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

当前位置: &
&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药防治思路和方法探讨
许树柴医生信息页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药防治思路和方法探讨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 & & &&& & & & & & & & 广州市二沙岛医院骨科& & 强直性脊柱炎[1](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侵犯中轴关节,以骶髂
& &&&&&&&&&&&&&&&&&& &&&&&&&&&&&&&&&&&&&&&
1& 病&&& 名
&& 根据 AS的临床表现,当属中医学“痹证”“腰痛”范畴。中医病名文献描述较多,有“骨痹”、“肾痹”“龟背风”、“竹节风”、“桎痹”、“背伛”、“白虎历节”等。焦树德[9]提出了“大偻”之名,现代医家多用“痹证”、“旭痹”、“大偻”等来命名。
&&&&&&&&&&&&&&&&
2&&&&&&&& 病因病机
&&&& 历代医家认为该病病因不出内、外两端。对外邪致病《素问·痹论》指出:“风、寒 、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经典的风寒湿致痹说,并认为“饮食居处,为其并本。”最早提出饮食环境因素与本病发生有一定的关系。汉、唐、宋、金元时期注重肝肾亏虚为本;明清时期对“肾痹”、“腰痛”的病因病机提出了阳虚不足,少阴肾衰、风寒、湿著腰痛,劳役伤肾,寝卧湿地等观点;《医林改错》提出“痹症有瘀血说”。现代医家对其进行了丰富和发展;杨仓良[10]等提出“毒邪致病”的学术观点,并作了初步探讨和阐述。内因均认为肝、肾亏虚,为其根本,多因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肝肾精血不足,肾督亏虚,风寒湿邪乘虚侵入肾督,留注经络,筋脉失调,气血闭阻,骨质受损所致。其中肾虚督空是内在基础,风寒湿邪是发病的条件,肾虚邪痹是最基本的病理变化,气血瘀阻贯穿病程始终[11]。虚实夹杂互为病因;该病很多医家以肾虚为本,邪实为标,肝肾亏损、气血虚弱是基本病机[12-16];六淫、七情、创伤、虫蚀兽害仅是诱因,王为兰[17]、焦树德、朱良春[18]、娄多峰[19]、黄仰模[20]、周翠英等名老中医为代表。
3& 治&& 疗
&&& 焦树德教授遵《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中说 :“阳气者······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正式提出将“大偻”作为AS相关的中医病名,治疗以补肾督、祛寒湿为大法,辅以养肝荣筋,祛瘀通络,调护脾胃,以顾后天[21]。王为兰老中医认为肾之精气不足是本,督脉阻滞是标,治疗应扶正祛邪。扶正就是补肾,补肾之法不仅能养精、生髓、壮骨,消除阴霾寒凝,也能养肝荣筋,强健关节;祛邪特指通督,包括化瘀、利湿等[22]。近年来,通过辨证论治,中医药在改善患者症状与体征、控制病情、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现就中医预防和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思路叙述如下:
3.1 隐匿期治未病& 以祛风散寒除湿为主
&&& & AS是一种病因复杂,发病隐匿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23],临床对该病的认识不足。隐匿期由于发病缓慢渐进,症状不典型以及首发症状不同经常容易漏诊、误诊。目前国内外尚无成熟的 AS早期诊断标准。所以不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防治。
中医学“治未病”的理论早在《内经》中就有论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 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 乎!”治未病,就是治在疾病未发生之时、未演变之时,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所以中医学在本病的早期预防治疗方面有很大作为。
&&&& 本期肾气不足,感受风寒湿邪而诱发,此时以邪势嚣张为主。由于人体素虚,卫外不固。风寒湿邪侵袭。太阳经脉首先受累,传输不利;因足太阳经,挟脊抵腰。而出现《内经》所云“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曲。如结,踹如裂”的太阳经证。临床表现可见主证:腰骶部疼痛酸楚,痛连颈项。或连髋股,或引膝胫,晨起僵硬和沉重感明显;或单侧髋关节剧痛,活动受限,或伴有一侧膝踝关节肿痛,阴雨潮湿天气加 重,遇寒则重,得温痛减。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沉滑缓或沉弱。此期X线摄片表现不明显或者仅有双骶髂关节模糊,关节边缘钙化,实验室检查多无异常。治法:祛风散寒除湿,温经活血通络。方可选用蠲痹汤加减。药物用羌活、独活、桂枝、当归、川芎、牛膝、伸筋草等。寒湿偏重加川乌、细辛;项背强痛者加葛根、白芍。若下肢膝、踝关节肿胀明显,为湿邪重,加茯苓、泽泻之类。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羌活、独活、桂 枝等药有抗关节炎、镇痛、镇静等作用,当归、川芎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此期若积极治疗,配合发病关节功能锻炼可以治愈。
3.2 活动期防传变& 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
&&&&& 此期临床较为短暂,多由于感受风寒湿邪入里化热,或湿热之邪直中入里;或遇阳盛之体,风寒湿热之邪又久郁不解,则皆易生湿化热成毒,痹着腰部,阻滞气血运行,形成湿热毒瘀互结的活动期征候,使本病急性发作[24]。临床见证:腰骶部疼痛,痛处灼热拒按,夜间尤甚,僵硬,难以仰俯坐立,活动后减轻;或伴有下肢关节肿痛,身重发热,口干口苦,纳呆,小便黄赤,舌红或暗红 、苔黄腻,脉弦数、滑数或濡数。其中关节肿胀,脉滑数,舌苔黄腻,口渴欲饮为最佳特征性征候[25]。
近年研究表明,在AS早期,患者往往有食欲下降,四肢乏力,便溏,小便黄赤等湿热痹阻的表现,在服用环丙沙星等抗生素治疗时往往有效,提示其发病与感染有关,特别是肺炎克雷白杆菌(KP)。AS患者中大便KP的检出率及血清抗KP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6]。
&&&& 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血清C反应蛋白增高,RF阴性,HLA-B27,阳性率大于90%,近半数血清抗肺炎克雷白杆菌抗体水平增高,免疫球蛋白(尤其是 IgA)增高。骶髂关节X线摄片具有特征性,表现为关节边缘模糊,骨质糜烂,骨硬化,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活血通络止痛。方可选用四妙丸加味。药物选用:苍术、黄柏、白花蛇舌草、虎杖、薏苡仁、川牛膝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苍术、黄柏、 牛膝有抗炎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薏苡仁能抗炎,增强体液免疫,并有抗过敏作用。
&&&& 如果活动期治疗不及时,病情将进一步加重传变,甚至引起五脏痹,出现眼部及其他脏器病变等全身症状。本期的病理关键在于标实,所以控制活动期,先治其标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湿热之邪可进一步伤阴灼津,形成湿热与阴虚互见的局面。需要正确处理好湿热与阴虚证之间的关系,清热解毒利湿为祛邪之法,滋阴乃扶正之举,祛邪扶正并用,以祛邪为主方为良策。
3.3&&&&&& 稳定期缓图治& 以补肾强督通络为主
&&&& 此期在炎症浸润部位可见关节不规则侵蚀,边缘硬化,渐被新生纤维软骨代替然后骨化,最终关节完全闭合。脊柱的损害是椎间盘纤维环和椎骨边缘连接处的肉芽组织形成,可侵蚀纤维环外层,逐渐被骨骼替代 ,形成骨赘,通过持续的软骨骨化,最终桥接相邻锥体,X线片示此期锥体呈“竹节样”改变。
&&&&&& 中医学认为,此期由于邪气久滞不去,气血凝滞,痰瘀为患,深人骨骱,消伐正气,致肾精日衰;又因肝肾同源,肝失濡养或肾精不足,督脉空虚,导致经脉失养,骨节蹉跌。此期邪祛正虚,肾虚督空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临床多见颈项前倾,胸椎后突,严重佝偻,目难平视,腰膝酸软,晨僵,夜间疼痛,髋关节半强直或强直,遇劳加重,舌体胖嫩、舌苔薄白、脉沉或弦细。髋关节X线摄片见关节间隙变窄及破坏,少数融合,脊柱摄片呈竹节样变,椎体小关节模糊,韧带钙化等,实验室检查多无异常。有研究表明,在AS的中后期或缓解期,病情相对稳定,病机主要表现为肾虚,与AS肾阳虚患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降低相符[27]。治疗以补肾强督通络为主。方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药用:桑寄生、杜仲、补骨脂、秦艽、防风、肉桂等。久病气血亏虚者加用八珍汤加减:腰背强直畸形者,加虫类搜风通络之品,如蜈蚣、地龙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桑寄生、秦艽、防风、肉桂均含有挥发油,从而能祛风湿,扩张血管,抗菌消炎并有镇痛作用。杜仲、补骨脂具有类激素、改善微循环及抗菌消炎作用。
4 共性防治原则& 各阶段皆宜一以贯之
&&&&& 尽管AS三期在病因病机、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及治法方药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但通过对整体观念的把握,本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又表现出一些共性的病机特征,所以以下治则治法和药物配伍的选用应贯串整个治疗过程。
4.1 活血化瘀贯始终 &&AS的发病主要是在禀赋不足、肾督亏虚基础上,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痰浊痹阻经络、骨节而成。实验室检查表明:AS患者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血液纤维蛋白原(APL)显著增高;甲襞微循环管袢变窄,袢顶径增宽,管袢长度变短,血液呈浓黏、凝聚状态[28]。瘀血作为一种继发致病因素而存在,不管证属何种类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瘀血,故宣通气血,疏通经络实为治疗痹症大法。 在本病治疗过程中,使用活血化瘀药有两方面的意义:病轻病程短、瘀尚未形成者,活血行血,使局部气血流通,不予外邪立足之地;病久瘀血已成者,活血逐瘀临床可根据不同病期,瘀血的程度选择用药。风寒湿邪初侵,阻滞气血运行尚浅,宜行血散血,选用川芎、王不留配伍细辛活血散邪,通利血脉,走而不守。活动期宜选用虎杖、赤芍等活血凉血,若伴下肢关节肿胀明显者,用量不宜过大。稳定期正虚邪恋,痰瘀交阻 日久,宗叶天士“久病入络”,“借虫蚁血中搜逐”,以水蛭、乌梢蛇等血肉有情之品配伍红花等活血化瘀药,具“搜邪入络,动药劫截之功”,且具补益之力。
4.2& 补益肝肾疗其宗& 总结中医古籍中的有关内容,历代医家多认为补益肝肾以壮筋骨是治疗AS的根本大法。现代大部分医家认为AS的发病分内外两个环节。其内因为诸虚不足: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肝肾亏虚,督脉失养,正气不固。但肾虚是发病的关键[9]。先天禀赋不足,肾督亏虚为本,现代医学也强调本病与遗传因素相关。所以在各期的治疗过程中。应该遵循补益肝肾为宗法,在组方配伍过程中加入补肝肾的药物。焦老在临床各证型中均以补肾为关键,治AS方剂的前几味是补骨脂、骨碎补、川断、炒杜仲、 狗脊、淫羊藿等补肝肾的中药。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补肾药不仅能养精、生髓、壮骨,且能使机体气血充盈,推动机体各脏腑、器官
活动增强,使之对全身脏腑、器官、形体、乃至大脑等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等调节信息,维持整个网络功能状态协调平衡,纠正异常的免疫状态。
4.3& 舒筋活络为常法& 中医学除了经脉和络脉的理论外,仍然有“经筋”“经别”的理论。这是古人运用当时解剖知识对人体韧带学、肌学及其附属组织生理和病理规律的概括和总结。《灵枢·经筋》云“其病当所过者支痛及转筋”,表明“疼痛”、“筋挛”、“聚结”为经筋的病理变态。经筋的发病部位,多为所结之处,即肌肉在骨骼上的附着点[30]。现代医学认为AS为复发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见于滑膜,以及关节囊、韧带或肌腱骨附着点,也充分证明经筋理论与本病的关系。
&&&& 焦老着手从足少阴肾经的经筋 (包括足太阳膀胱经筋,互为表里)和督脉的经别以及各自所主疾病入手分析后认为从经筋、经别来探讨辨证论治有充足的理论根据。所以在临床各期的方药中加入舒筋活络药物,为AS的治疗常法。可以选用藤类药物,根据中医取象比类的辨证方法,藤类条达,舒筋活络。治疗药物主要有鸡血藤、海风藤、忍冬藤、伸筋藤等[31]。
4.4& 循经用药达病所 &从现代医学关于病因的探讨中来看,认为肠道感染、盆腔感染、泌尿系感染等都与本病有一定的关系。从中医理论来分析,这些病都与冲、任、督脉,肝、肾膀胱经有关[9]。中西互参从而证明经络循行和本病病机关系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 中医学强调“药物归经”的理论针对本病也不例外,在各期的治疗方药中应考虑配伍人冲、任、督脉、肝、肾、膀胱经的药物。药物有:鹿角等入督脉强健督脉;狗脊、杜仲、续断等入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羌活主入膀胱经、肾经,行于脊背部,横行肢臂;独活入肝肾经、膀胱经、行于腰骶部,疏导腰膝,下行腿足。根据药物归经,选择用药,通过经络的传导转输,使药达病所,发挥其治疗作用,可明显提高AS的治疗效果。
4.5& 用药注意顾脾胃& 临床多数AS患者,就诊前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者免疫抑制剂,大多出现胃肠不良反应,见纳呆、胃痛、胃脘胀满、泛酸、呃逆、大便不调等。故在中药治疗时,须注意顾护脾胃,使患者能长期服药,提高疗效。清热解毒药的选择以甘寒或苦而微寒之品为宜.慎用黄连、黄柏等苦寒直折之品;在配方时,当注意寒温并用以顾护胃气。脾胃虚弱者可用党参、白术等健脾和胃药物。
总之,本病多发于青壮年,发病率高,发病隐匿。严重者有功能障碍甚至致残,对于家庭和社会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现代医学治疗没有收到十分满意的效果,通过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临床上证情复杂,缠绵难愈,必要时配合针灸、推拿、理疗或西药。另外,饮食调节,功能锻炼等都是很重要的综合治疗手段
[1] KELLEY WN.Textbook of Rheumatology. 6th ed.Philadephia:Saunders.&
[2] 戴冽, 汤美安.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13-14
[3] 曾庆馀. 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 中华风湿病学志,):69-7l
[4] Kidd B,Mullee M,Frank A.Disease expression ofankylosing spondylitis in males and females.J Rheumatol,):
[5] Clin A,Taurog D.The Spondylarthritides.Oxford:OxfordUniv press, 1998. 1
[6] EBringer,R.W. ,et a1.Sequential studies in AS:Association of klebsiallapneumoniae with active disease,Ann.Rheum Dis. 6
[7] E1 Maghraoui A,ChaouirS,Abid A,et a1.Lung Findings Oil Tho~ravic 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fis.Clin Rheumatol,):123-128
[8] 骆方军, 孔艺. 血浆 sIL~2R浓度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炎症活动的关系,浙江预防医学,):67-68
[9] 焦树德.“大偻”刍议.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3
[10] 杨仓良,程方,高绿文.毒剧中药古今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1] 刘健.风湿病效方验案.人民卫生出版社,
[12] 崔儒涛.崔学增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中医杂志,):655-656
[13] 林昌松,刘晓玲.陈纪藩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新中医,200l,33(2):10-11
&[14] 李玮玮,栾炯.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6例.江苏中医,):10-11
[15] 关彤.辨证分型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3例疗效观察.湖南中医杂志,)14-15
[16] 夏俊杰.朱晓鸣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湖北中医杂志,):10-l1
[17] 王为兰.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8] 朱建华,朱婉华.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治.江苏中医. 1992(11):21
[19] 娄高峰,娄玉钤.中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集.立虚邪瘀说的治痹名家娄多峰.贵州科技出版社,1995.21
[20] 赵诗哲.黄仰模辨证论治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浙江中医杂志, ):99
[21] 焦树德.树德中医内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2] 王为兰.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4
[23] 蔡安季,苏卓娃,陈群.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放射免疫学杂志,):54
[24] 王瑞科,杨际平,贾存玮,等.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初探.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9
[25] 马桂琴,冯兴华.强直性脊柱炎证候规范化研究初探.中国医药学报,):732
[26] 吴春雷,吴云刚,吕存贤,等.强直性脊柱炎辨病与辨证关系初探.浙江中医学院学报,):38
[27] 卢恩俭,王成,尹玉茹,等.骨痹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390
[28] 胡永红,赖先阳,杨芙蓉,等.强直性脊柱炎血液流变性和甲襞微循环检测分析.微循环学杂志,):61
[29] 周广军,张敬锋,殷海波.强直性脊柱炎证候研究概况.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800
[30] 张蓉,李峰,王常海,等.经筋理论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作用.中国康复医学杂志.):644
[31] 安卫征,王一飞,叶攀.浅析藤类药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应用.四川中医,):45
给许树柴医生留言:
给许树柴医生的留言列表
&&&&aywuxiacwz&& 00:00
提问:儿麻后遗症
所患疾病:
儿麻后遗症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现在32岁,1,2岁时因发烧未及时治疗导致了小儿麻痹症。现在的主要症状是右腿肌肉萎缩,伸不直,后脚跟不到地。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未曾治疗。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我想咨询一下如果手术后能恢复到什么程度,风险有多高,还想咨询下手术的费用是多少,谢谢!
医生回复:&&&&&&&& 00:00
您好&&& 疾病有严重程度,或轻或重;先看看有经验的医生门诊,一般会给您一个意见再决定。&&&&&&&祝安&&&&&&&&&&&&&&&&&&&&&& &广东省中医院骨科教授&&&&&&&&&&&&&&&& 许树柴
&&&&xobiuroeih&& 00:00
提问:东莞一患者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所患疾病:
左膝关节慢性滑膜炎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2010年2月本地医院MR诊断为左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左髌骨软化,左胫股关节软骨损伤,左膝关节慢性滑膜炎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于今年三月在本地医院住院行左膝关节鏡检,关节清理,内外侧半月板修整术,出院后连续服食盐酸氨基葡萄糟,西乐葆,双醋瑞因三个月,曾食过中药,但滑膜还是反复发炎肿账,至今已抽积液四次,德宝松用过三次,后经医生反复研究照片,说软骨缺损,而导致滑膜反复发炎肿大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软骨缺损是否要植骨,植骨手术风险大吗?滑膜反复发炎还有什么原因而引起,有什么更好的医疗方法?
医生回复:&&&&&&&& 00:00
您好&& 膝关节软骨缺损小而深效果好;大而浅或者大而深效果不好。如何判断需要有MRI片及关节镜评价。您的病例我自能咨询以下,或者带上您的MRI及关节镜术中片看我一次门诊,我也不一定有办法。软骨移植需要严格挑选病例。剥脱性软骨炎效果较好。广泛蜕变效果差。&祝安& 谢谢信任。& 许树柴。
&&&&szfengmtxxjy&& 00:00
提问:病情
所患疾病:
考虑双侧致密性骶髂关节炎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发病大慨在6月份,症状 大腿跟部整圈感觉有酸紧感,在镇医院看过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在镇医院看过吃过药没效果。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治疗,想问下这种病治疗的效果。。。。
医生回复:&&&&&&&& 00:00
您好&男性,年龄在20-40之间,如果双侧致密性骶髂关节炎,需要查HLA-B27及CRP,血沉等,看看是否有夜间疼痛,需要排除强直性脊柱炎。& 祝安许树柴
&&&&yys10-07-27 00:00
提问:大龄 马蹄内翻足 可否医治
所患疾病: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患者:男, 年龄:30岁。
症状: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双足内翻,有90度。大腿粗,但小腿萎缩。能走,能跑,能跳,但功能均不如正常人。其他一切均若常人。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未做过任何治疗。小时,曾由家里人到处求医,但当时可能医学或者信息还不够发达,没有找到有效方法,未做任何治疗。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请教医生,在这个年龄,我的残疾还有没有治愈的机会,如果有可能,我可以找您当面诊断。
医生回复:&&&&&&&& 00:00
谢谢您的回答,您的意思是不是我的疾病可能有治疗的希望,如果去您那边面诊,不知道您这个周末(7月30日,8月1日)上不上班?
&&&&fzlflxlxyf&& 00:00
提问:左腿比右腿短了十几公分,该如何矫正
所患疾病: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由于幼时患小儿麻痹症,加上长期走路姿势不正确,导致左下肢瘦弱,比右肢短了十几公分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医生回复:&&&&&&&& 00:00
&&& 看看有经验的医生,是否可截骨后外固定支架固定,然后每天1MM延长,有机会恢复部分功能。目前是黄金手术矫形时间。二沙岛医院门诊周六上午。广东省中医院骨科许树柴
许树柴医生尚未开通网上咨询服务。 。也可以给医生留言(但此处不保证医生能及时给您回复)。
如果您很熟悉并信任
许树柴 医生,或者
许树柴 医生的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您希望尽快得到
许树柴 医生的服务,请填写您对该医生的留言,我们会尽快联系该医生,并尽早帮
许树柴 医生开通网上咨询服务。 您的留言申请不仅给您带来方便,也会使更多患者受益。
直接给医生留言,请详细描述您的问题。
您的联系方式:
请留下您的有效联系方式,便于医生回复后我们及时通知您。
患者 aywuxiacwz 给留言
提问:儿麻后遗症
所患疾病:
患者 xobiuroeih 给留言
提问:东莞一患者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所患疾病:
患者 szfengmtxxjy 给留言
提问:病情
所患疾病:
已开通网上诊室同专业医生
该院同科室医生
副主任医师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未经本站授权,请勿转载本站内容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
法务支持:北京广霁律师事务所
公司总机:010-691250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思路与方法--《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1年06期
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思路与方法
【摘要】:正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中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是指中药及其复方中发挥药效作用的化学成分,它是阐明中药作用奥秘的关键,是中药质量控制的基础与核心,是中药材及其产品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可控的保障。然而,由于中药作用的整体性、中药成分和作用机制的复杂性,使得中药药效物质基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284【正文快照】:
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中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是指中药及其复方中发挥药效作用的化学成分,它是阐明中药作用奥秘的关键,是中药质量控制的基础与核心,是中药材及其产品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可控的保障[1~3]。然而,由于中药作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伯礼,高秀梅,商洪才,赵宜军,王永炎;[J];世界科学技术;2003年05期
刘昌孝;;[J];医学研究杂志;2007年07期
任德权;[J];中成药;2003年01期
刘昌孝;司端运;万仁忠;林艳萍;许妍妍;;[J];中国天然药物;2008年02期
肖培根,肖小河;[J];中国中药杂志;2000年02期
王智民;[J];中国中药杂志;2003年12期
肖小河;金城;赵中振;肖培根;王永炎;;[J];中国中药杂志;2007年1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艳;王良信;王晖;施媚;师雪芹;郭庆梅;;[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陈向涛,汪惠丽,李俊;[J];安徽医药;2002年01期
方从兵,宛晓春,江昌俊;[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施孟如,沃兴德,卢德赵;[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李娜,许卓文,武旭,贾向春;[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林桂芸;[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肖小河;;[J];医学争鸣;2011年01期
王旭东;李成学;;[J];东岳论丛;2006年02期
裴月湖;吴红华;陈刚;;[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1年05期
赵静;庞其昌;马骥;郑茜文;孟庆霞;刘传明;;[J];光学学报;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漆争飞;;[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陈向涛;李俊;;[A];中医药理论与应用研究——安徽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周丹蕾;鄢丹;李宝才;肖小河;;[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武彦舒;张倩;金城;鄢丹;焦懿;肖小河;杜晓曦;王建;;[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武彦舒;张倩;金城;鄢丹;肖小河;杜晓曦;王建;;[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肖小河;;[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李寒冰;肖小河;鄢丹;魏丽;罗云;;[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肖小河;鄢丹;袁海龙;王伽伯;金城;;[A];第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赵军宁;鄢良春;宋军;易进海;;[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谢代梁;王保良;黄志尧;李海青;金春晖;鲍立曾;;[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孟庆霞;[D];暨南大学;2010年
孔维军;[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王晓雪;[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徐小娜;[D];中南大学;2010年
曹素璋;[D];中南大学;2011年
邓科君;[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郭延生;[D];甘肃农业大学;2011年
黄显章;[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
张玲;[D];浙江大学;2011年
覃军;[D];第三军医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亮;[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常彦莉;[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张学儒;[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王帅;[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周丹蕾;[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王磊;[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耿志鹏;[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蔡玮;[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王小青;[D];西北大学;2011年
徐玲;[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晓建,李晶,刘昌孝,元英进;[J];化工学报;2005年10期
商洪才,张伯礼,高秀梅,王怡,李玉红,康立源,杜嵘,江海涛;[J];辽宁中医杂志;2002年05期
郭利平,高秀梅,张萌,史红;[J];天津中医;2002年01期
商洪才,张伯礼,高秀梅,王怡,康立源,李玉红,杜嵘,江海涛;[J];天津中医;2002年02期
潘桂湘,张伯礼,高秀梅,杜嵘;[J];天津中医;2002年05期
张萌,杜嵘,郭利平,高秀梅,张伯礼;[J];天津中医;2002年06期
徐旻,林东海,刘昌孝;[J];药学学报;2005年09期
李晶;吴晓健;刘昌孝;元英进;;[J];药学学报;2006年01期
潘桂湘,张伯礼,乔延江;[J];中草药;2002年10期
刘昌孝;[J];中草药;2004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萌;[D];天津中医学院;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宁;李铁男;任燕冬;王喜军;;[J];时珍国医国药;2010年05期
齐炼文;李萍;赵静;;[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6年06期
李遇伯;李利新;张丽媛;刘昌孝;;[J];中南药学;2010年06期
张萍;;[J];海峡药学;2010年09期
蔡爽;孙博;李发美;;[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胡耀华;王淑萍;姜鹏;向丽;张卫东;柳润辉;;[J];药学实践杂志;2010年06期
何君;周宏灏;;[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年11期
黄瑛;;[J];药学实践杂志;2009年03期
方舟;方芳;孙长海;;[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1年03期
沈春丽,刘学华,刘启平;[J];中医药导报;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国旺;;[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上册)[C];2005年
鹿秀梅;熊志立;刘惠平;刘曼;李发美;;[A];第八次全国药物与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姜永红;虞坚尔;;[A];第28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2011年名老中医治疗(儿科)疑难病临床经验高级专修班论文汇编[C];2011年
赵春霞;常玉炜;Lin D陈世礼;吴泽明;许国旺;;[A];第六届海峡两岸分析化学会议摘要论文集[C];2010年
王慧;侯立军;;[A];第一届长三角地区创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周永明;任荣政;;[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霍玉书;;[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2009学术大会会议指南及论文摘要[C];2009年
张蕾;刘卫红;颜贤忠;张琪;陈合兵;;[A];第七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李海静;吴胜明;李昱;方均建;马昆鹏;宋占军;董方霆;;[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李小利;李保应;高海青;马亚兵;;[A];山东省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记者  徐敏;[N];解放日报;2006年
侯志明;[N];经济参考报;2003年
记者 李雪林
实习生 杨磊;[N];文汇报;2006年
记者 陈勇、通讯员 王占军、蔡怡春;[N];湖北日报;2006年
李雪林 杨磊;[N];中国医药报;2006年
杨磊;[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于丽珊;[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本报实习记者  王华锋;[N];中国医药报;2006年
周东浩;[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杨洪军;[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黎莉;[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夏建飞;[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张小丽;[D];兰州大学;2013年
曾珊珊;[D];浙江大学;2013年
王嘉仡;[D];辽宁中医学院;2003年
黄海军;[D];浙江大学;2010年
林艳萍;[D];天津大学;2009年
黄重阳;[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3年
梁晓萍;[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黄彩华;[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姚红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牟红元;[D];苏州大学;2012年
余欣尉;[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孙茂成;[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高翠红;[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毛璇;[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李晓雪;[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冯伟峰;[D];暨南大学;2010年
刘娟;[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李常晓;[D];吉林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中医药科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