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在峰学习孟村八极拳拳经历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本博博主:安在峰,武术家、养生家、作家,中国武术协会资深会员,中国体育史学会会员,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丰县第四届、第五届优秀拔尖人才。在《中华武术》等数十种杂志上发表理论、学术、文艺类作品600多篇,人民体育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出版他的武术、中医、养生等专著近100部。他曾获得全国武术冠军。他成为2008年第11期《健身科学》封面人物,已入编《中国太极拳大百科》《中国当代武林人物志》、中国当代武术家辞典》、《中国太极拳辞典》、《中国民间名人录》、《世界名人录》、《丰县志》等20多部。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安在峰的羅疃八極拳姿
八極拳發源于嵩山少林寺,八極拳門之六合大槍起源于戚繼光之二十四大槍,八棍頭即五虎擒羊棍,起源于俞大猷之是棍法。據羅疃八極拳手抄本記載山東省慶雲縣的吳鐘()28歲時攜資赴少林寺拜當家老禪師為師,學習八極拳、氣功、行者棒3年。辭師下山後遊歷名山大川,32歲時游至梭羅山遇一高人名賴魁元先生,拜師深造,又學習六合大槍、飄搖刀、攔門撅8年。藝成後到直隸天津咸水沽設場授徒。時有康得力、李章二人亦雍乾年間武林泰斗也,有:“康得力的棍,吳鐘的槍,貼身短打數李章”之譽。三人交心換藝,鐘又學習了八棍頭、24扣子拳等。鐘將拳、槍、棍等融會貫通,遂開創八極拳門。鐘以設場保鹽鏢為業,尤以大槍馳名天下,有:“南京到北京大槍數吳鐘”之譽。鐘遊天下近20年,後於1791年被孟村鎮丁孝武()、吳永(?)請至孟村鎮丁、吳二院教二人八極拳、槍、刀、棍、劍近20年,並傳授武譜。鐘之長女吳榮亦從父親學習技藝,後出嫁到南皮戴門。
丁、吳師兄弟二人藝成後開始授徒傳藝,創設孟村八式房,廣泛傳授弟子。弟子著名者有:丁懷德、丁萬和、丁占田、吳同雲、吳淩雲、吳梅、高名山、王世同、王長錫、李大忠、張克明等。孟村成為八極拳傳播基地,故有“孟村八極”之說。:“孟村八極拳”繼承吳鐘先生的傳統,基本保持願貌沒有實質性的突破,八極拳和六合大槍的結合並未完成,尤其是八極拳並不完整科學,還不具備闖天下的實力,和大槍相比尚有差距。因此,“孟村八極拳”被稱之為“老架子”或“軟架子。”
李大忠()、張克明(約)二人系羅疃莊人。李大忠於1838年通過師兄王世同引見拜丁孝武為師,因為李是漢人,丁遂請示師女吳榮,榮到孟村考察李,發現李人品好,又是習武奇才,同意丁收入門牆,同時自己也破例收李為弟子。李拜師後刻苦練習,幾乎每天必須往返羅疃、孟村之間,大約20華里,苦練二年多丁師病故。李又拜吳永為師,繼續練習八極拳。張克明自幼也酷愛武藝,見大忠習練八極拳,非常羡慕,遂於1841年通過大忠引薦拜吳榮、吳永二師練習八極拳。從此兄弟倆每天晚上到孟村吳永師父家中練習,後半夜返回羅疃,或者二人到南皮吳榮師父家中練習。無論到哪位師父處,都是練著去練著回,功夫極精純。二位師父去世後,李張二人繼續用功鑽研,共經歷18年磨練,終於成為八極拳門一代宗師。
二、開門立戶
李大忠、張克明二先生皆以“神槍”名世,又各有千秋,大忠公“神槍”獨步天下,克明公“神拳”名冠武林,被譽為“羅疃雙雄”。他們刻苦鑽研朝思幕慮,綜合三師之長,結合原來習武之心得,將孟村老架子八極拳昇華,開創了包含了沉墜勁、十字勁、纏絲勁三種勁道,具備了崩、撼、突、擊、挨、傍、擠、靠技擊特點,蘊涵著動如猛虎穩如熊精、勢險節短、爆裂突然風格的“羅疃八極拳”。
為了區別吳淩雲、吳彤雲、丁懷德、丁占田、王世同、王長錫、吳梅等諸師兄傳授的“孟村八極”—“老架子”,遂將“羅疃八極拳”稱之為“硬架子”。這樣,李、張的孟村諸師兄所傳的“老架子”系列被稱為“孟村八極拳。”而李、張二先生傳授的“硬架子”系列被稱為“羅疃八極拳”。
李、張二先生又在三師基礎上,對六合大槍進行改進,使大槍有了大幅度飛躍。至此,八極拳和六合大槍真正結合,李張二公繼承前二代傳統又創造出新傳統。“羅疃八極”的拳、槍皆超過“孟村八極”的拳、槍之上。李張二公完成了八極拳歷史上第一次質的飛躍。從此,八極拳形成孟村、羅疃二大流派。
李、張二公技藝大成後,開設“羅疃八式房”,開始傳授拳、槍等藝。二人開設拳場之後,各門各派及八極本門來羅疃切磋交流者絡繹不絕,二人未嘗敗績。二人後半生教授弟子精益求精,培養弟子入室者共14名,學員不計其數。開始時二人共同教授,以師兄大忠為主,克明輔助之,來投弟子大都拜大忠為師,克明為師叔。其實,羅疃弟子皆二人共同之弟子。後來,克明公也開設一八式房,教授數名弟子。從此,羅疃分為李家、張家二家八式房。
李張二公兼收並蓄,吸收鹽山“左傳”劈掛。實際上八極拳在吳鐘先生之後,各支系已經開始與劈掛結合的探索,但惟有羅疃一系結合最好。這是因為與李、張換藝交心的是劈掛一代宗師李雲表()。雲表公曾擔任京師八旗營教官,江湖譽為“鐵臂燕子”,與蕭和成、黃林彪()一起號稱“燕南三俠。”羅疃與鹽山兩家交流延續三代,直到李書文、馬鳳圖拜黃林彪為師專習劈掛,才真正完成了八極拳與劈掛掌的結合,這是八極拳歷史上第二次質的飛躍。因此,羅疃八極加劈掛成就最高。故現在有孟村劈掛內容較少而羅疃劈掛內容較多的現象。
李、張二公挾驚世之藝,勇於闖天下,此後成為羅疃八極門人的傳統。“神槍”李大忠受清朝末年大員文達公南皮張之萬聘請,擔任張府護衛和教師,張從北京到南京巡視,對貪官污吏有先斬後奏之權,貪官惡霸膽戰心驚,便請高手暗害張,大忠一路保護群寇皆敗在大忠手下。當時有“南京到北京,大槍數李大忠”之譽。同治七年,大忠幫助摯友李雲表率領民團在鹽山抗擊撚軍進犯。由於撚軍勢眾,民團皆戰死,唯大忠、雲表分別殺出重圍,雲表和大忠失散。雲表見民團全部陣亡,提刀返回敵陣,往返衝殺,斬殺數百人,力盡而亡。大忠突圍後殺散追趕的撚軍被迫返回羅疃。鹽山民眾為紀念保衛家鄉的民團義舉,建“昭忠祠”以紀念勇士之功德,尤其是二人事蹟至今在家鄉流傳。後來“神槍”張克明攜徒弟“神槍”黃四海,也擔任漕運總督張之萬武官,參加清江戰役,衝鋒陷陣榮立戰功,四海獲六品頂戴。此後,羅疃八極後學,在清朝末年至民國中期,活躍在皇宮大內、王公府第、北洋軍閥行營、中華武士會、中華民國的中央及地方國術館。
三、承前啟後
八極拳門以六合大槍為宗,羅疃李、張二“神槍”之後,八極拳門又湧現出第四世“羅疃三傑”即黃四海()、張景星(字拱辰)、李貴章()三位“神槍”。其中以黃四海最為傑出,黃四海原師事大忠公,大忠公去世後又師事克明公,兼得二師之絕技。克明公晚年教授弟子黃四海及兒子張景星,爺仨精研槍、拳等藝,使八極槍、拳在李張二公開門立戶之後,發生了第三次質的飛躍。黃四海、張景星共同執教張家八式房,培養弟子數量少僅僅有數名,但皆是聞名全國技擊高手。黃四海先生教出“神棍”王中泉()和“神槍”李書文()後,再有來拜師的年齡小的弟子全部讓師弟張景星教授。張景星又培養出兒子張毓衡徒弟韓會卿(字化臣)、馬鳳圖(字健翊)、馬英圖(字健中)等。上述諸公之槍、拳皆達上乘而入神化之境。李貴章繼承父親李大忠武術事業,18歲即執掌李家八式房。由於李年幼,克明公又幫助貴章三年,直到貴章能承當重任。李貴章一生教授弟子34名,其中以兒子李萬成、李萬青徒弟趙元起、王錫慶等最為著名。這樣,“羅疃三傑”繼往開來,造就大批八極槍、拳名流鉅子。
四、創造輝煌
清朝末年至民國中期,羅疃八極拳的先聖賢們,沖出滄州東南一隅,威震京津、京滬地區,使八極拳被列入“上三門”。八極拳名聞天下是羅疃一系經過無數血戰打出來的,羅疃一系是八極拳門的中流砥柱。這一時期八極門出現了一位不世高人,即是“神槍”李書文公,他是八極槍、拳顛峰人物。李書文公秉承黃四海、張景星二公之藝業傳統,又到劈掛掌的極盛之地黃龍潭拜劈掛宗師黃林彪為師更加深入系統研習劈掛,並將二者融會貫通,並在自己技擊血戰實踐中加以提煉昇華。李書文公出師後遊京津,遇奇人異士盡多。與一少林寺高僧及直隸武清李瑞東先生結為友好交心換藝,將少林寺達摩祖師洗髓易筋經、金剛八式以及太極拳揉手吸收到八極門中,又將其變換成羅疃八極拳之勁道。這樣,至李書文先生就完全建立了八極拳的訓練體系和技擊體系,使八極拳更加科學完整進入顛峰時期。李書文先生將八極拳的“剛”、劈掛的“活”、易筋經、太極拳揉手的“柔”三種特點結合在一起,將八極拳的“近距離”、金剛八式的“中距離”、劈掛的“遠距離”三種技擊形式結合在一起,這是八極拳歷史上第四次質的飛躍。李書文先生之後,八極門人皆沿此途。“神槍”李書文武功精深,軟硬輕功俱達上乘,他尤精八極下盤功、內氣功、縮骨軟功、神行功、排靠功、抖大杆子功,他的輕功、水下功、馬上功也有相當高造詣。“神槍”李書文從清末光緒年間到民國中期,縱橫天下40年稱雄武林一生無敗績,軼事頗多,至今廣為流傳。李之軼事頗具傳奇色彩,人們以為不真實,其實幾乎都是真史。跟隨過李書文先生的魏鴻恩、魏鴻賓、霍慶雲、邊廷傑、劉琪瑞、劉雲樵、徐雨辰等先生,他們在毫無聯繫的情況下,對李的回憶驚人相似。今年是“神槍”李書文先生誕辰140周年,特以此文紀念這位八極聖賢。李書文先生對古典八極拳、槍有著超功利的追求,他不要妻室、不要錢財、不要地產,甚至不留自己的畫像、照片于後人。據跟隨過李的為魏、霍、邊等回憶,李返鄉時總是把大洋換成銅板,十裏八村的小孩子皆知道李,稱之為“八式爺爺”“瘋爺爺”“狠爺爺”,見李所乘馬拉轎車,即有一群小孩子跟在車後,李即下車將銅板散揚于路,讓小孩子們揀回去家用,同時在孩子們爭相搶錢中李乘機練習一下鷂子穿林呢!他心境泰然無私心雜念,習武如醉如癡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對八極拳、劈掛掌等傳統武藝研究探索上面。因此才能有:“李瘋子”“李魔症”“槍癡”“神槍李狠子”、“常勝將軍”、“李書文無二打”等英名傳之後世。“神槍”李書文先生是八極門派闖天下最傑出的代表人物,是八極門人最引以自豪八極聖賢。許蘭州將軍1928年後退出軍界,後與張之江將軍、李景林將軍、張驤武將軍宣導國術,許創辦河北國術館。許將軍說:“我一生愛武習武,遇到高人無數,我最佩服者唯三人爾,那就是‘王中泉的功夫、李書文的藝、陳富貴的力氣’但最高的還是李師父的藝,高高高!巧巧巧!妙妙妙!”“神槍”李書文技擊如神,是一位武林奇人,實事求是地講沒有李書文就沒有八極拳的輝煌!這一時期,為八極拳闖天下的代表人物以“神槍”李書文為核心,形成一個規模龐大的群體,出現了群星閃爍的局面。他們是:王中泉、李書文、張毓衡、王淑軒、李瑞歧、張德忠、張子林、崔長友、高熙臣、霍殿閣()、韓會清(?)、馬鳳圖()、馬英圖()、王錫慶(1889-?)、李樹森()、張驤武、許家福、魏鴻恩()、李元智()、李萼堂()、趙樹德、董義清、魏鴻賓()、董義文、劉雲樵()、高香亭()、霍慶雲()、劉子鳴、邊廷傑()、劉琪瑞、郝鴻昌(1910-?)、鮑有聲()、李贊臣()等,盡出羅疃一系。可見,創造八極拳的輝煌的是“羅疃八極拳”。八極拳輝煌最突出的事蹟有:
(一)黄埔军校武术教官韩化臣
八极拳第五代大师韩化臣,字惠卿(),直隶沧县东南罗疃人,黄埔军校武术教官,南京国术馆教练,职业武师。身强体壮有千斤膂力。青年时拜张拱辰(景星)为师,习八极、劈挂。为得真传随张师入族,成为入室弟子,同时也得师伯黄四海、老师兄李书文奖掖。韩化臣与师兄张毓衡、师弟马凤图、马英图一起苦练。四兄弟把马凤图、马英图带来的盐山劈挂,加以提升发展,这是八极、劈挂结合的又一次飞跃。 &
民国初年游天津,一掼交名家设场,大话连篇。韩穿制服,颇象学生,上前与较。掼交名家伸手抓韩手,韩趁势握住一撅,该名家蹲坐于地,大汗淋漓,遂拜服。
1915年应师弟马凤图之约,赴沈阳巡警学校任武术教习,在沈阳韩化臣、马凤图与“关东三老”郝鸣九、程东阁、胡奉三结为金兰。他们将劈挂、八极拳法传于东北,这是在李书文、霍殿阁任许兰洲、任国栋军队教习之后,第二批赴东北的八极名师。
1920年韩化臣、马凤图、马英图返乡,继续在晚年的恩师张景星老先生的指导下研习武技。后应朋友之邀,韩化臣携徒赵树德、董义文、韩洁泉、张振东到山东枣庄中兴煤矿,韩化臣任护矿大队队长。这期间,他业余时间教其队员及四乡的青壮年老架八极拳,收下李学义、赵荣林、刘宝林等数十人为弟子,培养了大批的八极拳人才,使八极拳在枣庄一带得到广泛传播。韩化臣仰慕当地的十路少林拳名师杨秀山已久,经人引荐,两人相识,一见如故,并交结为挚友,为取长补短,相互交流了技艺,用八极拳小架(架母)一趟,八极拳单拆、双拆一趟,铁山靠等诸多八极技艺,换其二趟、三趟、五路少林拳,掌握了少林拳的真谛,将少林拳技融入八极拳中,使其八极拳技击水平更上一层楼。
1922年,韩化臣携徒赵树德、李学义参加南京地方举办的擂台赛,获优胜。
1924年,携徒赵树德等游广州,被聘为广东革命政府的黄埔军官学校武术教官。因功夫精湛,受到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教育主任邓演达等人的赞赏,多次获嘉奖. 韩化臣任职一段时间后,辞职回山东枣庄。
1927年3月,中央国术馆在南京成立。韩化臣之师弟马英图向张之江将军推荐韩,馆长张之江电聘韩化臣赴南京执教。40岁的韩化臣于1928年带其弟子赵树德、李学义、赵荣林前往,韩化臣被馆长张之江将军聘为教授。同时任教的有朱国福、孙禄堂、柳殷虎、杨澄甫、马英图、杨法武、王子平、佟忠义、高振东、黄柏年、姜荣樵等等,并结为友好。韩让弟子赵树德、李学义、赵荣林与他们学习,博采众家提高技艺。尤其是韩惠卿与杨澄甫交流技艺,交帖换艺结为挚友。
1928年10月国考,韩惠卿与师弟马英图(30岁)携徒赵树德、李学义、赵荣林参加国考擂台赛,遂有“无敌将”之誉,马英图也连挫名手,张之江、李景林恐伤武林和气,遂不让二人继续比赛,故二人名列优等 37名之列。张之江将军将八极拳列为中央国术馆必修科,此实韩化臣、马英图之功也。韩化臣任中央国术馆教务长,屡获国民政府要员林森、戴传贤、孙科等嘉奖,获勋章13枚。南京国术馆张之江将军亲赠七星宝剑嘉奖。同时韩化臣(兼职)与弟子赵树德、李学义被聘为陆军军校教官,赵树德、李学义少校教官。
韩在南京国术馆期间,有来国术馆比武的名家,大家都公推韩化臣、马英图上场动手,均战而胜之,维护了中央国术馆的荣誉。佟忠义的女婿李元智特拜韩、马学习八极,并称为一生最佳心得,并于民国20年着《八极拳图解》,后将韩、马二师的八极拳在军中传播,称之为“莒拳”。
当时韩化臣、马英图在南京国术馆主管国术技击比赛,是国术馆初期的台柱子,深得张之江将军、李景林将军的信任。
1929年韩化臣受李景林将军之聘担任杭州国术大赛评判委员。韩化臣在南方影响非常大,有“北李(书文)南韩(化臣)”、“南京到北京谁不知道韩惠卿”之誉。
李景林、许兰洲分别创山东国术馆、河北国术馆,韩化臣与李书文携众弟子为教习。韩化臣后来任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军队教习。在山东国术馆韩化臣与来作客的挚友杨澄甫先生交流推手、剑术技艺继续换艺。
有“大枪”刘,以大枪成名,而韩之大枪也闻名遐迩。“大枪”刘来访,韩与“大枪”刘比大枪,韩用回马枪,点到即收,“大枪”刘抱拳曰:“韩师傅手下留情了!”二人遂结为挚友。
韩化臣先生在山东枣庄中兴煤矿有股份,时常回去料理。民国26年(1937年),患重感冒引发心脏病,一天多即去世,享年49岁。&&&&
韩日夜苦练,双掌功力极大,能把青砖墙推凹进去,砖能串出2寸多,可见其爆发力之大。拴牛桩中间有四方孔,韩用八极拳进步掌推之,木桩在四方孔处折断。练劈挂之饿虎扑食时,右掌拍击冰面,然后翻身摔拍这几个动作练起来让人得战心惊,冰面破碎,冰雪飞扬,故有“铁掌”之名。韩练功如魔,练骑马式打黄泥,双手持木棍身前置木凳,木凳上放黄泥,韩一练就是一个时辰。干农活时,练闯步行进,最后练得腰胯极活。韩胳臂劲力奇大,一柳罐水从井中摇出后,再突然扔回井里,辘轳把飞转,韩伸臂一搪,辘轳把嘎然而停。韩练习霸王搬蹬,双手平端150斤左右的条石板。韩文武全才,有鸡司晨犬守夜之神功。
&&& 韩化臣先生追随老师兄李书文,是八极拳中期闯天下的光前裕后的代表人物,对民国军队武术贡献颇大。八极拳列为中央国术馆必修科,韩化臣先生之功永载八极门史册,永载中华武术史册!韩化臣之事迹载入民国22年《沧县志》,80年代《沧州武豪传奇》。90年代部分韩门后学,为韩化臣先生树碑立传,以纪念其功德。&&&&
&&&& 韩化臣(惠卿)与师兄张毓衡执掌罗疃张家八式房(李书文回罗疃也教,但不收徒弟,徒弟都让给张毓衡、韩化臣),三人培养了董义清、魏鸿恩、韩洁泉、魏鸿滨、董会亭、刘汉周、沈仲山、张溥仪、子亭、张振东、赵树德、董义文、姚春符、尚官亭、韩龙泉等一大批八极精英。韩化臣在山东枣庄培养的弟子李学义、赵荣林、刘宝林等。在中央国术馆培养的弟子李元智等。其中魏鸿恩,曾相继在许兰州、李景林、沈鸿烈、韩复榘诸将军的陆军、海军中任教习。赵树德任南京国术馆、黄浦军校教习。魏鸿滨任末代皇帝溥仪护卫、南京中央国术馆教习。在山东枣庄培养的弟子李学义参加28年国考,名列优等,任中央国术馆教习、陆军军校教习;在枣庄培养的弟子赵荣林,曾任山东国术馆教官、湖南国术训练所教官、黄浦军校三分校教官;在中央国术馆培养的弟子李元智,任国民革命军陆军大学教官、宪兵司令部教官、军训团主任教官、陆军军校教官。子韩洁泉曾任莱芜干部训练所国术教官。
附一:韩化臣-生平轶事
1. 韩化臣功艺大成后,随神枪李书文游北京。李书文每天早晨练鹿伏鹤行走北京城墙一圈,大约40华里左右,其神行功夫上乘。一日,韩化臣跟李练习,得到李之夸奖。当时韩之功夫在八极门中已属上乘名家。
2. 民国初年游天津,一掼交名家设场,大话连篇。韩穿制服,颇象学生,上前与较。掼交名家伸手抓韩手,韩趁势握住一撅,该名家蹲坐于地,大汗淋漓,遂拜服。
3. 有日本搏击高手来南京国术馆比武,王子平、佟忠义推荐韩化臣比武。韩与日本搏击高手比,一击获胜,维护了中央国术馆的声誉。
4. 韩复榘军队有一营长,喜欢武术。韩化臣有一把宝剑,营长趁韩不在去走,走时留名片,意思是踢场子。韩找到营长,营长让武艺高强的勤务兵与韩动手。韩把手一伸说,你把我胳臂搬下来,宝剑就留在你这。勤务兵搬不动,最后搬胳膊打提溜。韩又伸出二手指让勤务兵撅,也撅不动,韩手一扣,勤务兵受不了,韩一磕把勤务兵胳膊磕了个包。营长和勤务兵同时佩服拜师。
5.山东有神枪手,与韩比试大枪,二人转了三圈,山东神枪手出枪,韩用拥挫枪将来枪挫枪头点地,韩没有扎对方却收枪,山东神枪手一抱拳说,韩师傅我输了,遂建交。
6.韩化臣(惠卿)协助师兄张毓衡执掌罗疃张家八式房,培养了董义清、魏鸿恩、韩洁泉、魏鸿滨、董会亭、刘汉周、沈仲山、张子亭、张振东、赵树德、董义文、姚春符、尚官亭等一大批八极精英。韩化臣在山东枣庄培养的弟子李学义、赵荣林、刘宝林等。在中央国术馆培养的弟子李元智等。其中魏鸿恩,曾相继在许兰州、李景林、沈鸿烈、韩复榘诸将军的陆军、海军中任教习。赵树德任南京国术馆、黄浦军校教习。魏鸿滨任末代皇帝溥仪护卫、南京中央国术馆教员。在山东枣庄培养的弟子李学义参加28年国考,名列优等,南京中央国术馆教习;在枣庄培养的弟子赵荣林,曾任山东国术馆教官、湖南国术训练所教官、黄浦军校三分校教官;在中央国术馆培养的弟子李元智,任国民革命军陆军大学教官、宪兵司令部教官、军训团主任教官、陆军军校教官。子韩洁泉曾任莱芜干部训练所国术教官。
7.韩化臣(惠卿)和师兄张毓衡30年代在黄四海、张拱辰手抄本拳谱的基础上,总结张克明、黄四海、张拱辰、李书文及他们自己的体会,编着《罗疃张家八极拳 枪、拳谱》流传后代。
附二:韩化臣- 墓碑碑文
韩公惠卿字化臣生于清光绪十六年卒于民国二十六年在山东国术馆患心脏病去逝享年五十岁(虚岁)孟村吴氏(吴钟曾在孟村设场授徒,故称孟村吴氏)八极拳派门谱六世张景星之弟子曾与南良李书文杨后桥马英图罗疃张玉衡同师为友习武惠卿公身材魁梧自幼聪明好学练成一身好功夫文武全才有鸡司衣犬守业之功八极门派枪刀剑戟无不精通惟八极拳劈挂拳太极拳六合枪三节棍堪称一绝为发扬光大八极门派之术业做出了重大成就后人有词为证韩惠卿精英六合武圣八极三节棍绝劈挂拳一武林皎皎门生广义广结善缘互得互育切磋琢磨金玉成器钟山武赛螯头独一光前裕后天下桃李名垂千古流芳百世又韩公设场授徒成名者甚众其中赵树德李存义魏洪恩魏洪宾董玉文姚春甫尚官亭张子亭赵荣林等尽是武林中驰名遐迩的超群人物更有李学义赵树德者曾任国民政府中少校官员其子韩洁泉亦卓有名气曾任山东枣庄中兴煤矿护矿保安队长安徽省蚌埠市八极拳研究会名誉会长其弟子魏洪宾同小集霍殿阁曾任清宣统帝的御师并在天津沈阳设场授过徒卿公生前曾任山东枣庄煤矿骠师为山东枣庄煤矿安全生产付出了重大贡献民国十七年南京全国武术比赛他居第一而后被聘为中央国术馆教务长兼黄埔军校武术教练曾获得民国政府高级之奖励奖章十三枚得到时任得到黄埔军校教导主任周恩来的接见和赞赏,亦受到过国术馆长张之江亲赐七星宝剑的赏誉更有令人刮目者卿公生前与江南杨澄甫老先生在山东国术馆交帖换艺掌握了太极拳之真谛如虎添翼名扬四海一代名流为世人敬仰。
(二)王中泉、李書文威震京津
清光緒年間,王中泉到北京幫助族兄王中山戳杆教徒。王中泉精五虎擒羊棍即八棍頭,王在北京九門掛棍無敵手,江湖有“神棍”王中泉之譽,八極拳立足北京,“神棍”王之功也!後來李書文出師後到北京與王師兄會合,兄弟二人遂名噪北京城。二人名望日高,皆被聘請為清軍武術教習。李書文被天津小站袁世凱北洋新軍練兵處聘請為武術教習,從此他和軍隊結緣,一生大多在軍隊中任軍將教習,他的高級軍官學生、弟子頗多,如:許蘭州、任國棟、陳富貴、沈鴻烈、劉之潔、張憲(驤武)、柳虎臣、那玉昆、劉序東、李景林、夏鶴一等,其中許蘭州、張驤武與李書文先生關係保持始終。李在天津與各門高手進行無數次拳、槍較量,戰無不勝,江湖人稱“神槍李”。八極拳立足天津,“神槍”李之功也!
(三)張景星、王中泉、李書文載譽“中華武士會”
清宣統二年(1910年),同盟會會員葉雲表、馬鳳圖在天津組織“中華武士會”,
團結武林人士反對清朝統治。得到太極拳名家武清“鼻子李”李瑞東先生的支持,李人格高尚武功精湛,江湖譽為“小孟償”,在武林界德高望重。因此,各派名家紛紛蒞津,彙集武士會。由於馬鳳圖的推動,再加上李書文與李瑞東乃莫逆之交,遂導致八極門“神槍”張景星親率徒侄王中泉、徒弟李書文及王、李的弟子張德忠、崔長友、張子林、霍殿閣、高熙臣等到天津,任職武士會教習。祖孫三代藝驚武士會享譽津門,地位不亞于形意大師李忠元、劉文華、張兆東及弟子郝恩光、韓慕俠等。
(四)李書文、霍殿閣傳藝東北軍中
1907年後,許蘭州任清軍標統駐守齊齊哈爾一帶,其部下管帶任國棟、幫帶陳富貴皆酷愛武藝,三人義結金蘭。許蘭州于民國成立前升任協統,許公館設在天津。1914年升任黑龍江陸軍中將師長,當時與奉天27師長張作霖並列。1916年任黑龍江省幫辦,1917年由於政治鬥爭失敗到奉天投奔張作霖。1920年被委任為東三省巡閱使署參謀長,後又任剿匪總司令等職,直到1924底年奉軍入關。李書文遊天下,到各地北洋軍中任教習,但在許部時間最長,1907年—1917年李攜徒霍殿閣在許部任武術教官,同時李也是許將軍之長次子許家福、許家祿的家庭教師,許之子與李的過繼子李萼堂及武童徒孫劉琪瑞一起督教。年李、霍師徒二人仍被許將軍聘請到奉天奉軍中任武術教官,也被海軍司令沈鴻烈、少將旅長張驤武等聘為教官。1920年以後,李又將主持羅疃八式房的師弟張毓衡、韓化臣的弟子魏鴻恩、魏鴻賓、董義清、董惠庭等以及霍的弟子高香亭、霍慶雲、劉子鳴、邊廷傑等全部帶到奉天許將軍部隊擔任教官,合同原來在軍中的李萼堂、劉琪瑞,一起隨李、霍二人深造。當時魏鴻賓年齡最小,深得李喜愛,為李擔任武童,同時得到掌門師兄霍殿閣的執授。霍殿閣在瀋陽與八卦名家程有功、傅振嵩結為好友以師兄弟論,當時程教授李景林將軍八卦掌(後來教授王以哲將軍、張學良將軍八卦掌),傅為李景林將軍的武術隊長。由於霍、程、傅三人感情深厚,傅之子永輝成為霍之弟子。“9.18事變”後,由於時局動盪,程生活窘迫到長春,霍即將其介紹給外交大臣謝介石,程即擔任謝公館武術教師。由此可見霍之心胸和義氣,這是後話。
(五)韓會清、馬鳳圖、馬英圖傳藝、換藝瀋陽城
民國初年,同盟會員馬鳳圖攜二弟馬英圖在瀋陽進行革命活動。1915年返鄉省親,邀請師兄韓會清(化臣)一同赴瀋陽。韓與英圖任職于高等巡警學校,擔任武術教官。此時,馬鳳圖先生在瀋陽傳授八極拳、劈掛掌的同時,廣交武林朋友,與號稱“關東三老”的郝鳴九、胡奉三、程東閣互相交換心得,成為武林佳話。這樣三兄弟憑藉精深的武功開闊的胸襟,很快就譽滿瀋陽城。關於馬氏昆仲的師承,的確是羅疃張家八式房的弟子,這一點毫無疑問。追隨李書文、張毓衡、韓化臣20餘年的魏鴻恩、魏鴻賓、霍慶雲、邊廷傑等都非常清楚這段歷史。馬氏昆仲家住在楊石橋,離羅疃三華里。二人在羅疃張景星先生家中深造近四年左右,大體時間在左右,二人沒有完成全部學業,主要是因為馬鳳圖參加辛亥革命而離開家鄉。1979年全國南寧武術觀摩大賽,霍慶雲、李贊臣、馬穎達相逢,霍對馬執禮尤恭,每見面必稱呼馬師叔。以霍的年齡、地位、身份若不是二人有真實的師叔和徒侄關係,霍是不可能以師叔稱呼的,這一歷史參加南寧比賽的八極門人都是知情的。通過此件事可以證明馬氏昆仲在中國武術史的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六)霍殿閣擔任末代皇帝武術教師
1924年底奉軍入關,李景林將軍任直隸督辦,聘請李書文、霍殿閣等為軍將教官,並讓霍慶雲當他的門面徒弟。這樣,李、霍師徒在天津盤桓于許蘭州將軍公館和李景林將軍行轅。霍殿閣也有“神槍”之功,大槍點蒼蠅而牆壁不留痕跡,因其師號稱“神槍李”,故霍從不讓人以“神槍”呼之。霍與弟子在許公館期間,經許將軍督促與許將軍之長次公子一起和許家供養的仙道高真人練習,學得終南山大架太極拳、龍形直八卦、倒雙鉤、八卦劍、泥球功、掌板功、繃弓功等,尤其吸收了球、板、弓等功法充實八極拳功法。這一時期張毓衡、韓會清也率領眾多弟子彙聚津門,在軍隊中任教習。1927年寓居天津張園的讓帝溥儀對身邊二位日本武士不放心,在許蘭洲、商衍瀛的推薦下就聘于末代皇帝溥儀。日本武士不服氣非得比試不可,霍攜弟子霍慶雲赴張園與日本武士比武,輕取日本武士。溥儀遂聘霍殿閣為他的武術老師,霍慶雲、高香亭、邊廷傑、劉子鳴、劉琪瑞、劉金山、魏鴻賓、邊廷彬、李子昆等為貼身護衛。許蘭州將軍創辦河北國術館後,特請霍創辦天津35國術館地點在河西區。霍每星期天乘車蒞臨教授,平時由弟子劉子鳴代師傳藝。由於是霍開館授徒,津門子弟從學者甚眾,成名者有:趙玉亭、綠文資、許禹聲、孫玉龍等。由於霍擔任皇帝武師,可謂樹大招風,各派名家來訪者無數,霍未有敗績,遂藝驚津門。李景林將軍任南京國術館副館長,素知霍功純藝真遂竭力邀請霍擔任少林門長,霍因為擔任溥儀武術教師,不願就聘。有一次李景林將軍(後是山東國術館館長)到天津拜會許蘭州將軍,與霍氏叔侄相會。李將軍對門面徒弟霍慶雲說:“黑兒呀,我爵小沒皇上大請不動你叔叔啊!”
(七)韓會清、馬英圖名滿京、滬、杭
1926年馬鳳圖、馬英圖昆仲跟隨馮玉祥、于右任、張之江諸先生赴西北,後來馬鳳圖先生客居蘭州,大西北的八極拳、劈掛拳傳播廣泛,鳳圖先生之功績也。1927年馬英圖先生跟隨張之江將軍到南京,幫助張將軍籌備創立中央國術館。1928年第一次國術考試,馬英圖和師兄韓化臣及韓之弟子趙樹德、李學義親赴擂臺,名列優等。王中泉之弟子王化成、田長泰,李書文之弟子柳印虎、孟憲忠也參加28年國考。後來韓、馬、趙以及孟憲忠、魏鴻賓等被聘為國術館教習,馬英圖為訓練科長。韓、馬二人專門主持國術比賽,是國術館中最有實力的技擊高手,是中央國術館的臺柱子。八極拳被列為中央國術館必修正科,韓馬二先生之功勞也!國術館創立之初,各門各派的名家以及外國技擊家頻繁來南京切磋技藝,館內眾名家多推舉韓馬二人,二人皆戰而勝之。韓會清功夫極深掌功最佳,江湖有“鐵掌無敵將”之譽。尤其是馬英圖居國術館時間較長戰績更著,江湖有“閃電手馬狠子”之譽。他培養學員眾多,成名者有李元智、常東升、何福生、牛振華、蔣浩泉等。馬還與“燕子”郭長生換藝,馬傳授郭鹽山“左傳”劈掛,郭傳授馬通臂拳法。後來馬、郭與郝鴻昌三人組成劈掛研究小組,創編中央國術館系列劈掛套路。
五、羅疃八極拳的流布
(1)王化舜、王化成傳藝京南廊坊萬莊鎮
王氏兄弟萬莊鎮人,家殷實崇尚俠義。“神棍”王中泉由北京返鄉,行至萬莊鎮染病,被王氏兄弟所救,王中泉深受感動,收二人為徒,遂傳下一支系八極拳。王氏兄弟深得王師真傳,王化舜有京南“杠子王”之譽,王化成1928年參加國考。
(2)李樹森、李樹雲傳藝唐山、天津
1920年李大忠之重孫李樹森、李樹雲到唐山開設八式房,開始傳授八極拳。20年代末正式成立唐山國術館,廣泛傳播八極拳。李樹森有“神槍”之名,深得李家嫡傳,功夫純正技藝超群。後到天津銀行國術館任教習,也享譽津門。李人品極高尤重武德,深得武林人士敬佩。天津、唐山一帶傳人頗多。
(3)馬鳳圖傳藝蘭州
馬鳳圖先生客隴以後,致力於對所學古典武藝提煉昇華,形成了以黃龍潭劈掛、羅疃八極拳為核心的融戳腳、翻子、通臂諸拳種精華的“馬氏通備”武術體系。馬先生以繼承發揚傳統武學為己任,不遺餘力傳播40餘年,入室弟子數十名,現以傳遍西北五省,規模相當龐大。馬先生人格高尚,他是八極拳劈掛掌老一輩中文化層次最高者,可以說文武醫並重。馬先生有四子:穎達、賢達、令達、明達,皆繼承父輩武術傳統和人格傳統,活躍在當代武壇。他們不遺餘力的呐喊,謹守古典傳統武術文化。同時對當代官方的“體操武術”和民間武術神秘化氾濫進行深刻的批判,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4)許家福、許家祿傳藝北京、天津
20年代末許蘭州將軍創辦華北國術館,許家福、許家祿、李萼堂、劉琪瑞任教習,李書文擔當顧問,所收弟子皆拜許家福為師。河北國術館培養學員眾多,其中許之入室弟子以鮑有聲、張世忠、吳玉昆、王紹先為著,號稱“四大金剛”。其中鮑在1932年國考中獲中量級擂臺賽第二名槍術第一名。許氏昆仲及四大弟子,長期在京津傳播八極拳。新中國成立後,曹彥章、張孝先等也得到許氏昆仲教誨。張世忠後移居日本,著有《八極拳》一書。
(5)李萼堂傳藝長沙、邵陽
李萼堂先生神槍李書文之過繼子,自幼跟隨父親闖蕩天下。1922年任奉天騎兵旅教習,25年任李景林將軍軍中教習,27年與徒侄劉子鳴一起任海軍司令沈鴻烈旗艦教習,29年後任河北國術館、山東國術館教習。1931年與萬籟聲、顧汝章等應湖南省主席何鍵之聘,創辦湖南國術館,李任訓練主任,從此李客居於湘。抗戰爆發後,李入國民革命軍,擔任特種技術大隊長,在三次長沙會戰中,從事情報暗殺工作,斬殺日寇無數。李在長沙傳授學員頗多,但李對八極拳傳授極為嚴謹。新中國成立後,由於“歷史問題”被迫遷居邵陽,以正骨推拿為生。李開始傳播八極拳,長沙、邵陽一帶有羅疃八極拳存焉!
(6)霍殿閣、霍慶雲叔侄傳藝東北
1931年溥儀到長春建立偽滿洲國,霍及數名弟子隨行。溥儀繼續讓霍任其武術教師,同時又封霍為侍從室武官,霍慶雲、高香亭、李子坤、邊廷彬、劉金山等幾名精幹弟子擔任御前侍衛。霍氏師徒在偽滿洲國期間,與日本空手道、柔道、劍道高手、蒙古摔跤高手進行無數次比試,均戰勝之。霍殿閣在長春開場授徒,弟子成名者有:曲一心、李樹楠、陳金財、尹慶和等。霍殿閣去世後,霍慶雲繼續大力傳播,培養弟子學員眾多成名者有:馬德山、袁慶春、趙秉楠、齊德昭、譚繼堂、張耀權、霍文伯、霍文學、孫生亭等。40年代後期陳金財、尹慶和傳八極拳于瀋陽形成較大規模。其他城市如哈爾濱、吉林、四平等地霍傳八極拳傳播也非常廣泛。霍慶雲先生在新中國成立後,在飯店打更、燒火,生活狀況不佳,但對八極拳傳播仍不遺餘力。霍擔任長春市武術研究會副主席、長春市武協主席,57年到北京參加全國比賽,與許家祿(輔軒)、李萼堂相逢。改革開發後,霍多次接待日本武術團訪問。79年參加南寧武術觀摩大會,表演達摩洗髓易筋經令人歎為觀止。霍在南寧與馬穎達、李贊臣、李良臣等相逢,這是慶雲先生最後一次參加全國武術活動。東北霍傳八極拳形成巨大規模,在中國武術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霍氏叔侄之功也!
(7)韓會清、韓潔泉父子傳藝山東濟南、棗莊
1930年李景林將軍創辦山東國術館,韓會清隨之北上,與李書文、李萼堂一起在許蘭州、李景林二將軍的國術館任教習。韓之子潔泉自幼與父親和師伯張毓衡習武,後到山東棗莊煤礦工作,擔任礦長。韓潔泉與師弟李學義在棗莊地區傳播八極拳,形成一定規模。潔泉之女韓振閣(鳳閣)繼承父技,在滄州比賽榮獲第一名,現在棗莊武協工作。
(8)魏鴻恩、魏鴻賓傳藝秦皇島
魏氏兄弟羅疃村人,自幼拜師張毓衡、韓會清、李書文練習八極拳。李書文教徒有特點,不坐在徒弟家的炕頭上不教真傳。李在北洋軍中任教習,許蘭州將軍、張憲將軍供養李時間最長達20餘年,滄州的幾位弟子霍殿閣、魏鴻恩、劉雲樵三家請李教授前後達20年。魏氏兄弟在羅疃八式房練習,張毓衡訓徒非常嚴苛,魏氏兄弟八極拳基礎十分扎實。20年代二人又跟隨李書文、霍殿閣游瀋陽、京津、山東等地,1929年(民國18年)魏鴻賓就聘南京中央國術館任教習,跟隨小師叔馬英圖習劈掛掌數年。抗戰爆發後,二魏返回羅疃開場授徒,後又在南皮開設一八式房。40年代二人遷居秦皇島,廣傳八極拳,弟子眾多。魏氏兄弟傳人著名者有:王墨林、李恩義、耿學森、朱慶昆、李興武、魏九成、魏九如等。魏鴻賓先生在新中國成立後,擔任秦皇島市武協副主席,60年代率領弟子參加羅瑞青將軍大比武活動,獲嘉獎。文革中遭迫害,拳譜被抄。魏氣極生疾於75年病逝,鴻恩先生也憂傷過度於76年病逝。魏氏二先生極重義氣,張毓衡、韓會清二師之後代屢遭政治壓制,魏家捨身相助,可謂義氣千秋也!90年代初,魏之弟子王墨林、李興武整理八極拳資料,大力準備羅疃八極拳張克明系列續譜工作,惜工作未競王李二先生相繼逝世。
(9)李贊臣傳藝濟南
李贊臣、李良臣兄弟二人系大姚莊人,就學于羅疃李家八式房,跟隨李貴章、李萬成、李樹森祖孫三代習八極拳,拜師李樹森。贊臣8歲開始練習,14歲到開灤煤礦,17歲參加鹽山武術比賽獲第一名,1935年曾任東北軍一部國術教官。抗戰爆發後到濟南謀生,由於時局動盪,李生活窘迫在濟南蹬三輪車為生,同時開場授徒,創設國書社。新中國成立後,從53年起,多次參加全國比賽均獲金獎,尤其九節鞭、六合槍成績最佳。李傳播八極拳嘔心瀝血,對弟子嚴中有愛,李頗受弟子愛戴。李在濟南擔任武協副主席,其弟子眾多,成名者有:乙立清、孫遠忠、宋學恩、田延濱及子李安俠等。羅疃“李家”八極拳在濟南之流傳,李贊臣先生之功也!
(10)王金聲()傳藝北京
王金聲大王莊人,是王錫慶之子。王錫慶就學杜鳳元、李貴章二位先生練武成癖,家裏毛驢被王餓死,鄉親稱王:“餓死驢”。金聲幼隨父習武,為深造八極拳,金聲18歲到唐山國術館隨李大忠之重孫李樹森精研三年,其藝大成。1947年到北京謀生,在一次武術比賽中引起轟動揚名北京城。1953年至1959年所有全國、地區武術比賽均獲一等獎,獎章30餘枚。在中南海紫光閣為中央首長表演劈掛掌,練到“餓虎撲食”一勢一掌將大方磚拍碎賀龍元帥擊節叫好。在賀龍將軍推薦下,王擔任北京武術學校教練。王在北京傳播八極拳,入室弟子40余人。羅疃“李家”八極拳在北京流傳,王金聲先生之功也!
(11)劉雲樵、李元智傳藝臺灣島
劉雲樵滄州集北頭人,其家富甲鄉里。祖上出過20多為進士、數名將軍,劉府被譽為:“狀元府”、“將軍府”,與南皮張之萬、張之洞府第並列,滄州有:“南皮張,北頭劉”之說。劉8歲時,其父請來威名赫赫的李書文為家庭教師,李嚴格督訓10餘年,劉技藝大成,後有“小霸王”之譽,劉後入黃浦軍校,抗戰時升任上校團長,後從事情報、暗殺工作,號稱“天字第一號”。李元智滄州人,六合、燕青名家佟忠義之女婿。在中央國術館隨韓會清、馬英圖習羅疃八極拳,李自稱是他一生最佳心得。李畢業後,擔任國民革命軍教官,將韓馬二師的八極拳在軍中傳播,稱之為“莒拳”。1949年後,劉、李隨國民黨入台。李仍在軍隊任總教官,軍中八極拳的傳播李元智先生之功也!劉雲樵60年代以少將軍銜退役,遂開始大力傳播八極拳。從60年代至80年代創辦武壇中心,廣傳弟子。60年代受到蔣介石先生接見,並被聘為總統侍衛室教官,培養大內弟子眾多。劉人格高尚,以繼承發展武術文化遺產為己任,他是清末至民國中期八極拳門人中文化層次最高者。他自費創辦《武壇》雜誌,耗盡自己全部退休金而無怨無悔。劉著八極拳圖說,著述之精闢,堪稱八極拳門之最。劉先生繼承李書文先生之傳統,對八極拳整體的認識和理解是元智先生所不及的,故劉先生對八極拳傳播的貢獻更大。劉先生弟子眾多,著名者有:徐紀、蘇昱彰、王志財、郭肖波、金立言、劉大新等。八極拳在臺灣民間、大內傳播,劉先生之功也!劉、李二先生之弟子,將八極拳傳播到東南亞、北美洲、歐洲、東亞的日本等地。八極拳傳播海外,劉李二先生之功也!
(12)郝鴻昌傳藝南京國術館、上海
郝鴻昌原來即隨父習練八極拳、劈掛掌、二郎拳,1929年考入中央國術館,又拜副館長張驤武將軍為師深造“神槍”李書文傳授的八極拳、劈掛掌。1932年留館任教,1933年第二次國考中,郝憑藉雄厚實力獲無級別擂臺賽第一名。郝深得館長張之江將軍的偏愛,郝以精湛的武功成為國術館後期的臺柱子。1941年晉升副教授,1946年升任國術館教務長,1948年國術館解散。新中國成立後郝與館長張之江將軍及編審處長姜榮樵先生一起受冷落,閒居上海達30年。郝30年閒居,但仍練功不輟,八極拳的跺腳發勁,將地面跺得開裂下陷。1983年5月,南昌武術觀摩大會上,郝以功架純正,功力深厚的八極拳技驚四座,總裁判長馬賢達、大會仲裁溫敬銘、何福生相繼前往郝先生下塌處拜訪。郝秉承張之江將軍國術強國強種之鴻願,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培養下一代。後任上海工人武術隊顧問兼總教練、上海精武體育會武術隊總教練兼散手教練。在80年代,他報集訓的工人武術隊多次在全國和國際比賽中獲得好成績。郝先生一生練武不輟,但發動原國術館校友,興辦拳社、弘揚國術的心願,未能實現,實乃先生之大憾!
(13)安在峰八极拳研究及传播硕果累累&
&&&&&&& 安在峰深得杨沛武羅疃八极拳真传后,认真研练30多年,并深入民间走访各地八极拳名师,虚心求教,掌握多门多派八极拳系列拳功及资料,通过潜心研究,加以整理,他先后在《中华武术》、《武术健身》、《武林》、《少林与太极》、《武魂》、《精武》、《搏击》、《拳击与格斗》、《武当》、《柔道与摔跤》等多种杂志上,发表“八极拳的练习步聚及要领”、“八极拳问答”、“八极拳的三步六字要诀”、“八极拳和两仪桩”、”八极拳发劲的练法”、“三劲合一的八极拳功-桩”、“八极拳拳理歌释义”、“八极拳绝技-八大招”、“八极连环拳的实战组合”、“八极拳对接”、“八极拳桩功功法”、“八极拳精要”、“八极拳技法精选”、“八极拳制敌术”、“八极拳小架临阵应敌技法”、“八极拳入门架”、“小八极拳(形意八极拳)”、“八极拳基本练法与技击”、“八极拳应手制敌技法”、“八极拳单拆技法选粹”、“八极拳铁山靠”、“李氏八极拳单拆与技击”、“大八极拳老架练习与实战(羅疃八极拳)”、“八极拳(新编竞赛套路)”等学术文章500多篇;出版有《八极拳运动全书》等专著70多部。在徐州丰县一带广为传授,从学者甚多。他为八极拳的传播及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阅读(2656)|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loftPermalink:'',
id:'fks_095064',
blogTitle:'羅疃八極拳',
blogAbstract:'
安在峰的羅疃八極拳姿
八極拳發源于嵩山少林寺,八極拳門之六合大槍起源于戚繼光之二十四大槍,八棍頭即五虎擒羊棍,起源于俞大猷之是棍法。據羅疃八極拳手抄本記載山東省慶雲縣的吳鐘()28歲時攜資赴少林寺拜當家老禪師為師,學習八極拳、氣功、行者棒3年。辭師下山後遊歷名山大川,32歲時游至梭羅山遇一高人名賴魁元先生,拜師深造,又學習六合大槍、飄搖刀、攔門撅8年。藝成後到直隸天津咸水沽設場授徒。時有康得力、李章二人亦雍乾年間武林泰斗也,有:“康得力的棍,吳鐘的槍,貼身短打數李章”之譽。三人交心換藝,鐘又學習了八棍頭、24扣子拳等。鐘將拳、槍、棍等融會貫通,遂開創八極拳門。鐘以設場保鹽鏢為業,尤以大槍馳名天下,有:“南京到北京大槍數吳鐘”之譽',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8,
publishTime:7,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1,
mainCommentCount:1,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本博博主:安在峰,武术家、养生家、作家,中国武术协会资深会员,中国体育史学会会员,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丰县第四届、第五届优秀拔尖人才。在《中华武术》等数十种杂志上发表理论、学术、文艺类作品600多篇,人民体育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出版他的武术、中医、养生等专著近100部。他曾获得全国武术冠军。他成为2008年第11期《健身科学》封面人物,已入编《中国太极拳大百科》《中国当代武林人物志》、中国当代武术家辞典》、《中国太极拳辞典》、《中国民间名人录》、《世界名人录》、《丰县志》等20多部。',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验真功夫八极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