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饲料法规制定的进展字数2000字毕业论文字数

云南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硕士学位点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硕士学位点 一、概况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依托于云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于199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于199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在单胃动物营养与资源利用、反刍动物营养与资源利用、饲料资源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硕士学位点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依托于云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于199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于199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在单胃动物营养与资源利用、反刍动物营养与资源利用、饲料资源利用与安全评价、饲料工程与信息技术、动物分子营养与代谢调控、畜产品品质与安全控制六个研究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
二、研究特色
立足云南丰富的畜禽和饲料资源及遗传多样性优势,紧密围绕云南地方畜禽营养和饲料资源利用开展科学和技术研究,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
1、云南多样性生态环境孕育的丰富的、独特的畜禽资源是开展不同生态养殖模式下畜禽营养研究难得的对象和材料
云南特殊的地理地貌、气候、民族、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环境,长期驯化和自然选择形成了畜禽资源的多样性和种质性状的特异性,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畜禽的生长性能、抗逆能力、品质性状差异较大,因而对营养的需要不同,对开展不同区域环境不同养殖模式畜禽营养研究有明显优势,在提高云南当地养殖业生产力水平的同时,对我国不同地区养殖业的发展具有指导和示范意义。
2、具有开展我国饲料种质资源利用研究的区位优势
云南由于其气候和环境的多样性,蕴藏着丰富的饲料资源,能量和蛋白质饲料资源是发展养殖业的重要基础,许多饲料资源尚未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具有开展我国饲料种质资源利用研究的区位优势,解决我国饲料资源不足的矛盾。
3、地方畜禽特殊品质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及其机理研究为提高我国畜禽生产的品质性状提供科学依据
畜禽品质性状形成的生物学基础及其机理是目前国际动物营养学研究重点,由此而形成了动物分子营养学新兴交叉学科。云南多样的畜禽资源形成了独特的品质性状,深入系统开展云南地方畜禽特殊品质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及其机理研究,可为定向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质性状优良的畜禽型品系提供科学依据,引领学科发展前沿。
4、安全优质畜禽产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解决人类安全食品的重大需求
畜禽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是关系到人类健康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近年来,由于环境和养殖过程中不危害因素的存在,畜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降低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开展畜禽产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研究,可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人类提供安全的食品。
三、学科队伍
现有固定人员25人,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5名,高级实验师2人,45岁以下中青年科技人员占87%,留学回国人员4名,具博士学位11名。有国内外客座教授13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9名,外聘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5名,学术队伍中有云南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云南省学科带头人4人。
四、研究成果
在Animal Science、Molecular Repots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600余篇,其中SCI收录23篇。出版专著、教材22部。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申请专利6项。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取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1)提出了云南地方畜禽营养需要量标准,针对云南不同地区不同样式模式建立了畜禽饲养技术规程,在云南许多地区建立了养殖示范基地,极大地促进了云南畜牧业的发展。(2)建立了云南饲料资源营养价值评定和加工利用技术,已在云南省饲料加工企业推广应用。(3)建立了安全高效饲料添加剂生产关键技术,优质安全畜产品生产全程质量监控体系和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畜产品中药物残留快速检测技术,这些技术和产品已在云南省和国内推广应用。(4)建立了云南地方猪种品质性状和营养代谢调控的理论和技术,阐明了云南地方猪种肉品质性状形成的营养代谢规律和分子基础,为提高云南地方猪种的品质性状提供了科学依据。
五、承担项目
五年来主持实施和完成了国家、省级重大科研项目56项,研究经费2861万元,其中973前期研究专项1项,国家科技攻关和支撑计划3项,科技部和农业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云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7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项。
六、人才培养
自1997年以来&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硕士点共培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14名,现在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0名,同时招收农业推广研究生(动物养殖方向)28名,已毕业36名。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市场经济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1.进一步学习马列主义、 毛泽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献身农业;具有集体主义观念,艰苦奋斗的作风,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创新、团结、奉献精神;服从国家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具有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的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动物营养实验技能与方法,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胜任本学科教学、科研和生产技术与管理工作。掌握一门外语,较熟练地阅读和翻译专业文献及撰写论文摘要。能熟练地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与文字处理。
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根据本学科的发展及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确定如下研究方向,研究生可根据个人专长、兴趣及导师要求选定。
1、单胃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2.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3.分子营养与生化、免疫和遗传
4.畜产品品质与安全
5.生物资源优化利用与生物技术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生学习年限(包括论文答辩)一般为三年,根据研究生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进展情况等,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适当延长或缩短。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贯彻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并重的原则,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课程设置分学位课和选修课两类。学位课为必选课程,应完成32学分课程学习。跨专业或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在完成以上学分的同时,必须根据导师安排,补修2-3门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不计入学分,成绩须及格。
课程设置分学位课、选修课和补修课。
(一)学位课
申请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硕士学位所必修的课程,考试在70分以上方算通过。
1. 自然辩证法
2. 外国语
3. 高级动物生物化学
4.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5. 单胃动物营养及实验技术
6. 反刍动物营养及实验技术
7. 动物营养学专业Seminar
(二)选修课
根据专业培养方向与个人培养计划、硕士论文的需要、以及个人的发展志向和兴趣,在导师指导下选修课程。选修的课程既可以是本专业开设的,也可以是其它专业开设的,或公共选修课。选修课的考试成绩在60分以上方可获得相应学分。
(1)专业选修课
1. 饲料添加剂
2. 现代饲料配方及加工工艺
3. 现代仪器分析
4. 营养调控与代谢病
5. 畜产品品质与安全
其它学科专业有关课程均为本专业选修课程
(2)公共选修课:
1. 科学信息检索及应用
2. 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4. 英语口语
(三)补修课程
对本科专业不是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或动物科学(畜牧)专业的研究生,以及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需根据研究生自身情况和导师要求补修2-3门动物科学(畜牧)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考试成绩在70分以上方算通过。建议补修课程:
1. 家畜解剖学
2. 动物生理学
3. 动物生产学
五、培养方式和方法
1. 基本方式和方法
本专业研究生的培养采取政治思想教育与业务教育并重,课程学习和进行科学研究并重的方式。通过政治思想教育、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等方面进行培养,并注重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2. 政治思想教育
重视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内容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形势任务教育,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公益劳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制定管理制度,指定专人并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抓好此项工作。此外应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做到教书育人。
3. 课程学习
加强课程学习是提高研究生业务培养质量的基础,通过课程学习使其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较好的实验技能,在学好学位课的同时应围绕研究方向和课题选好几门选修课。课程学习可根据课程性质、要求和研究生本人的实际情况采取听课、自学辅导等方式进行。但必须通过考试或考查,成绩合格后方能获得相应学分。
4. 实践教育
为了培养研究生的开拓创新意识和动手实验等能力,研究生在学期间还应参加一定的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公益劳动等实践教学环节。
教学实践:协助指导本科生科学研究活动,包括课堂教学和实验课等,至少完成120学时工作量;
社会实践:时间不得少于3周,并应提交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总结报告,由导师和学院进行考核。
公益劳动: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劳动与群众观念及动手能力,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还必须参加不少于3周(考核)的公益劳动,包括完成科研工作中的体力劳动等生产实践。
5. 组织研究生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制,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文娱活动。
6. 中期考核
为了保证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正常进度,学校将在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组织有关教师和专家对所有研究生进行其中考核。考核内容包括:(1)思想政治、品德及综合表现;(2)课程学习情况及其成绩(《培养计划一》)。;(3)学位论文的选题及开题报告(《培养计划二》);(4)实践教育情况。期中评估等级分别为不合格、暂不合格、合格及优秀。期中考核为不合格者,将终止学习,或不得进入学位论文阶段。考核为暂不合格者,只有再次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步的学习阶段。学校对期中考核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
六、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是培养和检查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求研究生对研究课题的前沿科学有所了解,论文应对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在理论分析或研究方法上有所改进,能表现出研究生具有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还必须文字通顺,条理分明,精练扼要,有论证,逻辑性强,字迹清楚,标点符号正确,图表齐全,附有英(外)文提要,并符合规定格式。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自生产和科学研究的实际需要,同时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一定的工作量,其难易程度、范围的大小,也应适当,必须使研究生在限定时间内经过努力可以完成。
在学位论文期间研究生应在院上做1-2次学术报告,必须至少公开发表论文1篇。
研究生应根据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的要求在导师或指导小组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生产实际调查,提出学位论文选题报告,经学院审核后确定。论文题目一般应在第一学年末或第二学年初确定。在实验研究中必须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取得准确的试验数据,运用现代数据处理方法,进行整理分析和推理,提出科学见解。按照论文格式和要求写出科学论文。在答辩前两个月全部完成,经审查后组织论文答辩委员会进行答辩。
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几人合作完成的大项目应明确指出本人所研究的内容。
论文格式包括以下方面:(具体格式按照学校有关要求)
题目应简明、具体、确切地概括和反映论文的特点和内容,以最恰当、最引人注目、最简明的词语逻辑组合,一般不宜超过25个字。
(2)提要(中外文)
说明本课题的目的、意义,对本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的针对性的简要综合评述和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核心,总字数在2&4万字。写作内容可因研究课题性质而不同,一般包括:(1)理论分析;(2)研究材料和实验计算方法;(3)经过整理加工的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本研究方法与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较。
正文要求论点正确,推理严谨,数据可靠,文字精练,条理分明。
正文中标题层次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连续编号,例如:一级标题1,二级标题1.1,三级标题1.1.1,四级标题1.1.1.1。一般不宜超过4级,编号应左起顶格书写,有标题时在编号后空一个字的位置再写标题,另起一行写具体内容。
结论应该明确、精炼、完整、准确。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应认真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在本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自己的新见解的意义,也可以在结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仪器设备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7)参考文献
只列作者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全文应统一,不能混用,可按一般学报格式,包括作者、题目、来源(出版期刊名称、年份、卷数、期数和页数。书籍需注明出版单位和年份),外文文章应列出原名。中外文献不必分开,可按在论文中的先后顺序列出。每个参考文献前用序号,序号用方括号(&[
]&)括起来,&参考文献&四个字居中。
(8)封面及附录
应按格式依次标明论文题目、研究生姓名、导师姓名、学校名称、完成日期、专业名称、学位类别。要有附录,有对导师及对论文有帮助的有关单位或个人的谢辞,字数不宜超过300字。
(9)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根据《云南农业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执行。
090502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专业教学计划表
一、 课程安排计划表
二、教学实践(参加本科教学,总工作量不低于120学时,其中讲课教学时数:硕士生不少于4节,博士生不少于10节。要求从第二学年起安排)
三、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科技咨询服务等)要求有考核的不少于三周,管理型硕士生不少于二个月。 计划安排第二、三学期假期
四、劳动(要求有考核的公益劳动不少于三周),计划安排第四学期
五、其他(生产实践等),计划安排第四学期
高级动物生物化学及实验技术Higher Animal Biochemistry and Laboratorical Technique
总学时70(讲课40、实验30)
主讲教师:高士争
授课对象: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课程内容:系统讲授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分离提纯的方法;酶的结构与性质,同工酶的分离提纯和鉴定,及酶在畜牧兽医学的应用;核酸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调控;物质的生物化学代谢过程及生物调控;基因工程的原理及实验方法等。目的使学生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及物质的代谢有更深刻的认识。
开课时间:3&7月
单胃动物营养及实验技术
总学时60(讲课40
主讲教师:郭荣富
授课对象: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课程内容:系统讲授单胃动物对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能量和氨基酸需要量估测模型、矿物质、维生素、水、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减少营养物质排出量、饲料原料组成、单胃动物饲料,讲述动物营养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包括单胃动物的消化、代谢试验、饲养试验的设计方法、要求、程序和注意事项等;饲料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营养价值评价方法、技术和发展趋势。重点讲述单胃动物蛋白质营养代谢及饲料优化利用技术。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掌握动物营养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并能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试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必要的技能。
开课时间:3月&7月
反刍动物营养及实验技术
学位课 学分2.5 总学时55(讲课40 实验15)
主讲教师:毛华明
授课对象: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课程内容:本课程结合反刍动物营养研究的最新动向和研究进展,系统讲授反刍动物的营养和饲养特点,主要包括瘤胃微生物生态及营养、瘤胃能氮平衡、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能量消化代谢规律,矿物质和维生素营养,反刍动物饲料加工处理技术,以及提高反刍动物饲料转化效率的营养途径,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淀粉、脂肪和有机物降解率评价方法与技术;研究方法与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等。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掌握反刍动物营养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并能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试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并掌握反刍动物营养研究的方法和特点等。
开课时间:9&11月
动物营养专业Seminar - Animal Nutrition Seminar
总学时40学时
主讲教师:毛华明
授课对象: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课程内容:本课程为公开性学术讨论课,以学生讲为主,要求每个学生围绕动物营养及其相关学科发展或开题报告作1&2次Seminar综述报告,再通过教师点评,以培养学生阅读文献能力、分析、综述能力和表达写作能力,并提高专业外语水平。学生作综述报告时将邀请导师和有关教师参加。本课程的目的是开阔学术研究思路、活跃学术气氛、沟通学术研究信息动态,促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开课时间:9&12月
饲料添加剂学 Feed Additices
主讲教师:张曦
授课对象: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课程内容:现代化的畜牧业和饲料工业需要饲料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的质量影响到食品卫生和人民的健康。本课程重点介绍有关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和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的营养成分、作用机理、功能用途、产品规格、使用技术;饲料添加剂预混料配方设计的程序、遵循的原则、设计的内容、原料的选择、设计中的注意事项及配方实例和国内关饲料添加剂生产的法规及有关的标准资料等。目的在于使学生对饲料添加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合理的选择配制和使用好各种添加剂的能力和技能。
开课时间:3&7月
现代饲料配方设计及加工工艺学Modern Feed Formular and Technology
总学时40(讲课30,实验和上机10)
主讲教师:张曦
授课对象: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及饲料加工设备的发展讲述。主要内容如下:现代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配方设计的基础,现代饲料配方的设计方法,配方设计的线性规划法,配方设计的目标规划法,配方设计的计算机实现。单胃动物配方设计的特点,反刍动物配方设计的特点,水产动物配方设计的特点,浓缩饲料配方的设计,预混合饲料配方的设计,现代饲料加工工艺要点,饲料加工的工艺控制,饲料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配方设计时需考虑的工艺要素,配方的保真加工。目的在于使学生对配方设计和饲料加工工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重点掌握饲料配方的现代设计方法及饲料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培养学生解决饲料配方设计和加工工艺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开课时间:9&12月
04-ANF-09 畜产品品质与安全
讲课课时:40
主讲教师:葛长荣
授课对象: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课程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畜产品品质对食品制造、食品原料的生产、选择的重要意义,建立畜产品品质评价应从畜产品感官性质,畜产品的营养价值,畜产品卫生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的意识,掌握不同的畜产品评价方法的基本思路与内容,了解国际先进的畜产品品质评价方法。
开课时间:9&12月
现代仪器分析Modern Analutical Instrument
总学时60(讲课40,实验20)
主讲教师:刘勇
授课对象:面向全校所需专业开设
课程内容:本课程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从现代仪器分析的定义,对物质系统信息的采集、研究和利用的基本思想开始,介绍仪器分析采集结构和组成信息的基本原理,分析信息和信号的参数,以及采集和研究分析信息的一般方法。各论主要介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气象色谱分析、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等主要分析方法所依据的信息和利用的分析信号,相应分析仪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以及在定性和定量分析中的运用等。并与上述内容相对应开设10个实验。
开课时间:3&7月
营养调控与代谢病Nutrition Manipolation and Metabolie Disease
主讲教师:高士争
授课对象: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课程内容:本专题讲授糖、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代谢的基本特点及生物调控机理,现代生物调控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营养物质缺乏,代谢障碍与紊乱引起的有关疾病。目的在于使学生从动物基本的整体观念出发,对营养物质的整体代谢及调控有全面、深刻的认识。
开课时间:9&12月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技能和广博的文化...
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该学科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目前...
序号 姓名 职务 负责工作 办公电话 手机 1 唐占华 党委副书记 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
序号 姓名 导师 就业单位 1 欧仁侠 代燕 昆山龙腾光电 2 李罡 秦永左 华为技术有限公...
一、 拟接收调剂专业和人数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模...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和控制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侧重...写一篇论文题目是“如何看待农民工进城问题”字数2000字 快点忙要 谢谢拉_百度知道
写一篇论文题目是“如何看待农民工进城问题”字数2000字 快点忙要 谢谢拉
不会运用高新技术,发展科技兴农,直接点说是他们的劳动力太廉价了。去了次美国,所以现在农民工越来越多。  庞大的农民工队伍对输入地来说可以补充不足的劳动力,控制农民工的数量,并且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与其说是蔬菜廉价,  1,经济会有所提高。因为通过农民工,  2,没有很好的去行动,不管是三下乡还是三农问题都可以看出。但是光提出,增加农民的福利,值得深思。  所以在此提出几点建议,(《中国社会导刊》)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农民离开土地走向城市呢,没有农民,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民经济发展太过于慢,输出地和经济相对发达的输入地有了很好的交流,大部分农民离开土地,农作物的市场价格适当提高,截止2003年的统计,农业怎么办,生活贫苦。他们的收入已经难以维持一家人的温饱问题。而且去城市打工是一条比较有效的道路,农民工愿意一天工作超过法定时间。这样农民工就没有享受到《劳动法》所给予的权利。  对于输入地来说,相对的一家的收入也会变高。  但是如果农民再大部分转移去城市的话,  5,  3,是劳动率提高。  农民工到了年底就会回老家探亲,有足够的劳动力固然是好事,中国会怎么样,对于农民来说还是困苦不堪。农民辛辛苦苦早起晚归,但是从长远角度看也未必。农民素质普遍偏低,不敢想象。虽然近几年来政府对农民问题的重视大大提高,而且农民工的工资一般不会太高,,不管是下雨还是烈日都下田耕种。但是蔬菜太廉价了,从农村涌向城市之中,这样对输出地来说,  4,政府部门减少对农民的税收,我过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人数已达到9900万人,中国是农业大国,也不会积极开发新的技术,对于输入地经济发展有很大帮助。为了能多赚点钱,提高农民素质,我发现,约占农村劳动力的13%,联系,这样对经济发展始终起不到促进作用。企业老板在劳动力足的情况下,  在市场经济的改革浪潮中,他们那里手工制作的东西要比机器制造出来的贵好几倍。但为什么中国确恰恰相反呢,
采纳率100%
其他类似问题
论文题目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农民工进城,城市人思索。农民工呐喊,城市人下乡。农民工领悟,城市人木纳。,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急求“论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论文。要求字数字
急求“论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论文。要求字数字 5
&&&&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由行政法律规范确认和调整,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严格意义的行政法律关系,是指根据行政法律规范的规定,在特定的法律事实发生时,在具体的法律主体之间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权利义务关系。
&&&&& 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必须能够反映其作为部门法的自身质的规定性,能够抽象各种具体的法律关系所体现的共通的特点。具体如下:
&&&& 1、主体的恒定性与不可转化性。行政法律关系总是行政主体同行政相对人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关系双方中必有一方主体是行政主体,不以行政主体为一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不可能是行政法律关系。这就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恒定性。同时,在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中,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是不能相互转化或互换位置的。
&&&& 2、类型的丰富性与专门业务性。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多样性体现了行政法律关系是极为丰富化和多样化的。行政法调整行政权设定、行使和监督一系列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这就决定了行政法律关系的丰富性。
&&&&&& 3、主体权利义务的对应性与不对等性。  关于行政法律关系中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问题,一直是我国法学界存在争议的问题。许多行政法学家主张行政法律关系地位具有不平等性,其中行使行政权的行政主体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行政法律关系地位的“不对等性”既不能简单的解释为行政主体的命令和行政相对人的服从,也不能简单的被理解为行政主体一方只行使权利而作为另一方当事人的行政相对人只履行义务这种权利和义务不对应的情况。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平等性,实际上是为了实现双方在法律上的实质平等而对双方权利进行的不对等分配,是一种“平等下的不对等”。
&&&&&& 4、国家权力的有限性与不可处分性。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主体的相当一部分都是国家机关,其拥有并行使的都是国家权力。这些权力是全体人民赋予的,是有限的,是受到宪法及宪法原则、法律法规的限制。同时,国家权力完全不同于个人的私权利,不能由掌握这种权力的某个国家机关自身随意处分。这一特征,决定了这种权力对拥有它的国家机关来说,又是一种责任或义务。这就是“权利义务的重合”。由于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国家权力不能自由处分,就使得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通常对权利义务的许多问题不能超越法律相互自由约定,只能根据已有的法律事实或法律规定严格行使或履行权利义务。
&&&&&& 5、行政法律关系设定的灵活性与及时性。行政法律关系在不易由立法机关以统一法典全面设定的情况下,就要以更多的方式来灵活设定。行政法律关系设定的周期较短。 在许多情况下,已设定的行政法律关系存续期不长。
&
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毕业论文字数要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