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套路如何练腰力

这篇东西本来是发在煮酒的,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出了些意外。不过很多朋友非常热情,如果我不写下去,就对不起他们了。因此我在这里整理之后重发,并且保证在这个星期内完成。谢谢大家,不过希望大家不要再对某些人事表达意见了。谢谢大家。        武术,以及其他任何的运动,核心,就在于学习发力。要么就是更快,要么是更强,要么是更准,核心都在于掌握发力的规律。力量在身体内运行,从一块肌肉传递到另一块肌肉,有浪费力量的路线,也有最佳路线。我的理解,要充分的传递力量,必须循经络的线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我的上篇帖子(/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1229458&Key=&strItem=no05&idArticle=13666&flag=1)。但是要具体使身体习惯循经络的线路发力,却不是说一下这么容易。这篇帖子,就是要跟大家阐述如何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改变身体运动的坏习惯,适应最佳的发力路线。            先讲这篇帖子的规则,大家在看的时候,最好一边看一边做实验,看看自己的运动习惯,与我所讲的有什么不同,这样才能理解。要用语言表述动作,是比较困难的事,我尽量表述,大家尽量理解。            从一个简单的动作讲起,比如走路,一般人大都习惯用脚掌走路,而拳击的训练方式,更是极端的强调脚掌站立和跳跃。而这种运动习惯,就是我为什么鄙视拳击的原因。    大凡常人运动的习惯,是以脚掌着地,前进或者后退,都以脚掌发力。我们且先做个实验。大家手提重物直立,先以脚尖站立,再至脚掌,再到脚心,最后到脚跟着地,脚尖抬起,这整个的过程中,是哪里最舒服?            一般而言,人以脚心受力,最为舒服,全身力道可以贯通,各位只要稍做实验就可以理解。基本上武术中的桩法以及各种马步训练,都是在训练武者以脚心受力的习惯,当然有若干特殊的情况,不以脚心受力,那是因为要发出一些很特殊的力道,不需在这里讨论。            以脚心受力,与以脚掌或脚跟受力的区别在哪里?各位只需要稍微加重一些手中的重物,然后前后摇摆,就可以体会。以脚掌受力者,必定前冲,以脚跟受力者,必定后仰。最佳的站立的力道,大概是从脚心,绕过小腿外侧,从大腿内侧而上直达胸前,与手臂的发力起点相合。各位可以尝试以脚心受力,再来打拳,看看是否还有拳头不是控制的感觉。在这里插一句,拳头不受控制,是很多初学者的苦恼,感觉拳头在打出去之后,就与脚步分离了,一般的解释是缺乏腰马的训练,其实训练腰马的结果,就是习惯以脚心受力,如此而已。            大凡以脚掌受力,不能抗牵力;以脚跟受力,不能抗推力,只有以脚心受力,才能站得稳稳当当,这个道理其实很明显,但是大家可以对照自己,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大概有超过一半的人,习惯以脚掌受力,剩下的基本上就习惯站脚跟,所以大多数人走得时间上就会脚痛,因为不能合理的将重量分布到脚上。            然后再来讲脚趾。我可以这样讲,对大多数人来说,脚趾在行动中是累赘,一点作用也不能发挥。大家可以拿着重物做做原地跳跃,看看自己在提脚跟之后,到了哪里就已经起跳,是不是只到脚掌就已经起跳,有没有用到脚趾的力量。人既然生了这10根脚指头,那么这脚指头,就必然有它的用处,这个道理其实一点就明,在前进时,脚趾做个爬的动作,当然可以增加前进的速度和力量,在后退和跳跃时,脚趾做个推的动作,当然也可以有很大的帮助。不过很可惜,除了少数的跑跳运动员以及武者,还有个别的比较有天资的人,我几乎发现不了大家有意使用自己脚趾的情况。            因此大凡武术训练的第一步,就是跑步和桩马的训练,等到大家已经可以习惯以脚心受力,站得四平八稳,同时脚趾也有了用处,速度自然有了提高,就可以开始下一步的训练。  
楼主发言:2次 发图:0张
  整只脚用力,应该怎么用?感受一下就知道,就是用脚心受力。这样才能最好的保持身体的平衡,分配身体的重量。脚受力,虽然每块肌肉承受的力的方向不同,但必然有一个力的合力点,这个点最好是在脚心。大家手上提提重物做个实验就可以知道。其实无论是用脚掌还是脚心受力,都是整只脚在用力,问题是怎么调整这个合力的交点。      至于脚趾的用处,那就太大了。各位有心,手提重物做个实验,使用脚趾跳跃与不使用,以及用脚趾扣地与不扣地,根本就是两码事。只不过未经训练的人,不习惯脚趾发力而已。                上面讲到大家不习惯以脚心受力与使用脚趾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我不是很明白为什么大多数的人不按最适合发力的方式走路,而是以各种千奇百怪的方式行走,然后抛弃脚趾的使用。我未在农村生长,见的农民也不多,不过我观察到的农民,倒是很实在的在用脚心受力行走,用脚趾抓地,也是规规矩矩。不过这样走路,每一步都很实在,不能蹦跳花俏,可能这也是城市人不会走路的原因之一吧。各位如果真有心学武,请从改变自己的行走习惯开始。  
  然后再讲看,这里也要作个实验,请大家看着镜中的自己,想象自己要伸出左手,不需要真的伸出去,想象就行,然后看着镜中自己的眼睛,感受一下,自己在用哪只眼睛看着镜中的自己。            一般而言,如果要出左手,就会很习惯的用左眼来看,要出右手,就会自然的用右眼来看。这个实验其实很多配过眼镜或学过医的人都知道结论:人一般只习惯用一只眼睛看物,就是所谓常用眼。在运动的时候,基本上想出哪边的手,就会用哪边的眼,放弃另外一只眼的使用。在格斗的时候,就会造成看不到对方某一边的攻击,或者无法判断距离的后果。因此武术训练的第二步,是训练自己能看,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用两只眼睛看东西。    
在这里补充一下生理学知识。人眼能够判断距离,是因为两眼视界重合的结果,对两眼重合的焦距进行分析判断,人脑就可以得出距离多少的结论。但是很不幸,人并不是天生习惯两只眼睛一起看东西的。          只用一只眼睛看东西,是极难克服的恶习。特别是在自己动手动脚的时候,往往都是用那边的手脚,就用那边的眼睛。在防守的时候,被别人的哪边拳脚进攻,就只用哪边的眼睛看。这种情况,只要稍微有心一点,就可以发觉。        倘若一个人天分奇高,没有所谓常用眼的问题,看运动的物体,很自然就会用两只眼,那么你不再需要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不过很难堪的事情是,我天资愚钝,即使看近处运动的物体,也会只用一个眼睛看,所以判断距离的能力天生很差,必须要通过些训练来弥补。   两只眼睛一起看,形成夹角,才能准确的判断距离。我个人天生没有这种习惯,只能被迫改变自己看东西的习惯。我的方法是看球。将钢球悬挂,正对眼睛摇晃,盯着看,一直看到不再有钢球成线的感觉。在任何时候看过去,钢球都是球,而不是线。这种训练还不敢间断,隔三岔五就要来练一练。根据我个人的观察,看运动的物体,天生就会用两只眼睛来判断距离的人,好象也不太多。            哦对了补充一句,以脚心受力,是保持平衡的一种方法,也是发拳力的基础,当然譬如是要逃命了,拼命奔跑的时候,那肯定是将脚背蹦住,以脚掌受力,不过这不是我在这里阐述的范围了。        武术早期的训练,就是这种惯用眼的情况,必须克服.两只眼都要起到同样的作用。其实不光眼睛,手脚都有同样的惯用边的问题,只是手脚的问题,大家可以自己感觉到,可以自己注意加强训练予以克服,但是眼睛的惯用问题,大家比较难体会,也不是很知道克服的办法,所以我在这里加以强调。仅此而已。  
  大凡人可以站得稳、看得准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下一步的训练:定力。就是不怕输,不恐惧,心里安静的本事。这个本事一个人怎么练,我还没找到办法。找人用石头砸是个好办法,不过非得两个人才能练,而且也很伤。跳蹦极可以练胆量,但是达不到心里安静的效果。有胆量是不够的,更重量的是要安静,要真的去看。譬如有很多人明白在对方前脚虚挂的情况下,就没必要去撩人家的前脚,但是一开始格斗,就不由自主的去撩,因为他心里虽然不恐惧,但是却不安静,没有去观察,没有去理解。这种情况,就叫做“看到,但没发现”。            不过换个角度想一想,武术本来就是格斗的技巧,当然要从格斗中学习,因此当然要两个人一起练。因此这一步,就必须要对练。只防守,让对方进攻,然后换个角色,只进攻,让对方防守。不需要攻防得很好,只需要体会攻守之间的安静的心态。去发现对方的动作。我比较常用的测试方法,是在对战时,故意将手指藏在身后,从身体的另一边露出来摇晃,看看对方能不能发现。            基本上一个人站得稳,看得准,而且看得到之后,就是全身协调发力的训练。这个训练,我比较推崇的方法,是爬绳。越软的绳子越好,手只起固定身体的作用,用脚往上爬。           爬软绳的关键,在于不用手的拉力,只以手固定位置,用腿脚往上爬。练者可以用大腿交叠夹住绳子,也可以用小腿,强人可以只用脚夹住绳子。由于绳子软,要往上爬,必然的动作就是身体拉成一张弓形,而绳子就如同弓弦被拉直。这种将身体拉成弓的动作,要求力从腿部一直贯穿到手部,术语也有叫腰弓的,是可以受用终身的本事。实际中的用途,是在实战中,可以非常协调的将力量从腿步一直传送到手部,而且由于弓的作用,出拳犹如离弦之箭,可以大大的增加出拳的速度。            我的理解,大凡人体不能协调,绝大多数的原因在于身体在不适当的时机,将力量传去了不必要的肌肉,做了多余动作。譬如我单脚跳动,必然要用另一只脚的摆动来保持平衡。在这种情况,我如何正确的将全身的力量分布在承重脚上,并保持另一只脚摆动的频率,就是我是否能够保持平衡的关键。详细来说,我抬起左脚,用右脚来跳,那么在右脚起跳的同时,我的左脚也必然会有抬起的动作。这个道理太过常识化,恐怕会被人笑我罗嗦呵呵。不过从这个道理入手,出拳就必定拧腰沉肩的道理,也应该可以为大家理解了。            不过说来容易做来难,已经是行家的朋友,大可认为以全身为整体发力很简单。但在常人而言,却是千难万难。常人一出拳,必定腰马全失,拳头仿佛要与身体分离,看来好象很猛,其实能发不能收,犯了功夫的大忌,正是因为常人不能懂得协调身体的发力。            因此我将训练协调性,放在了武术训练的第三位。站得稳、看得准、看得到,还要能发得出、收得回。爬绳的方法之所以我觉得特别好,是因为在软绳上,不以手拉,就必须要协调手与脚的力量,就必然训练腰弓。这种强迫式的训练方法,一开始会让练者感觉根本无从开爬,挂在绳上,犹如大笨熊一般,一夹住绳子,身体就不停的打转,从绳上下来,全身都痛。不过我衷心的希望,有可能的朋友,都去试试爬绳,这个方法,比什么跳绳之类的训练,还是要强上那么一点的。            在手脚的力量贯通之后,腰马已经有了很高的水平,身体的协调已经没有问题之后,可以回过头来,看看运动中常见的损伤,以及预防的方法。  
  终于等到,接着看。
  除了人为的因素外,有些朋友在自己运动的时候,也会有些损伤发生。譬如腰肌劳损,这个几乎是所有运动员的顽疾。发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千篇一律,都是腿力发到腰之后,没有很好的继续向上传递。大家站起来,稍微俯下身,做个往前冲的动作试试。在起跑的那一瞬间,有没有腰部向后发弓的动作?如果有,那么很好,如果没有,那么恭喜,您很快将迈入腰肌劳损的那一族。大家千万不要觉得这个腰部反弓的动作简单。根据我的观察,几乎全部的女同胞没有这个运动习惯,而男同胞里面,呵呵,有类似习惯的也不多。    再举一个例子,还是讲走路。超过9成的人,走路的时候,只习惯以一只脚发力,另一脚是被拖着走。各位可以慢慢走,体会一下。在跳远的时候,这个表现更明显,一只脚起跳之后,另一只脚基本上都是被拖起来的。这个被拖着走的后果,比腰肌劳损更严重。由于被拖着走,力从脚而上,到膝盖附近的位置就停止了,长此而往,对膝关节将造成巨大的伤害。喜欢跑步的人,尤其要注意,在跑动的时候,必须要两只脚都发力弹起。很多朋友经常抱怨自己在运动之后,膝关节反而更加痛。你不让它好好发力,当然会痛。中医里面所说的通则不痛,除了经络血气之类的理解之外,用我们现在现代人可以理解的语言来解说,就是发力不正确,力量不能通过。    扯了这几句之后,再回过头到武术上,讲述怎么样训练看空和打空。换些容易理解的字眼,就是发现对方没有很好防守的部位,然后攻进去。
  扯了这几句之后,再回过头到武术上,讲述为什么要训练柔韧性。    人的身体,只能做很有限的动作,发很有限的力量。举例:将手平放在眼前,将肘的位置固定后上下摇晃手臂,上下发力的距离都很难超过45度,超过45度之后,纯粹是惯性的带动,无法发力。如果有人可以在超过45度的情况下发力,就可以防守更大的区域,阻止对方更多的进攻。因此所谓柔韧性的训练,绝不是拉拉脚筋这种东西,而是全身性的训练,让身体可以在更大更广的角度上发力。    真是不好意思,突然要出去办事,我回头再来写。  
  柔韧性训练是打空的基础,我接了个电话就胡写了,HEHE,从柔韧性训练开始才对
  问一下关于那个腰肌劳损,有没有什么方法能段练过来啊?具体怎么练法。我现在就这样,因为工作关系成天坐着。腰总疼。谢谢!  还有那个脚心的问题,我试验的结果是走路姿势和赵本山走路姿势很象,要是这么就在大街上溜达。。。会被人笑死!
  脚心走路?我不是平足,脚底心碰不到地啊。是不是我理解有错误啊?
  把脚崩着,脚趾向下,就像五个手指抓东西的感觉。
  作者:阿七的疤 回复日期: 10:20:10 
    脚心走路?我不是平足,脚底心碰不到地啊。是不是我理解有错误啊?  =====================  重心处在脚心的位置上
  呵呵哈,终于找到地方了,又见到勇士的帖子了^_^    还有呀,木痴,你和我是同年,只是比我大了几个月。
  支持蛮族勇士  
让我们这些不懂武术的人对武术有所了解,同时还可以改变一下自己一些不好的习惯。
  作者:smalleyes_sh 回复日期: 12:10:10 
    呵呵哈,终于找到地方了,又见到勇士的帖子了^_^        还有呀,木痴,你和我是同年,只是比我大了几个月。    ============================================================    那你觉得我长得显小不,哈哈。
  关于脚趾用力的问题,我觉得各位可以试着穿一双大号的拖鞋走路来体会,俺当年就试过。    内容很好,收藏先
  打不过咱还躲得起的,呵呵,老旦倒是印证了世上最厉害的暴力手段不是武功,  
木兄,我的邮箱有些问题,回头短消息告你新的,几经周折,麻烦你了
  支持一下。原来煮酒的帖子里“计划飞机”和老旦一唱一和,咶噪的很。计划飞机这个人的风格是,别人说小罗纳尔多有绝招甩牛尾巴过人,他就说——你从物理学角度分析一下怎么可能,可能的话人人都能这么过人了——真是滑稽。
  推荐勇士兄看看气功中有关调身的内容。应该是包罗万象,所在俱有的吧
  作者:木痴 回复日期: 12:53:40 
         那你觉得我长得显小不,哈哈。    ##########################    反正看起来比我年轻^_^    
  蛮族勇士兄   为什么不把帖子发在天涯杂谈?那里人气很旺,而且环境宽松,是讨论武术的好地方
  作者:木痴 回复日期: 10:32:45 
    把脚崩着,脚趾向下,就像五个手指抓东西的感觉。  ---------------------------------  谢谢木痴!    很象踢球的时候脚的感觉,但是那只能坚持一小会。我要是脚趾一直用力,整条腿都打颤。这可能和我左脚大脚趾受过伤有关,都不用特别用力,只是轻轻的把脚趾弯向下过一小会我的左腿都跟着打颤。不过用脚心受力我坚持了两天了,感觉很好,走道不会感觉脚重,很轻松!  还有怎么锻炼腰部啊?殷切的盼望能给个训练方法呵呵。谢谢了!  请救救我吧!我现在的腰是越来越疼啊!
  呵呵能够看到有一个人看到我的帖子,改变走路的习惯,理解到脚心受力的好处,我已经非常高兴了。我的帖子,如果有人觉得有用,想发到其他地方,都可以整理之后发到其他地方去,没有任何问题。    腰痛,大部分的原因是腰部传递力的习惯不好,原理很简单,但是情况太复杂,不太情况你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不过除了爬绳之外,我这里倒是有个学习腰部发力的简单办法,就是挂在单杠上晃腰。一般的晃法是晃脚,让脚在空中打旋,不能这样,要用腰,手脚保持在一条线上,晃动腰,像个纺锤一样。这个方法可以比较好的学习发挥腰力。    再来讲如何学习柔韧性。我个人十分不提倡劈腿,这个没有多大的意义。在格斗中使用腿的机会本来就比较小,需要使用到高踢的机会更少,踢头部的腿法,除非是为了炫耀,不然我没发现什么实用性。倒是加强手臂、肩和脊椎的柔韧性,不为人重视,却更有实用性。譬如,将手臂直在身前,一般人只习惯向内发力,不过不好意思,任何武术的训练方法,都要求你能够做到向外发力。这个过程,才是真正的柔韧性训练:比常人在更大的角度上能够发力。训练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多做牵引拉伸的动作。我举个例子,双杠曲臂动作,一般人都习惯手指向外来做,那不妨试试把手指向内来做(有一定身体素质才好去试,没有的别强求)可以很有效的加强前臂和肩部的柔韧性。
  勇士兄的话道理包含很多,有些非常有道理,有些恐怕是局限于本门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了。  比如上面劈腿的说法,恐怕是南方拳种的一种看法。但有些理论与实践说明,腿部筋骨灵活,可以增强其腿法的灵活与力量。而且格斗中腿法使用其实是很普遍的。腿比手长,并且力量要大。对方进攻,如果用腿控制一下对方的攻击距离,除了身材过于悬殊外,基本可以让对方进攻不顺畅。而我方前脚的进步,正好可以借此而上步、发力。  高腿固然少见,使用得宜其实是结束战斗的良好方式。
  在描绘中的高高手人物,小说中的人物也好,基本都是手上功夫+内力,很少有高高手大宗师是用腿进攻闻名的。    不知为何?    当然小说不足为凭,散人好像是练截拳道的,李小龙倒是倡导用腿进攻。
  说到用腿,我有一些问题。  为什么我只是右腿能用上劲,无论是侧踢和鞭腿都能感到腰部的力量通过腿发出去。但是左腿却不行,不仅踢出去没有力量,而且感到站不稳。  
  散人兄的话很有道理,不过某此方面还是有一点点主观.    除了海南和台湾,在中国来说,我的故里是最南的了,练到放对时,家师谈他的格斗心得,就是:手是一扇门,全靠脚出拳(土话)    但高腿基本在我师门是禁止的,主要攻击腰以下,集中在膝盖以下和档部.用的方式也不是侧踢或鞭腿,而大多是铲,也就是脚外侧的部分.有少数的蹬踏.    记得当然特别提到的,还有在没有掌握蹬踏(前脚掌攻击对方小腿外侧)的技巧之前,不准以小搏大.呵呵,陈年旧事.    当然,家师可能算不得利害,据我所知,年青时屡次干不过我师叔,只是散人兄弟说到南方拳种,我想提供一点线索罢了.  
  smalleyes_sh:这个很正常,我提供一种方法:在左踝牵(不是绑)一拇指粗的麻绳,绳子另一端甩过右肩,绑上一个约五十斤的沙包.    麻绳长度,以你练金鸡独立时,左大腿贴胸,背后沙包刚好着地为宜.    然后练金鸡独立好了,每次十分钟,左大腿放置一搪瓷口缸,倒八分水.  别问我为什么,我是不入流的水平,问了我也说不出所以然.      当然了,你最好还是当散人兄或勇士兄他们帮你想法子,他们是高手.    
  顶!!!!期待中!  早点收藏好。
  作者:姬思禹 回复日期: 23:36:59 
    smalleyes_sh:这个很正常,我提供一种方法:在左踝牵(不是绑)一拇指粗的麻绳,绳子另一端甩过右肩,绑上一个约五十斤的沙包.        麻绳长度,以你练金鸡独立时,左大腿贴胸,背后沙包刚好着地为宜.        然后练金鸡独立好了,每次十分钟,左大腿放置一搪瓷口缸,倒八分水.    别问我为什么,我是不入流的水平,问了我也说不出所以然.            当然了,你最好还是当散人兄或勇士兄他们帮你想法子,他们是高手.  ####################################################    多谢兄台指点^_^    但是还有一点不明白:在左踝牵(不是绑)一拇指粗的麻绳  怎么个牵法呀,要固定在左踝吗?不绑怎么固定呀?  我很菜的^_^  
  姬思禹:    我帮会师父教的并非虎鹤双形,手上就没有学习过掌拳爪啄的变化,只学过用拳打人,我也没有学习过套路,招式有,一招一招的教的,但不知道名字,都是散着教的,也没有学过什么拳经拳诀,师父只说教得是洪门拳法,现在我看一些武术比赛,什么大小洪拳套路里有一些师父教过的招式,但又不太一样,但帮会师父对下盘教的可以说是太过严格,而且是有桩法的,我上次说踩碎一块立砖,其实是走立砖时步子碎了,不是砖碎了,我师父一向对我们说,只要有一个好进攻的位置,比你身高九尺千均蛮力要好,就你对你师父对格斗心德和你师门里下盘攻击所描述的,几乎和我师父说的一样,就我对我前姐夫那一踩,可以说是师父教我的保命术,其实那一踩,一般不过是为了抢个进攻位置罢了,没想到我前姐夫真是收不住让我给踩着了,还有些后招变化。    另,姬兄弟,经你说你与你师叔的切磋的描述,好像师叔从头到尾只用了一只手跟你打斗,第一次你别你师叔小腿,被你师叔躲过并踏了你外门,这个时候你应该用正面对师叔变成了侧面对师叔,你一手出另一手下盘格当,可能是碰到你师叔的手,我觉得很可能是另一只手,然后你师叔右手和你双手缠斗,是不是你的双手被你师叔越迁越远,注意力也全完集中在你师叔一只手上,其实就是在你眼前,你的右手或双上之上,加上你准备垫步向上,重心前压,不知不觉之中架子被你师叔晃开,露出腹部的空门,你铁板桥向后闪之前,你师叔另一只手已经发力上来了,你的扣子是不是从下向上散开的?用另一只手化爪抓的?只是猜测,我师父曾教我一个和上述我的猜测描述差不多打法。
  多谢勇士兄回复,不过那种练腰力的方法我是没条件练了。附近没什么器械能练的地方。我的腰是因为整天坐着也不换个姿势弄的,一坐一天动都不动一下,腰疼很正常。  呵呵,谁有练腰的绝世神功透漏一点啊!  今天的走路有点心得,感觉就象是在平地走上坡路一样。而且脚心发热,小腿也能用上力了。以前走路都是大腿用力膝盖以下都不怎么用力,现在是整条腿都用力走路,而且我有意的两条腿平均发力不象以前都是左腿步大。感觉相当不错!  
  待续........
  木痴兄弟,我和你的想法大致一样.    但今晚,付出两瓶小糊涂仙的代价,师叔喝完颇为不屑地说我这三脚猫的水平,还用得他用两只手吗?就是在我后闪时,前啄的手下拉,结果就成了这样.他那天之所以不快,就是说他自己老了,没法子收住下拉这半招.    姑且听之.叫他再试一次他又不干.老家伙很会吹牛的.    另外,偶师门教的是五祖鹤不是虎鹤.        组长1:可以在楼梯上练蛙跳.每天两次,每次五级楼.初练时建议下楼还是走下来算了,我自己当时下楼有一次没跳好,太累了,差点摔挂了.对了,我还是不知其所以然,对不对我也不知道,只是自己的腰这样弄了一个多月后就好了.    再次说明一下,在下不学无术,也早被赶出师门,所以说的方法可能大多是错的,朋友们自己分析一下是否可行,再决定练不练吧.
      今天的走路有点心得,感觉就象是在平地走上坡路一样。而且脚心发热,小腿也能用上力了。以前走路都是大腿用力膝盖以下都不怎么用力,现在是整条腿都用力走路,而且我有意的两条腿平均发力不象以前都是左腿步大。感觉相当不错!              武法中的一切动作都应该是跟节带动梢节,跟节的跟节在于腰跨,要是练出丹田那是另一回事了,你试着用胯关节带动大腿在带动小腿往前拿步走,怎能膝盖以下发力!!!
  尔以丹田,我以涌泉...  还是觉得丹田好  峨嵋拳也不见得天下无双....
  记号先
  有没有一击必杀的绝招,出奇制胜,为我的第二绝招---跑,打下坚实的伏笔。
  我真怕那些学走路的人变成“邯郸学步”    到时候变都变不回来了。    一个人的走路姿态是气质的表现,也是形象的一部分,不能刻意的去规定。也不能单纯为了省力去研究怎么走。况且又没专业老师教,就算勇士说的有道理,万一同学们理解的不好,到时候走难看了可就坏了。
  老旦来啦
  哈,发现老旦拉。。。。。。。。。。
  好像大家很盼着我来似的
  还是那句话:    老旦,我见到你一次就鄙视你一次^_^  如何。
  各位真是不好意思  我单位这边发生了比较突然的事件,这个星期内写完可能有困难  要敷衍的话,就对不起各位天涯上的朋友  今天下午一定抽时间来写一段
  老旦你用滚的,勇士的建议对你不适用。
  老旦,我见到你一次就鄙视你一次^_^  =========================  谢谢欢迎,哈哈,心情真好
  老旦来了
哈哈哈  老旦你是帖子里的调味品 : )
  好贴~!!!!    支持~~~~!!!!!
  年度最厚脸皮的肯定是老旦了。        居然舔着脸跟到这里来了??
  终于找到了,呵呵,支持勇士!
  姬思禹    多谢哈,这方法好,每天爬楼的时候就练了,我家正好是六楼,直接就蹦上去了。呵呵方便啊,谢谢!  再次感谢我的救“腰”大人,呵呵。希望这方法在我身上也能有用!  —————————————————————————————  最后的王者       武法中的一切动作都应该是跟节带动梢节,跟节的跟节在于腰跨,要是练出丹田那是另一回事了,你试着用胯关节带动大腿在带动小腿往前拿步走,怎能膝盖以下发力!!!    恩,我好象形容错了!以前走路都是大腿把整个小腿给甩出去,膝盖以下根本就不用力。现在走路姿势好象和你说的差不多,我感觉自己的腰也在扭动(当然幅度很小了外表看不出来的!),大小腿包括脚都在用力。具体是个什么运动规律我也没注意,我只是注意一直用脚心受力脚趾也用力,不过我到是知道走完一段10分钟的路程后我的感觉(呵呵,废话哈!),腰部很轻松,脚心发热也是很舒服,小腿也有点热的感觉(这个感觉很明显我想应该不是心理作用)。当然这整个动作我还在调整中,才坚持了几天,过一阵子我估计就能找到一个最适合我的姿势。    还有就是我想和看这帖子的也象我一样想学点东西的人说一下,学这个千万别认死理,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毕竟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同样作用与别人身上的就不一定在你身上有用,在拿过了别人一个东西学的时候感觉不对劲就自己发挥一下看怎么适合自己怎么练,实在不行就不要练了。这是种学习方法也是种负责的态度。  
  年度最厚脸皮的肯定是老旦了。                居然舔着脸跟到这里来了??  =============================  哈哈,到年底的时候天涯如果真有这么个评选,希望大家把我选举上去。  哈哈,我也就成名人了
  在训练了柔韧性之后,再来看打空。  打空门是武术根本性的道理。防守,就是守空。攻击,就是打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问题是,怎么认识到自己的空门和别人空门在哪里?譬如一个人采用右手护前胸,左手在耳侧的方式,空门体现在哪里?一般的理解是这个人的右上、左下的部位。常人的攻击,也是选择这些地方直接发动攻击。这个方式没错。不过一般人的问题,就在一出手之后,就不再变了。譬如按上面提到的情势,去攻击对方右边头部,就不理睬对方的右手会随势抬起的情况了。这种情况,就是为什么常人打架打得很难看,往往会手脚纠缠不清的原因。    因此训练打空的基础,就是要学会在运动中看。我举个例子来证明很多人不习惯在运动中看东西。在跳远的时候,有多少人可以比较清晰的看到自己将要落脚的那块沙地?一般的情况是,只要起跳了,即使眼睛睁开着,也不将注意力放眼睛上了,整个人就听天由命了。在快速跑动的时候,容易撞到东西,难以控制身体是一个原因,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和安静的时候相比,没有足够的注意力去看东西。
  有些懂了,似懂非懂。  勇士继续呀,兄弟们都盼着呢^_^    鄙视老旦^_^
  是不是攻击的时候还要注意防守的变化,重新确定攻击的部位呀。  这样对我来说好困难的哦,一拳发出去,半路要改变落点,我的反应和速度没有那么快呀:(
  如果要做到这一点,可能我就要在出拳的时候要对力量有所保留了,好可以调整落点,速度也要减缓。  但是这样肯定是不行的呀,可以通过自己练习来弥补吗?
  顶啊,各位,不能让贴沉了
  唉,真不知道这贴到了体育版为什么就这么冷清了  这是不是说明大家是已经把武术当成一件古董看了?而真正想身体力行练习武术的还是很少?  勇士兄,如果你有精力的话,有个问题我想问你  好像你说过套路是不管用的。有次我看中央电视台的<<体育人间>>,介绍武术的一个系列节目(其中就有青城派掌门的一期节目)  其中一个节目是说一位少林寺的武僧德建。他就只会一套拳,而且他的锻炼方法也就是每天打那套拳。(好像他教徒弟也有对练,但他非常重视那套拳)我觉得那位武僧也是位高人。不知道您对他的武术水平怎么看?以及对他用套路练拳怎么看?
  上面有个词错了,是说您对他的格斗水平怎么看?以前他用一套套路拳来练武怎么看?
  To 勇士和其他愿意解答的朋友:  
武术的事情我是不太懂,因为读书一直很忙,也没有空系统地去锻炼身体。  
小时候身体一直不好,长大了虽然高度不错,身体素质较同龄人也属中下,换季的时候鼻炎感冒有时也来骚扰,苦不堪言,虽然经常打打篮球,但是苦于身体,拼速度拼防守拼体格,还是差得多。  
能否介绍简单易行,又能锻炼全面身体素质的方法?全面就是耳聪目明,身体协调这样的健康之法了。
  老旦兄弟,我和你讲几句话吧。你是不是自然门的弟子,有没有真正练过,从你对我发言的理解与其他行家的理解完全不同上来看,我已经有了结论。你能从煮酒追这种你看不起的武术帖子追到这里,至少说明你对武术是有感情的。但还要请你相信,我对武术的感情,比起你来,即使不比你炽热,也不会比你弱。对我所说的任何话,你都可以不信,不过我所说的话,都是我的思考和总结,有些话里,甚至浸了血汗。如果你要反驳,请先稍微抽出一点时间,尝试一下我所说的东西。《老旦是一棵树》,讲述的是无聊的人生和莫名的仇恨,我希望你取的这个名字,是对这种态度的反讽,而不是顺服。下面是对你的疑问的回答。  以套路来练习格斗时的发力习惯,是个很好的方法。譬如推击要怎么推?手要怎样?胳膊要怎样?腰要怎样?如果完全要靠个人的总结,很难,不如从套路中学习。基本上每一个流传到现在的套路,中间都经过了无数代高人的反复锤炼,每一个动作,都有它的深意。我之所以以为套路的意义不大,是因为学习套路的目的,仅仅在于学习发力。套路是基础,而不是目的。倘若以为把一两套套路,甚至全天下的套路都学会了,打顺了,就是格斗高手了,那就是说梦话。    garden_yu朋友,跑步是运动之王,强烈建议多跑步,以脚心受力来跑。    下面接着讲在运动中的看。人体处于高速运动和肌肉亢奋的状态,很容易发生的情况,就是心里只有自己的动作。即使是久经训练的人,也难免会有这样的情况。譬如高速奔跑的时候,容易撞到突然从旁边冲出来的物体,是因为奔跑者根本没有将注意力放到观察周围环境上去,心里只有自己的奔跑动作。在格斗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凡打出一拳,就只考虑我这一拳是不是出得顺,出得我自己很舒服,动作很优美,很协调,至于对手是个什么状况,不好意思,只是在出拳之前会看一看,至于出去之后,就不关我的事了,听天由命了。对手是格挡也好是后退也好,都是天注定的。如果对手没有防守成功,那是我的运气,如果防守成功了,那就再如法炮制一通。至于利用对手在运动中露出的空门,对不起,没想过。    但是对不起各位,所谓武术中的空门,绝不是静守时的空门,而是动起来的空门。我现在来举例。我将左手竖在胸中,我的胸部没有任何破绽,你无论是袭击我的左胸还是右胸,我都可以防守。但是我现在为你的动作吸引,又或者出于什么别的原因,我的手开始向右压,那么我的左胸就成了空门,因为我的左手正在做右压的动作,对于左胸的防守而言,我的左手很难在撤销右压的动作之后回防。因此我的左手已经相当于死手。但这个破绽,是在我们双方的攻守交换的过程中出现的,是个动的破绽,不是静的。因此,你就必须在打出一拳后,认真的观察我的动作,随时根据我的变化做出判断。    这一段的表述,只是原理,不能穷尽所有的情况,也不能总结出一个一劳永逸的训练方法。最好的方式,就是多实践。在平时,各位如果有机会参与高速运动,千万记得要睁开眼睛,放点注意力在眼睛上。这个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天生就有的,所以飞车手全世界也就那么几个而已。  
  运动中的空门,就是指人在做出某个动作之后,不可能即时改变动作,而出现的破绽。道理很简单。人的任何一个部位,都不可能同时既向左又向右,既向上又向下。所以不怕敌动,就怕敌不为我所动。只要敌能动起来,那就可以有破绽。所以敌防上就可以打下,防左就可以打右。如此而已。说来简单,要领会和施用,是要经过长期的实践的。    进行一个小总结,上面大致有了三个练法:以脚心受力的桩功,双眼聚焦的看功,以及协调全身力量的腰功。心态的问题,只能在实践中解决。柔韧性的问题,不需要多提。那么讲到现在,关于基本功的部分,已经讲完了。再下来的部分,主要是针对格斗中的一些坏习惯,谈谈我个人的看法,更加希望能有人提问和反驳,在交流中才能提高。    最为我个人所反感(也是我对李小龙不抱好感的原因),就是在格斗中跳来跳去的习惯。正如我在上面所讲的,人体只要做出一个动作,就必然会露出相反方向的空门,动起来的空门。譬如向前跳,就限制了后退和左右晃动,其他方向的跳动同理。我不能理解是,为什么非要在格斗中将对手当成傻子和弱者。人在前后跳动的时候,不能左右移动,在前跳的时候,如果别人强力直踹,你能有什么办法防守?在左右跳动的时候,无法前进后退,在你左跳的时候,别人强拳横扫你左脸,你凭什么防守?为什么非要将这种运动中的空门让给别人?在电影中,闷闷的压近对手,一两个攻守交换之后,就打完了,的确不太好看,于是从李小龙开始,武术被拍得越来越好看。拳击比赛中为了抢点数用的双脚同时离地,重心基本压在身体中线的跳跃步伐,就这样被龙哥搬到电影中的残酷格斗中,最后居然还为广大武术爱好者视为教规。简直是个国际玩笑。  至于八卦游身的那一类步伐,也是不停的走动,不过那与拳击的步伐是两回事。在国术的步伐中,强调的是不断的转换身体重心,让人无可捉摸自己将如何发力。所以练习这一类步伐的高手,可以在大铁锅沿上跳舞而锅不倾,是因为他们转换身体重心的速度实在太快。与拳击相比较,根本不是一回事。
  老蛋当然只不过是嘴巴不肯吃亏而已,其他没什么的    虽然现在我还不相信勇士能秒k酞森,但对你讲的这些有点慢慢的相信起来!  
  呵呵,秒K泰森是从格斗原理上讲的。按照他们那种死攻死守的打法,与国术的打法相比,即使只论拳不论脚,那也是找死的打法。某个前拳王(他的个人道德水平极高,我极佩服,所以不指名批评呵呵),发现了在跳动中转换身体重心,可以不用再傻傻的挨打,于是成为了世界瞩目的英雄,还专门给他的这种在国术中被视为基本功的步伐取了名字叫“蝴蝶步法”,在全世界吹。这个吹法,给中国当年的那批国术前辈听到了,不知道是个什么心态。    至于其他的,比如泰森、刘易死之类的东西,道德败坏也就算了,连转换身体重心的步伐都不肯练了,就知道傻乎乎的冲上前去挨打,互相比挨打,看谁能挨打。自己出一拳,然后让别人打一拳,连撤重心避拳头都不会。就靠着别人带了拳套,也不能用腿,没办法攻击自己的颈、肾、眼珠、心脏、肝、下阴之类的地方。喜欢这种打法的人,就不要给我见到,我见一次就给他一次教训。
  呵呵有点脾气了不好意思。
  勇士不仅理论性强,而且文字功底也不错。尤其“空门”部分写的清晰,但从跟帖来看,似乎是以“脚心受力”和“脚心走路”部分让人困惑。    我理解的“脚心受力”指的是身体静止(站桩或双方对峙)时,体重应由整个脚掌均匀承担,并且合力点落在脚心正中(勇士原话);“脚心走路”是指两脚交替行进(走路或格斗中变换重心时),分别单独承担身体重量的刹那间,整个脚受力的合力点也需在脚心。而不是把脚平起平放,“啪,啪”地平拍在地上。    但在两脚心交替承重的过渡期间,还是免不了要以脚跟先着地,然后脚掌再抬起(当然此时你可以用一下脚趾的力)。    运动中变换重心是个大学问。
  茅草的理解很正确。以脚心走路,也是指受力的那一刻。
  其实人的不良动作习惯一方面是由坏习惯形成的,另一方面则是由身体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一个人的经络不通畅,必然表现为程度不同的动作不利或不对称。所以久习武必懂医是自然的事。    希望能多多看到勇士的好帖,也许看帖或跟帖的人逐渐会越来越少,但世上之事能尽其极者本来就少之又少。    都是缘分呐!!!!
  国术的实践性非常重要,套路都可以拆开用。  可惜国家不提倡,毕竟国术是以杀人之技为主。
蛮族勇士也看过老旦是一棵树啊,我还是在90年代早期的小说月报上看到的。
  谢谢勇士回答我的问题  <<老旦是一棵树>>揭露了现代中国人的劣根性,类似于<<阿Q正传>>  唉,勇士,你想过没有为什么这贴子转到体育版就冷清了?是因为体育的人不把武术当成体育,还是练武的人不把武术当成体育?  这是不是武术的悲哀?武术还得像以前那样师徒相承吗?应不应该作为一种体育项目推广开来?  现在的武者在推广传统武术这方面做得好不好?  我的理解是,体育版的兄弟不太喜欢思考社会问题,历史版的同志们就很喜欢思考。为什么武术会引起历史版关注呢?因为武术在大众眼里,已经成为一件历史古董了。跟现在练体育的人已经隔阂了起来。  所以体育版的“不爱思考”的兄弟们不会关心他。历史版同伴关心他,也是当作一个历史文化来关心的。  武术处在现在这么一个与世隔绝的位置,当代的武学继承者们有没有责任呢?(也许有人说武术不是推广的很好吗?但是无论勇士还是我们这些反对者都认为学院派武学并不代表传统武术)  你可能很反感计划飞机跟我这些反对者。但是希望你能清楚我们的目的并不是捣毁传统武术,恰恰相反,我的目标是想把传统武术用一种大符合现代科学体育学的方式向大众推广。把她归入到体育这个大家庭中来。刘掌门反对体育进奥运,那也只是因为现在的武术比赛跟他理解的传统武术不符合。如果我们的武者们真正找到一种可以代表传统武术精华的比赛方式进入奥运,相信武术肯定会蓬勃发展。不会有像现在这样,体育爱好者们都不关心武术的尴尬局面了。(武术毕竟是一种体育,不能由文人来发展武术,这点你不反对吧?)  我没练过你说的那种传统武术,我练过散打,刀枪棍剑也都会一点套路。通过我的体验,我不相信传统武术比现在的散打会强很多。(这点可以存疑),但是我觉得,如果有,就应该以一种适合大众的方式推广开来。大众都不了解,就算真有,你说出来,当然得有人怀疑,而且应该怀疑,你现在对我们这些怀疑的人嗤之以鼻,也不想想,到底是谁的责任呢?
  你叫我体会一下你的动作,然后再来跟你辩论。我并不是代表我自己,我代表很大一派反对你这种“传统武术神奇论”的普通人,你能叫每个人都练一下你动作然后再来理解你的理论吗?  既然你发贴子的本意是想推广传统武术,那为什么不费点力气,把传统武术跟现代体育科学贯通起来。整理出一套能够为现代人接受的,科学的理论?像你这样仍然在自己的圈子里打转,讲解尽用一些你们的术语,说得又全是你们的传统理论,又有多大的推广作用呢?  当然可能这个要求可能高了点。如果你是自己默默练武也就不说什么了,但是你既然有这个愿望,想推广武术,就必须面对这些问题,不然说一些含糊不清的话,不但对推广武术无宜,反而有害。  每项传统技艺都有自己的继承者,而这些继承者面对自己的技艺传统,是肩负着一定的责任的。我认为现代武者的责任就是尽快把传统武术融合到现代社会中去,避免继续隔阂直至武术消亡。勇士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位传统武者的话,你就肩负着这个责任。
  老旦极不要脸,看不起传统武术,说散打利害,又吓的不敢露脸,鄙视
  老旦,我没勇士那么好的性子,我想和你说的是:你不要吹了,你绝对是个空子.起码,你不是正式拜师学艺的,也不是受过系统的专业散打训练的人.    你问的问题,露了你的底.并且,你的实战经验,很低.    连金残银死草包打的道理都不懂,你就藏拙吧,有问题好好问行不行?别再标榜自己什么派的,学过什么的了.    不说什么术语,也不说什么理论,就街头械斗吧,或是对决也好,你认为,第二回合还没有分胜负的几率,有多少?    或者更简单一点,一个人劈出第二刀以后,他或他的对手都没有倒下的机率,你认为多大?    我承认我自己水平低功夫臭不入流,不过街头械斗的经历,起码也有五六十场了,如果四五十人混战,基本能在整个过程中,劈出十刀(包括劈空的)的人,已可以称为高手了.    如果单挑,除开抱在一起滚来滚去扭打的,我从没见交手四回合还没决出胜负的.    套路?个人意见,明显的作用有两点,一个是可以当健身操,二是用来收徒弟骗钱的.  
  终于有人回贴子了,呵呵呵呵,真高兴  你功夫不臭啊,不是才丢了几个纽扣吗?哈哈  我吹门派,你就吹街斗,咱俩谁更不入流?  好久没人陪我作纯粹的斗嘴了,真的好激动:)  我练的散手确实没有门派,是集体教学的产物。  我也希望传统武术有一天能够达到集体教学的规模  “或者更简单一点,一个人劈出第二刀以后,他或他的对手都没有倒下的机率,你认为多大?”  你干脆问我一个人打出第一枪去以后,他的对手没倒下的机率多大好了  问我对对劈的认识干啥?莫非想来砍我?我不如你那么能混,但手头有把国造小砸炮,光是天天瞄墙都瞄腻了,莫非能有个活人叫我瞄瞄?  
  楼上这些话在理  顶起,关注中
  老旦又说外行话了,散手和散打是一个概念吗?无知!
  晕说错了,说的不是这贴啊~  晕了!!!!!
  还有高人在吗?  斗嘴不要啦,指点下锻炼方法
  老旦,我没兴趣去劈你,你放心.枪,呵,别逗我了好吗?    我说这话,是就事而论,不是针对你而言.    而街头械斗,是因为我的实战经历中,大多是这方面的东西.    散打我也接触过的,我并没说散打不好,我只是从你的回帖中,可以肯定,你就算练过散打,也绝对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    另外,散打和散手,是两个概念,我想,你是笔误吧?    除非是狙击或是偷袭,否则面对一把枪,其实远没有面对一把刀危险.我指的是,面对.    你如有兴趣,可以上googel搜一下,二战期间,弹药消耗量和士兵伤亡人数的对比,再查查每次白刃战的伤亡对比.    实在没有和你打嘴仗的兴趣,起码,我还想藏拙的.      
  抱歉,我上面的回帖,有语病.    否则面对一把枪,其实远没有面对一把刀危险.-------指的是双方都使用枪,或双方都使用刀.    见谅.
  你这话就不对,面对一把枪,而且说起二战什么伤亡对比  先问问你,枪战有面对面的吗?两排人对着突突扫?哈哈哈哈,是不是很可笑的场景啊?  枪有枪的用法,刀有刀的用法,打枪当然要找掩体,哪有跟用刀似的面对面的?要真面对面当然刺刀管用,应该说是各有各的用场嘛  你以为我要用枪会傻乎乎跑你面前指着你?我不如直接跑你面前塞给你一手雷,然后掉头就跑好了  孤独的挣扎,你这不厚道啊,我刚高兴了一会,你这为了一点锻炼方法马上就叛变了?  
  否则面对一把枪,其实远没有面对一把刀危险.-------  ====================  你还不如说否则面对一门炮,其实远没有面对一把刀危险
  我真有把大黑星,不过是土造的。算了不跟你说这个了。  否则谁再跟国安局打个电话,兄弟还得找人送饭
  勇士兄:  
以脚心受力我是知道了,就是使人的重心始终落在脚掌中央,辅以脚趾的力量是吧。    可是我有问题:  1。如何把握整个躯体的重心?毕竟正常人脚心无法接触地面,是否脚掌骨蜷起?或是别的动作。  2。刚才教我跑步,受益了。可是跑步势必以前脚掌着地,重心向前啊,如何才能以脚心受力呢,莫非极其慢地跑步么。我过去跑过步,也能坚持,就是难以克服一种孤独感。
  建议班竹把老旦的ID黑了
  弹药消耗量和士兵伤亡人数的对比,再查查每次白刃战的伤亡对比.  =========================================================  这个应该跟 每次白刃战挥动刺刀的次数和士兵伤亡人数的对比 相比较才对  呵呵  
  勇士以前的那个帖子谁整理了~~我打不开了~-_-
  大家别理老旦这家伙,鼠辈一个,现在又跑出来充大头,十月七日你怎么不像现在这么英雄。你吹什么都可以,以后不要再说你会什么什么了,练过什么了,你口中说出的每个名词,都是对这些名词的侮辱,先是青城派自然门,现在是散打,刀枪套咱,你连切磋比试的胆都没有,连自己的名誉都可以不要,甚至可以冒充其它明门正派的名声来给自己说事,你知道“德行”两个字怎么读吗?你这种人要真是神功盖世,那你一定是个欺名盗世的巨贼,不过现在你就是脸皮厚点,也就是黑厚学还没学及格的肖小罢了。
  作者:老旦是一棵树 回复日期: 23:50:04 
    我真有把大黑星,不过是土造的。算了不跟你说这个了。    否则谁再跟国安局打个电话,兄弟还得找人送饭    ==============================    你就吹吧,你是北京人,如果你真能有把山西仿造的五四,想来你也不会十月七日不敢来了。
  为老旦总结一下,老旦真是属于厚颜无耻,言而无信,满嘴跑火车的那类人啊,大家不要再理他了,跟他说话,一来浪费口水,二来是对自己的污辱。
  抄个小板凳坐着等勇士回答我的问题
  木痴兄就不要搭理老旦了,这人就是人来疯,大家都别搭理他,时间一长自己就觉得没趣滚蛋了!
  老旦:  不好意思,我来罗嗦几句,可能不太中听。  其实你的理解是有相当的问题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项目,比如中医、武术以及制陶甚至风水理论中的形势宗等等,从今天的学科划分来说一般都被划分到技术领域,但是实际上这些项目在中国的发展都不是纯粹的技术,很多的思考方法都更偏向于艺术,是一些必须通过老师的身教和自己的“悟”才能领会的东西。由于是身教,就绝对不可能发展为大众教育,因为每个老师都带不了几个学生,由此,建国以来一些仅仅通过体育学院教出来的武术老师和中医学院教出来的中医都让人觉得不可靠,而中医在今天甚至被人认为是伪科学就都很好理解了。美术学院一个班只有十几个学生,学音乐的甚至是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传统文化中的各种项目的教学如果想较为负责任的进行也只能达到这样的规模。    你说“你能叫每个人都练一下你动作然后再来理解你的理论吗?”  我想,现在要理解武术的理论,还确实只能通过练动作来达到这样的结果。这是一个实践过程,所以只能用实践来说明。武术本来就是用来杀人的,对身体素质的提高只是一个副产品。今天要让它成为体育项目,我想需要的正是勇士兄这样的人。相比一些武术网站上的相互吹捧和攻击,勇士兄的所作所为正是功德无量。    至于用现代的理论来解释武术,从而推广和发展,在我认为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两种系统不同的部分要比相互重叠的部分大很多。中西文化差距自不待言,近一百多年以来中国文化的发展轨迹也是有些莫名其妙。文化互相影响很常见,但是像中国这样,在近百年之内把自己原有的文化的上层部分清理个十之八九,用西方的文化作为科学的准绳,凡不相符的一律打上不科学的标签,这样对待自己文化的态度还真是少见。所以今天我们和祖先的思考方式有了很大的隔阂。先人已经死了,不能和我们争辩,那么我们是不是能多去了解前人的思考方法呢?哪一种更加科学,或者更接近真正的科学,还真是不一定。    扯得太远了。既然是体育版,而且可以看到勇士兄的方法已经让一些人的身体受益,那么老旦兄能不能帮个忙,让勇士兄把他要说得说完,再来讨论,不然讨论的太激烈,又向前一个贴子一样被封,那和勇士兄的初衷,和你的初衷好像就都不一样了。
  顶上来  不是不厚道,开始想夸老旦你中间一贴  没想到一下加了好多塞
  谢谢concrete能认真回答我的问题。  练武之人不能光练把式,也得思考一点问题。不能别人一提出点异议,马上脸红脖子粗的骂人。像以前那个贴子里,我觉得计划飞机分析的就很中肯,也没什么不礼貌的话,结果众多“武者”就被蜂子蛰了一样骂人家,骂得人家都不来了,像现在这样,冷冷清清,就好了?  我觉得练武之人应该内省一下,武术到今天这种地步,不是我们这种存疑者造成的,恰恰是你们这些行内之人的责任。还是像现在这样顽固不化,听不得别人一点不同意见,别人跟你辩论一下,马上扯着脖子骂人,恐怕武术在你们这代人手里,真的要走向末路了。  首先还是得说感谢concrete的回答,我是欢迎辩论,不怕你意见跟我不同,只要你说得对,咱们讨论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对事实有帮助,这就好。    你提到武术、中医跟音乐教学的相同。老兄你只是看到了形式上的相似。本质的不同是,现代音乐教学,虽然不像文化课那样上大堂,就算是一个教师只教一个学生,但是音乐教学已经完全规范化了,用科学的方式融入到现代教育这个大框架中去了。而传统武术不管是一个师父教几个徒弟,它都完全没有跟上时代。没有用科学的理论把它整理出来。  你也可以不认可现代科学,但是事实证明只有科学才是真理。这已经是被许多事情证实了的。我想作为一个普通人,不管各种理论说得多么天花乱坠,还是相信科学更可靠一点。你也可以认为武术是一种自成体系的理论,与现代科学可以并驾齐驱。但是现代社会,科学就是主流!为了武术的发展,我觉得武术还是应该主动向科学靠拢,而不应该顾影自怜。  请问武术从诞生之日起到现在有没有过变化?有没有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导致武术发生改变从而适应社会?我想应该是有的,以我浅薄的知识,我知道岳飞、戚继光就曾经把武术进行过改良从而使它更适用与军队作战。那么为什么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要抱着老祖宗的东西不放,像清朝皇帝一样说“这是祖宗法规”!为什么不能有点革新精神,在武术现在这样一种陷入低谷的情况下,把武术改革一下,使它更适应现代社会,再次焕发青春呢?  说到中医,我想现在中医的尴尬局面大家也都知道。但是中医学者从来就没有放弃中医的现代化改革。大家到中医院去看病一定会知道,现在中医院看病也是要借助西医工具,CT,核磁共振一样都不能少,然后根据病症,开方拿药。为什么?CT看病状就是清楚嘛,但是药还是咱们的中医药,传统也没丢,反而更加适应时代了。这才能发展,中医如果像武术一样,拒绝现代化,拒绝科学,中医还会不会有现在这样的境况,各位中医学界的泰斗一定比我们清楚。  当然中医还有一些理论确实没有被科学解释,据说经脉就没有通过科学找到过。但是这已经不是主流,不影响大局了。事实是,我国的传统中医已经与科学结合的越来越好了。而且诸位中医学家们还在沿着这条路继续努力的走下去。  希望传统武术学家们能从中医上学吸取点经验。
  各位不要理会“老旦是一棵树”,这厮人品低劣到了极点,不明前因后果的网友根本不需要发言,看它自己耍耍猴戏就算了,就当是娱乐大众吧
  庄子说,辨者,辨其所不能辨者也  还是让勇士兄把话说完吧。  能让大家有个改正错误用力的方法的机会,还是那句话,功德无量。
  勇士兄,有个问题请教:  我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受了一次伤,一只脚挂在双杠上掉下来,韧带扯得响了一声(我自己都听得见)。后来腿的柔韧性一直很差。工作后和一个老师学太极拳(老师很好,我只是三脚猫),当时好像恢复了一些,可是我的工作经常要通宵,每次如果锻炼中断了(中断的时间通常是一个星期),下一次再开始锻炼的时候稍一压腿就疼得要命。  我今年27岁了,要还想让我的腿恢复一点,有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concrete老兄,我不是针对你,不是你说每一句话我都要反驳一下。我确实觉得勇士这种教学方法不好  前面我说了,如果他没有努力把武术跟现代科学结合一下,有一套规范的,可为大众接受的理论,现在这样传艺,不但无宜,而且可能有害。  大家都知道传统武术师父教徒弟的时候那可是每一招一式都仔细指点,一点都不能马虎。那还是朝夕相处的师徒,言传身教。像勇士这样说一些大家都还不能完全理解的理论(比如说脚心用力就解释了半天),很难保证有人能够正确理解。我前面说邯郸学步不是开玩笑。你看看这一个脚心用心大家提了多少个问题,五花八门的。要是勇士给大家解答不好,大家真的走错了,到时候影响了走路姿势还是其次,因为姿势不对伤了筋骨就不好了。而勇士也很难保证做到教得大家完全理解的。
使用“←”“→”快捷翻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传统武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