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有时间看知网上的博士毕业论文致谢词吗

本文由著名华人数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教授撰写,献给那些想要了解国内本科、..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哈佛大学教授忧心中国教育:北大博士生论文水平不如香港本科生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热搜TAGS:
硕士论文参考资料
本站尤其擅长建筑及医学杂志发表,现强势推荐:...
联系电话: 9246
投稿邮箱:
论文题目精选
硕士论文资料
硕士学位论文
硕士毕业论文
MBA论文资料
MBA学位论文
MBA毕业论文
EMBA学位论文
教育硕士论文
工程硕士论文
博士论文资料
博士学位论文
博士毕业论文
管理论文-硕士论文
工商管理-硕士论文
人力资源-硕士论文
经济论文-硕士论文
市场营销-硕士论文
财政税收-硕士论文
金融证券-硕士论文
经济管理-硕士论文
法律论文-硕士论文
人文社科-硕士论文
社会政治-硕士论文
艺术文学-硕士论文
理工综合-硕士论文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石油能源-硕士论文
电子通信-硕士论文
MPA论文-硕士论文
建筑工程-硕士论文
项目管理-硕士论文
土木工程-硕士论文
计算机综合-硕士论文
计算机软件-硕士论文
计算机应用-硕士论文
计算机网络-硕士论文
社会医学期刊
建筑科技期刊
工程科技期刊搜下[金牌秘书网]管理学博士毕业论文发表
满足条件共
份资料 其中VIP资料
份 其中知识通尊享资料
2个地产币以下
2-5个地产币
5-10个地产币
10个以上地产币
知识通尊享
&更新时间:& 评论(7条)列。管理教育自身的特点和管理学的学科属性...管理学教育起步比较晚,案例教学法虽已为越来...,学生缺乏实际应用能力。管理学是融管理理论与案例于一体的课程,而目前无论是从事管理学分类:
& 编辑评级 上传者:
&更新时间:& 评论(0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 赵相忠 管理学博士 [第一讲管理和管理学] [第二讲管理者的职责] [第三讲管理者的素质] [第四讲管理思想的演变] [第五讲管理分类:
& 编辑评级 上传者:
&更新时间:& 评论(0条)的一批管理精英委以重任。汤姆现年44岁,是哈佛工商管理学院的MBA毕业生、公司内公认的管理奇才,此前曾担任南美分部的经理...第一部分 管理案例选择题 案例1:M分类:
& 编辑评级 上传者:
&更新时间:& 评论(0条).pdf 变色龙变色吗:印象管理对组织...管理高层虚拟人力资本薪酬探讨.doc...公民行为对组织产出的影响.doc 高层管理....doc 管理层持股结构性因素的实证研究分类:
& 编辑评级 上传者:
&更新时间:& 评论(6条)企业想要有很好的管理模式,就离不开传统文化...文化的造血功能,构建现代化管理模式,从而...体系下的组织文化的双重影响,具有鲜明的中国分类:
& 编辑评级 上传者:
&更新时间:& 评论(0条)原创,目录如下一、 物业管理行业亏损...公司物业成本费用分析二、 物业管理...理性 2.7别的国家物业管理是亏损还是盈利三、 物业管理行业如何解决亏损 3.1政策分类:
& 编辑评级 上传者:
&更新时间:& 评论(3条)管理学资料(管理学世界500强企业管理...中最经典的管理案例,经典实用,不用我多介绍...信 17.把质量意识注入每位员工的血脉-日立的质量管理...个人都有机会朗讯科技的人力资源管理 51分类:
& 编辑评级 上传者:
&更新时间:& 评论(0条)第一节行政管理学的对象、内容和特点 一、什么是行政 (一) 行政是行政管理学...一意义上说,行政管理就是政府管理,行政管理学...计划、决策、协调、人事、后勤庶务等管理分类:
& 编辑评级 上传者:
&更新时间:& 评论(0条)为各个时代的技术、社会特征。让我们回顾一下管理学发展的历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不再只是组织内部的事务. 管理的使命不再只是...南京大学教授 周三多推动管理学发展分类:
& 编辑评级 上传者:
&更新时间:& 评论(0条)论文摘要 自战略管理萌芽以来,生存和发展问题一直是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关注的热点...明天的强大 本文试图在战略管理领域既有...述两个问题提出一个完全解决方案,以指导管理分类:
& 编辑评级
还没找到您想要的资料?下一步,您可以
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搜下[金牌秘书网]管理学博士毕业论文发表”资料吗,请点此寻求网友帮助...
如果您有“搜下[金牌秘书网]管理学博士毕业论文发表”相关资料,请点此上传,获取100地产币...
修改关键词,再搜一下
传我要上传资料
求我想求资料
应响应下载任务
相关VIP资料
网友正在下载
网友正在找什么南开长江学者所带10余名博士未发表论文无学位|南开大学|学位论文|高校改革_新浪新闻
南开长江学者所带10余名博士未发表论文无学位
  毕业三年后才被授予学位
  发生在南开大学教授李卫东和他的弟子之间的故事,起初是平凡无奇的,后来则成为令当事人“心情复杂”的极端事例。
  这位颇有声望的化学家7年前开始在南开大学招收博士研究生,然而迄今为止,10多名毕业生中没有一名能够正常获得学位。
  在争取了十几个月之后,30岁的白迎军6月底终于拿到了那本粉红色的博士学位证书。他将其放到一边,没向家人展示。
  “它代表了一段痛苦的回忆。”他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这样形容。
  这段回忆包括:他的父亲去世之前,没有见到这一纸证书。
  白迎军是与其他4名同学同时获得学位的。他2005年师从李卫东,2010年博士毕业,截至今年6月,学位证书迟到了18个月。但与学长多维国相比,这些等待不算什么。
  2002年入学的多维国,2005年转至李卫东门下,2008年6月毕业,2011年12月才被授予博士学位。
  多维国等了3年半,他说,“就算再读一个博士学位,也该毕业了”。
  南开大学博士生的基本培养年限是3至4年,最长不超过6年,硕士-博士连读生的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7年。
  多维国一度担心,自己超过最后年限两年,恐怕丧失了学位授予资格。
  事实上,他的学术水平并不逊色于人。在日博士论文答辩那天,来自北大、清华等校的5位答辩委员会成员,一致认为他完成了一篇“优秀博士论文”,建议南开大学学位委员会授予他博士学位。
  可他只能黯然带着毕业证出了校门。
  因为南开大学规定,博士生须有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方能获得学位。为了“坚持高水平的学位授予标准”,该校自2002级学生起,要求博士生在学期间至少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论文,其中自然科学学科博士生至少要有一篇论文发表在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或EI(美国“工程索引”)的索引源刊物上。
  类似标准并非南开大学独有。自上个世纪南京大学将SCI论文引入学术评价体系之后,这个英文缩写已在中国学术界耳熟能详。SCI论文成了教师评定职称、博士生申请学位的重要依据。
  多维国就卡在了这上面。
  他毕业时,他与导师合作的论文没有投稿。2009年,李卫东将论文先后投给了两家化学界的著名期刊,均被拒绝。
  多维国多次向导师表示,自己不在意期刊的档次,只希望尽快发表,以便尽早拿到学位。导师则答复,研究工作仍在进行,一有新的结果,马上就投稿。2011年6月,论文刊发在美国的《有机化学通讯》上。
  根据南开大学的规定,如因特殊情况论文未能发表,可以先毕业,待论文发表之后再行审批学位。
  可多维国已经超期,2011年的这篇论文是否有效,他并不清楚。
  而这是李卫东在南开大学指导的所有博士生发表的惟一一篇论文。
  对于校方将学位与发表论文捆绑在一起,“我不是反感――我是逆反”
  多维国之后,陆续进入毕业季的学生们,在学位压力下,都就发表论文之事催促过导师。
  他们都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从评语来看,他们的毕业论文,要么是“高水平”,要么是“优秀”,最次也是“合格”。答辩委员会均建议校方授予他们博士学位。
  “我认为我的学生完全达到了博士学位的标准。要不然我怎么会同意签字让他们毕业呢?”李卫东教授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我拍着胸脯说,每个学生都非常优秀,我对他们非常满意为他们感到骄傲。”
  李卫东说,我国的学位条例从来没有要求博士生毕业要发表论文,各个单位自设门槛,这种做法是“丑陋的”。
  现行学位条例规定,博士学位的授予条件是,通过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但1995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应要求博士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已有在学习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或取得经过鉴定的科研成果”。
  李卫东称,他在哈佛大学做过3年博士后研究,只知导师同意、答辩过关,即可授予学位,这是“常识”,从不知“世界上还有第二种标准”。
  学位与发表论文捆绑在一起的做法,令他“极其反感”。“我不是反感――我是逆反。”他纠正自己说。
  在他看来,卡住自己学生的原因,大家“心知肚明”。只要校方相信导师,相信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和论文评审专家的校外顶尖同行,依据学生的研究成果而不是论文发表情况,正常授予学位,同学们的烦恼就不会产生。
  “我感觉到羞耻和尴尬的是,他们不相信我可以,不相信学生也可以,连我们国内最顶尖的同行也不相信,看都不看他们的意见!”
  学生的痛苦导师不曾经历
  “李老师不停地给我们希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私下埋怨,他总是客客气气的,劝同学们耐心等待,论文总会投稿和发表。在学生们的印象中,李卫东教授从来没有表示拒绝投稿,然而希望一再破灭。
  他们一再向中国青年报记者强调,并不愿意抱怨导师,不想对老师显得不敬,“不愿意给任何人带来伤害”。
  然而他们的压力太大了。
  “我们没有拿到学位,人家会以为是我们自身的原因――是不是我们干了这几年没有任何结果?”一位同学说。
  由于没有学位,多数博士的学术之路被堵死。几乎所有高校、科研院所招聘时都要看学位证,而且多数只招收应届毕业生,申请做博士后同样需要学位。很多人去了企业,然而在那里,又面临着拿不到博士补贴等种种歧视。
  白迎军说:“因为学位,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改变了方向。”
  在他看来,更重要的是那种精神上的压抑,别人总是风言风语,猜测他们拿不到学位的原因。
  这些年轻人已届而立之年。他们的痛苦是导师李卫东不曾经历过的。李卫东是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受聘那年他31岁,是最年轻的长江学者。
  44岁的李卫东1993年从兰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仅用4年时间就完成了硕士和博士学业,期间发表了许多篇学术论文。他的南开大学同事、兰大校友朱晓晴教授对记者回忆,他当年是“风云人物”。不过李卫东强调,自己的博士学位与发表论文无关。
  当初,学生们也是冲着李卫东在学术界的口碑投到他门下的。
  校方破例颁发学位,李卫东停止招博
  在2011年之前,学生们一直希望“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解决问题。直到他们发现,从那时开始,未获学位的毕业生队伍扩大到了9人。
  2011年5月,在又一个毕业季到来之际,“感到绝望”的9名博士生联名向校方反映了情况。
  校方介入此事后,2011年6月,李卫东给学生发邮件表示,“相关学术论文发表的问题,我们有统一的协调和安排,随时还会和大家联系有关写作、投稿等事宜”,希望他们“能够理解和耐心些”。
  这年9月,9名博士生给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及学位委员会委员的电子邮箱里发了一封联名信。他们表示,由于李卫东教授一直未将研究论文投稿发表,导致已毕业学生均未获博士学位,恳请校长及各位委员调查核实,破例颁发博士学位。
  在龚克校长的推动下,继多维国之后,其他5名濒临最后期限的博士生也重新申请了学位,并在2012年6月获得批准。
  一位博士说:“这是学校下了很大决心推动的。”他们感谢学校解决此事。
  回顾这一事件,一名同学说,客观地讲,导致此事的因素固然有学位评定制度上的问题,比如对发表论文数量的要求等,但在现实国情下,这样的硬性要求对于博士培养的质量又是极其重要的。
  南开大学作出的另一个决定是,视事情进展,重新审核李卫东教授招收博士生的资格。
  目前来看,这件事情已经没有必要。李卫东已经停止了在南开大学的招生,在读的博士生已经转到其他教授名下,他自2004年年底开始组建的研究组正在瓦解。一些学生给李卫东发邮件说,虽然很喜欢他的研究方向,但因为毕业太难,吓得不敢报考。也有同行告诉他,“你这样坚持,其他人不一定这样坚持”。
  事实上,2011年5月起,李卫东已担任重庆大学创新药物研究中心副主任及该校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尽管还没离开南开大学,他对记者表示,自己将来可能只在南开大学兼职。
  他表示自己很清楚,“发表论文才能毕业”不是南开首创,也不是南开特色,但无论在哪里任教,他都将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向这“不合理的制度”妥协。
  鼓励学生“做文章”还是“做课题”
  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朱晓晴对记者说,学生拿不到学位,不是李卫东不给,他已经签字同意他们毕业,卡住他们的不是导师。李卫东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追求,人也非常耿直。在治学上,他的刻苦、执着,他的学术水平,都是同行公认的。
  对于目前的结果,朱晓晴表示惋惜。
  “这个问题不是个案。”他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对于学校的规定,我也不能说是极力反对,但是我肯定是不赞成的。”
  今年,朱晓晴有4名博士生毕业,其中3位没有拿到学位。迄今为止,他已有七八个博士毕业生没有拿到学位。
  朱晓晴告诉记者,拿到学位的学生未必优秀。能力较强的学生往往啃硬骨头,不容易发表论文,反而啃软骨头的学生,发两篇无足轻重的“小文章”,顺利毕业。
  他认为,将发表论文与博士学位挂钩,激励人们从事科学的动机是好的,但是,这样的制度也把那些愿意做真科学的路给堵死了。“做文章”的人会捕捉同行和期刊的胃口写论文,做短平快的课题,碰到难题马上就转方向。“做课题”的人一旦瞄准了重要领域,会花很多年研究,百折不挠。
  在朱晓晴看来,像南开大学这样的名校要求博士生发表两篇论文,这个要求“一点不高”。如果只是让学生毕业,“搞几篇文章是小菜一碟”。问题在于,这类规定不能一刀切。目前,各高校之间攀比论文,这些指标转嫁到教师和学生身上,成了“学术界的GDP”。潜在的指挥棒迫使学生“逼”导师做一些容易出文章的课题,而不是可能失败的探索性课题,而且急于求成,容易出现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
  朱晓晴记得,自己刚从教时,为了评教授,“拼命发文章”,一年多达10篇,结果“哪篇都不满意”。
  如今,这位教授的兴趣点转移后,有时写一篇论文要花上一年多时间。毕业拿不到学位的学生也多了起来。他心里对这些年轻人过意不去。“这是我的一块心病。”他说。
  本报天津7月12日电
  “需要改变的不是我,而是这个制度”
  自从2004年年底从兰州大学调到南开大学,李卫东发表的论文寥寥无几。在此期间,他的十几名学生因为论文没有发表,而拿不到博士学位。这为他招来了质疑。&&&&李卫东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很多人表示不理解,“有成果为什么拖着不发表”?包括他的学生在内,陆续有人督促他发表论文。而他认为,自己的研究是一系列的,时机不成熟时,自己不会投稿。这是自己作为学者的权利,“不需要其他人来指手画脚”。“宁坐板凳十年冷,不写文章半句空”。
  “做学问的人就不能淡定一点吗?”他说,目前各高校攀比论文数量,论文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越高越好。学校设有鼓励办法,教师每发表一篇论文,就按照影响因子乘以一定的系数,以此计算和发放奖金。与之相应的是,作为科研的主力,博士生不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就不能获得学位。
  “这些土政策非常丑陋,把我们看成叫花子一样。”他说,我“宁可去要饭”,也不会去拿这样的奖金。
  “你要是钻进你的课题里,你就会很有乐趣。”李卫东说,做学问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自己老老实实做学问,做得很有意思。与自己相比,学生们的压力更大。他们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也得到了论文评审专家的认可,却没人关注他们真正的水平,而是依据发表论文与否来决定是否授予学位。
  “对的和错的,其实大家都很明白。”他说,导师遇到这样的情况,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像自己这样坚持,另一条是顺从规则。但如果所有的教师都能坚持,教师就不会被学校绑架,学校也不会被指挥棒绑架。
  “我问心无愧。”李卫东对记者说,“需要改变的不是我,而是这个制度本身。”
  专家态度
  发论文才能授博士学位是否合理
  南开大学长江学者李卫东所带的10多名博士生因没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毕业时无法获得学位,引人深思。无独有偶,北京一所高校某学院规定,硕士研究生要在业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方可毕业,同样难住了不少学生。&&&&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上海财经大学便率先实行硕士学位与发表学术论文“挂钩”,我国不少科研单位和高校相继效仿,要求硕士、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在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才能获得学位。
  多年来,关于“取消研究生必须发文章才能毕业”规定的呼声一直很高。全国各大高校也根据自身情况放宽了发表论文的要求。时至今日,对硕士生毕业需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已经比较少见了,但是对博士生论文发表的要求依然较高,基本为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2至3篇不等。
  那么,“论文发表与学位挂钩”是否合理呢?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教授表示,“研究生需发表论文”是国内根据现实利益因素所确定的标准,并不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国外的大学在培养研究生的时候更加在乎的是学位论文,而不是强调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我国高校往往以论文发表数量来考察整个学校的学术水平,所以对导师、教师、研究生都提出发表论文的要求。另外,高校认为学生质量在下降,博士生与导师的交流不多,所以提出发表论文的要求。表面上看可以提高学生水平,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第一,很多学生把关注点都放在发表论文上,博士生阶段刚开始学习便急于炮制论文,托关系、交版面费发表,完全处于急功近利的状态,真正潜心做研究的学生反而越来越少;第二,学校规定只要发到了相应期刊上,发表到了规定数量就可以毕业,对于论文本身的质量学校反而不是特别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系博士生导师陈阳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在人大,硕士生阶段不要求发表论文。很多国外的大学都是宽进严出,他们的社会学科博士的毕业年限长达7年,但是在国内,三四年基本上都可以毕业了。国外的大学对于答辩的要求十分严格,甚至有高达50%的淘汰率,但国内的某些高校一些专业的答辩是100%的通过率。不能只看到他们不要求发表论文,却忽视了他们对答辩的严格要求。
  “其实要求博士生发表论文并不过分。毕竟他们读博士的目的就是要做学问”。在陈老师看来,发表一两篇学术论文对博士生来说并不是难事。然而一些高校,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一刀切”,却有些不妥。“比如更多的去关注学生发表文章的数量而不是论文的质量,或者习惯性的认为在一级期刊发表就一定比二级期刊发表的论文水平更高,这些都是不合理的。”
  在熊丙奇教授看来,真正想要提高研究生质量,应该从完善导师制着手,让导师与研究生共同研究,让学生从导师那里学到研究方法与学术精神,完全可以保证学生的学术水平。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一位教师同样表示,博士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发表论文不是苛求,但是没必要将论文数量与学位挂钩。博士生只要发表一两篇可以看出学术研究水平的高质量论文即可,毕竟做出一篇高质量论文,是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以及精力的。
 > 相关报道:
(编辑:SN056)
更多关于&&&&的新闻&& 查看话题
博士毕业了,也写一些发文章的心得吧
五年的博士学习终于结束了(本科直博),这期间欢乐,痛苦,无助,希望,兴奋交替其中,我想只有读博的朋友们能够体会。我的专业领域有点偏工程,相较材料或者理论研究等好发论文的方向比较难发。最后取得的成绩是五篇SCI,其中3篇是本领域公认的顶级期刊,2篇高水平期刊,2篇本领域顶级会议,3份专利。自己感觉也算对得起自己这几年的付出了。先前写过一个关于投稿会议论文的帖子,因此这篇中就不重复了。主要谈谈期刊论文的一些心得,希望能给还在读博到路上奋斗的朋友们一点启发。
& & ⒈ 关于投稿心态
& && && &首先说一下心态,这个我认为非常重要,为什么这么说?我曾接触过实验室若干师弟师妹,他们刚进入科研领域,往往比较气盛,自己觉得自己做的东西很不错,理论和实验结果能够吻合的不错。于是就匆忙投稿好的期刊,投稿之后的几天兴奋难眠,最容易产生幻觉,怎么看自己写的都觉得能中。结果若干周以后来了reviewer的建议,拒掉了,而且被批的很惨,于是彻底气馁,没有了前进的动力。这就是心态的问题。我想无论是哪个方向,大家都应该明白一个事实:这个世界上别人没发现而只有你发现的东西,或者只有你提出的idea非常非常少,或者说绝对点:对于普通的我们来说几乎没有。因此要理性看待自己做出的成果,在文章中不要总强调自己做得多么多么好,要谦虚谨慎一点。正所谓文人相轻,同行看同行的成果总会挑剔。reviewer的心态也会差不多,比如我评审其他人做的相同的东西,我也会用批判的眼光,因为我也是做这个的,非常熟悉,遇到的难点都一样,所以会直接看这几个困难的部分。如果发现也没解决,就会觉得做得一般,拒掉的可能就大。反之,如果发现有一个或者几个点有点新,哪怕不能全部解决,但也给出了有益的方向,就会高兴,进而给出修改意见或者直接接收。所以在投稿之前问一下自己:你所做的方向内的研究论文及专利你都看过吗?就算没有全部,比较经典的几篇你看了吗?你做得怎么样?这非常重要。
& & ⒉ 要明白众口难调
& && && &这点更重要,林子大了,什么鸟都飞,每个reviewer的口味都不一样,有人欣赏你做的,有人就看不上,如果你做的东西又正好和reviewer的一样,那就更有风险。所以要锤炼自己的抗击打能力。以我的经历为例,有一篇文章:特别巧最后编辑给了四个审稿人的意见,一个同意直接接收,2个minor revision,最后一个拒掉。当时简直不能接受,导师开导我说要心态平和,仔细修改,接收肯定没问题。所以要坚信自己,别人可以拒掉你,否定你,但是我们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
& &&&⒊ 要厚脸皮一些
& && &即使你的文章被拒掉,也不要轻易放弃。reviewer要拒掉你,一定要提出详细的理由,否则编辑都不会答应。而这些理由就是你修改的根据。一般说来,你按照拒掉的意见大修之后再投稿的话,仍旧会送到原来的reviewer手里。让他再审,这样,接收的几率会更大。所以不能把自己被拒掉的稿子束之高阁,要厚脸皮一些,仔细修改,reviewer让你怎么改,你就怎么改。他不喜欢这个图就去掉,他认为多余就删掉。一个师弟问我:reviewer让他把一个图删掉,他不想,因为画得很漂亮。我直接问他:你要论文发表还是要图?这个时候不是看你个性的时候。一个教授曾经告诉我,一切的一切都归结为:make them (reviewer)happy。
& &&&⒋ 要突出比较
& && & 一位大教授,也是一个顶级期刊的主编曾经说过:发表论文的实质是比较,比较你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在比较中才能进步。很多学生刚开始写论文就直接写怎么做,如何做,实验结果。这写出的东西不是research paper,而是technical report。绝对被拒掉。所以好的论文的introduction部分一定写的精彩。试想一个对该领域不熟悉,都不知道其余人做得如何的人能写出好的高水平文章?没有高质量的输入不会有高质量的输出。大家也应该有感,看自己领域顶级期刊文章,开始都会将某一领域的现状做一总结,告诉读者别人做得如何,有何问题或者不足,进而引出自己的东西。我们管这个叫讲故事。故事好,就会吸引人,讲砸了,后边就会受影响。这里在补充一点,讲故事的时候,尽量避免说别人不好,就算有,也要婉转提出。否则碰巧遇到你说缺点的reviewer,你觉得人家会高兴吗?
& && & ⒌ 重视引用
& && &&&前面说过,在introduction部分对于其他人工作的引用和对比很重要,这些都会在reference中体现出来。尤其是投那些高水平期刊,审稿人几乎都是该领域的牛人,审文章先看abstract,弄清写的方向后立刻看reference,因为看看你的引用基本就知道水平了。很难想像一篇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中少了几个权威的文章。所以要重视。当然引用也是有技巧的。不能什么都引。具体大家可以自己揣摩。
& && &&&⒍ 图片问题
& && && &图片务必做好,酷的图片会让人眼睛一亮。尽量用矢量图片。经常有人问我,图片需要多清楚才好。我给出的意见是,你把图片转成pdf格式后,放大到最大,如果仍然清晰就是最好。只有矢量图片能不失真。在其他软件中绘制的图片尽量导成emf或者wmf格式后再放入word中,这样图片绝对不会失真。绘制曲线一般用matlab或者origin,根据自己的喜好。我个人倾向matlab,因为用程序可以把图片的的样式固定,直接读取数据直接绘制就行了。origin可能还得用鼠标点半天。
& && &&&⒎ 某些词汇禁用
& && && & 英文和中文的区别是很大的。某些我们在中文中觉得没问题的词汇换到英文就有问题。比如以下词汇尽
量少用或者不用: obviously, certainly,undoubtedly,probably 等。这些词汇会让文章的可信度降低。不要让审稿人总是在"大概也许可能"中来欣赏你的作品。此外在评价我们自己的结果时,novel,first,most等词汇尽量少用。太多这样的词汇无疑会增加别人的反感。
& && && & ⒏ 再说图片
& && && && &看到回复中有人询问绘图的问题,这里简单说一下。在matlab中无论画什么图,都会出现一个figure窗口,在菜单中的edit中选择copy选项,然后直接复制到word中,这样得到的图片一定是最清晰的。我自己在投稿时,所有的图片都转换成eps格式,这样不但清晰而且非常利于编辑的最后排版。不建议使用bmp或者jpg图片,效果很差。对于理工科论文来说,一般就是matlab或者origin。excel多用于实验原始数据处理,不建议直接用。有人经常在excel中绘图后直接拷贝到word,这是很有风险的。本人曾经审过某篇文章,作者在word中给出了一个excel表来说明线性度,孰不知在word里可以直接打开excel表格查看原始数据。我打开后,仔细观察0点附近数据,发现曲线带拐弯的,与文中给出的线性度不符,于是我对文章的印象顿时变得很差,其余的结果难道会没问题?所以大家务必要对图片格外小心。btw,强烈反对截图做法。产生的图片质量太差。
& && && && & 图片的精美程度可以决定一个文章的质量,国外的group甚至请专业的美工来处理图片,把一些仪器仪表画得美轮美奂,给人印象深刻。不要以为这是表面功夫,图片是表达文章内容最有力的工具。审稿人,如果是专家级别的话,审稿的顺序一般是:title,作者,单位,abstract,图片,introduction,图片,reference,正文(如有必要)。可以看到图片的重要性,就算看正文也是围绕着几个图片看。因此图片就是门面,就是内容,就是你能不能拿到入场券的砝码。
& && && & ⒐ 公式
& && && &&&公式一般就是用mathtype。根据期刊要求设置好style。这里说一下什么公式需要写,什么不需要写。大家要明白审你稿子的一般会从你的参考文献中找,所以审稿人不是初学者,不需要大家从最简单的公式来科普。除非是必须说明的公式,否则大家都知道的就不写,可以引用。公式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前后不一致,符号不一样,尽量避免。
& && && &&&10. 关于给reviewer的回复
& && && &&&这一点在发表论文过程中非常重要,就像打太极,几个round下来,是个斗智斗勇的过程。首先要说明的是,一定要礼貌。尽管有的审稿人措辞强烈,甚至完全否定你的工作。这也不怕,处于下风往往有反攻的机会。如果你也措辞强烈的回复审稿人,只能说自取灭忙。所谓的礼貌,就是要求务必对审稿人的每个问题都做阐述,要认真真诚,不怕没弄清楚,就怕勉强回答,故作高深,这非常不可取。审稿人的问题可以非常好多类,有怀疑型,有请教型,有讨论型,有赐教型,有建议型等。要根据每种语气来回答,这里面内容也多,不详细说了。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好好揣摩。
& && && & 其次,大家头脑中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你和审稿人之间的“来来往往”,不仅仅是你们两个人的事情!幕后有一双眼睛一直在注视你们,就是editor。他是一个裁判,仅仅地盯着你们两个的交流。他有自己的判断。即便是到最后审稿人还是不接受你的回复,editor仍然能决定是否录用你。也就是说,就算审稿人不像接收,但是如果editor想接收,那么肯定是能接收的。于是有人会问,怎么能让editor站在我们这一边?那就是用真诚博得编辑的好感。在写回复的时候头脑中一定要时刻铭记,你的回复是给2个人看得,一个是reviewer,一个是editor。你回复的语气和态度editor都看在眼里,是否用心,是否真诚,这些都被editor注视。因为并不是每个审稿人都公正,因为必然会涉及到‘羡慕嫉妒恨’,或者圈子人际关系的问题,碰巧送到对手手里也是经常能发生的,因此editor就负责来做最后的仲裁。举一个切身的例子,我投某一个顶级期刊,给了两个审稿人的意见,一个审稿人的意见非常中肯,能看出来他希望你的文章能接收,于是有很多问题,让你回复。另一个审稿人上来就否定,只言片语,没有具体意见。因此可以初步判定他们的态度。对这两个做仔细认真的回复后,发给编辑。第一轮后,第一个审稿人非常满意,同意接收。第二个不满意,提出一些问题,但是问题有点超出文章范围,于是又修改回复。这一轮后,还不满意,还是用问题来刁难。基本看出是不想接收。不过我仍然很认真的回复,每次回复达到20页左右。把我们的观点和想法回复,并希望讨论。这次回复后,经过一个月后,状态变为report received,也就是说编辑收到了这个评审的意见,但是过了几天我都没有收到修改的通知以及结果如何。我此时很纳闷怎么会这样?按照惯例,编辑收到意见后回在第一时间给作者邮件的。此时再看状态,变为:Manuscript for Board level decision。就是说提交编委会仲裁。这可能说明编辑在作选择,审稿人可能又不同意接收,但是经过他的观察觉得我几轮的回复比较好。最后接收了。这中间的过程可能很复杂,涉及到心理层面的一些对抗,也不好说最后的情况如何,但是可以肯定,你在过程中的表现,编辑肯定会有一个评价。所以一定要有礼貌,有礼貌,真诚,真诚,回答问题切中要害,不要兜圈子。请大家记住。
& && && & 11. 要勇于指出审稿人的错误
& && && & 前面说过,要礼貌的回复审稿人。但并不是说要一味的迁就审稿人,正所谓柿子挑软的捏。如果表现的太懦弱,审稿人就会登鼻上脸,呵呵。比如,有的审稿人的评语和意见明显是错误的。这是因为大家对一个问题的认识程度不一样。出错也是可以理解的。遇到这样的情况,还是应当礼貌的指出错误所在,然后给出自己的理解。这样的好处是,审稿人会觉得你也是个专家,就不敢随便胡说出丑了。否则就会让人大跌眼镜,因为editor还在后面看着呢。
& && && &12. 关于博士阶段的科研与生活
& && && & 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网友已经写出了很好的心得。大家可以在论坛上找到。我这里想从其他几个方面来说一下我读博5年的感受,供大家参考,以问题的方式提出,大家问一下自己是否做到,或者正在做,或者即将做。我想读博绝不是像本科一样随便过来就行,它是个特殊的时期,一来年龄大了,二来大部分人没钱没房没车,三是科研的道路很艰辛,不容易。不要在读博阶段把自己读傻了,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选择读博,好像高中-本科-硕士-博士的路子很正常。惯性下来,浑浑噩噩,博士就算毕业了,工作也找的不好,还没有硕士找的好。
& && && &(1)我的人生路向哪走?要树立无论读什么,学士,硕士,博士,壮士..., 最终的目的都是工作就业。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成家立业,‘业’即是指工作。大家一定不要产生幻觉,发了几篇牛的文章,就觉得自己自己如何如何。进入社会后你会发现你的这些文章未必会受到特别大的重视,看中的永远是你的能力。读博阶段要明白就业是最后的出路,如今博士太多,身价不如以往,很多博士很水,甚至不如一些硕士,所以还需看清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自己适合一辈子在象牙塔中吗?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科研,如果自己不适合,就赶快离开学术这个圈子,外边的世界很开阔,尽快寻找属于你的地方。进高校并不那么美好,看很多青椒的待遇就知道了,不要听信什么只要拉到项目就行了,要知道没有人脉的你,刚开始并不会一帆风顺。很可能在你45岁之前,你都一直在高校过‘清贫’的日子。当然每个人追求不一样,无所谓对错。
& && && &&&(2)读博阶段,你真的刻苦过吗?真的为了一个数据做了通宵。别人光辉的背后可能隐藏有他们的巨大努力,所以不要觉得周围某某博士没做什么就发了很多文章。要知道上天还是公平的,有付出就有回报。自己永远知道自己付出几成努力。
& && && &&&(3)读博阶段,是否读过100篇文章?尽管学科不同,但是可以肯定一个合格博士毕业必须要经过大量文献阅读的过程,而且外文文献必须占很大一部分。对于理工科博士,甚至不用看国内的文章(不是贬低中文文章,读得多了,回头看中文文章就知道档次了)。对于文科博士来说,也应该多读外文的,要知道汉学研究最好的不是中国。经济学,管理学就更不用说了。SCI,EI这一大套毕竟是美国人搞的一套,有他们的价值观,所以要去看,看看为什么国外能做这么好?100篇当然不用全部精读,但是至少有几十篇应该精读,前面说过,有高质量的输入才会有高质量的输出。读的多了,认识就深刻了,就知道论文怎么写了。有人总问论文到底怎么写?其实不用问,就去看高水平的文章,看得多了,就知道套路了,就知道措辞了,就知道思路了。
& && && && &(4) 读博阶段是否交过几个真心的朋友?在科研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都会彷徨,无助甚至绝望。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周围朋友的鼓励。不要总是单打独斗,要和周围的博士生们经常聊天,讨论,彼此之间的争论也能成为火花。也许毕业后若干年,当你回想起这段岁月时,仍能够依稀记得那些与你共同奋斗在博士道路的战友们。
& && && && &(5) 读博阶段是否考虑过自己的感情问题?相对于社会来说,学校里还是很纯净的,大家也很单纯。如果能在自己读研的过程中,找到彼此欣赏的伴侣共同走下去,将会是你一生的财富。此时,你我并不富有,但是能相伴青春岁月,证明彼此并不是看中物质需求。所以读博期间,大胆一些,去追求自己心中的一份感情。
& && && &&&(6)读博阶段是否与导师以及若干老师成为良师益友?这点确实不大容易,因为不取决于我们自己。取决于老师们对学生的态度。但是与老师们关系融洽无疑会对日后的成长道路大有裨益。
& && && && & (7) 读博阶段是否与父母联系变少? 无论我们干什么,都应该牵挂父母,他们已不在年轻。奔三的博士们此时并没有工作养家,而父母们还能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们的梦想,这就是父母。做完实验的晚上,无论做得好坏,看看星空,拿起电话给父母拨一个电话,听听那熟悉亲切的声音。心中定会其乐融融,充满温暖,会更加坚定的走下去。
& && && && &(8) 读博阶段是否太专注于自己的领域而忽略了很多其他的东西?专注本职是绝对没错的,但是不能仅看中终点线,沿途的风景或许会改变一生。
& && && && &
& && & 尾声:洋洋洒洒写下这些话,可能已经跑题了。但是我想这些感受或许可以给后来人一些启迪。看了大家的回复,都很鼓励我,谢谢大家关注。当然也有人不赞同我说的,就像上面第二点说的众口难调。只要多数人能从我的文章里得到一些有益的帮助,我就十分欣慰了。最后想对仍然奋斗在读博道路上的战友们说一句:无论你是否能毕业,是否能拿到博士学位,是否能年薪几十万乃至更多,在你的周围永远有你慈祥的父母,温柔的爱人,亲密的朋友们做后盾。这些是你一生的财富!要倍加珍惜。要相信自己,无论别人如何否定你,如何不赞同你,用自己的毅力和坚强去走好你的每一步。祝所有博士们和准博士们和即将步入博士阶段的朋友们身体健康,学习进步,梦有所成!(全文完)
真的学习了~你博士读了五年?还是?? 楼主写的真好,学习中 学习了,谢谢 不会matlab:tiger16::tiger16: 顶,楼主很强大! 学习了,待续 用了什么好用的统计软件,能不能推介? :tiger05::tiger28: 总是Introduction写的很郁闷 楼主好银啊 强大的楼主! 写的不错,学习了,顶! :tiger24::tiger28: 楼主辛苦了,虽然是文科但是也很受益。
似乎文科和理工科不同。工科会有审稿人的意见?文科好像没这回事,通常发过去没有消息就是石沉大海。我有一次就是发表了自己还不知道的,在CNKI上偶尔搜索到才知道发表了:sweat: 高人,佩服:work::hand:
var cpro_id = 'u1216994';
欢迎监督和反馈:本帖内容由
提供,小木虫仅提供交流平台,不对该内容负责。欢迎协助我们监督管理,共同维护互联网健康,如果您对该内容有异议,请立即发邮件到
联系通知管理员,也可以通过QQ周知,我们的QQ号为:8835100
我们保证在1个工作日内给予处理和答复,谢谢您的监督。
小木虫,学术科研第一站,为中国学术科研研究提供免费动力
广告投放请联系QQ: &
违规贴举报删除请联系邮箱: 或者 QQ:8835100
Copyright &
eMuch.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木虫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博士毕业论文字数要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