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说课稿米陆丽华说课稿

听《认识米》有感
&&&&上周五,本人到《深圳大学》听了陆丽华老师上的《认识米》。这节课结构完整、衔接严密,学生学得轻松、感兴趣。《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总的来说,这是一节扎实、成功的课。    
正所谓:做过不如看过,看过不如做过。动手操作活动是把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科学性转化为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我们只有充分发挥动手操作活动的作用,避免流于形式,才能顺利开展有效的数学课堂。
本课中,在学生初步认识1米后先说说、指指1米有多长、有多高,再剪1米的彩带拉一拉1米有多长,深刻感受1米的长度。在找身体米尺中,进一步强化1米的有多长。陆老师能根据要学习的知识的特点,教学中,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玩”,轻松、愉快地领会和获取新知,本课的教学以始至终都是在陆老师的引导和组织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完成了认识米、感受1米长度和用米量的教学。学生有了自我操作的机会和空间,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得到了培养与提高。  
最后,陆老师设计了一个”拉尺“游戏中,学生根据前面建立的1米表象,能初步地拉出1米,2米,4米,这样对填写适当的单位名称树立了长度概念。陆老师充分利用时机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同时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加以验证,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深化和发展,促进知识结构的完整化,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71江苏省2011优课评比教学设计14节-第5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71江苏省2011优课评比教学设计14节-5
出示:;(1)(2);师:从哪个位置可以看到图(1)?从哪儿可以看到图;三、欣赏图景,升华认知;师:刚才我们观察了这么多形体,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师:在这里,除了地点、高度会影响观察结果,还有―;认识米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陆丽华;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米,在亲身体验和经历中初步建立1;2.知道1米=100
出示: (1)
(2) 师:从哪个位置可以看到图(1)?从哪儿可以看到图(2)呢? 三、欣赏图景,升华认知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这么多形体,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形态各异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去欣赏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受。在我们家乡泰州就有这样一个著名的建筑,想看吗?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师:在这里,除了地点、高度会影响观察结果,还有――时间。其实影响观察结果的因素还有很多。孩子们,在生活中,我们只有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本来面目,收获自己的见解与感受。认 识 米
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
陆丽华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2-53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在亲身体验和经历中初步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2.知道1米 = 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认识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绸带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需要 1.复习长度单位厘米。 谈话:小朋友们,我们身体的各部分都很神奇。其实,在我们的身上还藏着神奇的身体尺呢!瞧,这是小明的身体尺。他食指的宽大约是多少?一的长大约又是多少呢?你是怎么看的? 小明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 小明一的长大约12厘米。 小结:通过测量,我们找到了1厘米和12厘米的身体尺。像量这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 2.引入,初步认识“米”。 小结: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常用米作单位。 3.揭示课题。 米(板书)是国际长度单位,用字母M来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板书)米。 4.让学生自由说说:关于“米”,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及时引问。 二、观察米尺,认识1米 教学例题: 1.观察米尺,说说看到了什么? 提问:在小朋友们桌上有一把米尺,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结:这是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 3.学生在米尺上指一指、说一说,认识1米。 4.剪1米长的绸带。 (1)同桌合作,剪1米长的绸带。明确要求:在箩筐里拿出绸带和剪刀,同桌分分工,一个同学将绸带的一端对准0刻度线按住,另一个同学拉直绸带对准100刻度线,然后剪断。听明白了吗?开始。 (2)拉直看看1米有多长。 观察:请一个同学拉住绸带的一端,另一个同学拉住绸带的另一端,拉直举起看看,1米有多长。 (3)闭上眼想想1米有多长。 想象:闭上眼,想一想,1米有多长呢? 5.用学生尺拼1米长。 (1)猜一猜:1米里面有几把这样长的学生尺? 猜想:小朋友们,陆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彩纸做的学生尺,猜猜看,1米里面有几把这样长的学生尺? (2)拼一拼。 活动:要求2名学生到黑板上来拼啊。其他同学在桌上对着米尺拼一拼。小结:小朋友们,刚才我们通过剪绸带和拼学生尺,知道了1米实际有多长。接着,我们继续来体验1米大约有多长。 三、体验1米大约有多长 教学例题: 1.活动:找身体米尺。 2.1米大约有多长。 (1)播放视频,明确活动要求。 (2)活动:比一比:几个脚的长大约是1米? 量一量:几的长大约是1米? 拼一拼:几本数学书的长大约是1米?排一排:横着排,几个小朋友肩膀的宽大约是1米? (3)汇报:4到5个脚的长大约是1米。 7个或8个一的长大约是1米。 4本数学书的长大约是1米。 横着排3个小朋友肩膀的宽大约是1米。 (4)小结:通过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排一排等方法,感受1米大约有多长。 3.在上课现场,你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提问: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物体的长或高大约是1米。双人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饮水机的高大约是1米。在上课现场,你能找到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四、认识米和厘米的关系 教学例题: 1.看一看。在米尺上看出1米=100厘米。 2.数一数。在米尺上数出1米=100厘米。 3.算一算。计算出1米=100厘米。 小结:我们通过看、数、算,认识了1米等于100厘米,100厘米等于1米,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五、练习巩固 1.完成“试一试”第1题,估测黑板的长度。 提问: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1米有多长了,那黑板的长有几个这样的1米呢?可以用手臂米尺先来估一估,谁愿意来估? 检验:到底估得准不准呢?请两位同学用米尺测量一下。 小结:通过测量,黑板的长4米差一点,刚才这位同学估得比较准。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陆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这些物品,你会给它们填上合适的单位吗?在(
)里填上“米”和“厘米”。 (1)床长2(
)。 (2)粉笔盒高8(
)。 (3)铅笔长20(
)。 (4)旗杆高15(
)。 集体校对,订正。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情境:陆老师的学校上半年举行了一场运动会,瞧,激烈的跳远比赛开始了。1号运动员跳了4米,2号运动员跳了3米,谁跳得远呢? 这几个你们还会比吗?在书上填一填。 在○里填上“”“”或“=”。 5米○6米
8米○8厘米 1米○100厘米
90厘米○1米 追问:90厘米小于1米,你们是怎么想的? 六、游戏:火眼金睛 七、全课总结 提问:小朋友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啊? 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米,知道了1米等于100厘米,我们还一起感受了1米有多长。学到这儿,小朋友们课上想要研究的问题基本上都找到答案了,关于米的知识,以后我们还要进一步认识它,应用它。 认识负数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中学教育、高等教育、专业论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各类资格考试、71江苏省2011优课评比教学设计14节等内容。 
 盐城阿宾 第 1 页
2011 年江苏省优质课教学设计 26 篇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课评比教案二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设计意图】 本课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 是根据...同时根据 2011 版数学新课标的精神,着力让学生感悟...  几何概型教案-2011江苏省高中数学优质课_高一数学_数学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今年...几何概型( 3.3 几何概型(1)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的定位是几何概型的建构及其...  2011 年龙岩市中小学体育与 健康新课程优质课教学评比 《快乐板羽球》教学设计与说明授课教师:长汀师范附属小学 罗新娣 一、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以“健康第一”...  (下午) 15:20-17:20 参观学校娃娃研究院 北小娃娃院 唐校长 14:00-15:20...2011 年江苏省初中地理优课评比活动直播日程表时 间 07:10~11:50 内容 现场...  2011年江苏省初中英语优质课上提问的设计_专业资料。2011 年江苏省初中英语优质课...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目的,来设计合适的提问。在我所听的十四节课 中,...  2011 年江苏省初中英语优质课上提问的设计 高慧娟 这次省教研室的优质课展示活动...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目的,来设计 合适的提问。在我所听的十四节课中,...  2011年江苏省初中英语优质课上提问的设计_其它课程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2011 年...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目的,来设计 合适的提问。在我所听的十四节课中,...  2013年江苏省高中数学优秀课评比教案――《对数》教学设计_数学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2013年江苏省高中数学优... 暂无评价 4页 免费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认 识 米 ← 2011省优秀课评比 ← 小学数学教学网论坛
小学数学教学网
共4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标题:认 识 米
石颖娜 发表于: 10:35:00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2-53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在亲身体验和经历中初步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2.知道1米 = 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认识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绸带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需要
1.复习长度单位厘米。
谈话:小朋友们,我们身体的各部分都很神奇。其实,在我们的身上还藏着神奇的身体尺呢!瞧,这是小明的身体尺。他食指的宽大约是多少?一的长大约又是多少呢?你是怎么看的?
小明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
小明一的长大约12厘米。
小结:通过测量,我们找到了1厘米和12厘米的身体尺。像量这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
2.引入,初步认识“米”。
小结: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常用米作单位。
3.揭示课题。
米(板书)是国际长度单位,用字母M来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板书)米。
4.让学生自由说说:关于“米”,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及时引问。
二、观察米尺,认识1米
教学例题:
1.观察米尺,说说看到了什么?
提问:在小朋友们桌上有一把米尺,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结:这是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
3.学生在米尺上指一指、说一说,认识1米。
4.剪1米长的绸带。
(1)同桌合作,剪1米长的绸带。
明确要求:在箩筐里拿出绸带和剪刀,同桌分分工,一个同学将绸带的一端对准0刻度线按住,另一个同学拉直绸带对准100刻度线,然后剪断。听明白了吗?开始。
(2)拉直看看1米有多长。
观察:请一个同学拉住绸带的一端,另一个同学拉住绸带的另一端,拉直举起看看,1米有多长。
(3)闭上眼想想1米有多长。
想象:闭上眼,想一想,1米有多长呢?
5.用学生尺拼1米长。
(1)猜一猜:1米里面有几把这样长的学生尺?
猜想:小朋友们,陆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彩纸做的学生尺,猜猜看,1米里面有几把这样长的学生尺?
(2)拼一拼。
活动:要求2名学生到黑板上来拼啊。其他同学在桌上对着米尺拼一拼。
小结:小朋友们,刚才我们通过剪绸带和拼学生尺,知道了1米实际有多长。接着,我们继续来体验1米大约有多长。
三、体验1米大约有多长
教学例题:
1.活动:找身体米尺。
2.1米大约有多长。
(1)播放视频,明确活动要求。
(2)活动:比一比:几个脚的长大约是1米?
量一量:几的长大约是1米?
拼一拼:几本数学书的长大约是1米?
排一排:横着排,几个小朋友肩膀的宽大约是1米?
(3)汇报:4到5个脚的长大约是1米。
7个或8个一的长大约是1米。
4本数学书的长大约是1米。
横着排3个小朋友肩膀的宽大约是1米。
(4)小结:通过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排一排等方法,感受1米大约有多长。
3.在上课现场,你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提问: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物体的长或高大约是1米。双人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饮水机的高大约是1米。在上课现场,你能找到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四、认识米和厘米的关系
教学例题:
1.看一看。在米尺上看出1米=100厘米。
2.数一数。在米尺上数出1米=100厘米。
3.算一算。计算出1米=100厘米。
小结:我们通过看、数、算,认识了1米等于100厘米,100厘米等于1米,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五、练习巩固
1.完成“试一试”第1题,估测黑板的长度。
提问: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1米有多长了,那黑板的长有几个这样的1米呢?可以用手臂米尺先来估一估,谁愿意来估?
检验:到底估得准不准呢?请两位同学用米尺测量一下。
小结:通过测量,黑板的长4米差一点,刚才这位同学估得比较准。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陆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这些物品,你会给它们填上合适的单位吗?
在(&& )里填上“米”和“厘米”。
(1)床长2(&& )。
(2)粉笔盒高8(&& )。
(3)铅笔长20(&& )。
(4)旗杆高15(&& )。
集体校对,订正。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情境:陆老师的学校上半年举行了一场运动会,瞧,激烈的跳远比赛开始了。1号运动员跳了4米,2号运动员跳了3米,谁跳得远呢?
这几个你们还会比吗?在书上填一填。
在○里填上“”“”或“=”。
5米○6米&&&&&&&&&&& 8米○8厘米
1米○100厘米&&&&&&& 90厘米○1米
追问:90厘米小于1米,你们是怎么想的?
六、游戏:火眼金睛
七、全课总结
提问:小朋友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啊?
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米,知道了1米等于100厘米,我们还一起感受了1米有多长。学到这儿,小朋友们课上想要研究的问题基本上都找到答案了,关于米的知识,以后我们还要进一步认识它,应用它。
露桥闻笛 发表于: 22:23:00
王宏奎 发表于: 17:04:00
倪红德爷爷 发表于: 10:08:00
需要深入体会
共4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Copyright &
网站ICP备案编号:Powered By
Processed in .01563 s, 2 queries.2011年江苏省优课教学设计26篇74-第4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2011年江苏省优课教学设计26篇74-4
认识米(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陆丽华);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认识长度单位米,在亲身体验和经历中初步建立1;2.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增;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认识1米=100厘米;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
认识米(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陆丽华)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2-53页。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米,在亲身体验和经历中初步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2.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认识1米=100厘米。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绸带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发需要1.复习长度单位厘米。谈话:小朋友们,我们身体的各部分都很神奇。其实,在我们的身上还藏着神奇的身体尺呢!瞧,这是小明的身体尺。他食指的宽大约是多少?一的长大约又是多少呢?你是怎么看的?小明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小明一的长大约12厘米。小结:通过测量,我们找到了1厘米和12厘米的身体尺。像量这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2.引入,初步认识“米”。小结: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常用米作单位。3.揭示课题。米(板书)是国际长度单位,用字母M来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板书)米。4.让学生自由说说:关于“米”,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及时引问。二、观察米尺,认识1米教学例题:1.观察米尺,说说看到了什么?提问:在小朋友们桌上有一把米尺,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结:这是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 3.学生在米尺上指一指、说一说,认识1米。 4.剪1米长的绸带。 (1)同桌合作,剪1米长的绸带。明确要求:在箩筐里拿出绸带和剪刀,同桌分分工,一个同学将绸带的一端对准0刻度线按住,另一个同学拉直绸带对准100刻度线,然后剪断。听明白了吗?开始。(2)拉直看看1米有多长。观察:请一个同学拉住绸带的一端,另一个同学拉住绸带的另一端,拉直举起看看,1米有多长。(3)闭上眼想想1米有多长。想象:闭上眼,想一想,1米有多长呢?5.用学生尺拼1米长。(1)猜一猜:1米里面有几把这样长的学生尺?猜想:小朋友们,陆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彩纸做的学生尺,猜猜看,1米里面有几把这样长的学生尺?(2)拼一拼。活动:要求2名学生到黑板上来拼啊。其他同学在桌上对着米尺拼一拼。小结:小朋友们,刚才我们通过剪绸带和拼学生尺,知道了1米实际有多长。接着,我们继续来体验1米大约有多长。三、体验1米大约有多长教学例题:1.活动:找身体米尺。2.1米大约有多长。(1)播放视频,明确活动要求。(2)活动:比一比:几个脚的长大约是1米?量一量:几的长大约是1米?拼一拼:几本数学书的长大约是1米?排一排:横着排,几个小朋友肩膀的宽大约是1米?(3)汇报:4到5个脚的长大约是1米。7个或8个一的长大约是1米。4本数学书的长大约是1米。 横着排3个小朋友肩膀的宽大约是1米。 (4)小结:通过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排一排等方法,感受1米大约有多长。 3.在上课现场,你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提问: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物体的长或高大约是1米。双人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饮水机的高大约是1米。在上课现场,你能找到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四、认识米和厘米的关系教学例题:1.看一看。在米尺上看出1米=100厘米。2.数一数。在米尺上数出1米=100厘米。3.算一算。计算出1米=100厘米。小结:我们通过看、数、算,认识了1米等于100厘米,100厘米等于1米,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五、练习巩固1.完成“试一试”第1题,估测黑板的长度。提问: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1米有多长了,那黑板的长有几个这样的1米呢?可以用手臂米尺先来估一估,谁愿意来估?检验:到底估得准不准呢?请两位同学用米尺测量一下。小结:通过测量,黑板的长4米差一点,刚才这位同学估得比较准。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提问:陆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这些物品,你会给它们填上合适的单位吗?在()里填上“米”和“厘米”。(1)床长2()。(2)粉笔盒高8()。(3)铅笔长20()。 (4)旗杆高15()。 集体校对,订正。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情境:陆老师的学校上半年举行了一场运动会,瞧,激烈的跳远比赛开始了。1号运动员跳了4米,2号运动员跳了3米,谁跳得远呢?这几个你们还会比吗?在书上填一填。在○里填上“”“”或“=”。5米○6米8米○8厘米1米○100厘米90厘米○1米追问:90厘米小于1米,你们是怎么想的?六、游戏:火眼金睛七、全课总结提问:小朋友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啊?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米,知道了1米等于100厘米,我们还一起感受了1米有多长。学到这儿,小朋友们课上想要研究的问题基本上都找到答案了,关于米的知识,以后我们还要进一步认识它,应用它。认识负数(丹阳市正则小学张炜)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P1~3例1、例2及“试一试”“练一练”,P6练习1第1~6题。教材简析:《认识负数》是学生在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对负数的初步了解和直观认识。因为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学生经常有机会接触到负数,已经有了一些关于负数的生活经验,学习一些负数的知识,有助于他们理解生活中遇到的负数的具体含义,从而拓宽数学视野。同时,负数的认识又是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启蒙阶段。因此本阶段要求学生认识的负数,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可以直接感受的负数。学生在这样的认识过程中,能更加深切地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从而享受数学学习带来的乐趣。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数、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表达方法。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学会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教学难点:明确负数的意义,建立相应的数感。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自主生成内需――引出负数。 1.情境体验,“逼”出负数。 (1)分别出示图片,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温度的高低,并分别到温度计上找一找相应的温度。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老师也很喜欢旅游,这是今年暑期我去张家界游玩时拍的照片(出示照片),当时天气很热,温度高达30摄氏度以上;在这个温度计上,你能指出30摄氏度吗?(出示不完整的温度计。)转眼间,到了现在,天气逐渐转凉,温度大约在10摄氏度左右;师:如果越往后去,天气会变得更冷,当温度降到了4摄氏度;你能指出这个温度吗?你是怎么找的?师:天气越来越冷,水开始结冰了,温度下降到了0摄氏度。(停顿)0度是最低温度吗?(2)出示图片,温度零下4摄氏度,让学生感受4摄氏度在0摄氏度的下面。师:是啊,北风呼呼的吹,如果温度到了零下4摄氏度。在这个温度计上,你还能找到这个温度吗?师:怎么不能?这儿不有个4么?(指着零上4摄氏度)师:那零下4摄氏度在哪里呀?(生:在零度的下面)出示完整的温度计。师:现在,你能找到零下4摄氏度吗?(3)学生在温度计上找一找零下4摄氏度,并说一说怎么找的。师: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找的?(4)引导讨论,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可以怎样记录?(5)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分别记录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6)交流学生记录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比较,你最欣赏哪一种记录方法。学生通过比较很快发现,自己的记录方式只能自己明白,需要一个统一的记录方法。2.引出概念,学会读写。(1)了解关于负数的数学史料,统一记录方法。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表示零上4度和零下4度。其实,历史上,数学家们对这种问题也进行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课件出示数学史)(2)指导学生正确读出“+4”和“-4”。(3)引导学生认识正号和负号,学会正负号的读法和写法。(4)引导学生用这样的记录方法记录几个温度。(5)引导学生观察写下的数,揭示像+4、+30、+10等这样的数都叫做正数,像-4、-8、-10等这样的数都叫做负数。(6)讨论正数的简写,引导学生观察得出,省略正号,其实正数就是我们曾经认识的数。(7)讨论负数是否能够简写,揭示课题二、体验内化,引导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认识负数。1.温度中的正、负数。(1)出示图片,学生用正、负数记录。(2)初步感知0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零上温度都可以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可以用负数来表示,0在这儿有什么用呢?2.海拔中的正、负数。(1)介绍海拔、海平面知识,再次了解0在海拔中的作用。通过介绍,引导学生得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都可以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都可以用负数来表示,海平面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2)分别出示吐鲁番盆地、珠穆朗玛峰图片,学生分别用刚认识的正、负数记录。3.内化提升,归纳正、负数和“0”的关系。(1)学生再随意说几个正数和负数,引导学生思考,发现正数和负数是说不完的,可以用省略号表示。(2)引导学生分别圈出黑板上所有的正数和负数,引发讨论,为什么不圈“0”?(3)交流得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只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三、回归生活,引领学生自发拓展应用――应用负数。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负数。(1)电梯中的正、负数。出示电梯图片,指导学生分别按出相应的楼层,让学生感受负数。(2)不同环境里的鱼。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别将不同环境下的鱼与相应的温度连一连,让学生体验负数。2.整理拓展,加深认识。(1)出示数线。引导学生根据以前的经验填出空格里的数。(2)引发讨论,负数也应该在数线上有相应的位置,你能找到它们的位置吗?(3)展示交流,说一说负数的位置。(4)引导整体观察,得出负数都比“0”小,正数都比“0”大。3.课堂小结,归纳提升。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对负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师: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只是初步的认识了负数,其实负数在我们生活中还有着广泛的应用。希望同学们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走进生活,去发现更多更有趣的知识。认识分数(徐州市铜山区实验小学朱爱玲)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98页~100页。教学要求: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
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表示,从而理解分数产生和分数的意义。2.能用操作的结果来表示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并直观的比较分数的大小。3.通过平均分以后怎么表示结果的研究,让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培
养学生创造的意识。教学准备:多媒体,纸片若干一、情境引入1.同学们喜欢郊游吗? 2.小明和小华在郊游时遇到了一些和数有关的问题,想不想看一看? 3.瞧,他们俩都带了哪些食物? 4.把每种食品都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得多少?同位同学互相说一说。 5.半个还能用我们以前学习的1、2、这样的整数来表示吗?那用什么数来表示?
半个就是二分之一个(板书:)6.是一个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数。二、教学11.继续讨论怎样分蛋糕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中学教育、行业资料、应用写作文书、各类资格考试、2011年江苏省优课教学设计26篇74等内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启东实验小学 陆伟杰 教学内容:江苏教育版课程标准教科书三年级上册 58-60 页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  石灰石的利用【江苏省2011年初中化学优质课教案】_初三理化生_理化生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江苏省2011年初中化学优质课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江苏省2011年初中化学优质课教案】_初三理化生_理化生...【学生活动】观察记录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提供仪器药品,请学生设计实验 【学生...  几何概型教案-2011江苏省高中数学优质课_高一数学_数学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今年(2011)赛课的另一个课题:几何概型,大体的设计思路都差不多,仅供参考,感谢教案作...  2011年江苏省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教案:加权平均数(泰州?孙友权) 隐藏&& 课题...请先独立 思考 1 分钟后再分组讨论,提出你们小组的最优方案。 下面开始分组...  2011年江苏省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教案:加权平均数(苏州?杨丽娟) 隐藏&& 课题:6.1 平均数(2)――加权平均数 授课教师:杨丽娟 教材: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课评比教案二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26 六下 27 六上 二下 认识角 连云港市建宁小学...同时根据 2011 版数学新课标的精神,着力让学生感悟...  2011年江苏省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教案:加权平均数(淮安?于志富) 隐藏&& 课题:6.1 平均数(2)――加权平均数 授课:淮安市开明中学 于志富 教材:苏科版八年...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江苏省2011年初中化学优质课教案】_初三理化生_理化生_初中...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实验主要目的是要学生体会到实验是学习化学、 设计意图:通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圆的认识说课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