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买到特兰西瓦尼亚小铺里的资料

怎样才能看女刊瘦美人小铺上展示的产品?_百度知道
怎样才能看女刊瘦美人小铺上展示的产品?
我有更好的答案
去淘宝网上搜搜 ~
其他类似问题
女刊瘦美人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肇东户口派遣证是兰西档案怎么才能存在哈尔滨_百度知道
肇东户口派遣证是兰西档案怎么才能存在哈尔滨
系省人才(长江路130号)或哈市人才(地段街10号),询问档案托管及人事代理的情况,之后修改户口迁移证,持报到证及协议书到黑龙江省大中专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赣水路12-8号)办理报到证改派,转迁档案,报到。如果必须通过改派解决:联系单位签订协议,就需要根据个人毕业年限及之前派遣情况(是否有具体单位)办理相关手续
其他类似问题
派遣证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菲诗小铺的柠檬洗面奶多久才能变白_百度知道
菲诗小铺的柠檬洗面奶多久才能变白
提问者采纳
都做补水面膜,多喝水不管什么价位的洗面奶,也只是有清洁皮肤的作用,美白想都不要想,想白的话
其他类似问题
菲诗小铺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美白用羊胎素,28天表白!安全无刺激天然美白!
想指着洗面奶便白不靠谱吧,你得做面膜,还有乳液
洗面奶是清洁皮肤的
建议使用面膜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河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葛兰西领导权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选 择 姓名:马静伟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指导教师:戈士国
中文摘要面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面对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迫切要求,保持与加强“意识形态领导权”成
为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世纪30年代,葛兰西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迪。时至今日,他的领导权思想不仅没有随着岁月的流失而失去光彩,反而越来 越迸发出了光辉。本文以葛兰西领导权理论为切入点,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比较完整地再现了葛兰西领导权理论,进而梳理了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关系。同时,本文试图在全球化背景下,结合当前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形势,发掘出葛兰西领导权理论对新时期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路径的有益启示。这对于进一步推进葛兰西整体思想研究, 对于应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都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与现状,通过 对建国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风雨历程和当下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国际 国内境遇的介绍,突显出当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和现实的必要性。第二部分,从社会历史、理论渊源和个人斗争三个角度分析了葛兰西领导权 理论产生的源始语境,使我们从更全更广的视域了解葛兰西,了解他的思想,特 别是他思想贴近时代的理论品质。第三部分,以葛兰西认为无产阶级应如何夺取和保持领导权这一问题为纲,将领导权理论的逻辑起点(市民社会)、关键词(“领导权”、“同意’’)、取 得方式(阵地战)和依靠力量(有机知识分子、“现代君主")几方面一线贯穿, 并以葛兰西领导权思想为启发点,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探讨了新时期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问题。关键字:葛兰西;领导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路径 AbstractIt will bean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question forUS topreserveandstrengthen the“Ideology Hegemony'’,when the newchallengesandquestions ofideology,or the the requirement of strengthening socialism ideology’S appeal and coacervation in Chinaarecming.In the 1 930’S,Gramscigave US a helpful edification.His thought about hegemony didn’tfade晰tllthe passage of time,however,morebrilliantly.With thetheoreticalandpractical ways,the paper reappears the Gramsci’Shegemony completely,then system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msci’S hegemonytheory and Marxism’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At the same time,the paper willdiscover theUSefulenlightenment of Gramsci’S thought for the way to strengthensocialism ideology’S appeal and coacervation in new times of China,with the analysisof recent socialism ideology situat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ty.It has greaat meanings‘for deepening the researchrecentonGramsci’S entire thought,replyingonthe aslonewsituations’emergence,advancingcountry“softstrength’’andstrengthening socialismideology’S appeal andcoacervation.This paper falls into three parts: Part One isa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research historyand andstatus quo ofsocialismideology晰ththeoryofChinese characteristic.It shows the necessityreality of building the by inroducingsocialismideology、析tllChinesecharacteristictheordevelopment domestic. Partof socialismideology and thestatusthat it facing,internationalTwo analyzesthesourceof Gramsci’S theorycanof hegemonybysocialhistory,source of theory and individual tussle.So wethought,especially the realisticessenceunderstand Gramsci and hisof his theory.III PartThree discussesthe routhproblem of buildingsocialism ideologywithChinese characteristic today by coalescenting theory and practice.It treats the thought ofGramsci’S theory of hegemonyasthe beginning and coalescents logicalstart ofGramsci’S theory of hegemony,key words,the modes of acquiring and the power ofrelyingonasaclue.And this part treats how proletariateacapturingand keepinghegemony which about Gramsci’S theory askey link. Socialism IdeologyKeyWords:Gramsci;hegemony;Characteristics;wayswi也ChineseIV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攀住中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酌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克成的,对所研究酌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 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酌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舌勺研究威呆.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叶}何教育、科研机构的擘位威证书而使用过酌材料。与裁一同工作的凰裹菲泰魏究所做酌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 了明确I的说明并表示了硼意0。。。,o:;i i.“。i;;麓。‘学位一≤溶位鬟蒜菇’篓型学隹碧‘请雄。镳乒隹黪疼孵擞碧自眵:≮三:£曼型[∥∥.,。二。正;,黟i羹慧鬻辫黟鬻鬻文。、,。?嚣嘎i二。:■j≯I,£∥j;碜蓼::{j攀翱曝手:多谚羹j目囊淫漱,弦拓鞘赫每≥参≯囊。“攀:善溪麓纛蕊爨荔≯。1”-爹∥己’0j参≥霪i蓦i蠢、!.豢‘。≥一纛奉和电子史本,以供礤每嶙索,擎9乳娄奉砖粼学蝻‘蔌攀出于宣拯、履览学校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膏鹕麟夏黠拳霹蠹静滂蚊。雏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蝻学位论文(甄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涉及保密内窑1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20了解并同毒河薅漱辜『j看共亲戮涛醋漓国黼妻求,墨P赫太学有权向固家 图书馆、科研惯黜,羲据收集枫瓣和奉槭图书馆等攘洪学位论文(氟质支本人经河赢太学审棱枇鹈撬惹瓤参誉簿.。作为学位论v--文酾.,榷,者-,。.本。人完-w奎--乃糟伟擘位论文指导教师鍪名:20 弋r垦吉I=1I、写作缘起意识形态建设是一个严肃而又敏感的话题。“文革’’中,在意识形态领域, 我们曾经犯过错误,过头强调意识形态的替代性,过度夸大意识形态的功能性和权威性。然而,意识形态领域的强大政治力量,并没有增强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相反,意识形态领域所导致的混乱,使一些人失去了热忱,当“文革”陷 于失败之后,他们有一种受骗的感觉,不仅否定意识形态的错误内容,而且对社 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身也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不讲政冶,忽 视意识形态作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这给我们的警示是深刻的。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改革开放逐步深入,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打破了封闭、单 一、沉闷的状况,呈现出开放、丰富、活跃的局面。各种思想相互碰撞,加上经 济体制的转型,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意识形态领域纷繁复杂、多样易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国内,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面临挑战;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共产主义信 仰受到冲击;学校思想教育被弱化;大众传媒内容良莠不齐;“意识形态终结论" 蔓延。在国际上,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意识形态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文化和科技实力,一方面采取“文化帝国主义政策",强化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另一方面,仍然对 我国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歧视和挑衅,不断设置社全主义意识形态 传播和拓展的障碍,甚至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丑化、歪曲和诋毁,损害社会 主义意识形态的声誉,致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世界许多地方,仍然缺乏应有的 地位和形象。同时,我国由于受经济条件、科技水平的限制以及长期以来对对外 宣传公关工作的重视不够,致使在意识形态领域缺乏面向世界传播的强有力手段,制约了其影响力与感召力。 这些新问题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及其理论研究不仅关系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地位的巩固,更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党和人民 事业的兴衰成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增强社会主 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胡锦涛总书记更是深刻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历来 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 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近几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涌现出一 些理论成果,但这些成果基本上属于学理性层面,现实性研究较少。放眼古今中外,我们发现80多年前,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葛兰西基于“文化=意识形态”这一模式创新发展了领导权理论(市民社会、有机知识分子、“同意’’、“阵地战” 等)。这一理论所蕴含的道理:无产阶级要有阵地意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阵地 的领导权;重视教育;发挥政党、教会、学校、工会、文化艺术团体、大众媒体等机构和知识分子的作用;以平等民主的姿态获得人民的认同等等,无疑对新时期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提供了难得的理论和现实指导。因 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怎样把握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真谛,并联系我国实际,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迎接挑 战,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些都亟待我们严肃认真地对待 并进行艰苦细致的研究。Ⅱ、研究现状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对葛兰西思想的研究视域已经扩大并深入。俞吾金、 陈学明、衣俊卿、周穗明等人在其有关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专著中都或多或少地对 葛兰西思想有所论述,均肯定葛=兰西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之一的地 位,对其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被称为“欧洲共产主义的奠基人”。2 此后出现了专题论述葛兰西领导权理论的文章和著作。代表作是中山大学黄伊梅 博士的《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其当代意义》和人民大学孙晶博士的《文化 霸权理论研究》,他们从更广泛的视域考察了领导权理论的发展进程和现实影响。在国外,对葛兰西的研究起步早,成果教丰富。首先,作为葛兰西的战友,陶里 亚蒂和贝林格等意大利共产党人在葛兰西逝世后,收集整理了葛兰西大量的零散书写材料,为葛兰西理论的面世和后人研究提供了方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次,佩里?安德森以马克思主义的“编年史"手法勘定了葛兰西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第三,波寇克在专著《文化霸权》中则详尽梳理 文化领导权概念的渊源。第四,拉克劳和莫菲这两位新左派的思想家以后结构主 义理论阐释文化领导权概念,被成为“新葛兰西主义"。 葛兰西领导权理论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借鉴和指导作用,近些年有 文章涉及,但总体来说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潘西华、连朝毅、王昭锋、徐 雷等都肯定了葛兰西领导权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路径的现实借 鉴意义,进而从葛兰西领导权理论内容中发掘出对现实路径的启示。 总的来说,国内对葛兰西的研究在不断推向深入,也开辟了一个独立的社会 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理论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这些研究开拓了意识形态研究的 新角度和新方法,推进了对历史唯物主义及马克思主义其他学说的深入研究,在实践上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合理建构与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笔者浅见,国内学者的研究还存在薄弱环节,以下几点仍显不足,这就给予 我继续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向。(1)对葛兰西领导权理论的社会根源、思想来源 和个人经历背景考察不够,几乎没有这方面的专著和专题论文。(2)对葛兰西领 导权理论之间的内在关联和有机联系缺乏研究;(3)对葛兰西领导权理论的当代 意义关注不够,特别是对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借鉴价值。这 也是本文的旨趣所在。3 Ⅲ、论文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与现状,通过 对建国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风雨历程和当下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国际 国内境遇的介绍,突显出当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和现实的 必要性。 第二部分,从社会历史、理论渊源和个人斗争三个角度分析了葛兰西领导权 理论产生的源始语境,使我们从更全更广的视域了解葛兰西,了解他的思想,特 别是他思想贴近时代的理论品质。。第三部分,以葛兰西认为无产阶级应如何夺取和保持领导权这一问题为纲, 将领导权理论的逻辑起点(市民社会)、关键词(“领导权’’、“同意")、取 得方式(阵地战)和依靠力量(有机知识分子、“现代君主”)几方面一线贯穿, 并以葛兰西领导权思想为启发点,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探讨了新时期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问题。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与现状(一)历史进程:经验与教训同在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建设走过了一条不平坦之路。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就十分清楚要想稳住新生的人民政权,不仅要在政治上巩固地位,还 要在思想意识领域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因此,刚建国,党和国家就开始着手 肃清封建、买办残余思想和唯心主义思想,通过对教育和知识分子的改造和“双 百"方针的提出,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后,由于对意识形态内阶级 斗争估计的过于严重,特别是“整风反右’’之后,出现了思想教育政治运动化、 共产主义宣传庸俗化、学术研究公式化等问题。到了“文革’’时期,党的意识形 态工作陷入全面倒退。“文革’’期间,无论是意识形态内容本身,还是指导意识 形态建设的方针、政策,都出现了严重的“左"的错误。整个意识形态领域是非不分、人心不稳,陷入全面混乱。纵观这段时间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由于建国初,国内外形势的严峻, 国内新生的人民政权刚刚建立,反动派僵而不死,到处伺机破坏,散布谣言。国 外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对我孤立剿杀,企图将我新生政权扼杀在摇篮中。面 对如此险恶局势,我党将意识形态教育视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通过非常手 段肃清旧意识形态影响,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强调意识形态对巩固政权、 统一思想、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重大作用,这些在特殊时期起到了积极的 作用。但是强调意识形态的“生命线”地位,绝不能无限夸大,甚至绝对化,更 不能用意识形态取代经济建设。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固然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毕竟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经济基础。57年以后的 反右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意识形态被绝对化的结果。大谈 “政治是统帅,是灵魂”、“阶级斗争一抓就灵,要时时抓、刻刻抓”,大批“唯生产力论",大割“资本主义尾巴”,这些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阻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反而削弱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物质基础和民意基础。同时,还存在着意识形态教育方法的片面化、单向化;意识形态目标的理想化、超前化;意识形态内容的狭隘化、泛政治化等问题。当时意识形态教育习惯于“自 上而下",采用“封、堵、压”的方法统一思想。在行政高压下,以所谓政治觉悟定高低,以意识形态语言解剖自己和别人,个人的语言思想自由在严厉的政治高压面前无能为力,势必造成人说假话和对意识形态的逆反心理。我们说要树立 远大理想。但理想教育不应忽视现实取向。我国在相当长时期内,提出了一些口号理想,比如“三年超英、五年赶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心中只有他人没有自己"等等。这些口号理想在短时期确实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但随着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人们不由得对这些口号理想产生怀疑,进而厌恶, 反而会引起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误解和反感。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应是无 比丰富的,但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却将教育内容仅限于阶级斗争等政治要求。将意识形态建设推向了以思想改造为主要目的,以参加阶级斗争为主要途径的道路。 总之,建国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计划经济时代,相对单一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环境确保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其功效来看,对巩固政权、统一思想、促进改造和建设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但期间暴露出来的上述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转折点,也是我 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转折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但果断决策将党和国 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而且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左”倾路线和“两个凡是”错误路线的结束,迎来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全新历史时期。意识形态领域开始由革命意识形态转向国家建设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 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之后的党的十二大、十三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本路线,同时,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在改革开放背景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6 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原则和方针。比如他强调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丰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宝库;不能“一手硬、一手软”,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以说,正是邓小平的巨大魄力才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建设驶上了正确轨道,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之路。党的十四大 和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全面总结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确立了 邓小平理论指导思想的地位。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搞好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推进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平台,提出了“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开 拓创新,把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倡导“八荣八 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等作为推 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并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要求主动做 好意识形态工作,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总之,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我国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意识形态上,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的理论成果,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活力。这不仅表 明我党在理论自觉性和实践主动性上达到了新的高度,而且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上也具有重大意义。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创新,有 力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蓬勃生命力。(二)现实境遇: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深刻变迁的影响下,社会 的价值体系、道德标准和个体的生存、思维方式都发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变化。意 识形态领域由封闭、单一转变为开放、多样。各种思想相互碰撞,加上科学技术 的进步,使意识形态领域纷繁复杂、多样易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从国内看,我国是现代化世界中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他所体现的时代特点、国情特点、思想状况等从不同角度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时代特点来看,当代中国社会是一个现代社会,思想变化快,多样化。原 先许多传统价值观念,如儒家思想,在现在也不那么被人们普遍接受;人们的人 生观多种多样。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容易让人接受的是与现代化密切联系的那些 世俗的、功利的观念。比如“自由”、“富裕’’、“效率”、“成功"等观念, 在现代社会比较具有吸引力。这些观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占何种地 位,如何引导这些观念,值得我们思考。 就其国情特点来说,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总量增长迅速,综合国力迅 速提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但 由于人均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与此相适应,分配方式也 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表现为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和利益格局的大调整、大分化, 由此带来了社会阶层的分化与重新组合。社会进入了急剧的变革时期,这是一个 从经济到政治、到意识形态的整体性的社会变革运动。旧格局被打破,新格局建 立中。可以说,社会转型的全面性、复杂性和深刻性,给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也带来了极为复杂的影响。从思想现状来看,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 断创新发展,党的理论、路线、纲领逐步完善发展。但近年来,随着非马克思主义乃至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流入中国,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党我国法定的指导思想,受到官方的保护和支持;另一方面,在民间中,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相比它至高的地位,却或多或少地在减弱。与此同时,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民族精神、大众传媒、学校教育也受到冲击。 从国际看,随着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一方面国际社会 主义事业由于发展受挫,使意识形态在国际交往中显得不那么突出;另一方面西8 方则大肆宣传“全球化”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终结论"。表面上主张全球“共 荣”,其实质是在变相推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企图以此来一统天下。事实上,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未间断过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西化’’,凭借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的成果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歪曲,以造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混乱、民心不稳和社会动荡,使社会主义制度和平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直没有停止。具体来看: 首先,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财力,垄断媒体和文 化市场,通过广播、电视、电影、书刊、互联网等途径,大批量地输出资本主义 意识形态,特别是被西方资源控制的互联网影响的迅猛扩散,使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更具有广泛性和不可回避性。 其次,假“国际正义”之名,推行“新干涉主义’’。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自然是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重点对象。如对我国的人权状况、 分配原则、民族政策、宗教事务等内政指手划脚,说三道四。甚至支持所谓“民 运"分子、“法轮功’’分子、分裂势力对我进行破坏活动。这些对我国主权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都构成了巨大挑战。第三,消费主义的扩张。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以非政治化为表象, 并以其生活化在不知不觉中深入人心。在这种意识形态支配下,人的生存就是为 了消费,消费水平成为他们身份高低、人生成败的标志。最终导致的将是价值观 念向个人本位偏移,导致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构成冲击。总之,我国的社会制度和民族文化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巨大差异。加 上近年来我国的迅速崛起,动摇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霸权地位,势必加剧他们 的意识形态渗透,这也促使我们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及其理论研究不仅关 系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地位的巩固,更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党和9 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胡锦涛总书记更是深刻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 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 至丧失政权。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我们唯有勇于迎接挑战,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才能屹立常新。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放眼古今中外,我们发现80多年前,意 大利共产党创始人葛兰西发展创新的领导权理论及其蕴含的道理,对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难得的理论和现实指导。10 二、葛兰西领导权理论的源始语境(一)社会历史背景:时代的反思,“哲学并不站在它的时代之外,它就是对它的时代的实质知识”。∞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它之所以是一种经得起时代检验的 哲学理论,也就在于它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抓住了时代的主题,回答了时代所提出的迫切课题。 一是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失败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垄断资本的形成,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形成 了垄断组织,产生了垄断制度,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而劳动人民所受的剥削在增加,生活却在每况愈下。在国际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更加激烈,后来者不满先到者的即成占有状态,重新划 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世界战争在所难免。第一次世界大战正是帝国主义之间矛 盾、冲突的集中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且 也加剧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激发,从而为革命创造了客观条件。1917年,俄国无产阶级在列宁领导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阵营,也极大地激励了资本主义国家内和殖民地、半殖民地无 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热情,拉开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纪元。西欧一些老 牌资本主义国家也兴起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高潮。1918年至1923年期间,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巴伐利亚、芬兰等国相继爆发了无产阶级起义和革命。但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国家的革命都遭到了失败。具体到意大利来说,人民群 众在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激励下而革命热情高涨,1920年发生了席卷整个都灵的 总罢工和占领工厂的革命运动。但遗憾的是,革命最终也失败了。面对第一次世国[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l卷,三联书店,1956年版,第56页。11 界大战后,无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应当怎样总结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 探索复兴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到底还要不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革命的动因在哪里?革命的主体是谁?该走什么样的道路?葛兰西开始了自 己的独特思考。 二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的理论纷争 1895年,恩格斯逝世以后,第二国际逐渐分化为三派:以修正主义者伯恩施坦为代表的右派;以考茨基为代表的、在马克思主义词句伪装下实际上支持伯恩 斯坦的“中派”;以李卜克内西、倍倍尔、卢森堡为代表的左派。由于右派和“中 派”把持了第二国际的领导权,第二国际蜕化为修正主义集团。在政治观上认为党不用走入群众、发动群众,无产阶级革命就会自动发生并胜利。这些观点的长 期存在,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消极影响。到20世纪20年代,布哈林出版《通俗教材》,继续宣扬经济决定论和机械决定论思想。比如在他有名的“平衡 论"中,虽然强调了动的平衡及其矛盾性,但却把社会制度的运动形式归为外界 环境的关系所决定;在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上,坚持不存在任何 偶然性的形而上学观点;对帝国主义的研究上,把帝国主义阶段说成是已经克服 了生产地无政府状态和竞争。葛兰西对此作了严肃的批评和坚决的斗争。葛兰西 反对布哈林对“历史必然性”的崇拜,认为此崇拜必然导致历史宿命论,这样只 会葬送革命前途。 列宁逝世后,由于共产国际逐渐产生的教条主义和集权主义的领导,共产国 际逐渐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前苏联经验神圣化,甚至强行推广。葛兰西认为:这样阻碍了许多国家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不利于各国共产党把本国一切爱好民主、自由的爱国、进步力量, 不分党派、宗教的团结为统一的民族解放战斗。在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和国 际执委会第五次扩大会议期间,葛兰西以书信、报告等各种形式强调不能一味地照搬苏联模式,也不能只是依照共产国际的指示办事。④。倪力亚、李景治: 《意大利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学林出版社,1990年版,第24~25页。12 三是意大利国内法西斯政权的上台与工人运动的失败与英法等欧洲大国相比,意大利的经济比较贫弱,南方农民与北方工人存在 隔阂和对立。再加上战争带来的经济、社会、政治的破坏在意大利产生了旷日持久的危机,加剧了意大利国内政治经济生活中固有的矛盾,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这种情况不仅遭到了广大工人阶级的反对,而且一部分小资产阶级也十分不满。这时,十月革命给意大利以巨大的革命影响。意大利工人在社会党的领导下如风起云涌般展开罢工斗争。1919年初到1920年中的短短一年间,建立工厂委 员会的运动,扩及60多万工人,这是意大利无产阶级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在工厂委员会的领导下,工人们建立了自己的赤卫队并独立地组织企业的生产活动。 同时,也带动了农民,以夺地和减租减息为内容的农民运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 起来。 可以看出,整个意大利已经处在了深重的危机中。资产阶级统治岌岌可危,面对严峻形势,垄断资产阶级选择了法西斯道路,试图通过侵略、奴役与消灭其 他民族或阶层来转移矛盾视线,解决统治危机,终于促使意大利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政权一一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而意大利共产党最终被法西斯党以议会的手段取缔,葛兰西这位共产党的政治领袖也被法西斯主义投入监狱,失败迫使他反思党的革命策略。(二)理论渊源背景:批判继承的结晶葛兰西的领导权思想并非建立于空中楼阁之上,其理论形成是有多种思想渊 源的。 首先是意大利本土思想家的影响马基雅弗利(Machiavelli,1469--1527),意大利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外交家、历史学家。《君主论》是其代表作。在人类思想史上,恐怕没有一位思想家像马基雅弗利这样毁誉参半了。有人说他是“罪恶的导师”,他的思想是阴险残 暴、冷酷无情的代名词。也有人说,比如马克思认为,马基雅弗利使“政治的理 论观点摆脱了道德",而把“权利’’“作为法的基础”。恩格斯也特别指出:“马 基雅弗利是政治家、历史编纂学家、诗人,同时又是第一个值得~提的近代军事 著作家"。∞他从人的观点来观察社会历史和政治斗争,并试图从中总结出带有规 律性的东西,从而奠定了近代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理论的开端。他强调了集体意志 和组织力量(君主)在国家统治上重要性。马基雅弗利介绍的统治权术虽然客观 上维护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但他的这种介绍将一些说不得的事情统统暴露于大众 之下,亲手撕下了君主们的伪善面具。正好说明,马基雅弗利不是在教唆,而是在揭露。正如卢梭所说:“马基雅弗利自称是在给君主讲课,其实他是在给人民讲大课,马基雅弗利的《君主论》,乃是共和党人的教科书’’。②葛兰西也认为: “马基雅维里在结论中与人民融为一体,变成人民的一员”。@因此,葛兰西在《狱 中札记》中跳出《君主论》的写作背景,借鉴有益思想,研究统治者在现代意义 上的国家中应当起到的作用,将马基雅弗利的“民族自强精神’’和“集体意志’’ 的倾向性思维用到了他的领导权理论,用到了他的政党(“现代君主’’)建设之中。拉布里奥拉(Antonio?Labriola,1843--1904)是意大利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在与恩格斯的交流中,逐步成为“严肃的马克思主义者”。 他试图把马克思主义和意大利的实际结合起来,探讨改造意大利社会秩序的道路, 对当时流行的黑格尔主义和实证主义进行了批判,并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了独到的 阐述。他对于葛兰西思想影响主要体现在:首先,在意大利首次提出“实践哲学” 概念,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称为“实践哲学",突出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的本质特征。葛兰西也曾说道:“在实际上,拉布里奥拉肯定实践哲学是独立于任何其他哲学思潮之外的、是自足的,而且是唯一企图科学的建立 实践哲学的人。"锄其次,他在承认社会经济结构决定人们的一切实际活动,决定。[德]马克思、恩格斯箸: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2页。 圆[法]卢梭: 《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4页。 彩[意]葛兰西著,曹雷雨等译:《狱中札记》,中国社会科学{{j版社,2000年版,第55页,第59~曲O页。 @[意]葛兰西著,徐崇温译:《实践哲学》,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第74页。14 阶级的形成、斗争,决定相应的统治和艺术、科学、道德规范,决定国家的产生 和形成的前提下,强调决不能把经济这种决定作用作简单化、庸俗化理解,它是 通过“曲折的道路、弯弯曲曲"地实现的。他对意识形态各种形式产生的经济根 源、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和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作了深刻分析和阐述。可见,拉 布里奥拉反对庸俗的经济唯物主义那种非常粗糙和直线式的表达和说法,这对葛兰西思想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贝奈戴托?克罗齐(Bendetto?Croce,1866―1952)是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新黑格尔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大学期间,曾学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黑格尔哲学。尽管对马克思主义表示过一定尊崇,但从根本 上是采取修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错误立场。在哲学上,克罗齐创立了“绝对的历史主义”的哲学体系,主要观点是:万事万物都是精神不断交替发展的表现,精神哲学的完成就是历史哲学。葛兰西指出,克罗齐的历史主义常有神学和 思辨的性质,因为它把“精神”当作历史的主体,而不是人民群众。葛兰西强调 历史过程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他反对克罗齐把历史看作是同经济基础没有 联系的“精神"的上层建筑的统一,并提出了“历史联盟”的概念,这就是通过 意识形态实现的经济基础与国家上层建筑的统一。本质上讲,克罗齐的这种“绝对的历史主义”是唯心主义的。虽然葛兰西批评了克罗齐,但他也发现克罗齐历史主义中的闪光的东西并用 于批判第二国际的庸俗唯物论、机械唯物论和实证主义。葛兰西钦佩克罗齐思想 的广博和辉煌,正如葛兰西所说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知识分子都失去了理智……否认他们的过去…一而克罗齐却依然冷静,保持着静穆和对信仰 的肯定,他相信,‘抽象地说,罪恶不能消除,历史是理性的’”。①此外,克罗 “克罗齐的思想至少必须作为一齐还指出了历史变迁的诸因素,他在狱中写道:种有价值的工具来欣赏,因而可以说,他将着眼点有力地指向历史发展中的文化和思想事实,指向伟大的知识分子们在文明社会和国家的有机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意]葛兰西: 《狱中札记》,纽约,1975年版,第1216页。15 上……”①这启发葛兰西反思知识分子在文明社会和国家的有机生活中的作用,考虑作为具体历史集团的必要形式的领导权和一致赞同的重要性。其次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影响 就领导权理论而言,马克思虽未使用这一概念,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家与思 想家,马克思对葛兰西的思想影响毋庸置疑是多方面的。除了马克思的强调实践 的主体性、历史性、社会性;高扬人的主体性和批判精神等理论品格外,马克思的市民社会与国家理论无疑是葛兰西领导权思想的重要理论源泉,两人这一理论的具体异同将在下文(“市民社会”、“国家观"与我国市民社会的发育与引领) 中详细展开,这里不再赘述。列宁对葛兰西的影响则是明显而直接的。陶里亚蒂认为葛兰西是“列宁主义的葛兰西”,列宁和葛兰西的关系不仅仅是“列宁主义在意大利的体现",而且是辩证的和创造性的发展关系。葛兰西本人也承认, “正是列宁本人在反对各种‘经济主义’倾向时,重新估价了文化斗争阵线的作用,正是列宁本人提出了领 导权的理论作用对国家武力(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补充,作为马克思理论的当代 形式。这一切,意义是明确的:统治(强制)是一种行使政权的方法,是一定历史 时期所必要的,而领导权则是保障以广泛赞同为基础的政权的稳定性方法"。固但 孙晶认为:其实列宁的著作中根本没有出现过领导权这个词。领导权的概念,据 安德森考察,最早是由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与阿克西尔罗德在1883至1884年提出使用的。后来这个概念内涵在列宁《怎么办?》中得以发展。具体地说,列宁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第一,葛兰西继承发展了列宁的国家学说。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深刻地揭示了国家的本质,论述了国家的形式及其多样性,阐明了国家的产生、 发展和消亡的规律,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国家的理论。他强调国家的阶级性,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在历史上革命作用的最高表现,无产阶级专政是新①[意]葛兰西: 《狱中札记》,纽约,1975年版,第1235页。 @转引自[意]朱塞佩?费奥里著、吴高译:《葛兰西传》,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62页。16 型的、最高形式的民主。因此“国家是特殊的强力组织,是镇压某一阶级的暴力 组织"。①这点在葛兰西狭义的国家观中得到继承。但是葛兰西更强调的是市民社会的作用,认为市民社会起着比政治社会更为根本的作用。同时列宁和葛兰西均 认为国家有其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只是,列宁没有阐明谁来担负管理国家事务的职责,葛兰西则指明由市民社会来承担。 第二,二者都重视人的意志因素、意识形态和知识分子的作用。列宁批判经 济决定论,重新强调了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和相对独立性。他指出,决不能忽视革命意识、意志活动和策略的作用。无产阶级一旦组织起来就有能力加速资本主义的危机,使它退出历史舞台。这对葛兰西启发是深远的,贯彻到领导权理论当中, 表现为对知识、道德和知识分子作用的重视。(三)个人斗争实践:伟大实践诞生伟大理论葛兰西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是战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葛兰西思想始终 与他个人斗争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 葛兰西1891年出生于意大利撒丁岛阿莱士村的一个小职员家庭,他父亲在该 村的土地登记处工作,家境贫困做过多年杂工,由于营养不良等原因成了驼背。 葛兰西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读完了小学、中学。中学毕业后于1911年通过考试获得阿尔贝托基金会的奖学金而进入都灵大学文学系研究现代语言学。在那里,他结识了陶里亚蒂、塔斯卡等进步学生,并受到克罗齐思想的重大影响。同时也开 始阅读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著作和观点,并兼以记者的身份投身于具体政治 活动,加入了社会党。葛兰西对于落后的农民文化和工业城市的体验,影响了他 日后观点的形成,即工人阶级必须摆脱农民意识,强化了知识分子同革命运动的 关系,强调文化和思想意识所具有的政治作用。1917年他在《前进报》发表了著 名的《反对<资本论>的革命》一文,在这篇文中,葛兰西强调了革命意志在十月①[俄]列宁:《国家与革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2页。17 革命中的作用,以此来批判第二国际的经济主义,并试图以俄国十月革命为模式 来探索意大利的无产阶级革命问题。1919年,陶罩亚蒂、塔斯卡等人服役回来后,葛兰西与他们进行了多次讨论,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他们不满意大利社会党的改良主义倾向,决定创办一个能自由讨论问题的新刊物一《新秩序周刊》。这份周刊主要译介苏联革命和建设情况,对都灵的工人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还亲自参与到革命运动中,组织策划了“工厂委员会”运动。1920年10月,意大利社会党中共产主义派别的代表人物波尔迪加、葛兰西等人在米兰召开会议,主张把意大利社会党改造为意大利共产党。1921年1月意大利共产党成立。葛兰西当选为中央委员,并于1926年1月当选为意共第二任总书记。1922年到1924 年,他被派往莫斯科,在那里,他深入研究了俄国革命,并受到了列宁革命思想 的熏陶。1926年l】月,葛兰西被捕,从此直到去世。在被捕入狱之前,他主要 撰写政论性文章和党的文件,大量的政治活动和严峻的国内国际局势,使葛兰西 无法做平静的学者式的研究。漫长的11年铁窗生活,他的脑袋从未停止工作,以 超常的毅力克服艰苦条件与病痛的折磨,将意大利工人运动经验和意大利共产党 内部组织领导的经验吸收到更为广泛的历史和哲学框架中,写下了大量的笔记和 信件,后人根据这些笔记整理成了《狱中札记》和《狱中书简》,领导权思想就包含其中。总之,葛兰西的一生始终都处于政治斗争和革命斗争的漩涡中,这就便他的 哲学理论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理论家如柯尔施和卢卡奇等大学教授的哲学理论, 他以独特的政治生涯、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富有创造性的冷静思考,在理论上对马 克思主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使他的思想比后二者更富于实践特征,更具有政治气息,更直接贴近时代的精神。18 三、葛兰西领导权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选择(一)“市民社会刀、“国家观”与我国市民社会的发育与引领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是从对市民社会的研究阐发出发的,同时市民社会理论 也是葛兰西考察国家问题的核心点,因此可以说:市民社会国家观是葛兰西领导权理论的逻辑起点。 葛兰西认为:“国家的一般概念中必然包含着原来属于市民社会概念中的一些成分,因为可以这样说:国家=政治社会+市民社会,换言之,国家是受强制盔甲保护的领导权。’’∞在这里,葛兰西提出了其国家概念的著名公式:国家=政治社会+市民社会。政治社会相当于马克思所说的政治上层建筑,它由议会、法庭、 警察等专政机关组成,直接以暴力的强制的手段来进行领导。市民社会则是指民 间社会组织的集合体,包括教会、学校、工会、文化艺术团体、新闻媒介等机构, 是创建新的意识形态和散布统治阶级思想的“公共领域”(哈贝马斯语),目的是 为统治阶级取得人民大众的同意和认同。他赋予国家概念以新的内涵,超出了传统的专指政治社会那种涵义的国家概念,而将市民社会的成分也纳入国家内涵。葛兰西由此把国家分为狭义的(片面的)国家和广义的(“完整”的)国家。 关于市民社会概念,马克思曾经说: “这种物质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18世纪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称之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则 应到政治经济学中寻找。"②“物质生活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结构,即有政治和法 律上层建筑竖于其上并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可见, 马克思是把“市民社会”归于经济基础范围。而葛兰西的市民社会概念则不同于。[意]葛兰西: 《葛兰两文选》,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版,第443页。 亩[德]马克思、恩格斯著: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972年版,第82页。 囝[德]马克思、恩格斯著: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972年版,第82页。19 马克思的观点,他认为“目前我们能做的是确定上层建筑的两个主要层面:一个能被称作j市民社会’,即通常被称作‘民间的’社会组织的集合体;另一个则 是‘政治社会’或‘国家’。一方面,这两个层面在统治集团通过社会执行‘领 导权职能’时是一致的;另一方面,统治集团的‘直接的’统治或命令是通过国 家和‘司法’政府来执行的。"∞在这里,葛兰西把市民社会主要视为上层建筑的 ~部分。他指出统治阶级通过教会、工会、学校等社会团体、组织,以文化、宗 教、习惯、教育等媒介对市民社会行使一种精神上的、道德上的指导,从而使被 统治阶级认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自发地拥护统治阶级的统治。这 就是说,无产阶级革命的直接目标不是夺取政治社会的领导权,而是先在市民社 会的各个领域中逐步破坏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领导权,由无产阶级取而代之,然后才能在适当时候顺利掌握国家权利。即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后,也依然要十分重视对整个市民社会的领导。可见,葛兰西认为市民社会是整个国家和 政治社会的基础,起着比政治社会的领导权更为根本的作用。葛兰西说:“国家不 过是外在的壕沟,其背后是强大的堡垒和工事。”②对市民社会的领导即对思想文 化、意识形态的控制是构筑统治阶级领导权的根本。 因此,培育好、引导好市民社会,强化其宣传意识形态的作用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一环。工会、妇联、青年团、社区、学术团体和文化 教育组织等社会组织是市民社会的细胞,更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不处于任何社会 组织的个人是不存在的。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而言,社会组织在教 育发展、文化繁荣、科技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在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倡导互助友爱、推进公益事业、反映公众诉求、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等方面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 以,培育好、引导好社会组织,对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社会组织放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转引自王元: @[意]葛兰西:《葛兰西“市民社会”国家观述评》,载《福建学刊》,1995年第3期。 《狱中札记》,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94页。20 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建设的高度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明确提出了“加强社 会组织建设与管理”,赋予了社会组织更重要的使命。社会组织的发展面临前所 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大报告的精神实质,以科学发展观 为指导,找准社会组织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坚持培育扶持与依法引导并重,落实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对社会组织 的管理监督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积极解决社会组织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但需要指出的是葛兰西并不否认国家的阶级强制性,认为政治社会是“被用 来把群众控制得和特定的生产和经济类型相一致的专政或某个其他的强制性机 器。’’①如果说意识形态构成国家统治的“软件”,那么暴力统治则构成国家统治 的“硬件",国家统治就需要这样“软硬兼施”。他说: “国家是一种完全复杂的实践和理论活动,统治阶级不仅借此证明自己的统治合理、合法,以便维持这 一统治,而且还要设法使那些受统治的人积极同意它的统治。”圆也即是,国家应 将政治统治建立在广大市民自觉服从(市民社会)的基础上。而未来,随着强制 性因素的逐步弱化,人民的思想、文化、道德行为的日益增长,“国家强制的一面将由于确立起来了被调整了的社会(即伦理社会或市民社会)的越来越多的因 素而结束自己。’’@‘‘……国家和法律由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并且即将被市民社会 所吸收而成了无用的东西。”④市民社会最终得到全面实现。(二)“领导权”、“同意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的搿以人为本"领导权的概念,据安德森考察,最早是由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 诺夫与阿克西尔罗德在1883至1884年提出使用的。后来这个概念内涵在列宁《怎。转引自王元: @转引自王元: @[意]葛兰西: o[意]葛兰西: 《葛兰西“市民社会”国家观述评》,载《福建学刊》,1995年第3期。 《葛兰西“市民社会”国家观述评》,载《福建学刊》,1995年第3期。 《狱中札记》,人民}i{版社,1983年第1版,第222页。 《狱中札记》,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l版,第220页。21 么办?》中得以发展。但真正将领导权思想大大发展的是葛兰西,他享有领导权 理论原创者的称誉当之无愧。∞ 葛兰西在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权体制的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把“领导 权"分为两种形式,即政治统治的形式和精神与道德领导的形式。㈤(在国内学界, 又称为:“政治上的领导权"和“文化上的领导权",这里的“文化”基本上是 指“精神与道德”。从它与领导权思想相关联来考虑,葛兰西所说的“文化”主 要是一个与国家、意识形态相关的概念。㈢)所谓政治统治,就是通过分化、瓦解、 联盟甚至武力消灭手段使敌对集团服从自己,取得领导权。所谓精神与道德的领 导,就是通过阶级的有机知识分子的努力,进行宗教和世界观方面的改革以及经 济方面的改革,成功的说服社会其他阶级接受自己的道德、政治以及文化的价值 观念,获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同意,建立起国民的集体意志,从而使自己处于精 神和道德领导地位。在不同国情的社会里,两种领导权起着不同的重要性。葛兰 西分析到:在东方社会,如俄国,拥有强大的政治社会,市民社会相对弱小,尚 未成熟,政治社会就成为革命成功的主要障碍。因此,政治领导权比起文化领导 权来,就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但在西方,情形正好相反。他说: “在西方,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存在着调整了的相互关系。假使国家开始动摇,市民社会这个 坚固的结构立即出面,国家只是前进的堑壕,在它的后面有工事和地堡坚固的链 条。’’④在葛兰西看来,在意识形态领域获得领导权不仅是一个阶级夺取政权、确 立政权合法性的重要方式,而且也是衡量一个阶级的统治是否成功的标志。“一 个成功的统治阶级,就是那个在实际上取得政权之前及已经在精神和道德上取得 领导地位的阶级”⑥也就是说,一个阶级在取得政权之前,应当首先夺取意识形态 上的领导权,而取得了政权并牢牢掌握这个权力时,它也还必须继续保持这种意 识形态的领导权,这样才能保持国家稳定,阶级统治地位稳固。由孙晶: 《文化霸权理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15页。 曾[意]葛兰两: 《狱中札记》,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l版,第316页。 @孙晶: 《文化霸权理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94、95页。 @[意]葛兰谣: 《狱中札记》,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版,第180页。 @[英]詹姆士?约尔著、石智青译: 《葛兰西》,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版,第107页。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历史证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实现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思想保证,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历史进步具有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特别是面对社会一定程度上出现的道德失范、利益冲突、 心理断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积极引导可以凝聚人心、整合力量、化解矛盾。因此,我们需要明确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树立科学的意识形态建设观,既防 止意识形态“淡化观”和“终结观”,又避免以“意识形态为纲”。有学者认为,葛兰西强调夺取意识形态上的领导权,这样就用意识形态领导权取代了无产阶级专政。事实上,葛兰西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是意识形态领导权具有的国家形式,而意识形态领导权则为无产阶级专政提供了社会基础和民意保证,二者是紧密联系的。葛兰西把这种统治称为“强制+同意”。葛兰西所说的“同意”,是与心理状态有关的~种行为,包括对某种政治秩序的认可、对某种社会基本要 素的自觉依附与接受。在文化领导权中,葛兰西认为,’~个稳定的社会,必然要 有被统治阶级的“同意”,只有这样,才能抵消来自利益矛盾冲突所造成的分裂 和破坏。社会大多数成员之所以能对领导权自发的同意,即之所以同意统治阶级 对社会的指导,就是基于相信该统治阶级在历史中形成的合法地位、声望和代表 社会各阶级最大利益的缘故。“同意"对统治阶级具有重要意义,统治阶级通过 掌控传播意识形态的组织和途径、阻碍被统治阶级形成清晰、系统的自觉理论和 革命意志,被统治阶级就把既定的统治阶级思想作为其意识形态的替代品。这样 统治阶级就达到了缓解冲突、控制思想、稳定社会的目的。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只有建立在民众广泛“同意”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其社会教化的功能从而被有效用于整合文化、调控社会。没有这一 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难以实现,更谈不上巩固与发展。对于我国新 时期意识形态建设而言,时代的必然要求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都决定了这一 建设必须而且能够拥有人民群众真正的广泛“同意"。在具体过程中,尊重人民 群众的创造精神,将人民群众看作有生命的个体,有个性的主体,关注他们的物 质利益和客观需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真正成为人民群众主动参 与下,民主平等的、顺民心,达民意的意识形态建设。同时,也要注重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方式、手段、载体的创新,改变过去单一的“开大会、作报告、写感想’’式的教育方式,不断挖掘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主流意识形态“润物细无声”式的洗礼。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在此指导下,中央提出“改革的成果要由全体人民共享”,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意识形态的重大发展,是在利益与意识形态问题上的新的突破,这也为我们如 何以利益为出发点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的思考。(三)“阵地战"、“运动战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 阵地建设任何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在领导革命运动时,无不制定行之有效的革命策略。作为意大利革命领袖的葛兰西也不例外,而且葛兰西为西方国家无产阶级革命所制定的“阵地战”、“运动战"的革命策略是他的整个革命观的特色所在。 “运动战"、“阵地战”是借鉴西方军事术语。运动战就是面对面地、直接 地向敌人发动进攻,政治上的运动战就是直接发动革命夺取国家政权;阵地战不 是主动出击,而是坚守阵地,并逐步扩大以夺取敌人的阵地。政治上,阵地战是 指在资产阶级政权未陷入全面危机时无产阶级所要采取的策略。 葛兰西认为,由于俄国和西方国家社会结构上的差别,这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不 同的革命策略。在东方国家里,如俄国,国家机器力量远超市民社会,市民社会 是流动的、少层次的。大量小农分散在农村,沙皇中央集权,但没能把广大群众 的信仰统一到他们的价值体系中,一旦反动政权瓦解,统治阶级统治也会解体。 因此,国家机器应是正面攻击的目标,这种攻击称为“运动战”,如列宁领导的十 月革命。而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市民社会中建立起意识形态领导权,资本24 通过这种强制与同意的多层默契结构对无产阶级所施加的灵活而有力的领导权,代表了一种无产阶级更难以克服的障碍。这种政治秩序有可能遏制和阻挡曾被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视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爆发革命主要导引的经济危机,使西方发达 资本主义国际的无产阶级无法如俄国模式那样发动正面进攻。因此,被正面攻击 的目标首选应是市民社会,也就是对资产阶级政权的意识形态支柱作长期文化上 的进攻,即用非暴力手段逐渐地争取国家权力,从侧面进攻、摧毁敌人的纵深阵地, 而不能打直接、正面、速战速决的“运动站”。在条件不成熟情况下,盲目进行 “运动战",不仅消耗自身力量,很难成功,即使成功也难持久。葛兰西把这种攻击称为“阵地战”。可见“运动战’’与“阵地战"是适用于不同社会类型、不 用情况下的革命战略。显然,葛兰西认为在夺取政权之前,需要打好一场旷日持久的“阵地战”,通过无产阶级政党及其知识分子对无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一步一 步地克服市民社会机构内资产阶级信仰统治的状态,从而瓦解资产阶级的“碉堡" 和“堑壕",建立无产阶级思想阵地。 我们党和国家一贯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内的阵地建设。为了巩固这一阵地,特 别是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在西方意识形态强力渗透下,首先,我们必须坚持 马克思主义这面阵地旗帜不动摇;其次,要建立和完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意识 形态宣传体系。一方面增强传媒手段的科技含量,采用现代高科技成果,尽快实现对外文化交流传播手段的升级换代,更多地运用现代电子媒体。另一方面要建立一个覆盖城乡的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网络,并用此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 形态;再次,完善对以新闻报刊为主的大众传媒的审查、监督机制。现在我们个 别新闻媒体,为获得人气故意炒作负面消息,长此以往只会使得大众对党对国丧 失信心。所以,要完善国家对媒体审查、监管机制、纠错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 同时,也要对网络、电讯服务等新兴的媒体进行监控,特别是被称为“第四媒体” 的互联网。虽然葛兰西所处的时代,还没有网络这一重要的现代媒体,但从他所 论述的市民社会理论来看,互联网也代表着舆论,互联网以其信息的丰富性、快25 捷性及信息传播的交互性等特点已经成为具有巨大潜力的新的舆论阵地。特别是 在外文资源主导互联网情况下,别有用心者可以利用网络传播的超地域性和快捷 性搞文化侵略,实施“网络殖民化”图谋。因此,要将我们的意识形忿宣传阵地 拓展到互联网,通过依法治网,以德治网,加强监管,使互联网成为我们进行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一个新阵地。 当然,葛兰西并没有把这两种革命战略绝对地对立起来。他并没有反对“运 动战’’这一形式,而是说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运用,一切取决于市民社会中 各力量对比的实际发展情况。(四)“有机知识分子"、“现代君主"与执政党建设基于以上思考,那么由谁领导阵地战占领市民社会,取得领导权的胜利自然 而然便是我们要追问的。葛兰西沿着市民社会、阵地战的分析路线,逻辑地引出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革命中的角色。“知识分子可以通过制定和传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来整合其他阶级的、阶层的知识分子,使广大民众在这种潜移默化的 熏陶中‘自愿地’认同统治集团的统治,维护统治阶级的地位,保证市民社会各 组织与群众‘同意’统治阶级的社会秩序与规则,从而维持统治阶级政权存在的 合法性。"∞“要是没有知识分子,那就是说,没有组织和领导者,也就是没有组织的”②。’葛兰西从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出发来考察知识分子的角色,区分了两种形式 的知识分子:有机知识分子和传统知识分子。 所谓传统知识分子,是指那些已经落伍的生产方式所产生的知识分子阶层。 他们作为一个集团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单个的传统知识分子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 台。有学者把传统知识分子分为两类:一种是在旧政权中充当官吏,行使暴力“强①[英]詹姆士?约尔著、石智青译: 《葛兰两》,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版,第425页。 国[意]葛兰西: 《实践哲学》,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第55页。26 制”职能的少数人;一种是在旧市民社会中活动的广大知识分子。对于前者,应 以暴治暴或合法“清除”;对于后者,只能思想上征服、组织上同化,相信新的 领导阶级的“精英”对于其他的知识分子群众有着巨大吸引力。①有机知识分子则是随着新阶级在经济活动中创造发展自身的同时造就的知识 分子。这种与新阶级的利益一致的知识分子能意识到并能执行他们应在政治、经 济、社会领域执行的职能。资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就是资产阶级在国家、生产领 域的代表,他们是市民社会、政治社会的组织者和意识形态的制订者。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是无产阶级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的任务是构建本阶级的意识形态,并使广大无产阶级认识到自己的使命,进而使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渗透到整个社会, 同时改造与批判地吸收代表旧社会及资产阶级的传统知识分子,抵消他们对自己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传播,使群众获得革命思想意识。所以,知识分子要不断深人群众,经常与群众保持紧密联系,成为群众的组织者和永远的劝说者。 必须看到,在葛兰西那里,“有机知识分子"与“传统知识分子”并不是一个 机械的、绝对的划分,而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二者存在相互转化。 在我国,知识分子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而是一个依附于其他阶级的阶层。 毛泽东、邓小平都明确指出:我国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与工人没有实质差别,~样从事生产、创造财富。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报告中对知识分子的责任与任务给予了准确定位,他说: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掌 握科学文化较多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有 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能不能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的才能,在很大程度上 决定着我们民族的盛衰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②因此,我们要真心实意的落实党的 知识分子政策,贯彻“双百’’方针,努力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工作条件,把党 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重视知识分子的政策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去。而知识分子也①叫时纲: 《简论葛兰两的领导权理论》,载《哲学研究》,2001年第5期。 国邢{二忠、李慧务: 《浅谈中国共产党人的知识分子观》,载《济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27 要立足实践,融入群众,不断完善和超越自己,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做到 有为有位。如果说知识分子是整个社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话,那么政党就是整个知识 分子队伍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政党通过知识分子完成领导和组织的职能。政党要 造就自己的有机知识分子,并把传统知识分子同化过来,成为自己的有机知识分 子,从而完成它的领导职能。在葛兰西那里,“现代君主"是政党的一个代名词。 马基雅弗利在《君主论》一书中探讨了理想的国家如何在作为政治变革之先驱和 执行者的君主的领导下建立起来的,在这个国家里,君主的意志就是人民的意志, 君主是集体意志的代言人。葛兰西认为,在历史中作为个人的君主不可能体现集 体意志,但作为一个社会有机体的政党,却能够具有统一人民意志的职能。因此,他把这个能实现《君主论》设想的社会有机体一政党称为“现代君主"。①葛兰 西认为无产阶级的“现代君主"…共产党,应教育培养无产阶级,并锻炼他们使其成为未来的统治阶级。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一是通过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 组织和引导人民群众,使其自发产生革命集体意志;二是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精 神和道德方面的改革,夺取知识、道德的领导权;三是实行经济改革,提高人民的经济地位。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经济、政治领导权的领导者,也是文化领导权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加强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所 在,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首先,党对意识形态领域领导主要通过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 来实现。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政治领导表现为党制定实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大原则、方针;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领导具体表现为党的指导思想、路线、方针、政策为意识形态建设的开展提供理论基础,使社会主义思想逐步占领整个意识形 态领域;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组织领导就是在各个意识形态部门建立党的组织,①转引白周穗明:120世纪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册,学习出版社,2004年版,第61页。28 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把意识形态部门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其次,党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内容的不断创新。“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创新是其理论本性,必须在实践中拓展马克思主义的新领域、新观点、 新方法,重视包括伦理道德、理想信念、基本价值在内的意识形态内容。坚持“以 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站在时代前沿,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甄别西 方意识形态,根据实践发展,学习一切进步思想和文明成果,增强针对性,不断 充实、创新、发展与我国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内容。第三,提高党员和知识分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葛兰西指出,“政党的 全体党员应当看成是知识分子”,政党的基本职能就在于“培养自己的干部、一 定社会集团(作为‘经济’集团发生和发展的知识)分子,直到把他们变成熟练的政治分子、领导者、各种形式活动的组织者和整体社会应当实行领导和组织作用,即‘教育的、精神力量的作用’"∞因此,党员和知识分子是我们意识形态工作的 主要领导者和主力军,他们的理论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成功与否。例如,如何理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如何理解发扬民主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问题,如何看待“公平”与“效率"问题等等。诸如这些问题,要求党员和知识分子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所以,全体党员和知识分子需要经常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与训练,并把理论学习与现实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领导与驾驭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o[英]詹姆士?约尔著、石智青译:《葛兰西》,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版,第428、429页。29 结语葛兰西领导权理论,突出了市民社会中掌握精神和道德领导权的重要性。葛兰西认为: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只靠国家机器的暴力手段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在市民社会的一些社会组织中,如学校、工会、妇联、青年团、学术团体等,传播和构建精神与道德的领导权。这一领导权的实现是以社会大多数成员的自觉“同意"为基础,而不是靠强权压力,也只有获得社会大多数自觉认同,统治阶级建立的政治社会才能稳定持久。领导权在市民社会中确立的过程,也是意识形态阵 地建设的过程。葛兰西在分析了俄国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情的基础上,提 出了“阵地战”的革命策略,即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在市民社会中夺取意识形态领导权和建立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宣传阵地。只有在此基础上,无产阶级才能最终夺取国家政权。葛兰西领导权理论,对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启示,在于确立意识形态领导权要通过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无产阶级政党的大量工作, 取得广大社会成员的“同意"以及保持和加强领导权的阵地战思想。’在“文革” 时期,通过暴风骤雨式的政治运动,我国貌似建立了非常稳固的意识形态领导权, 但实质上,这种领导权是在强大政治外力下,在对社会精神文化全面控制下达成 的,不是建立在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自愿、乐于参与的基础上,最后在与现实的巨 大反差下,不攻自破。这种领导权实则成为了文化倾轧。今天,我们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定要引以为鉴,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通过群众喜闻 乐见、乐于接受的方式,在学校、工厂、社区等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取得人民的广泛“同意”。政党、广大知识分子和其他文化工作者,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要教育民众既要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精华的东西,也要辨识其中腐朽没落的糟粕。只有以理教人、以理服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 能真正达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中”、“西’’、“马”三种文化的综合创新,真正保持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总之,葛兰西领导权理论既是夺取政权的阶级的政治战略的基本要素,又是 维护既有政权的一个重要支柱。他转换了经济决定论的观点,他对大众心理、哲学与道德、市民社会、知识分子、革命策略等的分析都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学说做 出了贡献。当然,像历史上一些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一样,葛兰西的上述思想也 是瑕瑜互见的,甚至至今仍争论不休。但是葛兰西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力图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指导当时革命实践,这种理论联系实践的品质决定了他的领导权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可贵的启发作用。但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国内外意识 形态斗争的严峻形势,马克思主义者不应该在激烈的思想交锋中保持沉默,必须 思想上高度重视,总结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教训,用锐利的思想武器去开辟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新境界,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武装全 体人民,不断探索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规律,这是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参考文献学术专著类:1.[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1972年第1版,1995年第1版。2. 3. 4.[意]葛兰西: [意]葛兰西:《葛兰西文选》,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实践哲学》,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英]詹姆士?约尔著,郝其睿译: 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葛兰西》,湖南5.[意]朱塞佩?费奥里著,吴高译:《葛兰西传》,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6.[意]恩内斯托?拉焦尼埃里编:《现代外国政治学术著作选译~陶里亚蒂论葛兰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7.[英]戴维?麦克莱伦,李智译:《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8年版8.徐崇温: 9.周宏:《西方马克思主义》,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理解与批判: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文本学研究》,三联书店,2003年版 《葛兰西:政治家、囚徒和理论家》,求实出版社,1987年版 《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0.毛韵泽:11.俞吾金、陈学明著: 12.俞吾金:《意识形态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13.衣俊卿等著: 14.衣俊卿等: 2003年版 15.宋惠昌: 16.周穗明: 17.孙晶:《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20世纪的文化批判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深层解读》,中央编译出版社,《当代意识形态研究》,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新马克思主义先驱者》,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文化霸权理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32 1 8.俞可平主编:《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19.郑永廷、叶启绩、郭文亮等著: 年版 20.姜汉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邓小平理论概论》,国防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经济特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福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21.翁世盛等著: 版22.周新城:《对世纪性悲剧的思考:苏联演变的性质、原因和教iJll>>,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3.许新、陈联璧、潘德礼、姜毅著: 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24.郑永廷等著: 25.[美]亨廷顿: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超级大国的崩溃一一苏联解体原因探析》,社会《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26.虞云耀,杨春贵主编:《中共中央党校讲稿选关于当代世界重大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27.宋惠昌主编:《社会主义政冶文明读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28.叶汝贤、孙麾:《马克思与我们同行:新世纪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003年版29.郭文亮主编:《加入WTO与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中山大学山版社,2005年版 30.[澳]安德鲁.文森特著,袁久红等译:《现代政治意识形态》,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31.张秀琴:32.陈学明: 33.倪志安:《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阐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永远的马克思》,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4.李惠斌、薛晓源: 年版 35.沈壮海: 36.童世骏:《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意识形态新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37.杨立英、曾盛聪:《全球化、网络化境遇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人民出版 社,2007年版,期刊论文类:1.周宏: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其思考》,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6期 2.周宏: 《马克思主义的政策观与政策教育》,高教观察,2007年第9期 《当代信仰问题的哲学》,高校理论战线,2002年第11期3,周宏、侯惠勤:4.戈士国:《合理性与合法性:意识形态的现代走向一兼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当代重建》,理论与改革,2005年第3期5.戈士国:《向时而思与重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3期 6.戈士国: 《意识形态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7期 7.郑永廷: 期 《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及特点》,学术研究,2003年第58.叶启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特征》,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6期 9.金民卿: 年第6期 10.梁周敏: 年第6期 11.郑忆石: 《加强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建设的思考》,天中学刊,2001年第6期34《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宁夏党校学报,2007《当前我国意识形态新特点和面临的主要任务》,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 12.王礼湛、崃颖杰: 13.杨俊一: 14.郑永廷: 1期 15.郑永廷: 16.汪国培:《论意识形态问题》,学术季刊,1994年第1期《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哲学阐释》,哲学动态,2001年第4期 《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域发展》,社会主义研究, 2003年第《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功能发展》,中山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关系探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17.宋海庆《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建设》,发展论坛,2000年第6期 18.张翔: 19.孟浩明: 年第5期 20.刘洪彪、曾国平:《加入WTO对意识形态的冲击及对策研究》,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ll期 21.张静、周三胜: 2005年第6期 22.陈锡喜: 《论网络传播条件下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论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学习与探索,2000年第6期《关于现阶段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问题的战略思考》,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当前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矛盾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思路的探索》,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年第5期23.潘西华:《“文化领导权”与马克思主义现时代的生命力》,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第l期 24.连朝毅:《当代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建设的路径探寻》,社科纵横,2007年第3期 《从葛兰西“领导权理论”看当前意识形态工作》,聊城师范学院学25.王昭锋、徐雷:报,2000年第3期 26.马静伟:《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简析》,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后记终于要写后记了,这是自构思论文以来一直盼望的,但真到了落笔书写后记时,万千思绪都涌到心头,难以名状。在指尖与书页摩擎的清寒间,无声无息地跨入了而立之年。回首三年,忘不 了那份“步入神圣的哲学殿堂,预示着要体验一种深刻的人生’’的震撼与惶恐, 忘不了那美好与悲伤、快乐与痛苦、执著与混沌、理想与现实交织的“读研情结”。 然而在这人人都为生计奔忙的年月里,读书原本就是件奢侈的事。能够享此一段 “清福”,应该也不必后悔。读书终为稻粱谋。近一年来,为求一职,各地奔波, 一面要牵挂论文写作,一面要忧心饭碗前途,不得不随着车轮飞转,在思想与现 实之间切换,在学术与人情之间周旋。其中况味,真真欲说还休。 论文完成之际,感慨良多之时。首先有太多的感激盈然于胸。感谢吕世荣老 师,她将宝贵的公费指标赐给我,让我专心于学,无经济上的顾虑,并且一直以来对我严格督导,使我得以夯实了哲学的理论基础。感谢戈士国老师,是他的鼓励和肯定让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写出好的文章,是他对我论文的 选题、资料的收集、写作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如果没有戈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和对 论文的悉心指导,我这篇盲人摸象之作不知何时才能完成。当然还要感谢所有给 我上过课或讲过学的老师:周宏老师、王德军老师、郑慧子老师、马进举老师、 陈志生老师、赵清文老师,原威则老师,郭双鹰老师等等,以及各位同窗。他们 都给予了我这样或那样的帮助。.与其在此一一细述,不如铭记心头。 对于我的家人,除了深深的谢意之外,更添深深的愧疚。父母年过花甲,还 要为我照看孩子,为我生计前途操心。我妻张岚,多年来我有家无业,各地辗转, 常常是把牵挂和负累一古脑儿留在电话那头,让她独自肩负家庭重担,一边工作, 一边拉扯孩子。面对他们,一声“感谢”,何等苍白。 最后,面对葛兰西思想的独特而深邃,面对自己学术视野和功底的狭窄和浅薄,唯有不停的求索,因为“一切发展中的事情都是不完善的,而发展只有在死 亡时才结束’’。 马静伟 2009年5月于河大园
葛兰西领导权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选择―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汤姆克兰西 全境封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