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英语课本化学课本题目,快

化学兴趣小组用右图装置进行以下实验.(1)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变化是试纸由下至上依次变红,小明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此他认为以上实验现象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次是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2)小刚认为此装置还可以验证以下实验结论,请将实验操作填入下表:实验结论实验操作①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3)小红用此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来验证分子的运动.分液漏斗中加入浓氨水,用无色酚酞试液润湿的试纸缠绕在小试管外壁,带孔的小试管中放入氢氧化钠固体,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试纸很快变红色,请用初中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氢氧化钠固体遇水放热可以加快氨水的挥发.
解:(1)由于某种原因二氧化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从小孔排出的二氧化碳会先充满瓶子的底部,因此处于下方的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待二氧化碳逐渐充满瓶中里,处于上方的湿润石紫色石蕊试纸开始变红;根据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可验证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2)充满瓶子的二氧化碳会从支管口排出,因此将燃烧的木横生枝节放在支管口唧 可验证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将装置内湿润的石蕊试纸换成干燥的,即可验证二氧化碳并不能使石蕊变红;(3)浓氨水滴到固体氢氧化钠上,氢氧化钠遇水放出大量热加快氨气分子的运动,使得实验很快可以观察到现象;故答案为:(1)试纸由下至上依次变红;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2)实验结论实验操作将燃着的木条放在支管口,木条熄灭.将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放入锥形瓶中(或支管口).(合理给分)(3)氢氧化钠固体遇水放热可以加快氨水的挥发(或加快氨分子运动的速率).(1)分析装置的特点及操作方法,根据所掌握的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推断实验现象,由观察到的现象判断现象推断该实验所能验证的物质的性质;(2)根据对装置作用的理解,利用装置,设计操作进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的实验方法;(3)根据所使用物质氢氧化钠的性质,判断氢氧化钠在所进行的氨水扩散实验中起到的作用.九年级化学教材教法考试模拟题
&|&&|&&|&&|&&|&&|&&|&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九年级化学教材教法考试模拟题
作者:太阳雨&&&&文章来源:网上收录&&&&点击数:11773&&&&更新时间:&&&&
&&&热&&&&&
【字体: 】
&&A& 1857&&& B& 1865&&& C& 1888&& D& 1899
&&&&&&&&&&&& B&&
C& &&&&&&&&&&&& D
3Zn+H2SO4=ZnSO4+H2 &&&&&&&&&&&&&&&& &&
&&&&&C& & &D&
A& f&&&&&&&&&&&&&&&&&&& B& f
&&&&&&&&&&&& &75&&&&&& &&&&&&&&&&&& 85&&&&&
&&&&&&&&&&&& &&&&&&&&&&&&&&&&&&&&&&&&
&&& C& f&&&&&&&&&&&&&&&&&& &D& f
&&&&&&&& &&&&45&&&&&&
&&&&&&&&&40&&& 80&&&
&&&&&&&&&&&&&&&&&&&&&&&&&&&&& &&
C && &&&&&D
&&&&&&&&&&&&B
&&&&&&&&&&&&D
&&&&&&B 10% &&
&&&&&&&&&&&&&&D
&&B &&&&&C
&&B &&&C& D
&&&&&&&&&&&&&&&
&&&&&&&&&&&&
&&&&&&&&&&&&& &&&&&&&&&&&&&&& &&&&&&&&&&&&&&
&&&&&&&&&&&&& &&&&&&&&&&&&&&
&&&&&&&&&&&&&& &&&&&&&&&&&&& &&&&&&&&&&&&&
&&&&&&&&&&& &&&&&&&&&&& &&&&&&&&&&&&
&&&&&&&&&&&&&& &
&&&&&&&&&&&&&&&&&&
7&&&&&&&&&&&&& &&&&&&&&&&&&&&
&&&&&&&&&&&&&&& &&&&&&&&&&&&&&&& &
4、新课程与化学教学方法的整合有哪些原则性要求?
5、化学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创设途径有哪些?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鲜奶制酸奶&&&&&&&&&&&&&&&&&&&&&&&&&&& B.水果榨果汁
C.糯米酿甜酒&&&&&&&&&&&&&&&&&&&&&&&&&&& D.黄豆酿酱油
2.2004年我市荣获“中国凉都”称号。为保护我市优美的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全面发展,你认为可向市政府提出的建议是
A.大力发展燃油汽车的数量,提高城市现代化程度
B.加快烟草事业的发展,增加国家的税收
C.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工业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
D.推广使用卫生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方便居民生活
&水城河是六盘水市区的一条主要河流,某化学兴趣小组用洁净的塑料瓶分别从甲、乙、丙、丁四处取样点,取回一定量的水样进行研究。请回答3~6题:
3.经测定,甲、乙、丙、丁四处取样点的pH如图所示,则河水呈碱性的取样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还测定出水样中含有氮、磷、钠等,这里的氮、磷、钠是指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单质
5.为测定水样中氯离子含量,需2 %的硝酸银溶液。若用硝酸银晶体配制100 g该溶液,需加水
A.48 g&&&&& B.49 g C.98 g &&& &&& D.99& g
6.上述溶液配制过程中,在用量筒取水时仰视读数(其它过程均正确),则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A.偏大&&&& B.偏小 C.无影响&&&&&& D.无法确定
7.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 C.稀有气体& D.氮气
8.化学教师的进修下列形式属于美国(& )
A“职业天”的培训 &B 长期的进修班& C 预备进修班& D 师范进修班
9.CaCO3+2H2O=CaCl2+CO2↑+H2O属于哪一类型的反应?(& )
A 氧化还原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化合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10.下列物质可用于做净水剂的是?(& )
A 芒硝 &&&&&&B 明矾 &&&&&&C 胆矾 &&&&&&&&D 白垩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我国第一套教科书于&&&&&&& 年出版,是近代化学先驱&&&&&&& 等翻译的英国韦尔斯著的《化学鉴原》。
2.化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包括&&&&&&&& 观,&&&&&&&&&& 观。
3.八字教学法&&&&&& 、议议、练练、&&&&&& &。
4.化学竞赛方式分&&&&&&&& 、&&&&&&&& 和&&&&&&&&& 。
5.化学基础概念教学除了具有与其他教材的共同特征和教学原则之外,还
具有&&&&&&&& 、&&&&&&&& 、&&&&&&& 等特点。
6.化学基本概念以&&&&&&&&& 知识为主线。
7.化学用语包括:化学符号、&&&&&&&& &、化学方程式。
8.搜集文献包括&&&&&&&&&&& 和积累文献。
&&&&&&&&& &&&&&&&&& &&&&&&&&&&
10. &&&&&&&&&&&&&&&&&&&&&&&&&&&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0分)
1. 空气中体积约占1/5的气体是(&&& )
&&& A. 氧气&&&& B. 氮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 2. 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与水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 食盐&&&& B. 食用油&&&&&& C. 蔗糖&&&& D. 味精
& 3.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轮胎爆炸&&&& B. 玻璃破碎&&&& C. 冰棒融化&&&& D. 菜刀生锈
& 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 A. 氧&&&&&& B. 硅&&&&&& C. 铝&&&&&& D. 铁
& 5. 下图所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6. 下列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乱扔塑料袋、泡沫快餐盒,会造成白色污染
B. 城市一般能见度较低,主要是烟雾和粉尘污染所致
C. 公园里大理石雕塑被腐蚀,这是温室效应所致
D. 不合格装饰材料中常含甲醛、苯等致癌物,会导致室内污染
& 7.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 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B. 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
C. 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
D. 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 8. 实验测得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如下,其中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 )
A. 肥皂水:9.5~10.5&&&&&&& B. 食盐水:7
C. 牙膏:8~9&&&&&&&&&&&&&& D. 橘子汁:3~4
& 9. 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
C. 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的质量大
D.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 10. 在太空舱里,为了保持舱内 气体含量的相对稳定,常用 作催化剂将宇航员呼出的 转化为 。 中铁为+3价,则Ni的化合价为(&&& )
&&& A. +1&&&&&& B. +2&&&&&& C. +3&&&&&& D. +4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化学教材中,化学知识之间彼此密切联系,纵横交错,具有&&&&& 性和&&&&&& 性。
2.&&&&&&& 是进行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人脑对&&&&&&&& &的认识,并保持下来的能力。
3.化学成绩的个人差异评价常用两种方法进行,分别为&&&&&&&& 的评价和&&&& 的评价 。
4.美育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 ;二是强烈的情感性。
5.按不同的教学阶段,化学学习可分为&&&&&&&& &,&&&&& ,&&&&&&&&& 三种类型。
6.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分别是:&&&&&&&&&&&&&&& 、&&&&&&&&&&& 、&&&&&&& 。
7.我国教师继续教育主要有四种类型,分别为&&&&&&&&&&&&&&&&&&&&& &,& &&&
&&&& 、&&&&&&&&& &&&&&&&&&&、&&&&&&&&&&&&&& &&&&&&&&&&&&&&&&&。
8.化学实验根据在教学中的作用可分为 :&&&&& 、&&&&&&& 、&&&&& 、& &&&&&&&&、&& 四类。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科学素养――
2.“晶体”智力
3.科学态度――
4.化学概念――
5.学生实验――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从我国目前实际出发,化学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应遵循哪些原则?
2.教师备课的程序有哪些?
3.中学化学的基础理论在化学教学中有哪些作用?
4.化学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能有哪些?
5.为了使演示实验获得成功,必须做到哪几点?
五.论述题(共20分)
1.创新能力是各种能力的集中体现,你认为化学教学中,应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9分)
2.在教学过程中,应怎样做才能很好运用化学基础理论来进行教学?(11分)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A.&&&& B.&&&& C. &&&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 C.&&&&&&&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S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C&& D& ABC
A&& B& C&& D
A&& B&& C& D
1&&&& &&&&& &&&&&
2&&&& &&&&&
3&&&&& &&&&&& &&&&&&&
6&&&&&& && &&&
7&&&&&& &&&&&&& &&&&&& &&&&&&&
8&&&&&& &&&&&&& &&&&& & &&&&&&&
2[Cu2(OH)2CO3] BA
2&&&&&&&&&&&&&&&&&&&&&
3&&&& &&&&&&&
A&& B& C& D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简单学习&& D、研究学习
3、老师应具备的素质是(&&&& )
&②健康人格素质& ③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素质& ④广博的知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创新知识
A&& B&& C&& D
& &②讲解法&& ③讲演法&& ④谈话法
A&& B&& C&& D&
5ZnH2SO4&&&&&
A& B& C& D
& &②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 ③科学的本质和价值
A&& B&& C&& D
& &②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 、沟通& ③有利于合作与尊重的人际关系的生长&& ④有利于个人自信心的增长&& ⑤有利于认识风格不同的学生提高学习动力
A& & & && B& & & &
C& & & && D& & &
A&& B&& C&& D
A10& B9& C7& D8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2050& B1890& C2080& D2070
A1919& B1921& C1949& D1957
A& B& C& D
A& B& C& D
ANaCl&& BMgCl2&& CH2O&& DI
5& &&&&&&&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H2O2& C
32070&&&&&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8&&&&
A&& B&& C&&& D
C712&& D1215
A&& B&& C&& D
A&& B C&& D
A、情感&& B、价值观&& C、责任感&& D、态度
3、课堂探究结束后,老师布置的作业应具有(&&&& )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7&& B2& &&&C3& &&D5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FeCl3 &KOH& NaCl& &&&&BK2SO4& BaCl2& HCl&&
CCuSO4& HCl& KCl& &&&&&DNa2CO3& KCl &&Na2SO4
A&& B&& C&& D
A&& B&& C&& D
1H2SO4中,属于哪种化学问题的类型(&&& )
A、源于生活实际问题&&&& B、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C、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问题
D、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的问题
2、下列哪项不属于问题情境创设首先考虑的主要目标(&&& )
A、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B、问题分析对象
C、思维动机&&&&&& D、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
3、下列哪项不属于学习结果的类型(&&& )
A、理论性知识&&&&&&& B、策略性知识
C、分析能力的提高&&& D、事实性知识
4、讲授产生化学现象的原因,化学概念的含义及化学原理的本质等,应适用讲授法中的哪种类型(&&& )
A&&&&&& B&& C&&&&&& D
A&& &B&& C&&& D
C&&&&&&&& D
A&& &B&&& C&&& D
1&&&&&& &&&& &&&& &&&&& &&&&& &&&&&&&
2&&&&& &&&& &&&&& &&&& && &
3&&&&&&& &&& &&&&&&&&& &&&&&& &&&&&
4&&&&&&&&&& &&&&&&&& &
5&&&& 80%50%&&&&& &
化学试卷15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 &②教学内容&&& ③学习方式 ④教学评价
A、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
2、新课《标准》和原《大纲》相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降低要求,删除难点&&& B、分散融合&&& C、加大要求,增加难点
D、加强化学实验,学以致用
3、新《标准》着重强调的内容是(&&& )
A、观察与实验能力& &B、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C、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D、科学探究能力
4、下列不属于《标准》改革课程内容后强烈推出的学习方式及评价方法的是(&&& )
A、科学探究着手抓 &&&B、自主活动评价看发展& &C、自我评价展个性,考试评价重能力&& D、听、记、背、练的学习方式及考试评价方法
5、在教学过程中,情景的展现方式主要有(&&& )
&&& &②利用实验展现情景&&&& ③利用比喻展现情景
④利用挂图展现情景&&&& ⑤利用语言展现情景&&&& ⑥利用动画展现情景
A、②④⑤&&& B、③⑤&&& C、②④⑥&&&& D、②③④⑤
6、对实验基本操作,采用的呈现方式说法错误的是(&&&& )
A、对于简单的操作,开始就单独练习,如固体药品的取用,试管的洗涤等。
B、对于稍复杂的操作,结合具体的实验,配合观察具体化学反应的现象进行练
习,如量筒、滴管的使用,加热方法等。
C、对重要仪器的使用,在基本操作中融入探究性思考,如酒精灯的使用等。
D、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实验室药品使用规则,以及仪器装置的使用,
连接方法等不必作详细介绍。
7.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体现(&&&& )
A.整体性,基础性& B.启蒙性,整体性& C.启蒙性,基础性& D.整体性,发展性
8.通过对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现状的调查,我们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A.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教学评价
B.课程目标,课堂教育,教学内容,教学评价
C.教学评价,课程结构,学生学习,课程实施的结果
D.课程目标,课堂学习,教学评价,课程结构
9.构成教学结构的三要素有&&&&&&&&&&&&&&&& (&&&& )
A.教师,学校,课堂&&&&&&&&&&& B. 教师,学生,教材
C.教学,备课本,教具&&&&&&&&& D.教师,教室,教材
10.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具有四重含义,他们是(&&&&&& )
A.实验是探究活动,实验方法论,实验过程,实验现象。
B.实验是探究过程,实验现象,实验过程,实验史实
C.实验是研究现象,实验方法,实验事实,实验过程
D.实验是探究活动,实验方法,实验事实,实验史实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发展。.
2.__________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物质载体。
3.化学概念要体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__________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5.化学教材改革的使用观:由_______ 转变为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2.化学理论性知识:
3.科学探究:
4.问题表征: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怎样理解学生是独特的人?
2.化学与社会发展所包括的内容有哪些?
3.在新化学课程标准下我们要怎样做?
五.案例分析(每题10分,共30分)
1、“化学教学大纲”对教学目的的分类如下:
(1)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技能,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和热爱社会主义教育。
对上述的内容在把目标归纳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三个方面你认为有那些不足之处?
2、据报道,清晨,新疆克拉玛依特大火灾中有288名中小学生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国人。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该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你认为那些措施可以帮助你逃生?
3、如果你是老师你会以怎样的方法去教你的学生?
A&& B&& C&& D
A&& B&& CF&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1&& &&&&&&&&&&&&&&
& &&&&&&&&&&&&&&&&&&&&&&&&&&&&&&&&&&&&&&& &
2,&&&&&&&&&&&&&&&&&
&&&&&&&&&&&&&&& &&&&&&&&&&&&& &&&&&&&&&&&&&&&&&&&&&& &&&&&&&&
3 &&&&&&&&&&&&&&&&&&&& &&&&&&
45 &&&&&&&&&&&&&&&&&&&&&
&&&&&&&&&&&&&&&&&&&& &&&& &&&&&&&&&&&&&&&&&&&&&&&&&&&&&
&&&&&&&&&&&&&&&&&&&&&&&&&&
5&&&&&&&&&& &&&&&&&&&&&&&&&&
6 &&&&&&&&&&&&&&&&&&&&&&
&&&&&&&&&&&&& &&&&&& &&&&&&&&&&&&&&&&&&&&&&&&&&&&&&&&&&&&&&
五、论述题( 第1题10分、第2题15分,共25分)
1、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的意义及作用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2、初中化学新教材有哪些功能及特点?
1.B&& 2. A& 3. B& 4. C& 5. A B& 6.AB& 7.B& 8.A B& 9.B& 10 .C
1. ①以实验为基础②以基础理论为线索③以自然科学方法为指导④以化学用语为工具⑤以传授基本知识为主⑥具有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内容。
4、(1)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制定教学目标;
(2)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 (3)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目标;
& (5)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 (6)重视学科间的联系,增加跨学科的内容;
& (7)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促进化学教学改革。
(1)通过观察或分析自然现象形成问题情境;(2)通过实验形成问题情境;
& (3)通过“刨根究底”形成问题情景;(4)借助“过程式”教学形成问题情景;(5)利用多媒体呈现问题情景; (6)用一个美妙的比喻创设化学问题情境。
1.①做好实验
&②设趣味性导语
③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 ④化学发展简史
⑤教给学习方法
& ⑥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①具有改革意识,富有创造精神
&②具有更高的文化科学知识素养
&③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④具有较高的教学技术和教育研究方法
⑤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能力
&⑥具备对活动课的组织管理能力。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A& 2. B&& 3. D 4. C& 5. A&&& 6. C& 7. D& 8.A& 9.D& 10.B
2.& 3. 4.& 5.& 6.& 7.& 8. 9.& 10.5%NaHCO3
1.①以实验为基础;②以基础理论为线索;③以自然科学方法为
指导;④以化学用语为工具;⑤以传授基本知识为主;⑥具有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内容
2.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和身体素质;化学教师的教育技能
3.自然美;社会美;教学的形象美;教具模型、实验表演美和装置美;化学
实验中的技能美、动作美;版图、绘画美
;学生实验要与教师准备室相连;保证随时供水、供电、供气;配专门的仪器药品贮存室;配齐灭火器、黄砂、水龙带等消防器材和常用的医护急救药品;订立各种规章制度张贴室内。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1):补缺型。主要补充近年来大学新开设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课;(2)变换型。专业人员或教学人员调到领导岗位后,需要学习新的知识,以适宜工作需要;(3)更新型。主要是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工艺;(4)提高型。主要是通过脱产进修,学术交流等,培养学科带头人或教学骨干。
2.包括三个领域:一是认知领域。(1)了解,以初步感知为特征。(2)记住以记忆、再现、重现为特征。(3)理解,以领会、理解为特征。包括解释、说明、简单判断、分类等。它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领会掌握化学教材的意义包括要求学生理解化学事实与原理;使用图表、图像,叙述化学原理;对化学知识的要求做出分类、摘要和概括;(4)应用以知识的迁移为特征。包括分析解决单因素问题。(5)综合以综合知识为特征,它是认知领域的高级阶段。包括分析综合、归纳小结、评价判断、解决问题等。二是实验操作领域。(1)见识:在教师指导下,练习一下,做一做,达到大致了解的程度;(2)初步学会: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进行实验操作;(3)学会:要求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4)熟练:应用自如。三是情感领域:(1)对社会和他人的态度;(2)对工作、对劳动和劳动成果的态度;(3)良好的行为习惯;(4)良好的意志品质、高尚的情操和审美观念。
一.选择题(每空1分,共20分)
1. A 2. B&&& 3. D 4. C&& 5. A 6. C 7. D 8.D 9. C 10. 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系统性、层次性
2.记忆、感知事物
3.横断、纵断
4.鲜明的形象性
5.准备性复习、形成性复习、总结性复习
6.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补缺型、变更型、更新型、提高型
8.演示实验、随堂实验、学生实验、实验习题
三.名称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素质:素质原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指各种发展着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的总和,体现在人的精神活动和实践行为中,并给社会历史以深刻的影响。
2.科学态度:态度是一个人对人对事的稳定的行为倾向。科学态度是指人们正确对待客观事物和从事实践活动的稳定的行为倾向。
3.“智力”晶体:指人们使用平时学到的一般知识的能力。在化学教学中、指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原理、化学定理等知识的能力。这种晶体智力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同步增长。
4.化学概念:人们对物质及其变化本质属性的反映,可分为一般概念和基础概念。
5.学生实验: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解理性认识以后,再回到实践中进行验证的实验。
四.简答题;(每题3分,共15分)
1.①贯彻思想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统一原则 ②努力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充实化学教科书内容 ③根据精简原则删去陈旧繁琐的内容 ④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⑤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⑥注意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结合 ⑦体现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心理发展顺序相统一 ⑧注意教材的可读性
2.①认真学习教材大纲的结构和教材,广泛收集参考资料 ②确定教学目的 ③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④确定课型、选择教法 ⑤组织教材、编写教案 ⑥物质条件的准备
3.①能从本质上认识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变化,从而加强对世界物质性认识 ②能指导元素与化合物知识的学习 ③有助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④有助于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①准确地掌握学生实际情况的能力 ②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③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能力 ④组织、运用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⑤教育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⑥应变和创造能力 ⑦善于发现和培养脱颖而出的学生 ⑧教师技术感染的能力
5.①目的明确、要求具体 ②现象鲜明、装置简单 ③操作规范、面向学生 ④掌握时间、确保安全 ⑤启发思维、培养能力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①组织和开展化学小论文的撰写和评比 ②开展科学的小制作活动 ③开展多种多样的化学竞赛 ④向学生征集自编和改编的习题和试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⑤提倡一题多解、表扬新的解题方案和别具一格的答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勇于创新 ⑥组织学生参观考察科研单位和化工厂、撰写考察报告,并陈列展览、进行评比 ⑦组织化学晚会、各种报告会和讨论会。
2.①生动直观、形象比喻 ②逻辑推理、科学讨论 ③培养观点、重视史实 ④联系实际、注意运用
2&&&&&&&&&&&&&&&&&&&&&&&&&&&&&&&&&&&&&&&&&&&&&&&&&&&&& &&&&&&&
1.A&& 2.A&& 3.D&&& 4.A&&& 5.ACD&& 6.C&& 7.D&&& 8.B&& 9.C&& 10.D
10.521341.5
&&& 5.10.521
&&& 3. 12345
&1.ABD 2.A 3.AB 4.ABC 5.ABCD 6.ABCD& 7.D 8.ABD 9.ABC 10.ABC
1&&&& 1H2S04CH3COOH
&&&&&&&&&&
2&&&&&& 2HCl
&&&&&&&&&&&&
22Cu+02+H2O+CO2=Gu2(OH)2CO3
1B& 2C&& 3D&& 4D&& 5C& 6D&& 7A&& 8B& 9A& 10D
1& 2& & & 3& & & && 4 5& & & 6& & 7 8& &
1C& 2B& 3A& 4C &5D& 6B& 7D& 8B& 9B& 10C
1D& 2B& 3B& 4A& 5C& 6D& 7A& 8B& 9B& 10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4& & &
&&& 5& & & & &
&&& 6& & & &
1D& 2D& 3B& 4B& 5A& 6B& 7C& 8D& 9C& 10C
1 2 3 4 5 6 7 8
&& 3& & & &
&& 4& & & &
1D& 2A& 3C& 4A& 5D& 6D& 7D& 8B& 9D& 10D
1& & && &&
2& & && &&
4& & & & &
1 A& 2 B& 3 A& 4 A& 5 C& 6 C& 7 A& 8 B& 9 B& 10 C
1&& & & 2& & & 3& & & 4& & & & & & 5& & & &
& 3&& 45&& 6
11 2 3 4 5& 6
1B& 2C& 3A& 4D& 5C& 6B 7A& 8C& 9A& 10B
1& 2& 3& 4& 5& 6& 7& 8& & & 9& & & & 10
1C 2D 3C 4B 5B 6D 7D8 D 9B
1& && & &&
3&& && && && && &&
&1B& 2A& 3C& 4A& 5D& 6B& 7C& 8B& 9D& 10C
1& & & & &
4& && 541&&
& 3&& 4&&& 5
51&& 2&&& 3&&& 4
& 5&& 6&&& 7&& 8
化学试卷15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D& 4、D& 5、A& 6、D& 7.C& 8.A& 9.B& 10.D
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化学实验
3.直观性,关联性,发展性
4.教教材,用教材教
三.名词解释
1.课程:指根据一定教育目标而编制的全部教育内容,包括目标.内容.学习活动方式及评价方式等要素
2.化学理论性知识:指反映物质及其变化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科学探究: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作出假设与猜想并设计方案,通过实验,操作,调查,搜集证据,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
问题表征:当面临问题情景时,能明确问题的结症所在并能准确地予以表述
1.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和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2.能源,资源,合成材料,物质与健康,环境保护;
3.重视科学方法培养;贴近学生,重视情感教育;正确处理实验操作技能与实验探究的关系;联系实际贴近社会和生活;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完善实验教学
五.案例分析
1. (1).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中心,陈述的是教师的主观愿望和教学行为,没有规定学生的身心变化,不利于引导学生学习和评价教学效果
(2).“双基”内容具体,其他方面仍然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有的仅仅停留与哲学层面.当教学目标具体落实到学校中时,难免出现”素质教育喊得响,应试教育抓得实”的局面.
2.用湿毛巾堵住口鼻,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封闭房门;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
3.通过讲述,描述以及让学生进行网上查询,老师可以通过幻灯片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讲解可行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可以指导学生那些是可然物等。
1B& 2A& 3B& 4C& 5A C& 6B& 7B& 8D& 9D& 10A
11& 2& 3& 4
五、论述题
(1)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化学思想:如变化的条件对变化过程、变化结果的的正相关影响,理解化学变化与能量变化的密切关系,树立“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的初步哲学思想。
(2)增进学生对化学与技术、生活、社会之间的关系的理解:通过具体的化学反应,了解人类应用化学变化实现能量转化和物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如煤的燃烧这一化学反应可产生大量热,其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用煤作燃料,利用率不高,污染严重,是不可再生资源,初步树立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物质的化学变化”中,要进行多项探究活动,如质量守恒定律研究中,采取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方式,让学生通过探究形成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1)功能: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功能;②强化化学课程的教育功能;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功能;④有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功能。
(2)特点:①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②突出与社会生活相实践的联系;③为学生提供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④强化实验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功能。
文章录入:太阳雨&&&&责任编辑:太阳雨&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备案:蜀 ICP备号 ┋电子邮箱: ┋ 网站制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三化学电子课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