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看待道德?

如何理解统计职业道德规范?
&&您现在的位置:&&&&&&
站内检索:
如何理解统计职业道德规范?
来源:广州市统计局&&&发表日期:
 统计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社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包括特殊的道德意识、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全面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统计工作广度、深度和难度明显加大的新形势下,加快推进统计职业道德的建立,更显得紧迫和必要。
  1985年国际统计学会第45届大会发表了《职业道德宣言》,该《宣言》以统计人员的职责为中心,提出了统计调查中需要广泛遵循的原则;2002年伊始,我国以书面形式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达了正式加入通用数据公布系统(GDDS)的意愿,承诺将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的统一标准,从数据公布的范围、频率和及时性、数据质量、数据公布的完整性以及公众获取等四个方面改进我国的统计方法制度,逐步与世界接轨。加强我国统计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树立我国统计的良好国际形象,提高我国统计以及经济的透明度和国际可信度。这在我国正式加入WTO、与世界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的新的大环境下,对更好地吸收利用外资、扩大国际经贸往来有着非常重大深远的意义。
概括而言,统计职业道德主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忠诚统计,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出假数;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
  1.&忠诚统计, 乐于奉献
  尊职敬业,是统计人员应该具备的一种崇高精神,是做到求真务实、优质服务、勤奋奉献的前提和基础。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首先要安心统计工作、热爱统计工作、献身统计事业,把自己远大的理想和追求落到统计工作的实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非凡的贡献。统计人员有了尊职敬业的精神,就能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进取,忘我工作,把好数据质量关。对统计数据,从指标含义、口径,到指标间的平衡关系、逻辑关系去进行认真的核实,把得出每一笔高质量的统计数据,作为自己的天职和莫大的荣幸;同时在准确的统计数字基础上,认真进行统计分析工作,来评判、检验决策方案是否科学、可行,并及时对决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提出矫正意见,真正尽到统计人员应尽的职责。
  敬业奉献是统计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统计是各级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统计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统计作为认识和管理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可谓默默无闻、枯燥繁琐。没有不图名利,无私奉献的道德品质,没有“不唯上、不唯书、只为实”的求实精神,是很难出色地完成任务的。为此,我们要求广大统计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热爱统计,献身统计,树立崇高的职业荣誉感。要克服任务繁重、条件艰苦、生活清苦等困难,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于寂寞,乐于奉献。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刻苦钻研和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理论和方法,包括经济学理论、国民核算知识、抽样调查方法、计算机技术、法律知识、管理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等,努力开拓创新,提高统计服务水平;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2.实事求是,不出假数
  实事求是,不仅是思想路线和认识路线的问题,也是一个道德的问题,而且是统计职业道德的核心。统计的生命就在于真实。准确、及时、全面的统计对实行科学决策和现代化管理,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统计工作以实事求是为价值取向。统计的实事就是统计的对象;求,就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搜集数据,整理资料,分析报告的全过程;是,有两层涵义,一是是真不是假,二是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关系的必然联系即规律性。为此,我们必须报实数,讲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和制止统计上弄虚作假。这就需要有心底无私的职业良心和无私无畏的职业作风与职业态度。如果夹杂着个人私心杂念,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或迎合某些人的私欲需要,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等就在所难免,也就会背离实事求是原则这一最基本的统计职业道德规范。
  作为一个统计工作者,必须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实事求是作为履行职业责任和义务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统计人员要特别注意调查研究,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按照事物本来面貌如实反映,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有喜报喜,有忧报忧,不随波逐流,不看眼色行事。统计调查要“实事”,尊重客观实际,如实反映情况,坚决抵制各种弄虚作假、以权扰数、以数谋私的不正之风,坚持原则,求真务实,认真把好数字质量关,“数不准确誓不休”。统计分析要“求是”,以数据和事实为准绳,不人云亦云,盲目跟风;要全面、客观、系统,防止以偏概全;要从数据的分析中找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提供具有较高质量的统计分析报告,为领导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咨询建议。
  讲究科学是实践统计职业道德的基本方式和方法。统计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数字加加减减。搞准统计数据,除了加强法制建设外,进一步提高统计的科学性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在目前的外在环境下,应眼睛向内,着力于进一步深化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依靠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和体系,依靠先进的传输、汇总手段,减少因中间环节多而出现的重漏差错现象,增强统计抗干扰能力,提高统计调查结果的可信度
广州市统计局版权所有 Email:webmaster@       粤ICP备1、怎样理解道德的含义、作用及特性?
1、怎样理解道德的含义、作用及特性?
【问题提出与解析思路】
& & 2001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从我国实际出发,系统地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主要内容、环节和途径。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道德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如热情助人,尊老爱幼属于道德现象;买东西不排队、挤公共汽车、随地吐痰等也属于道德现象。道德属于上层建筑,是社会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里,道德具有阶级性。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既具有社会主义道德的特殊性,同时也具有道德的一般性。研究道德的一般含义与特征对于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也是必要的。
【问题解析】
一、道德的含义
所谓道德是指人们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类所特有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 & “道”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是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或规则,“德”则是指人们对道有所得于己,自己把握了道就是德。这是就人和自然界的关系而言的,把这一关系推广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就是比较全面的道德关系了。其实,道德一词的含义是很广泛的,《论语》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里所说的“德”主要指人的品德;“以德报德”则指人的行为;而“为政以德”又指某种思想或思想体系,也包含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意义。《荀子》书中有“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的话,这里的“道德”二字指品质、品德;《礼记》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强调了善恶评价和最高目的;《盐铁论》说:“广道德之端,抑末利而开仁义”,“以道德为城,以仁义为郭,……文王是也,以道德为胄,以仁义为剑,……汤武是也”,这里的道德不但包含有道德准则和规范的意义,而且还包含有道德教化和道德教育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范畴,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其中包含着意识形态方面,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道德现象是由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用善恶标准去评价的一种社会现象。人不能离开群体而孤立地生活。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其行动必须顾及别人或自己所属群体的利益,否则就会引起纠纷或冲突。早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为了维护部落成员的共同利益,协调彼此的关系,就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调节各人行为的准则。遵守这些准则,便称之为善,就会受到舆论的赞许或使个人感到心安理得;否则,便称之为恶,就会受到众人的谴责或使个人感到内疚而力求改正。这些由舆论力量与人们的“良心”所支持的行为规范及其施行的总和,就是道德。人,能够同禽兽区别开,成为真正的人,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道德。人们的各种行为都有各自的道德准则,人们的行为必须遵守道德,否则要受到法律制裁和道德谴责。
&&&&可见,所谓道德,就是以善恶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人的信念的力量来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概括地说,道德的调节是以善恶作为评价人与事的标准;它的调节手段是非强制性的;它调整的方向是首先维护整体利益。
&&&&所谓社会主义道德,概括地说,是指社会主义社会对人的一种道德规范和要求。它是在社会主义基本思想的指导下,依靠社会主义社会的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人的信念的力量,来调整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从阶级性上说,社会主义道德是无产阶级的道德,是建立在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的一种上层建筑。
&&&&掌握道德的内涵还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1.道德调整的是以下四种关系: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如父母、兄弟姐妹、朋友);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关系(如个人与单位);社会集体之间的关系(如社会单位之间、团体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道德具有阶级性。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人们提出来的。
&&&&3.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即行为(之前)准则。
&&&&4.道德是一种评判善恶标准。即行为(之后)评价的价值标准。
&&&&二、道德的特征及类型
&&&&(一)道德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1.道德具有特殊的规范性。道德与哲学、艺术、政治规范、法律规范一样,都属于上层建筑,但它与四者却有很大不同。
&&&&道德与哲学、艺术相比,它们的存在方式是不同的。哲学是以范畴和普遍规律的方式存在的;艺术是以具体的形象方式存在的,而道德是以各种规范的方式存在,道德就是由各种各样的规则组成的规范体系。
&&&&道德与政治和法律规范相比,差异性更加明显。政治规范、法律规范一般都是由国家制定的;由国家通过有关行政机关如检察院、法院、公安局等机构强制执行和保证实施的。道德则不同,它不是由国家强制执行的,而是运用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人的信念的力量发挥作用的.。因此政治法律规范具有强制性,而道德不具有强制性,而具有很大的调节性。由此可见,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关于道德与法的比较本题在后面还要更具体的阐述,这里仅做简单的概括)
&&&&2.道德具有渗透社会生活的广泛性。
&&&&纵向看,道德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种形态。道德萌芽于原始社会,将来国家消亡,道德不仅不会消亡,可能还要进一步加强,由阶级道德真正变成为人类的共同道德。
&&&&横向看:道德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各种社会关系中。大到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卫生领域,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都要面对各种关系,如父母与子女、夫妻、上级与下级,师生等,在处理这些关系时,必须遵循一定原则和规范,其中也有道德的问题。
&&&&3.道德具有发展的历史继承性。道德与其他上层建筑一样具有发展的一面,但又有与历史相联系、固定的一面。
&&&&首先,表现在各个时代的道德中有一些共同的东西,这就是在长期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各个阶级都应遵守的道德准则。例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勿偷盗”等道德规范。
&&&&其次,表现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代,不同阶级之间的道德,也有一些可以继承的内容。例如在封建社会中,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清官的廉洁奉公、刚正不阿的品德、反腐倡廉的行为规范;以天下为己任的品德,象岳飞的“精忠报国”;包公、海瑞、郑板桥等清官的廉洁奉公、刚正不阿的品德;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迈胸怀,对现代的道德建设都有一定借鉴意义。
&&&&再次,表现在历史上一些思想家的道德修养的理论和道德实践的方法中,对于后代人的道德的修养和实践有启发作用。例如孔子为教育他的弟子提出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学习要求,曾子提出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自律要求及标准,对后人进行品德修养,就具有启发作用,值得有分析地继承。
&&&&4、道德具有精神内容和实践内容的统一性。
&&&&马克思曾把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分为四种,即科学理论的、艺术的、宗教和实践精神的,道德是社会意识,是一种思想关系,因此它是一种精神。但道德作为精神又不同于科学、艺术等其他精神,而是一种以指导行为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因此它又是实践的,道德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它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又表现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它通过人们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表现出来。如:一个道德水准高的干部决不会收受贿赂;一个有道德的人决不会看到别人陷入困境而不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5、道德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存,人们共同征服自然,人们的道德观念基本上是一致的。进入阶级社会后,统治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制定了多种规范。如政治规范、法律规范、纪律规范、经济规范、道德规范等,他们用这些规范制约人们的行为。道德就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人们提出的,处理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如农民的道德与地主阶级的道德不同,无产阶级的道德与资产阶级的道德不同。
&&&&(二)道德的类型
&&&&道德现象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现象,它渗透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因此它的划分与社会生活的划分相一致。人类社会生活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家庭生活、社会公共生活和职业生活。相应地道德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家庭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同样,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社会主义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统称为社会主义道德。
&&&&三、道德的作用
&&&&(一)道德的社会作用
&&&& 1.一个社会的主体道德,对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社会的发展是由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结果。道德属于上层建筑,一方面它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另一方面,它对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如建立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基础之上,要求自由、平等、博爱等道德观念,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建立过程中和形成之后,都在为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包括自由贸易、等价交换、劳动力的自由买卖唱颂歌;同时,它又对封建社会的特权思想、等级观念、封建专制,进行激烈地批判,这些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都发挥过重要作用。
&&&&2.先进道德对于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有促进作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都是和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活动分不开的,积极性的高低又与道德水准的高低密不可分,道德水平高的科技工作者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只有如此,在科学上才会有新发现,技术上才会有创新,进而为社会创造无穷的财富。
&&&&3.道德在阶级社会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每一阶级的道德都是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在阶级社会进行阶级斗争,道德就成了对立阶级斗争的工具,如封建社会统治者宣扬忠君思想,如“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以此确保皇权的神圣不可侵犯。而农民则提倡“等贵贱、均贫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的思想。
&&&&4.道德对于调整人际关系,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作用。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便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同时也产生了各种矛盾和斗争,而道德可以在矛盾双方起到调节作用。道德告诉人们行为准则以及评判标准,人们若按统一规范去行动,人际关系就会被理顺,矛盾就会减少,社会就会稳定。
&&&&(二)道德对个体的作用
&&&&道德的社会功能是通过其人的个体功能来实现的。道德对个体来说,具有认识、调节、评价和教化的作用。正是由于这些作用,道德才能规范人的行为,调节人们之间关系,从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和促进社会发展。
&&&&1.道德具有认识作用。道德就是要使人认识到个人在社会、职业和家庭中应担负的责任,也就是认识到社会、职业和家庭对个人的道德要求。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天生的,如进食、求生、占有等欲望;社会属性则是后天的,是渐渐形成的。人需要自然属性,更需要社会属性,因为人是不可能脱离于社会存在的。如果人不对自己的自然属性加以必要的约束、克服,人的社会属性就不会形成,社会也就不会存在。要使一个人形成社会属性,对其进行道德塑造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进行道德塑造的第一步就是要认识到社会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要求我们在道德范围内做哪些事情?比如,“八荣八耻”就是社会主义道德观对我们的要求,就是我们在道德认知上的参照物。
&&&&道德的认识作用还体现在对社会道德规范的认识上。社会对各种角色都有相应的系统的道德规范,如企业家有企业家的道德规范,教师有教师的道德规范……任何一个人只要进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员就必须遵守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我国公民的社会道德规范,“八荣八耻”使这一道德规范更为具体化和生动。社会道德规范明确了,社会公民都能够按照其要求去规范自身的角色行为,就会在进行社会行为选择时认识到对自己的要求,从而能够按社会道德规范进行道德选择和行为选择。
&&&&2.道德的调节作用。一个人在社会中的交往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交际关系和多种多样的利益关系。怎么交往?用什么态度交往?用怎样的责任心去交往?只有通过道德调节,才能协调好各种关系,让自己的行为更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如果道德调节作用消失了,人们都按照本能去选择,按照人的自然属性去解决问题,社会就会变得一团糟,因此,人们必须按社会属性去交往,道德感就是社会属性,如果没有道德感,一切都从本能去选择就容易犯错误。
&&&&3.通过道德的评价而形成社会舆论作用。人的社会属性要求每个人不仅要关注自我,更要关注社会。关注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对社会上发生的各种事情进行善恶评价、道德评价。这些道德评价积累、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变成道德舆论。现在,社会的一个隐患,就是人们在道德上的麻木——对社会上违背道德规范的事情不发言,不表态,有些人甚至根本不产生道德情感,这是非常危险的趋势。我们必须要对社会行为进行评价,要分清善恶,明辨是非。如果每个人都来参与道德评价,就能形成一个强大的道德舆论力量,就能使社会道德规范更为完善,也就能充分地发挥出道德的评价作用。
&&&&4.道德的教化作用。道德是后天的,人的道德是可以教化的。道德可以把坏人教育好,可以把不成熟的人教育成熟,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可以使人的自然属性渐渐缩小和社会属性渐渐放大,可以把不文明、野蛮变成文明。正是基于道德的可教化性,中央、公务院才几次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公民、大中小学生道德建设的意见的文件,以期通过道德教育来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
&&&&道德为什么能规范人的行为和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呢?道德作用的核心是利益。但是,这种利益不仅是个人利益、物质利益或经济利益,而是多方面的利益和各种层次的利益。比如,个人、他人、整体、单位和社会的利益;眼前和长远的利益;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利益;有形和无形的利益;经济、政治、社会利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益观,有不同的利益价值判断与选择,由此而区分出一般道德标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每时每刻都首先维护他人、整体、社会利益的人,不苛求个人利益,甚至牺牲个人利益,就是很高尚的道德行为;不侵犯他人、整体和社会的利益则是对每—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三)道德作用的特殊性——法与道德的关系
&&&&除道德外,法律、规章制度等也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作用。法和道德虽然都对人的行为发挥规范、制约作用,但它们的作用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些区别正是道德作用的特殊性的体现。
&&&&首先,法是阶级社会所特有的现象,而道德规范则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
&&&&其次,法是统治阶级通过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所以,任何国家只能有一个法律体系。在阶级社会里由于各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不同,它的道德标准也不同,所以有多少阶级就有多少个道德体系。法和统治阶级道德关系至为密切,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法也是统治阶级道德标准的体现,法与统治阶级道德有着共同的阶级本质和共同的目的。
&&&&再次,道德规范所调整的范围要比法调整的范围广。法的强制力量不可能消除所有社会生活中的消极现象。有些大家公认的不道德言行,或者有悖于传统习惯和公众舆论的坏事,不可能全部用法律、法规来解决。法律、规章制度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而道德力量却能管到法律管不到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道德的作用十分宽泛,它几乎无处不在,并长期起作用。例如,一个讲道德的人背着别人做了不道德的事情,从良心上就有内疚的压力,道德的影子始终跟随着他。这就是道德规范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四,法和道德规范的标准不同。法律标准是基础性的,而道德标准虽然是多层次的,但一般来说更强调高尚性。因此,法律规范的是人的行为底线,是人的行为的最低标准;而道德规范标准要高于法律,高尚的道德标准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
&&&&第五,法和道德制约作用的纬度和层次不同。法律是由国家凭借强制力量来实施的,其对人行为的规范制约主要来自于社会制约(虽然个人为了避免犯罪也会自我制约);道德则是通过社会的舆论、风俗习惯、个人良心、自省、教育等方式发挥制约规范作用的。也就是说道德的制约是两维的,包括社会制约和个人的自我制约。良心、自省是一种自我制约。具有一定道德修养的人不仅能够自我制约,而且自我制约会在社会制约下不断加强,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追求会不断提升,这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可见,道德制约有很强的精神作用。单就这一点来看,道德作用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制约。
&&&&因此,道德不仅是社会共同享有的价值评价准则和维系社会公共生活的普遍的道德规范,还是个人特殊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价值实现活动和道德品质的表现,或者说是一个人对个人生活意义的价值选择和对精神品质的追求。这种追求会表现为人的道德自律,也就是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因此,良好的道德水平和较高文化修养往往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提高精神品质、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存在方式。
【问题拓展】
肯定道德的作用并不意味着对法律作用的否定或排斥。相反,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来说,二者缺一不可。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从不同角度、方面、层次来各自发挥其规范制约作用;同时也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法治与德治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如何看待“道德过敏”问题?
更新时间:日 文章来源:互联网
时事评论背景:
&&&&前阵子,大批游客在杭州西湖洗脚的照片引起网友争议。近日,一组国人在法国卢浮宫水池中泡脚的照片在网上传开,再次令此种行为受人诟病。有网友认为这&煞风景&的举动是&素质低&的表现。但也有网友对此驳斥,认为有不少外国人也照样会在卢浮宫泡脚,不能摘出国人来横加指责。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道德过敏&问题?&&&&&&&&&&&&&&&&&&&&&& 
 &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洗脚纳凉行为,竟然在舆论场上引起如此巨大的争议和广泛的讨论,甚至不得不搬出&外援&才足以证明&卢浮宫泡脚&并非大煞风景的&低素质&表现,国人文明观、道德观、素质观之混乱由此可见一斑。而其背后折射出的道德焦虑与文明迷惘,无疑更加值得社会反思。
&&& 从表面上看,礼仪之邦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强烈的道德不自信与道德过敏,源于长期以来国人在各种场合上的&道德失分&。特别是这些年,随着国民的日渐富有,使得出国正从少数人的特权成为全民行为。但与此同时,中国游客的各种低素质、不文明陋习也随之&臭名远扬&:从大声喧哗、乱丢杂物到偷拿飞机上的红酒,从&到此一游&写进埃及神庙到在普罗旺斯薰衣草地里打架&&作为回应,一些恨铁不成钢的国人开始患上某种&道德过敏症&,但凡什么举动看不惯,就都归咎于&素质低下&,除非人们能证明&外国人也如此&。
&&& 但在深层次意义上,它亦反映出当前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对于何为现代文明中的公民道德的迷惘与无知。而这无疑是建国以来一系列政治运动留下的&后遗症&。一方面,以&破旧&为宗旨的政治运动割裂了国人与传统的精神联系,传统道德&礼崩乐坏&;而另一方面,其对于人类普遍的、基于共同价值观的现代道德的排斥,又使得几十年来我们始终无法建立起自己的&新道德&。
&& 于是乎,处于&道德真空&状态下的中国社会只能长久地徘徊于文明的十字路口,搞不清楚何为道德,何为不道德?哪些行为是素质高的表现,哪些做法是不文明的样式?这就造成了国人在道德与文明上的认知分野&&要么选择跟着习惯走,但由于许多过去遗留下来的习惯,比如缺乏交规意识、高声喧哗,在今天往往被认为是不文明、缺乏道德的,因而极易陷入&不自觉的无道德状态&;要么跟着臆想中的&理想道德范式&走,进而表现出&过度道德&,甚至崇尚某些违背人性的&道德&。比如,亲近自然是人类天性,但在中国,野游、踏青(踩草坪)却被认为是不文明的表现。殊不知,这在西方是在普遍不过的事情。
&& 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才能重塑我们的&道德自信&,是回归传统,还是彻底&西化&,抑或者像日韩那样,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新道德&体系,这些都有赖全社会思考总结。但可以肯定的是,相比&卢浮宫泡脚&本身,这个问题恐怕更难取得一致的结论。
考生提示:《如何看待“道德过敏”问题?》的文章要点,已收录《申论一点通》――“创新社会管理” 。公务员考试遇到“创新社会管理” 方面申论考题怎么写?详情点击《申论一点通》――“创新社会管理”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Copyright 北京华仕
2015400免费服务专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