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内功站桩内功练大周天运行线路怎么练

[转载][转载]练内家功夫必读/桩功
原文地址:作者:
太极拳最初练习的桩法主要是浑圆桩。个人认为中国武术与国外的搏击术的最本质的区别就是站桩!
中国的传统武术各门各派都非常重视站桩!传统武术发展到近代,从形意拳中发展出来一个新的拳种叫做大成拳,完全没有套路,但是却依然要练习桩功!
形意拳本身也很重视桩功!当年天津国术馆馆长薛颠就说:站桩能站到两个小时以上,功夫才算是入门了!形意拳的桩功主要是三体式,
还有咏春拳的二字钳羊马,也是一种桩功!叶问宗师的下身桩法就是二字钳羊马。
为什么传统武术一定要练习站桩呢?很多武学著作都强调站桩的重要性,但站桩为什么重要却不肯明说,今天我就把道理说清楚:
人身体的状态无非放松、紧张两种状态,但是完全的放松和完全的紧张都不能技击!所有的拳术说的放松都是要在紧中求松!站桩就是紧中求松!紧中松是真松!求得真松之后,真紧自然就会了,松中紧才是真紧!练的是紧中松,用的是松中紧,用真紧打出刚猛爆列来!不明白这些道理,一辈子都是门外汉!
  明白了真松真紧之后,身体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就会感觉到身体的节节贯通,原来不通的地方都通了!比如一吸气就会有气息被吸到脑袋里的感觉!这时候就会感觉自己充满活力,这就是有感觉了,接下来打通任督二脉真的就是水到渠成了!
  能不能打通任督二脉是门内与门外的分水岭!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大家注意:我不是在写武侠小说!我当初离开老师时功夫一点都没入门,老师因为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能再见面,就直接给我拔高了!他说你快走了,我把我们这一派的不传之秘告诉你吧:我们的发力在于裆,你只要能体会到裆劲就对了!就这样一句话,我用了五年的时间找到了感觉!而打通任督二脉是找到裆劲的前提,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打通任督二脉的道理!
  打通任督二脉很多人都知道,但是我估计很多人都不懂什么是任督二脉,任督二脉在哪都不知道,下面我就接着把这个问题说清楚。
  阳不离阴,阴不离阳;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在阳中取,阳在阴中求。这是太极理论的核心,也是中医、太极拳的核心。人体的阳气是在会阴穴,也有人说是长强穴产生的,阴气是在百会穴,也有说是印堂穴产生的。阳气要上升,行走的路线是脊柱,从尾骨一直到头,这就是督脉;阴气要下降,从头经前胸回到小腹,这就是任脉。有意识地运行这样的路线,就是运行小周天。熟练地掌握就叫做打通任督二脉!
任督二脉的分界点就在人中,起点在裆部。所以在运行小周天的时候吸气的时候要提肛,把阳气提起来。阳气到了头顶以后舌尖就要顶一下龈齿之间,把阴气降下来。这就是动作的要领!因为人中是任督二脉的中点,所以叫人中。我们中医的每个穴位的名称都是有来历的,是很讲科学的!
  刚才讲的要提肛,当然要自然!网上什么阴茎增大术有一个核心内容就是锻炼PC肌,其实这就是反复锻炼提肛,我们古时候叫做回春劲,是可以提高性能力的!据说乾隆皇帝练得很好!所以如果大家想练的话,可以参考一下!
  传统理论中有一条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就是说解释人体要用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的通用法则。比如说上为阳,所以头为六阳之首!头顶上的一个穴位就叫百会,就是说所有的阳气都汇集于此!下为阴,所以最下面的一个穴位叫会阴!这都是有科学道理的!
  至于丹田这个穴位是道家术语,而且我们每个人都有三个丹田。上丹田是印堂穴,中丹田是憻中穴,下丹田是气海穴。其中上丹田属于督脉,中下丹田属于任脉。这是三个穴位都是人体的大穴,非常重要!
  与这三个穴位对应的督脉上面的三个穴位,从上到下依次好像是玉枕、灵台和命门,是运行任督二脉的关键!督难任易,运行任督二脉的难度主要是在督脉上,在这三个位置会有阻力,气不容易提起来,所以术语就叫做“过三关”!
  其实站桩只是运行大小周天的一种方法,是在静功中练的。其实在套路中也可以练的,特别是陈式太极中的金刚捣碓,含义就是运行大小周天的。
  什么叫做运行大周天呢?就是在小周天的基础上气再往下沉,一直到脚底的涌泉穴,然后再翻上来,这就是运行大周天!
  练习小周天最好的方法其实是打坐,运行大周天最好的方法才是站桩!在运行小周天时尾骨是朝前的,也叫做敛臀;有敛臀变为翻臀,就是运行大周天!
  任督二脉的说法,大家应该比较熟悉,只是来源可能主要是武侠小说!其实任督二脉没有什么神秘的,它们真实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上,而且它们在人体本来就是相通的!督脉属阳,行走的路线为脊柱骨,骨是硬的,练的是降龙!现在人之所以容易得颈椎、腰椎病,就是因为督脉不通;任脉属阴,走行的路线是人的消化道,消化道是柔软的,练的是裆劲伏虎!现代人之所以肠胃不好,就是任脉不通!任何一个婴儿的任督二脉都痛得非常好!我女儿几个月的时候我仔细观察过:她睡觉时是舌尖抵上颚,呼吸是标准的逆式呼吸!所以人的衰老就是一个任督二脉从通到不通的过程,完全不通了人就死了!
  任督二脉本来就是相通的,可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呢?就是因为我们的身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敏感了!站桩其实练的就是人身体的敏感性!站桩是在静中求动,在静中体会自己的身体,把本属于我们自己的敏感给练回来!站桩在练武的道路上,是打基础的重要环节!楼能盖多高,关键在于地基有多牢固!站桩就相当于拳术的地基!
  说了这么多站桩的好处,那究竟怎么站桩呢?大家一定会问我动作要领是什么!问我站桩要领的一定是新手!对于新手来说站桩的要领就是没有要领!这很有可能要引起争异,请大家听我解释:站桩这东西属于看起来容易练起来难的功夫!初学站桩可能站十五分钟都是很痛苦的事情,再去考虑要领,反而要出问题!两脚开立,微微下蹲,两手抬起,高于胸齐,手心向内如同环抱大树就行了!
  等到能够站到半个小时左右,就请大家注意一下下颌微收,两膝内合。下颌微收的目的是使脊柱能够贯通,站桩讲究虚领顶劲,下颌一收顶劲自然顶起;两膝内合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裆劲!两膝内合到什么程度合适呢?一定要确保鹤顶穴在地面的投影位于大脚趾与脚后跟连线的内侧,剩下的要领什么松肩沉肘啊,自己可以感悟一下!至于气沉丹田,没有气的时候先不要急于沉!初学的人总是贪多!我当初问老师怎么运气,老师说水到才能渠成,你现在一点水都没有,要渠干什么?等你有感觉了,自然一引导就对了!
注意了以上两个动作要领,你的桩功就会逐渐达到一个小时左右!这个时候你就要注意尾骨的感觉了!尾骨向前敛臀,就可以找一找运行小周天的感觉;小周天通了,就可以尾骨微微泛起翻臀,是重心下移,找一找运行大周天的感觉!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裆部变得敏感灵活了,逐渐就会知道裆劲是怎么回事了!
  曾经听人说过以前之所以武功传男不传女,很大的原因就是不好讲明裆劲!不练裆劲武功一定有限,传出的传人功夫不行,反而坏名声!还不如不传!
  女人中有据可查的武林高手最出名的应该就是严咏春,她的裆劲练得非常好!据说她两条腿夹在一起,她老公(也是武林高手)都分不开!所以只要女人掌握了裆劲的要领,一样可以成为武林高手!
  严咏春这个女人是很了不起的!因为她可能是最早提出裆劲的人!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这是一件划时代的事情!因为在那个时代,她作为一个女人敢于提出这样的说法,并且讲出了裆劲的练法是很难得的!因为这件事情是很多男人都说不出口的!李小龙的李三脚那么厉害,与裆劲是有绝对的关系的。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小看站桩!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哪个天才可以跨越这个阶段!没有两个小时以上的桩功,说什么都是扯蛋!这话不是我说的,也不是太极门说的,是半年打死人的形意门大师薛颠说的!
  大家如果想站桩,刚开始可能比较枯燥,下面教大家一个催眠站桩法,此法乃本人自创,希望能给大家帮助!本人在看李仲轩《逝去的武林》也有相关的论述,只是方法不一样。其实和尚打坐要口念阿弥陀佛,有些气功在练的时候要默念一些咒语,道理都是一样的,就是要让人进入一种催眠的状态,达到放松的目的!催眠的状态是一种很舒服的状态,身体会很放松,这很利于我们体会太极拳的要领!
  站桩时的催眠也很简单,就用我们站桩的姿势:开始时两手环抱于胸前,这时两手的中指有一段距离(10~20厘米)。这时双眼看着两个中指,心中默念“合拢,合拢……合拢,合拢”,默念的速度一定要慢!表达的意思要清楚,但不要做双手合拢的动作。过一会儿你会奇迹地发现,两手的中指就会自动地合拢到一起!
  就在两只手的中指合拢在一起的一瞬间,把你的眼睛闭上,你就会进入催眠状态!这时你可以继续心中默念合拢,也可以合拢一会后默念分开,使两只手指分离。进入了催眠状态你就会理解什么是太极拳的放松!
  李仲轩老人在《逝去的武林》中讲过:尚云祥老师的方法很独特,他在站桩的时候,尚师只说一句你站着吧,他就感觉自己定在那里了!后来尚师一句:你怎么还在这里定着呢?他便可以走了。这就有催眠的成分在里面!
站桩训练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求松;第二个阶段是求静;第三个阶段是求空。其中第一个阶段还可以继续细分。第一步体会肩颈肌肉松、第二步体会腰背松、第三步体会丹田(腹部肌肉)松;第四步体会胯松。
有了这个目标,你就可以一步步按图索骥,练下去了。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我知道要求松了,但是我怎么松不下来呢?如何才能松下来呢?这里我结合我当初练功的体会给大家讲讲如何放松。
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真是玄妙,中国武术中传统哲学的对立统一思想贯彻始终,阴阳、松紧、正奇、一切都是对立统一的,阴阳之间相生相克,明白了这个道理,你以后看古拳谱中的这些名词就好理解了。正因为松和紧是对立统一的,所以松可以从紧中去求,紧中可以生出松,紧中松为真松,松中紧为真紧(本文中已经有述),只有真松真紧才能用于实战格斗。因为阴阳互为所倚(互相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先觉条件),孤阴不常,孤阳不长,所以武术中没有完全的松和紧,完全的松为懈,完全的紧为僵。松中有紧,紧中有松,阴阳变化,奥妙无穷。听着是不是很玄啊,但其实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只要你站桩练成了,松紧变化不过是其中的小儿科而已。
  当初我老师教我的时候只是让我按桩架站好,意念中模模糊糊的想着,把自己平时常用的肌肉放松就行了。但我也不知道自己平时常用的肌肉是哪几块,老师就说,一会你哪里累了就想着放松哪里就行了。
  平常人没有练过武术,根本不知道自己身上哪里松了,哪里紧了,属于阴阳未分的混沌之体,刚站桩的时候可以把站桩理解为通过保持自己身体的静态结构来慢慢体会自己身体里的松紧的过程。薛颠说“桩功以慢练入道”,真是大道至简至易,言简意赅。没练过武术的人身上肌肉是紧的,肩膀是端着的,只不过多少年的生活习惯使自己根本就注意不到这些了。但站桩的时候,为了保持架子,就会用肌肉力去对抗地球的引力,那些肌肉就是你平时常用的肌肉,地球引力会用肌肉的酸痛来提醒你身体的这些部位是紧的。放松这部分肌肉,这就是站桩的第一步。
  在这里我给正在站桩的朋友推荐,一定要看看“卢氏结构”。在结构里对站桩给出了不少好的指导。多说两句,卢氏结构绝对是好东西,卢氏结构以宋氏形意为基础,是卢宗仁先生和天津一批武林高手心血的结晶。在结构中第一次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对传统武术进行科学阐述,破除了武术中很多玄而又玄的迷信神话,将武术功法系统化,理论化。卢氏结构绝对是中国武术发展史中的一个里程碑。
  卢氏结构中就有用自己身体感受地球引力的论述,感觉到哪个地方肌肉酸痛了,就说明那里僵了,需要进行放松。也许有人会问,肌肉放松了,没有力去支持,那人不就倒了吗?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想问问大家,不知你们有没有注意过猴子、猩猩这些灵长类动物。他们的肩是溜的,胸是平的,没有人类那样发达成块的胸、肩、臂肌。猴子的身体异常灵活,拥有发达的背肌,脊椎骨和肩胛骨的活动量很大,蹲在地上缩成一团的猴子,腾空跃起之时身形能够暴涨一倍,猴子的前臂能伸出很远。脊椎骨就象一根突然挺直的弹簧,将身体射出去。
  人和灵长类动物是近亲,人类祖先未直立行走之前也一定拥有类似的能力,只不过由于人类直立行走后,原本经常使用的背肌、腹肌不再常用,而肩、臂、胸肌由于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也变得越来越发达。如果把灵长类动物的身体运动模式称为先天用力模式,人类的身体运动模式可以称为后天用力模式。先天用力模式用于在自然界生存,后天用力模式用于在社会中生活;先天用力模式用于动物间捕猎或逃生,后天用力模式用于人与人之间工作;先天用力模式力量灵活多变,后天用力模式力量呆滞单一;先天用力模式整体协调发力,后天用力模式单一局部用力。
  站桩时把常用的肌肉放松了不用力,这就迫使那些平时不常用的肌肉受力(在健美训练中,把这些肌肉称为惰性肌肉),通过地球引力的作用,第一步让我们感受到我们平时不常用的肌肉的存在,第二步让这些平时不用的肌肉能够动起来,第三步让这些平时我们不用的肌肉变得和我们的臂肌一样灵活好用。所以站桩后肌肉放松却依然能够屹立不到的原因就是让那些平时不用的肌肉发动起来,维持身体的平衡。站桩的功夫越深,放松的越彻底,不常用肌肉所受到的刺激就越大,这些肌肉就越能发挥作用,最终替代常用肌肉的功能。以前武术中有个术语叫“换劲”,说得多神秘,其实只要明白了站桩的道理,就知道其实换劲就是身体肌肉用力模式的改变,让身上平时不常用的肌肉去负担以前常用肌肉的功能。只要把用力模式改变的道理明白了,那么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主动用自己的惰性肌肉去干各种工作,这就是前辈说的行走坐卧均可练拳,把拳化进生活里了。传说“煤子马”马贵(八卦门的高手,在李仲轩先生写的论点穴的文章中提到过他,但没有写出他的名字)他练功就是摇煤球。别人都是端着肩膀,举着笸箩,用肩膀摇煤球。马老则是沉肩坠肘,拎着笸箩,将其*在腰上,鼓荡丹田来摇煤球,别人干活累个臭死,马老却越干活越精神,功夫还长了。
  站桩训练其实是很苦的,至少有两关要过,第一是筋骨关,肌肉酸痛,大汗淋漓,两股颤颤,肩臂酸痛;第二是心理关,心猿难伏,意马难收,人心思动,心浮气躁。
  初学站桩者第一个遇到的就是筋骨关,因为很多人还没有练到心情烦躁的时候就已经累的无法坚持了。
  如何过筋骨关?此关虽然难过,但并非不能过,不可过,又不是葵花宝典的入手第一式,只要方法正确,有明师的指点,坚持一下就过去了。
  筋骨关第一处为肩颈拙力,由于普通人的用力习惯都是端着肩膀让肩颈肌肉用力,所以松肩颈为站桩入手第一步。记得我刚开始站桩的时候,最累的不是腿而是肩和脖子,腿累了会发抖,但我还可以坚持,毕竟腿的力气要大,而肩膀累了却酸痛难当,忍不下去了。此关如何过?无他,放松。将这些酸痛的肌肉放松,让肩胛后背的肌肉发挥作用,去支撑肩膀的重量。肩胛的力量上来了,肩膀的力量就可以放松了,这样肩膀就不累了。在“卢氏结构”中,这一步叫做落肩回胛,所谓落肩指的是肩膀放松,将原来端着的肩膀放下来,肩膀放下来了,就形成了所谓的“熊膀”,你看那大狗熊人立起来的时候,那个肩膀是什么样子的,那就是我们追求的状态。我们如何检查松肩的效果呢?那就是看自己锁骨的位置,普通人的两根锁骨,位置大概相当于10点10分时分钟和时针所指的位置,锁骨斜向上耸的。锁骨上耸,则肩耸,肩耸则气浮,气浮则身体紧张。只有放松,肩才能落得下来,两根锁骨的位置由10点10分向9点15分转变,“卢氏机构”中将其称为平锁,平锁要领很关键,不能平锁则肩和胸无法放松。所谓“回胛”,就是肩胛骨紧贴后背,后背肩胛处没有起伏,两片肩胛骨的距离拉开,整个后背肌肉外展,普通人的肩胛骨是向外支出来的,站桩的时候要把支出来的肩胛骨收回去,整个后背成为一个平面,这样后背的力量才能向上传递,肩才能松得下来。
  说到狗熊,前天看了萨苏大人的文章,讲到停车场里的狗熊,“那狗熊就是一钻一拱,整个庞大的身子就‘滑’进了车里”,“野生动物的肌肉柔韧个个不亚于最好的武术运动员,他们动物园野生园区护栏被车撞了一下,弄出个三四十公分的缝隙,楞有一头羚羊从那儿钻了出去,这些野生动物只要有头能够过去的缝隙,就能跑”。读到这一段在下深以为然,实际上萨大人已经写出来站桩追求的是什么。站桩第一步求松,怎样才算松到家了呢?就是松得身上的肌肉和野生动物的肌肉差不多就行了,如果大家还没有直观印象的话(也是,我想大家肯定很多人没有亲眼见过野生动物,大多都在动物园或《动物世界》里看过),你就参考猫身上的肌肉就行了。你摸猫身上的肉,非常松弛,可是猫的力气是很大的,猫爪一拍,老鼠被拍上就跑不了,向上一窜,一米多高的墙就上去了。没事时多逗逗猫,看看它的动作,你对武术的认识会不知不觉的提高。
  比如说,站桩求松的同时还要求一个整,什么是整?很多人认为“砸之不落,推之不倒……”是整,当然这也不是错的,这种整是站桩中出功夫的表现,但“整”不仅仅是这些,这样的整是不能上场去格斗的,真正的整应该是把浑身上下练的整体协调,手上有触动,脚下就有感觉,腰胯就有动作,你看那猫的动作,无论何时都是身子整体协调的运动,一处动则浑身无处不动,甚至连它伸懒腰,蹭痒痒都是如此。李仲轩老先生说,“练形意拳的是属蛇的,浑身上下就一块肉”,指的就是把身子练得整了以后,原来身上各自动作的肌肉变成统一协调的运动,就好象身上只有一块肉一样。
站桩日久,功夫加深,身体的形态自然就要发生变化,逐步将原来在站桩时才会摆出来的肩膀和肩胛的姿势变成日常生活中的常态。比如你的锁骨不再象以前那样耸着了,你后背的肩胛骨之间的距离展开了。这些都是能看出来的,记得原来听练舞蹈的说过一句话“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导演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武术也是如此,练功夫和不练功夫的人,一看就能看出来。我们的一位师兄,他的功夫很棒,方圆几十里地的人都知道他能打,所以很多十几岁的半大小子都来找我们师兄学拳,他们来学拳的目的纯粹是为了打架时不吃亏,想学几个好用的招式,上手就能用。可是有招式没功力那是没有威力的,纯粹是挨打的拳。师兄也不保守,为了让他们提高功力就教他们站桩,可是那帮小子哪是练功的料啊。一个个全都呲牙咧嘴,站了几次就不站了,为了搪塞师兄,每次问起练功的进度时,他们都说在家站桩了,可是两三个月过去了,师兄一看他们的身子,一点变化都没有,知道他们全都偷懒,一生气把他们全给轰跑了。
说到这里就要讲过筋骨关的方法了,站桩不是死站着不动,而是要体会身体内部的运动,站得肩膀酸痛,这是假疲劳阶段,一定要挺过去,但硬挺着也不行,容易发僵,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个方法,大家可以试一试。当你站桩站得肩膀酸痛的时候,可以活动肩膀,这个活动范围很小,就几毫米,有个意思就行,别人根本看不出来你在动,活动方向不限,向上向下向前向后随你便,在活动中找你觉得最舒服的活动方向,动起来以后,酸痛就能缓解了,动的时间长了就能体会到体内筋的位置。所以过筋骨关的方法之一是:微小运动。
  想想我当初刚站桩的时候,也是肩颈处酸痛难当,后来加强意念放松这里,这里松下来以后,锁骨下降,肩胛骨下落,向两边展开,此时就体会到后背“头顶抻拔,尾锥下降,左右展开的十字劲”。现在你看我说的头头是道,但那个时候,我纯粹是傻站,不想其他,我觉得我那时候长功夫是最快的,而且练武讲究“意到气到”,也就是你关注哪里哪里的功夫就长得越快。比如你刚开始关注肩膀,意念中想着肩膀放松,那么你肩膀放松的速度,就会比身体其他的部位快。那时我站桩站得肩膀酸痛,两股颤颤,为了过这一关,我就想着“松肩、松肩”,重点关注肩部,很快肩就松下来了,当然这个意识不能太重,想的模模糊糊,有点就行了,否则意念太重会伤身的。肩松下来以后,感觉后背的力量传上去了,就可以在站桩中体会后背的感觉的,将后背松下来。所以过筋骨关的方法之二是:意念配合。
  回想当时站桩,确实是累、苦,但我自己并不觉得苦,为什么呢?因为我感觉这个苦有价值,感觉身体有好的反映,所以练起来有乐趣。站桩要站出生气,站出乐趣,有了这个感觉才算是上道了,那个时候就不是人练拳了,而是拳练人。如果没有这个生气,那就不是站桩而是立了根电线杆子。
  以上讲的这些,都是侧重于筋骨的东西,在站桩中还有神意方面的要领需要配合,但这个东西不好讲,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筋骨方面大家都差不多,但精神意识方面的东西与每个人的心理素质,脾气秉性都有关系,而且站桩的不同阶段对神意有不同的要求,必须由明白的老师根据每个弟子的实际情况去进行具体的指导。“神而明之,在乎其人”,所以这里我就不谈了。
站桩的时候,腿部的负担是很清晰的,手指“撑”起来,也能够保证肩膀和胳膊以及上背部的负担,但是这毕竟是两种负担,应该怎样通过腰串联起来呢?还是应该“让肩膀和手也参与站桩,因为一体化了”。我感觉应该是前者,因为仔细分析所有的拳理,都一样强调:在接触敌人重心,并且发力之前,上半身是放松的,只有在接触敌人重心,并且发力的那个瞬间,才形成一个“一体化发力”的形式,而在发力之前,应该是“下肢与腰腹一体化运动,保证运动速度与变向速度以及稳定性,上肢象风中旗帜一样,或者说像是老虎和豹子的尾巴那样,随着式子摆动”。  
  站桩应该是两种状态都训练,如果把上半身彻底放松,就是那种只保持着筋骨连接稳定性,任何肌肉力量都不施加的放松,则是在训练发力之前的“肌肉一体化运动”,而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在训练“发力瞬间”的“肌肉一体化运动”,那么,手上应该是有力量的,甚至于大概应该与腿部负担成比例的静力收缩,接近于手指俯卧撑的时候那种强度的“撑开”,并且把这种力量试图通过腰传递到下肢,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发力瞬间模拟,在这个时候追求的松,应该是什么形式的松呢?
  介绍完了桩功,再给大家介绍一个类似的功法,叫做蹲墙功!这个功法练起来有些难度,不过对于功力的增长很有好处!
  练法如下:面壁而立,两脚尖顶住墙壁,然后下蹲!如果能蹲得下去再重新起来,循环往复!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因为如果你的腰腿裆劲配合不好,在下蹲的过程中墙壁会给你的膝盖一个反推力把你推倒,根本就蹲不下去!这里有一个要领:一定要想象着头顶有一根绳子吊着,下在上中求,慢慢地就可以蹲下去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为什么传统武术一定要练习站桩呢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0
&&¥0.5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为什么传统武术一定要练习站桩呢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中华武功博大精深,自古就有很多关于武侠剑客的传说.本人自幼好武对陈发科`杨露禅、董海川`郭云深`王芗斋`李小龙等武学巨子仰慕有加,对他们拳学造诣更是心向往之,后多方参学研习太极`八卦、形意`通臂`大成等拳.获益颇丰.也颇受磨难.鉴于当今武术界伪功风行,故把本人所得真传传出,打击那些骗人`唯利是图的小人.大家只要坚持练习,必会有脱胎换骨的感觉,从此走上武学正轨.从此不再羡慕前人神功,因为你不久亦将拥有!
一`站桩易气训练
此内功桩乃武道真传.法简效宏,功效极为惊人!习者用心修习短期可令丹田聚气成团,身心剧变判若两人,一般疾病不药而愈.继而打通大小周天`从而成就超常身体素质!
内功桩练法:
1面南背北,两脚略比肩宽`两脚平行`两手自然下垂`目光平视自然呼吸.
2接上式两手缓慢提起放在胸前成抱球状,掌心向后对胸`十指张开`指尖相对.间隔约十公分.慢慢屈膝下蹲`大小腿间角度约120度.全身重心集中在胯上、全身放松`意念放在丹田.按此法站60分钟、慢慢起身.双手轻揉小腹一分钟.
练习此内功`自然呼吸,意念不可离开丹田,只要认真练习`修炼一周,便可在功态中明显感觉到一股热流`沿脊椎向头顶阵阵冲击,这就是桩功易气通周天的表现.一般人要能刻苦练习`十五天可打通小周天`一百天内可通大周天!气功界炒作数年才可通周天.实在是未得真传!现在你还羡慕吗?
楼主发言:1229次 发图:43张
  楼主等我实验一月看有效否。
  我感觉这事靠谱,我要试试。多谢楼主
  拯救地球,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就交给擼主了!夜深了,擼擼睡吧!  
  修练要点:1最好每天练习,每天三次,每次一小时以上。因为一般人内气发动需40分钟以上。也就是说两次30分钟不如站一次40分钟。  
  修练要点:2尽量选择空气新鲜的地方练功,但不要在河边,雷电、雾天不要练。练完后不要吹风:避风如避箭。3一百天内最好避免房事,否则会延长得功时间。4膝盖和脚尖同向,膝不得超过脚尖,这是保护膝的秘诀,练太极的人多伤膝,就是因为不知此诀!  
  一般修练百日,即可达标。一站气向丹田汇集,此名易气。久站身轻,足腿轻松又有力,术语叫根灵,再进一步,内脏强壮,内气充实,行话:入槽。再进步就到洗髓功夫了。到时再讲。  
  站桩第二步功夫:易筋换劲。  
  一般人恐怕开始站不了10分钟就受不了了 怎么站一小时呢?  
  假如一站,身体很快热透,内气周流,此为易气功夫达标。可进行第二步易筋训练。对于身体弱的人,可以分次练习,十分钟一歇,站多次,直到一气可站一小时。没必要再延长。  
  楼主您好,我现在站了一段时间了,就是坚持时间太短,从刚开始的5分钟到现在的15-20分钟,刚开始觉得大腿酸,现在觉得脚后跟疼、背部肌肉酸,完了就坚持不了了,您觉得我应该怎么去练呢?多谢!
  易气桩辅助功夫:<采气>。采天地精气行功,气充丹田,丹田气足,自然打通周天!一采阴气:仍如前站桩式,两臂伸直,左右分开,于肩同高,手心向下,手指微直,吸气,意念:纯阴地气被我从地下吸出,入掌心劳宫穴,沿两臂、肩内侧流入心口,两股气在心口融合  
  呼气:心口融合的气团沿任脉落入丹田,小腹外鼓,仔细体会气流感觉。练习5到10分左右。2采阳式:如前式,双手上翻,手心向上,吸气,意念:温暖的太阳之气被我从掌心吸入,经双臂、肩内侧流入心口,融成一气团,呼气,气团降入丹田。练5到10分钟。  
  收功:仍如抱球桩,意念阴阳之气融合成一红色发光发热气团。此采气可在站桩前练习,效果更好!!就是说,采气后再站桩效果更明显!注意:不可在坟墓、大河边采气,也不可采树木之气,切记!  
  站桩第二步功夫:易筋换劲。清末时期,中华拳术达到顶峰,涌现无数名家巨子,携技横扫武林,力挫外国力士、拳击、柔道高手。而今武坛,雄风不振,其根本原因,是拳术核心功夫:六面整体浑圆力的失传。大家只知有松桩(易气)训练,却不知更重要的紧桩训练!!  
  六面整体浑圆力在各家叫法不一,一般统称整劲。太极叫浑圆力。这种功夫正是中华拳术之根本,为中华拳术独有。练就此功,只要不失间架,不须刻意防守,对手无论击中自身间架任何部位,都会被自身强大功力反弹而起,来力越大,反弹越猛!  
  站桩确实好,贵在坚持  
  此就是过去高手:来力不如,去力无阻,周身反弹,犯者立扑境界的入门基础。  
  靠谱!大师,快继续!  
  又见站桩贴,楼主,若是意念离开了丹田会怎样呢?我站五分钟就坚持不住啊!我是普通人,不要什么绝世神功,我只要身体康健啊身体康健。所以楼主能不能说说站桩的治病功能啊治病功能  
  易筋换劲第一步:脊椎上下力。抱球桩站式,然后细化要领。1脊椎上下力:在站桩的基础上,加入:大椎上拔,尾骨内卷下坐的力量。大椎上拔与尾骨下坐要同时进行!正常的感觉是将脊椎拉直。整个脊椎有拉扯感,尤其腰部感觉最明显,酸胀难挨,请务必坚持!  
  @宗师之师 23楼
09:53:00  易筋换劲第一步:脊椎上下力。抱球桩站式,然后细化要领。1脊椎上下力:在站桩的基础上,加入:大椎上拔,尾骨内卷下坐的力量。大椎上拔与尾骨下坐要同时进行!正常的感觉是将脊椎拉直。整个脊椎有拉扯感,尤其腰部感觉最明显,酸胀难挨,请务必坚持!  -----------------------------顶
  此种简单的练习,会将因后天因素变成S形的脊柱,返回先天一线婴儿状态,督脉诸穴得到刺激滋养,腰痛、肾虚不治而愈。脊柱两旁大筋挑起,这就是易筋之一。初期练习5分钟即可。每天最好两次练习。站时要时时自己默查要领!如膝关节角度不变,证明下坐劲未失。  
  注意事项:随练功时间增长,腿部酸痛,人会部由自主站起,或上体过于前俯,这样会减轻上身对下肢的压力,不利功力增长!一定要注意尾骨下坐、如坐高凳!大椎上拔时颈椎千万不要用力上拔,否则会造成气血上涌!  
  颈部问题处理:意想下颌尖贴一水平面,颈微用力使一下颌尖沿此平面稍后滑。正确的话会感觉耳后骨有上提之感,颈部挺拔,膨胀,拉推搬压之力不易致其变形,这就是所谓的:虚领顶劲!!很多人练一辈子都没搞清楚,不过如此!  
  注意事项:随练功时间增长,腿部酸痛,人会部由自主站起,或上体过于前俯,这样会减轻上身对下肢的压力,不利功力增长!一定要注意尾骨下坐、如坐高凳!大椎上拔时颈椎千万不要用力上拔,否则会造成气血上涌!  
  颈部问题处理:意想下颌尖贴一水平面,颈微用力使一下颌尖沿此平面稍后滑。正确的话会感觉耳后骨有上提之感,颈部挺拔,膨胀,拉推搬压之力不易致其变形,这就是所谓的:虚领顶劲!!很多人练一辈子都没搞清楚,不过如此!  
  脊柱上下力练习,每天两次,每次5分钟,十天或二十天,延长至每次十分钟,一月后可站十五分钟,即可进入下步练习。同时,为加强功效,可练辅助卧式桩功:金刚铁板桥。  
  金刚铁板桥:此功来源于南少林,在武界久负盛名,功效卓著,练法却很简单。练法:找两个一样高的凳子(或者在床上整两摞书),一个放脚跟处,一个放肩背处,悬空躺在上边即可。两脚尖并拢,两手放腹部即可。吸气直达小腹,同时小腹微鼓,呼气不要松软身体。  
  金刚铁板桥:此功来源于南少林,在武界久负盛名,功效卓著,练法却很简单。练法:找两个一样高的凳子(或者在床上整两摞书),一个放脚跟处,一个放肩背处,悬空躺在上边即可。两脚尖并拢,两手放腹部即可。吸气直达小腹,同时小腹微鼓,呼气不要松软身体。  
  金刚铁板桥的练习时间以自己能坚持为度,长些为好,此功不但强内脏、周身整劲,对腰肾亦是极好的锻炼,认真练习便知妙处。  
  来自真传,自当别具一格!!!  
  @宗师之师 35楼
10:52:00  来自真传,自当别具一格!!!  -----------------------------好贴,希望别被扎口
  顶楼主,这两个我都练过,但开始都没坚持多久,现在又在练浑圆桩了,考虑过段时间再练金刚铁板桥  
  楼主所说的站桩法和姑射山人所传的方法一模一样,大家也可以参考下山人的文章,感谢楼主分享!  
  咱们上学时就练习站桩功,楼主好好练  
  易筋换劲第二步:整体上下劲。抱球桩,注意体会:双膝定位,骨盆内卷、前上翻转。正确的话,环跳自然内抽,自然敛臀提肛,大腿内侧肌前卷,外侧肌后翻,肚脐内吸,命门外凸,腰椎成平直状或略后凸。此是身弓要领之一。这就是:腰紧背直、敛臀提肛、气贴背。  
  记号  
  体验二:抱球桩,躯微前躯15度左右,膝定位,尾骨同上前卷,同时整体脊椎顺躯干倾斜线后下沉。正确:带脉周围肌肉膨胀,腰腹增粗,用力抓扣,能感到极大暗力涌出对抗。此是肩胯相合的本源之一。这种练习,能杜绝腰椎漏劲之弊。明白为啥小龙强调腰马合一。  
  现在明白腰胯问题。开始训练整体上下力。保持以上要领,体会大椎和脚掌对挣。可以假想有一橡皮圈,套在大椎上,双足亦踩在圈上,上下形成争力。练习正确,可在大腿跟部摸到一条大筋绷起。可配合“揉筋训练”,随功力增长,大筋会逐渐粗大强劲,直达足趾。  
  拳功不是让你背要领,而是让你身体力行,把要领校到身上,这就是功夫!!!  
  揉筋训练:在地上画一条直线,左脚跟在线外侧并与线垂直,右脚尽量前迈,在线内侧与线平行,然后整体下蹲,在保持坐力不失的情况下,向前揉胯,前进到极限微站起,如此循环。此是右式。左式只不过换脚而已。量力而行。  
  易筋换劲第三步:左右力、前后力。体验一:抱球桩,体验十指微用力欲抓不得,大小臂微用力使关节欲夹不能,反复体验。正确:劳宫自然内抽,腕部整体膨胀,筋腱同步绷起。曲池内抽,大小臂内侧各出现一道凹槽,大小臂同步涨胀,大臂呈明显板状。此即:掌心涵空  
  劲贯指稍的由来。体验二:双臂侧平举,两小臂竖立与头成山字形,肘尖定位,肩微用力下沉,此即是沉肩坠肘!正确:冈上肌自然后下沉,背阔肌自然横开前裹,腋下内抽,双胛外开沉坠。  
  体验明白可以如下站桩:双肘横撑双臂同裹,带动肩关节肌肉拉长,双肘向前下方螺旋滚压,使大臂内侧筋绷起,然后小臂前抱,与脊椎整体后靠形成争力,撑腕涨指,使小臂内侧筋腾起。  
  很好,做个记号,慢慢看
  桩功要领基本如此。以后保持要领坚持练习即可。站时绝对不可挺胸,胸要涵者,锁骨要平,站一段时间如果肩打开的话,肩上会出现一个坑,可以竖者放一鸡蛋,锁骨由八字变为一字,所以有没有功夫,一看便知!!!  
  桩功定式已讲毕,下边该讲如何把这定式求得的功力运用出来,发挥强大的威力。  
  拳术摸劲练习。通过站桩已把周身劲力整合成一体,归于丹田。摸劲就是要体会劲力如何爆发出来,否则有功力亦没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宗师之师 54楼
13:04:00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非常感谢
  拳术摸劲:整体开合鞭击训练。自然站立,两腿分开,比肩稍宽,两手握空心拳,侧平举,与肩同高,拳心向下,拳眼向前。然后右脚蹬地拧转,带动右胯内转,右肩向左侧转动,右肩内侧和左腿腹股沟相照(肩胯相合),带动右拳向左腿膝部挥击,同时左拳向下颌处挥击  
  此是内合训练。初期不要着急发力,主要体会这个动“势”:腿蹬、腰转、肩抽、手挥。逐级体会,同时重点体会向前下压丹田的感觉。两手挥击要同时进行,仿佛把自己抱起来一样,防止劲散。一定要多加练习!此是右鞭击式,左式与此相反。  
  练拳者常被称为把势,把势者,把握自己与对手之势(劲、形)也!  
  整体外开鞭击训练:如前,右式内合,站立,左脚蹬地,带动上身向右侧上方运动,同时,右手向右前方挥击,左手向下挥击,与前手形成对争。此是右式外开,左式与此相反。反复练习。  
  外开要体会丹田重心向前上运动之势。整体开合训练是拳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很多门派秘不外传。一个普通人,经过刻苦练习鞭击摸劲,不出几天,能轻松击昏同等素质的人(不是打头及要害)!摸劲在桩功有成的基础上练习效果更宏大!!!  
  练拳者常被称为把势,把势者,把握自己与对手之势(劲、形)也!
  整体鞭击摸劲练熟以后,要加入步法练动态!毕竟你的对手是活人,不是木人桩任你打。至于如何练,很简单、:进步里合,进步外开,或者左右移动练习,一步一动,随意组合练习。可以加入意念:一抽即把对手头部击飞,而身体不倒,这样你的发力更迅猛。  
  大家还想知道更多灵异精彩故事么请加群
  果然是高手,留下来照着练  
  整体鞭击训练能衍生出一切抽击类打法:里抽、圈捶、横肘、外抽、反背捶、肩肘打等威力巨大,运用得当,极容易打坏人,一定要慎用!  
  摸劲二:整体撑击训练。以右式为例:1立正,右脚前跨出大约两只脚的距离,双腿屈蹲,身体重心七分放左腿上,右脚虚,左脚实,成双曲步站立。2右脚全脚掌着地,以前脚掌扒地,左腿向右腿内侧拧紧,双腿合住劲,保持稳定。3在上步型基础上,身体  
  学习了
  尽力向右反弓侧拧,右肩后拉,使左肩领前。同时右臂反拧,使拇指朝下,掌心向外,悬肘。左臂前撑,与右肩、右臂后拉形成对争,十指指向前方。4头颈向前拧转,正对前方,使鼻尖与前指尖对住,下巴内扣,与前肩合住劲。额头前顶,双耳后带大椎上提,目视前方。  
  动式摸劲:在上面基础上,后脚蹬地,右手前撑,左手后拉形成对争!此是右式,左式与其相反。撑打能衍化一切撑类打法:直拳、撑捶、扑掌、穿心掌、掸手等,速度快,防不胜防。熟练后,动步前、后、左、右练习!  
  拳术不在于你练习了多少年,而在于你是否得真传,是否明了其中内涵!假如不明其中真实含义,练一辈子也不出功夫!!!实际上,名符其实的名家寥寥无几!大都在教套路、推手、讲劲欺骗徒弟!  
  配上图片容易明白点!  
  拳艺初练时,可将蓄力动作、发力距离做大一些。这时不怕动作大,最怕动作不够。动作不到位,身体很多部位就得不到锻炼,身体素质与功力提高就会受影响。动作大没关系,有抻筋拔骨之效,只有大幅度多练,自然拉抻筋骨,真正做到六合相合!  
  发力练顺畅后,就要将蓄力动作变小,直至外形几乎看不出变化就可将劲力发出,这就是:藏形或者叫得意忘形(得其神意,忘其形态)。武林中传得神乎其神的内家高手身体不动,就能将人打飞出去,就是藏形的表现!!!  
  出了一身汗  
  以前武术界,没人会把练功时的大形展露给别人。即便是放大形迹,因为没有发力动作,一般很难看透其中真意。在行住坐卧中微微一动,可能就是在体会劲力,这就是人们盛传的“行住坐卧皆是功夫”这种境界一度被人们吹捧为“武功神化”。现在你还迷信吗?!  
  这种藏形是把功夫融入生活的一种体验方式,当做小形发力时,不会被别人学走,有许多名家弟子,总感叹功夫不如师父及前辈。如果内意不告诉你,仅在外形去学,即使你再天才,也终究入不了门。所以超不过武功入“化境”的师父成为武术界的普遍现象。  
  大师门卓越的武功和神奇传说,给后辈无限遐想的同时,也鼓舞了后辈的习武热情,更有人付出极大精力与代价,幻想有一天,能达至传说种大师的境界及风采。但是为之奋斗终生仍赶不上神级大师的半个脚指头。又把责任推给自己,怀疑自己的智力、体力!  
  更有人产生了寻找捷径的行动。故被武术界很多骗子得逞,出现种种轻松能赶超大师、一时片刻就能造就骇人功力的“神奇功法”!每人都应该知道,任何技艺的有成者都是在有了正确方法的基础上不断练习得来的!!  
  有三种人练拳难得成就,一是覆器,杯子口朝下,别人的茶倒不进去。这种人自以为是,不知谦虚学习。二是污器。杯子里有污染。别人的茶倒进去也没法喝。所以李小龙常说:清空你的茶杯。第三种是:漏器。师父前边讲后边忘。不身体力行。这三种人都不会有成就。  
  呵呵,曲高和寡,看来识货的没几个。不知道要不要继续讲。  
  @宗师之师 80楼
20:01:00  呵呵,曲高和寡,看来识货的没几个。不知道要不要继续讲。  -----------------------------继续啊,我是忠实的学生
  @宗师之师 80楼
20:01:00  呵呵,曲高和寡,看来识货的没几个。不知道要不要继续讲。  -----------------------------我已经收藏打印了,哈哈。非常感谢。
  真能易筋换髓啊,那易筋经岂不是很厉害,也是真的了?
  楼主一下灌输大量的知识,消化不掉,看来我是属于漏器一类。
  楼主描述的虚领顶颈的意思我还是没明白,能否再解释一下,谢谢。
  很多姿势不知道是否正确,万一不对就是白练。  
  我也正在学习中。。。楼主继续。
  市面上的易筋经有几十种版本,此类不过是养生或者练力,不具备易筋之效。  
  继续  
  不错  
  易筋经,易者:改变也。筋者,韧带、肌腱、束长条肌肉之统称。经者:理论、方法。易筋经就是改变筋肉使其强壮的方法。  
  第二步所谓采气一法,不必练习。可以忽略。  
  第二步所谓采气一法,不必练习。可以忽略。  
  易筋经,易者:改变也。筋者,韧带、肌腱、束长条肌肉之统称。经者:理论、方法。易筋经就是改变筋肉使其强壮的方法。  
  顶,大道无形,大巧若拙  
  采气之法,非常重要,是加速行功之妙法。如不采气,站桩效果大打折扣!  
  拳道不是让你搞理论,是实修实证,身体力行。绝不可妄图投机取巧,你不认真对待拳,就肯定不会有功夫上身!练拳者第一就是要敬拳!  
  顶你 楼主继续  
  练习者要一步步踏实练习过来,到此自然不会迷茫。否则只是背背理论,图能说嘴而已,误人误己!  
  不管是站桩还是打坐练
要想练出内力
根本不是一日一时之功
市面上传的 所谓的功法 都跟 健身操差不多
图个健康而已
恐怕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式太极拳内功心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