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Jenny Thomas在1983年写的论文Cross-cultural pragmatic competencefailure 急用!要原文!

当前位置: >>
从顺应理论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学园IACADEMY2010年第10期从顺应理论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陶韵竹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院【摘要】语用失误是指在言语交际中,由于语言使用不得体而造成的失误。语际语用失误与语内语用失误是语用失误的两种类 型。本文首先阐释这两种类型的语用失误产生的根本原因,然后运用Vcrsch
ucrcn的顺应理论对一些典型语用失误例子进行了分析,并 且试图运用顺应理论提出减少语用失误的措施,希望能给语言学习者和语言使用者一些启发与帮助。 【关键词】顺应理论语用失误 【中图分类号】H315.9 【Abstract】Pragmaticpragmatic failure【文献标识码】Afailure is caused by improperuse【文章编号】1674―4810(2010‘)10―0021―03of language inatspeechrootcommunication.ItcauseCan be classified into mterlingualandintralingualpragmaticfailure.This paperfwst defines theof these two types oftopragmatic failures.Thenfailures byanalyzesome typical examples of pragmatic failures by Verschueren’S adaptation theory theory in the hope of giving some enlightens and help adaptationtoandpropose measuresreduce pragmaticusing adaptationlanguage learnersand users.【Key words】The 一引语theoryPragmatic failure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 孙亚从认知的角度对语用失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客观 世界在人脑中留下的心理表征以意象、概念或脚本的形式体现, 意象的突显部分不同、概念的泛化、脚本选择错误或脚本的文化 心理有异等,都有可能造成语际语用失误或语内语用失误。 以上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语用失误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分析, 目前周内学者大都采用Jenny Thomas的分法,将语用失误分为 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这种分法的划分标准在于语用者 是对语言语境还是对社会文化语境把握不当。本研究运用 Ve体chueren的顺应理论来探讨语用失误。 三顺应理论及语境顺应理论 1.顺应理论的概念 顺应理论的思想最早见于1 987年Versehueren的Prag―maticsas a跨文化交际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之一,主要研究不同语 言文化环境中的交际策略和具体差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增多,而成功的交流既需要语言上的沟 通,更需要文化上的理解。然而由于文化背景、谈话人的文化程 度、语境等问题,不成功的交际状况时常发生。于是英国语言学家JennyThomas提出“语用失误”一词,并且在1983年她发表的“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一文详细地为人们分析了 语用失误的成因和划分语用失误的类别。此后国内外学者都加入 到语用失误的研究当中,并且试图找出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语用 失误的方法。著名的比利时语用学家、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J. Versehueren于1997年在《语用学:语言顺应理论》一文中提出 了语言顺应理论。了解这个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说话人降低 语用失误的几率。本文将会运用语境顺应理论来分析跨文化交际 中的语用失误,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加强交 际效果。 二语用失误的定义及分类 Thomas把语用失误定义为:“只要听话人所感知话语意义与 说话人意欲表达的或认为应该为听话所感知的意义不同,这时就 产生了语用失误”。Thomas将语用失误分为两类:语用语言失误TheoryofLinguisticAdaptation一书中。经过十几年的酝酿,1999年Versehueren出版了他的新著Understanding Pragmatics,在 这部新书中他完善了顺应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诠释 当今的语用学。Verschueren认为,语言意义的研究必须从认知、 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同时进行。他把语用学定义为“从认知、社会、 和文化的整体综观出发,对于以行为方式表现的语言现象的用法 的研究”。Verschueren的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实际上是语言 使用者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这种选择可以发生在语言结构的任 何一个层次,可以是语言形式的选择,也可以是语言策略的选择。 语言使用者这样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语言选择过程要受到社会和 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他们的选择反过来又会引起相关的 语言或非语言因素的变化,而自然语言所具有的变异性、商讨性、 顺应性三个特征使得人们对语言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选择成为可 能。变异性指“语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商讨性指(pragma―inguisticfailurefailure)和社交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o语用语言失误是指在交际中,语言的使用没有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或者套用了母语的思维,使了不恰当的语言表达方 式,从而引起交际的失误;交际语用失误是指跨文化交际中因不 了解或忽视谈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导致语言形式选 择上的失误。前者可以被看成是一个语言问题,这种语言的习惯 性用法可以作为语法的一部分教给语言学习者。而后者兼有社会 文化因素,它主要是由谈话双方因文化背景不同而引起的社交准 则差异造成的,因此更微妙和复杂。 钱冠连认为:“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 句子,但不自觉地违反了人际规范、社会规约,或者不合时间空 间,不看对象,这样性质的错误就叫语用失误。”他把语用失误 区分为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误和母语文化交际中的失误两类。 何自然指出:“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谴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 运用错误,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所有的选择都不是机械地、或者严格按照形式――功能关系做出的,而是在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的基础上完成的;顺应性指 “语言使用者能够从可供选择的事项中作灵活的变通,从而满足 交际的需要”。这三种特性互为关联,但以顺应性为主要特征。 语言的顺应涉及四个方面: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对象Jf顷应、动态 顺应以及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 简单地说,语言使用过程是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对语言结构 与语境相关成分之间相互顺应的过程。顺应论包括语境关系顺应一21―万方数据 学园IACADEMY2010年第10期 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语用失误。为了减少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的 语用失误,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顺应理念:要实现语言选择和 语境的动态顺应。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 景,拥有不同的语言文化、死亡方式、价值观念、性格特点、交 际模式、宗教信仰以及社会风俗习惯,要想达到有效交际,语言 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语境的认知及顺应能力在成功交际中更是起 着关键作用。所以我们必须熟悉特定的语境下的妥当的语言表达 形式。了解语言在特定的场景中的交际准则,培养语境认知能力, 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由于交际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因此在 交际中,交际双方都应该努力从对方的立场来理解对方。 除了英语学习者自身的努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 取一些措施,让学生在相关的语境中学习基本的语言知识,注重 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帮助学生认清语用失误 的原因,减少交际失败,实现理想的交际效果。如尽量使用真实 语料,使同学们能够亲身体会到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样的话,说到 什么程度为止,从而有效地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真实 的教学材料可以为学生提供某一文化交际中的真实语境,指导学 生如何交际,帮助他们顺应交际语境。 语言顺应理论主张从心理、认知、社会、文化等方面来全面 观察语言的使用。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走综合之路。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适当弥补课堂情景的不 足,不仅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以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而且可以 给他们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增加语用图式知识输入。这些源于 现实生活的材料反映了目的语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时的社会文化 语境,不仅会扩充学习者头脑中的语用图式知识,同时也会不断 增强他们的语体意识,并把这些表达灵活运用到实际中去。教师 也可以通过给学生介绍语用原则来提高学生们的语用能力。交际 能力由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构成,在这两种能力中语用能力更为 重要。传统语言教学重视语言能力而忽视语用能力,有时学生虽 然能说出语法上正确的句子,但却不能恰当地将它使用在交际语 境中。因此通过介绍语用原则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四结束语 语用失误会造成交际中断或者失败。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 使用者应该尽量避免语用失误的发生。本文试图用Verschueren 的顺应理论的理论框架阐释语用失误的新视角。通过一些在跨文on.和语言结构顺应两方面的内容,二者构成了言语交际中的语言和 非语言的因素的总和。顺应理论实际上是一种动态的语境观。在 语言选择的过程中语境和语言结构要做动态相互顺应,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否则,就会做出错误的选择,致使交际中 断或失败,这是导致语用失误的根本原因。 2.顺应理论失败而造成的语用失误举例 语言使用者(1anguage users)指参与谈话的双方以及与谈话 内容有关的其他人。语言使用者处于交际语境的中心地位,心理、 社会和物理世界中的语境成分都要靠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活动来 激活,从而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我们应该注意交际对象的年龄、 知识层次、社会地位、价值观念以及与其之间的关系等因素。在 进行语言选择时,要顺应这些因素,否则将会导致交际的中断或 失败,造成语用失误。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际时,通常按照自己的价值体系判 断对方的行为,所以,不了解对方文化常常是跨文化交际误解的 根源。 例1,一位中国学者再次见到已经年逾古稀的外国朋友 Mr.Brown,寒喧中称对方:Youhaven’tchangedmuch.(何自然, 2004:172) 汉语文化中称年纪大的人看上去没什么变化往往是一种恭 维,而在西方文化中称对方还是老样子丝毫没有恭维的作用。造 成这一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了东西方文化差异,没有对此做出 顺应。所以在跨文化交际时如果忽视顺应交际对象的价值观念等 因素,就不能达到语言使用的预期目的和效果。 例2,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有个学生看到一位上了年纪的美 国老太太艰难、吃力地爬坡时便对她说:“Letme helpyou,Mrs.Smith.You’re old.”Smith太太听了脸上露出了不高兴的表情。中国人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常用“老”来表示对别人的 尊敬。在许多情况下,“老”字还常常委婉地表示“资深历练、 有威望”;而美国文化中却把“老”与“年老无用、无力”的意 义联系起来。因此,美国人怕老,千方百计忌讳“old”一词。 这位学生忽略了顺应听话人的心理感受和情绪,没有选择适当的 表达方式,肯定会引起对方的不悦,忽视了对心理世界的顺应, 造成语用失误。 例3,一位美国朋友看到中国留学生穿了一条新的裙子,于 是出现下面的对话:A:That’salovely dress you havea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例子,展现顺应理论的重要性。使用语言的 过程就是选择语言的过程。在选择语言的过程中,要遵循高度灵 活的原则,要做到语言与语境的顺应,即语言的选择要顺应各种 语境因素,不同的语境因素要求选择不同的语言。反之,就会造 成语言使用的不得体,从而造成语用失误。 参考文献 [1]Thomas.J.Cross―culturalLinguistics,1983 PragmaticB:No,no,it’S justvery ordinarydress.中国人一直有谦虚的品质,所以当别人对自己称赞的时候, 第一反应总是会表示谦虚,上面的场景中B听到A赞扬时,马 上回答说“没有没有,只是很普通的裙子”来表示谦虚,可是西 方人对这样的赞扬则会表示感谢。B忽略了西方的说话习惯,造 成语用失误。 例4,Students:Good morning.Teacher! 这是个经常在中国学生上英语课时出现的错误,中国学生只 是单纯地把对老师的称呼从中文翻译成英文,却没有考虑到英语 的习惯用语。在英语中是不会出现这样的称呼的。除此之外,把 老师的姓氏放在前面称呼,如“张老师”等,在英语中也不可以 说成“Teacher Zhang”,只能说“Miss/Mr./Mrs.”这一类的语用失 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对英语的习语和习惯用法不够了解造 成的,没有顺应到英语本身的用法。 3.运用顺应理论避免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当前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仍然是相当欠缺的,在交际过程一22―failure【J J.Applied[2]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曹春春.礼貌准则与语用失误[J].外语学刊,1998(2):69―73[4]傅友相.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1999(3):26―28 [5]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205―206[6]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万方数据 学园IACADEMY2010年第10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非专业素质教育方由林西安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摘要l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市场化的经济模式和日趋深化的工业化成为引导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起因和原动力。改 变长期存在的重专业素质教育、忽视非专业素质教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其内容与模式由市场对人才素质需求所决定,而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成为推进非专业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l非专业素质社会经济 【中图分类号】G647 【Abstract】IIlbeen the propulsion tlle process of the内容与模式校园文化建设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10―0023―02 deep衄ingindustrialization havestressonmodernizationof China,the marketizations in economic system andalltolead higher education information.It will beinevitable choicetoinform thesystemwhich lays too muchprofessional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rather andcontentnon―specialty quality―orientededuca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higher education.The modeonofnon――specialty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will be decided by the request of marketonetalentquality,and campus cultureconstruction will beeffective approach to carryoutnon―specialty quality―orientedSocial economyeducation. and【Key words l Non―specialty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The modecontent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我国长期以来所实行的教育基本上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中 学以前的教育在升学压力下,只注重考试科目的教学,忽视综合 素质教育,大学阶段继续这种培养和教育的趋势,以培养高度专 业专才为目标。这种教育体制下所培养的学生可能会有一技之 长,但缺乏应有的人文素养、社会交往能力与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及社会责任感、做人的基本准则等等,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 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素质教育的思想被逐渐引入高等 教育,力主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实施科学与人文并重的教育, 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使学生的理性与情感、科学精 神与人文素养得到和谐发展。在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高等教育 一方面改革过去狭窄的学科设置与专业划分,重视学科结构的优 化升级和专业教育的深化发展,另一方面把发展非专业素质教育 提到了素质教育的议事日程上来,实行均衡发展的教育理念。 一开展非专业素质教育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社会分工的深化升级要求高校开展非专业素质教育 专业教育是适应社会分工的结果。社会是一个社会化分工的 体系,个体无法独立完成某一项任务时,就必须进行社会分工。 社会分工还可以进一步实现专业化,提高劳动熟练程度,从而提 高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工业化以来现代社会的专业分工在不断地 深化和升级,适应社会专业化分工的需要当然是现代化教育的应 有之义,也正是现代的教育强调学科分化与专业分工的最根本 原因。 然而,分工的根本目的还在于协作,只有通过协作才能实现 社会的发展目标,高度专业化的分工更需要一个复杂的协作系 统。著名的管理学家巴纳德直接将社会或社会组织定义为一个协作体系,而“协作体系是由两个以上的人为着协作达到至少一个 以上的目的,以特定体系的关系组成,包括物的、生物的、人的、 社会的构成要素的复合体。这样一个体系从一方面来看,显然是 一个更大的体系的从属单位,从另一方面来看,它包含着从属的 体系”。 随着工业化的纵深发展,专业化的社会分工突破国界在全球 范围内不断地细化与升级,程度越来越高,从而xCg'd怍也提出更 高的要求。要适应这种时代需求,高等教育在实行专业教育的同 时,更应该培育学生深厚扎实的非专业素质与能力,了解并熟悉 社会分工与协作的内在规律,具备最起码的人文素质、社会交往 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及社会文化的背景知识,为他们毕业后走向 社会、融人社会并适应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准备。2.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对高校提出了非专业素质教育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社会经济中 的各大经济部门、单位乃至每一个生产车间都在全国统一的计划 安排下进行运作和生产,从而实现社会的分工与协作。在这种体 制下,各经济部类、部门与单位的社会分工与协作由国家计划部 门统一安排和协调,其他组织与个人只需遵照计划执行即可。所 以,高校的角色定位便是与已有生产部门和专业一一对应,培养 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然后按照计划输送给各社会生产部门。专 业划分过细,人为地割裂了各专业之间的有机联系使高等教育也 逐渐走入了狭窄的专业化的胡同之中,所培养人才素质发面不全 面,专业适应面窄。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开始转型,逐步走 上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高校的人才培养就必须面向市场的需[7]李桂芝.TheStudyof IhagrnaticFailure:AnAdaptation[11]孙亚.从认知角度看语用失误[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6):59~6IApproach[D].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2002 [8]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9]唐红芳.跨文化语用失误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 版社,2007 [10]孙亚、戴凌.语用失误研究在中国[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3):19~21[12]杨敏.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中的文化默契[J].外语与外 语教学,1998(8):33~41 [13]张巨文.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J].郑州大学学报,2000(3):125~127[责任编辑:李锦雯] 一23―万方数据 从顺应理论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陶韵竹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院 学园 XUEYUAN 2010,(14) 0次参考文献(13条) 1.Thomas.J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1983 2.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smatics 2000 3.曹春春 礼貌准则与语用失误 .傅友相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1997 6.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 1988 7.李桂芝 The study of Pragmatic Failure:An Adaptation Approach 2002 8.钱冠连 汉语文化语用学 2002 9.唐红芳 跨文化语用失误研究 2007 10.孙亚.戴凌 语用失误研究在中国 .孙亚 从认知角度看语用失误 .杨敏 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中的文化默契 .张巨文 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 2000(3)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 李桂芝 从顺应理论角度研究语用失误 2002语用失误会使交际者彼此之间产生不愉快甚至愤怒敌对的情绪,导致交际中断或失败,不能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因此,语用失误严重阻碍了人们之间 的交际.对语用失误的研究始于珍妮?托马斯,她于1983年发表了《跨文化语用失误》一文,在此文中她首次提出语用失误这个术语,把语用失误分成语用 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分别分析了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并且呼呈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应该注意和研究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从此 以后,国内外的学者们纷纷投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还存在不少问题.该文共有六章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该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的理论基 础,以及该文的结构.第二章主要回顾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找出这些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用顺应理论研究语用失误.第三章简单 介绍顺应理论.第四章从顺应理论角度详细探讨语用失误的成因,即分析在语言选择过程中,语言使用者因忽视对哪些因素作出顺应而导致语用失误.第五 章提出减少或避免语用失误的措施.第六章是结论,总结全文,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2.期刊论文 张国.ZHANG Guo 语用失误与顺应理论 -山东外语教学2004(4)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和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从顺应理论的角度解释了语用失误的根本原因,即语用失误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由于交 际的任何一方忽视了语言与交际语境诸因素的动态顺应造成的.3.学位论文 季新 顺应理论视野下的语用失误分析 2008语用失误是语言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交际学家、外语教师等一直关注的问题。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作了大量的研究,为进一步的探讨奠定了 基础,但在语用失误的定义及研究视角上还存在一些不足。 本文从语言学的视角重新界定语用失误,运用顺应理论对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作系统的分析,并且通过问卷调查,采集第一手资料,针对大专一年级 学生和一年级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作实证研究,揭示顺应理论的解释力,为外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建议。文章认为:语用失误是指在言语或非言语交际中 ,由于说话者使用不恰当的话语,或者听话者对话语理解不当,交际达不到预期效果的现象。交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语过程,说话人和听话人都有义 务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交际者的文化背景不同不是导致语用失误的唯一原因,一些社会变体和认知因素也同样会导致语用失误。Verschueren的顺应理 论能够从认知、社会和文化层面系统分析具体交际语境中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在相关的语境中学习基本语言知识,注重 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帮助学生认清语用失误的原因,减少交际失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理想的交际效果。4.学位论文 杜秀红 从顺应理论视角看跨文化交际中的委婉语 2006委婉语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是语言使用中协调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在社会交往尤其是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广泛运用委婉语,因此对委婉语的 研究也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中外学者们曾从不同角度对委婉语进行了长期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大量研究表明:词和句子本身并不是委婉语 ,它们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成为委婉语;委婉语和委婉语的使用深深植根于社会文化中,离开社会文化语境就不可能对这一现象做出全面、深刻 的解释。 学者们也曾从委婉语表述内容的禁忌性、表达形式的含蓄性和表述语义的非确定性等方面来分析委婉语的解读对语境的依赖。但他们强调语境的释 义和制约功能即语境的客观存在性,忽视了交际主体的积极主动性。他们认为:语境控制交际,也就是说,语境是先于交际存在的,是静态的。而在实 际交际中,情况却恰恰相反。 顺应理论是崭新的理论,它为语言使用提供了新的考察视角。顺应理论认为:语境最重要的特征是它产生于交际双方的使用过程中并顺着交际过程 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更新。顺应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动态语境观。 本文旨在论证委婉语与社会文化语境互为构建的动态关系,以正确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委婉语,揭示人类交际规律和交际心理,展示委婉语的民族 特色,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减少跨文化交际失误。 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回顾了前人对委婉语的定义,进而从语境角度重新定义,分析委婉语的分类,尤其是规约性委婉语与非规约性委婉语。而后 分析委婉语的构成原则(距离、相关、动听原则)和语用原则(合作、礼貌、自我保护原则)。最后得出委婉语的实质:委婉语是一种社会言语变异体。从 而使大家更好地了解委婉语以便在跨文化交际中运用之。 第二章首先探讨了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世界已经变成了地球村,任何国家或群体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与发展。继而本章探讨了文化的定 义以及委婉语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由于委婉语带有社会文化标记,在跨文化交际中委婉语运用失当便会引起语用失误,尤其是社交语用失误。 J.Thomas认为有两种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而且他认为,社交语用失误是难以消除的,因为社交语用失误不仅牵涉到说话人的语言 知识,而且还与说话人所属文化的价值观念、交际规则以及思维方式等有密切关系。与此同时也表明了跨文化交际中委婉语的理解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第三章简要介绍了顺应理论的主要特点。维索尔伦在《语用学新解》一书中从四个角度详尽地探讨了顺应理论:即语境顺应、语言结构顺应、顺应 的动态性和突显性。语境顺应是指:使用语言不仅是语言成分与语境因素相互顺应的双向、动态过程,而且也是语言使用者策略的选择过程。在语境因 素中,文化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顺应理论实质上是一种动态的语境观,它强调语境产生于语言使用中并随言语交流的发展不断发展、不断更新。根 据顺应理论,委婉语是言语与语境双向适应的变异体。 第四章主要分析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顺应文化语境来理解委婉语。委婉语与文化语境处于互为构建的动态关系之中。这里的文化语境主要包括价值 观念、思维模式、交际规范等。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本文只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方面: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强语境文化和弱语境文化以及中 西在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上的文化差异。 交际双方在各自的社会心理机制作用下选择相应的委婉语形式,从而能动地改变或创造语境,使之向着有利于交际目的的方向发展;变化了的语境 进一步激活语言使用者的文化背景知识,促使其进行新一轮选择。这样,在交际过程中,随着信息的交流,听话人提取、构建一系列假设并对其进行处 理,从而形成一个不断变化的认知语境。 总之,顺应理论为分析委婉语这种社会文化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正确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委婉语,有助于揭示人类交际规律和交际心理,展示委 婉语的民族特色,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减少跨文化交际失误。5.期刊论文 李桂芝.张国 从顺应理论角度探析语用失误的原因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语用失误是指在言语交际中,由于语言使用不得体而造成的失误.运用顺应理论可以探讨语用失误的成因,即语用失误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由于说话 者忽视了语言与语言使用者(交际对象)、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等语境因素的动态顺应而造成的.6.期刊论文 霍翠柳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与顺应理论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社会发展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顺应理论,实现语言、非语 言选择和语境的动态顺应,克服语用失误.7.学位论文 夏翠青 从顺应理论的角度研究跨文化语用失误 20081965年乔姆斯基将语言能力这一概念引入语言学研究并对语言表现和语言能力做了区分,语言能力由此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兴趣并开始努力探索语 言能力的可能组成成分。在此期间,语用学领域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语言学和语用学两者在理论上的不断发展使得对语言的使用做出系统的全方位的分 析成为可能。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和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目前大多数语言研究者对语用失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跨文化领域,即不同母语交际 者之间的会话交流,认为语用失误主要是由于文化差异,由此出现了许多英汉文化对比研究。本文以语内语交际和语际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为研究对 象,指出语用失误不仅存在于跨文化交际中。其实,文化因素只是造成语用失误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还有认知、迁移、社会等诸多因素。 对于英语作为外语的中国学习者来说,一个重要的任务是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语用能力。本论文旨在通过对理论和例证的研究,分析跨文化交际中 出现的语用失误的根本原因。本论文将Jeff 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作为其理论框架,充分全面地分析交际语境因素和话语构建成分,以此来更透彻更科 学地解释语用失误这一现象。交际语境包括语言使用者、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等因素。话语构建成分的选择包括词语层面上的、句子层面上 的和段落、章节等超句结构上的。为了使分析更加生动有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例证。 本文的写作意图是对如何在课堂上教授语用知识提出初步的建议,因此本文的焦点将随之转换到对语言课堂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反思。本文的作 者认为提高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包括以下三种尝试:教师在课堂上对跨文化交际会话含义的具体分析,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互式 阅读,对文化输入的重视并将其整合到英语教学大纲中。本论文作者希望通过对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现象的分析对当前国内在培养学生语用能力方面有 所补益。8.学位论文 王宏平 顺应论视野下的跨文化商务谈判语用失误 2006商务谈判作为商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跨文化商务谈判顺利完成是一个有强烈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以Verschueren 的顺应论为切入点 ,研究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语用失误问题,尝试为跨文化商务谈判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文立足顺应论并结合音位学、词汇学、句法学及社会语 言学,对交际语境进行动态研究。目的是分析跨文化商务谈判中出现的语言现象,讨论跨文化商务谈判中谈判者如何顺应谈判场合的交际语境,选择恰 当的语音、重音、语调、词汇、语码和非语言信息等来使跨文化商务谈判顺利达成。 本文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共七章内容。 引言介绍了作者选题的原因及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本文以Verschueren 的顺应论为理论框架。第二章是对顺应论的简介,即语言选择的基本特点和语言的三个特点: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从四 个方面描述和解释语言的使用,即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 第三章介绍跨文化商务谈判。首先根据商务谈判的定义,研究了商务谈判中语言文化交际和语用失误的密切关系和相互影响,结合国内外学者对语 用失误的研究,探讨造成商务谈判过程中语用失误的原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语用失误重新定义,并进一步对跨文化商务谈判语用失误进行 界定。 第四章和第五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从语境关系顺应和结构客体顺应两个角度深入研究跨文化商务谈判语用失误的原因。关于语境关系顺应,本文 论及到这样四个方面:语言使用者、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认为跨文化商务谈判中双方都对这四个方面进行动态顺应,才能推动谈判进程顺 利进行。跨文化商务谈判还必须从语言结构层面顺应,表现在语码、语音、语调和词汇等方面。 第六章提出减少和避免跨文化商务谈判语用失误的对策,指出应该学会文化顺应,增强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感知,培养文化移情,提高语用能力。 最后一章是结论,总结全文并指出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处。9.期刊论文 陈雅婷.CHEN Ya-ting 语际语用失误与语内语用失误的顺应性研究 -韶关学院学报)语际语用失误与语内语用失误是语用失误的两种类型.运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可以阐释这两种类型的语用失误产生的根本原因,即都是在言语交 际过程中,由于交际的任何一方忽视了语言与语言使用者、语言使用者双方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等交际语境诸因素的动态顺应而导致的.10.学位论文 王婧 从顺应性理论看商标翻译 2008中国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随之而来的国外企业在中国的经济活动也在增加,这极大的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经济生活。大量的国产商品正在出口到 世界各地,而国外的商品也不断进口到国内市场。因此商标翻译对于商品宣传来说变得日益重要。 本文试图分析如何将语用学中的顺应性理论运用于商标翻译中,以求等效。在文中,作者用语用学的新方法一顺应性理论解释了在商标翻译中如何 达到语用等效并提出了商标翻译中的顺应模式。通过对此的分析,本文作者旨在探求一种合适的翻译方法,以有助于提高当前的商标翻译水平。 本文除了引言和结论,共分为三章,分别介绍了商标,语用学,语用翻译及语用失误。分析并指出了在顺应性理论的指导下,商标翻译所应遵循的 原则。 第一章是引言部分着重回顾了商标翻译的历史并提出了目前研究的目的。 第二章阐述了商标的定义、分类等,着重分析了商标的特点及其语用功能。 第三章着重介绍了语用学及语用学的顺应性理论和语用翻译的有关理论,这是本文的理论框架部分。语用翻译实际上是一种等效翻译观。它能从一 定程度上弥补传统翻译研究的不足,从而为商标翻译提供理论依据。顺应理论可以用来实现社会语用等效。 第四章分析了怎么样把语用学中的顺应理论应用到商标翻译中,首先分析了导致语用失误的多种因素,其中文化是最主要的因素,探讨了商标翻译 中的指导原则和方法,并研究了传统商标翻译方法的局限性,进一步论证了语用学的顺应理论对商标翻译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第五章是结论部分,对整篇文章做出了总括。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指出现在汉语商标翻译的趋势是逐渐走向国际化,而其国际化的方式已由以前的拼音化转向英语化。英语化是汉语商标走向世 界,成为世界品牌的主要手段。本文链接:.cn/Periodical_xuey.aspx 授权使用:吉林师范大学(jlsfdx),授权号:6ec40ce2-d501-4eae-0a9ce1d 下载时间:日
从顺应理论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ragmatic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