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安全第一季无删减的思维中、你有哪些做的不到位

当前位置:&&哪些思维方式是你刻意训练过的?
思维方式很重要。有时候人会可以训练自己某一方面的思维方式,大家可以分享一下自己有没有什么刻意训练过的思维方式。比如“跳出圈子思考”,“换位思考”等等。
按时间排序
637 个回答
写论文,essay的三段式什么的。。。人家明明是个凌乱欢脱没逻辑没内涵的人,干嘛非要高大上,搞得现在说都不会话了。。。因此我必须吐槽论文
批判思维:否定自己的一切,然后推翻重建,晚上睡前会想想自己都做了什么,然后挑刺——我又控制不住情绪,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某事原本可以做的更好,为什么自己没做到。一来二去,连自己整个人都否定了,干脆换个模样生活……这种方法适用于缺点、问题多的人,反正够差了,改改也没什么
凡事都有plan B,所有文件都有备份。
1.流程制度化制度化是看了《复活军团》和《王立群说史记秦始皇》后的一个感悟,秦国的制度细致到令人发指。然而也就是因为这样,秦国可以10年如一日的把国家中最优秀的工作流程一下子让全国人民一起使用。 战隼的学习探索,《建立和积累你的小系统》里面也有流程系统的探讨。链接:个人使用的流程制度化,当然是简化版,给个人使用的。简单的说,只要可以流程化的东西,统统把步骤写下来,然后分类存档。供以后参考。流程大致如下记录步骤调整顺序改进简化过段时间重新审查本流程一旦确定了流程,然后每当以后做事情的时候,就严格按照制度流程去做,如果可以改进和提高效率,相应的制度也需要一起进行改进。举个自己定的流程列表,这个是我某次住房时候写的洗衣流程,因为洗衣机是公用的所以步骤比较复杂开开关
取二枚硬币
带上脏衣服与洗衣粉和洗衣液
插上2号插座
手机定时30分钟
定时结束后取衣服
关上外面开关
关上里面开关
住在那里的时候,就一直根据这个流程洗衣服,另外相对应的还有烘干流程表。另外,意外特殊事件,特殊处理,不再这个流程化框架内2.系统化系统化是流程制度化的升级版,流程制度化,只是管理单个事物的流程,而系统化,是观察和调整整个事务的内在的相互联系。还有事物经过系统后,整个的变化过程。系统化,先主要考虑三样, 输入-&处理(系统本身)-&输出, 这这个层面上,我们只考虑输入是什么和输出是什么,系统本身怎么组成不去考虑,这个部分就是确定一个目标(是什么,和最好要什么)然后确定好目标后,去思考如何去处理如何把原来是什么变成我们要的东西,然后对这个系统进行设计。这个系统除了流程化之外,还要考虑一些其他要素,比如意外情况,适用范围,失败处理,系统成本等等制作和维护的相关因素。系统化不是简单的吧小流程叠加而成的,而是把各个流程有条件的根据情况而有机组合而成的,并且有设定目标和设定结果就再拿洗衣服举例输入是脏衣服,输出是干净衣服(目标是把脏衣服洗干净)几个步骤,洗衣,晾衣服/烘干,收衣服,整理衣服 (每个步骤都有详细流程)几个模式:晴天洗衣模式,雨天洗衣模式 (根据天气选择晾干还是烘干)意外情况1,洗衣机坏了 - 应对方式:报告维修,带着衣服去商业洗衣房洗衣意外情况2,停电 -应对方式参考意外情况1意外情况3,洗衣房不开门 - 对应方式:寻找替换的洗衣房洗衣服在家洗衣的洗衣粉和消毒水的选择,商业洗衣店的洗衣粉和消毒水的选择等等等等...经过一系列的流程模式和情况的设定,基本上一个洗衣服的系统化就完成了。另外这些都是应该用笔和白纸记录下来的。3.备份备份主要是电脑数据,凡是重要的数据,文档,一定要有备份。写作的时候,软件就要对其备份做一些细致的设定,保证备份无误。备份地方要多,本机不同目录,备份的外置硬盘,云盘上这个是我几年前写的,我自己关于备份的说明和看法:现在备份,尤其是编程,就更加方便了,版本控制工具git,使得不但能备份,还能保留所有改动。另外重要数据,如果要备份在云盘里面,那么要做到加密,最好能加密两次(压缩两次都带密码,而且不能相同),加密算法至少256位以上(越高越好)。最好,备份要做到自动化,让软件自动定时备份。这样可以省每次手动备份的时间和精力了。4.备用易耗品应该什么时候去买?用完了去买?还是还剩下一大包的时候去买?我是会剩下一大包的时候去买,如果保质期长,会买好几包,然后定期检查数量(我会把这个流程制度化,见1),这样才能保证家中的这个易耗品永远存在,而且永远充足,不会出现突然没有的情况5.生命周期.这个是项目管理中的一个概念,但是用在生活中,也十分重要。因为人们在对待某事物时候,对其整个生命周期有盲点。比如说使用一个物品,基本生命周期是购买使用损耗维修衰竭扔掉人们往往关注了1-3,而这个产品的广告,就只针对2。然而,人人都要面对4-6. 然而4-6真的那么简单吗?其实4-6更应该是买某些产品也应该加以思考的部分,因为这些产品处理起来不容易。如果你只是买来一条毛巾一件衣服,容易,扔了就扔了。但是如果你买的是电脑或者手机,那你又如何处理呢? 曾经有个男人不会修电脑,下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还有向非环保产品,汽车电池,家用电池,扔掉的话,会不会污染环境。如果是汽车,那你是不是要考虑保养维修的成本和方法?又比如说人,婴儿儿童少年青年成年中年老年死亡虽然大家都知道会度过这几个阶段,但是又有多少人在年轻的时候深刻思考老年到死亡的这段时间应该如何生活,如果未雨绸缪呢?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然而对于我们思考方式,应该好好去思考整个的生命周期,每个阶段都是十分重要的,不要忽略这个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思考计划的时候,一定要把最后阶段思考进去。===========日更新:6. 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非常有用的一个东西,理顺关系,理顺事物之间的联系,做大纲,等等都可以用到。一张图可以把事物的联系大致脉络给全部表达出来。是整理思维的有工具。一般自己是先打个大致的草稿,然后用xmind,进行整理修改。修改好的思维导图,是非常有必要打印出来,然后自己反复的察看,使自己对已经学习到的东西,始终保持清晰的脉络(--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7. 模块化思维 和 标准化思维我在这个问题上做过回答:这个也是我工作从长期练习所得来的模块化思维 - 系统内的东西应该是模块化的,一个模块坏了,可以立刻被替换掉。几年前我做了一次有意思的尝试,从上市里面买了50双一模一样的黑色商务人士袜子,然后一天换一双,以后洗袜子,无论什么时候洗,任意两只袜子都可以组成
一双袜子,这样减少了寻找配对袜子的时间。另外,只要有一只袜子破洞了,吧破洞的那支扔掉就行了,等到第二只袜子扔掉后,袜子又是双数了。当然执行过程中有一个小问题,两周洗一次,所以最多就用20多双袜子(预留一周的袜子是因为袜子要时间晾干)。这样,在补充过程中,新袜子和旧袜子的颜色和质地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可以肉眼辨别。标准化思维也是,尤其是购物,通用化的标准一定是参考指标之一。
标准化思维 - 这个是模块化思维的一种延伸,(可能模块化并不一定标准化),简单的说,这个东西的配件一定是可以方便买到,并且非常用以被替换的。比如说买纸,或者买本子,基本都是A4,这样我可以轻松买到相关的工具去整理自己的用A4写下的东西。买螺丝,买工具,买电池产品都一定是要根据标准走的。有人可能会认为标准化可能会破坏人的创作力,其实不然,标准化有个原则就是接口标准,内部实现随意。就是两个东西对接的地方一定是全世界可以通用的,至于用的是什么材料,什么颜色,什么风格,这个随意发挥。标准化,模块化,这两个思维方式,不单是在购买物品时候会考虑,在自己做东西的时候,自然也是会考虑到的。8.不要把临时方案当作永久方案去使用( 原叫:非“骇客”的生活方式)或者说不用技巧去生活,尤其是别人不可复制的技巧去生活。或者是把应该短期临时的应急方案当作了长期永久方案了。先说说什么是“骇客”的生活方式。我们一般会有这样的经验,家里电器老化了,比如电视,收音机等,用的时候接触不好,然后我们拍拍,就继续运作了。然后我们就有了经验,如果一时不工作了,拍拍就又工作了。然后我们还把这个经验传授给家人。让他们也去这样做。然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修理,或者是更换这些电器,而不是拍拍继续使用。我把这类行为称为骇客的生活方式,因为你已经不按照应该的步骤去使用或者更换产品,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去使用它。这样的骇客生活方式,应该杜绝,最主要的原因是危险。然而还有其他原因不以正确的方式使用,可以对自己产生危险不以正确的方式使用,在有原本损坏的情况下,加大对其损害。使用方式凭经验,而这个经验不能应用到其它地方,这个经验没有价值这个经验没有价值,却要花精力去记忆技巧可能费时费力,耗费的记忆和精力是极低价值的客人,或不了解的人,以标准的方式去使用,也有潜在的风险了长期使用不正确方式,养成习惯,去别人家做客,也使用骇客的生活方式另外“骇客"生活方式,往往猥琐,容易给人造成不良印象。(与应有的使用方式完全不同,行为往往显得和正常形态格格不入)这个骇客思维的发现,是我长期独立生活后回家看父母时候发现的。到了父母家,自己在这个环境长大,东西也没有怎么变化,但是居然不知道如何在生活了。没有一个电器可以顺利打开(比如电灯和电视),电源脱线板几乎都接触不良,都要给电线和版的部分“按摩”一下,才能出电来。就连抽水马桶和淋浴器这类东西,都要用一定的复杂技巧,才能正常使用。 家人在“训练”我过程中,一直说用起来很“简单”,但是一下子要记住那么多技巧,是多么考验记忆力。另外说带来的感受,住家的体验非常非常的糟糕。(想象一下,如果要记住100多个技巧,才能正常使用淋浴器,马桶,电视,电灯,空调,水龙头等生活必备品,而且这些技巧其他地方不会再用到了)但仔细想想,自己从小也就住在这个家里,也是以这样的方式去生活,当时却没有任何觉得不对的地方,为什么会来后却有那么多不爽的感受?在独立生活的过程中,要经常搬家。所以明白,每一次搬到新家,拧开水龙头,一定是出水的;打开淋浴器一定是热水;按下电灯按钮,电灯一定是会亮的;按了洗衣机开关,一定会洗衣服的。去别人家玩也是一样,应该怎么用,都会按照自己所想的方式出现。如果不按自己所想的方式运行,就会尽快维修或者替换掉了。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尽量还原事物原有应该的使用方式。而不是根据自己的理解,使用某种技巧去生活。使用非骇客的生活方式有以下好处安全无需耗费太多记忆和精力,耗费的记忆和精力是有价值的可重复,使用经验可以复制,经验也有价值可以迅速上手同类产品(或者迅速适应相似环境)客人可以正常使用去别人家做客,不会使用的坏习惯去操作别人家的东西,让客人对自己产生不良印象所以,我会观察自己,是不是在用骇客方式生活,如果有,要立刻改变这样的生活方式。---- 更新9. 安全第一安全,安全,安全,安全第一安全第一,这个是学开车的时候,有意思的训练的,所有行动,第一都是考虑是否安全在做,比如起步,变道,转弯,停车等等。我问可以转弯了吗,然后教练就问,是不是安全,安全就转弯;我问可以变道了吗?教练问,是不是安全。反正做什么都是安全第一考虑的。然后体锻健身过程中,这样也是拿出来评价是不是可以去做,如果太重,不安全,不做;如果推举太重,没有第二个人在边上不做;如果有机器,检查机器是否安全,然后在做。安全放在第一考虑。安全意识尤其重要,如果觉得不安全,情愿不去做,也不要逞强。有人可以问,就先问,然后去做,安全指标先看。没有人可以问,看看视频教程。还有就是乘坐交通工具,还是按安全指示走比较好,乘务员说怎么做,就怎么做。可能有些行为已经被证明还是安全的了,但是乘务员说不安全,照着做就行了,没有必要在交通工具上对其进修反驳。如果不满意,记录下不满意的地方,下了交通工具再投诉。不然当场被击毙都是活该。这里包括坐车系安全带,不酒驾,飞机上不开手机等等行为。-----10.做第三方认证或第三方调查的思维,不能只听推销的每次回家看家人,都能看到家人和自己过去思维的局限性.销售人员一热情的来销售,吹得天花乱坠的,然后还忙东忙西,虽然知道对方在耍心理攻势,但是还是内心脆弱,容易感动,之后被忽悠一阵,就把不需要的东西给买下来了,经过热情推销,就变成了不买就不划算还对不起自己,或者不买对不起人家.但过两天却常常后悔,不是发现东西没有用,就是买贵了,其他地方有更加便宜的.(另外这里也包括各种推销手册,广告等推销手段)买小东西就算了,往往到了买电脑,买车,买保险的时候,居然也有这样的现象.所以现在,如果是买东西的时候,尤其是买自己不了解的东西,一定要自己先做第三方调查,网上测评很多,很多网友也对各种东西进行评分评价,可以很好的作为参考.凡是必须调查完毕才能去购买.如果是买大件,比如买车买房,一定要做第三方认证,确保买车的买房的原来车主没有二次出售和留有对物品的财务问题等等情况.出钱越多,法律手续就必须越完善.所以,流程是:做调查-&(做第三方认证-&)选择最优方案-&购买. 没有推销人员的事情.非要把推销人员加入进来,那么假设推销人员激起了你的新的需求的花那么流程是:听销售人员讲解了解物品基本信息-&拒绝购买-&(做第三方认证-&)做调查-&选择最优方案-&购买为此,我设立了一个训练方法,去销售人员多的市场去,和花时间人交涉,讨价还价,最后拒绝购买,为了练习心狠,做个欠揍的蛇精病@ ̄ρ ̄@)
谢邀什么也不想........的思维方式用于更加顺利地进入睡眠趴
应试思维。
批判性思维,刻意关注了一段时间,,然后我现在看到听到什么都要质疑一下,整个人都不好了,见人说几句就争论起来了,根本停不下来,,谁有鸡汤,给我一碗缓解一下症状。
开始学会每天反思自己。P.S:正在尝试。
我自己取个名子吧,“站在对方立场思考大法”。就是遇到一个事情,除了从自己的角度理解外,试着站在所有的不同立场的参与者的角度看看,分析利弊,往往有惊喜哟~
1、带着眼光做事情。话说起来容易,但是很多人常常会疑惑于到底什么眼光。其实,眼光就在我们身边。诸如,我们所有学习的东西,如何在未来的一天用上。我们需要为自己积累有价值的东西,诸如影响力。诸如,什么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眼光,需要有一定的视野为基础,所以多多与有经验的人聊天,会受益匪浅。2、尽量克制浮躁情绪社会发展伴随着的副作用是人心的浮躁。我也常常浮躁,但是一直在竭力克制。3、成长我是一个很单纯的人,一直想找出自己不再幼稚的方法,现在还在努力着,分享一点感悟。我想单纯是想做什么做什么,成熟就是按照社会规则做事情。至于规则是什么,这是需要自行感悟的。但是我认为真善美是最基础的规则。反思自己幼稚的原因,每当遇到事情不解我就在想,这个人怎么可以这样,我认为是他修养不够,其实这是我对人性理解不深。以后遇到不解的事情,我想我就会去反思这背后的人性。毕竟有修养的人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还是太少,人性可能才是普世价值观,所谓的正向三观可以拿来要求自己,但是对其他人强调是没有意义的。4、逻辑思维意识网上曾经转过一个段子:你的思维习惯是这样的吗?把信息当作知识,把收藏当作学习,把阅读当作思考,把储存当作掌握。你的思维习惯是这样的吗?把信息当作知识,把收藏当作学习,把阅读当作思考,把储存当作掌握。我想曾经是,因为内心没有逻辑这个概念。自从我在新东方学过gre以后,内心重新审视逻辑这个概念,明白因果的循环,就感觉世界其实是有序的。5、放下我执其实自己是一个渺小的存在,怎么可能什么都懂?人生在世,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只有知道自己什么都不知道,才能逐渐学习到更多,也明白所有的错误都是为让自己更成熟。不再过分看重自己,多倾听别人的观点,学着去了解别人。我执的另一个缺点是不接地气,总把自己装扮成为高大上的状态。其实,别人眼中这是装,不如幽默一点,随喜一点,人性一点。一件事有多大利益,就有多大博弈和是非。我执的人们只看到利益,放下自我才会看到的是自己有多少去做资源和在是非中找位置。6、会认错有错误一定要承认,对自己的行为和思考负责。7、心胸和视野把困难,把最难容忍的人当好人,修炼自己的心胸。站在家族的角度看待个人的成长,很多事变得淡然甚至理所应当。8、人性人性这种东西,我琢磨了很久,才些许入门。诸如重态度,轻事实,这不单单是女性,也是人类的通病。诸如渴望被认可,害怕生死与衰老。诸如,哪怕一个心胸很大的人面对指责第一反应也是些许愤怒。细心观察,会发现很多这方面的东西。或许见到一个人,你不了解他,但是从人性的出发点做事可以些许提供指导意义。做任何事情,我都会先问自己几个问题:1、游戏规则是什么?2、谁是既得利益者?3、人性是什么
记车牌号。走在路上没事儿干的时候就记车牌号~因为每次跟别人说我是学数学的时候,对方的反应都是:哇,那你对数字一定很敏感喽!其实,我对数字真没啥特殊的感觉,所以,为了更多碰触数字,我只能记车牌号和手机号了~
1、批判性思维2、科学方法论
在和别人的语言交流当中,我经常发现自己说话没有组织、没有逻辑、比较混乱。然而,写字的时候我发现情况有所好转。后来 帮我分析过,是因为我用语言表达的时候,并没有真正地有逻辑地分析想表达的事情。而写字的时候有充足的时间用来分析、思考和组织语言。他给我说了他的一个boss的例子:当他刚刚在苹果intern的时候,他发现boss在说话的时候反应很慢,常常像是在想着什么。他还以为boss的精神状况有些什么问题。后来交流多了,才发现boss所说的话都很有道理,给了他的工作和以后的发展给予很大的帮助。他说,boss在说话之前都有思考的习惯,这样就算是不熟悉的领域,也常常能用自己的知识去剖析对比问题。孟轩给了我几个建议,半年过去我觉得受用匪浅:1. 对于想说的内容要十分熟悉。2. 对任何事物都去分析,可以从最简单的“What? Why? How?”入手。
我还小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秘密。--------------------------------------------------------------------------------------------------------------------------------------------我其实可以超越我,我的精神可以凌驾于我的身体之上啊!发现了这个究极奥义的我是有多激动我现在都还记得!那时候我想只要我将这种思想应用于我的生活所有方面。困惑,尴尬将可以迎刃而解,想着就美美的。而这种思维类似于现在的那种中二病思维:
比如刚摔了一跤,站起来说一句,这凡人的身体我还有点不适应。
当然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什么二次元,中二病,也没有那么傲娇的说。=
其实也很简单,类似于自己以一种上帝视角来看自己。自己以上帝的思维来操控自己的身体,就像操纵棋子一样,这么说过于冷酷无情了点啊哟。就是忽略掉本体的感受,以外人的眼光来看自己,就像操纵自己演戏一样。这样自己做了多挫多不该的事,就像是自己指使自己去做的,就不会有那么多情感萦绕
。当然,我曾想过我要这样去演戏,去操纵自己,这样我的思想不会受我自身的约束(因为有时候你心里想过这样去活,但你的性格会约束你,导致你只能想而懒于行动)我可以做一切我想做的。又有点类似于重生,穿越,你只是寄居于这个身体上。但是事实是图样图森破,毕竟这凡人已用自己的思维去感受去生活了这么多年,本王上身后一直无法改变,还是受凡人影响,容易被事情左右心情。而且,这不就是人生吗,有尴尬也有感动,五味陈杂,做一个凡人好了。
很喜欢这个“务虚”的话题这个题设是“刻意训练过的”思维方式,在这里我只谈我自身曾经刻意训练过的一种思维方式,叫“回到原点”的思维方式,它包括以下几层含义。正确定义问题,澄清问题细节。①眼前的问题是否成立,是现象还是真实存在的问题。(屏蔽直觉思维)②提问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它期待的结果是怎样的。(目的性确认)③这是个关于什么的课题,边界在哪里(定义内涵和划分外延)当做到以上几点,大部分问题框架会显现。再结合一些专业知识,问题容易得到解决。举两个例子。例一:曾经有个著名的辩论赛,正方主张“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反方主张“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看到这里,大部分人认为反方会赢,实际上这种思维已陷入“直觉思维陷阱”让我们刻意训练一下“不用”的定义是什么:“不用”是指在关键职位不用,还是完全不采用。“不疑”的定义是什么:是完全不怀疑他的所有一切,还是不怀疑他的品性,或是不怀疑他的工作能力。当辩论双方的定义不在一个水平线的情况下,双方都是诡辩和狡辩。当一方对这些关键细节进行澄清后,另一方的诡辩就相形见绌了。当双方都对定义进行明确化之后,用常识就能看出谁对谁错,还需辨?例二:某个面试场景面试官:请用至少2种方案告诉我,如何移动富士山。我:请问这个问题的回答时间?(确认提问者意图,目的性确认)面试官:根据方案不同,时间长短不同。限定十分钟内。我:“富士山"是日本的那座富士山还是某物品或人名?(屏蔽直觉思维,澄清细节)面试官笑着点头:这个确实是个方案,那好,我再假设确实是日本那座富士山。我:“移动”的参照物,是否可以以我自身,或者月球或者火星为参照物?(屏蔽直觉思维,澄清细节)面试官又笑了:好的。那么假设以东京塔为参照物,如何移动富士山。我:如果是这样,那么原谅我短时间只能给一个方案思路。富士山可以近似认为是一个圆锥体,假设其方圆十公里,可算得其底面积,另外它的高度好像是3千多米,我近似取3500米,那么可以求得其体积。假设用十辆顿载重2吨的卡车和十辆挖土机同时开工,我可以在十分钟内求得移动时间....
按别人不可能想到的思路去思考,越是普遍,越是安全,就越要逆向而行,走人迹罕至的路,也可能被叫做创新思维。很小就刻意训练,所以初中作文基本没及过格……
深夜有感睡前怒答一句。每天晚上饿了就会跟自己说快去睡觉吧,这样早上醒来就可以吃好吃的啦!
对待一直困扰自己的问题要从根源入手去解决。当我朋友们向我讲述他们长期以来一直纠结的一些问题,想听我的意见和建议时,我发现他们其实从根本上就没有想过要真正地去改变,或者说想要去改变,但只是做了一些无关痛痒的改变,然后继续一头扎到底,一条道走到黑。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如果我是想从根本上解决一直困扰自己的问题,一定要从问题的根源着手,而不是每次都下定决心要解决但只是做一些无实质性作用的改变。」「如果向一个你信得过的人请教问题,一定要仔细思考他的意见和建议,争取有所获。」「自己的思想会受到习惯、感情等很多因素所限。尝试跳出思维定势,跳出自己,站在一旁理性客观地分析事情。」
站在未来来想,站在历史来想;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想,站在自己角度来想。
有的讲得挺玄的,我看了看,有效性值得商榷。我从管理的角度讲一讲一些有实操意义的思维吧。1.系统思考:关系分析而不是元素分析---组织管理一个事物总是同时处于两个维度的关系之中:内部元素的关系的集合以及,它自身也是一个更大系统里面的组成元素。所谓系统化思考,就是要认清这两个维度。传统思维也有系统的概念,不过传统思维关注更多关注的是组成系统的元素而不是元素之间的关系。其实系统里面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就像在一个组织内部,关系强度不同的元素可替代性是不一样的---一个无关紧要的人很容易被外来的元素替代,但是一个很有粘性,跟组织中其他元素具有很强相关性的元素是很难被替代的。另外,一个组织动态发展从而向外输出产品的时候,实际上是一种关系能量的对外输出----一个具有更好的关系管理的组织,能输出更多的产品。根据我的观察,最好的关系状态是:当该系统内部的关系和该系统作为元素所处的更大系统的关系是相似的组织结构时,系统的管理成本最低,组织最稳定,输出最大。(大多数组织能量才不会消解在内耗上)2.批判性思考:对的和错的可能都是对的---决策管理宏观经济学里面讲财政政策的时候,讲到了两个效应,一个叫乘数效应,说的是政府购买会使得总需求以乘数的方式扩张,从而使经济扩张也是乘数式的;另外一个效应叫做挤出效应,讲的是政府购买提高了总需求之后,还会提高利率,从而挤出投资,使得经济收缩。两种分析都是对的-----一种决策往往会产生两种彼此矛盾的结果。生活中,组织决策中,我们都会面对大量的这样的例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在于我们的决策是在一个非常复杂的环境里面作出的,事物的彼此联系如同一个反馈环:A--B--C--D--E--A反馈环保证了系统的稳定,但是也为决策的有效性带来不确定性。怎么办?就是要批判性的思考,要分析我们的决策是处于怎样的一个反馈环之中,哪一个环节带来的影响最大,环节传递的时间滞后性是怎样表征的。乘数效应为什么和挤出效应产生了矛盾?就是因为它们是在一个反馈环中发生的、时间滞后性不同的两种效应。有时候,为了使决策有效,我们必须在反馈环达成之前,就要改变这个这个环。(其实,更重要的就是要事先思考决策的两面性。)3.价值思考:永远不要对事实发火---价值管理《政治科学》这本书里面,在开始介绍政治科学的时候就提到了一句话:永远不要对事实发火。是的,不要盲目地去做价值判断。一件事情,没有足够多的材料支撑,没有足够长的时间观察,你永远不知道事实是什么,它所将要引起的结果是什么。现在的新闻媒体,喜欢用标题来吸引眼球,通过刺激大部分人的G点来获取点击量,喜欢利用网上大量无脑网民的十分简陋的的价值观来制造话题---事实上,大多数人的价值判断早就在事实刚发生的时候,表面信息刚刚获取的时候,就潜在、简单、快速地作出了。(还以为自己伟光正地不得了)想起知乎上另外一个朋友讲的故事:天下大旱,皇上拨粮赈灾,纪晓岚得知和珅把皇上拨的十万斤大米都换成了十万米糠之后,非常生气,找和珅理论,和珅却说,你纪晓岚也太迂腐,皇上拨的大米要是送到灾区,经过这一层层的盘剥,最后送到灾民手里的,可能不足万一,徒徒饿死灾民,而把大米换成米糠,官员们就不会要了,最后大都能送到灾区,饿死的人反而少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永远不要轻易地区分善恶,永远不要轻易地区分是非。要以结果为导向而不是以价值为导向,所谓情怀,不过是个商业词汇。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4.人际思考:人人皆处于政治的网络中---人际管理很多时候,当人们面对面在一起对话的时候,人们的谈话内容往往是其次的,谈话过程中人群的政治关系的确定才是最重要的。从社会学角度来讲,谈话的仪式作用大于实质作用。语言的表达,在这个时候,不过是确立政治关系的一种工具。你能在讲好听的话以及请求别人的话的时候,语气却是盛气凌人,颐指气使的吗?你说的可能都是对的都是真理,但是你不能因为你是对的就以为你有更高的谈话的政治地位。其实大多数人很多时候并不注重结果,而是注重结果是怎么发生的,这叫程序正义。而你如果是一个注重结果的人,就要让渡你的政治利益(去让别人获得程序正义)。说不好的话,但是说得让听者舒心,往往就把事儿办了---站着还能把钱赚了,真太难了。而且这个道理不只发生在商业中政务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很重要的。你和你的父亲,你的男(女)朋友的对话与交际也是如此。你长大了,你的父亲在家庭中的政治地位是有所下降的,这个时候,你父亲作为“没落的权力阶级”,还在意识形态上保留着自己的历史地位。这个时候,你父亲对你的忠告,很多都可能是错的,没有什么用。但是你能说:“爸你别扯了,你说的没用。”这话吗?其实你和你爸谈话的仪式性意义已经远大于实质意义了。和男(女)朋友聊天也是如此。分析人群,很大程度上就是分析人群的政治结构与关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土安全第一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