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小悦王俊凯从小到大的照片资料

该如何与已不再是「英雄」的父母相处?
先来说一下写这个问题的直接原因。刚才我正在网上看一些资料,母亲来到书房躺在沙发上,说她需要在这里睡一会儿。当时正在专心阅读的我很不想让别人打扰,就问母亲为什么不到卧室去睡?母亲说书房开着空调,到卧室去再开一个费电。(不要觉得惊讶,在我生活的小城,父辈的消费观念仍旧以节省为主)。但是母亲是不是想趁此机会多看看一学期没见的儿子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我希望母亲能尊重我个人学习的空间,尤其重要的是我刚才读的一些东西(比如我刚才就在看一个高中生性行为分析的东西)是不适合给思想较为保守他们看的,不然会招来很多唠叨与不解。母亲在我的劝说下执意不走,这时我口气中含着怒气的请母亲不要来打扰我。母亲愣了愣,然后说:”我老了你就嫌弃我了啊!以后你就当我死了吧!“说着就怒气冲冲的走了。我想大家也清楚,母亲这样想确实是想错了。但是在他们的意识中,一个家庭就应该一起分享空间,不能理解为什么昔日她羽翼下的儿子如此去强调一种”私人空间“这样莫名其妙的东西。我是家里第一个从县城中考到大城市的孩子,进入大学、大城市生活,生活习惯与思想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我觉得该消费的地方就要消费,在经济可承受的基础上一味的节省并不是最优选择。而在节省了半辈子的父母看来这样的行为无异于败家;比如我特别注重时间,而在这个豫中小城中时间算不上什么宝贵的东西;再比如我强调自由的谈论一些事情,而在当了几十年老师的父亲眼中任何不是完全正确合理的话就应该纠正;再比如我考虑到时间、效率的问题不喜欢刻意的做一些体力劳动,更希望能用一定钱来购买替代劳动,但是在父母眼中哪里有自己干活省钱来得好?我真的很爱我的父母,很想去孝敬他们,但是成长的时代以及生活的环境不可避免的造成生活、交流的差异;我想诚心诚意的去爱自己的父母,想和他们自由自在的交流。可是一堵堵无形中的墙总是让我在时而的争吵中望墙流泪。也许这是成长吧,但我真的想回到小时候,不论时间、效率这种种因素,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在一起。真的回不去了吗?
按投票排序
104 个回答
抱歉李兄,來晚了。道理叔已經讲了,我就说一件最近发生的小事吧。今年五月,我跟随老妈的工作,来到这座城市,住在姥姥姥爷家里。年轻人和老年人的习惯不同,彼此很难适应对方的生活。这点从电视节目的选择上就可以体现出来。每天吃了晚饭,两个老人拿着遥控器,画面无非是在抗战剧与谍战剧之间打转,稍微文艺一点儿,就是听听中央三台的玖月奇迹。这样的饭后生活,让我和老妈都很是郁闷。有一天老妈实在憋急了,指着电视里唱了整个夏天的玖月奇迹说,咱不能听点儿高雅的么?比如凤凰传奇……老妈的愿望当然没有实现。从那以后,我们吃完晚饭就会躲进自己的卧室。我靠着左墙角玩电脑,老妈靠着右墙角玩手机。因为晚上无事可做,老妈就会全神贯注地拿着手机玩斗地主。可是她的运气太差,即使玩得自己腰酸背疼,眼冒金星,还是免不了被对手虐成负分。若是今天的额度输尽,她就会倒杯酒,一边喝着,一边望着午夜十二点的来临。就算无聊到要去喝闷酒的地步,老妈也没要求过要占用我的笔记本电脑。因为在她眼中,读书写字也是一件正经事,是不该被打扰的。但我多少有点心疼她。心想,要是在自己家里,三台电脑两台电视,想玩便玩想看便看。不至于像现在一样,一个人躲在卧室可怜巴巴地玩手机。后来我对老妈说,要不咱俩找个韩剧看看吧?我好长时间没看过韩剧了。老妈抬起头,眼睛一亮,高兴地说好啊好啊,挑个男主帅点儿的剧。于是我放下正在读的小说,放下正在写的文章,放下正在泡的姑娘,跟老妈两人一起守着14寸的笔记本,看胶片能绕地球两圈的韩剧。两个人笑得像是吃了哈哈屁。其实我不爱看韩剧,但是这并不重要。因为我的目的根本就不是看什么剧,而是让老妈高兴。只要她高兴了,我的目的就达到了。我不在乎自己看的是韩剧、美剧还是京剧。这件事情,让我开始反思一个问题: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我爱我的父母,我以后一定好好孝顺他们”,“我爱我的妻子,我将来一定让她幸福”,或者是“我爱我的孩子,他将来就会明白我的苦心”。这不是我们对他们的爱,而是我们想象中的爱。这种想象中的爱,让我们以为自己很爱对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对方。可是结果呢?对方却一点都没有感受到,反而对你满是抱怨。换句话说,你的爱其实放了空枪。这就好像有人说她想要一颗苹果,而你却送给她一车香蕉。她虽然收下香蕉,但是每天闷闷不乐。你质问她:“为什么我给了你一车香蕉,你还不高兴?”她说:“我想要的是一颗苹果,而你却只给了我一车香蕉。”有时候,我们必须要明白,你付出的爱,究竟想要收获怎样的效果?是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爱,还是让你感受到自己在爱对方?是付出爱的行为重要,还是付出爱的方式重要?也许在你眼里,香蕉比苹果更美味。但是你的想法无关紧要。因为无论是香蕉还是苹果,最后吃的人都不是你。如果你问我如何跟父母相处,我只有两个选择:继续坚持你的方式,尽量避免冲突,相信自己能给两位老人一份幸福的晚年生活。但是这段过程,不可避免地会给对方造成内心创伤。父母不会真的埋怨你,但这伤害,自然也是无法抹平的。牺牲一点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更重要的是牺牲一点自己大学生的面子,陪父母“愚昧”一次,“保守”一次,“节省”一次,“政治正确”一次。毕竟,你能陪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到了外面,想怎样都由着你来。至于“英雄”二字,恕我直言,当你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们在你面前就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了,永远都是。拿破仑能横扫欧洲,阿姆斯特朗能登上月球,但是谁都无法造就你的生命。豆瓣主页:新浪微博:
-你的问题中,描述的场景,真是屁大的事呀。好小好小,小到让我觉得很幸福。哪天,你的父母病了。残了。身体和精神都垮了。甚至像很多人的长上一样,脑子痴呆了,出幻觉了。(父子两人同桌吃饭:「儿子呀,坐你旁边那人是谁呀?」)我保证,你再想起来,年轻时,自己在知乎上曾有的这个提问,你只会嚎啕大哭。你的父母,在你眼中,从英雄变成凡人。这是一定的,因为他们老了。请不要忘记,你在父母眼中,正在逐渐变成英雄呢。希望你善尽一个英雄的责任。-
就拿一件小事来说吧。妈妈刚开始用智能手机的时候总是用不习惯。今年过春节的时候,拜年短信爆棚,妈妈总是费劲的对着手机,一次次的问我“这个怎么转发”,“那条怎么修改”。有时候我不耐烦了,难免抱怨几句“刚不是教你了”。然后便潦草对付,继续忙自己的事情。这时妈妈大概觉出我的不快,便匿声了。可过一段时间,妈妈便又会试探性的问我,只是多了更多的小心翼翼,样子很像个小孩。突然就很心酸。这场景像极了童年的某个时刻,只不过角色颠倒了一下罢了。我最亲爱的妈妈不再是小时候那个我所依赖的“大人”,我也再不是那个总追在她屁股后面的烦人小鬼。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妈妈老了。哪怕,我是多么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妈妈零星的白发,眼角的皱纹,还有那孩子般的模样,每每想起都令我落泪。父母的苍老逼迫着我们迅速成长,这不容置疑,也来不及质疑。有一句话说:我们成功的速度一定要超过我们父母老去的速度。我想就是这个道理。当我们的父母不是英雄的时候,我们只有快快担起“英雄”重任。我们的父母需要我们。哪怕只是耐心的教她发一条短信呢?——此刻,我后悔不已。————————8.14—————————最近没网 终于有时间来补充一下这个回答了其实初衷只是把自己身边的一件小事借这个题目记录下来 没想到得到这么多大家的共鸣 在此先谢谢各位知友肯耐心读这篇文字 也谢谢大家的赞同和感谢评论里 最让我感到 嗯 不能说开心 是感到欣慰的是 很多人因此答案也注意到了自己和父母的相处方式 并留言说从今以后我也要耐心的和父母沟通 这使我觉得这个答案有了它存在的意义 而且意义非常重大 这个不是我之于它的 是大家共同之于它的所以我再次谢谢大家最后再多说一句 知乎上我们的同龄人很多 而我们父母的年纪也相当 这个年纪的他们除了要面对自己的苍老 还要渐渐习惯孩子的成熟和独立 这便使他们极其容易脆弱 而这个时候 我们更应该细心和耐心的与他们交流
爱他们嗯 与你们一起
1.楼主的困惑很具有现实意义,这是逐渐成熟的子女和老去的父母之间,由于诉求不同可能频繁发生的冲突,虽然只是小事,但小事没有办法处理好,大事就更不用说了。2.楼上很多回答完全违背了知乎的分享原则,有作长辈状挥舞道德大棒指责楼主的;有自说自话分享个人感伤的;有信手拈来倒鸡汤的;真正认认真真、理智客观回答题干的,没几个。
尤其反感这种答非所问、没有帮助的回答,完完全全顿悟之后就可以立地成佛的意味。成人子女和父母之间的冲突是一个很实际甚至可能变得很沉重的问题,双方都可能有问题,不是闭上眼睛当它不存在,温情默默地呼吁一下爱啊,戳戳泪点就可以解决的,解决它们有时候的确只需要态度,但很多的时候也需要技巧和看透问题本质的本事。3.父母生育孩子,是父母的自我需求,不是孩子的需求,在生这件事上,孩子不欠父母的。父母养孩子,投入多寡都是关联到后代的竞争力,养孩子这件事上,孩子也不欠父母的。4.父母与子女之间最正常最健康的关系,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爱和尊重。父母首先要学会尊重孩子,接纳孩子的需求,从心底关爱孩子,才能培养出真正懂得爱父母,尊重父母,愿意为父母妥协的孩子。如果父母只懂得我生了你养了你我一把屎一把尿拉拔你长大,你欠我的,你必须要听我的这套,这不是爱,这是投资,是控制,这换不来由衷的爱,只能造成各种悲剧、冲突和矛盾!5.父母如果不是老年得病,失去了正常的思维能力,像婴孩一样不能自主控制自己的身体,那么子女就要用成年人对成年人的平等态度对父母,而不是楼上有些人扯的把父母当孩子!
的答案是本题下看到最好的答案,理智客观且切实从题主的困惑出发。-------------------------------------------------------------------------------------------------------------------------------------以下是我的正式作答:题主是一个成年人,你的父母也都是成年人,成年人就应该具备有好好沟通,理智沟通的能力。两个人各有诉求,正常关系应当是能够坦诚相告+互相妥协+求同存异。中国家庭为什么那样容易爆发家庭冲突?为什么有那么多有关孝和不孝的争议?其根本上,是很多人,从子女到父母,根本不能认同子女和父母是完完全全独立的个体,他们的诉求是平等的!在他们看来,子女对父母最主要的就是要”顺“,其中可能就包括了题主的母亲。题主作为子女,认为自己的诉求和母亲产生了冲突,就向母亲表达了这个 意思。健康的成人沟通,结果可能是儿子说自己想安静看一会儿书,母亲说我真的想省电或者想和你一起待一会儿,两个人经过沟通,互相理解。儿子停下来,用半到一个小时陪母亲好好说说话,母亲心满意足离开,儿子继续读高中性研究,或者儿子换一本无关紧要的书先看着,母亲休息吹空调,不说话,互相不打扰。但是在题主的描述中,我们看到的是儿子不懂退让,执意要母亲离开,甚至口含怒气,母亲无视儿子的诉求,动用语言杀器,”嫌弃“、”你就当我死了“这些都是非常严重和伤人的暴力语言,但在我国家庭冲突中,那是相当常见!最可怕的是,楼上无数人,根本认识不到母亲的沟通方式有严重问题!很显然,题主和题主的母亲都不善于成人式的沟通(主要责任,恐怕还要归结到题主的父母身上)。我们的父辈由于成长环境的限制,缺乏良好的学习机会,老人想要改变自己的观念,也远比年轻人要难。题主你作为年轻人,已经没有从原生家庭中,学习到如何正确沟通,你现在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带来的痛苦,那么你就有责任有义务妥协+加强学习。我建议,首先,在家庭矛盾爆发中,你要作为相对忍让的一方。一方面要能告诉父母你的感受,但若不是涉及终身幸福的大事,比如这件小事,父母不能马上接纳你,你应当要是愿意主动妥协的那一方,就如我刚才所说的,陪母亲说话一会儿或者暂时换一本书,这一点小小的妥协都做不到的话,你会失去更多。多次重复这样的妥协,你的父母自然会感觉到你的善意,因为他们可以知晓你的原本诉求,也能够看到你的退让,指不定某一天,他们也会改善和反省自己的家庭沟通方式。请相信你的父母,他们不是什么孩子,他们也是有心智的成年人,也会学习!另一方面,你要加紧学习,提高自己说话和待人的技巧,因为在外面的世界,比你母亲更不能宽容你的人,更多。此外就和 所说的——“等到你终有一天能够不偏不倚的看待世界和他人,能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做出符合自己目标要求的决定,能够对自己和他人负责,那天你不需要父母的允许,就拥有了完整的自我,任何人都无法入侵你的私人空间。”最后,根据你的父母实际情况,我建议你一定要经济独立,这样今后的人生大事才能做到自己做主。---------------------------------------------------------------------------------答完再加一条,之前有一位认真作答的网友让你学会卖萌,如果你会卖萌的话,不妨一试,说不定有奇效。父母不吃这一套,我们再说。
看了一圈也没看见几个实在地帮助题主解决问题的。我也有过和题主类似的问题。有一天我在读西班牙语,读出声的「读」。我妈跑到我房间来睡午觉,因为她刚刚和我爸吵完嘴。这样一来,我就不能读出声吵到我妈睡觉。当然,当时我的第一反应也是「她打扰我学习了」。但是我想反正就今天一次,我不读书也没太大关系。可是,第二天,第三天,我妈还在生我爸气。我只好把读书时间挪到上午。在我妈午休时间,我就看书写题。而我妈睡得好好的,以至我常常忘记她还在我房间。而我爸,和我的价值观差距也很大,以前常常因为观点分歧和他吵起来。现在我很少和我爸谈论彼此观点有分歧的事情,尽量讨论些我不懂的东西,或者没经历过的历史(比如June 4)。我想这样不会让我爸有一种「英雄迟暮」感。我在和爸妈相处的时间里,尽量提高相处质量,让他们感觉到和我是在真正交流。那么在我需要独立空间的时候,他们就不会因为觉得和我相处时间不够来「打扰」我。PS:其实我觉得题主妈妈不会打扰到你的时间。如果她真的只是来睡觉,她不会有兴趣看你在干嘛的;如果妈妈翻了一下你的书,或者和你交谈,那我觉得是因为你们之前相处的质量还不够好。总之,我的建议是:1.提高与父母相处质量——别让他们觉得你对他们不耐烦,看不起他们,虽然你心里并不是这样想的。并且让他们觉得他们能教给你的还有很多。2.在最大范围内做好时间空间的协调。(顺便加一句,万一不小心吵架什么的,卖个萌分分钟解决问题,真的,跟爸妈卖萌再有用没有了。)
把父母以“英雄”看待,其实是中国人奴性的一部分。父母不是什么英雄,楼上那些把父母当做恩人的心态,实在是。。。。。父母养育你是义务,因为这是他们自己行为的后果,而孩子不是他们的附属品,是有灵魂的个体。不过话说回来,那些口口声声说父母恩情的人,将来压榨父母来给自己看孩子,啃老买房子的,也大部分是这种人。把自己的生活和父母捆绑在一起,精神上和肉体上永远把自己当受精卵看待,然后接着把这种捆绑传递给下一代,是传统中国人的一生。其实你父母和你完全是不同个体间的关系,就算你是小孩子的时候也是如此。DNA传承不代表灵魂和价值观的传承,有时候,跟父母是连朋友也做不了的。除了尽
义务之外,如果没有感情,就不要装作有感情。很多养孩子的人还不明白这一点,他们养的,很有可能是个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父母辈的观念很难改变,你就别尝试了。尽量去理解他们,给予最大的耐心,就像他们当初一样。反哺的时候到了。你只要有这个心,其它的就是技巧性问题了。针对生活中的小事儿:要温柔。永远别发发脾气。嬉皮笑脸地把她卧室空调打开,跟你妈说:“妈,我要写点东西,你在我后面我内分泌失调。卧室空调打开了,妈,我扶你过去,电费找我报销。”“你的钱还不是我给的!”“是是,等我赚了还,安今天贷款的利率报销。”要积极。尤其是体力活,积极去干,这是你为数不多的尽孝的方式啊。你都大学生了,也不赚钱,放假回来游手好闲,不干活还推说节省时间。话说回来,父母生活经验丰富,怎么做最好,别太自信。你怎么知道找人做就是好法子?话再说回来,花的又不是你的钱,你做不了主。要靠谱。和父母交流的时候,就重大问题(比如人生规划,做人原则)交换意见。让你父母觉得你明理、进取、成熟。这样当你做一件他们不理解的事情后,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熊孩子想什么呢!”,而是“孩子大概有他的考虑吧”。这是我的经验,也不知对你父母好使不。不过随着成长,确实有些事儿和父母交流不来。但是关于人生、人情、做事做人等永恒的话题,还是能聊的。捡能聊的聊呗。我有一个认识,想到后颇为遗憾。父母这俩人,和你谈不来,也不理解你。就是因为最初无由的安排,他们知道你是他们的孩子,便对你好,给予你最大的耐心,对你最忠诚。这几乎是唯一的,坚固的不讲道理的感情。如果是别的人,道不同,便不相与谋。父母不是这样。因此,做儿女的,也要像父母当初那样,没道理地对父母好。却不必要灵魂多么相投。
反对@程浩 的答案,这是本来回复在他的答案下的,今天起床发现被删了:一点也不觉得会做产崽这种母猪就会做的事就是英雄了,人们生孩子无非是因为:1,延续基因的动物本能;2,养儿防老;3,生活太无聊生个孩子给生活来点乐趣;4,巩固婚姻;5,讨好父母(向父母交差);6,性交时没做好保护措施于是顺便就有了副产品;7,其他种种奇奇怪怪的目的,比如把孩子当成某种工具,见最近的十二岁妈妈事件…都不过是自私利己的目的罢了,何必说得高尚伟大?生孩子这种只要有生殖器就能做的事,根本就没什么好拿来炫耀抬举的;生了以后能负责任地养育之,才能说是值得尊敬,但也仍然不能说是伟大,因为这本就是为了自己的私欲而带孩子来世上的父母该尽的责任;就算是不生孩子的人,也比绝大多数生孩子的人更值得尊敬,因为他们更负责,而绝大多数生孩子的人做生孩子这件事是不过脑子的。另外我也反对一些人在回答中提到的这是父母的房子,所以你无权让他们出去,照这样说,所有大学毕业以前的孩子(包括初中生高中生),就都可以不被尊重,被随意侵犯个人空间了吗?这是手上握着财富和权力的中年人对暂时软弱无力需要依附于自己的孩子的一种强势霸道的欺负。虽然说,快点独立然后自己搬出去住是对的,但是,这里这位题主的情况是还在读书,大半年都不跟父母住一起,只是放假回来和父母住一下,这已经相当于是自己住在外面了,即使工作后自己租房住,过年什么的回家住几天这种情况总还是有的吧,除非你们建议他永远不要回家住了(其实这真的也可以是一个办法),否则还是需要教会父母尊重自己。具体做法是,每次父母侵犯到你的个人空间,让你感到不快时,就说出来,说一遍不行就再强调第二遍,眼睛直视他们,态度坚定,如果他们还是继续这样,那就收拾包裹走人,有什么办法,他们就是不肯改变,就是要不尊重你,但是你有不接受这种不尊重的自由。你要让他们明白你的规矩:“如果你们要我回来和你们呆一起,就得尊重我,那么我也会很愉快地和你们呆一起;如果你们不肯尊重我,那我只好选择不和你们呆一起。”至于收拾包裹后去哪里,如果已经工作并自己租房住了,那很简单,回自己租的房子里;如果还在学校读书,那就花点钱,每次放假都申请留校,在宿舍留个床位,不会太贵的;如果还没开始读大学,那收拾包裹走人这个办法是行不通的,没有经济能力的孩子在家里真的很弱势,别说是不尊重你、随便侵犯你个人空间,就算是家暴虐待你也没办法(在中国),你只能一次次地跟他们讲道理,坚持底线,该发火发火,不放弃暴力抵抗(仅针对刚才附带提到的家暴虐待的情况)。
其实从小到大,从家里生活到远走他乡,变化最大的是你,而不是你的父母。我跟你还是很像的嘛。我也是整个家族第一个考上大学的,虽然很烂。我也是从小村庄一步步走到城市里去的。设想一下,如果你依然在家,那么他们会不会为了多看你一眼而让你不快?是否需要检讨一下是不是自己回家的频率有点太低了?(如果路途遥远那无可厚非)你开始学着用对待陌生人,职场的手段去对待你的亲人,你开始用冷冷的理性眼光去看待温温的感情(爱情也好,亲情也好)。这都会让你后悔的。感情这东西,冷下来,再热起来就难了。从问题评论里面看,你改进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以后跟父母说话的时候不要那么直接,要间接委婉。例如:花钱这个问题上,问你花了多少钱,你完全可以说不多,完全可以说别人给你用的,而不需要把数目原封不动的报给他们。报数给他们无异于挑衅行为。要知道价值体系不止一种。大都市有大都市的价值体系,比如可能习惯购买体力劳动,但是小县城也有小县城的价值体系,与其花钱不如自己来。拿比尔盖茨的时间价值去衡量小市民的时间,不靠谱。多调侃。事实证明这是很有效的一种对父母发泄不满的手段。而且毒副作用极小。给足父母台阶,让他们好下,你觉得当面戳穿一个人很好受么……多一点宽容。这个都快被说烂了。但是题主你确实非常缺这个。以前我也爱跟我爹探讨国家大事,讨论的面红耳赤,他还骂我汉奸。但是长大之后学乖了,想法依然如此,但是学会了顺着别人的意思说,或者干脆就跳过去了。你前半段肯定,后半段稍微表达下不满,也比你一开始就猛烈抨击的效果要好得多。明知道是腥风血雨,还往里跳的,傻不傻。我真的很爱我的父母,很想去孝敬他们,但是成长的时代以及生活的环境不可避免的造成生活、交流的差异在我看来,这似乎不是一个板上钉钉的不可逆转的事实,而更像一个选择题。是否可以把自己的时间分出来打打电话,是否可以把的时间分出来多回家,是否可以多拿出点时间来坐下一起看看电视,而不是自己躲在一边。是否可以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放一放,多顺着他们的心意。改变自己,比改变父母容易得多。最后吐槽一下这个题目,英雄的标准就这么狭隘么?难道不觉得含辛茹苦把你养大,给了你可以安睡的家,这不叫英雄么?
我从小就是城市里的孩子,我也并不觉得节约不是什么好事,节约是美德。况且你妈妈可能只是为了多看看你,你强调私人空间并不是不可以有,你妈妈也不是无时无刻都在你身边监视你,打扰你的,既然她现在希望陪伴着你,不要说这是县城里人的守旧思想,我妈妈陪着我即使我烦,我也会陪她聊会,现在长大了,更加知道要珍惜身边人,你外出的时间越来越多,而你的父母越来越老,你们在一起的时间越累越少,不要再去抱怨,埋怨,而是珍惜眼前人,记住。
我自己也是学生,但是在和父母的沟通上,从来都觉得需要互相尊重,他们有我不认同的做法观点,但我从来不认为需要争吵来发泄,因为首先我自己会去想,父母也是独立的人,他们也有他们的立场,正如我希望他们尊重我一样,他们也需要我的尊重。假如一味的索要自由索要认同理解,那叫自私撒娇耍小孩脾气,不叫长大,长大了就该懂得人和人沟通的基础是尊重。拥有题主立场的孩子(认为和父母的不和无法容忍,极力想改变父母,哪怕用暴力方式)很明显就是不懂得尊重人。话说回来,尊重不是放弃自我,而是用更成熟的眼光看待世界和他人——承认自己的观点的局限性,对于他人的观点先尝试理解,如果暂时理解不能也谨守尊重的底线。题主既然有思想上的进步,既然知道自己以前的观点比之现在不够正确,那就应该同样想到自己现在的观点也可能是有误的,尊重的基础就是应有的谦卑,如果你多想想自己可能不那么正确,他人可能有比你更成熟的观点只是你暂时无法理解其优越之处,那么你至少不会在观点冲突中表现得这么幼稚。你的父母并不是不能尊重你,他们只是还把你当孩子,假如你拿出成熟的态度面对他们,他们也自然会去听你的声音,也许未必认同你,但好歹不会一板拍死,这样沟通其实就是自由的。自由的交流,不是要求对方同意你的观点,是我们各执一词却相安无事,没有人在强迫对方接受什么,假如我们可以通过讨论得出一致观点那是最好,假如不能至少我们不会撕破脸皮。最后推荐题主去看一篇叫做荣耀原则的文章,里面讲了很多和人沟通时候心态上和沟通技巧上的东西,学会荣耀他人是我们应有的交流态度以上我都在表达我关于孩子应当尊重父母的观点(我也有过叛逆期,也有过和父母起正面冲突的经历,但哪怕是在冲突的时候我也觉得理应有更好的方法,并且过后总是对于冲撞父母感到惭愧),至于孝顺,还根本没有涉及,孝顺的问题大家也都讲了很多了,我想孝顺就是基于尊重,在面对不和时在表面上尽量顺从父母意见或至少不发言总可以吧(非原则性问题),假如是牵涉到你自己的问题,他们要来插手你却不希望,又或者是想要改变父母对待你的一些态度、方法,这就需要你首先让他们相信你已经长大(假如题主还总是说些“何不食肉糜”之类的话,这一天永远不会到来),扪心自问你长大了吗?看到不同观点就立刻跳得离地三尺高,在和父母相处之时一味的站在自己立场上想问题,不顾他们的感情他们的立场,在许多问题上仅仅有了一些和以前不同的片面认识,并且把这种片面当做真理——你的谦卑在哪里?你的尊重在哪里?你的孝道在哪里?脱离了这些东西,想要获得父母的认可和自由独立的私人空间,是想要不打怪就取得真经的节奏啊~题主还是先摆正心态多学习,再谈独立,独立不是父母给的,是自己给自己的,等到你终有一天能够不偏不倚的看待世界和他人,能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做出符合自己目标要求的决定,能够对自己和他人负责,那天你不需要父母的允许,就拥有了完整的自我,任何人都无法入侵你的私人空间(相信我,到那时你父母不会去管你在看什么,即便他们要管,也管不着,那么你就算在他们面前看A片,他们也会不喜走开,不会指指点点)===================================================================在知友的鼓励下,我将和她在讨论区讨论的观点整理一下,作为回答的补充。首先,在国内,父母对于养孩子和爱孩子这两件事常常都是混为一谈的,前者强调的是物质,后者则为精神。在物质层面上,父母养孩子仅仅是履行着生孩子这一行为带来的义务,无论是法理还是人情,生了孩子就得养,不管你提供怎样的物质条件,这都只是做了必须做的事情而已。精神层面上,出于人本性的需要,父母应当真正的爱孩子,这显然对父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不得不说,懂得爱的人是很少的,大多数人大多时候都是凭着一份贪念在付出,包括父母,无论怎样的牺牲,只要它在出发点上是求回报的,那么就是贪的,难道所有那些口口声声说我只希望孩子好的父母,心里都没有存着一分期待孩子功成名就后满足自己人生价值实现的虚荣么)——并非指摘父母们,只是为人父母者需要摒除若干杂念,克制贪欲,同时付出对孩子更深刻的关注,用爱浇灌孩子,帮助孩子成长为懂得爱人的人。很多父母把自己的这种物质付出和情感付出看成了一件事——“我牺牲了自己的生活质量满足你的需求,给你买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我每天累得要死都是为了你,我这还不够爱你?!”这是很多父母的想法,而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也是对孩子的不公平——通过这种喊话,父母把自己为生存必须付出的努力必须经历的艰辛通通转嫁到了孩子身上,没错,父母轻松了,他们的生存压力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出口:一切为了孩子,但是这给孩子们戴上了沉重的枷锁,因为父母在人世遭受的所有苦难都有他们一份,自己若是不对父母百依百顺那就势必招来骂名(这也是许多网友的出发点,以各种故事、大道理来试图唤醒题主心中沉睡的良知,殊不知他们正在进行的是新一轮道德绑架,题主看了这些观点当然会在心里泛起浓浓的愧疚感,但如果他就这样被说服,只不过是重新压抑自己却没有解决问题)。同时,他们回避掉了爱孩子这个步骤,而是仅仅把自己对孩子的关心全都体现在物质的付出上,我相信很多孩子都可以举出诸多父母自己不舍得吃不舍得穿也要为自己提供更好的物质满足的感人故事,这当然是一种奉献,也是非常可贵的,但是这不能弥补父母在孩子情感需求上的缺位。这种心态在孩子长大后也会给父母带来严重的反噬,因为他们没有很好的纾解压力只是把压力寄存到了孩子身上,那么等到孩子有一天长大,不再像小时候一样对父母唯命是从,父母就会感到空前的委屈,之前所有“为了孩子”承受的痛苦一股脑全都倾泻在孩子身上,一场家庭冲突就爆发了(也就是像题主母亲的反应一样);又由于父母们没有真正的爱孩子,只是反复宣称自己是世上最爱孩子的人,如果事实并非如此,那么孩子们总有一天会发现这只是谎言,进而对父母的感情受到很大的影响(在中国不少孩子都是这样,一旦醒悟就对父母相当不以为然),同时,没有受到良好的爱的教育的孩子,也会因此缺乏爱人的能力,他们即便出于报恩的心态,也很难真正的爱父母,顶多做到中国自古以来提倡的”孝道“而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父母,大多数也是不成熟的,如果真的成熟,懂得爱和养的分界,便不会把对孩子的物质付出看得那样重(现在的情况,大概大多数父母都把这部分看成重中之重吧,甚至给孩子提供一种扭曲的、不符合家庭实际经济条件的满足),事实上,如果真的学会了爱孩子,他们所担负的生存压力也会小很多,咬牙挤出钱给孩子买各种电子设备也许都比不上每天花半小时认真地与孩子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思想,这样孩子对待世界、他人和自身的态度也会积极健康许多。不成熟的父母在不成功的教育过后总要承担后果(孩子没有如愿成为三观健康情商智商皆高的人,甚至越长大越对父母不屑),只是对于这后果他们更多的学会了隐忍,这种隐忍我们有时可以看做爱,但很多时候我觉得那不过是对现实的无力——改变不了孩子只好接受现实的软弱,因逐渐老去而对孩子产生的依赖感,让他们默默忍受着这份委屈。诚然,懂得爱的父母才能教出懂得爱的孩子,但如今父母并不懂得爱的情况下,孩子完全可以学会如何去爱父母,然后慢慢提高父母爱人的能力——我认为每个人都有爱人的意愿,却大多缺乏爱人的能力,父母通常是愿意爱孩子的,只是他们没有掌握正确方法罢了。就像莱恩所说,父母也是有心智的成年人,也会学习,就算因为认知上的巨大鸿沟不能让父母认同孩子的观点,也至少可以让父母学会把孩子当成平等独立个体看待(只要你让他们相信了这点~)只会胡嚷嚷自己的诉求,却拿不出一个有力的证据证明自己已经长大,只会让父母对孩子更不信任,甚至加大管理力度,因为此时的孩子在父母眼中就是不懂事还挺能惹事的熊孩子。在题主给出的情况中,我认为题主错在先,母亲并没有比题主“更”不对,因为题主没有开启一个良好的沟通状态,一开始就把母亲和自己的情感沟通道路堵死了,母亲发出的爱的讯号没有被题主正确接收,那么爱这个模式就已经关闭,剩下的只有儿子对母亲的孝道这个模式了,于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孩子产生了抵触心理,认为母亲没有理解他,但事实上是他先没有理解母亲,没有配合着满足母亲的情感诉求。我相信父母和孩子的相处中,父母都不是时时刻刻以孩子的义务为前提要求孩子的,肯定首先是想要寻求情感上的共鸣,毕竟是自己的孩子,毕竟是世上和自己关系最密切的人,但是往往在孩子那里碰了钉子,才开始怨念地掰手指想往事,自己当年如何对待孩子,孩子今日又如何对待自己,怎么能不怨念!这股怨念一旦冲击到了孩子,孩子就会无比委屈,他们感受到了来自父母的巨大压力并且反弹到父母身上(这股压力是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施加的,它的杀伤力一直潜伏着,就像我之前说的,父母把人生所有的苦难都堆积到了孩子身上,这个预设孩子也完全知道,在爆发的时候它们会和当下的情绪拧成一股绳),孩子和父母也就被这些冲击得越来越远了,孩子甚至可能产生“父母并不爱我,他们对我的好是充满功利性的,假如我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好也就成为了对我的恶意”。卖萌是一瓶润滑剂,可以传达出“我还是父母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我是没有攻击性的,并且满怀善意”这一讯息,这能很好的化解紧张的气氛,把沟通的主旋律拨回温情甜蜜爱意融融的调调,关键时刻有四两拨千斤之效,毕竟和父母讲话不是开批斗会、辩论会,即便是讲道理,也可以设立一个“我们这是在讨论,而不是在分输赢”的大前提,我相信这样在争吵激烈处,只要一个卖萌的手势打出,就知道我们要调整一下心态了。但我想题主目前的阶段不像是能卖萌的,思想还比较僵硬,对他人情绪缺乏同理心,他还不能理解卖萌这种高精尖武器的使用原理,此时如果提倡卖萌,可能会变成逃避问题的方法,也会因为使用不当造成敷衍、小孩子气的观感。以卖萌为润滑剂的前提是你能正经严肃地好好说话、像个大人一样的摆明观点和论据并且用合理的逻辑有效论证,否则一味的只是卖萌却在思想的硬核上表现疲软,就不是涂抹润滑剂,而是踩香蕉皮,会摔一大跤——父母要不嫌弃你完全没长大而完全不吃你这套,要不就是父母喜滋滋地摸摸你的头并且继续永远地把你当成小孩子,你追求的是独立自主,不是求父母给你买件新衣服,天天只晓得卖萌的人哪来的独立自主呢~等到题主真正具有了独立人格,并且懂得分辨事情的轻重(什么事情不需太较真,卖个萌有奇功,什么事情是原则性问题,必须寸土必争誓死捍卫)再来学卖萌,则能如虎添翼~以上添加的内容都来自我和知友莱恩的讨论,大多由她所述观点生发出来,然后稍作了修改补充,很多是我个人色彩比较强的观点,并不是纯然针对题主,只是我想题主如果能明白我的意思也能引发一些思考,对题主理解和父母的关系或有帮助~PS:有一个网站上的文章对我启发很大,其整个网站的主旨就是教人如何去爱,网址为
题主若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无论是宏观的理论还是具体的方法都有精妙的阐释,认真读其中的文章对题主的人格形成、爱的能力的培养一定会大有裨益
对于亲人,不能用逻辑和理智去爱呀?
做他们的英雄。一直觉得做父母是一件幸福又悲哀的事情,你小时候可以任性的哭闹,青春期和你喜欢的人拥抱接吻,长大后在遥远的地方努力奋斗。你做这一切的时候,父母都只是局外人。他们爱你爱到可以付出生命,却没能真正参与你的人生。不过你可以回家的时候拉着他们的手和他们散散步,晚饭时候给他们盛一碗粥。和你老妈说一句“今天我来洗碗”,或者和爸爸聊天的时间问他“你当年怎么追到的妈妈”。那个时候呀,他们就知道,你已经不再需要他们操心,你已经在遥远的地方悄悄的长大啦。他们本来就没打算打扰你的人生。他们站在小路的那一端,一直看着你的背影渐行渐远,消失在转弯处。他们知道,你在告诉他们,“不必追”。所以,做他们的英雄就好啦。让他们想起你的时候能自豪的笑出来,或者和隔壁的张大妈聊天时候会说“这是我女儿从国外买回来的巧克力”,“我儿子读书好辛苦,可是成绩还不错呢。”祝好。
家是回不去的——人不可能在不同时候走入同一条河流。跟老一辈的交流有问题是正常的,自己先好好工作吧,有空去看看就是了。其实吧,你觉得父母太传统,其实你也传统呀——父母有自己的生活,你还想怎么个“其乐融融”法呀?见得少,基本上就吵得少。
现在回想算算,奶奶去世6年了。奶奶在的时候,有一次她想吃碗馄饨,我去街角小摊买了一碗。奶奶问多少钱啊。我说一碗2块钱。奶奶还挺生气的,真是奸商,一碗不都是1块钱吗,觉得我不懂事被骗了。我说是物价涨了,现在什么都涨点价。于是乎奶奶又开始抱怨物价涨这件事,再说到我工作不是分配的,再缅怀下毛泽东时代……其实当时一碗馄饨5块钱了。重要的不是馄饨多少钱。
看着楼主得说法其实我挺义愤得。两代人想法不同不是很正常吗?生活环境不一样思维方式不同有什么可叫唤的?天下哪家父母孩子没这问题?你这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真得很可笑!楼主一直在说自己得想法,自己的观点,其实这是一件很简单得事情,就是你和你父母想法不同了,而你连宽容你自己父母的情商,心胸和觉悟都没有。宽容,爱,孝顺,这些词都不是随便说说的,意味着你要走出你自己的comfort zone,意味着心甘情愿的让步和牺牲,这才是宽容,爱,和孝顺。你想什么都顺着自己来,舒舒服服的,还想说自己爱父母,怎么有这么美的事儿呢?你这不就是任性自私狭隘么?你小时候蛮不讲理,屁都不懂的时候,你父母是怎么容忍你,包容你的呢?!他们心甘情愿的牺牲自己的空间时间精力,这才叫爱。上面的朋友们都对你太友好了,他们对你的宽容,你对你父母都没有。 shame on you。
你要做的就是强势地请他们出去。不过如果这房子是你父母的,说到底你也没有权利请他们出去。所以你要做的就是自己买个房子或者用自己的钱租房子。你要让他们明白,你不是他们的所有物,你的行为不受他们的控制,他们要像尊重一个普通人一样尊重你。如果一个普通人请你父母离开他们的房间他们会赖着不走吗?不会的,之所以不走,是因为觉得你是他们的所有物,你在他们面前无法拥有独立人格。如果你不能让他们放弃这个思想的话,以后就等着他们来干涉你工作恋爱婚姻吧。你要明白,这个世界上不是你欠他们的,是他们欠你的。你没有求他们把你生到这个世界上,他们也不是为了“你”而把你生下来的,他们是为了“有个孩子”而把你生下来的。如果不是你刚好被受精,他们也会带着厌弃的表情把你丢在废纸篓里死去,高高兴兴地把另一颗卵子产生的孩子生下来。他们养育你,是因为你满足了他们“有个孩子”的愿望,给他们带来了快乐,满足,寄托,自尊心,延续基因的愿望,免他们受亲戚邻坊的口舌。他们需要你给他们带来的一切。不然,如果你是别人的孩子的话,他们还会养育你吗?我妈有次说“我辛辛苦苦生你养你这么大blabla”,我说,“我宁愿你不要生我下来。”她以前总是骂我没良心,跟父母不亲,我说:“我不是生出来就必须要对你亲的,你对我好我才对你亲,你不对我好我理都不会理你,你死了我也不会来管你”。从此她好像就没再这么说过。我回家,她们对我好我就多住几天,但稍微住熟了就又开始摆出一副“我是你父母,我叫你怎样你就要怎样”的样子,我也不怎样,直接拎包走人。你要让他们明白,你不是一条狗,你对他们的爱不是无条件的,你不是有义务爱他们的。你和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一样是独立平等的个体,如果她们不尊重你,他们就有可能失去你给于他们的快乐,满足,寄托,自尊心。而他们无法接受失去这些。所以,是他们欠你,而不是你欠他们的。
说个自己的事儿,过年的时候回家给爸妈带了个pad,事先下载了好些我觉得很好玩而且又比较简单的双人游戏,好教他们玩,可是跟他们玩过之后,他们却说太难了,不好玩,最喜欢的还是连连看和看电视剧。我当时就突然意识到不是我觉得好的就是爸妈所需要的,还有就是一个我不愿意承认的事实,随着我慢慢的长大,爸妈也在慢慢的老去,心酸但也是事实。还想对自己还有小伙伴们说,抓紧时间,好好奋斗,赶上爸妈老去的速度。
楼上一片一片让我想到了小时候看古装剧的固定场景:一路群演指指点点摇头叹气:唉不孝呀不孝呀。两代人有不同的观念很正常,父母子女之间情绪冲突也正常,为什么开始讲到孝顺?楼主提到的私人空间、消费习惯、对事看法几个方面,都遇到过,建议如下:1. 在进他们卧房的时候不管门是不是关着先敲门,找他们有事的时候先问他们手头忙不忙。慢慢他们会注意到这种私人空间/时间,尊重是相互的。这可能需要时间,但以你目前的情况口头要求私人空间是粗鲁而不现实的——你住着他们的房子。P.S你妈妈那天甩手出门你应该马上过去卖个萌道个歉而不是继续看高中生性行为分析生闷气。2. 父母会把你的节约看做懂事的标志,所以在他们能完全依靠你之前,别说“省什么钱省点力多好”,他们当然是不高兴的,觉得你大手大脚根本不想到钱是他们辛苦得来。再说为省力而花的钱仍然是需要他们再花力气去挣得的,他们有他们的习惯有他们为未来的考量。等他们能依靠你了,他们又会想着替你节约。所以,努力工作给他们创造更便捷舒心的生活条件才是正经事。3.“再比如我强调自由的谈论一些事情,而在当了几十年老师的父亲眼中任何不是完全正确合理的话就应该纠正”。我爸爸觉得钓鱼岛就是中国的,小偷逮住了该打,美国怎么能允许枪支买卖呢,怀孕了要马上结婚。如果在这许多事情上我都要给他另一个角度去看,我好累,我爸爸好可怜——“为什么你老要来管我的看法为什么我的就是主观片面没人性!”(我不会告诉你以上举例我全都跟他争论过。我好累我爸爸好可怜……)微博上还天天掐架呢,谈观点伤感情。除非是自己家里的事情,没必要少谈。“我真的很爱我的父母,很想去孝敬他们,但是成长的时代以及生活的环境不可避免的造成生活、交流的差异;我想诚心诚意的去爱自己的父母,想和他们自由自在的交流。可是一堵堵无形中的墙总是让我在时而的争吵中望墙流泪。”自由自在的交流在同龄朋友也都不一定能实现,何况是和父母。既然了解是时代和环境的差异,不要太执念他们完全能了解和接受你的想法习惯。反过来,你也是不完全了解他们的,很多事情哪个是对哪个更好都要等到以后才知道。
这个问题很有感触,便以一个和提问者多少拥有相似经历的人的身份来叨唠几句吧。先说个小事。以前在家里,因为热水是要用煤气烧, 价格并不便宜,所以洗碗多是用冷水。偶尔母亲受不了水冷,开了热水洗碗,便会遭到父亲的调笑,说母亲“奢侈”。当时的自己也觉得用热水太浪费了,在家一直是用冷水洗碗。看到这个问题之前,我正在刷碗,所以适才猛然发现自己过去一个人生活的一年里,都是用的热水。我们与父辈之间的差异便是体现在类似的种种小事上,藏于不经意间的种种:晚上空调开几度?开多少时间?早饭吃什么?吃之前是不是应该喝一杯白开水?这许多的差异汇集起来,就成了生活中的别扭,变成了你母亲口中的“嫌弃”。然而实则是两种不同认知的冲突,简单地讲,就是“代沟”。然后再说说题主的问题:该如何与已不再是“英雄”的父母相处?题主自己最后一段其实便已是答案。我们在小时候将父母奉为“英雄”,总觉得他们懂得很多很多,我们对世界的所有认知都来自他们:在室内打伞会变矮;不好好吃饭会长不高;等你四年级了,长大了他们就不会检查你的作业了……那时候的我们所谓“听话”,父母说什么便是什么,自然没有什么冲突,自然是如题主所言“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在一起”了。然而,待我们慢慢长大,获得信息的渠道便不限于父母,与父母所获得的信息也不总是交集了。我们慢慢认识到我们过去的认知与世界观是有失偏颇的:在室内打伞只会变二,不会变矮;他们不检查了不是因为你长大了,而是因为他们看不懂了。虽然不好好吃饭的确会长不高,但更多的是你的质疑。他们逐渐走下了你心中的神坛。题主后来来到了大城市念书,更是加剧了你与父母之间的分歧。他们的生活圈子一成不变,而你一直在接触着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断地成长。你眼中的父母早已不是“英雄”,父母眼中的你却依旧是离家之前的那个“孩子”。所以解决方式大抵有两种:第一种是与他们多多沟通,告诉他们这些年你经历的人和事,告诉他们你的烦忧。让他们认识到你的长大,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尊重别人的私人空间,让他们知道你已经不同当年;第二种则是你自己在家里变回原来的那个“孩子”。我倾向于后者。父母年事已高,接受新鲜事务也颇为不易(我教我妈用淘宝的过程还历历在目),更何况自己一个人出来所遇到的大部分事都是不便与父母说的。倒不如在家里撒撒娇,舍去些自己的面子,舍去些自己的原则,去顺着父母做些事。更何况世上除去家,再无一个可以任你撒娇卖萌的地方了。突然想起有次我和父母因为我不愿意去吃野味而吵起来的情景了。当时父母觉得家里的亲戚都去了而我不去是不尊重他们,而我因为从小就不喜乱七八糟的吃食坚持不去,与他们大吵了一架,冷战了很多天。现在想来若是去了,少动几筷子不就行了。父母眼中我依旧是那个拿了两块钱就能去打个酱油,找零自己留下就能乐一整天的孩子;依旧是那个他们心中的骄傲,值得向街坊邻居炫耀的孩子。我从不会让他们丢了面子;我一直知书达理;我一向乖。若是父母这么相信着,不妨让他们一直这么相信。没那么多自己的见解,没那么多自己的意见,他们所给你的东西多是好用的,意见多是有用的,做的多是值得的。我情愿不要他们发出“儿子长大了”这样的感慨,因为这背后多是“自己已经老了”这样的叹息。共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小到大的照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