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援藏工作总结是怎么回事

您当前的位置:&&>&&&&>&&&&>&&
荏苒六岁 格桑花开―― 西南交通大学援藏干部、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王齐荣
【】 【 14:01
】 【来源:四川新闻网财经频道综合
王齐荣,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原西藏大学工学院院长、党委书记,中央直属机关第四批、第五批援藏干部,铁道部线站中心专家,国家标准《铁路线路设计规范》的主要起草人,先后荣获西南交通大学1997―1999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1996―1999年度四川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工作者、2001年西南交通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2005年西藏大学优秀县级干部、2006年教育部优秀对口援藏干部和2010年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2004年―2010年,他把六年的青春与热血、光荣与梦想深深地镌刻在西藏大学这片热土上,西藏大学发展史上也永远记下了他的名字,是一位“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优秀共产党员。
&“三支队伍”建设为工学院插上起飞之翼
西南交通大学的交通运输类专业国内一流,在西藏交通建设新的发展期,教育部指定学校对口支持西藏大学办强工学院。2004年,时任我校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的王齐荣辞别妻女,作为中央和国家机关第四批援藏干部前往西藏拉萨担任西藏大学工学院院长。
在藏大第一批工科教育拓荒者、我校罗书学教授手中,新成立的西藏大学工学院已初步开办了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建筑学、信息工程等4个工科本科专业,跨过了“一穷二白、从无到有”的历史时期,王齐荣要做的就是继续开拓进取,他从培养人才抓起,首先把工作重点确定为全力以赴抓好工学院的“三支队伍”建设,即师资队伍、管理队伍、学生工作队伍。
提高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师资力量先行。2004年,全院23名教师中,教授和副教授只有3人,优秀师资短缺。面对如此困境,王齐荣想出了“快速、短痛”的策略――“快速”就是在短期内通过引进和委托培养快速扩大师资队伍数量和提高师资队伍质量;“短痛”就是短期内承受教职工短缺的压力,每年派出近10名教师外出进修。学院每年的办公经费绝大部分都用于师资培训。另一方面,他还多方联系,从国内其他高校积极引进优秀年轻教师进藏。在他的努力下,2010年工学院专任教师已增加到6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增加到14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从9%增加到75%,并拥有了计算机与藏文信息处理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创新团队、校级和自治区级教学名师。
除了抓师资队伍,王齐荣也十分重视管理队伍、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一开始,在学院领导班子配备不全的情况下,王齐荣承担起了学院大部分的管理工作。在他的日程安排里,基本上没有休息日。逐渐地,学院的管理队伍开始走向成熟。同时,学生工作队伍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四五个学生干部管理全院1300多名学生,一切工作井井有条。
这一切,使西藏的工科人才培养走上正轨,为工学院的起飞打下了良好基础。
用先进理念将工学院引入快车道
2005年6月,在我校的支持下,西藏大学首批102名工科本科毕业生圆满完成学业,成为西藏生产建设的新生力量,西藏有了自己培养的工程师。“西藏大学工学院不能仅仅成为西藏第一个工科人才培养基地,还应成为西藏工科的龙头,成为西藏经济建设应用型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地,成为高新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怀着这样的想法,王齐荣开始引进先进的理念、方法和经验,想方设法提高学院的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水平。
在我校的大力支持下,他首先带领工学院全体教师,制定实施了《工学院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工学院学科建设规划》和《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2003年,西藏大学工学院只有建筑学、交通运输学、电子信息学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等4个专业,仅有的3个实验室尚未运转起来,科研设备和教学设备总价值不到200万元。
王齐荣首先从自己熟悉的计算机科学领域入手,提出通过3年至5年的努力建成藏文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将世界的藏文信息化研究中心转移到中国,将中国的藏文信息化研究中心转移到西藏大学。经过不懈努力,西藏大学藏文信息研究中心相继成为西藏自治区藏文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藏文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
“得标准者得天下”,本着这一理念,王齐荣积极鼓励开展藏文信息处理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编制和研究工作。藏文信息编码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就是由西藏大学工学院教授牵头起草制定的。最终,4个藏文编码国家标准从这里产生,藏文语音图形识别模式、藏文翻译系统、藏文智能化系统等一系列信息技术成果问世。
2007年,西藏大学工学院在藏文信息处理方面的基础研究进入了成熟期,其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藏文文件起草、网上聊天、移动通讯等领域。
为加快学科建设速度,在王齐荣的大力推动下,2004年,工学院成功申报了城市规划、资源勘探两个本科专业,2005年又成功申报了网络工程、数字媒体艺术、景观建设、历史建筑保护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在建筑材料、结构工程和工程测量等3个实验室基础上,相继建成了水力学、土力学、力学电测实验室等9个实验室;开始招收培养藏文信息化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在院学生人数从626名增加到1325名;科研经费从每年40万元增加到每年600万元;在藏招生从原来的三本变为二本……这都标志西藏办工科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针对学院科研基础薄弱的现状,王齐荣大力推行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强化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2004年9月,他亲自组织对口支援科研合作项目的申报,使工学院联合申报项目增加到7项。其中,在我校大力支持和他的有力推动下,两校达成了9项科研合作意向。“他是一位很有见地、很有魄力的领导,使我们看到了工学院美好的前景。”工学院一名藏族教师这样说道。
工学院学生基础普遍较差,这给难度相对较高的工科教学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教学质量就是办学的生命。”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王齐荣对此深有体会。除了肩负繁重的行政事务,王齐荣亲自讲授6门课程,总学时数达882学时;指导交通运输、土木工程本(专)科生毕业设计60人,协助指导藏文信息技术硕士研究生14人。
“作为应用性较强的工科,就是要为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培养更多的靠得住、用得着、留得下来的人才。”王齐荣在学院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把“实用性”摆在了突出位置。几年来,西藏大学工学院鼓励在读学生针对西藏建设实际,有目的地深入学习和大胆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院的藏文信息技术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广泛采用于西藏第2代居民身份证;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的“那曲火车站站前广场市政道路设计”、“聂荣县公路建设规划”、“拉萨城市公交运营管理”等课题都对相关部门的决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学生在他倡导的教学方法下迅速成长。他指导的毕业生,被充实到西藏各地的交通、城建、发改委等部门。
6年辛苦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工学院从西藏大学最年轻的学院发展成为全校第二大学院,科研成果丰硕,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教育部本科教育评估中心的专家评价道:这是一所“用牦牛的精神、羚羊的速度创建的工学院”。
loading...
[编辑:张蛟
| 专家顾问团 | 网站招聘 |关于大学生援藏的事!_百度知道
关于大学生援藏的事!
大学生援藏的详细情况!各种信息都可以!但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所有的信息一定要是真实可靠的!
提问者采纳
我认为,首先你应该考虑一下,你援藏的目的是什么?是什么支撑着你一定要去?其次,你应该征求一下周围人的意见,他们是否舍得你去?随后,你再做决定吧!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很苦的,先考虑自己吃得了苦么?别后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上官婉儿墓葬内部照
也门8岁新娘命丧初夜
河南青年创业就业挑战赛
岁末又现"裸跳族"
致年轻的中层领导
90后的职场元年
高温天自制7款养生茶
豆浆和豆渣的7个妙用
9种食物让你口气芬芳
"八字眉"猫咪爆红网络
“表情帝”哈士奇
女子似葫芦娃片中蛇精
女性芳心暗许8个信号
  声明:本网转载的内容均有可靠的来源。由于受条件限制,如有未能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或作者不同意该内容在本网公布,或发现有错误之处,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尊重作者的意愿,及时予以更正。
. 请发送qnb至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您的位置:  &&  && 
丹灶小伙成粤首批援藏大学生
  本报讯 (记者伦少斌 通讯员潘翠明、黄记辉)由7名中山大学研究生党员组成的赴西藏支教团,8月中旬将赴西藏林芝地区开展学校管理、课程教学、“一帮一”扶助等活动,他们也是广东首批赴西藏支教的大学生。据悉,南海丹灶23岁的刘俊杰是此次赴藏支教的成员之一,也是佛山市唯一的一名援藏研究生。日前,记者走进刘俊杰的家,见到了这位长相俊秀的小伙子。
  获免试研究生资格仍踊跃赴藏
  刘俊杰是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05级本科毕业生,因为在校品学兼优,已是学校“推介免试研究生”之一。去年11月,学校号召研究生“赴藏支教”,刘俊杰当即报名,从政治素质、学习成绩、社会经历、体能测试等方面,接受学校严格的挑选。因为报名学生踊跃,挑选过程犹如过关斩将,经过层层筛选,最后,他如愿以偿。
  据了解,研究生支教团活动是教育部、团中央共同组织的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山大学作为广东省唯一一间参与高校,自1999年以来,连续6年,共组织了24名优秀研究生志愿赴青海民河、山西灵丘、甘肃榆中、宁夏西吉、广西百色、恭城等贫困地区支援当地的教育事业。
  近日,刘俊杰正为赴藏支教做准备,对于本月的西藏行刘俊杰已经做好了准备,并通过互联网与西藏林芝的大学生联系,详细了解当地的情况。刘俊杰告诉记者,他现在正积极筹备一项关于民族、宗教的社会调查,一定要在农村基层工作中表现出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8月14日,刘俊杰和另外6名支教团成员,将赴郑州大学参加团中央组织的为期6天的培训活动,8月20日即奔赴西藏林芝地区开始支教生活。
  “软磨硬缠”让母亲放心
  刘俊杰的母亲赖金佑告诉记者,西藏林芝地处高原,气候、生活习惯都与沿海地区有很大的差别,她作为一名医生,担心儿子的身体适应不了独特的气候环境。她说,儿子的身体一直比较单薄,到西藏那种缺氧的地方工作,肯定会对心脏造成伤害,所以一开始她并不同意。
  可是,经不住儿子的软磨硬缠,最后答应了他。赖金佑说,好在儿子在外读书这么多年,独立生活能力强,处事能力也不错,从这个方面来说,她还是挺放心的。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用户名:
   密码:
广州日报:
信息时报:
版权所有 - 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大洋网) - 经营许可证编号: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 -
- 1999 - 200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援藏资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