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跑多少能练中考耐力跑

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怎样才能练好体力(耐力)
上网生活,早几天去广场跑步,发现一圈不到,却没气了,气喘喘的,但是身体一点也不累,请问怎样练才能连续跑个1000米或几千米呢
咬牙坚持,一点一点加量,自己指定个计划去完成
第1周 每天跑1000米
第2周 每天跑1500米
。。。。。。
大家还关注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如何让学生轻松积极练好耐力跑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怎样可以练跑步耐力
怎样可以练跑步耐力
08-11-24 &匿名提问 发布
使劲跑 直到跑不动为止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跑步训练有4个基本的要素:耐力、力量、速度和休息。 耐力 如果我们把跑步看作是一个金字塔,每年一次到两次的最高级的比赛作为它的金字塔顶,耐力基础是塔的塔基。对追求健康的跑步者来说,塔基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但对大多数的跑步者来说,塔基是整个计划的开始和结束,没有良好的基础,较大强度的力量工作和速度工作是不可能做到的。部分的跑步者往往忽略了计划,从而使我们的跑步受到不良的影响其实我们可以很好地设计自己的跑步计划,特别是在每年一度的为耐力训练打下良好基础的时间里。 力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体力和精神承受能力已经下降到如同悬崖的边缘上了。肌蛋白的减少是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典型病症。在老年人中,由于其肌肉力量的下降和身体极度地虚弱,摔倒和骨折是比较常见的。研究表明:力量训练也能有效地减少老年人摔倒的频率及骨折。 不管什么年龄的跑步者,很少有人努力去锻炼腿部以外的肌肉。但是,在日常训练中,有规律地安排一系列简单的上身力量练习,将有效地提高训练者的跑步能力。目的是提高肩臂的力量和耐力,以及腹部和背部肌肉的力量。通过合理地利用双臂,跑步者的成绩可以提高近12%。不知道利用双臂的普通的跑步者就很不幸,跑步的距离越长,双臂就越疲劳。双臂能有效地维持步幅是因为,,他们像一个节拍器一样有节律地带动着腿的节奏。 增加上臂的力量可通过简单的俯卧撑练习。做俯卧撑时不用太快,并注意两臂的宽度来加强背、肩、臂的力量,所有这些部位在长跑的最后阶段将起重要的作用。不要一下子做得太多,刚开始做4次到5次即可,然后,随着力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次数。做俯卧撑的好处在于用你自身的体重提供阻力,3而不需要投资任何设施。 跑步时,另一块重要的肌肉是腹部肌肉。无力而松弛的腹部是你在长跑训练、比赛的最后阶段步幅减小、胸腔缩小,运送到腹部的空气总量减少。此外由于腹部肌肉的力量差,可能会给和腹部相对的腰部肌肉带来麻烦。解决的办法是有计划、有规律地做仰卧起坐。这个练习使背部、腰部、腹部肌肉都会得到锻炼。把加强上身力量融入到你的日常跑步中去,简单的方法就是像每天跑完步后要做整理运动一样来做它。一开始做10个仰卧起坐,5个俯卧撑和20次双臂屈伸,在两个星期后增加到12个仰卧起坐,6个俯卧撑和24个双臂屈伸。 尽可能地加强跑步的力量,一旦有了一定的耐力基础,加大步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山地跑。有规律的山地跑计划将对日常跑步产生奇效,对比赛成绩更是有显著效果。山地跑可增强跑步者的大腿力量,增强腿部的协调性,更可增强大脑的协调性。对老年跑步者作用更大。在斯坦福大学的调查结果表明:跑山的老年人的骨质密度比那些没参加训练和参加缺乏刺激训练的老年人的要大得多。 进行山地跑训练可以慢慢开始。首先,在山地跑训练时不必跑很陡的山。如果跑很陡的山,那么,所做的唯一的事即是爬山。理想的山地跑,其山路长为四分之一英里,山的坡度不要太陡,这样既能锻炼到腿的后蹬力量,又不至使肌肉过分紧张。其次,尽量做上山跑。因为当你做下山跑时,地面对脚、踝、膝和腿的撞击力加大了(大约为体重的4到5倍)。而当你做上山跑时,撞击力会小很多,更有利于加强大腿的力量,有助于跟腱的拉伸。下山跑时要减小跑的步幅。 根据其他系列山地跑的效果,第一周,跑一次;第二周,跑两次。在你计划参加比赛的前8到10周,把山地跑有效地融入你每周的大强度训练之中。每周重复1到2次,使山地跑在日常、有规律地中等强度训练中占到中等比例。 速度 对一个跑步者来讲,有很多方法进行速度训练:到田径场上,重复进行各种各样的短距离跑;做速度游戏;从上上快速地地跑下来;参加比赛等。速度训练对每个人都是可以的,对老年人的作用更大,因为它在保持步态的同时,也保持了人体良好的生物力学结构,而这两者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消失。许多没跑过不得成年人,认为自己只是适应日复一日的以每英里10分钟的速度慢跑,而不管跑的强度和速度,这是不正确的。 提高速度可以通过三种方法: ⒈增加步频 ⒉增大步幅 ⒊既增加步频又增大步幅 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更可取,步幅的增大会造成步幅过大,进而会引起某些生物力学上的问题和运动损伤。 速度训练,尤其是在田径场的速度训练应该是逐渐的(无痛的)提高步频和步幅的训练。重要的是要循序渐进地提高。田径场上的速度训练对于发展速度的感觉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改进跑步形式的机会。 休息 跑步的4个要素中,许多跑步者在训练耐力方面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有的跑步者把速度与耐力协调得相当好。但是,很少有跑步者认真对待休息这个重要的部分。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休息在4个基本的要素中是最主要的因素。跑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而这些好处都是我们用代价换来的。在跑步中这个代价就是肌体内肌肉组织的不断被破坏和重组的反复过程。无休止地跑步最终会导致肌肉损伤,在跑步中,我们认为损伤和过度使用的含义相同。而肌肉组织在休息后比原来更加强壮了。 为了使我们保持健康,不受损伤,跑得更好,在跑步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1.每周少跑几天。 2.每周用一些低强度的训练来代替1天或2天的跑步。如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有氧、出汗的训练。 3.把某些步行活动融入到你的训练之中 4.比赛应该少一点。 5.在你没有比赛任务而准备维护体能时,应尽量尝试降低运动量,保持成绩和坚持降低训练量。 6.有计划地进行深层组织按摩。 7.将同样的理论运用到你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像学习工作一样学习休息和放松这门艺术,这门艺术是值得追求的。通过学习创造性地休息和放松,使我们的身心得到恢复,变的更加强壮。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长跑平均分最低,并且具有共性,这一问题长期困扰着各校的领导和任课教师。  原因何在?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长时间活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是身体健康和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即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由于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第二个发育高峰,其身体的变化极为明显。相对而言,其胸廓的发育,心肺功能的发育是滞后的,有氧代谢供应能量的能力较差,负氧债能力较低,又由于大脑皮层对呼吸的调节机能未全部成熟,加之平时吃苦少、毅力差、锻炼有限,造成耐力素质比较低。专家在对12-16岁青少年做三种大强度练习的研究实验发现:12岁青少年动作的持续能力仅为成年人的65%,13岁为70%,14岁为76%,15岁为84%,16岁为94%,这说明耐力素质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而增长,随着身体发育而变化。  中长跑项目又累又枯燥,很多学生不愿意上。在教学中,如何上好中长跑课,提高学生耐力素质,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与习惯,为其终生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应注意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刻苦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注意激发和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明确锻炼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在思想上要树立不怕苦,不怕累,具有顽强毅力的品质。在锻炼中,要勇于磨练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有意去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毅力,把老师让我练,转变为我要练的自觉行动,教育学生&耐久跑&,不仅可以提高肌肉的耐力,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增强心肺功能,而且还可以在心理机能上产生重大的作用,不仅对学生生理机能的迅速发育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也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奋发向上的精神,顽强的信念都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我们的青少年正是缺乏这样的锤炼。  2.在学时分配上要有所侧重。学生课下锻炼的机会很少,有计划、系统的安排锻炼就更少,耐力素质不高,这对学生积极性的培养很不利,而且提高耐力素质的任务全部交给课堂,课上又仅凭三、四个学时的锻炼,要提高能力是很困难的。要知道,耐久力这项素质的提高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它必须在于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又要循序渐进,锻炼时效果慢,但下降的却很明显,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具有巩固性的锻炼,才能有很好的效果。因此,在课时的安排或课外体育活动中,必须增强练习的份额,甚至每节课都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耐久力的锻炼。一般在课结束前10分钟左右,进行5~7分钟提高耐力素质的练习。那么增加多少课时为宜呢?这就需要统筹安排,每个学期都要进行三个周期,采用三段循环,以&发展一般耐力-发展速度耐力-全程测验&这三个内容为一个周期,具体的组织方法根据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3.教师应在采取练习内容、辅助练习手段上多下功夫。  由于耐力素质是其它素质发展的基础,对其它运动项目创造优异成绩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耐力素质发展不够,进行其它项目的学习就不会保持长久和足够的耐心。课的开始要重视准备活动,只有准备活动作充分,并且有一定的强度,使心肺功能提高到一定的水平,即&预先&值高,才能使身体充分适应大强度的耐久力训练,充分克服因&极点&提早出现而产生的不适感。在全身关节、肌肉、韧带充分伸展活动后,做力量、速度等辅助练习,使无氧代谢与有氧代谢的训练巧妙地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做一定量和强度的高抬腿跑、后蹬跑、加速跑等跑的专门练习;快挺中小重量的杠铃、哑铃等;壶铃、蹲跳;以及仰卧起坐、举腿;立定跳远、多级跳、纵跳,发展上下肢及腰部肌肉力量的辅助练习,对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很有溢处,更使心肺功能提高到耐久跑的需要,比单纯练习耐力效果好。切记:采用辅助练习要合理地安排练习的数量、强度、重复的次数及休息间歇时间,做到既要有足够的量又不能超强度,如果过量,学生感觉太累,势必影响主题的训练,难以调动和发挥充足的劲头练耐久力了。  4.要特别注意教会学生呼吸与步频动作协调配合的能力。呼吸方法的不正确,对耐久力的提高影响很大,由于青少年大脑皮层对呼吸的调节机能尚未完全成熟,在中长跑中很容易出现呼吸与步频不协调现象,即课堂上常出现的&岔气&,这样保持长时间活动的能力就会下降,对心肺功能的增强也没有益处。应该教会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采用鼻嘴吸气,嘴呼气,增加呼气量,才能增大吸气量,保持平稳一致的运动节奏,采用两步一吸两步一呼或三部一吸三部一呼,使呼吸节奏与动作节奏协调地配合。  5.增强练习的次数也是发展肌肉耐力的一个有效方法。  增强耐力素质,不单单只就耐力跑练习,如果只单纯的练中长跑,在跑道上的跑圈,容易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单调、枯燥、厌烦的情绪,破坏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可采用一些其它练习方法。如:在保持或减轻阻力,增加练习次数和延长练习时间的情况下,也能获得发展肌肉耐力的良好效果。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样的训练手段,内容的巧妙搭配,环境和条件的变换等都会消除单调、枯燥的情绪,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但是要注意:阻力小、时间长、重复次数多是发展肌肉耐力的途径;先练上肢,后练下肢,不能搭错;先练速度,后练耐力,更不能颠倒。游戏式、对抗式、竞赛式,方法很多,需要我们认真选择,避免教学的盲目性。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对提高学生的耐久力素质起到一定作用。希望批评指正。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练耐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