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少年强星总决选大和影照片清华大学的这大洋洲比赛的

《第六届亚大艺术节-2015少儿新春晚会》电视录制节目开始征集啦!_中国作家网
《第六届亚大艺术节-2015少儿新春晚会》电视录制节目开始征集啦!
来源:中华网财经
(新闻稿在线)经国家文化部批准,第六届亚洲大洋洲国际少儿艺术节 于日在北京京西宾馆隆重开幕!组委会邀请了俄罗斯、印度、印度尼西亚、埃及、斯里兰卡、吉尔吉斯坦等六支外国青少年艺术代表团参加了本 届艺术节。与来自国内千余名选手同台开展了文艺汇演、竞技比赛、艺术交流等多项活动。所有团体节目参加了在首图大剧院的优秀节目文艺汇演,并已选送中央电 视台少儿频道播出!来自国务院、文化部、外交部、教育部、最高法院等部门有关领导、嘉宾及文艺界的专家共同出席了在京西宾馆大礼堂举行的开幕式!
作为本届艺术节的重要版块,组委会计划于至13日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第六届亚大艺术节-2015新春晚会暨中国少年星全国总决选”活动,参演的优秀团体节目将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进行录播。晚会拟定在北京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录制。
艺术节历史
“亚洲大洋洲国际少儿艺术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民间艺术节组织理事会亚大分会(CIOFF)的官方国际少儿艺术节。往届分别在日本、中国、土耳其、印度尼西亚、中国等国家成功举办。其中2000年、2004年分别在广东隆重举办!
新春晚会录制
参加晚会录制的集体节目,经央视少儿频道导演组审核的节目选送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部分节目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或中国网络电视台播出;所有集体播出不收费用。第六届亚大国际少儿艺术节2015新春晚会拟定于2015年2月在北京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举行!
全国少儿才艺比赛及食宿接待
艺术节食宿接待和比赛场馆是在有着“中国会场之冠”美誉称号的京西宾馆(五星级)坐落在北京西长安街,与中华世纪坛、中央电视台、军事博物馆隔路相望。距离天安门7公里,距离北京西站800米。
京 西宾馆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主要接待国家、军队高级领导,并设有国家主要领导人套房,是中央军委、国务院举行高规格大型重要会议的场所。有着中 国“会场之冠”和“最安全的宾馆”的美誉。宾馆管理级别与中南海和人民大会堂同级。京西宾馆主要承接的大型会议有党的历年全国人大预备会、全国人大、全国 政协、党代会等,十一届三中全会,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等国家重要会议均在此召开。
电话:010-
网上期刊社
网络工作室热门排序 |
&p&本文章是第一届就读的本科大陆学生,GASOON所写,原发在本人的微信公众平台【台湾留学的二三事】上,放在这里让更多对台湾上学,对台湾清华的同学了解下。&/p&&br&&p&作者:第一届台湾清华大学本科大陆学生,北京人,GASON.&/p&&p&编辑&配图:交大邱团长,第一届台湾交通大学毕业的大陆学生。&/p&&br&&p&&u&编者注:在新竹工作生活过的同学,应该都知道,台湾清华的简称一般是清大,大陆清华的简称呢则是清华。&/u&&/p&&br&&p&&u&所以,下文所有以“&b&清大”&/b&冠名的,&b&均指台湾的清华大学。&/b&&/u&&/p&&img src=&/7c1b2d2fc68b569f60d626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7c1b2d2fc68b569f60d626_r.jpg&&&br&&p&一.
前言&/p&&p&
去年笔者很有幸在众多优秀的学子中脱颖而出,如愿以偿的进入了清大学习。(&strong&&i&编者注,清大一届只招5个学生,所以作者是五分之一,非常不容易&/i&&/strong&)。 在这短短的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中感受到了很多,学习到了很多,收获到了很多。为交流笔者的学习体验与收获,也更为今后想来清大学习,亦或是想来台湾的大学学习的大陆同学提供一些我们已有的经验,以供各位同学和家长借鉴,笔者对半年来的经历做了一个总结。寥寥数笔,做的不到的地方还有很多,希望各位不吝赐教。&/p&&p&
笔者写的东西仅仅是从自己的角度很片面的观察整个清大。如有需要,可以到清大官网了解更多信息:
&/p&&br&&p&&a href=&http://www.nthu.edu.tw&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國立清華大學&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二. 学校概况&/p&&p&
清大坐落在台湾新竹市,是一所综合类院校。它是原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梅老先生,以庚子赔款为基础在台“复校”的。目前在读本科生有6280人。这里说明一下,庚子赔款的实际持有组织,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这个基金会,现在在台湾,主要资助的还是台湾的大学,具体可以查询维基百科,&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8D%8E%E6%95%99%E8%82%B2%E6%96%87%E5%8C%96%E5%9F%BA%E9%87%91%E4%BC%9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i class=&icon-external&&&/i&&/a&。以及官方网站,&a href=&http://www.chinafound.org.tw/&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財團法人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i class=&icon-external&&&/i&&/a&。以及关于历史的介绍,&a href=&http://www.chinafound.org.tw/ec99/eshop1387/ShowGoods.asp?category_id=57&parent_id=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關於基金會 - 財團法人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i class=&icon-external&&&/i&&/a&。&/p&&br&&br&&img src=&/cdddd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cddddb_r.jpg&&&br&&p&一般认为,清大在台湾排名第二(编者注,其实交大跟清大不分伯仲),仅次于台湾大学。在上海交通大学出品的《2014两岸四地大学排行榜》中清大排名第二,仅落后于北京清华大学。在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清大排名世界167名。&br&&/p&&br&&img src=&/86a8be89018cef5f849acc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86a8be89018cef5f849acc_r.jpg&&&br&&br&&br&&p&
清大设有理、工、原子科学、人文社会、生命科学、电机资讯及科技管理七个学院;大大小小共17个学系。其中材料学、化学工程学、电机工程学、资讯工程学在清大是较好的几个专业,在全球也具有一定优势。&/p&&br&&img src=&/89dc8fcd25ce0aa615be4d9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89dc8fcd25ce0aa615be4d9_r.jpg&&&br&&p&
在招收大陆学生方面,目前清大只招收了一届本科陆生,四届研究所陆生。陆生总人数大约在150人左右。&/p&&img src=&/aa49ea8ffc5e2f0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aa49ea8ffc5e2f0_r.jpg&&&br&&br&三. 招生方式&p&
目前所有台湾院校招生不占用高考志愿填报的名额,而是通过“台湾大学校院招收大陆地区学生联合招生委员会”报名。具体日程及流程请浏览&a href=&http://www.rusen.org.tw/spf/HotNew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大学校院招收大陆地区学生联合招生委员会&i class=&icon-external&&&/i&&/a&查询。&/p&&br&&p&四. 我的经历&/p&&br&&p&
笔者是一名复读生,有过一年的落榜经历使我对于志愿选择更为谨慎,最开始驱使我报名台湾的学校也就是因为它并不占用高考志愿的名额,相当于“00”批,这就相当于多了一重保障,使我感到更安心。&/p&&p&
清大的招生没有对于每个省市固定的名额,而是直接面向可以报考的八省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辽宁、湖北)统一招生。他的录取标准是根据你的高考分数在你所在地区满分线与一本线之间的位置进行排名,然后录取。比如,笔者考了653分,而去年北京市一本线为543分,按照他的标准笔者的分数实际为(653-543)/(750-543)=0.5314分,在录取的五个人中排名第四(编者注,清大一年招5个学生,台大以及交大等等都是一年5个学生)。&/p&&img src=&/797fe19042ebadaa0a77bb64de5eb811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797fe19042ebadaa0a77bb64de5eb811_r.jpg&&&br&&br&&p&
在报名的时候笔者只报了台大和清大两所学校。报名台大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是公认的台湾地区最好的大学。而报名清大则更看中他的“不分系招生”。“不分系招生”是指每一名被清大录取的大陆学生大一都是在“不分系”中。不是说没有系所,而是这个系所就叫“大一不分系”。如同其字面意思,你只需要在入学的时候填一下你初步的志愿,进入这个系以后你在大一期间可以任选全校所有系所的所有课程进行学习。这一年的时间你可以充分发掘你的兴趣与特长而不被传统的系所禁锢住而不得自己的兴趣所在。待到大二,你找到你自己真正喜欢的系所时,才被分流到特定的系所进行学习。这正是最吸引笔者的地方。&/p&&img src=&/3e6eb5e3a7f95f60ee61a53bf23d7a50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3e6eb5e3a7f95f60ee61a53bf23d7a50_r.jpg&&&br&&br&&p&
被录取后才发现,清大还为每名陆生提供了非常丰厚的奖学金。只要你本学期的成绩总评在全系前20%,那么下一学期你就会领到98000新台币,约合20000人民币的奖学金。&/p&&br&&br&&p&
清大主要分為山下和山上兩部份。在笔者看来,无论是山下方方正正的理工类学科的系馆,还是榜山而建的、富有文艺气息的社科、语言类院所,都饱含着他们独有的艺术的美感。清大校园中有被学生们津津乐道的“四圣兽”系馆,朱雀、白虎、青龙、玄武,各有所指,独具特色;清大在校园建设方面,在所有用于学校建设的款项中必须有3%是用来购买公共艺术品,因此见到像罗丹这样大师的作品对于清大学生已然见怪不怪,这些大师的艺术感也在不断地影响着我们;清大还有很多有学生和老师所创作的作品,有些作品甚至保存了十数年之久,这些作品表明了清大学生不单单是专业领域的佼佼者,更兼具同龄人所没有的艺术气息。&/p&&br&&img src=&/f53dc20e209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f53dc20e209_r.jpg&&&br&&br&&p&
但当笔者最初来到学校,最令笔者感到惊异的,不单单是这种曼妙的艺术氛围,更是学校内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的景象。由于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学校内部的自然生态好的令人害怕。但凡有道路的地方,其两侧必然有成排的树木,青枫、松柏、榕树等等等等随处可见,甚至有的系馆使用了特殊的建筑材料,就为了为爬墙虎等生物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不光是植物与校园的和谐共存,动物与校园的和谐相处更值得一提。清大“盛产”三种动物,分别是校狗,鸽子和松鼠。&/p&&br&&br&&br&&p&
其中,校狗与学生的生活最为紧密。无论是道路旁,食堂里,还是教室中,随处可见校狗“躺尸”的身影。夜深了,或是有很多人一起在路上行走时,这些校狗会自觉地陪你一起走到你的目的地,为你祛除寂寞,更是为你保驾护航。甚至有的时候,上课到一半,一只校狗就懒洋洋的走到了教室里,坐在讲台旁便开始认真听课,觉得讲得不好起身就走,换一个教室继续听。有的老师戏称这些狗为“他教过最长时间的学生”。这种校园内部的艺术气息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形成了一种微妙的氛围,更为学校,这为学生,嘈杂的社会中开辟了一块静谧的天堂。&/p&&br&&img src=&/36ae88a11bd038590ffdb0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36ae88a11bd038590ffdb0_r.jpg&&&img src=&/b9f61c41dc44411fd4ebb1ae5a704387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b9f61c41dc44411fd4ebb1ae5a704387_r.jpg&&&br&&br&&br&&p&
进入大学,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各种学长姐和各种教授讲师。来台湾工作旅游过的人们对于台湾人的素质之高常常敬佩有加,而这种高素质在清大这种等级的学府中更表现的淋漓尽致。在笔者看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负责。每次找老师帮忙,他能帮的绝对会帮,不能帮的绝不会推卸责任,而是他会帮你确定谁能帮你,谁主管这方面的事物,然后会帮你联系好,并和那边的老师约好时间才“放你走”。&/p&&br&&p&
他们真正体现了“尽可能帮助学生”这句话的含义。学长姐也是一样。笔者记忆很深刻的是我的某科成绩出现了问题,去找助教(助教一般就是学长姐担任)。助教第一句话就是“我帮你查”,很快,查完后,他就说:“我在登记成绩的时候出了问题,这是我的责任,我会立刻改正,真是很抱歉。”没有相互的推脱,更没有过多的借口和粉饰,只有对责任的勇敢担当,这种纯粹的责任感让笔者记忆深刻。&/p&&br&&p&
还有,来到台湾念大学之前笔者曾经有一段时间很担心会不会台湾人或台湾学生对大陆学生有一定的偏见而迫使我们沦为“二等公民”。因为一些报道或媒体的评论中显示像香港等地的居民或学对大陆的学生有一定的偏见甚至是反感的情绪使得在学校学习或生活等方面处处受阻。但来到这里之后发现,根本没有这回事。在课堂上与平时生活中不会出现由于你是大陆人就问些很偏激的问题来挖苦你,亦或是故意在成绩上打击你,或是故意疏远你。而相反的是,本地学生和老师都会很热情的欢迎你,甚至是主动的接近你。这种热情让我们这种漂泊在异乡的学子倍感温暖。&/p&&br&&br&&img src=&/c29f7dede2bb0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c29f7dede2bb0_r.jpg&&&br&&p&
谈完虚的,说点实的。清大的师资水平是不容置疑的。博士文凭是在清大当老师的最低标准,而一般的老师都是在美国知名的大学获得的学位,其中不乏像伯克利,斯坦福等名校(编者注,清大的老师教学严格是在台湾出了名的)。以这样的博闻强识的人作为我们的老师,不仅仅在学习上会有很大助益,而且在以后读研等事情上,他们的推荐信将会更加的有分量。并且在经费分配上十分偏重于可以直接用于学生的经费,例如研究、教学、设备更替、社团活动等等。这也使得供学生们阅读、自习、听讲座的图书馆设备齐全,堪称全岛之最,但也有很多楼房看上去“满目疮痍”——因为实在没剩下什么钱可以供翻新这些楼了。以上种种便说明了为什么在像上海交大这样以师均位排名依据的排行榜上请达能在两岸三地排名第二,超越了港大、北大这样的传统豪强(编者注,上海交大这个两岸四地大学排行榜,老师数量与学生数量的比例,分数权重很高,因此就会出现排名比北大、港大高的状况)。&/p&&img src=&/f570aefab8bcbcdf911e851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f570aefab8bcbcdf911e851_r.jpg&&&img src=&/7aece7c8e5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7aece7c8e5_r.jpg&&&br&&p&
同样,清大在很多方面上令笔者觉得非常人性化,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很有帮助。首先,清大没有所谓的辅导员,而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你选的科系与你今后的方向为你选定导师。本科生的导师虽然不像研究生的导师那样对我们有极其重大的影响,但很多时候他能给你很多很好的建议,你在学校有些疑难问题他也会为你解忧,有的时候还会请你吃顿饭。。。(编者注,台湾老师真的很舍得花钱请学生吃饭)总之对我们很有帮助。其次,清大的考试制度也值得一提。你在某一科上面的的总评分数不会因为某一两次的考试而一锤定音,而是你学期综合表现的结果。你每次的报告、每次的作业、每次的出勤,当然,还有每次的考试,都会在你的总评当中体现出来,这样做使得成绩更加符合你自己本学期在这个科目上的付出,更贴近你在这个科目上的真实水平。再有,清大在很多时候考核的不是你会什么,而是你你用你会的能做什么。学完编程,不是整个程序码让你填空,而是让你做个游戏,看你真正能做出什么;学完国文,不是让你默写古诗词,而是让你写篇论文,看你能如何表现出自己的观点;学完社会化学科,不是对于专业词汇进行填空、连线,而是真正让你对特定的人进行采访,看你能从采访中获取什么,并如何从这些结果中汇总出你自己的观点。如此种种,不胜枚举。笔者认为这种模式更能体现出一个人以后走向社会你能扮演好什么样的角色。还有,清大很推崇学生全方位发展。它有一些途径,希望你能在学好自己专业课的同时能够辅修一些其他的系所,以充实你自己。这些学科可以是对你的专业有相辅相成的作用,也可以是毫无关系,但你有浓厚兴趣的。学校只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全方位发展。。。这些方面实在很多,恐无法一一类举穷尽。&/p&&br&&img src=&/e20f0bd2c7d89b4eb7e6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e20f0bd2c7d89b4eb7e6_r.jpg&&&br&&br&&p&
当然,每个硬币都有它相反的一面,笔者在清大也感受到它一些不尽如人意,甚至让人厌烦的地方。首先,学校内有一种“民粹主义”的风潮,使得很多事情都要征求各界民意,不然就很难推行下去。这就使得很多事情的进度越来越慢,越来越拖,耽误我们的时间。其次,“三限六不”政策也让我们头痛不已。“三限六不”政策指的是限制采认大陆优秀院校、限制陆生赴台总量、限制采认医学和关系国家安全领域的专业,不加分、政府不提供奖助学金、不影响招生名额、不允许校外打工、毕业后不可留台就业、不开放报考某些证照。尽管这些不会影响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但对我们终究是一道鸿沟与枷锁,隔开了我们与其他学生(除陆生外都没有这些歧视性规定,包括港澳生都没有),限制了我们今后的发展。(&i&编者注,最近有改善的方面,比如说在出入境签证上,大陆学生现在可以享有多次出入境签证的待遇了。&/i&)再有便是学校的很多机构甚至还不知道有本科的学位陆生的存在,使得我们在校内办理一些事情的时候连主管的老师都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使得有些事情办起来有些不那么顺利。&/p&&br&&img src=&/a73fcef1453b02abe85f1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a73fcef1453b02abe85f1_r.jpg&&&br&&p&五. 结语&/p&&p&
在台湾学习,还是以清大第一届本科陆生的身份学习,对于笔者来说是个终身难忘的经历。笔者谨以此文,表述笔者自己在清大最真实的感受,并衷心的希望能将这种感受分享给每一个人。&/p&&p&
3月20日为清大紫荆季,届时所有的系所都会在校园内举办推介会。如果您彼时恰在台湾,亦或是对这个学校有浓厚兴趣,都十分希望能够来到清大,亲身感受下清大的风采。&/p&&br&------------------------------------------------------------------------&br&&br&这里是私货,本人会在近期,填一个坑,好好写一下关于在国立交通大学上学的体验,欢迎大家关注,相比清华大学,台湾的交通大学,更是一个为少数大陆人所知道的学校。&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在国立交通大学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 邱团长的回答&/a& 。&br&&br&谢谢~&br&&br&&br&&br&&img src=&/e6ec15c639f_b.jpg& data-rawwidth=&271& data-rawheight=&36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1&&
本文章是第一届就读的本科大陆学生,GASOON所写,原发在本人的微信公众平台【台湾留学的二三事】上,放在这里让更多对台湾上学,对台湾清华的同学了解下。作者:第一届台湾清华大学本科大陆学生,北京人,GASON.编辑&配图:交大邱团长,第一届台湾交通大学…
张晗已经上了好多图了 我就补充一些大家没怎么说的&br&学习方面:&br&1:考试真他娘得多,很多课一学期要考三次,我记得当年我总共在清大交换了20周,考了19次考试(每次都是2小时的考试哦),烦死爹了。虽然不是很难吧,但是不难也要复习啊!&br&2:清大的台湾同学和大陆同学差不多,也都是喜欢抄作业,抱大腿,不过他们上课都比较害羞,不太喜欢发言,我倒是基本上是班上最喜欢发言的。我觉得文科那边可能同学会好不少吧(我学理科)&br&。用功程度上的确不如我们拼命,不过也还不错啦&br&3:英文课本,课件,作业,考试题。但是很多课上课用中文教授(名词是英文)。所以有一种奇妙的中英文混搭的感觉。但总体来说很喜欢这种方式,因为要真是纯英文授课的话上课可能听力就适应不过来。不得不说这是一种与国际接轨的做法,至少出国留学适应起来会很快。&br&4:自习不叫自习,叫K书...每层宿舍都有斋K。当然很多时间大家在里面看漫画。&br&5:感觉大家求知欲都不太强,基本就是应付考试就好了,多出去的也不想学...这真是没想到,感觉替台湾教育感到捉急啊&br&吃方面:&br&1:学校门口有一条食街,嗷嗷吃啊。有一家眷村牛肉面至今记得,80块满满一碗肉和面,无限加面,卧槽,简直吃得满地打滚。经常做梦就梦见自己在吃那家牛肉面!&br&2:学校里各种奶茶店,真是好喝啊,30-50块,还可以看妹纸!以至于回来我再也不喝奶茶了,北京的奶茶又贵又难喝,还没有漂亮妹子。&br&3:学校食堂还算是不错,至少干净有营养,虽然也挺单一的,但还是完胜广大的中国大学食堂。最重要的是,实在不好吃旁边有7-11呀!!!&br&玩方面:&br&1:学校门口有大巴直通台北市,1小时就到。不爽了就直接去城里玩儿了,台北还是可以很开心的玩儿呀浪呀!各种有意思的小情调的民国范儿的,你懂得&br&2:新竹实在是小破地方,屁玩意没有。downtown水平实在有限,我大合肥都比新竹强(楼主科大的)。去过一次海边玩了玩,表示也就是骗骗群众,景色不敢恭维。台湾的好地方还真都在东海岸,宜兰花莲台东。当然山里若干地方和垦丁也还不错啦,不过离新竹都太远&br&3:学校里面各类活动还挺多,我定期参加一个中国沙龙,晚上和王丹及爱折腾的台湾同学吃盐酥鸡喝啤酒,还是挺开心的。游行什么的也蛮有意思的,不过主要都是新鲜感,天天这么玩儿估计也没意思。总体来说,玩儿的比中国、美国都要少,毕竟小。&br&4:隔壁哥们去了回夜店,回来说里面全是汉子,妹子根本没影。真是新竹啊,全是工程师...&br&同学方面:&br&1:每个人都笑眯眯,甜甜的,热心肠的很多。耍酷的同学也有,但其实说起话来就露馅了(台湾的那种萌哒哒的口音根本当不了黑社会啊)。对了,不客气不说“不客气”,说“不会”&br&2:对大陆同学保持着有礼貌的好奇。经常问我一些问题让我觉得他们对我很友好。有些对大陆了解的很多,简直就是大陆通,有很深刻的见解,比如人人网张耕维!有些则是一辈子都没出过岛,真的会问些蠢爆了的问题,总之方差很大很大。&br&3:很绿得同学不是很多,很蓝的同学可能更少。大多数都是中间派,统一不统一,独立不独立没什么主见,大家说啥就是啥。有些特别有主见的动机可疑,比如有些是搞学运拿了民进党好处费的(陈为廷等)。但是台湾意识都很强,很多人虽然嘴上不说台独,但也是“台湾!=中国”,界限清楚。倒是我在美国见到的台湾同学政治主见上很少有那么绿的,我觉得跟见过些世面还是有关系。老关在岛上,呆久了肯定容易变绿。&br&4:搞学运真是痴狂啊。主要还是因为能停课,能把妹,能不无聊。很多人也有坚定的政治主见,但是他们也知道不是喊几下能解决的。我全力支持他们,只是我觉得好像闹的有点多也不解决问题,难道自己不想想为什么吗&br&5:妹子肯定不如汉子多,但是比例没有很悬殊。妹子不少都还不错,不过特别漂亮的不多,估计都去 国立政治大学了!&br&环境:&br&1:硬件条件真是很好,完胜大陆绝大多数学校.最重要的一点是干净!厕所永远不会脏脏的,看着就觉得舒服呀&br&2:上山下山,每天两遍。有的时候觉得真是累就不上课了。校园不算小,还不能骑车,不开心。&br&3:说到骑车,每年9月底,学校会免费派发没人要的自行车。那个时候很多同学通宵排队取车,据说好多人去那儿支起了麻将桌(你们就是想打麻将吧!)&br&4:体育设施还挺齐全的,这个真心赞一个。&br&5:旁边就是交通大学,两个学校经常互相来往,简直就是天大南开啊。互相交情好着呢&br&生活状态:&br&每天都很忙碌,忙着学,忙着考试,忙着玩儿,忙着吃,忙着交朋友...这是我大学四年最开心最充实收获最大的一个学期,成长真的是各个方面的。对于台湾本地同学来说,他们的节奏在我看来还是慢悠悠的。很多同学就是想推研(保研),那样的话活着真是毫无压力。有些想出国留学的会比较忙碌,但竞争确实比大陆小很多。&br&周末泡泡图书馆,吃吃夜宵,和室友扯扯淡。偶尔和朋友一起出个远门,回到清大的时候真有种回家的感觉。短短一个学期,归属感真得很强。&br&具体的环境看图吧,张晗那个够全了!
张晗已经上了好多图了 我就补充一些大家没怎么说的学习方面:1:考试真他娘得多,很多课一学期要考三次,我记得当年我总共在清大交换了20周,考了19次考试(每次都是2小时的考试哦),烦死爹了。虽然不是很难吧,但是不难也要复习啊!2:清大的台湾同学和大…
看到还没有答案,那我这个只短期经历过的交换生来简单说一下好了(2010年的事)。其实大部分体验我觉得和台湾每个大学都差不多(我猜的),就像其实大陆的各个大学细比较起来也没什么区别。&br&&br&&b&校园方面:&/b&&br&校园感觉挺小的,但是有“山”有水,比较天然。放几张照片,是我临走前最后一天打游戏通宵然后日出时分出门拍的。&br&&img src=&/23e7cbbfe2e5_b.jpg& data-rawwidth=&3648& data-rawheight=&27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648& data-original=&/23e7cbbfe2e5_r.jpg&&&img src=&/60da3c9ade19_b.jpg& data-rawwidth=&4416& data-rawheight=&2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16& data-original=&/60da3c9ade19_r.jpg&&&img src=&/abaab_b.jpg& data-rawwidth=&3648& data-rawheight=&27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648& data-original=&/abaab_r.jpg&&&img src=&/324b2ddaa7b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324b2ddaa7b_r.jpg&&最后一张是梅园,两地校长梅贻琦的陵园,上面是蒋介石的题词。&br&不过要说校园体验,必须放这个&br&&img src=&/8e5cd154ed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8e5cd154ed_r.jpg&&这只狗叫黑嘴,清大犬王,前几天刚刚去世了。清大校园里很多流浪狗,和学生相处的都很和谐,号称校犬。据说黑嘴会在夜里护送女生回宿舍。平时也经常在校园里看到躺在地上晒太阳的狗,大家都会去摸摸揉揉什么的,也不会反抗。后来回浙大出现了有人来校园里抓/打流浪狗的事,很让我难过。&br&&br&//// 说到校狗突然想到一个梗,在清大的阶级是这样的:学妹&学姐&校狗&学长&学弟 //////&br&&br&说到校园不妨另提一嘴,因为清大和交大相邻而建,两个校园之间就是一座小桥而已,就在我宿舍后面。所以其实在清大上学等于在两个学校上学,也有两个校园。只是交大的校园显然现代化气息浓厚一些,没那么多树,都是房子,不如清大好。&br&&br&&b&学习方面:&/b&&br&还是正经一点,要说在大学什么体验当然要讲学习。如上文所说,清大交大不仅校园相邻,课也是可以互选的。当年我是在交大上三门,清大上三门。台湾的学生我发现一大特点就是,一二年纪都在玩,玩社团为主,不认真学习,一般会在大三才开始认真。老师方面,当然比大陆强很多,基本都是留美的博士背景(在出国方面优势很大,我三封推荐信都是找台湾老师写的...他们也会认真给你写,不像大陆都是自己写的)。当时有一门跟大一的一起上,确实有点欺负人。和大三一起上的课呢,就跟大陆自己学校差不多的感觉了(也可能是我自己太水。我有同学上研究生的课还碾压他们...)&br&要说学术质量,按国际排名的话清大交大跟浙大都属于一个档次的,和北京清华没法比。&br&&br&&b&校园周边:&/b&&br&台湾的大学,校园外是一定有夜市的。但是新竹地方本来就小,夜市自然也很小。就不上照片了吧,反正就是一个晚上吃夜宵的地方而已,这点来说跟大陆大学也没什么区别,只是小吃换成台湾小吃而已。新竹属于临海城市(台湾基本都是临海...),也算可以去海边逛逛,看看日落什么的(我的头像就是在海边“南寮”拍的)。&br&&br&&b&宿舍环境:&/b&&br&我觉得讲讲宿舍还是挺有必要的,这点每个大学都不同。&br&&img src=&/62683a0aecd406adb784f53d01957a64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62683a0aecd406adb784f53d01957a64_r.jpg&&其实不止大学之间不同,一个大学里不同宿舍显然也是不同的。我就以我住的仁斋为例吧。四人间,上铺睡觉下面是桌,和浙大差不多(我不喜欢垂直的梯子..)。没有空调,只有冷气机。一层楼几个公共卫生间以及热水器(泡面专用哈哈)。楼下有通宵自习室和漫画室,有活动厅,有电视(可以一起看球赛什么的不错)。最深得我心的是自动贩售机,直接卖泡面!(但是里面没叉子!我第一次买完发现悲剧了还又跑到“我家”买了便携筷子...)除了宿舍就是24小时便利店,半夜也不怕饿肚子。&br&&br&&b&校园生活:&/b&&br&这里的学生都投入很多时间在社团上,各种各样的社团。我当时只是从图书馆自习出来,路过活动室,看到舞蹈社团在活动,就进去了,然后就有人过来跟我聊天,我就这么加入了这个社团。在台湾的朋友就都是从这个社团来的了。&br&&img src=&/986d73fbec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4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986d73fbec_r.jpg&&这个镜厅,就是我每周二周四的“家”。里面除了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还有老社员。因为台湾也不大,这些社团历史又够久,很多人毕业很多年还是回来玩,尤其一对学长学姐家住台中,还是每周两次开车回来教我们跳舞(于是晚上出去的夜宵就有人请了哇哈哈哈)。&br&校园活动平时也是很多,校庆什么的就不说了,直接都是请台湾各路明星的。只可惜清大的校庆请来了陈绮贞,我却在交大有考试,只来得及听排练。在交大的校庆,看到了蓝又时,卢广仲和纳豆。&br&我最喜欢的活动是梅竹赛,就是清大和交大一年一度的综合体育比赛,包括田径、各种球什么的,是每年一度激发爱校情节的好机会。平时里清交的学生互相上课,玩社团,几乎是一个学校的人,唯有在这个时候变得十分敌视。&br&&img src=&/463a9e86678febbcc7523ad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463a9e86678febbcc7523ad_r.jpg&&上图就是清大的学生穿着梅竹纪念衫去交大呛声,声势浩大,十分有趣。还提供午餐哈哈&br&&br&可惜表面的风光掩盖着背后的波涛汹涌。社团里认识的一个女生是委员会的,跟我讲每年两个学校都在吵,都在办不下去的边缘。果然,14年的梅竹赛停赛了,因为分歧太多。好在前几天宣布双方已经达成和解,15年是一定会恢复的了。&br&&br&除了校狗,我第二羡慕的就是梅竹赛。这种两个学校相邻,然后有传统赛事极大激发爱校荣誉感的活动,在我浙身上是永远也看不到了....&br&&br&---------------------------------
莫名其貌分隔线 -------------------------------------------------------&br&校园体验就先说这么多好了。其他很多感受的只是游玩台湾的故事而已,每一个去台湾交换的人都有的,跟清大就无关了。最后放一张我们那届的合照吧,反正你们看不出我是谁 &doge&&br&&img src=&/eae1bfcd113afb89b1b19d63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eae1bfcd113afb89b1b19d63_r.jpg&&&br&&br&这几乎是唯一的那一届所有交换生的合照(学校组织去的日月潭,特别坑不要去!回来路上的集集小镇倒是蛮不错的)。之后大家就都是小圈子活动了,面都见不到。&br&&br&有什么问题我再补充吧!
看到还没有答案,那我这个只短期经历过的交换生来简单说一下好了(2010年的事)。其实大部分体验我觉得和台湾每个大学都差不多(我猜的),就像其实大陆的各个大学细比较起来也没什么区别。校园方面:校园感觉挺小的,但是有“山”有水,比较天然。放几张照…
谢邱团长之邀~&br&草草几笔,仍有很多不周,以后会逐步改进!&br&
我是国立清华大学(下简称清大)第一届学生,已经光荣的退出了大一不分系,即将在电机资讯学院学士班学习。&br&
我在这一年也跟许多其他岛内大学的同学交流过,也自己查阅过其他学校的一些政策要求,但从体而言,我觉得清大对陆生的整体待遇,虽绝对谈不到冠绝台湾,但也可称名列前茅。下面我主要从不分系及校园生活的角度浅谈一下我的想法。&br&
首先,不分系是一个系,是一个没有系所分隔的系。也就是说我们在大一期间可以随意选择校内任何我们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而不会因系所的限制而无法点选课程。比如说你完全可以上午修普化下午修中国近代史,上学期主修化学觉得实在没意思下学期换个外文玩玩,这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这种完全放开的选课权限让我们在大一一年的时间里能够有很充足的时间寻找自己的兴趣,方便我们找寻我们最想成为的自己。待到大一结束的时候,我们将会自由选择我们想去的系所——不看成绩,没有名额限制,更没有系所限制,完全依照自己的志愿和想法,以决定今后的路。&br&
其次,清大不仅是一个适合读书的地方,也是一个能够给你充足的舞台去展示自己的地方。清大的老师不仅能力出众(博士文凭算是入门级水平,其中更不乏伯克利,斯坦福等名校),更会严格要求学生(别问我怎么知道的,上学习上两门打码的课程没把我累死...)。并且清大充足的自习室资源也能很好的让我们利用。我们的寝室、系办以及图书馆4-6楼都有非常丰富的自习资源,能让我们真正的沉浸在其中。还有,清大各种的社团以及文艺汇演相当丰富,大大小小的社团百余个,总能找到你真正中意的。&br&
还有,清大的学生的素质也让我感到十分惊讶。普通的公德涵养之高不再赘述,相信到过台湾的人都对当地人的素质感到惊讶,而真正让我感到震惊的是他们对他人的尊重。有一次我很“有幸”的和3位偏台独的同学在一起聊天,他们也知道我是大陆人,因此话题很快就转移到统独方面。我原以为会形成群起而攻之的情况,以至于我都想好了离开的理由。但最后发现,我们的谈话依旧很轻松融洽。他们给了我充足的时间让我表达我对统独的认识与看法,并且全程都在耐心的倾听,然后他们再针对我的观点提处他们的理解,然后我再反驳,周而复始...可能听上去有点矫揉造作,但他们对不同观点的接纳性与对他人的尊重的程度还是让我感到很意外。我很难想象,在3个大陆人中有一个“台独”人士,再聊这方面事情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br&
谈完好的,聊点不尽如人意的。首先有大部分的台湾高校都是允许陆生交换回大陆,我们隔壁的交通大学也是如此,但就是我们学校对这方面管理十分严格,完全不允许陆生反陆读书,这令我感到十分困惑。第二,很多政策性的隔阂把我们和台生分割开来,让人感到无所适从。当然,这种事情归根结底都是三限六不在从中作梗..。第三,由于陆生+不分系都是属于学校有名的“八不管”的人,因此有些工作跑起来实在是十分吃力,在这点上两岸绝对是打断骨头连着筋。&br&
今天先草草说这么多~有些想说的还有遗漏,之后有时间再更新吧&br&&a href=&/p/?fr=goo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两岸唯一,只有清华
我在台湾清华大学不一样的就读体验&i class=&icon-external&&&/i&&/a& 是我之前写的关于清大的就学体验,希望能为楼主提供方便~&br&&a href=&/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就读清大一年来的一些感受&i class=&icon-external&&&/i&&/a& 是我同学写的一些真情实感,虽然短小但字字真情,也十分的接地气,希望也能帮到你!&br&
谢邱团长之邀~草草几笔,仍有很多不周,以后会逐步改进! 我是国立清华大学(下简称清大)第一届学生,已经光荣的退出了大一不分系,即将在电机资讯学院学士班学习。 我在这一年也跟许多其他岛内大学的同学交流过,也自己查阅过其他学校的一些政策要求,但…
如果能在内地前10所就读,不建议去清大。毕竟,台湾教育水平和经济下滑。
如果能在内地前10所就读,不建议去清大。毕竟,台湾教育水平和经济下滑。
两岸清华的渊源,最重要的纽带就是清华“永远的校长”[1]梅贻琦梅校长。梅贻琦校长于1909年第一批考入清华前身“游美学务处”庚款留美,1915年学成归国返回清华服务,1931年起任校长,1948年12月携“庚子退款”清华基金离开北平赴美,1955年到台湾以庚子退款开始建立新竹清华大学。&br&&br&“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即使你未曾听过梅校长,多半也听过这句他于1931年就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时所说的话。&br&&br&梅校长本人从来没有被称为“大师”,但他却为清华请来了众多大师,并为后世培养出了众多的大师。&br&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然原为留美预备学校而非大学,1925年设立大学部时仅有9名教授,梅贻琦1926年出任教务长后,将最大精力集中在聘请名师上。在1927年梅贻琦发表的《清华发展计划》中,他强调“&i&行政各部分现发展到相当地步,将来可不再扩充;现在要竭力发展的就是教学部分——多聘好教员&/i&”[2]。到1931年,全校教师已达159人,其中教授73人。&br&&br&梅贻琦主持建立了大学部最初的11个学系[3],并积极推动了著名的“国学研究院”的建设、于1926年起兼任院长[4]。各位看过“史上最牛毕业证书”,其时教务长就是梅师。&br&&img src=&/c4f2fef103a924ec0c7aa35e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4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br&梅师1931年起正式出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他始终坚持学术自由与聘请名师,带领清华逐步发展成了国内第一流的大学。&br&&br&他认为大学教育应具有儒家思想主张的“新民”使命,人才的培养应向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发展。同时,为“克尽学术自由之使命”,他推行了蔡元培先生“兼容并包”的力学主张。在清华和西南联大的校园内始终荟聚着学术思想上的各家各派。有的校友在回忆他时说:“梅校长主长清华,始终以民主思想、学术自由的开明政策为治校原则,他对左右派的思想兼涵并容,从不干涉。”[5]&br&&br&八年抗战期间,梅校长作为西南联大校务委员会主席,实际主持校务。联大创立不久,他便按照战前清华的模式,建立了联大教授委员会和校务会议组织,实际保证了西南联大的民主自由和学术独立。西南联大涌现出的诸多英杰,在此不多提。&br&&br&1946年,西南联大解散,三校各自复员。跋涉北上、重整校务、重建校园,诸多辛苦不提。&br&&br&&b&1948年12月,北平解放前夕,梅校长却离开了北平&/b&,经南京、上海,辗转广州、香港、巴黎,于1950年春到纽约。随梅校长一起走的,是“庚子退款”、即清华的创校基金。&b&庚子赔款&/b&来自清政府赔给八国联军的《辛丑条约》,其中对美国的赔款有部分退换于中国,用于建立留美预备学校,即清华学堂。这笔基金一直用于清华的建设,其使用需经清华校长许可。&br&&br&据当时任清华教务长的吴泽霖教授回忆,梅离校的那天,二人曾在校门口相遇,吴问他是不是要走,他说:“我一定走,我的走是为了保护清华基金。假使我不走,这个基金我们就没有法子保护起来。”[6]&br&&br&梅校长在离开大陆前收到了校内师生及解放区校友的热情挽留,离开大陆后,也不断地受到大陆新政权的婉转的但不乏热情的召唤。在国外期间,却曾有许多回归的机会。据吴泽霖教授回忆,北京解放初期,周恩来总理在协和医院礼堂向北大、清华两校教授们一次讲话时曾说:“梅贻琦先生可以回来嘛,他没有做过对我们不利的事。”[7]&br&&br&梅校长虽人在美国,但心里一直记挂清华。据1950年回到清华经济系任教的萧家魁先生的文章说,“在1950年1月底,我离美返国之前不久,梅先生托人把他写给清华的亲笔信给我,要我代归转交。心中大意说,如果清华需要国外的图书仪器,他可以设法购寄。”。[8]&br&&br&梅校长在美国选择了观望,而最后没有回去。为什么呢?引用《最后的大师》中的一段,各位自己体会一下:&br&&i&事实上梅师决不可能留下,更不能(留下)主长清华。梅师一生尊重学术自由,不干涉教授与同学个人的政治思想,这个原则怎能与……那一套理论共存?中共接收清华之后,即有改造清华之计,联大三校各自复员,(其他两校均得到)大事扩充。……唯我清华被削减为工业专科大学。……清华的菁华——文、理、法、三个学院,完全归并入北大。名教授叶企孙、冯友兰、陈岱孙、周培源等多人皆由清华园迁移到前燕京大学校园。清华大学不但不(再)是个全科综合性大学,清华园内整个的学术气氛完全改观了!&/i&&br&&br&-------------------------------------------------下面终于说道重点了-------------------------------------------------&br&&br&195X年,想想中国都发生了些什么,清华又在年间被削减为工科专业大学,清华的菁华——文、理、法三个学院被并入北京大学。可以想见梅校长对返回北京已渐渐不抱期望。然而选择在台湾复校,没有证据显示是梅校长一开始就有的打算,更像是对北京彻底失望的无奈之后想到的新出路。&br&&br&梅校长在美国时,一直守护着清华基金。而国民党当局曾多次打清华基金的主意。[7]据叶公超先生(当时叶似为台湾外交部长)忆述,当时,台湾当局曾提出许多理由,如“政府外汇存底缺乏,应以此款来弥补国库”;“清华基金是庚子赔款,最好尽快花光,等于洗雪国耻”等等。幸亏有梅先生一直顶着各种压力,牢牢地掌握着这比基金的参与管理权和签章使用权(按规定,只有中国的教育部长和清华校长一致同意,才能动用基金)。叶还说:“在美国,我每次到纽约去看他,都劝他回台湾来,而且要把清华的钱用在台湾,&b&他每次都说‘我一定来,不过我对清华的钱,总要想出更好的用法来我才回去&/b&’。他一直在想如何拿有限的钱为国家作长期的研究工作。那时候确有些人对梅不太满意,认为他是一个守财奴,只肯把钱用在外国。我最初也是这样想,后来我才知道他并非如此,而是比我想的周到。他是第一个想到现在的长远发展科学,至少胡适之先生是这样告诉我的。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的计划他想了许久,初期他未跟任何人说。”&br&&br&梅校长最初决定设立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为了选择合适的院址,梅校长跑遍了台湾全岛,反复勘察比较。他认为台中、台南地区太远,交通不便;高雄学术机构太少,基隆亦觉得局促,都不是理想的建院之地。后来选择新竹,因距台北近80公里,交通便利,且地势开阔,农田住户较少,便于日后开发。为慎重起见,梅校长先后7次约同有关人士前往勘察,最终选址新竹。[9]&br&&br&1955年12月,“国立清华大学研究院筹备委员会”召开第一次筹备会议,梅校长安排好了新竹建筑事宜。建筑工程费用由台湾政府承担,购买图书、仪器及延聘师资等费用从清华基金拨付。安排好新竹的建筑事宜之后,梅校长即赴美接洽清华基金拨划,订购图书、设备,延聘教师等。他四处奔走,殚精竭虑。[10]&br&&br&下面这张是我在新竹清华校史馆拍的梅校长于日写给前清华大学工学院院长顾毓秀的亲笔信,邀请李润章、袁家骝、吴健雄、李政道、杨振宁、朱汝瑾等商讨在台湾筹建清华研究所的问题,并希望邀请此七位及陈省身、任之恭、邓昌黎、李卓皓等为顾问。注意信的地址是&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Office in U.S.A&、会面的地点是美国纽约的“大上海”,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慨。&br&&img src=&/f14a8ade4fbef845d57cda6ace67e53a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f14a8ade4fbef845d57cda6ace67e53a_r.jpg&&&br&&br&梅校长复校,仍本其“大师论”的思想,一面抓设备,一面以更多精力礼聘师资。购买图书、订购设备其实尚属容易,但聘请教师则极为困难。已成名学者多有固定职位,而台湾岛内教授待遇较低。赵赓飏写到“以先生之资望,平生接触海内外硕儒之广泛,清华、联大有成师生之众多,半年间直接访问与间接介绍者不下20位,竟未聘得专任教授一人。尤以清华第六级(1934年)毕业生周长宁先生属其望回台任教清华,奈研究专题未完,不能即返;……差强人意者,先后聘得袁家骝、吴大猷、邓昌黎3位世界知名大师来台短期讲学……”[10]&br&&br&清华于1955年3月恢复学报,1956年1月起在台湾新竹清理基地、兴建第一批校舍;1956年初招收第一班原子科学研究生,暂借台湾大学上课。1957年,新竹首批校舍完工,秋季开始上课,聘陈可忠(清华1920级校友)为教务长。&br&&br&梅校长不辞辛苦致力于“再建”清华,却因劳成疾。1962年,梅校长病逝于台大医院,享年73岁。梅校长自1909年第一批考入清华前身“游美学务处”,1915年学成归国开始服务清华,到1962年病逝,他一生都与清华紧紧联系在一起,为清华的发展建设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对清华的情怀恰如他所说,“生斯长斯,吾爱吾庐”。&br&&br&&br&梅校长病逝后,新竹清华继任校长为陈可忠博士。&br&新竹清华的&b&前5任&/b&校长,皆是北京清华校友,足见与北京清华的血脉传承。除梅校长外,他们分别是:&br&陈可忠(),清华学校1920级毕业,1924年获耶鲁大学学士学位,1926年获芝加哥大学化学博士学位。&br&阎振兴(),国立清华大学1934级土木系毕业,1940年获荷华州立大学水利工程博士学位。&br&徐贤修(),国立清华大学1935级算学系毕业,1948年获美国布朗大学数学博士。&br&张明哲(),国立清华大学1935级化学工程系毕业,1937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硕士。&br&&br&&i&【之前错写为4位,忽略了张明哲校长(),更正】&/i&&br&------------------------------------------------其他------------------------------------------------&br&清华建校的“庚子退款”至今仍在拨付给新竹清华大学,每年7、8月时新竹清华会收到支票。这笔基金的使用办法参考《國立清華大學清華基金保管運用辦法》[11]。&br&&br&新竹清华校内有一个微缩版的二校门,系清华同学会1981年在清华建校70周年校庆时捐建的[12];二校门边的杜鹃花树是1923级校友、抗日名将孙立人将军手植的[13]。&br&考虑到北京清华的二校门毁于1966,在1991年才重建,所以似乎新竹清华的这个二校门模型反而历史更久些。&br&&img src=&/850dc522fc590fe97ec65f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850dc522fc590fe97ec65f_r.jpg&&&br&新竹清华的宿舍,继承自老清华皆以“斋”命名。包括:明斋、新斋、善斋、静斋、平斋等。来自“大学之道,在明&b&明&/b&德,在&b&亲&/b&民,在止于至&b&善&/b&;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b&静&/b&”……“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b&平&/b&”。&br&&br&&br&还有一样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徽,校色,校歌,就不多提了。&br&&br&&br&&b&----------------------------以下是更新-----------------------------&/b&&br&&br&两岸有很多学校都有历史渊源,不过两岸清华的交流当是最紧密的。&br&虽然两岸有很多隔阂(尤其在政治上),但两岸清华的情谊却异常深厚。&br&引用两段话:&br&2012年北京清华校长陈吉宁履新,访问的第一所大学是新竹清华,陈校长曾说“&i&?京清华校长的身份去访问的第一所大学必须是?京清华的「兄弟校」&/i&”[14],所以他首先来到新竹清华。&br&2012年新竹清华冯达旋副校长在两岸清华法学论坛的演讲结束词[14]:&br&&i&我希望&br&    ?京清華能「解放」新竹清華,&br&    新竹清華能「反攻」?京清華。&br&我?希望能夠在未?的將?可達到&br&    貽琦主義,統一清華。&br&    一校?制,統一清華。&br&    一個清華,各自表述。&/i&&br&&br&&br&2001年校庆日,新竹清华前校长沈君山访问北京清华参加90周年校庆,是两岸清华首次共庆校庆。沈君山先生当时为两校合作题词:水木同源[12]。&br&2011年,两岸清华共庆100周年校庆,双方校长(顾秉林、陈力俊)互访、并互派了多个代表团互访,签订了双联学位的合作协议——两岸清华开始共同培养研究生,另制订了许多共同合作的研究方案。&br&&br&&br&&br&两岸清华还有许多学术交流,一般是双方轮流举办,我所知道和Google到的有:&br&&ul&&li&两岸清华大学学术研讨会,这个我老板参加过,似乎历史悠久,每年都举办一次,好像只有教授参加,但我搜不到太多新闻;&br&&/li&&li&两岸清华法学论坛,2009年首届在北京举办,2012年第二届在新竹举办(在下参加过);&br&&/li&&li&两岸清华化学系学术研讨会,2006年首届在北京举办,2011年新竹举办了第四届;&br&&/li&&li&两岸清华研究生学术论坛,2011年首届在北京举办,2013年在新竹举办了第四届;&br&&/li&&li&两岸清华博士生学术论坛,2011年首届在北京举办;&br&&/li&&li&两岸清华博士生创新与创业学术研讨会,自2009年开始举办,2013年已举办5届;&br&&/li&&li&愿意Google的话还有不少,但很多都是各系所自发举办的,未必有很多新闻报道,我不一一列举了……&/li&&/ul&&br&哦当然,还有两岸清华的交换学生——目测这个最深入最稳定的交流,每学期双方有10个名额吧,本科生研究生都有。&br&&br&&br&&br&&br&&br&&br&&br&参考:&br&[1] &a href=&http://www./publish/news/_.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清华“永远的校长”梅贻琦&i class=&icon-external&&&/i&&/a&,清华大学新闻网。&br&[2] 刘述礼、黄延复编:《梅贻琦教育论注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页。&br&[3] 吴洪成:《生斯长斯,吾爱吾庐——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1页。&br&[4] 吴洪成:《生斯长斯,吾爱吾庐——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65页。&br&[5] 梅祖彦:&a href=&http://www./publish/news/_.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梅贻琦校长与西南联大&i class=&icon-external&&&/i&&/a&,清华大学新闻网。&br&[6]
据吴泽霖《在回忆梅贻琦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br&[7] 《梅先生身在国外依然怀念清华》;《清华校友通讯》复6期,1982年10月。&br&[8]
黄延复,《梅贻琦、陈寅恪“解放”前夕为何要“出走”?》。&br&[9] 吴洪成:《生斯长斯,吾爱吾庐——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74页。&br&[10] 《梅贻琦传稿》,第159~161页。转引自黄延复:《梅贻琦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25~326页。&br&[11] 《國立清華大學清華基金保管運用辦法》,國立清華大學秘書處,&a href=&http://secretary.web.nthu.edu.tw/ezfiles/160/1160/img/11.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ecretary.web.nthu.edu.tw&/span&&span class=&invisible&&/ezfiles/160/1160/img/11.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12] &a href=&/jrzg//content_1850712.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莘莘学子来远方:两岸清华互派代表团贺百年校庆&i class=&icon-external&&&/i&&/a&,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br&[13] &a href=&http://my.nthu.edu.tw/~secwww/president/speech/Anniversary-110424.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my.nthu.edu.tw/~secwww/&/span&&span class=&invisible&&president/speech/Anniversary-110424.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14] &a href=&http://www.lst.nthu.edu.tw/files/14-,r1836-1.ph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2012第二屆?岸清華法學?壇開幕典?馮達旋副校長致詞稿&i class=&icon-external&&&/i&&/a&
两岸清华的渊源,最重要的纽带就是清华“永远的校长”[1]梅贻琦梅校长。梅贻琦校长于1909年第一批考入清华前身“游美学务处”庚款留美,1915年学成归国返回清华服务,1931年起任校长,1948年12月携“庚子退款”清华基金离开北平赴美,1955年到台湾以庚子退…
北京清华:生源更好,来自各省高考状元和学霸,竞争力极强&br&台湾清华:师资更好,几乎所有老师都是留洋博士大牛,但是带的学生并不多
北京清华:生源更好,来自各省高考状元和学霸,竞争力极强台湾清华:师资更好,几乎所有老师都是留洋博士大牛,但是带的学生并不多
听过黄延复先生讲座,记得一部分。&br&1948年底梅贻琦校长出走台湾,用庚款基金办研究所,后成新竹清华。&br&据黄先生讲梅先生生前一直反对将新竹清华命名为“清华大学”,称“心中的清华大学只有一个”,足见深情。
听过黄延复先生讲座,记得一部分。1948年底梅贻琦校长出走台湾,用庚款基金办研究所,后成新竹清华。据黄先生讲梅先生生前一直反对将新竹清华命名为“清华大学”,称“心中的清华大学只有一个”,足见深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少年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