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当的论文公积金怎么能取出来打印出来呢

如何打造出色的论文翻译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14页免费4页免费17页免费2页免费13页免费5页免费6页免费5页免费4页免费4页免费
如何打造出色的论文翻译|如​何​打​造​出​色​的​论​文​翻​译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61.54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欢迎访问励志天下网,如果您喜欢不妨
您现在的位置:
关于讨论文的文章作文
编辑:励志天下 www.lizhi123.net类别:作文精选
第1篇 名师点评2013年北京高考作文
2013年北京高考作文
一个文学家、一个科学家进行讨论
科学家说:爱迪生来到21世纪很新奇,他会觉得什么很新奇呢?
文学家说:手机一定让他觉得不可思议。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标志,就像一部掌上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他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带给我们很多意想不到的改变。
围绕二者的讨论展开文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下面,新东方在线优能中学网络课堂杨洋老师针对北京高考作文题目提供给广大生的几个考场上作文的备选角度,希望广大2014高考考生能够从中借鉴。
第一,利用好手中的科技,把它和求学相结合。
强烈建议同学们,在你这篇文章最后一段的时候写的内容,整篇作文,要想让他产生有说服力的感觉,就必须结合你自己的学业和人生进行分析。如果你是我班里的同学,相信我在高考前无数强调这一点,带你来进行练习,通过无数篇作文,例文向你证明,已经充分接受了这一点。你用手机,你平时都怎么来使用手机?未来应该如何来使用手机?应用手机?我想这不仅仅是文学家和科学家需要关注的事情,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关注的。越强大的东西,所承担的责任就越大,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可以用它来犯罪,可以求学、学知,可以用它给心爱的人发短信,也可以给自己的母亲发一个长长的短信,也可以给远方的母亲,发自己生活中的照片,也可以给你的老师,发自己电子版的作业,所以,同学们,朋友们,当你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的时候,能够写到这样的内容,我想,科学家和文学家,对于这个时代的新奇才真正和你的生活结合在一起,这是真情实感,所以鲁迅说,与其做一条深不见底别人不知道深浅的泥潭,还不如做一条清澈的小溪,小溪清且浅,但却给人特别好的审美感觉。写作文也是一样,你去举一些你自己根本没有读过的书,根本不懂的例子,老师看上去就会觉得很假,能够把自己的感触和思考说好,你才可以超越同龄人。
第二,手机作为一种自媒体,要勇于承担责任,再现时代的精神。
各位朋友,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今天是由手机来发短信邮件的。虽然形式很新,但是本质上是一样的,古人是用叫做舔犊情深,鸿雁传书,鲤鱼中藏信,都有,他们所传递的这些真情实感,只不过我们今天变换了一种形式来体现而已,但是他都反映着是对一个时代风貌的再现。比如说鲁迅,鲁迅写给许广平的,信最后被出成一个集子,叫做两地书,书就是信的意思,我们在信里面看到的不仅有鲁迅先生的精神,同时也有整个时代的风貌。白居易随手写下的一些诗歌,我们却可以通过这个诗歌看到当时的时代背景,杜甫的诗被称之为诗史,以诗证史,他的诗大量描写了安史之乱前后期的社会状况。朋友们你相信吗?如果我们今天,比如说国家某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数字,这些数字也许他们的真实性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他未必能够调查到更多的调查样本,不过如果我今天发一条微博,我说杨老师花了多少多少钱,买了一斤苹果回家吃,这个数字会非常真实,我没有必要骗人,手机作为自媒体,可以用它来发表感想,爱、恨、回忆,都在上面,其实是对于整个社会风貌的一个体现。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越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作为宣传的媒介,用它来描述对这个时代的赞美,你对自己在理想感召上所作出的努力。看同学每天发的微博、校内,每天都是什么我失恋了,我热恋了,你的微博简直就是中国最强音,里面唱的歌一样,每天不是热恋就是失恋,但是有的同学就不一样,他能够使用好自己的这些媒体式的工具,不断了解知识,获得新知识。比如我有一个学生,前年考到北大,北大有一个社团,叫做百科知识协会,他加了很多人,飞信、好友,跟北大圈内的各个专业的学生,就用这个平台,来给大家不停地发百科知识,我一开始还觉得,很烦,总是在你睡觉的时候发过来,但后来他们能够一直坚持下去很牛,有时候给你发一些肖邦的作品是在什么环境下创作的,有的时候地理系的同学,给你发一条,最近地壳的变动,引起了几次重要的地震,我看这个就很有意思。所以,每个人都用手机,但是用手机的方法各不相同,你要知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体现的是你作为一个自媒体,你到底要传递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比如说我有自己的微博,名字叫做东方一只羊,大家可以在上面看到,我发布了很多高考信息,我每天发一发我去哪玩了,吃饭了,吃饭的时候照了照片,这也是发微博的一种形式,但是我没有,不是说那样不好,而是我知道我作为新东方的老师,我承担更大的责任,我应该发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所以,我把我对于高考的理解,不停地发到网上,同学们在临近高考的最后时期,基本上可以每周看到我给你发的作文例文,而如果你正好在高考前看了我给你写的2013年的东城二模的例文,在这儿写几篇文章,就会特别有感觉。所以,同学们,无论是手机,还是古代人的缣帛、信件,他们都体现出的是一个文学家,科学家,对于时代精神,时代风貌的再现。沈从文在写给朋友的信里面,描述的是湘西事件的美好,鲁迅在写给朋友的信里面,是口诛笔伐,对社会的黑暗现象进行批判,我们今天,应该如何来使用手机?
我作一个非常大胆的假设,如果今天,鲁迅先生用手机的话,他会怎么用?老舍先生用手机的话,他会怎么用?我想他发的一条条短信和微博,也同样会做成一个集子,有人会去研究它的。研究现代文学的那些人,不就是要研究过去哪些人写的信和文章吗?很多年后,当你特别牛了,就有人来研究你发的微博。就有人来研究你发的校内,所以,今天同学们,你作为一个自媒体的拥有者,承担时代的精神。
第三,同学们,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从文学的角度、现象、文学的例子引证,写到民族、国家,社会时代和反思自己。
手机所带来的科技革新进步,培训是一种创新的精神,创造力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如果你正好听过我给你讲秋季班有一个作文,叫做个性与创新,你一定记得,我们当时讲的一个集文学家和科学家一身的人物,是法国作家叫做儒勒&凡尔纳,他的小说创作是不是就是当时那个时代,最牛的科学技术,甚至还没有出现的科技,比如说他在小说中写地心游记,在小说中写海底两万里,结果他里面坐的潜水艇,后来成为了现代潜水艇的雏形,他写的热气球上五星旗,最后人们真的根据他的小说,发明出热气球来了。他写的小说里面,还写出了电话的原形,传真机的原形,一个文学家和科学家,在2013年北京卷试题里面聊聊手机的事情,手机是什么?手机是一个象征体,不能只是单纯的说手机,就像隐形的翅膀,不能只是说翅膀,就像2010年北京卷,鹿特丹世锦赛,只是让你谈打乒乓球谁赢谁输吗?不是,谈的是中国的实力,不单单是体育上的实力,军力上的实力,而是文化上的软实力,尤其如此,是要你来写。所以,我今天把手机这个象征体进行分析,我说它代表的是科技的革新,进步,人类思维意识形态的变化,我想到在儒勒&凡尔纳那个时代,如何把科学和艺术进行美好的统一的?
中国古代有很多这样的人,张衡,又是文学家汉赋的写作者,同时又是科学家,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徐霞客,又是地理学家,又是科学家,又是文学家;司马迁又是星象学家,又是文学家,又是史学家,那就不用说了。所以,朋友们,我们今天不妨再用角度三写出的系列来,其实手机所代表的是一种创新的能力,一种创造力。
中国是一个信仰龙图腾的国家,龙是怎么出现的?以创造性的精神,把百兽的优点结合在一起。文学家,科学家说,手机会带来巨大的改变,在哪里改变?我们相信,今天的科技,会不断推动文学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整个西方掀起了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的文风,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系列,全都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产生的,是不是科学技术对文学的推动?
朋友们,这些例子我上课讲过了,讲的就是这些例子,你想到用他们来展开这篇文章的写作,而我相信,这是你的老师,在讲这些文学例子的时候,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因为他只会给你讲讲巴尔扎克写人间喜剧,只会给你讲讲雨果写的小说叫做巴黎圣母院,但他不知道高考会怎么考,高考是结合时政让你进行分析的。所以,十八大提出,创新精神,创造力,这才是你作文的引入角度,沿着这个角度再讲结合什么,文学上的例子进行分析。
分析完这个以后,这是文学的例子。再写什么?写属于我们今天,在我们这样一个新的时代里面,从十八大的角度入手,要提高中国的创造力,各位同学,反观历史,在历史上我们最闭关自守的那个时期,满清末期已经吃够了足够的苦头,我们今天应该用手机打开视野,打开思路,这是一个好角度,后面会谈到。
第四,手机所带来的交往方式,加强和淡化了人与人交流的感情。
加强了是好说,这是我在大学经常做的辩论赛的题目,老讲这个,手机到底是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是淡化了?这是两个极端的论题,任何一个都可以成立,自圆其说,写的好就可以,比如你说加强可以,是一个多的更丰富的形式,我建议你可以写一个散文式的作品,你和自己的母亲,在远方的老师是如何通过手机来加强交流的?但写这个有点像记叙文,你不妨再写,淡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感情,这就是反弹批判,我强烈建议,班里面的同学不要反弹批判,高考考场北京卷的同学,你是求稳不求变的,求稳不求新的,尽量不要反弹批判,尽量不要反命题,但如果你写了,你也可以写好,比如说,我来写篇文章,文学家和科学家说,手机也好,新奇,会给我们这个时代带来巨大的改变,我说这个改变是不好的,朋友们,你听过我讲2011年朝阳一模的散文阅读,余光中的催魂铃吗?余光中说,自从家里面安了电话以后,就像催促人魂魄的铃声一般,让人的生活不堪其扰,于是他就给你举了一些,古代人用书信进行交流,没有电话铃声,他也写了一段正在卫生间的时候,忽然间电话铃响了,你还要提着裤子冲出来来接电话,但是现在有了手机,你把手机带上就会好很多了。可是,朋友们,你如果从这个高度入手,确实太妙了,你可以解释,这叫做工业文明对于曾经那种失意的,慢节奏生活的冲击。如果陶渊明每天都拿着手机,刷微博,在那玩,能够写出那种彩月见南山,优美而缓慢的诗歌吗?如果李白也用了手机,他还会写出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他直接就快节奏,打电话给他思念的人了,他还会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吗?可能邀的不是明月,邀的是手机了。慢节奏生活有着自己的美感,有的说,老师,这个巧妙,我就写这个,这是一个好选择,只不过是各位同学,如果你结合时政进行分析的话,你会发现,我们处于一个变换的时代,我们需要在工业文明的时代里面去适应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和变化的方式。如果要是我的话,我并不是特别建议同学们去写这个角度,他可以写的很美,很有诗性,但是他不太擅长于写出深刻的角度来。
第五,手机所带来的观念意识的革新让我们开眼看世界,从感受新奇到自我成长。
手机在我看来同学们,最牛的地方在于,像网络像计算机一样,打开了视野,中国人第一次通过网络看到了西方,看到了国外,如果我们今天从历史的角度来举例,完全可以看到一系列的这样的例子,特别是满清王朝,你越自大自强,会跌的越惨,只有看到别人怎么做,如何发展,你才能够更加强大。手机难道只是一个单纯的沟通媒介吗?不是,它带给的是某一种开眼看世界,引入竞争。用创新式的眼光与世界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方式。
纵览古今,请同学们用手机带给我们一种开放的胸怀和眼光的角度入手,也可以写成好文章,这样的话,一二三四五,五个角度,既可以举文学上的素材,又可以结合社会现实,纵谈古今,无论你从文化的软实力来谈,还是从国家民族创造性的精神,十八大的精神,创造力来谈,都可以写成深刻的好文章。
所以,希望同学们,如果你是2014届的学生,你要在今天给你讲解的五个角度中,你考测一下,自己有哪些是能够提前想到的,或者能够在现在就能驾驭得了的,从思路到文字。
2013北京高考作文点评:北京高考作文想干点啥?
2013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汇总第2篇 曲尽其妙
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他日殆可谓曲尽其妙。
释义“曲”,委婉细致;“尽”,全部。比喻表现的技巧非常高明。
故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出身于三国东吴的世族大家庭,祖父当过丞相,父亲当过大司马。晋朝建立后,他与弟弟陆云一起到京城洛阳,两人的文章倾倒了当时的士大夫,被称为“二陆”。陆机写了许多诗,但大部内容空虚,感情贫乏,过分追求文字技巧。不过。他作的《文赋》,是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在我国文学理论的发展上有一定的贡献。《文赋》前有一篇序,序的开头是这样的:“每当我看了才智之士的著作,对他的用心私下有所领会。文章意用的表达、辞汇的运用,变化很多,但文辞的美丑好坏还是可以论述的。每当自己写文章,尤其能体会才士们写作时的用心和心情。我常常怕自己的意思和所要表达的事物不相符合,文辞也不达意。这不是因为难以知道它,而是因为难以掌握它。所以作《文赋》来讲述前辈才士丰茂华美的文章;并通过这些文章讨论写文章时为什么这样写有害的原因。待到写成后将来看时,也许可以说,它竟然将事物的妙处全部生动细致地表现出来了。第3篇 我是90后
非主流,摩天轮,看不见,你的心,通向哪个方向&&
火星文,我是一窍不通&&
看来还是落后了,不符合一个90后该有的特征。
一个典型性腐女,每天幸灾乐祸,小资的捧着一本小说在那里慢慢啃,啃了很久,突然发现,无论是言情,还是枯燥的文学,都是很有文学底蕴的,我的眼睛很叼,枯燥的不看,文学底蕴不高的不堪,太叼了点,每天喜欢着美文,所以,我最近很杯具性的迷上了漫画和《明朝那些事儿》。
总体说,看漫画是流口水,有点道德败坏,国家看到这样子,肯定要气的喷血,他们呕心沥血,结果还在流口水,阐述下原因,因为画的太好看,虽然苦练画功(当然是漫画),但还在临摹期,很是郁闷。
套用我们同辈人发明的话,我们自甘堕落。
偶尔在网上看到一个损友写了篇文章,名字叫《90后的我们不是变坏,而是堕落了》,乍一细看,感觉,注意,是突然感觉到,还蛮有道理的,只是我的损友,太有写诗天赋了。
他点支烟佯装自己无所谓世事;
她嘻嘻笑佯装自己快乐的要死掉。
墙壁下他只留背影的孤独,
角落里她回忆时痛苦的泪珠。&
我们在这时候,我们明白,我们会乖乖走进考场,明明这只是我们的伪装罢了。
我只是90后,同样,是一只蛀虫,一只很可爱很可爱的蛀虫,吃到撑死,一只爱国的蛀虫。
我很爱国,我承认。
我们国家,我对于一个,或亦是对于我,都有一些遗憾。
祖国是在进步,我们中国人不再是东亚病夫,也许,我们站起来,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没有那种勇气,就像是英雄一样,顶着一个牌子,上面用各种语言,写满了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那太不厚道了,顶着一个牌子,来显摆自己的身份。
其实我是很欣慰的,因为以前的大学生,都没有尊严,但是现在,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飞速发展的时代,快的有些适应不过来。
幸福,幸福,幸福~(泡泡飘起来了~)
突然,就像有人拿着长针,戳破了泡泡,也对,有时候,不能够忘记的,就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国家对我们的责任,以及我们对国家建树应尽的责任。
建树么?责任呢。
最近迷上看新闻,深深被其魅力折服。
国家的一切都是那么令人激动,好的,还是坏的,不必管,只是为了那一腔爱国情怀。
我明白的,最近明白了。
建树,只有学习了,其它,再无他法。
这是我们学生的思想。
因为国家虽然发达了,但是离科技发达的国家,发达国家,还有很远。
发展中国家,画着圈圈,怨念啊!
国家建设,我们只有发现人才,所有脑筋只有往现在和未来的人才身上动了,所以&&产生了九年义务教育。
接下来就可以诠释了,义务嘛,但还是有偿回报。教育嘛,何为教育,当然就是笼络人才,学习朱元璋的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我国人才嘛,(当然我也要努力成为一个人才,剩下八年甚至更多的学习生涯要更加努力啦!)当然为己所用,可是唯一感到遗憾的,就是人才被发掘的太少,上次看到一文文章,那上面指出了一些事情,就是我国大部分人才要到死后才能被发现,郁闷之余,更多惋惜。
诺贝尔奖,华人得的,竟然那时候他们那已经改国籍,不属于我们国家管辖了,就像突然感觉像听到了一个冷笑话,然后接着学英国人,很有礼节性的笑了一下。
突然发现,自己是一只爱国的蛀虫,一只众多都名为90后的蛀虫中的一只。
思考了这么多,却仍然发现,我们都是90后,就像张美玲所说:&我们90后就是披着羊皮的野兽,也是穿着虎皮的小猫。我们就是帮人不需要道谢,揍人不需要道歉的90后。&
是的,我们不会再说一声谢谢,因为我们认为这种东西的代名词是理所应当。
是的,我们是90后,被80后的老一辈羡慕,被70后的老一辈捧在手心里,突然有种扶摇直上,变成了神的感受,高高在上,一切都要听我们的主宰。
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摔下来,发现,不就是90后的嘛。
按道理说,我们也许比80后幸福,因为80后的眼睛里看着我们只有两个词语:幸福、轻蔑。
他们拿着手机,站在路灯下,似乎无尽委屈,冷冷地,消失在霓虹灯亮成一线的地方。
70后,问题是,他们是无偿献血的那种类型,义务照顾,一切都是义务。
所以,90后堕落了。
染发、烫发、逃课、打架,但是为了未来的利益,也会走进考场,为未来奋斗。
恣意而张扬的年代,允许有人流泪,同样,也允许有人不哭泣。
放声大哭,宣泄愤怒,但是,冷眼旁观,无不是一种好方法。
我们的老调重弹,80后以为是新颖,我们的老调重弹,叹气。
在这个年少轻狂的时代,明白的是自己会老去,然而却永远会有人年轻。
看着少年时不后悔也不会抱怨的承诺,许诺许久甚至更久的再相见,不止是那年少无知是的轻狂,还有的,只是我们特有的旋律。
90后的,长大后的,受教育,这个可以有!爱情,这个可以有!但是永恒的承诺,没有!因为我们只是不用道歉的90后。竞争,这个可以有!风度,这个也可以有!
一切,似乎都可以有,因为我们是90后,这是一只跟以往舰队一样规律,从新颖变为成旧的90后,也许,我们终究有一天会被人们淡忘,没有人会记得我们90后的任何一个名字,于是为了保险起见,我们开发了新的房地产股票投资产业:90后。
这就是我,我是90后,复杂而多变的90后,不再相同的90后,我与无数不同的力量,不同的青涩与疯狂开放,形成一起的90后。
这就是我,90后,张扬而复杂的90后。
常州金坛市第二中学初一:翼隐风醒第4篇 初中语文总复习之写作篇
记叙文的材料指的就是记叙文中所叙的事件。材料是一篇记叙文成败的关键:切题、新颖的材料使文章耐读并使读者产生愉悦的感觉,这种感觉在大量批阅作文试卷时尤其显得重要;反之,陈旧、雷同的材料则使阅卷者产生倦怠、沉闷的感觉,唤不起阅读欲望,只会给评分带来负面影响。
有的同学在写作时,常常出现这种情况:一看见题目就发慌,感到没什么可写的,坐在那里冥思苦想,无从下手。还有的同学片面地认为:初三的生活单调枯燥,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根本没有材料,更别提挖掘材料的深意、写成好文章了。
那么,怎样才能使同学们看到题目后感到有东西可写呢?怎样才能使作文的材料切题而新颖呢?答案是要同学们从材料的积累入手。积累材料主要有两方面的要求。
一、多角度
到了初三,同学们应该分两组梳理以往习作的材料或生活经历:
考场作文大部分是写事的记叙文,即便是写人,也避免不了记叙有关人物的事件。因此,事件的梳理非常重要。
●家庭方面
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值得挖掘的素材都来自家庭。比如:家人的聚会、旅游、钓鱼、年夜饭、农家乐等集体活动;还有家人教你学本领、帮你化解矛盾等。请看下面选材于家庭生活的一个作文片段:
年三十的下午,我走在去姥姥家的胡同里,为了抵御寒风的侵袭,我在心里勾勒着一桌热气腾腾的年夜饭。迎面走来一个人,身姿挺拔,步伐稳健,正是姥爷。“姥爷,您怎么在这儿啊,等多久了?”我疑惑地问。“没多久,没多久,我怕你走丢了。”姥爷微笑地答道。走丢?这条路我走了不下百次,怎么会丢呢?我心里暗暗好笑。
一进屋,嗬,好丰盛的一桌菜!油亮亮的酱肘子,绿油油的青菜,黄灿灿的炸虾……“姥爷,才三点饭就做好了,不都凉了?”我说。“不会不会,菜还没齐,你姥姥拿烤鸭去了。奇怪,都快两个小时了,还没回来……”姥爷有些着急了。
正说着,“呼  ”一阵冷风直灌进门来,我打了个哆嗦,姥姥迈着蹒跚的步伐晃进门来。一进门,爱说爱笑的姥姥就侃上了:“嗨,卖烤鸭的小伙子昨儿说保证供应,我今儿去了一看,嚯,二十多人排着队呢!这现削现卖,我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呐……”姥爷接着说:“我说不早嘛,你还说做饭早了……”我没回答,心里却仿佛有什么异样的东西在涌动……
7点半,年夜饭终于开始,当然没有我想像中的热气腾腾。但我心里却觉得很温暖。我脑海中不断涌现这样的画面:凛冽的寒风中,一位瘦削的老人为了等到孙女,在胡同口不知站了多久;一位矮胖的老人为了孙女吃上热气腾腾的烤鸭,在全聚德门口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在并不温暖的家中,两位老人不知忙了多久,才张罗出一桌丰盛的年夜饭……我突然理解了,这一桌凉凉的年夜饭,凝聚了外祖父母对孙女无微不至的爱啊!
●学校方面
校园生活是同学们熟悉的生活,因此往往在写记叙文时表现学校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无可厚非。只是希望同学们尽量不要过多地涉及文化课的学习内容,因为考场作文中写学习的内容过滥。建议大家从实验课、体育课、手工课、劳技课的角度积累课堂学习的材料;从春游、秋游、参观、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军训生活、文体活动、十四岁生日等角度积累素材,这样材料才新颖、独到。
请看下面的作文片段,思考一下作者怎样处理所积累的校园生活的素材:
14岁那年,我参加了学校的哑剧班。一次元旦联欢会,我有幸参加了哑剧《庆新年》的演出,小演员的家长都被邀请到礼堂观看表演,我的母亲也同我一起去了。
那一天,观看演出的人很多,但我们这些小演员一点也不紧张,因而演出非常成功。当我和妈妈高兴地走在回家路上时,我突然问妈妈:“演出好看吗?”
“非常好。”妈妈微笑着说。“那,您知道舞台上哪个大头娃娃是我吗?”“知道,是左边第三个,对不对?”我很惊奇,本来嘛,舞台上共有十个大头娃娃,服装、头饰都一模一样,连动作都被教练调教得如出一辙,妈妈是怎么认出我的呢?我看着妈妈,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亲切地说:“你表演时,是不是让东西扎了?演出快结束时,我看见左边第三个人微微甩了甩手,你平时被东西扎了,就是这个样子。”听了母亲的话,我心中突然萌起一种难言的感情,既有感动又有佩服……我低下头看看母亲拉住我的那只手,心想:如果有十位母亲同时伸出手,我能判断出哪只手的纹络是属于她的吗?
母亲的爱和儿女的爱的出发点、延伸线、着落面是不同的。母亲是海,而我只是一艘小小的船,永远也驶不出她的海。如果有一天,母亲突然提起你小时候不经意间做过的事,请不要惊异于她的记忆。我发现,在母亲面前,没有奇迹。因为,这一切都是来源于母亲对儿女们深沉的爱。
●社会方面
除了家庭和学校,同学们积累素材的角度就是社会方面了。其实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上的新闻经常给我们提供素材,比如:郊游、庙会、灯展、桃花节、西瓜节、竹文化节等游艺活动;志愿者、文明交通岗、清扫白色垃圾等公益活动;图书展销会、文化一条街、街心花园见闻等文化生活……
下面是写庙会上采访皮影戏演员的片段:
皮影身上连着六根线,至少要两个人操作,一人管上半身,一人管下半身,衔接配合丝丝入扣,容不得半点差错。……路宝刚叹了一口气说:“现在皮子都涨价,一张皮几千块,可一张皮顶多做两三个皮影。一场戏光道具就要一万多元,我上哪儿找这一万多块呀!现在儿童艺术都不景气,小孩儿都被外国动画片迷上了。到庙会看场皮影要两块钱门票,好些家长就不愿意去了,拉着孩子到一边买冰棍去了。”
写人也是记叙文着墨的对象。从写人的角度看,无外乎写自己、写他人、写人与人的关系。积累素材也应该从这三方面入手。最好从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方面积累一些素材,比如琴棋书画、集邮集币等课余生活;还可以从自己的性格和经历方面积累素材,比如聪明、坚强、勇敢;“我”的故事、“我”成功了。积累描写他人的素材首先要确定对象,可以是父母、亲友、邻居、老师、同学,甚至是路遇的陌生人,将这些人的爱好、特长、性格作为素材积累的内容。积累人与人方面的素材并不需要另起炉灶,以上所有的人、事方面的素材一般都发生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邻里之间,所以可以不必专门搜集,只要在写作时注意表述的角度就没有问题。
请看下面写人的例文:
说起奶奶,她最大的特点要数热爱劳动了。平时在家没事的时候,她总是喜欢拿起抹布,这儿擦擦,那儿抹抹,干起活儿来又快又利索。父母和爷爷没少劝她,让她好好享清福,可她却只当耳旁风,依旧乐此不疲。
每到周末,父亲都会把爷爷奶奶接到家中来,让家人团聚。每当这时,奶奶总是在家里四处看看,检查一下脏乱情况,然后准备开始“干活”。只见她的身影从厨房、客厅忙到卧室、卫生间,洗碗、扫地、拖地一项也不落。我看着豆大的汗珠从奶奶的脸上淌下来,滴落在地板上,不禁问道:“奶奶,您干这么多活儿,不累吗?”奶奶擦擦汗,慈祥地看着我,说:“有啥累的?这个‘猪圈’总得有人归整吧!而且你看我现在,没啥大病,还不都是因为劳动?劳动锻炼身体啊!”嘿!奶奶把劳动当作乐事了,令我这个“懒人”十分佩服。
老家要装修新房子了,爷爷奶奶回到老家,去照管新房子。家里明明请了施工队,可奶奶还是坐不住,成天“监督”这施工队,时不时帮着打打下手。她三天两头地给我们打电话,告诉我们施工进程,并骄傲地汇报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一天,奶奶完成了一项“壮举”。爷爷打电话对我说:“今天你奶奶可厉害了!她看负责粉刷的师傅不见了,就自己架着梯子爬到上面,把半个房顶给刷了!我们都吓坏了,可她跟没事人儿似的,还觉得自己身手敏捷呢!”我想像着当时的画面,不禁哈哈大笑。
劳动给奶奶带来了快乐,使她的身体越来越好,而这样健康向上的奶奶也给我们家带来不少欢乐。
二、专业化
除了从多角度积累素材外,还要特别注意“专业化”的要求。所谓“专业化”,指的是对素材要有类似内行人的知识,以便在文章中细致入微地描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同样记叙过年生活,南方与北方有明显不同,春节与元宵节也不同;同样写旅游,大连的海边与青岛八大关不同,颐和园与故宫也不同;同样写养花,养君子兰与养水仙绝对不同;若写摄影方面的爱好,就应该积累光圈、角度、距离等拍摄知识;若写集邮,就应该明确纪念邮票、特种邮票的不同……总之,应该深入了解素材包含的知识。
梳理升入初中以来的有积极意义的事例并分类归纳,这一点对初三学生来讲很有必要。许多被遗忘的事情中有不少是好的写作题材,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素材的积累并不难。
取舍之间的窍门
记叙文材料的选择
根据多角度和专业化的要求,同学们可能已经积累了不少记叙文的材料,但是这些材料不是“万能”的。因此,面对不同的题目,我们需要对材料作出选择。下面我们以一道作文题为例,谈谈记叙文选材的方法。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中发生的事情往往折射出社会的风貌、时代的特色。在你的家庭生活中,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情,请你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围绕家庭生活,以“家事写真”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注意写出真情实感。
从命题的提示语来看,选材的难度较大:一是因为能达到“折射出社会的风貌、时代的特色”的材料才是最佳的,二是因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围绕家庭生活”来选材,同学们易局限于家庭中发生的事,地点过窄。其实,命题并未要求地点,而是“家庭生活”即可。同学们应该能够从提示语中判断:命题者限制了什么,没限制什么,才能游刃有余地写作。
-选材提示一
可以从家庭生活的不同角度选材:可写精神生活,可写物质生活;可写家人,可写家事;可写喜事,可写悲事;可写大事,可写小事……
-选材提示二
扣住“社会风貌、时代特色”来选材:一定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能够代表相当一部分人的共同经历。如:到郊区种菜,家庭卡拉Ok演唱比赛,在街心健身器材上锻炼等。
-选材提示三
事件不必拘泥于家中,可以写家人旅行,可以写市场购物,可以写运动健身,可以写走访故乡……
下面的例文在选材上别有新意,我们不妨读一读。
我和妈妈在同一把伞下走着,我的心中感慨万千……
一天下午放学后,天空忽然变得乌云密布。我刚一到家,只听“哗”的一声,倾盆大雨从天而降。“真幸运啊!”我暗自庆幸着。忽然,我想起今天妈妈上班时没有带雨具。虽然妈妈坐公交车上下班,但是这样大的雨,仅仅从单位到车站这段路,就能把她淋成“落汤鸡”了。我给妈妈的单位打了个电话,得知妈妈今天要加班到七点多。我望着窗外的雨,看样子一时半会儿停不了。我眼前忽然闪过以前妈妈给我送伞的情景……对!我要去给妈妈送伞。于是,我抄上一把雨伞,冲出家门。
很快,我乘上了妈妈每天都要坐的22路公共汽车。或许是由于下雨的缘故,由西四到新街口这条本不宽阔的马路变得更加拥挤。车子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我原来就有晕车的毛病,这一折腾,我的老毛病又犯了。我觉得胃里翻江倒海一般。我大口吸气,可越是这样越觉得憋闷。我只觉得头重脚轻,胃里的东西往上涌。
终于到站了。我赶紧下车,弯着腰扶着路旁的一棵小树吐了……雨水打在我的身上,我忙直起身。忽然,我看见自己要换乘的27路车正驶向不远处的车站。我真想再休息一会儿啊!可是我又怕错过妈妈的下班时间。我看看表,已经快七点了。我不由握紧雨伞,咬咬牙,向车站的方向跑去……
终于到了妈妈的单位。我看到三楼有一间办公室还亮着灯。我长舒了一口气,因为我知道那是妈妈所在的财务科。
我真想冲进去给妈妈送伞,可是妈妈的单位纪律严明,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入的,我只好在寒风中等待妈妈。阴冷的风吹透了我单薄的衣服,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忽然,我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妈妈!我赶紧迎了过去。“你怎么来了?等很久了吧?看,你的身上都湿了!”妈妈关切地望着我,脸上漾起满足的笑容。“没有,就一会儿。咱们赶紧回家吧。”我一把揽过妈妈的腰说。
我和妈妈就这样在同一把伞下走着。看着妈妈脸上还未散去的笑容,寒冷和刚才晕车那种难受的感觉全都烟消云散了。我不禁自问:“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可是这种回报亲情、关爱父母的事情我曾做过几件?大雨滂沱时我给父母送过几次伞?当父母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家时,我是否曾给父母端上一杯热茶?那么,就让我把这件事作为一个开端,从此开始,多关心父母,回报父母吧。
我一边这样想着,一边把伞又向妈妈那边斜了一点。
上文通过描写“送伞”的家庭真事,写出青年人对关爱父母的问题的深刻反思,选材具有时代特色、有典型意义。“多关心父母,回报父母”的主题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使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细节上注意前后文的衔接和联系,通过细节表现中心,小中见大。同样写家庭发生的事情,大多数同学往往写父母如何关爱自己,上文则另辟蹊径,写出一片新天地。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优秀记叙文材料的选择有四个要求,即切题、真实、新颖和有意义。反之,则是我们需要淘汰的材料。
写议论文怎样选论据
同学们,在你确定所选择的论据符合确凿、典型和新鲜这三个标准后,还要注意选择论据角度的不同、多样,这样才会使文章的论证严密、全面。
一般说来,选择论据的常见角度有四个:
古今古代和当代的事例
例:在《谈骨气》一文中,为了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观点,作者先后列举了南宋末年文天祥抗金、古代齐国穷人不食嗟来之食和现代民主战士闻一多不畏强权的事例,用从古至今的事实有力地证明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论点。
正反正面和反面的事例
例:“发愤”,辞书上解释为下定决心努力。其实,它更包含着一种在压抑和困顿之中振奋兴起、有所作为的意思。历艰困而发奋,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不可缺少的可贵精神。两千四百多年前,弱小的越国在吴国的进攻下,兵败国破。而越王勾践含垢忍辱,卧薪尝胆;越国人民齐心并力,终于积二十年之努力,击破强敌,兴复祖国,给秀丽的会稽山水留下了“报仇雪耻之乡”的美名。逃亡南方的东晋贵族,聚合新亭,眼望沦陷的大好河山,相对而泣,又何尝为国家和民族争来一丝益处?只徒然给浩浩长江蒙上一层耻辱;给后世英雄,留下无穷感慨罢了。
这段文字为了证明“历艰困而发奋,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不可缺少的可贵精神”的观点,先后举了勾践灭吴的正面例子和亡国的东晋贵族哭泣逃亡的反面例子,将他们面对亡国的同样处境,做法却截然相反的事实作对比,使观点的论证更全面。
中外中国和外国的事例
例:《才能来自勤奋学习》一文中,先后列举了外国的牛顿终身勤奋,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学习,爱迪生刻苦钻研,高斯忘我地醉心于科研,居里夫人坚忍不拔地工作的事例。接着,又列举了我国的白居易刻苦学习,李时珍勤奋工作,郑板桥刻苦学画的事例,充分证明了观点: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类别不同方面的事例
从行业不同的角度选择,可以分别举科学家、艺术家和文学家等的论据。
从论据不同的类型角度选择,可以是概括的事实论据,也可以是具体的事实论据。如: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大度、善于谅解他人分不开。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能做出一番事业呢?
李世民的例子为具体的事实论据,齐桓公和蔺相如以及“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的事例则是概括的事实论据,都证明了“谅解十分重要”。
论据类型不同还指可以兼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例如,论述“规则”的论题,可以用《孟子》中的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来论证,也可以用下面的事实作论据:北京电视台《现在行动》专栏最近办了一期节目:在北京南中轴路上寻找一名“文明过街人”,条件是这个行人必须完全遵守交通规则。令人遗憾的是:三天过去了,5000多个过路人没有一个做到。
从自然和社会的角度选择,更显新意。比如论证“团结的重要”,就可以用这样的例子:“在新疆天山的冰川附近,生长着许多雪松和云杉。这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几乎所有的雪松树梢都被风折断,而云杉却大都安然无恙。从质地来讲,雪松比云杉坚韧得多,应该更能抵御狂风才对,为什么反而是它们被折断了呢?科考队员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其中的奥秘:雪松在高原上大都是孤立的,即使成林也稀稀落落。大风一来,就把它们压倒折断了。而云杉大都是成林的,密密地站在一起。风来的时候,它们一起组成一面强大的防风墙,再大的风也对它们无可奈何。团结的力量实实在在。团结,使柔弱的云杉战胜了风暴,赢得了胜利。”
可见,写议论文在确定观点、明确标准后,确实要注意从几个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来论证。当然,在一篇议论文中不可能面面俱到,选择论据的角度宜择其一种或两种,并且在文中用恰当的语言体现出清晰的选择角度,这样才使文章的结构清晰、论证也才有说服力。
选材求真实写法须灵活
 初中语文总复习之写作篇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培训中心特约撰稿人高石曾
一、学习《考试说明》,明确写作要求
在今年的《语文课标卷考试说明》中,有关写作部分的考试内容和目标有如下要求:
1.根据题意和要求写作。中心明确,思想健康,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2.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顺序和详略。
3.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4.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上述4条中,第1条侧重写作内容方面的要求。考生考试作文要做到切题意、中心明、内容实、感情真,此外还要条理清(这是表达上的要求);第2条是写作方法上的要求。考生应做到重叙述,巧描写,抒情议论不可缺,顺序安排好,详略要得当;第3条是对四种常用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写作的具体要求;最后一条特别强调对常用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考生写作时要掌握顿号、逗号、分号、句号的不同用法,避免全文一逗到底,也要区分表达不同语气的句号、问号和叹号,还要注意省略号、破折号、引号的书写格式。
二、学会积累,使作文有内容可写
考生写作文经常感到没有内容可写,所以复习时不是背几篇范文,就是把自己的陈年旧事拿来应付一下,这样生搬硬套的结果,写作成绩不会理想。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复习呢?
首先应该学会积累。从日常生活中积累自己熟悉的材料,选取那些个人亲身经历过的人和事,写你的所见所闻所感。
◆积累可以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三方面来进行
学校生活可包括《我最爱学的一门课程》、《我最爱读的一本书》、《课间十分钟》、《自习课上》、《在运动场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秋游》、《军训》、《公益劳动》、《新年联欢》等。
家庭生活可包括《小区晨练》、《厨房献艺》、《探望长辈》、《除夕守岁》、《郊外踏青》等。
社会生活可包括《上学路上》、《街头见闻》、《社区活动》、《剧场观戏》、《欣赏大片  &满城尽带黄金甲&》、《多哈亚运》、《邻里之间》、《热门话题》等。
◆积累还可以从文章体裁、写作内容入手
写人文章可包括《我最熟悉的一个人》和《最值得我学习的一个人》,《对我帮助最大的一个人》和《与我最要好的一个人》等等。
叙事文章可包括《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和《最难忘的一件事》,《最新鲜的一件事》和《最有趣的一件事》,《最高兴的一件事》和《最苦恼(或“心烦”)的一件事》,《身边好事无限多》和《我做的一件好事》等等。
写景文章可包括《春雨》(贵如油),《夏日》(炎炎似火烧),《秋风》(扫落叶),《冬雪》(一片白)  前面是作文题目,后面括号内是景物特点。还有《校园的早晨》、《夕阳西下》、《雨后彩虹》、《中秋的明月》等等。
状物文章可包括《我的生日礼物》、《我的文具盒》、《我的卧室(或“我的小天地”)》、《我的相册》、《我饲养的小动物》等等。
以上列出的文题,只不过是以点带面,帮助同学们打开思路,通过细心观察周围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回忆初中阶段的生活片断,搜集整理可供写作的材料,分门别类地记在本上。这样的积累,就可以保证中考作文有内容可写。
三、学会审题,使内容符合题意
有了大量材料,不是写应试作文就可以信手拈来,而是要根据题意从积累的材料中加以选取。这其中审题是关键,那么如何审好题呢?
中考“审题”中的“题”指的是“试题”。在作文试卷上,作文的题目、供给作文的材料、作文的指导语和作文要求等,都是试题的组成部分,而“审题”指的就是看懂这些方面的内容。只有领悟了试题的要求,把握住了试题所限定的条件,又明确了作文的范围和文体,才算是看懂了试题。
▲命题作文的审题
这类题应该对构成题目的词语仔细推敲,准确理解隐含在词语中的作文要求、限制条件和选材范围。如《我最敬爱的一个人》这个题目的中心语是“人”,表明是写人文章,其定语“一个”限制了写人的数量,“我最敬爱”限制了选材范围,写的人必须是自己的长辈,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而且也表明了文章应以第一人称“我”来写。
再如《我最熟悉的一个人》和《我最怀念的一个人》两个题目。同样是写人文章,写人数量都是“一个”,而且都要使用第一人称;但它们在关键词语上有所不同:“最熟悉”是指现在自己和他接触最多、对他的情况知道得最清楚,所写的这个人可以是长辈,也可以是平辈;而“最怀念”是指过去自己和他接触多,可现在因各种原因不在一起却十分想念,所写的这个人一般是自己的亲人,或者是值得尊敬的师长。
▲填充式题目的审题
这类题应该弄清楚题目的结构,了解所给部分应是短语的什么成分,而需要填写的部分又是短语的什么成分;同时要借助试题中指导语的内容理解题意。如去年中考大纲卷的作文题目是劳动,下面还有指导语: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劳动伴随着人们的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劳动带给人们的有许多许多……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受,写一篇文章。考生审这个题目时,要参照指导语的提示:第①句诠释劳动的内涵,特别强调劳动的作用,第②句说明劳动和人们的密切关系,第③句用“许多许多”来表明劳动带给人们的好处之多。由此,可以联想到劳动带给我的快乐,劳动对我的作用(劳动使我学会了本领,劳动锻炼了我的意志,等等);同时思考题目中所给的“劳动”一词可充当什么成分:如果充当主语,便可以在其后填写上劳动对我的一些作用等内容。如果充当定语,就可以填写为《劳动后的快乐》,《劳动中的困难(或“苦恼”)》等。要特别注意的是,题目中填充进去的自拟部分,应该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或感受最深的,最有可写的,而且写起来也最有把握的内容;写这样补充完整的作文题目才能做到中心明确、内容切题。
▲给材料作文的审题
这种题型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给了材料,又提出要求,并且出了作文题目的,如去年中考课标B卷的作文题;另一种是给了材料,提了要求,让自拟题目的,如去年中考课标A卷的作文题。无论哪一种给材料作文的审题,都要求考生既要看懂提供的材料,又要领会试题的要求;然后才能根据提供的材料,按照试题要求,或自拟题目,或选用所给的作文题进行写作。
给材料作文的方式不外乎是提供文字材料或供给图画(一幅或几幅),所要求的文体也不限(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简单的议论文或说明文),但有一点要注意:必须以所给材料为依据,绝不能离开材料而另起炉灶。因此,这类作文的审题要点有三:一是看懂材料,准确把握材料的意思,二是明确作文要求(文体、文题、字数等等),三是确定自己的作文如何使用或照应所提供的材料。
四、学会借鉴,把作文写得更生动
《语文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以规定的‘现代文文章示例’(见附录一)及与之水平相当的阅读材料为考试内容”。由此看来,同学们不仅可以通过“文章示例”掌握阅读方法,还可以从中学习写作方法。根据作文的内容,灵活地借鉴课文的写法,就可以把文章写得更加生动。
●写人文章,一般都要抓住特征来写人物的容貌、衣着、言语,以及姓名的由来。如魏巍同志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一段人物介绍:“在汉江北岸,我遇到一个青年战士,他今年才二十一岁,名叫马玉祥,是黑龙江青冈县人。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不过因为他才从阵地上下来,显得稍微疲劳些,眼里的红丝还没有退净。他原来是炮兵连的”。这短短的百余字,就写了一位志愿军战士的姓名、年龄、籍贯、单位、职务以及他的外貌,值得同学们写作时学习。
●叙事文章,要把记叙的要素交代清楚。如冰心的《小橘灯》开头写道“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庆郊外去看一位朋友。她住在那个乡村的乡公所楼上……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着一张条子,说是她临时有事出去,叫我等着她”。寥寥几句话,就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记叙得清清楚楚。
●无论写人还是叙事,都要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如鲁迅先生的《故乡》中,为了表达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作者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来写“我”坐在船上远离故乡时的感受。这里有叙述(“我躺着……又大家隔膜起来”)也有抒情(“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有描写(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也有议论(“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由此更好地表达了中心。
●此外,人称的使用,在文中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如魏巍的《我的老师》第10段中这样写道“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开头两句话使用的是第一人称“我们”“我”,第3句就改用了第二人称,直呼“蔡老师”,更好地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依恋之情,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
总之,同学们复习规定的课文时,要有意识地学习文中的写法,灵活地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把文章写得更好。第5篇 如何让文章能带有色彩
古人说话讲究辞令,写文章讲究文采,其中很有道理。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是十分中肯的意见。一部《论语》,不但是儒家思想学问所在,其语言之精炼、优美、含蓄,堪称古文学典范。
思想和学问的传播,要靠富有文采的文章。不仅孔子如此,先秦诸子无不如此。不过有的人不像孔子那样公开讲出来,有的人甚至还在口头上轻视文采,而实际上十分重视文采。最突出的莫过于庄子,他口头上说不要&文章&和&采色&,实际他的文章是先秦著作中非常富有文采的。有人爱读《庄子》,不见得都是庄子思想的信徒,往往是为文章所吸引。正因为文章足以动人,其思想也就易于传播。&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道理庄子也懂。
后世学者,大多都很重视文章,讲究文采。很多历史学家、哲学家、科学家,往往也即是文学家。我喜欢读《史记》,就是从欣赏文章的角度出发的。其他,像《文心雕龙》、《水经注》、《洛阳伽蓝记》都是富有文采的。但是自从文学与其他学科分道扬镳以来,有些非文学作品的作者对于文采便有所忽视。宋代以下,甚至有&作文害道&一说。清代某些主张经世致用的学者,亦有忽视文采的倾向。在今天,有些人写文章也不太重视文采,只有抽象的道理,缺少具体的形象,只有甲乙丙丁的描述,没有鲜明生动的论证,效果当然不会好。
那么,文章怎么写才算有文采呢?看法因人而异。个人认为,好文章应具有下列特征:
首先,要有形象性。
文章(即使是枯燥的理论文章)具有形象性,在中国是具有历史传统的。再从《论语》和《庄子》谈起。这两部书之所以有文采,首先是因为富有形象性,和一般只有抽象理论的文章不同。其形象感染力有时超过逻辑说服力。《论语》一书,就其内容来说,大部分是说教,但却不是板起面孔说教,而是在谈笑中达到说教的目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合昼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不是在抽象的讲道理吧?其中最耐人寻味的莫过于《先进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兮,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曾皙说,几个人暮春时候到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吹吹风,孔子表示赞许。曾皙表面虽不讲治国大道理,实质却描述了一幅天下太平的景象。一种社会理想和政治抱负,一番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就从这幅画面中透露出来。有哲理,亦有诗情画意,言有尽而意无穷。至于《庄子》,更富于形象性。&南溟&、&北海&、&野马&、&尘埃&、&佝偻成蜩&、&蝴蝶入梦&,于无尽想象中描绘无穷景象。其中《秋水篇》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段;&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把抽象的逻辑道理用生动的画面表达出来,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对人的感染是强烈的。撇开思想内容上的是非不论,庄子文章的逻辑说服力往往和形象感染力紧密结合,这是极高的语言艺术。
《论语》和《庄子》是先秦文章的典范,对后世有不小的影响。如魏晋时代,文人清谈,以《老子》、《庄子》、《论语》等书为经典,语言都很生动。其记载于《世说新语》的,都富于形象色彩,令人读了感到意味无穷。但魏晋以下,各种体裁文章界限划分愈加明显,文笔(六朝时有文、笔之分,有韵者为文,无韵者为笔:-P)的分别出现了,骈散的要求也不同了。文章往往不再讲求形象性,以致出现了一些&言之无文&的文章。
在今天,写文章应该继承前一种传统。鲁迅的文章常常是有血有肉、富有形象的。杂文如此,《白莽作〈孩儿塔〉序》里,鲁迅评论作品意义时,就写下下面一段话:&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过去读这篇文章,读到这个字,都是跳过不读。此次为写本文,翻遍《现代汉语词典》方知此字读:dao,去声。八戒注),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一切所谓园热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这批评文章本身就是诗的语言啊。小说也莫不如是,关于鲁迅小说的描写手法过后还会有另一专门文章进行阐述,这里不再详加介绍。
其次,要适当讲究声音(或者声韵。对此有兴趣的可加QQ讨论一番)。
《世说新语&文学篇》记载&孔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六朝人吟诗作赋,比前代更重视声音之美,所以孔兴公有这样自负的话。其实六朝以来,不只诗赋讲究声音,散文也讲究声音,骈体就是这个倾向发展的结果。当时很多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形成一代文风特色。当然,声音讲究到极致,就成为文章的桎梏,导致&文多拘忌,伤其真美(见《诗品》)&。诗歌尚且不可过于拘忌,何况散文?骈四骊六的形式绝对不可。韩愈&文起八代之衰&,确是有其功劳。但其高明之处还在于他虽反对骈体桎梏,却没有把文章声音之美一概否定。《答李翊书》中:&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他反对人为的音节,提倡以气为主的自然音节。唐宋文家一般都重视声音之美,欧阳修的文章,使人读了有&一唱三叹&的感受,也就是具有声音之美的缘故。
文章要讲究声音,以便于朗读,使句子长短适度,声调抑扬铿锵,有助于打动读者,古来脍炙人口的名篇,内容未必十分高明,声音却是非常讲究。
当然,文章讲究声音之美,决不是单纯追求形式,而是为了效果。而且,不论骈文或者散文,过分注重声音,都会&失其真美&,桐城派某些文章读来琅琅,格调却不高,原因在此。不过&桐城谬种&固然要反对,却不能走向另一极端即根本忽视声音。现在某些文章,就思想内容来说,非古时可比,但传颂于世的不多,读不响是重要原因。
再次,最好带有感情。
这方面梁启超说得好:&笔锋常带情感&。文章要打动人心,就应该带有感情。抒情类文章自不在话下,说理文章也应如此。现在有一种成见,说理与抒情不能并存。其实不然,《论语》、《孟子》固是如此。再揪出《庄子》作例子,《徐无鬼篇》一段:&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垭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其垭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石匠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常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语言之矣&。鼻端一点白粉,抡起斧头砍去,白粉去而鼻不受伤,这是匠石技术高超。但也需要有郢人那样沉着的对象跟他合作才行。郢人已死,匠石技术就无从施展了。庄子善讲道理,但惠子一死,他就失去了辩论的对象,于是无限感伤。旨在说理,却似叙事,似叙事,又抒情,兼而有之。而且情在理中,不言而喻。寥寥数语,一篇《思旧赋》跃然纸上,说理抒情相辅相成、完美统一。
清代某些学者写文章,往往只要考据而不要辞章,只要科学性而不要感染力。这种文风影响了后来一批人。但顾亭林、全谢山的著作以及章太炎早期著作就不尽如此,鲁迅更不是这样。他的文章&笔锋常带情感&,哪怕一篇序文,两句感叹,也是热情洋溢的。噢,还有毛泽东,他在谈自己的情感变化时,感情深厚,说来娓娓动听,如话家常。他们的文章,是应该仔细揣摩、认真体味的。
猜您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能哭出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