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亚尔足道最近有人传传智播客负面消息息吗

来自子话题:
我觉得哈总说的很对啊,因为大部分标签化和自称的“保守主义者”对保守主义是一窍不通的。&br&&br&哈老说的太赞了,尤其是机会主义这四个字,简直就是活灵活现。&br&&br&保守主义者本质上对左右是没什么兴趣的,他只在乎生存和按照持续不变的套路和规则生存,只是由于英美的生存方式要求他们赞美自由贸易和分权,他们在在谱系上略微的向右边走了一走,但事实上这并不是他们的本质。
我觉得哈总说的很对啊,因为大部分标签化和自称的“保守主义者”对保守主义是一窍不通的。哈老说的太赞了,尤其是机会主义这四个字,简直就是活灵活现。保守主义者本质上对左右是没什么兴趣的,他只在乎生存和按照持续不变的套路和规则生存,只是由于英美的…
来自子话题:
谢邀。有太多不同。&br&&br&列宁这一块,请恕我学识有限,自己都暂时还没有搞懂。以下只讲讲中国教科书体系(亦即苏式教科书体系)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哲学之间的区别。&br&&br&在下不止一次说过,像中国或者前苏联这样出于政治目的,人为简化马克思主义思想,使用绝对化的口吻,使之成为机械的经济学定论计算,并为政治目的而服务的做法,叫做庸俗马克思主义(Vulgar Marxism)。我随手从google上搜了一下Vulgar Marxism,有类似的讨论:&br&&br&Terry Eagleton describes vulgar Marxism as a reduction of the complexities of Marxist analysis to that oversimplified notion that material condition either makes the man, or makes the resistant man.&br&&br&在下本科期间的导师曾经告诉过我,中国教科书体系中的语言,93%来自恩格斯。数据虽然不知如何考证,但如果稍微阅读过一些恩格斯的著作,也确实可以体会到恩格斯与马克思语言风格的不同。恩格斯更喜欢条理清晰的线性推论,而马克思的用于则复杂得多。(在这一点上,恩格斯到底对马克思理解有多深,诚然是个问题。关于此问题的讨论不胜枚举,就不离题了。)总体而言,教科书体系于马克思哲学一致的地方,在于它所用的具体语句,基本能找到马恩的著作背景,尽管来自于马还是恩有待具体讨论。而不一样的地方,则在于它忽视了马克思原著中问题的复杂性,试图理清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或者说决定-被决定的关系)。而这个形式逻辑层面上的东西,本身就是马克思用辩证法来驳斥的。马克思对不对姑且不论,起码教科书体系是严重篡改了马克思的方法论。&br&&br&无论是毛邓三论还是科学发展观,他们脱离马克思哲学已经远之又远。这就好像海岸线上有一个细长狭窄的码头,一直漫长地延伸下去,直到深海。如果马克思哲学在大陆上,毛邓三科就在码头最深远的尽头。这种薄弱而扭曲的联系,很难让我认为这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分支。马克思主义的其他流派,无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还是分析马克思主义,尽管我未必认同他们的学术观点,也可能认为他们误解了马克思的本意,但他们是如何从马克思本人的思路出发,我还是能看得到连结的。但庸俗马克思主义,他们从出发点上就是飘忽的,又沿着这条路走到了太远的地方。故而,我不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qualified的解读。&br&&br&我不擅长玩高度概括,如果勉而为之的话,我认为教科书体系是断章取义的政治化的马克思哲学。&br&&br&最后再一次贴上Bertell Ollman关于What Marxism Is Not的四个论点。我可能不认同Bertell的结构主义倾向,但这四点我认为是所有试图理解马克思的人都应该提前知悉的。&br&&br&Bertell Ollman on &What Marxism is not&:&br&&br&1. a theory to do with past &Communist& countries. &br&&br&2. a theory that is outdated becau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br&&br&3. a theory that depicts Communism as only a bright future.&br&&br&4. a theory of economic determinism.
谢邀。有太多不同。列宁这一块,请恕我学识有限,自己都暂时还没有搞懂。以下只讲讲中国教科书体系(亦即苏式教科书体系)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哲学之间的区别。在下不止一次说过,像中国或者前苏联这样出于政治目的,人为简化马克思主义思想,使用…
早在2009年金融危机肆掠后的一片愁云惨雾中,新科诺贝尔奖得主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的专栏里写了一篇长文,名叫“How did economists get it so wrong?”, 狠狠批了把当今主流宏观经济学,Robert Lucas, Olivier Blanchard, Ben Bernanke, John Cochrane,Alan Greenspan, Edward Prescott等宏观经济学领域的大牛,甚至金融学领域的Eugene Fama和Michael Jensen都被其指名道姓,很有番单枪匹马挑起群架的意思。他的论点主要有以下几个:&br&&br&1. 当今的宏观经济学家沉迷于精巧的数学模型,而忽视了模型与现实世界的差距。人是理性的吗?市场是完美的吗?这两个当今主流宏观经济学模型赖以存在的假设非常令人怀疑好嘛!&br&2. 你们这群宏观经济学家都干嘛去了,08年这么大的泡沫都没预见到吗?你们说没有人可以预见经济危机,为什么人家Robert Shiller预见到了?&br&3. 整个宏观经济学的现状很糟糕,宏观经济学家内部就应对危机的政策争吵不休,freshwater economists(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和saltwater economists(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对于政府财政干预的合理性和危机下失业率攀升的理解都存在根本性的分歧。&br&4. 我们应该回归凯恩斯主义,那才是应对危机最好的方法。&br&&br&被挑衅的这边Cochrane出来应战了,写了篇“How did Paul Krugman get it so wrong?” 开篇就说你丫对我们恶意诽谤人身攻击弄得我很伤心,但我不给你一番见识,我来给你讲道理:&br&1. Paul, 你过去30年都干嘛去了,我们一直在将市场缺陷和摩擦还有风险因素引入模型啊!&br&2. 爱因斯坦完善了牛顿的理论,可并没有把我们带回到亚里斯多德时代啊,经济学也一样,重读凯恩斯有意义吗?&br&3. 我足够年长,所以记得你年轻的时候也被批评玩弄数学脱离实际,你那时候回应说数学能让我的思路保持清晰。时间过得真快哈!&br&&br&这场争论从看热闹的角度挺有意思,可以学习在吵架互掐过程中如何保持克制和优雅,其实没啥技术含量。正如Cochrane所说,克鲁格曼已经退化成为一个左翼政治专栏作家而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这场争论过多偏向于意识形态上的纠缠而缺少方法论上的真知灼见。克鲁格曼很大程度上只是迎合了后危机时期大众对经济学家的失望情绪裹挟着民意对老同行们进行攻击。国内也有一样的倾向,历史上专家教授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陷入到任人挖苦嘲讽的境况。打破对知识权威的盲目迷信是个好事情,但是过犹不及。否定专家,甚至否定一个学科是种十分危险的趋势,当我们因为无知而否定一切就会走向“反智主义”。&br&&br&回到这场宏观经济学是否是科学的争论。从1936年凯恩斯“通论”的发表至今,宏观经济学只有不到80年的历史,其间历经了“货币主义”、“理性预期”等理论革新。最近的一场理论革新发轫于Prescott 和Kydland在1982年提出的RBC(real business cycle)模型,后来新凯恩斯主义者在其基础上引入名义变量和价格粘性提出New Keynesian Model,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DSGE(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模型,或者说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这场革新使宏观经济学第一次拥有了微观基础(模型基于家庭、厂商的利益最大化和市场出清), 继承了始自亚当斯密,下至马歇尔以及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边际三杰”的衣钵。所以前IMF首席经济学家Blanchard在名为“The State of Macro”的文章中说如今学界在宏观经济学的视角上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共识。所谓的共识正是DSGE模型。大量的实证文献已经证明DSGE模型对现实数据具有较好的拟合度,现在宏观经济学绝大部分研究都在DSGE的框架下进行,欧洲央行、美联储、英格兰银行也都通过DSGE建模制定货币政策(可以参看各国央行的网站)。我所理解的科学应该具备两个条件:完备的逻辑体系和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很显然这两者宏观经济学现在都具备了。&br&&br&如此年轻的一门学科还有太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另外,新闻报道中的经济学不是真正的经济学,许小年克鲁格曼口中的经济学也不是真正的经济学,如有时间有精力建议看看Gali 的“Monetary Policy, Inflation, and the Business Cycl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Keynesian Framework”, 非常主流的宏观经济学入门读物。
早在2009年金融危机肆掠后的一片愁云惨雾中,新科诺贝尔奖得主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的专栏里写了一篇长文,名叫“How did economists get it so wrong?”, 狠狠批了把当今主流宏观经济学,Robert Lucas, Olivier Blanchard, Ben Bernanke, John Cochrane,Ala…
来自子话题:
先解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把弗里德曼叫做货币主义。这个问题要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年的经济大萧条谈起。美国在年左右出现了二十世纪最严重的经济大萧条:工业产值下降一半,外贸减少百分之七十,失业率增长六十多倍……这种萧条一直到二战爆发后才结束。当时的经济学家对这场大萧条的原因一直争论不休:有人把将此归咎于疯狂抛售的“黑色星期二”崩盘,还有人说是因为对外贸征税太高,有人则认为是政府开支不足……一时间众说纷纭,当时的看法是前两种说法不靠谱:因为那时候股市和外贸都只是经济中很小的部分,对整个经济的影响远没有现在这么大,最多只能算个次要因素。最后一个观点由于凯恩斯的名望以及一系列经济政策的成功占据了上风,罗斯福逐步增加政府开支以刺激经济。随着二战的到来,政府开支大幅提高,美国经济也从大萧条中闯了出来,到1941年,失业率总算降到了百分之十一以下,凯恩斯主义大获全胜,得到了广泛的赞誉。&br&&br&说到这里好像跟弗里德曼没什么关系,到那个时候也的确没是什么关系,弗里德曼是在1937年进入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工作的,在此期间他和一位叫做安娜·许瓦兹(Anna J. Schwartz)的经济学家一起分析了美国经济的数据,并且写出了一本叫做《美国货币史》的书。书中提出并以翔实的数据佐证了一种和上面的解释都不同的观点:即美国经济的大萧条是美联储的货币紧缩政策造成的。弗里德曼和许瓦兹列出数据表明,1929年到1933年,流通货币总量以及银行存款都几乎缩水了三分之一。而如果货币供给和储蓄不足,银行就难以应对同时出现的取款和贷款需求。&br&&br&这个理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就需要简单了解以下商业银行的运作方式:商业银行的本质是拿储户的钱放贷,赚取利息差,左手转右手收钱的生意,很简单。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储户取款的问题:比如储户一共存了一个亿,你按照平时的估算,净取款最多会有一千万,于是你留下一千五百万,然后把八千五百万贷出去了。但是每天取款的数额是变动的,如果突然有一天来了一堆客户,需要取两千万,商行就犯愁了:贷出去的八千五百万不到期拿不回来,应付客户的支取现金又不足,怎么办?只剩下两条路,一是想办法筹钱,二是先借钱支付客户的支取,然后等以后有钱了再还上。筹钱有三个渠道:要求其他银行提前归还借款,从其他银行提取自己的存款,或是抛售自己的投资仓位。借钱有两个主要渠道:一是银行之间的同业拆借(即从其他的银行借钱),另外一个就是央行提供的贴现窗口(即从央行借钱)。当然这两者都是要支付利息的:同业拆借的利息一般由拆借的市场决定,而贴现窗口的利率由央行规定,拆借出去的钱都算作流通货币的总量。&br&&br&知道了这些知识弗里德曼的说法就容易理解了:商行的存款减少了,如果维持贷款不变,势必就要借更多的钱,但所有的商行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同业拆借显然要支付更高的利息,而央行又缩减货币流通量,那么从贴现窗口中能拿到的钱也减少了,这样两条路都走不通,只好采用筹钱的路子,但无论是要求其他银行提前还款,从其他银行支取自己的存款,都会对其他银行的造成更多的压力;而抛售投资的证券必然会导致证券面值的下跌,也会影响银行的基本面数据,造成储户信心动摇,存款更加减少。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恶性循环也就开始了。这样循环下去的结果只能是贷款的额度越来越低,而需要钱的人借不到钱,经济也就越来越低靡了。&br&&br&弗里德曼和许瓦兹认为,只要美联储能加大货币供给,就能可以切断这个恶性循环,让经济走上正规。弗里德曼建议国会通过立法,强迫美联储稳定货币供给,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应该维持在每年3%到5%,这样就能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这就是弗里德曼为什么被叫做“货币主义”宏观经济学家的原因&br&&br&好,再回答第二个问题,弗里德曼的“自由主义”称号的来历:&br&&br&《美国货币史》这本书出版得很晚,在1963年才面市,面市的时候并没有多大影响。当时凯恩斯主义盛行,弗里德曼这种异教徒的人没什么大市场,当时也就是经济学界的一个稍微有经验一点的经济学家,他那样的经济学家美国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一点也不稀奇,但就在不久之后,机会来了,弗里德曼很快成为了经济学家中的执牛耳者。&br&&br&在这段时间,凯恩斯主义盛行了十多年,菲利普曲线(Philip Curve,一种认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呈负相关关系的曲线)已经成了解决经济危机的法宝:失业率一高了,就赶紧加大政府开支,刺激经济,把通胀搞上去,失业率就掉下来了。但弗里德曼可不信这个邪,1968年弗里德曼和他的同事菲尔普斯(Edmund Phelps)一起写了一些文章,声称“市场有一个‘自然失业率’”,政府投资这些刺激都是暂时性的,而长期来看,劳动力市场都会稳定在“自然失业率”。而过度政府投资,非但不会长期降低失业率,反而会带来长期性的通胀,而失业率也会反弹回原来的水平。&br&&br&这种观点在当时自然是没有人看中,可是很快到了1973年,新的一轮石油危机的出现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又一次祭出“政府开支”的法宝力图挽救经济,可是很不幸地失败了,他们发现经济竟然陷入了一种“滞胀”的境地:就业率和通货膨胀同时居高不下,菲利普曲线的信徒们傻眼了:如果加大政府开支,可以消减一些失业的情况,但是必然会让已经居高不下的通胀率进一步高涨;如果减小政府开支,通胀是不会增长了,可是就业率就会持续攀升,正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这个时候全球的经济学家们才惊呼:弗里德曼是对的啊,市场有其自然失业率,用政府开支来左右市场的失业率是不行的啊!弗里德曼真伟大!凯恩斯菲利普神马的都是大骗子,应该千刀万剐万刃分尸……(以下省略两千字)为了表彰“自然失业率”这一重大贡献,弗里德曼在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跟他一起发明这个理论的哥们菲尔普斯点背,直到2006年才给补上一个。)&br&&br&弗里德曼一下子就成了胜利者,凯恩斯主义被扫到了墙角。这个聪明人可没有歇着,在1980年和他老婆一起出版了一本叫《选择的自由》的书。书中介绍了已经陈词滥调的市场经济理论。这本书是面向大众的,所以弗里德曼没有扯那些阿罗-德布鲁模型啊之类的天书内容,甚至根本都没有去仔细说明为什么市场经济是正确的,优点在哪里,就开始大谈自己的内容了,什么市场是一切的根源啊,市场经济让富翁赚钱的时候也给大家带来好处啦,政府老是管错啊,政府太强大了就把什么都搞乱了啊云云云云&br&&br&这时候滞胀时期美国刚刚走出滞胀的泥潭,人们经历了失业的同时物价还控制不住,心里那个不满啊,看什么都不顺眼,心说:都是政府的错,都是你们把经济搞坏了!搞坏了还不管了!这么多年还弄不好!尼克松你不是说自己是执行凯恩斯经济吗?你看看凯恩斯主义把经济搞成啥了!砖家叫兽都是吃屎的!神马发改委国资委都是扯淡啊!(哦,不对,米国没有这些部门——反正就是差不多的部门吧,政府都是扯淡的!)哇!你看,弗里德曼的书写得多好!多正确啊!人家也说政府就是废物,都是扯淡的!什么?没有证明市场经济是好的?人家是诺贝尔奖得主能说错吗?人家是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能说错吗?人家说的就是铁律!我们就是要自由!政府啥也管不着!(以下省略一万字)。&br&&br&于是乎弗里德曼又在民间大胜,比当时的什么阿罗、德布鲁、哈耶克、萨缪尔森的都出名多了。而其出名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在大家都对政府怨声载道的时候攻击了政府,顺应了大众的心里需求。后来,他又把这一点发挥到极致,出版了《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书中抨击了证监会、药监局等一大串政府部门,认为这些部门都是没有必要的,市场不需要监管。他的这些书籍影响很大,美国、英国以及许多第三世界甚至苏联的经济学家都受到这种极具口号性书籍的影响。弗里德曼就被打上了自由主义的标记了。&br&&br&关于第三个问题,由于问题太大,我的知识不足,就不回答了。期待有方家前来指教。
先解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把弗里德曼叫做货币主义。这个问题要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年的经济大萧条谈起。美国在年左右出现了二十世纪最严重的经济大萧条:工业产值下降一半,外贸减少百分之七十,失业率增长六十多倍……这种萧条一直到二战爆发后才结…
克拉克奖得主,聪明且勤奋。博士论文写了7个Chapter,一般人只写3篇,甚至有人1篇也毕业了的。至今每年大约有10篇paper发表在top和准top的journal上,相当恐怖。经济学家中少有的在几个领域都有建树的人,最主要包括新政治经济学和新增长经济学。前者研究政体和经济的相互影响,有数篇重要的理论与实证文章。后者重点研究技术变迁。此外也有一些其他领域(比如社会学)方面的交叉paper,体现的是经济学帝国主义。&br&&br&所以他的长处是涉猎范围广泛,融汇贯通强,建模能力一流。&br&&br&不过认为他能拿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我觉得过于乐观了。窃以为他的原创性并不多,比如新政治经济学的paper是扩充了布坎南一派以来的思想方法,新增长理论是扩充了上世纪Lucas,Romer等人的研究。诺贝尔经济学奖倾向于原创性的理论或者方法,无论研究是否小众。而Acemoglu有点类似Trade领域的Grossman这样的人——著述丰,影响大,得奖难。&br&&br&——————————————————————————————————————————&br&&br&&Why Nation Fails&这本书很有意思,是他学术论文的通俗版读物,穿插了大量的实例,现实的,或者历史的。不过福山对这本书的批评比较有的放矢,即作者的定义过于模糊,有时候通过结果来反推逻辑,有时候故意选取了对自己有利的事实,对不利的故意模糊,以及不能解释中国崛起的故事。事实上Acemoglu在2001年一篇著名的关于殖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paper中,实证分析也被人质疑有对数据的裁取(这个,其实在实证中挺普遍的,只是大家对大牛的要求会高点)。&br&&br&——————————————————————————————————————————&br&&br&以上是对其客观的看法。不过主观上来说,我很喜欢他的研究。另外喜欢&Why Nation Fails&的,可以看看哈佛的Shleifer等人早期写的&The &i&Grabbing Hand&/i&&这本书,有中译本,也很有意思。
克拉克奖得主,聪明且勤奋。博士论文写了7个Chapter,一般人只写3篇,甚至有人1篇也毕业了的。至今每年大约有10篇paper发表在top和准top的journal上,相当恐怖。经济学家中少有的在几个领域都有建树的人,最主要包括新政治经济学和新增长经济学。前者研究政…
来自子话题:
&b&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前提是,你真的在上青天。关在屋子里,风多好往那刮跟你都没关系。唯有努力,才有资格享受好运气。&/b&&br&&br&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当年中考考了678分,压线上区一中。之前我忐忑不安,因为盛传录取分数是680分。最后公布分数线是678。传说是一中希望多录取些人。&br&&br&这是运气。&br&&br&但是,如果我不努力,只考了三百多分的话,还有资格谈运气吗?分数线定678还是680分,跟我也一点关系都没有。&br&&br&有个开发商,开发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市场筑底回暖的时候。所以他销售时没有遇到太多阻力。于是,他很顺利地掘到人生第一桶金,从此事业风风火火。&br&&br&这也是运气。可是,楼市筑底回暖的时候,能够帮助领几千工资的你我,掘到人生第一桶金吗?&br&&br&所谓运气,也可以说是机会。有句鸡汤你一定听过: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br&&br&知乎另一句名言你也一定听过。我改编一下:以大多数人之努力程度,还没有资格去拼运气。&br&&br&当然了,并不是努力了就一定能够改变命运,方法也非常重要。但是,没有付出却等着好运掉下来,便只是白日梦。&br&&br&至于出身,在不同的社会现实下,决定的程度确实是不同的。&br&&br&古代印度是种姓社会。你出生时是婆罗门就是婆罗门,是首陀罗就是首陀罗,一辈子都改变不了。不同种姓之间不可通婚,甚至不可以有肉体的接触。&br&&br&在这种等级森严的社会,出生对人命运是决定性的。&br&&br&但在民主社会,出生决定的是阶级,而不是等级。等级不可流动,阶级却可以。许多人通过后天努力通往更高的阶级,在此不赘述。&br&&br&无论在任何社会,出生都是不可改变的。但社会越开放,禁锢就越小,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可能性就越大。&br&&br&对于非洲的饥民,你确实只能感叹命运不公。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哀叹运气和出生,不过是懒人的借口。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前提是,你真的在上青天。关在屋子里,风多好往那刮跟你都没关系。唯有努力,才有资格享受好运气。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当年中考考了678分,压线上区一中。之前我忐忑不安,因为盛传录取分数是680分。最后公布分数线是678。传说是…
来自子话题:
谢邀。知道茅获奖的消息,为什么会给他颁发此奖,没去探究。茅本人还说:“CATO给我这个奖,说明中国在争取自由方面有了很大成功”,中国这方面的成功,是以他获奖来作标志物了。&br&&br&我没有特别关注过茅及他的天则研究所,只是在网上有时会见到他的说法,这些说法给我的印象是,他这个人有些想当然。比如他主张完全放开土地市场,还认为不需要耕地面积保护,缺少粮食可从国外进口等等,实在是有些浪漫主义的。&br&&br&而我认为,中国农村的土地问题有两大难点,如不解决好,任何想法都有点天真。&br&&br&一是产权问题,农村土地的确权,现仅限于承包权,而农民手上现有的承包地,有点来源不明,是分配的,而非交易获取,再往下分,怎么分,产权不明,放开就失去了前提。&br&&br&二是城镇化的程度,没有更多农民的市民化,土地的转移就会受限,目前,已进城的,大部分是半市民化,而进一步的农民进城,已经处于胶着状态,决没有那么容易。&br&&br&08年金融危机性发生3个多月后,由于企业不景气或倒闭,大批农民工开始返乡,那时我正在鄂西农村,得知以为一时不能再出去的农民工,因想收回地立即就产生了不少土地纠纷,有些农民工没有领到工资就返乡了,于是农村偷牛盗马的案件开始增加。&br&&br&04年后,农村税费开始取消,曾经因为附着在土地上的税费重而外出打工的农民,因为负担取消,也大批返乡想要回流转地,结果也发生了大量的土地纠纷。&br&&br&农村至今还是城市用工的“蓄水池”,是半市民化农民工们在万一情况下的根据地。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你想放开,也难放开。&br&&br&茅还说,中国土地的产出在土地质量不在面积,这个话有一定道理,但提高土地质量,决非易事,一亩低产地要变成常年的高产田土,需要水利设施的保证,需要长年的土地整治和地力培养,记得见过相关统计,中国的中低产田土要占耕地总量的一半左右,能一下子改变过来吗,何况其中还有大量的坡耕地。而粮食,却是天天都要有的,少了一天就不得了。&br&&br&见过资料,由于土地的特殊性,全世界的土地,都是有用途管制的。中国当前的土地政策和管制是有问题,甚至问题还不小,但也决非一放就能浪漫地解决了那么简单。&br&&br&学者和决策者有一个重大区别,学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说话,不需要承担后果;决策者则必须为自己的决策承担后果。尽管我们不能简单地因为有这一区别,就去否定前者,赞成后者,而且前者对后者还有启示作用。但这一区别,必然会制约他们考虑问题的方式和思路。&br&&br&美国兰德公司是一个著名的民营性战略决策咨询机构,好处是相对超脱,但这还不够,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对事物的发展作出恰当的预测,还需要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并且已经有大量事例确立了威信。而茅大体是属于“炮轰”型的,“炮轰”总得找点理由来说话,决策者在决策时,能注意到他的一些理由,还是必要的,毕竟在保证决策的周密性上会有好处。至于他领衔的天则研究所,确实有不少知名专家,这些专家当然各有成就,但未必属天则。以茅和天则名之的真有大作用的成就有哪些,我还真不知道,现在就去猜测其能否成为兰德那样的咨询决策机构和智库,也就没兴趣了。
谢邀。知道茅获奖的消息,为什么会给他颁发此奖,没去探究。茅本人还说:“CATO给我这个奖,说明中国在争取自由方面有了很大成功”,中国这方面的成功,是以他获奖来作标志物了。我没有特别关注过茅及他的天则研究所,只是在网上有时会见到他的说法,这些说…
&p&具有巨大影响力,毁誉参半的的政治家。&/p&&p&&br&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西方政治家往往将其形容为东中欧动荡的重要内因之一,红色恐怖主义,苏联肃反、大清洗手段的开创者,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开创者。&br&&br&&/p&&p&而在传统的东方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把他形容为著名的俄国革命家、政治家。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政权的伟大缔造者,布尔什维克的创始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探索并且巩固了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br&&p&对社会主义苏联及社会主义的传播所做的贡献:&br&&/p&&p&1领导1917年俄国革命,初步建立苏维埃政权&/p&&p&2稳定了国内局势,成功摧毁外国干涉势力,平定国内叛乱&/p&&p&3进行新经济政策的尝试&/p&&p&4反对反犹主义,支持民族自决,推行社会改革&/p&&p&5建立第三国际,支持他国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p&&br&&p&为西方广泛诟病的若干举措:&br&&/p&&p&1在立宪会议问题上的反复性&/p&&p&实行立宪会议、民主选举是列宁进行革命的主要口号。革命成功后其限制新闻自由,打压宪政民主党。选举的结果是布尔什维克在大选中失败。结果列宁解散立宪会议,动用军队镇压了反对解散立宪会议的示威者,驱逐反对派的领袖,称“一切权力归立宪会议”是反革命的口号,引起了其他党派的激烈反对。&/p&&p&2建立契卡,红色恐怖及肃反&/p&&p&3战时共产主义为代表的经济政治体制&/p&&p&4变相干预他国,他民族的内政&/p&&br&&p&觉的英国首相邱吉尔对其评论比较客观:&/p&&br&&p&&i&
俄国人民掉进泥潭苦苦挣扎,对于他们来说最坏的事情莫过于列宁的诞生,而第二坏的事情则是他的死亡。&/i&&/p&有人认为这句是对列宁及其后继者斯大林的犀利讽刺,也有人认为是西方阵营对列宁领导强大苏联的嫉妒与憎恨,由此一句也许更加显示出其多面的一生吧。&br&&p&——————————————————————————————————————————&/p&&p&额,插一句,无论哪种制度,哪个国家,想成为一个崛起国家的领袖往往需要铁腕儿,需要强权,程度不同罢了(想想秦始皇,克伦威尔,拿破仑)&/p&&p&——————————————————————————————————————-————&/p&&p&另关于列宁屠杀沙皇一家:&/p&&br&&p&&i&1887&/i&&i&年5月20日&/i&&i&其兄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在彼得堡大学生物系就读时因参加民意党策划刺杀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行动被绞死。后世的学者认为,列宁在执政俄国后下令杀掉尼古拉二世全家,这种完全没有必要的血腥的灭门手法可能包含着为自己的兄长复仇的意思。&/i&&/p&&p&&i&———————————————————————————————————————————&/i&&/p&&p&关于这些材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立场不同,观点也不同,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权且一看。&/p&&p&关于列宁的各种材料&br&&/p&&br&&p&1&a href=&/thread--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转帖《列宁真实的目的》&i class=&icon-external&&&/i&&/a&&/p&&p&2&a href=&.cn/s/blog_511e251b0102dttt.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转)真实的列宁&i class=&icon-external&&&/i&&/a&&/p&&p&3&a href=&http://www.21ccom.net/articles/lsjd/lsjj/article_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方绍伟:“列宁先锋党模式”与苏共的灭亡&i class=&icon-external&&&/i&&/a&&/p&&p&4&a href=&.cn/s/blog_6be2cae.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列宁和沙皇_天地一浮尘&i class=&icon-external&&&/i&&/a&&/p&&p&5&a href=&/news/162082.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国外列宁研究中的不同观点&i class=&icon-external&&&/i&&/a&&/p&&p&6&a href=&/QK/9/.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俄国学者对列宁的评价&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另:知乎 &a data-hash=&66fbe6aa1d1d335f544b699& href=&/people/66fbe6aa1d1d335f544b699&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杨欢& data-tip=&p$b$66fbe6aa1d1d335f544b699&&@杨欢&/a& ,&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同样是苏维埃领导人,斯大林被认为是恶人,那么应如何评价列宁?&/a&非常详细的给出了各个派别的观点。&/p&
具有巨大影响力,毁誉参半的的政治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西方政治家往往将其形容为东中欧动荡的重要内因之一,红色恐怖主义,苏联肃反、大清洗手段的开创者,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开创者。而在传统的东方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把他形…
来自子话题:
什么都不想
什么都不想
来自子话题:
我相信简单的答案才是好答案,所以我尽量简单,大方向不对请讲,小的差池就放那当个性吧:&br&哈耶克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自生秩序的概念,是说不需政府干预,微观利已主义的自由经济会自动发展出一套宏观稳定的体系来维系社会的稳定与繁荣。&br&天朝没有太大封杀哈耶克的必要,这是因为:&br&不管哈耶克主义是不是天真理想,这一套对天朝没什么用,因为天朝已经利用后发优势和各种红利,搞出了几十年的近两位百分数高速社会发展,尽管问题不少,单从速度上看,谁还希罕哈耶克式的太极漫舞?那种自生的结晶式的发展速度怎能给后发国家带来超越的快感?也许哈耶克能给那些发展速度近零的、不断受各种危机和周期所累的发达国家些治理启示吧?
我相信简单的答案才是好答案,所以我尽量简单,大方向不对请讲,小的差池就放那当个性吧:哈耶克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自生秩序的概念,是说不需政府干预,微观利已主义的自由经济会自动发展出一套宏观稳定的体系来维系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天朝没有太大封杀哈耶…
来自子话题:
共产主义政权一步步自然变成了资本主义桥头堡&br&资本主义政权一步步自然变成了社会主义接班人
共产主义政权一步步自然变成了资本主义桥头堡资本主义政权一步步自然变成了社会主义接班人
谢邀。&br&&br&我这里理解为scholar,而非媒体经济学家。&br&&br&评价经济学家学术水平的维度,我暂且理解为:用可以得到的一手数据来评价一名经济学家。这里强调的是“一手数据”,诸如国内某位非常受人尊敬的邹式经济学家,经常拿一个ideas排名来压人的,这种排名数据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br&&br&那么我们能获得的,不过是文章的发表、引用等数据。&br&&br&先来说发表,这是硬指标。发表也分等级,比如我们学院的这个目录:&a href=&http://se./structure/zh/jiaoyugg_con_.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i class=&icon-external&&&/i&&/a&也算业界比较公认的期刊目录了,当然其中有一些不公平的地方,但是大体差不多。一个经济学家发表的期刊等级越高,说明越被这个学界所承认。终极目标当然是top5,也就是传说中的五大刊。&br&&br&比五大刊差一点的,是field top,比如Journal of Econometrics,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等等,这些期刊代表了各自领域的top水平,其中有一些文章之所以没能发在top上,仅仅可能是运气原因。&br&&br&所以第一个指标也就呼之欲出了,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你怎么比较两个学者,一个发了一篇top和九篇tier3,另外一个发了十篇tier1?&br&&br&所以光看数量肯定不行的,即使考虑了期刊的质量。那么下面一个数据就非常有用了,就是引用数据。&br&&br&引用之所以重要,因为这个数据代表了文章的影响力,或者说,我们叫做“贡献”。即使你发在top上,没有人follow,那么贡献也可能是值得怀疑的。相反,有一些发在稍微差一点的期刊上的文章,可能因为解决了大家都关心的问题,反而贡献比较大。举个不恰当的例子,《阿凡达》讲了个啥呢?故事简单的要死,但是卡梅隆仍然被认为是伟大的导演,至少从他之后,别人follow卡梅隆,开拍imax3d了,这就是“贡献”。&br&&br&所以,第二个指标,被引用数量,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br&&br&除了这些呢?我想还有声望。很多经济学家的贡献是同行看在眼里的,虽然没有惊世骇俗的贡献,但是一直勤勤恳恳做自己的研究,解决一个个问题,这些经济学家仍然是非常出色的。这个时候,通过一些“声望”的指标,也许可以进行判断。比如,再Handbook里面写了一章,再JEL上写了综述介绍领域的发展,在各种会议上主持演讲,为同行或者后辈提供机会、数据、平台等等。当然,这些指标的噪声可能非常大。&br&&br&当然,冰冷的数据不能完全评判一个经济学家的优劣,一千个经济学家就有一千零一种风格。其实更浪费时间但是更有效的方法还是直接看他的论文,作出自己的判断。&br&&br&以上指标仅仅作为参考,用来识别某些“媒体经济学家”、“吹牛经济学家”还是足够的。
谢邀。我这里理解为scholar,而非媒体经济学家。评价经济学家学术水平的维度,我暂且理解为:用可以得到的一手数据来评价一名经济学家。这里强调的是“一手数据”,诸如国内某位非常受人尊敬的邹式经济学家,经常拿一个ideas排名来压人的,这种排名数据不在…
1、&b&经济不像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一样有有严谨的定理推导?&/b&你真的学过经济学?经济学用到的数学也就比物理少一点。&br&&br&2、&b&甚至没有严谨的因果关系?&/b&经济学家对因果的执着达到了疯狂的程度。&br&&br&3、&b&却同样被称为科学?&/b&首先,经济学是不是科学有争议,我更倾向于说,经济学正努力变为科学。其次,是不是科学并不是由“有没有严谨的定理推导”来定义的,所以这个问题问的,丝毫没有逻辑。&br&&br&------------------------&br&&br&评论区那为拿格兰杰因果检验说事,说计量经济学只能做相关做不了因果推断的,我只能明确的告诉你: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确做不了因果,而现在还认为有人拿格兰杰因果检验否定计量经济学因果推断的,计量水平应该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样子。
1、经济不像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一样有有严谨的定理推导?你真的学过经济学?经济学用到的数学也就比物理少一点。2、甚至没有严谨的因果关系?经济学家对因果的执着达到了疯狂的程度。3、却同样被称为科学?首先,经济学是不是科学有争议,我更倾向于说,经…
终于碰到一个自己能答的问题了。&br&有感于,之前答案的众说纷纭,我先在这里明确一下自己的这个答案的思路,以供各位观者自行评判。&br&&br&首先,说明一下本答案的范围和目标&br&&b&目标&/b&:&br&1.给列宁一个明确地位,且这个不会受“舆论”轻易地影响,避免导致一种很虚无的状态,如同“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样&。&br&2.在此基础,尽量简洁,不搞个人经历故事,虽然还是谈了很多,先对诸位观众老爷抱歉了。&br&&b&范围&/b&:&br&为了达到上述目标,讨论仅限于共产革命。&br&若论及革命遗产,则众说纷纭,无列宁无苏联;无苏联,则如何如何,如此便漫无边际,且易受舆论影响。&br&若论及私德,则陷入到八卦中,而且搞错政治人物的使命,他们本职并非道德楷模,而是政治秩序建设抑或是改良。&br&基于此,再加上个人所长这个要件,我把列宁的评价仅限于共产革命中。&br&&br&————————进入正文————————————&br&&br&一句话:&b&列宁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一种革命政治,将知识分子革命强化到巅峰,他使共产主义革命成为一种可能。&/b&&br&&br&&br&&br&&blockquote&用亨廷顿的话说:共产主义的力量并不寓于它的经济学说之中——这种经济学说早已老掉牙了,也不在于它具有世俗宗教的特点,在这一点上,它敌不过名族主义的吸引力。共产主义最有有关的特点是它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不在于它有马克思主义,而在于它有列宁主义。&br&&/blockquote&&br&————————心急的话,这部分可以略去,虽然很重要的说————————————&br&&br&
马克思是一个政治上的“原始人”,他从来不认为政治是一个自主领域,认为政治只是依附在经济秩序基础的——“生产力决定上层建筑”。在马克思眼中,经济因素决定阶级分类,也决定阶级关系,同时还决定各阶级今后的发展方向。因此许多后来人都认为“共产主义革命”,“工人阶级”翻身做主是可以等来的——只要生产力(经济因素)上去了,自然会出现革命的契机,所以当前主要目标不是“革命&(实现工人阶级专政),而是为工人争取正当权益(如八小时工作、休假、退休医疗福利),在此基础上游行示威、组党参加议会、乃至革命都只是手段。&br&
这种观点后来被列宁驳斥为&b&经济主义&/b&的观点,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当时观念的主流,也许作为今人的我们会驳斥他们教条理解,庸俗解读等等,但事实就是如此,当时的法国马克思主义者,如让o饶勒斯等组建法国社会党参与入阁。&br&&img src=&/d166cc9e304e2d98eff367_b.jpg& data-rawwidth=&150& data-rawheight=&20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50&&(让o饶勒斯,是最早提倡社会民主主义的人物,列宁一直对此人批判不止,两人的遗产都对世界造成很大的影响,列宁不言自明,而让o饶勒斯的社会民主主义则在欧洲成为主流,其中典范便是瑞典,此人后来被民族主义分子刺死)&br&&br&偏远的俄国,宣传媒体方面,诸多重要共产主义刊物《工人事业》、《火星报》&br&,都在一定时期内,持这种观点;党派,孟什维克以及其他较小的社会主义团体均持该观点,这部分团体在当时其实占绝对主流地位,如不想看书上网找资料,可移步到《晓说》十月革命这一期;重要政治人物,列宁的重要助手,托洛茨基也在很大程度上赞同经济主义的观点.&br&&img src=&/f96c11dc7ebfa82be9544515_b.jpg& data-rawwidth=&160& data-rawheight=&19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60&&&br&(托洛茨基有句名言“阶级决定而不是党决定”,与列宁观点大相径庭,这也为日后与斯大林和苏联之间的决裂埋下了伏笔)&br&&br&——————————着急的话,从这部分开始读即可———————————————————&br&&br& 而列宁则迥异于同代人,他把政治和政党放到最优先的地位,等于将马克思倒过来,政治不再从属于生产力,将政治抬到阶级和社会之上。在于以下三点:&br&&br&&b&1.团队:由知识分子革命家组成,党内从思想到目标高度统一,One Version, One Purpose.&/b&&br&&br&这里重点谈一下知识分子革命家。&br&虽然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名义上是工人阶级政党,但列宁自始至终都认定,工人自己是不会产生阶级意识,更不会信仰共产主义。因为革命意识是知识分子理论的产物,革命运动是共产党组织的产物,所以必须由知识分子担当起向工人灌输革命意识,换言之就是列宁意义上的“群众路线”。共产党正是由这部分知识分子职业革命家为核心的组织,党员的标准也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背景——是否是工人阶级——变成是否信仰革命,是否坚持党的路线和方针,是不是有点耳熟?党是没有阶级,它本身就代表着革命,代表着先进,这是不是更耳熟?&br&&img src=&/ff17201f09_b.jpg& data-rawwidth=&208&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8&&&br&(上图是个人认为列宁最重要的著作,《怎么办》,主要内容除了驳斥各种非暴力革命的欧洲马克思主义以外,很有创建的提出,共产主义应当如何组织政治团体,如何动员工人参与革命运动。在日后的各国共产主义革命中,都能看到类似的观点和模式。书中提到工人阶级的思想觉悟,是这么写的:&br&&blockquote&这种意识(马克思主义革命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即确信必须结成工会,必须同厂主斗争,必须向政府争取颁布对工人是必要的某些法律。)&/blockquote&其次是要求党内思想到目标高度统一,One version,One Purpose.&br&在总结完俄国历史上几次工人运动的失败经验,列宁得出的重要结论,就是这些革命团体过于松散,思想多元化,未能形成具有凝聚力的团体。&br&因此,除了加强思想建设,让所有党员统一到一种意识的大旗下,也要确立领导人的崇高地位,而且还要进行党内清洗,将不合格的成员排除。&br&&br&那如何加强思想建设,如何党内清洗?&br&我们以知乎为例,第一批知乎用户都是通过邀请注册,他们大都集中在互联网等领域,提问和答题质量都是相对较高的,后来开放注册以后,知乎用户一下扩大,用户圈原有的一些特征也逐渐冲淡,很多用户提问和给赞都显得有点轻率,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许多文不对问题,只是讲讲人生故事的鸡汤文,冷吐槽,以及不懂装懂的近似营销软文都获得很高数额的赞。&br&假使,只是举例,以Z、L、H等为核心知乎领导集体,他们要维持之前的传统。该怎么办呢?&br&首先,要办份报纸,告诉广大知乎党员,作为优秀的知乎党员该怎么做?人生观价值观该怎么摆?&br&其次,摆榜样,树典型,推崇精英主义,将知乎党员的注意力集中到几个精英党员身上。&br&最后,对于那些不符合条件,知乎三观不正的用户,给予适当的注意,轻则永无出头之日,重则撤销知乎党籍。&br&当然,这个例子只是笑谈。&br&&br&&img src=&/c62d9b6c0ecb633fc9feb4_b.jpg& data-rawwidth=&165& data-rawheight=&24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65&&&br&(斐迪南·拉萨尔&b&,&/b&早期社会主义政治活动家。列宁很推崇他的一句名言:&br&&blockquote&“……党内斗争给党以力量和生气。党本身模糊不清,界限不明,是党软弱的最大明证。党是靠清洗自己而巩固的……”&br&&/blockquote&之后,共产主义国家不断发生党内大清洗运动,可以说源头早已注定。&br&&br&&b&2.宣传与鼓动:具备一个独立的政治团体,操纵其他社会势力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标。&/b&&br&&br&列宁认为俄国的共产党应当广泛吸收各个阶层的成员,已达成与其他社会势力的联合。为此,党员应当分散到一切阶级中去,并让这些党外的积极分子逐步成为运动领袖,以使一切阶层都投入到反政府的斗争去。&br&在这个过程,对新成员的甄别显得极为重要。套用某国的革命战争时期做法,宣传与动员是以地盘为基础逐步实行,而且是一个村庄接一个村庄地发生变化,从敌方控制区变为争夺区,再变为游击区,直至成为革命根据地。这种宣传与鼓动强调选择和甄别,强调自上而下的控制。&br&&br&而与列宁同时期的孟什维克做法则是,一旦进入某一地区,就马上实行地方自治,主张“民主主义”,这也部分造成后来面对力量很小的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迅速落败。&br&&br&&b&3.将政治组织神格化&/b&&br&&br&这部分不便多谈。引述一下亨廷顿的内容&br&&blockquote&对列宁来说,最高的忠诚不属于家庭、氏族、部落、国家,甚至不属于阶级;忠诚属于党,党是最高的道义源泉,党性是最高的忠诚,党的纪律是最高的裁决,如果有需要,所有别的集团和个人利益必须牺牲自己以确保党的生存、成功和胜利&br&&/blockquote&列宁提过的,党至高无上的理论,是17世纪绝对君主专制在20世纪的翻版,所不同的他是以一个组织替代君主,显然组织要比专制君主有更大灵活性和更强的合法性。&br&&br&结论:作为一种社会演变理论,马克思主的理论已被事实证明是错误的,作为一种革命政治理论,列宁则被事实证明是正确的。无论遗产如何,列宁还会继续影响我们。&br&&br&审核等了好一会,可能不会通过,但愿能通过吧。
终于碰到一个自己能答的问题了。有感于,之前答案的众说纷纭,我先在这里明确一下自己的这个答案的思路,以供各位观者自行评判。首先,说明一下本答案的范围和目标目标:1.给列宁一个明确地位,且这个不会受“舆论”轻易地影响,避免导致一种很虚无的状态,…
来自子话题:
&u&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耶伦的学术与美联储就职经历,还要了解美联储的鹰派和鸽派之争以及美联储上届主席伯南克留下的摊子。&/u&&br&&br&&br&耶伦的知名度要远逊于其主要竞争者、前任财长劳伦斯o萨默斯(鹰派,具体后讲),然而在美联储内部,她早已是继任伯南克的不二人选。由于&b&9月15&/b&日,萨默斯已明确表示退出美联储主席位置之争,实际上耶伦上位的最大障碍已不复存在。 &br&&br&现年67岁的耶伦几乎是一位&b&完美&/b&的人:学术成果斐然而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美满而生活有趣。&br&&br&耶伦是一位&b&优秀的经济学家&/b&兼&b&资深联储官员&/b&。她从耶鲁大学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为诺奖得主、新凯恩斯学派一员&b&詹姆士·托宾&/b&。作为学者,耶伦专门研究&b&失业的成本和原因&/b&。她十分认同托宾关于政府、尤其是央行可以帮助缓解失业的观点——至此,耶伦的学术态度定型。当托宾于2002年去世时,耶伦对《Yale Daily News》表示,托宾鼓励学生不仅仅为了达到高水平学术标准做研究,还要以增进人类幸福为己任。当时也在耶鲁的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说,托宾关于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交互作用的观点对耶伦影响很大。斯蒂格利茨说:“珍妮特深谙市场的力量及其局限性。”&br&&br&毕业后,耶伦曾在哈佛大学、伦敦经济学院、加州伯克利大学等多所名校任教,还曾在克林顿政府内担任首席总统经济顾问。9月6日,斯蒂格利茨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力挺耶伦,称赞她是其“47年执教生涯中遇到的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也是一位“极富才智的经济学家” 。9月18日,&b&505名知名经济学家&/b&联名向白宫发出公开信,支持耶伦担任下任美联储主席,其在经济学界的影响力和支持率可见一斑。&br&&br&&p&在美联储的工作中,耶伦自1970年代末即在联储任职,1994年以后例任美联储理事、旧金山分行行长、美联储副主席等职务,表现了出色的政策决策、公众沟通和行政管理能力。因此,以耶伦的资历接替伯南克可谓深孚众望,其&b&专业素质&/b&之强也勿庸置疑。由这样一位“内部人”来接任主席,也是联储上下最愿意看到的结果。值得一提的是,耶伦的丈夫&b&乔治o阿克洛夫&/b&也是一位卓越的经济学家,曾因“信息不对称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根据美联储披露的财务信息,2012年,耶伦和丈夫拥有价值约480万至1320万美元的股票、债券基金股票和银行账户等资产。阿克洛夫在200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发表的一篇自传文章中写道,他俩不只是性格相合,在宏观经济学方面的看法也总是非常一致;唯一的分歧在于,耶伦对&b&自由贸易&/b&的支持度比自己更高一点。&/p&&br&&p&耶伦在&b&经济预测和政策判断&/b&上有着良好记录。在担任总统经济顾问时,她的一项主要工作即是经济预测。&/p&&ul&&li&在美联储工作期间,2007年6月她曾准确预见到次贷危机的进一步恶化;&br&&/li&&li&耶伦在美联储2007年12月份的政策会议上警告称,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以及经济陷入衰退的可能性非常高。后来美国经济被确认在当年12月份开始陷入衰退; &br&&/li&&li&耶伦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几年内就房地产市场风险发布了数次预警,不过和大多数人一样,她低估了全国房价下跌带来的负面影响的严重性。耶伦当时担任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行长;&br&&/li&&li&2009年3月,当伯南克认为经济复苏已“初见萌芽”(Green Shoots)时,耶伦却认为“复苏步伐之慢令人沮丧”。&br&&/li&&li&基于对经济周期的准确判断,耶伦的政策主张被认为大多是正确的,其中即包括了激进的QE措施。&br&&/li&&/ul&&p&华尔街日报的分析显示,在2009年至2012年美联储官员发布的公开经济预测中,耶伦的预测一直是&b&最为精确的&/b&。&/p&&br&&p&最重要的,耶伦的&b&经济学主张偏左&/b&,在美联储的决策上有明显的&b&鸽派倾向&/b&。她早期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于就业、工资和社会福利,支持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作用,表达了传统的&b&凯恩斯学说主张&/b&。加入美联储以后,耶伦一向以其鲜明的&b&鸽派立场&/b&而闻名。她强烈支持伯南克一系列大胆的货币政策举措,将促进就业作为联储政策的出发点和核心目标。(由于过去两年不仅协助主席本·伯南克利用短期利率等传统政策工具刺激经济,同样设计非传统政策工具,包括债券购买项目,在众多经济学家眼中,耶伦早已是不折不扣的凯恩斯主义门徒。)这与萨默斯主张结构性改革、强调放松监管的政策立场形成强烈反差。某种意义上讲,耶伦与萨默斯的美联储主席之争,也是鸽鹰两派货币政策主张之争,对未来联储的政策走向更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现在看来,鸽派取胜。&/p&&br&&p&&strong&而且,与前两任美联储主席不同,耶伦从来没有表现出“鹰派”的货币政策观点&/strong&。在出任美联储主席之前,格林斯潘和伯南克都曾赞成货币走强和通胀走低的好处,且曾警告宽松政策和不必要刺激政策的危害。(二人出任美联储主席后就抛弃了这种观点,但是他们在制定宽松政策的时候可能曾受到之前鹰派残余观念的影响。)但是,耶伦并没有这种负担,她整个职业生涯的货币政策观点都属于自由派或温和派。&br&&/p&&br&&p&&b&但是&/b&,虽然一直以来都有人说耶伦是绝对的鸽派、一味主张宽松,&b&但检索以往的报道&/b&,1996年,她与时任联储理事劳伦斯·迈耶造访时任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就警告过长时间维持超低利率可能给通胀煽风点火,敦促其上调短期利率以遏制通货膨胀(格林斯潘没有采纳这个建议,但通胀并未失控)。耶伦还是美联储将通胀目标正式确定为2%的重要推手,这也是她与贝南克二人长期以来的追求。根据1996年7月的美联储会议纪要,耶伦当时就提出设定一个将通胀率从3%降至2%的目标,虽然这个目标在美联储内部已经非正式存在了十多年,但直到2011年才在耶伦的努力下被正式确定下来。耶伦曾表示,2%是个较为理想的目标,它兼顾了通胀指标的缺陷和对通胀率高于或低于目标的利弊权衡。&/p&&br&&br&&br&&p&在奥巴马介绍提名人之后,耶伦发表了简短的演讲,她说自己并不急于退出刺激措施。她表示,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巩固经济复苏;还有太多美国人找不到工作,为了支付帐单和养家糊口而担忧。&/p&&br&&p&就在奥巴马公开提名一小时前,美联储公布了9月17-18日&b&FOMC(&/b&维基:&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1%94%E9%82%A6%E5%85%AC%E5%BC%80%E5%B8%82%E5%9C%BA%E5%A7%94%E5%91%98%E4%BC%9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i class=&icon-external&&&/i&&/a&)&b&会议纪要&/b&,这份纪要展示了美联储内部9月决策时出现的严重分歧。总体来看,纪要里只有一处明确了多数人的态度:&/p&&blockquote&&p&大部分与会者判断认为,今年开始放慢购买长期证券的步伐、并在2014年年中终止购买可能是适宜的。&/p&&/blockquote&&p&除此之外,纪要并没有表明,这些美联储决策者认为哪些经济条件可以触发缩减QE(维基:&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7%8F%E5%8C%96%E5%AF%AC%E9%AC%8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量化寬鬆&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i&【9月反对缩减QE的一派认为,近来的美国经济数据令人失望,担心房产市场利率上升。他们下调了经济增长预期。&/i&&/p&&p&&i&而支持缩减QE的一方认为,最近的数据与美联储6月给出的前瞻指引一致,担心如果此时不缩减QE市场会有负面反应。&/i&&/p&&p&&i&而且支持派指出,&/i&&/p&&blockquote&&p&&i&推迟(缩减QE)可能潜在破坏货币政策的信誉和可预见性。&/i&&/p&&/blockquote&&p&&i&此外,对于缩减QE影响的投资资产,FOMC内部主流观点也与9月FOMC会议前一些投行的预期不同。&/i&&/p&&p&&i&17名与会者之中,只有“一些”(a few)人希望不要同时减少购买MBS和美国国债,而是仅集中于美国国债。(前美联储货币事务部门的资深经济学家 Roberto Perli说过,FOMC的会议纪要里如果提到&A few& (一些),是指2个或3个。)&/i&&/p&&p&&i&当然,最终9月FOMC会议&b&决定维持现有QE不变&/b&。&/i&&/p&&p&&i&不过,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还是打了太极拳,淡化了以具体失业率为门槛结束QE的观点,&br&&/i&&/p&&blockquote&&p&&i&没有什么我们会为之努力的神奇数字。&/i&&/p&&p&&i&我们追求的是劳动力市场的整体改善。&/i&&/p&&/blockquote&&p&&i&伯南克继续将退出QE的时点“托付”给经济状况,不想仅仅因为市场预计会开始退出QE就真这样行动:&br&&/i&&/p&&blockquote&&p&&i&我们不可能让市场预期代言我们的政策行动。&/i&&/p&&p&&i&我们的政策行动必须取决于我们对(美国)经济需要什么做出的最佳评估。】&/i&&/p&&/blockquote&&br&&p&依现在的形势看,在伯南克为数不多的任期内,美联储在量化宽松政策上将按兵不动。对于退出量化宽松政策,耶伦一直认为,强有力的宽松货币政策对于美国经济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过早退出反而弊大于利。去年11月,耶伦在演讲中支持美联储将超低利率维持至2016年初,要比市场预期的更晚一些。有分析指出,作为美联储中的“鸽派”代表人物,耶伦执掌美联储后将尽量守住前任伯南克的政策成果,不会贸然执行退出策略。在9月份的货币政策会议上,美联储宣布维持当前宽松政策不变,每月购债规模仍维持850亿美元,而此前市场大多猜测美联储可能在本次会议上宣布退出量化宽松政策。&/p&&br&&p&最终成为美联储的新掌门,耶伦可能将最大限度地保持伯南克宽松政策的延续性。(伯南克留下的通胀记录是战后最低水平!但可悲的是,美国的失业率和未充分就业数据仍然很高。)在耶伦的领导下,即使美联储在不久的未来做出了缩减QE的决定,其整个的退出过程也可能是相对缓慢甚至是滞后的。&/p&&br&&p&&img src=&/c7b706f0bc590dadab07ceb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3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c7b706f0bc590dadab07ceb_r.jpg&&&i&大叔开了几年的印钞机,今天终于把“用户指南”交给了下家。那么就...只能祝你好运了,耶伦!图片来自&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erk Investments&i class=&icon-external&&&/i&&/a&。&/i&&br&&/p&&br&&p&附:耶伦的主要研究成果&/p&&br&&p&(耶伦担任美联储要职前,曾一度是学术界的活跃人士,而她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广告、失业、非婚生子都是她的涉猎范围)&/p&&br&&p&—耶伦在美联储担任研究员的时候,曾经和William Adams联合署名发表过一篇名为《什么让广告盈利?》(What Makes Advertising Profitable?)的论文。其核心内容是一家公司是如何通过锁定目标消费群体(满足一定社会经济条件的人群)来提升利润空间;文章同时指出广告有损社会福利,影响公共政策。论文结论是:广告激发穷人消费欲望的同时,也引发富人的鄙视情绪,最终导致富人只觊觎穷人负担不起的商品。如此断层、炫耀型的消费模式,不是我们所倡导的。&/p&&br&&p&—耶伦和其丈夫George Akerlof(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从社会学角度对效率工资理论做了大量的研究。效率工资理论研究的是工资标准跟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也为自愿性失业现象长久持续寻找原因。广义上来说,该理论就是探讨效率工资和失业率的关系。一雇主开给员工的工资高出市场平均薪资,势必能激励员工发奋工作。对于雇主来说,支付更高的工资可以减少营业额,同时降低培训成本。虽然员工也能从中获利,但这样会造成其余求职者失业。&/p&&br&&p&—耶伦和丈夫还关注失业问题背后的社会现象。90年中期,他们开始研究美国非婚生子现象。他们把研究对象称为《生育技术变革》(reproductive technology shock)。他们认为,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堕胎和避孕药的普及打乱了原有的社会秩序,性、怀孕、婚姻被重新定义,
因而社会对未婚妈妈的歧视程度有所降低。他们用自己的调查结果来驳斥某些政策决定者的言论。当时,有政客认为社会福利会导致未婚妈妈现象的蔓延,力主削减给予未婚妈妈的补贴。而耶伦反驳说,削减社会福利“不会对非婚生子女的数量产生影响,只会让现有靠接济的非婚生子女生活陷入困境”。&/p&&br&&p&—两人另外发展了经济学范畴内的《罪与罚》,主要讨论的是社区价值观以及社区成员与警察的合作关系。他们认为,社区应该减少社会对犯罪行为的容忍程度,这比加大罪行和增加警务开支更有效。 他们同时认为,社会公平也很重要。94年,耶伦丈夫Akerlof接受WSJ的采访时表示:市民对司法系统的认可程度对犯罪率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认为,如果市民认为司法系统存在不公正,他们会很快拒绝于政府合作,也会走向犯罪的道路。&/p&&br&&br&&p&&b&【综合参考了维基百科、FT、WSJ、财新&/b&&/p&&br&&p&&b&——————10月12日更新&/b&&/p&&br&&p&今天在网易上看到一个有趣的东西,对于理解美联储及其决策有入门作用:&/p&&p&&a href=&/special/nbi_yellen/?f2e_share=tsina#bb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网易侦查局:耶伦是怎么成为美联储主席的?&i class=&icon-external&&&/i&&/a&&/p&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耶伦的学术与美联储就职经历,还要了解美联储的鹰派和鸽派之争以及美联储上届主席伯南克留下的摊子。耶伦的知名度要远逊于其主要竞争者、前任财长劳伦斯o萨默斯(鹰派,具体后讲),然而在美联储内部,她早已是继任伯南克的不…
我是来反对 匿名用户 的答案 “宏观经济学就是一玄学”的。&br&宏观属于经济学的一部分,而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不同之处之一正如您的答案所说,我们很难做控制环境变量的实验。我们现在能做的,的确是归纳总结,解释过去发生的现象,并部分地推测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是社会科学共有的特质,您却说这是一种玄学。请问玄在何处?甚至自然科学里也有这样的类似情形。早期技术不够成熟时,天气预报也不能每时每刻都准确,但天气预报并不是玄学,对吗。&br&对于个体的宏观经济学研究者而言,的确如你所言,不能去做实验——除非我们是斯大林或者毛。但是作为集体,比如美联储,可以控制利率,或者控制公开市场操作。你可以很明显地看到,美国的经济周期在最近的20年里相对而言被熨平了,这正是宏观经济学的成功应用。&br&您批评的可能是那些为了出名出书而做不负责任研究的人,我同意。&br&最后,我们做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人,会自嘲说自己做的是玄学。但是从阁下的答案里我看不出你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解。一个不懂相关背景,不了解研究前沿方向的人,却堂而皇之地号称宏观是玄学,我不理解。请阁下尊重这门学科。
我是来反对 匿名用户 的答案 “宏观经济学就是一玄学”的。宏观属于经济学的一部分,而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不同之处之一正如您的答案所说,我们很难做控制环境变量的实验。我们现在能做的,的确是归纳总结,解释过去发生的现象,并部分…
来自子话题:
&p&不满意 &a href=&/people/907a345ec96a6f56a61f0& class=&internal&&@Simon Luo&/a& 和 &a href=&/people/& class=&internal&&@伊谢尔伦臭流氓&/a& 的回答。我认为两位的回答都存在问题。我的引文来自中文版《全集》42卷。&br&&/p&&br&&p&(1)两位的回答存在的问题。&/p&&br&&p&&a href=&/people/& class=&internal&&@伊谢尔伦臭流氓&/a& 把劳动的对象化等同于劳动异化。我认为这不符合马克思的本意。&/p&&br&&p&异化劳动的第一个规定,在中文版中译为:&/p&&blockquote&这一事实不过表明: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劳动的产品就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物化为对象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实现就是劳动的对象化。&/blockquote&&p&其后紧接着,马克思说:&/p&&blockquote&在被国民经济学作为前提的那种状态下,劳动的这种实现表现为工人的失去现实性,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blockquote&&p&这里有四句话。第一句话说的是,此段引文之前所描述的现象(工人生产越多就越贫穷),表明劳动产品成为与劳动相对立的存在物。此即异化的第一个规定。第二句和第三句是对劳动的对象化的解释。劳动的对象化就是劳动的实现,就是劳动产品。这里,对象化的含意就是simon luo说的“主体的客体化”。但是,马克思并没有表明这种对象化(或客体化)就必然带来“异己的、与劳动者相对立的”结果。在第四句中,马克思明确提出,“被国民经济学作为前提的那种状态下(即私有财产已经确立的状态)”,异化才得以存在。这意味着,在马克思的用法中,对象化和异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p&&br&&p&如果把对象化等同于异化,那就无法解释马克思后面的另外一些表述。例如:&/p&&blockquote&工人在他的产品中的外化,不仅意味着他的劳动成为对象,成为外部的存在,而且意味着他的劳动作为一种异己的东西不依赖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并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力量;意味着他给予对象的生命作为敌对的和异己的东西同他相对抗。&/blockquote&&p&这句话表明,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成为对象”并不是异化中的关键点,而这种异己的东西“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力量”才是。如果对象化等同于异化,那么就不必要强调异化“不仅意味着……而且意味着他的劳动……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力量”,因为对象化已经意味着这种对立了。&/p&&br&&p&再比如:&/p&&blockquote&现在让我们来更详细地考察一下对象化,即工人的生产,以及对象即工人的产品在对象化中的异化、丧失。&/blockquote&&p&如果对象化等同于异化,那么就不应该存在“在对象化中的异化”这种表述。&/p&&br&&p&&a href=&/people/907a345ec96a6f56a61f0& class=&internal&&@Simon Luo&/a& 的回答,对为什么“异化劳动是因,私有财产是果”的解释并不清楚。 &a href=&/people/907a345ec96a6f56a61f0& class=&internal&&@Simon Luo&/a& 的思路是:异化劳动的规定不需要作为第三者的资本家;先有异化劳动的成果(异己的产品)出现,后有异己的占有者(通过资本原始积累);因此资本家(相应的,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结果。这个思路说明了:为什么第三者不会作为异化劳动的前提而存在。但这个思路并不能说明,“一般意义的私有财产”不能作为异化劳动的前提而存在。对于这一思路,我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劳动者个人占有自己的产品,那么这种占有是否是“私有财产”?&/p&&br&&br&----------------以下为我对题主问题的回答---------------------&br&&br&&p&(2)马克思在《手稿·异化劳动》一篇中的逻辑进程,并不能为题主的问题提供充分的论证。&/p&&br&&p&在《异化劳动》一篇中,马克思首先表明,国民经济学家以私有财产为前提,但没有考察私有财产这一规定本身。然后,马克思提出了异化的四个规定,并表明“异化的、外化的劳动”只是对经济事实的一个描述。随后,马克思在“进一步考察异化的、外化的劳动这一概念在现实中必须怎样表达和表现”时,引出了异己的占有者,从而引出私有财产的概念。之后马克思总结说:“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同自然界和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p&&br&&p&&a data-hash=&907a345ec96a6f56a61f0& href=&/people/907a345ec96a6f56a61f0&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Simon Luo& data-tip=&p$b$907a345ec96a6f56a61f0&&@Simon Luo&/a& 的回答是按照马克思在《异化劳动》一篇中的这一逻辑进程给出的。但我认为,马克思的这一逻辑进程作为对题主问题的论证并不充分。这是因为,《手稿》是马克思写给自己,用以理清自己的思想的,而不是为出版付印所准备的。《手稿》中的分析常常是跳跃性的甚至是发散性的,是以问题为导向的,而不是以建立完整逻辑结构为目标。因此,《手稿》可以用来提示马克思在这一时期的思想,但很多时候并不构成充分的论证。&/p&&br&&p&要对题主的问题进行回答,我认为需要对马克思这一时期的有关思想进行重构,并且这一重构需要超出“异化劳动”一篇的内容。&/p&&br&&p&(3)在马克思的文本中,可以看到“劳动的对象化——异化——异化的扬弃”这一发展路径。&/p&&br&&p&首先,劳动过程是一个对象化的过程,即劳动者的主体特征“物化为对象”的过程,或者说是“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对象”的过程。这个对象化的过程本身蕴含着异化的可能。&/p&&br&&p&其次,何为异化劳动?或者,异化劳动何以出现?&/p&&br&&p&在《异化劳动》一篇的末尾,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何以出现的问题:&/p&&blockquote&“人怎么使他的劳动外化、异化?这种异化又怎么以人类发展的本质为根据?”&/blockquote&&p&马克思本人并没有对这个问题给出回答。我认为,马克思有关异化劳动和非异化劳动的文本,可以为回答这个问题提供思路。&/p&&br&&p&在《手稿·异化劳动》中,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表现进行了一系列对比式的说明,其中说到,&/p&&blockquote&“它(指异化劳动)不是满足劳动需要,而只是满足劳动需要以外的需要的一种手段”&/blockquote&&p&这个表述意味着:(1)如果劳动是为了满足劳动需要,那么劳动本身就成了它自己的目的,换言之,劳动既是目的又是(满足劳动需要的)手段;(2)如果劳动是为了满足除劳动需要以外的其他需要,那么劳动就仅仅是一种手段。显然,在异化劳动中,手段和目的是相分离的;而在非异化的劳动中,目的和手段是统一的。&/p&&br&&p&类似的表述,在《手稿》中,在马克思同一时期的其他文本中,甚至在“马克思的断裂”之后的一些文本中都可以看到(虽然未必使用异化这个概念)。这里仅举两例:&/p&&blockquote&“对工人来说,维持工人的个人生存表现为他的活动的目的,而他的现实的行动只具有手段的意义;他活着只是为了谋取生活资料。”
《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下称《穆勒摘要》)&br&“……——现在它们互相分离竟达到这般地步,以致物质生活一般都表现为目的,而这种物质生活的生产即劳动(……)则表现为手段。”《德意志意识形态》&/blockquote&&p&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异化劳动,异化劳动何以起源的问题也可以得到解释:当劳动者付出劳动完全不是为了享受劳动这一过程,而是仅仅为了获得作为对象化结果的产品,这种劳动就是一种“异化的”劳动,或者至少是异化劳动的“潜在形式(萌芽)”(《穆勒摘要》)。在这种情况下,异化劳动得以起源。&/p&&br&&p&其三,异化劳动的扬弃&/p&&br&&p&马克思在《穆勒摘要》中对非异化劳动进行了描述:&/p&&blockquote&“我在我的生产中物化了我的个性和我的个性的特点,因此我既在活动时享受了个人的生命表现,又在对产品的直观中由于认识到我的个性是物质的、可以直观地感知的因而是毫无疑问的权力而感受到个人的乐趣。”&/blockquote&&p&在《手稿o共产主义》中,马克思把这种非异化的状态表述为对异化的扬弃。&/p&&blockquote&“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br&“随着对象性的现实在社会中对人说来到处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成为人的现实,因而成为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现实,一切对象对他说来也就成为他自身的对象化,成为确证和实现他的个性的对象,成为他的对象,而这就是说,对象成了他自身。”&/blockquote&&p&这些表述表明,在马克思看来,当劳动成为劳动者生命的自由体现,成为劳动者为满足自身劳动需要而付出的,成为劳动者生活的目的时,人的异化(自然也包括劳动的异化)得到扬弃。马克思关于异化的扬弃的思想,可以作为上述对异化劳动的理解的一个旁证。&/p&&br&&p&小结:异化劳动是指那种仅仅被当作是谋生(或满足其他需要)的工具和手段的劳动。在异化劳动中,劳动仅仅是获得产品的一种手段,产品则是劳动的目的。此时产品相对劳动者而言已经成为了一个“异己的对象”。&/p&&br&&p&可以看到,在异化劳动起源的这个问题上,完全不需要“私有财产”为前提。即使劳动者个人完全占有自己的产品,逻辑上说,只要劳动者付出劳动仅仅是为了占有产品而不是为了享受劳动过程,那么这种劳动就是(潜在的)异化劳动。&/p&&br&&p&(4)何为私有财产&/p&&br&&p&首先,马克思并不把私有财产仅仅理解为人对物的关系,马克思使用私有财产这一概念更为强调它所体现的人与人的关系(或社会关系)。&/p&&blockquote&“如果撇开私有财产的异化,那么私有财产的意义就在于本质的对象……对人的存在。”《手稿·货币》&/blockquote&&p&这个表述表明,&1&私有财产也存在着异化;&2&撇开私有财产的异化,那么私有财产体现为人与物(作为人的本质的对象)的关系,即人通过物实现自己的本质。其中&2&体现的是人对物的关系,而&1&体现的则是私有制度下的人与人的关系。&/p&&br&&p&其次,那么什么是私有财产的异化?&/p&&br&&p&在马克思的用法中,异化指的是主体性外化为某种异于主体并支配主体的力量。&/p&&blockquote&“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作为自为的活动、作为主体、作为个人的私有财产,就是劳动”(《手稿·国民经济学中反映的私有财产的本质》)。&/blockquote&&p&私有财产的这一主体属性,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发生了异化。在《穆勒摘要》中,马克思分析了私有财产异化的过程。这一分析的逻辑发展如下:&/p&&br&&p&国民经济学把私有财产当作前提,但从私有财产的主体性来讲,说一个人是私有者,就意味着说他通过对财产的占有实现了自己的主体特征;&/p&&br&&p&在交换过程中,私有财产被证实为独立于占有者的存在,并因而“获得外化的私有财产这个定义”;&/p&&br&&p&而在交换过程中,由于“私有财产的相互外化或异化”,私有财产“作为价值的存在是它自身的一种不同于它的直接存在的、外在于它的特殊本质的、外化的规定”,就是说私有财产丧失了体现占有者主体个性的主体本质,而异化为“外在的、无思想的对象性”的存在,即异化为(作为价值表现的)货币。&/p&&br&&p&最后,题主所引的,马克思在《手稿·异化劳动》中所表述的那句话,指的就是这一完成了异化的私有财产。&/p&&br&&p&(5)对题主问题的总回答:为什么在马克思那里,异化劳动是因,而私有财产是果?&/p&&br&&p&沿着上面的分析一路走到这里,对题主问题的回答已经比较清楚了。&/p&&br&&p&首先,题主在补充说明中说“工人为资本家工作产生了劳动的异化”,这个表述是错误的。异化劳动并不产生于“工人为资本家工作”。异化劳动产生于“仅仅为了占有产品而劳动”,哪怕这种占有是由劳动者自己实现的(并且因而不需要私有财产为前提)。因此,异化劳动的出现远远早于资本主义,只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才发展到顶峰。&/p&&br&&p&其次,马克思所使用的私有财产的概念,指的是异化了的私有财产,或者说“外化的、无思想的对象性”的私有财产,即作为(交换)价值的私有财产,或是以作为价值表现的货币财富为形式的私有财产。&/p&&br&&p&最后,如果劳动仅仅是为了获得产品的使用价值,这种劳动仍然可能是异化的,它并不需要私有财产为前提;反过来,(交换)价值或其表现(货币)之所以能够最终成为财富的一般代表,或者能够成为私有财产的体现,必然是因为社会中已然存在着以价值为目的的异化劳动。&/p&&br&&p&我的回答补完。这个回答与我之前所设想的思路略有区别。可能还会有一些细处的修改,但回答的基本框架不会再变了。&/p&
的回答。我认为两位的回答都存在问题。我的引文来自中文版《全集》42卷。(1)两位的回答存在的问题。 把劳动的对象化等同于劳动异化。我认为这不符合马克思的本意。异化劳动的第一个规定,在中文版中…
来自子话题: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三条主要“原则”:即“喉舌论”(媒体是党的“喉舌”)、“教育工具论”(报纸的工作“要教育人民认识真理”)、“舆论导向论”(让记者俯首贴耳、充当宣传工具)&br&&br&&br&神烦,要审核,发图吧&br&&img data-rawheight=&423& data-rawwidth=&565& src=&/f3fa9ebc7fc6a14b767e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5& data-original=&/f3fa9ebc7fc6a14b767ed_r.jpg&&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三条主要“原则”:即“喉舌论”(媒体是党的“喉舌”)、“教育工具论”(报纸的工作“要教育人民认识真理”)、“舆论导向论”(让记者俯首贴耳、充当宣传工具)神烦,要审核,发图吧
来自子话题:
1.工匠在消费力大的地方才可以生产出“质优价廉”的物品&br&2.富国的农业未必比贫国发达&br&3.富国的资本回报率比不上劳动力发达的贫国&br&4.所有自由的贸易,都会对贸易双方有好处,没有谁占便宜的问题&br&5.社会分工非常美妙&br&6.自私是社会发展的前提
1.工匠在消费力大的地方才可以生产出“质优价廉”的物品2.富国的农业未必比贫国发达3.富国的资本回报率比不上劳动力发达的贫国4.所有自由的贸易,都会对贸易双方有好处,没有谁占便宜的问题5.社会分工非常美妙6.自私是社会发展的前提
来自子话题:
&img src=&/97e59ac4e7caf565ef9a3_b.jpg& data-rawheight=&3582& data-rawwidth=&4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0& data-original=&/97e59ac4e7caf565ef9a3_r.jp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航海时代ol罗亚尔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