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偶像对大学生的思维及行为影响的课题论证意见研究的基本思路论证。

网络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影响研究网络,影响,研究,网络影响,影响素质,互联网,大学生,综..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网络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影响研究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的位置: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建议――《当代青少年倡导“一”心理理念的探索与研究》的论证
[内容提要] 自我意象是个体个性倾向的集合,是个体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石。青少年的自我意象正处于新一轮敏感期,其成长循环过程中的正确与否,个人、社会意义都十分重大。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连续性、阶段性、可塑性等特点,决定了其自我意象的成长、发展具有一定的可循性、规律性。当代青少年所痛苦的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不是没有压力,而是压力太大。现实生活中的青少年对&一&问题更为敏感,在&一&问题上更易出错。因此,在当代青少年中普及&一&心理理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当代父母、教育工作者研究、把握青少年好意象成长的系统性规律,引导好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独一无二的&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关键词] &一&心理;成长规律;研究
一、选题: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本课题据所掌握的资料,国内外研究目前还处于空白。互联网搜索结果:心理&一&智慧&中国青少年研究网(http://www.cycrc.org)&专题研究&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2006)&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当代青少年好意象成长途径的探析。
2.选题的意义
(1)选题的理论性:&一个人的一切情感、行为、甚至才能,永远与自我意象相吻合&。这是因为:自我意象是个体&文化采择&、个性倾向的集合,是个体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石。青少年的自我意象正处于敏感期,其成长循环过程中的正确与否,个人、社会意义都十分重大。分析青少年所出现的种种心理困惑及行为问题,推其首的原因是其自我意象中的 &我一定要&&&的观念、信念、行为(&一&心理)出了偏差。
(2)选题的时代性:和谐社会的基石是与自我、他人、社会融合的人。处于人生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最大迟延期、认知乐趣向认知志趣过渡的当代青少年,他(她)们所面对的社会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各种选择中的诱惑更多;他(她)们所苦恼的不是没有压力,而是压力太多、太大。当代青少年对&一&问题更为敏感,在&一&问题上更易出错。人海茫茫,人生匆匆,成于此,困于此的青少年,数不胜数。因此,在当代青少年中普及&一&心理理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当代父母、教育工作者研究、把握青少年好意象成长的系统性规律、引导好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独一无二的&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3)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本课题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力求:所在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老师、家长)成为社会生活、工作中&一&心理理念的实践者(榜样);所在学校的学生拥有一个阳光的心理(做一个拥有好意象内涵的人),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为所当为,顺其自然),拥有一个适己的志趣(目标具体,知己守一);所在学校学生的成绩应是其为所当为的个人最好成绩,即使是最后一名,也是学校、老师、家长认可的好学生。
3.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当代青少年的自我意象有哪些主要特点。
(2)&一&心理理念在幼少儿家长及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中的接纳度。
(3)&一&心理理念在大中学生中的接纳度及应用价值。
(4)探讨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普及&一&心理理念活动的形式及载体。
二、内容: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主要观点
1.本课题所依据的理论理念
本课题所依据的理论理念是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性、连续性、可塑性等特点,综合反映其自我意象成长发展的可循性、规律性--《好意象轨迹的认识》、《浅析好意象成长的轨迹》、《以自我意象为核心,普及心理&一&智慧理念》、《当代青少年好意象成长途径的探析》、《好意象成长观》等文中的基本理念。
2.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一是幼儿园、小学阶段,主要是在教育工作者、父母层面普及心理&一&智慧理念,研究、把握青少年好意象成长的系统性规律。以其榜样的力量导引符合每个幼少儿个性特点的、在有趣中发现、培养其乐趣的&一&心理的健康成长。二是中学以上阶段,除了教育者应先学习外,主要是在同学层面以&一&心理理念普及性交流课的形式,引导其在乐趣中自我升华、培养志趣的&一&心理的健康成长。配合有关量表,分析&一&心理理念在各年级同学中的接纳度;跟踪研究各年级同学的行为,结合相关年级同学的行为历史资料,分析研究&一&心理理念的实用价值。
3.本课题主要观点(参考论文:《好意象成长观》)
(1)青少年的自我意象及时代特征
美国学者麦克思维&梅茨认为:所谓自我意象,也就是&我是什么样的人&的自我观念,它是由我们的自我信念所塑造成的。&我是什么样的人&,显然是成年人的自我意象。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而言,其自我意象则是&我想、我要、我一定要做什么事、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憧憬、愿景。少年时代的自我意象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家庭、学校等正、负性诱因的导引,青年时代的自我意象则主要来自于积极或消极的&自我暗示&,其形成则是一个由朦胧到清晰的渐进过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知止而后有定&,&志&和&止&则是青少年自我意象的核心内容。
当代青少年&我想、我要&&&的自我意象面临的诱惑太多,&我一定要&&&的自我意象面临的压力太大。这是青少年、家庭、学校、社会都必须应对的严峻挑战。多元化的现代社会给了每个人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同时也把承担选择风险的责任给了每个人。当代青少年自我意象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主体主流意识的健康发展与边缘化行为的上升趋势并存。我院大学生心理状况抽样问卷(日)显示,拥有&想成为明星、富豪、万众瞩目的人&&&等空想意象(通过努力仍很难实现的愿景)高达26.4%,这与我国25-30%的大学生曾受情感、行为问题困扰的比例相当一致。久久不能实现的愿景是诱发压抑、失眠、焦虑、恐惧、悲哀等负性情绪的症结所在。
(2)&一&心理理念
自我意象的进步与成熟,主要集中于&我一定要&&&的观念、信念、行为等&志趣&问题上。人们如何解读、应对这个问题,即表现为一个人的&一&心理与&一&智慧。
我们的感觉系统只能传递一种数据,我们的大脑一次只能选择一个目标,我们的双手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这为&一& 心理理念提供了生理支持。尽管我们有很多欲望,但在具体时段、事情上必有一个主导欲望;影响我们成长的诱因有很多,但在具体问题上必有一个主导诱因。这为&一&智慧理念提供了心理支持。其主要内容有:不同个体在第一时间都有一件不同的最应该做的事,不同个体在某一阶段都有一件不同的最有意义的事,不同个体一生且只有一件最适己的事。
人生中&一&问题的存在且具有普遍性;它的功能具有不同方向的拓展性;人们对它的认知、态度、收获的不同具有客观性。我院南通籍陈同学,一边读本院的大专法律专业,一边读南京大学自学考试本科法律专业。三年学习结束,他同时拿到了大专、本科两本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并在南师大录取的100名研究生中名列第三。陈同学之所以能在江海学子中脱颖而出,能在社会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其奥妙就是其在&我一定要&&&的&一&问题上比他人更专注、更自觉、更投入。
(3)青少年好意象的内涵
当代青少年的主要社会责任是为所当为、顺其自然地取得自己的最佳学业(考试成绩那怕是最后一名)。学业不仅指学习成绩,而是心灵之树和知识之树的相伴健康成长。心灵之树主要表现于好意象的成长过程,其内涵一是有爱心,二是知进取,三是担角色。上述内涵,是人之本能--利己心、自尊心、享乐心的正性发展。如果是负性发展,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生活中的答案已告知我们很多很多。一个具有爱心的青少年,定会懂得爱人犹爱己,利人寓利己;定会以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团结互助为荣,从而实现良性循环的利己。一个知进取的青少年,定会不惧人生劳苦,以崇尚科学、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为荣,在拼搏中赢得自尊。一个勇于担当角色的青少年,定会以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为荣,定会在履行自己不同社会职责神圣使命的过程中享受真正人生意义上的享乐、快乐。
由此,&爱、进取、角色&的好意象内涵,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不同智商青少年心灵之树的共同要求。它是当代青少年渐进自立于市场经济社会的首要素质,也是其心理&一&智慧理念的灵魂。
真正具有&一&智慧理念的青少年必然会实现:好意象引导好的行为,好的行为积成好的习惯、好的性情、好的人格,收获好的命运。每当介绍从没有希望中走出希望的洪战辉,让更多个灵魂站立起来的刘默涵,为什么有连老师们都感到吃惊的学习劲头的曹建明等事例,同学们听的格外专注,从100余人的多媒体教室到400余人的大课堂总是一片寂静。
&认定一句心语可享终身,学业职业家业知己守一&的结束语在同学们中引起心灵的反响与共鸣。信息工程系班主任睢祥老师说:心理&一&智慧问题很有新意,在当代大学生中讨论这个话题很有必要,它的确值得当代教育工作者研究思考。应用美术系环艺061班薛涛同学说:一句心语,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是很多伟人的成功经典;知己守一,作为人生之路是很多普通人的成功方法。我们大有学习和借鉴的必要。有同学建议:应让全国的青少年分享心理&一&智慧理念。
(4)探讨普及&一&心理理念活动的形式及载体
开展普及&一&心理理念活动,目前主要分为普及型和探究型两种形式。普及型主要以适应于幼少儿家长、教育工作者的《好孩子的自我实现之路》、适应于大中学生的《&一&心理下的心灵艺术》、《&一&心理下的爱的成长》等课件为载体,在新生老师、家长及大中学校新生入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配合有关问卷同时进行不同层面的&一&心理接受度的调查。
探究型主要以《好意象成长观》、《&一&心理与&一& 智慧之探究》等论文、课件为载体,在不同对象及第二轮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中进行,配合有关问卷、感文、座谈、演讲、辩论同时进行&一&心理理念应用价值的调查。
三、预期价值:本课题理论创新程度或实际应用价值
本课题理论创新程度据所掌握的资料为首创。实际应用价值主要表现于幼少儿家长的子女教育理念、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青少年心灵内化、行为方向、意志品质的升华。
四、研究基础:课题建议者近年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
1.课题建议者近年已有相关成果
(1)《好意象轨迹的认识》获中国教育学会学校心理辅导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报举办的&首届全国学校心理辅导专项评选& 辅导成果二等奖(2005)。
(2)《浅析好意象成长的轨迹》获教育部新教育实验总课题组、莫愁杂志社举办的&全国新教育实验与理想家庭建设&专题征文一等奖。入编《中国当代思想宝库》第三卷,著作证号BK3-91,并被评为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2006)。
(3)CN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其中《好意象让心灵之树开满鲜花》发表于《青年心理&人民教师》2007年第7期,刊号CN11-4850/R。
(4)出席2006全国青少年&十一五&发展论坛会议,全国首届新教育实验与理想家庭建设&莫愁新父母学校&学术研讨会,江苏省心理学会大学生心理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年会。
(5) 出席由团中央学校部、教育部思政司主办的全国大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术交流会,并被评为2007年度全国大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工作者。
(6)传略入编《中国专家人名辞典》第十五卷(2006)。
2.主要参考文献
(1)[美]麦克思维&梅茨等:《自己改造自己》,梁春、刘嘉宁编译,中国商业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2)[美]罗伯特&凯根:《发展的自我》,韦子木译,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3)夏于金编著:《四书五经&现代版》,新潮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4)郑日昌主编:《心理保健师培训教程纲要》,中国保健协会编印2004年10月。
(5)刘彦灯、范又琪译著:《道德经&百喻经俗译》,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年5月版。
(6)张晓霞:《中国高层智囊之三》,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年1月版。
(7)王俊才主编:《听听老子怎么说》,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4年10月版。
(8)[美]斯科特&派克:《心灵地图》,张定绮译,远方出版社1997年3月版。
(1)本人深知力微底薄,就本课题立意之正确性、科学性、应用价值,敬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的各位师长、专家、学者予以赐教斧正。若能立项,恳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学者出任项目的总策划、总指导,并相应成立项目组,本人愿在项目组领导下,义务倾做布置的各项工作。
(2)充分利用便利条件,在项目组指导下,2007年10月-2008年10月重点做好油田及扬州地区相关幼儿园、学校的研究工作,努力取准取全各类数据,建立资料档案,取得第一步研究成果,为第二步扩大研究积累经验。
(3)若有可能,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2007)会议期间详尽讨论课题研究相关事宜。
作者:刘士明(中石化江苏油田技师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国家人事部高级心理保健师)
(该文为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2007&&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工作创新&征文论文)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办公室供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课题论证的内容包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