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国水资源现状的原状与现状

导致我国水资源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百度知道
导致我国水资源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国水资源现状不容乐观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 黄页微成本营销方式 不见不散约会新主张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中国水资源现状 1、中国水资源流域划分 中国按河流水系划分成十大流域: Ⅰ黑龙江流域 Ⅱ辽河流域 Ⅲ海河流域 Ⅳ黄河流域 Ⅴ淮河流域 Ⅵ长江流域 Ⅶ珠江流域 Ⅷ东南诸河流域 Ⅸ海南诸河流域 Ⅹ内陆河流域。 2、中国水资源量评估 20世纪80年代初,在水利部的支持下,全国开展了第一次水资源评估工作,并根据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对全国水资源量进行了评价,其成果见表5、表6。 (1)降水总量。年间的平均年降水总量为6.2万亿立方米,折合降水深为648mm,比全球陆地平均值低约20%。受气候和地形影响,降水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台湾省多年平均年降水为2535mm,而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的多年平均年降水深则不足25mm。 (2)河川径流量。在我国,降水量中约有56%通过陆面蒸发返回空中,其余44%形成径流。全国河川径流量为2.7万亿立方米,折合径流量深为284mm。其中地下水排泄量为6780亿立方米, 约占27%;冰川融水补给量为560亿立方米, 约占2%;从国境外流入的水量约为172亿立方米。 (3)土壤水通量。根据陆面蒸散发量和地下水排泄量估算,全国土壤水通量约为4.2万亿立方米(约占降水总量的67%),其中约有16%通过重力作用补给地下含水层,最后由河道排泄形成河川基流量,其余3.5万亿立方米消耗于土壤和植被的蒸散发。 (4)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系指与降水、地表水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地下水总补给量。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全国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约为8288亿立方米,其中有6762亿立方米分布于山丘区,1874亿立方米分布于平原区,山区与平原区的重复交换量约为348亿立方米。 (5)水资源总量。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重复量,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比河川径流量多的1009亿立方米水量,是平原、山间河谷与盆地中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部分水量。在不开采地下水的情况下,这部分水量以潜水蒸发的形式消耗,通过地下水开采,可以从蒸发中夺取部分水量加以利用。经过计算,平均年潜水蒸发量在北方平原地区为844亿立方米,在南方平原地区为119亿立方米。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的水贫穷到什么地步呢?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个国家水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预计到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28亿~33亿。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 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专家们警告:“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美国民间有影响的智囊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中国的黄河在过去的10多年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流经中国一些人口稠密集地区的淮河去年也断流了90天。根据卫星拍摄的照片,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其中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为全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13,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如。 但是广大老百姓能感受到我们如此的窘境吗?没有。 就生产用水来说,在宁夏的一些地方,每亩水稻一年大约需要浇2000多立方米水,一亩小麦得1200多立方米水。中国农村普遍的水资源利用率只有40%左右。在宁夏,每公斤大米耗水超过两吨。大水漫灌如果真的对庄稼有好处,倒也罢了,但事实上这种做法是引起土地盐碱化的最根本原因。 工业用水方面,我国炼钢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发达国家的1/3。 如此缺水又如此挥霍,那么我们靠什么维持这种虚假的富有呢? 以河北省为例,据《望》周刊的报道,这个人均水资源比以色列还少的地区,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掩盖着极度缺水这一重要事实。全省累计超采地下水600亿立方米,其中深层地下水300亿立方已无法补充。再有15年,石家庄的地下水就能采完。现在,华北平原已拥有全世界面积最大的地下复合漏斗区,达四五万平方公里。西部的许多地区,因地下水超采严重,大片已成活多年的树木枯死。 专家说:我们是用惨重的代价维持苟安,虚假的绿色使我们依然悠然自得。内情与外观的反差使人不由想起《水浒》中常用的一句话———好个不知死的! 以色列的自然条件比我国西部的许多地方更为恶劣,但以色列不但居家过日子极重节水———马桶上都有两个按钮,小便用小水、大便用大水。在生产中,享誉世界的节水农业不但使世界上最缺水国家之一的以色列成为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同时,它出口节水农业技术与设备的收入更超过出口农产品的收入。我国近年来安排大量的西部省区领导人去以色列访问,但除了进口一些以色列的节水设备以外并无大的收益。据说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水价过低,使节水技术和设备的使用无利可图。 我国目前城市自来水水价偏低,成本和水价偏离,政府实行亏损补贴。在农村,一吨水电力提灌价4至9分,自流灌溉价每吨4厘至6厘,300吨黄河水的价格顶不上一瓶矿泉水。低水价实际上鼓励了水资源的高消费。 水费涨价,刻不容缓,这是利国利民利后代的大事。另一方面,太有必要通过各种方式,给全国人民上一堂扎扎实实的节水课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水利部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立方米。在充分考虑节水情况下,预计用水总量为7000亿至8000亿立方米,要求供水能力比现在增长1300亿至2300亿立方米,全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资源开发难度极大。
首先,自然原因:我国东部属季风区,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夏季多雨,冬季降水较少,西部地区是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这是自然原因,导致我国水资源较少人文方面,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极少,工农业蓄水量大,所以水资源紧缺,且浪费、污染严重。
水资源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分析报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4页¥2.003页免费3页免费4页¥2.002页¥1.00 5页免费8页免费4页免费3页免费6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3页免费6页2下载券4页1下载券6页7下载券178页1下载券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分析报告|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周 勇& 中共大姚县委党校&&&
&&& 水是生命的源泉,它滋润了万物、哺育了生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表面就有70%是被水覆盖着,而其中97%为海水,与我们平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只占3%,而淡水中又有78%为冰川淡水,目前还很难利用。因此,人类所能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再加上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浪费、用水效率低等严重问题,使人们日益感觉到&水危机&的不断逼近。为了避免&水危机&,我们必须正视水资源的严峻问题,保护好水资源。
一 我国水资源现状
1.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地区分布不均
&&&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目前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四位,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约为日本的1/2,美国1/4,俄罗斯的1/12。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我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 北方许多大中城市因缺水造成工厂停产或限产,损失的年产值达1200亿元,南方一些城市也陆续出现水荒。
2.水环境污染、破坏严重,可用水源减少
&&& (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第一二三产业(化工、医药、造纸、冶金、食品加工等)的&三废&和人们生活排放的污水垃圾的大量增加,使自然生态环境、水环境日趋恶化。据了解,全国每年直接排入江河的废水达360亿吨,50%的水源因污染不能饮用;全国2/3的河流污染,七大水系中黄河、松花江、辽河三大流域污染严重;四大海区中渤海、东海污染严重。全国七大江河水系及太湖、滇池和巢湖中,达到或优于地面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的河段只有36.9%;水质为四类、五类的河段达63.1%,其中劣五类水质达到37.7%;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为中度污染;75%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一些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
&&& (2)饮用水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目前,全国尚有3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一些城市的饮用水问题比较突出,饮用水水源地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超标,其中包括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有机污染物。在部分流域和地区,水污染已呈现出从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陆域向海域发展的趋势。水污染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短缺,而且直接威胁着饮用水的安全和人民的健康,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农作物安全,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成为不亚于洪灾、旱灾甚至更为严重的灾害。
3.用水效率低和过度开发并存
&&& (1)用水效率低。越是缺水的地方,效率就越低。比如,严重缺水的黄河流域,农业灌溉大量采用的还是大漫灌方式。宁夏、内蒙灌区,每亩农地平均用水量都在1000立方米以上,比节水灌区高几倍到十几倍;农业用水利用率普遍偏低,目前,生产单位粮食的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2.5倍。
&&& (2)工业用水也是如此。一方面工业用水增长较快,另一方面工业用水效率却很低,目前,我国工业单位GDP用水量是先进国家的十几倍到几十倍,用水重复利用率远低于先进国家75%的水平。
4.水的生态环境恶化
&& 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造成江河湖库淤积和北方河流干枯断流情况越来越严重。黄河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年年断流。此外,还存在湖泊萎缩、草原退化、土地沙化、湿地干涸、灌区次生盐渍化、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量开采等问题,造成局部地区水环境恶化,生态失衡。水在哺育生灵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灾害,水灾、旱灾害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给予极大的挑战。全国约有10%的土地受洪水威胁,特别是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及滨海地区,水灾害频繁发生。因为洪灾,全国年均经济损失1100多亿元,每年受灾耕地面积达2亿多亩。同时,我国旱灾也比较严重。据分析统计,现在全国每年缺水总量为300~400亿立方米,许多地区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超采地下水和挤占生态用水现象越来越突出。每年造成成千上万人饮水困难,其直接影响工业产值2300多亿元。
二 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客观上的原因
&& 如干旱缺水,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等问题是中国的自然、地理、气象等多方面客观条件造成的,可以说,这是&天之禀赋&。这些问题,就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看,能力还非常有限,只能是熟悉它、适应它,在此基础上适当改造它。
2.利用水资源的意识和经济发展方式上的原因
&&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节约保护的意识淡薄,没有树立起珍惜水、爱惜水的社会风尚。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总量迅速增加,人口也在快速增加,在人口和经济总量都有大量增加,而水资源总量大体不变的情况下,只有用先进的、科学的、节约的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使它们相适应。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问题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在推进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一些水资源匮乏地区盲目建设大都市和城市群,盲目发展高耗水、高污染的产业和高耗水种植业。工业的结构性污染突出,技术装备和工艺落后,经营管理粗放,物耗大,污染物排放水平居高不下。城市和工业废污水处理率较低,由于政策和投入不到位、管网不配套等原因,全国大部分城市兴建的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转。
究其原因,是我们的发展观以及干部考核制度存在一些缺陷,有些政府官员,把经济的发展,错误地理解为是单一的GDP的发展;把GDP的增长,看做是自己官职升迁的捷径;一些地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水资源条件。这样的观念,使他们发展经济就会产生短期行为,用他们习以为常的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取得眼前的业绩,在资源的利用上大手大脚,甚至为了取得一时的经济增长,不惜以牺牲污染环境为代价,将成千上万吨有害物质排泄到江河湖海中。
3.体制上的原因
&&& 长期以来,我国水资源的管理,基本上还是单一的,依靠以行政为主导的管理模式,供水和污水处理的主体,绝大多数还是靠国家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发挥,水价等促进水资源节约保护的经济手段没有形成,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没有节约保护的内在动力,公众没有参与到水资源管理中来,使得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
三 保护水资源的对策思考
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生态水利
&&& 水是有限的重要自然资源,从多年的实践中,人们已逐步认识到水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不仅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以环境换发展,先污染后治理的路是行不通的,必须在全社会树立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忧患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使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条件、环境状况相适应。生态水利是按照生态平衡的要求, 把人和水体作为整个生态系统的要素来考虑,照顾到人和自然的共同需求, 通过建立有利于促进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调度管理的运行机制,达到改善优化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生态水利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理念, 是对传统治水模式的革命,因此,须转变水资源保护的思路, 把水利发展方向定位在生态水利上。
2.建设节水型社会
&&& (1)增强全民爱水、节水、保护水环境的观念。要构建一个节约型的社会,除了要有一个节约型的社会机制外,构建起一个节约型的社会观念至关重要;要通过各种渠道全方位宣传科学用水、节约用水、节约能源;要把节能、节水的宣传教育当做提高全民素质和创建和谐文明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要多方位、多渠道、多层次抓科技节能、节水、用水、管水与保护生存环境的宣传教育。要提高全社会对水资源的危机感和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认识到节水的重要性、紧迫性。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 (2)落实各项节水工作。农业是用水大户,我国的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73.4%,主要消耗于灌溉、工业及城镇生活用水是新增用水的大头,因此,在农业、工业和城镇要大力开展节水工作。城镇节约用水方面,加强生活用水管理,使居民用水管理具体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最终达到节约用水。农业用水方面,大力发展各种节水灌溉技术,改变农村落后的漫灌、浇灌为喷灌、滴灌;研究节水灌溉制度,重视农田灌溉水的管理,提高水的利用率,降低单位面积用水量。在农村,特别是缺水少雨地区应广泛推行房前、屋后、田间修建集雨水池,努力提高天然水利用率,减少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在渔业养殖中,采用倒池增氧技术或原池喷射增氧技术,可节约养鱼用水量。工业用水方面,制订合理的用水定额,推广节水工艺,降低水耗,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降低工业产品单位水量。
3.加大治理污水力度,保护好水资源,控制污染是关键
&& (1)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为了控制水污染的发展,工业企业还必须积极治理水污染,尤其是有毒污染物的排泄必须单独处理或预处理。随着工业布局、城市布局的调整和城市下水道管网的建设与完善,可逐步实现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使城市污水处理与工业永治理结合起来。
&& (2)产业结构调整。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是有限的,合理的工业布局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自然能力,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起到发展经济,控制污染的作用。关、停、并、转那些耗水量大、污染重、治污代价高的企业,在重点流域和地区,实行最严格的排污总量控制措施,逐年削减排污总量,不断提高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水平。全面推行排污许可制度,工业企业实行达标排放。同时要对耗水大的农业结构进行调整,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要走节水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3)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包括农村生活源、农业面源、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的污染。要解决面源污染比工业污染和大中城市生活污水难度更大,需要通过综合防治和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等措施进行控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施用量,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改水改厕,加快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开展示范工程建设。
4.做好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
&&& 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按照水与人口、经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搞好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总体规划与实施,实现对各用水部门和用水户进行优化配置和合理供水。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在开发上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在利用上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水资源在整体上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指导、约束和限制有关用水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区域布局。尤其在干旱、半干旱缺水地区,必须以水资源配置为依据,制订产业结构布局和土地资源的开发规模。比如将华北缺水与黄河断流问题结合起来,在大力开展节约用水,充分合理利用本地区水资源,充分提高水利用率的基础上,统筹考虑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的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适时进行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5.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 大江大河大湖坚持&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方针,实行综合治理,通过堤防建设、河道整治、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建设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等措施,形成综合防洪体系。随着供水规模的扩大和用水量的增加,多水源、多部门的用水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发挥水利部门水量水质同步监测、统一管理的优势,既要有统一的综合管理,又要有统一的分区、分级管理,重点是加强立法工作,依法管水、用水和保护水;将粗放型水管理向集约型转变;将公益型发展模式向市场效益型转化。加强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实行地下水有序、合理、可持续利用的管理模式。只有管好、用好、保护好有限的水资源,才能解决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问题。
6.依法治理、加大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力度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致使水资源和水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以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规划、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的原则,全面深化水资源节约和保护工作;要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全面贯彻实施《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渔业法》及地方性水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各种水事违法行为;要按《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认真开展涉水的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水资源,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水利建设和管理环境。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您的位置: &
浅析我国水资源现状
摘 要:淡水是一种自然资源,同时又是一种短缺资源.由于人们节水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农业灌溉与工业用水效率低、环境污染、地下水超采等原因,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极为严峻.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应提高水的使用效率,加强人们的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以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这是我国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优质期刊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津水资源现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