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课上是不是必修课在美国

体育课(体育课)体育课(Gym class)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主要使学生掌握体育与保健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实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学生除了入学要体检,平时也要定期进行体检。这是了解学生健康状况的必要手段。为了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参加体检要做到:①不能弄虚作假;②不隐瞒病史。目录 自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由丹麦、德国等欧洲国家首先把体育课作为中小学必修课程以来,大部分国家在中小学都上体育课。美国教育法中,没有具体规定设置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条文,但是在全国约有 1/2的州,体育课是必修的,其余学校也绝大部分选修体育课。在中国,体育课是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之一。它是由体育教师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体育教学大纲按照班级授课制的方式,以实践课为主,采取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它是中小学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和学校体育的总任务是一致的,包括: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这 3个方面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必须协调一致,全面贯彻。体育课是通过学生的身心活动,在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反复练习中,锻炼学生的身体,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这是体育课的主要特点。体育课的另一特点是学生在上课时,思想和行为的表现较多、较为明显,比其他课程提供了更多的进行思想和道德教育的机会。另外体育还包括身体形态和动作的健美等有关美育的因素。强调锻炼身体的效果,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培养爱好体育运动的习惯,让学生在上体育课时积极主动、活泼愉快,这是现代中小学体育课发展的一般趋势。课的类型是根据具体教学任务来划分的。由于体育教学任务较复杂,而每课的时间有限,形成课的多种类型。一般分为下列 5种:引导课、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考核课。课的结构是指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各部分的教材顺序、组织教法和时间分配等。在体育课中,主要是从事各种身体活动。有机体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也有一定的智力活动。因此,体育课的结构不仅要遵循人的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而且还要遵循生理机能活动的规律。生理机能活动的规律,一般分为上升—稳定—下降 3个阶段,它反映了人体工作能力变化的总趋势。 根据上述两种规律,体育课的结构一般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从下表可以看出课的各个部分与人体工作能力 3个阶段的关系(见附表)。上述课的 3个部分是体育课的基本结构,至于每个部分的具体结构,则因课的具体任务、教材内容、学生情况和人数,以及作业条件(场地、器材、季节气候等)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课的基本结构的一致性和具体结构的多样性的统一,就构成了一节体育课的完整结构。为了加强组织教学,小学体育课也可把准备部分分为“开始”和“准备”两个部分,而成为 4部分结构的课,它和3部分结构的课没有本质的区别。当前一般都采用3部分结构的课。但有的国家体育课的结构则没有严格的划分。
内容来源自: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暂无同义词
浏览次数 : 776 次
编辑次数 : 1 次
更新时间 :
词条创建者 :
双语连环画泉州晚报数字报·泉州网
B03版:体育新闻
未来几年将大力发展校园足球
教育部:足球成体育必修课
国内开展校园足球,场地太少是一大问题。
校园足球将在未来几年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
在美国,踢足球的女孩甚至比男孩更多,国内校园足球在女子方面也大有可为。
足球很容易就让孩子们爱上,关键是如何给他们提供踢球的机会。
前日,国务院召开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教育部将主导校园足球,并推出一系列措施推动校园足球进入升级版,坚持体教结合,锐意改革创新,推进校园足球普及,促进青少年强身健体、全面发展,夯实国家足球事业人才基础。 全国学校 将展开四级联赛 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将完善政策,形成校园足球激励机制;把学生足球特长水平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写实记录,形成档案,供上一层学校招生参考。“充分考虑片区内中小学对口直升问题,积极探索高中学校招收足球优秀学生的办法,扩大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招生规模。把校园足球纳入教育督导指标体系中,定期开展专项督导和检查评估,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学校、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存在问题的要督促改进。” 同时,足球也将纳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作为体育课必修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足球的机会。教育部的目标是力争到2017年在全国扶持建设2万所左右中小学足球特色学校和200个高校高水平足球队,并形成区域特色,拟建设30个左右校园足球试点区县。此外,按照全国校园足球竞赛方案,组织开展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联赛。 业余足球迎来了 最好的发展时期 据了解,足球还将纳入体育教师“国培计划”,计划在2015年全国初步培训6000名校园足球师资。足协副主席魏吉祥认为,在校园足球进入升级版后,会有效推动目前的职业足球,“教育部需要更多的校园足球教练,这也将为职业足球运动员创造就业机会,一定程度解决出口问题。同时校园足球和业余足球的广泛开展为中国足球开辟了巨大的足球人才市场。可以说,国内的业余足球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最好发展时期。” 袁贵仁表示,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大力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校园足球竞赛,有条件的学校要组织班级、年级联赛以及校际邀请赛、对抗赛等竞赛交流活动。学校要制订科学训练计划,积极组建足球代表队,为喜欢足球和有足球特长的学生提供训练机会,妥善处理好训练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新华) 1997年那支黄金国足的多数人如今都在做与足球无关的工作 戚务生:他们应该投入校园足球 ◆焦点 中国足球亟待重振,校园足球方兴未艾,优质教练资源却捉襟见肘。以1997年戚务生率领的参加世界杯亚洲区十强赛的那支最强的黄金国足为例,如今,当年的那批国足队员们,大多数都在做与足球无关的工作(参加老甲A联赛只是一种商业比赛),担任教练的更是非常之少。 昨天,戚务生对记者直言,“1997国足”人才成堆浪费的奇特现象,全世界只有中国才有,应该尽快给这批人提供机会,让他们在教练岗位上帮助中国足球夯实塔基。“这批人多数想搞足球但没机会,我认为是中国足协在人才管理策略上的缺陷。”戚务生透露,“1997国足”队员大都通过了职业教练培训考试,拿到了上岗证,有的人还做过教练。“一整批曾经的优秀球员游离于职业足球甚至是基层足球之外,这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可想象的。” “前几年足坛扫黑 ,证明中国足协在选拔教练上存在人为操纵,很不光彩。现在每次国字号球队选帅,又都是外教优先。”戚务生认为,“洋帅先行”导致职业俱乐部也对本土教练不信任。“一些足球基础的东西,这些球员完全可以胜任,为什么不给他们机会呢?” “1997国足”的出路何在?戚务生认为,各职业队、地方足协的梯队青训以及正在全国铺开的“校园足球”是他们的好出路。戚务生说,这批球员踢球时有悟性,是近20年中国足球最有特点的一批球员。“青少年就是打磨基本功的阶段,这批球员的技术能力、比赛素养,教孩子们踢球绰绰有余。” 戚务生认为,“1997国足”球员应该积极投身于正在全国全面铺开的“校园足球”,“到学校里去普及足球,沉下心来做好基础工作。选择了当教练尤其是基层教练,就不要怕苦,守得住寂寞。” 戚务生建议,“1997国足”球员也应该进行自我提升,“当基层教练,就要以很职业、很负责任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如果做不到,就不要进入。”(羊晚) ◆观察 校园足球很好 但别办成形象工程 前日,全国校园足球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教育部、足协的代表做了重点发言。有消息称,此次会议结束之后,2015年“校园足球”工作很快将全面启动,此前由足协主导的一些“校园足球”项目,将转到教育部麾下。 在半个月前的一次论坛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刘培俊曾在现场讲话,这里面透出一些玄机。当时他谈到了今后四个重点工作,“一是我们把足球项目足球活动纳入教育改革的大格局,也是学校体育的大盘子。二是今年举行全国学校体育运动会,足球作为八大项目之一。三是将足球列入教学计划,小学和高中各增加一节体育课。四是将足球教师培训纳入国家培训计划、足球场地纳入国家改革薄弱计划。教育部和有关部门准备从今年开始用5年时间每年投入350亿元来支持薄弱学校的改造计划(含有足球场建设)。此外,我们鼓励高校招收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组建高水平高校球队。” 由教育系统统筹校园足球工作,自然可以事半功倍,可以想象,从明年开始,原来位置尴尬的“校园足球”将一下子变得“形势一片大好”,但我们应该谨防“校园足球”走进误区——如今,社会各界近乎一致地表达出对“校园足球”的热情,这很可能会使“校园足球”成为一种“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在此前的一些调查研究中,记者注意到不少城市、不少学校,在“校园足球”问题上存在较为盲目的“一窝蜂”现象,这些学校的主管校长以及其背后的教育、体育部门领导,在表面上相当积极,摆出一副要把“校园足球”做大做强的姿态,实际上却显示出“运动式办队、办赛”的问题。一言以蔽之,他们是在做给别人看,而不是要真正地深耕足球。 部分学校,一旦在某些上级领导部门重视的比赛结束后,体育课马上就恢复到原来的“放羊”状态,学校领导甚至千方百计要求家长签订“安全协议书”,希望在孩子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时“免责”,有了这样的心理基础作为铺垫,学校自然不会真正支持开展足球这样的具备相当对抗性、有一定强度和风险的项目,他们对“校园足球”的热情,注定“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或者“表面热情,实际冷落”。有些学校,甚至把“校园足球”当成“摇钱树”,以此要钱要政策,但在相应监管措施缺失的背景下,很少做到“专款专用”。 在“校园足球”成为“金字招牌”之后,不少家长对此仍旧心存疑虑,他们担心的不仅是孩子的身体,更在于孩子的出路及前途。在一些学校,就出现过孩子上了初中学业变紧之后,便被家长勒令放弃足球的事情。怎样才能真正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怎样才能彻底打消家长的顾虑、怎样才能消除整个社会对体育从业者根深蒂固的偏见?这才是现在“校园足球”新一轮活动的策划、组织者真正需要考虑,并尽快拿出方案的事情。否则,所谓“校园足球”热潮,只会诱导乃至迫使各级学校组建“专业足球队”,倘若如此,只能说足球被重新纳入了“举国体育体制”的范畴而已。 (据《齐鲁晚报》)
document.write('');体育应成为人们一生的“必修课”-上海频道-东方网
> 滚动新闻
保护视力色:
体育应成为人们一生的“必修课”
来源:东方网 作者:刘轶琳、曹子琛 选稿:刘沅
  "巅峰对决"文体竞赛小马拉松赛开跑。  复旦男子龙舟队劈波斩浪。  交大啦啦队群情激昂。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曹子琛5月20日报道:今天,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巅峰对决”文体竞赛在东方绿舟举行。上海交大体委副主任、体育科研所所长孙麒麟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整体状况并不乐观,体育应成为大学生以及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    孙麒麟告诉记者,在我国,体育是一门从小学到中学、大学甚至研究生阶段都会设置的课程。但是不少大学生上了18年的体育课,却没有换来一个健康的体质。据去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趋势得到抑制,但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仍是下滑的。    针对这种现象,孙麒麟介绍说,美国及一些欧洲国家的大学体育课并不像中国是必修课,因为体育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但这种理念正是中国大学生普遍缺失的。体育教育,不仅要传授技术技能,更应该教会学生以正确的生活观、人生观,让每一个学生把体育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自觉锻炼,愉悦心情,提高生活质量。孙麒麟呼吁“体育,不是45分钟的一课时,而是每个人生命的一辈子。”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浅析怎样上好小学体育课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7页免费3页2下载券9页1下载券1页¥0.503页¥3.00 2页4下载券4页1下载券3页1下载券5页免费7页1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9页1下载券3页免费7页免费4页1下载券9页1下载券
浅析怎样上好小学体育课|浅​析​怎​样​上​好​小​学​体​育​课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您的位置: >
足球或成中小学体育必修课 盘点全球特色体育课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央广网北京11月2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日前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将把学生足球特长水平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形成档案,供学校招生参考。
  袁贵仁:提高足球工作普及水平,一是广泛开展科学教育,把足球纳入学校体育课程教研室,作为体育课必修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足球的机会,力争到2017年在全国建设两万多所中小学足球特色学校和200个高校高水平足球队。
  说到足球,国人总是会有莫明的心痛。1985年的时候,邓小平就提出,“中国足球运动要搞上去,要从娃娃、从少年抓起。”时隔近30年,在全国中小学校范围设置足球必修课,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吗?
  在日本最具人气的运动是棒球,却并没有设成体育课的必修项目。此外,为了培养学生尊重日本的文化和传统的精神,武道、柔道、剑道、相扑是日本体育的必修科目。1978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将足球列为日本中小学必修课程,原因是“选择足球因为足球项目不但能让学生的奔跑能力加强,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配合意识”,此后的几十年里,日本足球逐渐成为亚洲足球“老大”。
  全球华语广播网日本观察员黄学清:1978年日本文部省就将足球列入小学体育的正式课程,这种制度上的保障让日本足球人口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在日本足协和文部省的共动推动下,日本每年几乎都有两万多所中小学参加各种类型的校园赛事,参赛人数达到几十万人,每个青少年球员一年下来至少要参加50场正式比赛,比如每年日本都会在各个联盟的组织下进行全日本人少年足球大会,全日本中学生足球大学、全日本高中足球联赛,每个年龄段都有球可踢、用武之地。这些全国联赛吸引了这些学校的学生、老师、家人以及那些已经从学校毕业的毕业生,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转播比赛的时候,甚至会出现万人空巷的关注度,但是尽管如此,学校中的足球运动员他们首先是一名学生,然后才是一个运动员,也就是无论从事什么运动和其他兴趣爱好,都必须和其他学生一样接受同样的教育,修满同样的课程,不影响学习。学校开展足球运动以本人自愿参加业余俱乐部的形式进行,一般每周训练2到4次,但最少不少于3个小时,训练主要采取游戏的形式培养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传授足球的各种基本功,然后让学生们在比赛中去体会什么是足球运动。
  从去年开始,英国教育部门最新制定的体育课程显示,足球和曲棍球等大众普遍认可的体育项目成为中小学学生的必修课。美国体育课一般是以棒球、橄榄球、篮球等竞技性运动为主,但他们没有专门的体育课,课余锻炼则由体育社团活动承担。
  全球华语广播网美国观察员庞哲:美国健康医药相关机构专业研究人员的报道显示,从基本健康角度的要求美国青少年每天应该至少有60分钟的激烈的体育活动,可以分开两个阶段,30分钟课前,30分钟课后,但是大多数学生对此兴趣不大,特别是近年来电子游戏和社交网站的发达盛行,青少年人跑跑跳跳的好动行为几乎全面消失了,肥胖症和各种疾病的现象日益严重,引发各界高度关注。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推出各种制度和建议,例如为学生参加运动提升兴趣提出各种各样的创意性的项目,推出滑雪、爬山、探险、寻宝等等室外各种游戏,但是参与者仍然是相当有限,同时各州政府对教育制度规定的松严程度也有所不同,所以很多学生可以各种借口逃避参与体育课程的行为,在各州都是非常普遍的。虽然到了高中学校开始对体育课程进行硬性的规定,按照学分计算,踊跃参加者仍然非常有限,只有对各种美国相当流行的球赛运动有兴趣,同时能够对升学获得奖学金或者成为专业运动员有帮助的运动才受到及少数学生的高度的兴趣。
  俄罗斯的体育课包括集体球类和田径等在内的传统运动,近些年,轮滑、滑雪、溜冰、滚轴、舞蹈等新兴体育项目,甚至连肚皮舞、街舞都被列为体育课学习的内容。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前驻俄罗斯记者燕玺:体育课主要还是以像跑步、跳远这种基本的身体素质锻炼为主,包括一些简单的像单杠、双杠这些器材训练为主,当然也有一些类似于体操特长的学校,或者有这方面专业传统的学校,可能在体育课当中加入一些自己的特殊项目,一些体育老师也会根据自己的教学特长给学生们添加一些像体操、滑冰等技术性比较强的锻炼项目。
  俄罗斯是国际体育比赛的“得奖大户”,他们都是如何选拔体育苗子的呢?特别小学生的这种文化课程压力相对还是说比较小,一般到了下午三点钟左右同学们就已经下课了,没什么事儿了,这个时候大部分的学生都会选择一些文艺类的、体育类的兴趣小组来参加,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在这些兴趣小组当中如果有比较素质比较好、发展潜力也比较好的同学,一般都会被学校推荐到相应的部门进行专业培养,但是这种成型的项目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课程当中并不是普遍存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体育课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