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构成在财政上越位与却位

我国公共财政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与解决途径
Loading...
我国公共财政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与解决途径
发布时间:&&作者: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内蒙古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白恩来&&来源:&&浏览次数:0
内容摘要:公共财政建设在我国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复杂又艰巨。我国的公共财政并非一开始就有的,是经历了一个从没有到有,从不完善到完善的漫长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公共财政建设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关系着国家生存发展,认真深入分析公共财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可以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公共财政在财政制度、分配制度、财政透明度、民生领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来说明我国公共财政在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为我国公共财政的建设提出一些建议,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继续发展。
关键词:公共财政建设;制度建设;转变职能
&&& 一、公共财政建设的内涵
&&& 公共财政建设是政府利用财政为人们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把公共利益最大化作为原则调节财政的收支分配,保证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在我国公共财政建设包括有:一是构建完善的公共财政收支体系与分配体系,主要通过税收来集资财政收入,从而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为民生领域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与服务;二是加强公共财政制度建设,保证公共财政运作过程中的公平、公正与透明;利用财政建设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进而保证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围绕着公共财政制度建设、分配体系建设、财政信息透明度建设以及民生领域的建设等方面来了解下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进程中,我国的公共财政建设还存在着哪些方面的不足。同时,面对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又应采取那些有效措施来解决。作为政府运行基础的公共财政,加强我国的公共财政建设,对我国来说有着基础性的意义,尤其是在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两个方面。所以,公共财政建设的加强势在必行。
&&& 二、我国公共财政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 从2012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关于我国2011年的公共财政收入情况来看,虽然我国的公共财政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在财政制度,财政分配,民生领域投资和财政透明度这几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下面则对这几方面分别进行讨论。
&&&(一)公共财政制度建设还不完善
&&&&我国的公共行政权力高度集中,一些公共产品效率低下,产权结构单一,组织制度还存在着缺陷,腐败现象时常发生,效率损失十分严重。因此我国的公共财政制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以下几个方面:
&&&&1.财政职能定位不清
我国的财政职能定位不清在这里是对于市场经济的&公共性&而言。公共财政的存在就是要满足社会公共的生活需要而服务,尤其是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民生领域。这些几乎应该都是公共财政应该重点投入的领域;有些问题市场自己能够解决的,政府就应该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对于那些竞争性的经济领域,就给市场权力,让它依靠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调节。这些领域我国财政就可以退出。另外,一些与百姓生活相关的民生领域,生活领域,公共建设领域政府却没有投入更多的资金保证,这就出现了我国的财政职能不清,&缺位&与&越位&共存的现象。
&&&&2.财政运行过程中缺乏严格约束,对财政的监督力度不够&
制度的透明、健全是财政监督的关键,如果制度本身存在着问题,那么监督就缺乏了应有的依据。其实在我国的财政监督制度在安排和环境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缺陷。虽说我国财政监督的力度在近年来有明显的调整,但力度仍然不够,特别在财政监督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上财政的监督力度根本不能适应公共财政的发展。监督环节上则表现在:都在事后进行监督,而事前、事中的监督却少之又少,这就容易出现财政、税收等经济领域的违法违纪的现象,而由于监督体系的不完善,一些违法违纪的问题很多都在事后才被发现,给国家造成了相当一部分经济损失;监督内容上只重视财政收入的监督,而忽视了公共支出的检查,监督方法相对来说很单一;重复投资、损失浪费、资金使用效益低等现象较为严重。
&&& 由此可以看出,要想健全公共财政制度,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体系和有效公共财政监督管理是毋容置疑的。
&&&(二)财政分配建设中仍然存在分配不公等问题
由于我国市场体制转型期间物质产品交换的竞争并不充分,生产要素市场没有完全的市场化,而与其他要素市场相比较,劳动力要素市场也并不健全,所以我国劳动者间的分配并不公。于此同时,公共财政中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滞后也了影响了分配。主要表现有:
1.劳动者收入的GDP比重不断下降,政府收入却不断增加
&&&&政府收入的快速增长,造成了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根据2011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公共财政收支来看:2011年来看我国的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还在不断地下降,虽然2011年我国农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比GDP的增长速度高了2.6个百分点,但城镇居民收入却比GDP低了0.4个百分点。2004年到2011年8年间此比重由50.7%下降到44.9%。因而一系列的国民财富分配问题开始相继出现。如:国企上缴红利的少,私企上缴较多,同行业中收入差距不断加大,2012年国企赚的利润近20000亿元,上缴的红利只有440亿元;石油石化、钢铁等企业,每年额外的利润就完全可以给股东相应的回报。但目前为止,即使调整了政策,央企上交红利的比重也只占到财政收入的15%。而且土地财政愈演愈烈,造成房价飞速上涨,今年9月份北京青年报报道称:2013年70多个大中城市中有69个房价还在不断上升,就这不断加大了贫富差距。
2.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民生领域的资金投放增幅加大但比例仍低
&&& 我国的公共财政供养范围涉及面广,参与的领域也过多,对于经济领域政府不断地加大投入,而在公共产品需求和事务方面政府却没有给予充足的资金投入。例如:巨额的国有企业亏损补贴。就去年来讲,ST远洋、中铝和中冶三大国企获得的22亿元的补贴资金,中石油、中石化获得政府122亿元的亏损补贴。此外除了政策性亏损补贴外,国家财政又承担着许多经营性亏损的补贴,例如:2010年中石油获得财政补贴也有将近16亿元。这些都成为国家的负担。而对公共领域中民生领域的资金投入而言,财政支出就并不是很可观了。
&&& 民生可谈得上是一国的根本问题,也是公共财政支出不可缺少的部分。可以说解决民生问题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在建设和谐社会中也起着不开替代的作用。从近几年的经济发展来看,我国对民生领域的资金投入还是很多的,但占得比例却还是很低。就2011年来看,财政支出中用于科教文卫事业、生活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就达了38108亿元,比去年增长了30%多;从所占比例来看,民生支出比重在全国支出所比重达35%,比2010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比。但我国政府曾在民生领域欠账很多,所以民生资金的基数仍然比较小,与发达国家相比,民生资金投入所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很小,与人们不断增加的民生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 (1)教育不公平问题突出
&&& 教育作为一国民族振兴的基础,对一国的兴衰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突飞猛进,但是一些制约着民生发展能力提高的教育问题还没有得到切实的解决。首先,教育资源不公平分配。一些教育机构只重视高的升学率,重点投资所谓的重点学校;在高等教育投入上,一些重点大学拥有大多数资源,而基础教育却常被忽视。其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也存在着明显差距。
&&& 我国东西部地区,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差距也十分大。当很多偏远西部山区基础教育正在努力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时,东部地区的城市教育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水平。中西部偏远地区和山村基础薄弱的地区目前也就获得了23%的教育资源。从&十一五&年末的统计数字来看,西部地区生均教育经3632元,东部5299元,东部比西部高出近46个百分点;在普通高等教育上,西部的生均教育经费16483元,东部21538元,东部比西部又高了近31个百分点。还有例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得不到切实解决;初、中、高三级教育上容易重视高等教育,对初等教育、职业教育不够重视。这些都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不利。如下图所示:
表1&&&&&&&&&&&&&&&&&&&&2012年生均公共财政教育预算计量&&&&&&&&&&&&&&计量单位:元
来源:《去年教育经费支出占比达4%,教育投入如何切实用好》,
表2&&&&&&&&&&&&&&&&&&&&&&&2007年-2012年教育支出&&&&&&&&&&&&&&计量单位:亿元,%
&&&&&&&&&&&来源:《关于我国历年教育支出》,《新京报》,2013年05月
由以上两表可知,我国教育支出经费在民生领域虽有增加,但是支出比例并不协调,还有待调整。
&&& (2)社会保障问题
&&& 近几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发展探索中日趋完善,成果显著,作为社会安定团结的一项重要环节,社会保障制度涉及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但仍然存在着问题和制度的缺陷。第一,社会保障面窄。虽然社会保障体系在不断地完善发展,但在实际进程中人们对社会保障的认知和参与以及自我保护的能力还是很低,社会保障制度在执行时所耗费的成本居高不下。第二,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生活水平高,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相对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就高,而西部贫困人口众多,农村社会保障程度低,农村社会保障项目不全,项目相互之间缺少有机联系,无法构成整体优势。第三,社会保障权责脱节,责任不清。由于社会保障属于地方政府分散管理,地方政府或管理部门可以随意动用和支配社保基金,使得部分社保资金无法实现保值、增值,损害了群众积极性,干扰了社会保险收支的正常运行。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 (3)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相对较少&
&&& 从近年来民生领域的投资来看,各级政府在公共医疗支出的投入一直是最少的。虽说我国的卫生医疗条件在不断的完善强化,医疗费用也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但在城乡医疗卫生费用的投资比例上差距仍很明显。城市的医疗卫生供给费用的投入高于农村很大一截。同时,城市居民在享受卫生医疗服务上也远远优于农村居民,医疗服务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另外,在我国总会有一些人因为没有足够的钱看病,拖着,以至于病情耽误。这对于家庭,对于国家,都形成了一种负担,是必须要尽早解决的问题。另外不得不提的是,现在许多病人对昂贵的药物望而却步,为了不花钱只能不去看病,对医院也有着不满,这对于医疗事业的发展也算是一大阻碍。另一方面,我国在改革医疗体制、药品流通体制过程中也常因为以药养医的现象受到阻碍。&
表3&&&&&&&&&&&&&&&&&&&&&&&&&&&个别药品价格&&&&&&&&&&&&&&&&&&&&&&&&计量单位:元&&&
中间利润&&&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克林霉素磷酸醋0.6g
克林霉素磷酸醋0.3g
氟罗沙星葡萄糖
来源:《部分药品中间利润达6500%,卖药,暴利,惊!》,《包头日报》2011年11月&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公共财政支出结构还并不合理,虽然民生领域的资金投放增幅加大但比例仍低,一些地方差
&&&(三)财政信息公开透明机制不断完善,效果却不明显
&&&&1.财政收入支出的信息公开不完善
我国财政信息公开的内容之所以不完善的原因是是我国现行财政体制尚未构建完善的信息公开机制。我国现在的财政信息公开载体主要有政府工作报告、预算报告、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计划报告等。而且我国的政府预算报告多达二十多个&类级&收支,可是对于体现其具体作用的300多个&款级&和500多个&项级&财政资金条目却是相对比较缺乏。而对于本年度的预算收支与往年的预算收支数据之间对比也是差距较大的。只不过是将重点的财政政策进行了简单的罗列,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预测依据仍然不能提供。而对于具体的财政指标以及财政目标的信息公开程度仍然是很低的。
2.财政信息公开的质量不高&
我国现行的财政信息公开还不够及时,一些信息使用者并不能根据财政信息对财政进行有效的监督。虽然现存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信息公开有了时间规范,但对公开期限设置比较宽泛,时间滞后。另外,我国财政信息的可靠性也十分欠佳。可靠性作为我国财政信息公开的重要指标,如果其可靠性程度不高,那么有效信息也就无法被人们提取出来,人们也就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事实上,我国房价指数的失真就可能是所有价格数据中最为严重的。
三、&解决我国公共财政建设中存在问题的途径
&&&(一)各级政府加强公共财政制度的建设
&&&&我国的新型公共财政的四大特征主要包括:公共性、公平性、民主性和法制性。建设新型公共财政除了解决市场和政府同时失灵出现的问题,还要体现上述特征,以保证其顺利的完成。同时,政府应当为城乡居民提供一视同仁的公共服务,不能只注重城市发展而忽视乡村的建设,另外,政府也可以做到以下两点,为社会的发展构建一个良好的政治制度环境。
1.转变政府职能,明确财政职能的定位
财政职能的调整主要是在以建设新型公共财政制度的目标要求为前提,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这就要求我国尽快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职能的定位。我国应该完善以税收收入为主的财政收入体系,适当的收缩经济建设支出规模,调整保障公共服务建设的支出。另外,以法制为基础建立现代财政管理的框架,例如:会计法律体系、税收法律体系和预算法律体系。与此同时,规范政府转移支付制度也不失为是解决公共服务均等的好办法。我国政府应承担起全国性的、具有范围规模经济效应的公共服务的职能,在进一步完善特定转移支付分配等监管制度的同时整合转移支付制度。这样一来较为完善的公共财政建设体系不仅能为为政府和人们提供更好地服务,也有利于国家进一步健全公正、公平、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服务体系。
2.建立财政预算监督机制,加强财政预算立法&
为建立健全有效的公共财政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监督预算体系,我国政府必须加强对财政部门的行政监督。首先,对财政收支活动的监督。财政监督的核心和主体是对预算和计划的编制、执行和决算,包括效果等几方面。其监督的目也显而易见,就是在保证资金收支平衡的原则的下,按照特定的法制制度来办事。其次,完善税收的征收管理和监督机制,把该上缴国库的财政的收入及时、均衡、稳妥地上交,并对其进行及时、严格的监督,从而为我国的公共财政建设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通过税收和公共财政支出完善分配问题
1.通过适度减税或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增加劳动报酬
&&&&在我国通过适度减税可以使劳动者报酬的比重有所提高。就居民增收问题而言,减税可以使间接税税负降低,直接税得以增加,这样可以提高劳动报酬。例如2012年我国整体减税2000亿元,不但居民的劳动报酬增加,还带动了居民消费。另外,对于收入低的人,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对其进行适当的补贴,多实施像&家电下乡&这样的政策。让百姓减少支出的同时拥有更多的公共品,提高生活水平。而国企上缴的红利应有所提高,并将其用于社会保障的建设,让国企提升社会责任感。此外,还应改正地方政府太依赖土地财政的习惯,理顺中各级政府的土地分配关系。一直以来地方政府对&卖地生财&的做法十分喜好,这都是因为我国现行分税体制的设计并不合理造成的。地方的财权与事权不相匹配,收入与支出不对应,为了弥补这种缺口,才引发了土地财政。所以改革分税制成为解决我国土地财政问题的关键。
2.提高公共产品支出在政府支出中的比重&
首先,政府要提高办事效率,减少自身消费,建立科学的预算监督管理体系。逐步减少对经济领域的资金投入,加强对公共事务的资金保障,这有利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其次,让更多的财政资金流向公共领域,加大公共财政在民生方面的资金投入,提高公共产品支出在政府支出中的比重。这对于了解公共服务范围,明确公共财政的重点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1)继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所以第一首先政府要加大教育财政资金投入,促进教育投入渠道的多元化,保证教育经费的来源。一国教育经费的投入应由政府和社会各方投入共同组成,国家在大量投入教育经费的同时还要鼓励社会各方共同参与。例如在学校进行股份制改革。第二,逐渐消除教育分配不公问题。不能只是一味的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那些教育基础薄弱的学校或者贫困的乡村学生。加大对中西部偏远山区的教育投入,进一步完善偏远地区的九年义务教育体制,保证所有的孩子有学可上。第三,在教育失衡问题上,尽快消除歧视,保证流动子女的教育,让外出工作人员能安心工作,无后顾之忧。在教育支出方面,加强对初等教育,职业教育的投入。第四,在安排预算过程中,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将多收的财政收入更多更有效地运用到教育上,科学合理的优化教育财政支出结构,保证教育支出水平的稳步上升。同时,完善我国基本教育服务体系,最落后的地区也要达到,而这些经费应得到财政的充分保证。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的服务型政府既要让人民做主,服务于人民,又要制定符合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政策。从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保证人民安居乐业。首先,政府应利用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减小社会保障基金的缺口,例如: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所占的比重,发行国债、联合企业等方式筹集资金;降低税收征收的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其次,扩展社会保障面。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提高人们参保的认识及参与积极性;总结社会保障体系改革试点的经验,对积极有利的措施加以利用;对社会保障进行法制化,做到让人们更有信心。其次,调整社会保障结构。对于生活水平高、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相对完善的东部地区,放慢资金投入的速度,而对于贫困人口众多,农村社会保障程度低的中西部,加大投入与支持力度。最后,明确社会保障权责责任。加强地方政府社会保障部门的管理,对地方政府或管理部门可以随意支配的社保金进行严格的管理与监督,保证社会保障收支的正常运行。
&&&(3)支持医药卫生事业体制改革
为了保障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我国应赶快强化各级政府对医疗卫生的社会职责,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增加其在民生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加强监管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价格,提高药品的监测效率,完善国家药品供应保障体系,防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事件不断的出现。同时,增加对农村的医疗资金投入,切实降低人们支付医药的费用。保证人们的就医环境,尽快解决&就医难&的弊端,从而缩小城乡间、中西部的医疗资源配置和群众健康状况的差异;提供快速的城乡医疗救助,提高贫困家庭的就医水平,扩大农村的医疗卫生保障的服务范围,尽快将全体城乡居民真真切切的纳入到基本医疗保障之中,完善所有人民群众的就医条件。
&&&(三)进一步加强公共财政信息的透明度
&&&&1.完善公共财政预算体系
&&&&我国是以人民为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让公众适当的参与政府预算制定,参加预算编制听证会也是一种民主的体现。也就是说在预算编制开始之前,就发挥财政透明的作用,让财政透明不仅仅只渗透预算编制、执行、调整中。其次,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细化预算报告中各项资金使用的条目。财政透明对财政根据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目标要求,公共财政体制建设任重而道远;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只有财政信息公开,才能称作为真正的透明。就拿财政预算编制这一环节来说吧,就是把社会保险基金、政府债务和其他预算外资金都计算在财政预算内。另外,对财政收支科目进行有效地分类,对预算会计的核算体系和方法进行有效地整合,使财政信息更加科学准确。最后,对预算的重大调整也要实行财政透明,让财政的透明贯彻于财政预算的整个执行过程。
&&&&2.增加对政府财政的透明度
财政监督环节作为财政资金使用中的必要的环节,建立健全财政运行体系的监督机制是相当必要的。在我国财政信息公开透明化能够让各监督主体了解每一个环节中的资金使用情况,利于财政监督及时又有效的开展。这就要求我国必须构建完善的信息公开机制。其次,提高我国具体的公共财政资金收支的信息公开程度,让财政透明在各个职能部门起作用。加强部门内部的监督和日常工作监督,让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网络作为公开的重要对象,成为我国社会监督的主要力量,进一步减少政府职能部门监督失职的情况。最后,保证财政信息公开及时、有效的开展,对公开期限的设置进行法制化,加强财政信息的可靠性,使有效信息易于被人们提取出来,进而满足人们自己的需求,提高信息公开质量。
&&&&我国既定的改革目标是进一步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而为了尽快有效地实现这个预期目标,必须要健全公共财政体系,以强大的公共财政作为支撑。健全公共财政收支结构,把不充裕的公共财政资源优先用于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领域上;另外,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进行有效的调整,禁止出现职责混淆的现象,作到权责匹配。所以,尽快加强我国公共财政的建设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邹佳琪,&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J],《求事》,2013年第3期.
2.&&张茅,&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卫生事业科学发展&[J],《求是》,&2012&年第15期.
3.&&贾康,&十二五&时期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建议&[J],《中国财政》,2011年第11&期.
4.&&冯兴远,&提高公共预算透明度,打造责任政府&[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0年第2期.&
5.&&靳春雨、程丽娜、胡艳慧,&论公共财政与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完善&[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第8期.&&
6.&&张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J],《新华时政》,2009年第4期.
7.&&马晓,&我国公共财政监督的研究状态及其评价&[J],《财政监督》,2009年第8期.
8.&王永霞,&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生活无后顾之忧&[J],《中国政府》,2009年第8期.&
9.&&陈璐,&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思考及公共财政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31期.
10.&闵维方,&继续加大投入扩展教育资源&[N],《山西法制报》,2013年第8期.
11.&高培勇,&中国公共财政建设&[N],《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年第9期.
12.&陈晨、吴彦民,&公共财政建设下提升财政透明度的研究&[N],《山东经济&报》,2010年第1期.
13.&张芬芬,&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N],《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8期.
14.&张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公共财政&[N],《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15.&张馨,&公共财政基本框架是怎样建成的&[R],《财政研究报告》,2009年3月.
【上一篇】:
【下一篇】: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大学东街18号&&邮编:010011&&联系电话:如何解决地方政府在财政上越位与却位_百度知道
如何解决地方政府在财政上越位与却位
提问者采纳
海搜打死大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财政学大作业《论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财政学大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财政学大作业《论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构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