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的作者在 2013年度汉字年发表的论文有多少篇

学术论著目录与学术成长的30年反思(附270篇目录)
学术论著目录与学术成长的30年反思
转眼之间我从事高校教学工作即将30年(我1985年参加工作,明年是2015年),30年其实就做了三件事,一是做学术与教学工作,二是做教学与科研管理,三是做结婚与养育家庭。30年的生活主题基本就是一个字---写。作为曾经的专业系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张掖师专学报副主编)、科研处处长(张掖师专学报副主编、甘肃高师学报副主编)、科技处处长(学位办公室主任、河西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校长助理(科技处处长),现在的二级学院院长,写了500个请示、通知,200个纪要、报告,50个计划、规划,100个讲话、致辞,50个学习心得、40个课题方案、60篇随笔散文、80首诗歌对联、1000条通讯报道、200个申请表。
尽管如此,主要还是学术论文,估计有400篇,其中有100篇未能发表,20篇著作权转让给同事,说的通俗一点就是送给别人发表了,自己没有署名。实际发表的有270篇,其中还有约30篇给别人挂了第一作者,当然还有约10篇是研究生给我挂了第一作者。按照现在流行的学术论文分级方法,其中有15篇属于CSSC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自然科学引文数据库)、TSTP(国际学术会议数据库)论文,因为外语太差,SCI(国际自然科学引文数据库)、SSCI(国际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没有发表过1篇。其中40篇属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按照引文率、自引率、他引率等编制的核心期刊目录),其中还有1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被新华文摘登,3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登。我经常给别人说自己发了400篇文章,60篇核心,就是把这些都算进去了。著作出版了11部,除了1部独立,都是合作的,有的是实际合作,有的是没有钱的缘故,没有钱出版,只有给同事挂名合作出版。
要说明的是,270篇论文中,有些是青年时期发表在内部刊物的,这些刊物有的已经停刊,所以CNKI(中国知识资源数据库、中国知网)查阅不到,估计约有20篇。还有的是增刊、报纸发表的,估计有10篇,也在网络查阅不到。有些论文(估计5篇)是一稿两发。主要原因是有的编辑部审稿时间太长,我等不住,投给其他刊物很快发表了,来不急通知先前投稿的编辑部;有的是因为编辑部不收版面费,不通知作者,直接给发了,而我以为不发,投给其它刊物发了。但是总归是我急于发表,一稿两投造成的,应该认错。
我这个人毛病太多,就是爱想、爱写,写了就想发,以前是想变成铅字,现在是想发表在刊物上,当然希望发表更高层次刊物,但很多情况下等不住,只要早点发表,什么刊物都行。这与许多学者不同,他们一般看不起各种低层次刊物,要发就发高档次。当然也有些人出于功利,写篇文章不容易,发个好些刊物评职称。我的习惯可能与我原来的和现在工作的学校有关系,我们学校本身层次就比较低。我也曾想过,今后不要在乱发了,认真做几篇好的,但是做不到。每天都要写,写了就要投稿。每天就生活在投稿之中。我觉得还是坚持自强不息、顺其自然,按照自己的本来面目生活吧,哪天写不动了,就拉倒。
反思起来,我做的许多东西还是都有自己的独特思想,但并没有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引用率不高。可能的原因是我做的都是小课题,实践性课题,非主流课题,本土化课题,前沿课题很少。就心理学来说,提出了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概念、标准、测评的新思想,但自己名气太小,所在的单位层次低,有一些影响,但不大。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研究,提出了一个新学科,创新了一个新概念—老乡心理效应,还没有获得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女性心理学、理论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基本没有什么新思想,就是一些资料汇编,或者具体问题研究。就教育学来说,一是就教育学的一些概念提出了自己的定义,但都没有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二是致力于高等师范院校心理学、教育学课程改革研究,但实践过程基本失败。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哲学、文化学、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史等边缘研究,没有多大意义。
展望未来,还可以工作10年,只能跟着感觉走,跟着工作走。保持本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能做什么就什么,就是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因为工作需要做的就是高校教学改革研究,作为学院院长,不研究不行;城市社会心理研究要做,作为城市社会心理研究中心中心主任,又是科研基地,不做也不行。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心理咨询辅导不做也不行。预计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人生苦短啊,现在真正知道什么叫知识的海洋。
张海钟年主要论著目录
1988年发表论著目录
1、张海钟:考试前后的梦--弗罗伊德与阿德勒释梦理论之比较,张掖师专学报1988(1)
2、张海钟、李志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与心理咨询,张掖师专学报1988(2)
1989年发表论著目录
3、张海钟:现代西方心理学三大思潮的宏观比较,兰州党校校刊1989(4)
1990年发表论著目录
4、张海钟:也谈无意识与潜意识,酒泉教育学院学报1990(4)&&
5、张海钟:成年人请慎重,家庭教育1990(4)
6、张海钟:武打热与民族文化心理积淀,大众心理学1990(3)
1991年发表论著目录
7、张海钟、王映学:智力测验的理论假设与应用控制举隅,张掖师专学报199104
8、张海钟:高师专科教育理论课三合一的构想,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106
9、张海钟:环境心理学与城市建筑设计,大众心理学& 199104
10、张维英、张海钟:座位品德与学习成绩,甘肃教育,199101
11、张维英、张海钟:中小学教师应成为研究型教师,普教研究199101
12、王大顺、张海钟:探究---研讨法述评,张掖师专学报199102
13、张海钟:淮南子的教育思想述评,理论之声199104
1992年发表论著目录
14、张海钟:中国古代女子教育教材考评,张掖师专学报199201
15、张海钟、雷紫翰:高师专科科研应该面向地方,甘肃高教发展战略研究199201
16、张海钟:气质心理学与高师学生管理改革,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199201
17、张海钟:河西楹联的教育功能与河西文化研究,酒泉教育学院学报199202&&&&&&&&&&&&&&
17、张海钟:从大学生的校徽说开去,社会,199204
1993年发表论著目录
18、张海钟:高师心理卫生工作的现状与发展战略措施,西北教育管理研究199302
19、张学荣、张海钟:高师学生心理档案的意义和内容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304
20、张海钟:农村初中师资的智能结构缺陷与高师专科培养模式的转轨,西北教育管理研究199304
21、张海钟、王云霞:气功综合障碍案例分析,青年心理咨询199301
22、张海钟:失恋后的退缩行为,青年心理咨询199301
23、张海钟、王云霞:慢性咽炎与依赖人格,青年心理咨询199302
24、张海钟、王云霞:三角恋爱引起的焦虑症,青年心理咨询199304
25、张海钟:强迫症的心理治疗,青年心理咨询199304
26、张海钟:揭开神灵的面纱,心理世界&&
27、张海钟:中国楹联与心理测验,大众心理学&&&
1994年发表论著目录
28、张海钟、李志忠、蒲卫辉:高师男生抽烟心态调查分析,中国学校卫生199405
29、张海钟:现行普通心理学体系中的几个逻辑矛盾,张掖师专学报199402
30、张海钟:三西农民心理总体概观,兰州师专学报199401
31、张海钟:毛泽东教育思想与当代青少年的劳动技术教育,张掖师专学报199401
32、张海钟:高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改革的比较教育学讨论,甘肃高教发展战略研究199401
33、张海钟:高师教学法改为学科教育学的是与非,教学研究199402
34、张海钟:家庭的裂变---心理咨询报告,心理世界199402
1995年发表论著目录
35、张海钟、王云霞、雒焕国:高师专科学生心理健康的SCL-90调查分析,健康心理学199601
36、张海钟:高师学生宿舍矛盾的社会心理根源及其处理的心理学原则,绍兴师专学报199503
37、张海钟:论弗罗伊德对女性心理学的贡献,张掖师专学报199501
38、张海钟、王云霞:妇女解放的心理学途径----男女双性化人格刍议,张掖师专学报199502
39、张海钟:气功热与气功态及气功人的社会心理学分析,兰州党校校刊199502
40、张海钟:高师专科教学评价的科学化与考试制度的改革,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增刊
41、张海钟:高师学生考试焦虑与气质类型的相关研究,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4
42、张海钟:论中国文化与心理咨询的本土化,心理学探新1995/4
42、张海钟:论中国文化与心理咨询的本土化,唐都学刊1995/1
43、张海钟:评心理健康标准的社会适应论,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4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1996/3全文复印
44、张海钟:高师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出路在于教学计划的整体改革,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1人大复印《教育学》1995/8全文复印
45、张海钟:挫折的心理防卫机制,行为科学199501
46、张学荣、张海钟:来自河西走廊的报告,中国健康教育199503
47、吉彦波、张海钟:有限与无限---自我意识纵横谈丝,路学刊199502
1996年发表论著目录
48、张海钟:新精神分析学派的女性心理学思想,张掖师专学报199601
49、张海钟:精神分析学派女性心理学思想的总体评价,张掖学刊199602
50、石玉亭、张海钟、曹丰文:高师专科教育改革与未来发展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199606
51、张海钟: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教学与管理199604&&&&&&&&&&&&
52、张海钟:论身心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及其心理咨询的关系,教育探索1996/6
53、张海钟:论身心健康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及德育的关系,上海教育科研1996/6
54、张海钟:高师学生性格特质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西北师大学报1996/3
55、张海钟:高师心理学教学改革研究综述,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6/5
著作1、张海钟、王云霞、雒焕国:《跨越青春的障碍---青少年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理论和实践》,兰州大学出版社,-3),1997年获得甘肃省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1997年发表论著目录
56、张海钟:性感女郎在广告中的实际作用,心理世界199705&
57、张海钟:民间游艺与中国心理测验的本土化,大众心理学199701
58、张海钟:正确处理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的几个关系,健康心理学;199702
59、张海钟:论心理卫生和心理教育,健康心理学,199701
60、张海钟:情商EQ概念及其思想的是与非,教育评论;199703;新华文摘;199710摘登
1998年发表论著目录
62、张海钟:当代大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归因分析,甘肃高师学报199801
63、张海钟:西北农村初中生性爱心理调查分析,美国中华身心医学杂志199803
64、张海钟:论学校教育学理论体系的重构,张掖师专学报199801
65、张海钟:再论高师专科科研的方向,兰州大学学报199810增刊
66、张海钟:高师专科贯彻新教学方案的阻抗因素探析,《师范教育改革与师资队伍建设》国家课题论文集,华东师大出版社199801
67、张海钟:工作狂的是与非—强迫症的心理分析,社会心理科学199804
68、张海钟:论教学时间与空间的有限性与教学内容的无限性矛盾的解决途径,教育评论1998/3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1998/10全文复印
69、张海钟:论心理卫生和心理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甘肃理论学刊,1998/2
1999年发表论著目录
70、龙红芝、张海钟:西北农村初中生人际关系调查分析,甘肃高师学报199901
71、张海钟:论高师院校的基础教育研究,兰州大学学报199910增刊
72、张海钟:论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两种工作模式,教学与管理,1999/7
73、张海钟:当代大中学生品德与心理问题的归因分析,甘肃高师学报,1999/1
74、张海钟、杜明奎:教学时间是制约教学改革的瓶颈,洛阳师院学报1999/6
75、张海钟:教学时间、教学改革与教学效率,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6
76、张海钟:素质的结构与素质教育,赣南师院学报,1999/4,人大复印《教育学》1999/10
77、张海钟:中小学应试教育的社会根源与高等教育大众化,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9/4
78、张海钟:正确处理师专教学改革的两个关系,唐山师专学报1999/1
2000年发表论著目录
79、张海钟:教学研究的分类及其当前的问题与对策,甘肃高师学报200001
80、龙红芝、张海钟:西北农村初中生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调查分析,甘肃高师学报200004
81、张海钟:论中小学生心理卫生与心理教育及其师资培养,甘肃高师学报2000/1;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2001/4全文复印
2001发表论文目录
82、龙红芝、张海钟:艾理斯的ABC理论与中国传统思想教育理论之比较,甘肃高师学报2001/3
83、张海钟:再论普通心理学中的逻辑矛盾与心理学的本土化,青海师专学报2001/1
84、张海钟:学习社会中学习时间与学习内容的矛盾及其解决途径,西北师大学报2001/4
85、张海钟:高等教育改革中高师教学管理的适应性改革,集美大学学报;2001/6
教学研究的分类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甘肃高师学报;2000/1
86、张海钟:人生心理学内容和方法的理论构建,天水师院学报,2001/3
*张海钟:《来自河西走廊的报告—心理卫生与心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19万字,甘肃教育出版社,02年获得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张海钟:秋天的记忆(诗歌集)河西学院科学技术协会内部印刷2001
*张海钟:中国古代格言对联集粹,河西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内部印刷
2002年学术论著目录
87、张海钟:心理健康标准的争鸣综述与进一步思辩,心理学探新;2001/3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2/4全文复印
88、张海钟:高师学生自卑感与自信心的来源因子调查统计分析,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1
89、张海钟、马红霞:中国本土的心理咨询方式方法举隅,内蒙古师大学报(社科版)2002/3
89、张海钟:学校教育人性化及其实现/教育评论/2002/2;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2/8论点摘编
90、张维英、张海钟:论高等学校的营销意识与服务意识,甘肃高师学报/2002/1
91、张海钟:高校科研管理中的几对概念辨析/甘肃高师学报/2002/6
92、张海钟:西部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引进、稳定、培养的心理学思考/河西学院学报2002增刊
93、张维英、张海钟:世纪之交地方高师图书馆工作研究综述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203
94、张海钟:人性化教育与学校环境设计,张掖日报&
2003年发表论著目录
95、张海钟、马红霞:大学教学十大法——以心理学为例,培训与研究/2003/1
96、张海钟:河西走廊农民社会心理的多学科分析,科学·经济·社会/2003/4
97、张海钟、马红霞:人性人格人生,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1
98、张海钟:初中生离家出走原因与对策,张掖日报&
99、张海钟:环境心理学问题与环境设计,人与自然200301&&&
*张海钟:《教育理论与高师教学改革》,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004年发表论著目录
100、张海钟: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的现实思考/现代教育科学/2004/1
101、张海钟:学分制是解决教学时间有限性与内容无限性矛盾的途径/扬州大学学报/2004/1
102、张海钟:寒暑假的本质与高等学校的管理和发展/当代教育论坛/2004/1
103、张海钟、晏理:高等学校的学术权力实现的障碍及其对策/河西学院学报/2004/1
104、张海钟: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及其评价/西北师大学报/2004/4*
105、张海钟:生理心理类型受害论与社会预防导泄机制/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1
106、张海钟: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标准的多学科理论构建/四川心理科学/2004/3
107、胡树功、张海钟:人性与人生的可持续发展/甘肃高师学报/2004/1
108、张海钟:三论普通心理学体系中逻辑矛盾及其构建/社科纵横/2004/5
109、张海钟:新概念的简称所造成的教育学术争论举隅/当代教育论坛/2004/10
110、张海钟:高师学生的角色转换与教育理论和实践课程学习的效果问题与对策/陇东学院学报/2004/3
111、张海钟:新概念的简称所造成的教育学术争论举隅/当代教育论坛/2004/10
2005年发表论著目录
113、王仁虎、张海钟: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学校学生作业问题探索/社科纵横/2005/5
114、张海钟:中国城乡跨文化心理学刍议,心理科学,2005年5期
115、张海钟:人性、人性心理学与人性化教育,甘肃理论学刊,2005年5期
116、张海钟、冯蕾:A型与E型女性—心身疾病高发群体的心理保健策略,甘肃高师学报,2005年5期
117、张海钟、卢毓锌、彭肃: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心理卫生与心理教育工作模式研究,河西学院学报,2005年1期
118、张海钟、薛银花:小学生网络心理问卷调查研究,河西学院学报,2005年6期
120、张海钟:自我意识的城乡跨文化心理学十年研究成果综述,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4期
2006年发表论著目录
121、王大涛、张海钟:自杀行为的城乡跨文化心理学十年研究成果综述,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期
122、张海钟:心理健康的城乡跨文化心理学十年研究成果综述,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期
123、张海钟:中国城乡跨文化心理学与心理测量的本土化,宁夏大学学报,2006年2期
124、张海钟:中国城乡跨文化心理学与区域心理学和心理学的本土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3期
125、张维英,张海钟:信息时代学术出版物版式设计改革刍议,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6年4期
126、张海钟:人格心理的城乡跨文化研究十年成果综述,社科纵横,2006年3期
127、张海钟//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张海钟等:精神分析学派与女性心理学的发展(著作),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04
2007年发表论著目录
128、张海钟//价值工程200712
129、张海钟//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711
130、张海钟//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703
131、张海钟、赵静//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08
132、张海钟/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机制研究,市场周刊,200711
133、罗媛、张海钟,,青年研究2007/06
134、张海钟//甘肃高师学报 2007/01
135、张海钟//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1
136、张海钟//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
137、赵静、张海钟//精神医学杂志 2007/01
1、张海钟等:《现代女性心理学导论》,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07
2、张海钟等:《中国学校心理卫生与心理教育》,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07
2008年发表论著目录
138、张海钟//甘肃理论学刊200801
139、张海钟//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01
140、张海钟、赵文进/甘肃省八个区域居民社会支持调查分析,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01
141、张海钟、李红霞:心理保健辅导咨询治疗中的价值干预问题之我见,甘肃教育,200902
142、张海钟、赵文进:甘肃河西河东居民心理差异调查比较研究,社科纵横,200811
143、张海钟、赵文进:甘肃省域城乡居民心理差异调查研究,科学/经济/社会,200811
144、王莉、张维英、张海钟:甘肃高校管理干部与地方党政干部领导行为与作风问卷调查比较研究,人力资源开发,200811
145、张海钟:重提高等教育功能和高等学校职能,教师教育研究,200811
*张海钟、糟艳丽、陈小萍:《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概念、标准、测评》,敦煌文艺出版社,2008版,获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2009年著论文目录
146、张海钟、张小龙:高校学生性别比例问题观点综述及其相关问题之我见,理工高教研究,200901
147、张海钟、赵文进:甘肃省市县区域居民心理差异调查研究,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03
148、张海钟、赵文进:甘肃八个区域市民农民心理健康调查比较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02
149、Zhang Haizhong .The Review of Indigenous Theoretical
Psychology Thoughts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Psychologists.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national Society of Theoetical Psychology.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5,15-5,19,2009 (ISTP2009).
150、张海钟、张维英、张小龙:中小学校长工作倦怠与控制感的关系研究,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版)2009(6)
151、张海钟、王欢:甘肃河西河东城乡居民社会热点问题态度调查比较分析,社科纵横,2009(10)
152、张海钟、姜永志:试论文化心理学与区域心理学的差异及契合性,邯郸学院学报,2009(1)
153、张海钟、张小龙:甘肃省市县区域城乡居民攻击性研究,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9(06)
154、张海钟:新建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中的矛盾分析与思考,河西学院学报,2009(6)
155、张海钟、姜永志:自我和谐与人际信任的区域跨文化心理学研究,宁波大学学报,2009(06)
156、张海钟:中国民俗文化中女性经血禁忌的心理象征意义臆说,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编辑,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中国民族学(辑刊),2009年(2)
157、张海钟,姜永志.区域刻板印象的激活实验研究[J].社会心理研究,2009(4)
158、潘昱辰、张海钟:系统科学观指导下的学科分类与心理学学科性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9)
159、李红霞、张海钟: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的跨文化心理学研究述评,社会工作(学术版),2009(11)
160、赵文进、张海钟:甘肃省市县区域城乡男女居民自我和谐研究,社会工作(学术版),2009(12)
161、姜永志、张海钟:中国区域性格刻板印象跨文化研究刍议,社科纵横,2009(11)
162、姜永志,张海钟.区域心理学视野下的“乡党”现象心理学分析.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9(3).
163、姜永志,张海钟.文化心理学视域下的城乡文化心理差异分析.社会心理科学,2009(5)
164、姜永志,张海钟.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转变与探索.鸡西大学学报,2009(5)
165、姜永志,张海钟.文化心理学的兴起与中国文化心理学发展探析.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5)
166、李红霞、张海钟:高校教师公积金贷款购房消费行为分析,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9(6)
167、余青云、张海钟:污名对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的影响,社会心理科学,2009(11)
168、张维英、张海钟:论高校图书馆的学术机构性质与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建设,甘肃高师学报,2009(4)
169、; :& 2009(04)
170、; ; :,&,2009(04)
171、; :,,2009(04)
172、张海钟、安桂花:甘肃省域河西河东城乡男女居民性格特征调查比较分析,兰州学刊,2009(11)
173、; ; :,&,2009(04)
174、; :,,2009(04)
1、张海钟等:《人性人格人生---现当代心理学视野的理论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05,获甘肃省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2、张维英、张海钟:中国对联理论与故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03
2010年论文目录
175、张海钟;刘芳;蔡丹丰, 中国当代心理学者的本土理论心理学思想述评, 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 2010/02
176、张海钟;姜永志, 区域刻板印象的心理学实证研究, 西华大学学报, 2010/03
177、张海钟;赵文进, 甘肃河西河东市县区域男女居民人际信任研究, 科学经济社会, 2010/01
178、张海钟;冯媛媛, 文化类型论与中国区域文化类型简析, 阴山学刊, 2010/01
179、张海钟;朱海娟;雷卫平, 高校教师的教案设计理论与实践问题辨析, 高等理科教育, 2010/02
180、张海钟;朱海娟, 性格决定命运论的哲学心理学批判, 宁波大学学报, 2010/01
181、张海钟;段宝军, 区域心理学视野的农民工社会认同研究, 邯郸学院学报, 2010/01
182、张海钟;姜永志, 中国人老乡观念的跨区域文化心理学解析, 教育文化论坛, 2010/03
183、张海钟;张娟娣, 女性性服务工作者的从业动机和个案探析, 现代妇女研究, 2010/06
184、张海钟;李明山, 通用心理卫生评定量表中部分量表存在的问题探析,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2
185、张海钟;弋文武等, 甘肃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问题与对策, 社会心理科学, 2010/03
186、; , &,
187、张海钟;姜永志,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10/04
188、张海钟;姜永志, &,
中北大学学报, 2010/04
189、张海钟;李娜, &,
阴山学刊, 2010/04
190、张海钟, 婆媳关系问题的多学科理论与有限解决策略, 中国民族学(季刊), 2010/02
191、张海钟;雷卫平, &,
, 2010/04,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登
192、; ; , &,
193、张海钟;安桂花, &,
194、张海钟;姜永志, &,
山西大学学报, 2010/04,《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1期摘登。
195、张海钟;刘彗珍, 女性择偶标准的历史性变迁和当代走向, 现代妇女研究, 2010/07
196、张海钟;弋文武;王小卫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域特色与甘肃省域特色构建,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97、;, &,
兰州工业高专学报, 2010/04
198、张海钟;焦丽霞;秦积翠, 人类学视野的青春期少女反抗理论及其启示, 甘肃高师学报, 2010/6
199、张海钟:&,,2010/4
200、&; , &,
&, &2010-06
&201、; , &,
& &2010-06
202、; &, ,
&, &2010-04
203、; , &,
&,&2010-04
204、&; , &,
&, &2010-03
205、; , &,
&, 2010/06
206、&; , &,
&, &2010-02
207、; , &,
甘肃高师学报, &2010-04
208、&; , &, 心理研究,
209、;& &, , , &2010-08
210、; , 中国人忍而后发的文化心理学分析,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发表论著目录
211、张海钟:中国县域文化与居民性格研究导论---以甘肃省为例,科学经济社会,2011/03
212、张海钟、张小龙、刘建瑛、胡志军、张万里:甘肃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问卷编制报告,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04
213、张海钟、胡志军、张万里:甘肃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问卷调研报告,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0
214、张海钟:东西方哲学生理学心理学中气质概念的流变与解读,阴山学刊,2011/01
215、张海钟:论逻辑起点的变态心理学和临床起点的精神病学的体系整合,河西学院学报,2011/03
216、张海钟、安桂花:甘肃省域居民自我刻板印象的实证研究,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1/03
217、张海钟; 张鹏英:&,,2011/02
218、张海钟; 魏绎儒; 刘璐:,&2011/01
219、张海钟; 王晓丽; 王华; 李梅&,,2011/01
220、张海钟; 张小龙:,,2011/02
221、孔庆浩,张海钟,路宏:新世纪教师教育体制机制问题反思与培养模式探索,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7
222、姜永志、 张海钟:天命观对中国人人格心理的构建与影响,心理学探新,2011/01
223、王晓丽、姜永志、张海钟:文化框架:心理学研究的文化取向辨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08
224、李娜; 姜永志; 张海钟用,2011/01
225、姜永志; 张海钟:&,2011/01
226、张维英; 张靖; 张海钟:,,2011/02
227、张海钟:教师专业化与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职前培养专业化,当代教师教育,2012/4
228、Haizhong Zhang1 & Hongxia Li(张海钟、李红霞):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igenous Theoretical Psychology in Modern
China(当代中国本土理论心理学[论文]),Captus University Publications, ISBN
978-1- (2011)(卡普图斯大学出版社,2011版);Paul Stenner, et. al.
(Ed.)保罗斯丹纳等。(编);Theoretical Psychology: Global Transformations and
Challenges(理论心理学:全球变革和挑战),Order 4 books for the ISTP
conference(ISTP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1、张海钟等:《当代理论心理学概论》,线装书局,2011年4月出版
2、王兴隆、张海钟:《现代人生心理哲学故事》,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年版
2012年发表论著目录
230、张海钟、姜永志等: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心理科学进展,2012(8)
231、张海钟,姜永志:当代中国跨文化心理学的新领域-----中国城乡区域阶层文化心理跨文化研究,教育文化论坛,2012(1)
232、张海钟:中国县域文化与居民人格的田野工作主位研究,社会工作,2012(4)
233、张海钟、张万里、胡志军:湘陇高校学生攻击性的省域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甘肃高师学报,2012(6)
234、,,2012(6)
235、张海钟:,阴山学刊,2012(4)
236、张海钟:当代中国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社会心理研究课题导论,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23)
237、姜永志、张海钟等:中国老乡心理效应的跨文化心理学研究,心理科学进展,2012(8)
238、孟晓梅、张海钟:西方新兴的性格优势理论与青少年积极成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2)
、张鹏英、张海钟:社会认知视野的自我参照效应相对性哲学辨析,甘肃高师学报,2012(4)
240、姜永志、张海钟:中国本土心理学的理论反思,心理研究,2012(4)
241、王晓丽、姜永志、张海钟:,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2(1)
242、姜永志、张海钟:社会表征理论视域下的心理研究的人本主义回归,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12(4)
243、雒焕国、张海钟: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中的概念表述问题与教师的备课实践选择,高等理科教育,2012(5)
244、姜永志、张海钟:,,2012(2)
245、秦积翠,张海钟:,教育探索,2012(5)
246、冉前林、王连梅、张海钟:高等学校教学督导理念和体制机制问题探析,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5)
247、孟晓梅,姜永志,张海钟:,,2012(4)
248、、、,社会工作,2012(6)
249、姜永志、张海钟:,阴山学刊,2012(1)
250、雒焕国、马永霞、张海钟:当代中国学者民俗与迷信心理研究成果综述与评价,社会心理科学,2012(6)
251、马永霞、雒焕国、张海钟:当代中国学者宗教心理研究成果综述与评价,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张海钟、姜永志等: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12)
2013年学术论著目录
252、张海钟、秦积翠、路宏: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历史回顾与新颁课程标准解读,宁波大学学报,分&
253、张海钟、姜永志、张鹏英:社会心理学的新领域:老乡心理情结与效应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3(2)
254、张海钟、姜永志:社会建构论视角的心理学方法论问题探索,甘肃理论学刊,2013(1)
255、张海钟:跨文化心理学视野的中国县域文化与性格探析,河西学院学报,分&
256、张海钟、姜永志:甘肃民众老乡心理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重庆文理学院学报,分&
257、张海钟:组织研发心理医生流动工具箱的实践需求和技术设计思路,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分&
258、张海钟:,西北成人教育学报,分&
259、张海钟、秦积翠:信任危机与高等学校教学评估的烦琐化及其后果和对策,内蒙古电大学刊,分&
260、张海钟、郝玉荣: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课程师资的学位背景问题与对策,当代教师教育,分&
261、张鹏英、张海钟:群体参照视野的老乡效应心理学实验研究,文化学刊,分
262、李红霞、张海钟: 社会身份突显性:从自我参照效应到群体参照效应研究述评,西华大学学报,分
263、姜永志、白晓丽、张海钟:,西华大学学报,分
264、张靖、张维英、张海钟:学科概念的历史进化与多学科考察与辨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分
265、刘锦涛、张海钟:,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9)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3年度汉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