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特别强调教育改革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性

您的位置: &
强化对大学生改革创新精神的培养
摘 要: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体现,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当前大学教育在这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充分认识培养改革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转变教育理念,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等积极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优质期刊推荐  日至2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在武汉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职教学会"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日至2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在武汉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职教学会以及学会各分支机构代表、行业企业代表和全国职业教育战线的7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年会的召开,正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之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为实现亿万人民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动力。在此背景下,此次年会的宗旨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构建、制度创新”为主题,总结交流一年来广大会员的学术研究成果,探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热点问题,推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中国论文网 /9/view-4950005.htm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纪宝成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本次大会的召开恰逢举国上下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强调职业教育“要在全面系统正确的领会决定精神上下工夫,要在全面系统正确领会决定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精神方面下功夫,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来认识研究如何推进在改革中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就如何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大会主旨报告。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作了题为“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报告。会议安排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巡视员、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继平作了题为“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化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专题报告;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李进作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展望与思考”的专题报告。大会报告个个精彩,专家点评精辟独到,特别是专家点评和代表互动环节,在激发和汇聚精彩观点的同时,点评专家的高端视野,引起现场的强烈反响。   为了加强沟通和交流,大会开设了六个热点专题探讨和交流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分别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的中高职协调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开发”、“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产业文化育人”、“立德树人:现代职教德育和学生工作创新”、“现代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与实践”、“职业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模式创新”,50余位来自教育行政部门、院校、科研单位、企业和有关机构的代表分别在分论坛发言。同时,每个论坛都安排了提问与专家点评环节,增加了互动性,使得论坛高潮迭起。   大会报告之宏观视角:职业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总体态势如何,其发展的走向又是如何?对此,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葛道凯司长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   关于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形势,葛道凯指出,十八大报告中关于职业教育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2010年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十七大报告提的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十六大报告提的是“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因此,如果对十六大以来中央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部署作一个梳理的话,可以发现,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葛道凯指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也与此完全吻合。以高职和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例,2012年高职的就业情况有三个特点:一是就业率持续走高,独立设置高职学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远高于一般本科高校。二是毕业生就业3年后收入水平翻番。三是毕业生对口就业率持续走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则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按所学专业分,制造大类的毕业生最多,就业率最高。19.99%中职毕业生学的是制造类专业,就业率达98.03%,有力地支撑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二是中职学生大部分在本地就业,而且在本地就业的人数比例持续提高,到2012年本地就业比例达69%。这说明近些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增长。三是在第三产业就业的人数最多,比例持续增加。2012年在第三产业就业比例是67%。四是抽样调查表明,中职学生有74%来自农村,但95%在城区和镇区就业。通过这个数据,可以看到中国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葛道凯认为,职业教育就业情况的变化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改革进程,反映我国已经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他将此概括为六个方面。一是坚持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二是深化产教融合。三是聚焦内涵建设。四是扩大优质资源。五是促进教育公平。通过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教育公平开辟新的领域,提供新的路径。六是推进综合改革。   对于职业教育整体形势的判断,葛道凯强调除了要考虑内部还要考虑外部的情况。他指出,在教育外部,我国人力资源发展的总体态势也要求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要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组数据, 2012年我国15岁到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总数是93727万人,比2011年少了345万人。这是几十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数第一次出现下降。2008年是我国18岁人口的高峰,有2620万人;2013年我国初中毕业生是1587万,而且初中阶段的毛入学率是101%,这意味着现在一年新增的劳动力数比高峰时候要少一千多万人。一方面是我国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另外一方面,新成长劳动力的供给大幅度快速下降。这意味着中国开始进入人力资源价值快速提升时代。因此,从教育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来分析,都说明中国的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对于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以后职业教育的改革走向,葛道凯认为有些问题可能会迎来突破的机遇。一是企业广泛深入地参与职业教育,有可能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校企合作难是长期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进入到新的阶段后,这个环节有可能突破。要实现这个突破,需要观念上首先突破,就是要明确企业也是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除此之外,还要有利益的引导,比如政府购买;也要有社会责任的约束,发展职业教育也是企业应尽的义务。二是职业教育有可能成为推动教育结构优化的重要抓手。在我国,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新成长劳动力应占多大比重,这个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发展职业教育,绝不仅仅是为了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了社会的稳定,为了教育结构能够和社会的需要更加贴近。三是建设职业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要成为职业教育战线和行业企业共同加快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职业教育要提高质量,核心在于什么是职业教育的质量。这个可能见仁见智,但职业教育的质量一定是和其他教育的质量有区别的。其中普遍认同的一点,就是职业教育毕业生走向岗位之后,能够很快地适应岗位需要。这样的质量要求就意味着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过程、教师配置等都要随着产业的发展适时进行调整,并根据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持续改进教育的管理和运行,这样的调整只靠行政命令是难以完成的,必须要有一个机制。这个机制就是质量保证体系,就是要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地方都建立起随着产业发展,随时调整教育教学,确保实现教育目标的机制。
  大会报告之政策取向:深化改革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出路   当前,职业教育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同时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困惑,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为今后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对于如何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在全面深化改革当中的重要性,以及职业教育的深化改革如何全面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巡视员、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继平对此进行了深刻阐述。   王继平指出,当前职业教育存在五大困难,面临五大挑战。五大困难:一是管理体制不完善,多头管理的问题没有解决;二是办学体制不完善,行业企业参与不足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是职业教育内部及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相互沟通衔接不完善;四是职业教育总体办学条件仍然很差,各项保障制度仍不健全;五是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问题没有解决。五大挑战:一是面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二是面临环境的恶化;三是面临人口红利出现拐点的挑战和机遇;四是面临终身学习的挑战;五是新型城镇化的挑战。   面对上述形势,王继平认为深化改革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出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同时也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任务、重点举措和重要目标,为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此,职业教育应围绕着一个主题,就是深化改革,改革的任务就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构建劳动者终身培训体系。改革的措施就是《决定》中所明确的举措,一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二是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三是施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   对于职业教育的深化改革如何来贯彻落实决定的精神,王继平认为主要包括三点。第一点,要吃透《决定》精神。职业教育的改革要贯彻决定,总的来讲要贯彻它的总体精神,要把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主要任务、出发点和落脚点等联系起来,特别是要与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和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的要求联系起来。第二点,在整个贯彻过程当中,要紧紧的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作为中心任务抓住不放,着眼于职业教育的现代化,着眼于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着眼于增强活力和吸引力来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升级版。第三点,要以《决定》明确提出的举措和要求为重点,来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的改革,一是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中心,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体系改革;二是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三是以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入学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   大会报告之理论探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展望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基点是什么,发展的聚焦所在,体系建立过程中又有哪些思考?对此,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李进着眼于“现代”背景,对构建与外部系统良性互动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行了阐述。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首先把概念讲清楚。李进认为,所谓“现代”可以指人类历史演变过程中的某个特定时期,同时指的是一种目的性的状态。现代性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一个是社会的组织结构方面新的体系开始形成;另一个必定伴随的是在组织变革之前就产生的思想文化方面新的认知体系开始建立。现代性一定是两个方面,社会的组织结构新的体系建设,思想文化方面新的认知体系开始建立。现代从时间概念来说,现代界定就是从工业革命以后,但是我们关注的是二十一世纪以后职业教育体系的新环境和新发展,在中国关注的是现在的环境和发展。当然现代还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它代表时代发展的要求,它要符合教育发展的潮流,包含着当前和以往的一种特殊差异,有教育的理念和组织的运作,现在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关注的是更进步、更优越,具有中国特色。   李进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包括不同维度。从形态描述的维度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部,按照不同划分标准可以分为多个子系统,很多系统存在着制约的互动关系。在外部关系上,它首先是教育体系的一个子系统,同时又和就业体系联系极为密切,还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社会环境有着互动关系,表现出鲜明的跨界特征。从功能分析维度看,包括外部适应性、内部适应性和内在协调性。外部适应性,是体系积极满足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系统发展的需求,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内部适应性,是指职教体系满足各级发展的教育教学需求,为技术技能人才提供灵活多样的教育选择;内在协调性就是体系内部组织完备、结构适当,形成积极的动态的互动关系,通过内部的合理设计,充分发挥出对内对外的功能。   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现实基点,李进认为从国家层面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考虑,一是需要增强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应建立在一个适应、一个体现、两个满足的基础上。一个适应就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一个体现就是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两个满足就是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二是职业教育必须匹配现代产业体系。三是对国家来讲要制定职业教育发展框架,从区域发展方向来讲,也需要区域有自己的职业教育发展框架。   具体而言,第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服务体系,要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储备问题,因此要有合理的版图,要立交贯通,职业教育要瞄准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要瞄准技术技能人才的规格,要瞄准职业岗位群的技术提升和技能提升。第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一体化的培养体系。一体化的培养必须遵循纵向的成才规律、横向的培养规律、立向的用人规律。其培养培训的指向是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发展的的潜在需求,职业教育的要素建设必须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和行业企业的能级提升零距离对接。第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开放的支撑体系,要解决职业教育内部的有效运行和外部保障的问题,就要列入区域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规划,融入区域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整体步骤。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日13:54&&&来源:
E-mail推荐:
  省委《关于按照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要求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省委的决策部署,围绕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这一总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新途径、新机制,努力开创我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局面。要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努力实现4大目标,初步建立5项机制。4大目标是:在全省初步构建起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环杭州湾地区和经济实力比较强、农村发展基础比较好的市、县,基本建成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80%以上的乡镇党委达到“五个好”标准;60%以上的村党组织达到“五个好”标准。5项机制是:城乡互动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培养机制,资源共享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保障机制,城乡一体的农村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和谐互助的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全面覆盖的农村基层组织网络建设机制。在具体工作中,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统筹人才资源,在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上取得新进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人,特别是担当村级领导班子带头人和新农村建设“领头雁”的村党组织书记。这些年,各级党委把选好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体来看,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素质、能力、作风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还不相适应。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对做好农村工作至关重要。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更是当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改革创新的首要任务。因为只有选准一个人,才能带好一班人、致富一个村。全省各地要认真贯彻中央组织部今年下发的《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着力在进一步明确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和落实领导责任上狠下功夫,真正做到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严格地而不是松软地把这支队伍配好、带好、管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最关键的骨干力量。具体来说,就是要以宽阔的视野、灵活的方式、务实的举措,积极统筹城乡人才资源,着力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的“五有”建设:  一是选任有多种渠道。以往传统的做法,一般是在本村范围内选任村干部,这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选人用人的思路和视野,使农村优秀人才资源得不到最优配置。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农村人才匮乏、村干部优秀后备人选不多的问题更加突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跳出由本村人当本村官的传统思维和做法,按照统筹城乡优秀人才资源的思路,进一步创新选人方式,拓宽选任渠道。在选拔村干部中要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既鼓励外出创业致富能人、退伍军人、有经营管理才能的进城务工人员回村任职,又注重选派县乡机关和事业单位中的优秀人员、退居二线人员到村任职;对那些本村无合适人选的,还要采取村党支部书记跨村任职等方式解决。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积极稳妥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推动城市优秀人才资源向农村流动。要管好用好农村工作指导员和到村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到村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各地一定要加强培养、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对特别优秀的苗子要重点培养。  二是培训有务实措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需要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从我省当前情况看,大部分村干部都是土生土长的,理论素质一般不够高,现代知识的掌握普遍较欠缺。要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必须把加强村干部培训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要进一步整合运用城乡各类培训资源,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各地都要把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纳入整个干部培训规划,按照分级负责、全面培训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培训任务的完成。省里要办好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各市要抓好重点村、特色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培训;县(市、区)要抓好其他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培训;乡镇(街道)要抓好其他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的培训。要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既要有计划地组织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更要注重通过集中培训和轮训的方式,组织他们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基础知识,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现代农业、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实用技术、服务群众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有条件的地方,还要积极组织优秀村干部到培训基地实践磨炼,到县乡机关、街道社区、强村强企挂职锻炼,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管理有可行制度。建设一支优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带头人队伍,必须贯彻从严治党方针,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各地要按照落实待遇与强化责任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以科学合理、务实管用的制度来规范村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的行为。要全面推行村干部创业承诺制,科学界定村干部的职责义务,明确任期创业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并向党员群众作出公开承诺。要进一步完善村干部考核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履职情况的考核评议,促进村干部干事创业。要切实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制度,全面实行不合格村党组织书记调整和村委会主任辞职承诺制度,对履行职责情况差、作风差、群众反映强烈的,要按有关规定及时作出调整或督促其主动辞职。为切实加强对村党组织书记的管理和监督,县级组织部门要把村党支部书记登记造册,乡镇要将调整任用村党支部书记的情况报县级组织部门备案。  四是待遇有合理保障。村干部处在农村基层一线,工作很具体,也很辛苦。各地要认真贯彻中央&“落实三真、关爱基层”的有关要求,给予他们合理的待遇保障,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要按照不低于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的要求,全面解决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基本报酬。各级财政要把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基本报酬列入每年财政预算,在财政转移支付中优先安排,确保资金足额到位。其他村干部的报酬和离任村干部的有关补助,各地也要结合实际,妥善研究解决。  五是进步有发展空间。村干部生活、工作在农村基层,有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也是我们党宝贵的干部资源,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有不少都是从优秀村干部成长起来的。因此,畅通优秀村干部进步、发展渠道,不仅是对村干部的有效激励,也是我们党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要重视对优秀村干部的培养,关心他们的成长,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和具体办法,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和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力度。对特别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要结合乡镇换届和乡镇党委班子的日常调整,依法依章选拔进乡镇党政领导班子。  统筹组织建设,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上取得新进展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切实加强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  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的设置。组织设置和组织架构,是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重要依托。当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带来农村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动和农业经营方式的深刻转变,各地要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及时改革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按照有利于加强领导、有利于发挥作用、有利于开展活动的原则,进一步调整优化组织设置。要通过在规模较大、党员较多的村建立党委或党总支,在自然村、村民小组、非公有制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流动党员集聚区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等形式,及时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从行政村延伸到自然村和村民小组,从居住地延伸到工作地,从农业生产领域延伸到其他产业领域。有条件的地方,还要探索依托强村、强企和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等,建立区域性党组织,充分整合区域内各类党建资源,切实增强党组织领导和服务城乡统筹的功能。  二要切实保障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解决村级组织有钱办事问题、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农村税费改革后,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对村级公共服务需求的增长,农村基层组织经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之一些乡村历史债务沉重,导致部分村级组织正常运转难以为继。为解决这一问题,最近中央办公厅专门下发了21号文件,提出明确要求。各级党委都要从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大决心、采取得力措施把这一问题解决好。党委、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这项工作。要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自我发展和自我保障的能力。基础较好的村,要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扎实推进转型升级,进一步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基础较薄弱的村,要立足自身实际,抓住村镇规划布局调整、中心村建设和农村宅基地整理等机会,创新发展方式,开辟增收渠道;对于自然区位条件较差、自身发展能力有限的村,各级党委政府要采取在区位条件较好的地方统筹建设商铺、厂房等形式,帮助其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要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的补助力度。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来源渠道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主要通过向农民收费改为公共财政给予必要补助。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县乡两级党委政府,要学会抓重点、算“大账”,发挥公共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真正把保障村级组织运转作为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完善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措施,加大财政支付力度,进一步增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能力,切实加快农村改革发展,促进农村和谐稳定。要加大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的力度。近年来,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结对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我们要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进一步创新活动方式,深化活动内涵,通过共谋发展思路、共强集体经济、共建基层组织、共促队伍建设、共办为民实事,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的深入开展。当前,特别要把共强集体经济问题作为结对共建的重点,通过在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管理等方面为结对村提供支持,帮助他们找到一条稳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子,切实增强村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今年开始,省里将结合“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结对帮扶工作,组织省级帮扶团组所在单位党组织与所帮扶县(市、区)的集体经济年收入3万元以下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各地也要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和强村、强企党组织与本地区集体经济年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党组织进行结对。  三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凝聚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近年来,通过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发挥作用创造了良好的硬件环境。各级花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把基础设施建立起来,我们一定要管好、用好,发挥最大效用。要以拓展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农村政治、文化、信息和服务等方面的作用,真正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为集办公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便民服务、文体活动、社会管理、民主监督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农村基层综合阵地。要全面推进农村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党务政策咨询、传播党建理论知识、办理党内有关业务、帮扶生活困难党员群众、反映社情民意等作用。各县(市、区)、乡镇(街道)都要建立党员服务中心,并将党员服务中心(站、点)向党员较为集中的区域延伸,有效辐射农村党员和进城务工人员。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以深化学用工作为重点,健全完善系统升级、站点管理、课件开发、教育管理等机制,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在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综合素质中的作用。  统筹教育管理,在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上取得新进展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党员素质,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的一项基础工程。下半年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将在农村全面铺开,各地要按照中央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使广大农村党员真正成为有理想、有追求、讲党性、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  一要着眼城乡共管,加强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当前,浙江已进入城市化加速推进的新阶段,大量农村党员离土离乡务工经商,在城乡间频繁流动。各地必须按照城乡共管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要建立健全农村党员信息管理网络,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强化流动党员管理。广泛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户、党员志愿者等活动,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不断提升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水平,拓展农村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二要推进城乡共助,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激励、关怀和帮扶。关心关爱党员,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各地通过探索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切实增强了党员的主体意识,增强了广大党员参加组织活动、完成党的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一步要通过城乡共助的方式,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创业扶助机制、建立健全农村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建立健全党组织班子成员与党员谈心谈话机制,实实在在帮助广大党员解决实际困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党员队伍的向心力。  三要立足城乡共育,切实把农村各类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事关农村党组织的长远建设。要认真落实入党积极分子群众推优制、公示制、票决制、责任追究制,坚持标准,严格程序,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发展党员工作。当前,城乡基层党组织尤其要针对大量青年优秀农民外出务工、农村发展党员缺乏源头活水的情况,采取合力推优、共同培养、两地公示、联合把关等形式,加强联系、携手合作、共选共育,共同做好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努力把农村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内来。  统筹推进民主,在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上取得新进展  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根本途径。目前,一些地方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比较紧张,一些党员干部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一个重要原因是作风不民主、办事不公开,不能维护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基层民主建设,通过城乡互促稳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  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选举制度,扎实推进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民主选举是基层民主的一项根本制度。各地要按照党章和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和群众参与机制,充分尊重党员群众意愿,规范选举程序和行为,进一步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和村委会“自荐海选”、“海推直选”等选举制度,不断扩大基层民主。要切实注重村干部特别是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人选的素质和条件,进一步拓宽选人视野,坚持组织把关,完善相关制度,加强苗子培养,决不能把那些投机钻营、私心严重、素质低下,甚至有劣迹的人选入村“两委”班子。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精神,下决心、下力气整治贿选和宗教势力、黑恶势力把持干扰选举等问题,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举环境,保证农村基层民主健康有序发展。  二要全面推行重大事务决策“五步法”,扎实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决策。民主议事决策是保证科学决策的前提,也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关键。要继续认真贯彻《浙江省村级组织工作规则(试行)》,不断完善村级组织议事规则,凡重要问题,必须坚持“先党内后党外、先党员后群众”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按照“民主提案、民主议案、民主表决、创业承诺、监督实施”的“五步法”办理。要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的始终,从内容、形式和程序上加强指导,保证这项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三要全面推行民主恳谈会、民情沟通日制度,扎实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管理。针对当前基层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创新机制,不断提高民主管理质量。全面开展民主恳谈会、民情沟通日活动,定期就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广泛听取意见,积极落实党员群众的建议权,充分调动村民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四要全面推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和党务公开,扎实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监督。推进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和党务公开,是加强民主监督、提高村级组织战斗力的基础。当前,有些地方村级办事不公开或公开不规范、不及时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对此,各地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健全制度,规范程序,提高质量,推进公开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务监督组织,把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和党务公开纳入村级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加强日常检查,强化督促考核,全面落实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五要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监督,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方面。各地要认真贯彻前不久在绍兴召开的全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座谈会精神,抓好会议明确的各项任务的落实。要加强廉政教育,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反腐倡廉的自觉性,教育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心为民,勤奋工作。要严格依纪依法办事,实行“阳光操作”,善于运用民主的方式和法律的手段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推动工作。要积极发挥村务监督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村民民主理财制度,规范村级重大开支项目和重要工程的工作程序。当前,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物资采购和工程建设将会不断增多,对此必须严格规范、加强管理,对一定额度以上的工程项目必须进入县(市)招投标中心进行公开招标,对工程较小的项目也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由乡镇或村实行招投标。要全面推行“枫桥经验”,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真正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要切实加强监督检查,从严执纪,坚决纠正和查处农村各种违纪违法行为,以良好的党风政风,确保农村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杨媚)
我要发表留言
&&&|&&&&|&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
历次党代会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新的重要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