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什么是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核心价值是什么,怎么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解读?说说你的看法,300字以上。

代表委员热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实现中国梦【2】
&&&&来源:&&&&
&&&&&&字号
原标题:代表委员热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 实现中国梦   谈和谐、平等   关注弱势群体与教育公平   完善养老服务使老有所养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顾也力特别关注“教育公平和城乡协调”的问题,“要解决教育问题不能仅仅依靠教育本身,而要从医疗、住房、社保劳保等方面入手。城乡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师资力量薄弱,难以实现公平教育。因此要把钱投到农村去,要加大力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努力改善农村老师待遇问题,尤其是少数边远山区更要加大投入。”   全国政协委员、香江集团总裁翟美卿对记者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起点,就是广大儿童的道德启蒙教育。我建议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国家教育部门和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联合研究,编写出版适合儿童启蒙教育的读物,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培养幼儿尊老敬老的美德。”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她建议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和成长问题应该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提交了《关于建立留守儿童保障机制的提案》。她提出了“1+8”的模式,也就是1个主体,8项制度。首先,要明确政府是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责任主体,与之配套的8项制度确保相关经费落实、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保障制度、医疗保健制度、社会援助制度,鼓励社会专业机构和志愿者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帮助,同时还要加强周边文化环境综合治理制度,并落实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制度和统计年报制度,为政府管理提供依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非常丰富,就整个社会而言,我特别关注‘和谐’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揭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丘杏红说,这其中,养老问题非常重要。丘杏红认为,从“和谐”价值观出发,养老问题所涉及的层面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是社会层面,二是家庭层面。社会层面要为“养老”提供和谐解决之道,家庭层面更要注重和谐相处、孝老善亲。   丘杏红说,“伴随人口老龄化而来的,不仅仅是老年人物质生活的问题,还包括精神上的各种问题,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存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要实现社会和谐,面向老人的养老服务体系必须建设完善,一方面是实现老有所养,另一方面也是减轻子女照顾的负担。而对于子女来说,多回家看看也是极其重要的。”   丘杏红说,从社会层面来看,当前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养老机构床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养老机构设施简陋、功能单一,难以提供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多方面服务;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政府投入不足,民间投资规模有限;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优惠政策落实难,服务规范、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也亟待加强。   “为尽快改变养老服务机构落后状况,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应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培植民办养老机构。”丘杏红说。丘杏红表示,政府要出台有力措施鼓励民资参与养老服务事业,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补助贴息等多种模式,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建各类养老服务设施,为民办养老机构提供实实在在的政策保障。   谈敬业、诚信   党员干部要争当敬业表率   建立公民信用档案迫在眉睫   “在任何一个领域,爱岗敬业都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基础。”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乐昌市沿溪山茶场场长刘志强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在刘志强看来,无论党政干部还是普通群众,只有坚守“敬业”、坚持“敬业”,才能在“做好自己的事”的基础上,“为他人做事”。   谈到“敬业”这个话题,刘志强还特别提到了基层干部的待遇问题。“根据我的调研,目前,在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差的乡镇,部分干部责任重,待遇不那么理想,这一点要引起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东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党员干部要发扬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如果党员干部消极怠工,或者不作为,就是不文明的行为。”对于基层干部的表现,刘志强分析认为,有一些地方的基层干部,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基层干部,因为待遇偏低,工作积极性提不起来。   他建议,政府应该结合实际,针对贫困地区的基层干部,适当提升福利待遇,让干部能够安心在岗位上服务,做到“心无旁骛”。与此同时,还应该从制度上进行完善,制约和监督干部不作为,让老百姓的需求能够及时得到满足和回应。   “尽管当前我国综合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改善,但一些令人痛心的现象频频发生,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连扶老携幼、当街救人都成了问题的时候,会释放出‘负能量’。”李杏玲说,“在全社会开展诚信教育,建立公民信用档案,相关工作迫在眉睫。”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吴为山以2013年中国画家在日本举办的一次展览为例说,那场来自中国的展览轰动了整个日本,引起日本民众共鸣的是一个普通青年雕塑家的作品,作品表达的则是最普通的亲情、关爱。“其实,有些东西是能够跨越民族、国籍和时空的。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强调的仁义礼智信等,与当前我们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只是我们要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以一种大家能接受的、不感到别扭的方式来传达,真正让大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莫言说,“树立核心价值观一定要内化于心。艺术创作不是执行行政命令,而是艺术家发自于心的行为。如果发自内心地创作,让他们将个人的艺术追求与国家民族的需要结合起来,何愁没有好作品?何愁不能供给大众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应该从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典籍中宣传社会正能量。不要居高临下,要滋入心田。”   全国政协委员、电影编剧王兴东也提到,“文艺作品要通过塑造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讲述一个个体现时代精神的故事,用形象化、艺术化的方式,向社会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和要义,用强大的正能量唤起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识和自觉。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频道精选|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实现中国梦有机融合、同步推进
·本帖位置:
·本帖由网友上传,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转帖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如相关单位或相关个人发现问题,请直接与我们联系(传真电话:010-)。
值班斑竹: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实现中国梦有机融合、同步推进
08:48 发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实现中国梦有机融合、同步推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的过程中才会越来越接近。坚持“三个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并非最终目的,而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必然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实现中国梦紧紧联系起来,从团结、动员干部群众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高度来谋划、来推动。
  要着力在“做什么”上下功夫。中国梦这个中华儿女共同的宏伟梦想,实际上联结着无数中国人平凡而真实的“小梦”。实现中国梦,需要团结动员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做好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上升为国家层面的要求,成为制定法律法规、制度设计、决策部署及实施公共管理的价值准则,体现于经济社会各方面政策措施及其实践之中,这方面可做的还很多。
  还要着力在“怎么说”上下功夫。人是价值的主体,是先进价值观的承载者、体现者。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人们的思想认知、情感认同,除了做好常规的理论宣讲、思想教育,还应重视发挥文以载道、文以释道、文以传道的优势,多做“以文化人”的隐形、软性教育。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发展进程及个体命运变迁等方面的典型事例,善于用艺术的形式把深刻的大道理和贴近百姓的小道理结合起来讲述好、传播好,使人们在得到审美享受的同时感受到真理的魅力,更加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 08:48) 624字 (回复0/点击868)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868 个阅览者
请选择要上传的图片或音视频文件(小于600K):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如果您希望发贴,请输入您的用户名和口令;
如果您还没有注册,请点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_党建园地_党建工作_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
党建园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时间: 11:28:24&&作者:赛院&&来源:网络转载&&查看:1813&&评论:0内容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
作者:张朋智 来源:《光明日报》
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新形势下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新形势下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描绘了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美好蓝图,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特殊而重要的现实意义,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并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价值内核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要有强大的硬实力,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同时也离不开思想、文化、价值观等软实力。这其中,价值观又是软实力建设的重中之重。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看,凡是在世界民族之林拥有一席之地的民族,必定在思想文化上既对内具有强大的渗透力、感召力,同时也对外界有着较强的辐射力、影响力。
  历史和现实已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凝练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思想文化上的最鲜明标记,因而构成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价值内核。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要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保证
  任何远大的理想变成现实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定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必将遭遇一个又一个难以预料的困难和挑战,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付出辛勤劳动。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要动员、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持续团结奋斗,尤其离不开强大思想保证和坚实精神支撑。
  核心价值观鲜明体现了一个社会主导性的价值准则,以及所追求的价值理想,能最大限度整合各利益相关者及行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激励其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团结奋斗的作用,因而构成一个民族、国家发展进步须臾不可缺失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应体现的基本价值理念,把中国梦的远大理想转化为具体价值追求,把个体和集体、整体的利益追求更好地联结起来,更加明确了不同社会阶层、群体、个体的价值目标,为治国理政树立了应遵行的价值准则,同时对提升公民个体的文明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凝聚了国家、社会、个人不同层面的价值认识。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社会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能够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想意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投身改革开放事业、实现中国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重要的保证和支撑作用。
  中国梦从理想变成现实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步步落地生根的过程
  中国梦,可以说凝聚了近代以来无数中华儿女的夙愿,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是民族、国家的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中国梦从理想一步步变为现实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深入头脑、心灵,进而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新实践的过程。
  思想是人的思想。只有被人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的思想,才会具有恒久生命力。任何思想都非凭空而来,不会轻易在人的头脑和心灵扎根。实践是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大说服力应该来自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在为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撑的同时,也将逐步彰显强大生命力,触及人们的灵魂深处,使人们更自觉地认同和遵循,进而转化为更积极追求幸福生活的行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实现中国梦有机融合、同步推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的过程中才会越来越接近。坚持&三个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并非最终目的,而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必然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实现中国梦紧紧联系起来,从团结、动员干部群众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高度来谋划、来推动。
  要着力在&做什么&上下功夫。中国梦这个中华儿女共同的宏伟梦想,实际上联结着无数中国人平凡而真实的&小梦&。实现中国梦,需要团结动员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做好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上升为国家层面的要求,成为制定法律法规、制度设计、决策部署及实施公共管理的价值准则,体现于经济社会各方面政策措施及其实践之中,这方面可做的还很多。
  还要着力在&怎么说&上下功夫。人是价值的主体,是先进价值观的承载者、体现者。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人们的思想认知、情感认同,除了做好常规的理论宣讲、思想教育,还应重视发挥文以载道、文以释道、文以传道的优势,多做&以文化人&的隐形、软性教育。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发展进程及个体命运变迁等方面的典型事例,善于用艺术的形式把深刻的大道理和贴近百姓的小道理结合起来讲述好、传播好,使人们在得到审美享受的同时感受到真理的魅力,更加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作者单位: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
上一篇:下一篇:本类更新&10-10&7-3&6-13&6-4&6-3&5-26&5-19&5-12&5-5&5-5
本类推荐&1-4&1-4&6-13&6-13&6-13&6-13&6-13&6-13&6-13&6-13
本类排行&6-13&6-19&6-13&6-13&6-13&6-13&6-13&6-13&2-27&1-15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
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文化根基与价值支撑――“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首场报告
日08:09&&&来源:
原标题: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文化根基与价值支撑――“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首场报告
  叶小文在演讲中 光明网记者 王树平摄
  叶小文
  对于叶小文的演讲,现场听众反响热烈。光明网记者 王树平摄
  时间:日 地点: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 嘉宾: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 叶小文
  今天“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我来开讲,抛砖引玉。玉在哪里?玉在后面一场一场的讲座里,玉在今天听讲的各位老师、同学和网上的朋友那里。在座的各位都是“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我今天很荣幸来讲“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文化根基和价值支撑”。这个题目有一点难,我从三个方面来讲。第一,三君子问出“文化焦虑”。第二,中国梦呼唤“文艺复兴”。第三,富起来更要“厚德载物”。
  三君子问出“文化焦虑”
  第一个是黄炎培之问: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都没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中共诸君如何找出一条新路?第二个是梁启超之问:郑和下西洋乃“有史以来,最光焰之时代”,“而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个郑和”?第三个是李约瑟之问:如果中国的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何来文化焦虑?
  三君所问,无不凝聚折射着文化焦虑。人无文化,浮躁浅薄,难免“其亡也忽焉”。文化涵养,有助于跳出“人亡政息”的周期律。民无文化,行也不远,当然“竟无第二个郑和”。文化繁荣,催生着“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新局面。国无文化,急功近利,能有几个人愿意锲而不舍地艰苦创业?文化底蕴,才能孕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三君子所问,我认为根本答案就在二字,文化!
  三君子问出了文化焦虑。他们焦虑什么呢?中国是最有文化的,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五千年文脉涵养出泱泱中华,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创造了万紫千红的文化。
  那何来文化焦虑?近代以来,中国一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古国蒙羞,生灵涂炭,国将不国,文化安在?
  可是中国人一直就没有停止过追求民族复兴、追求文化强国的梦想。只有新中国建立,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才能改天换地,才能自己穿上一件新的衣服。可是一穷二白,还是挥之难去啊!我是新中国建立后长大的,记得50年代“大跃进”我们意气风发,超英赶美,拼命干啊。可是毛泽东还是沉痛地说,我们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毛泽东着急啊!
  文化荒漠立不起伟大民族
  建设军事强国、经济强国,还要建设文化强国,这是几代中国人的强国梦。在文化信念的荒漠上,立不起一个伟大的民族。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这个梦要有文化的根基,要有价值的支撑。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穷”的帽子大体甩掉了,但是“白”呢?外人看我脱穷,都惊讶地睁大眼睛。几年前我去香港出差,女儿让我买一个LV包。一看价格一万二,我说这么贵,是不是多写了一个零,我就犹豫:买吗?尽管我是个部级干部,工资也不低,如果买,一个月工资没了,如果不买回去怎么交代呢?正犹豫,旁边来了一个人,衣服还扣错了,说“拿十个”,看都不看,钱一甩,就走了。我说老板这是什么人,你们商店都是什么人来得多?他说,前些年是日本人,后来是台湾人,他们钱多。可这两年都是大陆的,最近来的全是10个20个拿。我说这是哪里的人呢?这是山西的煤老板。(全场笑)
  可是,外人观我治“白”,却不屑地耸耸肩膀。撒切尔夫人,她不像现在的卡梅伦那么客气。中国对英国的出口贸易量大,她说那有什么呢?中国注定成不了强国,出口了那么多电视机,出口过一部电视剧吗?这就讲到我们的软肋了。我们的电视剧很多,这些年开始出口了,前些年可没有出口。但是电视剧题材一窝蜂,一会儿都是清朝格格那点事儿,有段时间全是反间谍片,而且间谍一定是美女。这些片子怎么出口呢?所以外人觉得我们的文化还不太行。
  但不管外人如何看我们,我们不必妄自菲薄。我们的文化建设已经出现了发展里程碑。现在文化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站到处都有,农村电影到处放,还有很多农村书屋,是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出书数量第一。可是,我们还算不上文化强国,我们的文化还是繁而未荣啊!
  文化上“人强我弱”要改变
  现在,文化强国不仅是梦想、期待,还是具有紧迫性的强烈需求了。向外看,经济上的“人强我弱”变了,文化上的“人强我弱”也要改变。江泽民同志说,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胡锦涛同志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习近平同志讲,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大家知道,当人均GDP低的时候,主要是物质文化需求。我是20世纪50年代出生。那时候谈恋爱,女孩穿军装就美得不行了。我太太穿了一套军装,我就开始追求她。今天看在座的女孩子哪个衣服一样了?都百花齐放了嘛!你满大街去找,能找到两个一样的吗?找到就说今天撞衫了,回去换一件。(全场笑)
  我们的精神生活需求是越来越厉害。我们富了吗?我们富了。但我们中国是文明古国,书香门第,再富也不能浮躁。沉静、从容、大气、平和,有其境界,是文化大国的气质。不应该有了钱就狂了、疯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就“我爸是李刚”,这怎么搞得?(全场笑)
  文化啊文化,三君所问,今天还在撞击着我们的心灵!
  富起来更要“厚德载物”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富起来更要“厚德载物”。民族复兴中国梦要有价值支撑。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它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核心价值观在家国情怀中
  在中国,说不完道不尽的,正是家国情怀。史书万卷,字里行间都是“家国”二字。无论社会变迁沧海桑田,不管乡野小农高官巨贾,人皆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的规则,都遵循“敬天法祖重社稷”的古训。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有一个情感是共同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深爱着脚下的土地。”中华民族同样属于一个伟大的、不可替代的族群。凝聚我们这个历久弥新的伟大国度的精神资源之一,同样是那永不衰竭的家国情怀。
  未有我之先,家国已在焉;没有我之后,家国仍永存。多少沧桑付流水,常念家国在心怀。如此,每个中国人短暂而有限的生命,便融入永恒与深沉的无限之中,汇集成永续发展永葆青春的动力。“家”在“国”中卿卿我我,吉祥如意;“国”在“家”中生生不息,兴旺发达。核心价值观就在我们的心中,就在家国之中。民族复兴中国梦,一定要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
  核心价值观要对症下药
  十八大报告从三个倡导提出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央发布《关于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标志着我们从讨论核心价值观到开始践行的飞跃。核心价值要变成基本动力,要有完备的理论体系,也要有更凝练的观点,才能形成基本动力。
  要怎么凝练呢,要接地气,必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你要有活力,要吸收世界的创新。这里面的核心无非是要解决公和私、人和己的关系。核心价值观的要害是要处理好市场经济中公和私、人和己的关系问题――道德问题,要对症下药,对症施治。
  中国是最守诚信的国家,可是一个有着诚信悠久传统的民族,在发展市场经济中遇到了诚信缺失症的难题。对于发展市场经济中社会上出现的道德沦丧、信任缺失、腐败时现的现象,如果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不能对症下药、刮骨疗伤,而任其病入膏肓束手无策,就没有说服力,缺乏生命力。搞市场经济不是搞市场社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是要使市场在社会生活中也起决定性作用。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市场经济无德,也搞不好、搞不成。“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席地而来,浩浩荡荡,其特色之一,就是能以“厚德”载市场经济。所以核心价值观建设在道德问题上聚焦,道德问题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凸显。市场经济中的道德问题,尤以信用缺失症为重,所以我想讨论市场经济中的信用缺失症的诊和治。
  信用缺失症四大症状
  这是一个病呐,我们现在诊断一下,望闻问切,看到了它的四种表现:一切向钱看,信用缺失症在细胞滋生;有钱啥都干,信用缺失症向机体蔓延;权钱做交易,信用缺失症使器官腐败;为钱可逆天,信用缺失症让大家疯狂。
  致富是大家的期盼,穷病穷病,都是穷出来的病,但是富怎么也出来病呢?改革开放极大地根治了穷病,但不能“富得只丢掉了魂,穷得只剩下钱”呐!不能搞得大家都心浮气躁不思进取,心烦意乱不知所从,心高气盛欲壑难填呐!
  信用缺失症使器官腐败。我们大多数的干部都是兢兢业业的,但是不能不正视腐败之风已经严重侵蚀我们的党政干部队伍,总不能“老虎遍地有,苍蝇满天飞”。所以在依法严惩腐败的时候,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同时,必须建立“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机制,必须解决有效的道德调节问题。
  市场经济下的道德调节问题
  无论东方西方,无论已“后现代化”还是在努力实现现代化,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调节问题。
  我曾与国学大师南怀瑾有一个对话:现代化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可精神世界却缺少了关照。现代的人们拥挤在高节奏、充满诱惑的现代生活中,人心浮躁,没有片刻安宁。大家好像得了一种“迷心逐物”的现代病。如果失落了对自身存在意义的终极关切,人靠什么安身立命?问题是现代化和市场经济不断放大满足安身立命的基本约定,刺激、放任个体对物质享受的过度追求。于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近利远亲、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甚至“要钱不要命”的道德失范现象,在生活提高、人类进步的现代化浪潮中沉渣泛起。
  市场经济有两个起点,每个经济的个体都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是资本的本质;每一个真实的个人都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自私的本性。社会转型带来了信任模式的断层,许多不道德、不诚信的行为与市场经济中的不规范、不发达相伴相生。社会运行机制失当也给社会信任机制带来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是好东西,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巨大的进步意义。但是市场经济的道德调节有明显局限性:它本身是不分善恶的。市场经济要逐利,就管不了那么远,管不了整体利益、长远利益,于是,人类日趋严重的“生态伦理问题”就出来了。
  市场经济对道德是“二律背反”。一方面,资本追逐利润,个人追求物质利益,导致拜金主义――排斥道德;另一方面,社会整体追求公平、正义,市场规则要遵守,道德要自律――要求道德。这个病就难治了。
  诊治信用缺失症的六味药方
  我今天先开出六种药方,当然更寄希望于“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后面那么多大家一起来群策群力。
  第一要法治,不受制约的权力难免腐败,绝对不受制约的权力有可能绝对腐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只有这样,才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使各级官员都经得起市场经济的诱惑和考验。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在市场经济的考验中继续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模范。如此,群众对我们的干部才能“譬如北辰,众星共之”。
  第二要规治。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要让“骗子过街人人喊打,信用不良寸步难行”。
  第三要德治,自己管住自己。康德说过,有两样东西一直让我心醉神迷,那就是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秩序。内心的秩序是什么?今天就是要倡导爱国守法敬业诚信,要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第四要心治,最难治的病是心病。和谐世界,从心开始,最难的就是这个心。1989年我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发表长篇论文《变革中的社会心理》,结论很清晰,经济快速增长引起紧张,高度紧张造成焦虑。现在大家脾气很大,所以要心治。佛教讲“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可供我们借鉴。
  第五要综治。这是关键。市场经济对道德的“二律背反”,需要自律,需要互律,需要他律。我们要加大政府自身的改革,推进政治文明进程;我们要提高法的公正性;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要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我们要提高“合力”的作用。互律也好,他律也好,关键是自律。我们要使有德的人多起来,道德的土壤厚起来,厚德载物,厚德载市场经济。
  第六要长治。长效药在哪里?我写了一篇文章《让道德成为市场经济的正能量》,发表在今年4月17日的《光明日报》头版头条上。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伟大民族,在走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有没有办法化解市场经济的道德悖论?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这段论述使我们眼前一亮:化解市场经济自发运行的道德悖论,不妨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激活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哪里?在传统文化里。但传统文化、传统道德过去没有、现在也不能把我们带进现代化。就此,习近平同志又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总之,我们应该尝试,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激活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基因,成功结合资本的冲动与诚信的构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当这个价值观的大问题基本解决了,当大家都富起来,且人人皆君子,就可以“君子以厚德载市场经济”。
  今天围绕《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文化根基和价值支撑》这个题目,我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抛砖引玉,敬请批评。(全场掌声)(光明网记者章丽] 蒋正翔整理)
  中国梦呼唤“文艺复兴”
  中国在现代化浪潮中的崛起有数可算。连续30多年保持平均9.8%的增长,这在世界上没有过。现在经济下行的压力已经来了,各种问题扑面而来,让人应接不暇。经济增速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要保证经济持续、良性增长,整个国家必须有一股精气神,必须保持持续振奋的民族精神和旺盛的创新活力,必须团结奋进,所以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一定要有文化根基和价值支撑。
  中国梦为什么呼唤文艺复兴?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列。
  同学们都知道文艺复兴。今天世界的现代化起源于数百年前的西欧历史上发生的一场持续200余年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把“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生产力从封建社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带领西欧走出中世纪的蒙昧和黑暗,迎来了现代文明的曙光。
  文艺复兴“后遗症”
  文艺复兴真的很伟大,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承认文艺复兴之后解放了的人有一点儿膨胀,搞得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人与人的关系也紧张了。
  比如,人和自然关系的紧张。天、地、水、空气,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要素。现代工业文明彻底打破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人类成了自然的主人和敌人。
  我们糟蹋老天,对着天疯狂地吹,温室效应不断加剧,使世界气象组织发出警告。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然而我们的地怎么样了?生态恶化,粮食紧张,水源污染,鱼死滩头……
  讲到空气,北京人感受最多的就是雾霾。我前几天去广东出差,听到广东的同志说:“你们好好工作,不好好工作调你们到北京去。”(全场笑)
  客观上看,有个“环境库兹涅茨U型曲线”,讲环境退化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经济增长的前期阶段会使环境遭到破坏,到一定的拐点,经济质量提高了,人均收入增长了,环境就开始得到保护,环境污染会由高趋低。
  据说,美国是11000美元才拐,日本8000美元就拐了,德国7000美元就拐了,我们4000美元就开始考虑拐了。我们现在正处于4000美元到10000美元的爬坡阶段,处于倒U曲线的左侧,即增长要以加速整体生态环境恶化为代价的阶段。而中国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相当紧缺。我们只能选择一条发展道路:在保持经济增长势头的同时延缓和尽量避免整体生态环境的恶化,并尽可能地节省能源。你看中国办点事难不难?
  再比如,人与人关系的紧张。《共产党宣言》里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当代西方社会在从“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上帝之死”带来了信仰迷茫和精神焦虑。当代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某些“远离崇高”和“信仰缺失”的精神现象。文艺复兴极大地解放了“人”,但“人”又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文艺复兴使“人”从神的束缚中被解放出来,之后人又被神化、异化。
  “新的文明复兴”中国应该有所作为
  出路何在?一场新的“文艺复兴”,我将其称为新的文明复兴,已躁动于时代的母腹,呼之欲出。这场新的文明复兴,要把过度膨胀的人还原为一个“和谐”的人,要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的新的“和谐世界”。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因应着这个时代要求。英国的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
  什么独特思维方法?就是天人合一,允执厥中,仁者爱人,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众缘和合。其核心,就是“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人类文明的交汇已走到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人类危机呼唤人本主义在否定之否定意义上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肩负着推进一场新的文明复兴的时代使命。迎接这场并不逊色于历史上的文艺复兴的、新时代的“文艺复兴”,中国应该有所作为。
  (叶小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学博士,韩国东国大学名誉博士。曾任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党组书记。现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主要著作有《多视角看社会问题》《化对抗为对话》《把中国宗教的真实情况告诉美国人民》《从心开始的脚步》(中、韩版)《宗教问题怎么看怎么办》《宗教七日谈》《小文百篇》《望海楼札记》(中、日版)等。)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梦的意义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