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源紧缺缺

中国如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_百度知道
中国如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海水淡化是否是目前的主要措施之一?规模多大?还有什么其他措施?
提问者采纳
本人非专业,提些感想而已。一、我认为,水资源总量应该没有什么变化。出现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主要有四点:1、工业用水大量消耗,应该是水资源消耗的主力。过量采水,打破了地下水的平衡,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2、破坏森林绿化,在发展中以下的国家应该比较严重,导致土壤对水份的保持力越来越差,甚至沙化。3、温室效应,我认为重工业以及汽车尾气是主要因素,导致气候变暖,冰川消融,影响河流的补给,间接影响到中下游的水资源补给。4、随着对环境的破坏,突发性、集中性灾害越来越多,气象、气候反差也越来越多,造成大雨洪涝、干旱缺水的极端情况渐多。二、解决水资源问题1、海水淡化不是解决办法而是取水方法,根本解决水资源问题,本质上还要加强环境保护,环境恢复工作,让政府真正的去做绿化、去重视环境,而不是搞城市为主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2、加强节约意识,通过价格、限量等方式节水。抓住用水的“大客户”,把节水工作真的落到实处,不要搞的像管理煤窑那样,天天叫、天天爆。3、加强污水处理力度。4、充分利用降雨、河流的水源,这个从技术、成本上要比淡化海水划算。但是搞个南水北调,华而不实、劳民伤财,至少我没觉得这玩意有什么用,如果这样的项目做民调,我肯定反对。本人声明,支持政府真正为民着想的政策、决定,我也只是陈述实事,希望中国环境越来越好。嘿嘿
提问者评价
非常感谢,尤其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点子很有道理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海水淡化不是是主要措施。大型的规模每天约生产不足2000吨。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主要是:加强立法保护水源。从源头出发,保护水源地、退耕还林、退耕还湖、防止水土流失;加强污染企业的管理,进行全程管理,不是简单的后期处理;全力推荐清洁生产。
加强污染企业的管理,水源地的生态保护
水资源短缺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石油资源紧缺,能源告急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中国的能源需求将长期持续增长。目前中国能源消费量达到22亿吨,已面临严峻的能源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在今后能源供应压力会越来越大,中国必须进一步寻求可持续的能源消费和供应途径。
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石油储备量仅占全球的2%,专家预计全球现有石油储备量仅可以维持100年左右的消耗,而中国如果按现有消耗量,不到50年国内原油资源将消耗殆尽。仅2005年我国共消耗汽、柴油总量2.5亿吨,原油进口总量将近1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40%,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世界第二大原油进口国。 国家策大力推广石油替代品等再生能源
为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正常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问题。“为尽力缓解能源危机和高油价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严重影响,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策法律、法规,《节约资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等“十一五规划”把“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同时和国家领导人对寻找发展石油替代产业也高度重视。日锦涛主席在“关于推广煤基醇醚燃料以替代汽油、柴油”的建议文件上批示:“请发改委对替代能源问题进行科学论证,并从总体上提出开发方向和重点”。家宝总理也曾多次强调,“开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会是从根本上缓解中国资源供求矛盾和环境压力的战略和举措,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全国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要“开发燃料乙醇等石油替代品,采取措施节约石油资源”。
日国家财部公布了237号文件《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国家财拨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生物醇油,醇醚汽、柴油等石油替代再生能源。
在农业生物质能开发日益受到全世界关注的大背景下,日前,农业部正式发布了《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年)》,提出要立足我国国情,走中国特色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道路。 生物质可生产液体燃料,对保障国家石油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如果能推广“能源农业一能源林业一能源工业一体化发展模式”来发展生物质能产业,使2020年的生物质资源总量达到15亿吨标准煤,并将其中的50%的资源用于生产液体燃料,届时可为我国石油市场提供2亿吨液体燃料。
生物质液体原料应用前景广泛,可为广大农村提供清洁替代能源,还大量用于汽车、化工、纺织、钢铁等其他行业。专家估计不久的将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将替代煤炭和油气,有望满足全国43%的能源需求。可再生能源将逐步由补充能源提升为替代能源、主流能源乃至主导能源之一。
浙江杭州股友
支持楼主!
股市中人都想赚钱,这事不能清高。投资与投机,在股市难分对错。白猫黑猫,逮住耗子就是好猫。股市讲实际。价值投资也好,题材投机也罢,谁赚了钱,谁说话有底气。在大盘方向不明朗之际,今大盘还能和前期几次调整后继续向上攻击吗?市场有“恐高”情绪,接下来的行情如何?期待行情将以怎样的波段展开,震荡格局是否仍将保持?后市是积极看多还是做空?行情是否让你举手无措?参与,怕高点深套;观望,又怕错过这难得的机会。大盘如何走,是你所不能控制的所以你不需要在自己控制不了的形势中浪费精力和情绪行情涨跌,都还是有亏或是涨的票你做的是个股,只要掌握好买卖点和时机,做到有效的规避风险,就可以了,行情涨跌,给你的只是一些参考,并不是你赚钱的决定因素.1、资金及股票帐号由你自己掌控;2、我们负责通知你准确的股票买卖时机和价格;3、不用先付费用,等你盈利后再结算;4、每个操作周期有收益在5%-20%左右;5、诚信合作是关键;股海战术,回避风险是第一,...
柴油短缺是事实吧!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未来大事件
公司公告研究报告
意见反馈回到顶部6、资源短缺与浪费_百度知道
6、资源短缺与浪费
提问者采纳
前面已经说过,世界主要战略资源都十分短缺,石油只能开采41年,天然气只能开采67年,铜、铅、锌、锡、汞等低于40年;金、银、金刚石只有20年、16年和12年。铁矿也只能开采120年,大部分资源开采年限都在200年以内。而且这中按现在的开采速度计算的,随着一大批发展中国家经济速度的加快,这一年限还要大大打折扣。一方面资源短缺,另一方面全世界都在极度地浪费着有限的资源。仅美国每年要抛1100万吨钢铁,80万吨铅,40万吨其它金属,1300万吨玻璃,600万吨纸张,还有170亿只罐头,380亿只瓶瓶罐罐,760万台废旧电视机和700万部破汽车。
提问者评价
前面已经说过?
其他类似问题
资源短缺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资源浪费是指资源配置的方式不合理或是资源配置的机制不科学所产生的浪费;它首先是个科学和体制问题,其次才是一个道德和态度问题;它首先是无形资源的浪费问题(如思想教条、体制僵化、贸易壁垒、技术封锁等),其次才是有形资源的浪费问题(如矿山开采、水资源利用、城市规划的浪费问题)。而人文资源(如知识、人才、技术等)的浪费才是最大的浪费,人文资源的特点是你使用了它不会变少,你不使用它不会变多。所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大力发展教育、大力引进技术才是对资源的最大节省。
当然自然资源的浪费也不能小视,如果技术落后可以不开、限开或晚开发,所缺资源可以通过进口解决,因为你暂时不开发它们不会消失、不会消耗(水资源除外)早晚都是你的。
资源浪费是指因资源的未充分利用或过度消费性使用造成的损失。浪费资源现象在世界各国、在各行、各业均可见到,其原因有:①不珍惜有限的资源,任意舍弃,如矿井只采块煤,扔掉煤末;②技术不成熟或落后或操作不精细,致有用资源未经利用即作为废弃物扔掉;③利用方式不合理,致资源未能充分发挥效益,如作物桔秆经过发酵制沼气作能源,沼渣可培养食用菌,沼水肥田等,可受到多种经济、环境效益,但许多桔秆直接用做燃料烧掉;④社会结构不完善或价值比率不合理,如许多部门或学生中的废纸虽然是极大的造纸资源,但回收极少,废玻璃、废塑料、包装玻璃瓶等回收也很少;⑤过度消费,近几年工业发达国在消费方面所占资源比例已占35%,能源方面约占60%。面对世界不可更新资源正日趋减少甚至面临枯竭的形势,面对在一定条件下可更新的生物质能资源处于全球环境破坏日趋加剧、生长受到威胁的局面,以及可更新的太阳能、风能等能源资源利用技术尚未过关的现实,亟待尽力减少以至消除资源的浪费。
资源的浪费相关资料
资源的浪费主要是由于人为的破坏,其次便是资源自身的缺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5月22日“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发表《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报告》说,近几十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生物多样性遭到了严重破坏。 自工业化初期至今,全球渔业资源减少90%;1/3的两栖动物、1/5的哺乳动物和1/4的针叶树种濒临灭绝;大自然调节气候、空气和水源的能力大幅下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冲击越来越多。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许多项目都与环境有关,保护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是实现各项目标的中心支柱,环境领域的千年目标不实现,包括脱贫、消除饥饿和疾病等方面的目标也无从谈起。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成立“环境监督部”,专职监督全球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并及时发出警告和提出建议。报告还呼吁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问题,认真采纳科学家们的建议,推动全社会保护生物多样性,努力在2010年底前扭转生物多样性被大幅破坏的趋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下载
 收藏
所有文档均可在线免费浏览,需要的朋友请看好是否是自己需要的文档。所有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参考学习,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侵权,敬请及时告知,本人会及时删除侵权文档,竭诚全力为您服务!!!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我国水资源短缺与解决措施
下载积分:
内容提示:我国水资源短缺与解决措施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81|
上传日期: 10:45:2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我国水资源短缺与解决措施.DOC当前位置:
>>>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是[]A、兴建水库B、节约、保护..
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是
A、兴建水库 B、节约、保护水资源 C、跨流域调水 D、提高水价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四川省期末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是[]A、兴建水库B、节约、保护..”主要考查你对&&中国的水资源&&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中国的水资源
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包括经人类控制并直接可供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在世界许多地方,对水的需求已经超过水资源所能负荷的程度,同时有许多地区也濒临水资源利用之不平衡。中国的水资源: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12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径流资源总量的6%;又是用水量最多的国家,1993年全国取水量(淡水)为5255亿立方米,占世界年取水量12%,比美国1995年淡水取水量4700亿立方米还高。由于人口众多,当前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排名百位之后,被列为世界几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我国水能资源特点: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清洁、廉价的特点;而且水力发电是可再生资源,可循环使用。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许多河流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蕴藏巨大。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长江水系、雅鲁藏布江、黄河中上游和珠江水系尤其丰富,已开发的水电站,大多分布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目前,发电量居前的电站有二滩、葛洲坝、龙羊峡等。正在建设的三峡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有:1.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2.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如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后,都将在防洪、灌溉及水资源调配方面发挥重大作用;3.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水污染和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用水紧张的状况。今后我们要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发展节水农业,开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或杜绝水的浪费。我国水资源分布图:中国水资源状况: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据监测,当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利部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立方米。在充分考虑节水情况下,预计用水总量为7000亿至8000亿立方米,要求供水能力比当前增长1300亿至2300亿立方米,全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资源开发难度极大。中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若按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这一指标来衡量,则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第一百一十名之后。缺水状况在中国普遍存在,而且有不断加剧的趋势。全国约有670个城市中,一半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其中严重缺水的有一百一十多个。中国水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人均量并不丰富。水资源的特点是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连丰连枯年份比较突出;河流的泥沙淤积严重。这些特点造成了中国容易发生水旱灾害,水的供需产生矛盾,这也决定了中国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江河整治的任务十分艰巨。
发现相似题
与“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是[]A、兴建水库B、节约、保护..”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280111274221236819214205612581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鞍座紧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