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春蓝钻账号共享36度多少钱?

您的当前位置:&>&
“1100万、1200万、1300万……”昨天下午,南京正大2015迎春慈善公益拍卖会在南京开槌。来自全国的神秘买家齐聚拍卖会现场,就连作家海岩也特意赶来了,不过,他笑称“太贵,没钱买”。&
(中国经济网)在众多的软玉品种中,和田玉由于资源的匮乏和深远的历史文化价值,使它的收藏价值高于同等质地的其他软玉,现在和田玉的价格多少?一般好的和田玉未流通到市场前和到终端(内地开店)成交价格都
彩钻演绎别样奢华一句“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的广告语,抓住了不少消费者的心。海洋之心是较早进入大众视野的知名彩钻。据了解,彩钻的主要成因是无色钻石内的微粒起变化而产生的颜色,不同的变化产生不同
近日,网上一则关于“葡萄干”玛瑙的新闻引起了许多收藏爱好者的关注,有人称其极为稀缺、贵过黄金。上周走访各收藏品市场发现,所谓“葡萄干”只是带颜色的颗粒较小的玛瑙,专家解释称,葡萄干玛瑙顶多算是边
走进叶正刚的家,客厅满眼都是充满藏式风格的各式铜器,有各种不同年代和款式的合金铜酥油灯、铜盖罐、铜净水壶、铜盘子、铜香炉、铜质转经筒……书房的巨大藏式柜子里则放满了各种金铜佛造像。走上铜佛像收藏
2012年的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被代言三支烟,广告语非常传神:“我其实只有三支烟,一支遥寄北国瑞典,一支珍藏故乡高密,最后一支,夹于指尖,为自己点燃创作的佛光。抽烟的习惯在中国历时已久,中国人
天珠,从开始出现到今天一直是一种神秘的存在,神秘的佛教传说,虔诚的宗教信仰,给“天神遗珠”裹上一层又一层的面纱。特别是当代中国,经济的刺激下,大批收藏家开始出现,天珠作为顶级收藏,逐渐在收藏界中
10月 8日,一件圆明园流失文物——清乾隆御制粉青釉浮雕龙纹罐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以7400多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康雍乾清三代官窑彩瓷屡创亿元拍卖纪录2005年 10月,香港苏富比拍卖的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
而所谓从旧房上拆下的金丝楠木或者楠木,其直径大多只有一二十厘米,最多三四十厘米粗细,但这些往往只是普通的楠木,而不是500年以上的金丝楠老料。同时,川蜀地区由于是金丝楠木原产地的缘故,有很多老物件
(中国艺术网)“千年珊瑚万年红”,在收藏界,红珊瑚具有千年灵性的藏品。随着红珊瑚价值被逐渐认可,以及红珊瑚的不可再生性被人们认识,红珊瑚价格一路看涨。过去的精品红珊瑚价格每克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铜人顶盘太原晚报讯(记者赵亮实习生宋可书)昨日,山西博物院发布消息,由首都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呦呦鹿鸣”霸国考古文物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考古人员在大河口墓地发现了一
鸡血石成为收藏热点又一疯狂的石头走俏鸡血石作为我国特有的宝玉石,因石头中具有鲜红色似鸡血的辰砂而得名。我国最早发现的鸡血石是浙江昌化玉岩山鸡血石,后来又发现了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的巴林鸡血石。据
血龙木手链受追捧(和讯网)随着红木及红木家具市场的升温,各种材质的木器开始粉墨登场,逐渐拥有自己的收藏人群。像紫檀木、金丝楠木、血龙木等珍贵稀有的木材制作的木器具有很大的升值潜力,受到藏家的追捧
7月 23日拍摄于新疆乌鲁木齐。一件397克重的和田籽玉白菜,其主人叫价158万元人民币。‘“白菜”音通“百财”,其良好的寓意一直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题材。
Top9.红十字,重205.07克拉,出产于南非,因帮助英国红十字会而参加苏富比拍卖会而得名。Top8.银禧,重234.65克拉,它被镶嵌在一条庞大繁复的钻石项链,而这条传奇项链镶有2930颗钻石。1905年,南非普列梅尔(P
”今年4月 8日,上海收藏家刘益谦在香港苏富比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季拍卖上,以总成交价2.8亿港币拿下一件绘有公鸡、母鸡领幼雏于花石间觅食的明代鸡缸杯,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 7月 18日,在香港苏
(新华网)据英国《每日邮报》6月 14日报道,一直出品世界上最名贵钻石的佩特拉钻石有限公司,最近在南非库里南钻石矿又发现了一枚122克拉的蓝宝石,这让佩特拉公司13日的股价上涨了8%,业内人士估计,这枚蓝
黄陂区双泉村大余湾是我市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是原汁原味的徽派建筑风格资料照片(长江日报)武汉古镇古村众多,却没有一个叫得如“周庄”、“乌镇”般响亮的古镇村落。为了更好地“开新”与“立旧”,一
巴西世界杯开赛在即,与世界杯相关的藏品也被炒得火热,有款德国世界杯纪念银币,身价8年涨了10倍。但专家提醒,并非所有的世界杯藏品都有投资价值。“世界杯金银纪念币等贵金属藏品,是最被热捧的。世界杯门
(中国经济网)扭开水龙头,流出的不止是水,还有黄金。美国蒙大拿州(Montana)一个小镇,居民接而连三从自来水中发现黄金碎片,但他们不但没有欣喜若狂,反而担心食水含重金属会危害健康。担心食水含重金属不过
田黄是寿山石的领头羊,寿山石产自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同一地域的属性使得福建东南每年的拍卖会成为田黄价格走势的风向标。”6月 5日,北京国石艺术馆馆长燕爱建向本报
时下正是发年终奖的时候,据说发的形式五花八门,有的公司给员工发两元彩票作为年终奖,有的发一箱馒头作为年终奖,有的则“煮酒论奖金”,“喝多少拿多少”……。但“帝国公司”的老板——皇帝,为自己请来的
南非出土罕见蓝钻南非出土罕见蓝钻南非出土罕见蓝钻北京时间1月 2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在距离南非比勒陀利亚25英里(40.23公里)的库里南钻矿里发现的一颗罕见的蓝钻石,售价可能会超过1000万英镑(约1
记者走访广州市场,发现很多商家都在大力宣传珠宝产品的“投资保值”功能。消费者可买来佩戴,但如果想收藏后保值增值,却是难上加难,必须精挑细选高档品类中的高级、顶级产品:翡翠、和田玉的收藏门槛均在二
现在古玩市场上,能够存世的明清算盘非常少,更古老的算盘更是难得一见,老算盘上面大部分都没有刻字铭文,主要看木头的年代老旧和算盘珠子和边框上的包浆,一般收藏者很难判断算盘的年份。现象算盘收藏南热北
掐丝银盘, 1971年 12月,苏丹副总统立德·哈桑·阿巴斯赠毛泽东同志礼品。石质泰姬陵模型, 1954年 6月,印度阿格拉市政府赠周恩来同志礼品。彩绘木雕面具, 1974年 10月,加蓬总统赠毛泽东同志礼品。橘黄套
3.6米长明代圣旨原标题:真稀罕!”近日,邱县宣传部工作人员在走访调查中,在孙登选老人家中,发现一道明万历年间的圣旨。圣旨前端为青色绢布,上有银色双龙围绕“奉天诰命”四字。正文内容大意为皇帝感激这
近日,全球艺术市场信息网ArtPrice发布了香港当代艺术拍卖排行榜,这个涵盖了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香港当代艺术十佳拍卖的榜单显示,今年风头正健的武汉籍画家曾梵志稳居第一。
一直以来被称做“过不了长江”的石湾公仔,在近日北京保利举办的一场名为“新月雅集———佛山当代艺术陶瓷专场拍卖会”上,以两件作品超700万元的成交价成为关注焦点。
农历七月,是“文玩核桃”上市的季节。近日记者发现,“赌核桃”已成为今秋收藏市场的一大亮点,和人们熟知的“赌石”一样, “赌青皮核桃”充满了刺激与风险。剥开一个青皮核桃,由核桃本身的大小、纹理、质
中国邮政于上周末发行了日常贺卡专用邮票一套4枚,分别为《一帆风顺》、《流光溢彩》、《美好祝福》、《竹报平安》,面值分别为:0.8元/枚、1.2元/枚、2.4元/枚、3元/枚,材质为不干胶,是首次推出的新品类。
据RecordJapan网站8月5日报道,日本田中贵金属首饰公司为纪念富士山荣登世界文化遗产,特别制作了一款3776克24K纯金富士山以及一款3776克纯银富士山工艺品,税后参考售价分别为2925万日元(约人民币180万元)和2
这个夏天,沉寂了两年的翡翠市场在缅甸政府的“饥饿营销”下再次沸腾。作为翡翠进入中国市场最主要的正规渠道,缅甸公盘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国内翡翠商的神经。
巧克力是很多人都喜欢的食物,不过如今巧克力早已经从最初的牛奶巧克力、酒心巧克力、白巧克力发展成为海盐、松露、树莓、紫罗兰、胡椒等等让人惊喜连连的新口味,就连造型也更加出乎意料地成为一种艺术。
如果按照哲学上广为认知的“三段论”来看中国白酒收藏,我想白酒收藏也有自己的“三段论”:白酒值得收藏吗?什么样的白酒值得收藏?收藏白酒应该注意些什么?其实,早在2008年,我就根据世界酒类收藏历史和收藏界发
据央广报道 沉香是一种名贵的中草药材、收藏品,也是稀有的高级香料,它的价值早在古代就备受追捧,海南沉香更是堪称“一片万钱”。近年来,不少炒家看到其中的商机,整个市场上的沉香价格持续飙升,加工更是
 奥特曼系日本圆谷株式会社上世纪拍摄的科幻电视连续剧人物形象,相关产品有连载杂志、电影、电视剧和周边节目等,曾大获亚洲青少年的喜爱。
当日,世界首座生肖邮票博物馆——苏州生肖邮票博物馆正式开馆,展出中国国家邮政1980年发行的首枚生肖邮票——猴票及邮票原图。目前,整版猴票价值已达一百余万元人民币。据了解,馆内藏有1950年以来世界五大
汉代青白玉飞马壹对。汉代青白玉齐王车俑壹套。汉代青白玉兽面龙凤纹尊。
见证拿破仑倾城绝恋本报讯24日,在巴黎郊区枫丹白露宫的奥塞纳拍卖行,拿破仑1796年送给首任妻子约瑟芬·博阿尔内的纯金订婚钻戒以66万英镑(约合人民币623万元)的价格被拍出,是原先估价的约50倍。据奥塞纳拍
“硬币上还铸有‘2011’,竟然是去年发行的,不是说‘分子钱’都退出流通了吗?记者采访中发现,和王先生一样,武汉很多市民对新铸造的一分钱都感到很稀奇。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业管理部货币金银处的相关负
小人书,不光是60后、70后寻找童年的记忆,如今已经成为一种类似字画的投资品种,并且十多年来,稳步增值,远胜炒房。昨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名“连友”,组团参加在汉口崇仁路武汉收藏品市场举办的武汉第十
昨日,记者在天津市邮币卡市场看到,第三套人民币1角“蝴蝶券”,正面为深棕色,与普通的第三套人民币1角券无异,但背面菊花图案中间为棕色,两边为墨绿色,有点像蝴蝶展翅。”经营二十余年钱币生意的张继正告
近日,来自台湾宝石协会的副理事长郑先生,来汉展示了宝岛独有的“台湾蓝宝石”。其中,一枚重达138克拉的蓝宝石,售价达数十万元,如此规格、色泽的蓝宝石非常罕见(如图)。
1980年发行的猴票,由于是第一枚生肖邮票,图像美观、印刷精致,发行量较小,单枚价格曾达到1.2万元,整版价格超过百万元。吴兴平是荆楚邮协会副会长,自1979年起迷上集邮开始,他和爱人一领到工资,除了基本
今天在南京举行的嘉德秋拍会上展出了一把唯一流传出来的乾隆宝刀。白玉雕柄,云龙纹雕饰,镀金镂空装饰,这把宝刀将在今年的嘉德秋拍会进行拍卖,起拍价高达5000万元。这把乾隆宝刀是细长的S型,刀柄是精品新
据悉,新中国的国庆专题邮票始于1950年的纪4《开国纪念》,以后在国庆的。在如此众多的国庆专题邮票中,堪称国庆邮票发行盛举的是国庆十周年和三十周年时分别发行的五套纪念邮票。因为是纪念新中国建国之盛事
图为:和田玉籽料三娘教子楚天金报讯□本报记者海冰随着改造一新的徐东古玩玉器珠宝街掀开面纱,多件难得一见的精品玉器也纷纷亮相。昨日,在古玩城的瑞琪轩,一件罕见的碧玉缠枝莲瓶让人震撼,据其主人周游称
5年前,花1200元淘到一块重达5500克的昌化鸡血石,结果被专家鉴定为天价宝物。武汉一名“菜鸟级”收藏迷的奇遇,让一帮收藏迷羡慕不已。据蔡华初介绍,这块有座钟大小的鸡血石,通体通红,杂质较少,是典型的
在北京保利5周年秋拍中,一件北宋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帝御铭的“松石间意”琴,以1.37亿成交,中国古琴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古琴艺术展览和古琴演奏等活动激增,也进一步促成了古琴市场的再度兴起。而对于那些喜
一座“木包石”越南黄花梨木雕,前几天从福建运抵武昌红巷艺术城。店主介绍,整座木雕费时两年,仅黄花梨木料就有400来斤,连底座近1000斤重。由于投资者和收藏者的追捧,目前海南黄花梨资源几近枯竭,越南黄
奥运会文献遗产作为历史记录和知识载体,真实地反映了整个奥运会活动的经过、结果,客观地记载了奥运会组织者、参与者的思想、智慧,是奥运会举办城市、举办国乃至全世界宝贵的历史财富和社会记忆,是奥运会举
一个月前买的10枚5盎司京剧脸谱银币,现在价格几乎翻番,当初的41000变成了75000,一月就赚了34000元。武汉华泉钱币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市民孙先生一个月前,以4100元每枚的价格买了10枚5盎司京剧脸谱银币,买
金银纪念币:历届奥运经典款发行量极少价值翻数倍我国最早的奥运币是1980年 5月发行的第13届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金银铜币和同年6月发行的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金银铜纪念币,如今涨幅惊人,尤其是加厚版金银铜
上周六晚上播出的《寻宝走进晋江》中,一位藏友展示了让人震惊的明永乐青花热水瓶,他说:“明代的时候没有胆,那个时候还没有这个工艺,装开水进去用棉被包起来(用以保温)。该藏友的证据,是青花热水瓶底的
“我觉得这张纸币很稀奇。”通化市民李先生收藏了一张第四套百元面值的纸币,里面的水印头像倒置。银行向高价购买错版钱币“我觉得这张纸币很值钱。”31岁的李先生收藏的这张纸币,编号为TI,是第四套
常务理事及理事单位:
会员单位:
特约会员:
长江互动传媒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鄂ICP证:020001
联系电话:027-蓝钻温河王 36度的,多少钱?_百度知道
蓝钻温河王 36度的,多少钱?
我有更好的答案
找我来帮助你搞定哦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蓝钻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回复第350楼,@下狼  楼主该写吴起乐羊了吧   --------------------------  最喜欢吴起了,绝世武将啊  
  @sidemanM
13:01:57  秦自孝公始,先收河西、汉中,巩固了自身安全。然后收巴蜀,国力大增。接着夺取河东、三川与荆楚之地,居天下要冲。最后一举打败赵国,奠定一统天下的基础。可以说,秦每一个阶段的战略都是明确的,方向感是很强的。  反观赵国。赵国之所以崛起,人皆称“胡服骑射”,但是不能不提的是,赵国灭掉了中山国。灭掉中山国之后,赵国山西与河北的土地就连成了一片,其国土安全系数显然大增。但是之后,不是攻齐就是攻......  -----------------------------  @牛皮太郎 6696楼
21:29:38  老兄之战略眼光确实有独到之处,佩服。  不过,你说的“燕国僻处北疆,灭了它国际争议也不大”我有点不敢苟同。  在赵国刚刚崛起的时候,有实力灭中山这样的中型国家,但是没有实力灭燕国这样的大型强国。等到有能力灭燕国的时候,别的国家又不允许他灭燕国了。  齐国曾经差点灭了燕国,但是最后也不得不退出,还搞成了百年世仇,自己也差点被燕国灭了。这是活生生的例子  所以,我觉得你的这个观点有点一厢情......  -----------------------------  是有点一厢情愿,但是赵国要想与秦国抗衡,就不能不扩张,而在赵的邻国中,秦国太强,只能防御,魏韩与赵同属三晋,唇齿相依,而且还需要他们挡住秦国,所以只能联合不该削弱,那么剩下的齐国与燕国,燕国还是比齐国弱一点,而且后来长平战后,燕国还曾经趁火打劫对赵用兵,而齐国可没有进攻过赵国,所以虽然有点勉强,但是对赵而言,燕国是最好的进攻方向了。  灭国很难,以赵武灵王之雄才大略,赵国胡服骑射之后之军力强盛,也是用了数十年才收灭中山之功。齐不能灭燕,燕未能灭齐,其失败都在于妄图一撮而就,太过心急。所以赵国应该周密筹划,缓缓蚕食,坚持不懈,这样才有可能成功。
  @sidemanM
13:01:57  秦自孝公始,先收河西、汉中,巩固了自身安全。然后收巴蜀,国力大增。接着夺取河东、三川与荆楚之地,居天下要冲。最后一举打败赵国,奠定一统天下的基础。可以说,秦每一个阶段的战略都是明确的,方向感是很强的。  反观赵国。赵国之所以崛起,人皆称“胡服骑射”,但是不能不提的是,赵国灭掉了中山国。灭掉中山国之后,赵国山西与河北的土地就连成了一片,其国土安全系数显然大增。但是之后,不是攻齐就是攻......  -----------------------------  @牛皮太郎
21:29:38  老兄之战略眼光确实有独到之处,佩服。  不过,你说的“燕国僻处北疆,灭了它国际争议也不大”我有点不敢苟同。  在赵国刚刚崛起的时候,有实力灭中山这样的中型国家,但是没有实力灭燕国这样的大型强国。等到有能力灭燕国的时候,别的国家又不允许他灭燕国了。  齐国曾经差点灭了燕国,但是最后也不得不退出,还搞成了百年世仇,自己也差点被燕国灭了。这是活生生的例子  所以,我觉得你的这个观点有点一厢情......  -----------------------------  @sidemanM 6702楼
22:25:24  是有点一厢情愿,但是赵国要想与秦国抗衡,就不能不扩张,而在赵的邻国中,秦国太强,只能防御,魏韩与赵同属三晋,唇齿相依,而且还需要他们挡住秦国,所以只能联合不该削弱,那么剩下的齐国与燕国,燕国还是比齐国弱一点,而且后来长平战后,燕国还曾经趁火打劫对赵用兵,而齐国可没有进攻过赵国,所以虽然有点勉强,但是对赵而言,燕国是最好的进攻方向了。  灭国很难,以赵武灵王之雄才大略,赵国胡服骑射之......  -----------------------------  不错。赞一个。  但是,你说的“周密筹划,缓缓蚕食,坚持不懈”地蚕食燕国可不容易做到啊。估计也至于商鞅变法后的秦国能够做到这一点了。  如果赵国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是另外一个秦国了,战国命运,尚未可知。
  回复第671楼,@梦入南柯  还没翻?   好吧,再掰些   其实魏国除了吴起外还有一个军事大家,他就是鬼谷子的弟子,庞涓!魏国的军队在他的带领下也出尽了风头,把赵国打得哭爹喊娘,这不难看出赵国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处于弱势的,直到后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才开始在军事方面强大起来。   ★ 发自天涯iPhone客户端-百读不倦   --------------------------  庞涓还不是借吴起的势,最后把五万魏武卒都葬送了,个人认为,他比吴起差太多了  
  @sidemanM
13:01:57  秦自孝公始,先收河西、汉中,巩固了自身安全。然后收巴蜀,国力大增。接着夺取河东、三川与荆楚之地,居天下要冲。最后一举打败赵国,奠定一统天下的基础。可以说,秦每一个阶段的战略都是明确的,方向感是很强的。  反观赵国。赵国之所以崛起,人皆称“胡服骑射”,但是不能不提的是,赵国灭掉了中山国。灭掉中山国之后,赵国山西与河北的土地就连成了一片,其国土安全系数显然大增。但是之后,不是攻齐就是攻......  -----------------------------  @牛皮太郎
21:29:38  老兄之战略眼光确实有独到之处,佩服。  不过,你说的“燕国僻处北疆,灭了它国际争议也不大”我有点不敢苟同。  在赵国刚刚崛起的时候,有实力灭中山这样的中型国家,但是没有实力灭燕国这样的大型强国。等到有能力灭燕国的时候,别的国家又不允许他灭燕国了。  齐国曾经差点灭了燕国,但是最后也不得不退出,还搞成了百年世仇,自己也差点被燕国灭了。这是活生生的例子  所以,我觉得你的这个观点有点一厢情......  -----------------------------  @sidemanM
22:25:24  是有点一厢情愿,但是赵国要想与秦国抗衡,就不能不扩张,而在赵的邻国中,秦国太强,只能防御,魏韩与赵同属三晋,唇齿相依,而且还需要他们挡住秦国,所以只能联合不该削弱,那么剩下的齐国与燕国,燕国还是比齐国弱一点,而且后来长平战后,燕国还曾经趁火打劫对赵用兵,而齐国可没有进攻过赵国,所以虽然有点勉强,但是对赵而言,燕国是最好的进攻方向了。  灭国很难,以赵武灵王之雄才大略,赵国胡服骑射之......  -----------------------------  @牛皮太郎 6703楼
22:31:20  不错。赞一个。  但是,你说的“周密筹划,缓缓蚕食,坚持不懈”地蚕食燕国可不容易做到啊。估计也至于商鞅变法后的秦国能够做到这一点了。  如果赵国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是另外一个秦国了,战国命运,尚未可知。  -----------------------------  所以纸上谈兵容易,落到实处难啊。
  《血战天下》  第四十八章 邯郸之围-1  长平之战结束一周年后,秦军在休整后,又补充新的士兵,秦昭王又打起赵国的主意。他认为赵国的主力已经被歼灭,肯定无法阻挡秦军的进攻。  这个时候,武安君白起病了,还病得不轻,秦昭王亲自前往探病,并询问攻赵方略。  白起回答说:“不可以进攻赵国。”  秦昭王听了觉得特别奇怪,便问道:“为什么呢?去年与赵国决战时,国库空虚,百姓饥饿,可是将军却不考虑百姓的负担能力,要求增调军粮以消灭赵国。如今寡人实行休生养息的政策,积蓄粮食,提高军队的待遇,三军将士的薪俸比以前超过一倍,可是您却说不能伐赵,这却是为何呢?”  武安君白起从病榻上勉强坐起,回答道:“长平之战,秦军大胜,赵军大败;秦国民众欢喜,赵国民众畏惧。秦国士兵凡有死伤的,都得到国家的补偿,其他将士则好酒好肉,消费国家不少钱财。赵国士兵战死沙场得不到收殓,伤者得不到治疗,但是却可以同心戮力,为国分忧,农民加紧耕地以生财。如今大王可用于攻打邯郸的军队,比以前多了一倍,但是赵国守备力量至少提高了十倍。为什么这样说呢?自长平之战后,赵国君臣同忧共惧,白天早早上朝,晚上很迟才退朝,勤于政事。同时,他们的外交很积极,大批使臣携厚礼出使各国,与燕国结亲,与齐、楚连好,处心积虑,把防患秦国进攻作为国家头等大事。如今,赵国国内殷实,外交成功,这个时候,不可以伐赵。”  这些话,秦昭王根本听不进去,他只是淡淡地说:“我已经决定了,军队已整装待发。”  从白起府第出来后,秦昭王任命五大夫王陵为主将,指挥伐赵之战。  倘若是别的国家,损失了四十五万的军队后,早就灰心丧气了。  但赵国不愧是个伟大的国家,在大灾难之后,赵国军民不仅没有意志消沉,反而是痛定思痛,知耻后勇,奋发图强,举国上下,同心戮力,抗击秦军。  王陵遇到麻烦了,不出白起所料,赵国众志成城,顽强抵抗,秦军的进攻被遏制住了。  秦昭王只得增兵支援,但是王陵仍然未能走出困局,损失了五名校尉。  出师不利,秦昭王一看,这样下去可不行,看来还得让白起领兵出战。  这时白起的病已经痊癒,可是他不想去,便假装生病,不肯受命。  秦王便派范雎前去探望,并转告他说:“将军以前仅用数万人马,就打败了拥有五千里土地、拥兵百万的楚国,攻克鄢、郢,摧毁楚国宗庙,一直打到竟陵,楚国人震恐,向东迁都,不敢西向。您在伊阙之战中,兵力不及魏韩联军一半,却大败魏韩之军,流血漂卤,斩首二十四万,魏韩两国到现在也只能自称藩臣了。这是将军的功劳,天下人都知道。长平之战,赵军死亡十之七八,国家虚弱到了极点,寡人大举发兵,兵力数倍于赵国军队,希望您能出战,一定可以完成灭掉赵国的伟业。您以前以寡击众,如有神助,更何况现在是以强击弱,以众击寡。”  从秦昭王的话来分析,秦军出动的兵力数倍于赵军,数倍是几倍,没有详细说,我们假设是三倍吧。  赵军在长平之战损失四十五万,约全国四分之三的兵力,战后应略有补充,假定赵军兵力是十五万人,那么秦军动用的兵力则是四十五万。  这种优势是十分明显的,白起为什么还不肯去呢?
  @爱无止境012
20:37:44  回复第6588楼(作者:
23:58)  回复第13086楼,
@___M__  据我推测,楼主在厦门~~~  ------------……  ==========  明明是醉游金门,  -----------------------------  @___M__ 6681楼
21:41:09  哈哈,楼主回我帖了。最近出差,今天才上来看楼主更新。  1、之前有一个帖子里楼主说是龙岩邻居的市,也就漳州泉州三明,另外龙厦动车通了,所以我把厦门也算和龙岩相邻了(现在一想不能这么算哈)。  2、楼主这才学 应该是从事文化产业类的职业,文化产业 厦门比另三市强太多。  3、春秋那本书是 鹭江出版社出版的。出书当然就近找出版社嘛。  4、另外楼主一些回复,隐隐觉得是在闽南。所以推断楼主在厦门~......  -----------------------------  奇怪,我资料好象是隐藏的,你怎么看得到呢?
  @世纪21 6693楼
20:26:00  支持君山兄
好贴!!!  -----------------------------  谢谢支持:)
  @与谁共约亭台西 6695楼
21:20:18  春秋战国,谋士,武将纵横沙场,令人热血沸腾,顶君山兄  -----------------------------  谢谢支持:)
  马克一个,慢慢看,刚看完孙绍晖的《大秦帝国》,正好对比一下。
  终于赶上了
  回复第671楼,
@梦入南柯  还没翻?  好吧,再掰些  其实魏国除了吴起外还有一个军事大家,他就是鬼谷子的弟子,庞涓!魏国的军队在他的带领下也出尽了风头,把赵国打得哭爹喊娘,这不难看出赵国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处于弱势的,直到后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才开始在军事方面强大起来。  ★ 发自天涯iPhone客户端-百读不倦  --------------------------  @与谁共约亭台西 6704楼
23:06:53  庞涓还不是借吴起的势,最后把五万魏武卒都葬送了,个人认为,他比吴起差太多了  -----------------------------  有几个人能比得上吴起?上下五千年也不超过10个吧?
  韩白韩白白  
  mark,好文  
  顶着!  
  @sidemanM
13:01:57  秦自孝公始,先收河西、汉中,巩固了自身安全。然后收巴蜀,国力大增。接着夺取河东、三川与荆楚之地,居天下要冲。最后一举打败赵国,奠定一统天下的基础。可以说,秦每一个阶段的战略都是明确的,方向感是很强的。  反观赵国。赵国之所以崛起,人皆称“胡服骑射”,但是不能不提的是,赵国灭掉了中山国。灭掉中山国之后,赵国山西与河北的土地就连成了一片,其国土安全系数显然大增。但是之后,不是攻齐就是攻......  -----------------------------  @牛皮太郎
21:29:38  老兄之战略眼光确实有独到之处,佩服。  不过,你说的“燕国僻处北疆,灭了它国际争议也不大”我有点不敢苟同。  在赵国刚刚崛起的时候,有实力灭中山这样的中型国家,但是没有实力灭燕国这样的大型强国。等到有能力灭燕国的时候,别的国家又不允许他灭燕国了。  齐国曾经差点灭了燕国,但是最后也不得不退出,还搞成了百年世仇,自己也差点被燕国灭了。这是活生生的例子  所以,我觉得你的这个观点有点一厢情......  -----------------------------  @sidemanM 6702楼
22:25:24  是有点一厢情愿,但是赵国要想与秦国抗衡,就不能不扩张,而在赵的邻国中,秦国太强,只能防御,魏韩与赵同属三晋,唇齿相依,而且还需要他们挡住秦国,所以只能联合不该削弱,那么剩下的齐国与燕国,燕国还是比齐国弱一点,而且后来长平战后,燕国还曾经趁火打劫对赵用兵,而齐国可没有进攻过赵国,所以虽然有点勉强,但是对赵而言,燕国是最好的进攻方向了。  灭国很难,以赵武灵王之雄才大略,赵国胡服骑射之后之军力......  -----------------------------  燕国虽然不是很强,但由于战事少,燕国保有一支相当庞大的军队,在六十万人以上,所以表面上看过去,还是蛮吓人的。
  @sidemanM
13:01:57  秦自孝公始,先收河西、汉中,巩固了自身安全。然后收巴蜀,国力大增。接着夺取河东、三川与荆楚之地,居天下要冲。最后一举打败赵国,奠定一统天下的基础。可以说,秦每一个阶段的战略都是明确的,方向感是很强的。  反观赵国。赵国之所以崛起,人皆称“胡服骑射”,但是不能不提的是,赵国灭掉了中山国。灭掉中山国之后,赵国山西与河北的土地就连成了一片,其国土安全系数显然大增。但是之后,不是攻齐就是攻......  -----------------------------  @牛皮太郎
21:29:38  老兄之战略眼光确实有独到之处,佩服。  不过,你说的“燕国僻处北疆,灭了它国际争议也不大”我有点不敢苟同。  在赵国刚刚崛起的时候,有实力灭中山这样的中型国家,但是没有实力灭燕国这样的大型强国。等到有能力灭燕国的时候,别的国家又不允许他灭燕国了。  齐国曾经差点灭了燕国,但是最后也不得不退出,还搞成了百年世仇,自己也差点被燕国灭了。这是活生生的例子  所以,我觉得你的这个观点有点一厢情......  -----------------------------  @sidemanM
22:25:24  是有点一厢情愿,但是赵国要想与秦国抗衡,就不能不扩张,而在赵的邻国中,秦国太强,只能防御,魏韩与赵同属三晋,唇齿相依,而且还需要他们挡住秦国,所以只能联合不该削弱,那么剩下的齐国与燕国,燕国还是比齐国弱一点,而且后来长平战后,燕国还曾经趁火打劫对赵用兵,而齐国可没有进攻过赵国,所以虽然有点勉强,但是对赵而言,燕国是最好的进攻方向了。  灭国很难,以赵武灵王之雄才大略,赵国胡服骑射之后之军力......  -----------------------------  @醉罢君山 6718楼
10:55:52  燕国虽然不是很强,但由于战事少,燕国保有一支相当庞大的军队,在六十万人以上,所以表面上看过去,还是蛮吓人的。  -----------------------------  是啊。战国无弱国,七雄中哪个都不是吃素的。  长平之战,赵国精锐死伤殆尽,秦国还得又花了那么长的时间才灭了赵国,赵国想灭掉一直没有伤筋动骨的燕国,难度还是很大的。
  英雄辈出的时代。
  @sidemanM
13:01:57  秦自孝公始,先收河西、汉中,巩固了自身安全。然后收巴蜀,国力大增。接着夺取河东、三川与荆楚之地,居天下要冲。最后一举打败赵国,奠定一统天下的基础。可以说,秦每一个阶段的战略都是明确的,方向感是很强的。  反观赵国。赵国之所以崛起,人皆称“胡服骑射”,但是不能不提的是,赵国灭掉了中山国。灭掉中山国之后,赵国山西与河北的土地就连成了一片,其国土安全系数显然大增。但是之后,不是攻齐就是攻......  -----------------------------  @牛皮太郎
21:29:38  老兄之战略眼光确实有独到之处,佩服。  不过,你说的“燕国僻处北疆,灭了它国际争议也不大”我有点不敢苟同。  在赵国刚刚崛起的时候,有实力灭中山这样的中型国家,但是没有实力灭燕国这样的大型强国。等到有能力灭燕国的时候,别的国家又不允许他灭燕国了。  齐国曾经差点灭了燕国,但是最后也不得不退出,还搞成了百年世仇,自己也差点被燕国灭了。这是活生生的例子  所以,我觉得你的这个观点有点一厢情......  -----------------------------  @sidemanM
22:25:24  是有点一厢情愿,但是赵国要想与秦国抗衡,就不能不扩张,而在赵的邻国中,秦国太强,只能防御,魏韩与赵同属三晋,唇齿相依,而且还需要他们挡住秦国,所以只能联合不该削弱,那么剩下的齐国与燕国,燕国还是比齐国弱一点,而且后来长平战后,燕国还曾经趁火打劫对赵用兵,而齐国可没有进攻过赵国,所以虽然有点勉强,但是对赵而言,燕国是最好的进攻方向了。  灭国很难,以赵武灵王之雄才大略,赵国胡服骑射之后之军力......  -----------------------------  @醉罢君山 6718楼
10:55:52  燕国虽然不是很强,但由于战事少,燕国保有一支相当庞大的军队,在六十万人以上,所以表面上看过去,还是蛮吓人的。  -----------------------------  虽然有史料记载,长平战后,燕出兵60万攻赵,但是以燕的国力,如何能保有60万军队,实在令人费解。即便真有60万大军,估计其中也是多有老弱病残,否则也难以理解为何廉颇率兵13万一战就击溃了这堂堂60万大军。
  终于追上了,楼主很好,看战国史有大气磅礴的感觉!愚认为春秋战国是我中华的巅峰,以后的一代不如一代!楼主还有哪些大作?
  @醉罢君山 1805楼
07:43:03  《血战天下——战国全史》  第十二章 围魏救赵(3)  魏惠王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非但没有从邯郸撤兵,反而加大了攻击力度。显然他是要孤注一掷,魏国能否成为第二个伟大的晋国,全在此一击。  齐国与楚国隔靴搔痒似的救援行动,无法减轻邯郸城的巨大压力。  是年十月,在庞涓的指挥下,十余万魏军对邯郸城发动猛攻,邯郸城终于抵挡不住,被魏军攻陷。关于邯郸陷落的详情,史书上并没有写清楚,但......  -----------------------------  邯郸,大梁,临淄呈三角形,庞涓攻下邯郸时,田忌并未攻下大梁,因此庞涓占有更大的主动性。庞涓既然懂得分兵攻打卫国,为何不同样来一个声东击西,攻击临淄从而调动齐军呢?想不通啊。
  占座留号  
  @蓝松 6712楼
13:58:29  马克一个,慢慢看,刚看完孙绍晖的《大秦帝国》,正好对比一下。  -----------------------------  有可比性吗,一个是历史,一个是穿越小说
  回复第671楼,
@梦入南柯  还没翻?  好吧,再掰些  其实魏国除了吴起外还有一个军事大家,他就是鬼谷子的弟子,庞涓!魏国的军队在他的带领下也出尽了风头,把赵国打得哭爹喊娘,这不难看出赵国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处于弱势的,直到后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才开始在军事方面强大起来。  ★ 发自天涯iPhone客户端-百读不倦  --------------------------  @与谁共约亭台西
23:06:53  庞涓还不是借吴起的势,最后把五万魏武卒都葬送了,个人认为,他比吴起差太多了  -----------------------------  @牛皮太郎 6714楼
19:37:31  有几个人能比得上吴起?上下五千年也不超过10个吧?  -----------------------------  只有一个,孙武
  @sidemanM
13:01:57  秦自孝公始,先收河西、汉中,巩固了自身安全。然后收巴蜀,国力大增。接着夺取河东、三川与荆楚之地,居天下要冲。最后一举打败赵国,奠定一统天下的基础。可以说,秦每一个阶段的战略都是明确的,方向感是很强的。  反观赵国。赵国之所以崛起,人皆称“胡服骑射”,但是不能不提的是,赵国灭掉了中山国。灭掉中山国之后,赵国山西与河北的土地就连成了一片,其国土安全系数显然大增。但是之后,不是攻齐就是攻......  -----------------------------  @牛皮太郎
21:29:38  老兄之战略眼光确实有独到之处,佩服。  不过,你说的“燕国僻处北疆,灭了它国际争议也不大”我有点不敢苟同。  在赵国刚刚崛起的时候,有实力灭中山这样的中型国家,但是没有实力灭燕国这样的大型强国。等到有能力灭燕国的时候,别的国家又不允许他灭燕国了。  齐国曾经差点灭了燕国,但是最后也不得不退出,还搞成了百年世仇,自己也差点被燕国灭了。这是活生生的例子  所以,我觉得你的这个观点有点一厢情......  -----------------------------  @sidemanM
22:25:24  是有点一厢情愿,但是赵国要想与秦国抗衡,就不能不扩张,而在赵的邻国中,秦国太强,只能防御,魏韩与赵同属三晋,唇齿相依,而且还需要他们挡住秦国,所以只能联合不该削弱,那么剩下的齐国与燕国,燕国还是比齐国弱一点,而且后来长平战后,燕国还曾经趁火打劫对赵用兵,而齐国可没有进攻过赵国,所以虽然有点勉强,但是对赵而言,燕国是最好的进攻方向了。  灭国很难,以赵武灵王之雄才大略,赵国胡服骑射之后之军力......  -----------------------------  @醉罢君山
10:55:52  燕国虽然不是很强,但由于战事少,燕国保有一支相当庞大的军队,在六十万人以上,所以表面上看过去,还是蛮吓人的。  -----------------------------  @sidemanM 6721楼
15:05:25  虽然有史料记载,长平战后,燕出兵60万攻赵,但是以燕的国力,如何能保有60万军队,实在令人费解。即便真有60万大军,估计其中也是多有老弱病残,否则也难以理解为何廉颇率兵13万一战就击溃了这堂堂60万大军。  -----------------------------  燕国军队素质比不上赵军,更没有廉颇这样的名将,60万肯定是没有,夸张了
  回复第671楼,
@梦入南柯  还没翻?  好吧,再掰些  其实魏国除了吴起外还有一个军事大家,他就是鬼谷子的弟子,庞涓!魏国的军队在他的带领下也出尽了风头,把赵国打得哭爹喊娘,这不难看出赵国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处于弱势的,直到后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才开始在军事方面强大起来。  ★ 发自天涯iPhone客户端-百读不倦  --------------------------  @与谁共约亭台西
23:06:53  庞涓还不是借吴起的势,最后把五万魏武卒都葬送了,个人认为,他比吴起差太多了  -----------------------------  @牛皮太郎
19:37:31  有几个人能比得上吴起?上下五千年也不超过10个吧?  -----------------------------  @tiantian6楼
10:16:10  只有一个,孙武  -----------------------------  孙武是“兵圣”,吴起是“亚圣”,都是开天辟地的人物,自然不同凡响。  不过,后来的诸葛亮、李靖、戚继光等人也不错。
  @sidemanM
13:01:57  秦自孝公始,先收河西、汉中,巩固了自身安全。然后收巴蜀,国力大增。接着夺取河东、三川与荆楚之地,居天下要冲。最后一举打败赵国,奠定一统天下的基础。可以说,秦每一个阶段的战略都是明确的,方向感是很强的。  反观赵国。赵国之所以崛起,人皆称“胡服骑射”,但是不能不提的是,赵国灭掉了中山国。灭掉中山国之后,赵国山西与河北的土地就连成了一片,其国土安全系数显然大增。但是之后,不是攻齐就是攻......  -----------------------------  @牛皮太郎
21:29:38  老兄之战略眼光确实有独到之处,佩服。  不过,你说的“燕国僻处北疆,灭了它国际争议也不大”我有点不敢苟同。  在赵国刚刚崛起的时候,有实力灭中山这样的中型国家,但是没有实力灭燕国这样的大型强国。等到有能力灭燕国的时候,别的国家又不允许他灭燕国了。  齐国曾经差点灭了燕国,但是最后也不得不退出,还搞成了百年世仇,自己也差点被燕国灭了。这是活生生的例子  所以,我觉得你的这个观点有点一厢情......  -----------------------------  @sidemanM
22:25:24  是有点一厢情愿,但是赵国要想与秦国抗衡,就不能不扩张,而在赵的邻国中,秦国太强,只能防御,魏韩与赵同属三晋,唇齿相依,而且还需要他们挡住秦国,所以只能联合不该削弱,那么剩下的齐国与燕国,燕国还是比齐国弱一点,而且后来长平战后,燕国还曾经趁火打劫对赵用兵,而齐国可没有进攻过赵国,所以虽然有点勉强,但是对赵而言,燕国是最好的进攻方向了。  灭国很难,以赵武灵王之雄才大略,赵国胡服骑射之后之军力......  -----------------------------  @醉罢君山
10:55:52  燕国虽然不是很强,但由于战事少,燕国保有一支相当庞大的军队,在六十万人以上,所以表面上看过去,还是蛮吓人的。  -----------------------------  @sidemanM
15:05:25  虽然有史料记载,长平战后,燕出兵60万攻赵,但是以燕的国力,如何能保有60万军队,实在令人费解。即便真有60万大军,估计其中也是多有老弱病残,否则也难以理解为何廉颇率兵13万一战就击溃了这堂堂60万大军。  -----------------------------  @tiantian7楼
10:18:35  燕国军队素质比不上赵军,更没有廉颇这样的名将,60万肯定是没有,夸张了  -----------------------------  不错,猜测得很有道理。  燕国没有赵国“胡服骑射”这样的尚武之风,战斗力一般。燕国的乐毅家族倒是代出名将,可是乐毅家族的人向来与赵国关系不错(乐毅本来就是赵国将领,后来才到燕国做宰相,被燕惠王免职后又逃回赵国做高官,最后死在赵国。),得知要攻打赵国,都不愿意出力,后来甚至全家逃到赵国。所以,本来燕国人就不愿意趁人之危与赵国开战,现在连个像样的将领都没有,士气可想而知。  燕国一直没有打过大战,军队相对保存完好,数量比较多是肯定的,不过60万是夸张了,20-30万还是有的吧?至于战败,也是燕国将领和士兵本来就不想打,只有燕王非得要打,战败也是情理之中。
  据说白崇禧也号称小诸葛和战神…  
  回复第529楼,@醉罢君山  第七章 文臣、武将与刺客——三晋人物纪事   魏斯在去世后被谥为“魏文侯”,从这个谥号中可以看出他在文治上的成就甚至超过其武功。他尊孔子高徒子夏为师,与著名学者田子方、段干木亦师亦友,成为一段佳话。在这三位贤人中,对魏斯影响最大的当属田子方。   在《庄子》一书中有一篇《田子方》,称田子方的老师是世外高人东郭顺,但《吕氏春秋》中却称他是孔子高徒子贡的学生。田子方这个人很有意思,有些怪才,魏文侯非常敬重他,也因为这样,魏国太子魏击也对同样敬重他。   有一回,魏击出门,坐在马车上不经意地张望,正巧看到田子方在路上瞎蹓跶,他赶紧停车,从车上下来,向田子方下拜。田子方只是“嗯”了一声,并不还礼,大摇大摆就要离开。这时魏击自尊心受打击了,他“腾”的窜起来,抓住田子方的手质问说:“富贵者骄人乎?...  --------------------------  迫不及待,不是迫不急待:-)  
  回复第541楼,@醉罢君山  第七章 文臣、武将与刺客——三晋人物纪事(2)   这件事证明了李悝心胸坦荡,绝不营私结党。魏文侯对他刮目相看,若干年后,李悝升任魏相,大力改革内政,成为战国时代变法的先驱人物之一。   为什么要变法呢?   魏国的政治延续了晋国的制度,但晋国的倾覆已经证明其制度有着巨大的缺陷,倘若不改革,魏国将步晋国的后尘。在晋国的政治制度中,卿大夫代代世袭,几大家族轮流执政,君主被架空权力。魏文侯是“世卿制度”的受益者,所以他心里最明白,这种制度对君主是不利的,容易大权旁落。作为新的君主,他得未雨绸缪,避免遭遇晋国君主那样悲惨的下场,要牢牢把握大权,限制世卿的权力。   因此,李悝变法的第一个要点,便是废除“世卿世禄”的制度,官吏的提拔不再是靠家族裙带关系,而是靠功劳与能...  --------------------------  置疑应该是质疑吧?  以及那时候主将还是坐战车而非骑马吧?  
  @DaXiongJuZi 6731楼
15:31:16  据说白崇禧也号称小诸葛和战神…  -----------------------------  白除了广西新旧军阀内战,还打过什么漂亮仗?
  顶  
  《血战天下》  第四十八章 邯郸之围-2  白起向范雎分析了伐楚之战与伊阙之战取得辉煌胜利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有如神助,而是敌人内部有问题。  比如楚国内部“楚王恃其国大,不恤其政,而群臣相妒以功,谄谀用事,良臣斥疏,百姓心离,城池不修,既无良臣,又无守备”;而伊阙之战中,“韩孤顾魏,不欲先用其众,魏恃韩之锐,欲推以为锋”,魏韩两国都不想消耗实力,让秦军有可乘之机。  紧接着,白起批评范雎在长平之战后匆匆撤军的决定,认为秦军没有趁赵国举国恐慌时,一鼓作气将其灭国,这是犯了极大的错误,让赵国有了喘息之机。  如今赵国君臣齐心协力,励精图治,“耕稼以益蓄积,养孤长幼以益其众,缮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浚池以益其固,主折节以下其臣,臣推体以下死士。”  最后,白起说道:“像平原君赵胜那样的人,都令自己的妻妾到军队中,为士兵缝补衣服,臣民一心,上下同力,就跟当年勾践被困于会稽山时的情形一样。现在出兵攻打赵国,赵国必然死守城池;向他们挑战,他们肯定不会出战;围困其首都,也无法攻克,攻打其他城池,也无法攻下。赵国会用坚壁清野的战术对付秦军,就算掠其郊野,也一无所获。倘若秦军出征无功,各诸侯国一定会背叛,到时一定会派兵增援赵国。因此,我只看到攻打赵国的坏处,根本没看到有什么好处。再说了,我现在身体有病,也没办法出征。”  当然,白起不想出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范雎不满,两人水火难容。  白起就是想要告诫范雎,没有我,你干不了大事,你去筹划攻赵,我就等着看你的笑话。  但是我们从白起的分析中,确定看出他是一个相当伟大的统帅,他不光是能打仗,更能洞悉战争背后的经济、政治、外交甚至心理等等因素。  他对战局的分析,没有人相信,赵国的精锐都被摧毁了,怎么可以顶得住秦军的猛烈一击呢?  既然白起不想去,范雎便告辞了,把他的话跟秦昭王说了,可能还添油加醋一下。  秦昭王很不高兴,他嘴角挤出一句话:“没有白起,难道我就灭不了赵国么?”  他又一次增兵,同时让王龁取代王陵,出任远征军总司令。  长平之战的惨败,让赵孝成王意识到自己犯下大错了,他只得又捡起廉颇那套“坚壁清野”的防御战术。  那么廉颇是否因此而官复原职,重新率领军队抗击秦军入侵呢?  并没有。  看来赵孝成王是怕丢面子,心里知道错了,但不太愿意公开认错,直到若干年后,廉颇才重新被任命为将军。  那么,这时赵国军队由谁指挥呢?  史书上没写,但我认为最有可能的,是廉颇的好友蔺相如。  有人可能会说,蔺相如不是文臣吗?怎么还能率兵打仗呢?不是的,蔺相如文武双全,在赵惠文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1年)时,他就曾经率军攻打齐国,一直打到平邑。  倘若蔺相如来主持战局,那么赵孝成王实际上也是变相让廉颇参与指挥,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  如果廉颇没有参与其事,邯郸能坚守两年多,那只能称为奇迹了。
  回复第529楼,
@醉罢君山  第七章 文臣、武将与刺客——三晋人物纪事  魏斯在去世后被谥为“魏文侯”,从这个谥号中可以看出他在文治上的成就甚至超过其武功。他尊孔子高徒子夏为师,与著名学者田子方、段干木亦师亦友,成为一段佳话。在这三位贤人中,对魏斯影响最大的当属田子方。  在《庄子》一书中有一篇《田子方》,称田子方的老师是世外高人东郭顺,但《吕氏春秋》中却称他是孔子高徒子贡的学生。田子方这个人很有意思,有些怪才,魏文侯非常敬重他,也因为这样,魏国太子魏击也对同样敬重他。  有一回,魏击出门,坐在马车上不经意地张望,正巧看到田子方在路上瞎蹓跶,他赶紧停车,从车上下来,向田子方下拜。田子方只是“嗯”了一声,并不还礼,大摇大摆就要离开。这时魏击自尊心受打击了,他“腾”的窜起来,抓住田子方的手质问说:“富贵者骄人乎?...  --------------------------  @zhizifish楼
01:24:45  迫不及待,不是迫不急待:-)  -----------------------------  谢谢,我已改正,全文共有十七处,看来我一直写错字呀。
  赵国之所以能在长平之战后,又能守住邯郸城2年,我想是不是在长平之战时,根本就不是45万大军被完全消灭。应该是被击溃了一部分,被白起坑杀了一部分。而被击溃的部分,后来又都收拢到了邯郸,估计怎么也要有6、7万人吧。如果按史料所说的,45万大军都覆灭,那么赵国就没有什么成年男子了。赵国再怎么抵抗也无济于事啊!只是推测,楼主以为如何?
  tzhps13-04-01 14:22  赵国之所以能在长平之战后,又能守住邯郸城2年,我想是不是在长平之战时,根本就不是45万大军被完全消灭。应该是被击溃了一部分,被白起坑杀了一部分。而被击溃的部分,后来又都收拢到了邯郸,估计怎么也要有6、7万人吧。如果按史料所说的,45万大军都覆灭,那么赵国就没有什么成年男子了。赵国再怎么抵抗也无济于事啊!只是推测,楼主以为如何?  ------------------------------  长平之战赵损失40余万,有诸多史料可证,不好置疑。赵全民皆兵,故有继续抵抗的能力
  在长平之战后,白起并没有休整部队,而是想马上攻打邯郸。我想是不是白起打算,趁着赵国的溃败部队在没有收拢到邯郸之前就进攻邯郸。说不定他还打算让秦军混在溃败的赵军之中。如果这样,攻取邯郸是几乎没有什么悬念的。而一旦赵国的溃败部队进入邯郸城,秦军就很难再有作为了。所以后来白起才坚决反对攻取邯郸。白起是个职业军人,一般来说,这样的人对政治是不太关注的。所以即使后来白起是因为和范雎闹矛盾,也不会是他不愿意攻打邯郸的主要原因。
  @tzhps楼
17:04:39  在长平之战后,白起并没有休整部队,而是想马上攻打邯郸。我想是不是白起打算,趁着赵国的溃败部队在没有收拢到邯郸之前就进攻邯郸。说不定他还打算让秦军混在溃败的赵军之中。如果这样,攻取邯郸是几乎没有什么悬念的。而一旦赵国的溃败部队进入邯郸城,秦军就很难再有作为了。所以后来白起才坚决反对攻取邯郸。白起是个职业军人,一般来说,这样的人对政治是不太关注的。所以即使后来白起是因为和范雎闹矛盾,也不会是他不......  -----------------------------  长平之战,赵国大败,举国极度恐慌,如同人被狠狠的打了一闷棍,瘫倒在地,此时秦若灭赵,可谓轻而易举。可是秦磨磨蹭蹭的过了一年才继续进攻,此时赵国已经度过了最初的恐慌,想的是如何生存下去,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准备好决死一战,就好比那个瘫倒的人已经可以动弹了,虽然痛感依旧强烈,但是求生的意志更强。所以这一年的时间,变化最大的是赵国的心理,由之前的胆战心惊一变为战意高昂。白起作为一代名将,当然明白一个国家一支军队的战意有多重要,所以刚打完长平的时候他力主进攻,此时则是反对攻赵。
  回复第256楼,@蓝钻风景  回复第252楼,@z37510   @醉罢君山   能不能讲下秦国是怎么来的,春秋时期并没有秦国   --------------------------   春秋时有秦穆公乃五霸之一   --------------------------  春秋的开始就是秦国的开始,只不过那时候还只是地处蛮夷的不入流国家  
  回复第289楼,@z37510  @楚留香客@蓝钻风景@醉罢君山,记错掉鸟,去查了一下。   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  综合史实而论,感觉应该是齐晋秦楚越才堪真五霸。宋是笑料,吴则丧于敌手!  
  回复第6734楼,@tiantian082012  @DaXiongJuZi 6731楼
15:31:16   据说白崇禧也号称小诸葛和战神…   -----------------------------   白除了广西新旧军阀内战,还打过什么漂亮仗?  --------------------------  北伐啊,抗战啊  
  回复第6745楼,@麒麟仕  回复第289楼,@z37510   @楚留香客@蓝钻风景@醉罢君山,记错掉鸟,去查了一下。   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   综合史实而论,感觉应该是齐晋秦楚越才堪真五霸。宋是笑料,吴则丧于敌手!   --------------------------  吴丧敌手不减阖闾威名  
  @醉罢君山
00:00:18  《血战天下——战国全史》   第一章 战国序幕(1)   没有谁是永远的强者。   春秋史证明了这点,曾有将近一个世纪,中国大地是晋国与楚国争雄斗霸的舞台,其余百十个诸侯国只是在背后摇旗呐喊,充当小喽啰  -----------------------------  mark
  留留下名字  
  @走到路的尽头 6722楼
22:46:26  终于追上了,楼主很好,看战国史有大气磅礴的感觉!愚认为春秋战国是我中华的巅峰,以后的一代不如一代!楼主还有哪些大作?  -----------------------------  谢谢。我写的东西都在天涯,看我的资料就可以找到了。
  顶顶了
  君山老师,小弟不才,05年的时候写过一篇关于战国的短论,希望得到指正。  战国时期是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共计二百五十四年的时间。我认为战国时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是从公元前475年至约公元前357年,中期是从公元前357年至约公元前270年,后期是从公元前270年至公元前221年。  在战国初期,我国经历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七个大国都不约而同地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比较著名的有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等。战国初期,七个大国中最强大的是魏国,而且强大到直接威胁秦国的地步,逼得秦国不得不招来商鞅。接下来是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之后攻占了大批土地;甚至乔装改扮,亲自到秦国去窥视一番。然后是齐国,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国“战胜于朝廷”。在这个时期,秦国是处在比较落后的地位的,变法得晚,而且还丧失了大片的土地。但是,秦国的变法是各国之中最彻底的,这就为统一天下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而且秦国各代君王无不雄心勃勃,以兼并六国为己任。而其余六国的君王却是数代之后便一蹶不振,一路地昏庸下去。如魏国自魏惠王之后,再没有能够出现能成就霸业的君王;而赵武灵王一生之中犯下的最大的错误就是娶吴娃为妻,结果后来废长立幼,赵国也从赵惠文王之后逐渐衰落下去。  秦国在战国中期开始强大起来,但还没有形成压倒性的优势。诸侯各国在这个时期互有征战,比较著名的有齐魏桂陵之战、齐魏马陵之战、燕齐即墨之战和秦赵阏与之战。  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表面上看是庞涓与孙膑斗智,庞涓不是孙膑的对手,导致两次失败,最后死于枯树之下。而实际上这两次战役反映了在战国中期魏、齐对霸权的争夺。战国时期的齐国与春秋时期的齐国并不是一回事,春秋时期的齐王姓姜,而战国时期的齐王姓田。到齐威王、齐湣王时期,齐国达到了全盛。但是由于齐湣王骄横无比,有吞并天下之心,所以引起了五国的联攻,随后齐国依靠田单复国。但齐国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了。而这时的秦国虽然攻城掠地,但也连吃败仗。比如在阏与之战中,秦国被坚信“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赵奢击败。当时赵国文有蔺相如、虞卿,武有廉颇、赵奢等人,可以说与秦国势均力敌。赵国也成为秦国向崤山以东扩张的最大障碍。因此赵国成为秦国的眼中钉、肉中刺,秦国千方百计地要打击赵国,以十五城交换“和氏璧”于前,与赵惠文王相会于渑池于后。但由于蔺相如的努力,秦国始终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但是,此时楚国出现了一个糊涂虫,他就是楚怀王。在楚怀王执政期间,楚国丧失了大片的土地,国土面积几乎比以往缩小了一半。在战国中期,秦国虽然仍未能形成压倒性的优势,但齐、楚两个大国已经衰落下去,燕、魏、韩对秦国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只有赵国还能勉强抵抗一下。因此,秦国与赵国之间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已经无法避免了。  公元前260年的秦赵长平之战,秦国前后共消灭了赵国军队四十五万人。从此进入了战国后期,秦国攻打任何一国都明目张胆;而且任何一国单独抵挡秦国都几乎会遭到失败。长平之战成为整个形势变化的转折点。长平之战秦国之所以能够获胜,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实施离间计,致使糊涂程度与楚怀王不相上下的赵孝成王临阵换将,以赵括代替了廉颇;第二,成功地实施了诱敌深入,名将白起根据赵括的心理提出了“诱敌深入,两翼包抄”的战略,并派遣奇兵切断了赵军的粮道;第三,秦昭襄王亲自组织当地十五岁以上的壮丁组成军队支援白起,使秦军大受鼓舞,最后射死了赵括。秦国由此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是,在战国后期,秦国也不是没有吃过败仗,比较著名的有两次。第一次是邯郸之战。这次战役对于秦国来说,是携长平之战的余威直接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但上至秦昭襄王,下至普通士兵,都希望毕其功于一役,可以说是“骄兵必败”;而对于赵国来说,虽然损失了四十五万人,但却上下一致、同仇敌忾,可以说是“哀兵必胜”。同时赵国又得到了魏国和楚国的支援,名将信陵君一举击败秦将王齕,救了赵国一命。第二次是宜安之战,名将李牧守住了秦赵边境,使秦军不敢越雷池一步。但是,这几次战役都没有真正伤到秦国的元气;相反,秦国再施离间之计,致使信陵君去职、李牧丧命。自此,六国之中再没有哪一国的国力能与秦国相比,也没有哪一位名将能够像廉颇、信陵君和李牧那样抵挡秦军。最后秦军在名将王翦、王贲父子的率领下以摧枯拉朽之势,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统一大业,从而秦国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中央集权国家——秦朝。  正如林汉达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六国的君王只希望保住自己的地盘,他们相互攻打,企图以别国的土地来弥补自己的损失;另一方面,秦国代表了当时新兴的封建地主的利益,客观上也符合广大人民要求统一、希望和平的愿望,所以秦国在公元前221年终于结束了天下大乱的局面,统一了全国。
  秦得以一统天下的原因,至少有以下两点:  一是秦国历代君王无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而且一代明君总有一代名臣,秦孝公有商鞅,秦惠文王有张仪,秦昭襄王有范雎,秦始皇有李斯;二是东方六国总是互相攻打,不能将抗秦事业进行到底。  小弟愚见,不知对否。
  作者:莫兰上校 时间: 14:03:45  君山老师,小弟不才,05年的时候写过一篇关于战国的短论,希望得到指正。  战国时期是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共计二百五十四年的时间。我认为战国时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是从公元前475年至约公元前357年,中期是从公元前357年至约公元前270年,后期是从公元前270年至公元前221年。  在战国初期,我国经历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七个大国都不约而同地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比较著名的有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等。战国初期,七个大国中最强大的是魏国,而且强大到直接威胁秦国的地步,逼得秦国不得不招来商鞅。接下来是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之后攻占了大批土地;甚至乔装改扮,亲自到秦国去窥视一番。然后是齐国,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国“战胜于朝廷”。  ------------------------------------  时间顺序有不对的地方,魏国之后,应该是齐、秦先后崛起,也就是“齐威奋起于东夏,秦孝起于西陲”赵武灵王要晚得多。
  受教了,我查了一下,商鞅变法时赵武灵王尚未出生。大概是我当时看的那本历史书,先写到上述国家变法之后最后写的秦国。
  回复第6755楼(作者:@莫兰上校 于
14:03)  君山老师,小弟不才,05年的时候写过一篇关于战国的短论,希望得到指正。  战国时期是从公元前4……  ==========  第二段就错了,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周朝就已经是封建社会,到秦统一结束。至于奴隶社会,或许商朝是的,不过材料匮乏,难以论证  
  @莫兰上校 6755楼
14:03:45  君山老师,小弟不才,05年的时候写过一篇关于战国的短论,希望得到指正。  战国时期是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共计二百五十四年的时间。我认为战国时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是从公元前475年至约公元前357年,中期是从公元前357年至约公元前270年,后期是从公元前270年至公元前221年。  在战国初期,我国经历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七个大国都不约而同地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比较著名的......  -----------------------------  从政治正确的角度讲,三个阶段划分的不错,第一个阶段列国混战,第二个阶段秦国逐渐强大,第三个阶段走向统一。但在这个大前提之下,可商榷之处着实不少,比如说楚怀王是糊涂蛋,丢了一半的国土,其实还曾经灭了越国(也有说是楚威王灭的),丢的土地主要是汉中一带,远远谈不上一半的国土;还有,糊涂程度与楚怀王不相上下的赵孝成王,赵国的国力不济,他坚持了3年最后顶不住压力犯了个错误,当然这个错误很致命,但是人顶不住压力犯错误很正常,不能就说是糊涂蛋;还有,广大人民要求统一、希望和平,先秦时代没有过大一统,不能拿后世民众的想法代替当时民众的想法。  总之,政治正确很简单,而真实的历史很复杂,没有绝对的善与恶,也没有绝对的聪明与愚蠢。
  秦国的变法是各国之中最彻底的,这就为统一天下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而且秦国各代君王无不雄心勃勃,以兼并六国为己任。  --------------------------------------  这个说法并没有证据支持。  以秦武王为例,他的理想:“寡人欲容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矣。”不要说兼并六国,兼并韩国他都没敢想,能得到韩国的三川之地,他就死而不朽了。
  @莫兰上校
14:03:45  君山老师,小弟不才,05年的时候写过一篇关于战国的短论,希望得到指正。  战国时期是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共计二百五十四年的时间。我认为战国时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是从公元前475年至约公元前357年,中期是从公元前357年至约公元前270年,后期是从公元前270年至公元前221年。  在战国初期,我国经历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七个大国都不约而同地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比较著名的......  -----------------------------  @sidemanM 6761楼
21:44:08  从政治正确的角度讲,三个阶段划分的不错,第一个阶段列国混战,第二个阶段秦国逐渐强大,第三个阶段走向统一。但在这个大前提之下,可商榷之处着实不少,比如说楚怀王是糊涂蛋,丢了一半的国土,其实还曾经灭了越国(也有说是楚威王灭的),丢的土地主要是汉中一带,远远谈不上一半的国土;还有,糊涂程度与楚怀王不相上下的赵孝成王,赵国的国力不济,他坚持了3年最后顶不住压力犯了个错误,当然这个错误很致命,但是人顶......  -----------------------------  我把楚顷襄王的一些事迹也归到楚怀王身上了,丢失郢都,迁都于陈。另外说丢失一半国土也是个大概数字。
  @莫兰上校
14:03:45  君山老师,小弟不才,05年的时候写过一篇关于战国的短论,希望得到指正。  战国时期是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共计二百五十四年的时间。我认为战国时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是从公元前475年至约公元前357年,中期是从公元前357年至约公元前270年,后期是从公元前270年至公元前221年。  在战国初期,我国经历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七个大国都不约而同地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比较著名的......  -----------------------------  @sidemanM
21:44:08  从政治正确的角度讲,三个阶段划分的不错,第一个阶段列国混战,第二个阶段秦国逐渐强大,第三个阶段走向统一。但在这个大前提之下,可商榷之处着实不少,比如说楚怀王是糊涂蛋,丢了一半的国土,其实还曾经灭了越国(也有说是楚威王灭的),丢的土地主要是汉中一带,远远谈不上一半的国土;还有,糊涂程度与楚怀王不相上下的赵孝成王,赵国的国力不济,他坚持了3年最后顶不住压力犯了个错误,当然这个错误很致命,但是人顶......  -----------------------------  @莫兰上校 6763楼
08:33:38  我把楚顷襄王的一些事迹也归到楚怀王身上了,丢失郢都,迁都于陈。另外说丢失一半国土也是个大概数字。  -----------------------------  看历史的角度不一,但是史实不可弄混。还有楚国是丢了很多土地,但是还没有一半那么多,要是真丢了那么多,楚国就算不上是个大国了,哪里还有战国最后的秦楚决战。这不是失之毫厘,而是差之千里了。
  楼主写的好,必须顶  
  回复第6688楼(作者:@虹飞大哥 于
15:51)   看了不少回帖,很有意思。前几页有位兄弟说的不错,读历史最愚蠢的行为就是给古人支招~可惜啊,还是很…… ==========呵呵,我也觉得,与其挖空心思去给古人支招,不如考究一下他在怎样的大环境下,做出了这个选择  
  顶顶顶
  楼主还没更新啊。书更新  
  回复第6708楼,@醉罢君山  @爱无止境012 6603楼
20:37:44   回复第6588楼(作者: @醉罢君山 于
23:58)   回复第13086楼, @___M__   据我推测,楼主在厦门~~~   ------------……   ==========   明明是醉游金门,   -----------------------------   @___M__ 6681楼
21:41:09   哈哈,楼主回我帖了。最近出差,今天才上来看楼主更新。   1、之前有一个帖子里楼主说是龙岩邻居的市,也就漳州泉州三明,另外龙厦动车通了,所以我把厦门也算和龙岩相邻了(现在一想不能这么算哈)。   2、楼主这才学 应该是从事文化产业类的职业,文化产业 厦门比另三市强太多。   3、春秋那本书是 鹭江出版社出版的。出书当然就近...  --------------------------  这个我也不知道,搜索楼主ID就出现的这条资料。  
  来过没更新哟
  坐等更新
  回复第3017楼,@醉罢君山  回复第3012楼,@kriegreich   魏国降服于秦国是在公元前317年的修鱼之战后,韩国则是在公元前314年岸门之战后,被迫以太子入质秦国求和。   ============================================   搂住的水平还得继续提高.   哪有什么修鱼什么什么门之战,扯淡.   --------------------------   你尽可用证据来反驳,说清楚来。一个东西说得不清不楚,这就是所谓的水平?   --------------------------  顶lz,有些人就会哗众取宠,不懂还jjyy  
  好文章  
  君子乐毅登场了,拍手  
  《血战天下》  第四十三章 邯郸之围-3  秦军总司令王龁也是一位优秀的将领,在长平决战中,他是白起的副手。  由于赵军只防御不进攻,坚壁清野,王龁的部队长驱直入,包围邯郸。  为了灭赵,秦军动员的兵力恐怕不下四十万人,而邯郸守军,顶多就十万左右。战则不足,守也有些勉强。但正如白起所说的,赵国的力量并不全在其军事,更在于上下同心,众志成城。  邯郸一直是一座坚固的城池,在历史上曾经一度被魏国攻陷,那还是在魏惠王的时代,不过魏国攻陷邯郸整整花了两年时间。  如今邯郸城比当年更加坚不可摧。  王龁围城九个月,仍然被阻挡在城墙之外,秦军死伤惨重,邯郸城仍岿然屹立。  赵国军队并非消极防御,而是积极防御,赵孝成王多次派遣精锐的轻骑兵出击骚扰秦军后方,威胁其补给线,这让王龁吃尽苦头。  在秦军焦头烂额时,白起以略带嘲讽的语气说:“当初不听我的建议,现在结果如何呢?”  这个风凉话说得不是时候,秦昭王正因战事僵持不下而闷闷不乐,听说白起还冷潮热讽,他勃然大怒,亲自跑到白起家中。  白起假装生病卧床,秦昭王逼他起床,并怒气冲冲地说:“你虽然有病,也得强行为寡人出征,哪怕是躺在单架上指挥。你要是立了战功,寡人会重重地赏赐你;你要是不去,寡人心里就怨恨你。”  话说到这个份上,可以说后果相当严重了。  可是白起也很倔强,你越逼我,我就越不听命,他顿首说道:“臣知道去了就算没有战功,也可以免于责罚;要是不去的话,就算无罪,恐怕也不免被杀。然而我只希望大王能认真考虑我的建议,放弃攻打赵国,让秦国百姓得以休生养息,以应对天下的变局。对付畏惧秦国的诸侯,以安抚为主;对付傲慢自大的诸侯,则出兵讨伐;对付没有道义的诸侯,则坚决诛灭;只要能做到这些,可以号令诸侯,安定天下,何必非得先把赵国灭了呢?臣听说贤明的君王爱惜自己的国家,忠正的大臣爱惜自己的声誉。臣宁可伏诛受死,也不愿成为打败仗、蒙受耻辱的将军,希望大王明鉴。”  战国时代的“士”,是非常重视声誉的.  白起不愿意伐赵,就是认为这场战争,秦国没有胜算,要是打了败仗,自己“常胜将军”的名誉就毁了,所以他宁可冒着杀头的风险抗旨不从,也不愿意成为败军之将,这也是一种战国时代特有的血性。  听到这里,秦昭王的脸阴沉沉的,眼光露出一道杀气,但他没吭声,一转身头也不回,拂袖而去。  过了几天后,秦昭王又派范雎给白起下了最后通牒,但白起仍然固执己见,不肯出山。秦昭王再也没有耐心了,把白起连降十八级,从大将军降为普通小兵,并下令把他发配到阴密(今甘肃灵台西南)。  只是这次白起真的病倒了,因此发配令暂时取消,仍然闲居在咸阳城。  其实范雎心里也未必想让白起出山。  倘若白起灭赵,那么自己的地位就受到严重威胁了。  自从当上秦国宰相后,范雎一直在培养自己的势力,他趁这个机会,推荐自己的亲信王稽出任河南郡守,郑安平为秦国将军,率兵参加伐赵战争。
  作者:郭跟龙2009 来自:UC浏览器 时间: 11:13:39  楼主写的好,必须顶  作者:darui729 来自:手机版 时间: 20:25:31  好文章  --------------------  谢谢捧场:)
  白起此时不愿攻赵,就如同唐玄宗时王忠嗣不打吐蕃石堡城一样。
  喜欢历史的朋友请加群
  回复第6778楼,@sidemanM  白起此时不愿攻赵,就如同唐玄宗时王忠嗣不打吐蕃石堡城一样。  --------------------------  好象没可比性  
  支持楼主
  从以上可看出,白乞不仅只是打仗而已。是从一个军事统帅角度 看问题的。  而昭王有点为战而战的味道。战争是综合实力的较量。  高明的将军先胜而后求战。从白乞的分析看,此时攻赵没有胜算,也达不到战略目的。所以不战。说明白乞的不战是非常英明与合理的。
  坐等更新,看了半个月了。。  
  君山老师,有些书说白起不想打是和范睢闹矛盾故意不去打…你认为白起这个可能吗?白起是个大度的人吗?  
  @今天涛 6786楼
23:57:19  君山老师,有些书说白起不想打是和范睢闹矛盾故意不去打…你认为白起这个可能吗?白起是个大度的人吗?  -----------------------------  这可能也是一个原因。白起的抗命真的是很反常的行为,跟秦王对着干,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make  
  @今天涛
23:57:19  君山老师,有些书说白起不想打是和范睢闹矛盾故意不去打…你认为白起这个可能吗?白起是个大度的人吗?  -----------------------------  @醉罢君山 6787楼
10:13:17  这可能也是一个原因。白起的抗命真的是很反常的行为,跟秦王对着干,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  楼主,百家讲坛《战国七雄》中曾经提及范雎因为郑安平连累而被处死,这和《史记》所写善终的下场完全不同,不知道你怎么看!  百家讲坛《战国七雄》引用云梦竹简中的话:秦昭王五十二年,王稽张禄死。
  回复第6789楼,@Eymon  @今天涛 6786楼
23:57:19   君山老师,有些书说白起不想打是和范睢闹矛盾故意不去打…你认为白起这个可能吗?白起是个大度的人吗?   -----------------------------   @醉罢君山 6787楼
10:13:17   这可能也是一个原因。白起的抗命真的是很反常的行为,跟秦王对着干,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   楼主,百家讲坛《战国七雄》中曾经提及范雎因为郑安平连累而被处死,这和《史记》所写善终的下场完全不同,不知道你怎么看!   百家讲坛《战国七雄》引用云梦竹简中的话:秦昭王五十二年,王稽张禄死。  --------------------------  你说的这个竹简我没见过,不过当下须警惕一种倾向,似乎新出土的就是真相,不一定。从上面引用的竹简看,也看不出范雎是被处死。  
  第四十三章 邯郸之围-3  ----------------  标题错了,应该是48章
  回复第6782楼,@hqchess  从以上可看出,白乞不仅只是打仗而已。是从一个军事统帅角度 看问题的。   而昭王有点为战而战的味道。战争是综合实力的较量。   高明的将军先胜而后求战。从白乞的分析看,此时攻赵没有胜算,也达不到战略目的。所以不战。说明白乞的不战是非常英明与合理的。   --------------------------  白起都写错  
  一个礼拜一更,一个月有4个礼拜,一年有48个礼拜…还得今年?  
  MARK  
  回复第6778楼,
@sidemanM  白起此时不愿攻赵,就如同唐玄宗时王忠嗣不打吐蕃石堡城一样。  --------------------------  @qiguo221 6780楼
14:17:23  好象没可比性  -----------------------------  白起和王忠嗣都意识到,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斗争,而不是单纯的血腥杀戮。为国家前途,而不计较个人得失,难得。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而历代将军极少考虑至此,基本都是领命便出征,因为只有打仗才有利可图,才能立功受赏,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故而,作为将军,不轻言战事,白起和王忠嗣值得敬佩。
  我们的导师,就在我们所研习的历史典籍中,就在那些风流蕴藉的古代诗文中,就在促膝而谈的朋友中。喜欢历史的朋友请加群
  @醉罢君山 来MARK一下~从手机上看的春秋 据说你把战国和春秋分开一帖了
  回复第6795楼,@sidemanM  回复第6778楼, @sidemanM   白起此时不愿攻赵,就如同唐玄宗时王忠嗣不打吐蕃石堡城一样。   --------------------------   @qiguo221 6780楼
14:17:23   好象没可比性   -----------------------------   白起和王忠嗣都意识到,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斗争,而不是单纯的血腥杀戮。为国家前途,而不计较个人得失,难得。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而历代将军极少考虑至此,基本都是领命便出征,因为只有打仗才有利可图,才能立功受赏,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故而,作为将军,不轻言战事,白起和王忠嗣值得敬佩。  --------------------------  兵略相近,形势不同。  秦对赵已是优势在手,唐与吐蕃则势均力敌  
17:11:54  @醉罢君山 来MARK一下~从手机上看的春秋 据说你把战国和春秋分开一帖了  ———————————————  分开便于阅读
  回复第6795楼,
@sidemanM  回复第6778楼,
@sidemanM  白起此时不愿攻赵,就如同唐玄宗时王忠嗣不打吐蕃石堡城一样。  --------------------------  @qiguo221
14:17:23  好象没可比性  -----------------------------  白起和王忠嗣都意识到,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斗争,而不是单纯的血腥杀戮。为国家前途,而不计较个人得失,难得。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而历代将军极少考虑至此,基本都是领命便出征,因为只有打仗才有利可图,才能立功受赏,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故而,作为将军,不轻言战事,白起和王忠嗣值得敬佩。  --------------------------  @qiguo221 6798楼
17:26:35  兵略相近,形势不同。  秦对赵已是优势在手,唐与吐蕃则势均力敌  -----------------------------  作为将军,不轻言战事,在这一点上他们是相同的。我说的是这一点,而不是秦赵与唐蕃的形势。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春36.5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