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心里学飘这本书怎么样在那里免费下载

实验心理学史,这本书在哪里可以看到? - 已解决 - 搜狗问问
实验心理学史,这本书在哪里可以看到?
实验心理学史【作 者】:(美)E.G.波林(Edwin G.Boring)著;高觉敷译&【丛编项】: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装帧项】:精装 20cm / 886页&【出版项】:商务印书馆 / 1981&【原书定价】:¥4.20  《实验心理学史》是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作者E.G.波林(),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实验心理学史的著名学者。该书曾多年为美国大学的心理学史的读本。由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于1982年出版,分上下两册,全约65.7万字。& & 波林(EdwinGarriguesBoring,),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心理学史家。1908年毕业于康奈尔大学,1914年在铁钦纳的指导下获康奈尔大学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19年任克拉克大学心理学教授。1922年转任哈佛大学教授,长期兼任心理实验室主任(),并两度出任系主任。192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32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59年荣获美国心理学基金委员会的金质奖章。他是《美国心理学杂志》的编辑和创建者之一,并曾任《现代心理学杂志》的主编。1963年任第17届国际心理**合会主席,两次获得荣誉科学博士学位。& & 他曾在哈佛大学从事感知觉的实验研究,有关皮肤感受性、视觉大小常性、月亮错觉等研究,几乎均视为经典性的。尤其对“月亮错觉”进行了有趣的实验研究,认为月亮在天顶显得小,在地平线显得大,是由于眼睛上仰造成的。尽管他做出了许多经典的实验,但他所发表的论著,绝大部分却是理论性的。他作为心理学史专家而闻名于世。他的《实验心理学史》于1929年首次出版,1950年再修订出版,为美国首屈一指的心理学史著作。1942年波林出版了《实验心理学史中的感觉和知觉》,该书所搜集的资料非常丰富,但影响却不如《实验心理学史》。他的主要著作还有:《心理学:实用教科书》(1948)和《历史、科学与心理学》(1963)等。一、《实验心理学史》的主要内容& && && & 《实验心理学史》全书共27章。第l~8章的内容是近代心理学在科学中的起源,以生理学和神经生理学及人差方程式为主。第9~13章的内容是近代心理学在哲学中的起源。以笛卡尔哲学,英国的经验主义和联想主义,法国的经验主义和唯物主义以及赫尔巴特哲学为主。第14~16章论述实验心理学的建立。第17章论述与冯特同时代的德国心理学家。第18~19章分述“新”内容心理学与意动心理学。第20章论述英国心理学。第2l~26章分述冯特后的各国心理学流派。第27章作一扼要的回顾。以下就部分章概述其主要内容,其余各章则分类综述:& & 第1章近代科学的起源。在这一章中,作者本着“我常以为实验心理学家在其专攻的范围之内也需要历史的知识”的信仰,对欧洲最初的文艺复兴及近代科学的诞生,包括著名科学家(如哥白尼、刻卜勒、伽利略、牛顿等),均作了系统而扼要的“历史知识”的阐述,试图分析一番“心理学是如何加入科学阵营之内”的历史过程,论述实验心理学如何发展成今天的样子……在作者看来,“若没有这种知识,便不免将现在看错,将旧的事实和旧的见解视为新的事实和新的见解,而不能估计新运动和新方法的价值”。为此,作者在这一章中叙述了科学的出现,新兴的学术,近代科学的开始,生理学的开始和德国科学中的现象学等历史溯源性的内容。& & 第2章19世纪上半叶的心理生理学。19世纪上半叶实验心理学创始于实验生理学之内。年间有9项重大的发现,它们是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特殊的神经能,感觉,颅相学,脑机能的定位,反射动作,神经冲动的电的性质,神经冲动的速率,人差方程式等,其中除两项外,都兼属于生理学史和心理学史。本章重点论述了上述9项电的4项: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反射动作,神经冲动的电的特性,神经冲动传导的速率等,其余5项分述于以后的各章之中。& & 第3章颅相学与身心问题。本章介绍了颅相学的倡导者弗朗茨·约瑟夫,加尔及其**施普茨海姆一起研究、讲学和著述及其社会影响等内容。作者非常看重加尔把心灵定位在脑内的研究。& && &&&& & 第4章脑的生理学。本章阐述的是年间脑的生理学研究,尤其是皮埃尔·弗卢龙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构造和机能的研究、神经系统的组织学、言语中枢、运动中枢和感觉中枢等方面的研究。& & 第5章神经的特殊能。“神经特殊能说”在感觉的心理生理的问题上起了重要的作用。缪勒将神经的特殊能说规定为10个法则,本章讨论其所包含的原则(1~10),而列举其中7个原则的每一原则所有经验的和历史的背景作必要的阐析。& & 第6章感觉的生理心理学。本章是对年间有关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的感觉生理学的概略。这是19世纪中叶以前的实验的心理生理学的发展史略。& & 第7章催眠术。催眠术的早期研究几乎构成动机实验心理学的起点。本章介绍了维也纳医生麦斯麦创立的“麦斯麦术”;约翰·埃利奥特森把麦斯麦术用于医院中治疗某些神经病;埃斯代尔把麦斯麦术用于外科和内科的情况。同时还介绍了当时**的被采用情况和布雷德的催眠术等。& & 第8章人差方程式。当生理学家研究神经传导及脑机能定位和感觉,而医学家力驳催眠的麻醉和疗效的时候,天文学家则注意于其观察的一种生理的或心理的误差的原因。本章就是介绍这种有趣的现象:心理学从天文学获得了人差方程式,这是反应时间、态度和动机实验心理学的开端。& && &&&& & 第9章近代心理学的肇始。本章主要叙述笛卡尔、莱布尼兹和洛克三位学者对近代心理学在哲学内的起源的贡献。笛卡尔给近代心理学以身心二元论,但他认为二者互相分离又互相影响;莱布尼兹给近代心理学提供平行论,以为是二元论的适当的形式,这个形式在19世纪40年代的能量守恒说流行后似为令人满意的形式;洛克创立了观念联合说,而这个联合说后便成为冯特的新心理学和19世纪后期的其他实验心理学家的主要基础。& & 第1章至第8章是以研究范畴为主线来介绍近代心理学在科学内的发展,第9章至第22章是以人物和学派为主线来介绍近代心理学在哲学内的起源,实验心理学的建立,近代心理学在德国、英国和美国的建立等内容。第10章至第22章的内容分别是:英国的经验主义:贝克莱、休谟与哈特莱;18世纪苏格兰和法兰西的心理学;英国联想主义:穆勒父子与培因;1850年前的德国心理学:康德、赫尔巴特与洛采,古斯塔夫·特奥多尔·费希纳,赫尔曼·冯·赫尔姆霍茨;威廉·冯特,海林、布伦塔诺、斯顿夫与G·E·缪勒;“新”内容心理学;意动心理学与奥国学派;英国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它的先驱;美国的机能心理学。& && &&&& & 第23章至第26章分别是:格式塔心理学、行为学、脑的机能、动力心理学。这是近代心理学的晚近趋势。在波林看来,“一种心理学的理论若没有历史趋势的成分,似不配称为理论”。& && & 第27章作者用了两千多字概述了实验心理学(即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和现状,同时还回顾比较了1950年的修订版与第l版(1929年)的许多提法和认识。二、《实验心理学史》的特色& & 波林这部《实验心理学史》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和特色:& & 1.这部著作具有经典性和划时代性。原丛书编者埃利奥特在为本书所作的简介中指出:“即使是吹毛求疵的心理学家,其中也没有一个大胆的批评家会起而否认波林这本历史是一部经典著作。”这是因为波林是写《实验心理学史》一书的恰当而合适的人选。用埃利奥特教授的话说:“他在他的学科中已经比谁都精通了。他以无比的技巧写成了这部历史。其中有人物和他们的观点,这些人物在有些难以控制的领域中进行实验时的奋斗,他们的胜利,他们的生活小节以及他们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知道科学心理学将会向前进展,接受未来的日益广泛的挑战。由于我们科学的开头已渐被淡忘了,这本书和附注将会是有关它的早期的参考资料的宝库了。”因此,埃利奥特教授告诫大家:“任何人都似乎难于再认为有必要去编著一本像波林的这本书那样精确而有决定性的早期实验心理学史。”由此可见,这部著作的经典性和划时代性是毋庸置疑的。& && &&&& & 2.这部著作的逻辑起点是正确而恰当的。波林是以哲学分析和自然科学分析为其写作的逻辑起点,如本书开头的两个大部分就分别是“近代心理学在科学内的起源”和“近代心理学在哲学内的起源”。我们认为,以此为逻辑起点来论述实验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是正确的、恰当的。因此从全书中可以看到哲学给心理学的发展与研究提供了“体系”,而自然科学则给心理学的发展与研究提供了“方法”。波林在本书中比较明确地勾画出每一心理学家和每一流派的产生过程和来龙去脉。他说:“我这部历史把实验心理学看作起源于笛卡尔、莱布尼兹和洛克的哲学,而在19世纪初期的新的实验生理学中得到发展的。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即由于这两种运动的结合。”正因为此,这本书让人读后倍感条理井然,因果明晰,逻辑性强。& & 3.这部著作立论明确,对各流派的分析客观而公正。波林希望他的著作的优点成为他们自己的代言人。因此波林对每一心理学家和每一流派,评价得比较正确、准确而客观。他们在全书的体系上虽有兼容并蓄倾向,有时广为罗列,但正误是非也有分辨,比较符合实际。& & 4.这部著作对心理学的发展潮流和趋势能作科学的预见。这本书的修订版从1950年出版到现在已经过去40年了,但是他在书中的一些论断,有的已经实现了。例如波林对屈尔佩关于未来心理学的影响的观点就是一个明显的证明。波林曾经高 瞻远瞩地指出:“40年后,我们知道屈尔佩改变思想的能力比铁钦纳的坚持不变的一贯性对心理学有更大的价值。心理学的焦点从意识到行为的后期的转移,由于屈尔佩在思维中对意识地位的贬低而有很大的促进。这个向动机问题的转移使任务和态度成为下一代的心理学的语言方面的工具”(第461页)。这一点,我们从舒尔茨的《现代心理学史》一书中,就可以完全看到波林早年论断的正确性。舒尔茨说:“人们日益觉悟到:动机领域是心理学的中心问题。令人鼓舞的是,许多学习理论家对于把动机作为学习的一个完整方面逐渐地感兴趣,研究知觉和人格的那些心理学家也正在认识到动机在他们这些研究领域里起着决定性因素的作用。”2& && &&&& & 5.这部著作对材料的组织独具匠心,立论比较明确,取材相当丰富,论述与评价历史人物的范围极为广泛,对学术流派的分析脉络清楚。既有一定的历史深度,又能反映当时的历史概貌。尤其是修订版较之第l版,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如第11章的18世纪苏格兰和法兰西的心理学以及第26章的动力心理学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为了对学说的来龙去脉及其中的纵横关系论述清楚明白,又不使学术研究陷于某种教条的困惑,作者从章节内容到标题的选用都颇具匠心。如第24章标题为“行为学”,这是作者为使全章的论述材料不致陷入于行为主义而选用的。在这一章中,作者阐述了意识和行为的关系,并以动物心理学为起点,讨论了从笛卡尔、实证主义、机能主义一直到谢切诺夫、巴甫洛夫等的客观心理学,然后研究了华生朴素的行为主义和霍尔特、托尔曼、拉施里、魏斯、亨特、斯金纳等人的复杂行为主义,最后叙述了操作主义者和逻辑实证主义者的动作还原论,指明就是这些人创造了“行为学”一词用以说明物理一元论的心理学。三、《实验心理学史》的局限& && &&&& & 刘恩久在《(实验心理学史)评介》文中,3对波林的这部著作中存在的较大问题提出了4个“必须提出来予以商榷的地方”,这正是这部著作的局限所在。& && &&& & 1.关于波林的历史观。波林在这部著作的第l版序言中毫不掩饰地说:“也许我还得说明本书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传记材料,为什么讨论集中于学者的人格,而不集中于心理学的传统的章目的起源。我的理由是:由我看来,实验心理学史似全为个人的。人的关系太重要了。有权威者常可支配当世。”由于波林有这样的人格说的观点,所以这种观点便像一条线贯穿在这长达约66万字的巨著中。我们随时都可以看到这样的话语:“英雄造时势,但是时势也选择英雄”(第605页)。又如:“到此时为止,我们主要讲述伟大人物对这个发展的贡献,似乎历史的伟大人物创造历史的学说是正确无疑的”(第626页)。这是一种宣扬个别英雄、天才人物决定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以人为本,一切从个人出发,必然导致主观决定一切、主观与客观不能很好统一的错误结论。在这方面,刘恩久教授曾经告诫说,当我们阅读波林的这部著作时,对其“英雄创造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史观应当予以注意。& && &&&2.关于波林的思想基础。波林在全书中打着“时代精神说”(theZeitgeist theory)的旗号,并利用这一旗号来说明每一心理学家和每一流派理论所产生的根源。这是波林学术研究的一种思想基础。他说:“每一运动都是一种时代精神的象征,但它们又是不同的时代精神代表者的不同象征”(第669页)。还说:“铁款纳反时代精神的潮流而游泳,弗洛伊德则随时代精神而前进”(第861页)。又说:“弗洛伊德也是如此心理学家们长期不承认他是一个心理学家,然而他现在却成为最伟大的创始者,时代精神的代言人,以潜意识历程的原则完成了向心理学进军”(第860页)。诸如此类。波林抱着这样的思想基础去研究历史,去看待问题,必然要滑向纯粹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中去。我们都知道,每一心理学家和每一流派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他和他们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离开了经济发展的基础,离开了社会历史条件空谈什么“时代精神的象征”是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来的。& & 3.关于波林的疏漏。在波林这部著作中把日内亚学派的创始人皮亚杰的生平和学说给完全忽视了。他在书中只提到一句皮亚杰。他说:“瑞士的心理学家克拉帕雷德和他的继承人皮亚杰也都是机能主义者”(第636页)。这种疏漏或忽视显然是不应该的。墨菲和柯瓦奇在《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一书中指出了皮亚杰在心理学领域上的重要性:“在20年代和30年代,在皮亚杰的思想中可以发现有一种连续不断的改变,他仍然是有魅力而且形象化的,但他正在变为一个严密的成体系的心理学家。”& && && && & 4.关于波林的偏差。波林在这部著作中仍然把铁钦纳放在第18章“新”内容心理学的领域里,这也是不妥当的。须知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为后来的铁钦纳的典型的构造心理学奠定了基础。他们两人在理论上虽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特别是铁钦纳在注意心理内容的研究方面比冯特主张更趋极端。因此就不应该把构造主义心理学家的铁钦纳放在“新”内容心理学的领域中。在全部实验心理学上明确这一点是完全必要的。【提示】豆瓣上有。每天懂一点行为心理学 [平装]
&来源:读书人网&
编辑推荐《每天懂一点行为心理学》“每天懂一点”轻悦读书系主打“拒绝乏味,拒绝没营养”,旨在让年轻人快速汲取有
每天懂一点行为心理学 [平装]
每天懂一点行为心理学 [平装]
《每天懂一点行为》“每天懂一点”轻悦读书系主打“拒绝乏味,拒绝没营养”,旨在让年轻人快速汲取有用的新知识!人人都需要便捷的读心术!以大家亲身经历的小事为例子,讲解连FBI都要学习的最基本的读心术。教您掌握通过小动作读取真心的技巧,从而消除人际关系中的各种烦恼,把自己也看得更清楚。漫画插图,诙谐画风,让整本书趣味盎然。只看漫画,也可以学会行为。
匠英一,1990年创立(株)认知科学研究所。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对无意识、直觉等进行研究,并应用其研究成果解决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心理问题。此外,他还担任多家企业的顾问,活跃于专栏、演讲和电视访谈节目等众多领域。主要著作有《一分钟看穿对方的心理》《首次公开,洞察对手的心理练习册》《科学认识“意识的秘密”》《“动作与心理”词典》《图解好学易用的心理技巧》等。\
前言第一章
“解读”日常生活中的小动作!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1)
对镜子中的自己异常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2)
先坐靠边座位的理由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3)
习惯把发票揉成团的人精神压力较大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4)
一摸方向盘就性格突变的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5)
在自动扶梯上还要自己上楼梯的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6)
“先来一杯啤酒”的理由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7)
用雨伞进行高尔夫挥杆练习的大叔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8)
“工作和我,到底哪个重要?”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9)
一边打电话一边信手涂鸦的原因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10)
一身名牌的人缺乏自信?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11)
考试前一天晚上还通宵看漫画的原因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12)
经常检查手机的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13)
事后诸葛亮,“所以我就说嘛……”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14)
男性失恋后不容易恢复的原因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15)
看到有人排队也想加入其中的心理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16)
人总容易被“好听的”欺骗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17)
为什么老把雨伞忘在地铁里?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18)
人想事情的时候,眼睛为什么会往上看?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19)
把自己的不幸挂在嘴边的人,多是自我中心主义者专栏
心理学的历史(1)
心理学从哲学中萌芽第二章
“解读”商务活动中的小动作!通过动作看透客户的心理(1)
伸出双手与人握手是热情的表现?通过动作看透客户的心理(2)
闭着眼睛听人说话的人通过动作看透客户的心理(3)
对方突然整理领带的话通过动作看透客户的心理(4)
身体动作夸张的人性情飘忽不定?通过动作看透客户的心理(5)
像鸡啄米一样点头的人通过动作看透客户的心理(6)
如果对方眨眼次数增加的话通过动作看透客户的心理(7)
说话中途摸鼻子的人,可能在说谎?通过动作看透部下的心理(1)
过分的深度鞠躬有可能意味着拒绝接受通过动作看透部下的心理(2)
从座位位置看部下的工作热情通过动作看透部下的心理(3)
模仿上司的部下是个什么心理状态?通过动作看透部下的心理(4)
常使用专业术语的部下通过动作看透部下的心理(5)
反射性道歉的人,心里并没有反省的意思通过动作看透部下的心理(6)
“基本上……”是逃避责任的一道通过动作看透同事的心理(1)
“我受不了了”是自我吹嘘的前奏?通过动作看透同事的心理(2)
把“恐怕不行吧”挂在嘴边的悲观论者通过动作看透同事的心理(3)
“总之……”喜欢半路插话做总结性发言的人通过动作看透同事的心理(4)
从不接电话的同事通过动作看透同事的心理(5)
嘴上说自己“很忙”的人,真的很忙吗?通过动作看透上司的心理(1)
从不离开自己座位的上司通过动作看透上司的心理(2)
部下靠近,马上跷起二郎腿的上司通过动作看透上司的心理(3)
单调地晃腿,是为了缓解焦躁情绪通过动作看透上司的心理(4)
经常用手转笔的上司很无聊?根据场合选择合适的着装
需要鼓足干劲的日子,就系红色领带!专栏
心理学的历史(2)
反冯特派创立的“行为主义”第三章
“解读”男人和女人的“真心”透过行为解读男朋友的心理(1)
嫉妒真的是爱情的印证吗?透过行为解读男朋友的心理(2)
约会中抢着坐左边的男人透过行为解读男朋友的心理(3)
谈话途中,男朋友突然将双手抱于胸前,这是为什么?透过行为解读男朋友的心理(4)
戒指是“束缚”的象征?透过行为解读男朋友的心理(5)
如何分辨真假笑容?透过行为解读男朋友的心理(6)
擅长使用第一人称的男性透过行为解读女朋友的心理(1)
根据约会的食量看透她的心思透过行为解读女朋友的心理(2)
不太熟的女性专门跑来找你商量事情,她的真意是……?透过行为解读女朋友的心理(3)
故意贬低自己的女性的真实心情透过行为解读女朋友的心理(4)
女朋友舔嘴唇是在诱惑男朋友透过行为解读女朋友的心理(5)
女性向上翻着眼珠看人是撒娇的证据透过行为解读女朋友的心理(6)
玄关处散落一地的鞋子透过行为解读女朋友的心理(7)
女性接触男性的身体,说明有戏!透过行为解读女朋友的心理(8)
女性盯着人看,可能是在说谎透过行为解读女朋友的心理(9)
摆弄头发时,女性在想些什么?透过行为解读女朋友的心理(10)
她说话的声调为什么突然拉高?透过行为解读女朋友的心理(11)
面对喜欢的人,为什么总是无法直抒胸臆?透过两个人的行为解读恋人的心理(1)
障碍越多,恋人的关系越紧密透过两个人的行为解读恋人的心理(2)
为什么恋人和夫妇都很相似?透过两个人的行为解读恋人的心理(3)
通过脚尖的方向,读取情侣的感情深度透过两个人的行为解读恋人的心理(4)
并排坐更有助于爱情的发展!专栏
心理学的历史(3)
维特海默的完形心理学第四章
“解读”朋友们的无意识行为通过语言看透朋友的心情(1)
“告诉你个秘密”所隐含的心理技巧通过语言看透朋友的心情(2)
“我是为你好”,实际是为了自己!通过语言看透朋友的心情(3)
总是说“不过”的人,心中是怎么想的?通过语言看透朋友的心情(4)
“就是说、就是说……”是撒娇的证据?通过语言看透朋友的心情(5)
喜欢直呼别人姓名的人通过语言看透朋友的心情(6)
因为没有自信,才会说“绝对”通过行为看透朋友的心情(1)
越是认真的人,喝醉后越容易“剧变”通过行为看透朋友的心情(2)
合影时总喜欢站中间的人,是容易感到寂寞的人通过行为看透朋友的心情(3)
折叠伞不离身的人通过行为看透朋友的心情(4)
“手刀”动作有什么含义?通过行为看透朋友的心情(5)
照相时做“V”字手势的含义通过行为看透朋友的心情(6)
相亲时表现出一脸无聊的女性通过行为看透朋友的心情(7)
喜欢给别人斟酒的人,心中有个小算盘通过行为看透朋友的心情(8)
老是改变形象的人,心中充满了不安通过行为看透朋友的心情(9)
通过日程安排簿看人的性格通过行为看透朋友的心情(10)
喜欢作势大笑的人,有点自以为是通过行为看透朋友的心情(11)
谈话过程中伸舌头代表什么?通过行为看透朋友的心情(12)
不停赞美别人的人,是想听到别人赞美自己通过行为看透朋友的心情(13)
穿迷你裙的女性对自己充满自信通过癖好看透朋友的性格(1)
喜欢穿蓝色衣服的人,有怎样的性格?通过癖好看透朋友的性格(2)
笔力弱的人社交能力强通过癖好看透朋友的性格(3)
睡相也能暴露一个人的性格通过癖好看透朋友的性格(4)
双腿张开的人和双腿并拢的人有什么不同之处?通过癖好看透朋友的性格(5)
走路匆匆忙忙的人容易犯一般性错误专栏
心理学的历史(4)
弗洛伊德与荣格第五章
通过癖好,“解读”另外一个自我无意识的行为(1)
脱袜子时总忍不住要闻一闻的心理无意识的行为(2)
认识的字还会写错的原因无意识的行为(3)
戴墨镜是没底气的表现!无意识的行为(4)
人为什么会陷入赌博无法自拔?无意识的行为(5)
毛茸茸、软绵绵的东西让人产生抚摸的欲望无意识的行为(6)
自言自语是心的退化现象?无意识的行为(7)
人一害羞就会挠头无意识的行为(8)
办公桌上摆很多私人物品的人无意识的行为(9)
收藏家都欲求不满?无意识的行为(10)
浓妆艳抹的女性其本质反倒很朴素无意识的行为(11)
时尚品位始终和别人保持一致的人无意识的行为(12)
吸烟成瘾是退化成婴儿的证据?无意识的行为(13)
用力把烟头碾灭的人都是实心眼儿专栏
心理学的历史(5)
被精细分类的的现代心理学
前言如今,手机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玩意。随处都能看到边走路边用手机打电话或者发短信、上网的人。在公共汽车或地铁中,更是常能遇到旁若无人大声讲电话的人。手机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有些人甚至对手机产生了依赖性,时不时就要掏出手机确认一下有没有来电或短信、邮件,否则心里就很不安;还有的人一听到手机铃声就莫名其妙地紧张起来。而这些行为,大多都是无意识的。除了手机之外,环顾一下自己的周围,还能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在地铁中,先上车的人总会选择最靠边的座位;在地铁站台上等车时,很多男性会模拟高尔夫挥杆练习……。其实这些行为,也都是在人无意识间做出来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看见的上述身体动作,在心理学上认为它们和人们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存在着某种联系。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了解身体动作所代表的含义,便能读懂别人隐藏的心思(无意识)。比如,语言是靠不住的,因为人可以操纵语言,说出谎话,但人的动作却不会做假,只会反应内心的真实想法。如果您掌握了通过动作读取别人内心的技巧,便可以消除人际关系中的种种烦恼,还能把自己看得更清楚,进一步加深对自己内心的了解。本书中,将以大家都曾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为例,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思维模式加以探讨。当然,在不同的状态下,人体动作所代表的含义也不同,所以,本书中所阐述的观点和解说,并不是“唯一的正确答案”。重点在于抛砖引玉,教您一种心理学的思维方式。读过这本书之后,如果您能掌握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种种表面现象的技巧,并体验到“动作与心理”的有趣联系,我将感到万分欣慰。匠英一 2011年5月
通过动作看透上司的心理(1)从不离开自己座位的上司有的上司喜欢把部下叫到自己身边来训话,也有的上司会亲自跑到部下的座位旁,下达命令。这两种上司的行为和心理存在什么差异呢?从不离开座位的上司和亲自跑腿的上司Y君的上司A经理,每次向部下做出指示、下达命令或者询问情况时,都会亲自跑到部下的座位旁。另外一个上司B经理,每次都会拿起电话说:“喂!你过来一下。”像这样把部下喊到他的身边来,而从没见他离开过自己的座位。A经理的做法平易近人,非常体谅部下,自然也能得到部下的爱戴。B经理则不怎么受欢迎,这边部下忙得不可开交,他却常因一点小事就把部下呼来喊去,部下对他简直烦透了。那么,这两位上司的行为和心理到底有什么差别呢?B经理把办工桌看作自己的势力范围分析两位上司的异同时,关键点在于他们领地意识的强弱。从这一点,我们也能看出哪位上司充满自信,哪位上司是在虚张声势。首先,总爱把部下喊到自己办公桌旁训话的B经理,他只把办公桌当做自己的领地。因为他缺乏自信,所以只有把部下叫到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时,才能保住自己的威严。另一方面,A经理就对自己的能力和领导力充满自信。所以,他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把那里当做自己的势力范围。为了引导部下发挥出自己的能力,他会积极主动地走过来,不会觉得这样有失上司的威信。另外,作为部下,还可以通过这种行为来推测上司的心理状态。例如,当上司拿到部下写好的计划书时,如果把部下叫到他的旁边询问计划书的细节,可能说明上司对这个计划是否可行没什么信心。如果上司拿着计划书走到部下旁边进行询问,则说明上司对这个计划很是期待。透过行为解读男朋友的心理(1)嫉妒真的是爱情的印证吗?当人深爱着另一个人时,嫉妒心会变得很强。我们身边经常能看到这样的例子。有人说嫉妒正是爱情的印证,但果真如此吗?嫉妒心强的男朋友A君和C小姐是一对情侣,开始交往的时间并不长,但感情如胶似漆,分开一分钟都会开始彼此想念。不过,有一点让C小姐感到非常困扰,那就是A君的嫉妒心非常强,甚至要求C小姐把手机电话簿中所有男性的电话都删除。C小姐深爱着A君,或者说被爱情冲昏了头脑,于是答应了男朋友的要求。可是作为旁观者,我们都觉得A君的要求实在太过分了。他的这种嫉妒心真的是对C小姐爱情的印证吗?实际上,这种嫉妒心体现出想出轨的欲望这种情况下,C小姐一定要注意了。实际上,嫉妒心强的人,出轨的欲望也很强。人自己想做某件事时,也会感觉别人同样想做这件事。这种心理在心理学上称为“投影”。也就是说,A君嫉妒心强,内心会猜疑:“她是不是想出轨?”而背后隐藏的心理是“因为我想出轨,所以她肯定也在想同样的事情。”所以,尽管C小姐根本没有想出轨的想法,也没有做任何可疑的事情,A君还是开始嫉妒了。特别是那种,认为自己决不能出轨,而压抑自己欲望的人,嫉妒心会越强。另外,“投影”还有一个令人头痛的地方,本人对自己内心深处隐藏的欲望几乎没有察觉到。拿A君来说,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内心隐藏着出轨的欲望,因此他也不清楚自己嫉妒心的真正起因,反而还认为是因深爱引起的呢。通过行为看透朋友的心情(1)越是认真的人,喝醉后越容易发生“剧变”人的真心不仅可以从语言看出来,还能根据其态度进行解读。特别是在酒桌上,喝醉后的样子能把人的本性暴露无遗。人喝醉后的样子千奇百怪毕业十年后的同学会上,多年没见的老同学们分外亲切。在推杯换盏之中,聚会的热烈气氛被推到了顶点。此时,大多数人都醉了,放眼看去,那醉相还真是千奇百怪。有的人仰面大睡,有的人手舞足蹈,有的人自吹自擂,还有的人和清醒时没什么两样……酒精的魔力通过人的醉相,大体可以解读出他的性格。有的人喝醉后性格会发生“剧变”,例如旁若无人地唱歌、大笑、大哭,简直和平时判若两人。这种酒后大变身的类型,平时多是认真、理性的人。这样的人容易积累精神压力,而在喝醉后,他们会借着酒劲把压力一下子释放出来。另外,喝醉后不停自吹自擂的人,很可能是平时自卑感极强的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怀有的自卑感、劣等感,会在酒后以一种相反的形式呈现出来,那就是自吹自擂。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可以弥补自己的自卑感,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还有的人即使在不讲虚礼、可以开怀畅饮的酒桌上,依然能够冷静地控制自己的酒量,即使多喝了几杯,依然像没事人一样。这种人多属于警惕性高、不想把真实心意表露出来的类型。他们害怕因为不胜酒力而把真实的自己暴露出来。不过,也有的人会在酒桌上向我们吐露心声或故意揭露一些秘密。对于这样的人,我们还是小心为妙。他们利用这样的场合和气氛倾吐心声,也许是想引我们说出某些秘密信息,正所谓“酒后吐真言”嘛,所以不可不防。
喜欢每天懂一点行为心理学 [平装]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不提供下载服务
(作者:匠英一 编辑:kind887)
本文网址:
关于的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秘密这本书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