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等待时间活动qc成果报告说明报告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设备维护中心QC小组活动成果主题报告
下载积分:30
内容提示:设备维护中心QC小组活动成果主题报告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68|
上传日期: 18:50:1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设备维护中心QC小组活动成果主题报告.PDF
官方公共微信QC小组质量成果报告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QC小组质量成果报告-优化工艺稳定生产降低消耗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每日一题:
当前所在位置:&>&&>&
《幼小衔接的方法与对策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 09:27:09
大庆幼教中心十园  卢秀陶
一、教育背景:
&当一粒种子被移植到另一片土壤的时候,这粒种子可能会长得更加茂盛,也可能会枯萎。辛勤的园丁会寻求最好的方法让它重新焕发生命,而不是遭受挫折。&这是一位国外学者对孩子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形象描述。在由幼儿教育向学校教育过渡的过程中,由于孩子在身份、角色、关系、环境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而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因此,&幼小衔接&问题一直是幼儿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突出体现了幼儿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如何促进幼儿身心可持续发展必须给与充分的关注。虽然近年来幼小衔接的规范化越来越引起专家学者和幼教同行的重视,并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幼儿的生命特性决定了对幼儿最有价值的教育内容是经过精选的生活经验,生活就是幼儿学习的源泉,生活就是幼儿园的课程。幼儿只有具有了不断学习的态度和积极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才能奠定未来持续发展的基础,使幼小衔接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更趋于科学化、可持续化发展。
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1990----1994年合作进行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指出幼小衔接的过渡期在儿童入学前半年和入学后最初半年。在这期间,幼儿园、小学及家庭应以&在过渡中促发展,在发展中求适应&为指导思想,围绕&学习适应能力(语言、数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的能力,学习、生活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人际交往的能力)&这一核心,为儿童做一般的和特殊的两个方面连续的准备,以帮助儿童实现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顺利过渡。这里指出的衔接是全面的,不仅有知识、技能,还有情感、态度、能力方面;不仅有语言、数学能力,还有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社会交往等社会能力。
&幼小&分别指代的是&幼儿园&和&小学&两种不同的教育机构或教育阶段,&衔接&是指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从一个较低层次的学习场所转到另一个较高层次的学习场所的过程。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此时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幼小衔接&,实质指的就是儿童连续的、不断发展的社会性、心理、身体发展上的衔接。
研究基础:课题组成员潘英、林媛、林宏、曲红英、于晶、高再玲曾经参加过国家级、省级、市级的重点课题研究,为课题组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二、课题的意义:
1.幼儿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教育的基础。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我们究竟应从哪些方面对孩子进行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可持续性发展?幼儿园教育应配合小学教育,特别是大班幼儿的教学更要加强幼小衔接工作,那么,如何做好这项工作?一系列的问题的产生,引发我们的思考,激发我们研究的意识,从而去进行调查分析。
2.幼小衔接的科学定位对幼儿园教学小学化说&不&。生源竞争诱发了幼儿园教学的迎合心态。我园所在地只有一所公立幼儿园,其他都是是民办幼儿园,而且正规小学还附设了学前班,以吸引生源着想,以迎合家长出发,他们的教育理念就是幼儿阶段加学部分小学语文、数学,甚至英语的内容,可以说是拔苗助长式的教育,而纲要要求坚持以幼儿素质发展,能力培养方面出发,进行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那么两种教育思路不同,教育方式相异,到底哪一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持续发展?我们产生了调查对比的兴趣,希望能用数据说话,让家长信服。
3.幼儿园教育不存在升学率,那么如何知道我们幼儿园工作是否完善?则要从家长的态度,以及孩子入小学后,小学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反馈意见中得到我园工作有哪些弊端,哪些优点。因此,对幼儿入小学后进行跟踪调查,有利于我们幼儿园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促使幼儿园的工作能跟上小学教育的步伐,提高教师的工作质量,为小学输送优秀的人才,形成一种和谐有序的良性循环机制。
4.促进幼儿能力的全面发展。教育是相通的,但是作为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我们究竟要教给孩子一些什么?让孩子学会些什么?还是应该教会方法,培养能力,养成习惯?在家长一年一年的指责下,在生源的竞争压力下,我们迷茫了,我们也想通过这样的调查来进一步了解在做幼小衔接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培养,来加快幼儿的适应能力,促进孩子能力的全面发展。
5.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研究活动给家长正确的引导。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中也强调&要积极推动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衔接,幼儿园要科学、合理地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重点做好语言、初步逻辑思维等学习适应能力的准备,以及主动性、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的能力等社会适应能力的准备,为幼儿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坚决整治幼儿园&小学化&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
3.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
从办学性质上看,幼儿园的教育性质是非义务教育,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成套的考核条例,办学与教学随意性较强;而小学是义务教育,有严格的教育要求,学校对学生学习成绩要进行考试、检查。
从教学内容上看,幼儿园所学的内容是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浅显知识,这些知识对发展幼儿本身及以后的正规学习有很大帮助。小学的教育内容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其抽象水平相对较高,这种学习内容只有当学习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
从教学方法上看,幼儿园教师多采用归纳法,即让幼儿看到许多有关的现象,让幼儿开动脑筋,自己去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小学教师则多采用演绎法,即教师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知识,然后用例题来证明此规律是正确的,这一过程与幼儿阶段的学习过程正好相反。
4.幼儿园与小学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学习特点
幼儿园幼儿是进入幼儿期的3&6岁儿童,主要依靠具体形象的支持来认识外界事物,还不能很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幼儿的认知活动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同时,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也开始发展。此时的儿童逐渐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探索的欲望,也初步产生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愿望。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指出,进入小学的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小学生入学后,教学以及各种日益复杂的新的实践活动向他们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新要求,促使他们的思维水平开始从以具体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
5.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原国家教委幼教处联合进行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学前期为幼儿作好社会适应性与抽象逻辑思维的准备,在小学低又不在这两方面对儿童提出过高要求,则幼儿入小学后面临的学习适应困难和社会适应困难均可克服。
6.德国的哈克教授认为,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也包括教师、朋友、行为规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变化。他根据观察和研究指出,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的儿童,通常存在着下列六个方面的断层问题:
关系人的断层。孩子入学后,必须离开&第二个母亲&角色的关系人――幼儿园教师,而去接受严格要求、学习期望高的小学教师,这使孩子感到压力和负担。
学习方式的断层。小学中正规的科目学习方式与幼儿园的自由游戏、探索学习和发现学习方式有较大区别,孩子必须有适当的时间加以适应。
行为规范的断层。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在小学不再被重视,孩子入小学后,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融入集体,他们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
会结构的断层。孩子入小学后与幼儿园的友伴分离,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同。
期望水平的断层。家长和教师都会对上了学的孩子给予新的期望和压力,为了学业而减少了孩子游戏、看电视的时间等。
学习环境的断层。幼儿期的自由、活泼、自发的学习环境转换成为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孩子容易陷入不注意状态或学习障碍。以 上断层使德国30%的小学生有不适应现象,导致学习兴趣低落、恐惧、焦虑以及攻击性强等行为发生。因此,解决好这六个断层的连接问题,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关 键。哈克教授的研究对我们具有借鉴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具体目标:
1.确定幼小衔接的要素。
2.探索幼儿园进行幼小衔接的方法和途径。
3.提高幼儿心理和行为两方面的适应能力,促使其尽快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
近期目标:帮助儿童顺利完成幼小阶段的衔接过渡。  
远期目标: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搭建一个连续的、完整的教育大环境,并为今后一生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目前幼小衔接的状况(包括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研究幼小衔接的的要素。
3.研究幼儿园教师进行幼小衔接具体方法和途径。
五、主要研究的方法和对象:
1.课题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文献法,收集有关的学习资料,作为借鉴和参考。
观察法:大班幼儿的行为表现,建立观察记录、收集影像资料。
调查法:调查家长的困惑、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的困惑。
个案法:对于进入到小学的学生进行追踪调查,把握学生的最新信息。
2.实验对象的选择: 课题组成员所带的班级大二班、大三班、中四班、小一班、小二班
六、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1.实验时间:2011年7月&&2014年6月
2.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奠定基础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1月)
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是:加强前期准备工作,扩充文献阅读量,收集相关资料,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组织课题组教师研究座谈、讨论,起草课题实施方案,明确课题分工。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12月&2013年12月)
全面开展&幼小衔接的方法与对策实践研究&活动,课题组按照实施方案和计划,有步骤、有目的进行研究,这一阶段我们又分四个小阶段:
阶段一(2011年12月&2012年6月):主要开展研究的工作是:对幼儿园大班孩子进行学习、社会、生活方面的习惯进行调查,对升入小学的孩子进行跟踪调查,对家长衔接意识、教师衔接意识进行广泛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形成对策。
阶段二(2012年7月&2012年12月):这一阶段开展研究的主要工作是:一是课题组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重要,聘请小学老师来给幼儿园大班教师、家长上课,了解小学生应具备的习惯和个性品质,指导幼儿园教师、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开展幼儿园和小学教师之间互访观摩活动,寻求教学方式、方法衔接的切入点。二是课题组逐月培养孩子某一方面的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让孩子参与,教师、家长督促。三是幼儿园开展以&我要上学了&为主题的系列活动。7月份对大班孩子进行学习、生活、社会方面习惯调查,开展整理图书、玩具、书包、正确书写姿势、正确握笔姿势比赛,请小学老师当评委。
阶段三(2013年1月&2013年7月):这一阶段研究的主要工作是:对我园大班毕业升入小学就读的孩子进行跟踪记录,通过访谈家长、幼儿,了解课题组开展幼小衔接后孩子各方面的适应情况,针对调查情况制定修改衔接措施,并对新一批大班孩子进行学习方面、生活方面、社会方面的习惯调查。小学教师采取衔接措施是:创设图书角等,供幼儿课前、课后活动,教学方式、方法尽量适应孩子的需求,在规则等方面降低难度,时间上逐步过渡。
阶段四(2013年8月&2013年12月):这一阶段研究的主要工作是:重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分享合作交往意识、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课题组共同参与研究。
第三阶段:完善成果总结提高,结题阶段(2014年1月&2014年6月)
课题组教师对工作进行总结,撰写结题报告,整理研究材料,全面展示研究成果。通过访谈、调查,了解参与课题的收获。发现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七、课题研究过程:
课题组将幼儿园大班幼儿和小学一年级学生确定为研究对象,采用行动研究法来进行实践研究,同时广泛向家长宣传,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参与到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当中来,有效地促进了家、园、校同育,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
(一)研究&幼小衔接&的基本思想。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是我们研究的前提。幼儿园与小学要统一思想,在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方法、环境设置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衔接,避免幼儿园单方面的向小学靠拢、关注知识的提前储备等错误倾向,将研究的重点由&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转变为&幼儿园、学校采取什么措施、方法尽快适应孩子的需求&,为孩子平稳过渡到小学创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促进这一阶段孩子的整体和谐发展。 首先,教师加强学习,正确认识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事情,愿意去学,主动探索,在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上达到充分衔接。 其次,教师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利用环境与幼儿的相互作用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 其中包括精神环境&&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融洽、宽松的学习氛围;物质环境&&丰富的学习材料和整洁、优美、具有文化氛围的内部环境 ) ,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在相关能力、习惯、意识等的培养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等方面必须尊重该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和学习特点,在教育教学模式上得到衔接。 再次,教师充分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化教育,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进行主动学习,努力改变&一刀切&的教育形式,在教育方法上逐渐达到衔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为孩子提供丰富适宜的学习、活动环境,充分满足孩子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帮助孩子顺利完成这一阶段的过渡,使孩子在快乐的学习生活中获得身心健康的发展,是我们两大教育机构研究幼小衔接的实质。
(二)做好课题实施准备:2011年9月我们正式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确定了组长及课题组成员,对各项工作实行分工,初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等,制定了《学前班教学计划》、《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计划》、《幼儿常规培养的计划》、(小、中、大)幼儿一日常规。建立《幼儿入学跟踪档案》一份。研究方案,定期学习有关理论、研讨课题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调整课题教学实验,并不定期的向专家咨询、请教。我们这一课题组共有潘英、林媛、林宏、曲红英、于晶、高再玲等8名老师,其中,大部分是老教师.她们一线教学经验丰富,曾参加过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对课题的实施有很多的想法.我们通过开展学习培训、以会代训等活动,对什么是幼小衔接?幼小衔接的要素是什么?幼儿园教师如何开展幼小衔接活动,有哪些方法和对策?怎样实施教科研计划?如何落实好自身职责等等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培训,并达成了共识。经过3年的学习实践,老师不但了解了幼小衔接的特点、幼小衔接的基本要求、主要原则、基本框架、内容体系、教育理念,而且在此基础上,教师们对幼小衔接中的相关要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实践中,她们的观念和教育行为、方式方法有了进一步提升,在科研工作上也有了好点子和好的做法。比如:潘英老师在进行幼小衔接的研究中,一直找不准切入点,不知在小班怎样做。经过实践研究和反复验证,通过孩子们喜欢的儿歌就可以进行幼小衔接。如:入园儿歌、进餐儿歌、入睡儿歌等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等。在整理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儿歌中找到了小班幼儿进行幼小衔接的衔接点。思路一下子打开了。
(三)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作为教科研工作,严谨细致地做好第一手资料很重要。所以,课题组十分重视这一环节,通过3次对小、中、大班开展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调差问卷的评估与分析,使我们比较清楚地认识到了幼儿现阶段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方面的优劣,对有效开展幼小衔接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1次总结性评估,使我们对课题的实践研究有了最终的认识。
(四)开展有效的幼小衔接的方法与对策实践研究:在幼小衔接问题上,课题组成员一致达成了共识:即从终身教育的观点出发,把幼小衔接工作放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来考虑,充分认识到幼儿园、小学及家庭要以&在过渡中促发展,在发展中求适应&为指导思想,围绕&学习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这一核心来开展全方位的幼小衔接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幼小衔接的主要观点:&学习感兴趣&、&活动能合群&、&生活有条理&这三点上。研究侧重点就是幼儿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幼儿园教师进行幼小衔接具体方法。重点研究&兴趣激发、习惯培养、家长帮教&这三个方法。幼儿园通过环境创设(物质、精神)、教学研讨、精品课、一课三讲、课程设置(主题活动、区域活动、教学活动、户外活动、社会实践、一日生活的随机教育)、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途径宣传、引导一种&多方参与、共植未来&的课题研究理念。具体对策如下;
1、互动交流、取长补短。  
幼儿园教师、幼儿和小学一年级教师、学生开展经常性的互动、交流、研讨,让老师们互相听课、评课,研讨学生学习习惯方面的内容,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我们的做法是:  
(1)幼儿园大班孩子参观大庆市机关三小的课堂教学,模仿小学生的听、写、读的姿势等。  
(2)邀请小学生来园与小朋友座谈,教幼儿一些书写、读书的姿势,纠正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   
(3)给幼儿讲有关小学上课的故事与要求等,减轻幼儿的思想压力,并进行训练。
(4)邀请了小学的两位教师到幼儿园,为教师及家长做有关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讲座,幼儿园教师及家长通过聆听和咨询做好相应的指导与准备。
如:机关三小资深教师的专题讲座.
学前班的教师分别旁听了大庆机关三小一年级姜老师的一节语文课《拼音教学zh&ch&sh》、张老师的一节数学课《整理房间》。在随后的教研中,大家放开思想、畅所欲言。如关于坐姿问题,小学一年级教师强调课堂规范,要求学生&坐如钟&,稍有偏差即提醒。而我们则认为,孩子持某种姿势时间过长会产生疲劳,因此教师对孩子适当调整姿势应给予理解。再如课间奔跑问题,我们和小学教师一致认为不能&堵截&而应&疏导&,因为奔跑是孩子体能释放和宣泄的途径,关键是要让孩子知道哪些地方可以奔跑,哪些地方不可以,更为重要的是教给孩子一些适宜的游戏内容和方法。此外,小学教师在赞赏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的同时.建议幼儿园教师更有智慧地设计和组织游戏。这种争论和建议非常有意义,它不仅使我们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更使我们彼此了解了对方,更为可贵的是它促使我们一起从孩子发展的角度去努力寻找适宜的方法。在人员的衔接、组织活动的衔接、行为习惯的衔接、课间活动的衔接等方面深入挖掘新路子例如:听课观摩、家教工作、环境创设、课程调整&&
2、专项研讨、循序渐进。  && &&&&&&&&&&&&&&&&&&&&&&&&&&&&
在课题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一致认为把课题的实施研究划分为一个个专题进行研究,这样针对性更强,效果更明显。于是我们进行了以下一些专题的研究:
(1)问题研讨专题。课题组针对幼小衔接中幼儿学习、社会、生活习惯调
查问卷&进行分析思考,清楚了幼儿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归类,明确了以后所要解决的幼儿学习、社会、生活习惯的问题,其中学习习惯包括学会倾听的习惯、善于思考的习惯、敢于提问的习惯、与人合作的习惯、自主读书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自评互评的习惯、收集资料的习惯、动手操作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10个方面.行为习惯包括举止文明的习惯、诚实守信的习惯、尊重他人的习惯、守时惜时的习惯、懂得感恩的习惯、勤俭节约的习惯、遵守秩序的习惯、勤于动手的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讲究卫生的习惯10个面。  
举例说明:培养幼儿认真书写习惯的专题研讨。首先带领幼儿园大班的全体师生观看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写字表演,让他们了解书写的姿势、要求等。通过故事、儿歌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书写姿势。在念儿歌时潜移默化地提醒自己做到头正肩平背直足安以及一拳、一尺、一寸。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让幼儿知道在书写时要专注,不能三心二意。通过实施,幼儿掌握了正确的书写姿势及握笔的姿势,书写的字规范了,端正了,漂亮了。  
举例说明:培养幼儿自主读书的习惯专题研讨.在大中小班中首先开展了亲子阅读系列活动,给孩子自主阅读有个带入感.班级营造一个宽松、开放、自由的充满浓郁书香的阅读氛围。一个支持的、宽容的阅读环境,是促进幼儿自主阅读、个性化的阅读的前提。在亲子共读中,保证孩子和家长的共同阅读时间.家长填好&亲子阅读反馈表&(原创),如实反映孩子在家的阅读情况。进行亲子阅读分享活动,使家长认识到你不能增加孩子生命的长度,但通过图书可以增加孩子生命的厚度.
根据教育生态学原理,教育生态系统中也存在着教育生态链接。从小班&中班&大班&小学一年级,这其中还贯穿着学习习惯的培养承接,特别是小班&中班&大班这一链接中,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条主线,当然它并不是一条简单的直线,而是从薄到厚,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一个发展过程,而按照生态学的原理,在不同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而教育生态虽不同于自然的食物链,它与不同阶段的教育教学特点有关,这就需要我们选用现代科学技术,从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上,动态地加以探讨和研究。。另一方面,从不同阶段的学习来看,他们有不同的习惯认知、意识、行为、态度及价值观,使其发展是一个持续、完整的过程,因此对于各级各类儿童必须按学习习惯教育的总目标和总要求,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否则教育要求前后不一致,其作用就会削弱甚至相互抵消或浪费时间去重复自己已形成的习惯和规则意识。
(2)家长指导专题。在研究的过程中,进行了多层面、多角度的家长指导。
首先在新生入园的家长见面会上课题组就对家长进行全面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讲座,其次课题组成员向大班的家长进行幼小衔接方法和对策讲座。利用&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对家长进行指导。话题如:面对幼小衔接,家长应持怎样的态度?幼小衔接家长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入学前,家长如何培养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等等,过这一专题的活动,家长重分数轻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培养的观念明显改变,平时能比较重视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督促,比如关注孩子的读书方法与姿势,关注孩子的书写姿势与握笔姿势等,家长与教师的配合意识也明显增强。  
3、语言熏陶、潜移默化。
教师教给幼儿一些儿歌,让幼儿在朗朗上口的儿歌诵读中掌握一些要领,养成一些习惯;如:《进餐歌》排排队,洗洗手,不说话,不撒饭,饭后漱口画个杯子,讲究卫生人人爱。《排队歌》 小蚂蚁,一二一,跟着口令快静齐,不推不挤排好队,稍息立正、看齐。《上课歌》小小椅,排排好,老师上课我坐好,两眼看前不说话,学习知识本领高。等等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小儿歌.同时教师注重对幼儿的表扬与激励,看到幼儿有了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做到及时表扬,给孩子继续保持下去的动力。
4、家园联系、相得益彰。  
&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家长的配合,家庭教育没有幼儿园、学校的指导,教育就形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产生效果。因此,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家园联系策略相当重要。为了获取家长的支持,一方面要积极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动员广大家长一起来做好这项工作。另一方面,通过亲子社会实践活动(参观铁人纪念馆、博物馆、规划馆、民俗园、采摘园、时代广场、黎明湖公园等)、家长指导手册简报、亲子阅读、亲子游戏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特别是把衔接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及时向家长宣传,转变家长的重知识轻习惯的观念,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及本班的实际,各班学期初召开专题家长会,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2)大班博客、家园联系板开设《幼小衔接专栏》,等栏目,加强与家长的信息交流。  
(3)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其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了解孩子在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表现。  
(4)组织教师、家长、幼儿&三位&一体的课堂教育观摩活动,吸引家长参与并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如:大班潘英老师的学前课观摩活动.
(5)要求家长在做好幼儿入学前的学习物质与环境等方面的准备,给幼儿购买的学习用品力求简洁实用,小巧安全。  
(6)开展学习习惯的系列活动有: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口语大赛、亲子阅读科技故事比赛、家乡百湖的纸浆制作、端午节制作龙舟、开展行为习惯的系列活动有:穿衣服比赛、拍球比赛、整理书包比赛、会变的操场、三八节、母亲节、教师节、重阳节制作寿司、蛋糕、月饼送给亲人和老师.全园性趣味十分钟晨练活动.环保小卫士(到小区捡垃圾、给大树刷石灰)开展主题系列活动:参观小学、我要上学了、我的小小作息时间表、正月十五送灯送祝福(亲子制作橘子灯、南瓜灯、大辣椒灯、土豆灯、剪纸灯等)等等。
5、个体指导、因材施教。  
由于个性心理、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幼儿在学习情感、学习方式上也会存在很多差异。因此,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幼儿的个别指导,及时帮助一些幼儿矫正不良学习行为,帮助孩子克服学习障碍,矫正不良习惯,防止不良行为形成不良习惯。
如:班级中的悠悠小朋友个人素质很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绘画技巧好,思维敏捷,情商高.但是经常性的打扰别人.大庆市心理学校首席咨询师于老师分析了孩子的情况,害怕被集体抛弃,急于表现等.通过游戏等手段,孩子的社会性得到了改善,很好的融入集体中.在行为习惯上进步不小.
八、研究成果:
幼儿方面:通过课题的实施,幼儿逐步养成了多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幼儿园大班的幼儿基本能做到认真倾听,能带着问题听清老师和同伴的发言,尽量不打断他人的发言;基本能借助一定的条件把话说完整,说清楚;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或现象,在他人的帮助下乐于去发现问题,能积极思考他人的问题;合作的意识明显加强,我行我素的行为收敛了;能记住正确的书写姿势,在老师的提醒下能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能正确握笔,会写简单的数字,但速度较慢。  
教师方面: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对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重视程度提高了,通过各种途径、各个方式训练和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打造了一支研究型的教师队伍。我园教师参与教研的意识明显增强,从害怕教学研究到逐步喜欢教学研究。教师们在实践过程中学习提高,又在学习提高中积淀。
家长方面:通过课题的实施,转变了家长重成绩轻习惯的观念,明确了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掌握了一些指导孩子养成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方法,通过与孩子一起读书等做法,他们的自身素质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幼儿园:内涵进一步深化,声誉不断提高,生源富足。通过课题研究幼儿园和小学形成了幼小衔接,孩子能顺利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在社会上、家长中形成了很大的反响,如今家长争先恐后的把孩子放到我园就读,大庆机关三小也喜欢接收十园的学苗。
实践成果:三年来,我们课题组共收集了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及反思98份,案例分析及反思30份,教学叙事30份。课题组成员有十篇论文分别获得省市教科研一、二等奖、形成了《新生入学适应现状调查策略研究报告》、《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调查分析》、《幼小衔接家长指导手册》、《家长指导手册简报》、《幼小衔接亲子游戏》、《幼儿一日常规儿歌》、《幼儿习惯养成教育个案分析》习惯培养教学活动设计30余篇、《幼儿发生变化过程图文集》。原创表格如:《幼儿习惯养成教育测评表》《幼儿学习习惯反馈表》、《幼儿行为习惯反馈表》、《亲子阅读反馈表》、《观察记录表》等具有很多高参考和推广价值的资料集锦。
课题组4名成员设计的关于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的教案被收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师指导用书4篇。课题负责人卢秀陶于参加东北三省园本教研培训交流会议。结合我们的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评优课、示范课、公开课。课题负责人卢秀陶2013、5参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说课大赛取得了一等奖。2014、3幼教中心在第三幼儿园召开&教科研&工作经验分享及材料观摩活动。《幼小衔接的方法与对策实践研究》课题荣幸的进行了经验分享汇报。
理论成果:我们体会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幼小衔接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心理能力的衔接;再有,制约孩子入小学后以至将来上中学、大学的最关键的因素是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同时,在研究中我们不断地体会到许多方面研究越深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越多,幼小衔接并不只是一些表面问题的衔接问题,而需要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教育内容、教育要求等诸多方面的衔接,在能力、习惯等的培养方面也不仅仅是几种具体能力的培养,而是一项大的工程,是一个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大工程,还需要不断分析现阶段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因素,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我们将会根据这些问题进一步的深入思考、尝试,寻求解决的办法。  
促使成果初步形成和总结推广。
&&& 在上级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随着课题研究进入深入实验阶段,一堂堂的课题实验课,一次次生动活泼的教科研论坛,一个个富有思想、蕴含新课程理念的总结交流活动,使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为:
&&& 1.带动了幼儿园的教科研气氛,提升了幼儿园的教科研能力,为优化幼儿园办学条件起到了推动作用。
&&& 2.形成了课题组优秀教案集、教学叙事集、优秀论文集等,在全幼教中心进行了推广。
九、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 题研究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问题,发现它、解决它,不绕开、不回避。因此,我们应该闻过则喜,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在我们课题组的研究中,我们就发现了以下问题,需要以后加以解决。
1 .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之间的沟通仍然不够
这主要是指在教育观念上的沟通不够。我们在几轮的研究中多次组织了与小学教师的相互听课与研讨,但由于时间有限等多方面因素,虽然在教学方法、教育目标等方面到了沟通,但教师们在教育观念上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主要是对待孩子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幼儿园的教师多是在自己的教育方法上找问题,而小学教师多是以教学内容和课堂要求为中心,找孩子和家长方面的问题,这是造成许多幼儿入学后不适应的主要问题。
2.幼儿对学校了解不深入,情绪情感落差较大
幼儿在幼儿园中可随意选择多种材料进行探究,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能力发展的活动,在活动中感到快乐。教师给予每名幼儿自主表现的机会,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及时关注幼儿的情绪反应,并教给幼儿调控的方法,在这种宽松、轻快的环境中,幼儿情绪愉悦。这与上学后的比较紧张、较有压力的环境形成了对比,造成了部分幼儿情绪低落,思想负担较重的现象。
3 .家长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
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多读几首诗歌、认几个汉字、做几道题比提高孩子自身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心态来的实惠,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技能。对于影响孩子一生的各种习惯的培养不很重视,包办代替,冷暖呵护,是父母认为对孩子的爱的表现。因此,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势在必行。
4 .合作交往能力培养不够
交往能力培养不够,是主动与别人交流方面不够,这些与幼儿自身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有关,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
5 .规则意识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足
在遵守规则方面,幼儿园的规则多是非常具体的,针对某个活动的,并且多是幼儿自己制定的既具体又形象。幼儿在遵守之前,首先了解为什么,怎么做,便于幼儿遵守。而学校规则多是事先定好的,学生必须遵守的,很抽象,有些孩子不理解,因而幼儿刚入学后不适应,造成了部分幼儿在学校的规则遵守方面的不够。
成绩永远只能代表过去,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还依然存在许多的不足。
缺乏激励机制。课题研究应该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自主参与,发自内心参与,需要有个机制来予以激发,而非主持人下达布置任务。
缺乏有序引领。做课题是我们一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但缺乏引领,尤其是方向性、理论性的引领,如果这种引领能够进一步与一线教学结合起来,那将对提高教学素质,提升教学效果产生极大地推动力。
缺乏恒心耐心。课题研究成员要有学习精神、专研精神、奉献精神,具有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但因各种原因我们会而缺乏这种热情,缺乏一份恒心与耐心,我们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为做课题寻找理论支撑。静下心来,给自己一份信念,相信在这份信念的支撑下,自己的努力定会有所收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以完善。虽然我们的课题马上就要结题,但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课题组成员依然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依然会把教学和教研紧密相连,在教中研,以研促教,让幼小衔接工作在我园开花结果,从而使课题的研究实效性充分得到发挥。我们期待在教科研这条路上能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李季湄&冯晓霞
3. &六个方面的断层问题&&&&&& 德国的哈克教授
4.《教育生态学》&&&&&&&&&&&&&& 中国学者吴鼎福、诸文蔚所撰
5.《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 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qc成果报告范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