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目前开设的公共体育课理论考试都有哪些建议和意见

学校代码:幽分类号:鳗QZ!垒研究生学号:!Q至QQ星QQZ星!Z墨墨 密 级:玉⑧e舻鲮酪褥爵妇.多卜零飘『譬K群艮霹敷,东北师冠大莩硕士学位论文.Ll,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开设拓展训练的理 论与实践分析Theo
retical and Practical AnalysisonOutward Bound inUniversities Course of public health作者:田旭 指导教师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学位类型 陈钢教授 体育教育训练学 体育教学训练管理理论与方法 学历硕士}?o;。l, 塞建谨釜r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2010年5月l-r,瀣渭灌穗堪灌 惜!搴瀚 ,//l ~~f舢舢胂删f|『『f删M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 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作了 明确的说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t 1 8060 肌2 ㈣5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 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 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指导教师签名日期电话:邮编:―― ■1,r一|【J●●1'一 摘要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巨大的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 活水平也逐步提高,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加快。拓展训练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 人们的视野之中,以其独有的不受场地、器材、师资条件限制的特点,灵活多样 的学习方式,丰富的学习内容并且溶知识性与趣味性一体,逐步进入了高校公共 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推动了常规体育教学模式的改变。 在全面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形势下,在教育改革全面开展、高校学校 全面推行以“三自主教学"为标志的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大学体育专业正在瞄准 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进行深刻改革的今天,体育理论需要不断创新,体育的理论 要与时间紧密贴近,体育教育理论要能真正的去指导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拓展 训练这种全新的教育方式顺应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逐步走入大学体育课 堂,丰富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果敢、顽强、自信、团结 等优良品质的形成,推动传统体育教学方式的改革。 本文以部分高校为研究对象,对在高校开展拓展训练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探 讨,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高校部分体育教 师对开展拓展训练的态度、学生对该项目开展的态度,影响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 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 本文针对高校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提出了建议,希望能为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 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进而推动高校体育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拓展训练;理论分析;实践分析 Hl●1 ,rri!Jy●’,J Ab stractSince the economic reform of 30 year ago,it seems to be achieved in the fields ofChina integrated economic condition,people’S physical and spiritual standard and therapid development people’S teachingreformof educational.Outward Bound has gradually come intonight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tricts of the place,equipments andcondition.It has been appreciated and recognized with its varietycontentacademicandof learning style,the richinterestsof learningandthe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andbecome gradually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of educational phy’sicalteaching in high,which results in thereformoftraditionalphysical educationalteaching. Under thecurrent conditionsof‘'health first'’,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reformand the standard of‘'three―levelautonomicteaching'’,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almajorsattempttosatisfy the need of societyandemployment market.Therefore,it isSOnecessary for innov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eory●lI●Cl}.鼻astoinstruct the practice ofreformof physical educational teaching.The newest teaching style ofOutwardBound fit the needs ofteaching reform andquality education.Asoneof the teachingforms,Outwardinnovation cooperationBound enrich thecontentof physical education,train students’capacity,advance andthegoodcharacteristics of brave,confidence andect.It finally benefit thereformof tradi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teaching.The researchsubjectsof this paper are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among threeatprovinces in northeast part of China.It aimsthe theoretical discussiononOutwardBound.Theresearch methods are the combination ofinterviews,investigation,interview,statisticsandect.Theinvestigationsonphysical educational teachers’ the practice ofonattitudes,attitudes of students and affecting factorshave been conducted.And theononOutwardBoundmeanwhile,italso focusesthe theoreticalanalysisthe probability of BasedonOutward Bound. andsomethe research results,the author provides theoretical referencesuggestionsSOastobenefit the reform of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This researchcould finally make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much better.Key words:university course of publicpracticalhealth;Outward Bound;theoreticalanalysis;analysis. 1ih,●一、易●l弘 目录摘ABST嗍………………………………………………….1目要………………………………………………….I 录………………………………………………….3 言………………………………………………..11.引1.1问题的提出…………………………………………….1 1.2拓展训练在国内外的发展及研究现状…………………………1 1.2.1国外拓展训练研究现状…………………………………l 1.2.2国内拓展训练研究现状…………………………………2 1.3研究意义………………………………………………3 1.3.1理论意义……………………………………………3 1.3.2实践价值……………………………………………4 2研究对象与方法……………………………………………8 2.1研究对象………………………………………………8 2.2研究方法………………………………………………8 2.2.1文献资料法………………………………………….8 2.2.2问卷调查法………………………………………….82.2.3专家访谈法………………………………………….9 2.2.4逻辑分析法………………………………………….93研究结果与分析………………………………………….10 3.1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开设拓展训练的理论分析……………….10 3.1.1拓展训练的理论基础………………………………….10 3.1.2拓展训练的价值选择………………………………….113.1.3拓展训练的结构要素………………………………….12 3.1.4拓展训练在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发展的未来预测…………..12 3.1.5拓展训练的特点………………………………………12 3.1.6拓展训练采用全新的教学理念……………………………143.1.7拓展训练的教育功能更加全面……………………………143.2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开设拓展训练的实践分析……………….15 3.2.1高校体育教师对推展训练的态度与理解……………………15 3.2.2高校体育教师对拓展训练价值的认识……………………..16 3.2.3教师对拓展训练的认识………………………………..17 3.2.4高校拓展训练的实施条件………………………………17 3.2.5高校学生关于拓展训练的调查…………………………..18 3.2.6拓展训练的层次划分………………………………….19 3.2.7拓展训练的三种组织形式………………………………19 4.结论与建议…………………..…………………………21 4.1结论…………………………………………………21 4.2建议…………………………………………………21 5参考文献……………………..……………….………..23附录……………………………………….………..25《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开设拓展训练的理论与实践分析》调查问卷……25 《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开设拓展训练的理论与实践分析》调查问卷……27后记…………………………………………………2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引言1.1问题的提出当今的社会竞争激烈,培养未来社会接班人,学生不仅要具备智商,还 具备情商和创新能力以及应对社会压力的能力。学校是未来社会人才培养 篮,目前我国大学公共体育健康课程教育教学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所学习知识与 社会有一定的脱节,更多地注重体质提高、运动技能的学习、学生对体育运动的 参与和兴趣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创新、合作、沟通、团队精神等素质方面有一定 的局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重视人才是否 具有上述素质。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的决定》中强调,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 生实际的状况,现代教育要加快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体育课程改革动向要“以 优秀教科为目标的体育的改革’’和“追求体育的独特性和满足社会需要’’的有机 结合为基本趋向,在体育教育中体现生活教育。倡导建设具有时代性的校本课程, 挖掘和优化体育课程资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 需要的社会主义人才。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现代体育教学理念中强调素质教育和主 体性教育。主体性教育理念强调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和 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能动性、主体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具有自我教育、自我 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素质教育的理念也强调要培养学生顽强果敢、坚韧不拔 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道德风尚,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培 养学生创新意识等。拓展训练正是以情境设计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它强调创建学 生的个人经验,让学生进行体验、探究、感悟。由于拓展训练适应了时代完善人 格、提高素质和回归自然的需要,成为体育教育的新时尚。1.2拓展训练在国内外的发展及研究现状1.2.1国外拓展训练研究现状 现代意义上的拓展培训机构开始于英国,但真正兴盛是在美洲、加拿大,其 他国家地区发展较晚,到现在也只有十来年的时间。由于拓展训练适应了时代完 善人格、提高素质和回归自然的需要,因此成为成千上万的人趋之若鹜的素质教 育新时尚。目前,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已有百余所从事此类培训的机构。总 部设在英国的拓展培训学校OutwardBoundSchool已在全球五大洲设立了四十多所分校,受训人员包括学生、家长、教师、企业员工和各级管理人员。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国外,许多国家的体育教育都开设了拓展训练的课程,在美国的体育课程 中就有拓展训练的高空项目,比如:断桥、天梯、独木桥和空中单杠等,他们在 教学中的信任背摔(Trust Fall)、身体语言(Body Langue)、攀岩(Climbing Walls) 等项目其实也是拓展训练的常见项目。在日本,野外生存的能力被视做青少年必 备的一种生活技能。许多中小学中也开设了类似的课程,并且许多的校外的培训 公司也是以学校为依托进行培训。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等国也把拓展训练以 不同的方式引进到学校教育中。1.2.2国内拓展训练研究现状 1995年,北京人众人拓展训练公司创办的北京拓展训练学校是最早在内地 开展拓展训练课程的培训机构。时至今日,拓展训练已经在我国发展了10多年, 当初的北京拓展训练学校已发展为拥有14家分支机构和21个拓展培训基地的人 众人教育集团。拓展训练在培训领域引起了前所未有的震撼。短短几年时间,拓 展训练机构遍布全国大江南北,并呈几何数字增长。目前,全国许多城市都已经 有了专业且呈规模(每年培训人数超过千人以上)的拓展公司,而参与其中组织拓 展训练或“类拓展训练”的各机构,包括培训学校、户外运动俱乐部、管理咨询 公司等已超过千余家。虽然许多公司都是以营利为目的,但是为了追求客户的满 意度和公司的长期运营,许多拓展训练公司在项目设计、实施与服务等方面都己 经达到较高的水平。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推进,我国许多高校体育也在不断引入新课程体系,1998 年,中国地质大学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开设了“野外生存体验"公选课。2003年,“拓展高校体育课程一构建高校‘户外运动’课程设置及实施方案模式化的实验研究”项目被湖北省教育厅确立为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鄂教高([2003]25号文件)。 2002年由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牵头的首次全国大学生野外生存与生活实验课题JIF赚mJ开题,全国七所高校分别在浙江大明山、湖北神农架、东北帽儿山三个基地进行了为期七天的生存体验。这次试验相当成功,于是以华东师范大学 为首的高校野外生存课程就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迅速开展起来。 关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己经有相关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以拓展训 练为主题的研究却不是很多,在毛振明等人编著的《学校心理拓展训练》中几个 相关的概念:“如心理拓展训练计划是美国人皮赫创立的,它是为了“给孩子无 限梦想的空间"而选择了“心理拓展训练”的名称;心理拓展训练活动,解释为 心理拓展训练的实践,并得到进一步应用"。常会丽、于海涛指出:“(1)拓展训 练能有效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2)拓展训练对改善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健康 均有积极的作用,而性别不是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11常会丽,于海涛.“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C】.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维琦的研究得出以下观点:通过“户外拓展训练"的试验研究,试验组在 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整体素质"的试验与测评中,心理素质中“勇 敢顽强"“责任心”、“参与意识"的培养,身体素质中“心肺功能”、“力量素质”、 “灵活与速度"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中“胆量"、“交流能力”、“动手能力”的 培养具有很好效果。1目前拓展训练课程被少数高校开设,如何在高校开展拓展 训练的研究还没有相关文献记录 钱永健在著作《拓展训练》中系统的阐述了oB的起源和发展、课程体系和 模式,并详细论述了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领导学作为基础理 论与拓展训练的关系。毛振明在谈到:“拓展训练这种新的教育方式符合当前教 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打破了传统以“教"为主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顽强、果敢、团结、自信等优良品格的形成。并指出 在学校开设拓展训练是完全可行的,更为重要的是拓展训练进入校园将有利于推 动传统教育模式的改变,对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孙红爱的研究指出:“拓展训练对学生的自我效能、自信心、良好的沟通能力、 社交能力和智慧的启迪等方面都有着及高的价值。以改善合作意识、完善人格为 目标实行分组行动,通过复杂而艰巨的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相互信任、理解和配 合’’。李卫华的研究指出:“(1)拓展训练课程使学生感受高峰体验,促进身心健 康的共同发展。(2)拓展训练提高学生勇于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在的挑战中超 越自我。(3)启发大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 改善人际关系,增强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社会意识"。21.3研究意义1.3.1理论意义 1.3.1.1素质教育时代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理健康在人的整体健康 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拓展训练课作为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手段之 一也越发受到关注和重视。现在的大学生心理受挫能力差,自闭、焦虑、抑郁的 情绪现象屡见不鲜,已成为教育界特别关注的问题。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也是促 进他们自我概念的提高,其中包括勇敢顽强、挑战自我、责任心、自我协调能力、 坚定的信念、积极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等。拓展训练课程强调:“不能不是你的理 由,不敢才是你的借口。不是你的能力问题,而是你心理问题”。在个人挑战拓 展训练课中,让学生面对从未面临的各种挑战,面对自己的心理恐惧极限。如何 及时的调整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绪,勇敢积极的向前迈出一步,成为能否成功的 关键。拓展训练课设置的特殊情景为学生提供一个发现自身潜能、自信、果敢的1王维琦.“户外拓展训练”对高校毕业生整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C】.许昌学院学报,2004 2李卫华,马喜亭,土慧琳.训练师在高校心理素质拓展中的角色【C】.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20093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心理实验场,让学生在面对困难和逆境的时候保持平和的心态、调整好情绪、勇 敢的面对自己、战胜困难、总结经验,指导自己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将来的学习和生活。1.3.1.2高校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一个明确和全面的定义:“健康是指在身体、心 理和社会各方面最完美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1美利坚大学的国家 健康中心提出:“身体、情绪、智力、精神和社交等五个方面都健康,才称之上 为健康,才是完美的状态9t。2002年8月6号,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 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在体育目的发展目标中提出,心理健康目标是在具 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社会适应目标是形成良好的 行为习惯。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论述课程价值时明确提出:“学生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提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学校体育教学的新目 标和新观点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明确了方向,高校教育改革正在全面深入的进行当 中,但至今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的开展仍是以体能训练和竞技项目为主要内容。虽 然一些集体项目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但拓展训练与之相比,更容易发挥 团队精神的核心作用。1.3.1.3优化与完善高校体育教学课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调 整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 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校本课程开发 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的,以国家及地方制订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 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 主、独立或跟随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发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 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2校本课程开发 首先要重视学生的需要、重视社会的需要,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建设特色学校课 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训练作为校本课程被引入高校,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进 行课程的选择和改编,然后进行项目整合和创新。拓展训练以其独有的魅力正在 逐步走向人们的生活。1.3.2实践价值 1.3.2.1拓展训练丰富了的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内容 拓展训练以体验式教育贯穿课堂,首先让学生来到自然中,根据学生的具体1陈海春.亚健康、生活方式与运动健身关系的探讨叨.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技,2003 2冯小军.体育小本课程开发的含义与实施[J].广东教育学院体育系,2008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情况及具体中的个别差异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开展拓展训练教学。常规体 育教学是教和学相结合的、师生互动的体育活动,学生在教师的计划指导下,积 极主动学习和掌握运动知识、运动技能,锻炼学生健康体质,培养思想品德的一 种组织教育过程。两者的特点比较后不难发现,二者本质上是相同的。拓展训练 其实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分支体育项目,它体现并延伸了体育的社会功能。因此, 将拓展训练纳入进高校体育教学中是随着教育改革面向社会,全面提高学生综合 素质的时代需要和必然趋势。1.3.2.2拓展训练更能体现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教学目标 拓展训练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在项目挑 战中超越自我。以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为主要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意 识,提高对“健康第一”思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能力,促进学 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教学目标是以学生现状作为发展基础,但又必须超过其发展现状,是经 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通过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增强学 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良好思想品质的社会 主义建设者。在中国体育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 术、基本技能。1拓展训练正是将知识、技术、技能融入贯穿于整节拓展训练课 中来进行课程的具体实施。1.3.2.3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过程基本相同 拓展训练是将模拟的情境融入到教学当中,让学生亲身去体验、感受和感悟, 通过个人的努力或团队成员之间多维度的沟通达成任务,然后通过师生分享总结 将理论知识提升到实践中。常规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有组织、 有计划的教授学生体育科学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和如何锻炼身体的双边活动过 程。是由教师的‘知’转化成学生的‘知’,由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形成良好品德 的过程。是学生全面发展能力、个性的一个认识和实践过程。可见两者的教学过 程基本相同,都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并将知识内化的过程。1.3.2.4拓展训练中更能体现体育教学原则 拓展训练是集娱乐和教育为一体的极限运动,分支项目种类众多,有些是发 展体能方面的,有些则更偏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以情境体验的方式展现在学 生面前,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自身不足与盲点,同时在队友的激 励下获得超越自我的勇气和信心。体育教学中的六项基本教学原则:自觉性与协1张振华.对三基教学理论的质疑分辨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35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同性相统一;健康性与娱乐性相统一;体能发展与技能发展相统一;整体性与因 材施教相统一;直观模仿与启发思维相统一。由此可见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原则 中的要求是相同的。1.3.2.5拓展训练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 拓展训练营造了一种拟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从中找出自身在平时里意识不到 的盲点、欠缺和潜力,强烈的体验使学生获得奋斗后的成就感和集体作战的愉悦 感。唤醒沉睡于自我身上的巨人,提高内在的生命质量,改变落后的学习方法, 进入自我教育和人生自助的最高境界,构建出理想中的自我,为以后的学习和工 作起到正迁移作用。特别是挑战自我、永不服输的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等对于现 代人的来说变成越来越重要的品质。尽管在常规的体育课中也能培养学生团结协 作精神,但与拓展训练相比,对学生心理影响强度不大,由于常规体育教学的交 流及沟通方式比较单一,一般是采用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单项沟通,而拓展训 练则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 拓展训练有时设定了一些看起来很危险的体验项目,并使学生感到压力的存 在,甚至有些活动在学生眼里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但是,拓展训练并不是完全 追求惊险刺激,只是强调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和利用现有资源,在个人努 力或集体作战中完成任务。当学生战胜困难完成任务之后,体验到完成目标后的 喜悦感而转化而来的成功感。这不仅使学生认识了自己并超越了自我,与此同时 找到了自信,也就是自我概念的提高。这种成功体验将帮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 去对待事物和困难,这点也正是拓展训练的目的之一。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都不同, 有优势面与劣势面,拓展训练作为体育课程被开发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发现、发觉、 发展学生的优势、长处及潜能。所以,拓展训练可以行之有效的拓展学生的潜能, 提高并强化学生心理素质。与此同时不断培养其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和高 尚的人格。1.3.2.6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具有团队协作意识是当今社会发展对每一位公民提出的新要求,社会中每个 人都面临着与“异文化"相接触、相理解、相学习的客观要求,成功需要合作, 需要团队中每一个成员积极默契的相互配合。为了与身边的社会、身边的团队、 身边的同伴共同愉快地生活和开展有效率的学习,学生们必须学会适应,必须 不断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必须去理解、体察和原谅。拓展训练中有很多需 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的项目,以它“团队合作学习”的方式打破了传统教育中的 以“独善”为主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集体中、在合作中在矛盾中、在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提高适应社会的知识、领悟做人的道理,通过亲身体验来培养自己的集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体精神。1.3.2.7拓展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拓展训练具有运动形式多样,运动强度大小不一、对人体产生一系列作用 和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对参加运动的人的肌肉、骨骼有提高功能的作用。而且 使呼吸循环等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在肌肉运动的刺激下获得正常生长和充分发 达, 实践证明拓展训练对强身健体作用明显。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本文以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开设拓展训练的理论与实践分析为研究对象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体育改革等方面相关的文章、著作、教 材等。通过查询检索期刊的方式搜集了近年的有关拓展教学法理论研究、实证研 究等方面的文章。通过网络的方式来收集有关拓展训练理论及开展实施相关的讯 息和报道,了解、分析当前国内外开发、实践利用的现状与动态,对涉及的研究 内容进行收集和分类整理,并进行比较。 2.2.2问卷调查法 2.2.2.1问卷的设计与质量控制 本文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遵循社会科学设计调查问卷的原理和要 求,初步制定、设计问卷的调查内容,拟出初稿,并请相关专家及一线有经验的 教师对调查问卷进行审核、论证并进行必要的讨论、补充和完善,最后定稿。调 查问卷的内容包括学校的基本状况、体育师资队伍现状、体育教学条件、体育课 程实施、课外体育活动与课外体育训练现状等内容。调查问卷采用了封闭式回答 为主,开放式回答为辅的问题回答形式。问卷中明确说明不与工作评比挂钩,只 供研究使用,以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问卷设计的原则是,问题力求简洁、准确、 明晰,尽量数量化,避免重复,以便于正确填写,保证调查问卷回收后的有效率。 2.2.2.2问卷的效度检验 本研究聘请了相关专家和一线教学教师对问卷设计的内容进行效度检验, 向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 东北林业大学等,副教授以上的专家30人发放问卷,85%以上的专家和教师认为 问卷内容与期望了解的信息基本一致,效度较高。 2.2.2.3问卷的信度检验 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内部一致性检验,分半信度检验和复测信度检验,效果符 合设计要求。 2.2.2.4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为了获得关于如何在高校开展拓展训练项目,如何制定拓展训练课课程体系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等问题的看法,对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发放调查问卷55份,回收50份,回收率为 90.9%,发放学生问卷200份,回收195份,回收率为95%。 2.2.3专家访谈法 通过走访的形式对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吉林体育学院、 东北林业大学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学者进行咨询,听取高校开设拓展训 练课程的可行性分析和拓展训练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意见。2.2.4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学的知识和方法,对获得的资料和调查内容进行统计、分析。 2.2.5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和数据,运用Microsoft Excel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 处理。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研究结果与分析3.1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开设拓展训练的理论分析拓展训练是为了培养人和教育人而产生的、而发展的。培养人是拓展训练的 本质。由于高校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最后一站,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社会素质尤为 重要。首先,要掌握社会知识,社会知识是文化经验的客观积累,作为生活世界 的社会知识包括与他人良好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他信力等。“1+1>2”、“没 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等口号的提出体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在拓展 训练团队建设课程中,团队成员要共同达到和完成同一个目标,在营造的特殊情 景中遇到种种障碍和困难,一个人是不能完成任务的,这个时候就要通过与团队 成员进行多维度的沟通,比如身体上的、语言上的、思想上的都要进行交流。在 达到团队目标之前要充分信任自己的同伴,信任是有生命力的,是一种高尚的情 感。当开始信任他人的时候,人与人之间便会出现一个纽带,使身在困境中的人 摆脱沮丧。人的存在是人际的,人的思维需要人际间的思维互动。拓展训练就可 以为这种互动提供足够的空间,让每一位参加拓展训练的学生能平等的对话,使 他们的声音自由的作用于自己,使大家在对话中的思想火花、情感共鸣、精神陶 冶生成新的经验、思想和知识,促进个体成长。 3.1.1拓展训练的理论基础 拓展训练的发展,除了以户外运动作为它的可直观行为外,人么更多地将拓 展训练与其他诸多学科联系在一起,诸如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等 与其有较密切的联系,正是相关学科成熟的知识体系在拓展训练中的大胆运用, 使拓展训练本身显得更加充实,这也为拓展训练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1.1.1心理学是拓展训练对个体发展影响研究的基础 拓展训练的项目本身只是学生学习知识与完善自我的一个载体,因此在参与 拓展训练时不仅注重参与者的心理感受,同时关注参与者真实的心理反应,在拓 展训练中的规则与计划都是事先制定的,活动中主要是为了解决项目中的各种问 题,在各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会得到各自的认知,在体验后与大家分享, 换位思考别人的认知与自己的差异,得到再次的学习。拓展训练所涉及到认知发 展理论、实用主义学说、行为主义理论等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3.1.1.2教育学是拓展训练教育价值体现的依据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张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成长"、“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为拓展奠定了教育学基础,拓10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展训练作为一种突破传统体育教育思维和模式的要求的全新学习与教育方式,推 展训练在场景设计过陈中,是将生活中的许多可能遇到又可能发生的问题在时间 与空间上进行合理控制,给予学生一个新奇、有趣,但有需要付出努力的过程。 而且这汇总努力需要合理的个体与团队行动方式才可以完成,成为学生心理发展 的动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3.1.1.3管理学是拓展训练内涵的重要体现 在拓展训练课程设置里给学生带来了管理的理念,不仅培养学生基本的管理 能力,同学之间的沟通、协调与决策也是很必要的。此外,关于管理环境,关于 计划的制定,关于组织、领导、控制等理论也会在拓展训练中时时提起。 3.1.1.4组织行为学为拓展训练提供了帮助 组织行为学是拓展训练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柱。尤其在分享回顾与心智提 升环节上,对于个人挑战项目中关于个性分析、关于直接与个体决策的联系、关 于嘴优化决策模型、以及价值观的分析、个体的激励等都是经常运用的理论知识点。3.1.2拓展训练的价值选择 3.1.2.1有利于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世纪,每个人都面临着有只是的不断更新而带来的巨大 挑战,为了适应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我们必须开发有效地学习手段来增 强自己的学习能力。拓展训练一它“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的 以“教"为主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愉快、积极的参与中学到知识、领悟道理, 用过亲身体验来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果敢、顽强、 自信、团结等优良品格的形成。同时,拓展训练以它“团队合作学习”的方式打 破了传统教育中以“独善"为主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集体学中、合作中、在矛 盾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适应社会的知识、领悟做人的道理,通过亲身体 验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1.2.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性人才 常规的体育教学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对学生进行只是 的传授和技能的教学,并把传授知识和技能当作教学的最终目的。尽管近几年一 直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但实际上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传统教育方式始终 没有多大改变,传统的教学,把社会角色的制定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分割开来,这 样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性的人才,在拓展训 练运动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充分参与过程中体会到学习室一种莫大的乐 趣,拓展训练以其特有的教学方式,灵活多变的教学内容,将对培养搞素质的复 合型人才产生积极的影响。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1.3拓展训练的结构要素 拓展训练活动在实施中,通过项目的活动方式、学生在项目中承担的角色认 定以及项目对学生的培养目的,其主要结构如下: 第一层次:传统的理论学习部分 主要包括:讲解拓展训练的基本知识;完成训练任务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在活动 中应注意的行为规范与安全要求;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用积极心态面对等在分寸0第二层次:依据学校条件进行项目选择 主要包括:第一,在团队支持下,以个人挑战为主,的风险较低的项目,其目的 是为了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第二,以团队挑战为主,风险较低的拓展项目, 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集体主义精神;第三,以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 力为主,风险相对较高,他在团队配合参与下进行的项目。3.1.4拓展训练在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发展的未来预测 我国拓展训练在学校的开展,随着收学生欢迎的程度越来越高、合格的体育 教师不断增多,在校园中开展拓展训练是完全可行的,它不受场地、器材、师资 等条件的限制,学习方式灵活多样,项目设计安全性高、内容丰富并且融入知识 性与趣味性为一体拓展训练是对传统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发展,.是在其基础上的一 种学习模式的突破,它不是对传统教学的背离与反驳,也不是完全脱离常规学习 的纯粹体验,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合理的发展拓展训练的非常必要的,有利于 丰富体育教学模式,对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3.1.5拓展训练的特点 拓展训练在国外多是以极限运动的方式出现。但在引入中国后进行了有针对 性的适度改良,使其以户外自然环境为主,体能活动为引导,心理挑战为要求, 完善人格为目标的新兴体育运动与健康课程。体育学习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技能学 习不断循环的过程,而应该是使学生能够通过体育锻炼和学习提高身体素质的同 时还能够提升自我的螺旋上升过程。 3.1.5.1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的教学 体验式学习的教育观使大学体育课程重获新生,这种教育方法能够把抽象的 知识转变为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可以用到的具体事实。其实,体验式学习不是一套 教育方法,而是对现实的陈述:学生的学习的确来自于他们的经验。经验是个体 在危急和恐惧时留下的,经验使得学生的秉性、灵感和创造力在逻辑研究、实验 假设和现实世界中有机会得到充分的施展。 拓展训练就是专门针对某一个主题去设计模拟的情境,这个情境能够创造出 学生的个人经验。由于现实世界是繁杂的,不可预见的,所以经验的积累对于学1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生而言非常重要。拓展训练以学生的体验学习为主,使每一个体验的阶段都 继续发展的可能性。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和技能,在拓展训 模拟情景中学会多角度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并在今后的学习和 中不断延续下去。3.1.5.2拓展训练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 以问题为本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以问题为起点, 通过学生共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学习。拓展训练把“探究式 学习”的教学模式借鉴到体育课程当中,以现实问题为出发点,首先让学生面对 问题,然后使学生为解决问题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寻找知识,因此问题就成为 了选择哪些知识的依据。 获取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同等重要,学生习惯于照本宣科、生拉硬拽书本 上的理论解决问题,但是过于陈旧的理论知识已经不能完全解决瞬息万变的环境 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更要求学生 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学会收集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在拓展训练的拟真情境中, 学生开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激活了原有的知识,并以此为基点, 启发创新思想,让学生通过解决拟真的问题构建知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技能 与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训练中,教师充当问题的设计者,问题的设计都 是现实中相类似事件的真实反映,或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作为 问题的起点,让学生在拟真的情境中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妥善解决。3.1.5.3拓展训练以学生为主体建构 在常规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被很好的认 清,常常出现教师滔滔不绝的讲,主宰课堂。而学生被动灌输知识和技能,学生 并没有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拓展训练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从单项传授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引导者,让学生成为 课堂中的主角,使学生从以往的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求、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上, 在做中学,在学中思。这种主动精神会促进教学活动向广泛深入的程度发展,促 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学习能力的形成,知识的获得及智能的提高。3.1.5.4拓展训练强调更高效的团队协作 团队协作包含团队中的人际关系、领导能力、个人责任和团队精神等社会性 主题。汇集了协调、沟通、勇气、毅力、荣誉、责任、技巧、体能、规划、合作 等多项素质,这些都是在常规体育课中表现不充分或者体现不明显的。拓展训练 可以深入引导学生思考、诠释、判断、计划、检讨和修正等能力,而不是面对挑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战恐惧退缩。 3.1-6拓展训练采用全新的教学理念 拓展训练课以体验教学模式贯穿课堂,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知识。知识是 通过经验转换创造得来,依赖获取经验和转换经验的结合。拓展训练课为学生获 取知识创造便捷的途径。将学习变成体验的转换和创造知识的过程。拓展训练中 营造出的问题情境能够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主动构建知识,合作学习的情境将 使学生在学习中发展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拓展训练教学程序是挑战体验――反思观察及醒思――分享回顾――引导 总结――提升心智――改变行为。首先,是学生在模拟情境的课堂中接到任务进行亲身实践体验,第二个阶段,是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开始资料搜集,然后 加工分析资料运用于指导实践。进入到第三个阶段时,一组学员围坐在一起,把 自己刚刚体验后的感受与大家分享,这样,经验的交流就无形的增加了数倍,这 是拓展训练闪亮魅力之一。第四阶段,教师运用语言技巧引导学生的心智向积极 正确的方向归拢。第五个阶段,当学生的观点与心智趋向成熟时,教师根据学生 最终的讨论结果与相关理论紧密结合,进行归纳总结,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到 理性认识上。最后的第六阶段,是学生将实践结果所获得的知识反馈到自身继续 在生活中体验,最终促进学生的学习、变化和成长。 拓展训练学习情境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主动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真实的学 习情境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进学习中来,使其从中获得经验,而且学生在获取 知识的途径上、思考问题的方法上与专家和实践者接近,这些对于提高学生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极其有利。 3.1.7拓展训练的教育功能更加全面 拓展训练溶入了更多的方法手段和教学内容,使学习更为有效,实现了真正 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在拓展训练课中学生可以充分的、开放的、没有任何偏见的 参与到构建新经验中去,从多角度去观察反思自身的体验,明确个人价值观和个 性倾向,可以帮助学生在集体中审视自我。最后编辑成逻辑语言进行自我评价和定位。一般来讲,学生的决策和选择,决定着他们经历的事件,这些事件还会继续 影响他们今后的选择。所以拓展训练课让学生预先体验这样的场景,通过学习后 掌握知识创造自己。对于过去在拓展训练课上的特殊经历与当前的环境要求,形 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将行为与反思、直觉与分析性格冲突等信息记性处理,以便 在今后的现实理解中把握现实,表现出高于其他学生的能力水平。 拓展训练能够促使学生“能力循环”,促进学生发展寻找和发觉目标的技能, 影响和领导他人的技能、个体容入群体的技能和与他人交流的技能。敏锐的感知 他人情绪并作出判断、能够开拓思维、听取并收集信息、能够抓住含糊不清的言外之意。1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无论是教育改革还是课程改革都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拓展训练的 教育理念是提供对知识的真实理解和把这些知识分享给其他人的能力。获得知识 是不断选择和社会化的过程,拓展训练课秉持培养学生发现、发明或对未知新领 域作出新解释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发展,实现课程改革。 学习和发展是终生的过程,学校教育就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以帮助学生习得 能够促进个人学习和发展的经验。学习知识可以使学生度过难关,拓展训练为学 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场’’,使学习的过程融入到学生通过彼此的对话建立、能够 共同分享并能被理解的个人经验中。 拓展训练课真正使体育课回归到大自然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借助师 生问、学生间的鼓励、社会知识和个人知识的积极转换,促成了学生的社会适应 能力。在拓展训练分享回顾部分通过语言,获取知识以便学生能够预期、计划和 对生活中即将面临的情境作出正确恰当的反映应。3.2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开设拓展训练的实践分析3.2.1高校体育教师对推展训练的态度与理解 3.2.1.1高校体育教师学历情况 通过调查,高校体育教师学历层次较高,都具有丰富的体育专业理论知识, 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意义和作用都有一定的认识,容易接收新鲜事物。在思想 上奠定了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基础。 3.2.1.2体育教师对在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开展拓展训练的态度 通过调查,赞同16人32%,无所谓20人40%,14人不赞同28%,通过 走访了解到,高校教师对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开展拓展训练的态度不一,赞同 的认为:高校拓展训练可以弥补常规体育课程的竞技性较强、授课方式呆板等方 面不足。比较适应现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不赞同的教师认为:拓展训练有 一定的危险性、教学过程变化无常,无法预测,教师在教学方面没有经验。这主 要是由于拓展训练是一个新型运动项目,多数教师对拓展训练了解程度不够。 表一.体育教师对在高校开展训练的态度调查n=503.2.1.3教师了解拓展训练的渠道 调查结果显示:2人通过培训班学习过拓展训练方面相关知识占被调查总人数 的4%,没有人在学校学习里学习过拓展方面的知识。16人是通过电视了解拓展 训练占总人数的32%,10人通过平时阅读相关拓展方面的专业书籍了解拓展训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练运动,占总人数的2%,另有22人是通过体育期刊与网络了解拓展运动,占 总人数的44% 通过调查发现,78%体育教师都是通过自学的方式了解拓展训练,说明拓展 训练在高校的开展,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探讨阶段。体育教育专业还没有将拓展 训练纳入课程体系中,为了丰富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教学内容,改变常规的、 单一的体育教学模式,大多数教师愿意学习拓展项目,相关的体育管理部门推广 拓展训练行动的力度有待于加强。 表二.教师了解拓展训练的渠道调查n=503.2.2高校体育教师对拓展训练价值的认识 3.2.2.1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开展拓展训练是否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调查 拓展训练以其区别于常规体育教学的教学理念,无法预知的学习过程,以体 验、小团体为主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体验亲近自然、挑战自我的乐趣,培养 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通过调查, 32位教师认为大学生会积极参与到拓展训练中,占总人数的64%,10名的教师 认为不好预测,占总人数的20%,8名的教师认为由于学生不了解拓展训练,很 难主动选择参与到拓展训练运动中去占总人数的16%。表三.高校拓展训练是否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调查n=503.2.2.2在拓展训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否学习到运动技能 由于拓展训练有别于常规的体育教学,常规的体育教学是以竞技体育项目主 要教学内容,以学生学习掌握运动技术为主要的教学目的,拓展训练的参与与学 习是以掌握有关野外生存生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及适应自然和挑战自 然的能力,掌握提高相关体能的方式方法为主要目的。通过调查72%的教师认为 学生通过拓展训练能够学习到相关技能,24%的教师认为说不清楚,4%的教师认 为参与拓展训练项目学生不能掌握运动技能。说明,多数教师对拓展训练项目的 接触的较少,拓展训练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孕育而生的,其目标定位在提高与培养16 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完善人格和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等方面,致使在教学 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与设计等方面与传统体育教学都存在巨大差异。 表四.拓展训练能否使学生学习到运动技能调查n=503.2.2.3大学生参与展拓展训练能否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拓展训练具有运动形式多样,运动强度大小不一、对人体产生一系列作用 和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对参加运动的人的肌肉、骨骼有提高功能的作用。而且 使呼吸循环等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在肌肉运动的刺激下获得正常生长和充分发 达,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通过调查所有教师认为拓展训练可以增强 体质、增进健康。3.2.2.4大学生参与拓展训练能否培养和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被调查的体育教师中92.7%选择拓展训练能够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 能力。说明教师对拓展训练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作用认可。 拓展训练是一个安全的、充满真诚并富有挑战性的心理实验场,通过参加拓展训 练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怎样与别人合作,如何去关爱同伴,在一些特定的气氛和环 境中,学生要不断克服自己的心理恐惧,勇敢挑战自己,从中塑造良好的意志品 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2.3教师对拓展训练的认识 通过走访调查,14名的教师认为在高校开展拓展训练可行,占调查总人数 的28%,36名教师认为目前在高校开展拓展训练条件不成熟,不易开展,占调查 总人数的72%,说明,目前在高校开展拓展训练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多数学校 已经习惯了常规的体育教学模式,对新生事物有一定的抵触思想。表五.教师对拓展训练的可行性认识n=503.2.4高校拓展训练的实施条件 在被调查的教师中,87.8%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学校没有开展拓展训练的条件, 12.2%的教师认为自己学校有条件开展拓展训练项目,说明,高校开展拓展训练 项目,教学条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制约瓶颈。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拓展训练中包含的项目众多,可分为野外项目、水上项目和场地器械项目。 在众多的项目之中有些需要地理环境的支持才能开展,有的需要器械设施去支持 开展,还有的则不需要任何器械而在一片空地上便可开展。拓展训练课程开课时 间长短、学时多少、理论课与实践课学时分配、教学条件、学校办学宗旨和理念 等情况,直接影响拓展训练课程效果。一般来说,拥有优越的教学条件,学时越 多,选取的内容就越多,学生学习的效果就越佳。但是,毕竟各所高校的办学条 件有限,且拓展训练课程的密度会影响教学效果,这与常规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 略有不同,因为每节拓展训练上课人数以12-16人为佳,超过人数范围可能会导 致课程目标、课程任务无法完成,而在常规体育教学中这些因素就不必考虑。所 以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内容选择要依照开展高校自身的办学理念、师资场地情况 和具体学时进度及密度安排逐渐探索改进。3.2.5高校学生关于拓展训练的调查 3.2.5.1大学生对拓展训练了解情况调查 表六学生对拓展训练的了解情况n=195从表六中的统计结果中分析得出:大部分学生知道拓展训练,占总调查人数 的95.9%,说明,当代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新出现的体育项目关注度比较高。 3.2.5.2大学生对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态度调查 表七.大学生对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态度调查n=195从表七的统计结果中分析得出,7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再高校里开设拓展训 练课,说明大学生希望改变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希望有一个展示自我,了解社 会的的平台。 对拓展训练课程本身的兴趣程度可以直接推动和帮助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也可以直接影响对该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只有秉持高涨的热情才能使 学生持之以恒的参与到拓展训练课程当中,从而达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成18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就自我、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效果。拓展训练是以崭新的体育课程形式展现 在学生面前,不再受常规体育课的束缚单纯以运动技能教学为中心,使学生在参 与其中时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去体验、协作达成任务,把体育课变得更具感 情色彩。拓展训练除了可以满足学生掌握常规体育课程所难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外,还可以对学生构建自我、团队合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 积极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获得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3.2.6拓展训练的层次划分表八.拓展训练的层次划分如表八所示,拓展训练可以依据不同人群,不同需求,不同水平,不同的教 学目的、不同的教学条件,划分为难度风险不同的项目,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了多种选择。拓展教学固定的教学结构是:前期分析…一课程设计~一场景布置… 挑战体验~一分享回顾…一提升心智…改变行为。3.2.7拓展训练的三种组织形式 3.2.7.1以概念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以概念为中心组织课程首先考虑从不同的角度对原理进行剖析然后加以组 织,对同一概念进行认识和界定,以达到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个完整的概念。另外, 从已获得的、理解和消化的概念中引发出更多的与此概念相关的概念、原理和现 象,如围绕创新概念引申出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创新等完整的内容体系;1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围绕信任概念可以引申出自信、他信、团队信任来构建课程内容。因此,以概念 为中心实践课程内容是拓展训练课程内容组织的形式之一。3.2.7.2以主题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主题是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中心议题,拓展训练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以主题 为中心进行内容选择。在拓展训练课程确定主题内容的前期,对已选择的主题进 行归纳、整理,使几节内容不同的拓展训练课最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共同的。 以主题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也就是说选取和确定一个主题并将与该主题相关的 内容组织起来。主题的确定以及相关内容的选择和组织需要教师作出周密的设 计,同时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即主题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开发,在一定 的逻辑关系或价值关系中组织课程内容。3.2.7.3以问题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问题是指那些与学生相关或能够引发学生兴趣的现实问题和现象,以问题为 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即确定一个与学生相关或能够引发学生兴趣的社会、生活以及 其他活动中的问题或现象,并以此组织相关的课程内容,这种课程内容既有知识 的成分,又有活动经验的要素。这种组织形式与以主题为中心的组织形式既有联 系又有区别:其联系在于二者皆通过确定某一核心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其区别 在于主题其实是对诸多现象的抽象和概括,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普遍性,而以主题 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遵循了由抽象到具体、由演绎到归纳的逻辑;而问题则是对 事物现象的表述,它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性,而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遵循 了由具体到抽象、由归纳到演绎的逻辑。11有宝华,张静.综合课程内容的基本问题分析【J】.金球教育展望,200120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结论与建议4.1结论4.1.1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引进拓展训练作为体育课程新内容具有一定价值, 它为高校体育课程注入了新鲜的血脉。拓展训练实现了教育改革的目标和要求, 并对课程选择和内容进行开发,积极倡导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4.1.2拓展训练在教学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原则等方面与常规的体育教学有相 似之处,这为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开设拓展训练课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4.1.3经过调查和访谈分析,高校体育教师,学历水平较高,自学能力较强,为 拓展训练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多数教师对高校开展拓展训练表示赞同,对拓展训 练的价值和作用认识也比较深刻,大部分学生也对这一新型体育运动抱有浓厚的 兴趣。限制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开设拓展训练的因素主要集中在教师缺乏对拓 展训练的系统理论学习,关于拓展训练的学习机会,多数高校缺乏相关的器材、 场地,部分教师思想保守,墨守成规,不愿意接受新型体育项目。 4.1.4根据学校办学条件优越和师资队伍强大的高校倾向于开设难度相对较高 的项目,难度偏高的拓展项目针对性更强,教学效果更显著。开设条件受限的高 校则选择风险难度偏低的拓展项目在空地上进行,所获得的理念和感悟也能达到 教学效果。教学时数应尽量长且集中,加大刺激强度,也可保证教学效果。 4.1.5拓展训练课程的条理要清晰,以预先要达到的目标为主旨,根据概念、主 题、问题设置课程、选择开设内容,细化项目分类,选择最适宜教学的项目为学生开展。4.2建议4.2.1拓展训练是一种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是顺应时代发展应运产生的,丰富 了大学体育教学内容,改变了常规的体育教学模式,深受学生喜爱,应该在高校 逐步推广。 4.2.2高校应当有组织地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搞好器材、 场地的基本建设,并能够筛选出适合本校开展的特色拓展训练项目,进行课程建 设,高校开设拓展训练课程是完全可行的,可以建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校本课程。 4.2.3有条件的高校应该选择几个拓展训练项目进行试验教学,可以将部分项目 融入进历年的校园田径运动会中,不仅可以提高运动会的趣味性,而且增加学生 参与拓展训练的机会,加大拓展训练的宣传力度,为全面推广拓展训练奠定群众21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础。 4.2.4拓展训练虽然从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上都得到了良好的口碑,但是,还没 有完全形成可参考的课程结构体系,高校体育主管部门予以重视,正确引导,组 织专家学者制定出适合高校推广的拓展训练课程体系,尽早地使拓展训练在高校 公共体育健康课程推广开来,推动常规教育模式的改革,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f,一. 论文的研究[C】.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2】王维琦.“户外拓展训练”对高校毕业生整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C】.许昌学院学报,2004 [3】李卫华,马喜亭,王慧琳.训练师在高校心理素质拓展中的角色[C】.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2009[4]陈海春.亚健康、生活方式与运动健身关系的探讨[J】.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技,2003 [5]冯小军.体育小本课程开发的含义与实施【J】-广东教育学院体育系,2008 [6】张振华.对三基教学理论的质疑分辨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3 [7】有宝华,张静.综合课程内容的基本问题分析【J].金球教育展望,2001 [8】刘学芳.以和谐教育推动学生评价改革[J】.发展,2008 【9]9何婧,苏芳.浅议课程评价改革【J].晋中学院学报,2005 【10】石中应.缄默知识与教学改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 [11】余进波.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对策[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 [12】陈德林.师专体育课程改革的调查分析[J].体育学刊,1998[131孙忠俊.我国高校体育拓展训练研究综述明.体育文化导刊,2008.7[14]张炎.团队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8.7 [15]胡杰,何雪萍.浅谈高校体育引入拓展训练课程[J】.科技广场,2008.6 [16]杨玉霞.高校体育课开展拓展训练的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8.3 [17】肖潇,张光旭.拓展训练在大学生素质提升中的作用叨.青年探索,2008.2 [18]熊茂湘.大学体育[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 【19]D.A.库伯著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0]郏孙勇.拓展训练在我国普通高校的发展现状[J】.浙江体育科学,2007.11 [21]简波,谢斌.浅谈高校拓展训练开设的前景[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8 【22]杨斌.“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8 [21]席艳辉,洪云敏,吕先波,董孔楣.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 通报,2007.8 [23】湛超军.高校公共体育课开展心理拓展训练探析叨.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8 [24]杨东峰.高校体育教育与拓展训练结合的现实意义[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7.7 【251盛义岭.拓展训练课在高校开展的可行性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5 [26]简波,谢斌.浅谈高校拓展训练开展的前景【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7]徐杰.高校体育课开展拓展训练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3 【28]杨辉华.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拓展i/Jl练的理性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 [29]梁昌海.高校推广拓展训练的几点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 【30]崔允沸,林荣凑.校本课程开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Drl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32]林思宁.体验式学习:献给教育培训者的最佳礼物[M]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6 【33]李定仁.西北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34]傅建明.校本课程开发[M]上海:校本课程开发,2006 [35]钱永健.拓展训练[M].第l版.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36]张凡涛,宋金美.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专业体育课的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J】.g马)ll体育科学,2005.6.2f上[37]常会丽,于海涛.“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5.4 [38]杨汉等.构建“户外运动”课程体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阴.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8.27―29[3913三维琦.“户外拓展训练”对高校毕业生整体素质影响的试验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04.5 [40]毛振明.学校心理拓展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4. [41]陈小蓉,顾渊彦.大学体育课程改革[M】第1版.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42】谢恩杰,于振峰.论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中的国际教育新理念[C].新世纪学校体育改革探索――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选集(上卷),2003[43]管水法,董玉泉.体育课程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C】.新世纪学校体育改革探索―― 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选集(上卷),2003 [44]张建华,谢萌,傅波.当代美国体育课程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C】.新世纪学校体育改革探索――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选集(上卷),2003[45]Isaac,Jeff.Outward Bound wilderness first-aid handbook,rev.Ed.[M]FalconGuide,2008 [46]Ed.by OutwardBound USA.Leadership theOutwardBound way;becomingabetter leaderin the workplace,in the wilderness,and in yourcommunity.[M]The Mountaineers Books,2007 Martin.AnEvaluation of Dropouts[47]Robert Maxwell,MartinOutwardPerry,Andrew JohnFromBound Programsfor the Unemployed[J]The Journal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Boulder:2008.V01.30,Iss.3;Pg.223,12 pgs[48]Margie Markarian.Career World[J]Stamford:Nov/Dec 2007.V01.36,Iss.3;Pg.9,3 【49]AnthonyRowley.InstitutionalpgsInvestor[J]New York:Sep 2006.Pg.1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附录附录一:教师问卷 《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开设拓展训练的理论与实践分析》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 您好! 我是东北师范大学07级研究生,正在进行我的毕业论文《高校开设拓展训 练课程的理论分析与设计研究》,拓展训练这一新兴的运动项目是在特定的环境 当中,以户外活动的形式(如断桥、天梯)让参与者进行体验,从中感悟、反思, 由于能够培养学生的诸多素质与心理品质,近年来发展的很快。同时由于是新兴 项目,在开展过程当中的也存在诸多问题,现就以下问题向您咨询,请予以回答。 同时,对于您给出的答案,我们将采取匿名的形式,对于您的意见,我们会做到 保密!再次感谢您给予中肯的意见。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07级研究生田旭 2009年4月l您的年龄~…一2您的性别………() 3您的学历是……一 4您是否赞同高校开设拓展训练课A赞同B无所谓B电视C不赞同5您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拓展训练的A培训班 C阅读书籍材料 D体育期刊与网络6您认为高校开设拓展训练是否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A能够积极参与 B不好预测 C很难主动参与7您认为在拓展训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否学习到运动技能A能 B不能 C不清楚8您认为大学生参与拓展训练能否培养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A能 B不能 C不清楚9您认为在高校开设拓展训练课是否可行A可行 B不成熟 C不可行10.您认为开设拓展训练课程条件的重要性在于(请在相应栏里打√)(李克特量表) l、专业教师2.安全保护3场地器械4.同事的配合5认识程度6.季节气候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非常重要 专业教师 安全保护重要无所谓不重要很不重要场地器械 同事的配合 认识程度 季节气候11.您认为您所在的学校是否具有开设拓展课程的条件 A有 B没有12.您认为您所在学校开设拓展训练课程所具备以及所欠缺的条件在于(请在相应栏里打4)具备 欠缺季节气候学校学期的课程设 置场地器材专业教师领导支持 13.如果您所在学校开设拓展训练课程,您认为课程应该如何设置 A开设一个学年的课程 B开设一个学期的课程 C与其他课程共同开设 D随客观条件而定(季节、场地器械等因素) 14.如果您所在学校开设拓展训练课程,您认为用何种方式对课程进行评价 A学生自评 A18―36课时 B学生互评 B36_q8课时 C教师评定D综合评定15.您觉得高校拓展训练课的课时应该如何安排?C48―64课时D64课时以上16.请根据您的教学实践谈谈对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开设拓展训练的见解和宝贵意见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附录--:学生问卷 {: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开设拓展训练的理论与实践分析》调查问卷同学,您好:我是东北师范大学07级研究生,正在进行我的毕业论文《高校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理 论分析与设计研究》,拓展训练这一新兴的运动项目是在特定的环境当中,以户外活动的形 式(如断桥、天梯)让参与者进行体验,从中感悟、反思,由于能够培养学生的诸多素质与 心理品质,近年来发展的很快。同时由于是新兴项目,在开展过程当中的也存在诸多问题, 现就以下问题向您咨询,请予以回答。同时,对于您给出的答案,我们将采取匿名的形式, 对于您的意见,我们会做到保密!再次感谢您给予中肯的意见。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07级研究生田旭 2009年4月l您的性别… 2您的年龄… 3您是否了解拓展训练 A是 B否 4您认为高校开设拓展训练是否必要 A非常必要 B必要 C无所谓 D不必要 5您是否喜欢拓展训练 A非常喜欢 B喜欢C无所谓D不喜欢6您是否愿意选修拓展训练课A非常愿意 B愿意 C无所谓 D不原因7您认为拓展训练课提高了您那些素质(可多选)A创新精神 B果敢、顽强 C自信、互信D提高身体素质,发展体能E改善人际关系,关心他人F欣赏、关注、爱护大自然G增强团队意识8您认为拓展训练课能否满足自身对体育课的兴趣要求27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能 B不能 C不清楚9您认为拓展训练课在时间上应该如何安排A周六周日 B寒、暑假 C和其他课程一样10您对学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要求与建议是…6i』、l28 东j本文是在导师陈钢教授的悉心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的。三年来,导师在 生活中给予我慈父般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学业上以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渊博的学 识耐心的教诲我,同时还以他谦逊博大的胸怀和诲人不倦的精神时刻警惕我做 人、做学问的道理。从论文的选题、框架结构、问卷设计到最后成文,都倾注了 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导师表示我有种的敬意和深切的感谢。 感谢东北师范大学军体教员室的孙建华老师在我论文撰写过程中给予我的 帮助和支持。 三年的学习中,在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的各位老师在我的生活、学习方面 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和多方的帮助,这里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砂。泸修易旷‘≥屯艺爹菇29l移州’乃 酬警■-.Jk黔或。酚;窭雾襄fk。蠹善、键藿震,黛漆罐0。。0每,锥k'.K: 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开设拓展训练的理论与实践分析作者: 学位授予单位: 被引用次数: 田旭 东北师范大学 1次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赵延敏 拓展训练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研究[学位论文]2010 2. 王澜沧 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的理论分析及初步实验研究[学位论文]2006 3. 马胜永 我国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学研究[学位论文]2009 4. 王文利 拓展训练引入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的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学位论文]2008 5. 张剑峰 拓展训练视野下高校体育课程开发研究[学位论文]2008 6. 王涛.李志明 论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期刊论文]-金色年华(下). 李文莲 后现代语境下建筑及室内装饰艺术研究[学位论文]2010 8. 姜淼淼 黑龙江省高校网球选项课主体参与性教学的实验研究[学位论文]2010 9. 宋金美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拓展训练课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学位论文]2005 10. 李陆 武汉高校开设拓展训练课的现状分析与推广性研究[学位论文]2010引证文献(1条) 1.李月华 高校体育引入心理拓展训练课程的理论探析[期刊论文]-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7)本文链接:http://d..cn/Thesis_Y1806025.aspx
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开设拓展训练的理论与实践分析―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共体育课考试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