我们便深刻的感受到了孟村的武术文化氛围。笔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在孟村无论是习武的人还是不习武的人都对武术有一种特殊的情结,他们不仅不把习武看做是歪门邪道、不务正业的事情,反而视习武为高尚的事情,以学习武术为荣,练武人更是受人尊重的。因为武术不仅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增强人们的毅力,更可以把中华武术传承并发扬。采访中,我的报告人常玉刚局长(男,回族,40岁左右,孟村体育局局长)说道:
  我们孟村人习武不是为了出去打架,而是历史的原因促使我们习武。早先清军入关时,不愿意接受满族统治,很多人被追捕,尤其是回族人本来就心齐,为了抗争求生存,大家集合起来学习武术,把它当做一种生存或战斗的手段。再说以前本来娱乐项目就少,练武也是一种娱乐项目。后来慢慢的我们把习武当成习惯,就觉得我们应该习武。(回族武术)作为中华武术的一部分,外人一提起来我们就感到很自豪。到今天我们对武术都有种历史的责任感,觉得应该并有义务把它传承并发扬下去。
  (二)文化课在孟村人心中的地位。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不断的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成为人们免于被社会淘汰的必然途径。现在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成为人上人,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些家长甚至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什么家务活都不需要孩子做,甚至在孩子的业余时间更是为孩子安排了满满当当的补习班。据调查得知,现孟村已经全部实现9年义务教育。现代教育的迅速发展,使回族人民的文化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三)武术与文化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增大,孩子们学习文化知识,上学寻找出路已经成了必然选择。孩子们课业的沉重,再加上现在的家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不能吃苦耐劳,家长也舍不得让孩子受苦受累。在这些原因的促使下,把孩子送去习武对大多数家长来说是不被认可的。第一,怕苦了孩子,第二,怕耽误孩子学习。
  然而,由于孟村浓厚的武术文化氛围使得这里的人对武术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有着特殊的看法。9月28日清晨6点钟,我们来到艺术中心广场,看到在教练的带领下,大概有二三十个孩子跟随教练一起习武,岁数大点的孩子在上初中,最小的孩子刚上小学。孟村人是否认为孩子习武与学习之间存在冲突呢?可以通过一些谈话表现出来:
  问:您是否希望孩子坚持练武?
  答:我们孩子从小开始练,一直坚持了这么多年了,还是希望他坚持下去,当然主要看孩子有没有兴趣,我们孩子从小喜欢这个。
  问:您认为孩子习武有没有耽误学习?
  答:没有,孩子学习挺好的,在学习上没有感觉到吃力,而且练武时间和学习时间也不冲突,每天早晨练会武,回家吃个饭就去上学了。在这练武的这群孩子们学习都不错,好几个在班里都是尖子生。再说了他们早晨起得早,晚上睡觉也早,省的看电视。
  对此,我的报告人张峰(男,汉族,40岁左右,教练)也说道:
  我认为习武与学习之间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首先习武保证了孩子有个好身体,这使孩子有更好的条件去完成学业;反过来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也不可能更好的理解和熟记武术中的一招一式,也不会更好的理解武术套路中的理论来源。可以说一个学习认真的孩子,同样对待习武也会很认真。我教了这么多的孩子,我发现武术练得好的学习也好,练武不认真的学习好不到哪去。
  我的报告人常玉刚局长(男,回族,40岁左右,精通八极拳)对此也有独到的见解:
  武术对学习的影响不大。练习武术一般都在业余时间,一般在早上或晚上,不会影响正常的学校上课学习时间。我们并不是像常人想的那样,光有匹夫之勇,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习武的道路不好走,并不是文化素质不好的孩子就送去习武,相反,一般武术好的孩子,学习也不错。
  由此我们可以打破之前人们看待武术的态度,即孩子学习武术会占用大量的学习时间,会使孩子分心。笔者认为习武与学习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果利用好了可以达到武术与学习两者的双丰收。
  五、近年来孟村八极拳发展受阻的原因分析
  沧州虽然号称&武术之乡&,但如今的沧州,爱好武术的人数还不到五分之一,孟村现在有19万之多人口,练武的只有一两万人。作为武术爱好者,常年坚持下来的人就更少了。就如常玉刚局长所说:&沧州是武术之乡,但搞的不好,不如河南,既宣传又搞武术的;也不如拳击,商业利润和收入很高,刺激人们去搞。&我们八极拳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至今并没有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通过我们的调研,现将八极拳发展受阻的原因总结如下:
  (一)客观环境的改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改变,科技文化越来越进步。在人们享受现代化科技带来的便利时,一些传统的技艺和文化面临的局面并不乐观。在我们构建法制社会、民主社会和通讯社会的同时,中国传统武术的作用逐渐减弱。过去学习武术可以防身,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可以作为谋生的手段,教习武术或者给别人看家护院;还可以通过武举考试走上仕途。现在武术发展形势缓慢,高素质的武术运动员越来越少,现实中武术的价值削弱,甚至很多人说武术是没用的东西,武术练得再好遇上现代科技军事也是白搭。况且现在独生子女多,身体素质差,不肯吃苦,就业压力又大,人们只好去读书。随着各种环境的变化,使得武术面临更大的危机。
  (二)外来文化的冲击。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走入中国,丰富了中国人的物质文化生活,但对外开放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在开扩中国人视野的同时,中国的本土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如我们大家所知,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上也越来越注意加强锻炼身体,于是大大小小的健身房平地而起。而就在这样的健身房里必不可少也是最为火爆的一项健身项目就是跆拳道。而我们中国的传统武术却不见踪影。就在这个同时,在日本国内却产生了习武热的现象,中国传统武术大受欢迎。随着日本科技文化的快速发展,日本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老龄化问题严重,身体素质差。所以学习中国传统武术的人越来越多,因为武术只要有一个小地儿就能练,不用专业武器,随便一根棍棒或者赤手空拳就可以,不受年龄、地域、数量和时间的限制,所以觉得中国武术特别好。但现在国人自己却不珍惜。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孰不知日韩的跆拳道、空手道都是从中国发展过去的。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反思。
 (三)生存空间的狭小。
  &练武术最终目的是什么?&作为农村的武术爱好者,坚持下来的人很少,现在人们更注重的是经济利益,没坚持下去的原因关键是&没有出路&。目前我国共14个体育院校,每年招生在全国就几百人,人数很少,所以武术生的出路并不好走。练习武术就算有了成绩也没有收益,不能依赖武术生存,也就更不能坚持。像武林大会节目,最早由农村开始,八极拳派出了32个人,共打了9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比赛完后,大家又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能以此为手段来生存。现在人们都忙着工作,更多的是追求物质欲望,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武术的练习上面,武术生存的空间更小了。
  (四)盲目的憧憬。
  人们在接触武术时,对武术憧憬太大。这些憧憬大多源于电视剧、电影和小说,里面的习武之人大多是侠义之士,代表着英雄和正义。很多人怀着这种憧憬去学习武术,但是很快就放弃了。主要因为真的练武是很辛苦、很枯燥的,没有想象的那么好玩。再加上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的艰苦训练,十分辛苦,利益上收获很少。所以近些年来,练习武术的人越来越少。笔者去沧州做调查前搜集到的资料中说在沧州清真北大寺内开设了武馆。但是当笔者来到清真北大寺时,却没有看到武馆也没有看到任何的习武之人。据北大寺的阿訇介绍,寺内的武馆因为练武的人越来越少,早已经关闭。我想从北大寺内武术馆的关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武术的发展道路确实困惑重重,找到适合武术发展的出路迫在眉睫。
  六、八极拳的发展对策
  八极拳历经三百年,它既是孟村人的一份精神财富,也是一份物质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在这样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挖掘好这一优秀文化,用科学发展理念去开发利用好这一传统文化,是很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培植和开发好孟村八极拳武术文化产业,就武术自身作用讲,它能体现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从发展角度讲,它是孟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孟村人民的一份潜在财富。对于八极拳来说,如何发展、传承和保护是它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一)创新思维,借鉴成功模式。
  经济要发展文化是先导,孟村是八极拳的发祥地,优秀的八极拳文化是孟村人花三百年时间创造出来的金字招牌,应当牢牢抓住这一优势,抢抓机遇,以创新思维,来打造拉动孟村经验发展的新的增长极。孟村八极拳从开放之初的1986年久走出了国门,但至今还停留在&作坊式&经营中。我们应该开创思维,跟上时代的步伐,借鉴和学习相关的经验和模式。
  例如少林寺,据有关资料介绍,少林寺的武术热是因为八十年代初的一部《少林寺》电影而红遍全国。当时的少林寺并没有和尚,周围也没有习武之人。武术学校的起步是在八十年代末,其规模都很小。而到了九十年代中期的十余年里,登封的武校就发展到近百所,学员逾十万,常年滞留在登封的人数达二十余万,极大的带动了登封的经济发展。又如吴桥杂技大世界,它与孟村八极拳国际培训中心同时起步。八极拳虽然得到了国家旅游局的重视,得到了50万元的拨改贷,征了地,拉了院墙,但是还没进入实质工作就下了马。而吴桥却抓住了机遇,不仅将吴桥杂技大世界建成了沧州市唯一一家五A级旅游景点,还把杂技节办成了国际级,受到了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的重视。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体育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越来越多的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仅美国体育产业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4%。我国浙江、河南和广东三省的体育产业搞得也比较好。体育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的更快、更好发展。西部旅游城市西安有这样一句话,&翻身不忘共产党,致富全靠秦始皇。&或许这句话应该给我们一些启示[10]。
  (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既要抓硬件建设,也要搞好软件发展。硬件主要体现在武馆、培训中心和学校的武术设施上,软件主要是说对习武者的教育、传承、扶持和保护。首先在设施建设方面。目前孟村仅在西林场有一处不足10亩地的八极拳培训中心,中心建成两年来,虽然接待过数千名国内外八极拳爱好者,但由于管理手段落后,教学条件不完备,尤其不能满足学龄青少年的就学问题,使许多慕名求学者抱憾而归。所以,建设一所高质量的八极拳文武学校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二是充分利用现有武术馆、武术人才队伍,搞好武术培训;积极扶持民间武术人才的同时,也要推广武术的学习。除了在文中提到的学习武术的途径,还可以将武术推进课堂,在体育课中增加武术教学课时,把学习武术列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对体育老师和武术教练进行技能培训。学校武术教育是关乎武术传承和培育下一代的大事。它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而且还能作为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促进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与尚武精神的培育。
  (三)树立保护意识,加大对八极拳文化的宣传力度。&&&&&&&&&&&
  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八极拳,仅靠武术人是不够的,要靠每一个公民的积极努力与参与。只有全社会的力量都参与进去,我们的八极拳才可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普及保护八极拳文化教育,让公民逐渐树立一种正确的文化观,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可再生性,唤醒民众的文化自觉,形成自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八极拳的意识。并利用电视、广播和网络加大宣传力度。建设专门型网站,在孟村设立八极拳博物馆,在宾馆内创造一个与八极拳文化相和谐的文化氛围,街道设置八极拳文化长廊,休闲广场应设置八极拳雕塑、口碑,县界路口悬挂&八极拳故乡&字样等等。使每个走进孟村的人都能迅速感受到武术氛围,并能被这种氛围所吸引,成为孟村武术文化的义务宣传员。
  (四)加强外联,走出去请进来。
  孟村八极拳底蕴深厚,人才济济,今天要重振武乡雄风,必须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就是要推出更多的武术人才,让他们在更大的环境中去创业、去施展才华,去教习八极拳,将八极拳推广到更广的范围;请进来就是要把国际性、国内大型的武术比赛办到孟村。承办比赛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孟村、了解八极拳、宣传八极拳文化,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孟村。这样既促进了孟村武术产业的发展,也给通讯业、旅游业带来了生机。同时可以出售比赛的纪念品、广告、电视转播权等,获得经济上的收益。
  (五)加强学术研究。
  要使八极拳很好地发展下去,缺少理论指导是不行的。我们更需要专业人员、专家学者共同努力,让技术和理论结合。建议政府成立专门从事研究回族武术的机构,充分利用全省高校和科研机构学术力量雄厚、专家人才集中的优势,用科学的态度指导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和提高,用科学原理对沧州回族武术进行挖掘、整理和提炼,使其大众化、通俗化,扩大群众基础,推动其向着一个更为科学的方向发展。同时设置有关回族武术的重点研究课题,发动体育理论、民族理论、史学等领域的学者和专家,对有关问题进行研究,使技术和理论互为映衬,互相影响。
  七、结语
  事实上,多年来孟村八极拳始终都在寻找自己的出路,其意在于保护八极拳的同时,使其快速健康的发展。无论在国内,还是在亚欧两洲,孟村人都在不懈的奋斗。八极拳作为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发展到现在这个局面很不容易,当然还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工作,还需要更多人的共同努力,使之在更大范围发扬光大,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但是,作为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我们更有义务进行挖掘与保护,保护并不意味着保守,是应当积极的继承,如果再过千百年,还能再看到八极拳的本来面目,或者说是一种更加充实和完善的技法,应该说这是八极拳门之大幸。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更需要解放思想,遵循开门八极拳的&开门&二字,打开门户,引进来,走出去,把八极拳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充实完善的同时发扬光大,更好的为人类健康发展与进步做出贡献[11]。
参考文献:
[1]重建礼拜寺记[Z]
[2]张廷玉等.明史?太祖本纪[M].中华书局,1974.
[3](民国22年)沧县志.
[4]摘自回族武术的历史与渊源
[5][6][10]常玉刚访谈记录。常玉刚,男,回族,八极拳弟子。访谈人:张进、王淑宁;访谈时间,日;访谈地点,沧州孟村
[7][8]温力. 中国武术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2.
[9]刘汉杰.沧州回族武术文化初探[J].西北民族研究,1997,01.
[11]常玉刚.也说八极拳谱[J].精武,1999,8.(编辑:孙浩)[字号:
]前一则: 后一则:
热点理论新闻
推荐理论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震 八极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