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Apache Tomcat/6.0.33 - Error report HTTP Status 404 - type Status reportmessage description The requested resource () is not available.Apache Tomcat/6.0.33学在民间:一座古老村庄的教育血脉
王丽 务本堂内景至德居的院墙 从北京西站坐K571次列车,24小时抵达福建西部的连城县朋口镇,再从朋口坐20分钟的汽车,便到了宣和乡培田村。穿过村口的石牌坊和风水林,一条石砌的村道一直通到村边。 据族谱上记载,培田村的祖先自元末由中原南迁至此地。经过近千年的生息繁衍,到清末时,已形成一个有300多户、1000多人口的村庄。村内有30余幢建于明清时期的高堂华屋、21座祖祠、5个古书院、2座跨街牌坊和一条千米古街,共同组成一个相连成群、布局讲究的建筑群落,总面积达7万平方米。 这个建筑风貌保存良好的山村不但是一座活的农耕文明的宝库,更印证着中国民间教育曾有过的辉煌。当年,这里既有以读书做官、光宗耀祖为核心的传统仕子教育,也衍生出以培训生产技能、生活礼仪为任务的乡土教育,两者相互交汇、融通,构成了明清时期培田独特的人文图景,也带给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深远的启示。 中国乡村存在着一种更为生动活泼的乡土教育 培田原名“赖屋”,据说最早在村中落户的人家姓赖。培田吴氏三世祖迁居于此之后,将其改名为培田。《礼记·中庸》云“故栽者,培之”,其中也蕴涵了培田人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意识。 据族谱记载,培田第一所学堂叫“石头丘草堂”,创建于明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为吴氏七世祖出资兴建。之后村中吴姓族人相继仿效,以“房”为单位争相设塾立馆,自此开培田兴教办学之风。 明清两代培田有书院9个:肖泉公书馆、十倍山学堂、白学堂、义屋学堂、伴山公馆、岩子前学堂、清宁寨学堂、南山书院、紫阳书院。一些族人还将住家辟为私塾,如第十九世的吴氏二兄弟将住宅中一花厅辟为私塾,“池兰馥郁,图书翰墨,雅致宜人”。此外,村中还有家塾5处,童蒙、蒙馆9所,以及接近于专业教育的“锄经别墅”、“修竹楼”和妇女学馆“容膝居”等。这些书院、蒙馆与家塾遍布村中。彼时全村有“十户一塾,一户十匾”之称,处处可闻琅琅书声。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锄经别墅”、“修竹楼”和“容膝居”。锄经别墅建于明朝后期。“锄经”两字顾名思义,与耕田种地有关。别墅的门联为“半亩砚田馀菽粟,数椽瓦屋课桑麻”。明代培田村民经常在此请经验丰富的老农向晚辈新手传授种田经验,颇似今天的农业耕作技术讲座。 到了清初,村里又增加了手工技艺教育方面的内容。这就是建于康熙年间的“修竹楼”。门口有楹联:“非关避暑才修竹,岂为藏书始筑楼。”修竹楼以交流手工艺为主,培田祖先精湛的泥、木、雕、塑、剪、编织等民间技艺大都源于此。当时推动这一工作的是族内的文昌社。其总理(即负责人)“每逢作课,亲临监督,虽事剧必构一艺,以为倡,呈请先达评定甲乙优加奖赏”,可见其认真程度。 至于容膝居则更令人称奇。容膝居建于清嘉庆年间,为吴氏十八世祖吴昌同捐资建造。“容膝”两字源于陶渊明《归去来辞》“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据说,当年培田村一位姑娘出嫁他乡后不久,即被“休”了回来。经了解,才知是该姑娘缺乏生理卫生方面的常识,导致夫妻之间房事不谐。由此,培田村民将“容膝居”辟为向族内女性传授生理卫生知识之场所,请老年妇女向待嫁姑娘讲授婚育知识。这大约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婚育学校。在“容膝居”天井照壁上,至今赫然书有“可谈风月”4个大字。 不过,据村中一位80多岁、当年参加过妇女学堂学习的罗兰芬老人说,办学堂是为了让嫁出去的女儿和娶进来的媳妇都能知书达理,掌握必要的生活知识和日常礼仪,以便与大户人家的身份相称。据记载,光绪年间新教育兴起,学堂曾由长汀县督学亲自批准并注册。为此,县里还专程派人来村里检查学员人数、教师情况、讲授内容等。据老人回忆,学堂的学习内容很多,主要是学文化,有写字、读书,还有算术。学算术是为了能记账,同时也帮助那些失去丈夫的妇女管理家产。此外也学女工,如绣花、剪纸、制衣、做鞋等;还学做家务,如洗衣做饭、养猪养鸡、纺线织布……当然也包括一些婚育知识。最有意思的是,在学习之余,学堂还组织姑娘、媳妇排练小戏,如《小姑贤》、《孔雀东南飞》等。学员中既有过门不久的媳妇,也有待嫁的闺女,还有年轻的寡妇,最大的二十六、七岁,小的十七、八岁。这所学堂一直办到上世纪30年代,其建筑至今保留着。 “容膝居”、“修竹楼”与“锄经别墅”这几所学校的存在令人想到,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主流教育”之外,明清时期的中国乡村还存在着另一种更为生动活泼的乡土教育。它如田头地角开放的野花,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科举教育形成互补,构成了传统中国乡村教育多元而开放的人文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既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想的折射,也是孔夫子“有教无类”教育理想的生动实践。它带给我们对传统中国教育新的认知,并因此联想起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倡导的“生活教育”与“平民教育”运动。 读书做官、光宗耀祖的传统还是居于首位 当然,在培田村,读书做官,光宗耀祖的传统还是居于首位。培田各类学馆讲授的课程依官定为基础,大致分为“识字“、“实用”、“知礼”、“明经”4类。识字、实用的有《人家实用》、《千字文》。知礼、明经类的有《三字经》、《大增广》、《幼学琼林》,还有统称“十三经”的《易经》、《书经》、《诗经》等经典,还有朱熹的《四书集注》,另外还要学习唐诗、宋词、书法,以及必考的八股文。 培田村历史上的9所书院中,南山书院的规模和影响最大。书院前身即为石头丘草堂。明代兵部尚书裴应章曾为草堂题联:“距汀城郭岁百里,入孔门墙第一家。”清中期以后南山书院替代石头丘草堂成为家族书院,取名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据村人说,清同治年间南山书院就已是附近一带有名的学堂,不光招收本族子弟,周边村庄有钱人家的孩子都来入读,一年学费要四、五担谷子,甚至还有从长汀县来的。 南山书院占地面积1980平方米,内有9间教室,还有藏书室、老师宿舍、学生宿舍、厨房、杂物房等,一应设施俱全。书院的选址也颇费心思,位于村北面的一个小山坑内,背后有一道林木繁茂的小山梁将其与村子隔开,使其自成天下。传说乾隆年间纪晓岚到培田视察时曾在此住宿两天,对书院的清幽环境赞赏不绝。 不过,跟今天的所谓“名校”一样,书院之所以名闻遐迩,主要还是因为师资与教学质量。还在其前身石头丘草堂创建之初,培田七世祖便不远千里请来浙江台州籍进士出身的谢桃溪任教。清乾隆年间,村里又延聘福州才子邱振芳来执教席。到了清后期,族人吴昌同兄弟延请福建宁化名儒曾瑞春来书院授课。当时培田吴氏先人“到处延访名师,教诲诸子”,一时蔚成风气。曾瑞春除了在书院授课之外,还被村中不少家庭延至家中为子弟授业解惑,当时称“点教”。曾瑞春在南山书院任教10年之后,吴昌同赠盘缠,助其赴京应试。曾瑞春不负所望,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他后来旧地重游,应约撰写了《南山书院记》,并慨然题联于壁:“十年前讲贯斯庭绿野当轩宝树兹培齐兢爽,百里外潜修此地青云得路玉堂清洁待相随。”当时的培田村“义塾有名师,宾榻有上客,水轩竹院有鸿儒”,可谓极一时之盛。 在培田吴氏族谱上还记载这样一桩轶事。“高祖延素堂邱振芳先生掌南山,朔望冠带请安善饮,鸡畜任取。一晚谈及瑞邑(汀州城)肉蔗(一种肉干)味美,归即着往市,第三晨出供,先生谓:‘吾厨亦能此乎!’以实告。先生叹曰:‘两夜一日得二百里外物,仆诚健矣!抑君何殷勤至斯!’”培田人以此作为美谈,对后辈儿孙津津乐道。 名师们受此礼遇,自然知恩图报,勉力教学。福州才子邱振芳应聘南山书院后,从教三年,书院首开文科,其弟子中先后有一人中举,二人参加省试入取“岁进士”等。从此南山书院名声大振。书院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创办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止,共140年,据统计,由此步入仕途的国学生、贡生、秀才、举人、武进士等有120多人,其中达至五品与三品衔的有9人,应了明代兵部尚书裴应章“距汀城郭岁百里,入孔门墙第一家”之美誉。 而另一方面,这些名师也为培田村培养了一批本乡本土的师资。村中一些未能科举入仕而留在乡土的名士成了强大的师资后备力量。如第十九代吴泰均就是远近闻名的教书先生。据说吴泰均年少家贫,好读书,聪颖异常,“进泮后,舌耕为业。删《礼记》、《左传》、《周礼》,手抄授徒。长(汀)连(城)两邑,游其门者甚众。一时春风化雨,游庠食饩者不下数十人”。族人吴昌同“素重先生(吴泰均)品学,延主南山书院讲席”。 除了延请名师硕儒来乡教学之外,培田吴氏族人还将子弟送往他乡游学。如第十六代吴一滋投长汀城一名儒门下,第十九代吴汉均慕名送子到本邑有名的雕版之乡四堡村鳌峰书院读书,第十九代吴世尧,曾先后师从过4位名师。 “水如环带山如笔,家有藏书陇有田”,培田村继述堂门前的这副对联道出了培田吴氏族人世世代代的耕读理想。培田村家家户户均有藏书。当时村中还建有两个藏书楼:一为明末清初修建的“藏珍楼”,藏书数不详;一为同治年间建的“馥轩楼”,藏书两万余册。前者被太平军一把火毁掉,后者于文革初期,被用箩筐全部挑到禾场上烧掉了。 中国文化崇尚文韬武略,文武双全。明清时期的培田还有习武传统,村中办有集勋厂武校、化成厂武校两所武术学校。村民们忙时白天下地干农活,晚上到禾场上挑灯习武,农闲时则练习更勤,至今集勋厂武馆旧址门口还放着当年练武用的上百斤重的石块,上面还有长期抓摸留下的手印。明清时期培田吴氏家族出了郡武庠生3人,邑武庠生16人,武举1人,武进士1人,获有军功者6人。这个传统至今还保留着,前几年村小还有武术课。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台湾著名音乐人
快女全国12强
新闻排行图片网评国际国内
Copyright & 1998 - 2014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什么意思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什么意思
09-11-02 &匿名提问 发布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说,读书人要少管是非,多钻研学问。 &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当代青年的责任也许大家都听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当国家处于危难,当社会向我们发出呼唤的时候,我们会毫不犹豫地献出我们的钱物、我们的热血,甚至我们的生命。 社会在前进,那个血与火的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了,我们再也不用紧锁双眉了,但国家兴亡的重任并未随风而去,责任依然在肩头…… 也许我们早就听过,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科技和人才,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我们应该也能够利用这大好时机来创造我们的美好未来。这是时代的呼唤,这是人民的心声。 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这时应该做什么呢?这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以前的学生是拼命读书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一心搏取公名利禄,他们只是为了一己之利,是不可取的。我们应抛弃这个狭隘的思想,走出个人的小圈子。孔子有句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思是说首先要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学好丰富的知识,然后用它们去管理家庭,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我觉得这句话到今天还有它的指导意义。我们青年学生,正是处在长身体学知识的阶段,正处于孔子所说的“修身”阶段。因此,我们现在的最大责任就是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学好各门功课,用科学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德才兼备的,一个随时准备着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一切的青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样,才能使我们处于科技的领先地位,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毛泽东同志说过:“你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是我们的,但终归是你们的。”对的,世界是我们的,是属于我们青年一代的。我们的责任可谓大矣。我们稍有疏忽,稍有懈怠,都会对不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我们的期望。然而,我们现在还有许多同学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学习不认真,得过且过,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作业马马虎虎,随随便便;上课开小差,打磕睡,考试时东张西望,恨不得长出千里眼……如果有这些情况的同学,你们应该清醒了,再这样,你们就会落伍了。历史已经到了二十一世纪了,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你们这样难道不觉得汗颜吗?有一位伟人说过,“青春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它属于人的只有一次。”这宝贵如黄金,甚至比黄金还宝贵的青春,难道就这样白白浪费吗?不,不能这样!“有花折时堪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保尔柯察金曾经这样说过:“人的一生应如此渡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碌碌无为而后悔……”我们如果想无悔于自己的青春。同学们,让我们的重大使命,投身于轰轰烈烈的现代化建设中,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为社会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使我们的青春焕发出无穷的力量,让我们的青春富有价值,让我们的青春飞扬吧! “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唯有这个思想,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我们每个学生如果人人都说:学校秩序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教育办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不强盛,我的责任……人人都能主动负责,天下哪有不兴盛的国家?哪有不团结的团体?所以说,每个学生都应该把责任拉到自己身上来,而不是推出去。我在台湾办学校就是这样,如果教室很脏,我问“怎么回事?”假如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报告老师,今天是32号同学值日,他没打扫卫生”。那样,这个学生是要挨揍的。在我的学校,学生会这样说:“老师,对不起,这是我的责任”,然后马上去打扫。灯泡坏了,哪个学生看见了,自己就会掏钱去买个安上,窗户玻璃坏了,学生自己马上买一块换上它──这才是教育,不把责任推出去,而是揽过来。也许有些人说这是吃亏,我告诉你,吃亏就是占便宜,这种教育要牢牢记在心里,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要记住! (相关网页)     学校更应该训练学生这种“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思想。校园不干净,就应该是大家的责任。你想,这么大的一个校园,你不破坏,我不破坏,它会脏吗?脏了之后,人人都去弄干净,它会脏吗?你只指望几个工人做这个工作,说:“这是他们的事。我是来读书的,不是扫地的。”──这是什么观念?你读书干什么?读书不是为国家服务吗?眼前的务你都不服,你还能为未来服务?当前的责任你都不负,未来的责任你能负吗?水龙头漏水,你不能堵住吗?有人会说:“那不是我的事,那是总务处的事。”这是错误的。一般人最坏的毛病是这样:打开水龙头后,发现没水,又去开第二个,第二个也没有,又去开第三个 ──这样的学生,在我学校是要被开除的!连举一反三都不懂,第一个没水,第二个会有吗?你就没想到水会来吗?人无远虑怎么能行?作为一个干部,作为一个人,都要想到后果,后果看得越远的人,越是一个成功的人。一个只管眼前,不顾将来的人,不是一个好干部,不是一个有用的人。水管不关,来了水后让它哗哗哗满池子去流,仍不去关注:“反正是国家的水,不是我的自己的!”──浪费国家的,就是“汉*”!你为什么浪费国家的水?你为什么浪费国家的资源?我每天洗脸都为国家省一盆水,一年省多少水,你算算,你们学校六千多学生,每个每天节省一盆水,一年省多少水?省水就是省电,就是节省国家资源。爱国可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爱国,一种是消极爱国。积极爱国是为国家创造财富,消极爱国是为国家节省财富。国家用那么多百姓的民脂民膏来供你读书,你还浪费国家的财富,你良心何在?你上大学都如此,怎么能期望于中学生、小学生呢?怎么能期望于一般老百姓呢?你高级知识分子都不爱国,怎么能让老百姓去爱国呢?从自己身边做起,我们国家才有希望──这就是“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积极负责的道德观念,这就是道德教育。 (摘自台湾校长高震东关于责任的有关演讲)
当代青年的责任      也许大家都听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当国家处于危难,当社会向我们发出呼唤的时候,我们会毫不犹豫地献出我们的钱物、我们的热血,甚至我们的生命。 社会在前进,那个血与火的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了,我们再也不用紧锁双眉了,但国家兴亡的重任并未随风而去,责任依然在肩头…… 也许我们早就听过,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科技和人才,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我们应该也能够利用这大好时机来创造我们的美好未来。这是时代的呼唤,这是人民的心声。 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这时应该做什么呢?这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以前的学生是拼命读书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一心搏取公名利禄,他们只是为了一己之利,是不可取的。我们应抛弃这个狭隘的思想,走出个人的小圈子。孔子有句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思是说首先要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学好丰富的知识,然后用它们去管理家庭,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我觉得这句话到今天还有它的指导意义。我们青年学生,正是处在长身体学知识的阶段,正处于孔子所说的“修身”阶段。因此,我们现在的最大责任就是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学好各门功课,用科学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德才兼备的,一个随时准备着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一切的青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样,才能使我们处于科技的领先地位,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毛泽东同志说过:“你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是我们的,但终归是你们的。”对的,世界是我们的,是属于我们青年一代的。我们的责任可谓大矣。我们稍有疏忽,稍有懈怠,都会对不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我们的期望。然而,我们现在还有许多同学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学习不认真,得过且过,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作业马马虎虎,随随便便;上课开小差,打磕睡,考试时东张西望,恨不得长出千里眼……如果有这些情况的同学,你们应该清醒了,再这样,你们就会落伍了。历史已经到了二十一世纪了,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你们这样难道不觉得汗颜吗?有一位伟人说过,“青春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它属于人的只有一次。”这宝贵如黄金,甚至比黄金还宝贵的青春,难道就这样白白浪费吗?不,不能这样!“有花折时堪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保尔柯察金曾经这样说过:“人的一生应如此渡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碌碌无为而后悔……”我们如果想无悔于自己的青春。同学们,让我们的重大使命,投身于轰轰烈烈的现代化建设中,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为社会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使我们的青春焕发出无穷的力量,让我们的青春富有价值,让我们的青春飞扬吧! “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唯有这个思想,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我们每个学生如果人人都说:学校秩序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教育办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不强盛,我的责任……人人都能主动负责,天下哪有不兴盛的国家?哪有不团结的团体?所以说,每个学生都应该把责任拉到自己身上来,而不是推出去。我在台湾办学校就是这样,如果教室很脏,我问“怎么回事?”假如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报告老师,今天是32号同学值日,他没打扫卫生”。那样,这个学生是要挨揍的。在我的学校,学生会这样说:“老师,对不起,这是我的责任”,然后马上去打扫。灯泡坏了,哪个学生看见了,自己就会掏钱去买个安上,窗户玻璃坏了,学生自己马上买一块换上它──这才是教育,不把责任推出去,而是揽过来。也许有些人说这是吃亏,我告诉你,吃亏就是占便宜,这种教育要牢牢记在心里,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要记住! (相关网页)     学校更应该训练学生这种“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思想。校园不干净,就应该是大家的责任。你想,这么大的一个校园,你不破坏,我不破坏,它会脏吗?脏了之后,人人都去弄干净,它会脏吗?你只指望几个工人做这个工作,说:“这是他们的事。我是来读书的,不是扫地的。”──这是什么观念?你读书干什么?读书不是为国家服务吗?眼前的务你都不服,你还能为未来服务?当前的责任你都不负,未来的责任你能负吗?水龙头漏水,你不能堵住吗?有人会说:“那不是我的事,那是总务处的事。”这是错误的。一般人最坏的毛病是这样:打开水龙头后,发现没水,又去开第二个,第二个也没有,又去开第三个 ──这样的学生,在我学校是要被开除的!连举一反三都不懂,第一个没水,第二个会有吗?你就没想到水会来吗?人无远虑怎么能行?作为一个干部,作为一个人,都要想到后果,后果看得越远的人,越是一个成功的人。一个只管眼前,不顾将来的人,不是一个好干部,不是一个有用的人。水管不关,来了水后让它哗哗哗满池子去流,仍不去关注:“反正是国家的水,不是我的自己的!”──浪费国家的,就是“汉*”!你为什么浪费国家的水?你为什么浪费国家的资源?我每天洗脸都为国家省一盆水,一年省多少水,你算算,你们学校六千多学生,每个每天节省一盆水,一年省多少水?省水就是省电,就是节省国家资源。爱国可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爱国,一种是消极爱国。积极爱国是为国家创造财富,消极爱国是为国家节省财富。国家用那么多百姓的民脂民膏来供你读书,你还浪费国家的财富,你良心何在?你上大学都如此,怎么能期望于中学生、小学生呢?怎么能期望于一般老百姓呢?你高级知识分子都不爱国,怎么能让老百姓去爱国呢?从自己身边做起,我们国家才有希望──这就是“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积极负责的道德观念,这就是道德教育。 (摘自台湾校长高震东关于责任的有关演讲)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你的知识两只在课本上,从来不多多了解社会上的新人新事。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的知识两只在课本上,从来不多多了解社会上的新人新事。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_百度知道
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姐姐是个书呆子,平时“两耳不闻窗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想怎样用对联来劝她呢?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这个问题提得好。这句话的意识很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从人的志向去理解。我们每个人的性格、爱好都不一样,有的爱好钱财、有的爱好权势、有的爱好山水、有的爱好美女、有的爱好收藏,等等。这其中最有意义的,是追求宇宙人生的真理,去寻找宇宙人生的本源,也就是宇宙人生的来龙去脉。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认知,其中认知最彻底、最全面的是圣贤人给我们的答案。因为圣贤人的品德最高尚、为人最真诚、智慧最圆满,他们给我们留下的经典,也就是圣贤书,是我们一生学习不尽的宝藏。  第二,从外面的世界去理解。窗外事,也就是外面的花花世界,霓虹闪烁,非常吸引人、非常诱惑人,如果受到外界的影响、干扰,就很容易被吸引,投入到花花世界这个物欲横流、尔虞我诈之中去,甚至受到牵引不能出离。  第三,从我们自身的能力去理解。我们自身认识世界,眼睛能看、耳朵能听,但是感官是受心的控制,只有制心一处,才能定下心来,逐步深入,学到真智慧。  这个回答,供您参考。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妲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