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接财神送红土咋回事

&中共中央党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学党史、知县情、创大业”竞赛
领导人与滨海
请选择链接
滨海企业网
今日滨海网站
江苏造纸企业黄页
江苏党史网
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滨海革命史
小康梦 滨海革命史宣讲活动材料
来源:本站  时间:
&&革命热土& 英雄人民
――滨海人民革命斗争史略(提纲)
一、滨海的地理位置、成陆和建置演变
二、学习宣传滨海人民革命斗争史,需要把握的几个重点问题
(一)苦难叠加,百姓于涂炭中挣扎
主要述说滨海历史上的天灾。常年的各种自然灾害,重点阐述1939年的大海啸。
其次,是讲述人祸方面的灾难。农村土地占有情况极不合理;日本侵略军的侵犯;国民党军的侵扰。
(二)不屈不挠,民众抗争魑魅魍魉。元朝末年,县境民众投入张士诚农民起义军同元朝朝廷官兵的激战;清同治年间,群众协助和入反捻军反击清军;清末、民国初年,天场人臧在新、东坎人士李楚江组织的反对袁世凯复辟的斗争。
抗击外侮。明嘉靖年间,县城民众多次投入抗御倭寇入侵的战斗;1925年5月,以出生在县境獐沟区射阳河畔小顾庄的顾正红,在上海被日本资本家杀害为导火索的“五卅”反帝国运动,席卷全国,声震世界。
(三)革命火种,撒入县域广袤大地,党组织的建立,发展及其活动。
(四)东坎解放,县境人民获以新生。八路军到来,东坎解放前后的情况。
(五)剿匪反霸,巩固抗日民主政权,镇压沙二截暴乱;三打季家圩。
(六)军民奋起,痛击日寇蒋军侵犯抗战时期的王桥战斗、杨庄战斗。列举其他战斗名称、战斗次数、实绩;解放战争时期边区人民的原地斗争,战斗次数、实绩。
(七)团结抗日,执行党内统战政策。
(八)改善民生,焕发民众革命激情,修筑海堤;春荒借粮和减租减息;大生产运动;土地改革等。
(九)参军支前,人民群众倾情尽力,人民群众捐粮、献粮;抗日解放战争时期参军、支前方面的数据;参军支前典型人物,事件。
(十)革命先烈,英雄事迹千秋颂扬,烈士数据;知名烈士简介;县境以烈士名字命名的乡、镇、村(2001年前的名称)。
三、弘扬老区人民光荣传统,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的新滨海。
革命热土& 英雄人民
――滨海人民革命斗争史略
一、滨海的地理位置、成陆和建置演变
滨海,是苏北革命根据地之一。位于江苏省东北部,盐城市北隅,北纬33°43′至34°23′,东经119°37′至120°20′。东濒黄海,东南连射阳县,南、西南接阜宁县、涟水县,西、西北邻响水县。处废黄河、中山河、射阳河尾闾之间,苏北灌溉总渠,由西南向东北纵贯县境。总面积为1949.6平方公里,有人口120万。辖区12个镇、两个区、296个村(居委会、社区)。
我们滨海这块土地是怎么形成的呢?远在新石器晚期(约八九千年前),这里除沿古海岸线有极少陆地外,其余均属海域。从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起,黄河几次夺淮入海,黄淮之不并流,夹带黄土高原泥沙,吐之口外,泥沙日积,河床日高,河槽日长,海滩日拓。直至清咸丰5年(公元1855年)黄河北迁,由山东省利津县入海后,泥沙沉积速度才逐渐减慢。这期间约720余年,从古淮河入海口云梯关(今响水县黄圩镇)起,海口东移了近100公里,形成了今天我们脚下这一块黄淮冲积平原。
县域历悠久,建置多变。早在西汉末年,县境西郊就有人居住,从事捕鱼和狩猎,时隶徐州刺史部临淮郡淮浦县。隋唐时期改属楚州山阳县,南宋属天赐场,明代属庙湾场,清康熙年间属淮安府山阳县。清雍正九年,盐城县北部、山阳县东部地区划出置阜宁县,县域为阜宁县东北地区。1940年10月,黄克诚率八路军一部南下,开辟了盐阜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县境属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东北行署。1941年9月,为适应抗日斗争形势需要,经中共中央华中局批准,将东北行署区域(即原阜宁县的13个区中的二、三、六、十一、十二区)从阜宁县划出建阜东县,辖10个区,隶盐阜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49年11月,阜东县与1942年建立的滨海县(该县的前身原为涟灌阜边区办事处,属淮海区,1941年划属盐阜区,1942年4月改名为潮南县,5月又改称滨海县,辖8个区。)合并,名滨海海县,辖18个区,隶盐城行政专员公署。1966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废黄河、中山河以北地区从滨海县划出,置响水县;废黄河、中山河以南地区仍名滨海县,辖20个人民公社、1个镇,隶属不变。1983年盐城行政区改为盐城市,实行市管县体制,滨海县隶属盐城市。
二、学习宣传滨海人民革命斗争史,需要把握的几个重点问题
(一)苦难叠加,百姓于涂炭中挣扎
千百年来,阜宁东北地区劳动人民,同全国各地劳动人民一样,饱尝天灾人祸带来的各种深重苦难,生活于水火,挣扎于涂炭。
从天灾方面来说。旱灾,10年约6年有,大旱10年一遇;涝灾,10年约3年有,大涝10年一遇;风灾,年均1.5次,较强台风约3年一遇;雹灾,10年约7年有。有些年份,上述灾害还交错为患。
比如,距今70多年,县境发生的大海啸,至今还深深烙印在人们的记忆里。日(农历七月十六日)晚9时左右,县境东北部发生海啸。风力达10级以上,大雨倾盆,海浪咆哮着摧垮矮小的海堤,扑向大片盐田、村庄。海啸直线向内地推进30多华里,直到振东乡洋口村、八滩镇一心村一带。第二天凌晨,海潮才开始退落。境内淹死1.3万多人,房屋、良田、堤坝、桥梁,尽被冲毁,夷为平地。良田经海水浸漫,盐分加重,成为不毛之地。
由于当时人们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低下,每遇灾害,满目疮痍,一片荒凉,哀鸿遍野,饿殍载道。
从人祸方面来说。在广大农村,土地的百分之六七十、七八十集中在封建地主阶级以及富农手中,他们同官府相勾结,以雇工、劳役、地租、高利贷等多种残酷的剥削手段,榨取劳苦农民的血汗。1943年八滩区抗日民主政府的一项调查显示:地主占农村总人口的百分之三点三,占据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一点三;富农占人口的百分之七点八,占据耕地百分之十四点九;中农占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四点九,占据耕地百分之十八点六;贫农占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九点八,占据耕地百分之三点一;雇农占人口的百分之二点三,占据耕地百分之零点二。这些如铁的数字,足以反映出农村土地占有状况极不合理。在城镇,资本家以多种形式攫取工人、职工的剩余劳动。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和伪军3次侵犯东坎、八滩等地,尤以1943年为甚。是年春,日本侵略军对盐阜区实行第二次规模空前、残酷的大“扫荡”。
日(农历正月十五),从河南省开封开往淮阴、淮安方向的日军35师团木村大队侵驻刘簖(今通榆镇刘簖村)、七里庵(今东坎镇七里村)部和由徐州开往淮阴、涟水方向的日军17师团侵驻佃湖(今涟水县境)、辛家荡(今县农业产业园辛荡村)部及伪军3500余名,于是日8时分三路合击东坎。当即与我守卫东坎的新四军3师8旅24团一部激战,战至9时,我部队撤出,日伪军遂占领东坎。
以东坎为中心据点,日伪军先后在狼毛墩(今东坎镇桃李村)、瘦蛏洼(今通榆镇老街食品站处)、天场、杨圩(今东坎镇肖港村)、王团荡(今东坎镇团荡村)、八滩,设立6个据点,大肆推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于是年12月14日撤离,历时299天,犯下了累累罪行。
日伪军侵犯阜东地区期间,烧毁房屋约14500余间;被杀害的干部、群众达1328人。仅东坎一地,遭杀害的就有百余人之多;强抢民财的数字无法统计,仅抢掠牲畜一项,就达14471头;奸淫妇女达1363人;被日军飞机炸死91人,炸伤907人;在东坎开设赌场30多个,妓院60余处,烟馆40几家。
国民党军51师直属4个营及所属113旅全部,整编4师59旅(兼盐阜清剿指挥)175团、177团一个营和90旅268、778两个团,共约6个团兵力,从日开始,分路由涟东、滨海向阜东县推进,11月24日下午1时占据阜东县城东坎。于东坎、蔡桥、獐沟等地,“扫荡”4天。11月28日晨,侵驻东坎剩余的国民党军及还乡团一部分,全部经天场撤回阜宁城。“扫荡”期间,潘荡、糜滩、五汛、獐沟、三坝、三灶、东坎等7个区受害较大。被枪杀30人,受作13人,捉走410人,抓差159人,遭奸妇女360多人,烧毁房屋120余间,抢粮180多万斤,牵走耕牛150头,猪羊6000多头,抢去衣服2400多件,还有家具、农具、食油、布匹等物。尤以东坎区受害最为深重,损失粮、油、物、牲口、金银等,折旧币1亿多元。
综上所述,可以这样说,滨海历史上曾经是一块苦滩、流血的土地。
(二)不屈不挠,民众抗争魑魅魍魉
虽然饱受天灾人祸的折磨,然而,勤劳勇敢的阜宁东北地区人民,并没有束手就擒,坐而待毙,而是同心同德,奋力抗争,演绎了一出出雄壮的历史活剧。
元朝末年,张士诚的农民起义军在大关、潘冈一带同元枢密院判官董搏霄率领的官兵激战,众百姓除箪食壶浆支援义军,还主动投身义军行列,使义军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清同治年间,捻军曾两度进入县境,许多穷苦百姓投奔义军。当义军在清水河边反击清军时,广大民众一呼百应,协助义军同官兵作战,致清军损失千余众。民国初年,袁世凯攫取了革命胜利果实,境内志士仁人不甘坐视,旋即采取革命行动。东坎人李楚江组织1000多人,发动了声震江淮的反袁武装起义。天场人臧在新,清末参加新军,辛亥革命后积极反对袁世凯的复辟行径,不顾军阀悬巨赏通缉,多方联络会党,待机起事,不幸被捕后光荣就义。
不畏强暴、反抗侵略、抵御外侮,是阜宁东北地区人民的光荣传统。
明嘉靖年间,倭寇多次到境内烧杀抢掠,獐沟、尹桥、皋滩一带热血青年,愤起参加乡勇抗敌。倭寇是攻云天关时,天场、大套民众同守关将士一起浴血奋战,迫使倭寇狼奔豕突。在皋滩一带的射阳河边官兵同倭寇交战,邻近乡勇和民众,或执大刀长矛,或拿锹耙棍棒,全力助战,打沉倭船20余只,倭寇死伤大半。1925年,发生在上海、震惊世界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其被日本资本家残酷杀害的工人领袖顾正红烈士,就出生在境内射阳河畔小顾庄(今正红镇正红村)。
阜宁东北地区人民一次次展开反抗封建统治和抵御外侮的斗争,表现出追求进步、匡扶正义、敢于斗争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
(三)革命火种,撒入县境广袤大地
1927年8月,中共江苏省委根据党的“八七”会议实的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积极恢复各地党组织,领导发动武装暴动,实行土地革命战争。
为了尽快组织江北农民暴动,加强江北地区农运工作的领导,中共江苏省委于1927年11月决定,成立中共江北特别委员会,指定李林(湖南人)为书记。李林受命后,即率领陈璞(扬州人)、钱福海(东坎东北乡铁盘洋人)、董小八子(东坎人)、郭干祯(阜宁篆河人)、王四(阜宁花园头人)、姜维山(八滩人)、王家祥(即王振生,阜宁人)等8人随身携带8支短枪、来到盐城、阜宁。江北特委直接领导盐阜区党的工作。李林等来到阜宁后,很快与当地党员黄效白、史桂和等接上关系,积极开展地下党的工作
由于黄效白同唐泰初、张凤吾在江苏省第五师范是同学,黄效白便同王家祥来到唐、张任教的篆河小学。通过个别谈话、考察了解,根据过去情况和现实表现,秘密发展唐泰初、张凤吾、丁居五入党,并建立了党支部,名为篆河党支部(亦称篆河小学党支部),唐泰初任支部书记。这是阜宁东北地区(1941年后的阜东县,今滨海县)境内的第一个地下党支部。
之后,在李林、王家祥、钱福海、郭子祯、姜维山等人积极活动下,从1927年底到1928年8月,阜宁东北地区相继建立起篆河(今属正红镇)、大洼(今属蔡桥镇)、蒯三埝(今属通榆镇)、刘戈(今属正红镇)、三岔(今属蔡桥镇)、蔡桥(今属蔡桥镇)、花坎(今属正红镇)、郭集(今属陈涛镇)、八滩(今属八滩镇)、铁盘洋(今属东坎镇)10个地下党支部。
岗墩套青年王学群,在涟水县佃湖小学读书,1929年秋加入共产党。1931年夏,王从佃湖小学毕业回乡,继续从事党的地下活动。先后发展王学前、王理兴、王顺成、颜佑庭、梅金波等人入党。在涟水县党组织领导下,建立起岗墩套(今属县农业产业园区)党支部。
这些党组织建立后,积极开展各种革命斗争。
篆河人民严惩恶霸地主。獐沟篆河一带的恶霸地主刘于英、刘于鹤、刘于樵,横行乡里,欺压民众,当地群众恨之入骨。篆河小学地下党员,通过访贫问苦,深入动员,在篆河小学开办农民夜校,教育贫苦农民及其子女识字明理。但夜校却遭到“三刘”的竭力反对。他们一面向教育部门告状诬陷进步教师,一面砸坏夜校的一些教具。为了打击“三刘”的嚣张气焰,1928年2月,篆河小学地下党员。利用獐沟街逢集的一天,组织学员和贫苦农民百余人上街游行,高呼打倒“三刘”的口号,边喊边派出部分学员登船去阜宁县政府告状。控告地主欺侮教师、砸坏教具的罪行。刘于樵得知后,跑到街上阻止学员的正义行动。在学员们已经上船,行将启航的时候,刘狗急跳墙,操起竹篙,向船上乱捣。学员们怒下可遏,有几个跳到水里,游向岸边,抓住刘于樵,捺到河里,淹得他半死不活。
东坎烟业工人大罢工。日,东坎百余烟业工人,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举行集会,向资本家提出要求增加工资。遭到资方拒绝后,东坎烟业工人旋即罢工,烟商被迫停业。党组织因势利导,发动了全县烟业工人进行罢工斗争,给烟业资本家以沉重的打击。
蔡桥农民暴动。1928年10月,在中共阜宁县委领导下,由黄效白、王家祥、钱福海直接组织大洼、三岔、刘戈党支部成员和进步农民,准备抢驻蔡桥公安分局。待制好旗子、袖章,备好一些枪支和手榴弹,组成了纠察队,即要采取行动时,负责武装指挥的黄效白胆怯畏缩,借口离开蔡桥,刘甲山招抚的一批人员未及时赶到,而且泄露了秘密,暴动未成。
岗墩套党支部的“飞行集会”。岗墩套是个小集镇,每次逢集汇聚的人很多。党支部成员在人群中钻来走去,把随身带来的传单向赶集的人菜蓝子一放就走,亦或将传单向他们口袋里一塞。快要散集时,在街心放上一张小桌子,让预先安排好的小孩子跳到桌上,高喊革命口号之后,撒下一大把传单拔腿就跑。党支部还利用民间戏班子来唱戏的时机,安排几个党员,分散在看戏人中间,乘人们全神贯注观看主要演员出台演戏时,几个人突然撒下一大批传单,然后分散躲到几家店堂里,这时,传单飞遍全场。
在“飞行集会”活动影响下,岗墩套一带先后发生农民抗租、抗捐、抗税和反对国民党政府克扣民工工资等斗争,并取得了一定胜利。
阜宁东北地区基层党组织所进行的革命活动,尽管规模不大,范围较小,但这此活动有形无形地扩大了党的影响,点燃了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革命火苗。
1932年4月至1934年春,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在白色恐怖下,阜宁东北地区的地下党员,有的惨遭危害,有的被捕自首,有的自行脱党。
阜宁东北地区于抗战初期恢复和新建立起来的党的基层组织,在中共苏皖第三地委和阜宁县委的领导下,积极从事爱国抗日斗争,使劳苦大众看到了国家的前程和民族的希望,为党的主力部队开辟盐阜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四)东坎解放,县境人民得以新生
日,党中央发出《关于发展华中武装力量的指示》,指出华北的中心任务是巩固工作,华中是我党发展武装力量的主要地区,在战略上华中为连接华北、华南的枢纽,关系整个抗战前途甚大。
遵照中央的指示,1940年7月下旬,原八路军第四纵队政委黄克诚率新编第二旅两个团(五、六团)和三四四旅六八七团,离开豫皖苏,越过津浦路,于8月7日到达皖东北的双沟、魏营子、半城、青阳镇地区。8月10日赶到盱眙县中原局驻地,与刘少奇会面,研究苏皖地区我军各部队的统一编制,统一指挥问题。研究确定将淮河以北、津浦路以东所有我党领导的武装部队,统一整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黄克诚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第五纵队下辖3个支队,每个支队辖3个大队(团),共两万余人。以原八路军苏鲁豫支队为第一支队,支队长彭明治,政委朱涤新,副支队长田文扬,政治部主任吴法宪,辖第一、第二、第三团;以八路军第二纵队原三四四旅第六七八团、新编第二旅的第五、第六团为第二支队,支队长田守尧,政委吴泉,副支队长常玉清,政治部主任李雪三,辖第五、第六团及六八七团;以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和新四军第六支队四总队为第三支队,支队长张爱萍,政委韦国清,副支队长孙象涵,参谋长杨志雅,政治部主任韩振纪,辖第七、第八、第九团。
从1940年8月底始,八路军第五纵队大部进入淮海区。奉中共中央指示和陈毅电令,10月4日,黄克诚率一支队3个团、二支队两个团主力兼程南下,突破顽军盐河、废黄河封锁线,向盐阜区挺进。5日夜,八路军五纵队一支队三团(团长王良太、政委罗友荣)和支队直属机关以及八路军五纵队后方办事处指战员,从陆庄(原大套乡二浦村)渡过了废黄河,至陆庄、徐庄(原大套乡徐李村)、于庄(原大套乡于庄村)一举进驻。地下党员陈宏惠受党组织派遣,立即从东坎赶至陆庄,以地方党组织名义,向苏皖第三地委书记、八路军五纵队后方办事处主任杨纯(女),详细汇报东坎至大套一线,国民党军事力量的部署和社会动向等情况。并按杨纯意见,写好一封规劝信,派两名可靠群众,星夜直送顽阜宁县长徐继泰,晓之以理,劝其共同抗日。地下党员吴庆半为主力部队带路,从陆庄向大套、外套、辛荡、夹河等处挺进。部队行至四坎,与国民党二旅和税警团遭遇。经吴庆兰侦察情况后,部队主动出击,一举打死打伤国民党军二旅和税警团28人,生俘30余人,于10月7日,以摧枯拉朽之势直捣东坎。
以八路军五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黄克诚署名的安民公告和庆祝东坎胜利解放的标语,贴满东坎大街小巷。街面上商号照常营业,市场井然。
苏皖第三地委书记杨纯进驻东坎后,一面组织地方党组织同志,随主力部队分赴八滩、五汛、六套、獐沟等地开辟工作;一面在东坎召开工、农、商、学各界人士座谈会,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稳定人心,安定社会秩序。
东坎胜利解放,标志着阜宁东北地区(1941年9月后的阜东县,今滨海县)人民获得了新生。
(五)剿匪反霸,巩固抗日民主政权
刚刚诞生的抗日民主政权,被国民党反动政府、地方反动地主武装和土匪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进行破坏捣乱,欲必置之死地。中共阜宁县委、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和驻军部队,遵照上级党委和八路军五纵队的指示,决定开展剿匪反霸斗争,以稳定根据地社会秩序,巩固和发展抗日民主政权。
在阜宁东北地区,较大规模的剿匪反霸斗争有两次。
镇压沙二截叛乱。沙二截,在原陈涛乡新联村。解放前,这里旅居着左耀东、左梦占、左赤良、左佑仁、左述周五户大地主,人们称之为“五大门”。这五户地主,强占沙二截一带50多顷良田,欺凌乡里,为霸一方。
八路军刚来不久,二截顽乡长左啸环,在阜宁县东北行署召开的旧乡政人员和地主士绅会议上,自认预缴公粮5000斤。左回乡后,看到驻守二截一带的八路军调至板湖,错误估计形势,认为“八路军站不住脚了”。于是,原形毕露,同二截密议,抗缴公粮,阴谋叛乱。接着,以大地主左梦占为首,召集戴滩、郭集、三截、大造抗缴公粮、准备叛乱的反革命舆论。他们集中“五大门”长短枪27支,其他村庄三二十支不等,勾结八滩匪首顾豹岑、戴滩恶霸地主王慕脱,还联终了郭集、大墩、二层、陈庄等10多处反动迷信组织“小刀会”约一千六七百人,扩大叛乱声势。
反动地主阴谋叛乱的一举一动,被抗日民主政府完全掌握,八路军驻军决定予叛乱武装以严厉镇压。
日,刚调防来的驻军汪营长率部到三截(原陈涛乡三截村)捉拿顽保安大队长左祥吾。三截战斗打响,左祥吾一面抗拒剿捕,一面派人送信到二截,令二截地主准备武装顽抗。于是“五大门”里顿时紧张起来,所有反动武装,荷枪实弹,分布到各个炮楼上,与八路军部队形成对峙局面。
约莫四更时分,驻军一个排战士开到二截,向“五大门”喊话开门做饭吃,“五大门”紧闭不开。5日凌晨,一个号兵跃上墙头察看动静,被东炮楼打来的一枪中弹负伤。参战和围观的群众见状,气愤至极,用树棍捣门,用砖石砸窗。这时,从周围赶来助战的“小刀会”百余人,挥舞大刀,向部队进逼,相持至晌午,被我部队瓦解、击退。傍晚,三截支援部队赶来,再次向“五大门”发起进攻。发射的硫磺弹,烧着了左佑仁家的3间磨房,烟雾弥漫,火光冲天,“五大门”内惊恐万状,鬼哭狼嚎。
1月6日拂晓,二层、陈庄、戴滩一带的“小刀会”200余人,又向我部队冲过来。我军指战员斗志旺盛,采用各个击破的战术,坚决自卫还击,当场击毙2人。这此乌合之众,无心恋战,结果一哄而散。至此,阴谋叛乱的地主老爷们,内部力量已消耗殆尽,外围力量亦已崩溃,叛乱阴谋被彻底粉碎,嗣后,二截、三截、戴滩等地参与叛乱的反动地主分子,被部队和政府拘捕镇压。
三打季家圩。季家圩,解放前是坐落在八滩东北乡原前清进士、大地主季龙图的庄园。盘踞在八滩一带的大恶霸顾豹岑,是靠杀人抢劫起家的土匪,是靠吮吸广大农民血汗养肥自己的大地主。其兄顾敦扬是安青帮的头面人物,任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旅长,顾豹岑依仗顾敦扬的势力,横行霸道。
1940年10月,八路军、新四军解放阜大地后,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委派徐锐任八滩区区长,负责新区的开辟工作。当徐锐和区公所同志,广泛发动群众,投入抗日救亡斗争,取得显著成绩的时候,出于反动的阶级本能,顾匪与混入八滩区队里的亲信里应外合,率60余人,于12月6日夜包围区公所,无理绑架了徐锐、财粮区员戴秉义及警卫班11人,将他们带上海船,截肢后被抛入黄海。这就是震惊盐阜的“八滩暴动”。
八滩暴动后,顾匪反共气焰更为嚣张。不久,他与另一个匪首沈月庭联合起来,拥五六百人,七八挺机枪,数十支驳壳枪,还有杀伤力较大的土大炮30多门。顾豹岑自封为黄海剿共司令,率领匪众强占了离八滩10多里的季家圩,妄图同抗日民主政权为敌到底。
季家圩内有瓦屋楼房200余间,圩子四角矗立着4座几丈高的大炮楼,能t望四方,八面射击。庄外四周有两三丈宽、八九尺深的圩河。圩河的里圩上,密密麻麻地丛坐着丈把高、连麻雀也难钻进去的双行钢桔树。在高大的用砖石砌面的圩门口,还架有吊桥。顾匪盘踞后,在圩内垒起了一道七八尺高的土墙,环绕圩子四周,并在钢桔圩外,倚水新筑成4座碉堡,每座碉堡配备8门土大炮,每天由3个班次轮流守圩。顾豹岑倚仗这些层层叠叠的碉堡工事,不可一世地吹嘘说:“八路打进来,也休想捉住我二太爷!”
为稳定阜宁东北地区的抗日政治局面,八路军五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黄克诚,下决心攻克季家圩,拔掉顾匪这颗钉子。
1941年元月15日深夜,八路军五纵队二支队老五团(重建新四军军部后为新四军第三师八旅23团)以一个连的兵力包围季家圩。这时正值数九寒冬,战士们在圩外野地里构筑工事。匪徒们发现后,从碉堡里向外排放土炮,发射枪弹。我军针锋相对地向圩内投掷射枪弹。这样相持了一天,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加之地形不利,我军主动撤出战斗。
一星期后,元月23日晚,我军第二次围打季家圩。将季家圩围困两天,内外禁止通行。白天,组织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夜间,分批派出小分队,接近圩河,投弹扰匪,使匪徒通宵不安。午夜,匪徒王宾溜出圩来,企图偷往合德送信,向日伪求援,被我军抓获。经审问,我军掌握了圩内各方面情况。农历除夕(1941年元月26日)黎明前,我军悄悄后撤,分头埋伏在季家圩四周庄子里。元月31日晚(农历正月初五),老五团政委贺大增率全团人马,连夜开到八滩,全部隐蔽,对外封锁消息。第二天黄昏后(农历正月初六),当匪徒们正在喝酒行令、得意忘形之时,我军包围了季家圩。担任主攻的七连勇士们,虽然突过圩河,但终因匪徒火力过猛,无法进入圩内。
贺大增政委召集部队、地方干部和群众积极分子,总结作战经验教训,重新制定作战方案。2月2日(农历正月初七)半夜时分,主力部队和八滩区队、地方模范班,第三次向季家圩发起攻击。以一营长为首的300名突击队员,摄像头27辆牛大车,从四周逼进圩河。每辆牛车上披挂着厚厚的湿漉漉的棉被胎,时称“土坦克”。“土坦克”推到圩河边,队员们将拖在车后的长梯从车肚伸过河去,在机枪连强烈火力掩护下,提着浇上火油的草捆,举着长杆火把,跃上浮梯,跨过圩河,将长杆火把戳入碉堡眼,跟着塞进整捆手榴弹。一声轰响,碉堡浓烟翻滚,火光冲天。队员们又将着火的草捆架在钢桔树上,钢桔丛顿成一片火海。顾匪的第一道防线被摧毁了。这时,主力部队集中了6挺轻重机枪,轮番扫射,佯攻南大门,匪徒被诱。主攻部队乘机神速地从西面扑上去,翻进土墙,在顾匪的第二道防线上打开缺口,后续部队像潮水一样猛冲过去。顾豹岑见大势已去,妄想带领残部突围逃奔合德。刚刚溜到东北圩角,被匪徒抓去的群众发出一片喊声:“顾豹岑向东北方向跑了,逮住他呀!”“顾豹岑向东北方向跑了,逮住他呀!”顾匪刚跑下圩堤,被我军机枪顶了回来。他又钻进浓烟,逃往西北方向,待爬上圩岸,由于人胖体重,加之皮袄湿水,再也跑不动了,而匪徒们各自奔命,谁也不去顾他。部队发现顾豹岑时,喝令其放下武器,他仍举枪顽抗。我军一阵排枪,这个凶横残暴、罪大恶极的匪首应声倒地,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这一仗,前后历经18天时间,3次攻打,击毙匪首顾豹岑以下数十人,伤100多人,除沈月庭部数十人逃跑外,其余全部被俘,缴获大批武器、弹药。这是新四军重建军部后,盐阜区除奸反霸的一次重大战斗。
除镇压沙二戴暴乱和三打季家圩两次较大的剿匪行动外,经常性的锄奸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
阜宁东北地区,经过一系列剿匪反霸和锄奸斗争,沉重打击了反共顽固势力,进一步唤起了广大人民群众,有力地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
(六)军民奋起,痛击日寇蒋家侵犯
日本侵略军侵犯阜东期间,全县军民不畏强暴,紧密配合主力部队,同日伪展开了殊死斗争。据统计,大小战斗不下230余次。其主要战斗是:
八滩王桥战斗。八滩,位于相距阜东县县城东坎60华里的东北方向,是阜东内地通向黄海的咽喉之地,是全县第二大镇。这里,盛产鱼虾和白酒,又是海盐和粮食集散地,商为发达,每年有不少的税收。人们常用“银八滩”来形容其富庶。
日(农历二月二十四),侵驻东坎的日军,派出山本中队和朱宝元部200多名伪军,第三次占领八滩,于王桥设下军事据点,妄图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控制和扼死抗日军民。当日下午,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命令8旅24团和师特务营,乘日伪立足未稳,迅即捣毁王桥据点,拔掉这颗钉子。
30日夜9点钟,24团、师特务营和阜东县地方武装,在师参谋长洪学24团团长谢振华指挥下,悄悄地完成了对日伪包围计划后,于9时30分发起攻击。激烈的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战士们豪壮的冲杀声,从八滩四面响起。2营由南向北进攻,一进去就和日军展开了恶战,副营长王光汉率领的突击队,像一把利刀,直逼日军的中队部,砸坏了报话机和电台装置。1营由西向东攻,快刀剁豆腐,仅仅20分钟,就把200多名替日军挡枪子的伪军消灭了大部分,剩下的残部都溃散了。
在消灭了镇里的伪军和部分日军后,部队迅速向日军核心据点进逼。日军分住在3个大院内,凭借大院拼命抵抗,战斗异常激烈。经过近4个小时鏖战,终于攻克据点最东头的两个大院,将剩下的日军全部压到中队部所在的一个大院里。日军依仗厚实的砖石围墙,守住枪眼,一个劲地向外射击。战士们怒不可遏,纷纷翻进围墙同日军展开肉搏,王光汉等好几个干部、战士光荣牺牲。日军的火力太猛,部队一时无法接近大院。为了赢得时间,于天亮前结束战斗,团长谢振华下决心采取火攻。部队接到命令,有的把蘸了煤油的棉花球绑在马尾手榴弹上,投进大院;有的把蘸油的棉花球绑在长竹竿上,抛向大院的房顶,大火熊熊地燃烧起来了。日军在大火的包围中,拼死想杀出一条出路,5连的两挺机枪昆昆地封住大门,日军的尸体躺了一地。天亮,大院被烧成一片灰烬。
八滩王桥战斗,歼灭日军山本中队长以下70余人和一个伪军大队,新四军牺牲副营长以下指战员48人,阜东县地方武装和抗日群众牺牲30余人。王桥战斗,是反“扫荡”中的一次重要战斗。此战斗,给日伪军以重创,对巩固和发展阜东及至盐阜抗日根据地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获得新生的八滩人民群众,敲锣打鼓,抬着慰问品慰问抗日将士。为了纪念王桥战斗牺牲的烈士,阜东县抗日民主政府和八滩区署,在八滩建起了烈士陵园和一座纪念塔,让人们永远铭记他们为解放八滩英勇斗争的事迹。
杨庄占。日,伪孙良诚部41师及日军一部,向阜宁开进。其后续梯队驻在阜宁以北天场附近的杨庄一带。根据侦察判断,该敌系炮兵与勤杂部队,战斗力弱,地形生疏。8旅旅部决定,以新四军24团、22团和阜东县地方武装发起攻击,以求尽多歼灭日伪,打击其嚣张气焰。
11日4时许,24团3营、1营分别从杨庄北面、西南面,向日伪发起进攻。3营10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歼敌一部。但驻杨庄日伪不是炮兵与勤杂部队,而是敌人较精锐之师,有伪团部、伪军1个加强营和日军1个中队,共800余人。敌人立即组织反攻,阻止我了营向纵深推进。
1营从西南面向杨庄发起进攻。此时,南面援敌赶至,团部1营在此阻击增援之敌。1营占领高地上的一条自然沟,以近战歼敌的战法,予援敌以重大杀伤。
杨庄之日伪,组织兵力3次向我3营方向冲击。3营不畏强敌,沉着应战,以枪榴弹不断予以杀伤。日伪为突破3营阵地逃命,在继续从正面强攻的同时,又以1个连的兵力,从东面向3营侧后迂回,企图前后夹击,3营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在此情况下,营长王育才立即率一小分队,身先士卒,跃出工事,与迂回之敌展开白刃格斗,将该敌击退。王育才在战斗中光荣献身。
3营指战员化悲痛为力量,英勇杀敌,为营长报仇。11时,阜宁大批援敌赶到,3营、1营主动撤出战斗,日伪军随即窜入阜宁。
此战,24团歼灭日伪军200余名。
除上述两次主要战斗外,还有1941年10月我射阳河游击队战胜伪军一个团的大西庄战斗、1943年8月我新四军1个排顶住日伪500余人进攻的刘大庄战斗等。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至1948年3月,阜东县总队、边缘区民兵、联防队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接敌边区其参加大小战斗275次,打死打伤国民党军和还乡团148人,活抓254人,缴枪118支,高射机枪2挺,手提机关枪1挺,土炮34门,子弹8130发,缴获大船1只,民船16只,还有大量布匹、衣物等,成功地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反“清剿”、反“扫荡”和反“顽化”斗争的胜利,有力地保卫和边区人民的安宁。国民党军在阜东内地“扫荡”4天,所到之处,无不受到阜东地方武装和群众武装伏击、堵击、追击,不得不被迫撤离,终以失败告终。
(七)团结抗日,执行党的统战政策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刘少奇、陈毅进驻盐阜区后,特地邀请庞友兰、杨芷江等盐阜区300多名开明地主、士绅,到盐城共商民族存亡大事。6月16日,阜宁东北行署举行士绅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著名绅耆庞友兰、周肖元、王策吾等30余人。三师师长黄克诚及盐阜区党委书记刘彬和宋乃德、田守尧等党政军领导人到会致词,希望与会者同共产党、新四军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建立巩固的苏北抗日根据地贡献力量。7月,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撤离盐城,移驻阜宁乡间。8月,刘少奇、陈毅命阜宁县长宋乃德,将阜宁东北地区前清举人庞友兰、开明士绅杨芷江、田厚斋接到新四军军部,亲切交谈,进一步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爱国一家的思想,使他们加深了对共产党、新四军的认识。表示拥护共产党的抗日政策,愿意协助共产党为抗日救国大业多做有益于民族的事情。临别时,刘少奇、陈毅还赠以礼品。
陈毅为团结盐阜士绅共同抗日,与开明士绅加强支好交往。士绅名流纷纷作诗赠陈毅,陈毅于百忙中写诗答谢。日,陈毅的《和杨芷江先生步原韵》、《和阜东庞友兰先生原韵》全文刊于《盐阜报》上。在士绅界、文化知识界引起很大反响。杨、庞二人更是激动不已,于7月21日再次写诗和陈毅诗作。
阜东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为团结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1941年11月,阜东县第一届临时参议会在东坎召开。会议选举原阜宁县副参议长庞友兰为参议长,原阜宁县副参议长杨芷江、开明士绅田厚斋为副参议长。日,阜东县召开第二届临时参议会。选举产生常务委员15人,庞友兰、杨芷江、田厚斋连选为正副参议长。
阜东县参议会组建后,在阜东县委的直接领导下,以团结各阶层人士一致抗日为宗旨,开展各种各样的抗日爱国活动,对推进抗日救国大业,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比如,拥护减租减息斗争;踊跃献枪、捐田、募粮;保护党的干部和抗战物资;强烈谴责国民党挑起内战等。
在这里要重点讲一下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中有代表性的人物庞友兰、杨芷江二位开明之士。
庞友兰,字馨吾,原名庞先,笔名,古愚、老丐,系前清末科举人,抗战时期盐阜区著名绅士。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出生于阜宁县东坎镇一个普通市民家庭。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岁试淮安入县学。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以《谢安登治城悠然想有高士之志论》而中癸卯科举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前后,任县明达中学堂国文教员,不久去职,宣统二年(1910年)以癸卯科举人应礼学部会考取列第一等,保和殿复试钦点内阁中书第一名。第二年(1911年)改任民政部七品小京官,分会计科。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弃官归里。民国元年(1912年)任阜宁县筹备国会选举事务所所长。民国三年(1914年)被举为东坎商会会和兼清乡市董。民国八年(1919年)奉委为江北苇右营垦务局局长,仅一年即辞职家居。
民国十六年(1927年),北伐军逐孙传芳联军十余万人过东坎后,他辞去东坎商会长职务。民国十八年(1929年)庞被举为阜宁县志总篡,民国二十一年,阜宁县新志成稿,二十三年印行。同年,庞友兰诗文集《古愚诗文钞》亦自印行。
日,黄克诚率八路军五纵队挺进阜宁县东坎镇。
1941年1月,刘少奇、陈毅等在新四军重建军部之际,邀请盐阜的士绅名流,社会贤达参加座谈会,共商抗日大计。庞友兰和杨芷江、田厚斋等应邀出席,受到盛情接待。刘少奇、陈毅在座谈会上,反复阐明共产党团结一切爱国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庞友兰接受我党宣传教育,表示拥护中共团结抗日的主张。2月,阜宁县第一届临时参议会在硕集召开,选举雨亭为参议长,庞友兰和杨芷江、王冀英为副参议长。
是年夏,新四军军部刚转移到阜宁乡下,刘少奇命宋乃德把庞友兰和杨芷江等开明士绅接到军部,进一步说明我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方针。庞听了深受启发和鼓舞。他说这次晤谈,“如酒n酲,如梦初醒,如坐春风,如沾雨露”,对坚持抗战增强了信心。
日,抗日民主政府析阜宁县境东北部建阜东县,同时成立阜东县临时参议会。庞友兰承新四军三师八旅旅长田守尧举荐,欣然就任县参议长。自此,与副参议长杨芷江、田厚斋和县参议员们一道,在党的领导下,动员民众为团结抗战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在动员参军、拥军优属、借粮献枪,减租减息等社会活动中,以他们声望发挥了重要作用。
身为县参议长,庞友兰能对政府某些工作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日,盐阜行署在阜宁张庄召开八县知名士绅座谈会,在会上庞友兰对借粮退租工作中某些做法,提出批评意见。他说:“我对目前工作,奉劝两句话:宽宥既往,改造将来,革命一定成功!”
日至31日,盐阜区参议会在阜宁县陈集区岔头村召开,庞友兰出席了大会,并被推为大会主席团主席,致开幕词。会议选举黄克诚为盐阜区参议会参议长,宋泽夫和庞友兰为副参议长。
继盐阜区参议会成立后,庞友兰和杨芷江等人积极响应陈毅代军和的倡议,参加“湖海艺文社”的筹建工作,与陈毅、彭康、李亚农、阿英等二十三人为发起人,并分工为东坎地区召集人,曾作《湖海艺文社纪盛长歌》。当年“湖海艺文社”的成员写了许多光彩夺目的诗文,是盐阜地区文艺战线上的宝贵财富。
1943年初,日伪军对我盐阜区根据地发动空前残酷的第二次大“扫荡”,2月19日(农历正月十五)侵占东坎。庞友兰于前一日下乡躲避,日军顾问东末树阴谋利用庞的影响和声望推行“伪化”,以六纸长信逼庞之妻刘小焕“劝”其回归。庞友兰答之以长信,明言“中人不应为日人用,犹之日本人不应为中人用也”。庞慑于家人的危险处境,虑及敌人的凶残,乃于2月23日回东坎。日伪于东坎公园开会欢迎,他拒绝担任伪职,并对日伪采取消极就会的态度,所谓“不请不见,不问不答,不干涉一事,不妄发一言,不接受委任,不向一方面也。”因此,自号“八不老人”。
庞友兰回坎后,引起各方面人士的关注,纷纷捎信力劝其速离是非之地。十八天后,他秘密逃出东坎,隐居阜宁射阳,后于农历九月初五携长孙随商船南去,在泰州以卖字度日,署名“老丐”,其景甚惨。
侵坎日伪军在我军民不断袭击下,于是年12月14日撤离,东坎为我光复。庞于1944年秋初得次孙家书,9月15日回东坎。从此蛰居不出,整理《庞氏宗谱》。
日(农历八月十三),庞友兰在土改复查中,受到少数群众的冲击和斗争,不幸逝世,终年七十三岁。
著名的抗日爱国民主人士杨芷江,名湘,字芷江,祖籍江苏溧水县。1890年出生于今滨海港经济区杨庄。早年就读于南京两江师范,安徽公立政法专门学校。曾任塞北关监督、直鲁豫巡阅史吴佩服的驻北平办事处处长,绥远省托克托县禁烟局局长,青岛盐务运传公署副使等职。后因政局动荡,政府腐败,而效法晋人陶渊明,慨然还乡,乐守田园。
1941年1月,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不久,刘少奇、陈毅邀请盐阜区有名望的士绅到盐城开座谈会,杨芷江也应邀出席。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杨芷江成了刘少奇、陈毅、黄克诚的好朋友。1941年2月,他当选为阜宁县参议会副参议长;同年11月,当选阜东县参议会副参议长;1942年10月,又被选任盐阜区参议会行政委员会委员。
在党的抗日民主政府正确领导下,杨芷江心怀祖国,深明大义,为伟大的民族解放斗争倾其心力,他的抗日爱国业绩,至今仍为人们深切怀念和赞颂。
呼吁修筑海堤。1940年冬,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东坎召开阜宁东北地区硕耆、士绅座谈会。会上,杨芷江慷慨陈词,痛述海啸灾情,呼吁抗日民主政府修筑海堤,以保障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阜宁县参议会成立大会上,修筑海堤方案由田厚斋等三位议员联署提了出来。经过热烈讨论,会议以全部费用不用人民负担,以盐税作抵,发行公债,由政府偿还,通过了筑堤议案。
创办秋后盐场。1941年下半年,杨芷江通过宋乃德县长,向新四军三师师部正式提出建议,在阜宁东北地区沿海创办盐场。师部立即同意,全权委托杨芷江筹办所需生产资金,由三师师部拨给。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奋斗,1942年秋,新生的裕生盐场,终于产出了洁白的大盐。盐场的兴办盐业的兴起,不仅解决了沿海群众民生问题,政储得到可观的盐税收入,而且以大盐换取军需民用紧缺物资,有力地粉碎敌伪经济封锁,使根据地日益巩固和发展。
输送抗日人枪。1941年秋,杨芷江接受阜东县有识之士的建议,把地主、富户以及民间的保家枪支集中起来,既可消除隐患,又可增强抗日力量。他首先动员各大盐场负责人,把各家的自卫枪支交出来。动员结果,八家大盐场共交出25支枪,成立了一个盐警大队。经杨芷江苦心动员,盐警大队拥有90人枪,成为其海边上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在日伪军发动的规模空前的大“扫荡”到来之际,杨芷江于1942年底和1943年,分三批将盐警大队人枪输送给阜东县总队,编入地方抗日武装队伍。
掩护文化名人。1942年底,日伪对盐阜区进行第二次大“扫荡”前夕,杨芷江毅然接受新四军三师领导人的重托,将文化家车栽父女、音乐家贺绿汀、画家鲁莽、黄克诚夫人唐棣华、宋乃德夫人陈宜芳、贺希明夫人李德观等20多人,安排在阜东县海边杨庄“打埋伏”。不久,爱国七君子之一的邹韬奋来盐阜区考察,耳疾严重发作,三师黄克诚师长,派保卫部长扬帆带一个排武装人员,用轿子将他送到杨芷江家里隐蔽。
日,日伪占领八滩又向海边袭击。杨芷江火速采取应急措施,让车载装成塾师,找几个小孩当学生;所有女同志换上便衣,装扮成杨家亲戚和佣人;部分男同志则分散到庄上佃户家里;邹韬奋和贺绿汀随杨芷江出走。当日伪涟、阜、灌、沐四县联防总指挥徐继泰,率部进驻杨庄找回杨、邹、贺3人后,杨芷江利用与徐有姻亲的特殊身份,抓住对方患得患失的心里,施展刚柔并济的对策,使徐继泰未敢轻举妄动。第二天上午9时伪军撤离,终使埋伏的同志化险为夷,安然无恙。
护卫抗战物资。日伪对盐阜区进行第二次大“扫荡”前夕,新四军军部有一批重要物资隐埋在射阳县藕耕堂某地,杨芷江受军部之托,利用驻合德伪军师长顾景班与其世谊关系,使这批重要物资完好地保存下来。1943年春,为了对付日伪军的“扫荡”,新四军第三师师部将钞票、银元、金条等运抵杨庄,杨芷江当即着人秘密、妥善埋藏,使之未损失厘毫。
1947年下半年,盐阜区开展土改复查工作。在斗争会上,杨芷江受到严重冲击与斗争,不幸逝世,时年57岁。1948年秋。阜东县委召开干部大会,对杨芷江正式平反,恢复名誉。
(八)关注民生,焕发民众革命激情
一是修筑捍海大堤。
阜宁县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于1941年2月召开的阜宁县参议会会议上,修筑海堤的议案得以通过。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决定组成以宋乃德县长为主席的修堤委员会,发行筑堤公债100万元,修筑苏北最伟大的水利工程。
北堤工程,宋县长在勘估工程完毕后,于5月14日到堤,15正式开工,除阴雨天外,至6月5日,以15天时间完成了全部工程。堤长27公里,底宽18公尺,顶宽2.5公尺,高3公尺。每天参加修筑的民工,最初千余人,后增至9000人。共挖土83万方。
南堤工程,于6月20日正式开工,除阴雨天气,至7月31日,南堤工程结束。计堤长18公里,底宽19公尺,顶宽4公尺,高3公尺。转弯处,底宽21公尺,顶宽6公尺。参加的民工,每天由11000人增至15000人,共挖土百万余方。
在修筑过程中,除经费、吃水、粮食、烧草、阴雨、时疫、国民党省府谣言、飞机袭扰等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波折外,在修建同堤时,还发生两起尖头洋惨案。6月23日下午,国民党反动军队旅长派来的两班伪装的新四军,突然闯进修堤委员会驻尖头洋工程处监工员、阜宁县粮食局科长陈景石住处,无理将其绑架,拖出门外。走了两里路,至干河边。连击两枪,陈景石当场牺牲。第二次惨案。7月29日晚,八滩区区长陈振东正待就侵,顾敦扬旧部、陈振东警卫班长李学正,将枪口对准陈身,旋有10余名武装歹徒蜂拥而入,将陈振东捆缚。与此同时,阜宁县民运科长于欣,亦遭匪徒捆绑,行至途中,即遭杀害。陈被曳至千秋港附近海船上,气宇轩昂,屡刑不屈,后被顾敦扬属部截去两腿,沉入大海。
就在整个大堤竣工后的一天晚上,新的海啸翻滚而来,水位比1939年高6寸,时间亦延长20分钟。但新堤高大结实,屡经冲击,巍然屹立。于是,海滨农民、盐民、渔民,万户欢腾,讴歌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陈(毅)军长、刘(少奇)政发、黄(克诚)师长、田(守尧)旅长、宋(乃德)县长的功德。阜宁县地方各界人士,沿袭过去范公堤一类的古题名,把这海堤称作“宋公堤”,并为之勒石竖碑以纪之。
二是实施减租减息斗争。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后,党和政府采取减租减息的办法,用以来组织发动群众,积极投身抗日救国斗争。
减租。一是包租减租,一律按原租额减二成五;二是分租减租,佃户种地主的田,收获的粮食地主得4份,佃户得6份。1941年以前,有对半分的,也有倒四六分的,这使佃户吃了亏。从1942年开始,按四六分租标准,对佃户吃亏部分,动员他们向地主要回来,这叫退租。减息。佃贫农向地主借贷的利息,按规定的一定比例实行减免,减轻地主对佃贫农的剥削程度。
阜东县的减租减息斗争,是从1942年春开始的,减租减息开始时,针对一些地方地主采用恶劣手段腐蚀干部,规定干部不准住宿在地主家里,不准到地主家吃饭,不准收受地主送的礼物,使干部与贫雇农打成一片,更好地发动群众。同时,对有些不法地主的假减租、假退租、假减息的行为,进行无情的揭露和针锋相对的斗争,提高广大佃农的阶级觉悟,推动减租减息斗争向纵深发展。
日,阜东县委的工作报告中指出:“1942年,减租地主3720户,得租佃户9200户,减租粮100多万斤。1943年,减租地主3928户,得租佃户1300户,减租粮120万斤”。而在1944年,减租地方更发展到4245户,减租退租粮害240万斤,平均每个佃户得粮食589斤。
减租减息斗争,减轻了封建剥削,改善农民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
三是组织大生产运动
筑堤开河兴水利。宋公堤竣工后,抗日民主政府又再接再厉,继续组织广大军民在内地开沟挖河,修堤筑坝,兴修水利。1943年12月间,五汛区在14天内吏打成“抗日坝”22道,修筑了兼作战壕使用的“抗日沟”190条,又动员数千民工在五汛港和鲍家墩之间开挖了一条长13里许、并有3条支河的汛鲍河,有170条顷荒滩变成良田。1945年4月至5月的一个月,全县共开挖大小河道达50条之多,挖土总量达181810方,总计增加耕地面积达72815亩。
组织起来生产忙。全县相继建立起生产指挥机构,各类群众团体和多种形式生产组织。至1942年8月,全县加入各类组织的群众即四五万人之多。从县抗日民主政府到各区、乡、村直至每户群众,都信心百倍地制订了生产计划、增产措施和安家计划。八滩区的振东、八巨区的七巨两乡的农救干部,为挤出时间工作,自愿办起互助小组,轮流抢收抢种。机关、部队、学校也搞起了农副业生产。1945年春,县直机关7个单位成立了生产委员会,组成了若干生产小组,租地15亩,开垦荒滩数亩,赶制纺车80余台。由于广大军民发动并组织起来,积极开展各种生产活动,全县军民的物质生活有了迅速、明显的改善。
晒盐运盐增收入。民主政府实行了正确的盐业政策,所以,阜东县的盐业便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截至1943年10月,全县有灶民2067户,达11000人,比3年前猛增55倍。全县3年的盐产量,超过以往近30年的产盐总和。1943年,全县年产盐量大约在10万担以上,价值法币几千万元。这不仅使沿海人民得到实惠,连内地群众也广受其益。民主政府多次组织内地贫民、抗属、村干和地方武装人员去运销食盐,帮助他们用这种方法增加经济收入,解决生活困难。
纺纱织布积财富。1942年春,阜东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发出“家家纺纱,户户织布”的号召,同时拨出数十万元贷款,作为发展资金,并建立各级纱布交换所,专门解决纺织产品的销路和纺织原料的调节问题。
经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仅数月工夫,全县就办起纺纱车、织布机几千架,纺织小组遍布全县。1942年与1945年春比较,八巨区纺车从70辆增加到2340辆,织布机从5架增加到389架。全区每年能产纱115586斤,织布159500丈,以最低价折合法币,可得7813340元。
从1941年至1942年,阜东全县织出的土布至少也有10万匹(每匹长4丈,宽1.2尺)以上,价值法币两千万元左右。
阜东县大生产运动的蓬勃发展,改变了抗日根据地的经济状况,改善了抗日军民的物质生活条件,为沉重地打击日伪军奠定了物质基础。
四是开展土地改革。
所谓土地改革,就是将抗战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根据中共中央“五四”土改指示精神,在中共中央华中局和华中五地委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阜东县于1946年6月开始广泛进行土地改革运动。
全县的土地改革,大致分为宣传发动、调查摸底、清算斗争、土地分配四个阶段。至8月底,阜东县的土改工作告一段落。通过这一时期的土改运动,极大地削弱了农村中的封建剥削制度,初步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全县共清算出土地亩,分配给34万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约占总人口的68.2%,出田人口5.5万,约占总人口的11%。
土地改革是农村中土地关系和阶级关系的一场深刻革命,它彻底摧毁了农村中几千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的基础,将广大贫苦农民从封建关系束缚下解放出来,高度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热情,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同时,也使广大农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阶级教育,提高了阶级觉悟,增强了保田保家、保卫胜利果实的信心和决心。
(九)参军支前,人民群众倾情尽力。
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从1940年10月至1945年10月的5年时间里,阜宁东北地区和后来的阜东县,先后共动员参军9475人,其中参加主力部队的3199人,参加县武装的2620人,参加区队的3656人。
在坚持原地斗争,保卫解放区的过程中,全县干部群众多次掀起参军热潮。从1946年8月至1948年11月,阜东县共有8108人参军,其中去主力部队的3518人,去军分区的748人,去县武装总队的2140人,去区武装大队的1702人。1949年初,中共华中工委五地委下达阜东县2000名的参军任务。经过各级组织层层深入发动,到3月初,实际有2459人参加了解放军。在这次参军运动中,各级干部带头报名。2月15日,全县带头参军195名县区乡干部被县委批准,光荣入伍。
阜东县支前工作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为前方提供了多批、大量的人力和支前用具。早在1946年10月初,全县就调动了千余民兵、上万民工,携带1800余副担架,2000多辆小推车,在熊梯云县长带领下,开赴两淮前线服务。从1947年7月至1948年7月,全县共出长、短期民工4万多人次,153万余个工日。参加支前的工具和蓄力有1100余副担架、8570余辆小推车、5300余副挑子、86多只船舶、1100多辆牛车以及7500多头牛、700多头驴(缧)。1948年9月,全县即有9900余人参加了各类支前服务,累计工日12.5万多个。阜东县支前工作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干部群众中为前方征借多挑、大量的粮食和赶制大批军鞋。在灾荒不断、粮源紧缺的困难条件下,不少干部、群众宁愿自己忍饥挨饿,也要完成征粮任务。1946年初至1947年10月,阜东县人民支持盐阜区党政军工作人员粮食3000多万斤,老抗币1000多万元,继1946年、1947年连续两年夏秋征粮之后,全县人民于1948年3月反预借出公粮50多万斤送往前线。同年8月,全县加工面粉30多万斤送给六分区驻军。1947年4月,广大人民群众出于对子弟兵的热爱,赶制军鞋万余双送往前线部队;1948年5月,结合生产救灾。全县群众再次为前方部队赶制军鞋4600多双。在支援前线热潮中,全县上下涌现出许多感人至深、彪炳史册的英雄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复兴区大港乡大滩村(今正红镇境)农民王延明,1946年秋开始支前,跟随部队服务两年半时间,先后到过山东、河南、安徽江苏五省,参加了菜芫、孟良崮、开封等十多次战役战斗,立过四次功,得过一万多元资金。1949年2月《盐阜报》曾发表过报道,表彰和赞扬王延明的光荣事迹。1948年8月,阜东县派出一支由512人参加的常备民工后勤队开赴济南战场。这支民工队伍,由于工作积极,纪律性强,完成任务好,许多人受到表扬和奖励。仅在后续梯队的200多人中,就有57人立功,12加入党组织。
1948年11月上旬,淮海战役揭开序幕,支前动员令一到,全县组织的8828人和1500副担架的支前大军,浩浩荡荡开赴淮海战场。另外,还组织8000余人、8000多辆小推车,给淮海前线运送20多万斤粮食,在整个淮海战役中,阜东县先后有1.76万余人参加支前,为前线运粮148.4万余斤,转运伤员398人。1949年1月上旬,参加淮海战役支前的民工胜利完成任务。五分区支前司令部召开的支前庆功大会上,阜东县运粮队被评为模范运粮队,荣获奖旗一面。在支援淮海战役中,阜东县于1948年12月开展大规模的预借公粮活动。不到10天,全县就借出粮食234.86万斤,超额完成了21.6万多斤,为保证前方作战将土的粮食供应作出了贡献。为准备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彻底摧毁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阜东县人民在刚刚完成支援淮海战役任务后,又全力投入支援渡江战役的斗争。渡江支前命令一下达,3月5日全县迅速调集载重5000斤以上大船320只和干部、船工2000余人,同阜宁县合并组成一个战勤服务才随解放军南下。同时组织了一支近万人参加的7000辆小推车大队,于3月中旬启程,到陇海铁路新安镇运河车站转运军需物资。3月16日,县支前总队部再次调集载重5000斤的大船100只以及船民、干部500余人,开赴渡江前线服务。在渡江支前中,阜东县广大船民、民工和干部,发扬勇敢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同渡江解放军指战员紧紧战斗在一起。60多岁的船民赵大奶,在4月21日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时,英勇地参加第一线突击强渡,三次冒着敌人的炮火运送解放军渡江,被评为苏北船舶二团的特级英雄,解放军某部发给她一枚渡江英雄奖章。五汛区五汛乡刘怀宝等广大船工,领到第三野战军司令部颁发的渡江船工光荣证书。在支援渡江战役的同时,中共阜东县委、县人民政府遵照上级党委的指示,抽调政治思想素质好、工作水平高、能力强的63名干部,组成阜东县南下干部工作队,随解放军渡江进入苏州市,开始城市接管工作,成为开辟新区的骨干力量。
(十)革命先烈,英雄事迹千秋颂扬。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滨海人民为了全国人民的翻身解放和国家的独立富强,赴汤蹈火,顽强奋斗,有1800多名英雄儿女献出了青春韶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人运动领袖顾正红血洒上海;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干部张绩之在贵州剑河壮烈殉国;抗日战争时期,670多名共产党员和爱国同胞光荣捐躯;解放战争时期,为建立新中国而牺牲的烈士就有1170多名。全县以烈士英名命名的乡有4个;以烈士英名命名的村有19个。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继承烈士遗志,在1800多名烈士中,择其知名者,简述于下:
顾正红& 1905年出生在阜宁县獐沟区紧靠射阳河畔的小顾庄(今正红镇正红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16岁那年,正是1921年10月苏北发大水,生活无着,随家人逃荒到了上海。18岁,进了日本资本家开办的内外棉九厂做扫地工。因为累死累活拿不到一文钱工资,狠揍了把头一顿,被工厂开除。不久,又进入日商资本家内外棉七厂做布机盘头工。日本资本家对中国工人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榨取,肉体上的摧残,精神上的折磨,在顾正红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阶级烙印,撒下了民族仇恨的种子。
1924年,党组织在沪西小沙渡一带办起了平民学校,接着民立了沪西工友俱乐部。顾正红积极参加工友俱乐部的各种活动,在这个革命摇篮里逐步成长起来。1925年2月,党组织英勇领导了上海22家日商纱厂35000多工人同盟大罢工。在罢工中,顾正红奋勇当先,当纠察、到马路上维护秩序,鼓动工友罢工,还编印罢工小报。经过罢工血与火的考验,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同年5月15日,内外棉七厂资本家不让工人上夜班,下午5点半钟,顾正红约了60多名工友一下子撞开了工厂大门,同资本家讲理。这时,内外棉七厂大班川村和内外棉七厂副总大班元木接到报告,抓起手枪,带领一批打手,朝工人们奔来。顾正红站在工人队伍最前面,厉声责问东洋人。川村看到带头“闹事”的正是他们的眼中钉顾正红,便恶狠狠地朝他开了一枪,立时,小腿鲜血直流。顾正红忍痛抓住身旁棵小树,顽强地指挥斗争。川村见顾正红还在同他们作对,又对准顾正红连开两枪,击中胸部和腹部,一个打手还举起毒刀砍向顾正红的头颅,他倒在殷殷血泊之中。工人们奋不顾身地日本资本家及其走狗展开激烈的搏斗,毫不退缩。人们怀着无限悲愤,将顾正红和受伤的工人扶人人力车,送往医院抢救。因为流血过多,中国人民的好男儿、中国共产党的好战士顾正红不幸逝世。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解放事业,他仅仅活了20个春秋。
5月28日,党组织为了把工人的正义斗争和各阶层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向新高潮,决定在5月30日,举行一次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以顾正红牺牲为直接导火索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犹如火山一样爆发起来了。
张绩之 &1905年出生于阜宁县东坎区东坎镇,幼名张十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1927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就任共青团上海法南区区委书记。1931年受陈云派遣转人中央苏区江西根据地,先后任少共(青年团)闽赣省委组织部长、少共苏区中央局宣传部长、少共江西省委书记、中共江西省委委员等职。1934年2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参江中央苏区第三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团主任。日,在贵州剑河作战地英勇牺牲,时年29岁。1955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徐锐& 出生时间和籍贯不详。1940年10月,八路军、新四军解放盐阜地区后,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委派徐锐任八滩区区长。一到八滩,他就同区公所同志,深入群众,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并向地主、富农借枪,组织模范班,扩充区队武装,准备剿灭土匪,保卫新生的革命政权。盘踞在八滩一带的大地主、大土匪、大恶霸顾豹岑对其恨之入骨,阴谋对徐锐狠下毒手。顾匪与混入区队的亲信刘炳班内外勾结,于12月6日夜,率匪众60余人,包围了区公所,绑架了徐锐和财粮区员戴秉义等11人,曳至海船开入黄海。虽严刑拷打,徐锐坚贞不屈,1941年1月中旬,被顾匪截肢,抛入黄海,光荣捐躯。
戴秉义& 出生于阜宁县东坎区潘荡乡潘荡庄(今天场镇秉义村)一个下中农家庭。石湖师范毕业后,从事教学生涯。1940年春,为了迎接八路军南下,在进步青年陈宏惠影响下,毅然离开讲台,返回乡里,从事革命宣传活动。9月,经陈宏惠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11月,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东北行署,委任戴为八滩财粮区员,协助徐锐开辟八滩地区工作。12月6日夜,同徐锐等一起被顾豹岑匪众绑架,于1941年1月中旬,被顾匪投入黄海。他仅仅活了23个春秋。
路健& 1918年出生于东北黑龙江省源县一个县职旧官吏家庭。1937年底,因不忍日本军国主义铁蹄践踏祖国大好河山,毅然背叛家庭,长途跋涉,来到华北太行山区,投奔八路军。1938年,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10月初,路建随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五纵队挺进盐阜区后,1941年初,被分配至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管辖的阜宁东北行署担任民政课长。
1941年5月,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宋乃德和阜宁县委东北办事处决定,派路健警卫边排长郑明军和10名战士前往五汛、改组区队,整顿区公所。五汛区区长刘辅庭,原是国民党五汛区的一个肋理,是五汛、蔡桥一带封建地主势力的代理人,得知这一消息后,迫不及待地召集恶霸地主熊友云、姜一奎等密谋,决定先下手为强,拟订杀害路健的行动计划。
5月9日,路健等一行到达五汛港,刘辅庭、姜一奎等即设下圈套。在吃完午饭后,便去五汛小街“天一池”洗澡,洗后路健等即回区公所休息。此时,五汛街上枪声大作,“日本鬼子进街”的叫喊声响成一片,这是刘辅庭等安排的动作。路健听到枪声和叫喊声,欲到街上看个究竟。刚走出区公所十几步,便被事先埋伏的匪徒从背后射来的枪弹击中左肩和胸部,当即壮烈牺牲,年仅23岁。
陈景石& 出生时间不详。河南省唐河县人。1941年春,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决定在阜宁东北地区(今滨海县境)修筑捍海在堤。北堤竣工之后,6月20日南堤开工。23日下午,位于尖头洋(今滨海港镇振东村)的海堤工程处,突然闯来两班伪装的“新四军”,自称是8旅23团派来帮助照料工地的,向监工员、阜宁县粮食局科长陈景石索水索食。因来人出言不逊,陈与他们发生争执,竟被绑架带走。到了路上陈景石才知道他们是反共头目顾敦扬(顾豹岑的哥哥)派来的。走了两里路,行至干河岸,陈景石被击两枪,光荣献身。
陈振东& 原名陈镇东,生于1917年,祖籍福建闽南地区。孩提时代,随父兄侨居菲律宾马尼拉市,三十年代中期回国到上海求学。1937年上海暴发“八?一三”淞沪战争后,陈振东转入广西南宁高中第16班读书。1937年10月,参加学生军。1938年底,大大别山学生军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几经辗转,1940年12月,陈振东被派至苏皖边区阜宁县八滩区任区长。
1941年5月间,苏北最伟大的水利工程――宋公堤开工。陈振东担任这一工程的现场指挥。在南堤工程即将完工的7月28日晚,顾敦扬旧部、陈振东的警卫班班长李学正,突然从外面回来向区长回报,说外面有情况,向陈要枪出去打探。李学正得枪,旋即对准陈振东,接着有10余个武装匪徒,蜂拥而入,将振捆缚。陈振东被绑至千秋港海船上,气宇昂轩,屡刑不屈,后被顾敦扬部截去两腿,沉入黄海,时年25岁。
陈涛& 女,原名余素芳,字冰梅,1920年出生于安徽省霍丘县城关镇的一个贫苦人家。1939年初,加入国民党安徽省抗战总动员委员会直属第35工作团,投身到民族革命斗争的行列。194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下半年,来到盐阜区。1941年春,陈涛奉命到阜宁县东北行署管辖的东坎区担任工委书记,分工驻在郭集、王油坊一带宣传发动群众,投入伟大的抗日斗争。
陈涛在郭集、王油坊一带开展的一系列革命活动,引起当地反动地主、国民党顽固派和土匪的极端仇恨。日夜,戴滩的反动地主王慕,勾结顽阜宁县常备二旅中队长孟藩,率百余匪众,将陈涛等人住地重重包围。潜伏在青年队内部的叛徒陈绍武、朱德清等,突然将大门打开,匪众鱼贯而入。陈涛发觉后,立即组织青年队成员英勇还击,自己腿部中弹,倒在地上,仍举枪射向匪徒。由于国民党顽军和土匪弹雨密集,陈涛身中数弹,同青年队长张崇山等壮烈牺牲。陈涛的生命之树,只留下21圈年轮。
范本和& 化名万刚、花木春,系上海市崇明县庙镇乡人。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为家境困难,高小刚毕业,就到上海进华丰印刷厂当工人。在工厂里,他逐步成长为罢工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两次被资本家解雇。上海地下党组织培养、吸收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41年1月,上海党组织决定将范本和等送往苏经盐城抗大五分校学习。抗大学习结业后,他一直在保卫部门工作。1943年2月,原在阜东县保安处工作的范本和,因为日军侵占东坎,受县委、县政府派遣到獐沟区坚持反“扫荡”斗争。
4月30日晚,范本和与区委分工干部宋义在姜三埝召开联防区工作会议。第二天蒙蒙亮,东坎出来“扫荡”的伪军100余人,便向姜三埝包抄过来。在村庄的西北角,宋义和范本和持枪突围,被伪军发现,范本和不幸腿部中弹,是扑倒在地,仍举枪还击。在驳壳枪子弹打完之际,又被伪军一颗子弹击中胸部,当即殉难。时年24岁。
解舜臣& 又名解小臣、解雅顺、解尧、解再生、扬再生。1912年11月出生在镇江丹徒县葛留乡葛村(今丹徒县丁岗乡葛村)的一个儒医家庭。1934年,地方反动势力制造了所谓“黄村抢劫案”,将他关押了3年之久。1938年底,夫妻二人来到东坎,投奔在东坎定居行医的解幼崇。八路军五给队解放东坎后,解舜臣在新四军三师(五纵队归新四军建制)八旅供给部开办的阜东商店任会计。
1943年2月,日伪军第3次占领东坎。解舜臣随阜东商店撤出,餐风宿露,全力保护军需民用物资。当新四军八旅敌工部得知日伪要在东坎成立商会时,决定派化名“杨再生”的解舜臣,以合法身份进入东坎据点,出任伪商会长。3月8日,解进入东坎后,以商会长身份千方百计地为我军搜集各种军事情报,及进派人送出,致使日伪“扫荡”屡屡受挫。此外,他还为我军输送出大量军需物资,营救遭逮捕的共产党干部,组织抗捐抗粮。所有这些,引起伪阜宁县长、日本汉奸洪涛的怀疑,加之叛徒告密,9月8日下午解舜臣不幸被捕。日伪施以鞭抽、杠踩、灌辣椒水、断水断食。直至电烤等酷刑,但解舜臣巍如青松,未向敌人吐露一字,未交一人。
9月17日下午,解舜臣被押往中市桥南土地庙旁的坟场,英勇就义。解舜臣,这位虎胆英雄,党外的布尔什维克,走完了31年的人行之旅。
陈铸& 建湖县冈东乡陈灶锅人。1923年出生。10岁,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他成了孤儿。1941年7月,陈铸到阜宁县停翅港找到了新四军,便参加了革命。同年9月,在盐阜区联立第一中学深造时,加入党组织。1942年春,陈铸被委以阜东县獐沟区青救会副主任,分配在皋滩乡搞民运工作。
日,日伪军五六十人到皋滩一带“扫荡”,我地方武装二十多人分两路奋起追击。一路由陈铸带领从正面追堵。追击中,陈铸右腿不幸中弹倒下了。先送至八巨阔港军医院治疗,后又送至淮阴王营野战医院,做手术时,不幸暝目在手术台上。他只活了22个寒暑。
姜为雄& 日出生在五汛区四汛港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40年10月参加革命,1941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参加新四军。1942年春,在抗大五分校和阜淮涟干校毕业后,在射阳县政府工作,后调至海通区任财粮区员,1945年调通洋区任副区长、区长。
抗战胜利后,1947年9月,姜为雄到华中五地委党校学习。学习结束,响应党的号召,于1948年南下,去开辟江淮新边区,在炳辉县大通任长、区委书记。11月初的一天,姜为雄带领区武工队去杨村袭击国民党军。国民党军和天长县民团常备队,向杨村三面紧逼包抄,他们只好退到沂湖里泅水还击。当留下掩护的10位战友全部牺牲时,姜为雄也只剩下最后颗子弹了。国民党军乘船围拢过来,他把枪口对准了自己,从容殉难。沂湖以她洁净的身躯,抱住了年仅27岁的姜为雄和他的战友。
陈星& 原名熊凌云,1924年出生于阜宁县五汛区三截沟(今属五汛镇)的一个大地主家庭。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去上海读书不久,在哥哥熊梯云(地下党员)的熏陶、影响下,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斗争,因而在1942年加入党组织。由于奸细告密,陈星的党员身份暴露,奉党组织指示,迅速转移到家乡阜东县为党工作。
1946年秋,阜东县掀起参军热潮,有1500多人应征。壮大了的阜东县总队,下辖10个连。五汛区应征180多人,被编为阜东县总队第3连,陈星调至该连任政治指导员,后提升为某营副教导员,因工作需要,未及到任。
1948年3月的一天,驻扎在阜宁城的国民党军48旅和还乡团对我解放区“扫荡”。上级命令阜东总队3连在中三灶、前三灶和砖桥一线打阻击。陈星被分配在二排指挥作战,战斗到上午七时半左右,他为了察看情况,从工事里刚一抬头张望,被国民党军的一颗罪恶子弹打中前额,当即昏迷不醒。抬回驻地后,陈星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第二天凌晨光荣牺牲。年仅25岁。
钱相摩& 原名钱宝善,1919年出生于阜宁县阜城镇。1943年,日本侵略军对盐阜区进行第二次规模空前的大“扫荡”,钱相摩随全家迁居阜东县蔡桥十四顷(今蔡桥镇丰余村)避乱。1944年春,他投身革命,在糜滩区辛庄小学、郭集干校任校长,1945年调任东坎小学副校长。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钱相摩任阜东县教师战地服务团负责人,后又担任阜东县宣工队副队长、队长,肩负起战时宣传的重担。1947年10月,钱相摩光荣加入共产党。11月,受华中工委派遣,去蒋管区开展党的地下工作。他先在泰州、崇明一带坚持斗争,打入国民党内部,搜集到许多有重要政治价值的情报。1948年5月,他又奉命来到上海,以教书作掩护,继续搜集情况和进行策反工作,还积极发展党的外围组织“爱国民主大同盟”,抢救国民党军即将销毁的档案,争取上海县的国民党一支地方武装,准备起义。
正当钱相摩坚持艰苦斗争,迎接上海解放的时候,国民党虹口区公安分局的一个盟员告密,钱相摩于日凌晨,遭国民党特务机关逮捕。上海解放的前6天――日,党和人民的好儿子钱相摩,走完了30年的人生之旅,迎着解放上海的隆隆炮声,就义于闸北宋公园。
先烈长眠,生者念念。今天,我们作为活着的人,过上美好、幸福的日子,难道能忘记他们吗?
三、弘扬老区人民光荣传统,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的新滨海
版权所有滨海县党史办公室 
服务提供:
地址:滨海县行政大楼11楼 电话:2  E_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接财神是在正月初五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