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办报党的思想是什么么

来源: 作者:贾奎林;李新华;
“群众办报”思想中的“受众观念”研宪
新闻传播活动是传播者和受众间的双向交流活动调整好传受双方的关系对于实现两者间有效传播具有重要意义。西方传播学十分重视传播技术与技巧,尤其是受众研究正日益成为其研究的重要领域,为实现有效传播服务。“群众办报’‘思想是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报刊思想在中国的延伸与发展。毛泽东在,948年《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明确提出这一思想:“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作为毛泽东新闻理论的基本观点,群众办报思想体现了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目的和方法。一、‘群众办报’‘思想一一中国的“受众观念’‘毛泽东新闻思想中的群众观念可以看作是西方传播学的受众观念.因为人民群众是新闻信息的接收者和消费者。传播学把发送信息的一方称之为传者把接收信息的一方因为人数众多.称之为受众。新闻工作要获得与传播者原来意图一致的传播效果,从根本上说要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西方传播学者站在垄断资产阶级的立场上探求如何更加有效地操纵受众,为资产阶级垄断利润的最终获得服务。无产阶级新闻受众理论一一“群众办报“思想认为:新闻源于......(本文共计1页)
       
         &
相关文章推荐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新闻爱好者》2006年06期
《新闻实践》2001年05期
《当代传播》2002年06期
《采.写.编》2004年01期
《新闻界》2003年03期
《东南传播》2007年04期
《新闻传播》2012年08期
《中国记者》2014年01期
《中国报业》2013年16期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青年记者》2007年02期
《新闻前哨》2002年09期
《声屏世界》1997年05期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6年08期
《中国记者》2006年04期
主办:廊坊师范学院
出版:职业时空杂志编辑部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河北省廊坊市&& 今年1月3日,胡锦涛同志考察解放军报社时强调指出,提高办报水平,关键在人,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这不仅是对解放军报社的要求,也是对全国新闻工作者的要求。当代新闻事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真正拥有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现有6报7刊1网站,共14个媒体,如何把各媒体办好,使其有强大的生命力、竞争力,关键就在于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新闻队伍,这是我们党报集团的发展之本、活力之源。&& 一、竞争的时代呼唤高素质的新闻人才&& 在传播媒介极大丰富和发展、受众需求日益多样化的今天,时代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提高了,新闻人需要站在更高的素质起点和事业平台上,方能更好地满足受众的文化期待和信息依存。时代呼唤高素质的新闻人才,党的新闻事业呼唤高素质的新闻人才。其需求的迫切程度,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1.党报的性质和地位决定需要高素质新闻人才。&& 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党报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党报姓党,这是它最核心的本质所在。那么,应该由什么人来主持,才能永葆党报的本色呢?马克思和恩格斯主张,只有“真正具有革命思想和无产阶级思想”的人才能保证党的机关报能按照“曾宣誓遵守的党纲”和“党的策略的……最基本原则”来编辑报纸,只有这样的报纸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党的机关报”。①&& 时代在前进,实践在演变,但革命导师这些经典表述并没有过时。不仅如此,在发展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过程中,这些论断愈来愈显示出穿越百年的理论光辉。&& 许多党报都提出“主流”、“权威”、“高端”等口号,这符合党报的身份认定,但另一方面,要想办成这样高品质的报纸,首先要求办报的人必须具备与这种品质相对应的办报理念和综合素质。&& 2.党报集团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决定需要高素质人才。&& 党报集团发展的方向和任务是,既要把好导向,又要加快发展。这就需要一大批政治上成熟、思想上过硬、精通市场法则和报业运作规律的新闻人才。&& “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②这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重要论点。这里要强调的是,导向问题实质上也是人的问题,是新闻队伍的素质问题。因为一张报纸的导向并不是凭空抽象的,而是体现在具体的新闻报道之中,体现在每一个新闻记者平时的策划、采访、写作之中。如果我们的记者、编辑自身没有好思想、好作风,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有说服力、感召力,甚至还会损害报纸的形象。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具备优良作风和素质的记者,能够写出正确引导舆论的作品来。所以,抓导向,首先要抓“脑袋”,抓队伍培养。&& 发展问题更是与人才需求密切相关。中国报业发展到今天,已经从“资本竞争”演变为“知本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湖北日报报业集团这几年取得较快发展,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集团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注重引进方方面面的人才,同时最大限度地激活“本土”人才。可以说,一部集团发展史,也是一部人才的成长史。要打造一流的传媒集团,我们的人才还不够,我们的用人机制还要进一步改革,要敞开胸怀,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吸纳各方精英,共同推进我们的事业。&& 3.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决定需要高素质人才。&&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流,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仍未停息,报纸作为舆论斗争的工具,要完成特定阶段内信息传播、舆论引导的功能,必须强化办报人的思想引导和素质建设。江泽民同志指出,“新闻事业能不能办好,关键在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③新闻工作是教育人的,所以新闻工作者也应当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领域面临错综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快速增长,新闻传播手段越来越现代化。我国将长期面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其中包括不断受到资产阶级新闻观的侵蚀。因此,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引导新闻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判断事物,指导工作,增强识别和抵制西方资产阶级新闻观侵蚀的能力。&& 二、新闻队伍现状要求必须在教育和培养上下功夫&& 研究新闻队伍建设问题,首先要弄清楚队伍的现状,认清新闻队伍的主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天的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不仅在新闻事业和文化产业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新闻队伍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如果用“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四句话来衡量,我们队伍的主流是好的,省委是满意的,群众也是认可的。特别是这几年,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以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集团内部无论是主报还是子报子刊,编辑记者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新闻业务素质都不同程度地增强了,“有偿新闻”、“以稿谋私”、“以报谋私”等现象有力地得到了遏制。中宣部在全国新闻战线推广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经验,就充分说明了我们抓队伍建设取得了成效。&& 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新闻队伍中存在的不良倾向和苗头,也应该引起我们警惕。&&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湖北日报社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期。2001年7月成立报业集团后,不断创办新媒体,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制度改革,为集团事业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随着报业集团媒体规模和实体规模扩大,媒介种类增加,新闻队伍不断扩大,一批年轻的编辑记者走上媒体的领导岗位,同时又有大量新人加入到新闻采编队伍中。他们思想活跃、充满激情,能够创造性地开展新闻宣传工作。但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和舆论导向方面,还不够成熟,容易产生偏差。&& 主要表现为下列情形:(1)有的同志对党的新闻事业的性质把握不准,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水平还不高,喉舌意识不强,在稿件处理、版面安排、标题制作上,有时政治性、导向性、政策性把握不当、把关不严,个别新闻报道甚至出现过政治性差错;(2)有的同志对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和任务认识不清,在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问题上,有时产生摇摆;(3)有的同志群众观点、实践观点不强,贯彻群众路线不够好;(4)有的同志在舆论监督方面,既存在采访不深入、事实没核准、偏听偏信、主观片面的问题,也存在感情用事,只顾追求“轰动效应”,没有把握好批评稿件的角度、尺度、时机、火候的问题;(5)有的同志不重视政治理论和法律政策的学习,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深,或法制观念不强,或知识面太窄,不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事物、捕捉新闻素材,因而导致报道没有高度、缺乏深度,引导水平不高;(6)有的同志在事业上不能兢兢业业,责任心不强,在思想作风上对自己的要求标准不高,执行宣传纪律不严。&& 应该看到,第一,上述所列并非普遍现象,不是说所有的年轻领导干部和青年编辑记者都存在这些问题;第二,这些问题、倾向和现象,并非年轻一代所独有,在一些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身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第三,这些虽是个别现象,但其危害不可小视。近些年新闻宣传中出现的一系列“险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留下了深刻教训;第四,根治这些问题,扭转这些倾向,非一日之功,新闻队伍的教育和素质培养是一项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的根本大计。&& 三、建立教育和培养的长效机制是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的良策&& 做好舆论宣传工作,核心是坚持党对媒体的领导,关键是队伍建设问题。特别是在思想理论领域和意识形态斗争比较复杂的形势下,提高党报新闻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邓小平同志说过,“要教育人民,必须自己先受教育。要给人民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④我们党的新闻事业是先有党的报纸,并且在很长一个时期里党报是我们党主要的舆论工具,因此,从事党报新闻宣传的工作者,首先应该努力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在队伍建设方面,湖北日报报业集团通过这些年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做法和机制。这是我们继续推进新闻队伍建设的宝贵资源。要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这四句话的要求,不断健全和完善新闻人才教育和培养的长效机制,为集团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1.深入持久地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新闻队伍的内在动力。开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从2004年开始,在采编战线持续开展这项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特别是2005年,我们把这项活动融入到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去,明确提出采编战线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即:必须坚定理想信念,自觉献身党报事业;必须维护中央和省委权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必须坚持求真务实,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必须坚持廉洁自律,努力塑造良好形象。&& 要继续探索“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教育活动不中断、不松劲,各种突出问题不回潮、不反弹。要继续探索“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新形式、新方法、新手段,使之有吸引力,有兴奋点,有实效。要继续强化“大报小报都姓党”的观念,引导编辑记者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2.以培训为载体建立学习型集团,不断提高新闻队伍的业务水平。要树立这样的认识,既然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那么就必须不断地提高我们的“战士”的综合素质和战斗力。要改变干部使用中存在的重使用轻培养的局面,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引导新闻采编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习惯。要按照湖北省委宣传部关于建设“五个一批”人才工程的要求,加强对集团各条战线优秀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要通过几年的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闻专门人才,让新闻舆论的权力真正掌握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新闻工作者手中,牢牢控制舆论工作的主动权。&& 江泽民同志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对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提出打牢五个根底,倡导六种作风,“努力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⑤这对于省级党报的新闻工作者同样适用。五个根底即:理论路线根底、政策法律纪律根底、群众观点根底、知识根底和新闻业务根底。六种作风是指:(1)敬业的作风,热爱党的新闻事业,献身党的新闻事业。(2)实事求是的作风,报实情,讲真话。(3)艰苦奋斗的作风,不怕苦,不怕累,有时还要不怕危险、不怕牺牲。(4)清正廉洁的作风,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恪守职业道德,坚决反对搞有偿新闻。(5)严谨细致的作风,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严防差错。(6)勇于创新的作风,新闻事业是常干常新的事业,是有着广阔的驰骋空间的事业,在坚持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的前提下,不断开拓新的报道领域,不断探索新的报道形式,不断采用新的报道手法,不断写出富有新意的优秀作品。这五个根底、六种作风是新闻队伍具有高素质的基本保证。&& 3.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管理制度和奖惩机制,不断巩固队伍建设的成果。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注重制度建设,将新闻生产流程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目前,湖北日报编辑部已经编印下发了较完备的制度手册,各子报子刊也都初步形成了各自的制度体系。要根据中央和省委最新精神,结合集团事业发展的实际,有重点、分层次、分阶段地对已出台的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对尚未形成制度化的领域要加强调研和论证,特别是完善采编人员的考核、奖励、督查等方面的规范化文件。同时加大执行力度,保证制度落到实处,用制度约束编辑、记者的行为,用制度保障编辑记者的权益,用制度促进采编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这几年,我们通过评选集团名笔、重奖中国新闻奖获奖人员、在《楚天报人》开辟专栏宣传先进人物事迹等措施,树立了一批可亲、可敬、可学的身边典型,收到较好的效果。要继续坚持典型引路的做法,选择一批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讲奉献、讲纪律、讲风格、讲境界的优秀编辑记者,在集团内部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弘扬他们的品格和精神,以身边的典型鼓舞人,教育人。通过典型带动,力争涌现出更多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校对,在集团名笔、标兵等评选活动中,在出版专著的过程中,更多地向一线青年编辑记者倾斜,努力营造鼓励人干事业,支持人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 (作者是湖北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社长)、党委书记)&&&&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第374、361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②《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第216页,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 ③⑤分别见《〈新闻战线〉文萃?理论卷》第4页,第6页,人民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11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
镜像: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浅析邹韬奋的办报思想及其借鉴_职教论文_职教文章_学海网
您现在正在浏览:&>&&>&&>&浅析邹韬奋的办报思想及其借鉴
浅析邹韬奋的办报思想及其借鉴
摘要:邹韬奋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记者、报刊活动家、出版家和政论家,一生献身于新闻出版事业,积累了丰富的办报思想和经验。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从邹韬奋办报历程、编辑思想、经营思想、新闻从业观等方面分析韬奋办报思想的精华。结合现代报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不足和困惑。挖掘韬奋办报思想和现代报业发展的关联点。提出借鉴韬奋办报思想,指导现代报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使现代报业在新闻、编辑、经营和职业道德方面得到较为显著的提高,从而更好的服务人民。关键词:邹韬奋;编辑思想;经营方式;新闻从业观
Zou Tao-fen of running a newspaper and its reference Name: Wang Hongwei
instructor: Zhu KaiAbstract: China’s Zou Tao-fen is a distinguished history of the press, the press activists, publishing and political family, and lifetime dedication to the cause of press and publication, has accumulated a wealth of ideas and experience in running a newspaper. In this paper, Zou Tao-fen from the literature of course running a newspaper, editors thinking, thinking of business, the business of running a newspaper, and other aspects of Taofen thinking of the essence. Combining modern press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facing the shortage and confusion. Mining Taofen thinking of running a newspaper and the Newspaper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relevance points. Taofen thinking of running a newspaper made reference to guid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newspaper suggested. Newspaper in the modern news editor, business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get a more significant increase, thereby better serving the people. Key words: Zou Tao- edit thinki news business concept1前言邹韬奋生于1895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记者、报刊活动家、出版家和政论家。他一生参与过《生活》周刊、《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星期刊》、《生活日报 》、《抗战》三日刊、《全民抗战》周刊等十几种进步报刊的创办 、编辑和领导工作,其主编的报刊在当时销量最多、影响最大。邹韬奋的办报生涯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以讨论社会问题为主,“九一八”事变后,重点开始由社会问题转移到政治问题上来。1926年10月,邹韬奋接办《生活》周刊,正式开始新闻出版生涯。1933年,被迫出国逃亡,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坚持用笔进行革命斗争。半年后,《生活》被国民党当局查封。流亡国外的两年当中,邹韬奋写出了后来出版的《萍踪寄语》。1935年8月,回国之后,邹韬奋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1936.2月被封)。1936年3月,邹韬奋流亡香港,创办《生活日报》和《生活日报星期增刊》(周刊)。日,因为“七君子事件”被捕。被监禁期间,撰写了《经历》、《萍踪忆语》等著作,1937年7月出狱,8月在上海创办《抗战》。从而走上了马克思主义新闻道路,实现了他一生伟大的转变。1938年7月,《抗战》和李公朴创办的《全民》合并,改为《全民抗战》。1941年2月,被当局查封,1941年2月,邹韬奋第三次流亡到香港,1941年5月,复刊《大众生活》,任主编。1944年春,在病榻上撰写《患难余生记》。后因病情恶化,仅写五万余字。同年7月24日晨7时20分,于上海逝世,终年50岁。临终前,口授遗嘱,再次表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9月28日,中共中央电唁其家属,并追认其为中国共产党员。毛泽东、周恩来为其题词。通其一生,其编写过评论和通讯报道文章数百万字,出版了数十本著作和译著,并成立和经营了生活书店。多少年来,邹韬奋一直盼望能够办一种适合于大众需要的报纸。他多次说过:“我平生并无任何野心,我不想做资本家,不想做大官,更不想做报界大王。我只有一个理想,就是要创办一种为大众所爱读,为大众做喉舌的刊物。”[1]邹韬奋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我国新闻出版事业,他的编辑思想——“大众喉舌”的新闻观,以及他所总结的办刊经验,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起到了强有力的作用,成为我国期刊编辑出版的重要理论财富,而且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今天的新闻事业的理论建设以及具体实践,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 邹韬奋办报思想博大精深,本文选择其编辑思想、经营思想和新闻从业观为研究对对象,以此来挖掘韬奋办报思想的精华。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
论文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各种渠道对各种有关邹韬奋办报思想的文献和资料进行合理的搜集与应用,以期获得韬奋办报思想的精华,来指导现代报业发展。3邹韬奋的大众编辑思想
编辑工作是新闻传播制作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在大众传播学中,怀特所提出的“把关人”理论,就是对编辑的详细理论分析和阐述,他认为,编辑决定着哪些稿件能用,哪些稿件的哪些内容需要删减,稿件应该怎样编排等,甚至编辑所修改完的稿件会直接体现报刊的思想和舆论倾向。[2]我们所看到的报刊上所刊登的稿件都是编辑的最后成果,因此,我们对于报纸内容的评价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编辑工作的看法和意见,这就对编辑有高质量的要求。邹韬奋的大众编辑思想主要有:3.1韬奋“以人为本”的受众意识邹韬奋最突出的办报作风是密切联系群众,热心为读者服务,立足于大众立场。在他一生的新闻活动中,始终是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来进行报刊活动的。他指出,办报的目的是“以民众的福利为前提”,谋求大众的进步和民族的解放,无论是在办“抗战”系列报刊还是办“生活”系列报刊,办报的目的也只有一个:为民众谋利益,而不是为个人或小团体谋取利益[3]邹韬奋在接办《生活》周刊时,办报宗旨就是以读者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进为目的。他在香港办《生活日报》,也表明立场:“言论要完全做人民的喉舌,新闻要完全做人民的耳目”,要把报纸办成真正的“人民的报纸”。[4]邹韬奋的大众编辑思想是始终贯穿于他所办的报刊。对传媒来讲,任何有效的传播都依赖于受众对传媒、传播者的互动。没有受众的参与、协同,传播媒介和传播者的传播行为都会因无所归宿,而变的毫无意义。传媒与受众间的有效互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而建立“读者信箱”是其中很好的一种方式。因为,传受关系是以满足自身和对方共同的需求而建立相互之间的联系的。其中,受众和传播者最重要的需求是信息量沟通的需要,即传播者需要将信息传给受众,希望能取得他们的理解、喜欢和接受,受众则需要传播者能以最好的方式传给他们最想要获得的信息。除此之外,在传受关系中,也会产生其它需求,如受众希望传播者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工作、生活中的难题,这些要求似乎与传播者的工作并无什么关系,但它们确实是受众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作为编辑和记者如果能够给予必要的帮助,不仅能很好的促进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同时也能增加传播媒介在受众中的影响。邹韬奋的受众意识的最充分体现是在《生活》周刊创办“读者信箱”,把读者来信看作是编辑和读者的有效桥梁。对于读者所询,关于求学就业、婚姻、法律、卫生诸问题,无不详细答复。读者如有所委托请求,在人事可能范围内,也尽量为读者服务,所以周刊便成为一般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的良师益友。这个栏目,使邹韬奋更直接地了解了广大读者的思想状况和广泛的社会生活,增强了报刊编辑工作的针对性,同时从读者提出的尖锐问题和深刻见解以及读者思想的崭新变化中,他又获得了力量和鼓舞。他的“读者来信”是读者的知心朋友,为读者解决了不少思想和生活问题,能够真正做到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可以说,“读者信箱”是邹韬奋所办报刊中最出色的栏目,在几种主要的受众观中,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的观点中也指出受众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享有基本的权利,如传播权,知晓权,传媒接近权等,这与邹韬奋的受众有知晓权的观点是相近的,邹韬奋的编辑思想正是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办报的,做到报刊是人民的报刊。再者,“读者信箱”还体现出大众传播中的基本传播过程:双向、互动,“读者信箱”是体现这一传播过程的最好形式,它把媒介与受众有机的联系起来,从而使报刊没有脱离受众而存在,同时还把受众的意见得到了很好的反馈。而今天的报业发展中,很多报刊都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良传统,比较有特色和代表性的是中国青年报的“青春热线”及《青年信箱》。“青春热线”是一部由中国青年报创办的心理辅导热线电话。自日开通以来,它为全国的青年及青少年朋友免费提供电话心理辅导服务。它的宗旨是:帮助求助者在痛苦、困惑和危机中寻找成长的机会,发现生命的意义,超越自我,创造充实美好的人生。服务内容包括:婚姻恋爱、人际关系、社会适应、职业选择、学习考试等个人发展和选择问题。《青年信箱》的宗旨是服务青年,切实帮助青年朋友解决生活和成长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导青年创造健康的人生。《青年信箱》作为“青春热线”专栏的四年来,在报上公开回复的信件已逾百封,同样受到读者的信赖和欢迎。但是,这仅仅是一种个体行为,并没有形成一种大的潮流。或者是虽然设有类似栏目,但大多流于形式,并无实质内容,报社一方也缺乏真心诚意,最终难免没落命运。邹韬奋大众编辑思想还有一个突出的表现是:他注重培养读者客观考察判断问题的能力。让读者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得出结论。而不是大包大揽,动辄以主流、权威自居,喋喋不休,絮絮叨叨,试图说教似的让受众接受观点。这就好比课堂上,好老师是能教会学生独立判断问题的能力的老师,而不是蛮横的灌输自己知识的老师。新闻是客观的,客观性是新闻的生命力,培养理性、现代的公民是当前媒体的当务之急。邹韬奋的“以人为本”的受众意识,为读者服务的思想,适合那些以单纯迎合市民需要、缺乏健康向上的精神的刊物有明显区别的,他的编辑思想始终是以对人民负责为宗旨的。然而我们现在的报刊并不完全是本着大众的需求来创办的,在很大程度上,报刊等已成为宣传者的舆论工具,总是从创办者的角度或是从利益的角度出发,并没有考虑受众意识,从而失去了受众,以导致报刊没人看,甚至一些报刊因此而倒闭等。探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没有把握好报刊媒介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没有从“大众”的角度出发。邹韬奋的以受众为本的编辑思想不仅影响着他们那一代的办报人,对我们今天的办报更是有很大的借鉴,现如今,邹韬奋的“以人为本”的受众意识,“热心为读者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作风,已经成为办好社会主义报刊的一条重要经验。3.2独特的办报理念与办报风格3.2.1主张办报要有个性,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精神他指出,办一份报刊,内容不能“人云亦云”。形式不能“亦步亦趋”,而要有创造性,“要造成刊物的个性或特色,非有创造的精神不可”。[5]在内容上,重视刊物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以吸引读者的阅读,但在给读者提供读报快乐的前提下,也要更利于读者的进步,促进社会的改进,做到“趣味”与“价值”的严格统一。可读性主要体现在短小精悍的评论上,他在《生活》周刊创办了“小言论”栏目,并且贯穿与《生活》周刊的始终,他的小言论写得很有特色,自1927年起,《生活》周刊上几乎每期都发一篇署名“韬奋”的小言论,很受读者欢迎,言论内容也是发展变化的,初期言论基本上不涉及时事问题,后期则主要以社会和政治问题为主要评述了。趣味性主要体现在“有趣味、有价值”的报道内容上,《生活》周刊初期专注于帮助读者提高自身修养,刊登了大量的人物评述、成功人传、名人箴言等文章;后期则刊登有教育性和可读性内容,并且大量刊登海外通讯等,逐渐得到了社会上层人士的重视。这不仅扩大了读者的视野,增强了读者忧国忧民的意识和爱国主义信念,而且对后人认识中华民国时期的社会历史也有一定的社会史料价值。在形式上,主张另类,不同于其他报刊,每次办报都力争想出更新颖的格式来。在当时流行的大报和小报,而他却主张办中型或小型报纸,《生活日报》就是一张中型报纸,其封面不仅采用了真色照片,印的精美鲜明,为当时期刊所少见,而且还注重版面的创新,巧妙的配合了版务的内容。文风要“明显畅快”,适合大众需要的文风,所写文章要注意用“最生动、最经济的笔法”,短小精悍,亲切感人,主张文笔简练轻松。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现代报业大量表现出来的跟风、一边倒、没有自己的见解这种不良现象。如马{学}加{海}爵案,马案发生以后,马本人立刻以一种杀人恶魔的形象出现在各类媒体。全国竟没有一家媒体去搞清楚马的背景、思想历程、杀人动机等因素。作为有责任心和良心的新闻媒体,应该把这些资料调查清楚。邹韬奋的这些办报理念在很大程度上都体现着新闻学理论的内容,报刊的四大组成部分:新闻、评论、副刊、广告中,评论是报刊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报刊的一个亮点,邹韬奋评论有特色,有深度,见解独特,内容吸引人,并且都以百姓所关注、关心的话题,社会焦点问题、时事政治问题等展开评论,这也是他办报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邹韬奋所倡导的“有趣味、有价值”的报道内容,这也体现了新闻报道当中的内容,新闻首先要求有“新闻价值”,新闻的五要素中要求新闻要有趣味性,邹韬奋在《生活》周刊上刊登有教育性和可读性内容,这就是“有价值”的新闻的体现;刊登大量人物评述、成功人传、名人箴言等文章,就是“有趣味”的新闻的体现。3.2. 2 办好报刊要不畏强暴,坚持“报格”邹韬奋所办报刊,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不怕威胁、利诱。他所办刊物有三个特色:讲人民大众不敢讲的话,讲反动刊物不愿讲的话,讲共产党刊物不便讲的话体现了一个报人的正直作风。邹韬奋能够自觉的摆脱商业利益的驱动拒绝政客收买,从而一直保持着刊物的言论自由,突出刊物的个性特色。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赢得了读者的称赞。然而,在我们今天激烈的新闻行业的竞争中,许多媒体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办报风格,一味地从商业利益角度考虑,采取“媚俗”的态度来迎合一部分受众低俗化的阅读心理要求,从而迷失了正确的新闻方向,这样的办刊价值取向,显然与邹韬奋提倡的健康向上的办报理念和立足于大众的新闻价值观背道而驰。坚持自己的办报价值取向,要不卑不亢,不向恶势力低头,不被收买,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在今天,我们是处于一个和平的年代,局势不会动荡不安,也不存在报刊怕被一些政客收买,媒体言论属于相对自由,但是不良现象也还是存在。例如煤炭事故发生后,一些主要负责人为了隐瞒事实,逃避罪责,就给一些媒体施加压力,有的用金钱收买,有的进行恐吓,甚至于暴力侵害等,当这些现象发生时,有些报社就会或由于利欲熏心,或由于害怕生事,就会放弃对这一事件的报道,从而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和很坏的影响。当然,我国法制不健全也是导致以上问题的重要因素(我国至今还没有出台一部完善的《新闻法》),但新闻从业者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却不容忽视。邹韬奋大众编辑思想的新闻观留给我们后人的是享之不尽的源泉,用之不竭的能源,我们可以利用它现有的宝贵观点,也可以挖掘它更深层次的内涵,韬奋的期刊编辑思想和办报经验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宝贵的重要理论财富和精神财富。总之,将邹韬奋的报刊编辑思想研究纳入到今天蓬勃发展的新闻学、传播学、出版编辑学等学科,有助于我们从多方面、多角度来思考今天的新闻编辑活动,对于我们今天的新闻事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4邹韬奋的经营思想邹韬奋认为,“我们这一群工作者所共同努力的先进的文化事业”,是“引人向上的精神食粮”,“是能够适应进步时代的需要,是推动国家民族走上进步的大道”的事业。[6]这就是“事业性”。同时又要靠自己的收入维持生活,这就是“商业性”。主张处理好“事业性”和“商业性”的关系,只有兼顾好两者,才能发展事业,维持报业生存。在报业经营管理方面,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实行“集体的管理”与 “民主的纪律”,社会管理民主化,依靠大家来管理,发挥全体职工主人翁责任感,主张科学分工,人尽其才,实行“人才主义”的用人政策。同时还重视社会信用,进行经济公开,公开收入与支出,有高级会计师审查监督,还做到准时出版,从不脱期,因此在受众群众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邹韬奋主张报刊虽然也要赚钱以维持和发展事业,但绝不能以赢利为目的。对广告管理来说,广告的选择和刊登有严格的限制,要从法律和道德上考虑,在版面安排上广告不割裂新闻。广告同样要以维护大众利益为准则,广告也和言论新闻一样,要向读者负责,对于骗人、害人的广告,一概拒绝刊登,广告不能专为了报社的报社的经营收入,而应该考虑到读者的利益。邹韬奋成功的期刊经营管理模式对我们所倡导的“诚信服务和人性化管理”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实行“集体的管理”和“民主的纪律”,社会管理民主化,依靠大家来管理,这样的好处是工作者可以有强有力的凝聚力,资金可以业务合理的调度和支配,经营成本会大大降低等。以前,我们的媒体是一种“大而全小而全”的管理模式,那样不仅混乱,而且工作效率还低工作人员不是为新闻上进而是处于与同事的竞争和勾心斗角中,那这个媒体必将倒垮。此外,邹韬奋的广告理念和思想是很先进的,他的广告思想都是我们现在的广告所应该改进和学习的。然而现如今广告的刊登和投放都是先考虑广告收入,而后考虑广告投放要求的,有的甚至为达到利润而不择手段,没有任何顾虑,以致造成虚假广告泛滥,广告随意胡乱投放,对读者毫不负责,更少会考虑到广告的排版上是否美观,是否割裂了新闻。虚假广告不仅是对消费者的欺骗和伤害,对读者也会造成反感和厌恶,最重要的还是会降低报纸的威信等。媒体刊登虚假广告首先是对真实性的不负责,新闻要求真实性,广告也要求真实性,缺乏真实是对读者的不负责,对消费者的不负责,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媒体不能只考虑眼前利益,而没有长远的打算。虽然说广告是一个媒体存活的根本,是媒体收入的主要来源,广告的数量自然是值得重视,但广告的质量却更应该抓牢,只有质量上去,数量才会达到。大众传播中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中提到媒介分为行业自律和他律,在新闻和广告行业法律法规不太规范的今天,国家的政策体制还不健全,媒介受控制的政治因素还不能达到要求,经济因素、受众因素和文化因素等还没有起到强有力的作用,只能靠媒介自律来缓解新闻行业中的这种不规范现象。因此,媒介自身应对广告的乱刊登采取一个有效的措施,在广告刊登的门槛上进行有效的拦截,做好广告的“把关人”。5邹韬奋的新闻从业观对于记者,邹韬奋主张新闻记者要在言论上,有独立精神,不畏强暴;工作上,有敬业精神;观念上,有读者至上的服务精神;职业道德及从业素质上,应有“视事业如生命”的精神,高尚的人格,广博的知识,健全的体格等。[7]此外,报刊工作者要有活动力,“新闻记者的思想和行动是要立在时代的最前线的”,作为新闻记者最应该有的是活动力,尤其是活动的正确动机。“活动力”:不怕麻烦的研究,不怕艰苦的探索,不怕艰险的奔波。“正确的活动动机”:是要为社会大众的福利而活动,不要为私利而活动,其观点是30——40年代人民新闻思想的光辉结晶,开创了二十世纪人民新闻思想新天地,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对于新闻工作者的要求,除了上述邹韬奋总结的以外,它带给我们的启示还有:首先,新闻敏感性是最基础的从业要求,也是一个新闻从业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当然对于新闻敏感也不是说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具备的,这需要长期的实践和锻炼来慢慢培养。其次,必须有很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这是作为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方面都是有很大帮助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有的同志反映说新闻无学,全靠实践。这是因为他们看问题不全面、不深入、不长远,名记者如邵飘萍、范长江、穆青之流,无不是有着广博坚深的理论知识。万丈高楼平地起,理论是水之源头,木之根须。第三,要有团队意识,这一点也很重要。“家和万事兴”,因为在一个和谐的团队工作,大家会更加愉快,减少摩擦,工作效率自然会提高,媒体的整体素质才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有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团队如果没有凝聚力,就好比一个人没有人格,就会如行尸走肉,缺乏独立的精神,少有风吹草动,就会出现树倒猢狲散的场面。而一个稳固的团队则会“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第四,要有党性原则,这一点可能在政府机关报刊中体现的更多一些。什么是党性?新闻工作者必须首先思考着这个问题。党性就是立场,讲党性就是讲为人民群众服务,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维护自己民族的利益。纯粹的新闻客观是不存在的,总要带有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立场和情感。今年三月以来发生在我国部分藏区的打、砸、抢暴力犯罪事件,在国外以达{学}赖为首的藏独分子推波助澜下,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其恶劣地影响。境外媒体如CNN之类歪曲事实,报道失真,直接导致一些国家发起抵制奥运的运动。在这场事关国家、民族前途和尊严的重大事件面前,我国媒体表现出了鲜明的政治立场,体现出了高度的党性原则,奋起直击,用大量事实、数据有力地打击了西方媒体及反华分子的嚣张气焰,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对于编辑,邹韬奋也有一定的要求,他指出,理想的编辑至少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大公无私;二是敏锐的观察和卓越的识见;三是文字畅达;四是至少精通一种外文。[8]这一点在前面论及邹韬奋编辑思想时已有论述,不再扩展。6结语邹韬奋作为新闻出版者,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奉献的一生,从《生活》周刊到最后的《全民抗战》周刊,邹韬奋的新闻工作都是扎扎实实,勤勤恳恳,“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9]是他真是的写照,可以说,他这一生只问耕耘,无谓收获,但只求竭其毕生之力,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情,他做到了他想做的“简单”的事情,而且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邹韬奋先生虽然离开我们有六十多年了,但是他的“韬奋”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他的办报思想和经验并不过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必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指引着我们在新闻传播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参考文献:[1]邹韬奋.韬奋全集(第一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中国韬奋基金会韬奋著作编辑部.韬奋研究论文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5]雷群明.邹韬奋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35.[6]方晓红.中国新闻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丁林.中国新闻事业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邹韬奋.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M].北京:三联书店,.[9]陈寿.三国志[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80.[10]童兵,林涵.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之理论新闻学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1]戴元光,童兵,金冠军.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之传播学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2]白润生.中国新闻通史纲要[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13]李频.大众期刊运作[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14]郑兴东.中外报刊编辑参考资料[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15] 方晓红.传媒•语言•社会[M] .北京:新华出版社出版,.[16]洪伟.大众传媒与人格权保护[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5.[17]徐新平.邹韬奋大众新闻思想述论[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0).[18]郝丹立.现代编辑思想新探[J].编辑学刊,-4.[19]李永新.法律基础知识[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20]周庆山.传播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致
谢本论文从选题、开题、设计到最后定稿,得到了许多老师和同学的指导和帮助。在此,我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特别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朱恺教授。朱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和学术上的精深造诣是我今后学习和生活上的楷模。她对我的严格要求和不倦教诲必将使我受益终生。在此谨向尊敬的导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还要感谢人文系的领导和老师,老师们教会我了很多专业知识,使我掌握了生存的技能。在整个课题的进展及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各位同学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我受益匪浅,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在此我向他们表达真诚的谢意在此,向参加论文审阅和答辩的专家和老师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党的思想路线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