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能剪编和缤一个视频 看不出来的那种

[转载]中国当代民间剪纸艺术学运动研究
发展中国化的民间剪纸艺术
原题:中国当代民间剪纸艺术学运动研究(一)
按:近年来,我发现在一些介绍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剪纸发展历史书和文章中,有些人任意编造、篡改历史,使一些年轻人不明真相。为此,将我在2007年主编的《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中国轻工出版社出版)论文集中,我写的《中国当代民间剪纸艺术学运动研究》(后此文又编入我主编的《六十年中国剪纸研究》论文集),再次转载于此,以供读者了解。如有人转载此文,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视为侵权。
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从此,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与其他民间艺术一样,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直接关怀下,民间剪纸传承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们由被旧时文人雅士瞧不起的“下里巴人”变成了国家主人,积极性和艺术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一些热爱民间剪纸艺术的老一辈革命艺术家和学者也积极投入其中。因而在民间剪纸艺术的抢救、保护、创作、生产、教育、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十年文化大革命,统传民间剪纸与其他民间艺术-样,被“四人帮”视为“封建迷信”艺术,被彻底“革命”,不少有成就的民间艺人、组织者和专家学者受到批判,被迫停剪停笔,作品受到严重摧残;相反清一色的红色“革命剪纸”却铺天盖地充满全国。统传民间剪纸艺术遭受到空前的破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粉碎“四害”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民间剪纸艺术重新得到了新生,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热爱民间剪纸艺术的有识之士呼吁和组织下,全国掀起了抢救、保护、研究、恢复、发展民间剪纸艺术的热潮,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和影响。
可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的改变、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生态环境受到破环,传承的原生态民间剪纸越来越少,许多地方出现后继无人,濒临人亡艺绝的境地。而不伦不类、假冒伪劣的非民间剪纸却充塞社会和市场,侵蚀、损害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形象,也阻碍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健康发展。为此,抢救、保护、发展民间剪纸艺术遗产的任务十分艰巨。
下面,我想就我国当代不同时期民间剪纸学运动发展的状况谈谈自已的看法。
1.1解放初期的民间剪纸学运动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有着丰富的宝贵遗产和优秀传统。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由于抗日战争时期敌人疯狂的破坏和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残酷的统治,劳动人民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之中,民间剪纸艺术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和严重的摧残,处于日益衰落的地步。新中国成立后,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党和国家对民间剪纸艺术遗产十分重视,跟其他民间艺术一样,采取了“保护、发展、提高”的措施。在很短的时期内,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得到恢复,出现了繁荣、兴旺的局面,取得了令人兴奋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1.1.1抢救保护民间剪纸艺术
解放初期,不少地区文联和文化机关积极组织干部深入农村、牧区、渔场,对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进行广泛的抢救、挖掘、搜集、整理和研究。例如,曾在延安参加革命的艺术家古塞同志,1949年当选为察哈尔省文联执委,兼任张家口市美协副主席及《察省工人日报》副主编。他到察南蔚县调查访问了民间刻纸艺人王老赏,发现这是一位天才的民间艺术家。1950年他将自己从1938年开始搜集的八百多幅剪刻纸,与著名的艺术家钱君陶-起共同编选了-百多幅(包括王老赏的作品),在上海万叶书店出版了《民间刻纸集》。著名艺术理论家陈叔亮写了序言,钱君陶写了后记,古塞同志写了《民间刻纸艺人王老赏访问记》,详细介绍了蔚县与王老赏的剪纸。1954年察哈尔省文联美术干部佟坡、慈旭、华迦同志又将他们在察哈尔省(包括蔚县)调查、搜集到的民间艺人的作品合编为《民间窗花》,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著名文史学家、作家阿英写了叙记,并向艾青等名家推荐介绍了王老赏。佟坡等同志还将他们亲自到蔚县等地调查民俗剪纸和发现王老赏的情况,向华北文联、全国文联作了报告,得到了上级领导部门的重视和肯定。1954年傅扬同志又在阿英、佟坡等同志合编的《民间窗花》基础上,专门编了一本《王老赏的窗花艺术》,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察哈尔省文联干部在抢救保护王老赏等老艺人的同时,还鼓励王老赏等老艺人带徒弟,培养民俗剪纸人才。根椐察哈尔省文联1952年召开窗花艺人座谈会的材料来看,当时蔚县共有王泓、周恺、候林、王寿才等二十九人;怀来、涿鹿、龙关以及山西的大同、浑源、广灵等地,共有六十三人,总计九十二人;加上尚未发现的人才,总数约在一百人上下。(见傅扬《王老赏的窗花艺术》)有了这批力量,察哈尔地区的窗花创作出现了新的局面。察哈尔省文联干部还努力帮助民间艺人改进旧窗花。他们深入农村,对全区的窗花不但经过调查研究,与窗花艺人经常取得联系,进行组织教育;而且从1950年到1952年还印行了三次新窗花样本,每次都创作了不少新样式的窗花。在其他地区,也陆续有新窗花印本或选集出现。(见阿英《民间窗花叙记》)
不仅农村的民间剪纸艺术家得到抢救和保护,连城镇中的剪纸行帮艺人也得到抢救和保护。全国不少城市文化机构积极组织民间剪纸艺人归队,对他们的生活进行安置,帮助他们恢复生产。例如,江苏扬州市通过行业调查,把被迫改行转业的剪纸名艺人张永寿找了回来,建立了剪纸生产合作小组。后来,又扶持他成立了剪纸厂,发展到数十人。南京也把剪纸名艺人张吉根找回来成立剪纸生产合作社,让张吉根担任主任。马连喜、武志方等艺人纷纷加入了合作社,开始拿起了固定工资,不再为生计发愁。佛山市把仅剩下的唯一的剪纸名艺人梁朝生请回到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当师傅,并让他带徒传艺。随着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的成立,佛山剪纸在20世纪60年代初、中期得到了大发展。当时有20多个民间艺人从事剪纸生产。解放初期,湖北文化部门还帮助民间艺人恢复行业组织,黄陂、武汉、孝感、新洲、鄂城、沔阳相继成立了“雕花剪纸研究会”,仅黄陂县就有130人参加,为农民提供了大量的新花样,不少作品进入国际市场,定货多达万件,对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福建泉州的名艺人李尧宝、湖北汉口的名艺人蒋再谱、浙江乐清的名艺人陈朝芬、上海的名艺人王子淦等等,都被当地政府文化机构请回归队,带头组织剪刻纸生产合作社,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上给予大力帮助。吸收他们参加省级或全国美术家协会,出席市级、省级、全国文代会或人代会,组织他们出国访问交流,授予他们省级或全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1.1.2组织民间剪纸艺术活动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初期,中国文化部、中国文联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对民间剪纸艺术是十分重视
的。1953年12月,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首次主办了“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展览会”,展出了不同品类的民间美术工艺品1000多件,其中就有不少剪纸。当时邀请了各地著名艺人、工艺美术工作者等赴京参观展览。展览期间,还召开了全国第一批名艺人和工艺美术专家参加的座谈会。张永寿等剪纸名艺人也被邀请参观并出席了座谈会。这是解放后第一次召开的座谈会,既宣传了党和政府对民间工艺美术的方针政策,又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对推动各地民间工艺美术的恢复和发展起了良好的作用。(见季龙主编《当代中国的工艺美术》)从1957年开始到1960年止,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单位连续在中国美协展览馆等地举办了“广东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会”、“湖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会”、“福建省工艺美术展览会”、“贵州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会”、“浙江民间工艺美术品展览”等等,其中包括民间剪纸作品。
日至7月5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在故宫博物院又单独举办了首届“全国民间剪纸展览会”,展出了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优秀民间剪纸作品487件。这个展览意义重大,它标志着中国民间民俗剪纸已从“下里巴人”登上了大雅之堂,这是中国民间民俗剪纸艺术传承和发展的里程碑。对推动全国各地民间剪纸艺术的抢救、保护、发展,起了重大的影响。一些地方美协和群艺馆也相应地举办了当地的民间剪纸展览。如1957年11月在长春举办的“吉林省民间剪纸艺术展览”、1959年9月在上海举办的“民间剪纸展览会”等等。
在这期间,一些美术工作者和群众文艺工作者还将展览的民间民俗剪纸作品汇编成集,有少数专家对民间民俗剪纸进行了研究,出版了一批民间剪纸集和研究专著。其中比较有影响有价值的书籍有:
1949年艾青、江丰编选的《西北剪纸集》(晨光出版社出版)
1950年李元等著的《剪纸艺术&
兄妹开荒及其它》(上海杂志公司出版)
1951年王镜明著的《剪纸艺术》(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1952年热河省文联编辑出版的《热河窗花》
1953年成都艺专研究室等合编的《四川民间剪纸刻纸集》(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1953年广东省美术工作室等合编的《广东民间剪纸集》(华南出版社出版)
1953年湖北省美术工作室编的《民间雕花剪纸集》(中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1953年成都艺专研究室编的《四川民间刻纸集》(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1953年浙江省文化局美术组编的《浙江民间剪纸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54年葛克俭编的《浙江民间剪纸集》(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54年佟坡等编选的《民间窗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54年蒋风编的《浙江戏曲窗花》(朝花美术出版社出版)
1955年立德编的《西北剪纸》(朝花美术出版社出版)
1955年傅扬和高颖如编的《中国民间剪纸》(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55年人民美术出版社编的《中国民间剪纸》(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55年叶又新编的《胶东窗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1955年山东群众艺术馆编的《山东民间剪纸》(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55年山西省文化局美术工作室编的《山西民间剪纸集》(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955年蒋风编的《金华民间剪纸选》(上海出版公司出版)
1956年福建省文化局等编的《福建剪纸》(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1956年甘肃省文联和甘肃画报社合编的《甘肃民间剪纸》
1958年吉林省群众艺术馆编的《吉林民间剪纸》(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1958年中国美协广东分会编的《广东民间剪纸》(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1959年贵州省群众艺术馆编的《贵州苗族民间剪纸》(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1959年山东省群众艺术馆编的《山东民间剪纸》(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1959年北京群众艺术馆编的《北京剪纸集》(北京出版社出版)
1959年中共烟台地委宣传部编的《民间剪纸专集》(新美术出版社出版)
1959年陕西省群众艺术馆编的《陕西民间剪纸》(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59年黑龙江省群众艺术馆编的《黑龙江民间剪纸选》(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59年郭沫若题诗张永寿剪纸的《百花齐放剪纸集》(扬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1960年中共山西太谷县委宣传部等编的《畅庵贞剪纸选集》
1960年广东省群艺馆和揭阳县文化馆合编《揭阳剪纸》(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1960年陈元剪编的《浦江民间剪纸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1962年宁夏文联编的《宁夏民间剪纸》(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
1962年贵州省文化局研究室编的《贵州侗族剪纸选集》(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1962年的《宁夏民间剪纸》(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
1962年沈之瑜的《剪纸研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65年张道一等编的《南京剪纸》(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等等。
解放初期,国外一些学者也重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研究和介绍。5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前苏联、前东德一些学者如,捷克斯洛伐克的Josef
Hejzlar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了两年,并到中国西北、南京、广东等地,跟不少民间剪纸艺人会面,了解他们的创作和生活情况,在1960年编辑编写了《中国剪纸》一书,还译成了英、德两种文字。这本书比较全面的介绍了中国剪纸艺人的创作过程,以及不同地区的剪纸风格。他特别介绍了河北省的染色刻纸。大概是因为缺乏材料,他没有谈到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和一些别的问题。1964年,英藉华人Nancy
Kiedtke在英国出版了《中国剪纸图案》一书。这本书的内容同Hejzlar的《中国剪纸》为相似。
自此,全国各地衰落的民间剪纸艺术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繁荣、兴旺的局面。
1.2文革期间的民间剪纸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到1967年结束。在这十年浩劫中,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遭受到严重的挫折。林彪、“四人帮”将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视为封建社会“迷信”、“陈腐”、“落后”的艺术糟粕,而进行大张旗鼓的彻底“革命”。他们对从事多年民间剪纸艺术传承和研究的的作者、学者、组织者,进行批斗,抄家、没收、焚烧他们的作品和收藏品,迫使许多人停剪、停笔乃至改行,许多珍贵的传统民间剪纸遗产遭到破坏、毁灭。相反,却从另一极端去鼓动人们剪刻为文革服务的“革命新剪纸”、“语录画剪纸”。一时间,全国刮起了张贴“忠”字剪纸和毛泽东头像的狂潮。不少“红卫兵”和造反派不懂剪纸,他们为了求“真”求“诚”,去复制那些为文革服务的绘画化“新剪纸”,致使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特性和功能发生了质的演变,走上了畸形发展的道路。不过,这种所谓的“革命新剪纸”并没有生命力,像随着林彪、“四人帮”的垮台,很快就枯萎凋谢。
新时期的民间剪纸
十年动乱结束后,民间剪纸艺术和全国的文化事业一样,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的吹拂下,从空前浩劫的废墟上渐渐复苏。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运动随之掘起,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也呈现出一派大好形势。
20世纪80年代的民间剪纸热
20世纪80年代,我国掀起了民间剪纸运动的热潮,具体表现在∶
⑴ 民间剪纸组织纷纷成立
1980年10月,当时我本人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文联工作。出于对民间剪纸的热爱和工作的性质,发起成立了“新疆剪纸研究会”,隶属于中国美术家协会新疆分会领导。1987年3月改名“新疆民间剪纸学会”。归属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新疆分会。我本人任会长,邱零、马敬智任副会长,会员有一百多人。这是中国第一个省(自治区)级剪纸组织。研究会成立后,举办了三次新疆民间剪纸展览,协助中日剪纸文化协会组织中国新疆、安徽阜阳、江苏南通、扬州、上海等地部分剪纸作者作品参加了在东京举办的“第-回中国现代剪纸展览”,接待了中日剪纸文化协会事务局长中沟正典先生等的来访交流。1983年,为响应中国美协关于加强美术为八亿农民服务的精神,我本人又发起由新疆、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山西、云南、上海美术家协会举办的“七省一市剪纸联展”。共展出汉、回、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傣、彝、苗等民族民间剪纸和美术工作者剪(刻)纸作品六百余幅。这是建国后,中国首次最大规模的剪纸展览。这个展览在乌鲁木齐市开幕并召开座谈会后,先后到济南、合肥、南京、上海、杭州、太原、昆明等省会城市巡展,新华社等许多媒体作了报道,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广泛的影响,为中国剪纸研究会的成立和举办“全国剪纸展览”奠定了基础。张仃先生、滕凤谦先生分别为这次联展赠送了“百花齐放”和“艺术真谛在民间”的题词,滕凤谦先生还特地制作了一幅剪纸蜡染壁挂祝贺。王伯敏先生被邀请参观这个展览和参加座谈,并撰写了《看新疆剪纸作品有感》的文章。(详见中国美术馆编《中国美术年鉴·美术社团》,1993年月5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新华社《新华新闻稿》日第4891
期;中国美协新疆分会编《新疆通讯》,1983年第2期)
自新疆剪纸研究会成立后,1981年3月,山东省剪纸研究会成立(隶属于中国美协山东分会领导),会员有40余名,叶又新任会长,鲍家虎、陈兰英、贺艺民、柯大先任副会长。研究会成立后,多次举办剪纸展览、学术报告、接待日中剪纸协会访问交流等活动。
1982年,日本国“日中剪纸文化协会”吸收我为会员,在与日本剪纸界交流中,我收到了该会理事长清水正夫先生、事务局长中沟正典先生赠寄来的录音带、照片和会刊等资料。从中知道日本国民非常喜欢中国民间剪纸,而且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在全国成立了-些学习和研究中国剪纸的组织。录音带播放了日本广播电台“一衣带水”节目,介绍了“日中第一回现代剪纸展览”在东京展出后的反响。其中有句话激发了我极大的民族自尊心。那句话说∶“中国是剪纸的故乡,但至今还没有一个全国剪纸组织。”自此,我即想发起成立“中国剪纸研究会”,把这想法告诉了廉晓春、张道一、滕风谦、仉凤皋等同志,他们都表示支持。
1983年7月我被邀请参加中国艺术院美术研究所和中国美协贵州分会在贵阳市召开的“首届全国民间美术学术讨论会”。这是-次抢救、保护全国民间美术的动员会。参加会议的有23个省市和地区的71名各族专家,有学者。我在会议结束前一天,根椐廉晓春的意见,召集参会的剪纸专家、学者张道一、廉晓春、田原、陈志农、仉凤皋、英若识、鲍家虎、谢志诚、傅作仁等同志,在一起商定成立“中国剪纸研究会”筹备组,张道一、廉晓春任名誉组长,仉凤皋任组长,我本人任副组长。
日至13日,我也应邀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在山西省临汾市召开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年会”。我作为参会的剪纸组负责人,受廉晓春、张道一同志的委托,召集参会的剪纸方面的代表苏光、张道-、廉晓春、叶又新、仉凤皋、靳之林、鲍家虎、谢志诚、丁永源、徐艺乙、段改芳、张宗载、程征、高育武、张洪庆、张琮、梁志炎、焦岩峰、郑洪娥、陈越新等同志开会,正式宣布“中国剪纸研究会”成立,通过了由我拟草的章程和领导班子侯选人名单,选举产生了名誉会长张道一、廉晓春,会长仉凤皋,副会长王子淦、刘继成、林曦明、陈竟、段改芳、靳之林、鲍家虎(按姓氏笔划为序),我本人兼秘书长。副秘书长王进铨、申沛农、谢志诚。常务理事二十四人,理事三十七人。聘请张仃、陈叔亮、力群、苏光、吴劳、张永寿、陈志农、柯明、田原、曹振峰、徐飞鸿、叶又新等同志担任顾问。(详见附录“中国剪纸研究会”组织机构名单)后因观点分歧,以仉凤皋同志为首的一些人另成立了“中国剪纸学会”。1986年1月原“中国剪纸研究会”易名“中国民间剪纸学会”。由原来隶属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领导,改变为隶属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领导。日至17日,中国民间剪纸学会在北京召开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改名“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并修改了《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章程》,选举产生了新的组织机构。张道一、曹振峰、杨先让为名誉会长,靳之林任会长,冯真、田原、陈竟、杨亮才、英若识、段改芳、张春峰、谢昌-任副会长(按姓氏笔划排列)。陈竟兼任秘书长。乔晓光、罗枫、何作霖等任副秘书长。聘请力群、王伯敏、古元、艾青、张仃、张道一、陈叔亮、陈志农、吴劳、何溶、苏光、钟敬文、张紫晨、徐飞鸿、陶纯等为顾问(详见“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
组织机构名单)。大会收到了古元、张仃、力群、李琦、李寸松等著名前辈和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山西省吕梁地区行署等不少党政、社团发来的贺信、贺电和贺词。1990年5月,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增补陈有升、陈开明、张士增、高育武为副秘书长(后又增补徐阳、沈雷为副秘书长)。增补陈麦等八位同志为常务理事,高振铨等十九位同志为理事,胡家芝等十二位著名老-辈民间剪纸艺术家为名誉理事(详见附录“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
组织机构增补名单)。1994年,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经文化部、民政部批准,成为文化部直属管理的一级社团组织。领导班子做了调整∶增补陈有升、陈开明、张士增、乔晓光为副会长,张彤为副会长兼秘书长,徐阳等为副秘书长。中国剪纸学会因为文化部、民政部-直未批准,1994年向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提出合并的要求,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领导研究后,同意合并。1995年,本着对等的原则,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与中国剪纸学会各推选五名领导成员组成“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新的领导班子。靳之林为会长,冯真、陈竟、陈有升、仉凤皋、赵光明、申沛农为副会长,张树贤为秘书长,乔晓光、徐阳、刘亚平、李建丽等为副秘书长。后来,靳之林同志退下后,冯真、乔晓光继任会长。1998年,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因社团年检时,未办理重新登记手续等原因,被文化部、民政部撤消。
中国剪纸研究会成立期间,对各省民间剪纸的抢救、保护、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许多同行欢欣鼓舞,张仃、力群、吴劳、曹振峰、田原、张永寿、徐飞鸿、叶又新、陈志农等前辈艺术家及中国美协山东分会等组织均发来了题词、贺信、贺电。-些省份相继成立了剪纸组织。日,山西剪纸研究会成立,隶属山西省工艺美术学会。名誉会长力群,顾问苏光、张民锦,会长段改芳,副会长陈巨锁、周回锁、杨伯珠、郑洪峨、侯丕烈、康德休、梁志贤等,秘书长康德休、副秘书长邢晨声、段吉庆、张文娟。日,贵州剪纸研究会成立,隶属中国美协贵州分会。名誉会长郑药如,会长马正荣,副会长谢志诚、裴学度、殷树成,秘书长陈丁生,副秘书长张代航、龙潜珍。日,黑龙江剪纸研究会成立,隶属中国美协黑龙江分会。名誉会长王玉生,会长付作仁,副会长李复兴、吴国言、王春章、贾立苑、魏运秀、邱利锋、孙福生,秘书长袁耕。1987年6月,上海剪纸学会成立,隶属中国民协上海分会。会长林曦明,副会长詹同渲、姚元龙、奚小琴等,秘书长李廷益,副秘书长朱行和。日,云南剪纸研究会成立,隶属中国美协云南分会。会长沐正戈,副会长黄泰柏、赵跃鑫,秘书长薛定衡。日,辽宁剪纸学会成立,隶属中国民协辽宁分会。名誉会长孟祥麟,名誉副会长刘英勇、李忠堂、戴瑞华等,会长岳文义,副会长吴润令、孙丕任、李秀忠、周卫、蔡雅新等,秘书长吴润令(兼),副秘书长赵文博、王明义、杨先才等。(以上社团资料均来源《中国美术年鉴·美术社团》,1993年5月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有些省、市、区及下面的县市也像雨后春笋一样,纷纷成立了剪纸组织。
文化工作者积极抢救民俗剪纸
&在80年代出现的民间剪纸热中,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功不可没。那时全国许多市县乡文化馆(站)或群众艺术馆的馆(站)长和专业美术干部,不少来自农村民间,他们对农村熟悉,对农民深有感情,对民间剪纸十分热爱。他们经常上山下乡调查民间剪纸作者,搜集、整理民间剪纸作品。同时在文化馆(站)举办民间剪纸学习班,辅导、培养了大批民间剪纸作者和传播者。不断举办民俗剪纸展览,极大地调动了作者和传播者的积极性。&&&&
当时做出显著成绩的基层文化单位和个人有∶
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党荣华
陕西省群艺馆曹海水
安塞县文化馆陈山桥、殷超
旬邑县文化馆师雪松、文为群
宜君县文化馆和应考、孙相武
千阳县文化馆李鸿军
洛川县文化馆李乐见
洛川县中学王生毅
黄龙县文化馆雷振川
咸阳市群众艺术馆范雨农
杨陵区文化馆狄荐策
兴平县文化馆张凯
乾县文化馆解志科
彬县文化馆张效贤
甘肃省群艺馆张趋和王维辛
甘谷县文化馆张维萍
庆阳县马岭中学王光普
庆阳地区艺术馆王辅民
庆阳县文化馆贺书璧
通渭县文化馆王锐
东乡族自治县文化馆白淑贞
武都县文化馆赵文华
合水县文化馆高仲选
清水县红堡乡文化站陈进录
正宁县文化馆曹焕荣
宁夏自治区隆德县文化馆靳宁恭
石嘴山市文联姚家树
山西省群众艺术馆薛麦喜和段改芳
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张余
汾西县文化馆卫福庆
忻州地区文化局张启明
忻州地区文联陈巨锁
忻州地区群众艺术馆葛梅荪和邢晨声
静乐县文化局刘宣明
静乐县文化馆张月升
运城地区文化局周回锁
临汾地区群众艺术馆张文娟
浮山县文化局郑洪峨
浮山县文化馆赵俊杰
吕梁地区文化局薛光运
吕梁地区群众艺术馆贺丰
柳林县文化馆白航
离石县文化馆安琪和王月胜
中阳县文化馆武一生
孝义县文化馆候丕烈
汾阳县文化馆郭学温
临县文化馆李荣堂
岚县文化馆苏积源
曲沃县文化局董光辉
代县文化馆褚怀玉、张俊
闻喜县文化馆郭引贵
隰县文化馆许晃
新绛县文化馆王秦安、段吉庆
永济县文联冯浩
永济县文化馆廉介义、杨焕育
芮城县文化馆陈艺林
襄汾县文化馆贾福葵
方山县文化馆李汝宁
河津县文化馆王良学
山西省工艺美术研究所郭肖晨、康德休
山西省画院张宗载
山东美术馆鲍家虎
滨县文化馆张洪庆
泰安地区艺术馆柯大先
临沂地区艺术馆王滨
潍坊市文联焦岩峰
文登县文化馆张友汉、栾业礼
济宁市郊区文化馆徐玉华
烟台画院曲青堂
泗水县文化馆周炳德
威海市文化馆王言昌
昌邑县龙池乡文化站陈光宗、王锡芝
掖县博物馆张国铨
高密县文化局魏修良
莱西县文化馆魏世忠
东明县文化馆王庆卓
栖霞县文化馆孙立文
栖霞县水庄乡文化站衣培娟
河北省群艺馆丁卯
栾城县文化馆李予
宣化县文化馆张佃生
张家口地区群艺馆郭重光
蔚县文联田永翔、沈诚
丰宁县文化馆张冬阁
天津蓟县文化馆梁国栋
河南省群众艺术馆倪宝诚
河南省卢氏县文化馆曹旭
洛阳地区文联李海波
海伦县科协傅作仁
黑龙江省方正县文化局牛宝忠、杜彦波
方正县文化馆张德生、张立昕
黑龙江北安市文化局吴国言
吉林省群众艺术馆陈澍
吉林市靖宇乡文化站陈维珍
吉林市郊区文体局宋玉兰、王力术
吉林市郊区文化馆陈国章
通化市群众艺术馆王纯信
扶余市文化局韩先烈
扶余市文化馆高振诠
舒兰县文化馆马淑琴
辽宁省群众艺术馆胡蓉、周卫
铁岭市群众艺术馆吴润令、赵凤山
阜新市艺术馆赵全来
凌源县雹神庙乡文化站徐晓坤
湖北省群众艺术馆方湘侠、王善栋
襄樊市群众艺术馆帕提古丽
湖南省群众艺术馆胡万卿
望城县文化馆秦石蛟
桃江县文化馆颜新元
洞口县文化馆向伯跃
重庆市群众艺术馆邓成用
仪陇县文化馆何作霖
南充地区文化局吴应学
南充地区群众艺术馆何仁军
武胜县文化馆刘世平
绵阳市群众艺术馆巫成金
安县文化馆徐阳
广元市群众艺术馆张此吾
西充县文化馆林世明
自贡市群众艺术馆朱时昔
安徽省群众艺术馆张志
阜阳地区文化局刘继成
合肥市群众艺术馆周路
界首县文联刘亭青
毫县文化馆王炳华
阜南县黄岗文化站刘子秀
阜阳市文化馆朱坤英
江苏省邳县文化局颜廷芳
金坛县文联周蕴华
南通市文化馆邱志新
淮安市文化馆阮守天
涟水县文化馆徐久淮
福建省群众艺术馆梁汝初
漳浦县文化馆高钱厚、陈秋日
浙江省桐庐县文化馆楼一层
仙居县文化局杨建新
乐清县文化馆张雁洲
江西省萍乡市群众艺术馆俞裕新
九江市群众艺术馆吴志纯
⑶ “伯乐”专家对民间剪纸“千里马”的宣扬
在基层文化工作者组织的民间剪纸队伍中,水平参差不齐。多数人只会复制,不会创作,只是充当民间剪纸传播者的角色。少数人既是民间剪纸传承人,又是创作者,他们是民间剪纸的能人高手,可以说是民间剪纸的“千里马”。由于多数基层文化馆(站)工作者缺乏识别鉴定能力,认识不到这些“千里马”的文化艺术价值,这些“千里马”往往处于鱼目混珠的环境中,如不被“伯乐”识别发现,只能埋没在民间,自生自灭。因此,有见识的“伯乐”专家学者在识别鉴定民间剪纸“千里马”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当代不少民间剪纸“千里马”就是被“伯乐”专家学者发现后,向媒体和社会宣传而成为“民间名人”剪纸艺术家,有的被推荐授予“民间剪纸大师”称号。例如,陕北旬邑县的库淑兰,20世纪80年代初期,县文化馆文为群同志在调查中发现了她,并于1988年组织她的作品到中国美术馆展览。当时,曹振峰、李寸松、廉晓春、杨先让、靳之林、陈竟、冯真等专家学者参观后,一致给予极高评价,认为她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队中顶尖的“大师级”艺术家。靳之林、陈竟研究后,决定于19889年10月在旬邑县召开“第三届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学术年会”。我与冯真等主持了会议(靳之林同志因病未能参会)。与会代表会见了库淑兰,观看了库淑兰剪纸表演和家庭剪纸展示。在我、冯真等专家学者提议下,县政府领导改善了库淑兰的居住和生活条件,提高了她的政治待遇。后来,杨先让、靳之林、杨学芹及台湾《汉声》杂志黄永松等专家学者也到旬邑考察了库淑兰,在报刊杂志撰文介绍,推荐到台湾举办展览,出版专集,靳之林等专家学者还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申报库淑兰为“剪纸艺术大师”。从此,一位默默无闻的农村老大娘成为世界著名的民间剪纸艺术大师。类似库淑兰这样情况的还有王兰畔、王占兰、白凤兰、高金爱、胡凤莲、曹佃祥、高凤莲、郭佩珍、白凤莲、常振芳、张芝兰、潘常旺、祁秀梅、张林昭、苏兰花、王计汝、祁烈果、冯亲亲、程建礼、金雅贞、林桃、胡家芝、张民锦、孙桂秀、雷秀珍等-大批大师级的民间剪纸艺术家,都是在“伯乐”专家学者的推介、宣扬下而成为“民间名人”。让我们在中国当代民间剪纸艺术学运动史上永远记住立下丰功伟绩的前辈“伯乐”专家学者,他们是∶江丰、张仃、古元、力群、苏光、古塞、曹振峰、王树村、李寸松、张道一、廉晓春、滕凤谦、叶又新、杨先让、靳之林、陈竟、冯真、英若识、段改芳、鲍家虎、张春峰、黄永松、吴美云、杨学芹、王纯信、陈有升等。
⑷ 民俗剪纸展览不断举办
中国剪纸研究会成立后,积极开展各项民间剪纸活动。首先,连续举办一系列的大型民间剪纸展览。比较重要的有影响的展览有以下几个。
&日至10日,中国剪纸研究会和山东省美术馆在济南举办了“全国剪纸展览”。中国剪纸研究会副会长鲍家虎同志主持了开幕式,时任中国剪纸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我和山东省美术馆馆长崔忠典同志分别致开幕词。出席开幕式的有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孙长林同志、中国剪纸研究会顾问叶又新同志、中国剪纸研究会会长仉凤皋同志,还有山东省委宣传部、文化厅、中国美协山东分会、山东工艺美术分院、山东工艺美术学会等单位领导同志。这个展览共展出了二十六个省市自治区汉、满、回、维吾尔、苗、侗、纳西、彝、白、傣等十多个民族的剪纸作品四百余件,其中绝大多数是民间剪纸作品,也有少量专业和业余美术工作者的剪纸。这些展品是在广大作者、艺人、专家和各地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及工艺美术部门提供的数以千计的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因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不同,是中国剪纸研究会成立后的首届剪纸展览,也是建国后规模最大的-次全国性剪纸展览。艾青和古元两位同志为这个展览分别题词“剪纸艺术源于民间,有着广阔的前途”、“乡土艺术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继承创新。”这个展览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被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筹备组、人民美术出版社邀请于日至16日,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览,此次展览深受群众欢迎,观众络绎不断。开幕当天,展厅挤满了观众,林佳楣、钟敬文等同志和一些外国驻京大使馆官员参观了展览,钟敬文讲了话。展出期间,召开了座谈会,李寸松主持了会议。由我介绍了这次展览筹备的情况。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众多媒体向国内外做了宣传报道。这次展览对全国民俗剪纸艺术传承和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日至21日,中国民间剪纸学会、农民日报副刊部、四川省仪陇县人民政府、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当代农民新剪纸联展”在乌鲁木齐市预展。展出362件作品。在此期间,由我主持召开了“抢救、继承、发展民间美术座谈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联和乌鲁木齐市委、宣传部、文联等单位有关领导同志参加了会议。中国延安文艺学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筹备组、大众美术报等许多单位、社团,以及张爱萍、古元、张仃、曹振峰、杨先让、冯真、王树村、田原、李寸松等同志发来了贺词、贺信、贺电。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报、中国文化报等几十家媒体发了消息或专题报道。日至7日,“当代农民新剪纸联展”在四川省仪陇县正式展出。四川省文化厅、南充地区、仪陇县有关领导及靳之林、等同志与我一起参加了开幕式并讲了话。中央电视台等几十家媒体发了消息或专题报道。展览期间,与会代表召开了座谈会,参观了朱德总司令故居、纪念馆及剪纸之校------金城小学。﹙图46﹚在“当代农民新剪纸联展”基础上,又补充增加了一些作品。日至25日,文化部社文局、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筹备组、中国民间美术学会,在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联合举办了“全国农民新剪纸展览”,杨先让同志主持开幕式,由我同志介绍了展览筹备情况。于健、曹振峰、杨亮才、刘恪山和参加“全国民艺学理论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及媒体记者近百人参加了开幕式,曹振峰同志对举办这次展览的目的、意义和今后民俗剪纸的发展方向发表了讲话。指出亿万农民过去是、今天是、将来仍然是新剪纸的主力军。这次展览向人们展示说明,农民不仅是传统民间剪纸的继承者,也是当代新剪纸的创造者,有力地反驳了一些美术工作者否定、抹煞农民新剪纸的谬论。
&日至22日,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研究室、中共乐清市委宣传部,在中国美术馆联合举办“中国剪纸世纪回顾展”。共展出400多件作品。并召开了座谈会。
&日至5日,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威海市政府等单位举办“中国民俗风情剪纸展”。共展出500多件作品。
不少省、市、自治区也都举办了省级或市县级的民间剪纸展览。例如&#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延安地区文化局等单位在中国美术馆联合举办《延安地区民间剪纸展览》;-1985年春节期间,中国美术家协会云南分会等单位在昆明举办了《云南剪纸艺术展览》;1985年元旦至春节期间,湖南省望城县、河北省蔚县、丰宁县、陕西省安塞县、山东省高密县、江苏省找州市、黑龙江省海伦县、广东省佛山市、天津市蓟县举办《十市县剪纸联展》,在所在省较大城市同时展出,共展出作品四百多件。1985年“三八”妇女节期间,陕西在西安举办《剪纸有奖比赛优秀作品展览》,展出劳动妇女作品四百多件。1985年6月,甘肃省群众艺术馆等单位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甘肃民族民间窗花展览》。1986年元月《新绛民间剪纸展览》在新绛县展出,8月和11月又分别在太原和重庆展出;1986年春节期间,《山西民间剪纸展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1986年4月山西《浮山民间剪纸展览》在太原展出。1986年5月山东《滨县民间剪纸展》在济南和北京展出。1986年八月《瑞昌民间剪纸展览》在江西九江市展出。1986年10月上旬《山西吕梁地区民间剪纸展览》在离石县展出。日至29日山西省文化厅在太原举办了全省民间剪纸大汇剪。省群艺馆从全省五十五个县推荐来的近三百名剪纸能手和近两千件民间剪纸作品中,推选出六十余名高手和上千件代表作品参加了比赛和评展。1987年吉林《长白山满族民间刺绣剪纸作品展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1988年陕西《旬邑民间剪纸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等等。
(5)民间剪纸研究蓬勃兴起
中国剪纸研究会成立后,即着手抓民间剪纸艺术的研究,连续召开了多次学术年会。
①第-届全国民间剪纸学术研讨会纪要
日至13日,中国剪纸研究会首届学术年会在山东济南召开。参加这次年会的有来自二十七个省、市、自治区研究剪纸的专家、学者和剪纸艺术家、剪纸工作者,以及媒体、出版等部门的代表一百五十多人。会议由中国剪纸研究会副会长鲍家虎同志主持,会长仉凤皋同志致开幕词,时任副会长兼秘书长由我做工作报告,副会长林曦明同志和副秘书长谢志诚同志做会议总结。出席会议开幕式的有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张长森同志、山东省文联副书记周坚夫同志、山东省美协主席于希宁同志、中国剪纸研究会顾问曹振峰、陈志农、叶又新同志,以及山东省工艺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会、山东美术馆等单位负责同志。大会收到了中国剪纸研究会顾问张仃、田原、徐飞鸿同志,名誉会长张道-、廉晓春同志,浙江美术学院王伯敏等同志,以及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新疆美术家协会、黑龙江美术家协会、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学会、山东工艺美术学会、江苏民间文艺家协会等社团组织,还有日本剪纸界朋友发来的贺电、贺信、贺词。
这次会议,是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盛会。它的召开,为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复兴和繁荣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是我国民间剪纸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会议重点进行了学术研讨,参会者就民间剪纸的继承与创新各抒已见。许多同志认为,我国民间剪纸艺术是经过数千年来劳动人民创造和积累而成,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应用于衣食住行等民俗生活的各个方面,显示出中华民族的观念、气质、风格和审美情趣。对于祖国这一宝贵的古老文化遗产,我们必须抢救、挖掘、搜集、整理、继承。目前,我们在这方面做的工作还不够,还有许多传统民间剪纸没有发现,甚至已经失传。作为我们这代人,应该有种紧迫感和责任感。当然,随着社会的变革,时代的前进,我们不能停留在抢救、挖掘、搜集、整理、继承上面,还得进行学习、研究、创新,才能有所发展。现在的问题不在于同意不同意发展新剪纸,而在于如何发展新剪纸。有的同志认为,应允许各种形式的剪纸存在,不讲透视解剖的,讲透视解剖的;粗犷的,细致的;窗花式的,剪影式的;甚至包括那些类似装饰画的或吸收了版画和国画特点的都应该允许存在;也有的同志提倡向国外新剪纸学习。多数同志认为,我们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发展,不能以模仿其他艺术形式为出发点。每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发展新剪纸必须建立在民间剪纸的基础上。千变万变,民族气质不能改变,民间剪纸的特点不能改变。我们不反对剪纸的发展可以借鉴其他艺术形式,但借鉴不等于模仿和代替。我们不反对向国外学习,但我们的头脑应清醒,剪纸的故乡在中国,源头在我们中华民族。如果我们割断历史,强调学习外国,就会本末倒置,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发展下去,就会产生民族心理上的变态和文化上的叛离,导致失去民族特色。许多同志指出,当前严重危害我国民间剪纸健康发展的倾向是剪纸绘画化。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我国民间剪纸理论体系没有形成,一部分专业和业余美术工作者对我国民间剪纸的特点、性质、作用和表现手法、造型方法认识不清,他们本身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头脑中“洋”的东西多些,在剪纸创作中,总想用绘画表现方法来代替剪纸。有的同志虽然在理论上懂得-些,但在实践中还有很大差距。主要原因还是没有超脱西方美术教育的影响。不少同志提出,克服这个问题的途径,只有虚心向民间剪纸学习,从中吸取营养,才能创作出具有时代生活气息又不失民族民间特色的新剪纸。有些同志还介绍了自己向民间剪纸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对大家很有启发。在新剪纸概念上,有的同志认为,新剪纸是专业和业余美术工作者所操持的一种新型美术形式。也有的同志认为,新剪纸是从民俗剪纸发展而来,不光为专业和业余美术工作者所操持,民间艺人和农村妇女创作的反映现实生活的剪纸也是新剪纸。由于来自民间,我们称之为新民间剪纸。由此可见,民间剪纸的发展创新,不能抱有改造取之的想法,应该正确引导民间艺人和农村妇女继承传统的剪纸技法,创作具有时代生活气息的作品。这是我国民间剪纸发展创新的一条道路,而且是一条很有希望的广阔道路。
这次学术年会共收到论文和文章共四十篇。除了探讨民俗剪纸的继承和创新外,还涉及到剪纸与民俗、剪纸与民歌、传统题材剪纸探源等理论方面的问题,也有一些研究和介绍本地区民族民间剪纸的文章。
②全国剪纸展览学术座谈会纪要
“全国剪纸展览”于1986年春节在北京展出时,中国剪纸研究会和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筹备组、人民美术出版社又召开了学术座谈会,李寸松主持了会议。应邀参加会议的著名专家、学者和国内外媒体记者60多人。张仃、毕克官、李绵路、何溶、廉晓春、薄松年等同志都发了言。大家畅谈了这个展览到京展出的意义和民间剪纸艺术的价值,分析了当前民间剪纸创作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发展我国民间剪纸艺术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不少具体意见和建议。下面是我本人根椐录音整理的部分与会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小标题是笔者归纳)∶
民间剪纸绝不是雕虫小技
毕克官(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著名漫画家)∶
从历史上看,民间剪纸在中国美术史上、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甚至在中国美学史上,都有独特的艺术贡献。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将来历史都会做出公正的结论。最近,靳之林同志根椐他在陕北、陇东地区长期进行的民间美术调查研究,总结了一篇著名文章《中国民间美术第三造型体系》,主要是谈民间剪纸。他的基本观点,我是很同意的。这个观点如能确认的话,在中国美术史上、美学史上是了不起的。因为除了中国一向讲究的宫廷绘画、文人绘画,还有另外一种民间美术造型体系,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要把这个体系打到世界上去,它的意义是不可估量的。我觉得民间剪纸艺术是个深邃的艺术矿藏,这里面学问大着哩,绝不是雕虫小技,我们应当重视它。
廉晓春(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秘书长、民间美术理论家)∶
剪纸是我国历史悠久、群众性最广、艺术价值很高的民间艺术。过去,始终没有被所谓的高层知识界所承认、接受。到了20世纪80年代,应该确认它了。而且要从各个领域里面再扩展下去深入研究,都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因此,我们应把民间剪纸艺术提高到民间文化的高度去理解它。
&薄松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史论家):
&民间传统剪纸中有很多形象是表现健康的、乐观的、美好的理想追求的。这些形象看起来是陈旧的,但如果挖掘出来,就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例如鱼人、鸟人等古老形象,除了为民俗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外,还体现了我们民族文化一种古老悠久的特点。这种东西在民间流传不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表现了劳动人民对我国古老文化充满一种自豪感。
李绵璐(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民间美术理论家):
过去,民间美术得不到重视,被视为雕虫小技,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是,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始终跟人民生活在一起。这次“全国民间剪纸展览”在这样大的国家美术馆里展出,这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是第-次,其意义是重大的。我感到民间剪纸大有发展前途,特别是有这些热心的同志在努力开拓,将会有新的局面出现。
当前剪纸创研中存在的问题
张仃(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画家):
随着对外开放,西风吹进来,年轻人受到很大的冲击。有些人辨别不了好坏,公开提出要与传统艺术绝裂。不少中年画家也感到苦恼、彷徨。我认为这股思潮是错误的。传统艺术是一切造型艺术之根,永远断裂不了。我国民间剪纸,诚如鲁迅先生所说,是生产者的艺术。山西剪纸民间气息很浓,我看有几幅民间新剪纸,处理得很自然、粗犷,而我们画家有时搞的东西就不如群众,总有一些学生腔。这是因为我们学习民间的东西不够。现在,美术服务部销售的剪纸商品化越来越没有民间剪纸的特点。真正好的东西还在于民间,搞剪纸的同志首先要提倡向人民学习。
何溶(原《美术》杂志主编、美术理论家):
现在确实是有一股风吹进我们美术队伍中,唯一能够抵制这股风的就是民间美术。我喜欢民间剪纸,每次看到它,都有一种新鲜感。这次全国民间剪纸展览和山西民间剪纸展览进京展出,使我再一次看到了乡土艺术家们的审美情趣和理想,看到十足的中国乡土味及高尚的艺术格调。我国的民间美术是丰富多彩的,它们都直接与人民生活需要相联系,艺术地体现着中华民族所有的审美意识,我们还不能把它当作一种特殊的美学体系去进行研究。我们要研究外国,也要研究中国,中国是自己的,中华民族是自己的,研究自己更为重要,因为她是我们民族艺术的根。
有人提出剪纸的艺术生命在于画家的剪纸,就是新剪纸,这就提出个新与旧的问题。如果说画家剪纸就是新剪纸,民间剪纸就成了旧剪纸,那么如何对待民间剪纸的艺术价值?民间剪纸还有没有艺术生命?现在健在的民间老艺人他们的创作还有没有发展前途?现代民间艺人的剪纸对画家来说,还没有借鉴价值和具有老师的作用?诗人李季写的《王贵与李香香》是陕北信天游味道很浓的长诗,是他研究、吸取了陕北民歌的精华而创作出来的。我想,《王贵与李香香》大概不会被说成是民间文学吧!李季也不是个民间艺人。所以我们不要怕一提倡研究民间、学习民间,似乎就贬低画家艺术,我认为不存在这个问题。学得好,你的作品出来后,就会既有继承传统的痕迹,又有新的生活气息和画家的风格,这不是很受欢迎吗。有人觉得提倡民间的东西太多,就会把画家抛在一边,这是不懂得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赵志芳(《人民日报》编辑部美术组组长):
给编辑部的来稿中,剪纸是大量的,说明很多人爱好剪纸,但也看出一个问题,好多人不懂得剪纸的特点和艺术规律。不少剪纸是刻线条,先起个稿子,用笔描下来,然后刻出来,这就没有味道。
如何发展民间剪纸
对今后剪纸发展提三点意见:第一搞剪纸的同志向传统学习的任务还是很重的。严格地讲,我们认真学习恐怕才几年时间。在有些美术工作者的剪纸作品中很明显地看出传统还没有学到手的痕迹。最突出的是剪纸的艺术语言没有解决,表现为向绘画靠拢,这怎么能说学得好呢?学习传统是大家的首要任务,就是搞得成功的同志也有这个任务。尤其是新手,更要虚心向农村大娘学习、她们最懂得剪纸艺术特点,拿起剪子就剪,我们还要先设计、拷贝,把受学院影响的那一套搬来了,而把农村老大娘、婶子创作的那套经验慢慢淡薄了,而我们城里的人更要注意。靳之林同志告诉我,延安有些小姑娘接触大城市的人多,一剪就是那个洋味。其次,对传统学习不够,这表现在美术工作者的剪纸作品手法和风格不多样,确实存在千人一面的现象。这几年好些,但还不够。民间剪纸传统手法和风格是多样的,各地各人都不同,很值得我们去体会。因此,学习传统民间剪纸是第一位的重要任务。如果把这些丢掉了,学别的玩意儿,恐怕不行。第二,在创新上要有个大的突破。前三年我还不想这样提,我想先学传统,学个五年十年,埋头学到手再创新才会有个大的突破。但现在时代不同了,人民生活改变了,我们的剪纸要适应时代的需要,恐怕这个问题相当迫切,时间不等人。我认为,首先要老老实实学传统,然后思想再解放些,大胆创新。我们的剪纸界可以区别对待,有些对剪纸研究多些,经验多些,成熟些的作者可以一边研究一边创新。新学的,就多学些传统。在学习传统进行创新时,也可借鉴兄弟画种。借鉴不要硬搬,学它敢于动脑筋、搞个性的东西。也可参考马蒂斯、毕加索的东西,但首先要学传统这个关系不能颠倒。第三,要继续清“左”。剪纸与宣传画的功能不同,剪纸不等于宣传画。剪纸向绘画靠拢,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对功能和特点不清楚。你要刻领袖像等,由于剪纸夸张变形大些,人物不像,领导能批准?任何艺术都有题材局限性,尤其是剪纸,大可不剪领袖像。这就是内容要与形式结合。
我认为发展民间剪纸有几件事要做。第一,从实践上加强对民间剪纸艺术理论的研究。过去,在理论研究方面搞得比较少,我们不能停留在收集、整理和实践上,而要重视民间剪纸历史、特点等方面的研究。研究工作是实事求是的,不能牵强附会。第二,注意把古老的剪纸艺术大量引进到现代人民生活领域里来。比如会场、新房、住宅的布置、工艺美术图案、彩灯等等,对于丰富人民生活都有作用。要使剪纸成为一种既具有悠久民族传统又有现代时代气息的艺术形式。第三,要保留地方特色。十年动乱后,我到各地去,看到剪纸的地方特色逐渐减退。全国的剪纸风格趋向一刀切。这种现象急待扭转,只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才能构成剪纸艺术丰富多彩、百花齐放的局面。
③第二届全国民间剪纸学术研讨会纪要
日至14日,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山西省文化厅、山西省群众艺术馆、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在离石县联合召开了“第二届全国民俗剪纸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有近60人。﹙图54﹚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顾问苏光、陈志农、何溶、李寸松和名誉会长杨先让以及本会主要领导仉凤皋、靳之林、冯真、段改芳等以及我本人,参加了会议。艾青、古元、陶纯、力群、王伯敏、陶阳、王树村、毕克官、李束为、董其中、叶又新、王子淦等顾问和著名文艺家,以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中央美术学院、山西省文联、山西省美术院、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等许多单位都发来了贺信、贺电、贺词。吕梁地委和行署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
我主持了这次会议。会议共收到提交的论文近百篇。在会议上宣读的优秀论文有23篇。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对23篇优秀论文颁发了入选证书和“吕梁山花奖”。
与会同志对大家共同关心的民间剪纸创作、研究、发展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大家趋向一致的意见是∶时代在前进,民俗剪纸必须创新。但是在如何对待创新这个问题上意见很不-致。有的人认为新剪纸是由当代美术工作者所操持。有的人认为民俗剪纸是“生产者的艺术”。传统民俗剪纸好比是“母亲”,而美术工作者创作的剪纸应该是“母亲”生下的“儿子”。作为“儿子”应该尊重“母亲”。传统民俗剪纸本身也在发展创新。民俗剪纸包括传统的和现代的。现代民俗剪纸也是传统民俗剪纸的“儿子”,而且血缘关系更密切。因此,创新剪纸不只是美术工作者所操持,应包括广大的劳动人民,他们是我国民俗剪纸艺术发展的一支壮大队伍。那种以作者身份划分创新剪纸是脱离实际的,也是不利于我们队伍的团结。对待美术工作者和劳动人民创作的剪纸不应该有“新”与“旧”之分,它们是一个整体,应该提倡“尊母爱子”。
在对待美术工作者创新剪纸评价上也是不一致的。有的同志认为,它是当代新型的美术形式,开拓了艺术新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有的同志认为,我们应该看到美术工作者对创新剪纸所起的作用,对于他们探索的精神应该爱护,对有些成功的作品应该给予肯定。不过,需要指出的,美术工作者的创新剪纸作品不少带有绘画化倾向,虽然有些作品内容是新的,但缺少艺术性,没有民俗剪纸的语言特点。有些作品不分优劣地照搬西方现代派,或模仿其他画种,没有什么艺术价值。
如何对待传统,也是这次会议争论的重点。有的同志提出民俗剪纸发展的高峰期已经过去,正处在危机,趋向消亡。有的同志认为,民俗剪纸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它是群众性的艺术活动,深深扎根在民俗生活的沃土之中。在世代流传过程中,它既有传承性,又有变异性,随着时代不断增减、移植、演变、发展,尽管有些内容和形式消失了,但民俗剪纸这个品种永远消亡不了。
有人提出传统民间剪纸中“封建”、“落后”、“愚昧”的东西不少,“已经过时”,“与时代不相适应”。有的同志认为,由于历史的局限,传统民间剪纸中“封建”、“落后”、“愚昧”的东西是存在的,我们在继承传统时要批判吸收。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的艺术,它的本质和主流是健康的,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我们应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不应该歧视、掩护、否定它,搞民族虚无主义。我们要全面认识传统,只有正确估价传统的东西,才能正确估价现代的东西。探讨新的东西,决不是一概打倒旧的东西,当前成功的创新之作并没有离开传统,只有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创新。也有的同志提出,要站在传统的巨人肩膀上创新,不要从零开始。割断传统,则成了无本之水,无源之水。还有的同志提出,当务之急是要抢救传统,继承传统,才能谈得上研究和创新。
④第三届全国民间剪纸学术研讨会纪要
日,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在陕西旬邑县招开了第三届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人有23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近百人。中国延安文艺学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等十多个单位,艾青、钟敬文、贾芝、古元、张仃、华君武、王树村、毕克官、曹振峰、张紫晨、刘锡诚、陈志农等著名文艺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日本民间美术和民间剪纸界朋友吴美云、黄永松、中沟正典等给大会发来贺信、贺词、贺电。陕西省文化厅、群众艺术馆,咸阳市委、市政府,旬邑县委、县政府领导同志出席了大会。
我时任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持开幕典礼。副会长英若识同志主持闭幕式,副会长冯真同志做总结,代表们提交给大会的论文有80余篇。部分代表在会上宣读了论文,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对入选的近40篇优秀论文颁发了入选证书和“邑县杯纪念奖”。在热烈的气氛中,大家畅所欲言,就中国民间剪纸的许多学术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交流,澄清了许多理论上的问题。
通过这次大会,使大家更加明确认识了必须加强对基层理论的建设,这是关系民间剪纸的保护、研究、发展的养分所在。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行动必将会出现种种偏颇与迷茫。而所谓理论,又必定是涉及到民间剪纸本身内含着的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的各个方面。如果只是表层的,就美学谈民间剪纸显然是不够的。
“民间”两字,永远是我们不忘怀的,民间文化艺术的广阔海洋是我们研究工作之本,她是中国文化的本源,她的衰弱与枯竭,将导致中国本土文化艺术发展的没落与根本的变异,这决非危言耸听。
正因此,我们要极虔诚地学习“民间”、热爱“民间”,知之深方能爱之切,爱之切是一切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不对产生优秀民间艺术的大环境、小环境做深入了解,理论的建树将是一句空话。民间艺术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以及那种顽强、勃发的生命力,是产生民间艺术的根本。没有这些,任何所谓“艺术”将必定是苍白的。
学习和研究旨在继承、弘扬、发展我国民族优秀民间剪纸传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才能说是“来自民间,回到民间”。任何文化艺术,只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才可能有世界性。所谓走向世界,必须牢牢立足于自己。随着我国的“四化”建设不断深入,经济发展的不断腾飞,人民生活不断富裕与提高,,精神世界的需求自然是不断变化与发展的,这是导致民间剪纸必然发展的前提。没有发展,便是自我消亡。而发展必须立足于民族的文化沃土之中,成长出更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新民间剪纸。剪纸发展的力量源泉无疑还是民间,还是人民大众,那种歧视民间、轻视传统以及片面夸大美术工作者在发展剪纸艺术中至高无上的作用,一味追求“洋”化的所谓“创新”剪纸,是脱离人民大众的,不会受到人民大众的欢迎。
在讨论民间剪纸艺术如何走向世界时,不少同志指出,真正的走向世界,必须基于真正自觉地认识我们自己,必须立足向民间优秀传统剪纸学习,把我们的优秀文化介绍到国外。而我们有些美术工作者对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却不认识,也不学习,就用自己所谓“创新”的剪纸盲动地介绍到国外。这种低劣的、没有民族特色、民间气质的剪纸,只能有损于我们民族优秀文化的形象和声誉,根本谈不上走向世界。
⑤《山西民间剪纸展览》座谈会纪要
除了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召开学术研讨会外,一些省民间剪纸组织与有关社团、文化单位等也召开了学术研讨座谈会。例如,《山西民间剪纸展览》于1986年2月上旬在北京展出和1986年1月在武汉展出期间,均召开了学术座谈会。下面是黎川同志撰写的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北分会召开的座谈会纪要。出席会议的有来自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省美术院、湖北省群众艺术馆和《美术思潮》编辑部的专家学者。
&出席会议的同志高度评价了这次展览的艺术成就,并就美术界长期忽视民间美术的倾向提出了批评。
有的同志说,向民间美术学习,就是要抓住最本质的东西,十分真诚地进行艺术表现。以前,我们搞创作,由于一味追求功利性目的,所以根本不顾自己的生活感受,思想感情和艺术爱好,只顾去选择时髦的题材和手法,这样就会使我们的创作显得虚假、做作、千人一面,缺乏艺术的感染力。相比之下,民间艺术家要高明得多,他们是爱剪什么就剪什么,想怎么剪就怎么剪,反正他们也是不想发表和参加展览,只要自己批准就行了。因此他们的作品来得特别真挚、朴实、自然。
还有的同志说,向民间美术学习,并不意味着要去模仿民间艺术家的创作手法,客观地看,民间美术是非常完善的,已经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艺术形式系统。如果简单地照搬只会搞得不伦不类,民间美术对于我们专业画家的意义在于这个形式系统向我们提供了新的参照和新的规范,它可以启发我们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观察问题,促进我们把自己的艺术个性发挥出来。
也有的同志指出,展览中的一些作品看上去不象出自于民间艺术家之手的“原汤原汁”,显得不地道,不过瘾,在这方面,段汉芳同志的创作经验也值得学习,因为她是在努力吸收民间艺术家优点的基础上,较好地揉进了版画的手法,结果进一步强化了剪纸味道。
与会同志们一致地认为,我省有关方面应该向山西学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整理收集民间美术的工作抓上去。
大家认为山西的同志能拿出这样一个质量很高的民间剪纸展览,是与他们长期以来十分重视这方面的工作是分不开的。大家指出,湖北是有着悠久传统的地方,在民间美术方面决不是一块空白,如果我们继续听任民间美术自行散失,就是千古罪人。现在协会觉悟到了这一点,带了一个好头,今后有关各方面应该很好配合起来,像山西的同志那样踏踏实实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大家还认为,我省美术界应该抓紧做好对于民间美术理论研究工作,比如对它的审美特征、造型意识、构成意识、时空观念等,这样就可以使画家们在学习民间美术时,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处于十分盲目的状态。
为总结研究成果,我将解放四十年来我国研究民间剪纸的主要文章,汇编成《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研究》,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有史以来首部民间剪纸论文集。出版后,产生了较大影响。
⑹ 民间剪纸人才的培养
中国剪纸研究会成立后,即抓传承人的调查、培养。日,中国剪纸研究会、新疆军垦报社、乌鲁木齐市文联联合创办“中华剪纸函授中心”。校址设在新疆军垦报社,负责人有我、程玉祥(新疆军垦报社社长兼总编)、薛立柱(乌鲁木齐市文联主席)。函授中心在全国设立了三十九个教学辅导站(点),还举办了两期面授培训班,共培养学员近千人,许多人成为各地民间剪纸创作、研究及组织的骨干。1986年10月,中华剪纸函授中心学员结业时,共评出六个先进辅导站(点)∶黑龙江省辅导站(站长傅作仁)、湖南省辅导站(站长秦石蛟)、湖北省武汉钢铁公司辅导站(站长刘士标)、黑龙江省宝泉岭辅导分站、浙江省宁波市高塘乡剪纸组;十四名优秀辅导员∶傅作仁、秦石蛟、刘士标、梁国栋等;-百三十名优秀学员∶乔晓光、石俊凤、吉贤国、宋兵前、陈巨忠、张其培、刘善滕、任凭、于平、高淑娟、马希元、李强、栾淑荣、齐秀花、张洪庆、付清超、伏兆娥、张春颖、郭梅花、朱学舜、陈秋日、要红霞、何作霖、严隆成、勾弦、王蓬草等。
为配合函授学习,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文化厅批准,中华剪纸函授中心于日创办了《剪纸报》《剪纸通讯》和《函授教材》,由中国剪纸研究会编辑,由我本人出任主编。中华剪纸函授中心、《剪纸报》是中国有史以来的首创,为发现、培养中国民间剪纸人才,促进中国民间剪纸的保护、繁荣和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为了培养民俗美术高等人才,中央美术学院年画连环画系开始重视民间美术教学,招收了李振球、吕胜中等第-批民间美术研究生。日至日,年画连环画系邀请了在延安工作的民间美术理论家靳之林同志和陕北、陇东地区的民间剪纸艺术家白凤兰、王兰畔、高金爱、胡凤莲、曹佃祥、祁秀梅六位老大娘进行了-次民间美术教学活动,师生们收获很大。14日召开了总结座谈会,大家畅谈了这次学习活动的收获。我应邀参加了座谈,深为师生们的肺俯之言所感动,写了《振兴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创举——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教学活动总结会侧记》(此文发表在1986年第五期《美术》刊物)。下面是侧记的内容∶
民间美术是美术之根源
在发言中,许多师生开始认识到民间美术的重要性,找到了造型艺术之根源。一位研究生说∶“从这些布满老茧、带着顶针的老太太手上,使我看到了中国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干涸的源泉。我寻找了多年,今天才从老太太的剪刀下找到了民族文化的艺术之根。”油画系-位研究生说∶“我们现在寻找的是民族灵魂之根,应该把这艺术之根深扎在民族民间艺术中。年连系这次民间美术教学活动,是学院史无前例的创举,很有前途。”副院长。著名油画家靳尚谊激动地说∶“靳之林同志提出民间美术是第三体系。我认为,这还不够高,它应该是我国美术的根本体系。”
艺术真谛在民间
&在发言中,许多师生认识到艺术真谛在民间。一位研究生说∶“通过这次教学我们发现了中华民族美的东西。这种美的东西充满了强大的生命力,是其他任何画种无法比的”。年画连环画系副主任、著名版画家扬先让说∶“民间美术表现伤痕的少,积极向上的多,我们应该吸取民间艺术的营养。”著名画家侯一民副院长说∶“民间艺术家是我们的老师,如果我们有点精神,是民间艺术家给的,我相信我们年轻的一代是不会抛弃人民的。”靳尚谊说∶“民间艺人是真正的艺术家。他们对生活具有强烈的爱,作品表现的是心情感受。我看了陕北民间剪纸,感到自己的油画显得苍白无力。”女画家冯真教授说∶“真正的艺术在民间,人民是有知的,我们是无知的。而人民是善良的,他们不责怪我们无知。通过这次民间美术教学活动,使我们认识有了新的起点。”
向民间美术学习
通过这次民间美术教学活动,许多师生上了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感情起了深刻变化。有位研究生说∶“以前我们接受的都是西方美术教育,许多同学不知道祖国的民间美术。看了老太太的表演,我们感到应该学习民间美术,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东西。我建议学校从小学就应该开始学习民间美术。”另一位研究生说∶“我们振兴民间美术,就是要以自己民族的气质和精神作为支柱。我们学习民间美术,并不是要去搞现代派,因为现代派是没有生命力。”有一位进修生说∶“我到美院进修几年,这次老太太来,我学到了没有学到的东西。现在我已认识到只有走学习民间美术这条路,才最有前途。今后我要深入农村去广泛学习、整理、研究民间美术。我要坚定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这是我们这代人应该走的道路。”
著名版画家古元院长听了师生们的发言,深有感慨地说∶“我对民间美术很有感情,一直喜欢。我是受民间美术的熏陶和启发才走上专业美术道路。我们对民间美术要继承和发扬,有所发展。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外来文化进入我国。我感到冲击是必要的,可以使我们的文化更发展。但是外来文化也有不好的地方需要我们冷静思考,批判地吸收。我们有的人没有识别能力,把不好的东西也拿过来。外国希望我们能够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有的人说,世界上产生一个毕加索就够了,产生二个就多余了。我认为此话是有道理的。”候一民也指出∶“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提倡民族性是阿Q精神。没有民族性怎么会有世界性呢?我希望我们的大学生善于思考。在西方住久的画家往往都有思根追源的强烈情感,我们更不能忘记民族的艺术之根。我们支持师生到农村去采风。希望民间艺术家经常来美院上课,成为一种制度,继续办下去。”
在杨先让教授等有识之士的倡议和努力下,中央美术学院于1986年将年画连环画系改为民间美术系,杨先让任系主任,靳之林从陕西调到了该系,与冯真等教授担任民间美术教学工作。这是中国高等美术院校第-个成立的民间美术系,招收了李振球、吕胜中、张彤、乔晓光等一批批的研究生、本科生和进修生。1987年至1989年,杨先让、靳之林、冯真等教授带领一些学生多次沿着黄河流域的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地考察民俗艺术和民俗剪纸艺术,使这些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了锻炼和长进,这些学生毕业或结业后像种子一样,在各地生根开花结果,不少人成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骨干。
20世纪80年代,张道一教授在南京艺术学院也开办了中国第-个民间艺术博士生点,招收了徐艺乙、胡平、孙健君、潘鲁生、徐平、刘道广等一批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后来,张道一教授调到东南大学,成立了艺术学系,开设了民间艺术专业,又招收了潘鲁生等一批批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这些学生理论学得比较扎实,在实践中也得到了锻炼,毕业后,都成了中国民间艺术和民间剪纸艺术的顶梁柱,有的担任了重要的领导工作。
⑺ 民间剪纸书籍的出版
文革期间,民间剪纸书籍的出版几乎是空白,文革结束后,民间剪纸书籍的出版,才逐渐多起来。其中比较有价值的民间剪纸书籍有&#年慈旭编的《剪刻纸技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80年张道一编著的《中国民间剪纸介绍与欣赏》(金陵书画社出版)、《蒋在谱剪纸集》(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1年江丰编的《延安剪纸》(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82年胡万卿编著的《黄靠天剪纸技法》;1984年倪洪泉、王春立编的《年画与剪纸》(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洛川民间美术》,包括民俗窗花(山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85年颜廷芳编的《邳县民间剪纸》(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王子淦剪纸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1986年张道一编著的《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外文出版社出版)、殷超和陈山桥主编的《安塞剪纸集》、静乐县文联等编的《静乐民间剪纸》、朱同主编的《山西剪纸大观》;1987年王光普编的《陇东民俗剪纸》(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1988年张洪庆编的《滨州民间剪纸》(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1989年山西新绛文化馆编的《新绛剪纸》(重庆出版社出版)、靳之林编著的《中华民族的保护神与繁衍之神——抓髻娃娃》、《胡家芝喜花剪纸集》(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广东民间工艺馆编的《李知非剪纸选集》(花城出版社出版)等。(未完待续)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缤智试驾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