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说苑翻译建本思想观点是什么

研究《说苑》综论
  《说苑》是西汉著名目录学家、经学家、文学家刘向校书秘府时编纂旅《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宋时仅存五卷,后来曾巩&从士大夫间得者十有五篇,与旧存合为二十,正其脱谬,疑者阔之&(曾巩《说苑序》工分类纂述春秋战国至秦汉间历史故事,杂以议i^e,o其亦史亦子或非史非子的特殊体裁对我国小说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在新世纪之初,回顾一下以往《说苑》的研究概况,吸取经验,对进一步研究《说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文学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历代史志及目录著作对《说苑》的评价
  刘向自己将《说苑》列入&诸子略&的&儒家&类,后世史志除《宋志》将其列入&杂家&外,多从刘向。20世纪以前,研究《说苑》的专著几乎没有,多是一些批点和评点式研究而这些研究,多是对与《说苑》相类的一类书的研究,很少有单独对其进行研究的,且多着眼于其材料的真实性的争辩及对其一些特点的介纸。
  最早提到《说苑》的当是班固的《汉书。艺文志》,称&向所叙六十七篇,《新序)}.《说苑)}.《列女传颂图》也,之后刘腮在《文心雕龙。诸子》中认为《说苑》等书明显带有两汉经学的烙印,对此作了精辟的总结:&若夫陆贾《典语)}.贾宜《新书)}.扬雄《法言)}.刘向《说苑)}.崔宴《政论)}.仲长《昌言》杜夷《幽求》,咸叙经典,或明政术,虽标论名,归乎诸子,何者?博明万事为子,道辨一理为彼皆蔓延杂说,故入诸子之流夫自六国以前,去圣未远,故能越世高谈,自开户两汉以后,体势漫弱,虽明乎坦途,而类多依采此远近之渐变也&指出《说苑》等书有诸子文&叙经典&、&明政术&,、&延杂说&的文章风格,又看到了两汉以后已经&体势漫弱&,、&类多依采&的变晃由于立场的不同,对《说苑》一书材料来源是否真实的看法也不同。
  刘知己《史通。杂说篇》批评道:&及自造《洪范五行》及《新序》《说苑》《列女》《申仙》诸传,而皆广陈虚事,多构伪辞,非其识不周而才不足,盖以世人多可欺也&&至于故造异说,以或后来,则过之尤甚者晃&比较清楚地看到了《说苑》等书&广陈虚事&、&多构伪辞&的特点,然而由于刘知己是以史家实录的眼光来要求《说苑》一书的真实性,所以认为它不合史的规-。全祖望《刘扬优劣论》云:&或谓其所著《新序)}.《说苑》记事多不足据,则诚有乞此乃秦火之后,旧籍无稽,据传闻之异词而笔之书,非学术之疵也&此言虽善,可惜并非刘向著书之旨。
  严可均《铁桥漫稿》卷八《书说苑后》云:&向所类事,与《左传》及诸子或时干孤悟,或一事而两说三说兼存,《韩非子》亦如此良由所见异词,所闻异词,所传闻异词,不必同李斯之法,别黑白而定一尊浅学之徒,少见多怪,谓某事与某书违异,某人与某人不相值,生二千载后,而欲画一二千载以前之事,甚分多闻阔疑之意。&朱一新《无邪堂答问》卷四日:&诸子书发虑己意,往往解古事以申其说,刘子正作《新序)}.《说苑》,冀以感悟时君,取足达意而止,亦不复记事实之并盖文章体制不同,议论之文,源出于子,自成一家,不妨有此若纪事之文出于史,考证文出于经,则固不得如此也&比较深得刘向著此书之旨。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其书皆录遗闻佚事足为法戒之资者,其例略如《诗外传)}o&其中虽不免失误,&然古籍散佚,多赖此以在如《汉志》:《可间献王》八篇,《隋志》已不著录,而此书所载四条,尚足见其议论醇正,不愧儒泉其它亦多可采择,隋间有传闻异词,固不以微瑕累全璧晃&肯定了《说苑》在保存史籍方面的重要作用。
  对于《说苑》的体例和与刘义庆《世说新语》的关系: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云:&刘向《世说》虽亡,疑其体例亦如《新序)}.《说苑》,上述春秋,下纪秦汉义庆即用其体,托始汉初,以与向书相续故即用向之例,名日《世说新书》,以别于向之《世说》&蔡元培先生《新世说。《跋》中说:&昔汉魏之际,渐尚清谈,逮晋宋而极盛临川王义庆乃仿刘子正《世说新语》之例,而作《新书》,务以标新异己耳&向宗鲁在《说苑疏证。叙例》中对《说苑》的名称作了考辨,认为中垒之《世说》即《说苑》,并考察了刘向《说苑》与刘义庆《世说新语》的关系:&中垒之与临川,一则推本经术,一则祖尚玄虚,其旨异;一则辞掇繁博,一则言归简要,其文异。所以得同名者,以其分门隶事,体制相类也&。
  二、各种文学史和小说史对《说苑》的评价
  到了20世纪,《说苑》一书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文学史只是提及说它是刘向所著,没有对其进行专门的分析,有的文学史甚至没有提及下面即对各种文学史和小说史对《说苑》的评价和研究作一简单的介纸。对于刘向在《说苑》一书中所起的作用,大多数人如罗根泽等认为刘向只是起收集和编订材料的作用,此书并不能体现他的创作思想。而祝瑞开认为《说苑》在成书过程中,刘向是起了积极的作用的:&《说苑)}.《新序》都系刘向根据中书保存、自己收藏和民间流传&传记行事&的材料,重新编写,创作而成通过这两本书中历史人物、诸子百家的言行活动,刘向表达了他本人的社会、哲学思想和当时一部分士人、官僚的思想情络&。对于《说苑》的编纂时间和体例,大部分人都把它视为汉代作品。而罗根泽等人认为《说苑》《新序》《列女传》等出自先秦而郭预衡在《中国散文史》中也认为传自先秦,把《说苑)}.《新序》列入先秦散文,认为其体例是&以类相从,排比故事&。
  对于《说苑》的文体,学者们的争议比较大,除郭预衡把它归入散文之外,章培恒和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在讲《汉书》时提到《说苑》,也认为它是先秦散文的一部分:&西汉后期只有极少数散文作品值得在文学史上提出。这里首先有刘向编著的《新序)}.《说苑)))&并对二书的内容和文学性作了概括的提及:&均广泛搜罗先秦至汉初的史事和传说,杂以议论,以阐明儒家的政治理想和伦理观点,具有一定的文献价低从文学方面说,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叙&。
  北京大学中文系主编的《中国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把《说苑)}.《新序》等归入历史散文,同时又认为:&它们的故事梗概有史实作根据,写法也与正史中的人物传记相近,但想象和虚构的成分较多,有颇有小说的意味&并认为它们与《史记》《汉书》等历史散文一样对小说有重要的影响。
  大多数研究者把它们视为两汉小说的重要部么王增斌等著的《中国小说通论综解》(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年版)提到《说苑》,认为它是现存汉代具有小说特质的书目之一。并对它的卷数、体例、内容和艺术特色有简单的介绍。殷孟伦《中国古典小说名著题解》称&《说苑》是一部分类故事选&&这些故事富有小说意味代吴礼权在《中国笔记小说史》(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7年版)中,把《说苑》归入汉代笔记小说类,认为其与《汉武故事》等11部汉人作品&在中国笔记发展史上不仅由着奠基的作用,而且艺术上已焕发出了耀眼的光彩,恰有一种&徐娘未妆时,风韵已夺人&的魅力。&
  并认为《说苑》中不少故事是&典型的笔记小说的规模&,&文笔亦简练自然,颇具诸子散文般的文风&王恒展《中国小说发展史概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认为《说苑》等是杂史别转,是历史散文与小说之间的过渡形式认为《说苑)}.《新序》等对中国小说发展史的影响有三:一,&作品以历史故事为主,情节紧凑篇幅简短,手法多株记言记事,时用虚构想象、夸张渲染,语言简洁生动,形象逼真而传神,时杂议论,使旨意更加明确。&二,&二书以文学甚至小说的艺术手法&正纲纪、明教化&的创制对后世影响极大&&从小说史的角度讲,中国小说长于议论、说教,虽导源于先秦诸子,但与《说苑)}.《新序》的影响也不无关系。&三,&从全书的编辑体例讲,《说苑》今本分君道、臣术、建本、立节等20类20篇;《新序)}.&&&这种编辑体例和结构形式,不但体现了作者&正纲纪、明教化&的主旨,而且明显地上承《宴子春秋)}.《吕氏春秋》而有所发展,下启《世说新语》等志人类笔记小i5}o&比较深入地看到了《说苑》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认为&&&这种&富有小说意味&的故事选集,显然属于杂史别传的范畴,显然是由历史散文道小说之间的过渡和桥梁&见解比较深刻,对小说的定位也比较准确,颇能代表当前大多数学者的意见。
  也有人对此持相反的意见,如郭篇一《中国小说史》认为这几部数不是小说:&至于汉人小说,向来亦专指刘向《新序》&&&之流,其实《新序》《说苑》仅为杂史之属,且大都采自古籍,如其中若干则作为古代寓言观,尚不失为思想丰富之作,如迁以代表汉人小说,则大谬不然因为汉代是一个神仙思想方士势力最盛的时代,上至帝王,下至愚民,没不沉溺其中,终于酿成黄巾之乱《说苑》《新序》&&&一类的书,不独于当时社会不发生什么关系,且于古代神话合六朝怪书书,无渊源递擅蜕化之迹可氰故叙汉人小说,自当以叙神仙故事的作品为主,而以汉人所谓小说附见于后。&
  三、专著与单篇的研究论文
  20世纪,《说苑》在校笺、疏证方面出了几部著作,其中以赵善治和向宗鲁两家最有成就赵善治《说苑疏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以原文为纲,与诸书互见者备录于后,为研究者提供了方便向宗鲁的《说苑校证》(中华书局1987年版),此书原有附录,后散仇&鱼鲁既辨,事义兼释,耽思旁讯,耽见洽闻,在《说苑》的研究上,无疑是一部极为重要的著怅&(见屈守元为此书作的序)另外在译注方面有范能船编撰的《说苑选》(福建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和卢元骏的《说苑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工民国19年,洪业提议编纂中国古书索引,得到哈佛大学及燕京大学合组的文化研究社经费补跳民国20年最先出版《说苑引得》,可供查检古书中重要词汇、字词、人物、书名、篇名。
  真正具有现代研究特征的《说苑》研究专著是谢明仁的《刘向(说苑&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工本书是一部学术研究性的专著。书中对《说苑》的作者、书名、篇目、写作年代、与《新序》的比较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证和分析,并论述了《说苑》的思想性和文学此书是目前对《说苑》研究的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专气 整个20世纪,对《说苑》研究的单篇论文不多,除了一些对《说苑》的校补文章外,主要有以下一些: 屈守元为向宗鲁《说苑校证》所作的《序言》,除了对向氏此书的编撰经过和此书的体例作了说明外,对《说苑》的性质、取材范围和书名来源作了清楚的介绍和说明。
  范能船《越世高谈自开户墉》《抚顺师专学报》1987年第3期),认为《说苑》距六国未远,固秉承了先秦诸子&越世高谈自开户墉&的艺术特征另外,范能船还有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除对刘向《说苑》的地位和思想内容作了分析之外,还对详细地分析了其艺术表现形式,认为《说苑》在表现形式上大体具有以历史故事为主、篇幅短小、表现手法多样、包含有想象虚构成分等特点。
  四、比较准确地把握了《说苑》的艺术特点
  杨义《汉魏六朝&世说体&小说的流变》《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4期,后收入其《中国古典小说史论》),把《说苑》和《世说新语》这类近子书系统的书称作&世说体&小说,认为它们最富有文人小说的意味在文章中,作者认为《说苑》代表了小说在子书中寄生的状态:&《说苑》为史家斥为&广陈虚事,多构伪辞&,又在题旨体例上借鉴先秦子书,因此它具有两栖文类特征&认为《说苑》可作为古代短篇小说集;并与《世说》相参照,分析了两书的对话特征:&《说苑》对话较为雄辩,《世说新语》对话较为清前者重于&理&,后者重于&趣&。换言之,前者比后起的&世说体&小说更近乎子书本色然而《说苑》的一些片断开始注意叙事的韵味和对话的理趣;a《说苑》往往采取特殊的叙事角度,控制笔墨的主次详略,使意蕴不悖于儒家之道,带有不同程度的庙堂气,与民间传说大异其趣&。
  戴红贤《刘向书与中国前小说的形态特征》(((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文章认为中国前小说叙事经历了一个寄生子史而旁出的擅变过程在此过程中,小说的基本因素得以孕育、发展,小说的叙事技巧得到运用并日趋丰富。子部和史部这两大部类的前小说对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小说形态产生了重大影口息以刘向的《说苑)}.《新序》和《列女传》为典型,认为刘向著作本身亦史亦子和非史非子的双栖特征表明了&中国小说曾寄生子史的,这是中国小说发育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小说形态产生了重大的影口息小说寄生于子史的时期,刘向书无疑是一个颇具研究价值的典型个体&张海明《(世说新语&文体特征及与清谈之关系》《文学遗产》1997年第1期)谈到《说苑》和《世说新语》的关系时,认为两书不仅书名相似,更重要的是体例相似,都是记述轶闻轶事和分类编排材料,因此推断《说苑》对《世说新语》的分类结构有影响。作者还谈到两书的区别:&《说苑》分类以政教为依归,《世说新语》则着眼于人物才}h}}相应地,刘向所记,较重故事地完整性,且带有强烈地议论色彩;而义庆所记,则只取场面片断,作者的主观态度隐于记叙之中。在文风上,《说苑》仍承先秦论说体,不无策士、纵横家习气;((世说新语》则自成一格,简约玄谈,与魏晋名士之清谈相近。
  另外,孟之《开志人小说之先河的刘向》《历史教学》1997年第11期),认为开志人小说之先河的是刘向。从立意谋篇来看,刘向的历史故事已有比较完整的情气,以上几篇论文皆是从文学角度,把《说苑》当作小说来看待的,对其分析也比较深刻,代表了20世纪研究《说苑》的成果。21世纪,《说苑》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一些硕士博士的论文的出现有力推动了《说苑》的研究主要研究状况如下:
  最有成就的仍然是小说领域,比较与代表性的是周蔚、高月等人。周蔚《刘向小说的定位思考》,前文从中国小说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汉代小说的实际状况出发,通过相关理论的分析和对作者在编撰这些作品中大量的改造、创新工作的分析,认为《说苑)}.《新序》等已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小说创作的手法,并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事实上,作为中国早期小说,刘向的作品在记人、叙事、表现手法、语言艺术等方面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成就&&其中有一批堪称中国古代早期小说精品的作品。&
  认为刘向小说的价值和意义表现在对后代文学特别是小说在创作意图、题材内容、体制形式等方面的深远影响上后文主要分析了其艺术成就:它们或通过生活片断、传闻轶事、片言只语表现人物特征,或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它们叙事完整曲折,富于故事性、戏剧性;它们成功运用了对话、细节、对比描写等艺术手法;它们的语言简洁而传神,形象而富有理趣。高月在硕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发表了《昧死以进谏一一论刘向编撰(说苑&的心态及其成因》《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2期玉《论刘向(说苑&的历史意识一兼论(说苑&在中国小说文体形成过程中作用》《西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玉《一种现代理论的古典阐释一论&读者&对(说苑&文体形成的影响》《名作欣赏》2010年s勤)等一系列论文第一篇详细分析了刘向编撰《说苑》是把它作为&谏书&使用的,抱着&昧死以进谏&的心态,并详细分析了这种心态的成因。
  第二篇分析了《说苑》一书所体现的历史意识和刘向对历史材料的处理方式,特别是分析了《说苑》的环节作用:&由《说苑》上溯历史故事在先秦古籍中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一个由核心到边缘再到核心的发展过程第一次转变是从&史&到&文学&的转变,第二次转变是从&文学&到&史&的回归。两次转变的质素不同,其中蕴涵了丰富的信息。&认为《说苑》对中国小说文体形成产生过重要的作用。第三篇引入接受理论,分析了作者、读者与《说苑》文本之间的关系,从新的角度进一步推进《说苑》的研究,关于《说苑》的性质方面,主要有两派观点一些学者赞同将《说苑》的性质归属于小如谢祥娟《浅析刘向(说苑&的小说性质》《绥化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从古代小说的内涵,《说苑》章节所具备的小说特征以及&说&体演变的痕迹三个方面来论证,认为《说苑》的人物故事部分是具有萌芽时期的小说性质旅马振方《(新序),(说苑&之小说考辨》《文艺研究》2008年第4期)认为两书既有史书摘录。
  又有传闻记述,还有&好事者&有意虚造的小说着意考辨其中的有意虚拟之作,将这些作品与历史纪实或历史传说区分开来,在深入了解两书文体多样化的同时,识别早期小说形形色色的特征另一些学者持相反观点,认为《说苑》虽具有小说的因素,但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小说如《刘向(新序&(说苑&(列女传&的小说特征》《绥化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认为刘向的三部书虽然已经初步具备小说的因素,但其中的小说因素并不多,并非有意虚构故事,人物性格仅写一个侧面,不够典型,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小说,所以不能将之冠上&小说&之名的。姚娟《从(说苑&看(汉志&小说家&《命名》《殷都学刊》2008年第3期)认为《说苑》与《汉书。艺文志》中&小说家&有着紧密的联系,《说苑》的作者是刘向,&小说家&分类来自于刘向的思想,而且《说苑》的体裁与小说作品极其相似,因此,&小说家&借用&说&作为这一流派的命名,更多的得到了《说苑》等说体文的启示。
  在对《说苑》作者及体例研究方面,王苏凤在《刘向(新序&著作性质考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一文中认为由于《说苑》和《新序》一类书,&《汉志》所谓&刘向所序&应理解为刘向在综合诸多史料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简洁并进行分类编撰而成,按我们现在的说法,称之为&编撰&最为恰当。&对刘向在书中所起的作用作了比较正确的定位贾冬月《论刘向的(说苑&及其体例》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6年第6期)考察了《说苑》的流传及命名、对前代诸书编排方式的继承及刘向在《说苑》中对材料的处理方式等问题高月《论(说苑&的编撰体例》《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2期)则立足于文本本身,认为《说苑》一书结构体例颇为独栋全书共二十篇,包括七百多个小故事每篇包括若干小故事,标题即为统摄全篇的中心思想,同一篇中各个故事都遵循一定的编排规则,每个故事都有大体确定的位置故事间前后相承的脉络很明确,结构方式多种多株主要包括层递关系、正反对比和并列编排等。
  但总的来看,《说苑》的研究还未引起应有的重视,展望21世纪,相信《说苑》的研究会取得比较丰硕的成果,至少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考古上的收获,在21世纪如果能出土关于《说苑》的资料,还原《说苑》一书的本来面貌,将会对《说苑》的研究产生巨大的影响;二,对《说苑》在小说史上和史学上的地位和作用作深入挖掘;三,对《说苑》一书文学性进一步的研究;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思想的变革,21世纪的学者在研究方法论上和批评模式上也将会产生新的变化,这有可能促使《说苑》的研究出现新的局瓦新的历史发展趋势也需要我们加倍的努力。
胃瘤安是以江苏省中医院刘沈林教授健脾养胃方为基础,结合多年临床心得自制的纯中药院内制剂,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与预防...
前言 银杏叶最初作为一种治疗泻痢等症初始记载于《本草品汇精要》(1505 年)。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脑缺血疾病。作为...
良好的中药制剂因为安全、不良反应少,长期以来受到人们信赖,是中国传统医药发展的优势。但多种中药制剂与化学药相比...
引言 为了提升煤炭运销企业的煤炭运销合同管理、物流管理、化验管理、结算管理、煤炭运销的决策分析管理等的办公效率...
目前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党的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建设学习...
自1985 年开始的具有全民启蒙式扫盲运动的一五普法教育开始,到现在的六五普法,其中五五六五普法教育将农民列入重点普...
一、问题的提出 众筹( Crowdfunding) 是指为满足融资人获取项目发展资金、企业或个人贷款,以及其它需求,允许其借助在线网...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相互结合的网络模式,也是移动网络和手机相互融合的经营模式。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
一、今昔预算目的之差异 古专制国无所谓豫算也,国家之财产,由一人任意挥霍,人民不得过问,不过有君主之私账而已。...
1 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概念 1.1 概念 狭义云任意其他的服务。 1.2 云计算的基本应用服务类型 (1)SaaS 软件即服务:这类云计算...
1 工程概况 海尔. 青啤(东盟)联合广场项目位于南宁五象新区核心区11 号路西侧,规划用地面积为32056.18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1 概述 在河道上兴建单个水库或梯级水库, 能有效调蓄上游来水,削峰滞峰,减轻下游的防洪压力,保证下游重要城市、乡...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刘 向:《说苑》卷三 建本
刘 向:《说苑》卷三 建本
  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夫本不正者末必倚,始不盛者终必衰。诗云:“原隰既平,泉流既清”。本立而道生,春秋之义;有正春者无乱秋,有正君者无危国,易曰:“建其本而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故君子贵建本而重立始。
  魏武侯问元年于吴子,吴子对曰:“言国君必慎始也。”“慎始奈何?”曰:“正之”,“正之奈何?”曰:“明智,智不明,何以见正,多闻而择焉,所以明智也。是故古者君始听治,大夫而一言,士而一见,庶人有谒必达,公族请问必语,四方至者勿距,可谓不壅蔽矣;分禄必及,用刑必中,君心必仁,思君之利,除民之害,可谓不失民众矣;君身必正,近臣必选,大夫不兼官,执民柄者不在一族,可谓不权势矣。此皆春秋之意,而元年之本也。”&
孔子曰:行身有六本,本立焉,然后为君子立体有义矣,而孝为本;处丧有礼矣,而哀为本;战阵有队矣,而勇为本;政治有理矣,而能为本;居国有礼矣,而嗣为本;生才有时矣,而力为本。置本不固,无务丰末;亲戚不悦,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闻记不言,无务多谈;比近不说,无务修远。是以反本修迩,君子之道也。天之所生,地之所养,莫贵乎人人之道,莫大乎父子之亲,君臣之义;父道圣,子道仁,君道义,臣道忠。贤父之于子也,慈惠以生之,教诲以成之,养其谊,藏其伪,时其节,慎其施;子年七岁以上,父为之择明师,选良友,勿使见恶,少渐之以善,使之早化。故贤子之事亲,发言陈辞,应对不悖乎耳;趣走进退,容貌不悖乎目;卑体贱身,不悖乎心。君子之事亲以积德,子者亲之本也,无所推而不从命,推而不从命者,惟害亲者也,故亲之所安子皆供之。贤臣之事君也,受官之日,以主为父,以国为家,以士人为兄弟;故苟有可以安国家,利人民者不避其难,不惮其劳,以成其义;故其君亦有助之以遂其德。夫君臣之与百姓,转相为本,如循环无端,夫子亦云,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行成于内而嘉号布于外,是谓建之于本而荣华自茂矣。君以臣为本,臣以君为本;父以子为本,子以父为本,弃其本,荣华槁矣。&
  子路曰:负重道远者,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者,不择禄而仕。昔者由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而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之后,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食藜藿负米之时不可复得也;枯鱼衔索,几何不蠹,二亲之寿,忽如过隙,草木欲长,霜露不使,贤者欲养,二亲不待,故曰:家贫亲老不择禄而仕也。&
  伯禽与康叔封朝于成王,见周公三见而三笞,康叔有骇色,谓伯禽曰:“有商子者,贤人也,与子见之。”康叔封与伯禽见商子曰:“某某也,日吾二子者朝乎成王,见周公三见而三笞,其说何也?”商子曰:“二子盍相与观乎南山之阳有木焉,名曰桥。”二子者往观乎南山之阳,见桥竦焉实而仰,反以告乎商子,商子曰:“桥者父道也。”商子曰:“二子盍相与观乎南山之阴,有木焉,名曰梓。”二子者往观乎南山之阴,见梓勃焉实而俯,反以告商子,商子曰:“梓者、子道也。”二子者明日见乎周公,入门而趋,登堂而跪,周公拂其首,劳而食之曰:“安见君子?”二子对曰:“见商子。”周公曰:“君子哉!商子也。”&
  曾子芸瓜而误斩其根,曾皙怒,援大杖击之,曾子仆地;有顷苏,蹶然而起,进曰:“曩者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听其歌声,令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也!”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孔子曰:“汝闻瞽叟有子名曰舜,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大棰则走,以逃暴怒也。今子委身以待暴怒,立体而不去,杀身以陷父,不义不孝,孰是大乎?汝非天子之民邪?杀天子之民罪奚如?”以曾子之材,又居孔子之门,有罪不自知处义,难乎!&
  伯俞有过,其母笞之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尝见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俞得罪笞尝痛,今母力不能使痛,是以泣。”故曰父母怒之,不作于意,不见于色,深受其罪,使可哀怜,上也;父母怒之,不作于意,不见其色,其次也;父母怒之,作于意,见于色,下也。&
  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大学之教也;时禁于其未发之曰预,因其可之曰时,相观于善之曰磨,学不陵节而施之曰驯。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治;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故曰有昭辟雍,有贤泮宫,田里周行,济济锵锵,而相从执质,有族以文。&
  周召公年十九,见正而冠,冠则可以为方伯诸侯矣。人之幼稚童蒙之时,非求师正本,无以立身全性。夫幼者必愚,愚者妄行;愚者妄行,不能保身,孟子曰:人皆知以食愈饥,莫知以学愈愚,故善材之幼者必勤于学问以修其性。今人诚能砥砺其材,自诚其神明,睹物之应,信道之要,观始卒之端,览无外之境,逍遥乎无方之内,彷徉乎尘埃之外,卓然独立,超然绝世,此上圣之所游神也。然晚世之人,莫能闲居心思,鼓琴读书,追观上古,友贤大夫;学问讲辩日以自虞,疏远世事分明利害,筹策得失,以观祸福,设义立度,以为法式;穷追本末,究事之情,死有遗业,生有荣名;此皆人材之所能建也,然莫能为者,偷慢懈堕,多暇日之故也,是以失本而无名。夫学者,崇名立身之本也,仪状齐等而饰貌者好,质性同伦而学问者智;是故砥砺琢磨非金也,而可以利金;诗书壁立,非我也,而可以厉心。夫问讯之士,日夜兴起,厉中益知,以分别理,是故处身则全,立身不殆,士苟欲深明博察,以垂荣名,而不好问讯之道,则是伐智本而塞智原也,何以立躯也?骐骥虽疾,不遇伯乐,不致千里;干将虽利,非人力不能自断焉;乌号之弓虽良,不得排檠,不能自任;人才虽高,不务学问,不能致圣。水积成川,则蛟龙生焉;土积成山,则豫樟生焉;学积成圣,则富贵尊显至焉。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台庙之榱,非一木之枝;先王之法,非一士之智也。故曰: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中庸曰:“好问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积小之能大者,其惟仲尼乎!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才者也,亲贤学问,所以长德也;论交合友,所以相致也。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之谓也。&
  今夫辟地殖谷,以养生送死,锐金石,杂草药以攻疾,各知构室屋以避暑雨,累台榭以避润湿,入知亲其亲,出知尊其君,内有男女之别,外有朋友之际,此圣人之德教,儒者受之传之,以教诲于后世。今夫晚世之恶人,反非儒者曰:何以儒为?如此人者,是非本也,譬犹食谷衣丝,而非耕织者也;载于船车,服而安之,而非主匠者也;食于釜甑,须以生活,而非陶冶者也;此言违于情而行蒙于心者也。如此人者,骨肉不亲也,秀士不友也,此三代之弃民也,人君之所不赦也。故诗云:“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此之谓也。&
  孟子曰:人知粪其田,莫知粪其心;粪田莫过利曲得粟,粪心易行而得其所欲。何谓粪心?博学多闻;何谓易行?一性止淫也。&
  子思曰: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吾尝幽处而深思,不若学之速;吾尝跂而望,不若登高之博见。故顺风而呼,声不加疾而闻者众;登丘而招,臂不加长而见者远。故鱼乘于水,鸟乘于风,草木乘于时。&
  孔子曰:可以与人终日而不倦者,其惟学乎!其身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然而可以闻四方而昭于诸侯者,其惟学乎!诗曰:“不僭不亡,率由旧章”,夫学之谓也。&
  孔子曰:鲤,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则无根,无根则失理;失理则不忠,不忠则失礼,失礼则不立。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逾明者,学也。譬之如污池,水潦注焉,菅蒲生之,从上观之,知其非源也。&
  公扈子曰:有国者不可以不学,春秋,生而尊者骄,生而富者傲,生而富贵,又无鉴而自得者鲜矣。春秋,国之鉴也,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社稷者甚众,未有不先见而后从之者也。&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河间献王曰:“汤称学圣王之道者,譬如日焉;静居独思,譬如火焉。夫舍学圣王之道,若舍日之光,何乃独思火之明也;可以见小耳,未可用大知,惟学问可以广明德慧也。”&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
  宁越,中牟鄙人也,苦耕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友曰:“莫如学,学二十年则可以达矣。”宁越曰:“请十五岁,人将休,吾将不休;人将卧,吾不敢卧。”十五岁学而周威公师之。夫走者之速也,而过二里止;步者之迟也,而百里不止。今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孔子谓子路曰:“汝何好?”子路曰:“好长剑。”孔子曰:“非此之问也,请以汝之所能,加之以学,岂可及哉!”子路曰:“学亦有益乎?”孔子曰:“夫人君无谏臣则失政;士无教交,则失德;狂马不释其策,操弓不返于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毁仁恶士,且近于刑。君子不可以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弗揉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又何学为乎?”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砥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哉!”&
  子路问于孔子曰:“请释古之学而行由之意,可乎?”孔子曰:“不可,昔者东夷慕诸夏之义,有女,其夫死,为之内私婿,终身不嫁,不嫁则不嫁矣,然非贞节之义也;苍梧之弟,娶妻而美好,请与兄易,忠则忠矣,然非礼也。今子欲释古之学而行子之意,庸知子用非为是,用是为非乎!不顺其初,虽欲悔之,难哉!”&
  丰墙硗下未必崩也,流行潦至,坏必先矣;树本浅,根垓不深,未必橛也,飘风起,暴雨至,拔必先矣。君子居于是国,不崇仁义,不尊贤臣,未必亡也;然一旦有非常之变,车驰人走,指而祸至,乃始干喉燋唇,仰天而叹,庶几焉天其救之,不亦难乎?孔子曰:“不慎其前,而悔其后,虽悔无及矣。”诗曰:“啜其泣矣,何嗟及矣”?言不先正本而成忧于末也。&
  虞君问盆成子曰:“今工者久而巧,色者老而衰;今人不及壮之时,益积心技之术,以备将衰之色,色者必尽乎老之前,知谋无以异乎幼之时。可好之色,彬彬乎且尽,洋洋乎安托无能之躯哉!故有技者不累身而未尝灭,而色不得以常茂。”&
  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河间献王曰:“管子称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夫谷者,国家所以昌炽,士女所以姣好,礼义所以行,而人心所以安也。尚书五福以富为始,子贡问为政,孔子曰:富之,既富乃教之也,此治国之本也。&
  文公见咎季,其庙傅于西墙,公曰:“孰处而西?”对曰:“君之老臣也。”公曰:“西益而宅。”对曰:“臣之忠,不如老臣之力,其墙坏而不筑。”公曰:“何不筑?”对曰:“一日不稼,百日不食。”公出而告之仆,仆●首于轸曰:“吕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君之明,群臣之福也,乃令于国曰:毋淫宫室,以妨人宅,板筑以时,无夺农功。”&
  楚恭王多宠子,而世子之位不定。屈建曰:“楚必多乱。夫一兔走于街,万人追之;一人得之,万人不复走。分未定,则一兔走,使万人扰;分已定,则虽贪夫知止。今楚多宠子而嫡位无主,乱自是生矣。夫世子者,国之基也,而百姓之望也;国既无基,又使百姓失望,绝其本矣。本绝则挠乱,犹兔走也。”恭王闻之,立康王为太子,其后犹有令尹围,公子弃疾之乱也。&
  晋襄公薨,嗣君少,赵宣子相,谓大夫曰:“立少君,惧多难,请立雍;雍长,出在秦,秦大,足以为援。”贾季曰:“不若公子乐,乐有宠于国,先君爱而仕之翟,翟是以为援。”穆嬴抱太子以呼于庭曰:“先君奚罪,其嗣亦奚罪,舍嫡嗣不立而外求君子。”出朝抱以见宣子曰:“恶难也,故欲立长君,长君立而少君壮,难乃至矣。”宣子患之,遂立太子也。&
  赵简子以襄子为后,董安于曰:“无恤不才,今以为后,何也?”简子曰:“是其人能为社稷忍辱。”异日,智伯与襄子饮,而灌襄子之首,大夫请杀之,襄子曰:“先君之立我也,曰能为社稷忍辱,岂曰能刺人哉!”处十月,智伯围襄子于晋阳,襄子疏队而击之,大败智伯,漆其首以为酒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说苑全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