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如何写好一篇论文关于信以立志的1500字论文

求一篇1500字政治小论文。要写关于民风民俗的_百度知道
求一篇1500字政治小论文。要写关于民风民俗的
我的家乡有赶集活动
也就是每隔5天上街赶集
买日常东西
提问者采纳
集市是人们交换商品的地方。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各家各户所需的生活用品难以自给自足。于是人们约定,在某个特殊的日子,聚集到同一个地方,把自己剩余的物品卖出去,也换取一些缺少的物品。而人们在这特殊的一天,到集市交换商品的活动,也被称之为赶集。
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也越来越便利,人们可以随时在商店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赶集,这一古老的文化传统,却在社会飞速的发展中,被保留下来了。现在的人们赶集,大概不再单纯是为了物品或是钱财,而是在体味这种古老的文化,感受热闹的气氛。不知别人是否这样想,至少我是这样的。
由于家在城市郊区,虽然那里原有的座座大山被开发得七七八八,各家各户也聚居到了公路两旁,但我仍很幸运的能在那条宽阔的大马路上看到热闹的集市。
镇上赶集的日子定在逢六的日期,由于时代的进步,日期也由以前的农历记法改成了公元记法。
那天一大清早,院子外一向安静的路上,总能听到脚步声。放眼望去,便能瞧见几个挑着担子或是推着板车的人。他们走得很急,且朝着一个方向,那便是山那边的大马路。
总在那一天早上,即使家里什么也不缺,即使我有千万个不愿意,爸妈也会拖着我,带个篮子,一路悠悠闲闲地向集市进发。到集市的路不远,也很好走,大约半小时就能到。
到了赶集的马路上,那里早已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人,在宽阔的马路此时也显得有些拥挤了。再看看那些摊位上,组织者划出的摊位区域早已被一个不剩地占满。从头到尾走过有卖服装的,卖菜和水果的,卖鱼肉干货的,卖日用品的,他们大多是从外地批发货品在此销售,偶尔也看到几个外地打扮的,卖些少见的特产,当然还有当地的农户,占一小块地方,卖些自产的蔬菜和鸡蛋,卖完了就走,自己也成了买方,然后带着采购的商品满足地回家去了。
当然来者也不全是买卖东西的,也有来寻味的。比如偶尔可见的,带着相机或画板的艺术家,开着小车找新鲜的城里人。这种在繁杂的都市少见的文化行为,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
赶集让许多人见到了久违的老朋友,也交到了新朋友。见了面打声招呼,叨叨家常,感情也在此过程中加深了。
中午时分,人潮渐渐散去,马路又恢复了以前的宽广。许多摊户在忙着收摊子,也有在做最后一笔生意的。我们的篮子里多了不少好玩的,好吃的土产品。大家都兴高采烈地满载而归。
赶集是中国农村地区一种特有的传统文化,虽然方式有些落后了,但时代赋予了他更深更广的含义。这种文化不但是人们广为接受的,也是不可失去的。它展现了中华文明的进步。因此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继续保持并发展它,传承其精华,摒弃其糟粕,进一步弘扬中华古老文化。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民风民俗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求一篇关于理想的议论文
求一篇关于理想的议论文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理想是沙漠中的绿洲,理想是暗夜中的灯塔,理想是艰难行进中的拐杖,理想是远航中的港湾。我们每个人都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如果失去了理想,生活就没有了色彩;没有了理想,生命之花就会凋零。
山溪的理想是大海,囚鸟的理想是蓝天,树木的理想是栋梁。物尚且如此,何况人乎?纵观古今中外,凡成大业者,哪一个没有远大的理想?中国伟大的领导者毛泽东主席,如果没有建立新中国、解放劳苦大众的伟大理想,他能为我们打造出美好生活的基石吗?岳飞从小就立志要精忠报国,因为有着理想的支撑,才有了声威远扬的岳家军。岳飞虽然最终被奸臣所害,可精神却千古流芳。革命先行者李大钊的理想是建立共产党,因为有着理想的领航,才有了他为革命事业的胜利做出牺牲的壮举。雷锋同志的理想是为人民服务,在理想的指引下,他走了一路,好事做了一火车。
意大利人乔·万里奥说:“伟大的理想只有经过忘我的斗争和牺牲才能实现。”然而,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要实现远大的理想,从现在就要好好学习,增加知识,提高素质,为理想努力奋斗。只有这样,沙粒才能变成珍珠,石块才能变成金子,沙漠才能变成绿洲,我们的青春才能更加美丽。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为树立远大的理想而奋斗吧!
2)理想是一生的追求~
有的人奋斗终生,为实现梦想;但更多的人终其一生,唯寻求理想
并不是说后者就胸无大志,庸庸碌碌。因为一次就找准人生方向,实在太难,仿佛初恋就遇到三生姻缘的人,不但要独具慧眼,更需机缘巧合。近听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讲到曹操的功业,得知这么一位叱咤风云的乱世奸雄,人生的目标也不是一锤定音的。
曹操自己说:孤本愚陋,始举孝廉。后值天下大乱,筑精舍于谯东五十里,欲春夏读书,秋冬射猎,以待天下清平方出仕耳。不意朝廷征孤为典军校尉,遂更其意,专欲为国家讨贼立功,图死后得题墓道曰:“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平生愿足矣。
这几句话出自《三国演义》,真伪尤可商榷,即便曹操本人真说过这样的话,也很可能带有某种政治意图。但有一点是可以相信的,当他出入官场,权轻位卑时,是绝对不会想到要取天下的。他的野心,或者说是雄心,也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一步一步扩张的。
所以,在我看来,谈理想无早晚之辨,而是要常谈常新。
谚语说:“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更有甚者曰:“成功者立长志,失败者常立志。”其实这是一种对统计关系的曲解。人们看到立长志的人成功率比较高,那是因为,能立长志者,需要敏锐的眼光,能够洞悉世事发展的动态,这样的人自然容易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如果一个人没有这样的前提,就武断地立长志,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他也会表现为常立志的。
谈谈理想,没错的;理想变了,也没错的。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求一篇有关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论文?
求一篇有关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论文?
09-02-15 & 发布
俗话说:“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一个人如果没有志气,就不会奋发向上,也必定成不了大事。西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把立志者看作人之区别于非人的一个标志。他说:“人无志,非人也。”的确,古今中外,成就大事者,都是有志气、有追求的。大诗人苏轼在《晁错论》中,曾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可见,立志是成事的先决条件。    志有高下之分。不同的人的不同的志向,就像是登山一样。有的人发誓要登上最高的山,有的人却只想攀上丘陵。登高山固然辛苦,只要坚持到底,必能如愿。那种“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岂是登丘陵的人所能感悟和企及的?    华罗庚曾经说过:“登高自卑,持之以恒。”这个“卑”是“低”的意思,爬山总是由山脚上开始的。这个“恒”是持久的意思,有韧劲、有毅力,坚持到底,才能登上山顶。    登高始于足下,艰险紧随高远。那些好高鹜远、急于求成、想成功又怕艰险,甚至投机取巧,想一步登天的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空悔一生。孟子说:“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在创业的路上,有许多惊涛骇浪。从古到今,凡是能够战胜艰难险阻,经受种种考验,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有雄心壮志的人。    玄奘以“宁肯西行而死,怎能东归而生”的坚不拨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到达天竺,取回佛经75部,达1335卷,铸写了一部辉煌的篇章。李时珍以“心比铁石坚,至死不怕难”的壮志,27载历经艰险,遍尝万草,终于写成了《本草纲目》。在拿破仑的字典中没有“不可能”这三个字,他的成功是以必胜的信念和“没有不可能”的志向而获得的。    事实上,任何成就的取得,理想的实现,除了客观上的某些必要条件外,最主要的是靠自身的努力。人只要有志气、肯实干,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理想的大门就会向你敞开,知识的群峰就会向你低头。    “爱之深,责之切。”越是志向高远的人,越懂得自爱、自责。古代的君主要有谏臣,因为国家大事稍有差池,便足以酿成巨祸。商朝末年,有一个太师叫箕子。有一次,他见商纣王用象牙做的筷子,非常害怕。他认为,用了象牙的筷子,就不肯用泥作的碗,而要用玉石做的杯子。做下了象牙筷子玉石杯,就一定不肯吃一般的蔬菜,而要吃豹胎之类的珍异食品;吃上异食品,也就不肯穿粗布的衣服,住茅草的房子,而要里外穿锦衣,住高级房子。人的享乐是无止境的,一开了头就很难收住。    箕子越想越感到不妥,想去劝谏,可又怕召来杀身之祸,而未及时劝谏。不久,纣王兵败,而箕子则悔之晚矣。治国如此,做人也然。一个人沾染了某种不良习气,不思改悔,其它恶习也会随之引发,导致恶性循环。就像一个人得了一种病,讳疾忌医或治疗不对症,就会产生并发症。这就叫“一个小鬼到,数个小鬼登门”。    因此,人对于自己的缺点、弱点、错误,万不可“隐忍不言”,无动于衷,知错不改,有错不纠。所以,人既要在抉除“一毫之恶”中战胜自我,完善自我,同时要以善积“一毫之新”,升华自我,拓展自我。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俗话说:“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一个人如果没有志气,就不会奋发向上,也必定成不了大事。西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把立志者看作人之区别于非人的一个标志。他说:“人无志,非人也。”的确,古今中外,成就大事者,都是有志气、有追求的。大诗人苏轼在《晁错论》中,曾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可见,立志是成事的先决条件。 志有高下之分。不同的人的不同的志向,就像是登山一样。有的人发誓要登上最高的山,有的人却只想攀上丘陵。登高山固然辛苦,只要坚持到底,必能如愿。那种“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岂是登丘陵的人所能感悟和企及的? 华罗庚曾经说过:“登高自卑,持之以恒。”这个“卑”是“低”的意思,爬山总是由山脚上开始的。这个“恒”是持久的意思,有韧劲、有毅力,坚持到底,才能登上山顶。 登高始于足下,艰险紧随高远。那些好高鹜远、急于求成、想成功又怕艰险,甚至投机取巧,想一步登天的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空悔一生。孟子说:“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在创业的路上,有许多惊涛骇浪。从古到今,凡是能够战胜艰难险阻,经受种种考验,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有雄心壮志的人。 玄奘以“宁肯西行而死,怎能东归而生”的坚不拨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到达天竺,取回佛经75部,达1335卷,铸写了一部辉煌的篇章。李时珍以“心比铁石坚,至死不怕难”的壮志,27载历经艰险,遍尝万草,终于写成了《本草纲目》。在拿破仑的字典中没有“不可能”这三个字,他的成功是以必胜的信念和“没有不可能”的志向而获得的。 事实上,任何成就的取得,理想的实现,除了客观上的某些必要条件外,最主要的是靠自身的努力。人只要有志气、肯实干,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理想的大门就会向你敞开,知识的群峰就会向你低头。 “爱之深,责之切。”越是志向高远的人,越懂得自爱、自责。古代的君主要有谏臣,因为国家大事稍有差池,便足以酿成巨祸。商朝末年,有一个太师叫箕子。有一次,他见商纣王用象牙做的筷子,非常害怕。他认为,用了象牙的筷子,就不肯用泥作的碗,而要用玉石做的杯子。做下了象牙筷子玉石杯,就一定不肯吃一般的蔬菜,而要吃豹胎之类的珍异食品;吃上异食品,也就不肯穿粗布的衣服,住茅草的房子,而要里外穿锦衣,住高级房子。人的享乐是无止境的,一开了头就很难收住。 箕子越想越感到不妥,想去劝谏,可又怕召来杀身之祸,而未及时劝谏。不久,纣王兵败,而箕子则悔之晚矣。治国如此,做人也然。一个人沾染了某种不良习气,不思改悔,其它恶习也会随之引发,导致恶性循环。就像一个人得了一种病,讳疾忌医或治疗不对症,就会产生并发症。这就叫“一个小鬼到,数个小鬼登门”。 因此,人对于自己的缺点、弱点、错误,万不可“隐忍不言”,无动于衷,知错不改,有错不纠。所以,人既要在抉除“一毫之恶”中战胜自我,完善自我,同时要以善积“一毫之新”,升华自我,拓展自我。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俗话说:“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一个人如果没有志气,就不会奋发向上,也必定成不了大事。西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把立志者看作人之区别于非人的一个标志。他说:“人无志,非人也。”的确,古今中外,成就大事者,都是有志气、有追求的。大诗人苏轼在《晁错论》中,曾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可见,立志是成事的先决条件。 志有高下之分。不同的人的不同的志向,就像是登山一样。有的人发誓要登上最高的山,有的人却只想攀上丘陵。登高山固然辛苦,只要坚持到底,必能如愿。那种“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岂是登丘陵的人所能感悟和企及的? 华罗庚曾经说过:“登高自卑,持之以恒。”这个“卑”是“低”的意思,爬山总是由山脚上开始的。这个“恒”是持久的意思,有韧劲、有毅力,坚持到底,才能登上山顶。 登高始于足下,艰险紧随高远。那些好高鹜远、急于求成、想成功又怕艰险,甚至投机取巧,想一步登天的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空悔一生。孟子说:“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在创业的路上,有许多惊涛骇浪。从古到今,凡是能够战胜艰难险阻,经受种种考验,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有雄心壮志的人。 玄奘以“宁肯西行而死,怎能东归而生”的坚不拨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到达天竺,取回佛经75部,达1335卷,铸写了一部辉煌的篇章。李时珍以“心比铁石坚,至死不怕难”的壮志,27载历经艰险,遍尝万草,终于写成了《本草纲目》。在拿破仑的字典中没有“不可能”这三个字,他的成功是以必胜的信念和“没有不可能”的志向而获得的。 事实上,任何成就的取得,理想的实现,除了客观上的某些必要条件外,最主要的是靠自身的努力。人只要有志气、肯实干,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理想的大门就会向你敞开,知识的群峰就会向你低头。 “爱之深,责之切。”越是志向高远的人,越懂得自爱、自责。古代的君主要有谏臣,因为国家大事稍有差池,便足以酿成巨祸。商朝末年,有一个太师叫箕子。有一次,他见商纣王用象牙做的筷子,非常害怕。他认为,用了象牙的筷子,就不肯用泥作的碗,而要用玉石做的杯子。做下了象牙筷子玉石杯,就一定不肯吃一般的蔬菜,而要吃豹胎之类的珍异食品;吃上异食品,也就不肯穿粗布的衣服,住茅草的房子,而要里外穿锦衣,住高级房子。人的享乐是无止境的,一开了头就很难收住。 箕子越想越感到不妥,想去劝谏,可又怕召来杀身之祸,而未及时劝谏。不久,纣王兵败,而箕子则悔之晚矣。治国如此,做人也然。一个人沾染了某种不良习气,不思改悔,其它恶习也会随之引发,导致恶性循环。就像一个人得了一种病,讳疾忌医或治疗不对症,就会产生并发症。这就叫“一个小鬼到,数个小鬼登门”。 因此,人对于自己的缺点、弱点、错误,万不可“隐忍不言”,无动于衷,知错不改,有错不纠。所以,人既要在抉除“一毫之恶”中战胜自我,完善自我,同时要以善积“一毫之新”,升华自我,拓展自我。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求一篇1500字左右的论文《思想品德课与我共同成长》_百度知道
求一篇1500字左右的论文《思想品德课与我共同成长》
急吖、希望大家多多帮忙啊、
思想品德课与我共同成长 弹指间,三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般逝去。在这三年中,思想品德课就像一盏黑夜中的明灯,照亮我人生的道路。思想品德课就像一位导师,帮助我树立起良好的人生品质。正是有了思想品德课,我的人生变得更加精彩。正是有了思想品德课,为我顺利地航行在人生的海洋中扬起了一面风帆。 每当我翻开那一本本思想品德课本,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我仿佛看到了一位位英雄人物,为了信念而英勇抗争的景象。我仿佛在听到了,一位位思想家在演讲着人生的真谛,生命的价值和客观世界认识规律。我仿佛感觉到了,一位位伟大的先哲思考的足迹。从这些先人的事迹和话语中,我们感受到一种伟大的生命力量。什么是生命力量?我认为生命力量就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坚强,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就是“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韧劲。纵然前方的道路是多么坎坷,多么的险恶,只要有了这股生命的力量,坎坷之路终将变成通途大道,无尽的困难也将变成纸老虎。诚如古代哲人所说:“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一个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伟大的人生定要经受住挫折的磨炼。而想要成为一位伟大的人就要经受住这种磨练,经受住这种磨练就需要强大的生命力量。 自古以来,许许多多伟人因为拥有了生命力量,而最终走向成功。 “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足,《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由此可见:古之圣贤者,皆是拥有超常的生命力量,而最终谱写出生命的奇迹。 其实,有时候,普通人也可以拥有了超常的生命力量,创造出人生的奇迹。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身患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把轮椅上达4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斯蒂芬??霍金用他的行动证明了普通人,甚至是身残之人,同样能凭借生命的力量,书写出人生壮丽的篇章。斯蒂芬??霍金的生命力量来源于对科学真理执着追求。 反之,那些缺乏生命力量的人,即使有很高的地位,很多的财富,也照样无法成功。 蜀国后主刘禅平日骄奢淫逸,一旦面对魏国十万大军压境,便心生退却,不战就拱手将先帝创建山河让于他人。像蜀国后主刘禅这样的亡国之君,纵然有很高的地位,各方面素质也不低,就是缺乏生命的力量,这才导致亡国。 总而言之,成功的人生需要生命的力量,生命的力量是信念和理想的基石,是人生大厦的地基。在思想品德课本中,通过一些事例和叙述,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想要兴旺发达也需要强大的生命力量。 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大举进攻苏联,一度兵临首都莫斯科城下,苏联人民在强大的武力下没有屈服,坚持抗战。最终伟大革命导师斯大林的领导下,取得全面胜利。苏联人民之所以能战胜强大的德寇,靠的就是全民族凝聚起的生命的力量。这股生命的力量来源于对国家,对民族,对领袖的忠诚和热爱。 再将视野转回国内,在这次史无前例的四川汶川大地震面前,整个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为灾区捐款出力,最终战胜了地震,使灾区在14天的时间内恢复到正常生产生活。这也靠的是全民族凝聚起的生命的力量。 思想品德课只所以吸引我们的眼球,是因为它有丰富的案例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每个鲜活的人物事迹都深深地打动我们,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激励着我们,超越自我,励志人生。我们在思想品德课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为我人生的道路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上小学三年级那年,县城的一家企业给我们三(一)班对口捐赠了一批反映抗日战争题材的连环画小人书,从此我和班上的许多同学都迷上了这些小人书。那些小人书里装着全民大抗战,再现和普及了那段壮丽辉煌的历史,歌颂了中华民族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功绩,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同学们边传阅边讨论书中的故事,在小人书演绎的“连续剧”里,我们常常渴望自己能够像小兵张嘎、像《红灯记》里的李玉和一样经历那样的时代,勇敢地去对付坏人。 上了小学四年级后,我们村每隔一段时间就放映一场露天电影,大多是些像《刘胡兰》、 《永不消逝的电波》、《洪湖赤卫队》、《红孩子》、《飞夺沪定桥》、《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英雄儿女》这样的革命影片,在这些战争电影中我看到了很多爱国英雄扣人心弦 、惊心动魄的故事,认识了最崇拜的伟大领袖和一些闪亮的英雄人物。毛泽东、周恩来、董存瑞、黄继光等一个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和英勇事迹也深深感染了我。每当电影里有人喊出“共产党员,冲啊”,我就会很傻地想如果自己能够像这些共产党员一样去冲锋陷阵,那该是件多么光荣与自豪的事情啊! 这就是我在孩提时代对党的模糊认识,那时我心中的党就是由一串串故事和一个个英雄组成的,共产党员坚忍不拔、不怕牺牲的精神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地根植下来。我立志长大后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从那时起,党就始终伴我成长,让我敬仰,促我奋进。 从中学时代起,我们开始学习历史课,学习了中国近代史。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仿佛一道曙光划破黑暗的长空。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党挺身而出,带领着千百万革命志士穿着草鞋、吃着小米,用燎原的星火唤醒了四万万劳苦大众,拯救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中国革命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历经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党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解放后,党又成为中国的一面鲜红的旗帜,在她的辉映下中国才得以由积贫积弱逐步走向繁荣富强。读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们从小就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首歌,终于明白为什么飘扬的五星红旗是那么的鲜艳,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些影片中的英雄人物会因为一句“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而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于是,党在那时就成了一盏指路的明灯,指引着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上了中专后,我参加了学校的业余党校,每周一节的党课向我们灌输了很多关于党的知识,讲述了党的光辉历史和很多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使我对党有了更深的认识。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打破了苏美两国的核垄断,奥运会上许海峰的枪声雪耻了“东亚病夫”的耻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赢得全球称道,“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迎来港澳回归……一个个奇迹证明,我们的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在党的引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经济高速、稳定、健康发展,国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就是这些,激发了我的爱党敬党之心,从此,党在我心中成一个导航的灯塔,引导着我坚定不移地做一名党的忠实追随者,激励着我在学校里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学好专业知识。 记得有位作家写过:党员是走在别人前面的人。在我们这个和平年代,没有战争,没有硝烟,但有很多共产党员的身影出现在最艰苦或最平凡的岗位上。他们是那样的平凡,没有激昂的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只是默默地耕耘,无私地奉献,把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奉献给了党和党的伟大事业。刚工作那年看到一个电视专题片,讲的是一位援藏的党员医生。她抛下了深爱她的丈夫和可爱的儿子,不顾家人反对,只身一人来到西藏的贫困山区。她每天工作12小时,因为工作劳累,物质条件差,再加上高原缺氧,她终于累倒在她为之奉献过15年的西藏。当地的农民们都在哭……我被这样的画面感动着。孔繁森、李素丽、陈金水、郑培民等一些优秀党员的事迹也一次次激励着我,身边那些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同事们鼓舞了我,他们的榜样形象更加深了我对党的认识。于是,我郑重地向党递交了入党中请书。当我从党支部书记手中接过党章时,欣喜而激动。在党组织的关怀与培养下,在党员同志们的热情帮助下,我认真学习、努力工作,政治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日,是我最难忘的日子,在这一天,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我站在鲜红的党旗下立下庄严的誓言,我的血管中、我的胸膛中似乎在燃烧着一种爱,那是对党的热爱。我的政治生活有了新的起点、新的开端,党在我心中,已从儿时的模糊和朦胧,变成了一种真切,成了一面飘扬的旗帜,时时刻刻催我奋进,使我的心灵更加成熟,信念更加执著而坚定。
思想品德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求一篇关于宁波历史的小论文,1500字_百度知道
求一篇关于宁波历史的小论文,1500字
内容关于 宁波名人,发生在宁波的重大历史事件,宁波著名文物,历史遗迹等,
提问者采纳
  宁波历史悠久。早在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春秋时为越国地,战国中期以后为楚国辖地。公元前222年,秦定楚江南地,置鄞、鄮、句章3县,属会稽郡。两汉、三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3县除隶属的州、国和郡名时有变动外,其区域范围基本未变。隋开皇九年9589年,3县同余姚合并,称句章县,县治置小溪(今鄞州区鄞江镇),仍属会稽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置鄞州,设州治于三江口(现宁波老城区);武德八年(625年)改称鄮县,属越州,县治复置小溪。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设明州,辖鄮、  慈溪、奉化、翁山4县,州治也在小溪。唐长庆元年(821年)州治从小溪迁至三江口,并建子城,为其后一千多年来宁波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据记载,宁波最早的城垣为东晋隆安四年(400年)刘牢之所筑,称筱墙,故址相传在今西门筱墙巷一带。  五代称明州望海军。北宋建隆元年(960)称明州奉国军。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置沿海制置使,辖温台明越四郡。南宋庆元元年(1195)升为庆元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称庆元路。大德七年(1303年)设浙东道都元帅府。  朱元璋吴元年(1367年)称明州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为避国号讳,改称宁波府。宁波之名沿用至今。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设宁绍台道,驻宁波。1927年划鄞县城区设宁波市。  1949年5月浙东解放,鄞县城区建置宁波市,城区亦为宁波专署驻地。1983年撤销专署,实行市管县体制,随着北仑深水良港的开发建设,宁波逐渐由河口城市向海港城市演进,并形成三江、镇海、北仑三片滨海临江发展的空间格局。1986年宁波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计划单列市。  宁波为何简称“甬”呢?“甬”在《辞海》里是指钟柄。因“甬”字在古文中与镛字相通,所以其本义是指大钟。另外,从“甬”的字形来看,也很像我们平时在寺院里看到的大钟形状。而“甬”作为宁波的简称,则早在24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已出现了。当时,宁波这块地方还不叫宁波,仅有鄞和句章两个地名,隶属于越国,是越王勾践的领地。春秋后期成书的《国语·越语》载:“勾践之地,东至于鄞。”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后一举攻破吴国,生擒吴王夫差于姑苏山上,然后将其流放到荒凉的舟山岛。对这段历史,《国语·越语》记载道:“请达王甬句东。”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也写道:“请使吴王居甬东。”300多年后,司马迁在《史记·吴世家》中再一次提到“甬”这个地方“越灭吴。勾欲迁吴王夫差于甬东,予百家居之,后夫差自尽。”史料中讲的“甬”和“句”,就是指今宁波,而“甬东”、“甬句东”则是指现在的舟山岛。  对“甬”字的来历,三国时期的韦昭在《国语·吴语》注:“甬,甬江。”就是说“甬”这个地名源于甬江,而甬江又源于甬山。甬山就是今天鄞县与奉化交界处的江口镇塔山,发源于四明山麓,是雪窦山的余脉,山南为奉化,山北为鄞州。《奉化志》上讲,甬山的得名是这座山很像覆置的大钟,且山上水源丰富,像泉水一般涌出来,而“甬” 即含“涌”的意思,故称甬山。如今《辞海》里解释:“甬,浙江省宁波市的简称,因境内有甬江而得名。”  在春秋时期,鄞、甬地名己十分出名,而且地域辽阔,到秦朝(公元前222年)建鄞县时,它的地域包括今鄞西以及奉化全境和宁海、象山一部分,县府设在今奉化市的白杜村,其境内惟一通向大海的这条甬江,成为这一地区通往外界的主要水道。所以,当时甬江名气己很大,鄞、甬两个地名同时并存,指同一地域,但那时所指的甬江,是从剡江、鄞江和奉化方桥方向流来的东江汇合处开始,一直到镇海口出海为止,而不是指今天的甬江。现在己将从甬山流至宁波市区新江桥的长达121公里江段称为奉化江,而把奉化江和余姚江汇合于宁波市三江口至镇海口的22公里江段称为甬江。  古时将甬江流经的区域都称为“甬地”,尽管这块土地的名称曾经历多次变迁,但“甬”始终作为它的简称,延续至今。  宁波春秋时期为越国境地,秦时属会稽郡的郭、贸、句章三县,唐时称明州;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将明州府改为宁波取&海定则波宁&之意,一直沿用至今。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论文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宁波历史悠久。早在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春秋时为越国地,战国中期以后为楚国辖地。公元前222年,秦定楚江南地,置鄞、鄮、句章3县,属会稽郡。两汉、三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3县除隶属的州、国和郡名时有变动外,其区域范围基本未变。隋开皇九年9589年,3县同余姚合并,称句章县,县治置小溪(今鄞县鄞江镇),仍属会稽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置鄞州,设州治于三江口(现宁波老城区);武德八年(625年)改称鄮县,属越州,县治复置小溪。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设明州,辖鄮、
慈溪、奉化、翁山4县,州治也在小溪。唐长庆元年(821年)州治从小溪迁至三江口,并建子城,为其后一千多年来宁波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据记载,宁波最早的城垣为东晋隆安四年(400年)刘牢之所筑,称筱墙,故址相传在今西门筱墙巷一带。
五代称明州望海军。北宋建隆元年(960)称明州奉国军。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置沿海制置使,辖温台明越四郡。南宋庆元元年(1195)升为庆元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称庆元路。大德七年(1303年)设浙东道都元帅府。
朱元璋吴元年(1367年)称明州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为避国号讳,改称宁波府。宁波之名沿用至今。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设宁绍台道,驻宁波。1927年划鄞县城区设宁波市。
1949年5月浙东解放,鄞县城区建置宁波市,城区亦为宁波专署驻地。1983年撤销专署,实行市管县体制,随着北仑深水良港的开发建设,宁波逐渐由河口城市向海港城市演进,并形成三江、镇海、北仑三片滨海临江发展的空间格局。1986年宁波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计划单列市。
宁波以港兴市,是中外闻名的商埠。唐时已是与日本、朝鲜及东南亚一些国家通商的主要港口。鸦片战争后,宁波被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在近代史上,宁波新兴工商业发展较早,“宁波帮”更是蜚声海内外。2000年宁波港吞吐量已突破亿吨。北仑港已经成为我国著名的深水良港。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求一篇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