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拓展扩展

幸福快乐每一天
关注  粉丝
总访问量:82422
今日访问:0
最后登录: 09:56:15
黑龙江宁安市
辽宁大石桥市
山东肥城市
河南长葛市
河南驿城区
广西海城区
山东肥城市
辽宁大洼县
山东肥城市
江苏灌云县
山东肥城市
(最近更新:2350)
(最近更新:15)
(最近更新:256)
(最近更新:116)
(最近提问:56)
第二章扩展思维视角的方法
第二章扩展思维视角的方法哲言诗语&&&&科学史的每一项重大突破,总是某些杰出的科学家完成最关键或最后一步的,他们之所以能超过前人和同时代人,&作出划时代的贡献,并不在于他们比别人的知识更渊博,重要的在于他们富于科学革命精神和高度的创造性思维。&&&&&想别人不敢想的,你已经成功了一半;做别人不敢做的,你就会成功另一半。&&&&&教学的重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第一节&把直接变为间接一、从课堂提问说起———迂回绕道迂回绕道创新思维方法的实质是,当遇到问题或不能消除障碍时,不谋求直接去消除障碍,而是有意识地走一条路程更长、更曲折的道路,以求避开或越过障碍而解决问题。课堂提问采用迂回绕道法更能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自读自疑,即通过阅读,体验感悟等绕道,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白杨》一课,可提问的内容很多,但如果迂回一下,让学生用上“不管……不管……总是”这一句式围绕课文说一段话,“白杨树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我们学生不管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总会像白杨一样迎风沙,茁壮成长”。如此迂回绕道,训练式提问,这样训练后再进行提问,质量会大大提高。《鲸》一课,理清课文条理后,再组织学生进行“鲸的知识知多少”抢答赛。比赛之后再提问,问题的“含金量”会大不相同。《希望的田野上》一课,学生诵读之后,再欣赏殷秀梅那饱含深情、欢快激昂、气势磅礴的演唱,然后跟着唱这首诗。这样表演之后进行提问,课堂情绪会大不一样。不管是以练代问、以赛代问、以唱代问,以及以演代问、以写代问、以讲代问、以读代问等等都是迂回绕道提问的方法。爬山时用“Z”字型的走法会省力。&有个小和尚跟师父学武艺,可师父什么也不教他,只交给他一群小猪,让他放猪。庙前有一条小河,每天早上小和尚要抱着一头头小猪跳过去,傍晚再抱回来。小猪一天天在不断长大,小和尚的臂力也在不断地增长,小和尚在不知不觉中练就了卓越的臂力和轻功。师父把练臂力和轻功这一总体目标分解到每一天的小目标之中,循序渐进,小和尚终于成了“大力士”。家长教子也一样,不能一开始就要求过高,直来直去,“吓”住孩子,应该像小和尚放猪那样,迂回绕道才会有效果。马铃薯在法国的推广也是迂回绕道方法之功。法国有个农学家安瑞,在德国当俘虏时吃过马铃薯,感觉非常好。得到国王的许可试种土豆。回法国后想种植。但当时法国宗教人士说这是“鬼苹果”,医生说这东西有毒,农学家说会导致土壤贫瘠。所以农民很排斥种土豆。安瑞种植了一小块地土豆,故意说土豆不能吃,并请国王卫队白天看守晚上却撤下卫队。人们见国王卫队把守,非常好奇。趁卫队晚上不在偷挖了土豆回去吃,没想到土豆那么好吃,于是偷出来栽种。一传十、十传百,土豆在法国推广开来了。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军事家,也是一位幽默大师。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重庆的文艺界名流邀请毛泽东做一次演讲。演讲结束后,有人问毛泽东:“假若谈判失败,国共全面开战,毛先生有没有信心战胜蒋介石?”毛泽东回答说:“国共两党的矛盾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利益的矛盾。至于我和蒋介石嘛……蒋先生的‘蒋’字是将军的字头上加棵草,他不过是一个草头将军而己。”说完便发出豪迈的笑声。毛泽东接着说:“我的毛字不是毛手毛脚的‘毛’字,而是一个反‘手’,意思就是:代表大多数中国人民利益的共产党,要战胜代表少数人利益的国民党,那简直是易如反掌。”毛泽东对“蒋”、“毛”的即兴解释,既有迂回绕道的风趣诙谐,又表达了他对中国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二、儿童智商与环境有关———间接中的创新思维方法包含着“间接的”,是以解决其他问题为手段,达到解决主要问题的目的。欲解决儿童智商问题,我们间接地谈起了环境,最后把儿童智商与环境“挂”上钩。儿童智商与环境有关。宁静益智。生活在宁静、柔和环境中的孩子智商较高;而一个有着噪声的环境则是智力发育的障碍。芳香益智。芳香能给人一种良性刺激,使人心情愉快,情绪高涨,最大限度地增强听觉、嗅觉及思维的灵敏度,在孩子的居室教室放置些花草或芳香物品,有益智的功效。颜色益智。德国科学家通过研究,揭示了颜色与智力发育有关。如蓝色、黄绿色以及橙黄色能振奋精神,提高学习注意力,故宜将孩子居室墙壁涂成淡蓝色,或悬挂一些淡蓝色背景的挂图或条幅。和睦益智。家庭和睦,气氛融合,充满亲情之爱,可增进孩子的智力。相反,夫妻反目,争吵不休,孩子享受不到母爱或父爱,感情压抑、孤独,智力易受损。交往益智。采用头脑风暴进行讨论和辩论,孩子的学习成绩会普遍较好,相反,患有孤独症的孩子智商较低。清朝石天成编著的《笑得好》中有一个故事。一人赴宴,主人斟酒,每次只斟半杯。此人忽问主人:“尊府若有锯子,请借我用。”主人问何用,此人指着酒杯说:“此杯上半截既然盛不得酒,要它何用?锯去岂不更好!”客人通过“借锯锯杯”间接表达说明主人小气这个问题。《笑林广记》中有一个故事。一塾师开馆,东家因其初到,具一鹅款待。酒过三巡,塾师对东家说:“今后打扰的日子还长,饮食务须从俭,否则我心中不安。”遂即指着盘中之鹅说:“天天只要一只鹅就够了,其余就免了。”以劝东家不要过分款待,间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人家请客,忽略了一个人,忘记给他筷子。当大家举筷进餐时,此人突然站起来向主人要清水一碗。主人问他要水何用,答曰:“洗净了手指头好拈菜吃。”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解决了自己及主人的尴尬。一农夫吩咐做事粗枝大叶的儿子,把地上的苹果分别装进两个箩筐里,一个箩筐装大的,一个箩筐装小的。儿子按要求把一地苹果按大小分别装进了两个箩筐,并把烂苹果也都拣出来放到了一边。这时,农夫一边夸奖儿子干得好,一边却把两个箩筐里装的苹果一块倒进了口袋里,大小苹果又混在一起了。儿子很奇怪,好不容易拣了两箩筐苹果,却把它们混在了一起,非常生气。老农的思维是,以区分大小苹果为手段,间接地达到一个不漏地拣出烂苹果的目的。有这样一道题目:一老汉有17头牛,分给3个儿子,大儿得&,二儿得&,小儿得&,但不能杀牛分肉,问儿子们怎样分法?儿子们没办法,老汉说可以先借1头牛,共18头牛。这样大儿分9头,二儿分6头,小儿分2头,剩下一头再还回去。这样,借1头牛,找到了新视角,再解决原来的问题,把直接变为间接,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三、考试怎样得高分———以退为进“以退为进”指在受条件制约而暂时不能“前进”的情况下,先采取某种与自己愿望或利益相抵触的做法,从而积蓄力量,创造条件,待时机成熟时,再向前进,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也可以指学生做题练习时,不要急于做更多的题,只选择一两道比自己水平略高一点的题目,认真思考,把它完整地、独立地解出来。可以一胜十,一通百通。也可以指:把一个正面的前提引向反面去解决,这种以正导反式的幽默最难防守;但作为进攻却是比较容易使用。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和生活上,“以退为进”都会有收获。以学生做习题为例,许多同学做练习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尽量多的题。于是能套公式的套公式,有例题的仿例题,速度很快却浅尝辄止,好似走马观花。结果题做了不少,真正的收效却不多。而真正“进攻”的做法是只选择一两道难度比自己水平略高一点的题目,认真思考,完整地、独立地解答出来。然后仔细分析一下此题的特点,总结一下出题的意义,看看它能否推广到其它的题目上,从而举一反三。这样,从题量上看似乎是“退”了,但从掌握知识的目的上看却是大大地“进”了。甲、乙两同学在上完一节40分钟的课后,甲用了5分钟进行巩固复习,而乙没有安排短时间来复习当天所学的课。待到考试时,甲只须再用5分钟进行复习便可;乙则发生了完全性的遗忘,因此他得花40分钟甚至更多的时间来重新学习。于是甲在时间的效率上至少是乙的8倍。“以正导反”也是一种“以退为进”;是把正面的前提引向反面去解决。幽默而实用。一位画家到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去度假写生,硬性住在了农夫的家里,农夫很不喜欢他,也不喜欢他的画。假期结束时,画家想送给农夫一些钱,这时农夫说:“不,我不要钱,你给我一张你画的画吧。”画家非常高兴,以为农夫喜欢他的画。农夫解释说:“我有个儿子在大城市学艺术,他想成为一名画家。他下个月回家的时候,我要把你的画拿给他看。我想这样一来,他就不会再想成为画家了”。这里,农夫以“以正导反”的方法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这个画家的厌恶。暂时“退”是为了能更好地“进”。我国宋代有个叫范邰的人,在他担任浚仪县县令期间,有两个人在市场上争夺一匹绢,两人都说绢是自己的。到了县衙,二人依然互不相让,争执不休。范邰审问后,也难以决断,只好将绢剪断,二人各得一半,了结此案。二人离开县衙后,范邰派衙卒暗中跟踪。衙卒回报说一人喜形于色,另一人则怒气冲冲。范邰断定兴高采烈者必定不是绢的所有者,于是下令将其拘捕,此人终于招认。“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要从人家那里得到什么东西,最好先给人家什么东西。这实际上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以退为进”。在人际交往中,特别是口头交往中,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寸步不让,针尖对麦芒。《世说新语?排调》载,东晋丞相王导枕着周伯仁的膝盖,指着他的肚子说:“你这里有什么东西。”周答道:“这里空洞无物,但能容得下你们几百人。”“空洞无物”好像是自我贬抑,可是峰回路转,周接着说可以容得下几百人,实则是说自己胸怀宽阔。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方针。仅仅1930年,一次就歼敌18师9000多人。在一次战役中,蒋介石调集10万兵力,红军只有1万人,毛泽东提出了“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一退就是200里。敌主力18师以为红军示弱,便直奔而来,哪知恰恰钻入我军包围圈。此役全歼敌18师9000多人,敌师长张辉瓒也当了俘虏。这里的“退”决不是逃避,而是积极转移,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胜利的手段,是一种真正的“进”。四、学会“回头看”———以进为退“以进为退”作为一种创新思维方法,是在处于劣势、守势时考虑如何采取一些主动进攻措施,将原来被动的劣势和守势,转变为主动的优势和攻势。学习中、经常采用的“以进为退”方法是“回头看”。不少老师和学生都同意这一做法,即每学完一节课或是做完练习,甚至完成一道作业题,都要回过头来进行检查、分析,作一番比较研究,从而把握所学知识的内部联系,掌握规律。听完课后“回头看”。上完课,笔记本上记了一大堆公式、定理、例题,似乎很明白了,于是,很多同学课后就把笔记本扔在一边。其实,听懂只是暂时理解,课堂上老师讲得比较快,往往来不及消化,需要上完课后“回头看”:要看课本,要看笔记,然后还要把课本与笔记结合起来看,并把老师讲的例题再做一遍,把模糊不清的问题,及时理解清楚,这样花时不多,但学的知识扎实、牢固。这就是攻势取得的成果。做完练习后“回头看”。总结一下哪些题目是一下子做出来的,哪些题目是经过反复思考才做出来的,哪些题目经过反复思考后仍没有做出来,哪些题目做错的。要有针对性地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加以修改、订正,如果还有不懂就马上提问、追问……在修改订正的基础上,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有哪些题型是过去没有见过的,有哪些题目“陷阱”比较多,这样做题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考前“回头看”。考前把课本、笔记本、练习册拿出来看一看,将系统地复习所学的知识。经过这样以进为退的“回头看”,巩固了知识、加深了记忆,取得变守势为攻势的效果。&法国女高音歌唱家玛?迪梅普莱有一座相当规模的私人林园,经常有人来这里摘果子、采鲜花、拾蘑菇,钓鱼及捉蜗牛,有人甚至搭起帐篷,升起篝火,在林园中野营野餐,搞得草地上一片狼藉,肮脏不堪。为此,她们花了很多钱,费了很大劲在林园四周围上篱笆,还竖起了一块块“私人园林禁止入内”的牌子,但都不管用,她的草地依然遭到践踏和破坏。后来,她把牌子上的字拼成:“请注意!如果在园林中被毒蛇咬伤,最近的医院距此15公里,驾车约半小时可到。”然后树立在园林的各个路口,这样以攻为守,以进为退,就再也没有人闯入园林了。生活中,有很多人心直口快,直来直去,批评别人无所顾忌,火药味很浓,既得罪了人,又达不到目的。采用“以进为退”的方法,以含蓄隐晦的妙语却可达到双赢的效果———既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又维护了别人的自尊。有一客人见主人招待他只有蔬菜,便向主人要来一副眼镜带上然后大谢主人,言主人太破费,弄这么多菜。主人道:“没什么菜呀?怎么说太破费?”客人说:“满桌都是,为何说没有?”主人说:“菜在哪里?”客人指盘内说:“这不是菜,难道是肉不成?”客人以“进”(称赞)为“退”(批评)表达了对主人的不满。母亲不喜欢又长又大的喇叭裤,一天,母亲给儿子洗裤子时要儿子拿剪刀来。儿子不解地问母亲拿剪刀干什么,母亲回答说:“你这扫地裤用来扫地还不错,如果下面剪成条条,地板会扫得更干净”。“以进为退”的方式,既可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又显示了自己的宽容,钝化了锋芒。第二节&换个角度想问题&&&&于难以解决的问题,与其死盯住不放,不如把问题转换一下,化难为易,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例如,可以把几何问题转换为代数问题,也可以把物理问题转换为数学问题。一、问题转换聪明人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不聪明的人可以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例如:用下列课文中的内容,用一句话指出逆向思维的主题:《蚕与蜘蛛》中的蚕“营”造自己的安乐窝不该获奖;《狐狸和乌鸦》中的乌鸦听坏话也上当;《意想不到的灾害》论证了“好事引出坏结果”等。《蝙蝠和雷达》、《鱼和潜水艇》、《青蛙的眼睛》、《落花生》、《白杨》等,可用“类比”(也就是求同)进行思维训练的。有些事物没有绝对的标准,可用模糊思维的方法进行问题转换。例如胖、高、浓、粉红等,这些字、词、句没有绝对标准,学生“模糊”理解就行了,不一定字字理解,句句分析,所谓雾里看花,雪天观景,唯其看得不太真切,反而使人欲穷究竟,诱发欣赏心理,产生与朗然在目,一览无余不能比拟的遐想。事实上,解决复杂问题时能够化繁为简,就体现了一种新的视角。《曹冲称象》中,曹冲之所以能够把称大象这么一个复杂的困难问题变得简便易行,关键是他把“称大象”变成了“称石头”。把自己生疏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的问题,打开了一个视角,产生了一条新思路。19世纪末,法国园艺学家莫尼哀要设计一种坚固的花坛,然而,他对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一窍不通。于是他把花坛的构建转换成植物的根系来作为切入点。植物根系盘根错节,牢牢地和土壤结合在一起。他把土壤转换为水泥,把根系转换为一根一根的钢筋,并用水泥包住钢筋,从而建造出了新型的花坛,而且发明了钢筋混凝土。把不能办的事转化为能办的事,我们就多了一种观察和解决问题的新视角。例如:冯梦龙的《智囊》一书,记载西汉时有个京兆尹(相当于今天的首都市长)叫孙宝。一天,一个卖油炸馓的小贩在城里被一农民撞碰将馓撒在地上,馓全都碎了。农民认赔50个,但摊贩说起码有300个。孙宝听了此事。让人买来一个馓子,称了重量,又称了撒在地上的馓子重量,再相除得出了馓子数量。按此结果让农民赔偿,双方均无话可说。孙宝把“馓子数量”转换为“馓子重量”,把不能办的事情转化为能办的事情,从而解决了纠纷。二、条件转换条件转换作为一种创新思考方法是指,思考如何通过改变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决定条件,使其随之发生适应某个问题的某种变化,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启示。例如过去用冰箱都是冷冻室在上面,冷藏室在下面。日本夏普公司进行了换位思考,发现用户对冷藏室用得较多,还是放在上面方便。于是设计时换了个位置。但由于冷空气往上走的特性,改变设计后冷冻室的低温不能很好地利用,比较费电。但研究者想,想办法让冷空气往上走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于是,在冰箱内安上排风扇和通风管,把下面的冷空气提升到上面的冷藏室。经过条件转换思考,新型电冰箱既使用方便,又保留了原来省电的优点。受到了用户的欢迎。日本一家庭主妇煎鱼时发现鱼肉总是粘锅,煎好的鱼铲起来很费事,而且鱼也容易碎掉。她通过换个加热位置在锅盖上安装电阻丝,发明了煎鱼不糊的锅。一个小村镇内只有两个理发店,甲店很脏,地上都是头发,乙店很干净地上不见头发。在这种情况下,某人通过换位思考,仍然去了甲店理发,他的理由是地上头发多的理发店,理发师头发剪得好。三、寻找新视角找新视角作为一种创新思考方法是指,努力从众多的新角度去思考某一事物或问题,以便获得更多的新认识,提出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新办法。美国密歇根州詹姆斯敦小学的一位老师曾让每个学生都给当地企业写封信,提个尽可能荒谬的要求。小学生凯特于是写信给当地的一家快餐连锁店说,她希望能终身吃炸鸡,因为这是她的最爱。结果这家快餐店竟答应了凯特的要求,因为连锁店老板觉得凯特把这家店的食品当作自己的最爱是他们的荣幸,从凯特的视角看来是荒谬的要求,店老板以新的视角却是对他们食品的钟爱。某班的学生去农村劳动,甲生说发现白菜上有虫子,想把它弄下来踩死,免得白菜叶子受损,问老师对不对?老师答“对”!乙生说:老师,虫子是有生命的,不应该踩死它。老师也答对!丙生听了很不理解,便问老师,两个人意见相反,总有一对一错,为什么说他们两个人都对呢?老师答对!三个人都对,这就是从不同的视角看问题,结果不同。脑筋急转弯的思考方式就是寻找新视角,结果往往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例如有个人站在20层的窗台上往下跳,下面没有保护设施,他身上也没有穿帮助滑翔的东西,跳下后却没有摔死,也没有摔伤,这是为什么?答案是向室内跳。&&&&有这样一次考试,30道题,答题时间是10分钟。按正常的思维,这是无法完成的一次考试。最后只有5个同学完成试卷:1—28题全部未做,仅回答了最后两个问题。原来28题的内容是:前面各题均无须回答,只要求做好后两题。这五位同学答卷过程中未按部就班地从前往后做题,而以新视角找到了完成试卷的途径。第三节&改变万事顺着想的思路&&&&不能一味地按照常情、常理、常规去想,而必须有意义地改变万事顺着想的思路。一、倒着想倒着想,能够扩展视角。有位加拿大人叫格德,复印时不小心把瓶子里的液体洒在文件上,被浸染过的那部分复印后一团黑。由此,他发明了一种浸泡文件后就不能再复印的液体,解决了机密文件被人偷偷复印的问题,成了发明家。原联邦德国一造纸厂,因工人疏忽,生产过程中少放了一种胶料,制成了大量不合格的纸;用墨水笔在这种纸上写字,墨水很快就涸开,根本形成不了字迹。报废会造成巨大损失。肇事者拼命地想,也没办法。一天,漫不经心的他将墨水洒在了桌子上,他随手用这种纸来擦,结果墨水被吸得干干净净。“变废为宝”的念头在他头脑中一闪而过,终于,这批纸被当作吸墨水纸全部卖了出去。这是功能反转中典型的“倒着想”。用锯子锯木头,是木头不动锯子动;用固定的电锯锯木头,则是木头动而机器不动;电梯的发明则是实现了由“人动梯不动”到“梯动人不动”的转换。这些是状态反转中典型的“倒着想”。爱迪生从发现送话器听筒音膜会有规律地振动到发明留声机,就是运用因果反转方法“倒着想”的结果。“五炉棚蜂窝煤炉”的发明是结构反转中典型的“倒着想”的实例。烧蜂窝煤时,由于炉棚条的阻挡,擀碎的煤灰会飞扬开来造成污染,一位学生根据“结构反转”原理,把炉棚去掉,而在圆环四周制成五个坡口向上,直径略小于蜂窝煤块炉棚,这样就解决了煤灰飞扬的问题。由以上不难看出,与“肯定视角”一样,“否定视角”的运用在一定条件下也能显示其创新价值。我们作过这样的讨论。甲生说:“人多力量大”;乙生说:“人少力量大”。甲生讲:“失败乃成功之母”;乙生讲:“成功乃成功之母”;甲生提出:“逆境出人才”;乙生提出:“顺境出人才”……这种否定视角辩论很有意义。辩论后,有位同学写了这样一篇文章:曹操的马因受惊而踏入麦田,曹操割下自己头发以示惩罚。于是该同学说《三国演义》认为“割发代首”是曹操奸诈面目的大暴露。但是如果倒过来想,“割发代首”正是曹操的真诚,表现了他执法如山的态度。&二、对立想从事物的对立面出发去想,改变这一方不行,改变另一方则可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1.&返老还童返老还童,是使自己思维“幼稚”起来,像儿童那样,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不受一切规矩的限制、束缚,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发表自己的看法。例如像儿童那样提出问题:“天为什么那么高”?“老愚公为什么一定要从前面开一道门,要费那么大功夫去挖那两座大山”等。有一次,在一个大学里,一位口才出众的老教授正在给大学生们作一个关于《演讲与口才》的报告。他说他的演讲风格主要是受了三个人的影响:一个是原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一个是印尼前总统苏加诺。说着他停了下来,环顾四周说:第三个就是我8岁的孙女。阶梯教师里顿时哄堂大笑。老教授将五六十年代国际上很有名望的政治家与一个8岁的女孩相提并论。这种不和谐的并列,是“对立想”中的一个新视角。&&&&&&清朝程世爵编的《笑林广记》中有一个《瞎子吃鱼》的故事。说是一群从未吃过鱼的瞎子得到一条鱼,鱼少人多,商议用大锅熬汤。煮的时候鱼蹦到了锅外,瞎子却不知道。“鱼”汤煮好后大家围在锅前,喝着清水汤齐声称赞:“好鲜汤!好鲜汤!”这时鱼蹦到一个瞎子的脚上,他大声叫起来:“鱼不在锅里!”众瞎子感叹起来:“阿弥陀佛,亏得鱼在锅外,若是真在锅里,我们都要鲜死了。”明明是清水汤,没有鱼,瞎子却称赞“好鲜汤”。作者使自己头脑“幼稚”起来,把吃鱼人设计成瞎子,又说他们没吃过鱼,造成错觉的对立面,改变了万事顺着想的思路。儿童有着巨大的好奇心与想像力,往往会从成年人看来不合“规矩”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返老还童”,幼稚起来会发现问题对立的新视角。2.&挖掘荒唐&挖掘荒唐是留心和思考他人的幽默,笑谈,从中寻觅具有创新价值和启发意义的因素,从而使自己思路大开,萌生奇思妙计,使事物的发展超出人们的正常设想或合理预想,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改变万事顺着想的思路。一个好心的男人经常施舍他家附近的一个乞丐。有一天,那个乞丐对他说:“先生,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两年前,你每次给我10元钱,去年减为5块,到了今年,每次只有1元了,这是什么缘故?”他答道:“两年前我还是单身汉,去年我结了婚,今年家里又添了孩子。为了家用,我只好节省自己的开支。”乞丐听了生气地说:“你怎么可以拿我的钱去养活你的家人!”&笑话中的男人“为了家用节省开支”与乞丐的“拿我的钱去养活你家的人”,本是毫不相干的事情,乞丐将两件事联系起来,建成立起正常人难以想象的两个“对立面”。乘务员对一位旅客说:“你不能凭这张票乘快车,先生,你这是慢车票。你必须再补张票!”但那位乘客却说:“我不着急。请您告诉火车司机,他完全可以开慢点。”&笑话中把“慢车票”与“开慢点”作了强烈的对比,值得深思。“脑筋急转弯”中,很多是一些荒唐的对立面,例如:“树上有十只鸟,开枪打落一只,树上还剩几只?”(答:一只也不剩;也可能剩两只,因为是听不见的鸟……);“某飞行员有个亲哥哥,但那个哥哥却没有亲弟弟。”(答:飞行员是女性);“你能用黑墨水的钢笔写出红字吗?”(答:任何笔都能写出“红”这个汉字);“为什么用铁锤锤鸡蛋却锤不碎?”(答:鸡蛋碎了,铁锤不碎);“8的一半是多少?”(答:是3,是0)等等。这些都是从事情的对立面着想,解决了不合常规的问题。三、多戴几副有色眼镜戴上有色眼镜能看清新与旧是相对的。例如:旧式旗袍(唐装)在某一时期反而成了时髦服装;我国流行几千年的孔孟学说,到了美国反而成了“崭新的”东方精神;分期付款的购物方式,有人看来是新点子,而另一些人看来则是“古已有之”事,一点不新鲜。&戴有色眼镜能看清事物无穷多的属性。例如:隔壁房间的某人,是男性,中等身材,高鼻子、黑头发,态度和蔼,既是爸爸也是儿子,有时是学生有时是教师,还是顾客、乘客、观众、消费者、观者……北京大学教授冯友兰的《三松堂自序》一书中写道:一位哲学家饿了,让学生去买面包,学生转了一圈空手回来,对老师说:“街上只有圆面包和长面包,没有您要买的那种既不长又不圆的面包”。于是,哲学家又让学生去买一块“圆面包”。学生到街上转了一圈,又空手而回,对老师说:“街上只有黑面圆面包和白面圆面包,没有您要买的那种圆面包”。于是,哲学家又“让学生去买一块白面圆包”。学生仍然空手而回,对老师说:“街上只有冷的白面圆面包和热的白面圆面包,没有您要买的那种既不冷又不热的白面圆面包。”于是那个学生永远不可能买来面包,而那位哲学家只能等饿死了。&戴有色眼镜能看清观察的盲点。例如:孔夫子带徒弟周游列国,饿了几天,好不容易弄了一点米,便让徒弟颜回煮成饭给大家吃。孔夫子观察到:饭刚煮好,颜回便悄悄地抓了一把饭往嘴里塞。孔夫子很不高兴地训斥颜回:大家都在饿着,你怎么一个人先吃呢?颜回委屈地说:“我刚才打开锅盖,见饭里有一块很脏的东西,我怕这个脏东西被别人吃掉了,于是我就自己把这脏米饭吃下去。”孔夫子听后感慨道:任何人要想成为一个君子,一定要认识到自己许多的误会和思考中的盲点。戴不同颜色的眼镜看同一事物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一朵淡红的花开放在马路边,一位中学生走过来,说那朵花是“美好春天的使者”;植物学家走过来,说那朵花是“草本复叶的蔷薇科植物”;药物学家走过来,说那朵花是“具清凉解毒功效,可焙干煎服止痛的药材”;最后清洁工人走过来,把那朵花看作“有碍市容的东西”而扫进了垃圾箱……那朵花到底是什么?戴不同颜色的眼镜,看到的是不同的事实。晋代人写了一部《曹操传》说他是“盖世英雄”;明代人写了一部《曹操传》,说他是“乱世奸雄”;“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人写了一部《曹操传》,说他是“法家代表人物”;美国人写了一部《曹操传》,说他是“东方文化的果实”……曹操究竟是什么人?不同的立场对曹操有不同的看法。
暂时无人访问,速抢沙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逻辑思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