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3+的参考文献没有卷号有哪些

文章摘要信息
发光学报&2010,&31(1)&131-136&&ISSN:&&CN:&22-1116/O4
La3+掺杂Eu3+偏苯三酸邻菲咯啉 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和荧光性能
张 鋆;董丽敏;姜建新;张显友
哈尔滨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以偏苯三酸(TLA)为第一配体,邻菲咯啉(phen)为第二配体,合成了铕偏苯三酸邻菲咯啉及铕镧系列发光配合物Eu1-xLax(TLA)phen(x=0.0,0.1,0.2,0.3,0.4,0.5,0.6,0.7,0.8)。通过红外光谱、TG-DTG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荧光光谱分析,探讨了掺杂荧光惰性离子对三元配合物的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列配合物均表现为强的Eu3+的特征荧光,La3+的掺入能增强配合物的的荧光强度,但发射峰的位置基本上没有变化,其中5D0→7F1和5D0→7F2的跃迁发射较强,所有掺杂配合物的荧光强度都大于未掺杂的配合物的荧光强度。
Synthesis and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Eu3+-trimellitic Acid-1,10-phenanthroline Ternary Complexes Doped with La3+ Ion
ZHANG JDONG Li-JIANG Jian-ZHANG Xian-you
College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150040, China
The rare-earth complexes with aromatic carboxylic acids are a kind of good luminous materials because of the good light-emitting singleness, high luminous intensity and a high quantum efficiency.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these complexes. 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addition of the non-fluorescent rare-earth ions can enhance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rare-earth complexes. The trimellitic acid, which has a variety of forms of coordination, is a good performance of the organic ligand. A lot of researches about the complexes of europium with trimellitic acid has been reported, however the study of europium-lanthanum complexes with trimellitic acid and 1,10-phenanthroline has been seldom reported. In this study, the series of solid complexes Eu1-xLax(TLA)phen(x=0,0.1,0.2,0.3,0.4,0.5,0.6,0.7,0.8) were obtained by the trimellitic acid, 1,10-phennanthroline and mixed rare earth chloride of EuCl3 and LaCl3 in CH3CH2OH solution. These complex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IR spectrum, TG-DTG and SEM. The IR spectrum showed that the oxygen atoms of carboxylate and the nitrogen atoms of phen coordinate with RE3+, and these complexes have similar structure. The TG-DTG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se complexes are thermally stable. The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these complexes were also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mplexes can emit intense characteristic fluorescence from europium ion.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ies of europium ions are sensitized by the doping of lanthanum ions and the intensity of fluorescence is the best when n(Eu3+) : n?(La3+)=0.5 ∶ 0.5, at same time the position of the emission peak does not changed.
收稿日期&&修回日期&&网络版发布日期&&
作者Email:
参考文献:
[1]. Pope M, Kallmann H P, Magnante P. Electroluminescence in organic crystal [J]. J. Chem. Phys., 1963, 38 (8):.[2]. Xu Lijuan, Wang Ruifen, Zhao Na, et al.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tenary terbium complexes with halogen-benzoic acid and 1,10-phenanthroline [J]. Chin. J. Lumin. (发光学报), ):781-787 (in Chinese).[3]. Shi Xiaoyan, Li Wenxian, Qin Caihua,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quaternary complex of light rare earth perchlorate with diphenylsulfoxide, benzoic acid and studies on fluorescence of Eu3+ complex [J]. Chin. J. Lumin. (发光学报), ):772-777 (in English).[4]. Wang Zhengxiang, Shu Wangen, Zhou Zhongcheng, et al. Synthesis and fluorescence study on complexes of Eu3+ with aromatic carboxylic acid-1,10-phenanthroline [J]. Chin. J. Rare Metals (稀有金属), ):281-283 (in Chinese).[5]. Ren Huijuan, Hong Guangyan, Song Xinyuan,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rare earth(Eu3+)-trimesic acid fluorescence chelate [J]. J. Func. Mat. (功能材料), ):228-230 (in Chinese).[6]. Lian Xishan, Sheng Hui, Liu Zhanmei. Study on infrared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europium lanthanum-benzoate complexes [J].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562-565 (in Chinese).[7]. Wang Zhengxiang, Chen Hong, Tan Meijun, et al. The synthesis and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doping europium-benzonic acid-phenanthroline complexes [J]. Spectron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in Chinese).[8]. Zhang Mei, Zhao Yongliang, Zhao Yanfang, et al. Studies on fluorescence property of Eu3+ dinuclear complexes with 2-triopheneacetic and o-phenantrotine [J]. Chin. J. Lumin. (发光学报), ):827-832 (in Chinese).[9]. Wang Lianmeng, Zhao Yongliang, Zhou Yongsheng, et al.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Eu&/em&xRe1-x(FTFA)3phen complexes [J]. Chin. J. Lumin. (发光学报), ): (in Chinese).[10]. Sun Changying, Duan Zhibang, Zhang Siyuan. Luminescence of lanthanide ion(Ш) and yttrium(Ш) aromatic carboxy-late solid complexes [J]. Chin. Rare Earth (稀土), ):36-41 (in Chinese).[11]. Wang Zhengxiang. Preparation and fluorescent properties of rare earth(europium, terbium) fluorescent complexes and fluorescent falsification-resistant inks . Changsha: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04.[12]. Wang Zemin, Cao Jinrong, Zhu Fusen.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ernary complexes of rare earth with 1-naphthaleneacetic acid and 1,10-phenanthroline [J]. Chin. J. Appl. Chem. (应用化学), ):30-34 (in Chinese).
by 发光学报
本刊中的类似文章参考文献: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利用Li+提高Y2MoO6:Eu3+和Y2(W,Mo)O6:Eu3+的发光性能的研究--《延边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利用Li+提高Y2MoO6:Eu3+和Y2(W,Mo)O6:Eu3+的发光性能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已经研制出许多种LED用新型红光荧光粉,如钨/钼酸盐、铝酸盐、硅酸盐等,其中钨/钼酸盐作为光学材料,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稳定性及应用性.钨钼酸盐体系在紫外光区能有效激发并且发光亮度较高,激发光谱具有宽而强的电荷转移带,掺杂Eu3+后在近紫外光激发下可产生较强的红光.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红色荧光粉Y1.97-xLixW0.96Mo0.04O6-δ:Eu3+和Y1.97-xLixMoO6-δ:Eu3+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仪对物质进行表征及发光性质的研究.
在Y2WO6:Eu3+中掺杂少量的Mo6+离子,因Mo6+和W6+离子半径比较相近,所以当Mo6+离子掺入基质中,基质的结构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在激发光谱中,当掺杂Mo6+后电荷转移带边缘从370 nm增宽至430nm.并出现了两个吸收峰分别为位于275 nm和365nm处.还有几组尖锐的峰是属于Eu3+的特征峰.该样品的发射光谱是有几组尖锐的峰组成,都是Eu3+的特征峰,分别是581nm,591nm,611nm属于是Eu3+的5D0→7FJ(J=0,1,2,3)跃迁.5D0→7F2跃迁处发射强度强于5D0→7F1跃迁处,说明Eu3+离子占据非反演对称中心的位置.随着Li+离子浓度的增加,发光强度也增大,当Li+浓度为0.25时,强度最强.
在Y1.97-xLixMoO6-δ:Eu3+的激发光谱中,有较宽的峰是Mo-O的电荷转移跃迁,范围在240-445nm处,吸收峰值在365nm处.在580nm-700nm范围内有几个发射峰,都属于Eu3+离子的特征发射.其中峰值位于612nm(5D0→7F2跃迁)处的发射峰的发射强度最强,而其它几组峰的强度都很弱,峰值分别位于586nm(5D0→7F1跃迁),593nm(5D0→7F1跃迁)处.5D0→7F2跃迁处发射强度强于5D0→7F1处,说明Eu3+离子占据非反演对称中心的位置.
掺杂Li+后,提高了发光强度.因为通过扫描电镜的观察后,当掺杂Li+后两种化合物颗粒尺寸变大,形成六方形状并按着某一方向生长,改善了荧光粉的结晶度,还有Li+的熔点低,可以起到润滑剂的作用使Eu3+很容易进入基质晶格中.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O482.31【目录】:
摘要6-8Abstract8-12插图目录12-14附表目录14-15第一章 引言15-22 1.1 课题背景15-20
1.1.1 稀土发光材料的概述15-16
1.1.2 发光二极管(LED)16-20 1.2 钨酸盐和钼酸盐的进展20-21 1.3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21-22第二章 荧光粉相关理论22-35 2.1 发光与分类22-24 2.2 固体发光24-27
2.2.1 固体发光和晶体结构24-25
2.2.2 发光过程25-27 2.3 稀土元素27-35
2.3.1 稀土离子的发光27-28
2.3.2 稀土离子的电子结构28-30
2.3.3 稀土离子的能级及跃迁选择定则30-32
2.3.4 Eu~(3+)的能级结构与发光特性32-35第三章 样品的制备与检测手段35-39 3.1 样品制备35-36
3.1.1 初始材料35
3.1.2 样品制备35-36 3.2 样品表征36-39
3.2.1 X射线衍射(XRD)36
3.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36-37
3.2.3 样品的荧光性能测试37-39第四章 在钨钼酸钇和钼酸钇中掺杂Li~+的发光性质的研究39-50 4.1 Y_2W_(0.96)Mo_(0.04)O_6:Eu~(3+),Li~+的结构及发光性质研究39-45 4.2 Y_2MoO_6:Eu~(3+),Li~+的结构及发光性质研究45-50第五章 结论50-52参考文献52-56致谢56-57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57-5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旭;杨勇;杨志平;关丽;刘冲;;[J];发光学报;2008年01期
席翠省;高元哲;王萍;石士考;王瑞芬;周济;;[J];发光学报;2010年03期
谢安;袁曦明;王娟娟;尹海斌;王峰;;[J];中国稀土学报;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海英;王明文;刘世香;陈学娟;;[J];安徽化工;2008年05期
曹铁平;;[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董红军;杨福利;;[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胡西多;罗诗裕;邵明珠;;[J];半导体光电;2008年06期
吴燕玲;罗晓华;邵明珠;罗诗裕;;[J];半导体光电;2009年01期
胡西多;罗诗裕;邵明珠;;[J];半导体光电;2010年01期
张梅;罗晓华;罗诗裕;邵明珠;;[J];半导体光电;2010年02期
肖慧娟;罗晓华;邓成良;罗诗裕;邵明珠;;[J];半导体光电;2010年03期
董西英;邵明珠;;[J];半导体光电;2010年06期
罗晓华;何为;;[J];半导体光电;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国贤;李永大;王兴权;李松;黄玉亮;;[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杨志平;赵金鑫;李小宁;李盼来;李旭;杨勇;;[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贝家芳;钱顾杰;张俊标;杨云霞;陈国荣;;[A];2005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玻璃分会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梁玉军;李芳芳;李永周;刘蓉;;[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7年
贺香红;周健;李卫华;周全法;;[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7年
吕艳玲;曹立新;苏革;柳伟;;[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7年
陈朝阳;刘艳平;范艳伟;巴维真;杜彦召;王军华;;[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7年
范艳伟;陈朝阳;巴维真;丛秀云;刘艳平;杜彦召;;[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7年
仇满德;姚子华;刘元红;翟永清;徐密娟;;[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7年
曹晖;杜海燕;孙家跃;;[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侯智尧;[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谭淑媛;[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杨爱玲;[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曲华;[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孙勇;[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10年
韩国才;[D];兰州大学;2010年
卫秀成;[D];兰州大学;2010年
彭智伟;[D];湖南大学;2010年
伏振兴;[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梁晓峦;[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艳冰;[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王亮;[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谭鑫鑫;[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赵路遥;[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易敏;[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王正凯;[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苗委然;[D];郑州大学;2010年
明奇;[D];郑州大学;2010年
王艳坤;[D];郑州大学;2010年
徐伟;[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彬,田一光,白玉白;[J];应用科学学报;1990年04期
连锡山;张忠义;马志东;黄竹坡;;[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1期
李家成;薛天锋;范有余;李顺光;胡和方;;[J];物理学报;2006年02期
谢鸿;陈哲;严有为;袁江顺;;[J];功能材料;2006年09期
卢江红;林珩;陈国良;夏慧圆;郑爱芳;韩雅娟;;[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和宁宁;邱杨;夏海平;王冬杰;;[J];发光学报;2011年01期
孙卫民;阎峰云;何玲;陈良旺;王育华;丁雨田;;[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胡志新;;[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池利生,苏锵;[J];发光学报;1992年03期
李彬;林君;龙斌;;[J];科学通报;1993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江波;张洪杰;;[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刘振;焦桓;荆西平;;[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王仁清;;[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李卓昕;王丹妮;秦秀波;王宝义;魏龙;薛德胜;;[A];第十届全国正电子湮没谱学会议论文集[C];2009年
李未;王岩国;韩培德;张泽;;[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杨雪峰;宁桂玲;仝慧娟;林源;;[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C];2006年
程峰;王宝义;王天民;魏龙;;[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李广社;苏毅国;李莉萍;;[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陈达一;华小辉;李维红;徐怡庄;吴瑾光;;[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李亚;王银海;彭铁球;熊毅;;[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 张宇星;[N];国际商报;2010年
李云杰;[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杨华;[N];计算机世界;2001年
张军;[N];通信产业报;2002年
邱燕娜;[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周蕾;[N];网络世界;2001年
全程;[N];建筑报;2000年
童铭;[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杨华;[N];计算机世界;2001年
;[N];计算机世界;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发斌;[D];东北大学;2010年
贺明睿;[D];东北大学;2009年
范瑞清;[D];吉林大学;2004年
谢安;[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汤安;[D];重庆大学;2012年
姚山山;[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李学福;[D];吉林大学;2006年
张建军;[D];燕山大学;2011年
尹东光;[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2年
何玲;[D];兰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金海杰;[D];延边大学;2011年
肖翀;[D];中南大学;2009年
李伟;[D];浙江大学;2005年
付长城;[D];中南大学;2005年
武祥;[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李涛;[D];苏州大学;2008年
赵菊梅;[D];江南大学;2008年
邱冬;[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林娜娜;[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袁小芳;[D];苏州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参考文献没有页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