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斯特曼在北航毕业论文格式发表的论文“人的一生”

音樂、古典音樂、電影等,各種形式的音樂軟體討論。
& 第 1 頁 (共 1 頁)
發表於 週四 5月 12,
小弟我整理了一些網路的資料,經過稍微修正、集結並整理,貼出來給大家做個參考!
希望可以對喜歡這首曲子的樂友有點幫助~
霍爾斯特 (Gustav Holst),英國當代作曲家,《行星組曲》(The Planets, Op 32)
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他最廣為人知的曲目。這部作品作於1915年,作者採用
音樂形象來描繪浩瀚宇宙中的太陽系各大行星的形態與性格。《行星組曲》的樂隊
配製非常龐大,啟用了一些很少在舞台上使用的樂器,演出效果也異常震撼。
1918年,《行星組曲》由鮑爾特 (Sir Adrian Boult) 於日,在倫敦的
皇家愛樂協會演奏會中指揮了五曲的初演。同年12月22日,霍爾斯特本人在倫敦的
皇后廳交響演奏會中,又指揮了「金星」、「水星」、「木星」三曲。至於七曲的
完整演出則到日才由阿爾巴特o柯茲指揮倫敦交響樂團全部演奏。
霍爾斯特代表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英國在後浪漫派時代的風格,行星組曲就是
寫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霍爾斯特正面臨中年危機,雖然在音樂學者的工作
上頗有成就,但他在創作上的幾次嘗試卻都遭遇慘敗,此時他寫下了行星組曲這首
交響樂。本曲被視為後浪漫時代的管弦樂創作,但在一開始其實受到史特拉汶斯基
和荀白克的影響甚多。霍爾斯特本身並無意在此曲中用音樂描寫行星,他描寫的
其實是人的情緒,同時也在暗示人的一生。
討論區版主
文章: 0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9,
發表於 週四 5月 12,
《行星組曲》初演之際,霍爾斯特曾對一位來訪的記者解釋樂曲:「這首曲子
確實富有行星的星象學意義,但是此曲並非標題音樂,與和行星同名的神祇也沒
有關係。如果一定要找個什麼欣賞指引,只要把各曲的副題廣義的解釋就可以了。
例如木星,一般的意義是快活,但是也可以和宗教或國家的慶典連接起來,表現
歡欣鼓舞之情。相同,土星並不單意味著肉體的衰退,有時亦可看成憧憬成就之情,
水星則為內心的表象。」
《行星組曲》演奏所需的樂器甚多,是大管弦樂編制。有兩支交替的短笛、一支演奏
低音的長笛、三支雙簧管、英國管、三支單簧管、低音單簧管、低音管、倍低音管、
法國號、小喇叭、高音伸縮喇叭、低音伸縮喇叭、低音低音號、高音低音號、定音號、
大鼓、小鼓、鐃鈸、鈴、三角鐵、鈴鼓、鐵琴、木琴、中國鑼、豎琴、管風琴等等。
「海王星」部份還加上了女聲合唱。
第一曲 - 火星,戰爭之神 (Mars, The Bringer of War - Allegro)
由執拗不斷反覆的節奏和性格迴異的三個主題所展開的充滿豪邁活力的樂章。
弦樂、豎琴和定音鼓輕輕地打出節奏,低音管和法國號以低音奏出深邃幽遠的第一
主題,漸漸加入美麗的色彩和複雜的情緒,進入最強奏。這時,響澈雲霄的有力的
第二主題,像大軍的行進,由銅管樂器堂堂呈示。進入中段時,低音號和小喇叭
突然吹起勇敢活潑的第三主題,暗示戰事將起,接著,之前要出現的動機和主題
全都陸續露面,像是一場暗無天日的血鬥惡戰。最後在強烈的連續節奏之中,像是
巨炮轟出最終的巨響而宣告結束。
討論區版主
文章: 0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9,
發表於 週四 5月 12,
第二曲 - 金星,和平之神 (Venus, The Bringer of Peace - Adagio)
金星是和平的使者,因此樂曲的感受與前曲截然不同。它巧妙地配置了三個非常抒情
優美的主題旋律。法國號以外的銅管樂器都保持緘默,而且各樂器大部份都是以弱音
演奏。一開始由獨奏法國號和木管奏出洋溢和平、自然、動人的第一主題。接著主題
轉移到弦樂低音~豎琴溫柔地以和弦彩飾,法國號再吹出主題,大提琴也奏出美麗的
分解和弦,樂曲變成行板,升F大調,四三拍子。獨奏小提琴輕輕地歌唱出民謠風的
第二主題。反覆之後,曲子又轉為最緩板,降E大調。短小甘甜的第三主題改由雙簧管
奏出。不久,第一、二主題也再現。在和聲的波紋上,先是豎琴,再是鐘琴清澈地以
琶音擴大波紋,最後於長笛和弦樂的持續高音中漸漸消失。
第三曲 - 水星,飛翔之神 (Mercury, The Winged Messenger - Vivace)
水星是報信的使者。由像旋風迴舞的奇異動機和明朗歡悅的兩個主題構成,像輪旋曲般
輕快,帶有幾分諧謔,宛如一首詼諧曲。先是旋風般奇俏的動機,急激巧妙地以降B大調
和E大調交替。不久,鐘琴和木管幽默可愛地奏出第一主題,接著伴奏的豎琴和弦樂一變
為四二拍子。獨奏小提琴以C大調,八六拍子快活歌唱帶出有幾分滑稽味的第二主題。
最後兩主題順次再現,在第一主題變奏終結中,以E大調的和弦終了。
第四曲 - 木星,快樂之神 (Jupiter, The Bringer Of Jollity - Allegro giocoso)
這是全曲中規模最大,也是最富於變化的一曲。四個主題都洋溢著歡樂愉悅的氣氛,
並由六支法國號擔任主要的角色。在快速的弦樂伴奏中,法國號吹出預示歡騰的第一
主題,強勁地奔到最強奏後,通過一段經過部,以法國號為中心又吹出快活的第二主題。
然後第一主題及經過部簡潔地再現,突然一變為四三拍子,不久法國號活潑地歌唱出
民族舞曲風的第三主題~歡喜洋洋,八分音符的跳躍像是咯咯大笑。當樂曲轉為嚴肅的
行板,降E大調,四三拍子之後,令人想起明朗愉快慶典的第四主題堂堂登場。這個
主題很難得的不僅是一段部分的旋律,而且還有完整的樂式。後來霍爾斯特也將它改編
成獨立的歌曲。「木星」一曲最後以急板,C大調的最強奏達到歡樂的顛峰,歡天喜地
於 週五 5月 13,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討論區版主
文章: 0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9,
發表於 週四 5月 12,
第五曲 - 土星,老年之神 (Saturn, The Bringer Of Old Age - Adagio)
曲子將灰暗的二分音符和弦動機,和帶著濃愁的兩個主題,以變奏的方式結合,表現
出老境的陰鬱蒼涼。在長笛的和弦動機中,低音大提琴以低音奏出憂鬱的第一主題,
暗示老年的衰頹。在和弦動機以最強奏變奏中,曲子轉為行板,二三拍子。弦樂以
寬廣的幅度反覆第一主題,長笛和豎琴伴以纖細的琶音。不久風琴以踏瓣加入極長
的持續音,鐘聲遠遠傳來,再共同輕輕消失。
第六曲 - 天王星,魔術之神 (Uranus, The Magician - Allegro)
奇怪的動機和主題陸續登場。巧妙地運用管弦樂手法,蘊釀出一個奇幻的魔術世界。
一開始,銅管樂器像唸咒文一般地前奏出陰陽怪氣的動機,低音管以異樣的和弦,
舞曲風的節奏動機嵌入其間。隨後舞蹈進入高潮,低音管出現魔幻般的第一主題。
其他樂器接過主題,之後法國號和弦樂強奏並發展有跳躍動機的第二主題。開頭的
咒文動機又以變奏風出現後,銅管奏出富於節奏感的第三主題。在全管弦樂的大力
鼎力助之下,最後急速的邁入快板,以緩板的結尾結束這充滿魔法的樂章。
第七曲 - 海王星,神秘之神 (Neptune, The Mystic - Andante)
當時人們尚未發現冥王星。海王星給人的感覺像圍著輕紗,是最為神祕幽遠的行星。
曲子由兩個幽玄的主題,和幕後的女聲合唱交織。全曲奏以弱奏,給這首「行星組曲」
帶來無限神祕和幽幻的終結。由長笛先吹出深遠不知底而又稍帶不安的第一主題,
木管群加強音量,愈增其神祕感。中間部由弦樂、豎琴、鐘琴奏出清純無邪的美麗旋律。
不久傳來女聲合唱,單簧管奏出優雅的第二主題,更達至幽玄之境。長笛和女聲合唱
再度美妙地配合。當合唱三度出現,樂曲被推入蒼茫無限的神祕宇宙,緩緩消失於
大氣之中。
於 週五 5月 13,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討論區版主
文章: 0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9,
發表於 週四 5月 12,
如果大家對這首震撼的管弦樂有興趣的話,小弟改天會放上部分的試聽檔
供大家參考......
若是其他樂友能先不吝分享自己的試聽檔小弟是最歡迎啦~
因為小弟的個人空間不太夠了!
討論區版主
文章: 0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9,
發表於 週四 5月 12,
剛剛小弟看到一個網站上有不錯的試聽檔~
先拉過來給大家聽聽看!
如果各位網兄有聽過錄音效果不錯的「行星組曲」的版本,歡迎「好康到相報」
,不吝和大家分享這些寶貴的經驗~小弟在此先向您說聲謝謝啦!
討論區版主
文章: 0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9,
發表於 週四 5月 12,
上次Argerich推薦的DG特價版就很不錯啦~
好像也有出SACD
1212m -& KECES DAC1739(OPA637BP) -& KECES HA-711(OPA2132PA)
Kingcable銀IC PC
fullcity數位線
文章: 0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19,
pm來自: Taipei City
發表於 週四 5月 12,
嘻嘻~hclin兄,小弟我怕還不夠好呢!
以小弟目前聽過的幾個版本中,賈第納版本的4D錄音確實是數一數二地好。
不過像這麼紅的曲子,應該不愁沒有 "超級發燒片" 吧?
或許是我太貪心了!
但是......還是想瞭解musk兄、TMNEXT兄、或其他網兄能否推薦所謂的「極品」呢?
於 週四 5月 12,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討論區版主
文章: 0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9,
發表於 週四 5月 12,
我滿有興趣的,
久仰行星組曲大名已久,
卻是無緣得以一聞其真面目,
真是滿糟糕的
當樂曲被記載下來的那一刻起,樂曲就此成為祂自己的主人.
文章: 58註冊時間: 週日 3月 20,
pm來自: 白色世界
發表於 週四 5月 12,
提供一個檔案
梅塔指揮洛杉機愛樂
於 週五 5月 13,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1212m -& KECES DAC1739(OPA637BP) -& KECES HA-711(OPA2132PA)
Kingcable銀IC PC
fullcity數位線
文章: 0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19,
pm來自: Taipei City
發表於 週四 5月 12,
hclin兄,真是太感謝啦~
忘了跟大家報告,小弟之前拉出的試聽檔也是梅塔指揮洛杉磯愛樂的XRCD版本~
不過是128kbps MP3,所以品質差很多啦!
討論區版主
文章: 0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9,
發表於 週四 5月 12,
這個版本不錯
不過很可惜無法提供試聽.......(因為是別人的.....)
因為已經毀滅在一次硬碟壞軌中:mad:
文章: 0註冊時間: 週日 9月 05,
pm來自: 聯大電機系
發表於 週五 5月 13,
Karajan六零年代與VPO在DECCA留下一些錄音,效果都不錯,當中也包括了這首行星組曲。
這是小弟最推薦的版本。
文章: 26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2,
am來自: 俺阿伯
發表於 週五 5月 13,
卡拉揚之後在DG有出一張與BPO合作的「行星組曲」,並且以卡拉揚
黃金系列推出在賣,不過口碑很兩極化。小弟因此而猶豫不決,不知道
有無網兄聽過此版本?可否給點意見? 謝謝!
討論區版主
文章: 0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9,
發表於 週五 5月 13,
Argerich 寫:卡拉揚之後在DG有出一張與BPO合作的「行星組曲」,並且以卡拉揚黃金系列推出在賣,不過口碑很兩極化。小弟因此而猶豫不決,不知道有無網兄聽過此版本?可否給點意見? 謝謝!
我上傳一小段給你聽一下
文章: 15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7,
am來自: ,,
發表於 週五 5月 13,
行星組曲全版本評價
不過,作者的喜好和一般推薦的不太一樣
資料有一點點舊,其中有些 CD 已出 DVD-A 或 SACD。
文章: 15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7,
am來自: ,,
發表於 週五 5月 13,
DG Karajan Gold 439 011-2
Holst: The Planets / Karajan, BP, 1981
木星,快樂之神
Jupiter, the bringer of jollity(節選一小段)
於 週二 5月 17,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文章: 15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7,
am來自: ,,
發表於 週五 5月 13,
感謝TMNEXT的分享~
卡拉揚的版本讓人有一種非常精練與精緻的感覺~好像每一處聽起來
都被琢磨地金光閃閃,美不勝收~明顯不是「暴力派」的風格,而且有
濃濃地「卡氏聲音美學」的成分。
柏林愛樂的演奏技巧實在令人驚嘆~同時兼顧技術性與美聲感。小提琴
演奏之處無不俐落滑順~即使是最微弱的顫音也是無比細膩。銅管樂
聽起來彷彿散發出一股黃金色的光暈,十足貴氣盈滿。錄音方面也是不賴~
我想我大概可以放心地買下去了!
討論區版主
文章: 0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9,
發表於 週五 5月 13,
話說那個全版本評價的網頁,TAS 上榜的梅塔指揮洛杉磯愛樂竟然只給三顆星..... 然後一個名不見經傳的 Vernon Handley 指揮皇家愛樂管弦樂團的版本竟然給了四顆半,所以我很好奇,就
Intersound 2807
Holst: The Planets / Vernon Handley, RP, 1993
木星,快樂之神
Jupiter, the bringer of jollity(節選一小段)
這樣大概可以知道作者喜好的口味
樂器配置美洲歐洲有很大的不同,這個版本一開頭的弦樂比較有快速左右交互飛越跳躍的效果。
於 週二 5月 17,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文章: 15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7,
am來自: ,,
發表於 週五 5月 13,
Argerich 寫:感謝TMNEXT的分享~卡拉揚的版本讓人有一種非常精練與精緻的感覺~好像每一處聽起來都被琢磨地金光閃閃,美不勝收~明顯不是「暴力派」的風格,而且有濃濃地「卡氏聲音美學」的成分。柏林愛樂的演奏技巧實在令人驚嘆~同時兼顧技術性與美聲感。小提琴演奏之處無不俐落滑順~即使是最微弱的顫音也是無比細膩。銅管樂聽起來彷彿散發出一股黃金色的光暈,十足貴氣盈滿。錄音方面也是不賴~我想我大概可以放心地買下去了!
我又動搖了
1212m -& KECES DAC1739(OPA637BP) -& KECES HA-711(OPA2132PA)
Kingcable銀IC PC
fullcity數位線
文章: 0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19,
pm來自: Taipei City
發表於 週六 5月 14,
TMNEXT 寫:話說那個全版本評價的網頁,TAS 上榜的梅塔指揮洛杉磯愛樂竟然只給三顆星..... 然後一個名不見經傳的 Vernon Handley 指揮皇家愛樂管弦樂團的版本竟然給了四顆半,所以我很好奇,就樂器配置美洲歐洲有很大的不同,這個版本一開頭的弦樂比較有快速左右交互飛越跳躍的效果。
樂團配置不同並不全是地區不同的原因,只要還是隨時代而做的演變,19世紀的坐法是將第一第二小提琴分置在指揮的兩邊。
另外,Handley指揮起英國音樂可是一把好手。
文章: 26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2,
am來自: 俺阿伯
發表於 週六 5月 14,
klem 寫:樂團配置不同並不全是地區不同的原因,只要還是隨時代而做的演變,19世紀的坐法是將第一第二小提琴分置在指揮的兩邊。美洲的樂團好像比較多採用新式的配置法,第一、第二小提琴都配置在指揮的左手邊。歐洲樂團則比較多採用舊式的配置法。不過配置也會隨著曲子的要求而做調整,並不是一成不變。小弟個人比較喜歡舊式的配置法,感覺比較平衡
另外,Handley指揮起英國音樂可是一把好手。
原來如此,不過他的 CD 好像很少,以前都沒聽過,所以買之前怕怕的
大家覺得 Handley 的版本怎麼樣?
文章: 15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7,
am來自: ,,
發表於 週六 5月 14,
TMNEXT 寫:原來如此,不過他的 CD 好像很少,以前都沒聽過,所以買之前怕怕的
大家覺得 Handley 的版本怎麼樣?
說到這版本~我個人非常喜歡他的錄音效果。每一樣樂器都聽得清清楚楚,
定位和分離度超好!空間感雖大,但是樂器形體感很棒,線條感依然
相當明確而且清晰。如果單就錄音效果的寬闊度和聽起來有沒有像在
身處 "外太空" 的感覺的話,我會第一個考慮此版。
演奏方面,速度不趕,感覺四平八穩,很沈穩平實的演出~在這點
聽起來又比較沒有 "星際感"~真的是有點小可惜!
不過說實在,這樣的詮釋其實也蠻耐聽的~我個人 "比較" 不太喜歡速度
太快的「木星」和「火星」。太快的話有時候會有點亂,反而失去了
該有的震撼與張力。
看來又多了一個可以收的目標了~謝謝TMNEXT兄!
討論區版主
文章: 0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9,
發表於 週六 5月 14,
TMNEXT 寫:klem 寫:樂團配置不同並不全是地區不同的原因,只要還是隨時代而做的演變,19世紀的坐法是將第一第二小提琴分置在指揮的兩邊。美洲的樂團好像比較多採用新式的配置法,第一、第二小提琴都配置在指揮的左手邊。歐洲樂團則比較多採用舊式的配置法。不過配置也會隨著曲子的要求而做調整,並不是一成不變。小弟個人比較喜歡舊式的配置法,感覺比較平衡
小弟也比較喜歡舊的排法,許多的曲子聽起來比較有立體感。
採用何種配置主要是看指揮,今年年初聽了兩場馬捷爾指揮的紐約愛樂,就是採用第二小提琴在右邊的舊配置。對了,列寧格勒愛樂習慣將Double Bass放在左後方,這是非常特別的,非常少樂團會採用這樣的排法。
文章: 26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2,
am來自: 俺阿伯
發表於 週四 6月 23,
Argerich 寫:感謝TMNEXT的分享~卡拉揚的版本讓人有一種非常精練與精緻的感覺~好像每一處聽起來都被琢磨地金光閃閃,美不勝收~明顯不是「暴力派」的風格,而且有濃濃地「卡氏聲音美學」的成分。柏林愛樂的演奏技巧實在令人驚嘆~同時兼顧技術性與美聲感。小提琴演奏之處無不俐落滑順~即使是最微弱的顫音也是無比細膩。銅管樂聽起來彷彿散發出一股黃金色的光暈,十足貴氣盈滿。錄音方面也是不賴~我想我大概可以放心地買下去了!
Karajan 的特色在於處理音色方面要求絕對的華美,在樂曲的強弱方面也很分明,這一張也可以聽到柏林愛樂的銅管也是相當暴力的。
另外,李汶跟芝加哥合作的那張評價也很高,不過就是比較直來直往的版本,芝加哥聞名的暴力銅管得到完全的發洩。
其實行星組曲有名的版本太多了,只要不要差的太超過,無論那個版本都令人印象深刻。
PC + Fubar + AC Cute + M1 online
決定拋出 ATH EC7........
文章: 232註冊時間: 週四 1月 17,
pm來自: Taiwan,冥王星地球通道,
顯示文章 : 所有文章1天7天2週1個月3個月6個月1年
排序 發表人發表時間 主題 依序遞增依序遞減
& 第 1 頁 (共 1 頁)
選擇一個版面
------------------
& &本站站務公告與問題回應
& &新手發問版
耳機相關討論群
& &新耳機系統討論版
音響相關討論群
& &音響系統討論版
& &音響 DIY 電路技術討論
音樂,影音,休閒生活討論群
& &新音樂、影音討論版
& &生活休閒哈拉討論版
團購買賣二手交易討論群
& &二手交易買賣討論板
聯盟夥伴專屬討輪群
& &音悅音響產品服務版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 和 4 位訪客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英格玛·伯格曼电影研究.pdf6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南京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英格玛?伯格曼电影研究
姓名:王玉良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影视文学
指导教师:孙慰川
作为西方电影“圣三位一体”的一员,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曾经和
费里尼、塔尔科夫斯基一起把欧洲艺术电影推到了最高峰。他是一位集戏剧、电
影、电视于一身的“三栖导演’’,至逝世前为世人呈现了近百部舞台戏剧和影视作
品,这其中有一半以上是电影作品。
伯格曼在童年时期就与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使他以后的很多作品都涉
及了长久以来萦绕在他个人心中、也是世人心中的敏感问题――上帝与人的关系
问题。伯格曼父母坎坷的婚姻生活和他自己多次的婚恋经历也成了他创作的最直
接源泉。因此他前期创作的一大部分作品都在探讨两性关系与家庭生活,探讨夫
妻间的忠诚与背叛及父母与子女间的情感危机。此外,他对艺术那种特殊的感情
使他在很多影片中都把目光聚焦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问题上。在这些影片中,艺
术与科学、家庭和宗教的关系得到了详尽的阐释。
由于受斯堪迪纳维亚文化传统的影响,伯格曼自幼酷爱戏剧和影像艺术。他
是从戏剧舞台走入银幕世界的,因此,他的电影受到舞台戏剧的很大影响。而无
论是在主题上还是形式上,戏剧大师斯特林堡、布莱希特、易卜生和尤金?奥尼
尔对伯格曼电影都产生过一定的导向作用,他对这些戏剧大师的艺术理念也进行
了自己的光影阐释。尤其是他的室内剧电影,带有明显的舞台剧痕迹。伯格曼电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企业管理专业论文)我国高校人力资源配置优化和效率评价研究高校,论文,配置,管理..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我国高校人力资源配置优化和效率评价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9:53:0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PDF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斯塔夫 霍尔斯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