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有何重大意义

||||||||||
最新播报:
慎海雄: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是新闻宣传历史性机遇
  新华网青岛10月15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刘宝森、袁军宝)新华社副社长慎海雄15日在青岛出席2014中国·青岛海洋国际高峰论坛时表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经略海洋提供了广阔空间,为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要增强责任担当和大局意识,积极主动发挥好宣传报道、舆论引导和智力支撑作用。
  慎海雄说,党的十八大作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世界潮流,客观分析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历程和阶段性特点,统筹谋划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他强调,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媒体有责任在探索媒体融合中,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慎海雄说,去年此时,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必将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彰显其深远意义。不久前,习主席出访中亚南亚四国,再次强调着眼地区和平和共同繁荣,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进入务实阶段,得到往访诸国的积极响应。“发展海洋经济、加强海洋合作,构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已成广泛共识。”他说,媒体要抓住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新闻宣传在交流交融中的独特作用。
  作为国家通讯社,新华社近年来大力实施战略转型,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积极建设具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全媒体集团。为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和海洋强国战略,新华社充分发挥自身的网络、渠道和载体优势,不断加强海洋事业发展的宣传报道力度,进一步提升全民海洋意识。
  同时,新华社加大与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合作的力度,与国家海洋局签署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发布首个中国海洋发展指数;与山东省政府、青岛市政府合作成立新华(青岛)国际海洋资讯中心,举办海洋国际论坛、发布新华海洋指数等,进一步提升我国在海洋经济领域的话语权和海洋强国战略的舆论影响力。
  慎海雄表示,建设海洋强国的一个重要支点是科学进步和技术创新。这届论坛首次系统全面地向世界发布的新华海洋创新指数,为科学评价我国海洋科技创新水平,加强海洋经济监测、评估和综合管理提供系统、权威的决策支持工具,引导我国海洋经济向科技创新、科技引领转变。这也表明我国在海洋科技创新领域的信心和决心。
[责任编辑:- 厦门大学培训|厦门大学干部培训|厦大培训|厦大继续教育培训
联系人:王老师
地址:厦门市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南安楼
邮编:361005
当前位置: >>
厦门“千人学堂”邀请专家 解读“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更新时间:&&&&浏览次数:
厦门日报讯 (记者 陈镌娟)
&&& 昨日下午,厦门&千人学堂&第二场讲座在人民会堂开讲。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秋雄出席。全市逾1300名干部到场听取讲座。
  本场讲座邀请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何茂春教授主讲,主题是&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何茂春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这一战略将带动所涉地区国家共同繁荣,体现着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责任与能力,具有政治、外交等多方面重大意义。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应重视福建、厦门的作用与机遇,跳出传统思维,借船出海,形成对内和对外开放新思维。厦门在&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化战略的大背景下,要吸引更多全球化高端人才,更加重视政策和规则的运用。
  陈秋雄说,本场讲座邀请专家解读&海上丝绸之路&,旨在使全市干部全面深入认识&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意义。厦门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市委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提出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的战略构想。从今年3月举办的南洋论坛,到与福州、泉州、漳州等市携手共创&海上丝绸之路&新辉煌,再到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合作,一系列举措表明我市将着力做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篇大文章,为全局作出新贡献。
  &千人学堂&是今年市委组织部面向全市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开设的一个高端学习平台,也是我市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新要求的又一项重大举措。王军:通过六大战略支点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13年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稍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笔者认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汇合点的重大战略,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举措。为更好地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国应积极探索打造六大战略支点。
核心提示:
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汇合点的重大战略。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汇合点的重大战略,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举措■王军 李锋2013年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稍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笔者认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汇合点的重大战略,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举措。为更好地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国应积极探索打造六大战略支点。一是加快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便利的投融资支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工作。加快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能够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搭建强有力的投融资平台,为我国与相关国家开展高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提供便利的投融资支持,进而有助于加强相互间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海上丝绸之路”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撑。同时,为获得更多国家的响应和支持,可考虑将该银行总部设在印尼、泰国、新加坡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与我友好国家的首都。二是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提供长远的制度支持。组建RCEP符合我国实施的“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有利于提高本区域的经济一体化程度,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提供长远的制度支持。要加强RCEP成员国间的政治互信,优化相互间的经济合作和政治关系,加快推动中韩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中澳自贸区谈判,进而推进RCEP谈判。要研究制定合适的RCEP规则,特别是在最大潜在利益的服务贸易领域推进自由化,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三是全力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提供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亚洲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和东盟是地区乃至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希望所在。加强我国与东盟的经贸往来是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同时双方经贸往来的加强也会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我国应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并可参照TPP的标准逐步提高我国与东盟的自由贸易程度,特别要加快与东盟国家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双方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不竭商机,在双方合作历经“黄金十年”之后努力创造“钻石十年”,携手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四是适时加入跨贸易伙伴关系(TPP)谈判,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扫除合作伙伴的后顾之忧。美国加入并主导TPP谈判进程,推行自己的贸易议题,意在建立将我国排除在外的全贸易体系。TPP协议加上美国重返亚洲的政治、军事战略部署,将对我国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构成实际威胁和直接挑战。为应对美国主导的TPP,我国可采取积极主动的对策,加快签署中美投资协定,并着手开展中美自由贸易区谈判,并适时加入TPP谈判,扫除合作伙伴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后顾之忧。五是推动沿线地区发展港口经济和自由贸易园(港)区,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提供先行先试的载体。“海上丝绸之路”的持续发展需要若干沿路港口经济区作为支撑。我国要用好自由贸易园(港)区这一区域合作平台,加快沿线地区自由贸易园(港)区建设,着力消除现有开放领域当中体制机制障碍和壁垒,扩大市场准入,推动重点领域对外开放。近期,要建设好上海自贸区,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进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时,加快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等沿海、沿边省份推进自由贸易园(港)区建设,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此外,要大力支持泰中罗勇中国工业园、马中关丹工业园等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发展;并与沿线国家加强政策协调,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自由化水平。六是谋划建设若干“海上驿站”,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提供安全的通道保障。航道安全是“海上丝绸之路”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而建设保障航道安全的“海上驿站”则是重中之重。“海上驿站”不仅要具备货物装卸的码头功能,还要提供轮船和人员补给的服务,更要保障周边航道的安全,为各国的经贸往来提供安全、便捷的海上通道。“海上驿站”既可以由我国单独建设,也可与其他国家联合建设,甚至可以租用国外现有的驿站。此外,还可以“海上驿站”为依托,扩大“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范围。(第一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第二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博士)
[责任编辑:robo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219414
播放数:150135
播放数:6237900
播放数:353935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战略意义透析
来源: 人民网作者: 林宏宇
习近平主席2013年10月在印尼国会演讲时提出要构建面向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这个提法在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进一步印证,这表明海上丝绸之路的提法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新一届政府深化改革的战略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主席2013年10月在印尼国会演讲时提出要构建面向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这个提法在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进一步印证,他强调指出“我国要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表明海上丝绸之路的提法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新一届政府深化改革的战略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国内外的密切关注。目前学界可能更多关注它的经济发展意义,把它视为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面临新一轮全球化挑战的新包装,但笔者认为它的国际战略意义也许更为重大,可视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深层战略谋划。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视角来看,“海上丝绸之路”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战略意义。
  从现实主义视角来看,“海上丝绸之路”体现了维护海洋权益的战略需要
  自2010年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以来,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另外,受“冷战”遗留的历史问题与冷战后现实冲突的影响,东亚地区国家矛盾交错,利益交织,尤其是西太平洋地区海洋地缘状况拥挤不堪,如处置不好,极易酿成危机。中国如何突破美国重返亚太再平衡战略所导致的这种“东紧”困境,“海上丝绸之路”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实际上,“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战略转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战略东向”转变为“战略西向”,它暂时避开了地缘政治拥挤不堪的东亚,转向大有可为的西线,达到扬长(经济贸易、基础设施)避短(军事、安全压力)之目的。另外,“海上丝绸之路”还可视为中国长期以来海权与陆权之争出现战略变化的一种迹象。中国虽是一个海陆大国,但却是一个海权的小国,长期以来我国偏重于陆权,对海权与海洋权益是不够重视的。而海洋将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最重要资源,尤其自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来,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海洋权益的重视与维护,我们国家也越来越意识到这一点。“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就是一个重要信号,它说明中国将更加重视海洋,更加重视海权与海洋权益的维护。
  从自由主义视角来看,构建“海上丝绸之路”是宣扬富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念
  美国前国务卿赖斯在一次外交演讲中指出,一个大国要不仅能生产丰富的物质产品,还必须能生产丰富的精神产品,二者缺一都不是世界大国。她这里的“精神产品”所指的内涵很丰富,但价值观与话语权是很重要的方面。不可否认,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物质产品的生产大国,但我们还不是精神产品的大国,我们的国际话语权还不够强大。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越来越重视国际话语权的建设,“中国梦”、“新型大国关系”、“命运共同体”、“新义利观”等概念的提出,都表明了中国要发出不同于西方的声音,要让国际社会看到更多“中国的点子”。“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正体现了这一战略诉求。
  近年来,亚太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这个地区有影响的大国纷纷提出本国对该区域发展的战略构想,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都提出过类似于“丝绸之路”这样战略设计,但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提法最有历史的文化底蕴与现实的可行性,因为,中国政府所提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对绵延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是联系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路线,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交通走廊。通过和平的航海贸易,带来了经济的共赢,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以及相关国家的和睦交流。这与近代西方海洋文化中的侵略性和扩张性是不同的。近代西方国家通过地理大发现,发现了世界,统治了世界,主导了400年的全球化,但残酷的血腥、冲突与战争却充斥其间。
  可以说,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古老的中华文明对人类和谐美好精神的贡献,它体现的价值内涵主要包括:互联互通、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命运共同。这些思想也正是中国政府所提的面向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要秉承的价值观念与国际规范。有影响力的国际话语与规范,往往有悠长的历史传承与积淀。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两千年,似涓涓细流,绵延不断,交流了商品,传播了文明,是一个打有中国印迹的优质历史文化符号,笔者认为,作为“中国梦”国际延展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同样需要这个符号。
从建构主义视角来看,“海上丝绸之路”体现了“大亚太”的区域认同
  认同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构建认同是减少战略误判、避免国际冲突的重要方法。不可否认,当前我国和平崛起进程之所以遭遇这么大的困难,与当前亚太地区的国家身份认同混乱与缺失有很大关系。
  由于历史与现实原因,亚太地区国家发展状况非常复杂,这个地区既有最发达的国家,也有很落后的国家;既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资本主义国家;既有远在域外但时刻不忘亚太的国家,也有身处东方却以西方自居的“区域人格分裂”的国家。如此复杂的国家身份认知,导致亚太地区国家矛盾重重、纷争不断,这是影响当前亚太地区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作为地处亚太地区的大国,有责任推动这个地区的国家身份认同。笔者认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可视为中国政府推动亚太区域构建国家认同的有效途径。海上丝绸之路连接的是东亚、南亚,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是地缘上的“大亚太”区域,该战略的实施显然有利于培育该区域的认同。中国将发挥其作为该地区最大经济体的优势,为构建“大亚太”认同做出贡献。目前,中国和东盟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区,中国连续4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再通过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力推动自贸区升级版建设,促进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将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这既有助于构建“大亚太”的区域认同,也有助于加强中国的大国亲和力,有助于中国的和平崛起。
  总之,“海上丝绸之路”构想具有非常重大的国际战略意义,对我国来说,其经济发展方面的促进作用固然很大,但这还是表层的,从深层次来看,这更应是一个顶层的战略设计,其战略作用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源源不断地发酵,可谓“经济为表、战略为里”。“海上丝绸之路”构想以经济贸易合作为先导与基石,以政治外交合作为前提与推进手段,以促进文化交流、化解安全风险为重要目标,对于深化区域合作、促进亚太繁荣、推动全球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作者为国际关系学院国政系主任、教授、博导)
  (来源:人民论坛)
责任编辑: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今年是我省实施法治惠民实施工程项目的第四年,省直有关单位组织开展法治惠民实事工程项目11项,各地级以上市组织开展法治惠民实事工程项目23项。按照《广东省2014年依法治省工作要点》部署,为配合2014年法治惠民实事工程项目的绩效评估工作,全面了解法治惠民实事工程项目的推进情况,倾听各届群众意见,特在法治广东网开展网评活动。欢迎参与!
活动时间:日至日解读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有何重大意义_百度知道
解读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有何重大意义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目录历史背景影响分析受益地区海上丝绸之路的历...规划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来的。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自秦汉时期开通以来,一直是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而东南亚地区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和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历史,着眼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十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双方乃至本地区人民的福祉而提出的战略构想。同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在世界格局发生复杂变化的当前,主动创造合作、和平、和谐的对外合作环境的有力手段,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机遇和外部环境。李克强总理在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历史背景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全球政治、贸易格局不断变化形势下,中国连接世界的新型贸易之路,其核心价值是通道价值和战略安全。尤其在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合纵连横的背景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拓展无疑将大大增强中国的战略安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海自贸区,高铁战略等都是基于这个大背景下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合作伙伴并不仅限与东盟,而是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增进同沿边国家和地区的交往,将串起连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发展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合作经济带,以亚欧非经济贸易一体化为发展的长期目标。由于东盟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和必经之地,将是新海丝战略的首要发展目标,而中国和东盟有着广泛的政治基础,坚实的经济基础,21世纪海丝战略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和共同要求 。自200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携手开创了“黄金十年”。,中国东盟博览会连续举办十年,以经济合作为重点,逐渐向政治、安全、文化等领域延拓,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抗击重大灾害中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形成了合作交流的良好局面。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中国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以自贸区升级为标志,关系已进入成熟期,合作已进入快车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重要推力和载体,将从规模和内涵上进一步提升双方贸易政治关系。随着美国经济模式向出口推动型转变,亚太多国均面临出口市场萎缩的巨大压力,加快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已成为共识。影响分析国际影响: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虽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但沿线国家加强与中国合作是大势所趋。实施策略将从现有区域合作机制着手,把这些国家和地区串联起来,搭建战略平台,携手重现海上丝绸之路繁荣,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共同富强。不仅保证了中国的国际战略安全,并能让沿线国家和中国互惠互利共赢。国内影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是我国深化改革,产业升级的一个强大驱动力。同时,通过开辟这一通道,人才、技术、资金等市场要素的交流渠道将得到更大拓展,将大大弥补我国在创新意识和某些领域的短板不足,从而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导的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突破点。其中上海自由贸易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能否成功的先导。
其他类似问题
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